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汉语语法杂志

发布时间:

汉语语法杂志

多年来,张志公始终致力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在汉语的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两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志公曾经先后两次主持制订汉语教学语法,阐述了教学语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促进了全国范围内教学语法的普及,为教学语法的建立和更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4年到1956年,中学试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教学汉语,语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自马建忠引进西方语法,汉语语法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体系,所用术语也有很大分歧。这种情况给学习语法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当时的语言学界,理论语法专著百花齐放,语法体系众说纷纭,而教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能够被大家公认的、易教易学、学了管用的系统。为此,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语言学界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张志公开始主持草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工作。当时确定了两个原则:一、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能把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二、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的内容(从立论到术语)是一般人,特别是中学的语文教师比较熟悉的。根据上述原则,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和试教,最后草拟成《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于1956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语言学家语法座谈会上得到一致认可,作为编写中学《汉语》教科书的依据。《暂拟系统》制订期间,他亲自到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试教,及时了解教材的试用情况。王力先生评论这个语法系统时说:“与其说暂拟语法系统仅仅是融汇了各家的成就,不如说它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关于暂拟的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问题》《语文学习》1957年11期)为了介绍和阐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于1956年主编了《语法和语法教学》论文集,由二十多位语法学家分工撰写,供中学汉语教师参考。在这个基础上,又主编了全国中学使用的《汉语》教科书(1—6册)。后来,分科试验停止,他又主持将《汉语》课本改写为《汉语知识》,供教师和一般读者参考,成为教学语法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在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地都有广泛的影响;日本香坂顺一1962年所著的《现代中国语文法》,主要是依据《汉语知识》写成的。从1956年到1981年,《暂拟系统》不仅是中小学语法教学的依据,不少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社会上的一般语法著作也大多采用这个系统。由于受到读者的欢迎,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随着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法学界对教学语法也作了许多新的探讨,对《暂拟系统》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为了吸收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语法系统,受教育部的委托,张志公再次主持新教学语法体系的制订工作。198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法学家、语法工作者、优秀中学教师汇聚一堂,共同商讨制订新的教学语法的原则和方案,最后形成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系统提要》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省市举办讲习班,讲解和研究教学语法新体系;许多学者、老师撰文阐述这一系统,形成了学习、研究、使用的热潮。与此同时,张志公还多次撰文,阐述教学语法的性质、目的、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从理论上对教学语法进行总结和概括。1997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汉语语法教学论著选》,收集了他在教学语法方面的主要著作和论文。从50年代到80年代,张志公两次成功地主持了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可以说,他是建立我国教学语法系统的名副其实的奠基者。 与创立教学语法相联系,张志公对汉语的理论语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理论语法,他始终强调要重视实用,要从实用出发研究语法,让人们学了能够管用。《汉语语法常识》《语法学习讲话》可以为这方面的代表。《汉语语法常识》,195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出版。该书兼采众家之说,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语法学专著。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强调按照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认为“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语法上的特点”。(二)对词的分类做了一些新的处理,首先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然后再分为十一个小类。这是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后来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就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三)认为词与词的组合有两种方式——词序和虚词,组合成三种关系——主谓、联合和偏正(包括修饰、补充和动宾)。(四)在句法方面也有新的创造,并首先提出了存现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概念。(五)将词法和句法交叉讲解,如先简单介绍语法体系,然后讲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接着讲由这三类词构成谓语的判断句、准判断句等,再讲几类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再讲句子成分的扩充和变化,等等,便于学习者比较容易地了解语法,学会运用。《汉语语法常识》由于吸收了各家之长,又融会贯通而自成体系,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语法著作之一。1955年,香坂顺一将该书翻译为《中国文法基础》,在日本的汉语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语法学习讲话》,1962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通俗而又颇具新意的语法著作。该书从学习者的方便和汉语的特点出发,尝试着构拟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法体系。作者先讲“词的组织,句子”,讲到由此产生的四种关系:前边的限制后边的,前边的支配后边的,后边的说明前边的,前边的和后边的联合起来。一开始就讲句子的组织和使用,直接展示了汉语组合的最基本的特点。接着讲各种词的使用,讲复句的种种情况,讲复杂的长句,等等,贴近实用,且富于创造性。这本书体现出来的几个编写原则对于现在的语言教学是富有启发性的:把重点放在应用上,讲最基本的东西,多从逻辑关系上着眼,联系说话和写作中的修辞表达以及语气、情态等。 此外,研究理论语法,张志公很早就注意到汉语语法与西方语法的不同,多次呼吁要摆脱西方语法的束缚,建立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法。这在《汉语语法常识》和《语法学习讲话》中就有所透露,到了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现代汉语》以及以后的研究,这种倾向性就更加明显。 《现代汉语》(上、中、下),张志公主编,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中册讲的是汉语语法。这一部分,作者进一步试图构拟出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法,同时也融入了他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概述,简述语法体系,其中语素分为虚和实,短语分为三合和多合,讲解非主谓句和句群等,都富有新意。第二章组合,围绕汉语的特点集中讲语序、关联、搭配、扩展和变换,这是从语法形式和结构入手讲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表达,集中讲肯定、否定,存现、消失,时间、空间,程度、范围,语气情态,等等,这是从一些重要的语法意义入手讲表达这些语法意义所需要的语法形式和结构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对汉语句法进行语义分析。这样安排,兼顾结构和语义,不仅注意到汉语的特点,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是教学语法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张志公还写了不少论文阐述他的语法观点,如《一般的、特殊的、个别的》《可能的和必要的》《关于汉语句法研究的几点意见》《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关于汉语语法体系分歧问题》《关于建立新的教学语法体系的问题》《汉语语汇中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词的相互关系》《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语言规范和“约定俗成”》《汉语词类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汉语语法再研究》等。其中有些论文对于语法研究和学习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三 张志公在汉语修辞学以及汉语的其他领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修辞学的研究上,张志公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现代修辞学体系,给修辞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精确的定义,明确提出修辞的三性,等等。《修辞概要》《现代汉语》下册可以代表作者的主要观点。 《修辞概要》,195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口语和现代白话作品中的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部纯粹的现代白话修辞学著作。该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修辞学以讲辞格为主的局限,一头同语法联系起来,讲用词、造句中的修辞现象,讲语序和语气等,一头延伸到篇章结构和语体风格,极大地扩展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全书共四章,包括用词、造句、修饰、篇章和风格。这一内容和结构上的安排,可以说,开创了现代修辞学的先河,在当时和以后的修辞研究中都有较为深广的影响。 《现代汉语》下册(汉语修辞),一共五章。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词和句,第三章段和篇,第四章文体、风格,第五章比喻及其他。该书明确提出“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运用语言要求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并提出了修辞的三性: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这是一部多有创意的修辞学著作。 张志公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撰写“汉语修辞”专条。他把自己对修辞特点的理解,对修辞三性的认识,都写进了这一专条。 在汉语的其他领域,张志公也阐述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他对语言学的地位、语言的性质、语言研究的实用性等问题都有过研究。他在早期教授普通语言学课程时,曾从边缘学科的角度探讨语言的起源问题,在当时以至以后的许多年内都是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他强调语汇的重要性,重视语汇的研究,将语素分为实素和虚素,提倡对语义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双向研究等,都具有开创性。四 张志公多年从事汉语文教材和外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一贯认为,编写教材必须有学术研究作基础,没有学术基础不可能编好教材。因此,他身体力行,几十年来对语文教育作了大量的研究,从传统到现代,从汉语文到外国语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张志公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有前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是收集传统语文教育的资料并从传统语文教育中探求一些经验。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该书为传统语文教育勾勒出四大步骤:集中识字——进一步的识字教育——读写基础训练——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并总结出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是:集中识字,识字、写字分别进行,重视句的训练——属对,强调多读多写。这一研究成果,对当时的语文教学起了积极作用。该书书末附的《蒙学书目稿》,是作者对蒙学和蒙书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第二阶段,1977到1990年前后,主要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再认识,通过重新审视,探求语文教学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语文教改之路。作者先后发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再认识》《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文章,总结出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和四大弊端。三大经验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的体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四大弊端是:忽视语言实际;忽视应用实际;忽视语文知识教学;忽视文学教育。这一研究,对为现代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三阶段,1990年前后,作者又一次深入传统语文教育,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教材,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教材为中心,有述有论,并附有大量的书影,是作者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的又一重大贡献。 研究传统语文教育,总结经验,指出弊端,目的是为了现在,改革现在的语文教育。因此,在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张志公集中精力研究现代的语文教育,提出了系统改革语文教学的设想,并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作者在这一方面写了大量论文,收集成几种文集:《漫谈语文教学》(1963年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论集》(1978年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1987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志公文集》第三卷(1991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 在语文教育方面,张志公的主要贡献是:(一)呼吁语文教学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搞清楚语文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他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需要大大提高效率》《谈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中,多次陈述自己有关科学化的主张,并在识字教学、语言教学、文学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方面作了科学的探索。(二)高举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大旗,提出语文教学应该与现代化建设接轨。现代化包括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内容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方法现代化和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等。他认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等等,都是现代化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三)提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一条龙”整体改革设想。他在《关于改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文,提出了他的整体改革设想的一个粗线条的轮廓。这个设想的基本思路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不仅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强调能力的养成,体现了汉语文的规律语文的工具性。(四)“精要,好懂,有用”,语文教学的六字箴言。“精要,好懂,有用”是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知识教学总原则,自1977年首次写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后,一直延续到现在,被戏称为张志公“六字箴言”,对搞好语文知识教学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张志公在小学识字教学、文言文教学、文学教育、大学语言教育、兄弟民族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观点。 许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症结究竟在哪里?这是张志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以后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他多次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1981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开设的“汉语辞章学”课程。1986年,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他的有关辞章学的论述结集出版,名为《汉语辞章学论集》(199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明确提出汉语辞章学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是语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同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之间的桥梁性学科。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建立这门新学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桥梁把理论和应用这两端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文革”以后,张志公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外语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因此,在外语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精道的见解。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怎样学习俄语》一书。1962到1966年,他主编了一套中学的《英语》教材和《俄语》教材。此外还写了不少有关外语教学的文章,如《中学外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试谈外语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加强外语教学的研究工作》等。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收集在《张志公文集》第五卷中。 张志公去世后,生前已经安排好的《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原题《张志公语文近作》,因去世,改为现名,表示与他的五卷本文集相衔接)和《张志公自选集》先后在语文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集外集》收集的是《文集》出版之后,张志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和讲话,其中有他最关心的话题——关于语言规范化,有对问题的新探索——汉语辞章学和语法的再研究,也有对老问题——语文教学的进一步研究,等等。《张志公自选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收的是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和论文,下册主要是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

汉语语法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学语法我们重点讲词、短语和句子这三级。

1、语素。

语素是语音语义的最小结合体,例如:人、吃、大、十等。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2、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尺,趟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我,什么,这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的,地,得,所;着,了,过;吗,啊等。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3、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

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

雄伟壮丽、唱歌又跳舞。

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表示,状语用“[]”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

(汉语)语法(祖国)大地

[完全]相信[小心]翻阅

[更加]坚强[多么]伟大

(3)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用“”表示。

例如:吃晚饭、盖房子、住石洞

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例如:给我笔教你一首歌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表示。例如:

洗得〈干净〉翻了〈一阵〉

抱〈起来〉活跃〈在基层〉

热得〈出汗〉大得〈多〉

(5)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用“”谓语用“”标示。例如:红旗、飘扬、天气好

(6)介宾短语:介词加上他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也叫介词短语。例如:

[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朝南)的房间,走〈向未来〉等。的(7)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这本书是我的

此外,还有数量短语,例如:我十九岁(十六岁)的花季十八岁算成年人。“所”字结构,由“所+动词”构成,例如:急人之所急的字短语,数量短语,所字结构都相当于名词短语。

4、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从结构上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从用途上分,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1)单句。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谓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宾语:我们热爱祖国。

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补语:他急得〈哭起来〉。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②用符号法分析主谓句。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居于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A、[昨天],[在公园里],(强壮)的老张[狠狠]地打(瘦弱)的小李〈三拳〉。

B、[今天早晨],[在班级],(三班)班长[很简捷]地[向班主任]说〈清楚〉了(刚才发生)的事。

注意上面两个句子“补语”的位置,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的,与宾语没关系;状语应该在谓语前面,但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放在句首是为了强调。

(2)复句。

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②复句的主要类型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

1、并列复句。

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年轻人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锻炼好身体。

2、承接复句。

雨来脚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后来才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情况和镇头市适度驻军的动静。

3、递进复句。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4、选择复句。

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5、转折复句。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尽管条件很恶劣,但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6、因果复句。

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我们既然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

之所以没完成工作,是因为我们重视不够。

7、假设复句。

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要是老李在,就好了。

如果明天天气好,那么我就进一趟山。

8、条件复句。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除非你去请,他不会来。

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完成任务。

③多重复句如何划分关系

有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叫一重复句,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用符号法分析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第三层次用“Ⅲ”表示,依此类推。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因果)(假设)指出。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他们去了中山公园。

他们去中山公园了吗?

请你们去中山公园。

我多想去中山公园啊!

5、句群。

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例如:

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②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③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句群与多重复句形式上的区别:多重复句只在结尾用句号,句群则是有几个句子就用几个句号隔开。

(二)语法知识应用。

1、病句成因。

(1)教师们愿望同学们考出好成绩。(“愿望”是名词,误用作动词。可改“愿望”为“盼望”或“要求”。)

(2)今天出发了一排三班的战士。(“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把“出发了”挪至“战士”的后面。)

(3)老师批评她迟交作业,她一听,眼睛里就饱满了眼泪。(“饱满”是形容词,误用作动词。可改“饱满”为“饱含”。)

(4)他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误用作名词。可改“沉重”为“沉重感”。)

(5)王玉明在会上介绍他一家:父亲是篮球爱好者,母亲是冬泳爱好者,哥哥是百米健将,打破过区百米纪录。他拿过象棋冠军,在区里称雄棋坛。(“他”可能指“王玉明”,也可能指“哥哥”)

(6)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的非法捕杀,藏羚羊比十年前减少了十倍。(增加可以用“倍”减少不用“倍”)

(7)从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它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欠缺)

(8)听了王长键的话,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就坐在一边不言语了。

(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的是“王长键的话”,而不是“听了王长键的话”这一行为,宜将“听了”删去。或保留“听了王长键的话”,将“使”删去。)

(9)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短。(连词位置不对,“不是”应放在“价格”前)

(10)学习上的退步,往往是由于自满开始的。(应用介词“由”而误用连词“由于”)

(11)只有大家团结来,我们的工作就能做好。(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2)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主谓不搭配)

(13)校长请著名艺术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动宾不搭配)

(14)我们以辽阔轻远的天空为背景画了这幅画儿。(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5)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6)他蹲得那么外面,仿佛只要谁大声喊他一下,就会把他吓得掉下去似的。(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7)代表们走进了开会的会场。(成分多余,去掉“开会”二字)

(18)学生放飞了祝福的纸鹤有一千只。(杂糅,常是把两种说法、两种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将“了”改成“的”取消杂糅。)

除了上述语法上的毛病以外,句子还存在逻辑上的毛病。例如:

(19)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到底是修饰“鲁迅”还是修饰“东西”就不明确。应改为:屋里陈列着鲁迅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

(20)路的一边立着一块广告牌。(到底有几块广告牌,一块还是两块,有歧义)

以上两例从语法分析都没有语病,但从逻辑上都不合逻辑。在考试中,语病考查“是否有语病”,逻辑考查“语意是否明确”。

2、句式变换。

(1)长句和短句。

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答案:

(1)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

(2)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

(3)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答案:

a、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b、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

c、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了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2)整句和散句。

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改成排比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

(3)常式句和变式句

A、你怎么了?

怎么了,你?

B、她(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C、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

(4)肯定句和否定句。

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不得改变句意。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人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成肯定句:大家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他没有赶上末班车,只得步行回家。

改成否定句:不得不步行回家。

(5)主动句和被动句。

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

象“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他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改成被动句:直到他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敌人的进攻被我们打回去了。

改成主动句:我们把敌人的进攻打回去了。

都可以汉语可是很奇妙的特别是倒装比如;你笨啊/笨啊你/你啊,笨/

汉语世界杂志是双语吗

《汉语世界》帮助读者获得有关中国的一切,带给他们鲜活的、现代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全方位的中国!《汉语世界》不仅是纸质媒体,也是数字媒体和文化平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者们和对中国感兴趣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这里得到:故事、娱乐、资讯……语言与文化交融呈现,乐趣与灵感一同迸发!《汉语世界》网站是一个多媒体平台。既展示杂志内容,又有丰富的论坛和博客,集发布、交流、沟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我觉得《21世纪报》不错。 我已经订了两年了。当初还不明白为什么,其实Teens真的很好。 特别是里面的Teens点金很好。还有Teens的文章很结合实际,包括明星的访谈,时政的热点,电影的介绍。特别是在第4,5版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关于异国的风俗,还有一些好玩的事情,甚至会有时尚服饰的介绍。 总之,内容很丰富。不用担心看不懂,因为它还有分高一高二高三版。 如果你是真正认真读,绝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疯狂阅读有个英语时空感觉挺不错~推荐给你

英语广场美文不错,里面的东西都挺好的

毕业论文汉语语法

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社会研究等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因此,毕业论文撰写应实事求是,杜绝造假和抄袭等行为,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和汉语语法规范。一、毕业论文的结构及要求毕业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1.题目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原则上不设副标题。2.摘要与关键词(1)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其中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和结果。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学结构式、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客观、准确,应做到不遗漏、不拔高、不添加,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在叙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时,除作者的价值和经验判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外,一般使用第三人称,采用“分析了……原因”、“认为……”、“对……迸行了探讨”等记述方法进行描述。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意见,避免对背景、目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叙述过多。(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应集中体现论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内涵,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应列取3~5个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3.目录论文中各章节的顺序排列表,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4.页眉页脚毕业设计(论文)从正文开始加页眉页脚,字号为小五号宋体,居中。页眉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页脚用阿拉伯数字。5.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综述与分析,归纳出论文所要开展研究的内容、程序和方法。(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各章之间应该前后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给出的数据应真实可靠、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概念性和科学性错误。需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实验方法或材料等章节可不写“本章小结”。各章小结是对各章研究内容、方法与成果的简洁准确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论文最后结论的依据。(3)结论结论作为毕业论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单独排写,不加章标题序号,不标注引用文献。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总结,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成果进行评价,一般为500字左右。6.参考文献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中,必须按顺序标注,但同一篇文章只用一个序号。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中近5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2年的参考文献。教材、产品说明书、国家标准、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和各类标准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本人在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不应列入参考文献。7.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对课题给予资助者表示感谢。致谢内容要客观实际,语言应简朴含蓄。8.附录如有需要支撑论文主体内容的说明(程序、公式推导等)、问卷调查等放在论文最后(附录内容可省略)。二、书写规定1.论文正文字数论文字数要求见《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3.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摘要,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中文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一般为3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在后。4.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含:(1)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文、管、经、法类等专业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排)。(2)结论(3)参考文献(4)致谢(5)附录5.论文正文(1)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加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层次层次以少为宜,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要求统一,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项。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6.引用文献标注引文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要求:(1)引用单篇文献时,如“二次铣削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各篇文献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如,…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 …(3)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文献序号的“[ ]”后标注引文页码。如,…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方法规定 …。(4)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3]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7.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8.物理量标注(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2)物理量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或符号,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 t·km”,“t/(人·a)”等。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9.外文字母的正体与斜体用法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外文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10.数字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或Times New Roman 字体。11.公式公式原则上应另行起,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前空4个字符,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符号。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l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或“由公式()”。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α/(b cos 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αcos x / b而不写成(α/ b) cos x。12.插表表应有自明性。表格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居中位置。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1个字符,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只用中文书写,要求中文用宋体5号字。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表中单位应写在每一列的表头中,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字符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 “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2个字符、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文字用宋体、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尽量采用5号字(当字数较多时可用小5号字,但在一个插表内字号要统一)。插表之前文中必须有相关文字提示,如“见表”、“如表所示”。一般情况下插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如某表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才可转页,以续表形式接排。表右上角注明编号,编号后加“(续表)”,并重复表头。插表的上下与正文间需空一行编排。13.插图图应有自明性。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照片应完整清晰。图中文字和数字等字号用宋体5号字。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的规定。(1)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2)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流程图:必须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5)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6)坐标图的坐标线均用细实线,粗细不得超过图中曲线,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7)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引用文献图表必须标注出处。1)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序和图名组成),居中位置。图题不宜有标点符号,图名在图序之后空1个字符排写。图序按章编排,如第l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等。图题置于图下,只用中文书写,要求用宋体5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或图题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符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2)插图编排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如图所示”等。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有分图时,分图过多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可转到下页,总图题只出现在下页。插图的上下与正文间需空一行编排。14.参考文献 (下列表述要与范文一致,如中英、文字符(,,。.))参考文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以下是论文中常用的四种参考文献类型标注形式。(1)图书文献[1] 唐绪军.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2] 霍斯尼RK. 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 北京:中国仪器出版社,1989:32-35.(2)期刊论文[1] 覃睿,田先钰. 从创新潜力到创新成果:一个创新潜力形成与释放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 (2) :148-152.(3)学术会议[1]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 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C]. 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4)学位论文[1] 金宏. 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博士学位论文,1998.常用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如下。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15.附录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三、打印要求1.字体论文中所用中文字体(除各级标题外)为宋体,各级标题用宋体;论文中所用数字、英文为新罗马字体。2.字号及其他规定(1)中英文摘要 居中宋体三号加粗,多倍行距值,段前20磅,段后10磅(2)章标题 顶格宋体三号加粗,多倍行距值,段前20磅,段后10磅(3)节标题 顶格宋体四号加粗,多倍行距值,段前行,段后行(4)条标题 顶格宋体小四号加粗,多倍行距值,段前行,段后行(5)款、项标题 宋体小四号,多倍行距值,段前0行,段后0行(6)正文 宋体小四号,多倍行距值,段前0行,段后0行3.封面及内封(扉页)封面由教务处指定,内封(扉页)见模板。4.摘要及关键词(1)中文摘要 摘要标题 (三号、宋体、加粗、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正文部分。关键词在文之后隔一行顶格书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换行缩进对齐,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关键词:(词);(词);…(关键词顶格、加粗、小四号、宋体)(2)英文摘要Abstract(Time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书写格式与中文相同,英文摘要的关键词用小写,且间隔用逗号相连。Keywords:x x x,x x x,... (Time New Roman、 小四、加粗、顶格)5.目录目录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各章题序及其余:小4号宋体;数字及符号:新罗马字体。6.参考文献、致谢参考文献和致谢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参考文献序号及内容:宋体五号,标点符号英文状态下。7.正文层次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表1所示格式。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例说明章第1章 □ □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 □ □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个字符,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 □ □ …… □款 □ □ …… □项(1)□ □ …… □ □□…□□…□□□□……题序空4个字符书写,内容空4个字符接排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8.公式 论文中的公式应另起行,并居中书写,与周围文字留有足够的空间区分开。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将序号置于括号内。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的序号为“()”。公式的序号右端对齐。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十、一、×、÷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破折号占4个字符,注释物理量需用公式表示时,公式后不应出现公式序号。格式见下例:式中 µ 、µ 、µ ——分别为定子相电压的瞬时值(V);R 、R ——分别为定子、转子绕组电阻( ); L ——定子等效两相绕组自感(H)。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数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9.论文印刷与装订论文在打印和印刷时,要求用A4标准纸(210mm×297mm),纸张留有空白边缘。版芯为150mmx240mm土2mm(包括页眉、页码)。每页约33行。切割后尺寸为205mmx285mm士2mm。章标题上、下行距10mm (三号宋体加粗,段前20磅,段后10磅),节标题上、下行距7~8mm(四号宋体加粗,段前行,段后行),条标题上、下行距6~7mm (小四号宋体加粗,段前行,段后行),款、项标题上、下行距3~4mm(小四号宋体,段前0行,段后0行),正文行距3~4mm(宋体、Times New Roman小4号,段前0行,段后0行)。论文一律要求单面复印或胶印,封皮一律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各个学校都不一样的。学校都应该有的找你们学长要一下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社会行业需求稳定、技术实力雄厚、就业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其都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专业。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

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作文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

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

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

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

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

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方法,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

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与意境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载体,汉语言文学凭借自身独特魅力,逐渐受到广泛认可。

汉语言文学作品博大精深,其语言的使用与意境的揣摩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

有鉴于此,加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于意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

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无论是字词句亦或是语法修辞,均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内容的文学作品,其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也会有所区别,只有在全面了解其特点后,才能对其语言的使用与意境分析了若指掌,进而深入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中蕴藏的内涵。

(一)汉语言文学的目的性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旨在强化学生沟通技巧,并对经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能够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弘扬与发展。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技巧的练习,促进自身语言把握与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体特性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参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学生通常为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均对汉语言文学抱有极大兴趣。

在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展,重点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对理科生并无硬性要求。

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主体,完全是可以确定的。

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探析汉语言文学蕴藏的内涵其实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这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良好的文科基础,对字词句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推敲具有显著优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的交际性

作为人类用于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交流经验的积累,人们的思维、思想等均将发生巨大改变。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表达情感,将汉语言的魅力传承下去。

如此一来,汉语言文学将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愿意从不同的途径去发现、探索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意义,共同促使汉语言文学日益渗透仅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去。

二、汉语言文学中所呈现出的意境

古诗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我国独有的重要文学,其相关课题研究引起了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古诗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好评,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它在韵律上能够朗朗上口,而是在写作手法上,有着千变万化的特点,能使读者营造出清晰、真实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作者所看到的情景,倾听作者听到的声音,感受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一)意境的起源与作用

在古代,诗人未能使整首歌更具特色,通常会借助各种语言来营造一种气氛,使读者能够浮想联翩,这种气氛便是意境。

据了解,我国诗文主要通过一些诗句或词语来营造意境,作者当下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想要透过诗词传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便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

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多半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观察与探索,再运用恰当的字词句来加以描述,并通过自己的感悟,使诗歌的整体情感得以升华。

语言运用越精妙,表达的情感便会越真切,读者也会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二)意境烘托中心思想

将意境带入诗歌中,不但能够提升整首诗的美感,还能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想要透过这首诗表达的内心情感,使整首诗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以诗言志一说,因此我国许多著名作家均透过书写文章的方式,来刻画自己,表达自身的凌云壮志,如杜甫、礼拜一行人。

他们往往用诗歌书法自己的内心情感,亦或思乡之愁。

亦或怀才不遇,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豁达,开辟自己的仕途之路。

一些作品通常会通过意境的描述,使内心情感更为深刻,进而烘托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三)意境构建的常见问题

意境的构建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在构建意境时,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分别是“有境无意”和“有意无境”。

有境无意指的是文章中虽然自带意境,且美感度高,但却华而无实,并没有表露出真情实感,文章过于空洞。

有意无境则是指过于抒发自身情感,忽视了对情境的设置。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本身经验积累不够,缺乏丰富的实践作支撑。

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素养

语言的生命力需要通过合理的使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是灵活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汉语言的应用成就了汉语言的使用意境。

通常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旨在强化沟通技巧,加强学生对相关作品的了解,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2]。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言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应用技巧的掌握能力,进而促进自身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人类的沟通与交流离不开预言帝使用。

此外,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更是积累自身文化底蕴,提升修养的最佳途径。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汉语言的使用环境进行分析,还需对汉语言的使用意境进行深入了解。

倘若无法掌握汉语言的使用方法与意境,便很难进行深度阅读,无法充分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语言使用赋予作品的生命力[3]。

另一方面,每一部汉语言文学作品,均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倘若只能凭借语言的分析,很难去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深刻内涵,所以还要懂得去分析语言描绘出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投入地赏析作品,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

(三)有助于提升学文笔书写水平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往往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目标,不但涵盖对语言应用于意境的分析,其根本目的,还包括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文笔书写水平[4]。

有鉴于此,我们务必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全面分析汉语言文学在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透过文字的描绘与意境的营造,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

四、提高汉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拓展阅读量

作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增加文章阅读量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重心思想。

在阅读量得以拓展的同时,学生思维活跃程度也会更强,对汉语言的意境分析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阅读量的拓展,还能帮助学生积累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使学生逐渐形成结构清晰的阅读思维,能够在通读全文的情况下,迅速把握文章基调,善于发掘文学作品中,各类语言与意境的深层含义,最终能够对汉语言进行熟练的应用与分析。

(二)鼓励学生背诵经典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一门语言的掌握。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纸张和页面要求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厘米, 左边距为,右边距为2厘米。二、论文装订页码顺序1、封面(按标准格式装订)2、论文摘要、关键词(中、英文单独成页,不标页码)3、目录(要求至少有两个层次,各层次需注明其在论文中的页码)4、论文①引言或绪论(单独成页。页码从1开始标注,连续标注页码,至参考文献止)②正文③结论(单独成页)④参考文献(单独成页)三、章节目序号章节目序号的级序规定如下: 一、 (一) 1、 (1) ①四、排版格式1、封面题目用三号楷体,居中;专业、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用三号楷体,居中。2、“摘要”,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关键词” 小四号黑体,加粗。3、“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目录下的各章节标题(前面无空格(顶格)),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4、“引言”,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加粗,上下不空行。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5、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所有段落和标题前均空两格。第一级标题字体加粗。6、结论,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加粗,上下不空行。内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7、“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内文小四号,宋体,每段前面空两格。

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文

其实学得课本并不重要,所有的现代汉语书说的也都差不多。我给你列几个题目吧。1、句法方面的A、定语的位置。这个参考资料比较好找,主要是有些人说定语可以后移,有些人说不可以,你可以谈一下你的看法。这个是我毕业论文写的,你可以简单说一下。参考资料:[1]王松茂.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H].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13。[2]刘忠华.简论古代汉语“定语后置”问题-“定语后置”说质疑[H].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8月第21卷第4期.32-34。[3]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年第1期.95-130。[4]转引自温锁林.定语的移位[H].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月第23卷第4期.74-78。[5]戚晓杰,卢正国.“中心语+定语”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H].东方论坛,2005年第5期.83-87。[6]赵世举.关于“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H].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1月第21卷第1期.57-63。[7]吕淑湘,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266[8]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思考[H].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18卷第4期.82-86。[9]石硫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识心理学的启示[H].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28卷第1期.1-9。(这个不需要全看的,你自己选择)B、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探究这个主要是说,“AA的”后面是动词时是定语还是状语,我把他归为状位形容词重叠式。这个可以写个小论文。参考书目:李宇明1996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中国语文》第1期。李宇明1996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潘晓东1981浅谈定语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第4期张敏1997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第2期。朱德熹1982《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语用方面的(这个论文比较好写一些)可以写一下我们平时说话的一些用语,从修辞的角度去写,这也属于语法方面。如《雷人的山寨词》、《小议网络语言的构词手段》希望写这些对你有用。

其他回答: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

2007-05-28 Текст лекций по предмету [4]2007-05-28 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 [7]2007-05-28 俄语动词前缀的构词语义研究 [7]2007-05-28 全球化时代英语的普及和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8]2007-05-28 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 [5]2007-05-28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4]2007-05-28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7]2007-05-28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7]2007-05-28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5]2007-05-28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 [6]2007-05-28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6]2007-05-28 汉语中的主位与子主位 [6]2007-05-28 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4]2007-05-28 亲属称词的自称用法刍议 [4]2007-05-28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5]2007-05-28 原始蒙古语辅音构拟的基础 [6]2007-05-28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5]2007-05-28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6]2007-05-28 家庭语言交际格局的动态研究 [9]2007-05-28 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 [7]2007-05-28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 [5]2007-05-28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9]2007-05-28 吴语五地词汇相关度的计量研究 [7]2007-05-28 双音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条件 [6]2007-05-28 语法化机制探赜 [7]2007-05-28 汉语否定词考源 [7]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汉语语法现象研究论文

1.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 鲁川,林杏光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198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case)指的是“语义格”。 汉语的谓词V(verbal)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体词N(Nominal)包括名词、代名词和量词。 格关系是诸多的语义关系(semantic relahons ... 被引用次数: 5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刘勋宁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萧国政(2000)现代汉语句末“了”意义的析离,《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 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 ... 被引用次数: 4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 方经民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经民(1982) 《关于语素、词和短语》一文读后,《中国语文》第3期。 方经民(1997) 论汉语方位参照系统中的对立平行现象,《大河内康宪教授退官记念-- ...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金立鑫,白水振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2003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 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 SVO型语言 ,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 :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 ,定语在名词的前面 ,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 范伟 文献来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范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现代汉语 ... 语法特点;;认知解释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 刘勋宁 文献来自: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 期。 刘勋宁1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世界汉语教学》第2 期。 刘勋宁1998 《现代汉语研究》,北京语言文 ... 被引用次数: 2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新进展 俞士汶,朱学锋,王惠 文献来自: 中文信息学报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这部电子词典的规格说明书[1]在《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第2期全文发表之后,它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更详细地介绍这部词典的专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2]于 ... 被引用次数: 1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邵敬敏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1998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过,语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水平。我们这一代能够亲身参与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是十分幸运的。今年是汉语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萧国政 文献来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3页。关于指称和陈述,可参看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和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载《方言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 詹卫东 文献来自: 当代语言学 2000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探讨适合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限于资料和篇幅,本文基本没有涉及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副标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而不是“现代汉语研究”,主要是因为本文不谈语音处理方面的研究。另外,本文所指的语法研究,从宽理解也包括 ...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具体的你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中国知网()上挑挑吧。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最好是自己写是比较,要是没有时间再去找别人去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是要找正规的。

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因素研究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因素研究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传统语法历来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是语序,不同的语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句型,现代汉语倒装句就是运用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一种实际交际句型,作为一种变式句。它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而语言学界历来对倒裴句的研究从静态分析较多,较少涉及倒装句的动态研究,以汉语文化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和智力干涉三个文化语用因素作为切入点,分析几种典型的倒装句型,进而探求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价值。

关键词: 倒装;文化语用因素,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智力干涉

语序的变化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现代汉语以常式句较为多见,语法结构多为“主+谓、定+中、状+中、中+补”,但就言语交际或文学作品等具体的语言环境而言,会出现大量具有超常语序的句型,语法学界称之为“变式句”或“倒装句”。而语言学界对句式的研究往往侧重于静态的语法分析,倒装句作为一种语序超常搭配现象,比常式句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倒装句的研究应多从动态语用层面挖掘其语用价值。

语言具有民族性,要分析语言现象的语用价值,就必须注重使用语言的民族特征,此特征能充分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或文化背景,而此二者恰是影响语言的语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汉语这一语言工具的运用得好坏关系到汉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再现程度。本文以汉语文化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和智力干涉方面分析几种典型的倒装句型,以此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动态角度深入挖掘汉语文化语用价值。

汉语文化语用学是以汉语为背景的语用策略原理的研究,汉语文化语用学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理论,它研究语言使用人是如何在附着于人的符号束、语境和智力的参与和干涉之下对多于话面(字面)的含义做出解释的,汉语文化语用学以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基础,“三”指上述的三个语言符号外因素的干涉,即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简称“附着符号束”)、语境和智力对语用含义推理的干涉,“一”指多于话面(字面)的隐含意义,所谓“三带一理论”,就是说由于有三个因素的分别或综合的作用,某话语产生了一个多于话面的含义,现代汉语各倒装句型与以上所论的三种文化语用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详而论之。

1 倒装句的语境干涉

语境干涉包含两个方面;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前者涉及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等对人使用语言符号上的干涉,后者指上下文、上下语对语言符号使用(说与写)上的限制与制约,理解(听与读)上的帮助与推动。现代汉语倒装句属于语言符号,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句式的选择具有限制与制约作用。请看下面的对话:

“就是一”她(指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地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吧,一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鲁迅《祝福》)

上例对话以疑问句发出疑问,祥林嫂的心理焦点显然在想确认人死后魂灵的存在与否上,状语“究竟”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在祥林嫂心中的重要位,同时也突出了祥林嫂对这一问题回答的迫切性。对方也注意到了祥林嫂的心理焦点是在“有没有魂灵”上,也能体会到祥林嫂急于想知道这一问题答案的迫切心理,所以对方的答句必须紧扣问句,即首先以“有无”做话题,放在了句首,然后再加以陈述,从而以宾语前置的形式突出了双方交际的重要信息,这样安排句式,有利于重要信息的传达,问者祥林嫂的语言语境干涉到了听者对方对言语交际句式的选择,从而使话轮语义重心衔接紧凑,使重要信息突出,这就是语言语境句式运用的影响,从而对句式的选择起到了限制和制约作用,

非语言语境对句式也有限制和制约作用。如上文所举《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段经典的爱情对白,虽然它是外国文学作品,但从汉语翻译的角度来看,其作品翻译后的语言也应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这种东方人的审美心理文化特征和浪漫的夜晚等各种自然环境便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非语言语境,有助于让东方的读者深切体会到罗密欧向朱丽叶所表达的爱情,在东方人独特的审美心理文化特征和浪漫的自然环境这两种非语言语境的干涉下,翻译后的文学语言首先把状语“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放置句首,把象征纯洁爱情的月亮放在了话语的最前端,借助皎洁的月光把对朱丽叶的爱热情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突出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让东方凑者深切体会到罗密欧向朱丽叶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程度!

2 倒装句的.附着符号束

“附着符号束是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附着于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伴随物的条件是:物体必须是说话人蓄意准备的、随身或就近的,否则就不是伴随物,而是大自然里的自在物体,属于语境干涉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倒装句的附着符号束,即研究各倒装句型中声气息符号的参与、面相符号的参与及伴随物符号的参与。

倒装句中前置或后置的语法成分作为具体语境中语言的特殊表达手段,往往伴随着声气息的参与,面相身势符号的参与及物理(或伴随物)符号的参与,如主谓倒装如果出现在疑问句中,则往往伴随着疑问的面部表情,并且带有疑问语气。这些面部表情和疑问语气便形成了面部符号和气息符号,如前文所举孙犁《荷花淀》水生嫂所说:“怎么了,你?”当水生嫂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一定是表现出疑问的神情和疑问的语气,如果拍摄成影视作品,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水生嫂说这句话时候丰富的面部表情,这就是声气息和面相符号的参与。

再以定语后置句为例,汉民族文化中有折杨柳送别的传统,如果在为友人送别时,一方说:“作诗一首,送君起程;杨柳一枝,伴君同行。”“一首”作“诗”的后置定语,“一枝”作“杨柳”的后置定语,在运用这一定语后置句的时候,以现实物体一首诗和一枝杨柳作为物理符号束,来伴随话语的传达,从而有助于东方人更深层次地表达含蓄的告别之情和祝福之意,这便是物理(或伴随物)符号的参与。

又如主谓倒装句“万丈光芒地,将出现啊一新生的太阳”和状语后置句“我们坚决保卫和平,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的下一代”,说者势必会表现出坚定的语气,声音上会显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面部表情会表现出沉稳严肃的表情特征,从而抒发出了一种奋发向上的豪迈气概,这也是声气息和面相符号的参与,如果它们分别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与课堂教学或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还会伴随着诗人、教师或演讲者丰富的身势语,身势语主要为双手张开。举在胸前,或单手伴随阴阳顿挫的语音而忽高忽低、一张一收,从而使朗诵或教态或演讲更加张扬,有助于思想感情的宣泄。同时,这一身势语能极强有力地增强话语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吸引听者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听者的情绪,使说者与听者之间产生极强的共鸣,倒装语言的表达也因此得到了完美的收效,这就是身势符号的参与。

3 倒装句的智力干涉

智力干涉就是听话人运用最基本的事理逻辑,对世界的知识与记忆及人际关系,推测出说话人词语里的隐含之义的推理过程。智力干涉主要运用于听话人的语用推理模式中,听话人在接收到说话人的话语信息后,会进行解码,在解码的时候会产生智力干涉,影响话语反馈质量,从而产生复杂的会话含义。在对话中,说话人也是作为听话人而相对存在的,如曹禺《雷雨》中的一段:

(语境:侍萍与周朴园在屋内交谈,气氛十分压抑,周朴团内心充满虚伪地向侍萍询问打听往事。)

鲁侍萍: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话轮一)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

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话轮二)

话轮一与话轮二均体现了智力干涉进入语用推理模式后所起的积极作用,话轮一具体体现的是智力干涉排除语言的冗余性,语言的冗余性,使话语产生累赘,这便需要人的智力去删除冗余,留下有价值的信息,周朴园向侍萍打听姓梅的一家人,为了突出询问的对象,特意把重要信息“姓梅的”放在句末,以引起侍萍的注意,从而成为询问的重点,侍萍本来可以回复给周朴园无锡那边许多的事情,回复许多信息,而周朴园却只是想打听某一家人,并且是打听姓梅的一户人家,听话人周朴园的智力因素排除了话语的累赘,删除了语言冗余的信息,留下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得出周朴园的会话含义为:我只是想具体打听到无锡那姓梅的一家现在是否还在世。话轮二体现的是智力干涉排除语言的离散性,语言的离散性使语言勾画一个事物时,只能得到一个疏略的,不全面的框架,它留下的空白太多,疏漏区域太大,据此不能了解一个事物的细微部分。于是要听话人的智力去补充、想象与弥补这样的空白与缺漏,话轮二中说话人周朴园的一声“哦”里隐含了多少隐性信息和疏漏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和疏略信息给听话人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多的信息空白和信息丢失,让听话人感到谈话即将中断,为了弥补信息的空白和丢失,听话人侍萍运用智力提醒周朴园,她认识一位姓梅的姑娘,从而用智力去补充、想象与弥补这种信息缺漏,进而得出的深层会话含义为:我要让你周朴园知道这位姓梅的姑娘还坚强地活着!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倒装句几种典型的句型从汉语文化语用角度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语用价值是巨大的,深入挖掘它的语用价值能深层把握倒装句的语用机制,进而使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甚而至于对机器语言都能产生巨大的导向功能。

拓展:文言文倒装句的讲解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 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强调。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 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

1、 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例: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 介词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例: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拓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一 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按照内容可分为:

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建筑、服饰等,属于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也称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可以看作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

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教育、婚姻和家庭制度等。

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文化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

大文化(C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小文化(c文化):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

2、文化的特征

A、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则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

B、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同一民族有共同的文化,但由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更多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各民族文化共同之处有利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文化差异也会造成文化交际障碍。

C、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D、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上述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曾到深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E、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F、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

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

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人们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文化的标准。

D、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A、尊重不同文化

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E、从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与文化的问题上的四种态度:

①、 完全拒绝的态度

②、 完全同化的态度

③、 既保留母文化,有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叫“边缘人”

④、立足于母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以称为“外为我用型”。

4、交际文化

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吕必松提出“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