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薪酬管理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薪酬管理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论文

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竞争也正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才能留住人才,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成为各大企业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只有让薪酬管理体系真正的为员工服务,成为企业员工的依赖,并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薪酬管理 企业员工 工作绩效 影响研究

一、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必须要对薪酬体系做出合理的定位,全面分析本企业的员工层次、企业特点、业务范围等等,然后需要对各部门各岗位做出详细的岗位说明书。

第二,明确企业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好岗位管理,并对岗位做出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做出薪酬调整。这里的岗位管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岗位设计。它是根据企业及员工的共同需要,来确定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岗位设计的规范性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也是企业为优秀员工提供平台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岗位的优化和调整来达到员工对工作的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性,促使员工兴奋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第二步,岗位分析。它是对岗位合理性的一种验证,可以通过岗位分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岗位上所有的人员都能人尽其才,材尽其用,人事相得宜彰,搭配合理。在做岗位分析时必须要对本岗位进行充分的说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要编制岗位说明书,说明该岗位的重要性、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工作环境以及人员情况等等,让人一目了然。第三步,岗位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是对岗位设计、分析及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岗位中不合理的现象,并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改善管理方法,确定合理的薪酬,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比如说,某个岗位员个的整体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岗位的整体绩效,这就需要与人力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进行工资的调动或人员的调配,以达到岗位生产所需。

第三,把企业做出薪酬调整后的绩效数据与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合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去设计本企业的薪酬等级,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薪酬管理体系。

第四,做好薪酬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薪酬激励制度,并做好及时发放支付工作,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必须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确保绩效考核能在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中充分的得以体现。

第二,绩效考核的形式、指标以及考核周期等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让员工心中清楚明了,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体系收到成效,考核制度顺利实施。

三、薪酬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

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和归属感,通过这种对企业所产生的经济依赖性,来满足企业员工生活的需求及心理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薪酬管理的具体细节及其根本意义,一定要做好宣导,让员工清楚薪酬管理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以此来改善员工工作中懒散和懈怠的工作状态。

2.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发展

第一,良好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挖掘出他们潜在的能力,而且能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减少人员的流失,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

第二,合理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制度上的考核,比如说,可以对员工生产中的操作规范性及生产安全性等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约束,这样就能起到小惩大戒的作用,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更加有利。

第三,正能量的、积极的薪酬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发展,促使员工更加主动的去完成企业的目标,增强工作责任心,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企业的繁荣发展。

3.公平的薪酬管理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

第一,公平的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所要求的是企业公平的待遇,如果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企业存在不公平的行为,或是存在欺瞒、克扣等等现象,他们是无法容忍的,就会带着情绪去工作,甚至还会出现更为过激的行为,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绩效。

第二,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只有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确保员工得到与他们劳动成果相对应的回报,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公平的薪酬管理有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执行力度,只有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才能让企业各个层面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四,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薪酬分配,它直接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及岗位重要性,不论是企业领导者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他们都肩负着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使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所以作为企业的高层决策管理者要从本质上意义上认识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对企业员工心理上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公平性并非所有的员工都一概而论,同一个标准,而是要根据其岗位不同,劳动强度不同,职责范围不同等,而进行合理的薪酬分配,使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信任度以及满足感,并能促进生产目标的早日实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如何改善企业薪酬管理对员工工作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

1.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阶层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来帮助其实施。

2.岗位差异化薪酬管理

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及绩效管理一定要分部门、分岗位并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成绩而定,实现岗位差异化的薪酬管理,使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力,让他们觉得只有为企业多做贡献,才能得到更丰厚的报酬,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对薪酬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员工的素质也随之而提升,所以对于薪酬管理体系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适时改革,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调整,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要,来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提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提升。

总而言之,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薪酬管理,只有制定出一套不仅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更要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真正的挖掘出员工内在的潜力,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双赢,并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纯孝,伍晓奕,谢礼珊.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3-108,127

[2]徐琨.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211

[3]束莉.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119

[4]罗庆.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83-84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薪酬管理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

设计薪酬体系的步骤和要点有哪些

薪酬体系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及对个人贡献的公正评价。

第一步:调查公司现状,明确公司薪酬原则与策略

1、收集公司现阶段状况的资料,包括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设置的出发点及其功能、向谁负责,各职能部门如何定位、其现有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关联度。

2、掌握并分析公司现行薪酬体系的结构框架,包括工资总额构算(年度薪酬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或所在比例)及在各职能部门间的分配比例,透视各类部门工资最高、平均、最低水平,工资构成(不同职能是否有不同的构成成份、这些构成成份有哪些、比重如何,福利现状等),以及员工入职时间、学历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等。

3、了解公司现阶段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其发展阶段特征和其自身战略需求。了解并明确目前公司工资政策线。

第二步:进行工作分析

做工作分析,是为了形成职位说明书,这样可以为包括薪酬管理在内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所以它是一项至关重要并非常基础的工作。

如果公司有现成的职位说明书,可以将原有的拿出来做归类,并根据公司的战略导向及新政策要求再做分析。职位说明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公司的战略导向,使员工对职位的责任、贡献及所需努力大小等重要内容有统一理解。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体现内部一致性的薪酬制度。

工作分析最好是能由高层牵头,在组织内部找出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代表以职位为对象,通过多渠道收集并分析与职位有关的资料,如职位和任职者概况、工作概述、工作职责、内外部关系、工作条件、必要的资格条件等信息,最后形成简明而有系统的职位说明书。

为了既保证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又保持薪酬管理的相对稳定性,避免由于个别岗位的薪酬水平变化而引起其他岗位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风波,引入职位簇群的方法,即职位体系评估和分类。也就是利用原来的职务分析,明确组织有哪几种类型的职务以及任职所需要的资格要求,按照职务性质的相似性划分职位簇群;并在每个职位簇群内利用因素计点法对职务进行评分,最后按分数的高低划分出若干层级,由此建立好职位族平台(如图)。职位簇群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随组织结构、职位的变动而发生变化。职位簇群及其层级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一个职位簇群的层级往往可以对应十几甚至几十个职务。职位簇群对职务进行分群管理,这样便于每个职位簇群的工资区段直接与外部人力资源市场比较,可以分职位簇群确定不同职位簇群的薪酬定们和相关政策,而不必因某些专业领域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而调整公司整体的薪酬水平,不仅增强了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也有效地帮助公司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和管理成本。

职位簇群编码分类标准

行政管理Ⅰ担任主管及以上职位,指挥领导部署,并根据经营方针、战略目标进行组织、协调、领导等管理工作

技术研发Ⅱ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在一定的规则与方式下,从事技术、产品及设备的研究开发、改良、设计等工作

生产制造技术Ⅲ以运用技术性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生产计划、工艺设计、品质管理、设备管理、生产支持等方面为生产流程的正常动作提供保障和支持的工作

市场营销 Ⅳ从事市场开发、推广、销售、客户服务等工作

事务 Ⅴ按照既定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推动全公司事务性及辅助性的工作

第三步: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

根据若干报酬因素(通常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知识、工作经历、工作责任、工作努力程度、工作难度、工作条件等):

① 建立起一个涵盖组织中所有岗位的等级序列。(来对公司中若干标杆职位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再将组织中其他职位与这些标杆职位相对照。

② 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工作排序法、职务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计点法、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等。而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报酬因素来量化排列的。根据公司情况,来选择其一进行。

常用的报酬要素

要素种类因素

与技能有关的因素¡智力、智力运用、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心理要求、多才多艺¡身体或机械技能、做详细工作的能力、做常规工作的能力、办公室工作技能、身体灵活性¡教育、技术要求、工作准备、必要的教育和知识、基本知识和经验、培训经历、过去的经验¡自我表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技能¡管理技巧、决策能力

与职责有关的因素¡行政职责、人事职责、监督职责、财务职责、市场责任¡责任的复杂性、错误的影响、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对其他工作的影响¡准确性的要求、与他人接触的要求、与公众和客户的接触、对合作的要求¡材料、设备、方法

与努力有关的因素¡工作困难、工作压力、身体或精神疲劳、工作量、注意力集中程度、精神努力、身体努力、肌肉或神经紧张、眼睛紧张造成的劳累

与工作条件有关的因素¡工作条件、劳动条件、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个人危险、单调性、长期出差、职业病、机器或设备危险、工伤事故危险、抬举重物的危险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职位评估要评价出公司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二者都是使公司内部工作职位明晰化。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的结果为公司薪酬的内部均衡提供了调节的依据。

第四步: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

公司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在选择薪酬调查咨询公司时,往往集中在美国商会、William Mercer(伟世顾问)、Watson Wyatt(华信惠悦)、Hewitt(翰威特)、德勤事务所等几家身上。一套完整的薪酬福利的统计数据和薪酬实务调查报告。完整的薪酬调查报告,包括以下三部分主要内容:

⑴ 基本情况概述,包括所调查公司的常规数据、调查方式和过程、所调查的每个职位的简要职位说明、报告概览等。

⑵ 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职位薪酬水平(包括所调查职位的按职级、职能和地区分别归类的薪酬范围,即薪酬最高和最低值、以平均数或百分位数来分类的薪金数额,以及竞争性薪酬组合,即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重关系)、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⑶ 福利与人力资源实务,包括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招聘和留任、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人工成本管理和税收影响、福利管理等。

薪酬调查的结果,是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的“薪资线”。在职位等级—工资等级坐标图上,薪资线是利用所收集到的各公司的关于各标准价值的职位的薪资,通过回归分析及“最小平方法”所得到的.一条集中趋势线。从这条线,某家公司可以直观地找出其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另外,还应在适当的时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和不同职群的员工进行内部调查,掌握其满意度及需求动向。

第五步:薪酬定位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公司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

看公司发展阶段决策的薪酬分配总额情况,各个职群可能分配比例可能会有不同,如主流、关键职群可能会给予具竞争力的一定百分比的上调,一些则保持不变。但可在薪酬结构上做改变,使其组成成份有机,理顺工资结构方便日后员工发展晋升,各职群的结构及组成又是不一样的。如营销:基本工资+提成,行政管理: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生产技术:计量制,都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成份。

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

①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公司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薪酬设计中25P、50P、75P专用术语,指的是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公司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公司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

第六步:薪酬结构设计

报酬观反映了公司的分配哲学,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公司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公司文化相一致。

确定人员工资时,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①职位等级,②个人的技能和资历,③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①职位工资、②技能工资、③绩效工资。一般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

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

一般最合理也最复杂的工资结构制度是采用职能工资制(职能资格等级工资),根据员工的职务执行能力,按资格等级确定工资,它综合了职位工资与年资工资,前面所做的职务评价为其提供依据。

薪酬的构成除了合理的基本工资外,还应注重其他有机的组成成份及其比重,这与各职群的职能不同有,如营销:基本工资+提成;行政管理: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生产技术:计量制,都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成份。理顺工资结构方便日后员工发展晋升及调薪。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规范化的公司要对薪酬的定期调整做规定。

在绩效考核方面,也与职位评价相挂钩,主要是引导各职能部门对其内部实施考核,人力资源部门配合,不同职能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KPI)的制定一般是自上而下,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配套的。绩效考核是相当复杂及重要的一环,对员工的工作热情有直接作用。这要在对公司运营状况做全面深刻了解后为之。

第七步: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此测算最好同时由财务部与人力资源部来做。因为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在适当的时期,或者定期公司有必要对员工薪酬需求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借以了解员工对目前公司薪酬管理调整的真实观点及对未来薪酬管理调整的想法。因此,公司需要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该问卷通常由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对薪酬的评价、薪酬改进建议等三部分组成。这项调查结果可用来确定公司薪酬体系的基本组成。

理顺财务性报酬的同时,要对员工实施国家固定福利。之后再来着福利规划,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办法,适当进行员工调查,了解员工需求。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引入新的薪酬福利概念,如宽带薪酬,自助福利计划等。

薪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无论是为了金钱而努力工作,还是为了实现自我而奋发图强,其最终目的都可以归结为是为了薪酬,因为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付出劳动的一种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金钱性质的物质回报也包括心理满足性质的精神回报。在新经济时代,薪酬问题是企业尤其应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或基本要素,智力资源将取代货币资本而成为最大的财富,企业将从追求货币资本的最大效益转向追求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人才和知识的优势,将成为企业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有力武器,而薪酬是企业吸引、保留人才和促使企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只需完成好本职工作,因此薪酬体系只需以职务或者工作的价值来确定薪酬,工作的“产出”是其关注的焦点,而新经济时代企业组织需要具有柔性,强调部门合作和团队合作,不崇尚单打独斗,因此薪酬体系应以“投入”为关注点,以员工为完成岗位工作所投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作为测量薪酬的依据。 然而,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仍然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的薪酬假设基础之上,大多数企业还在实行完全以岗位价值大小来决定员工薪酬的薪酬体系,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明显地表现出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特点,这种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价值没得到应有的体现。新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用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但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大小并没有反映在薪酬体系中,了没有反映在薪酬的多少上。考核指标不全面。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不仅要具有短期的目标更需要有长远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刺激个人的考核指标更需要具有考核团队的指标,而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指标往往是短期性的财务指标,并且有些企业的指标还受到行政干预的严重影响。平均主义严重。我国企业注重按劳分配,但这种按劳分配是以员工劳动投入的时间多少,或以员工的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为计算基础,所以在分配上表现出平均主义,没有合理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差距,体现出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不同。报酬结构单一。我国企业员工的薪酬主要表现为月薪加奖金,其他形式的薪酬较少,更不要说新经济时代员工所重视的培训发展机会,所以不能全方位地激励员工。无形报酬扭曲化。无形报酬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经济时代的员工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员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无形报酬上要求的程度不同,新经济时代的员工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注重自我实现,然而,我国企业员工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很少能在企业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这一系列问题使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发挥出提高企业竟争力的应有作用。 如今,我国企业既面临着新经济的冲击,又面临着WTO的挑战,在这双重压力下,作为企业经营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薪酬体系其设计及实施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除需要遵循传统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外,还需要遵循新经济时代的设计原则来进行。需要遵循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知识、技术和能力等人力资源要素参与到分配当中,需要遵循按绩取酬原则,让薪酬的多少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业绩和员工业绩,此外,还需要遵循弹性原则和系统原则,使薪酬指标能够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其一,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并根据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确定正确的薪酬理念,薪酬理念是企业进行薪酬设计的总的指导原则;其二,调查员工对薪酬的需求情况,其中包括员工需求什么样的薪酬和员工对薪酬需求的结构状况:其三,在企业薪酬理念的指导下确定适当的薪酬体系模式,即是选择高弹性模式还是选择比较稳定的形式;其四,确定基准内薪酬,即是确定企业员工在正常的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薪酬,这一步是薪酬设计的主体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福利和无形报酬的设计:其五,确定基准外薪酬;最后制定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薪酬体系正确运转的制度保证。 企业薪酬体系的实施是薪酬体系设计完成之后的一个实践操作过程,在过去,薪酬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沟通问题,而如今,薪酬体系的成功实施迫切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薪酬指标是如何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以及薪酬是如何与自己绩效和能力相关联的,同样,只有通过有效沟通,员工才能对企业的薪酬体系甚至是其他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绩效评估是薪酬体系实施的基础,而薪酬体系又强化了员工对薪酬指标的认识,因此在绩效评估中需要注意评估信息来源的多方位性,合理组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21世纪的经济竞争将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各种竞争归根结底都将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21世纪中国企业制胜的关键在于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优势的赢得,即能够吸引、激励并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小企业是中国本土企业的主力军,其中,成长型小企业最富活力和生机,虽然所占比例还不大,但其发展状况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多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断“翻新”,但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却无法花样翻新,尤其是小企业往往无所适从。随着成长型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的许多小企业进入重要的转型期,一方面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急速扩张;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薄弱,薪酬激励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成长型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潜能。 本文以W公司的薪酬体系诊断与设计咨询案例为实证,比较系统地对成长型小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设计一个适合小企业实际的薪酬体系来为小企业的成长成功奠定制度基础。论文首先对薪酬的基础——激励理论和薪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适合我国成长型小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构建和设计的理论依据;然后通过分析研究中国成长型小企业的现状、特点,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薪酬设计原则,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尝试建立一套适合成长型小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流程和方法;最后,通过研究者亲自参加的W公司管理咨询案例,实际运作了小企业整体薪酬体系的设计和导入过程。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剖析中国成长型小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和问题,总结比较薪酬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适合中国成长型小企业参照性使用的薪酬体系设计方法和流程,并通过个案公司薪酬体系的设计和导入,展示了成长型小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和导入过程。本项目的研究在理论上是对成长型小企业薪酬构建理论的一种摸索和尝试,在实践上则是基于个案企业对中国特定企业群体薪酬设计实务的一种探索。求采纳

系统评估薪酬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的论文

摘要: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吸引、激励和留住各层次人才起着关键作用。全面系统评估企业薪酬管理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薪酬管理的问题,动态调整薪酬管理策略,以提升企业薪酬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薪酬管理 有效性 系统评估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并逐步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获得适当的员工以及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将成为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吸引、激励和留住各层次人才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但是,薪酬管理的效能和结果如何?薪酬管理对企业战略发展的贡献如何?这已成为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经理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薪酬管理系统评价方法和途径已成为薪酬管理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评价模型框架设计

基于乔治·米尔科维奇提出的'“政策+技术+目标”的薪酬管理模型,本文从薪酬管理的内外部环境、运营管理、管理结果三个层面,构建薪酬管理有效性评估模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竞争对手策略、员工需求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定单位的薪酬管理策略,包括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薪酬分配和薪酬日常管理,形成合规合法、相对公平,同时匹配差异化需求的管理机制。通过薪酬管理机制的运行,以提升企业吸引力、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目标达成。

三、评价指标设计

薪酬管理对组织财务绩效的直接影响实际上较小,而是通过对员工的直接影响,如工作满意度、动机、忠诚度、敬业度等,继而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等,然后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绩效(如销售收入、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因而,对薪酬管理的评价主要从运营管理层面及非财务类的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兼顾企业目标达成情况。财务层面的指标可作为参考项。可选取的评价指标详见下表。

1.管理结果层面的指标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持久的工作活力,其有效性与否可以直接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中得到反馈。因而,在管理结果层面选取员工态度、员工行为和企业吸引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企业目标达成和人工成本效率是企业各项管理机制及内部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作为参考项。

2.运营管理层面的指标

薪酬的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薪酬管理的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分析出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薪酬管理可分为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其中薪酬体系设计包含了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分配机制等;薪酬日常管理包含薪酬预核算、发放、调整等。

薪酬管理运营层面的实施效果,可以从合规合法性、公平性和差异性三个层次进行评价:第一,合规合法性表现在薪酬管理遵循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上,是薪酬管理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公平性体现在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自我公平性、过程公平性以及机会公平性上,其中内部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公司内部不同工作岗位薪酬水平的差异上;外部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公司内外部同类工作岗位薪酬水平的差异上;自我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付出与薪酬回报上;过程公平性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过程和决策多大程度上对员工公开和透明;机会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员工获得工作机会的平等性上。第三,差异性体现在薪酬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员工需求的差异化程度上,可以将薪酬构成的弹性度、薪酬结构的弹性度、薪酬水平作为主要考评指标。

3.内外部环境层面的指标

内外部环境研究是薪酬管理的起点。只有对内部外环境进行充分研究后,才可能形成薪酬管理的最佳实践。内部外环境层面的研究重点聚焦在法律法规、企业战略、竞争对手策略及员工需求变化等上。

随着企业内部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薪酬管理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效性评估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系统性评估,对现行薪酬机制不断的审核、对标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完善、改革和提升,让薪酬管理不断与企业发展形成最佳匹配,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治·米尔科维奇、杰里·纽曼.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长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

[3]曹美云.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8):90-91

[4]陈淑妮.企业人力资本的三大激励机制[J].经济管理,2002(5):35-37

[5]杰克·菲茨-恩兹.如何衡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研究员工薪酬管理的意义论文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薪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的一般原则

薪酬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实践也证明凡是一些成功的薪酬管理方案都是在遵循以下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既要求过程公平,也要求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是指薪酬分配的过程要公正合理,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二)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指薪酬系统能否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薪酬的有效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要结合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力求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合法原则。薪酬的合法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激励原则。激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开始的,由于员工之间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措施也就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薪酬。

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体系管理混乱。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国内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为了生存忙于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精力或没有专业人才在薪酬管理上开展细致有效的工作。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存在着工资体系不规范、透明性差、弹性差,工资体系内部一致性欠缺,工资水平没有真正与绩效挂钩,工资体系方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等问题。

(二)福利体系不完善。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工资报酬等硬手段外,还得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由于国内中小型企业管理粗放,不够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造成福利体系很不完善,法定福利不健全,公司福利全凭管理者一时高兴或企业效益较好时临时确定,没有从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对员工没有长期的激励作用。

(三)非经济性报酬的忽视。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往往不够重视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条件、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和成就感、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

(四)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过大。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公司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并结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如下:

(一)强调薪酬系统的内部透明性原则上,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应该是公开的。公开的薪酬系统能为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有效的薪酬系统不仅要反映每个员工的绩效和岗位价值,还应该能够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通过薪酬的上升通道反映员工的职业上升空间,使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有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激励员工为达到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同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系列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每个员工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保证大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权利。员工正是在不同系列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一个公开的薪酬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和员工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国内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薪酬系统的弹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性质上的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要有一定的合理差距;二是具体某一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应随着员工本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弹性薪酬系统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要有弹性的福利制度。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福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就福利的激励作用分析,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福利的形态而不是福利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福利项目选择不好的话,即使企业花了较多的钱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四)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经济性报酬会在中短期时间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其积极性,但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并非长期持续有效,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激励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结合起来激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努力工作,这就是全面推进工资体系、福利体系和非经济性报酬项目的建设。

(五)合理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的话,会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隐患。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又能达到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就可以。在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时,要考虑遵循如下原则: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由董事会或第三方确定;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充分兼顾中层和基层员工;高管人员薪酬待遇的主要部分应从企业的效益增量中解决。研究薪酬管理,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2、中小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梁建川;商场现代化2010-03-10

摘要: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时代进入了电算化时代,大量的财务会计软件被应用到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Excel软件虽然不是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但却因具备强大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薪酬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并研究如何将Excel软件的功能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其中,国外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利用Excel得出结果背后的经济意义,很少将Excel与财务会计当中的薪酬管理部分具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Excel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开发问题上,也有较多学者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将Excel软件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学者包括了刘秀琴、胥家萍、方长红等等,他们的研究给企业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思考。然而,这些研究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没有详尽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薪酬管理的概述及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大体而言,薪酬管理是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对职工薪酬的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密切联系着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励着每一名员工,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工资成本,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为更长远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会计信息化的一般流程,薪酬管理一般包括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输入,工资与福利的计算、结算、分配、输出,以及薪酬的分析等等。最早的薪酬管理核算工作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开展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员的增加使得薪酬管理中信息和数据量也不断增加,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核算则将花费财会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大量数据需要处理使得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而,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薪酬管理中,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工资计算、工资分类汇总、工资查询等环节是当今薪酬管理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当中,Excel软件以其便于操作、理解,灵活性强,能同时满足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工资数据管理需要等特点,给薪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经常被应用于薪酬管理的工作当中。

三、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张人员基本情况表,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为后续的薪酬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表、工资条等的制作、部门工资的归集、工资情况分析等提供信息。为提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公平公正与准确性,在建立了人员基本信息表后,需要制作人事数据表,用以记录人员当月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及出勤情况等信息,作为工资核算的依据。人事数据表可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表、员工出勤表、绩效考核表、员工福利表、员工保险公积金扣缴表等表格。这些表格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使用Excel建立薪酬管理相关表格运用到的Excel功能包括了“数据有效性”、函数(包括:DATEDIF和TODAY函数、IF函数、INDEX()函数等)、合并邮件等等。例如,在建立人员基本信息表时,工龄项目可通过DATEDIF和TODAY函数计算出来,具体公式为“=DATE-DIF(单元格,TODAY(),“Y”)”;出生日期可使用MID函数从身份证号码项目中所对应的位置进行取数;在计算所得税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公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使用公式“=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1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4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9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3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5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80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复合应发工资”)))))))”进行计算。而在编制工资条时,主要有公式填充法、Word邮件法和VBA宏代码法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具其特色。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除了制作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外还可以进行薪酬分类汇总及薪酬分析,主要通过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来实现,具体操作主要为:打开工资表,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数据透视图和数据透视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透视图(及数据透视表)”后单击“下一步”并选择数据所在的区域;单击“完成按钮”,并依据要汇总、比对及分析的项目依次拖入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中相应的位置。

四、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Excel是专业的报表处理软件,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薪酬管理是一项数据量较大的工作,Excel表格中大量的公式与函数及填充功能能够迅速地将工资核算中的许多项目包括应发合计、个人所得税、实发合计等项目精准地计算出来,同时能够通过公式自动实现工资条中的格式设置。Excel具备了排序筛选功能,能够及时对工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同时,Excel电子表格还能够能够迅速地定位要查询的工资项,某个员工的工资明细也能够迅速地查询出来。第二,相比其他财务软件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固定的模板,将Excel表格应用到薪酬管理中具备了较强的灵活性。各个单位的薪酬管理虽然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具体的管理方式、规定都存在区别,Excel电子表格在项目设置时具备了灵活性,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在薪酬管理时的特点对Excel表格进行相关的设置,使之灵活化、个性化,以便于单位更好、更便捷、更直观的进行薪酬管理。同时Excel软件的工作界面以及工作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工作环境,美化Excel工作表,从视觉上有助于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将Excel表格应用于薪酬管理具有较强可理解性和易操作性。Excel软件制作的工资表格一目了然,工资核算人员很容易就能理解使用Excel编制的各种工资管理表格,并且Excel软件的操作易于学习,当前工作者大都掌握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即使是年长一些的工作者也能够熟练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可以说,在建立好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的模板之后,薪酬的日常管理、每个月对表格的填列示非常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第四,相对于其他财务会计软件而言,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有利于节约单位的成本,也具备着较高的性价比。购买一些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时,企业往往面临着价格较为昂贵、许多功能用被闲置、不能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等困扰,同时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往往还需要对员工使用软件的培训费以及日后的修理维护费等费用的支出。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可以减少单位在正版薪酬管理软件上的花费同时能够较有针对性的完成薪酬管理的一些工作。

(二)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尽管将Excel应用到工资核算中给单位的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仍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Excel的定位看,Excel是单文件的电子表格软件而是不是数据管理软件。因此当我们使用Excel设定了大量的表格,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打开一个Excel表格需要花上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办公效率也影响着工作人员的情绪。从安全性和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Excel软件在数据安全性和人员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的Excel电子表格在打开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有的需要输入密码但密码也非常容易破解,这使得单位的薪酬管理等数据容易外泄,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同时,Excel软件无法对使用人员进行管理,登陆Excel软件时无需识别人员的身份,这就使得普通员工和管理层员工在使用Excel表格时看到的是一样的内容,可操作的权限也相同,同时也无法有效识别工资核算管理者是否能准确完成自己的工作,存在工作成果遭到篡改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局限性都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影响甚至解决。

五、关于企业将Excel运用到薪酬管理中的建议

Excel软件作为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灵活、方便地应用于薪酬管理当中,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减少局限性带来的影响,使Excel软件更好的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发挥其作用,可以做出以下几个努力。首先,企业应当将Excel软件在工资模板设定上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企业需要在熟悉国家针对员工薪酬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分析自身在薪酬管理中的特色,并针对这些特色对用来进行薪酬管理的Ex-cel表格进行相应的设计,突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点与特点,使企业的管理者、财会人员以及员工更直观的获取薪酬管理的信息,提升薪酬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中普及Excel的使用方法,使员工能够熟练的进行Excel的操作,使Excel软件的丰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培养一些能够进行表格设计、表格维护、宏编写的人才,以便Excel能在工资管理过程中顺利的运作,弥补Excel在运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三,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区分原始数据和工资报表,以免造成混淆。使用Excel软件进行的薪酬管理流程不似专业财务软件能够严格的限制每一个财务操作流程,不符合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操作是不允许的,也能够自动辨别各种工作表是否属于原始数据。因而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勿将原始数据当作工资报表填列,也勿将工资报表看作是原始数据。第四,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表格设计及日常薪酬管理时,应当提高细致性。由于需要处理的工资数据较多,公式编写中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日后工资核算工作中的错误,影响工资的管理。因此在表格设计、模板制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细致性与准确性,多次检查试验以保证模板中公式、项目、宏等编写100%的正确率;在使用Excel进行日常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耐心、细心,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第五,针对Excel在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财务工作者应当定期整理电脑中的数据与文档,将一些时间较为久远的薪酬管理文档与数据统一拷贝、存放到统一的电脑、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同时定期进行扫描、杀毒、清理垃圾等计算机维护工作,为将Excel软件应用到薪酬管理系统中提供安全迅速的平台。另外,企业在薪酬管理相关表格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对生成的Excel电子表格进行拷贝,防止文件的丢失,也提高其安全性。第六,在安全性与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上,尽管Excel软件的密码保护仍不够强大,但使用的薪酬管理表格仍然需要使用密码进行一定的保护,财务人员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当设置好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此外,为了防止工资报表被不熟悉表格的工作人员或不具备操作权限的人员进行误操作,使得模板的内容或格式发生变化,企业应当对工资表格设置保护,具体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保护或隐藏以及工具菜单下的保护功能对Excel工作簿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还可以将Excel对薪酬的管理与相关财务软件、薪酬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起来,作为薪酬管理的辅助表格,提高薪酬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结束语

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xcel软件在薪酬管理当中应用虽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表格设计的灵活性、易于理解及操作性终究使得Excel软件给工资管理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发掘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增强工作人员使用Excel软件进行工资核算管理工作的能力,终将减轻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压力与负荷,提高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薪酬管理毕业论文研究方法

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薪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的一般原则

薪酬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实践也证明凡是一些成功的薪酬管理方案都是在遵循以下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既要求过程公平,也要求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是指薪酬分配的过程要公正合理,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二)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指薪酬系统能否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薪酬的有效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要结合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力求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合法原则。薪酬的合法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激励原则。激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开始的,由于员工之间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措施也就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薪酬。

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体系管理混乱。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国内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为了生存忙于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精力或没有专业人才在薪酬管理上开展细致有效的工作。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存在着工资体系不规范、透明性差、弹性差,工资体系内部一致性欠缺,工资水平没有真正与绩效挂钩,工资体系方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等问题。

(二)福利体系不完善。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工资报酬等硬手段外,还得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由于国内中小型企业管理粗放,不够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造成福利体系很不完善,法定福利不健全,公司福利全凭管理者一时高兴或企业效益较好时临时确定,没有从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对员工没有长期的激励作用。

(三)非经济性报酬的忽视。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往往不够重视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条件、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和成就感、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

(四)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过大。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公司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并结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如下:

(一)强调薪酬系统的内部透明性原则上,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应该是公开的。公开的薪酬系统能为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有效的薪酬系统不仅要反映每个员工的绩效和岗位价值,还应该能够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通过薪酬的上升通道反映员工的职业上升空间,使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有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激励员工为达到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同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系列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每个员工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保证大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权利。员工正是在不同系列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一个公开的薪酬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和员工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国内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薪酬系统的弹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性质上的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要有一定的合理差距;二是具体某一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应随着员工本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弹性薪酬系统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要有弹性的福利制度。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福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就福利的激励作用分析,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福利的形态而不是福利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福利项目选择不好的话,即使企业花了较多的钱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四)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经济性报酬会在中短期时间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其积极性,但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并非长期持续有效,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激励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结合起来激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努力工作,这就是全面推进工资体系、福利体系和非经济性报酬项目的建设。

(五)合理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的话,会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隐患。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又能达到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就可以。在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时,要考虑遵循如下原则: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由董事会或第三方确定;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充分兼顾中层和基层员工;高管人员薪酬待遇的主要部分应从企业的效益增量中解决。研究薪酬管理,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2、中小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梁建川;商场现代化2010-03-10

摘要: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时代进入了电算化时代,大量的财务会计软件被应用到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Excel软件虽然不是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但却因具备强大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薪酬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并研究如何将Excel软件的功能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其中,国外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利用Excel得出结果背后的经济意义,很少将Excel与财务会计当中的薪酬管理部分具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Excel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开发问题上,也有较多学者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将Excel软件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学者包括了刘秀琴、胥家萍、方长红等等,他们的研究给企业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思考。然而,这些研究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没有详尽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薪酬管理的概述及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大体而言,薪酬管理是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对职工薪酬的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密切联系着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励着每一名员工,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工资成本,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为更长远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会计信息化的一般流程,薪酬管理一般包括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输入,工资与福利的计算、结算、分配、输出,以及薪酬的分析等等。最早的薪酬管理核算工作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开展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员的增加使得薪酬管理中信息和数据量也不断增加,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核算则将花费财会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大量数据需要处理使得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而,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薪酬管理中,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工资计算、工资分类汇总、工资查询等环节是当今薪酬管理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当中,Excel软件以其便于操作、理解,灵活性强,能同时满足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工资数据管理需要等特点,给薪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经常被应用于薪酬管理的工作当中。

三、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张人员基本情况表,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为后续的薪酬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表、工资条等的制作、部门工资的归集、工资情况分析等提供信息。为提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公平公正与准确性,在建立了人员基本信息表后,需要制作人事数据表,用以记录人员当月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及出勤情况等信息,作为工资核算的依据。人事数据表可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表、员工出勤表、绩效考核表、员工福利表、员工保险公积金扣缴表等表格。这些表格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使用Excel建立薪酬管理相关表格运用到的Excel功能包括了“数据有效性”、函数(包括:DATEDIF和TODAY函数、IF函数、INDEX()函数等)、合并邮件等等。例如,在建立人员基本信息表时,工龄项目可通过DATEDIF和TODAY函数计算出来,具体公式为“=DATE-DIF(单元格,TODAY(),“Y”)”;出生日期可使用MID函数从身份证号码项目中所对应的位置进行取数;在计算所得税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公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使用公式“=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1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4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9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3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5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80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复合应发工资”)))))))”进行计算。而在编制工资条时,主要有公式填充法、Word邮件法和VBA宏代码法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具其特色。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除了制作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外还可以进行薪酬分类汇总及薪酬分析,主要通过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来实现,具体操作主要为:打开工资表,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数据透视图和数据透视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透视图(及数据透视表)”后单击“下一步”并选择数据所在的区域;单击“完成按钮”,并依据要汇总、比对及分析的项目依次拖入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中相应的位置。

四、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Excel是专业的报表处理软件,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薪酬管理是一项数据量较大的工作,Excel表格中大量的公式与函数及填充功能能够迅速地将工资核算中的许多项目包括应发合计、个人所得税、实发合计等项目精准地计算出来,同时能够通过公式自动实现工资条中的格式设置。Excel具备了排序筛选功能,能够及时对工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同时,Excel电子表格还能够能够迅速地定位要查询的工资项,某个员工的工资明细也能够迅速地查询出来。第二,相比其他财务软件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固定的模板,将Excel表格应用到薪酬管理中具备了较强的灵活性。各个单位的薪酬管理虽然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具体的管理方式、规定都存在区别,Excel电子表格在项目设置时具备了灵活性,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在薪酬管理时的特点对Excel表格进行相关的设置,使之灵活化、个性化,以便于单位更好、更便捷、更直观的进行薪酬管理。同时Excel软件的工作界面以及工作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工作环境,美化Excel工作表,从视觉上有助于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将Excel表格应用于薪酬管理具有较强可理解性和易操作性。Excel软件制作的工资表格一目了然,工资核算人员很容易就能理解使用Excel编制的各种工资管理表格,并且Excel软件的操作易于学习,当前工作者大都掌握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即使是年长一些的工作者也能够熟练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可以说,在建立好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的模板之后,薪酬的日常管理、每个月对表格的填列示非常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第四,相对于其他财务会计软件而言,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有利于节约单位的成本,也具备着较高的性价比。购买一些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时,企业往往面临着价格较为昂贵、许多功能用被闲置、不能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等困扰,同时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往往还需要对员工使用软件的培训费以及日后的修理维护费等费用的支出。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可以减少单位在正版薪酬管理软件上的花费同时能够较有针对性的完成薪酬管理的一些工作。

(二)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尽管将Excel应用到工资核算中给单位的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仍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Excel的定位看,Excel是单文件的电子表格软件而是不是数据管理软件。因此当我们使用Excel设定了大量的表格,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打开一个Excel表格需要花上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办公效率也影响着工作人员的情绪。从安全性和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Excel软件在数据安全性和人员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的Excel电子表格在打开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有的需要输入密码但密码也非常容易破解,这使得单位的薪酬管理等数据容易外泄,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同时,Excel软件无法对使用人员进行管理,登陆Excel软件时无需识别人员的身份,这就使得普通员工和管理层员工在使用Excel表格时看到的是一样的内容,可操作的权限也相同,同时也无法有效识别工资核算管理者是否能准确完成自己的工作,存在工作成果遭到篡改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局限性都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影响甚至解决。

五、关于企业将Excel运用到薪酬管理中的建议

Excel软件作为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灵活、方便地应用于薪酬管理当中,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减少局限性带来的影响,使Excel软件更好的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发挥其作用,可以做出以下几个努力。首先,企业应当将Excel软件在工资模板设定上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企业需要在熟悉国家针对员工薪酬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分析自身在薪酬管理中的特色,并针对这些特色对用来进行薪酬管理的Ex-cel表格进行相应的设计,突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点与特点,使企业的管理者、财会人员以及员工更直观的获取薪酬管理的信息,提升薪酬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中普及Excel的使用方法,使员工能够熟练的进行Excel的操作,使Excel软件的丰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培养一些能够进行表格设计、表格维护、宏编写的人才,以便Excel能在工资管理过程中顺利的运作,弥补Excel在运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三,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区分原始数据和工资报表,以免造成混淆。使用Excel软件进行的薪酬管理流程不似专业财务软件能够严格的限制每一个财务操作流程,不符合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操作是不允许的,也能够自动辨别各种工作表是否属于原始数据。因而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勿将原始数据当作工资报表填列,也勿将工资报表看作是原始数据。第四,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表格设计及日常薪酬管理时,应当提高细致性。由于需要处理的工资数据较多,公式编写中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日后工资核算工作中的错误,影响工资的管理。因此在表格设计、模板制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细致性与准确性,多次检查试验以保证模板中公式、项目、宏等编写100%的正确率;在使用Excel进行日常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耐心、细心,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第五,针对Excel在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财务工作者应当定期整理电脑中的数据与文档,将一些时间较为久远的薪酬管理文档与数据统一拷贝、存放到统一的电脑、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同时定期进行扫描、杀毒、清理垃圾等计算机维护工作,为将Excel软件应用到薪酬管理系统中提供安全迅速的平台。另外,企业在薪酬管理相关表格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对生成的Excel电子表格进行拷贝,防止文件的丢失,也提高其安全性。第六,在安全性与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上,尽管Excel软件的密码保护仍不够强大,但使用的薪酬管理表格仍然需要使用密码进行一定的保护,财务人员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当设置好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此外,为了防止工资报表被不熟悉表格的工作人员或不具备操作权限的人员进行误操作,使得模板的内容或格式发生变化,企业应当对工资表格设置保护,具体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保护或隐藏以及工具菜单下的保护功能对Excel工作簿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还可以将Excel对薪酬的管理与相关财务软件、薪酬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起来,作为薪酬管理的辅助表格,提高薪酬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结束语

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xcel软件在薪酬管理当中应用虽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表格设计的灵活性、易于理解及操作性终究使得Excel软件给工资管理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发掘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增强工作人员使用Excel软件进行工资核算管理工作的能力,终将减轻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压力与负荷,提高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我感觉可以用实证分析法和访谈法,首先你要调研你的这个行业的薪酬水平,下来就是本地区的薪酬水平,下来再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最后可以需找公司的关键性人物及核心岗位上的员工了解他们的心理期望!

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在此基础上 ,对战略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战略、文化、结构为顶点的战略管理三角形模型,并且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战略管理 模型 战略 文化 结构It is a pressing and important how to manage an enterprise from strategic level, facing today’s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era is coming, and the essence of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to manage an enterprise from strategic level.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structure. And then i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the three on the whole. A triangle model basing on strategy, culture and structure is presented out the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l is management; model; strategy; culture; structure1、目的和现实意义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是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之后的企业管理高级阶段,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要求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求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客观要求使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与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同 ,战略管理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了企业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策涉及企业整体和长远的管理问题,以期获得整体最优的管理效果。中国企业走进了与西方企业管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时间上的差别。可以说战略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引进和实践,对于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看到,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加之实践时间尚短,在推行战略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如:(1)重规划,轻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2)重局部,轻整体,战略管理整合性差;(3)两头重,中间轻,竞争战略陷于中庸状态;(4)重模仿,“走捷径”;展览思维缺少特色;(5)“用旧瓶装新酒”,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6)以不应万变,动态竞争下的战略意识不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使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相关承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必将加快,这虽然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空间得以扩大,但更主要的是将国内企业推向一个更大的竞争舞台,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在此前提下作者以分析探讨的精神构建企业战略模型:战略-文化-结构,以求从全局来系统地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把企业战略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度。2、国内外研究现状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总的来说,对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之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之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狭义的为企业战略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广义的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是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去制定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该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3、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之战略—文化—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一部分讲述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并由此引出战略管理的历史形成及地位;第二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讲述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文化—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构建模型,诠释模型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文章由广义战略管理与狭义战略管理之分论及战略与文化、战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主张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种延伸。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 。在环境日益多边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我们之里以一种模型来表述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并强调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系统的把握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为企业的现实问题提供最优解、根本解。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营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由可能遭到淘汰。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立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制定这样一个战略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其实,战略管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神秘的概念,它就是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与我们平常认识问题也要有思路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 ,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一种系统思路,强调应站在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也不是习惯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片段式思路。我们认识到,企业总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停地在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在不断地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却在不断地出现。尤其是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运用战略性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而言,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⑴ 判定战略问题。 这里所谓的战略问题,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性的,有些问题则是全局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性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长远性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来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其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就应该将其过滤掉;如果是,就列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似乎事事必须亲历亲为才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做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很难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理出头绪,从战略上把握问题的要领。⑵ 分析问题结构。 这就是要以解决战略问题为目的,寻求问题形成的结构。问题的结构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的多种因果关系环构成,每个因果关系环又由若干因果链组成,而每一个因果链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可能是实时的,也可能是有时间延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就事论事而始终也弄不清楚的现象。这种问题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问题系统,它具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反直观特性。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谈到系统思考法则时指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没有绝对的内外等。这些都是我们因缺乏系统思考而反复出现的现象,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一直也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因此,在明确了战略问题之后,运用系统思考揭示战略问题系统的结构是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⑶ 寻求根本解。前面提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或者甚至更糟,也不是力量用得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要讲究“巧”,而且特别是要求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被称为“杠杆作用”的原理,有人对此用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即“辅助舵”,辅助舵是舵上的小舵,其功能是使舵转动更为容易,船也因此而更加灵活。船越大越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舵四周有大量流动的水使舵的转动困难。用辅助舵来比喻杠杆作用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它极小的体积和对p它极小的操作力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轻松自如地转动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巨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这种“杠杆点”也是存在的,并且它常常就是问题的根本解,找出这样的杠杆解以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正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三、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一)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处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2、企业文化使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的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有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1、图中第一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⑴ 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加强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⑵ 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及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的促进作用。2、图中第二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的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总是试图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和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的战略。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⑴ 企业进行重大的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以战略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然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⑵ 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薪酬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分为:福利制度、绩效制度和员工帮助制度这三个方面。其他两部分,我们先不谈,我们谈谈其中最复杂的绩效制度——绩效制度总体有两种模型。第一种,江湖式的绩效体系;第二种,职业化的绩效体系;我们分别说。第一种,江湖式的绩效体系,属于情感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一般是不需要明确指标的,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评价:智力、能力、干劲儿;一般是老板评价(或者说,上级评价)取得结果。如果觉得“上级评价”不够公平,可以辐射到团队评价这个方法上。也就是明确工作职责后,由所有团队成员相互述职,相互评价。取平均值——这在一般小型企业,是非常靠谱且合理的绩效方法;第二种,职业化的绩效体系。属于理性评价范畴。一般来讲,这种绩效有两种“绩效方向”和三种“绩效工具”。两种绩效方向分别是:行政绩效与业务绩效;三种绩效工具分别是: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法、KPI(核心指标评价体系)。这三种“绩效工具”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使用,会有更好的成效。(具体到三种工具分别是什么意思,我就不讲了。如果您不明白,可以追问;)最后,回到您问题的题干。如何研究。我给您一个模型。大约四个方面:1、这个企业的岗位层级如何划分——职责分配如何划分——利益如何划分;2、这个企业中,每个岗位或业务流程,需要达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目标?——时间目标(追求更快)?还是服务满意度(追求更柔顺)?还是行动力目标(追求销售人员更积极的打电话和拜访客户)???以此等等!!!3、这个企业中的绩效工具,是量身定做的么?——支持型岗位,尽量使用360度绩效;突破型岗位,必须量化目标,必须使用KPI进行考核;4、这个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如何执行的???如何获取员工日常的工作结果?如何监控员工是否遵守公司行政要求?谁来获取?谁来评价?大抵这样。您的问题,体系庞大。我坐下来和您讲3个小时,可能都不够。盼着以上啰哩啰嗦的话,能给您些启发。最后说一句:薪酬管理制度,这事儿,本身就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

薪酬管理研究论文方向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薪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的一般原则

薪酬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实践也证明凡是一些成功的薪酬管理方案都是在遵循以下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既要求过程公平,也要求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是指薪酬分配的过程要公正合理,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二)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指薪酬系统能否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薪酬的有效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要结合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力求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合法原则。薪酬的合法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激励原则。激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开始的,由于员工之间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措施也就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薪酬。

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体系管理混乱。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国内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为了生存忙于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精力或没有专业人才在薪酬管理上开展细致有效的工作。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存在着工资体系不规范、透明性差、弹性差,工资体系内部一致性欠缺,工资水平没有真正与绩效挂钩,工资体系方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等问题。

(二)福利体系不完善。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工资报酬等硬手段外,还得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由于国内中小型企业管理粗放,不够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造成福利体系很不完善,法定福利不健全,公司福利全凭管理者一时高兴或企业效益较好时临时确定,没有从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对员工没有长期的激励作用。

(三)非经济性报酬的忽视。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往往不够重视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条件、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和成就感、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

(四)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过大。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公司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并结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如下:

(一)强调薪酬系统的内部透明性原则上,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应该是公开的。公开的薪酬系统能为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有效的薪酬系统不仅要反映每个员工的绩效和岗位价值,还应该能够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通过薪酬的上升通道反映员工的职业上升空间,使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有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激励员工为达到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同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系列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每个员工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保证大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权利。员工正是在不同系列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一个公开的薪酬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和员工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国内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薪酬系统的弹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性质上的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要有一定的合理差距;二是具体某一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应随着员工本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弹性薪酬系统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要有弹性的福利制度。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福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就福利的激励作用分析,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福利的形态而不是福利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福利项目选择不好的话,即使企业花了较多的钱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四)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经济性报酬会在中短期时间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其积极性,但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并非长期持续有效,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激励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结合起来激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努力工作,这就是全面推进工资体系、福利体系和非经济性报酬项目的建设。

(五)合理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的话,会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隐患。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又能达到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就可以。在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时,要考虑遵循如下原则: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由董事会或第三方确定;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充分兼顾中层和基层员工;高管人员薪酬待遇的主要部分应从企业的效益增量中解决。研究薪酬管理,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2、中小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梁建川;商场现代化2010-03-10

摘要: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时代进入了电算化时代,大量的财务会计软件被应用到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Excel软件虽然不是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但却因具备强大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薪酬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并研究如何将Excel软件的功能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其中,国外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利用Excel得出结果背后的经济意义,很少将Excel与财务会计当中的薪酬管理部分具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Excel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开发问题上,也有较多学者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将Excel软件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学者包括了刘秀琴、胥家萍、方长红等等,他们的研究给企业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思考。然而,这些研究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没有详尽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薪酬管理的概述及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大体而言,薪酬管理是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对职工薪酬的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密切联系着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励着每一名员工,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工资成本,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为更长远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会计信息化的一般流程,薪酬管理一般包括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输入,工资与福利的计算、结算、分配、输出,以及薪酬的分析等等。最早的薪酬管理核算工作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开展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员的增加使得薪酬管理中信息和数据量也不断增加,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核算则将花费财会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大量数据需要处理使得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而,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薪酬管理中,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工资计算、工资分类汇总、工资查询等环节是当今薪酬管理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当中,Excel软件以其便于操作、理解,灵活性强,能同时满足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工资数据管理需要等特点,给薪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经常被应用于薪酬管理的工作当中。

三、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张人员基本情况表,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为后续的薪酬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表、工资条等的制作、部门工资的归集、工资情况分析等提供信息。为提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公平公正与准确性,在建立了人员基本信息表后,需要制作人事数据表,用以记录人员当月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及出勤情况等信息,作为工资核算的依据。人事数据表可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表、员工出勤表、绩效考核表、员工福利表、员工保险公积金扣缴表等表格。这些表格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使用Excel建立薪酬管理相关表格运用到的Excel功能包括了“数据有效性”、函数(包括:DATEDIF和TODAY函数、IF函数、INDEX()函数等)、合并邮件等等。例如,在建立人员基本信息表时,工龄项目可通过DATEDIF和TODAY函数计算出来,具体公式为“=DATE-DIF(单元格,TODAY(),“Y”)”;出生日期可使用MID函数从身份证号码项目中所对应的位置进行取数;在计算所得税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公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使用公式“=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1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4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9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3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5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80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复合应发工资”)))))))”进行计算。而在编制工资条时,主要有公式填充法、Word邮件法和VBA宏代码法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具其特色。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除了制作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外还可以进行薪酬分类汇总及薪酬分析,主要通过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来实现,具体操作主要为:打开工资表,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数据透视图和数据透视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透视图(及数据透视表)”后单击“下一步”并选择数据所在的区域;单击“完成按钮”,并依据要汇总、比对及分析的项目依次拖入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中相应的位置。

四、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Excel是专业的报表处理软件,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薪酬管理是一项数据量较大的工作,Excel表格中大量的公式与函数及填充功能能够迅速地将工资核算中的许多项目包括应发合计、个人所得税、实发合计等项目精准地计算出来,同时能够通过公式自动实现工资条中的格式设置。Excel具备了排序筛选功能,能够及时对工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同时,Excel电子表格还能够能够迅速地定位要查询的工资项,某个员工的工资明细也能够迅速地查询出来。第二,相比其他财务软件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固定的模板,将Excel表格应用到薪酬管理中具备了较强的灵活性。各个单位的薪酬管理虽然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具体的管理方式、规定都存在区别,Excel电子表格在项目设置时具备了灵活性,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在薪酬管理时的特点对Excel表格进行相关的设置,使之灵活化、个性化,以便于单位更好、更便捷、更直观的进行薪酬管理。同时Excel软件的工作界面以及工作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工作环境,美化Excel工作表,从视觉上有助于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将Excel表格应用于薪酬管理具有较强可理解性和易操作性。Excel软件制作的工资表格一目了然,工资核算人员很容易就能理解使用Excel编制的各种工资管理表格,并且Excel软件的操作易于学习,当前工作者大都掌握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即使是年长一些的工作者也能够熟练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可以说,在建立好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的模板之后,薪酬的日常管理、每个月对表格的填列示非常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第四,相对于其他财务会计软件而言,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有利于节约单位的成本,也具备着较高的性价比。购买一些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时,企业往往面临着价格较为昂贵、许多功能用被闲置、不能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等困扰,同时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往往还需要对员工使用软件的培训费以及日后的修理维护费等费用的支出。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可以减少单位在正版薪酬管理软件上的花费同时能够较有针对性的完成薪酬管理的一些工作。

(二)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尽管将Excel应用到工资核算中给单位的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仍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Excel的定位看,Excel是单文件的电子表格软件而是不是数据管理软件。因此当我们使用Excel设定了大量的表格,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打开一个Excel表格需要花上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办公效率也影响着工作人员的情绪。从安全性和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Excel软件在数据安全性和人员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的Excel电子表格在打开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有的需要输入密码但密码也非常容易破解,这使得单位的薪酬管理等数据容易外泄,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同时,Excel软件无法对使用人员进行管理,登陆Excel软件时无需识别人员的身份,这就使得普通员工和管理层员工在使用Excel表格时看到的是一样的内容,可操作的权限也相同,同时也无法有效识别工资核算管理者是否能准确完成自己的工作,存在工作成果遭到篡改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局限性都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影响甚至解决。

五、关于企业将Excel运用到薪酬管理中的建议

Excel软件作为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灵活、方便地应用于薪酬管理当中,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减少局限性带来的影响,使Excel软件更好的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发挥其作用,可以做出以下几个努力。首先,企业应当将Excel软件在工资模板设定上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企业需要在熟悉国家针对员工薪酬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分析自身在薪酬管理中的特色,并针对这些特色对用来进行薪酬管理的Ex-cel表格进行相应的设计,突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点与特点,使企业的管理者、财会人员以及员工更直观的获取薪酬管理的信息,提升薪酬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中普及Excel的使用方法,使员工能够熟练的进行Excel的操作,使Excel软件的丰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培养一些能够进行表格设计、表格维护、宏编写的人才,以便Excel能在工资管理过程中顺利的运作,弥补Excel在运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三,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区分原始数据和工资报表,以免造成混淆。使用Excel软件进行的薪酬管理流程不似专业财务软件能够严格的限制每一个财务操作流程,不符合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操作是不允许的,也能够自动辨别各种工作表是否属于原始数据。因而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勿将原始数据当作工资报表填列,也勿将工资报表看作是原始数据。第四,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表格设计及日常薪酬管理时,应当提高细致性。由于需要处理的工资数据较多,公式编写中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日后工资核算工作中的错误,影响工资的管理。因此在表格设计、模板制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细致性与准确性,多次检查试验以保证模板中公式、项目、宏等编写100%的正确率;在使用Excel进行日常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耐心、细心,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第五,针对Excel在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财务工作者应当定期整理电脑中的数据与文档,将一些时间较为久远的薪酬管理文档与数据统一拷贝、存放到统一的电脑、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同时定期进行扫描、杀毒、清理垃圾等计算机维护工作,为将Excel软件应用到薪酬管理系统中提供安全迅速的平台。另外,企业在薪酬管理相关表格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对生成的Excel电子表格进行拷贝,防止文件的丢失,也提高其安全性。第六,在安全性与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上,尽管Excel软件的密码保护仍不够强大,但使用的薪酬管理表格仍然需要使用密码进行一定的保护,财务人员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当设置好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此外,为了防止工资报表被不熟悉表格的工作人员或不具备操作权限的人员进行误操作,使得模板的内容或格式发生变化,企业应当对工资表格设置保护,具体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保护或隐藏以及工具菜单下的保护功能对Excel工作簿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还可以将Excel对薪酬的管理与相关财务软件、薪酬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起来,作为薪酬管理的辅助表格,提高薪酬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结束语

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xcel软件在薪酬管理当中应用虽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表格设计的灵活性、易于理解及操作性终究使得Excel软件给工资管理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发掘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增强工作人员使用Excel软件进行工资核算管理工作的能力,终将减轻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压力与负荷,提高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问题论文

第1篇: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薪酬分配、绩效考评,一直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者和经营者所关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调动与激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改革,认识清楚并着手解决薪酬分配、绩效考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只有建立全面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用更新的管理理念来指导新的实践,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1目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已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自主经营的地位随之确立,国有企业的发展日益规范化。但是,从总体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薪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薪酬管理观念落后

在许多国有企业,工作分析、职位评价、绩效考核等基础工作薄弱,方法欠科学,欠公平,薪酬管理还处在经验管理阶段。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以技能为主,年资影响过大造成员工满意度不高,不利于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不少国有企业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的管理观念仍较落后,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官本位、人情风、拜金主义等旧观念,严重地妨碍市场机制的建立,严重地阻碍着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和动力机制的建立。

政企不分

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国有企业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薪酬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也正是因为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严重脱节,造成了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而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导致劳动力需求配置结构不合理。

个人的薪酬分配过分强调按效益分配

国有企业在现行的分配体制中,员工个人工资收入主要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因企业效益不好,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反之,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出工不出力,却因企业效益好,而得到较高的报酬,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些从事艰苦岗位的一线职工,工资与其他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小,这是分配上一种新的大锅饭。

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晋升通道单一,管理独木桥

这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升到管理岗位,工资、奖金一般都只能维持大致固定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专业类岗位。所以,为了提高收入,员工都紧紧盯着管理岗位,希望自己能挤过管理独木桥。然而,管理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并不一定是更好的管理者。也有些企业为了增加晋升的机会,设置大量的副职,在某国企,我们统计平均每个管理层级有两个多的副职,也就是说管理幅度平均只有约2人,结果往往是企业少了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多了一个无能的管理者。

2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国企薪酬体系的问题要抓住三个重点:薪酬要反映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绩效与薪酬的挂钩。但是,由于企业的基础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很多配套的措施不健全,要想在现实中落实这些办法,一般需要借助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完成管理平台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要有效防范薪酬管理存在的误区,就要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入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改变现有的薪资结构,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第三,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真正与薪酬挂钩。

政企分开,一企两制

深化薪酬分制度配改革,彻底改变政企不分,减少政府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直接干预。政府的任务是制定宏观调控薪酬的制度和法规,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对于一些平均工资水平偏低,很难与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接轨的企业,可实行“一企两制”。即:对普通员工实行以薪点为基础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对于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中的市场稀缺人才,可以实行“谈判工资制”,建立工资特区。同时,加强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培育,完善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公平竞争和合理淘汰机制,激发薪酬管理的活力。

建立薪酬分配能升能降的机制

一个真正有效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科学的工资标准,合理的工资结构,动态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薪酬标准应该是动态的,与企业的综合效益挂钩;其次,薪酬结构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及时调整;第三,薪酬制度应该处于动态运行之中。薪酬的调整要由以前的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的及时调整。优秀的薪酬制度一定会根据生产经营的效果、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变化、岗位的调整和个人绩效的提高及时予以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急需的高级紧缺人才,市场价位又高的,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增资幅度要大;对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岗位,增资幅度要小,甚至不增资。通过这样动态、积极、合理的薪酬调整,使职工的收入真正随着岗位和技术的变化和岗位劳动效率、效益情况能增能减。

建立基本工资制度,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清理现有的奖金和津贴专案,尽量将其纳入工资之中。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在职位分析、岗位测评的基础上,设计本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构成,优化工资结构,简化工资项目,如清理现有的奖金和津贴项目,尽量纳入工资的统一管理。取消、合并平均发放的工资单元,增大岗位工资的比重,使岗位工资占工资收入的70%左右,形成企业优胜劣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同时为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的工资水平,在分配上拉开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分配差距,留住关键人才,流动一般人员。根据各类劳动者的特点,在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础上,选择灵活多样的多种薪酬分配办法和形式。如对主要经营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在严格考核基础上,适当加大风险收入的比重,提高对主要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对科技人员、主要管理骨干实行按岗位、按项目、按业绩确定报酬,试行股份、股票期权等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其长期激励功能;对销售人员可采用佣金制和底薪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等。

科学运用薪酬激励艺术

薪酬激励的艺术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惟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效果。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尽管从激励效果来看,奖励团队比奖励个人的效果要弱,但为了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导致出现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建立团队奖励计划。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样公司和员工都会有一个加速度的发展。

3结束语

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相当激烈,而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励人才、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人力资源是目前企业需要改革的重点。合理的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必将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第2篇: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现有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难点

国企的薪酬管理制度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已近能够做到基本的公平合理,但对于薪酬制度的根本作用以及结构认识有所缺失,在此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薪酬管理的相对公平性 。国有企业长期的薪酬奖励机制注重的是标准化的公平模式,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当中界别相差悬殊不大职级之间薪酬的变动并不大,薪酬在大结构上看似公平,但员工缺较难理解和感受到薪酬差别。国有企业的薪酬评判大都有一个基本值,然后依据个人的工作贡献度进行大区间的报酬定位,而且企业的整体效益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个参考项目,因此某些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却依旧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这就是相对公平性的缺失表现。

二,薪酬标准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较低的岗位享有较非国有企业更高的工资,而高水平岗位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工资偏低。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一般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因此许多国企对于薪酬的定位标准一直以自身的传统标准为基础进行变动,并不对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而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非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也有着较为合理的标准,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标准更高,这样就会出现国有企业人才缺失的情况,进而造成企业核心的知识型人才减少,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三,薪酬管理受国有企业机制上的限制。 国有企业的管理主体大部分还处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手中,因此,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工资额度定位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和把握,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决定缺,企业的相关部门也成了简单的工资发放机构。政府机构并不会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工作状况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其制定的薪酬标准并不一定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钟企业丧失自主管理权的情况下,薪酬管理也无法发挥真正的用途。

四,对薪酬制度根本作用的忽略。 薪酬制度的根本作用是对与员工工作的一种证明和嘉奖,是员工工作贡献的反应,尤其重要的是薪酬制度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推动作用。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对于薪酬管理的研究逐步从这种核心的方向偏移到了对薪酬标准和机制上,从而忽略的其基本的作用,进而致使薪酬标准的制定中对于员工晋职奖励、工作优秀奖励等方面的考虑逐渐减少,从缺丧失了薪酬制度应有的员工激励作用。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薪酬制度的内涵认识、新形势下薪酬奖励制度的变革、员工参与程度和企业的主动权。薪酬内涵的认识应当注重企业薪酬制度制定的根本目标,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推动企业发展这样的核心思想指导下进行薪酬管理的研究;新形势下薪酬奖励制度的变革就是需要及时的了解普遍的人才聘用方式和薪酬标准,制定出合理完善并具备外部公平性的薪酬奖励制度,同时又需要考虑当前社会文化影响下许多人对于国企薪酬“铁饭碗”的认识,改变这种传统认识,保证员工思想的积极性和活力;员工参与则是需要改变传统薪酬管理模式中只由上层决定,员工对标准和薪酬计算方式均不了解的情况,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容易了解薪酬奖励的意义;企业掌握薪酬管理的主动权,进而制定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奖励标准。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改善建议

通过第一章中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完善需要着眼于认识提升、调整薪酬标准、改变标准制定方式等几个方面。下面针对这几点进行详细的对策阐述。

一,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加强对于薪酬管理的总体认识。

新形势下科学的管理体系就要注重管理层的认识和薪酬标准的科学性,重新认识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个,制定更为详细和科学化的薪酬发放标准。具体实施时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定期对薪酬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在加强知识基础的同时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巩固;其次,薪酬管理机构要定期对人才市场的薪资评价标准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企业薪酬标准制定的参考;最后是企业在岗位、年龄、机构差别下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薪酬评价标准,这样能够细化薪酬差别,在体现相对公平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让员工体会到薪酬与绩效的联系,从而对工作更加重视,提升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二,具体薪酬结构优化,改善薪酬激励方式。

薪酬制度的优化中更多的加入岗位评测和结构划分,并且在各类评测和划分的项目制定中建议员工参与,这样能够使薪酬奖励更为明确,员工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得的薪酬每一项从何而来,这样员工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薪酬也能有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当然也要避免制度上的漏洞,防止某些员工针对薪酬制度上的漏洞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因此在制度制定时也要加入合理化的考虑。

三,改变政府完全控制的传统,加强企业的控制力。

减少薪酬制度制定中政府的参与度,政府只要需要对薪酬制度的合法性以及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遵循情况进行监督,而实际的制定过程交由企业执行,这样能够更好的提供给企业薪酬制定的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薪酬制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