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生论文

发布时间: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生论文

AbstractChina's power industry 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energy industry, has been in a position of priority developmen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s also remarkab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ve relaying constantly to new demands, but also makes possib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Review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ical achievements of microprocessor-based relay protection, relay protection set out the future trend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re: computerization, networking, protection,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Relay Prote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development, it is running with the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use is the beginning of a simpl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today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low-voltage line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s,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generators,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power plants, substations and lines for the grid node constantly complicated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 the normal operating current and short-circuit current is increasing, fuse selectivity and can no longer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peed, so a special stop in the role of the over-current relay device.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 relays are widely used in only the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s.【Key Words】 Power protectionstatus development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32)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上滞后,开设的一些工程类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既要求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实现把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桥梁,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我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一般是在学期的后几周实施。在此阶段,好多同学要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电网考试、各公司企业的招聘以及期末考试。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考研和就业多重作用下,好多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对待,甚至认为从网络上或往届同学那里找些资料拼凑拼凑就能完成。

2.只有理论设计,缺乏实验或仿真验证。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各种保护的设计题目和参考资料。在我校,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会比较详细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报告的格式等。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分时提供固定设计教室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机房,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设计手册、设备手册等,参考类似习题、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等进行模仿设计。在此期间,不同的指导教师去设计室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都不主动问问题,这样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都设计得如何,都出现哪些问题和错误,最终造成上交的报告存在一些错误。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完成理论设计。由于缺少对理论设计结果和结论的实验或仿真验证,致使学生既不清楚设计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不是合理。这种只锻炼理论设计而没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过程,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3.设计题目数量少且变化小,抄袭现象存在。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继电器选择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题目由于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同时系统的接线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很少变化,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不能很好实现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更像是做作业。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做出全面分析,就不能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在设计时仅仅参考一些相仿的习题、教师给定的设计指导书来完成设计计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以往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不科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出勤率、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以及主动性等,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方案的合理性、整定计算的正确性、设计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最终给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评定。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下,会出现同组同学中差别不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要设计人员由于报告书写较差而成绩低、设计较少的同学由于报告书写规范而成绩较高的不合理现象,课设成绩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由于这种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验或仿真验证的课设形式,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改革

为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针对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修改大纲及教学计划,规避考研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已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突出工程思想和能力培养,达到学生都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从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尽可能规避学生由于考研及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2.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素养。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至关重要。好的课设题目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工程设计规范的熟悉、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在设置课设题目时,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涵盖程度,又要考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给出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思考,我们对课设题目进行完善和更新,做了如下工作:①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带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实习基地、到电力行业调研等机会,搜集整理实际运行电力系统的真实资料,然后加工完善成训练课题;②考虑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实际,微机型保护装置已完全取代电磁型保护装置,再针对电磁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就严重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为此,我们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除了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之外,增加了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③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我校与浙江求是教仪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实践创新实验室,与北京电科院和清大高科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动手操作平台。第一周学生完成课设的理论设计,第二周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及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如果验证结论正确时,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另外,在设计的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点拨,同学们相互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对于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的态度和付出对于课设质量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因此,要想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投入。针对有的学生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就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的指导中,避免学生上交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设计报告。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做到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设计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对典型共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个时段要同时面对理论教学、课设实习指导、监考判卷考核、科研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指导措施,打破一个老师对固定学生的指导模式。根据指导教师的值班安排,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设计室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指导效率,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设计进行考评,而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样,在考核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不关注动手操作,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明显存在差距。考核方法与设计内容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考核方法的全面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评价方式不是玩花样,不是巧立名目,而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完善了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对理论设计的考核,也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评判,同时兼顾对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考核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电力部门和工矿企业等对口单位就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王文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 测绘科学,2011,(3):247-249.

张江林,梅许文,巨辉,邓昌建。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9-100.

杜兆文,姚福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3 ):108-109.

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论文题目

机械专业粗略分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工业工程、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等四大类。那么机械专业的论文题目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电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机电一体化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

2、变频技术在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系统中应用

3、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4、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5、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的程序与内容

6、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7、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8、水利水电工程的图形信息模型研究

9、矿山地面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

10、浅析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及优化对策

12、我国真空包装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

13、煤矿皮带运输变频器电气节能技术的分析

14、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17、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18、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19、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

20、农机机械设计优化方案探究

21、区域轨道交通档案信息化建设

22、环保过滤剂自动化包装系统设计

23、元动作装配单元的故障维修决策

24、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趋势分析

25、试析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问题

26、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7、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温室加温中的应用

28、关于在机电领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

29、浅析生物制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30、锡矿高效采矿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

31、铸钢用水玻璃型砂创新技术与装备

32、空客飞行模拟机引进关键环节与技术研究

33、汽车座椅保持架滚珠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34、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液仿真研究

35、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36、石油机电事故影响因素与技术管理要点略述

37、基于铝屏蔽的铁磁性构件缺陷脉冲涡流检测研究

38、数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与增长研究

39、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改进 方法 研究

40、浅析熔铸设备与机电一体化

41、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42、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4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改革策略

4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策略研究

45、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 措施 的若干研究

46、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及电动机调试技术分析

47、智能家居电话控制系统的设计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与改革

49、PLC技术在变电站电容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50、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类cad毕业论文题目

1、CAD技术在机械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Auto CAD二次开发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基于特征的机械设计CAD系统研究

4、CAD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机械制造中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研究

6、浅谈CAD在机械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

7、智能CAD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8、CAD/CAM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9、CAD制图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

10、基于CAD/CAE的机械结构设计模式研究

11、基于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应用环节协调分析

12、浅谈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4、基于CAD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15、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的创新方法

16、应用CAD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新方法

17、浅谈CAD外部参照在机械设计中的使用

18、五杆机构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19、国内双圆弧齿轮CAD/CAE研究进展

20、连杆式少齿差减速机的CAD参数化设计

21、CAD实体模型直接分层软件设计

22、基于MBD的三维CAD模型信息标注研究

23、对提高CAD绘图速度的几点建议

24、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CAD专家系统的研究

26、基于数值图谱法的连杆机构尺度综合CAD系统

27、浅谈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8、基于CAD的液压传动技术综合性实验研究

29、圆柱凸轮CAD/CAM研究开发及在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

30、基于Creo的轴类零件CAD/CAPP集成系统开发

31、航空齿轮泵NX/CAD系统的界面实现

32、实现滚珠丝杠副AutoCAD/CAPP一体化

3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4、基于VB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CAD系统设计

35、三维CAD技术对机械设计的影响管窥

36、液压系统原理图CAD开发研究

37、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38、关于CAD技术在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9、弧面凸轮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40、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

41、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探讨

42、论机械CAD技术及发展趋势

43、行星齿轮传动CAD系统开发

44、基于CAXA的盘类凸轮CAD/CAM应用

45、基于CAD技术的法兰26963工艺工装设计

46、鼓形齿联轴器参数化CAD系统开发

47、基于改进CAD技术的机械工艺设计探析

48、基于Pro/E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台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9、基于CAD/CAE集成的起重性能计算及方案优化

50、论CAD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机械制图的影响

机床夹具类毕业论文题目

1、可重构车身底盘焊装夹具设计

2、随行夹具针对柔性自动加工线适应性技术

3、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

4、组合夹具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5、一种电机轴承卧式安装自动化生产设备

6、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7、盾构机法兰密封圆环件圆柱面径向孔加工钻模设计

8、角度可调式线切割机床夹具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9、数控机床及工艺装备的创新

10、机床夹具制造中组合加工法的应用

11、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12、中职机械专业 教育 中的机床夹具问题

13、快速判断夹具过定位的方法

14、夹具设计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1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16、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17、试论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研究杨兴旺

18、基于UG的机床夹具应用研究

19、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20、油泵轴加工自动生产线方案

21、浅谈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22、浅析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

23、基于坐标系转换的工装夹具调装技术研究孔

24、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2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26、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27、基于DVIA Composer D动画在机床夹具CAI中的应用研究

28、机床夹具的设计探讨

29、谈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30、电永磁技术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

31、柔性组合夹具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32、汽车扭杆力臂尾部平面铣削新型组合夹具

33、采矿装备制造中的先进焊接工装夹具应用研究

34、基于水泵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探究

35、可调整夹持力的多功能夹具设计卜祥正

36、中小批量偏心凸轮的数控车削加工

37、光栅尺支架夹具设计的探讨

38、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39、基于ANSYS的机床夹具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40、大直径圆周均布孔加工方法的研究

41、人机操作分析在底座生产线改进中的应用

42、液压阀体主阀孔车削成组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43、法兰盘车床组合夹具设计

44、操纵杆支架Φ孔工艺及组合夹具设计

45、基于UG参数化设计的钻模设计

46、便携式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拆卸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研究

47、旋转式磁力片自动化装配系统及关键工位设计

48、机床夹具设计方法的应用

49、数控模具零件的铣夹具设计方法研究

50、一种小型叉形接头的精密加工技术

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最新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机电专业技术论文(2)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机电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 机械电子工程方面论文

★ 机电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本(电气工程)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别人的论文题目都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论题找下灵感~肯定是可以的~加油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32)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上滞后,开设的一些工程类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既要求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实现把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桥梁,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我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一般是在学期的后几周实施。在此阶段,好多同学要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电网考试、各公司企业的招聘以及期末考试。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考研和就业多重作用下,好多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对待,甚至认为从网络上或往届同学那里找些资料拼凑拼凑就能完成。

2.只有理论设计,缺乏实验或仿真验证。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各种保护的设计题目和参考资料。在我校,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会比较详细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报告的格式等。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分时提供固定设计教室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机房,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设计手册、设备手册等,参考类似习题、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等进行模仿设计。在此期间,不同的指导教师去设计室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都不主动问问题,这样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都设计得如何,都出现哪些问题和错误,最终造成上交的报告存在一些错误。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完成理论设计。由于缺少对理论设计结果和结论的实验或仿真验证,致使学生既不清楚设计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不是合理。这种只锻炼理论设计而没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过程,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3.设计题目数量少且变化小,抄袭现象存在。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继电器选择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题目由于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同时系统的接线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很少变化,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不能很好实现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更像是做作业。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做出全面分析,就不能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在设计时仅仅参考一些相仿的习题、教师给定的设计指导书来完成设计计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以往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不科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出勤率、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以及主动性等,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方案的合理性、整定计算的正确性、设计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最终给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评定。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下,会出现同组同学中差别不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要设计人员由于报告书写较差而成绩低、设计较少的同学由于报告书写规范而成绩较高的不合理现象,课设成绩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由于这种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验或仿真验证的课设形式,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改革

为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针对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修改大纲及教学计划,规避考研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已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突出工程思想和能力培养,达到学生都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从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尽可能规避学生由于考研及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2.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素养。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至关重要。好的课设题目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工程设计规范的熟悉、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在设置课设题目时,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涵盖程度,又要考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给出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思考,我们对课设题目进行完善和更新,做了如下工作:①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带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实习基地、到电力行业调研等机会,搜集整理实际运行电力系统的真实资料,然后加工完善成训练课题;②考虑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实际,微机型保护装置已完全取代电磁型保护装置,再针对电磁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就严重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为此,我们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除了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之外,增加了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③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我校与浙江求是教仪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实践创新实验室,与北京电科院和清大高科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动手操作平台。第一周学生完成课设的理论设计,第二周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及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如果验证结论正确时,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另外,在设计的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点拨,同学们相互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对于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的态度和付出对于课设质量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因此,要想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投入。针对有的学生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就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的指导中,避免学生上交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设计报告。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做到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设计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对典型共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个时段要同时面对理论教学、课设实习指导、监考判卷考核、科研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指导措施,打破一个老师对固定学生的指导模式。根据指导教师的值班安排,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设计室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指导效率,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设计进行考评,而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样,在考核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不关注动手操作,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明显存在差距。考核方法与设计内容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考核方法的全面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评价方式不是玩花样,不是巧立名目,而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完善了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对理论设计的考核,也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评判,同时兼顾对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考核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电力部门和工矿企业等对口单位就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王文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 测绘科学,2011,(3):247-249.

张江林,梅许文,巨辉,邓昌建。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9-100.

杜兆文,姚福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3 ):108-109.

继电保护输电线路研究论文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32)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上滞后,开设的一些工程类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既要求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实现把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桥梁,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我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一般是在学期的后几周实施。在此阶段,好多同学要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电网考试、各公司企业的招聘以及期末考试。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考研和就业多重作用下,好多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对待,甚至认为从网络上或往届同学那里找些资料拼凑拼凑就能完成。

2.只有理论设计,缺乏实验或仿真验证。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各种保护的设计题目和参考资料。在我校,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会比较详细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报告的格式等。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分时提供固定设计教室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机房,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设计手册、设备手册等,参考类似习题、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等进行模仿设计。在此期间,不同的指导教师去设计室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都不主动问问题,这样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都设计得如何,都出现哪些问题和错误,最终造成上交的报告存在一些错误。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完成理论设计。由于缺少对理论设计结果和结论的实验或仿真验证,致使学生既不清楚设计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不是合理。这种只锻炼理论设计而没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过程,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3.设计题目数量少且变化小,抄袭现象存在。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继电器选择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题目由于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同时系统的接线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很少变化,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不能很好实现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更像是做作业。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做出全面分析,就不能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在设计时仅仅参考一些相仿的习题、教师给定的设计指导书来完成设计计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以往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不科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出勤率、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以及主动性等,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方案的合理性、整定计算的正确性、设计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最终给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评定。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下,会出现同组同学中差别不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要设计人员由于报告书写较差而成绩低、设计较少的同学由于报告书写规范而成绩较高的不合理现象,课设成绩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由于这种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验或仿真验证的课设形式,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改革

为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针对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修改大纲及教学计划,规避考研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已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突出工程思想和能力培养,达到学生都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从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尽可能规避学生由于考研及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2.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素养。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至关重要。好的课设题目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工程设计规范的熟悉、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在设置课设题目时,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涵盖程度,又要考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给出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思考,我们对课设题目进行完善和更新,做了如下工作:①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带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实习基地、到电力行业调研等机会,搜集整理实际运行电力系统的真实资料,然后加工完善成训练课题;②考虑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实际,微机型保护装置已完全取代电磁型保护装置,再针对电磁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就严重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为此,我们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除了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之外,增加了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③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我校与浙江求是教仪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实践创新实验室,与北京电科院和清大高科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动手操作平台。第一周学生完成课设的理论设计,第二周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及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如果验证结论正确时,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另外,在设计的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点拨,同学们相互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对于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的态度和付出对于课设质量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因此,要想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投入。针对有的学生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就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的指导中,避免学生上交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设计报告。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做到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设计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对典型共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个时段要同时面对理论教学、课设实习指导、监考判卷考核、科研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指导措施,打破一个老师对固定学生的指导模式。根据指导教师的值班安排,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设计室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指导效率,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设计进行考评,而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样,在考核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不关注动手操作,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明显存在差距。考核方法与设计内容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考核方法的全面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评价方式不是玩花样,不是巧立名目,而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完善了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对理论设计的考核,也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评判,同时兼顾对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考核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电力部门和工矿企业等对口单位就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王文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 测绘科学,2011,(3):247-249.

张江林,梅许文,巨辉,邓昌建。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9-100.

杜兆文,姚福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3 ):108-109.

本公司内部继电保护的配合或者改造,写写就是一个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讲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现对继电保护课的主要内容以问答题的方式做个复习。一、 基本概念题1、 为什麽一般要求采用标幺值制计算电力系统短路电流? 答:把各级平均额定电压作为各级电压的基值使各电压级的标幺值电压皆为1, 变压器标幺值变比皆为1,各电压级的阻抗、电压、电流标幺值不需进行归算。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作用及组成是什麽? 答:原理:反应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故障后某些物理量的突变。作用:自动地、快速地、有选择性地控制断路器切除故障、对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相应信号。组成: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和执行元件组成。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四性——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4、、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零序电压是多少?答:约等于相电压。5、何谓继电器的启动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答: 继电器的启动电流:使继电器刚刚能启动的最小电流 继电器的返回电流:继电器启动后,使继电器刚刚能返回的最大电流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继电器的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 6、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作用和组成是什么?答:原理:电磁感应原理。作用:将额定大电流变成5A或1A的小电流。组成:由铁芯、一个原边绕组和一个副边绕组组成。7、从使用角度减少电流互感器误差的措施是什么?答:电流互感器电流误差是由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引起的。减少误差的措施:(1)加大电流互感器二次导线截面,降低二次负载电阻; (2)选大变比的电流互感器; (3)同型号的两个电流互感器串联。8、简述三段式保护的保护特性及时限特性。答:Ⅰ段(速断)—一般保护被保护线路的一部分(一般保护线路全长25%~85%),零秒动作。Ⅱ段(限时速断)——保护线路的全长,一般动作,作为线路的主保护。Ⅲ段——作为后备保护,其动作时限应比下一线路或设备的后备保护长一个时限阶段。9、 为什麽电流三段保护的Ⅰ和Ⅱ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接线,而Ⅲ段(过电流保护)采用两相三继电器或三相三继电器接线。答:电流三段保护一般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它的Ⅰ段和Ⅱ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 接线是使不同出线不同相别两点接地时有2/3的机会只切除一回线路。而Ⅲ段采用两相三继电器或三相三继电器接线是为了提高远后备YΔ—11接线变压器对侧两相短路的灵敏度。10、 反应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为什麽采用900接线?答:两相短路没有死区。11、 简述零序方向电流三段保护的优点答:反映接地故障灵敏;保护范围稳定,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零序Ⅲ段时限阶段少,动作延时短;系统振荡不会误动;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没有死区;接线简单,可靠。12、距离保护原理是什麽?距离三段保护的优点是什麽?答:原理:反应测量阻抗 的突变。优点:测量阻抗 在故障前和故障后变化量大,比反应单一物理量的电流或电压量大近一个数量级;它是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的比较,保护范围稳定,一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具有方向性。13、写出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阻抗方程。解答: 14、写出方向阻抗继电器幅值比较及相位比较的动边条件的 量的表达式。答:幅值比较: ;相位比较: 。15、应相间短路阻抗继电器采用什麽接线?答:一般采用 接线,方向阻抗继电器可以采用 接线。16、写出系统振荡时测量阻抗的表达式。 答: 测量振荡阻抗: 17。反应相间短路的整流型继电器为什麽要加入第三相电压?答、为避免反方向出口两相短路当记忆电压消失后失去方向性18、整流型阻抗继电器加入记忆电压的作用是什麽?答:用来消除方向阻抗继电器保护出口短路的死区和反方向短路不失去方向性。19、 简述相差高频保护的原理。答:相差高频保护是线路的差动保护,用高频载波将线路两侧电流的相位传到对侧比较两侧电流的工频电流的相位。同相位开放保护发出跳闸脉冲,区外故障,工频电流反相位,闭锁保护20、平行输电线路横差电流保护的优缺点是什麽?答:优点:有选择地性快速地控制断路器切出故障线路。 缺点:有相继动作区和死区。21、各电压级的输电线路一般应加装什麽保护?答:220kV:装设不同原理的两套高频保护、距离三段、零序方向三段或四段、综合重合闸;110kV:装设距离三段、零序方向三段、三相一次重合闸;35kV、60kV:装设电流三段、绝缘监视、三相一次重合闸;10kV:装设电流两段、绝缘监视、三相一次重合闸。22、对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的要求是什麽?答:(1)保护出口动作使断路器跳开,经~1s的延时,能使断路器重新合闸;重合次数要一定。(2) 手动合跳或远动合跳不能进行重合。(3) 不满足断路器合闸条件不能重合。(4) 双侧电源应满足同期条件进行重合。 (5)重合闸应能与保护相配合23、什么是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其特点是什麽?答:励磁涌流:变压器空载合闸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的励磁电流。 特点:最大励磁涌流的基波分量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6~8倍,经~1s衰减到额定电流~1倍的额定电流、含有高次谐波和直流分量、有600~840的间断角24、母线加装专门差动保护的条件是什麽? 答:从电力系统稳定考虑,枢纽变电站母线发生故障会使系统可能发生振荡;双 母线或单母线分段并列运行,母线故障要求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母线时加装专门母差保护。25、10MVA以上容量的变压器一般应加装什麽保护。答:主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瓦斯保护;后备保护:相间故障的过电流保护(低压闭锁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闭锁的过电流保护)、接地故障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变压器过负荷保二、画图题1、画出10kV架空输电线路电流二段保护的原理图。 1LHA 1LJ 3LJ +bh -bh 1LJ 1XJ BCJ 1LHC 2LJ 4LJ 2LJ 3LJ 1SJ 4LJ 1SJ 2XJ BCJ DL TQ2画出小电流接地系统绝缘监视接线图?(并写出整定电压)。3、画出零序电流滤过器原理接线图。4、画出反时限电流二段保护原理接线图。 5、 画出变压器Yd-11接线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 6、画出自动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原理接线图 7、画出幅值比较和相位比较的二极管环形比较回路图。 幅值比较执行元件 相位比较执行元件 8、画出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保护接线图。 9、画出变压器过负荷保护接线图。 10、在复数平面画出具有整定阻抗为Zzd的全、方向和偏移约为-的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图形。 jXZzd R 三、判断题 1、过量继电器返回系数大于一、欠量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小于一。 2、继电器不带电时打开的触点叫常开触点、不带电时闭合的触点叫常闭触点。 3、继电保护的接线系数是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之比。 4、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 5、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的零序电压为相电压,大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零序电压约为1/3相电压。×6、平行线路横联差动保护没有死区。×7、发电机纵联差动保护一般没有死区。×8、零序方向电流三段保护有死区。3、 距离保护是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的比较。9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是指阻抗继电器在复数阻抗平面上动作范围或图形。 ×10、距离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不受助增电流的影响。 11、相差高频保护当被保护线路长度大于180km时发生三相短路会产生相继动作。×12、相位比较的母线差动保护进出线的电流互感器变比必须一致。1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一般是反应单端物理量的三段式保护和反应多端物理量的差动保护。14反应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00”接线也能正确反映接地短路故障。15、阻抗继电器相电压相电流加3KI0的接线方式不能正确反映两相短路。四、计算题1、 电网的接线及参数如图所示 D1 D2 D3 D4 110kV 1DL 50km 2DL 10kV 3DL 10km S=20MVA 2MVA Ud%=10 各级输电线路的电抗为Ω/km, ; ; ; ; , 试对3DL10kV线路进行电流两段保护整定计算或对1DL 110kV输电线路进行距离三段保护整定计算(不校验精工电流)或20MVA变压器进行差动保护整定计算(采用BCH-2型或BCH-1型差动继电器均可)。解1,对3DL10kV线路进行电流二段保护整定计算: Ⅰ段(电流速断)一次动作电流: 灵敏度校验: = 合格 二次动作电流 = 。 Ⅲ段(过电流保护)一次动作电流。 115A=243A 灵敏度校验 = = 二次动作电流 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解2,对1DL110kV线路进行距离三段整定计算: 距离三段保护整定计算 解:距离Ⅰ段 整定阻抗 继电器整定阻抗 距离Ⅱ段 一次整定阻抗 灵敏度校验 继电器整定距离Ⅲ段 一次动作阻抗 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 整定阻抗为 灵敏度校验 近后备: 远后备: 继电器的整定 时限整定 解3,对20MVA变压器进行差动保护整定计算(采用BCH-2型差动继电器)1确定基本侧110kV 11kV 1050A LH二次接线 Δ Y110kV侧为计算侧2 计算动作电流 躲电流互感器二次断线和励磁涌流 躲外部故障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3 计算差动线圈匝数 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4灵敏度校验 4 计算平衡线圈 5 平衡线圈的取整误差为零6 短路线圈整定为 DD,

变电所微机保护研究管理论文

变电运行类论文2000字左右

变电运行工作主要由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组成。正因为这样,在变电运行工作中要面对很多的甚至是繁琐的规章制度。接下来我搜集了变电运行类论文2000字左右,欢迎阅读查看。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模式和安全管理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系列性,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工作环节,对电网运行工作和良好的供电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变电站数量激增,导致社会电力供应矛盾突出,电网运行中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凸显出许多电力安全和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影响着市场供电秩序和电力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1变电运行模式

无人值班变电运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变电管理模式也逐渐改头换面,与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无人值班变电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先进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全新的微机远动技术,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输送到远程控制处,然后由远方的值班人员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就是一种新的变电运行模式,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和施工距离,也提高了变电管理的科学性、便利性和准确性。但是这种新型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对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学会合理运用先进设备,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相协调,做好变电运行管理工作。

变电运行模式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变电运行模式的主要内容在于变电运行中对于电力设备的正常操作和电力运行的维护管理,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到既重视技术性工作,又照顾到琐碎的细节部分,不能任由小部分的风险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电网运行中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惯常的通病,如电力设施比较多且复杂,容易引发异常故障;电力工作人员众多,分散管理难;维护电网运行的工作简单枯燥,电工思想松懈,安全意识不高等多种问题。多样化的小问题堆积会给变电站造成严重的电力故障,不仅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损坏用电设备,影响电网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电力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时常维护电力设备,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保证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并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维修,提高变电运行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专人专岗责任制和严格的值班制度,将具体的故障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实行两班或三班倒的值班制度,在值班人员进行交接时,确保人员准时到位,对各环节工作交接完整,形成连贯的工作链接,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责任。

2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变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意识淡薄,设备管理不周。人力资源和电力设备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营造良好供电秩序的最重要元素。但是在许多的电力企业中,员工缺乏严格培训和实地训练,安全意识淡薄,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并没有按照严格标准执行,严重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另外,电力设备对于电网的运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负担责任重大的用于登高作业的小型起重器材,需要通过严格标准的质检才能够投入使用,并且需要工作人员适时检查,减少施工故障的发生率。

变电操作不规范。变电站的施工过程即变电操作是维护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由于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导致电力设备经常发生误动或拒动的故障,轻则只是经济损失,严重的话会影响到电网的运行和人身安全。

变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根据现代学科中安全管理学的认知,安全故障的发生根源在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电力系统运行中,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员工安全培训环节管理薄弱、电力设备管理不过关、企业领导层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以及电力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四个方面。在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缺乏全面性和制度性,不能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遵照制度规范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建设和技术培训;电力系统管理缺乏控制性和科学性,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具体的管理办法,使电力系统在前期准备和运行过程中控制力度缺失;电力设备生产质量检查和定时检修工作不到位,提升了事故发生率;电力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综合性,妄想以技术来弥补事故损失,对各方面工作不能兼顾。

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建议。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电力设备管理。在员工培训阶段,对员工严格要求,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电力技术双管齐下,体现出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电力设备管理,在生产阶段严格按照具体的生产标准执行,并对电力设备进行固定时间的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性能完好,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提高工作人员变电操作水平。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用政策制度辅助,增强员工工作时的压力感,促使员工严肃对待;建立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对变电运行的管理要求,确保员工能够掌握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缩减事故发生时间。最后,将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重点放在前期的故障预防上,宣传企业的电力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警惕心,养成安全施工作业习惯;遵照规章制度加强员工训练,确保技术到家,安全操作;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对包括领导层在内的全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纰漏和不足,使每个人能够在教训中进步。

3变电运行安全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是否能够安全的运行。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的生命。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安全生产。对于变电运行来说,其安全运行的意义不言而喻。变电安全运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是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变电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预防为主。在平时应该大力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不能等到出事才宣传。然后是加强安全操作的培训,让值班人员平时就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等几方面上。举办各种安全教育的活动,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总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变电安全运行的发言,以增加值班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第二是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变电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来对待。相对于环境和技术设备来说,人是十分活跃的因素。有效的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是降低安全事故的重点。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保证员工人生安全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培训时,要“以人”为本,从员工的基础入手。通过各种活动逐步的提供员工的业务素质。结合各种专项检查、日常维护、维修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下发到每一个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作用。培训应该提倡和注重基层各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人员都学实、学透。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最后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要不间断的对员工进行爱国、爱站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企业的主人,让他们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将各种站内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员工对自己的厂和站有个明确的认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流于形式,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矛盾,要以理服人。

结语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科学应用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运行,是保证用户合理用电,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根据电力系统每个阶段中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员工培训、设备管理、电力系统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保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摘 要:

一旦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发生事故,不但对变电运行的工作产生影响,还是对于人民经济财产和自身安全的重大隐患。笔者通过介绍变电运行中常见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且论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变电运行;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维护质量是保证变电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必须要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以保护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 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的现实意义

能分解保证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变电设备运行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变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也对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可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变电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系统中变电设备的检测与监控,以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解决设备故障,以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能够减少变电设备安全隐患的发生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的工作重点就是检测与监控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全天候、全方位进行监控巡视,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根据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变电设备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对变电设备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详细掌握设备运行中的情况,若发生问题,必须及时处理,避免问题逐渐变大而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可能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向前发展

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设备也是电力系统中的基础部分。在电力设备运行时若发生故障问题,容易导致整个电网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损坏变电设备,不仅直接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而且会大大增加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变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设备的有效管理与维护,以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 变电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表现

变电工作的一线职工是变电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变电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同时由于电气设备的分散、繁杂,出现故障和异常的概率很大。在日常变电运行的工作中,操作人员需要重复大量的填表和记录工作。工作内容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形成职工工作态度的消极松懈,从而使得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对于设备的操作应付了事,不规范操作,极可能引起设备事故,严重影响到了电力工程的安全和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对操作技术和流程的掌握不过硬,造成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也是变电运行中的一大问题。

安全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任何发生在管理运行中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或者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不到位。大部分变电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力的各种原因,要想通过技术实现安全预防的工作并不现实。为此,我们只有在不断发展技术的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预防和排除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变电运行中的管理问题主要为:管理模式的落后;管理者对于管理制度的理解错误;员工的安全培训不足;管理决策失误;设备问题。

电力设备的问题

我国电力工程正在实现微机化和自动化,然而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目前普遍变电运行中的设备仍然是以往的陈旧设备,这不仅不能满足我国电力工程改革的需要,同时随着设备的老化和功能缺失,会大大加重设备检修工作的工作量和变电运行中过的安全隐患。

变电系统现行的管理模式中,有着明显的弊端

首先,对于设备巡视工作重复、低效率。设备的巡视工作没有重点,采用的定期巡检方式不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不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再有巡视工作不分主次,导致很多设备重复检查,浪费人力,而一些重要设备检测不足。其次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事故的苗头。同时,设备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存在职责不清、履行职责不到位、安全监督“人治”化等现象。

3 造成变电运行故障的原因的分析

变电运行故障的人为因素

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管理变电运行的是电力工作人员。变电运行人员对变电的操作是否合理和规范,是变电运行安全与否的直接原因。因为管理变电运行工作比较枯燥和繁琐,而且设备众多,需要一一检查和操作,不仅体现在工作形式单调、设备复杂,而且许多变电运行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达标,加上工作乏味,长此以往会使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心性浮躁,对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变电工作人员这种工作态度下稍有不慎则在变电运行的操作中发生失误,从而产生电力事故。

变电运行中管理的隐患

我国每年都发生许多的变电事故,主要是因为对变电运行的管理不科学,存在许多不足。电力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提高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水平,从而为变电事故埋下祸根。在实际的变电运行管理中,并没有落实国家和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监管不力,对电力设备的检查也马马虎虎。而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无法落实其应有职责。其次,由于管理制度的架空和落后,变“法制”为“人制”,导致变电运行管理十分紊乱,职责不明,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变电运行管理中不可抗因素

我国电力事业突飞猛进,对电力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多。大量的电力设备被应用到电力企业中去。在一些变电运行事故中,是因为电力设备不合格,质量差而造成的,很多设备在一开始运行良好,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检查和更新,时间一长,便生各种问题,甚至出现变电运行事故。很多电力企业因为资金原因,购买不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力设备,或是没有资金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从而产生变电事故。

4 解决途径

维护好检修设备进行保养

要定期的给设备注入适用的润滑油,交替使用电气设备,并且及时的清洁设备,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现场模式循环滤油的方式,用来避免或减少设备故障出现的可能性,相应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确保设备稳定健康以及持续的运行。

加强电力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

如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异常情况的出现,对原因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设备的运行规律和变电规律,从中找出故障的存在因素,进行彻底性的故障排查,然后通过全方位的检修工作,从而保证我们的设备能安全进行。

完善变电检修技术

电力是否正常供应与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从传统定期检修方式过渡到状态检修方式前,首先需要完善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与带电监测技术,才能保证从传统检修方式转变到状态检修方式过程中的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

提高检修人员专业水平

增强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与管理办法也需要同步提高,如制定专业的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定时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专业水平,淘汰低水平技术人员;如将电工的考核与变电检修成本相关联,可以充分发挥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检修人员水平提高,自然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设备出现风险的几率与检修人员工作中的失误。

结束语

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的质量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做好变电设备的维护,以将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消除,从而保证电网的正常、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认识到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维护与处理措施,以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从而促进电力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迎新.变配电运行与维护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

[2]姚懿芸.关于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的相关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下).

[3]唐麟.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7.

浅谈变压器保护的若干问题摘要: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供电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将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文章对运行中变压器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补救措施。 关键词:变压器;后备保护;主变保护;电流互感器;断路器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供电设备,如发生故障将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装设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保护装置非常必要。近年来全国发生多起220kV降压变低压侧故障均由于后备保护等存在问题引起的。一些典型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变压器保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下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相间故障的后备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变压器由于中、低压侧,特别是低压侧母线故障时断路器未能断弧或拒动,而高压侧保护对此又没有足够的灵敏度,遂导致变压器损坏的事故在国内屡见不鲜。例如,某220kV变电站就因主变10kV母线侧刀闸发生短路故障时,10kV开关未能断弧而造成主变烧毁。其原因就是主变220kV侧的相间后备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的复合电压未选用10kV侧,而220kV、110kV侧的电压闭锁元件对10kV侧短路的灵敏度不够,造成高、中压侧后备保护没能动作,10kV侧短路故障无法排除,而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除加强变压器的主保护外,还应对相间后备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电压闭锁元件灵敏度不足 当过电流保护不符合灵敏度要求时,常采用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方式,而在低压侧母线或出口三相故障时,高、中压侧电压很高,不足以启动低电压元件。解决高、中压侧电压元件灵敏度不足的方法一般采用三侧电压闭锁并联的方式,低压侧可只采用本侧电压。这种方式要注意电流灵敏度提高后,在低压侧故障切除时可能会因自启动电流过大而造成误动。 电流元件的灵敏度不足 (1)一些110kV双绕组主变的低压侧未装设过流保护,要靠高压侧过流保护作为低压侧母线、线路故障的后备保护,而电源侧线路保护对主变低压侧故障又无足够的灵敏度。这样,当高压侧后备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时,低压侧的故障就没有第二重保护。所以,110kV双绕组主变的低压侧也应装设过流保护作为本侧母线和相邻线路保护的后备。为防止低压侧断路器拒动,过流保护应做成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限跳低压侧(或母联),第二时限跳各侧,以弥补高压侧后备保护电流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2)对于220kV大容量主变而言,由于低压侧加装了限流电抗器,使低压母线的短路电流大幅度下降,遂造成高压侧过流保护的电流元件对低压母线的短路故障灵敏度不足。如果两台变压器中压侧并联运行,则灵敏度就更差。所以,运行方式的合理安排、保护的合理配置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大面积停电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安排变电站主变的运行方式。目前,110kV配电网以远后备设计为主,110kV及以下电网尽可能以辐射状网络方式运行,强调简化电网运行接线,防止电磁环网可能带来的系统事故,况且电网结构简单、清晰,继电保护的配置与整定也简单。因此,2台主变的中、低压侧分开运行是有条件的,且可减小低压侧的短路容量。中、低压侧分列运行后,提高了高压侧过流保护的电流元件对低压母线短路故障的灵敏度,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在母联上装设备用自投装置。 加强变压器低压侧的后备保护。因低压母线一般不设母差保护,故母线故障要靠变压器的后备保护来切除。对于低压母线上所带的电容器、线路等设备故障,主变低压侧开关应是切除故障的后备开关,低压侧保护则是这些设备的后备保护。由于高、中压侧后备保护对低压侧故障的灵敏度不高,所以要加强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在原有配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后备保护作为低压母线保护或其后备,其定值与出线I段或II段相配合,对母线有的灵敏度。整定时限宜短原因:一是减少变压器出口短路电流对变压器和其它设备的损害;二是防止断路器柜中直流被烧断而不能切除故障。可设两时限,第一时限t1跳本侧(或母分),第二时限t2跳三侧。在变压器的低压侧配置两套完全独立的过流保护作为低压侧母线的主保护及后备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这两套过流保护接于不同的电流互感器,经不同的直流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供电,并分别作用于该低压侧断路器和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2主变保护的直流配置 当10kV母线故障发生在10kV断路器柜内时,弧光窜入直流系统造成整个直流操作电源消失,引起变压器损坏的事故在全国已发生多起,前述的某变电站即是一例。为保证2套双重化保护的完全独立,以防弧光窜入直流系统引起全站直流停电,变电站要有两段直流母线,两套保护分别由一段母线供电。 220kV降压三绕组变压器的保护电源作如下配置: 第一段母线:主变差动保护,中压侧后备保护,低压侧第一套后备保护。 第二段母线:非电量(含失灵、不一致)保护,高压侧后备保护,低压侧第二套后备保护。 在两组母线上,差动、各后备保护应使用不同的分支直流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并注意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上、下级之间的配合。 3主变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位置 设备正常运行时,差动保护用高、中压侧电流互感器通常采用断路器侧电流互感器,不用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这样,从套管至断路器间的故障也能通过差动保护快速切除,从而减小了保护死区。 当旁路断路器带主变断路器运行时,有的做法是将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切换至套管电流互感器,这使得差动的保护范围缩小,当套管至旁路断路器间发生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不会动作。由于旁路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与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间在电气一次布置上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不排除在这段距离内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所以旁代时应将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切换至旁路电流互感器。 差动保护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应尽量靠近低压侧断路器,并将低压侧开关也纳入差动保护的范围内。 4 旁路断路器带主变运行时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回路接线 按近后备的保护配置原则,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均配置了失灵保护。由于断路器失灵保护所涉及的一次设备多、范围广,一旦跳闸将切除同一母线上的所有元件,若拒动,则可能造成更大危害。因此,要特别强调失灵保护的安全性,在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启动回路和出口回路上应尽可能减少因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引起操作切换。 由于220kV双母线带旁母的接线方式在旁路断路器带主变运行时必然会引起保护切换,其中包含失灵保护启动回路的切换,改变主变保护跳旁路断路器跳闸出口回路的接线,就可以使失灵启动回路不要进行压板切换等二次回路操作,从而简化操作,减少运行工作量,并减少了可能的误操作。 技术规程规定,不允许主变非电量保护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目前,有些站的主变保护跳旁路断路器的跳闸出口是将电气量保护、非电气量保护(包含瓦斯、压力释放等)接点并联在一起去启动操作箱的永跳继电器TJR,,电气量保护另外的接点去启动失灵保护。在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回路中,TJR接点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回路,在旁代线路断路器时使用,与主变电气量保护接点通过压板进行切换,以保证非电量保护不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实际上,不通过压板切换同样也可以达到目的,而且接线更简单。电气量与非电气量保护接点分开后,前者去启动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后者保护不参与启动,直接去跳闸,也就是电气量保护接点并接去启动操作箱中的永跳继电器TJR,继而TJR接点一副出口跳闸,一副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非电气量保护接点并接启动手动跳闸继电器STJ出口跳闸。这种接线不但节省了非电气量的接点,接线简单,而且旁路断路器带线路和主变运行时也不要进行压板切换,从而消除了可能引起的误操作。 5结语 以上仅对运行中变压器保护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补救措施。对于新建、扩建、改造的变压器,应选用新型的微机保护,以满足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和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这一基本要求,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技术特点 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如下[1]: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由软件实现的动作特性和保护逻辑功能不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 (4)简洁可靠地获取信息,通过串行口同 PC 通信就地或远方控制。 (5)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开放的通信体系),使装置能够同上位机系统通信。 2.常见故障分析 (1) 硬件故障 主要有:按键失灵、显示屏显示不正常、插件损坏等等。 可能的原因有:运行时间太久使得按键机械部分接触不良导致按键失灵,或者是设备内部连接线损坏导致按键失灵;显示屏液晶面板受潮或受到损坏,显示芯片损坏;插件问题可能是插件电路电容长时间运行损坏,电源芯片损坏等原因造成。 (2)软件故障[1] 某变电所主变压器采用的是WBZ-1201D,保护运行时,所有报告均由人机对话模件收集显示或打印机输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而无法解决:保护屏上显示“有报告”,但人机对话模件上未显示“报告”内容,且打印机亦未工作。 (3)安装问题[2] 安装保护设备时要注意防高压。安装时要找厂家协商,在保护装置入口或适当的地方安装防高压装置,防止高压电窜入低压回路,烧毁插件板。鹤矿热电厂就曾烧坏过三个插件板。 在二次回路接线时要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和微机保护内的二次接线一并考虑,否则可能出现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现象。 论文网,有时厂家来的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的内部接线已经完成,但个别出现反极性的情况,进而出现保护误动,所以在调试时开关柜内部接线也应检查。 3.抗干扰 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投入实际运行时,既不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又不影响周围环境,并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按干扰的形态可分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两种。共模干扰发生于保护装置电路中某点各导线对与接地或外壳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是发生在电路各导线之间的干扰,是与信号传递途径相同的一种干扰。保护装置接收这种干扰的能力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完全相同。 按干扰的危害性可分两种,一是引起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干扰,低频差模常属于这一类。二是引起设备损坏的干扰。由于高压网络的操作减少各种干扰对继电保护或其它二次设备影响,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继电保护研究的毕业论文

摘 要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他的故障给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大容量变压器也是非常贵重的元件,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和重要程度装设性能良好的、动作可靠的保护元件。本文是笔者在阅读了大量专业资料、咨询了很多的专家和老师的前提下,按照指导老师所给的原始资料,通过系统的原理分析、精确的整定计算。做出的一套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本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内容夯实。可作为从事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关键词 电力系统故障,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目 录摘 要………………………ⅠABSTRACT………………Ⅱ1 绪论 课题背景…………………………设计题目………………………毕业设计原始资料…………… 待保护变压器的在系统中的连接情况……………………设计任务…………………继电保护的综述 ……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引起的后果……… 继电保护的任务……………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31.3 电力变压器故障概况…………61.4继电保护发展………………计算机化……………………71.4.2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91.4.4智能化…………………………92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 ……………… 短路电流计算的规程和步骤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计算步骤 ………………… 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等值网络的绘制………… 化简等值网络……………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任意时刻值的计算…………… 三相短路电流的冲击值…143 电力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 瓦斯保护原理…………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 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 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电流速断保护原理…………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躲过励磁涌流…………… 灵敏度的校验…………… 过电流保护的原理……………过电流保护………………… 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负序电流和单相式低压过电流保护……………………零序过电流保护原理………24 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的零序电流保护………………中性点可能接地或不接地变压器的保护……………… 过负荷保护原理 ……………28 过励磁保护原理……………293.8微机保护原理 …………………… 微机保护概况…………… 变压器的微机保护配置…304 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电力变压器的保护配置…314.2 保护参数分析与方案确定……… 保护方案…… 保护设备配置选择…… 接线配置图…………………35 整定计算…………………… 带时限的过电流保护整定计算…………………………36 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 单相低压侧装设低压侧接地保护………………………过负荷保护………………保护配置动作实现……………38结论…39参考文献……………………40附录A:接线配置图…………………41

设计说明书可以到我以前的回答里去看,按主接线图配置保护配置,常规配置:主变保护;母差保护,线路保护,后问保护厂家要套保护装置的标准版接线图,你选好开关,要到开关的二次标准图后就可以画二次图了,你可以参照110kV变电所的图集!!!

China's power industry, as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energy industry, has been in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status,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also eye-catching. Power system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have made new demands, which will enable the relay to rapid development. Three-phase current protection rela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protection. Based on a detailed study of three lines of defense to protect the various components and wiring, Setting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rivation of the three-segment protection movements value sensitivity and duration tuning formula. and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tools for MATLAB software programming, Simulation of a 35 kV single-ended power supply network syllogism current protection of the setting, Finally, the software MATLAB Simulink simulation waveform technolog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syllogism current protection is an ideal line protection. It can help protect all of the interaction so that the 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the best. Keywords : protection; Three-phase current protection; Setting; MATLAB Simulink simulation.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