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地基与基础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地基与基础论文题目

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分析摘要: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高层建筑迅速在大中型城市迅速普及。高层建筑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其自身建设对于资源的消耗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就需要建筑师以建筑的生态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整体规划中注入生态设计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与办公场所。基于此,本文从生态建筑的角度对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生态设计;高层建筑;理念;思路,空间1 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概念生态建筑的标志是健康、绿色与可持续性。其设计是通过当代建筑学、人工环境学以及生态学多方面学科的综合利用,将建筑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让物质与能源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效而有秩序地进行循环和转换,达到为城市居民提供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的目的。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生态建筑是当今建筑世界的。。。需要请加我。可以加我。

优秀市政工程论文题目推荐

1、浅析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2、浅论如何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提高市政施工企业在建筑有形市场投标成功率对策的分析

4、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5、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及应用

6、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缺陷和应对策略

7、浅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8、市政道路检查井预制装配式井圈加固方法力学机理研究

9、浅谈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10、市政污水管渠和污水处理构筑物混凝土结构防腐问题

11、浅析市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12、加强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分析

13、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14、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15、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6、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分析

17、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18、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研究

19、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20、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探讨

21、市政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及其施工

22、对市政排水、排污改造及管网控制研究

23、浅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25、浅论市政给排水管线的预设及安装工艺

26、浅谈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与管理

27、有关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几点研究

28、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29、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

30、市政给水管道造价控制探讨

3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2、基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3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34、浅析市政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35、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探究

36、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分析

37、浅谈市政污水管网的管理

38、一种市政管网无线监控装置设计与开发

39、论新形势下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顶管技术

40、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控制

41、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42、市政电气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43、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4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45、市政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46、降低市政管网漏耗的途径和方法

47、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探究

48、市政建设项目BT模式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49、市政给水排水管道设计技术措施研究

50、浅谈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51、基于市政给排水节能设计分析

52、浅谈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与管理

53、浅谈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

54、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结构的优化设计

55、浅谈市政道路检查井养护修补工作

56、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57、浅析如何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

58、市政自来水给水管爆裂问题探讨

59、探讨市政给水工程中沟槽回填的控制措施

60、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61、预算管理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62、市政排水管道运行维护及管理对策

63、探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建设的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64、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结构设计

65、市政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

66、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研究

67、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管理要点探微

68、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69、小区室外配套市政项目竣工图编制技术的探讨

70、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

71、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72、市政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分析

73、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4、市政工程建设中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

75、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

76、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分析

77、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研究

78、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研究

79、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的`措施探讨

80、市政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

81、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管理探讨

82、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要点研究

83、浅析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

8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探讨

85、浅析市政园林工程审核中遇到的问题

86、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分析

87、探讨市政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88、探讨市政工程室外给排水管线及工程设计

89、谈谈市政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90、关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91、探讨市政工程中各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92、市政给排水施工建设中对于管材的合理选用

93、市政排水工程的节能设计探讨

94、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要点分析

95、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96、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优化及后期维护的探讨

97、市政工程大管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稳定性研究

98、市政工程中给排水工程造价结算要点探讨

99、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

100、施工阶段市政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分析

101、浅论市政工程基坑施工技术

102、市政设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考

103、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规划与管理

104、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分析以及控制策略

105、关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探讨

106、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107、探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108、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方案

109、浅谈市政给水管网改造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110、基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的研究

111、论述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12、探索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

113、市政工程中地下管道的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分析

114、大型市政工程的业主方管理现状与优化研究

115、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思路及相关经验总结

116、浅谈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

117、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索赔问题初探

118、探讨市政规划中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及改造措施

119、市政道路埋设塑料排水管道塌陷原因分析

120、市政工程箱涵施工技术的实践微探

121、市政道路排水管道顶管法施工技术

122、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分析

123、探究当前市政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124、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提升措施探究

125、市政排水管道运行维护及其管理策略探析

126、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应用

127、浅谈市政道路污水管网的优化改造设计

128、如何进行市政工程结算审核

129、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130、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监督

一,造价控制方面扩展开二,施工技术扩展开三,招投标制度扩展开四,城市CBD建设(比如:万达广场)五,现实施工队伍中人员职责分配欠缺分明,工地用工闲人常见,六.中建,中铁公司招募应届生当廉价劳动力,无周末,不放假的政策有待改进ps:所有的都需要实际调研为依据,再叙述,这样才显得有血有肉,证据确凿,

论文题目:论房屋工程监理实务;浅谈建筑门窗幕墙的施工管理;小议沙漠公路施工组织 ;浅谈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议市政管养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

地基基础检测与加固论文题目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我们最常见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写作房屋建筑学论文时,我们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一) 1.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作用可视化研究 2. 房屋质量 保险 制度下质量检查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3.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作用荷载试验研究 4. 木构架砖围护墙房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5. 基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研究 6. 夯土房屋纵横墙交接处裂缝成因及其预控 措施 研究 7. 既有建筑顶部钢结构加层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8. 广东沿海典型低矮建筑调研与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9. 基于建筑和结构安全统一的废旧集装箱改造房构造的研究 10. 从建筑到村落形态 1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 12. 关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应用研究 13. 现有小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墙体构造研究 15.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抗震加固 方法 的研究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二) 1.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 2. 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沈阳周边村镇砌体结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4.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 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研究 6. 低层建筑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7. 大庆地区房屋结露发霉治理技术研究 8. 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9. 夯土墙承重房屋的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10.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11.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12. 西安老城区宗教建筑修复与保护研究 13.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14. 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及处理技术研究 15. 混凝土砌块建筑裂缝及渗漏处理技术研究 16. 低层砌体住宅房屋简化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17. 国内外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三)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后鉴定及加固研究 3. 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研究 5. TTU标模及平顶罩棚类低矮建筑的风洞试验研究 6. 摩擦滑移减震技术在村镇砌体房屋结构中的应用 7. 可行性研究及减震效果分析 8. 建筑外墙饰面检测维修优化分析 9.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10. 住宅建筑计量供热自力式差压控制阀及热计费问题的研究 11. 云南农村民居新建房屋夯土墙竹筋加固的试验研究 12.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13. 轻钢龙骨体系多层房屋力学性能比较分析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屋顶构造系统的研究 15. 武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6. 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 17. 喇嘛甸油田建筑节能措施研究 猜你喜欢: 1. 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2. 房屋建筑学论文 3. 房屋建筑学毕业论文 4.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5. 房屋建筑学小论文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一 1、论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路面基层的应用 2、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3、公路路堑边坡防护技术研究 4、强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艺 5、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几个方面 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7、沥青混凝土场拌质量控制 8、石灰稳定的施工与病害防治 9、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0、浅析场拌二灰砂砾参破碎砾石质量控制 11、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修筑技术研究 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 13、解决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理论与施工 14、公路桥面铺装早期破坏原因及治理方法 15、市政工程现场施工与质量管理 16、关于风积沙路基施工的论述 17、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8、石质路堑路床整修带来的思考 19、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20、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 2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22、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23、土方量计算方法 24、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25、公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26、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27、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28、浅谈填石路堤的施工技术 29、路拌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30、SMA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31、粉喷桩在高填方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2、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 33、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34、大孔隙沥青混凝土路面 35、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探析 36、喷播边坡防护技术初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二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不仅能够起到保证桥梁运行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作用,还能通过对桥梁病害的及早发现,规避因整顿大修、关闭交通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介绍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方法,总结几种道路桥梁的检测技术,可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 检测技术 外观检测 0、引言 近几年来,受车祸、超载和养护不当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道路桥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其结构损伤、病害的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为保证道路桥梁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道路桥梁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 1、当前道路桥梁在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导致道路桥梁的安全性遭到破坏。 当前, 道路桥梁病害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导致不明确的工程施工规划; b)在道路桥梁试运行期间或者试运行以后, 道路桥梁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害,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 c)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按照规范进行, 导致施工质量较差, 使工程完工时没有达到工程预先的设计要求; d)有些桥梁在施工建设时的施工质量比较好, 在试运行期间也达到了良好的状态要求, 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桥梁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 e)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检测工作可能会存在检测不到位现象, 导致桥梁出现安全隐患, 这类桥梁需要更加高深的检测技术, 而现阶段我国的检测方式还不能达到要求。 2、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法 根据部位逐一进行检测 道路桥梁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上部、 下部以及其余附属结构。 鉴于不同的结构部位有不同的受力特征, 不同部位也会发生具有一些共性的病害, 对于出现的非常规病害, 检测人员要仔细 研究其病害发生原因, 同时按照不同部位发生的病害程度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估, 然后更换损坏部件以维持正常运行。 根据受力特征确定检测重点 通常情况下, 可以根据桥梁的类型确定检测重点, 这些重点主要集中在跨中区域的裂缝、 剪力缝、 挠度、 桥梁主梁连接部位的安全情况以及道路桥梁的外观质量等。 对材料特性进行检测调查 随着新技术、 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桥梁结构日益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材料和设计应用到桥梁的结构建设中来, 其中使用最广的仍然是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其中钢筋的强度常常是以设计施工中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的, 检测人员如果发现钢筋质量出现问题或者资料不明确, 在施工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关问题的材料试验。 内部缺陷检测 在道路桥梁的混凝土构架中, 常常出现碎裂、 蜂窝、 分层、环境侵蚀以及钢筋锈蚀等缺陷, 如果单单靠外观检测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缺陷, 因此要借助于其他的检测技术进行相关检测。 当前常用的桥梁检测方法有雷达检测技术、 声波检测法以及超声波探伤法。 结构性能检测 在完成道路桥梁进行整体评价以后, 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相应的验算工作, 在验算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要以实际桥梁为准。 验算完成后, 对于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桥梁可以考虑重建, 对于相对可以利用的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鉴定检测。 桥梁钢筋锈蚀测评 由于混凝土的密实度、 碳化深度、 含水量以及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开裂损伤等原因而导致钢筋锈蚀的, 可以通过外观检测、敲击检查等简单易行的操作对钢筋锈蚀程度进行检测。 3、道路桥梁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法检测道路桥梁缺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检测仪以及声波换能器, 测量并分析超声脉冲在道路桥梁中的传播速度、波幅、 主频率等参数, 然后以这些参数以及相应的变化为依据,判断道路桥梁出现的缺陷。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又称探测雷达技术, 是一种高精度、 无损检测、 直观、 经济快速的高科技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地质雷达向物体内部发射高频电磁波,然后接受由物体产生的相应反射来判断物体内部的情况。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项精度较高的物理探测技术, 主要应用于工程地质、地基工程、 文物考古、 道路桥梁以及混凝土结构探伤等检测领域。 利用地质雷达仪器进行检测的主要流程为: a)检测人员利用笔记本电脑对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信息; b) 控制单元在接受指令以后, 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出信号; c)当发射触发信号以后, 向地面发射高频电磁波; d)当探测位置为不均匀介质时, 电磁波就会遇到不同电性的目标和界面, 导致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地面, 然后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并以数据的形式传到控制单元, 返回到笔记本中, 以图像的形式显现出来; e) 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就可以检测出被检测物的内部情况。 声发射法检测技术 由于材料内部结构不均匀或者存在不同性质的缺陷, 局部应力的集中会导致不稳定的应力分布, 材料在产生裂缝、 发生塑性变形以及断裂过程中, 会释放出部分应力, 使之以应力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 即为声发射。 道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变形超出设计要求时, 就会出现裂纹,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运用声发射法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测时, 将声发射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部位, 通过检测不同位置收到的声波时间差, 就可以明确缺陷的发生位置。 运用声波发射法进行检测可以详细、 准确、 快速地了解桥梁内部结构的变化。 在分析研究缺陷位置以后, 裂纹的种类、大小、 开裂速度等都可以比较详细地分析出来。 由于此种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 会导致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是利用道路桥梁内部缺陷,因此可以进行连续的动态检测。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是检测仪器通过机械冲击器向被检测物体表面发送应力脉冲波, 当压缩波在物体内传播遇到内部缺陷时, 冲击波就不能穿透而发生反射, 当波速固定且选择正确的冲击器时, 就可以通过测试准确地测得缺陷位置, 即便没有缺陷也可以测得物体的厚度。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常为单面反射测试技术, 在检测完一点以后就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损伤, 因此该方法具有方便、 快捷, 测试结果比较直观的优点。此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混凝土或者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纹等缺陷的测定。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虽然检测简单, 但属于单点测量, 其检测的结果存在不全面的缺点, 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线热像检测技术就是运用红外线热像探测仪器检测物体各部分发出的红外线能量, 然后根据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物体材料及结构上存在的不连续缺陷。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非接触性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a)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探测焦距可以从20cm到无穷远, 因此更加适合具有非接触性及大范围性无损检测; b)红外热像探测仪只对红外线产生反应, 因此只要道路桥梁的温度高于零度, 就可以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c)由于红外热像检测仪可以取得很高的检测精度, 其温度分辨率可以达到℃; d)检测模式更加灵活, 其摄像速度从1~30帧/s之间变化, 既适合静态检测又适合动态检测。 4、结语 对于道路桥梁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测已经成为了目前道路桥梁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必须建立一套适用于道路桥梁试验相关的检测系统,并且实现对道路桥梁使用安全有效的保障,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智能化,这样就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本身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必须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积极有效地将理论实际进行有效的集合,并且对每一项具体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地获取、分析,并且对整个道路桥梁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同时及时有效地将安全隐患进行消除。 看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 2. 道路桥梁工程论文 3.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论文 4.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论文 5. 道路桥梁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一)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 措施 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方法 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 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 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 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 13、论建筑与人 文化 的协调统一 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 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 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 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浅谈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面临的问题 2 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的艺术 3 关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的初探 4 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 5 试论建筑工程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 6 论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7 浅析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8 试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9 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 10 试述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11 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 12 浅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3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14 论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15 论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 16 论述可行性研究在建设中的作用 17 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18 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19 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20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 2. 发包人如何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 4. 我国工程监理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 5. 关于施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讨论 6. 浅谈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7.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8. 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清单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9. 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10. 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控制 12. 浅谈工程索赔对减少工程经营风险的作用 13.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14. 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15. PDCA循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2017年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2. 大专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题目 3.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地基基础检测与加固论文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 木工 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改革、发展,为我国城市及乡镇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我整理了土木工程技术3000字论文,欢迎阅读!土木工程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特点及传统的施工技术,并分析了新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指出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新型防水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为土木工程的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改革、发展,为我国城市及乡镇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现就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与新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比。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特点 复杂性。由于各项土木工程建筑产品的功能性及类型不同,而且施工技术随着工程施工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流动性。由于建筑产品是固定的,出现单件组织施工的情况下,项目和地点则不断变换,因此,要求施工人员、机具、建筑材料要随建筑物建造的地点而流动。 长期性。土木工程的建筑物体积一般较为庞大、施工周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建成。 危险性。由于建筑工程中的露天作业较多,高空作业多,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其危险性较高。 综合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协作单位较多、牵涉面广,它需要多行业、多工种的配合协作,综合性很强。 2.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施工 方法 为桩基础施工,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方面,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包括: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而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而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另一方面,按照成桩方法划分,包括: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通过结合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来确定桩型,并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群桩基础,尽量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主要是吊装构件,首先,在施工前应当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其次,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在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后,应当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这主要是由于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容易引发火灾。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主要包括:预制法和现浇法。其中,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应当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另外,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其应用更为广泛。 3.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 防水施工新技术 冷作业防水施工。当前,我国防水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正朝冷作业方向发展,其中,各种防水材料也有很大发展。我国生产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涂料及603卷材等,其中部分材料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水混凝土结构,主要通过混凝土本身的自密实性,实现其防水性能,例如地下室、水池、水泵房等。防水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承重、围护、抗渗和抗裂等多重作用,而且其耐侵蚀度和耐冻融度较高。 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新技术 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高强厚钢板工地焊接技术、大型网壳钢结构安装技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卸载技术、大跨度钢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安装技术、大跨度柱面网壳折叠展开提升安装技术、钢结构整体平移安装技术、旋转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拱形多轨道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桅杆钢结构提升安装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索膜结构施工技术、爬升塔式起重机悬置布置及使用技术、重型塔式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重型履带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大型旋转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以及大型桁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等。 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以原始的浇筑混凝土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属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操作简便,成本也较低,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建筑的牢固程度。它不仅满足了高层建筑对工艺的高要求,而且属于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技术,仅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该施工技术环保性急天然性较高,而且施工质量较高,外形美观。如中国首例现浇清水混凝土风格美术馆――辽河美术馆,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新材料。在确保建筑产品实用性的前提下,为了迎合人类对土木建筑愈来愈高的审美要求,也为了展现建筑的艺术美感,我国行业专家已研究出了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钢纤维,再经均匀拌合而成的钢纤维混凝土。这一突破性的新材料,不仅弥补了施工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性、抗裂性和耐久性。另外,钢纤维混凝土还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技术3000字论文篇二:《试谈土木工程技术创新阐述》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在我国的建筑类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土木工程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建筑业的发展,铁路建设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我国铁路建设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创新手段进行了深入阐述,表现了加强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对土木工程施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前言 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 Engineering ,直译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出现,大规模、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施工技术也相应随之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大,促进了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由于土木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组织与一般的工厂生产组织不同,每项工程都需要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单独进行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如下特点:固定性和流动性:流动性包括施工队伍的流动和在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多样性和单件性:工程各不相同,完全一样的工程几乎没有庞大性和协作性、综合性: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多家不同单位配合协作完成;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技术、管理复杂,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外界因素干扰;投资大、生产周期长。(一)桩基施工技术。土木工程中的桩基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要合理的选择适合桩型进行施工,还要充分的考虑好单桩和群装的选择,以达到单桩基施工质量的标准,如果施工用的是群桩,就要想到地基会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在进行预制的桩基吊运时,要充分的考虑因吊运对桩基产生的强烈冲击感和振动感;施工人员还要有效的进行对桩基钻孔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对桩基完成了定位放线和校正以及钻机的垂直效果、钻土和清土、混凝土的灌注搅拌、制作安放钢筋笼、校验等一些工作后,就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查看是否达到施工的规范和标准。 (二)混凝土构造技术施工也是常见的铁路施工方法。施工中的预制方法和现行浇灌是混凝土的施工机构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预制混凝土方法是混凝土在逐渐的施工管理中被广泛认可的应用,预制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性价比高等优点,在使用预制混凝土构造技术时要首先考虑预制工具的大小尺寸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操作进行。现浇的施工方法比预制的施工方法应用时间更早,这种方法在施工的现场通过支模对其浇筑。 二、工程中的建筑结构 建筑工程就是兴建房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的总称。 房屋建筑一般包括十个部分:(1)埋在地下的基础和地下室(2)承载外力并把力传到基础的柱子,楼板,梁,框架墙,屋盖及支撑体系(3)四周的饿维护结构和中间的隔墙(4)房屋内外的装饰(5)控制环境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防火隔声等系统(6)楼梯间,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传输系统(7)闭路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通讯体系(8)电力系统(9)卫生设备和给水排水系统(10)垃圾处理系统。 Pier Luigi Nervy说过:建筑结构说穿了,不过就是受力体的反力与内部应力如何与外力达到平衡。建筑首先要解决,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受力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科称为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有可以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体系。建筑力学是讨论和研究建筑结构及构件在荷载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工作状况,也就是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建筑结构和构件会引起周围的物体对它们的作用,同时物件本身受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形,并且存在着破坏的可能性,但是结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大小是与构件的材料,截面的几何尺寸,受力性质,工作条件和构造情况有关。而这些关系都可以由力学关系式通过计算而得以解决。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施工时如果采取 措施 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或建筑物地基失稳或严重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振冲法、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化学法等;土石方爆破施工:适用环境:开挖时遇到岩石,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施工的工序:打孔放药、引爆、排渣;特点:施工费用低、效率高、有震动和粉尘危害,对旧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还可以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是拆除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灌注桩施工与墩式基础施工 (1)灌注桩施工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处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成孔工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人工成孔、爆扩成孔等。其特点: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后混凝土需要养护且不能立即承受荷载。 (2)墩式基础是在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径孔中浇筑混凝土(或者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大直径基础。目前,我国多用人工挖孔,故又称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墩式基础特点:端部直接支撑在岩石或坚硬土层上,桩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大,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3.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是由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多用于重型设备基础、桥墩、水泵站、取水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等,施工过程:施工时首先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井筒的最下端为刃脚,形状如刀刃,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4.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施工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先张法施工: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2)后张法施工: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施工方法,要施工过程: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传入孔道,利用张拉机具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3)粘结预应力施工: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四、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近几十年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土木工程施工至今仍以手工操作、半机械作业为主,劳动效率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部门,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除了要有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需要而与之配套的施工技术,还要向高效率、无公害、高质量、机械化、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树金主编.土木工程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探讨. 土木工程技术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 一、高层土木建筑简介 当今,为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层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土木工程技术的支持,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高层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依旧依赖于土木施工质量的保障,只有找出阻碍各方面原因,才能解决土木行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才能给高层建筑做道路铺垫,才能有效提升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施工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很多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我们都知道,高层建筑的工序不仅繁多,而且不劳动量大作业工序还复杂,施工管理与协调工作相当难做; 2.鉴于高层项目占地与体积都很大,施工前期需要准备很多的建筑材料与机械设备,庞大的规模的建设,需要2年到3年时间才能竣工,甚至更长时间。长时间的建设周期,有可能会错过新技术与新型材料的到来;存在着错过新技能的风险; 3.高层建筑项目都很危险,所谓高层建筑一般都是30层左右的高度,在如此高度的环境下作业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高层项目中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布局,把施工质量安排稳妥,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施工质量的控制分析 (一)裂缝的产生 裂缝的产生对于施工质量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也是在高层建筑工程里面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导致裂缝形成的原因诸多,有动态与静态的,甚至还有稳定的和闭合的。所以,想要保住整个建筑质量,就需要把裂缝问题这一环节处理妥当。要整治工程的裂缝问题,首先要发现裂缝开裂的原因,分析其裂缝对建筑整体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所在后,在对其进行处理。在施工的设计阶段,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分别有:将荷载的作用降低、释放作用效应。 (二)解析混凝土浇筑强度控制 在整个项目建设阶段中,混凝土浇筑环节最为重要。首先,在浇筑作业时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一旦浇筑面积扩大,需要停止作业。要对浇筑层做冷却处理,保证混凝土与水的恒温在25°的范围内。完毕浇筑后,要注意温度是否有变化,要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为2次浇筑做准备。当在进行2次浇筑时,需要把控好时间。需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呈半凝结状态下进行,与此同时,将捣振器的使用范围与力度调整好,这样有助于效避免了裂缝的产生。其次,要科学合理浇筑,盲目的不按照施工程序操作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在整个浇筑阶段中,现场的监理人员要严格检测结点这个位置,因为,结点是整个浇筑物的关键部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四、各方面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与措施 (一)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在当前形势下,对项目建设施工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但是,在以往传统的组织里,组织者的思想还是陈旧,创新意识不全,这就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经济下滑。 (二)重建不重管 建设高层建筑时,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设备,施工进度的快慢取决于施工期的设备选择,所以在选择设备的时候要考虑设备的参数和性能,做好“用前检查,用后保养”的习惯。如果检查工作遗漏或是觉得检查多此一举,这将会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后果不可想象。譬如:施工中一台三脚架的质量出现了质量问题,是因为前后期的检查工作有遗漏做不到位,那么在施工阶段中可能会出现坍塌的现象,更为严重的会导致人员的死亡。为此,相关管理员要把设备机械管理好,避免因为机械引发的安全事故;在项目里,假设管理员和施工员都不按照正常的 规章制度 办事,不重视操作规程,这将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给实际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三)质量监督不到位存在漏洞 进行项目时有时会有塌方的现象出现,会给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这些问题是没有重视某处周围的环境因素。致使工程质量监督中通常会出现建筑周边环境的监控不到位。 由于周围的环境因素没有考虑周全,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地下水的结构遭到破坏,这就导致土质变软,然后承载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因此,在建设项目之前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综合考虑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因素,做好应对措施,记录工作 日记 ,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提升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增强监管力度 面对管理的缺陷,在这一问题上就要采取逐个解决的措施。首先,对于设备的管理,需要匹配相关的专业人士管理。工程开工前期,需要将设备全面检查,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施工过程中也要定期对设备检查防止其损坏。竣工后,要及时清洗养护设备,将养护工作做好,保证设备使用后完整。其次,加强规范建筑业规章制度,严格遵循各方面制度,完善协作机制,相互监督帮助。在次,加强 安全 教育 的学习,增长安全意识,建立创新性的安全监管手段,把 安全生产 做到位。 综上,增强监管力度是保证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的重要基础。 (二)纳入科技技术及优秀人才 建筑行业的专向发展,缺少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配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当前 文化 过低的的操作员来说,理论和实践会受到外界的约束,这将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建设。可见,人才的储蓄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在技术上面将技术更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当前形势下,落后将会被淘汰,技术的与时俱进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六、结语

浅谈关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设计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设计 工程施工

论文摘要: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文章依据本人今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选型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升建议,以期对广大工程设计与施工同仁提供参考。 0.引言 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负荷全都由地层来承担,影响建筑物负荷的那部分地层被称之为地基,向地基传递负荷的下部结构被称为基础。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因基础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工程的整体设计上,一般认为施工难度较大的部分,在于建筑的上层结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才是施工中的重点。地基基础是工程基础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它加以研究,并在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进行分析,论证、监督。以下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的施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选型条件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中,经常有地基强度不足,抗压抗震性不强的,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设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地基基础。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范围,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每个工程都要从地基的实际情况、处理要求、技术难度,工程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地基的处理。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地基的负荷不应超出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避免地基土剪切和稳定性的失衡。其次,在控制好翻地的变形量,把变形量控制在地基可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好因地基引起的上部结构损坏,或因此影响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最后,要对地基基础做强度和耐久性、刚度的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确保地基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结构。 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并经过勘察单位进行现场的水文地质勘察,提供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地质报告,并对土层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论证。不能以相邻建筑物的勘察资料做了待开工建筑的勘察据依。对于土质较软的地基,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防止地基因土质问题而变形。且不能依靠大型基础断面来承担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因为基础再大,相对于上部结构还是较柔的。所以地基处理要与基础选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地基选型上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的布局、结构荷载、抗震性,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要将地基与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基础设计形式要与上部结构相适应、相吻合、相协调,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使得每个部分都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又能发挥共同作用。在地基的设计过程中要参考邻近建筑物的资料,根据邻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分析对待建建筑物的干扰,主要是指新建筑建成后,邻近建筑物对地基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既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施工进度。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论证分析,确保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和地基的完整性,合理的对地基进行选型,确保工程的顺利展开。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水平也决定着地基基础建设的好与坏,考虑好这些客观条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安全的进行地基施工。 2.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条~第 条的规定。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 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 确定。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 个。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勘察工作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 条~第条的规定。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 确定。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 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4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 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 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 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 倍基础宽度; 3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 倍; 6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 节的要求。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 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筑物,以及基础侧旁开挖的建筑物,应评价其稳定性。

实用基础法律基础论文题目

1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探讨2 公安人口管理的作用研究3 户籍制度改革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问题研究4 改革户口迁移制度的探索5 农村户口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方法6 信息时代的公安人口管理工作7 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8 城市出租房屋管理现状、问题和对策9 浅谈暂住人口的特点与管理10 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与思考11 人户分离人口的现状与对策12 如何对工作对象进行动态化管理13 居民身份证法实施与身份证管理14 人口信息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和作用15 新时期重点人口管理的对策与方法16 涉外警务执法特征初探17 涉外刑事案件特殊处置程序的设定与适用研究18 当前反偷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9 外国人居留管理措施的健全与完善20 当前国际警务合作的发展趋势21.新阶段乡村治安韧性治理的路径分析22.基于新浪微博的“饭圈社群”治安风险探析23.违反治安管理的动物放生行为处罚探析24.治安管理处罚独立证据规则的审视与构建25.铁路重点部位治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构26.简论治安权的分化——基于管理学理论视角的探析27.人工智能治安风险及其防控研究28.互联网背景下网约车治安风险防控策略29.海事无证驾驶与公安无证驾驶法律竞合问题探讨高校治安管理策略研究31.法庭殴打诉讼参与人的管辖权探讨32.治安调解的现实困境与机制优化33.警用无人机应用的功能审视与风险规制34.零包贩毒刑法规制的适用困境及其路径优化3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解读与应用36.警察酌情决定权和中国的恢复性司法——基于XX基层警察分析37.派出所民警防范执法风险的四个要点38.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架构探讨39.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路涉毒防控体系的设计研究40.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创新41 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中与工商、文化、出版等部门协作机制研究42 试论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安全检查研究43 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44 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的法制化建设45 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中警察责、权的赋予和行使46 构建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打防控一体化研究47 构建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48 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中治安防范与打击研究49 行业组织,协会在特种行业和场所治安管理中的角色、作用和发展趋势50 试论行业组织、协会与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关系51 试论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中备案登记制度的重要性52 取消审批后公安机关如何对娱乐场所进行治安管理53 当前娱乐服务场所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及对策54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如何进行特种行业管理55 从政府管制理论看加强对部分重点行业、场所治安管理的必要性56 重点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方式变革的理论与实践57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程序研究58 公安行政案件处置与一般行政案件处置的差异59 公安机关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意义60 公安机关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61.治安治理政策的科学化62.疫情防控背景下广州犯罪形势变化及治理对策6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铁客运站治安风险评估——以中部地区某站为例64.试论公安院校应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进路65.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发展演进历程探析66.加强治安管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策略研究67.治安管理处罚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反思68.社区治安风险多主体关联分析及预警方法研究69.中国自贸区警务问题审视及其机制创新70.警用无人机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实战运用71.从“治安秩序”回到“治安”对治安概念再理解72.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实务反思与探讨73.疫情期间医院治安和消防管理工作浅谈74.基层治安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样本75.论民国时期江西水上警察的沿革及其职能76.城中村社区互动式治安治理研究77.犯罪恐惧的解释模型与指标体系探究78.加强企业内部维稳和保卫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分析79.社区安全感知与居民幸福感研究80.新中国治安学学科专业发展概述81.斯洛特的移情理论及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82.合同纠纷类警情处置83.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析84.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乐山实践与探索85.治安管理处罚的社会效应评析及完善86.关于方舱医院安全防控的工作思考87.治安管理案件中当事人自行和解适用条件研究88.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广电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90.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与治安防控衔接的思考91 公安乱罚款的危害及整治对策92 当前特种行业中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及原因93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影响94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95 《治安管理处罚法》质疑96 行政复议前置程序的取消,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影响97 试论《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指导意义98 罚款执行难对策研究99.当前涉藏治安案件查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治安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以XX警察学院为例101.治安调解与治安和解在家暴案件中的适用问题探析102.治安文化的研究取向及特征103.公安院校治安学实训中心建设困境与发展进路——以XX警察学院为例104.科学构建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之理性思考105.治安学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展106 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治安基层基础工作107 谈社区民警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108 浅谈社区警务工作的由来和发展109 适应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加强社区警务工作110 谈社区警务工作的由来和发展111 浅谈社区民警必备的基本能力112 谈谈国外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概况113 谈谈社区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和方法114 贯彻公安部“基层基础建设年”精神,加强社区警务工作115 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116 谈农村如何开展群防群治工作1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防群治118 谈公安派出所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119 当前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120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工作121 从当前持枪犯罪案件上升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何进一步加强枪支管理的必要性122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边远地区危险物品管理力度123 取消审批后公安机关如何对管制刀具进行治安管理124 对从事危险物品生产、保管等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研究125 探讨新形势下基层派出所开展对危险物品的管理的有效途径126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剧毒化学物品的管理力度127 从爆炸犯罪趋势,探讨公安机关如何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力度128 如何进一步应对突发危险物品事件发生的紧急应对机制的建立129 探讨公安机关当前如何加强对放射性物品管理的有效途径134 新时期公安机关如何发挥在内保工作中的职能作用135 浅议内保工作中“单位负责”的现实意义136 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特点及基本对策137 新时期企业保卫工作问题及基本对策138 浅议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139 浅议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140 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及其基本对策141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内保工作的积极作用143 要害保卫特点及其对策144 从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谈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途径145 浅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146 如何有效预防治安灾害事故发生的对策研究147 群体性治安事件现场处置对策149 加强危险物品管理,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150 加强铸刻字业治安管理,依法打击文凭证件制假贩假行为

论文题目建议要切入点小 以下都是优秀的经济法和商法的论文题 1、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法律互动与平衡 2、“政府失灵”的经济法调整 3、“市场失灵”的经济法调整 4. 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 5、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法思考 6、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7、论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 8、论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 9、关于政府采购的经济法思考 10、税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创新 11、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 12、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思考 13、论产品质量责任的确定 14、关于我国新公司法的若干思考 15、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16、反垄断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17、论劳动债权的优先权 1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19、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法思考 20、论集体谈判制度

也可以到各大高校法学院网上看看

法律论文题目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试论婚前财产公证 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违约责任何谓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思考 破产财产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完善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初探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之义务新闻侵权行为的几点法律思考 论董事的义务论宪法的基本原则 试论一人公司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根本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 医疗侵权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 问题对网络犯罪基本问题的认识 外商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犯罪未遂比较认定 从“TRIPS协议”看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完善刑法基本原则的发条设置于现实差距 论死刑在我国的适用浅议合同罪的构成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探讨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合同的法定解除来由探析论可撤消合同的法定情由 论电子合同的成立和法律效力及 产生问题的解决“弱势”诉权需要尊重 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不足司法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之我见 论刑法之“职务侵占罪”宪法司法化的法治功能 论受贿罪心理动因给预防关于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保护 建立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试论无效合同 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诉讼制度的改革和诉讼法的完善 夫妻财产制之重构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国有股分的职能及其法律调查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被还人权益的保护 试论民事情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证人出庭难问题的对策 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弊端及完善论中国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 论合同法可得利益赔偿浅议网络环境中维权与保护 论基因技术的专利保护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改革 浅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试论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 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途径浅谈对婚外性行为的法律责任调整 论国家赔偿拓展趋势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 论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我国现行的诉讼调解的弊端及完善 议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法治的产生、内容和实现 试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民主与宪政 关于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价值思考论我国审判制度的现状及改革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依宪治国与社会稳定之关系 浅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浅议我国宪法的效力 政策性银行之公法人地位依法治国的实施与依法行政 浅析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 域名纠纷及解决方法初探论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完善 析生产销售假药罪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国入世与政府机构改革 浅谈股权转让浅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完善 论无权处分浅论中国人权保护 论辩诉交易制度——兼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浅证著作侵权归责原则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反思及其完善浅证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浅析缔约的过失责任以及缔约的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的关系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之探析 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价值 取向及立法完善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浅议中国企业新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中国法治的宗教土壤浅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制度利益冲突 对少年犯罪的思考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思考 我国死刑监控程序的现状及思考论破产发的修改与完善 从法官服饰变化来看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进程警察中的腐败及其防治研究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浅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作证的几个问题 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名誉权及其民法保护 论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 试论构建假币的防范体系浅论缔约过失责任 论知识产权中的侵权责任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标准问题 论私权的认识与保护论公民法律意识 论政府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浅谈我国宪法的监督权 浅谈精神损害赔偿过失犯罪法定性配置研究 内幕交易的法律控制论我国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中国刑事证据的改革 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多议浅议合同罪的认定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谈社会文化对刑法的影响 关于死刑存废的法学思考论辩析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我见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不动产优先购买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刑事判例制度研究 论自主性原则在《仲裁法》中的体现与完善论住房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论我国99年宪法修正案完善政府立法 论职务身份的否认试论对重婚罪名的认定及其审理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死刑存废的思考浅论司法公正 论防卫过当法治理论化进程中宪法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取舍 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及其抑制论防止酷刑 论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问题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点 试论中美刑事审判制度之差异议我国中电银行独立性的法律确认 从对侦查权的制约来谈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我国平常法律制度的修订及相关问题思考 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在中国产生和确立沉默权的影响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中国监狱对犯罪的人权保护论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 论抵押权的实现浅析生产、销售假药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论商业秘密权的保护贪污罪主体研究 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广告法律制度问题初探及其对策 浅论继父母子女关系论担保物权竞存的处理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试析公司合并中股东权益保护浅谈物权行为理论 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规制论沉默权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论审判行为 论BOT投资方式的风险论在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由的真义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规制初谈死刑之存废 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论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论民事证据的排除规则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之辨析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考察谈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和特殊防卫权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弊端与改革论房产抵押中的法律问题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基础浅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的运用 论述婚姻法基本原则之自由原则浅论先占制度 论民事诉讼法中的再审程序浅谈公司治理可够制度 论我国国家赔偿的范围论证券民事赔偿制度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下的辩论原则对我国目前违反一夫一妻制现象的浅析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之我见浅析夫妻侵权责任体系 小议行政分开制度浅议电子合同生效制度的法律构建 论适应WIO的银行制度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之对策 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的对比研究试论医药广告法律调整的完善 浅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制度之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保护少数股东权益浅析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 中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比较与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完善论法定抵押权 试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范围及其完善论驰名商标的认定保护 浅析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制度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性思考浅析行政侵权损害赔偿问题 从两个案例谈董事的注意责任及完善措施浅析刑讯逼供 消费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完善 试论医疗行为豁免权关于法官根据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 法理研究 浅析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关于民事公诉制度可行性的探究 论加害给付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论预期违约论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物权的自我救济论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及把握 论沉默权在我国的实现英美法与大陆法侵权因果关系对我国借鉴意义 论无因管理之债论宪法的基本原则 论夫妻侵权责任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论我国的家庭暴力论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担 浅析我国协议离婚制度论精神损害赔偿 对人身伤害大额赔偿案件有关问题法律思考浅析大学生结婚的问题 论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论基因专利 试论家庭暴力浅析辩诉交易在中国的使用 试论离婚损害赔偿我国合同法第八条之无权处分 试论配偶权的侵权及救济浅论 商标权和对商标权的保护 试论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浅析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 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浅析正当防卫 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论职务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浅议配偶权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思考 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之比较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审级制度的思考 论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 浅析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问题浅析债权人的代位权的理论与实践 浅析我国婚姻无效制定的基本问题试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论表见代理之构成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论家庭暴力的司法救济我国夫妻财产制 试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论合同违约责任 论电子商务合同论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上的适用 论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 论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价值取向浅谈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 浅论根本违约浅析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 浅谈涉外遗嘱继承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标准

地学基础论文

一、国际发展状况 地理信息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已历经30余年。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应用方法论的提 高,以及有关组织机构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综观GIS发展,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例如,处理人口统计 局数据(如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的DIME)、资源普查数据(如加拿大统计局的GRDSR)等 。许多大学研制了一些基于栅格系统的软件包,如哈佛的SYMAP、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综合来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诸多方面,如学术探讨、新技术的应用 、大量空间数据处理的生产需求等。对于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专家兴趣 以及政府的推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限于政府及大学的范 畴,国际交往甚少。 (2)7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注重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的真正发展应是70年代的事情。这种发展应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开发、 利用乃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首要解决之疑难,而这些都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分析、处 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方法与系统。二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加快,内存容量 增大,超小型、多用户系统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门、学校 以及科研机构、私营公司也能够配置计算机系统;在软件方面,第一套利用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软件问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出现,据IGU调查,70年代就有 80 多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第三,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 培训,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ESRI)成立于1969年。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 承60年代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 人的影响削弱,而政府影响增强。 (3)8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时期,注重于空间决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 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 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地理信息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 ,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如中国于198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 点实验室,美国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英国于1987年成立 了地理信息协会。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性 服务。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实用系统进入市场。 (4)9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时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多机构必备的 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了现有机 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一方面,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 息系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 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 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 服务系统。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 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 统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 应用试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 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 实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展开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 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研制和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通过近五年 的努力,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在全国性应用、区域管理、 规划和决策中取得了实际的效益。

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 成因演化论 、 结构控制论 和 相互作用论 ,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 方法 ,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 范文 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工程地质勘探

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技术应用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 经验 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深加大,流速减缓,近坝一带水似静水体,形成一个广阔的人工湖,这就会对库区及其邻近地带的地质环境生产影响,产生库区渗漏、浸没、淤积、坍岸及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不是孤立、偶然发生的,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必然联系,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工程活动对这里自然地质条件影响的结果,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运用的地质条件就是工程地质条件,它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物理地质现象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条件及对策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有:流域内应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并能源源不断地补给泥石流;要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流域中上游应有由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式补给的充沛水源。防治泥石流的原则是以防为主,兼设工程 措施 。可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预防:在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调整地表径流,加固岸堤;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排导: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设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等措施。

斜坡滑动

斜坡滑动形成的条件:原有斜坡结构被破坏、斜坡外部荷载超过其承受能力等。斜坡滑动的防治措施:排水、消坡、抗滑桩、抗滑挡土墙、预应力钢索锚固措施、灌浆法、砂井砂桩加固法、焙烧发等。

斜坡崩塌

斜坡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山坡坡度55-75度、表面凹凸不平;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软硬岩石互层组成;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构造作用。斜坡崩塌的治理措施:爆破或打楔、灌浆、调整地表水流、铺砌覆盖、坡面喷浆等等。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指水库蓄水后诱发的地震,水库地震发生的条件有:地质条件、激发条件,其中激发条件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水库诱发地震以3级左右为主。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是广乐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级。矿山诱发地震震级在~级,一般震级较小,震源较浅。水库地震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对可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条件的破坏、采用有效方法预测水库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级别、做好预防水库地震应急预案等。(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则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必然产生一定方式的关联和制约,地质环境对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制约,可以由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用,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可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使其产生程度不同、范围不一的变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其二者相互制约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二: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式

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水光潋滟、山色葱郁,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山、石、洞、泉之美,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溶洞、坍塌等)野外识别、调查、测绘,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通过工程地质测绘,资料收集,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 报告 。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工程地质实践 教学方法 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启发教学,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去翻越它,研究它,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 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学生便可举一反三,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工作前,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杜绝单打独斗。

工程地质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程地质论文

2.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3.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4.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5. 采矿论文范文

6. 采矿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一门科学,我整理了地理科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地理科学论文题目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地理研究课题: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地理科学的区域地理研究课题 1、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可行性研究 2、促进河南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3、* * 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评价 4、* * 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5、豫西山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预防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科学论文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摘 要】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文论述了DCOM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AGENT技术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技术。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 GIS 分布式 地理信息系统是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的有关信息的集合。它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用户借助其可视化表达可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使人们处理信息由数值领域进入到了空间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一直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随着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计算技术作为一个能够承载地理空间信息的平台,已成为目前GIS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基础上由一组分布式服务器协同为客户端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复杂的污染源信息,详细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诸因素的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的地理属性和特征等。 一、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依赖网络获取信息扩大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将网络软件通过普通浏览器,享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从而降低数据散发成本。比如数字地图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抛弃传统的印刷地图,可以在网络上简便地查询地点和路线。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特征叠加,分析区域质量演变与其它诸因素之间的相关系。对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此外可在一张地块地图上显示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现资源共享。为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面向用户的、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网络。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模块结合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可以对多源环境信息进行处理从中发现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建立科学的监测模型,实现对环境的综合动态监测。 (三)速度快,精度高。利用网络分布技术可以将数据与地图相关联建立拓扑关系进行空间分析,实现对各类专题地图辅助决策和管理。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主要的是获得成果的速度快精度高。 (四)透明性,位置透明,即用户不需知道文件和数据库的位置,资源的名字资源无须更名就可自由地在系统中流动外界不需要知道系统为使资源均衡而改变对象的位置。系统可以随意地为文件进行附加拷贝而无须用户知道,并且在用户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并行发生。隐藏数据表示和调用机制的异同,可以将出错和恢复事件隐藏在对象内部,以达到纠错的目的。 二、网络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表现方法 (一)DCOM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1.具有数据管理功能:(1)由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以义件的形式存储,由空间数据管理软件包进行空间操作。地理空涮数据文件和关系型数据库之唰以指针或关键词建立联系;(2)对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完善,统一管理属性和空间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引入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或纯对象数据库,对象和底层表示分离,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定位平等,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珲。随着技术进步,客户端能采用新的协议,利用web技术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能够在浏览器上显示多媒体数据,而WebGIS中的信息通过交互操作,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用户可以浏览站点上的空间数据,进行各种空间数据检索和空间分析。 2.分布式网络系统的表现方法:(1)插件方法。利用布式网络系统,一些简单的操作都需要服务器完成并将结果返回。当网络流量较高,就需要利用插件技术,利用能够同浏览器交换信息的软件,将一部分服务的功能转移到客户端,加快了用户操作的反应速度,减少了网络流量和服务器负载。而且简单操作,使普通用户也能方便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利用通用的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发布,通常使用免费的插件,大程度的降低用户的经济负担;(2)跨平台性:无论客户和服务器采用何种系统,服务器端使用何种软件,用户都可以透明的访问WebGIS数据,实现远程异构数据的共享;(3)可移植性:能够实现有状态的空间数据传输协议,经过同样的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传输之间建立联系,减少网络传输负担较重。它作为一种进程内扩充方法,有效减少进程耗费的时间。客户端同样不具备数据管理机制,运行的速度比较快,网络和服务器负担轻。 (二)AGENT技术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种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以模型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空间对象的行为,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特定的格式支持输入/输出、存贮、显示以及进行地理空间信息查询、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一句话,地理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管理地理信息和开展空间分析的先进工具。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 Agent系统放松了对集中式、顺序控制的限制,提供了分散控制和并行处理,解决了网络分布系统应用领域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不同领域的系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相关的应用,分析地理信息和地理应用的互操作问题,相互访问信息和异构地理信息处理环境下的互操作,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问题,高质量地进行地理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减少了服务器和客户之间的频繁交互,可用于测量和地理建模等本地地理计算和二次处理,对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数据的具体表现可以描述任意复杂的内容,而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包括实现了空间数据与网络分布服务共享、高性能的计算、数据资源的安全性等。 参考文献: [1]郭达志盛业华杜培军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科学出版社2000 [3]边馥苓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 测绘出版社1996 [4]邬伦等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1 [5]李满春 .等 编著 GIS设计与实现 科学出版社 2003 看了“地理科学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 2. 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 3.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 4. 地理科学论文 5. 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