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教师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曾经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但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建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
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提供物质基础。例如,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能力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后,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只有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可以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
其次,还可以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
再次,学校还可以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形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
最后,学校还应该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提供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通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
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形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己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只有饱含教学激情、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该文将就一些平时教学生涯中常出现的现象,谈一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责任心与爱心两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要想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岗敬业。这是精神追求的两种境界:一是乐业;二是敬业。乐业就是兴趣,就是热爱;敬业就是使命感,责任心。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0年的教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干好本行的前提,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样才算是爱护学生呢?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师爱是人们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构成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而无私、高尚、纯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关系到年青一代的成长,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性格的形成
高尚的师德等于言传身教
对教师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都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心灵产生性质不同的作用。好的言语是促进师生情感沟通的有利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反之,则传递消极的信息,阻碍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作为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自己高尚的师德,在平时生活中也要言传身教。记得大学实习期间,因为看着马路两边没有车就习惯性的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不巧就被几个学生看到了,嘴里还大喊着“老师都闯了,大家也快跟着过去……”深刻反思学生说出的话,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平时的表现对学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
高尚的师德等于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会讲授知识,而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更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
高尚的师德等于唤醒心灵
教师高尚的师德如一缕阳光,可以温暖学生的心房;如一泓清泉,可以洗涤学生的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他们的愿望交给这些做教师的人。这种激情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我曾经看了一个关于巴普里克这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位植物学老师的善于观察、鼓励与培养,使得这位从一开始就问题重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一年比一年好,最终顺利的从农业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农艺师。由此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被发现的潜能。
2、良好师德的激励作用
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作为教师应追踪科技前沿,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将教学内容时代化、信息化,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在备课时“吃透”了重点,“抓住”了难点,并形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技巧。教师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必将给学生很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重视学习,敢于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练兵千遍不如战场一日,只有不断让自己充电加码,先把自己的“半桶水”端满,才能有更多的知识给予可爱的孩子们。反之,教育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花架子、皮毛、背离重点。
严于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个人感情,不将私人情感带入给孩子们教育的课堂中。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
提升素养,塑造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不断让自己向专业化逐渐靠拢,发挥自身专业和职业的鲜明特征。
3、师德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关爱工作
对后进生,做为教师,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要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集体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鼓励。都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这就要求现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为人师表,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最简单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更优更全面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言教、身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4、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除了必备的教学责任心外,还应把满腔的爱心溶入教学的课堂的课前课后。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做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做给学生指明方向的路标,帮助每一个学生收获金色的人生。
摘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主人翁责任感,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积极、正面、健康的思维,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分析
教师承担着教育的'百年大业,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和引领者,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小学学生正在处于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身边人进行不断的模仿学习,逐渐的对这个世界进行了解。在家庭中父母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旦教师的道德品德有不良的表现,学生的这种白纸上就会显示出一种胡乱的涂鸦。其次,教师的品德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不仅是影响教师的个人表现,还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一旦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理论却不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虽然教师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行为素质有不良的影响,最终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师的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的指路标,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品德,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在教师的不断影响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做到一些事情时自己也要做到,首先作为典范,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如果有一些不良表现时,教师应该用语言婉转相劝,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感动下改正自己的问题,进而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熏陶下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
二、授业解惑,诲人不倦
教育是一项具有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是与众不同的爱,教师的爱是严爱也是慈爱,是一种不会想要回报的一种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上有所体现。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教师的人生历程写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带着爱心,用爱对待学生,用爱对待工作,不仅把工作当作工作,还将工作看作是一项事业,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事业,能够站在一个新高度,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教师能够将人们教育事业的发展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进而能够为成为一个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和荣誉。教师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教师在用爱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的学习培训,进而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探索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用爱来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些生活道理。
三、弘德育人,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社会,对教师廉洁从教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得住清贫,不在教育工作中从事谋取私利的活动,不从学生及家长身上谋取私利,真正能以身立教,以教淙恕
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树立廉洁无小事的廉政意识,防微杜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始终保持高尚节操,为人师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准绳;不利用教师职业便利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变相谋取私利,不向学生推销或摊派学习资料、用品并从中牟利,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并从中牟利;在态度上能平等公正的对待全体学生,不因为学生学习好坏、家庭经济基础好坏、父母社会职业和地位不同而歧视学生、区别对待。廉洁从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公平正义的情感体验,对老师产生一种信赖感,能增强老师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公信力、权威性和感染力,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养成,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强化教师师德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应该明确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性,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J].丁桂英.赤子(上中旬).2016(22)
[2]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研究[J].李德显.教育科学.2016(05)
[3]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的现状调查[J].杨东燕,严U.基础教育研究.2016(17)
[4]简谈小学教师的素质构成[J].宋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3)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及时性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自然、朴实、纯真、向上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这些美德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在学生们面前,教师的人格就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与其自身的事业和生命相伴而行。在学生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沿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天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懂得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自我评价与别人对自己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因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是他们的终身选择。 教师们,在我们为了职称不得不忙于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的时候,为了升学率而不得不一头钻进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苦思瞑想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道德人格乃是支撑我们之所以为人师的真正灵魂。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对于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是,近些年来,教师伤害学生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建设不过关。在过去,人们一味地追捧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职业道德建设,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引言: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教育这一大问题已经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教育建设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我国执政兴国的要素之一。对教育的重视绝不仅仅只是教育水平的提升,所传授知识的延伸,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进步。站在教师的角度出发,师资力量的加强也绝不仅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这其中也包含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加强。本文就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与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1、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都是令人敬佩的职业,他们被誉为园丁,传授着学生知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未来发展贡献了诸多的力量,中小学教师一直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社会所尊重。但作为老师,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就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中一些问题已经逐渐显露,许多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社会中的现象,出现这些不好的苗头就应该及时遏制,不断健全、改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践踏学生自尊
现在有许多教师打着“恨铁不成钢”的旗号,遇到“不听话”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生拳脚相加,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以达到自己教学质量的要求。这种方式无异于在践踏学生的自尊,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会对学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心理阴影或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还属于“小孩”,不懂事,需要老师的严厉教育,甚至用一些刺激性话语来“教导”学生,殊不知这已经侵犯了学生的个人权利,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践踏了学生的尊严。这种不道德现象是应该明令禁止的,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这样的教师其自身素质是有待于加强的。
敬业精神缺失
敬业精神在中小学教师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敬业精神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的发展。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得过且过,备课、教课以及课后辅导也是尽可能地简便,敷衍了事,对待学生并不尽心尽力,有些甚至漠不关心。这样的教师没有履行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对自己不负责,对学生更不负责。甚至有的老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自身不要求进步,本身的专业性都存在着问题,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并不全面、系统。
遏制学生个性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飞速发展,一些“老旧”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学生的教育,一些老师仍然本着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这种方式是应该摒弃的。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不断抹杀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个性、性格,往往会致使学生不能创造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建立与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
我国现在普遍缺乏完整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制度或者健全的体系,这导致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管理不健全,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社会、政府以及学校并没有对相关实施办法加以规范化,教师队伍中已经出现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缺失,这方面是亟需完善与健全的。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管理方案,除去教师自身专业性的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需要明文规定,加以规范。
增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意识
大多数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是源于职业道德建设意识的缺失,没有树立起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对此方面意识不足。所以学校可以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能够主动加大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到以身作则,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地发展。
树立典型教师道德模范标杆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有教师自身的动力因素外,学校或者政府还可以在全校或者全社会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标杆,让全校或者全社会对此精神加以学习和效仿,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职业道德氛围。道德模范标杆的树立实际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的前进动力,是一双“无形之手”逐渐推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推选出教师队伍中的模范标杆,所有教师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标杆,这种方式也会大大刺激教师不断加强道德素质。
3、结束语
综合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对学生变相体罚或者辱骂、斥责学生,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此外,有的老师缺乏敬业的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不关心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道德建设体系,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意识,也可以在学校树立典型道德模范教师,通过种种方法,提升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浩.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陈秀鸿.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7):31-34.
[3]杜兴荣.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209-211.
[4]黄朝晖.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青年时代,2017(06):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及时性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自然、朴实、纯真、向上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这些美德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在学生们面前,教师的人格就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与其自身的事业和生命相伴而行。在学生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沿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天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懂得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自我评价与别人对自己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因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是他们的终身选择。 教师们,在我们为了职称不得不忙于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的时候,为了升学率而不得不一头钻进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苦思瞑想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道德人格乃是支撑我们之所以为人师的真正灵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论文篇2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成败。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出发,结合现状,具体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战略举措,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道德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可见道德建设的不可或缺。道德建设的最主要手段是教育,而学校教育又是最广泛的手段,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干。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养,道德教育的好坏自然就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倘若没有一支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将得不到最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无法有秩序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兴旺程度直接影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程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高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确,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渴求,都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也是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教师应时刻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塑造自身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领导制度,能保证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有部分领导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其次是高校的组织管理缺乏秩序。高校没有对教师的发展需求和现实需要做清晰的分析,盲目的发展造成教师的道德教育失去了价值。最后是道德建设的队伍不够强大。这也就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难以有序开展与充实。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考评制度有待充实与完善 完善的考评制度能让教师清晰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来改善情境。目前高校中过多将科研成果、论文数量与学历高低来作为聘用教师的硬性指标,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这一情况的长期存在,将逐渐抹灭教师追求道德素养的积极性。其次,高校教师有时为了得到考评的更高分数,而渐渐丢失了教育的根本,而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降低了教育的品位。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探析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教育环境,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三者的有效确立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给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即便前景不顺时也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其次,增强高校的学术氛围。“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将是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文化内涵深的创新群体”。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高校浓烈的学术氛围格外重要。高校应尽量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将学术与育人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术性社团活动,使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术意识。 (二)健全师德领导机制,完善高校的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作为支撑。一是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高校可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让教师不仅成为道德建设的楷模,也成为学术专业上的精英。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对于有卓越贡献的教师,奖励应从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予以满足,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是有效的监督举措,教师自身应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应在高校的制度监管下,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四是要建立评价机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评定应结合多层面、多角度来进行,如职业期望、授课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让教师切实了解自身情况,对症下药,逐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三)丰富道德教育内容,赋予全新的教育价值 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要求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强化政治学习。政治基本理论的掌握能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二是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比如《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学习,能让教师清晰的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让教师知道责任的重大。三是全面学习教师道德基础理论。一定要让每位教师上岗前都得到有正对性的培训,为使其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朱玉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3] 潘佳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优秀范文 2. 关爱学生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浅析论文 3.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应该是一片圣洁的土壤。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教师,并且时刻用教师的道德职业规范来约束自我,从自我修养、道德品质、教学教风上处处以身作则。如今,老师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用他们过硬的自身修养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师德风尚。篇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可以写"无德无以为师"、“润得桃李春满园”、“德树行风”等等。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阐述清楚,比如老师是学生的成长路上的源泉,是每一个学生的榜样,榜样若是歪了,那么学生怎么能直立。下面以"无德无以为师"为例。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班主任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顾一下她对我们深深地爱!
李老师和蔼可亲,对我们每个同学都非常关心,是我们班同学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李老师工作非常负责,而且经常以身作则。记得前年运动会前,李老师怀孕快生宝宝了,挺着一个大肚子,依然坚持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课间带着我们踏步训练。
炎炎烈日下,我们都累得没有精神,想偷偷懒,但是只要回头看一眼李老师,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惭愧——李老师挺着个“大西瓜”,腰间系着扩音器,浑身大汗淋漓,嗓子都有点哑了,但是她依然神气十足地坚持着。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决定一定要拿出百倍的精神来回报她。
终于等到运动会开幕式了,李老师的肚子已经很大很大,大得就像一只大气球快要胀破似的。但是她仍然坚持带队,带领着我们全班同学,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走完整个入场式。那时的李老师就像一只神气的唐老鸭,而我们就像一群可爱听话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率领下,昂首阔步地走进运动场,迎来了全校师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以德服人的好老师,她那坚强的性格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腊月的梅花,在寒风凛冽中傲然怒放。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敬佩她,她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师德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2、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思考3、浅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策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5、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6、师德:教育者自主性的标尺一一谈中小学教师师德成长的路径7、以德育引领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8、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紧迫性及其对策的研究9、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10、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学校因素及建议11、基于职业幸福感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反思12、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1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4、试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15、铜仁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浅谈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及教育方法;论师德师风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以德树行风 用爱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