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强,措施得力。郑谦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党和国家的新闻出版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为广大群众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为保持刊物自己的特色和上乘的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郑谦作为具体执行《家庭》编务工作的副总编辑,深感责任重大,务必守土有责。在办刊中,她严格要求编辑层层把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更是以身作则,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就是仔细推敲、琢磨,以保证刊物经得起读者和专家的审读。她执行的刊物没出现过任何政治问题,更没给杂志带来任何负面影响,领导同行都称她把关严格。该刊物月发行量达300百余万份,是我国最畅销的杂志之一,2000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百科重点社科期刊”荣誉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最高层,并获第三届广东省十佳期刊之首。2003年1月获中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她担任编辑工作十多年,组织编发了稿件近1000万字的稿件,其中仅1997年组织、责编文章达27万余字,占《家庭》1997年总发稿量的1/4,所编发的文章不仅深受《家庭》读者喜爱,还有不少被国内外报刊转载或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广播剧、地方戏等。她撰写或责编的《试论期刊的头条策划》、《她用人格力量拯救丈夫和“第三者”》等文章或栏目先后21次获“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奖”等全国及省部级奖励(其中一等奖6次、二等奖5次);仅1995年到1998年间编发的文章有20篇获《家庭》佳作奖(4年共评出佳作40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禀承家庭人服务大众、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郑谦积极参与班子集体领导,积极推进期刊出版和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全社同仁一道坚持走以刊为主、综合发展的强社之路。郑谦同志作为执行副总编,肩负着主编《家庭》(上半月版)、维护品牌的重任,既要保品牌,又要谋发展,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压力也重于泰山。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出版业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家庭》必须成功实现从打造品牌到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的转型。为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以《家庭》为核心,实施跨地区、跨领域的品牌延伸战略,向多媒体纵深方面发展,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带动其系列子刊子报及出版社共同发展的刊群。在努力办好《家庭》主刊和系列刊《孩子》、《风韵》的基础上,为顺应期刊市场日益细分化的新形势,满足家庭理财需求,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出版投资理财的资讯刊《私人理财》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开拓海内外两个市场等等。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集团取得了两个效益俱佳的业绩,其中核心刊《家庭》2002年月发行300万份,年广告营业额超过2000万,年利润连续多年在3000万元以上。据2001年3月广东省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公布,1991年至2000年家庭杂志社净利润平均增长。2002年家庭期刊集团的销售利润率排在我国企业500强的第6位,人均利润排在我国企业500强的第23位。为取得这些业绩,郑谦同志奉献了她个人的智慧和忠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剧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郑谦带领所分管的团队顽强拼搏,团结拼搏,埋头苦干,营造出讲团结、讲业绩、讲贡献的良好氛围,为维护品牌、擦亮品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郑谦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有目共睹,被同事戏称“工作狂”、“拼命三郎”。经常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经常工作到深夜,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更没有休过工龄假。勤于学习。作为班子成员,郑谦一直重视并倡导学习,在社委会支持下,她先后十多次主动申请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期刊经营管理培训班,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2002年,她在已拥有硕士文凭和高级职称的情况下,又克服工作、生活的重重困难,赴北京中国科学院读EMBA研修班。在她的带动下,在集团学习已蔚然成风,为集团进一步改革用工制度,为集团未来发展吸纳和储备各种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奠定了基础。
是的,以下摘自《家庭》杂志,1998年第12期,作者:吕树龙,原题:《王洪文胞弟谈家事》1932年,王洪文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开源村。他的父亲叫王国胜,耳朵有点聋,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王杨氏,生性胆小,为人谨慎善良。王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小时候,王洪文同那个年代大多数贫苦农民家的孩子一样,没读过书,只念了3个月的《百家姓》。10多岁时,他就给地主家放猪了。小时候的他长得白、文静、会说话,是村里公认的好孩子,很得乡邻们的喜爱。17岁那年,他参军离开家,除转业那年(1958)回过家乡一趟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1,《学前教育(家教版)》(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先后荣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北京市社科优秀期刊、首届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奖“优秀期刊奖”、“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等荣誉和奖项。以更细的话题、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容量、更多的信息,使2~6岁幼儿家长育儿生活的全部烦恼和希望,尽在知己知彼中。2,《莫愁》(旬刊)创刊于1985年7月,是由江苏省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江苏省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受读者喜爱的综合类文化期刊之一。《莫愁》通过邮局面向全国发行,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发行量居江苏省同类期刊之首,并在美国、法国等有一定的订阅量。 《莫愁》历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十佳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入选中国精品期刊资料库和《中华百年报刊大系•当代现行卷》,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多次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期刊展。国内重要的图书机构大都收藏《莫愁》。3,幼儿教育·家教版本刊以幼儿家长及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幼儿园教师(便于教师做好家长和家园共育工作)。普及先进的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托儿所教育工作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交流家长育儿的甘苦与感悟,探讨家园共育的途径与方法,并为家长提供保教咨询服务。一、教育名著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地下购物街里有一家,有卖过期刊物的,就“特价书城”。如果那里没有的话呢?也在火车站那里还有一个地方,不过那里的是流动摊点,就是在福州火车站前的新华都购物广场门前。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和老太婆在那卖过期杂志。但我不知道有没有今日中国这本杂志。
额。不是池承俊。承俊宝宝比他大一点应该是民灿宝宝不过我想说的档案也被说了也就没的说了 哈请参考上面的就知道了
来晚了我,他们都说完了,那个人就是池承俊........
给你个例子格言》第17期选题征稿(2008-07-09 09:54:02)1. 格言新说: 随遇不安预告: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境遇,古人告诉我们要随遇而安,去顺应环境,找寻内心的悠然。那么,一味的“随遇”就真的可以得“安”吗?时至今日,“随遇而安”是否还适合作为我们行事的准则呢?且看《格言》全新解说:随遇不安。篇幅:千字左右。稿酬:1000元/千字。要求:对题目充分理解,论证到位,论据有力,条理清晰,逻辑感强,语言精彩,形式不拘一格,突出新说的新锐感。 截稿时间: 2008年7月15日 投稿信箱: 请在投稿邮件的主题上注明“格言新说”字样。2. 选段:描写夏天特有的景物。说明:摘选自文章中的一段,要求切合主题,描写生动、优美而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稿酬:20元/段(此版块以接收读者荐稿为主,来稿请注明作者和节选文章的题目。)3.热帖子 :你一开口,万籁俱寂说明:不是因为服了YOU,而是因为你的话太让人无语!说说你身边的“冷场专家”吧!要求:原创,切题即可。越有创意、越搞笑幽默越好!稿酬:30元/条截稿时间:2008年7月15日投稿信箱: 请在投稿邮件主题上注明投稿栏目名称。
知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曾发文称,在距离地球150亿光年远的波江座发现了跨度足有35亿光年的特殊结构,将其称为“宇宙墙”。
媒体这样的报道让广大民众产生了深深的误解,以为真的发现了宇宙边缘,或者是囚禁人类的牢笼。
如果再渲染一下,给“宇宙墙”加入高等生命的因素,那么人类就又成为了外星人实验的对象。我很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也很讨厌这样不负责任的营销号,故弄玄虚。他们的每篇文章看完跟没看一样,看的人是一脸懵。
首先我们先不说这个“宇宙墙”是啥,先说说《新科学家》,这个科学杂志创办于1956年的意大利,其本质是新闻类的期刊,包括一些评论文章。
它不是严谨的类似于《Nature》、《Science?、《Cell》这样的专业科学期刊。因此《新科学家》上发表的报道不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审查和同行评议,更多的是新闻稿,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
“宇宙墙”这三个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并不是科学上的说法,而是作者的一个形象比喻,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就被误导了,媒体也会抓住这个噱头大肆地宣扬。
那么什么是“宇宙墙”
“宇宙强”用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宇宙超空洞,我们知道在宇宙中除了行星、恒星、星团、星系这样的结构外,还有更大的由星系组成的星系群(团)、超星系团。
在我们的印象中宇宙应该布满了这些物质结构,在大尺度上并且均匀的分布,但真实的情况是,物质结构相对于宇宙空间来说真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很多的星际空间真的是空无一物。
那么这些没有物质结构的区域,除了上面提到的行星、恒星等等之外,这些区域中也没有尘埃、气体,甚至是也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那么这样的区域就称为宇宙超空洞。
宇宙超空洞在我们看来,没有一丝的光明,完全是一片黑暗的区域,那么这就和周围存在星系的区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波江座发现的这个空洞跨度达到了35亿光年,就像是一块黑乎乎的幕布笼罩在我们视野的前面,这样看来是不是就像是一堵墙。
说实话,“宇宙墙”这个比喻真的挺好,也很形象,但是我们在比喻的时候,需要向读者解释清楚这本质上是个什么玩意,而不是故意去制造误解。
那么这个“宇宙墙”在大尺度上看是什么样子的?
得益于各种望远镜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对宇宙进行大尺度的研究,只要是观察在数十亿光年的尺度上物质结构是怎样在宇宙中分布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宇宙中的星系、星系团在大尺度上构成了如上图的丝状结构,其中的发光区域都是物质密度较高的区域,也就是布满了星系,那么黑暗的空间就是空无一物的空洞。
从大尺度上看它跟“围墙”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大尺度上的宇宙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看起来竟然和我们人体内的神经网络十分的相像,因此广大的网友就猜测,宇宙会不会就是个生物。
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一个生物的体内,这样的想法很具有艺术感,但不可能是真实的情况。只能说我们的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在某些方面有着相同的性质,遵守着同样的物理原理,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相似性。
卡尔·萨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宇宙中的原子,原子中的宇宙。这就表示了宏观和微观有一定的共性。仅凭这一点就说宇宙是一个细胞,或者说我们生活在生物体内有点太过于玄幻和武断了。
我们除了可以在大尺度上观察宇宙以外,还有微波背景辐射,其中不仅包含了宇宙早期的大量信息,也可以从中看出宇宙早期的物质分布情况。
其中的蓝色斑点和红色斑点就代表了冷点和热点,也就是低温区域(物质密度高)和高温区域(物质密度高),不过这个温度的波动分为十分小,只发生在微开尔文的尺度上。
这说明宇宙物质分布是相对均匀的,这就造成了为什么我们不管朝哪个方向看,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也造成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觉。
那么这些“宇宙墙”是谁建造的?
我们知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出的时候,宇宙的年龄大约是38万年,这个时候中性原子已经形成,这是的主要成分为氢、氦,以及极其微量的锂。
此时这些气体云大量的充斥在宇宙空间中,不过上文说了,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存在微小的密度差异,这时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就会在高密度区域开始凝聚,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物种。
这就造成了那些物质密度本来就偏低一些的区域,被大量的剥夺物质,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物质结构,这样就形成了空洞。
高密度区域的物质就会越来越多,逐渐凝聚,直到点燃核聚变形成恒星、星系、甚至是后来的星系团。
所以制造物质结构的“人”是引力,而制造巨大空洞的“人”也是引力。不过除了引力以外,还有暗能量的帮助,目前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那些没有被引力束缚的物质会相距越来越远。
所以,宇宙超空洞在未来会逐渐的增多、增大。
我们有没有被所谓的高等生命囚禁?
这个说法更多的是对宇宙的敬畏,然后产生的幻想。我们抬头能看见星空,光子穿过数百亿年的空间将宇宙古老的信息传递到地球,宇宙一直对我们是一种开放的状态。
当年人类无法克服万有引力的时候,感觉像是被囚禁在了地球,天上那么多的繁星,我们只能看,根本无法企及。
当人类有一天具备登天的能力,这不也踏上了夜空中最亮的天体月球。
目前我们最远的飞行器也飞离了太阳风顶层。总有一天它也会飞离太阳引力的控制范围。只要我们科技足够发达,未来我们脱离银河系也不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
如果真的有高等生命在囚禁我们,你觉得他们会让我们在地球上过的这么安逸吗?会让我们在太阳系乱折腾吗?
不可否认,在如此庞大的宇宙空间中,不可能只存在人类唯一的智慧生命,并且很有可能他们比我们的科技要发达的多,这是科学界的共识。
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生命并没有被我们发现,他们也没有来造访地球。不管是黑暗森林的解释、还是生命大过滤器、还是其他难以克服因素,目前都只是人类了猜测。
我们并不能准确的解释为什么人类现在还没有看到外星人,关于外星人的种种猜测,我觉得只有到了某一天我们真正的见面以后,才能得到回答。
题主是否想询问“一九九八年新科学家杂志调查发现医生和教授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为多少”?为94%。一九九八年新科学家杂志调查发现医生和教授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为为94%。相关研究显示,护士和医生的被信任度高达95%和94%,科学家们也享有87%的信任度。这一结果令研究科学与政策关系的人员感到惊讶。
《新科学家》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内容关于最近的科技发展,创刊于1956年。是一个自由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内容关于最近的科技发展,创刊于1956年;登载每天的关于科技界的新闻,还介绍了许多高端的科学项目,书中还宣传许多科技活动,比如专家公开演讲等。该杂志被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广为传阅,杂志还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通常被认为是与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齐名的大众化高水平学术期刊。 推荐理由: 1、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SAT阅读的题源,10篇雅思阅读题就有2篇出自它! 杂志经常刊登一些评论,比如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类杂志内容很有可能出现在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英语阅读界,《New Scientist》简直是一本神奇的书,10篇雅思阅读题就有2篇出自它!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用事实说话! 剑桥雅思真题4: "Lost for Words" 12,August,2000 "Play`s the Thing" 9,June,2001 剑桥雅思真题5: "Comic Relief" 27 May 2000 "Flawed Beauty" 22 September 2001 剑桥雅思真题6: "Australia`s Sporting Success" 26 January 2002 "Greying Population stays in the Pink" 16 March 2004 "Do literate women make better mothers" 29 April 1995 剑桥雅思真题7: "pulling strings to building pyramids from Kite Fantastic" 27 October 2001 "A very special dog" 10 May 1997 剑桥雅思真题8: "Striking Back at Lighting with Lasers" 7 October 1995 剑桥雅思真题10: "The Ancestor within All Creatures" 15 January 2005 剑桥雅思真题11: "Neuroaesthetics" 14 July 2012 基本算了一下,25%的考题都是来自于这个杂志。 尽管New Scientist被称作英语考试阅读题源,但是阅读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押题,而是得到思维逻辑、文化语境的训练,同时也为高强度阅读与写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先阅读,才能有理解。每天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下就会有惊人收获! 2、在国外,像英国的每一个学校的Science系必须具备的杂志,比如BioPhysics的离子加速器,BioChemistry的基因工程等。书中还宣传许多科技活动,主要阅读者是在英国就读A level-science课程和大学Science的学生和导师。 彩蛋来了 ↓↓↓↓ 本期彩蛋: 《新科学家》合辑,PDF版 *资料整理过于庞大,个别月份可能会有缺失,公众号【晚读时光】获取。
宇宙墙可能就是更高级的文明部下的墙壁,用来隔绝宇宙的各种区域,是造物主级别的文明才可以做到的,并不是单纯的针对人类,人类太渺小了,根本无法被注意到。
家庭医生杂志每月20号发行主办单位: 广州中山大学刊物类别:杂志出版周期:季刊单价:邮发代号:46-271出刊日期:季中20日国内统一刊号:CN44-1121/R
一般杂志会有公众号或官网,您可以去查询一下,比较准确
《家庭医生报》于1985年元月5日正式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36-0024,邮政代号:43-21,国内订阅代号:D1170),由南昌市卫生局主管,南昌市卫生宣传教育馆主办,《家庭医生报》编辑部承办。《家庭医生报》是一张以传播医学新闻、诊疗信息、医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卫生专业报。
《家庭医生》简介: 《家庭医生》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广州中山大学主办,是家庭医生杂志社创办的第一本杂志,是一份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医学科普期刊。它不是核心期刊。
2006年9月,《知音》总编辑胡勋壁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知音》创刊第一期的发行量就达到了40万(定价是三毛钱),当年就突破了100万,第二年120万,1987年上半年达130万。但是,到1987年下半年就开始下滑了,下半年是80多万。到1989年的时候,《知音》的发行量下降到49万份。据《知音》官方网站称:《知音》(旬刊)现月发行量达636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五位、全国各类杂志排名第二位。《知音》曾多次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三次荣获中国期刊最高奖——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每一个读者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有关于《知音》刊发的故事真实性的疑问,胡勋壁说:“1998年以前,《知音》的内容真实性问题很大,因为都市类报纸都有纪实版,这影响了我们的稿件来源。因为我们从不刊发在别的媒体已经发表过的作品。”1998年,《知音》专门成立了法务部,负责对刊发稿件进行核实。胡勋壁称,“我不敢说我们的文章做到了100%真实,但绝大多数都没有问题。”1999年8月,《知音》杂志刊载了《1999以前,那个物理博士还是农村落榜青年》一文,报道原农村高考落榜青年张启东成为美国物理博士的成长过程,实际情况是,1998年8月张启东在北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以卖报为生,根本不存在文章中说的被录取为波士顿大学博士研究生等一系列事情。2000年8月17日,《南方周末》发表题为《读者告<知音>索赔89元一审败诉》的一组文章,披露了《知音》编辑为了让文章更“感人”、“好看”,对原作进行加工、改编,甚至改变事实,编造故事。
其实什么软件都不需要,你直接在意林和知音这些的首页里面下载就可以了,一般可以用迅雷下,比较快,下了以后解压缩然后就可以了。意林官网:知音官网:你可以试一下,我都是这样看的,里面还有背景音,其实我觉得看电子版的比看书还要好。这样看也很方便,什么时候打开电脑不用连接宽带,直接在桌面上点开就能看了。
知音励志杂志知音励志杂志电子版、《知音励志》杂志(期刊)大全。CNKI提供最全的知音励志杂志(期刊)电子版、知音励志杂志在线阅读、杂志订阅、电子杂志下载、杂志文章阅读、下载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