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越南沥青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越南沥青发展研究论文

浅谈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论文

目前,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突出,除重载和施工因素外,大多与路面性能及排水有关。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以半刚性基层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分析20~100MPa路基回弹模量条件下的路表弯沉值与面层剪应力变化,最后根据数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新建公路回弹模量应确定在40MPa以上;②路基的回弹模量并不会对面层上剪应力造成太大影响。

关键词: 路基;回弹模量;路表弯沉值;面层剪应力

0引言

回弹模量在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其数值大小不仅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还关系到公路整体使用品质。本文借助计算软件,深入分析不同回弹模量对公路弯沉值和剪应力造成的实际影响。

1路面结构方案确定

对半刚性基层而言,其拥有良好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适宜作为路面主要承载层,同时还具有造价低、设计与施工成熟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常用的典型路面结构。运用单轴双圆均匀荷载条件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及其基本理论分析各种回弹模量水平下弯沉、剪应力、面层压应力、基底拉应力实际变化规律,以此明确回弹模量对于公路路面带来的实际影响。此次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有标准轴承、垂直荷载等,如果当量圆的半径等于,则轮间距可确定为3倍当量圆半径。采用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方便计算,给出的假定条件有:路面的横向用y轴表示;车辆行驶的方向用x轴表示,也就是路面的纵向;路面深度方向用z轴表示。在计算得出的结果当中,拉应力与压应力分别为正、负值。在对某个参数所具有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时,其余参数均不发生变化。

2回弹模量的实际影响分析

弯沉影响分析

弯沉值是指路面中各个结构层次和路基整体变形的总和。为分析弯沉值受回弹模量变化的影响,路基的回弹模量分别选择九种情况,变化区间为20~100MPa(以10MPa标准递增),各结构层除弯沉值外的参数均不发生变化,通过对比深入分析路面结构的受力,以此得出回弹模量实际变化趋势。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2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92%;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3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90%;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4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7%;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5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5%;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6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3%;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7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2%;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8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0%;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9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79%;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10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77%。(1)路表弯沉值下降约62%,路基顶面弯沉值下降约67%,路基顶面弯沉值占路表弯沉值的百分比在77%~92%范围内,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2)相比较小的回弹模量所带来的弯沉值实际影响较大,若回弹模量在40MPa以内,弯沉值的曲线有较大陡度;而超过40MPa后,曲线较为平缓[2]。

剪应力影响分析

在车轮施加的横向作用力下,面层将产生一定剪应力。同样借助软件,对不同回弹模量造成的剪应力影响进行分析。在回弹模量小于30MPa的情况下,将单圆荷载的中心位置作为控制基准点,重点探讨深度和回弹模量对剪应力带来的影响。

面层压应力影响分析

采用软件,对双圆荷载中心各个位置上的面层底部竖向应力进行计算,此时路基的回弹模量确定在30MPa。通过计算可得,在双圆荷载中心外的位置上,面层底部竖向应力达到最大值。选择不同层位,对深度造成的竖向应力实际影响进行分析,选择6cm,9cm和15cm层位,深入研究竖向应力受基层模量的实际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面层竖向应力和深度成反比关系,即伴随深度不断增加,面层竖向应力减少。路基的回弹模量不会对压应力造成太大影响。

基底拉应力影响分析

在半刚性基层中,无论层间连续或滑动,面层通常都处在受压区,无法发挥控制作用,所以基底拉应力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实践表明,基底拉应力是结构层产生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路面使用时会受到荷载长期作用,长时间处在应力和应变的交迭变化情况下,导致结构强度不断降低。在荷载达到一定作用次数以后,基底拉应力就会造成路面开裂。通过对基底拉应力受路基回弹模量变化影响的分析可知,回弹模量由20MPa以10MPa标准上升至100MPa,基底拉应力共降低31%。

3结论

本文借助计算软件,将半刚性基层方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回弹模量对于弯沉和剪应力带来的实际影响,最终可得出下列结论:(1)路基顶面的弯沉值约占路表弯沉值的80%~90%,而且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回弹模量在40MPa以内时,弯沉值的曲线有较大陡度,而超过40MPa后,曲线较为平缓。基于此,新建公路回弹模量应确定在40MPa以上,以此提升路面整体承载力。(2)深度在10cm以上时,面层剪应力在深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说明路基的回弹模量并不会对面层上剪应力造成太大影响,提高回弹模量不是解决波浪、堆挤等病害的有效措施。(3)随深度不断增加,面层竖向应力减少。路基回弹模量不会对压应力造成太大影响。(4)基底拉应力是结构层产生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路基回弹模量的不断增大,会降低对基底拉应力造成的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1]亢建勋.路基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及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J].交通世界,2015(7):108-109.

[2]苏红敏.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8):9-10.

[3]李会勋.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J].交通世界,2016(32):34-35.

本文由公众号 “ 把科学带回家 ”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ID:huanqiukexue)

撰文 Brian Owens

翻译 石小东

尽管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但研究工作通常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和完成的。然而,有些研究项目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和太阳表面的变动情况,则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本文列举了5个耗时漫长的科研项目,其中有些项目的数据积累工作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有的每年产生数百篇论文,而有一项研究每十年才能获得一个数据。

这些耗时漫长的实验往往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资金不足和人员变动。尽管如此,实验开创者的远见卓识和继任者的耐心与奉献,使得这些研究项目没有半途荒废。

如果真如一项历时90年的人类寿命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坚持不懈这一品质预示着 健康 长寿,那么本文中所描述的科学家都能创造他们自己的记录了。

自从400多年前望远镜问世以来,天文学家就一直在记录太阳黑子的活动,伽利略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记录下了他的观察结果。然而,早期的观察者既不知道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斑块究竟是什么,也不了解产生太阳黑子的磁场。

直到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鲁道夫·沃尔夫(Rudolf Wolf)在对太阳黑子进行了系统观察之后,开发出一个计算世界范围内黑子数量(即著名的沃尔夫相对数)并沿用至今的公式,人们对太阳黑子活动才有了进一步认识。沃尔夫相对数也叫太阳黑子相对数,是测量太阳活动随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

2011年,弗雷德里克·克莱特(Frédéric Clette)成为比利时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太阳影响数据分析中心(Solar Influences Data Analysis Center)的负责人。为了研究太阳黑子活动,该中心搜集了自1700年以来,由500多名观察者在观察太阳表面时留下的照片和手绘资料。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太阳物理学家利夫·斯瓦加德(Leif Svalgaard)说,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太阳黑子活动是非常珍贵的。太阳黑子活动的盛衰变化周期约为11年左右,太阳喷入太空的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上的卫星和电子设备。

详细的观察记录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到,为何太阳黑子活动会发生这样的周期性循环,并精确地预测激烈的太阳黑子活动。“研究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检验我们的理论,”斯瓦加德说。每年,大约有200篇论文引用太阳黑子活动的数据,所涉及的领域从太阳物理学延伸到地磁学、大气科学和气候科学。

每个月,比利时皇家天文台都要从大约90个太阳黑子观察者手里收集数据并进行核对,这些观察者中,有三分之二是业余爱好者,他们所使用的小型光学望远镜不比200年前就有的望远镜强多少。

尽管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太阳影响数据分析中心是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认可的世界数据中心,但从未从后者那里获得过研究经费。克莱特除了上“夜班”时,是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之外,他还和另外一位兼职人员负责太阳黑子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尽管如此,克莱特认为,和数百年前的同行一起“工作”是一件令人陶醉的事。他说,虽然伽利略由于“忙于行星和其他事情”,导致其对太阳黑子活动的观察数据参差不齐,但伽利略所绘制的太阳黑子图,已然包含足够详细的信息,去揭示太阳黑子群的磁结构以及太阳偶极子的大小和倾斜度。“你可以从伽利略绘制的图像和现代绘制的太阳黑子图中,提取到完全一样的信息,”克莱特说。

更为重要的是,克莱特深深地被这些天文学前辈的远见卓识所吸引,因为他们忠实地记录所看到的一切,认为这些会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他说,“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根本,那就是忠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而不去担心最后的结果如何。”

意大利南部的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虽然是一座活火山,但每隔几千年才会壮观地喷发一次,最近一次大喷发是在公元79年,这次喷发将庞贝城(Pompeii)埋葬在了火焰之中。

在此次喷发的大约3 800年之前,维苏威火山喷发产生的热气和岩石覆盖了如今的整个那不勒斯地区。维苏威火山观察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火山研究站,自1841年起,便开始对这个不友好的目标进行观测,火山的每一次震动都被记录下来,以便预测即将到来的危险。

观测站坐落在维苏威火山一侧600米高的位置处。为了安全,观测站与火山顶有较远的距离,从而避开火山喷发产生的岩石碎片和岩浆流。现任维苏威火山观测站的负责人马赛罗·马蒂尼(Marcello Martini)说,“这个火山观测站的建立,塑造了火山学和地质学研究的雏形”。

观测站的第一任负责人马塞多尼奥·梅洛尼(Macedonio Melloni)在火山岩浆的磁特性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这对于后来的古地磁学研究(即研究地球磁场在岩石中的 历史 记录)至关重要。1856年,观测站的第二任负责人路易斯· 帕尔米耶里(Luigi Palmieri)发明了电磁地震仪,相比于早先的仪器,它对地面震动更加敏感,于是预测火山喷发成为可能。

在帕尔米耶里和随后的负责人的带领之下,维苏威火山观测站为很多火山喷发监测工具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20世纪早期,朱塞佩·麦卡利(Giuseppe Mercalli)制定的火山喷发强度划分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检测站本身已经不再扮演原来的角色。“在早期阶段的研究中,尽可能地接近火山活动区域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美国罗德岛大学金斯顿分校的火山学家哈拉尔杜尔·斯古德森(Haraldur Sigurdsson)说。

如今,大部分的火山监测都是通过远程操作实现的,地面上的传感器收集数据后,将数据传到美国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Volcanology,位于那不勒斯)的实验室。1970年,原先的维苏威火山观测站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馆。

除了提供科学理论之外,火山观测站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预测火山喷发,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比如观测站曾在1944年成功预测了火山喷发。

在那不勒斯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全天24小时值勤,他们除了密切监测西西里北部一个小岛上的斯特隆波里山(Mount Stromboli)之外,还监测那不勒斯西部的坎皮佛莱格瑞(Campi Flegrei)火山口和伊斯基亚岛(island of Ischia)。

但斯古德森认为,火山学的未来不是在已知的危险火山上安放传感器,而是在于星载雷达的使用,这样可以观察到地面上的所有变形,挑选出不在地质学家预期范围内的危险区域。他说:“我们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建立有着国际合作的火山监测系统,而不是局限于对某一座火山的监测,要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综合地看待火山研究问题。”

从事长期研究项目的科学家不仅要努力保持实验的完整性,还要尽力保证实验的相关性。安迪·麦克唐纳(Andy Macdonald)就是这种情况。2008年,他接手了一项农业实验,这是自1843年起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研究:弄清楚矿物肥料和有机肥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该项研究是由肥料大王约翰·劳斯(John Lawes)在其位于伦敦北部的洛桑庄园里发起的,实验测试了氮、磷、钾、钠、镁以及农家肥料对几种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的作物包括小麦、大麦、豆类和根块农作物。

现今在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负责“经典实验”的麦克唐纳说,“研究进行了二三十年之后,一些肥料的相对重要性就基本弄清楚了”。比如,氮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磷肥。

因此,为了适应农业实践的需要,实验会定期更新,测试新的想法。例如在1968年,自从研究开展之时农民就在种植的长杆谷类作物,被更高产的短杆谷类作物所取代。研究证实,新品种需要更多的肥料,因为它们要从土壤中吸取额外的养分,所以农民不得不去适应这种改变。

“洛桑是长期农业研究的鼻祖,”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凯洛格生物站(W. K. Kellogg Biological Station)的负责人菲尔·罗伯森(Phil Robertson)说,凯洛格生物站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设立的一个长期农业研究站点。

罗伯森指出,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资料是非常宝贵的。洛桑研究所不仅能够研究环境和生物的发展动态,例如土壤中的钙存储状况或者入侵物种的影响等,这些改变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洛桑研究所也为一些短期的研究提供了平台,如土壤中硝酸盐的流失现象。

洛桑档案馆保存着自从实验开展以来收集的大约30万份植物和土壤样本。2003年,科学家从1843年收集的小麦样本中,提取到两种小麦病原体的DNA,揭示了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对哪种病原体的影响比较大。

让资助机构对这类长期研究项目保持兴趣并不太容易。洛桑研究所的研究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捐赠以及劳斯在去世之前设立的信托基金。

“即使是在暂时没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时期,投资者也必须致力于维护实验数据的连续性,”参与设立美国农业部长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网络(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Long Term Agro-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的罗伯森说。

麦克唐纳和他的团队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我经常会回想起约翰·劳斯,”麦克唐纳说,“为了确保实验能够很好地传承给下一代,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些数据资料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 历史 文物,而是当今科学界的组成部分。”

19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Lewis Terman)通过其开发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Stanford–Binet IQ test),挑选出了在1900年和1925年间出生的1 500多名天才儿童,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纵向研究之一,也是历时最长的、深入研究人类发展的项目。在长达90多年的时间里,特曼对这些参与者的家庭生活、教育程度、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以及个性品格进行了追踪调查。

特曼的“天才遗传研究”的目标之一,是为了反驳当时流行的一种假设:天才儿童的身体是羸弱的,他们缺乏社交能力并且发展不全面。然而,即便是依照当时的标准,该项研究的实验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特曼的样本选择方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测试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教师的推荐信;其次,选择的样本缺乏代表性,其中超过90%是白人与中上阶层,特曼甚至让他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测试;更有甚者,特曼为了使实验结果符合自己的预期,为实验参与者写推荐信,帮助其中的一些人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

特曼的调查一直追踪儿童进入成年,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天才儿童和普通人一样 健康 ,并具有良好的 社会 适应能力,他们普遍都成长为事业有成、快乐的成年人。另外,随着调查项目的推进,研究人员也在努力地弥补实验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乔治·瓦兰特(George Vaillant)就将特曼的数据,补充到自己的一项研究成人发展的长期项目上,并开始收集当年参与特曼那项研究的人的死亡证明。

通过分析这些实验记录,加利福尼亚大学河畔分校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总结出特曼研究最有意义的一项发现,即人的责任心——审慎、毅力和计划性,无论是在童年期还是成年期都是预测长寿的一个关键心理因素,具有良好责任心的人可延长6~7年的寿命。“如果没有长期的数据收集工作,这种联系是很难发现的”,弗里德曼说。

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纵向研究也在与时俱进,斯坦福长寿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的负责人劳拉·卡斯坦森(Laura Carstensen)说。新加入的研究人员将会补充新的方法,同时也会修改或者摒弃那些他们认为不再有意义或者过时的一些做法。“例如,我们将采用完全不同于1900年的方式对 情感 健康 进行评估,”她说,“查看这些纵向数据,就像在书写一部心理学史”。

196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作才两天的物理学家约翰·梅因斯通(John Mainstone)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古怪的小实验,当时该实验已经在橱柜里悄悄地进行了34年。50年后,梅因斯通仍然照看着这个实验,并一直等着见证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个沥青滴漏实验的开创者是该校的第一位物理学教授托马斯·帕内尔(Thomas Parnell),他想借此实验向学生证明,在冷却状态下很容易被锤子砸碎的沥青(一种黑焦油馏分)也可以像液体一样流经漏斗,从底部滴出。最后帕内尔成功了,每隔6到20年,就会有一滴沥青滴落,迄今为止已经滴下了9滴沥青,速度如此之慢,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慢的滴漏。

严格地说,这个实验并不是一个科学发现的温床。在90年的时间里,此项研究只产生了一篇科学论文,该论文计算出沥青的黏性是水的2 300亿倍。此外,该实验在2005年赢得了 搞笑 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

尽管如此,沥青滴漏实验仍然有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首先,从来没有人见过沥青是如何滴下的,记录实验过程的网络摄像头也没有将沥青下落的情景拍摄下来,所以没有人知道沥青滴和沥青块分离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此外,可能还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来弄清楚天气、空调的使用以及大楼装修产生的震动,对沥青滴落速度所带来的影响。

梅因斯通认为,该实验的价值不在于它对科学的贡献,而在于对 历史 和文化的影响,它激起了雕刻家、诗人和作家对时间流逝和现代生活节奏的深刻思考。同时,它还让人联想到科学史和事物发展的恒久性。“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常,沥青始终遵循着自己固有的规律,”梅因斯通说道。

漏斗中还剩有大量的沥青,在未来的150年里,它仍将无视世间纷扰,平静地准备迎接下一次滴落。2013年8月,梅因斯通因中风去世。幸运的是,他在去世前找到了沥青滴落实验的接手人,在他离开之后,他的年轻同事将会把这一实验继续下去。(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的2013年7月11日,他们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液滴的滴落。——编者注)

不过瘾,请戳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前1200年的古典时期的早期,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天然沥青,在生产兵器和工具时用沥青作为装饰品,为雕刻物添加颜色。特别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由于天然沥青的充足的蕴涵量,沥青被广泛利用。生活在那里的苏美尔人 用天然沥青覆盖在器皿和船的外面。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在粘土砖中使用天然沥青做结合剂。这是巴比伦的一条华丽的道路的横断面示意图。烧过的砖由沥青涂抹过,最上层的石板平放在沥青抹面上。这种华丽的道路可以算作是现代沥青混凝土路的先驱。在那一千年的时间里,沥青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以至于在挨近美索不达米亚的印度和欧洲,天然沥青作为密封材料用于浴池、船、水渠、厕所和河堤。在公元前第七世纪的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沥青已经在道路工程中投入使用。那时,沥青作为接缝材料和涂抹材料来装饰和加固华道。此后,沥青作为水泥一样的结合剂被用于建造中国的长城和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密封工程。罗马帝国时期,沥青被称为“犹太沥青”(Bitumen Iudaicum, Judenpech)。公元前100年,庞贝古城的罗马大道使用沥青填充接缝和涂抹外层。 罗马帝国衰落后,中世纪时期开始。在此期间,沥青失去了它曾经的辉煌。人们在过去一千年中的积累的使用沥青的经验几乎遗失殆尽,直到十八世纪人们才开始重新开始学习使用沥青。在公元1000年的阿拉伯人开始从天然沥青 (Naturasphalt) 中提取沥青 (Bitumen) 。方法是加热天然沥青 (Naturasphalt) 直到沥青 (Bitumen) 从中析出。与作为建筑材料不同,15世纪时在中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人们把沥青用作医药用途。1595年3月22日,Walter Raleigh在探险途中于特立尼达岛发现了一个天然沥青湖。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这种自己从地下冒出的沥青修筑道路。 Eirini d'Eyriny于1721年写的博士论文的封面1712年,希腊医生Eirini d'Eyriny在瑞士的Val de Travers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沥青矿。一开始他只是对沥青的医药用途感兴趣。但是由于沥青作为工程材料的优良特点,他最终于1721年写成了他的论文《关于沥青的博士论文》(Dissertation sur L'Asphalte ov Ciment Naturel)并开始为现代沥青工艺的研究奠定基础。之后的三百年间 (1712年-1986年),不知有多少沥青通过位于Val de Travers的总长度超过100公里的如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矿井隧道, 被开采出来并销往世界各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沥青的丰富多彩的运用被扩大到屋顶防水层的密封。当时,用沥青加固路面还很昂贵,以至于只有富人专用的道路才能使用沥青加固面层。 沥青第一次被使用在桥梁上是在Sunderland的一座木桥上用作沥青路面安装。1810年,在里昂,沥青玛缇质铺层被首次运用。十年以后在热那亚发展出了现代沥青油毛毡的前身并且获得成功的运用。基于广泛的尝试,在1837年,沥青工艺被证明可以运用在公路工程上。1839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现通过重新加热可以使沥青再利用的方法。1838年在普鲁士的汉堡出现第一条被铺上沥青的道路。1851年,从 Travers 到巴黎的公路上有78米长的部分铺上了沥青面层。仅仅20年后,巴黎几乎被完全铺上沥青,不久之后这种情况发展到差不多欧洲所有的大城市。随后,坚韧的沥青玛缇脂发明;1842年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浇注沥青被发明并于不久之后成功应用于道路工程施工中。基于沥青具有类似混凝土的特性,1853年由Léon Malo提出了沥青混凝土的概念。为了得到足够的压缩比,1876年人们开始用碾压的方法压缩沥青混凝土。在20世纪初,伴随着工程给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沥青展示出更多的意义。1907年,第一个沥青混合料构件在美国投入使用。1914年,为了获得更好的折射率,人们在柏林第一次看到了沥青路面的赛车车道,紧接着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1923年,沥青应用于水坝的密封。为了加速施工进度和改良构件,192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第一次的道路完工验收检测。为了确定建筑材料的质量,接下来的几年中很多测试程序得到发展。这些程序直到今天依然有效的运用于交通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具体施工当中。1936年发展发明了 Ring und Kugel-Versuch,一年后发明了Brechpunkt nach Fraaß,1941年发明了马歇尔测试 (Marshall-Test)。通过专门的添加剂,1950年起,在低温状态下进行沥青施工成为可能 (被称为冷沥青)。为了确定合适的沥青结构厚度,1959年,在奥地利发展了通过同位素进行无干扰研究的方法并得到成功验证。为了使机场的飞机跑道尽快投入使用,1963年在英国出现了干式沥青施工工艺。不久后的1968年第一次出现了玛缇质沥青施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实践沥青回收再利用。为了更好的密封效果,1979年开始在垃圾堆场工程中使用沥青。

沥青道路论文研究

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和措施论文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是路面较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产生的类型主要有四大类型:①横向裂缝:②纵向裂缝;⑧块状裂缝:④龟裂。无论是哪种裂缝,都是对路面的一种结构性破坏,在其发展的初期对路面的行车功能还未产生大的影响,但在行车荷载,温度以及雨水等的作用下,其破坏程度必将进一步扩大,最终会引起路面结构的破坏,导致行驶功能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与行车路线近于垂直的裂缝,偶尔会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在沥青路面中发生次数最多,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都能通过面层显现出来,但有时侯半刚性本身的横向开裂并未影响到面层,这种情况下虽然基层的横向裂缝已经存在,但如果不对路面进行开挖或者进行无破损检测是不能知道的。

反射裂缝

沥青面层的特点是强度和刚度较大,变形能力较差,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缝。基层开裂时,如果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作用好,面层则给予基层约束作用,这一约束导致基层的开裂在沥青面层内部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再加上行车荷载产生的应力叠加作用,当面层内部拉应力或拉应变超过沥青的允许拉应力或拉应变时,沥青层就会在对应基层裂缝的位置发生底部的开裂;如果面层比较薄,裂缝就会自下而上地发展到面层表面,形成“路面反射裂缝”。

温缩裂缝

温缩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低温收缩裂缝是由于沥青面层的温度较低或温度骤然下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的梯度变化较快造成的。当温度应力超过道路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便发生开裂导致裂缝,低温收缩首先发生在温度较低,沥青面层质量有缺陷的局部地区。先从表面开始向深度方向,最薄弱的路基横断面扩展。

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在半填半挖或高填方路段,常由于压实得不好,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纵向裂缝;道路加宽的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产生纵向裂缝。这两类纵向裂缝的长度一般较长,深度可自路面表面深入到路基内部,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3 块状裂缝

一般认为裂缝间距在—3米、面积为—10平方的裂缝为块状裂缝。块状裂缝也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常见于运营多年的公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因为基层强度较低,二是面层强度不足。

基层强度低导致的块裂

荷载作用下导致基层破碎,破碎后的'基层荷载变形量较大,反映到了面层导致面层发生块状裂缝,同时伴有沉陷病害发生;一般情况下,是该原因造成的块状裂缝居多。

面层强度低导致的块裂

有时基层整体性完好,但沥青面层本身因种种原因造成强度不足,这种情况同样可导致块状裂缝发生。当然,面层与基层同时出现问题更易造成块状裂缝。不管是哪种情况,在块状裂缝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雨水的浸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龟裂

龟裂是在路面局部区域内,发生的类似龟纹状的裂缝:龟裂往往伴有沉陷和唧浆现象。一般认为,龟裂是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破坏,是结构强度不足的体现。

(1)基层强度太高导致的龟裂

基层强度太高,不仅导致更多的干缩、温缩裂缝产生,而且使反射裂缝发生的更为严重,还会造成龟裂发生。这类因基层强度高而发生的龟裂,开裂时首先从基层开始,然后向上发展。

(2)层间粘结不良导致的龟裂

有一类龟裂的发生是出于层间粘结不良造成的。即由于沥青层与其下的沥青层粘结不好,上下层脱开,导致表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单独承受荷载和温度的作用,从而发生轻微龟裂。

(3)疲劳导致的龟裂

但还有一类发生在上面层的龟裂,并非因为层间粘结不良造成。而是路面运营若干年后,路面经受行车荷载和温度升降的反复作用,导致沥青结合料老化、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增大、疲劳性能下降造成的。

4 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采用合理的防裂性能好的材料

采用优质沥青,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因为较小的空隙率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大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同时可以延缓裂缝的扩展。基层选用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做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封层,可提高表面层的抗温度裂缝能力。

沥青面层应有足够的厚度

使用稠度较低、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可以减少或延缓路面的开裂。路面所在地区的气温越低,开裂则越严重。沥青材料的老化,对低温更为敏感,使路面产生开裂的可能性增大。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可以减少或者延缓路面的开裂,但不能完全阻止裂缝再次发生。

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影响路基稳定性和强度的关键环节,否则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使路面发生开裂。

严格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

路基施工时,要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施工中要严格检验压实度,确保路基的强度。基层施工时,要充分压实横缝和纵缝,严格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规范容许的范围内。碾压完成后需及时养生,碾压完成后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立即用乳化沥青做透层或封层,透层或封层完成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以减少因干缩而产生的裂缝。

5 结语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规范施工,科学合理养护,采取防治结合,就能有效控制沥青路面开裂的问题,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沥青在路面运用中常见问题的探讨论文

【摘 要】 近几年交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全国各地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等不断筑建和整修。而沥青作为路面工程的一种结合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公路建设长久使用不衰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本文将对沥青运用在路面过程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沥青 路面应用 问题

一、沥青碎石形成离析带问题

1.沥青碎石形成离析带的可能原因

(1)沥青混合料从贮料罐向运输车里输送时,由于高度原因,大骨料滚落在车厢附近,形成粗集料第一次集中。

(2)运输车里的混合料卸向摊铺机时,大骨料滚落在摊铺机半厢附近,形成粗集料的第二次集中。

(3)摊铺机送料器在送料过程中,先将中间集料送于布料器,剩余粗集料留存在料斗中,摊铺机收斗时,形成粗集料的第三次集中。

2.沥青碎石离析的危害

(1)沥青碎石粗集料一旦形成集中,在碾压过程中,集料非常容易被压碎,骨料表面积增大,改变了原设计的路面配合比,油料偏少,造成集料碾压成型后松散,破坏路面结构,影响路面强度、行车安全和行车效果以及道路使用寿命。

(2)粗集料集中,局部密实度差,孔隙率高,容易在路面形成积水,影响路面质量。

(3)粗集料集中,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面外观美感。

3.解决沥青碎石形成离析带方法

(1)从运输车辆方面来解决

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分三层放料,即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等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即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摊辅速度有所富裕。

(2)从摊铺机本身操作方面来解决

在摊铺机螺旋二分之一处,边端装反向螺旋叶片;控制布料器处于中挡或高挡位置;控制适宜的送料仓口开度;均匀操作送料器和布料器;摊铺机摊铺一车料将完时,控制摊铺机速度,关闭送料器,等下车料倒入后再进行均匀送料和布料;在铺筑过程中保持摊铺机布料器不停转动,摊铺机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三分之二混合料。

(3)从混合料本身来解决

减少混合料粒径大小悬差。控制沥青用量,使之偏高于设计用量。

(4)混合料摊铺过程控制其平整度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摊铺时,操作人员注意前后、左右的变化,根据既定的摊铺速度进行摊铺。我们使用的两台帕克1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楼,其产量为每台70t/h,根据拌和楼产量来确定摊铺速度,运输车数量,每车发车时间间隔及合适的作业段长度,来保证混合料摊铺的连续性,以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拌和机5个成品料仓贮料380t,5辆太脱拉扩容贮料100t,共480t,混合料总重量达到480t时,前场摊铺机开始摊铺。

二、沥青运用在路面病害的问题

1.路面病害的原因

(1)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在我国也不例外气温普遍提高气候反常,北方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冬季气候变暖夏天持续高温时间增长,由于气温的提高,而导致华北地区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宜是否应降低标号,值得考虑。

(2)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时,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现状所致,高速公路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取样做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调整配合比,但由于变化大,差异性大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油石比级配都在变化,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3)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从规范角度控制比较严格对石油沥青拌合出厂温度要求在120-165℃,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和个别商品沥青砼厂家,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不是那么严格,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有的沥青砼拉到工地量测将近180℃,而有时不足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没有粘性使沥青砼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4)沥青砼的摊铺

目前,国内沥青砼的摊铺的`问题比较大,总的来说走两个极端,一方面高速公路摊铺要求全断面摊铺设备如ABG或费格勒2000型,另一方面个别地市交通部门用的还是过去60-70年代的摊铺设备,面过窄,没有自动找平系统,完全凭经验凭操作人员的感觉进行施工,事实上高速公路有些监理工程师对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要求全断面摊铺,只考虑到了横坡容易掌握和消除了纵向接缝,所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摊铺断面宽,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必然产生离析,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砼生产配合比,其次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产生变形,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影响,此外,由于全断面摊铺需要较大拌合能力,当拌合站较小时,容易造成摊铺机时开时停使路面控制。因此,欧美一些国家和澳洲国家并不主张全断面摊铺,而是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

2.沥青在路面运用中的病害根治

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面的里程量,而降低路面标准,在这方面应进行科学的比较,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大面积返工,太旧、京石、昌九高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为了省钱用国产沥青替代进口沥青,另一方面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应计算一下是一次到位好,还是为了节省点钱多修几公里路好,从综合效益来看,由于节省资金造成的路面破坏远比多修几公里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

此外,在设计方面也应作一些大胆的探讨,如减薄沥青面层,增厚基层或底基层,比如采用4-6cm沥青面层,20-25cm水泥砼或者是15-20cm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形式,其造价比现在普通采用的15cm沥青砼面层,15-20cm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础基本相当,这就解决了基层是主要承载层的问题,适应当前交通流量大超重车行驶的交通状况,同时4-6cm厚沥青面层可以做成开级配的中粒式沥青砼,这种设计形式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优质沥青用量减少,仅仅是面层用4-6cm沥青砼,缓解了国内优质沥青供不应求的矛盾;

二是由于基层采用的水泥砼或沥青稳定碎石是水稳材料不怕雨水浸入,因此,即使在雨天不致于下雨路面过多积水影响行车(排水分成路面纵横坡排水,面层渗水);

三是消除了沥青泛油,车辙等一系列病害;

四是由于开级配中沥青砼具有良好的抗滑性。

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各项要求的沥青,特别是沥青针入度,延度指标必须严格把关,在北方施工由于近些年的气候偏暖,因此,沥青标号宜选择在规定范围内低标号沥青,此外,透层油,粘层油沥青应采用与沥青砼用同一种沥青,特别是油石比的选择应考虑粘层油透层油返油时对其影响。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上要特别重视。除了常规的几组马歇尔试验外,还应增加抗车辙的动稳定度试验,并衡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一个条件,由于我国目前也引进这一指标值,虽然国内有关科研院校在搞这方面的研究,并出了一些成果,而作为施工企业现在采用并不普及,因此,作为交通行业标准,从立法角度来讲,应尽快推广执行。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成型等温度控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不利天气施工。

浅谈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论文

目前,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突出,除重载和施工因素外,大多与路面性能及排水有关。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以半刚性基层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分析20~100MPa路基回弹模量条件下的路表弯沉值与面层剪应力变化,最后根据数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新建公路回弹模量应确定在40MPa以上;②路基的回弹模量并不会对面层上剪应力造成太大影响。

关键词: 路基;回弹模量;路表弯沉值;面层剪应力

0引言

回弹模量在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其数值大小不仅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还关系到公路整体使用品质。本文借助计算软件,深入分析不同回弹模量对公路弯沉值和剪应力造成的实际影响。

1路面结构方案确定

对半刚性基层而言,其拥有良好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适宜作为路面主要承载层,同时还具有造价低、设计与施工成熟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常用的典型路面结构。运用单轴双圆均匀荷载条件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及其基本理论分析各种回弹模量水平下弯沉、剪应力、面层压应力、基底拉应力实际变化规律,以此明确回弹模量对于公路路面带来的实际影响。此次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有标准轴承、垂直荷载等,如果当量圆的半径等于,则轮间距可确定为3倍当量圆半径。采用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方便计算,给出的假定条件有:路面的横向用y轴表示;车辆行驶的方向用x轴表示,也就是路面的纵向;路面深度方向用z轴表示。在计算得出的结果当中,拉应力与压应力分别为正、负值。在对某个参数所具有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时,其余参数均不发生变化。

2回弹模量的实际影响分析

弯沉影响分析

弯沉值是指路面中各个结构层次和路基整体变形的总和。为分析弯沉值受回弹模量变化的影响,路基的回弹模量分别选择九种情况,变化区间为20~100MPa(以10MPa标准递增),各结构层除弯沉值外的参数均不发生变化,通过对比深入分析路面结构的受力,以此得出回弹模量实际变化趋势。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2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92%;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3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90%;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4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7%;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5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5%;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6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3%;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7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2%;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8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80%;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9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79%;当路基的回弹模量为100MPa时,路表和路基顶面的弯沉值分别为和,后者占前者77%。(1)路表弯沉值下降约62%,路基顶面弯沉值下降约67%,路基顶面弯沉值占路表弯沉值的百分比在77%~92%范围内,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2)相比较小的回弹模量所带来的弯沉值实际影响较大,若回弹模量在40MPa以内,弯沉值的曲线有较大陡度;而超过40MPa后,曲线较为平缓[2]。

剪应力影响分析

在车轮施加的横向作用力下,面层将产生一定剪应力。同样借助软件,对不同回弹模量造成的剪应力影响进行分析。在回弹模量小于30MPa的情况下,将单圆荷载的中心位置作为控制基准点,重点探讨深度和回弹模量对剪应力带来的影响。

面层压应力影响分析

采用软件,对双圆荷载中心各个位置上的面层底部竖向应力进行计算,此时路基的回弹模量确定在30MPa。通过计算可得,在双圆荷载中心外的位置上,面层底部竖向应力达到最大值。选择不同层位,对深度造成的竖向应力实际影响进行分析,选择6cm,9cm和15cm层位,深入研究竖向应力受基层模量的实际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面层竖向应力和深度成反比关系,即伴随深度不断增加,面层竖向应力减少。路基的回弹模量不会对压应力造成太大影响。

基底拉应力影响分析

在半刚性基层中,无论层间连续或滑动,面层通常都处在受压区,无法发挥控制作用,所以基底拉应力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实践表明,基底拉应力是结构层产生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路面使用时会受到荷载长期作用,长时间处在应力和应变的交迭变化情况下,导致结构强度不断降低。在荷载达到一定作用次数以后,基底拉应力就会造成路面开裂。通过对基底拉应力受路基回弹模量变化影响的分析可知,回弹模量由20MPa以10MPa标准上升至100MPa,基底拉应力共降低31%。

3结论

本文借助计算软件,将半刚性基层方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回弹模量对于弯沉和剪应力带来的实际影响,最终可得出下列结论:(1)路基顶面的弯沉值约占路表弯沉值的80%~90%,而且伴随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其对路表弯沉值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回弹模量在40MPa以内时,弯沉值的曲线有较大陡度,而超过40MPa后,曲线较为平缓。基于此,新建公路回弹模量应确定在40MPa以上,以此提升路面整体承载力。(2)深度在10cm以上时,面层剪应力在深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说明路基的回弹模量并不会对面层上剪应力造成太大影响,提高回弹模量不是解决波浪、堆挤等病害的有效措施。(3)随深度不断增加,面层竖向应力减少。路基回弹模量不会对压应力造成太大影响。(4)基底拉应力是结构层产生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路基回弹模量的不断增大,会降低对基底拉应力造成的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1]亢建勋.路基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及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J].交通世界,2015(7):108-109.

[2]苏红敏.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8):9-10.

[3]李会勋.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J].交通世界,2016(32):34-35.

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论文

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分析及防治论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危害性及传统和现代定义的不同。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沥青路面泛油现象,按照原因和机理的不同分为空隙率过小型、压密型、动水作用型和施工不当型四种,并分别阐述了其判别性特征和原因机理。结合新、旧规范对比分析,按泛油型式不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沥青 路面 泛油 分型 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泛油的定义和危害

(一)沥青路面泛油的定义

传统型定义为:沥青面层中的自由沥青受热膨胀,直至沥青混凝,空隙无法容纳,溢出路表的现象;新型定义为:路表水侵入面层内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的沥青迁移现象。

(二)沥青路面泛油的危害

路面泛油会造成三种直接后果:一是路面滑溜,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雨天。二是上面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愈来愈高,而中面层及下面层的沥青含量愈来愈低,直接损害中、下面层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三是沥青迁移造成路面空隙率的不利性改变,上面层空隙率愈来愈小而中、下层空隙率愈来愈大,中下面层空隙率的增大往往伴随着负压的产生及空隙的连通,路面的雨水极容易透过微观裂纹或面层空隙进入基层,甚至击穿上面层,形成水损害。

二、泛油现象分型及其机理

(一)空隙率过小型

1.现象特征

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现象特征是高温季节,整条路段地出现泛油现象,不管是轮迹带还是非轮迹带,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路表如镜面光滑,雨天车辆易打滑。钻心取样表明,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内部空隙充满了沥青,表面层厚度方向不存在明显沥青含量差异。

2.泛油的机理

该型泛油的机理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过小,油石比偏大,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膨胀,在填满混合料中的空隙后溢出路表面形成泛油。因此,泛油现象的内因是空隙率过小,而诱发的直接外因是高温。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原因有二。一是规范标准的不合理导致设计空隙率过小。如我国刚开始推行SMA路面时,照搬国外规范,没有考虑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设计空隙率的标准规定为2%-4%,而我国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夏季都十分炎热,因此,路面出现泛油成为必然。二是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当,经验不足,对规范理解不深,没有考虑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造成。

(二)压密型

1.现象特征

压密型泛油的表观特征是伴随有明显的车辙病害,泛油只发生在轮迹带,表面油膜分布较均匀。由于车辙的存在,车辆往往被迫变道行驶,而雨天容易形成积水,这些易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2.泛油的机理

压密型泛油的机理:沥青混合料由于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路面开放交通后在重载车辆的再次压密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内的集料不断嵌挤而空隙率减少,最终沥青胶浆被挤压到路表而发生泛油。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体积膨胀,会进一步加剧轮迹带的泛油现象。压实度标准偏低的原因通常是刚引进国外新技术时,对技术标准吃不透,加之缺乏经验造成;而压实度不足是压实功不够造成。

(三)动水作用型

1.现象特征

动水作用型泛油有两种表观形式:一是点状的油斑,由小到大发展;二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带状泛油。点状油斑的发展过程是,首先在某段轮迹带上出现小块油斑,直径1~2cm左右;随后,轮迹带上的小块油斑逐渐增多、增大,油斑的直径增大到2~5cm不等,继续沿轮迹分布;油斑发展的最后阶段,油斑的直径、面积和爆发密度进一步增大,直至各块油斑逐渐联通成片。带状泛油现象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外观考察和钻芯抽提试验发现此类泛油的路段沥青用量正常,不存在过量沥青。

2.泛油的机理

该型泛油的机理是:路面积水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下形成很高的动水压,这种动水压力随车速的提高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当车速较高时,所产生的动水压足以击穿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进入面层底部;路表水侵入面层内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

(四)施工不当型

1.现象特征

根据美国热拌沥青混合料铺筑手册,施工不当型泛油一般表现为点状油斑或片状油膜,油斑或油膜的`分布较随机,不具规律性,油斑的发生与有无车辙无关。油斑处钻心试验表明仅该处的沥青含量偏高。

2.泛油的机理

由于原因的复杂性和现象的多样性,施工不当型泛油无法归结为统一的泛油机理。常见的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原因有:

(1)骨料离析;

(2)混合料中矿料含水量超标;

(3)石油或柴油污染基层顶面;

(4)施工时改性沥青结合料易聚积在施工机械上,机械碾压过程中这些聚集的沥青从机械掉落下来,从而导致油斑现象。

三、泛油现象的防治

(一)空隙率过小型

空隙过小型泛油是系统性泛油现象,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预防关键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主管部门要把好技术规范或标准关;二是国家应尽快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无资格认定的不准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二)压密型

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不仅造成车辙和压密型泛油,还造成水损害等早期破坏,影响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我国新规范明确指出:沥青路面的成败与否,压实是最重要的工序,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多与压实不足有关,因此压实度的评定至关重要。针对原规范在压实度和压实工艺方面的不足,新规范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将原来的压实度标准提高了1%;二是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新规范在压实度控制方面是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从原来的钻孔试件测定压实度改为以压实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手段,将事后检查转变为过程控制,即实行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

(三)动水作用型

由于大空隙率、高速行车和水的综合作用是动水作用型泛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上对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不应使用相同的粘附性标准,应根据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各层孔隙率的不同,对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随设计空隙率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其内部遭受水侵蚀的影响越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越高。对于孔隙率与路面水损害之间的关系,新规范认为孔隙率过大会造成“路面渗水情况严重,并造成严重的水损坏”,如“桥面沥青昆合料的空隙率过大,残余空隙率超过6%-8%,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强的动水压力,加速铺装层的水损害破坏”。因此,“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空隙率”。新规范认为原规范的II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普遍偏大,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的路面使用。对于设计孔隙率指标,新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定一个空隙率范围,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这个范围根据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施工不当型

防范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关键是观念转变,重点抓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而不仅是传统的最终质量,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严把质量关。

四、结语

由于泛油现象的多样性和原因的复杂性,所以应是按不同原因和机理对沥青路面的泛油现象进行分类,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吕伟民.SMA路面的泛油及其空隙率[J].石油沥青,2001,(2):22-24.

[2]孙立军.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99.

[3]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29-233.

[4]姚祖康.铺面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6.

[5]王哲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6]黄熙沥.青路面施工养护和改善.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S].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s].

不要仅在论文网上找,您可尝试将题目键入百度网页搜索栏内(题目不要加书名号)搜索一下,有好多相关论文,也有不收费的,您可自己看看,选择所需要的。

如果真是想用心写篇论文的话,我建议你去筑龙网等这些关于建筑专业的网上,找找相关资料,这上面不能传压缩文件,我倒是这有一点

沥青砼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现代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沥青砼路面已被广泛推广,并形成了以路面结构、材料、施工和检测为核心的成套技术,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沥青砼路面技术和质量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沥青砼路面质量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及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以及沥青路面施工工序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相关性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要的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监理应该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正确有序地施工。路面施工中的每一个工序,每一道环节都对最终的路面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对各个工序都认真加以监督,才能保证获得合格的沥青砼路面。一.沥青混凝土拌制沥青砼拌制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时而会出现质量不稳定或波动性大,诸此任何一种沥青混合料,在规范化、机械化的流水作业施工中,都是很难保证沥青砼路面的质量。例如,混合料温度不均匀或者原各种不同规格矿料组成的变异性大或生产过程中没有经常检验各种不同规格矿料的颗粒组成,将导致流值、孔隙率的变化,从而影响路面质量。因此我们将每天进行抽取筛分试验,并将结果汇纵进行分析,使之成为指导生产的依据,并要求及时调整冷料仓比例;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拌合楼的震动筛筛孔尺寸。实践证明,按下列尺寸控制的筛孔为宜。1#筛=级配控制最大粒径+(1—2)毫米2#筛=(级配控制最大粒径—5毫米)/2+(1—2)mm3#筛=5mm+(1—2)mm4#筛=3mm依此可做适当调整,如何同三线冠新段 AC25 沥青砼选择筛孔为33、16、6、3的振动筛效果较好。为保持沥青砼混合料应有的质量,我们专职试验监理人员进行日常产生过程中的检验,发现问答题及时纠正处理。沥青贯入式面层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施工:一、放样和安装路缘石。二、清扫基层。三、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厚度为4~5厘米的贯入式路面应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四、撒铺主层石料。摊铺石料应避免大小颗粒集中,并应检查其松铺厚度。应严禁车辆在铺好的石料层上通行。五、碾压。主层石料摊铺后应先用6~8吨的压路机进行初压,速度宜为2公里/小时,碾压应自路边缘逐渐移向路中心,每次轮迹重叠为30厘米,接着应从另一侧以同样方法压至路中心。碾压一遍后应检验路拱和纵向坡度,当有不符合要求时应挠平再压,并宜碾压2遍,使石料基本稳定,无显著推移为止。然后用10~12吨压路机(厚度大的贯入式路面可用12~15吨压路机)进行碾压,每次轮迹应重叠1/2以上,并应碾压4~6遍,直至主层石料嵌挤紧密,无显著轮迹为止。沥青混凝上混合料的种类按矿料最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粗粒式(LH-30与LH-35),中粒式(LH-20与LH-25),细粒式(LH-10与LH-15),以及砂粒式(LH-5)。沥青碎石混合料可分为粗粒式(LS-30与LS-35),中粒式(LS-20与LS-25)以及细粒式(LS-10与LS-1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标准压实后的剩余空隙率,还可分为:Ⅰ型:剩余空隙率为3~6%,城市道路为2~6%,人行道系为~5%和Ⅱ型:剩余空隙率为6~10%。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根据配料单进料和拌制,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二、控制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三、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四、每班抽样做沥青混合料性能、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用量试验。五、每班拌和结束时,清洁拌和设备,放空管道中的沥青。作好各项检查记录,不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禁止出厂(场二.摊铺质量路面摊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整体质量,因此,这就成为我们监理沥青砼路面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摊铺作业质量除了与机械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取决于摊铺的连续性、稳定性、匀速性,以及供料的均衡程度等因素,所以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如:(1)沥青砼路面厚度不均匀总是客观存在,会引起在同一松铺系数下不同厚度所产生地不同压实效果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所以,除了提高对基层的平整度和高程控制之外,还应加强对下面层沥青路面平整度及高程的监督,使之有所补偿,一层一层向上严格控制,直至上面层。在非常情况下,为保证路面厚度,则采取适当调整高程,以确保路面结构层厚度。(2)摊铺机开铺后会出现一段距离的双向坡,这对路面平整度影响很大。通过反复验证拱度和熨平板自重下垂和熨平板预热温度河摊铺温度的温差大小有关。所以,我们要求在熨平板预热时温度不低于80°C,用水准仪找平,并确定熨平板下支垫板的厚度(支垫板的厚度=松铺厚度+熨平板预热拱度+基层的高层误差,一般要求有五个支点)。特别是整幅摊铺时,应在摊铺前将拱度调整为同一坡度,并及时调整,特别是摊铺停止前要检查、调整好,以避免二次接缝时出现路幅偏高中低。(3)摊铺机螺旋拨料器和摊铺行走速度不匹配,使摊铺室中积料过多或过少,导致熨平板下混合料粗细离折,我们要求螺旋摊铺室内混合料料堆的高度平齐于或略高于螺旋摊铺器轴心线。特别使螺旋摊铺器不出空转现象。(4)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不均匀,使摊铺速度不匀,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波浪,严重影响平整度及压实度。因此,我们要求其应保证3ˉ4米/ 分的速度行走,尽量避免停机。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之下沉。停顿时间在气温10°C以上时不要超过10分钟。停顿时间超过30分钟或混合料低于100°C时,要按照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摊铺机前应保证至少三车料待铺,以尽量减少停机,避免形成波浪。(5)在摊铺机行走的稳定性上,经常出现下列几种问题:a、摊铺机履带行驶线上因卸料而撤落的粒料未及时清除,造成摊铺厚度出现突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人员随时巡视,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b、运输车倒车时撞击摊铺机,引起摊铺机扭曲前进,使路面出现凸愣,我们要求在连续摊铺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ˉ30cm处停处,并挂空挡,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6)在中上层的施工中,由于找平梁(拖杠)刚度大,挠度小,落地轮子和雪橇多,自身重量分配合理,行走稳定性好,因此,我们要求必须运用找平梁,这对提高路面平整度、厚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碾压工艺碾压是沥青面成型的主要工序,是保证路面质量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也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艺。在这发面我们监理要求责任落实到人,跟班作业,发现不到位的及时纠正,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注意以下几点:(1)在碾压结束后,路面经常会出现推挤裂缝,这对沥青砼路面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初压、终压的碾压温度进行适时检测,确保终压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2)压路机在新摊铺的面层上坚决不许快速起动和刹车,要求熟练、有经验的驾驶人员操作;(3)喷水过多造成沥青混凝土表面冷却过快,使沥青混泥土表面开裂,因此对压路机轮上喷水应严格控制,只要不粘轮即可,而影响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搓揉的效果。(4)使用轮胎方式压路机前检查各轮胎的磨损情况及压力是否相等,防上各轮胎软硬不一,影响面层的横向平整度。四.取样和试验工地试验经常会出现试验出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多,所以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沥青混合料按统计法取样,以测定集料级配沥青含量,压实度集料取样地点在沥青掺人前的热拌设备旁,沥青含量试验应在摊铺机后面及压路机前面,从已摊铺的混合料中取样,压实度试验应从压好路面砼取试样,得到试验结果后,若有差错立即通知拌和楼或摊铺现场,而做出相应的措施。(2)混合料取样每拌500T取一次样,结果由我们审批。(3)当施工单位对各项指标做出试验时,自身做好平行试验,以做对其复核之用。五.接缝处理沥青路面接缝是不可避免的作业中断和与构造物的接头两种情况,接缝部位集中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不利因素,其质量好坏对路面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接缝的质量要求必须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切缝机切其断面,保证接缝断面为一垂直面。(2)切缝位置必须通过三米直尺检查,将接头处因前次碾压塌下的部位全部切除,为减少切除部分的长度,摊铺结束前摊铺机振动夯捶要一直保持振动到摊铺终结(3)碾压时压路机横向碾压由冷到热逐步过渡,并反复用细料填实,直到用三米直尺检查达到规定标准为止,才能开始纵向碾压。(4)和构造物的接头始端似同冷接缝,需人工铺筑终端段要挂线平整,细料填实一边碾压一边进行,要有熟练工人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确保碾压温度。(5)与构造物接头前,先要认真检查接头处基层是否平整,碾压是否密实,板结程度如何,从多发面保证刚柔分界处的平整度。2.路面弯沉检测新技术路面弯沉检测是我国柔性路面强度测量的一项主要指标。路面弯沉是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新的检测法有以下几种。激光弯沉测定仪法在测定时。将测定仪固定在路面上汽车的后轮隙中。利用汽车驶离被测点时路面回弹,带动原固定于地面上的硅光电池测头向上升起,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进光射到硅光电池上产生光电流。并根据光电流的大小来计算路面回弹变形的数值,即路面回弹弯沉值。这种弯沉仪操作简易、精度高、读数稳定、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且容易研制,另由于该测定仪依靠光线作为臂长,可以射得很远。加上激光发射角窄,光点小而红亮,10m之远仍能清晰可见,可用于刚性路面弯沉检测。自动弯沉测定仪法该测定仪在检测路段上在牵引车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将测定仪的弯沉测定梁放在车辆底盘的前端并支于地面保持不动,当后轴双轮隙通过测头时,弯沉通过位移传感器等装置被自动记录下来。这时,测定梁被拖动,以二倍的牵引车速度拖到下一测点。周而复始地向前连续测定。通过计算机可输出路段弯沉检测统计结果。整个测定是在测定车连续行驶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可对路面进行高密集点的强度测量,适用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验收和路面养护管理。落锤式弯沉仪(FWD)法FWD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启动落锤装援,使一定质的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并传到路面,导致路面产生弯沉,通过分布:距测点不同距离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的变形,记录系统将信号输入计算机。得到路而测点弯沉缸。FWD测量是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进度快,精度高。检测最大速度可达80km/h,内置式落锤弯沉仪的牵引速度可大于100km/h.该方法足一种很理想的动态无损检测设备。3.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行使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它是路面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平整度的检测是路面施工和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分为断面类和反应类两大类。断面类测定路表凹凸情况,反应类测定路表不平整程度。目前,断面类设备包括3m直尺、连续式平整度仪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反应类设备包括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等。直尺测试时把3m直尺轻放于路面上,将画图仪移至其一端,用手将画图仪推向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画图仪下面的测轮带动画针上下运动,同时滚筒轮在输力轮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纸带移动,两个运动的合成便使画针在纸带上画下了路面的几何量,并由此求得路面平整度数值。该方法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该方法比较落后,测量效率低下,操作者需要低头弯腰,现已用得较少。连续式平整度仪测量时由人或车拉动该仪器前进,由于路面不平引起测量小轮上下摆动,并带动位移传感器的测杆在传感器的小孔槽里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根据传感器输出的电位的正负及其大小来确定路面平整度。采用该类测定仪灵活性较大,既可人拖,也可车拉,但测试效率较低(检测速度≤12km/h)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坏严重的路面上测定。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是一台装备有激光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测定车,它同时具有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工作是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一排激光传感器通过测试激光束反射回读数器的角度来测试路面,这个距离信号同测试车上装的加速度计信号进行互差,消除测试车自身的颠簸,输出路面真实断面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将来自激光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记录下来。随着汽车的行进,每隔一定间距,采集一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显示打印国际平整度指数等平整度检测结果。该类测定仪是一种与路面无接触的测量仪器,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同时还可以进行路面纵断面、横坡、车辙等测量,因此该测定仪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时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路面的凹凸不平引起汽车的激振,通过机械传感器可测量后轴同车厢之间的单向位移累积值VBI,以cm/km计。VBI越大,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差。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路面平整度速度快,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用其检测的结果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期的舒适性。4.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新技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各种各样的损害。损害不但影响路面的结构使用性能和结构承载力,也会影响到路面使用性能。因此,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对于沥青路面养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测量方法有:摄像测量法和探地雷达法。摄像测量法摄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安装在测定汽车上的特种快速或高速摄像机按一定速度与一定摄像角度,将路面上所指定的各种病害录入摄像带,然后在现场或室内快速处理成数据的一种检测技术。该方法先进性,成本低,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路面损坏检测的主要手段。探地雷达装有探地雷达的车在路上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探地雷达发射电磁脉冲,并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路面,脉冲反射波被无线接收机接收,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返回时问和路面结构中的不连续电介质常数的突变情况。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电介质常数明显不同,因此,电介质常数突变处,也就足两结构层的界面。根据测知的各种路面材料的电介质常数及波速,则可计算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或给出含水量、损坏位置等资料。探地雷达检测沥青路面厚度,路面脱空、裂缝、陷落、空涧等病害。其检测速度可达80km/h以上,最大探测深度大于60cm.目前在公路无损检测方面,探地雷达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还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5.结束语综上可知,沥青路面检测的各项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由静态检测向动态检测发展,由手工方式向自动化发展,由有损检测向无损检测发展,由单项检测向集成检测发展。检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结果越来越精确。

沥青路面施工论文研究方向

肯定有意义啊。。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太多了。你在网上找一找。随便百度一下。然后自己根据问题及解决方法写论文。。这个论题太好写了。

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分析及防治论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危害性及传统和现代定义的不同。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沥青路面泛油现象,按照原因和机理的不同分为空隙率过小型、压密型、动水作用型和施工不当型四种,并分别阐述了其判别性特征和原因机理。结合新、旧规范对比分析,按泛油型式不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沥青 路面 泛油 分型 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泛油的定义和危害

(一)沥青路面泛油的定义

传统型定义为:沥青面层中的自由沥青受热膨胀,直至沥青混凝,空隙无法容纳,溢出路表的现象;新型定义为:路表水侵入面层内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的沥青迁移现象。

(二)沥青路面泛油的危害

路面泛油会造成三种直接后果:一是路面滑溜,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雨天。二是上面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愈来愈高,而中面层及下面层的沥青含量愈来愈低,直接损害中、下面层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三是沥青迁移造成路面空隙率的不利性改变,上面层空隙率愈来愈小而中、下层空隙率愈来愈大,中下面层空隙率的增大往往伴随着负压的产生及空隙的连通,路面的雨水极容易透过微观裂纹或面层空隙进入基层,甚至击穿上面层,形成水损害。

二、泛油现象分型及其机理

(一)空隙率过小型

1.现象特征

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现象特征是高温季节,整条路段地出现泛油现象,不管是轮迹带还是非轮迹带,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路表如镜面光滑,雨天车辆易打滑。钻心取样表明,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内部空隙充满了沥青,表面层厚度方向不存在明显沥青含量差异。

2.泛油的机理

该型泛油的机理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过小,油石比偏大,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膨胀,在填满混合料中的空隙后溢出路表面形成泛油。因此,泛油现象的内因是空隙率过小,而诱发的直接外因是高温。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原因有二。一是规范标准的不合理导致设计空隙率过小。如我国刚开始推行SMA路面时,照搬国外规范,没有考虑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设计空隙率的标准规定为2%-4%,而我国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夏季都十分炎热,因此,路面出现泛油成为必然。二是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当,经验不足,对规范理解不深,没有考虑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造成。

(二)压密型

1.现象特征

压密型泛油的表观特征是伴随有明显的车辙病害,泛油只发生在轮迹带,表面油膜分布较均匀。由于车辙的存在,车辆往往被迫变道行驶,而雨天容易形成积水,这些易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2.泛油的机理

压密型泛油的机理:沥青混合料由于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路面开放交通后在重载车辆的再次压密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内的集料不断嵌挤而空隙率减少,最终沥青胶浆被挤压到路表而发生泛油。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体积膨胀,会进一步加剧轮迹带的泛油现象。压实度标准偏低的原因通常是刚引进国外新技术时,对技术标准吃不透,加之缺乏经验造成;而压实度不足是压实功不够造成。

(三)动水作用型

1.现象特征

动水作用型泛油有两种表观形式:一是点状的油斑,由小到大发展;二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带状泛油。点状油斑的发展过程是,首先在某段轮迹带上出现小块油斑,直径1~2cm左右;随后,轮迹带上的小块油斑逐渐增多、增大,油斑的直径增大到2~5cm不等,继续沿轮迹分布;油斑发展的最后阶段,油斑的直径、面积和爆发密度进一步增大,直至各块油斑逐渐联通成片。带状泛油现象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外观考察和钻芯抽提试验发现此类泛油的路段沥青用量正常,不存在过量沥青。

2.泛油的机理

该型泛油的机理是:路面积水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下形成很高的动水压,这种动水压力随车速的提高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当车速较高时,所产生的动水压足以击穿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进入面层底部;路表水侵入面层内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

(四)施工不当型

1.现象特征

根据美国热拌沥青混合料铺筑手册,施工不当型泛油一般表现为点状油斑或片状油膜,油斑或油膜的`分布较随机,不具规律性,油斑的发生与有无车辙无关。油斑处钻心试验表明仅该处的沥青含量偏高。

2.泛油的机理

由于原因的复杂性和现象的多样性,施工不当型泛油无法归结为统一的泛油机理。常见的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原因有:

(1)骨料离析;

(2)混合料中矿料含水量超标;

(3)石油或柴油污染基层顶面;

(4)施工时改性沥青结合料易聚积在施工机械上,机械碾压过程中这些聚集的沥青从机械掉落下来,从而导致油斑现象。

三、泛油现象的防治

(一)空隙率过小型

空隙过小型泛油是系统性泛油现象,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预防关键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主管部门要把好技术规范或标准关;二是国家应尽快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无资格认定的不准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二)压密型

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不仅造成车辙和压密型泛油,还造成水损害等早期破坏,影响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我国新规范明确指出:沥青路面的成败与否,压实是最重要的工序,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多与压实不足有关,因此压实度的评定至关重要。针对原规范在压实度和压实工艺方面的不足,新规范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将原来的压实度标准提高了1%;二是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新规范在压实度控制方面是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从原来的钻孔试件测定压实度改为以压实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手段,将事后检查转变为过程控制,即实行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

(三)动水作用型

由于大空隙率、高速行车和水的综合作用是动水作用型泛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上对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不应使用相同的粘附性标准,应根据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各层孔隙率的不同,对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随设计空隙率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其内部遭受水侵蚀的影响越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越高。对于孔隙率与路面水损害之间的关系,新规范认为孔隙率过大会造成“路面渗水情况严重,并造成严重的水损坏”,如“桥面沥青昆合料的空隙率过大,残余空隙率超过6%-8%,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强的动水压力,加速铺装层的水损害破坏”。因此,“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空隙率”。新规范认为原规范的II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普遍偏大,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的路面使用。对于设计孔隙率指标,新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定一个空隙率范围,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这个范围根据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施工不当型

防范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关键是观念转变,重点抓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而不仅是传统的最终质量,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严把质量关。

四、结语

由于泛油现象的多样性和原因的复杂性,所以应是按不同原因和机理对沥青路面的泛油现象进行分类,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吕伟民.SMA路面的泛油及其空隙率[J].石油沥青,2001,(2):22-24.

[2]孙立军.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99.

[3]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29-233.

[4]姚祖康.铺面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6.

[5]王哲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6]黄熙沥.青路面施工养护和改善.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S].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s].

沥青砼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现代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沥青砼路面已被广泛推广,并形成了以路面结构、材料、施工和检测为核心的成套技术,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沥青砼路面技术和质量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沥青砼路面质量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及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以及沥青路面施工工序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相关性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要的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监理应该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正确有序地施工。路面施工中的每一个工序,每一道环节都对最终的路面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对各个工序都认真加以监督,才能保证获得合格的沥青砼路面。一.沥青混凝土拌制沥青砼拌制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时而会出现质量不稳定或波动性大,诸此任何一种沥青混合料,在规范化、机械化的流水作业施工中,都是很难保证沥青砼路面的质量。例如,混合料温度不均匀或者原各种不同规格矿料组成的变异性大或生产过程中没有经常检验各种不同规格矿料的颗粒组成,将导致流值、孔隙率的变化,从而影响路面质量。因此我们将每天进行抽取筛分试验,并将结果汇纵进行分析,使之成为指导生产的依据,并要求及时调整冷料仓比例;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拌合楼的震动筛筛孔尺寸。实践证明,按下列尺寸控制的筛孔为宜。1#筛=级配控制最大粒径+(1—2)毫米2#筛=(级配控制最大粒径—5毫米)/2+(1—2)mm3#筛=5mm+(1—2)mm4#筛=3mm依此可做适当调整,如何同三线冠新段 AC25 沥青砼选择筛孔为33、16、6、3的振动筛效果较好。为保持沥青砼混合料应有的质量,我们专职试验监理人员进行日常产生过程中的检验,发现问答题及时纠正处理。沥青贯入式面层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施工:一、放样和安装路缘石。二、清扫基层。三、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厚度为4~5厘米的贯入式路面应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四、撒铺主层石料。摊铺石料应避免大小颗粒集中,并应检查其松铺厚度。应严禁车辆在铺好的石料层上通行。五、碾压。主层石料摊铺后应先用6~8吨的压路机进行初压,速度宜为2公里/小时,碾压应自路边缘逐渐移向路中心,每次轮迹重叠为30厘米,接着应从另一侧以同样方法压至路中心。碾压一遍后应检验路拱和纵向坡度,当有不符合要求时应挠平再压,并宜碾压2遍,使石料基本稳定,无显著推移为止。然后用10~12吨压路机(厚度大的贯入式路面可用12~15吨压路机)进行碾压,每次轮迹应重叠1/2以上,并应碾压4~6遍,直至主层石料嵌挤紧密,无显著轮迹为止。沥青混凝上混合料的种类按矿料最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粗粒式(LH-30与LH-35),中粒式(LH-20与LH-25),细粒式(LH-10与LH-15),以及砂粒式(LH-5)。沥青碎石混合料可分为粗粒式(LS-30与LS-35),中粒式(LS-20与LS-25)以及细粒式(LS-10与LS-1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标准压实后的剩余空隙率,还可分为:Ⅰ型:剩余空隙率为3~6%,城市道路为2~6%,人行道系为~5%和Ⅱ型:剩余空隙率为6~10%。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根据配料单进料和拌制,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二、控制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三、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四、每班抽样做沥青混合料性能、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用量试验。五、每班拌和结束时,清洁拌和设备,放空管道中的沥青。作好各项检查记录,不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禁止出厂(场二.摊铺质量路面摊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整体质量,因此,这就成为我们监理沥青砼路面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摊铺作业质量除了与机械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取决于摊铺的连续性、稳定性、匀速性,以及供料的均衡程度等因素,所以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如:(1)沥青砼路面厚度不均匀总是客观存在,会引起在同一松铺系数下不同厚度所产生地不同压实效果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所以,除了提高对基层的平整度和高程控制之外,还应加强对下面层沥青路面平整度及高程的监督,使之有所补偿,一层一层向上严格控制,直至上面层。在非常情况下,为保证路面厚度,则采取适当调整高程,以确保路面结构层厚度。(2)摊铺机开铺后会出现一段距离的双向坡,这对路面平整度影响很大。通过反复验证拱度和熨平板自重下垂和熨平板预热温度河摊铺温度的温差大小有关。所以,我们要求在熨平板预热时温度不低于80°C,用水准仪找平,并确定熨平板下支垫板的厚度(支垫板的厚度=松铺厚度+熨平板预热拱度+基层的高层误差,一般要求有五个支点)。特别是整幅摊铺时,应在摊铺前将拱度调整为同一坡度,并及时调整,特别是摊铺停止前要检查、调整好,以避免二次接缝时出现路幅偏高中低。(3)摊铺机螺旋拨料器和摊铺行走速度不匹配,使摊铺室中积料过多或过少,导致熨平板下混合料粗细离折,我们要求螺旋摊铺室内混合料料堆的高度平齐于或略高于螺旋摊铺器轴心线。特别使螺旋摊铺器不出空转现象。(4)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不均匀,使摊铺速度不匀,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波浪,严重影响平整度及压实度。因此,我们要求其应保证3ˉ4米/ 分的速度行走,尽量避免停机。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之下沉。停顿时间在气温10°C以上时不要超过10分钟。停顿时间超过30分钟或混合料低于100°C时,要按照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摊铺机前应保证至少三车料待铺,以尽量减少停机,避免形成波浪。(5)在摊铺机行走的稳定性上,经常出现下列几种问题:a、摊铺机履带行驶线上因卸料而撤落的粒料未及时清除,造成摊铺厚度出现突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人员随时巡视,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b、运输车倒车时撞击摊铺机,引起摊铺机扭曲前进,使路面出现凸愣,我们要求在连续摊铺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ˉ30cm处停处,并挂空挡,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6)在中上层的施工中,由于找平梁(拖杠)刚度大,挠度小,落地轮子和雪橇多,自身重量分配合理,行走稳定性好,因此,我们要求必须运用找平梁,这对提高路面平整度、厚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碾压工艺碾压是沥青面成型的主要工序,是保证路面质量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也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艺。在这发面我们监理要求责任落实到人,跟班作业,发现不到位的及时纠正,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注意以下几点:(1)在碾压结束后,路面经常会出现推挤裂缝,这对沥青砼路面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初压、终压的碾压温度进行适时检测,确保终压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2)压路机在新摊铺的面层上坚决不许快速起动和刹车,要求熟练、有经验的驾驶人员操作;(3)喷水过多造成沥青混凝土表面冷却过快,使沥青混泥土表面开裂,因此对压路机轮上喷水应严格控制,只要不粘轮即可,而影响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搓揉的效果。(4)使用轮胎方式压路机前检查各轮胎的磨损情况及压力是否相等,防上各轮胎软硬不一,影响面层的横向平整度。四.取样和试验工地试验经常会出现试验出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多,所以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沥青混合料按统计法取样,以测定集料级配沥青含量,压实度集料取样地点在沥青掺人前的热拌设备旁,沥青含量试验应在摊铺机后面及压路机前面,从已摊铺的混合料中取样,压实度试验应从压好路面砼取试样,得到试验结果后,若有差错立即通知拌和楼或摊铺现场,而做出相应的措施。(2)混合料取样每拌500T取一次样,结果由我们审批。(3)当施工单位对各项指标做出试验时,自身做好平行试验,以做对其复核之用。五.接缝处理沥青路面接缝是不可避免的作业中断和与构造物的接头两种情况,接缝部位集中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不利因素,其质量好坏对路面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接缝的质量要求必须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切缝机切其断面,保证接缝断面为一垂直面。(2)切缝位置必须通过三米直尺检查,将接头处因前次碾压塌下的部位全部切除,为减少切除部分的长度,摊铺结束前摊铺机振动夯捶要一直保持振动到摊铺终结(3)碾压时压路机横向碾压由冷到热逐步过渡,并反复用细料填实,直到用三米直尺检查达到规定标准为止,才能开始纵向碾压。(4)和构造物的接头始端似同冷接缝,需人工铺筑终端段要挂线平整,细料填实一边碾压一边进行,要有熟练工人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确保碾压温度。(5)与构造物接头前,先要认真检查接头处基层是否平整,碾压是否密实,板结程度如何,从多发面保证刚柔分界处的平整度。2.路面弯沉检测新技术路面弯沉检测是我国柔性路面强度测量的一项主要指标。路面弯沉是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新的检测法有以下几种。激光弯沉测定仪法在测定时。将测定仪固定在路面上汽车的后轮隙中。利用汽车驶离被测点时路面回弹,带动原固定于地面上的硅光电池测头向上升起,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进光射到硅光电池上产生光电流。并根据光电流的大小来计算路面回弹变形的数值,即路面回弹弯沉值。这种弯沉仪操作简易、精度高、读数稳定、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且容易研制,另由于该测定仪依靠光线作为臂长,可以射得很远。加上激光发射角窄,光点小而红亮,10m之远仍能清晰可见,可用于刚性路面弯沉检测。自动弯沉测定仪法该测定仪在检测路段上在牵引车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将测定仪的弯沉测定梁放在车辆底盘的前端并支于地面保持不动,当后轴双轮隙通过测头时,弯沉通过位移传感器等装置被自动记录下来。这时,测定梁被拖动,以二倍的牵引车速度拖到下一测点。周而复始地向前连续测定。通过计算机可输出路段弯沉检测统计结果。整个测定是在测定车连续行驶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可对路面进行高密集点的强度测量,适用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验收和路面养护管理。落锤式弯沉仪(FWD)法FWD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启动落锤装援,使一定质的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并传到路面,导致路面产生弯沉,通过分布:距测点不同距离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的变形,记录系统将信号输入计算机。得到路而测点弯沉缸。FWD测量是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进度快,精度高。检测最大速度可达80km/h,内置式落锤弯沉仪的牵引速度可大于100km/h.该方法足一种很理想的动态无损检测设备。3.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行使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它是路面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平整度的检测是路面施工和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分为断面类和反应类两大类。断面类测定路表凹凸情况,反应类测定路表不平整程度。目前,断面类设备包括3m直尺、连续式平整度仪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反应类设备包括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等。直尺测试时把3m直尺轻放于路面上,将画图仪移至其一端,用手将画图仪推向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画图仪下面的测轮带动画针上下运动,同时滚筒轮在输力轮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纸带移动,两个运动的合成便使画针在纸带上画下了路面的几何量,并由此求得路面平整度数值。该方法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该方法比较落后,测量效率低下,操作者需要低头弯腰,现已用得较少。连续式平整度仪测量时由人或车拉动该仪器前进,由于路面不平引起测量小轮上下摆动,并带动位移传感器的测杆在传感器的小孔槽里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根据传感器输出的电位的正负及其大小来确定路面平整度。采用该类测定仪灵活性较大,既可人拖,也可车拉,但测试效率较低(检测速度≤12km/h)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坏严重的路面上测定。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是一台装备有激光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测定车,它同时具有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工作是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一排激光传感器通过测试激光束反射回读数器的角度来测试路面,这个距离信号同测试车上装的加速度计信号进行互差,消除测试车自身的颠簸,输出路面真实断面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将来自激光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记录下来。随着汽车的行进,每隔一定间距,采集一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显示打印国际平整度指数等平整度检测结果。该类测定仪是一种与路面无接触的测量仪器,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同时还可以进行路面纵断面、横坡、车辙等测量,因此该测定仪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时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使,路面的凹凸不平引起汽车的激振,通过机械传感器可测量后轴同车厢之间的单向位移累积值VBI,以cm/km计。VBI越大,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差。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路面平整度速度快,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用其检测的结果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期的舒适性。4.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新技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各种各样的损害。损害不但影响路面的结构使用性能和结构承载力,也会影响到路面使用性能。因此,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对于沥青路面养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测量方法有:摄像测量法和探地雷达法。摄像测量法摄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安装在测定汽车上的特种快速或高速摄像机按一定速度与一定摄像角度,将路面上所指定的各种病害录入摄像带,然后在现场或室内快速处理成数据的一种检测技术。该方法先进性,成本低,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路面损坏检测的主要手段。探地雷达装有探地雷达的车在路上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探地雷达发射电磁脉冲,并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路面,脉冲反射波被无线接收机接收,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返回时问和路面结构中的不连续电介质常数的突变情况。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电介质常数明显不同,因此,电介质常数突变处,也就足两结构层的界面。根据测知的各种路面材料的电介质常数及波速,则可计算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或给出含水量、损坏位置等资料。探地雷达检测沥青路面厚度,路面脱空、裂缝、陷落、空涧等病害。其检测速度可达80km/h以上,最大探测深度大于60cm.目前在公路无损检测方面,探地雷达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还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5.结束语综上可知,沥青路面检测的各项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由静态检测向动态检测发展,由手工方式向自动化发展,由有损检测向无损检测发展,由单项检测向集成检测发展。检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结果越来越精确。

石油沥青杂志

沥青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铺装路面是它用量最大的去处,沥青铺装车加热沥青和骨料碎石混合倾倒在路面,压路机将其压平稍作硬化即可通车,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即使是这种硬化后的沥青也能像蜂蜜一样一滴滴落下,估计你肯定认为他疯了!但有一位教授还真实验了,而且接力持续实验都快一百年了,到底是为啥呢?

世上最无聊的沥青滴落实验

沥青滴漏实验可能是史上成本最低的实验了,它的设备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块沥青,一只漏斗杯、一只烧杯,外加一个支架和防止外界影响的玻璃罩就完成实验准备了!

最早的沥青滴落实验是在1927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开始进行的,主导该实验的是托马斯·帕内尔教授,设置好环境后,将一块沥青放置在漏斗杯里,然后在时隔3年后的1930年,漏斗底部被切开,沥青开始了漫长的滴落经历,根据观察,每一滴下落的沥青都需要历经十年的时间。

昆士兰大学的帕内尔教授

第一滴沥青于1938年12月滴落,如果从沥青放置到烧杯上开始计算,历经12年,如果从漏斗杯底部切开计算,历经9年!1947年2月,第二滴沥青滴落,比较可惜的是主导实验的帕内尔教授并未亲眼看到沥青落下就在1948年9月1日去世了!

此后实验改由约翰·梅史东教授负责,从帕内尔教授去世的1948年到1988年的40年中,总共有5滴沥青落下,平均在8年左右!其实这时间有点偏短,因为之前都没有恒温恒湿条件,因此在1988年后增加了空调,因此从平均8年多一点,增加到了12年至13年!

滴落平均时间图

实验获得“诺贝尔奖”!

2005年约翰·梅史东教授和帕内尔教授凭借着这个沥青滴漏实验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过这可不是那位发明了稳定甘油炸药的诺贝尔设立的奖项,而是搞笑诺贝尔奖!它由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主办,该奖项由马克·亚伯拉罕于1991年创立,评选标准是“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为标准评选科学领域十大成就!

搞笑诺贝尔奖每年9月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行,获奖者有机会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公开演讲,评审委员中不乏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颁奖典礼每次说法都是第一届!从1991年评选到2012年为止获奖者没有奖金,2013年时获奖者得到了奖金:一千万津巴布韦元!

2009年1月,面值100万亿的津巴布韦纸币发行,约合人民币3块,所以2013年的一千万津币有多少价值大家自行脑补吧,种花家就不浪费时间计算了!

第二位教授去世

2013年8月23日,约翰·梅史东教授去世,实验续由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教授负责!沥青滴落实验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长实验,不过各位不必担心实验材料缺失,因为剩余沥青仍然可以继续实验上百年,简单的说,可以顺利将看到本文的各位送走!

最久的实验之争

不过这维基查到的资料也不靠谱,种花家知道一个实验,是植物学家威廉·詹姆斯·比尔在1879年设计的一个实验种子发芽实验,将装入瓶子保存在地下的种子每隔几年挖出来做发芽测试,看看植物种子到底能保持多久!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仍然在继续中,未来将继续测试上百年!

植物学家威廉·詹姆斯·比尔

沥青到底是液体还是固体,为什么还能滴落?

沥青也称柏油,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当然这指的是常温,因为在低温下甚至会硬化开裂!沥青一般有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全球有很多地区都有天然的沥青池,比如位于洛杉矶的拉布里沥青池就有是最著名的一个,因为数万年来大量误入沥青池的动物骨骼和植物化石被保留了下来,使它成为了最著名的化石博物馆!

沥青的粘度大约是水的2300亿倍,是蜂蜜的亿倍,这个实验告诉大家,沥青是一种有机液体,尽管它的存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固体,但它在长时间无支撑的自由状态下,会变成液体一滴滴落下!不过当前的实验不再是科学实验,而是成了网红实验!

因为早期都没有摄像头记录,而沥青滴落又是一个漫长的实验,所以它从未被人真正看到沥青滴落!1944年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也开始了这项实验,2013年时,摄像头才第一次记录到了沥青滴落!所以这个无聊的实验将会继续,因为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无聊的人!

无聊的睡觉直播

比如今年年初一位不小心睡觉走红的小哥@谁家的圆三,这位主播在直播时不小心睡着了,结果醒来发现53万观众都在观看,而且还给他刷礼物,直接一脸懵逼了,后来就改直播睡觉了,不过这位小哥一段时间后觉得实在不是办法,恢复了之前的直播,结果是粉丝们大失所望,掉粉一大半!

所以这个实验被评为搞笑诺贝尔奖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它的存在已经没有科学价值,也许具有一点教育意义,但完全可以其他方式来代替!

想弄清楚,百度一下PP论坛,很多PE薄膜的资料,里面有很多做PE薄膜和印刷制袋的朋友,其中很多就是在第一线操作工,负责技术。液有很多做PE粒子的,包括低密度,茂金属,线型等

沥青滴漏实验起于昆士兰大学,它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曾被称为世界上最久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就是证明了事物并非如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而沥青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复合物,它是液态的而非固态的。

1、琉璃瓦。琉璃瓦所采用的原料是优质的矿石,再经过了筛选粉碎后再把它高压成型,最后再由高温烧制上釉而成的,这种瓦一般都是用于有着民族特色的宫殿式修建,虽然琉璃瓦可以为房子增加不少的装饰效果,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会热胀冷缩,一缩一胀后就会很简单裂开,裂开后便会开始渗水,所以需要经常进行更换。2、玻纤瓦。玻纤瓦它的主要材料是以玻纤毡为主,然后再往上浸涂优质的石油沥青,一面要覆盖彩色的矿物粒料,另一面则要弄上新型的瓦状屋面防水片材,它的优点是防水性能非常好,还能抵抗紫外线以及有着好的装饰效果;缺点则是使用的寿命较短,容易老化,而且阻燃性低,遇到火很容易燃烧起来,而且它的铺盖方法使用胶水固定,所以容易脱落。3、水泥彩瓦。水泥彩瓦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砂浆,在经过了高压的成型后,要等瓦体彻底干透后才可以表面的颜色处理,它的优点是有着时尚、新颖的外形,摆脱了传统瓦片的造型,还有着很好的防水功能;缺点则是装置费用比较高,因为材料是采用了水泥的原因,所以它的瓦面很容易吸附其他的杂志,这样屋面就会越来越重,所以定期清理瓦面的杂质来减轻支架的受力。4、合成树脂瓦。合成树脂瓦是现在新型的建筑材料,它是运用了高新的化学化工技术研制而成的,有着很多的优秀性能,它的重量比较轻、瓦体的强度大,以及有着很好的防水防潮、防腐阻燃、隔音隔热的效果,因为它是由树脂合成的,所以瓦体的表面光滑,不会轻易吸附灰尘,是现在被国家力推的环保屋面建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