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青年报编辑方针调整

发布时间:

北京青年报编辑方针调整

《北京青年报》的起飞始于《青年周末》和《新闻周刊》,而电脑、房地产和汽车等产业专刊是《北京青年报》的助力器,推动报纸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该报走到今天,各种周刊、专刊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专刊化、副刊化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是重刊轻新闻,不像真正的新闻纸。北京青年报开始全面改版,试图打破危机。改版后,版面的结构性调整成果显著,分叠处理方便了读者的定向阅读。从过去的不分叠到现在A、B、C、D、E、F六大叠,《北京青年报》以整齐规范的版组出现,即新闻版组、天天副刊、时代专刊系列即报中报。在新闻的处理上,进行归类组合,“本市、国内、国际、财经、娱乐、体育”各方面的新闻,都各由一个版组来统领。版组的划分,很好地梳理了内容的分布,使得报纸结构更加清晰、合理。同时对专刊加以浓缩,过去由七大副刊承担的深度报道与分析性报道功能全部由新闻版面来承担。由于新闻版面数量的限制,过去那种一版一篇的长篇幅报道消失,改版前的“环球周刊”、“法制周刊”等整合成“国际焦点”、“法律圆桌”等单个版面的内容,固定专刊的报道形式消失,使每周固定内容的深度分析性报道大量减少。版式上的变化是突出头版的导读功能,把各版组的重要新闻以“消息”或“摘要”的形式放置在头版位置,这种“新闻橱窗”式的做法在国内外报纸已经颇为流行。《南方都市报》头版的唯一功能就是导读,《经济观察报》的头版是导读加引读,重要稿件的题目和前一两段放在头版,大块内容放到后面。《北京青年报》的头版是要闻加导读的折衷模式,既有带有图片的重要新闻,也有小豆腐块的导读。在图片的使用上,《北京青年报》加大了力度。除了保持大图片、头条新闻图片主打外,在改版之后,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版组在每天都专门给出一个图片的版面,把图片的使用量扩大到了以前的两倍。2012年,北京青年报增加六个周刊。

《北京青年报》。特别是前几年,该报追求超强度的“视觉冲击力”,版面设计追求感官刺激,“五步三秒”效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把读者买报的过程描述为“五步三秒”。要做到在五步三秒里,新闻标题和新闻照片直逼人眼,有极强的吸引力、冲击力,使读者一眼便可发现它,喜欢它,进而产生购买欲。因为倾向于商业性,前两年的《北京青年报》喜欢用大标题、大图片,犹不过瘾,还要大框套小框,框线还粗,还浓丽,当然前提是和谐好看的。想来,那帮美编每天都搞得很累。 话说人文地理。可以理解,北京大气,那北青报也不负北京的水土养育,做得就跟故宫和天坛似的,很有皇家的霸道气质。版面上以浓墨重彩和强对比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实际零售率。例如,版面采用框架式结构,整版都加上全封闭的粗实线。标题根据空间来决定字号,尽可能排满,甚至有通栏的大标题设计,还频繁的使用反白,灰黑色块的反衬使标题显得更加满当。正文的编排也尽可能的排满,几乎没有留白。但前提是,新闻本身好看(说到这,想起参观北京青年报社时,在底楼展示栏上看到的一句话:“新闻是有重量的”),否则,只是版面抢眼,也不过素质越来越高的读者。 但《北京青年报》今年作了版面调整,去掉了那些浓丽的粗框线,复归平民化,版面情绪温和多了,爽快多了,新闻版差不多只用细线(破栏问题,现场观摩)。而从阅读上来说,读者的眼睛不累。持续强刺激,再强壮的人也会趴下,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北青报聪明,尽管已做出了独有的风格个性,但还是改版,适宜市场需求,兼具政治性报纸和商业性报纸的特色,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效应。但仍是“浓眉大眼”的一张“脸”——疏朗大气的硬汉形象。

!!太多了啊 写不下啊

北京青年报编辑名单

张延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他从编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社长一路走来,跨越了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两届当选北京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被《中国青年》杂志推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他精心“打磨”的《法警背起生病被告》,获得第1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经他策划和亲手建设的体现《北京青年报》观点的栏目“今日社评”,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由他构架的“新闻+副刊+产经”的都市报结构,被众多纸媒体广为采用。张延平长于报纸经营。1995年,他牵头策划推出了北青报的“广厦时代”、“汽车时代”、“电脑时代”三个周刊,把读者群扩大到这三个新兴产业,使《北京青年报》获得这三个领域在北京综合类纸媒体50%以上的份额的广告投放量。2003年,《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实际收入突破9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费2亿元。在2003年,北青报开始尝试资本运作,将广告、发行、印务并入北青传媒股份公司。2004年,北青报作为全国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成为中国内地报业直接上市的第一支股票,并控股改制后的北京儿童艺术剧团,张延平兼任董事长。北京儿艺改制后演出的魔幻童话剧《迷宫》,首轮上演18场,票房收入262万元,相关产品销售20多万元,创造了国内儿童剧市场的奇迹,被确定为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成功的典型。

1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安顿老小)2 安稳(睡不安稳)

◆梅宁华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主任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入党,毕业于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副处调研员、副处长、处长,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丰台区委副书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主任。◆赵靖云北京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星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出生,河北完县人。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73年7月入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新闻系,高级编辑。曾任北京日报社内参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日报总编室主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徐文珍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任欢迎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10月出生,辽宁省台安县人。1973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入党。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曾任北京日报总编室编辑,北京日报社办公室秘书科长,北京晚报经济部副主任,北京晚报专刊部副主任,北京晚报总编室主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孟春明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刘爱勤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郑京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入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高级编辑。曾任北京日报内参部记者,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邵镇军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60年10月出生,河北霸县人。1980年参加工作,1993年3月入党。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曾任北京日报印刷厂工人,北京日报总编室编辑,北京日报夜班总编室副主任,北京日报白班总编室主任,北京日报要闻编辑中心主任,北京日报编委。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初小玲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7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1976年参加工作,1977年8月入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夜大学历史专业。曾任北京日报理论部编辑,北京日报文体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任,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采编中心主任。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张明非北京晚报常务副总编,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伍义林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余海波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

◎ 安顿 āndùn(1) [help settle down;arnange for]∶为人解决住处申玉枝…安顿客人们睡觉。—— 康濯《水滴穿石》(2) [place]∶安排使有着落搬出的机器,总不能老搁在露天,总得有房子安顿…——茅盾《锻炼》回到店中,安顿了女儿。——《水浒传》《 汉 典 网》

北京青年报编辑部主任

这是徐俐在文章《中国老人放弃自己太早了》里说的话。 在现代女人都追求少女感,希望青春永驻的时候,徐俐选择了优雅的老去。 比起青涩、稚嫩,徐俐更喜欢成熟,稳重的自己。 为了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徐俐在近期正式发文宣布退休,这位《中国新闻》的首位央视主播在29年的主持生涯里,用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呈现了女人独特的美。 原来美有很多种诠释,徐俐的美,是在繁华中褪去,在日暮沧桑中继续明媚绽放。 上世纪60年代初那个特殊的困难时期,徐俐出生了,母亲怀她的时候因为缺乏营养得了水肿病,所以徐俐出生后没喝过一口母乳。 在艰苦条件下,徐俐从小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感冒,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 她先后得过肝炎、肺炎,出过麻疹还差点一命呜呼。 最可悲的是6岁那年得了气管炎,去医院打针,因为护士的疏忽,打针伤到了她的坐骨神经,腿上肌肉萎缩,导致了瘸腿。 在那个年代, 科技 不发达,技术不到位,治疗这种病很麻烦,医院知道惹了事以后,院长亲自下场治疗。 可即便有院长坐镇,徐俐还是过了一段瘸腿的日子。 本就不爱说话的她,因为腿瘸变得更加孤僻,尤其当同学起了外号叫她“徐俐拜子”的时候,那份自卑心理就更严重。 瘸腿的阴影伴随她度过青春期,幸运的是,在医院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下,徐俐康复了。 高中时,徐俐在语言、声音方面展现了自己天赋,经常被老师叫去参加诗歌比赛,而徐俐每次都能沉稳干练地发挥出让老师满意的效果,还能获奖回来。 也是因为这个优点,徐俐萌生了播音的想法,对广播专业有了执念。 1977年,16岁的徐俐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结果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失利。1年后,下乡当知青的徐俐再次参加高考,第二次失利。 两次失败让徐俐慌了神,对未来陷入了迷茫当中。 正在发愁之际,她接到了长沙市广播局的考试通知,原来,是她第一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录音被长沙市广播局选中了。 徐俐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顺利考进了长沙人民广播电台。 那时,徐俐虽有声音天赋,但她的普通话却夹杂着方言,为了练好普通话,她常常提前一小时在台里练习,这一练习,就是5年。 正是这种严格的素养,1986年,25岁的徐俐被调入长沙电视台。 又过了6年,31岁的徐俐被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 当她化上精致的妆容,穿着合身的西装,笔挺地坐在镜头前时,既温婉又大气。 在此后的主播生涯中,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正面女性的干练形象。 央视主播,必定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要具备专业的素养、以及从容大气又稳如泰山的风格与气场,这些,徐俐都做到了。 播音时,她字字珠玑,发音铿锵有力,眼神坚定自信,在29年的主持生涯中,她几乎包揽了央视国际频道所有重大的新闻报道。 她将这一重任,一直坚持到了退休的最后一刻。 就在近期,徐俐官宣正式退休,在8月25日做了最后一场新闻直播后,永远地告别了这个大舞台。 纵然不舍,也要分别。 回看这29年,徐俐是央视四套及《中国新闻》节目的代表人物,还获得了2006年的金话筒奖,担任着CCTV4的新闻组组长。 这些殊荣背后,是一个女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她用一个知性坚定的自己,诠释了一个独立女性最美的模样。 或许,女人的美,就体现在岁月中成长的痕迹里,自己一点点变优秀的时刻,都是人生的价值。 当主播之余,徐俐还写了两本书《女人是一种态度》《优雅是一种选择》,看书名大概就能猜到书中的内容。 在这两本书中,徐俐用平淡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不平凡的瞬间。 书中的徐俐,一改往常严肃,用治愈人心的文字叙述着那些成长的过往。 从童年生活、事业旅程,婚姻变革都娓娓道来。 我在看了徐俐的《女人是一种态度》发现:她是一个拒绝浮华热闹的女人,更不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女人,在那光鲜亮丽背后,是一个平凡女人在茫茫人海中不断的 探索 着自己的价值。 正是那份不断向上的精神,让她把优雅、美丽、智慧、理性等这些褒义词都集于一身。 我很喜欢她在书中描述的自己: 在感情中,徐俐也是很有主见的人,她相信爱情,也不将就自己,年轻时,她经历过一段为期十年的婚姻,还有一个儿子。 当和前夫的感情陷入瓶颈期时,徐俐选择了各自安好,并带着儿子独自生活。 后来,在台里工作的时候遇到了现任丈夫张天蔚。 张天蔚是《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很有 社会 地位,也经历过一段为期十年的婚姻。 当两个离异人士因工作相遇时,情愫悄然升起,张天蔚说:“我虽然是二手男人,却有一手 情感 。” 尽管彼此都曾吃过爱情的苦,也有过失败的婚姻,但怦然心动的那一刻,两人抛却前程往事,决定相守一生。 结婚后,徐俐从未要求过儿子把继父当成亲父,只是简单的建议,可以叫“张爸爸。” 儿子叫了一年后,自动去掉了“张”字。 徐俐在《女人是一种态度》里写道: “不同姓的一家三口自然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我而言,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秉性的善良,成全了我现在的日子。” 回看徐俐60年的岁月,她总能用一种大气的状态,把事业和家庭都处理好。 她的生活经历和态度都在说明:对女人来说,外表的美丽不是恒远的,生命的质量才是终身的追逐。 徐俐身上,有职业女性的标签,也有独立女性的精彩,更有婚姻美满的状态。 她用一个不疾不徐的从容姿态,活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徐俐如今退休了,就步入老年了,风华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对于徐俐本人来说,生命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早在文章《中国老人放弃自己太早了》里,徐俐就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年龄的看法。 对于她来说: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活得很精彩,不管活到什么岁数,一定要美到老。 她不喜欢中国女人对于年龄的标签,更喜欢无惧年龄,热爱年长的自己的每一天。 她说: “美丽永不言弃,它需要自己对自己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要求。” 在这个太多人动辄宣布“看透了”的时代,一个女人能依然固执不放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心,依然保持着眼睛和心灵的清亮,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激情,那这个女人绝对会活得精彩,也绝对不会衰老。 女人是一种态度,欣赏徐俐的生活态度,对美丽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 她会退休,但不会迟暮,她会老去,但那些皱纹,是被岁月雕刻的艺术。 她精彩的人生,会将自己绽放下去,永不凋零。 END 关于徐俐,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讨论 #徐俐:今晚是我最后一场新闻直播#

张延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成为一名记者,23年后,当年那张国家投资30万元、四开四版每周一期的小报,已变成国内都市类主流大报。今天,已经在北京青年报社长岗位上磨砺了两年的张延平,正在为打造现代传媒集团倾心探索,他从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一路走来,跨越了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各界赋予的荣誉记录了他的贡献: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两届当选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此外,张延平曾有多件作品获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奖项。对报业的贡献,不仅为张延平赢得了荣誉,他也被赋予了诸多社会责任;张延平现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全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青联常委。张延平把办报经验做了这样的转化——报纸是由编辑本位转化为读者本位,儿艺要由演员本位转化为观众本位;报纸既要强调导向也要有市场,儿艺既要拿大奖也要有票房;报纸是四轮驱动形成经营链条,儿艺则要将剧团的单一运作变成演出市场的一体化运作,最终打造成儿童文化产业链。后来,张延平又把经营北京儿艺的体会概括为“三个变”一是把“小圈”变成“大圈”,调动社会最好的资源,把儿艺的内部小循环变成社会大循环。二是把“终点”变成“起点”,把“我排你看”变成“你看我排”。三是把“短线”变成“长线”,按照剧院产品回收周期比较长的规律,注重打造“长线产品”,靠品牌赚钱。张延平的报纸经营理念:认真做好报纸上的每个版面、每个栏目、每篇文章、每个标题,成功策划和完成好每一次活动,准确地分析报业市场。

知识能改变命运,那么有哪些励志勤学的故事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励志勤学故事,供大家参阅!

为自己的事业日夜兼程,总想着出人头地;为自己喜爱的人身心疲惫,总想着朝夕相处;为自己的兄弟在所不辞,总想着手足情深。执着、浪漫、现实,叼着烟卷,喝着啤酒,戴着眼镜,穿着牛仔,奔波着,迷茫着,奋斗着,这就是80后的生活。

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看似时髦的专业也显得相对滞后,这个社会所剩的机会好像越来越不需要专业对口,年青有为而又志存高远的大学毕业生。而现在的大学生,却个个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现实与梦想碰到了一块,便是生活的苦恼,然而生活不允许你有片刻停歇,梦想也不允许你放慢脚步,于是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与冷酷。服装学院的高材生夏琳为了生计而走台献媚,个性张扬的华子也只能从发廊、蛋糕店开始起步,家庭背景相对较好的米莱,陆涛,也是在家人的倍加“呵护”下,慢慢走近梦想,难怪看似顺风顺水的天才也总是发起这样的感叹:我焦虑,我很焦虑,我非常焦虑。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要创造的,好在他们一直没有放弃,陆涛的执着,华子的坚韧,向南的平淡是真,都在向我们诠释: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真正味道。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去拼搏,需要你去奋斗,所以他们在现代的社会中站得住,走的实,所以这个社会也就接纳了他们,成就了他们。

“陆涛,你的朋友怎么都是女生啊”。这是徐志森说给陆涛的一句话,整本书看完,我们也真不明白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爱情。米莱和陆涛应该是相配最完美的一对,连分手都是如此默契,如此多情,看似海枯石烂的爱情原来如此简单;一夜情后的夏琳,一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来爱去却又发现,自己深爱的陆涛却也有关鹏的影子,既要有事业还要懂的浪漫,对男人来说这也真够难的;为了露露,华子几乎是倾其所有,然而露露却和猪头走进结婚的殿堂,真相大白后,华子却感动的哭了好几次,这样的男士的确够大度的,真是难以理解;爱出闹剧的杨晓芸明明爱着向南,却偏偏哭着喊着闹离婚,难道就不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么?大老爷们哪能天天猜得姑娘的心思,像遥遥那样的女孩,没准就在身边,她们一定过着同样的生活,她们也一定有着同样的烦恼,到头来,两败俱伤不是?

“可怜之人必有可气之处”。陆涛是可怜的,可气的是他太以自我为中心;杨晓芸是可怜的,可气的是船到码头了还不知悔改;夏琳是可怜的,可气的是对自己的爱情想像的是如此完美;米莱是可怜的,可气的是感情竟如此执着……

如果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观念是他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动力,那么对朋友间的手足之情和对父母的恩情则是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源泉,不可否认,这两种情感这代人身上留有深刻的烙印。石康的《奋斗》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的走进了80后的生活,自信,洒脱,努力,奋斗……80后的一代,蛮不错的。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真的很喜欢光明。当时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成为独当一面的编辑。

今年3月进入北京青年报社,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盼来签约的那一天,我对人事部负责人说:“在这段时间我把各种各样的角色都尝试过,我准备好了,现在我只是欠缺那个机会,那个当好编辑的机会。如果您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肯定将来我一定可以帮单位赚大钱的。”他那直视的目光看着我,眼睛里面写着两个字:白痴。接着我就说:“如果您问我签约之后,我要求我的工作是多少?我无所谓我真的无所谓,你随时给我一份合约,上面没有填工资的我先签,签完之后您拿回去再填。因为对我来说今天我要的并不是钞票,我要的是机会呀!”此时我用余光看着他的眼睛写着两个字:感动。

几个月下来我该得的没有,不该得的却不少。面对如今的北京,对于北漂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言表。就在我离开的那一刻,编辑部的主任对我说:“不要以为你在这里干的还不错,到了外面你什么也干不了...记住就你这种性格,是无法在媒体圈生存的。”听了这句话之后,我感觉好像有把刀插进我的心脏一样。我绝不能认为我的生命受到了什么人的忽视,便失去了价值。

不料在以后日子里,除了碰壁碰壁还是碰壁,成功的概率低得不能再低了,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烂。那一刻,我承认了我的人生正式踏入寒冬、完全掉进了谷底。于是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有机会给我再一次爬回去的话,我以后不要做那么骄傲的“媒体工作者”,我要做一个踏踏实实谦虚的人啊!

在我绝望之际,机会再次降临在我的身上,我接到光明的通知,可能大家没办法想象当时我是多么渴望工作、多么地渴望可以再次站在“镜头前采访”,所以我就欣然的接受了。

我就轻装上阵马上起航再次踏入北漂之路,我跟自己说:放下放下以前曾在北青做出的一切,以前还行;现在不是;将来不知道。如果想要成为大家认可的话,现在要做的事呢?只有八个字就是努力努力努力和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要证明给你看我这种性格的人还是可以爬回去的;我就要证明给你看,这种性格的人还是可以有那么一点点价值的;我就要证明给全世界的人看,我不仅仅是位很好的践行者更是实践者,都可以很有魅力的。我相信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

我相信:您也会很期待,期待着一帮年轻人带着我们的激情,凭着我们的勇气口才与智慧,挽起你们的袖子来咱们大干一场,用说话改变命运吧!

清代士林中,“足迹几遍域中”的爱国志士魏源所提出的“游山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故龚自珍曾称赞魏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曲,成一家言”。魏源曾在其《衡岳吟》中对五岳进行生动刻画“: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如飞。”而在其《游山吟》中曰:“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龠。特立山之介,空洞山之聪,渟蓄山之奥,流驶山之通。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谁超泉石云树外,悟入介奥通明中?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魏源认为“一游胜读十年书”,故对士人游山若要得山之真谛,则需“寻幽不惮遥,山深险亦好”“,奇从险极生,快自艰余获”“;好奇好险信幽癖,此中况趣谁知之。不深不幽不奥旷,苦极斯乐险斯夷”。魏源的这种“游山学”的辩证思想观念,既是建立在其《游山吟》中所曰“我亦造化所铸之一物,本与山川同自出”的思想基础之上,又是对明代“游道”思想观念的继承发展。其不仅超越了对山的审美范畴,而且体现了人生哲理和显示了士人追求人格价值的奋发向上精神。

徐俐现任丈夫是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北京人。著名央视女主播徐莉的现任丈夫!生长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北京郊区插队、北京建筑公司作工;1983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电力工程系,入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职工学校任教;1990年考进《北京青年报》,先后任文体部记者、编辑,评论部编辑、主任,《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写过诗歌、小说。从1990年开始发表文艺评论、时评、杂文、随笔及社评。

拓展资料:

1.徐俐,1961年生,湖南吉首人。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女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女主播。

2.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

3.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

4.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袭击事件、中国入世报道等,徐俐播报风格独特,在海内外观众中拥有较好的美誉度。

北京青年报投稿方式

上网搜投稿邮箱,我推荐一个我投过的关于投稿的问题,特此向大家说明一下。1.投稿首先要了解投稿的要求,在每辑《最小说》的最后一页都有详细说明——《青春祭》字数要求在3000-8000字之间。所以字数未满这个要求,如只有1000字左右或寥寥几行的,是不会过初审的。而有些稿件字数在15000字以上,也是不符合投稿篇幅要求的。另外有些行文格式,十来个字为一行,每一行一个换行,此类的稿件也不符合投稿要求。所以在投稿前请先检查一下文章的字数与格式。2.可能会有一些稿件由于网络的原因发送失败,我们没有收到,或是对方没有收到回复的情况。这时会有读者发邮件来询问“我的那篇稿子怎么样?”,但收到这封询问的邮件的同时我们还是没能收到你的文章。所以如果稿子在1个月内没有收到回复,而想询问稿件情况的作者,在询问的邮件里附上稿件。二个月内没有得到初审通知的作者,稿件可以自行处理。3.另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问题是,有些作者发来的投稿邮件,其中却没有附上稿件。有些作者的word文档设置了密码。有些作者发来的是没有关联的文件。所以在投稿前请用1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稿件是不是附上,word文档是不是能顺利打开。4.这个版面供大家交流关于投稿事宜,或是对<最小说>上的文章的看法和建议。不做专门投稿用。投稿请发邮箱:wen1@如投以上邮箱遇到网络问题,可发到我的个人邮箱:希望多多看到大家的作品,同时感谢所有的投稿!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我曾到一个作文社叫<当代校园文萃>的投稿过,随后他们寄来了一张报纸和一张通知书,报纸没什么,可是通知书里说我的作文通过了初审,(是不是任何文章都能通过初审的?)然后叫我等待终审结果````` 然后还通知我去参加他们的会员,不过要交66元,(那个作文社绝对是真的,而且还很有名). 可是我不想参加会员,我只想继续投稿,然后赚些稿费和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可是不加入会员又怕寄了去都老不给稿费```` 上一篇说要终审,可是到现在连通知我一下也没,(4个月了)都不知道过了没!!你们能不能介绍个中国有名的作文社给我?我要投稿``````(而且是那些有稿费赚的哦!!!) 我好烦哦!怎么办啦!!身有一脑作文文化却不知道哪发挥去~~~ 拜托大家积极点回答 重点:中国有名的作文社给我?我要投稿赚稿费```` 解析: 1-1 100733《人民日报》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2号 info@peopledaily 大地(散文、随笔、杂谈、诗) 010-***********(总台) 文艺部 王必胜 刘梦岚 卢祖品(诗) 王力军(评论) 徐怀谦(散文) 010-*********** 副刊 rmrb@peopledaily 周末文艺(散文、诗、影视评论)罗雪村 文化副刊(文化随笔)wyb@peopledaily 科教周刊 kj@peopledaily 1-2 100062《光明日报》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周末文萃 韩小蕙 肖海鹰 xhy@gmw,xiao-hai-ying@263 文化副刊 李宏伟 wyb@gmw 010-*********** 文艺观察 付小悦 wyb@gmw 010-*********** 书评 邢宇皓 gmxyh@gmw 1-3 100050《新京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王小山 1、 对各领域最新好书(最近半年内出版)的书评。 2、 对最新流行畅销书的分析批判性评论。3、 书话,一切与读书有关的精妙文字。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信箱: 批评广场 hushaoqing@sina 1-4 100028《京华时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 胡同副刊 张莉丽 7to7@sina xuyangya@tom zk@beijingtimes 坐家专栏 胡庆云 qingcheng72@tom, zk@beijingtimes 宠物版(讲宠物的故事或与宠物有关的故事) jh *** 600字左右 1-5 100026《北京青年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天天副刊各版E-mail投稿方式:登录副刊主页 点击某版版名进入后,再点击“我要投稿”即可直达编辑信箱。 非常感受(随笔) 陈新 邵延凤 fcgs@y 010-*********** 非常感受 陈新 马雄鹰 chenguohua@y 刘佳 ttzw@bqb 人物在线 孙进 罗劲松 sunshi@y 动感书屋 晓春 dushu@y 风俗地理 田利平 tianliping@y 每日健康 李彤 李文 jiankang@y 幽默地带版 卢燕 luyan@y 生活 张向红 zhangxianghong@y 1-6 100027《北京晨报》北京东城区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3层 文化副刊·城事 高栎华 beijingglh@126 城市笔记(反映都市人群生活的感受、经历等) 赵昀 zilong229@sina 时尚见解(对流行的话题、事物、现象发表议论)赵昀 zilong229@sina 快乐工场(生活中的幽默好玩的故事如段子、短信、笑话等) 都市书缘 jiangdidi@263 城市表情副刊 佟彤 lx_1000@263 情感故事副刊 佟彤 2002_7x@sohu 随意阅读副刊 佟彤 716lhwbjcb@sohu 人在都市 黄立群 chongwu@263 早茶(读者直言、人文时空、看法) zaocha2001@sina 早茶(网虫)李新 lx-1000@263 早茶(成长)(宠物)赵昀 zilong229@sina 1-7 100734《北京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文艺周刊部rbwyzk@bjd 副刊部 jjfkb@bjd 百姓写作(小小说、散文、随笔) 陈戎 随笔副刊 rbllzk@bjd 人在旅途 wlm@bjd 杂文 yangz@bjd 网络文学 wbfkzx@bjd 生活周刊 rbshzk@bjd 京华生活 rbjhsh@bjd 文艺周刊 观点 李静 lijing@bjd 1-8 100734《北京晚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副刊中心wbfkzx@bjd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骆玉兰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李峥嵘 张丽 五色土·从与自然 王达人 陈玉珍 家园 wbjtshb@bjd 1-9 100010《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圆桌(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苗炜 miaowei@lifeweek 1-10 100050《中华读书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家园副刊 王小琪 dushubao@263 看法 张隽 abczhj@263 争鸣 郁言 dushubao@263 了望 祝晓风 dushubao@263 中外书屋·人物 赵彤宇 dushubao@263 艺文空间·中国文学 赵晋华 安心 dushubao@263 阅读前线 王洪波 whongbo@95777 1-11 100027《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朝阳区东方东路8号 新周刊·文化副刊(生活随笔、故事新编、市井小品、闲情闲趣、杂文评论): 陈利民 chenlm2@sohu 读书 陈贺新 zhoum0101@163 收藏 chenlm2@sohu 商旅 zxiaomeimail@263 副刊 zxiaomeimail@263 1-12 100702《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zbscyd@cyd 总邮箱 综合新闻 zqbywb123@sina 国际部专版 guojibu@china 教育科技 考试 jkw5@263 文化副刊 徐虹 luse2000@yeah,wenhua0248@sohu 作文 qcrx@263 调查观察 csc@homeway 青年话题 myear@yahoo 法治社会 就业 jiuye@cyol 冰点 bd@cyd 屋檐下 朱晓戎 wyx2100@263 读书缘 肖云祥 cydbook@cyd 经济生活 jjshcyd@263 体育 zqbty@sina 绿 青春热线 qcrx@263 摄影 sybcyd@cyd 军旅 j *** 12@263 1-13 100702 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副刊版(情商) 态度版 城市品味副刊 姜蕾 jianglei21@21 态度副刊 何乐 ***********@sohu 态度(小杂文) 旅行笔记副刊 城市 阅读 jianglei21@21 青年体验 1-14 100832《 *** 报》北京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 长征(散文、诗)陈先义 1-15 100009《中国妇女报》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婚恋·家园周刊主编 田鹰 投稿信箱: 一版、婚恋随笔(600字左右一组文章,加一篇大稿)侯晓然 二版、感受(生活随笔)王文 三版、家事(生活文章)侯晓然 四版、家居 吴京 女性周刊 yxliu0453@sina 副刊 1-16 100016《中国合作经济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南四路居 1-17 100000《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随笔栏目lijingyu76@yahoo 副刊 mengjing@chinanews 1-18 100023《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2350信箱) 采风(散文、随笔、诗)李晓虹 书谭 马国仓 刘蓓蓓 sqzk@sina 1-19 100011《中国特产报》北京安外安德路西营房2号 1-20 100028《中国贸易报》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 zgmyb@163bj 1-21 100011《中国交通报》北京安外安华西里三区13号楼 文化副刊(随笔、杂谈)经晓晔 陈菁闻 1-22 100021《中国民航报》北京市十里河2264信箱 1、 云海副刊 2、阅读副刊 赵绍玲 xd8464@sohu,zhaoshaoling@sina 1-23 100740《中国旅游报》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 文化专刊·凡人视角副刊 武葳 ww@ctnews ,wuwei199@163 五花海(游记)武葳 ww@ctnews ,wuwei199@163 江山(散文、游记、诗) 魏晓霞 huaizhongz@263 三味书屋(书评、读书随笔)魏晓霞 wxx@ctnews 触摸都市副刊 张玫 matagi@263 chengshi1964@263 1-24 100043《中国电子报》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 1-25 100714《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绿色潮·生活副刊:曹志娟 caozj@greentimes 1-26 1-27 100025《中国畜牧报》北京朝外八里庄北里1号 1-28 100029《中国冶金报》北京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楼 紫烟副刊(散文、诗) 洪景森 1-29 072750《中国石油报》河北省涿州市 驿路随笔 yzy@zgsyb 生活空间 王云峰 wyf121@163 1-30 100011《中国化工报》北京市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化苑选萃(散文、随笔、杂谈)黎红 lihong1968@126 园地(散文、杂文、诗歌、小说)李明月 hm522146@sohu 1-31 100037《中国矿业报》北京市西城北礼士路70号 文化观胜 王新生 山川观光 张丽华 zgkyb@263(共用) 1-32 100026《中国国门时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绿地 华静 ciqnews@163 1-33 1-34 100085《中国包装报》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雅芳园6楼 副刊(散文、随笔、杂谈) 韩勇 adv@cpackage 1-35 100081《中国引进时报》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2号 1-36 100053《中国商报》北京宣武区报国寺1号西2楼 社会周刊·生活舞台(生活文章) 杂文随笔/时评书话 w826@163 话吧小品 xwzbb@cb-h 藏友俱乐部 xdm2@sina 1-37 100013《中国文化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文坛风景(散文、随笔、书香、动态、聚焦) 张昱 zhangyu922@sohu 品味生活(生活方式、生命宠爱、闲暇一刻、食尚主义)包亚茹 baoyaru9588@sina 每周关注 (言说)朱家雄 j321j@126 养生花园 赵京玲 yangshenghy@sina 风尚空间 张焕引 欢乐城市 熊 涛 a1370124@sohu 车行天下 包亚茹 baoyaru9688@sina 1-38 100007《中国文物报》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文物之旅(散文、游记、杂谈)张伟 王征 1-39 100088《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0 100088《中国专利报》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1 100009《中国医学论坛报》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1-42 102209《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芥子园副刊 李成刚 chenggang@cet 芥子园阅读 徐冰 xbing@cet dushu@cet 文化 wenhua@cet 百姓广场 baixing@cet 总编室 zbs@cet 1-43 100044《中国测绘报》北京西外紫竹院百胜村1号 1-44 100835《中国建设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文化周刊·长城(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李迎 whzk@chinaj *** 都市生活(生活故事)袁晓红 whzk@chinaj *** 风景旅游 殷敖佗 的士周刊·空间七彩路 季颖 dishizhoukan@263 副刊 j *** whzk@sina 副刊 j *** jjxw@sina 1-45 100831《中国建材报》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人世间(生活文章)陈亚军 jcbwcsj@sina 生 活(生活随笔)郭君梅 jcbmay6@163,jcbwcsj@sina 五色石(散文、随笔、诗)何谱 1-46 100053《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 社会周刊 城市副刊 李坤民 lkm99@sohu 阅读 董璐 dl_0812@163 绿色/生活:dl_0812@163 阅读/文苑:wxtlsy@sina

直接打北京的114,问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编辑部的电话,问相关编辑是最保险的。网上一般电子版上也能查到相关邮箱,前提是你要下载电子版查看软件,放大电子版后在版面上找。

娱乐方面的内容还是到狗仔队平台投吧

南方日报编辑方针

楼主,这个不好答啊,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说了还有卖广告的嫌疑。如果楼主在广东地区,可以随便去报摊买几份《南方都市报》看看就知道了。如果是广东地区以外,试下登录南都的官方网站,那里每天有电子版报纸。

《南方日报》“小品”栏目 随笔、生活中小故事等 编辑 陈美华 《茂名晚报》栏目 情感天空:情感类文章 百味人生:发随笔类散文 邮箱都是 《茂名日报》栏目 春笋:散文、诗歌、小小说 现代家庭:家庭类散文及随笔 《茂名日报都市版》栏目 人世间:随笔类、市井故事 没有邮箱, 地址都是:广东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外地稿见报率极低,稿费30元/千字 《齐鲁晚报》“青末了”曲鹏 《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余少镭 《杂文报》“五味子”李晓娜 《年轻人》杂志 《江南时报》情感副刊俞凡 《广州日报》“身边” 《信息时报》“众生” 《新民晚报》“女性世界”戴文妍 《南方周末》百姓记事 《京华时报》“胡同”张莉丽 邢军鹏《东方青年》 《湘声报》黎清芳 《文学故事报》“人生处世”海苹 《钱江晚报》“综艺情感何黎” 《今晚报》“家庭”版张虹红 《中国电视报》“民间文汇”赵晗光

欢迎订阅《南方都市报》!欢迎订阅《南方都市报》!大家好,我是南方都市报业务员,大家可以在我这里订阅《南方都市报》,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面对每一位订户。我们的服务承诺是:风雨无阻,准时准确!我会对每位读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只要是关于南都的,我知道的!谢谢大家的支持!《南方都市报》简介《南方都市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于1995年3月30日试刊,省内刊号,周报,对开8版;1997年1月1日正式创刊,全国刊号,日报,四开16-200版,是广东唯一省级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作为开启广东报业一代风气的新时代新主流媒体,《南方都市报》十分重视报业经营管理,一贯奉行"企业成功、读者成功、报社成功"的"三赢理念",为中国新闻史的报业史写下了辉煌篇章。《南方都市报》口号是"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办报方针:传播消息,提供资讯,主打经济,引导消费,服务生活;办报宗旨:及时生动地还原新闻,客观准确地再现事件,具体周到地服务生活;编辑思想:恪守新闻道德,遵循新闻规律,注重新闻价值,讲究新闻方法;市场定位:广东地区,精英阶层,年轻人群;报纸特色:鲜明的城市特色,强烈的时代特色,浓郁的广东特色;报纸风格: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善讲真话。

首先告诉老师办报纸的原因。比如说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啊,友谊呀,增强友谊呀。

报纸种类:

1、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

2、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

3、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 主办的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齐鲁晚报》创刊,邓小平为晚报亲自题写报头。

4、大河报

《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

5、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在陶铸的主持下,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停刊。1981年春节前复刊,并由叶剑英题写报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