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我国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需要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对于供应链管理,其应用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内容,不同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方面产生的问题也存在的一定差异。本文试图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浅显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战略伙伴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真正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不能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清楚的认知,不知道应当应用何种计算机软件,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建设等。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落实寸步难行,对于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于工作的开展也太过于茫然。我国有一些企业还存在着这样思想上的误区,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看成是一种连接方式,而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益,导致在企业内部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供应链管理模式。
战略伙伴关系未统一
我国的很多企业仍处在最为低层次的市场竞争中,也就是多个企业间形成了激烈竞争局势,竞争过程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过程。我国企业若想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同时将企业供应链具有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达到双赢的市场竞争局面,那么各个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统一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将各自企业的优势展现出来。因为,供应链具有的组成成员它们是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各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长时间情况下对于构成成员就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构成成员会产生强烈的抗争行为。受以往传统思维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或小利益的争斗中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没有给予过多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思想死板僵化,不能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整合。对于一些企业内部组织也是如此,举个较为简单的例子,如我国国内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更像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对于存货的采购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专属渠道,不仅导致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同时使得存货成本很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甚至可能被兼并或消失。
二、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将供应链管理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全面的发挥出来,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产业结构、资金实力等的实际情况,可学习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汲取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恰当的调整,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去。此外,我国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一些大型的企业目前都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结构,我国其他企业可对该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形成适用于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际应用到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更新的目的,使得我国企业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明确企业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供应链的组成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分销单位、产品的物流运输单位,还有广大的消费群众。一个供应链需要具有一个主导企业,其余部分就是为主导企业附属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该企业都不能承担供应链中所有内容,企业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明确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的位置,明确企业的主要发展路线,清晰了解自身的主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会参与到多个供应链中去,同时,在不同的供应链中有着不同的位置。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能使得企业成为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将企业具有的并不是非常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进行外包,对增强核心业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落实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的稳固。因为,供应链构成的各个节点都是独立存在的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他们在协作的过程中一切活动的开展必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利益矛盾,导致良好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受不良影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能明确供应链盈利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额度的分配,明确各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盈利做出的贡献,且应用订单价格补贴等多项手段对相应的企业进行一定激励,使得供应链构成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保证稳定发展。
三、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我国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想要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必须要不断重视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此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运行和应用。相应的人员也要不断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寻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艳红.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运用状况和价值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2]王丽娜,缪栋,朱文月.供应链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ERP管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erp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一 浅析企业ERP管理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激烈的竞争要求。ERP作为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它的实施已经成为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针对ERP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与对策来成功解决?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状 问题 解决 1. ERP系统的基本概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对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2]。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信息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在不断升级的,企业ERP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但是,升级则面临与软件产品接口的不对应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4. 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主要责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合理的系统培训,并做好培训的考勤监督工作,并在培训期末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造就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3]。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领导协调各部门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部门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部门遵照执行,使各部门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本文运用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分析了ERP系统应用的总体情况,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受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软件,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企业管理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晓斐.信息化时代的ERP[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2] 王惠芬.我国企业ERP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3). [3] 陆慧娟.电子商务与ERP整合应用探讨[J].现代计算机. 2010, (12).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ERP中的财务管理 摘要:自从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优秀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系统被吸收和整合进中国企业管理系统中,其中ERP就是备受推崇的一个软件系统。现本文主要探究对ERP中的财务管理, 进阶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探讨于国内企业关于ERP生存之道,从而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竞争的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ERP 的内涵及特点 (一) ERP的内涵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是在线上将企业的数据合并成一个统一体,科学合理地规划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这些资源,使资源达到最大效用。ERP是高效的信息管理运营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与运营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还是具有自主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几十年应用与完善,ERP越来越趋于完美,被应用到世界各地,ERP也被我国企业所接受它也不再只是,不仅仅一套的软件,而是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制胜法宝。 (二) ERP的特点 让ERP系统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下企业资源运营与管理的中枢,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ERP系统具有整合性 ERP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所有参与单元纳入一个整体,让所有资源综合使用, 省去中间多余的步骤,简化生产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增强管理,发挥整体性的优势。另外在企业内部,ERP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收集各部门数据,进而计算技术分析与系统性控制。ERP的系统性让企业内部各业务不在单独运行,而是发挥整体性优势。 2. ERP系统具有系统性 拥有多个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协调作用,依次进行,使业务流程系统化,使各级业务部门发挥合理秩序地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高度信息化 通过云计算,能够很好企业能够适应风云突变的市场。 ERP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管理层能够通过ERP对市场与运营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在线的查询,并且做出即时企业决策,从而加强企业了对经营环境改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在变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4. ERP系统具有实时控制性 ERP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使对企业的实时控制性成为现实。ERP系统连接了各业务部门,传递实时信息,经过计算和分析进行实时管理,也可以将实时情况发呈现给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进行决策从而达到实时控制。 二、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目前,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管理信息。财务管理在既缺少管理层面的工作,更缺少决策层面的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其全部职能。当ERP 系统环境下,一大部分管理工作有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财务管理工时变得更短。 (一)ERP 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由核算性向管理性转变 ERP系统的存在让合适核算工作变得简单与迅捷,各部门只要将个财务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核算就会瞬间完成,省时又省力,而且更准确。财务管理可以不用进行这繁琐的工作,而潜心研究和分析ERP上的数据, 从而实现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 (二) ERP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ERP具有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所以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管理利润。但销售部门及时将相关数据更新到ERP,信息化技术优势就将显现出来,计算机的技术分析能力与在线实时传输能力,让ERP能实时对财务的预算与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另外,ERP系统具有记录与计算能力,一切收入与支出明细都记录在案,并且结合软件优化能够实时有效地进行查询。ERP的引入能够胜任管理一些职责如记录、核算、分析企业内部资金运转的情况,在一些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可以做得更好更方便,因此ERP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三) 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操作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行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在引入了ERP系统的企业中,重心将向财务活动的计划、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迁移, 其侧重于在事前进行预测与计划, 与事后的科学计算与反馈。ERP系统在管理管理这一子模块, 是财务管理结合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目前做得趋向于完美,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业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内部财务的核心系统,被财务管理人员熟练使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四) 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非常复杂和费力的工作。做好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触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才能有效科学地控制实施过程的产生成本, 进而平衡各项业务之间的运作。ERP系统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性,能够实时科学做好计划,并且监控险实际成本,还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与将数据分享其他业务,因此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ERP在信息时代是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化管理思想,是方便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可以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进行集成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模块之一。但是在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ERP 系统也具有其他信息平台共有的网络安全隐患,为保持ERP系统的信息安全和运行稳定性,企业必须完善适合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提高网络安全,同时强化管理内部控制,确保ERP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优势,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即时、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大安.论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前沿,2006(10). [2]殷雪峰.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曲秀丽.浅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刘小群.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作者简介:谭 杰(1972�C),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东丰县,学历:大本,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ERP中的财务管理。看了“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论文 2. erp数据管理论文 3. erp企业管理论文 4. erp论文范文 5. erp生产管理论文
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对药品监督规范管理的影响研究及调整要求(四)4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概述医药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医药物流供应链体系简介 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供应链,它是指将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连接起来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网络,涉及到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行为,具体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储存,产成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交付用户、销售服务及废弃物回收等环节。作为一个动态的网络,供应链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我国,医药供应链可以简化为以下四种运作流程:供应链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核心企业,它在整个供应链中一的更多的控制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连续,相互作用,各有各自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特定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的结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产品的复杂性、供应商的数目、原材料的可得性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供应链结构中所包含的供应商和顾客的数目,供应链结构的长度和广度,供应链的空间辐射范围都表现的不同。如果不仔细分析,一般人可能会把医药供应链同其他行业的供应链相等同,这样简单归类是不准确的。一方面,同其他行业一样,制药企业从活性或非活性成分物质生产企业所购买的原料,经配方加工成为成药,再对其进行包装,并通过制药企业的仓储系统经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流向最终用户1181。但另一方面,医药供应链与其他行业供应链有着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运作效率差别甚大,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是相对较低的。究其原因,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医药供应链的发展也相对其他更为严格一些,因此也制约了医药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此外,医药行业供应链自就整合不足,各企业的业务范围又存在很大差异,包括医疗诊治、制药、药品分销、信息处理、运输管理等诸多产品和服务,而且在许多国家,医院和非医疗单位对药品、库存和过程的管理多都是独立的,使整个系统处于较长时间低效率运行状态。这一点也可以从药品行业企业的库存周转率同其他行业企业相比较中得出结果如下表所示。医药供应链成员组成 在医药供应链体系中,有三个纬度的指标是反应供应链如何运作及实施的。这三个纬度分别是覆盖整个供应链的组织,从消费者经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配送的流程活动以及贯穿供应链整个过程的信息流I’9]。1966年起,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有效的健康消费者响应组织(EfficientHealtheareeonsumerResponse,EHCR)。在美国,该组织的成员有美国医疗物资管理社团、医疗商业沟通协会、医疗分销商协会、全国批发药剂师协会和美国编码委员会(ucc)[70]。根据EHcR的报告,医药供应链大体包括三个要素:生产、分销和消费。要素与其组成成员的特点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如何优化医药供应链。参与医药供应链的成员主要包括:患者/l陆床提供者、整合分销网络(IDN)/提供商管理、分销商、制造商、集团采购组织(GPO)和电子商务提供商。(1)患者/临床提供者是指医药需求的创造者,在此领域实现了医药需求、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在整合分销网络中,患者/临床提供者可能是医院、门诊部、诊所、手术室、社区卫生站、药店等健康提供方。他们不仅需要从产品选择、临床需求、性价比等方面提取有效信息,以供进行正确的分析决策;还要在成本透明、标准化产品选择和可获得性等的基础上,能够很容易的得到所需的产品。(2)整合分销网络(IDN)/提供商管理在此领域主要是通过与供应链其他成员进行沟通,来解决对医药供应链的需求进行规划、测度、存储及补充。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整合分散的内部系统,为医药运营提供供应链信息,其中包括:物资管理、可支付帐款、总分类帐、临床决策系统和患者费用;此外还包括提供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包括订单信息、产品可得性、产品规格、配送信息、计价和支付等。(3)分销商与传统药品经销商不同,药品分销商发挥着重要的物流与整合服务提供商的职能,包括提供关键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信息管理服务的作用。因此,此领域也面临着优化库存水准,控制运输费用,传递由GPO所提供的药品定价信息和制药厂所提供的产品规格信息等问题。(4)制造商可谓是医药供应链的产货源,在这个领域如何根据需求数据优化生产和库存成本,与GPO、分销商等进行协调实现及时、低成本的药品流动和定价信息的反馈是其主要面临的问题。(5)GPO(集团采购组织)指通过整合药品需求,为制药企业或分销商获取更为优厚的价格和产品服务交易条款的集团性药品采购组织。由于其刚刚起步,还不完善,目前主要提供药品定价方面的信息,而并非广义上的商品信息。而且,GPO目前还只是与一些主要的药品制造商及分销商合作,而非行业普及行为。(6)电子商务提供商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医疗产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提供商,他们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交易、电子市场等服务内容,从而为医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目前对于电子商务提供商还有许多难题急于解决,如如何将电子商务系统与医药供应链有效的整合;应该获取、整合和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该由谁来支付这笔服务费用等。医药供应链运作流程(1)选择药品选择药品主要涉及功能和财务两方面的因素,是医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药品的选择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诸如药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临床需求、产品规格以及各类标准、定价信息以及库存影响等。(2)申请购药申请购药是需求与下单之间的一个环节,一般申请被导入到采购或订单系统中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目前,将申请系统与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ls)进行整合是堕待解决的问题。(3)药品下单药品下单含有一种控制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保证了权力,使订购所需要的药品、保证其价格的合理以及药品的可能性和安全配送成为可能。通常情况下,药品的下单流程涵盖了不同部门优化价格、库存和物流成本的要求,包括整合申请保证最优的订单规模和价格,以及利用EDI或其他电子数据交换标准改善信息流的质量,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从而降低运行成本。(4)药品生产根据需求生产药品。这是好的愿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实现,许多药品生产企业往往因为不了解市场需求而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代价维持安全库存,而若没有充足的库存,企业还容易因不可预期的需求而产生巨额的分销经营成本。因此,要实现缩减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贯通供应链的信息,使药品生产企业与需求方进行直接的系统连接,及时了解药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有效的药品库存。(5)药品运输在药品分销过程中,如果运输批量、时间、地点没有规划好,就会出现低效率运输、空运等现象,造成运输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药品运输的关键是能从健康的提供机构获取正确的订单和库存数据。(6)接收药品药品的接收也是控制医药供应链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核实供方运输是否正确,并对供方进行支付的职能。药品接收流程的努力方向是实现自动化订单和信息的获取,以降低药品接收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差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体统。(7)药品库存没有发生转移或使用的药品需要药品的库存。合理的药品库存能有效地均衡运输规模、运输成本、财务持有成本、仓储成本以及保证药品的质量。所以,如何自动获取和运用库存信息、改进和完善传递给分销商和制造商的预测数据是药品库存领域鱼待解决的问题。(8)分销药品是指将接收或库存地点的药品分销到药品使用地。这里涉及到物质商品的转移和产品所有权的控制问题。(9)药品消费是医药供应链的原动力,其要求是将正确的药品,在规定的时间,以适宜的成本送达到指定的地点。所以,是否能够获取药品使用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并将其自动传递给物资管理、患者付费和临床系统是此部分管理的关键。(10)药费支付药品的接收、库存以及消费环节都涉及到药费支付的问题,该行为可能直接发生在Hls系统或其他操作系统。该环节的主要要求是从分散的体统中获取订单匹配、接收、开票和定价信息,以保证药费合理及时地完成支付。川绩效报告是评价和改善医药供应链的重要形式,能够对药品的质量、产出、成本效益和使用等环节做出科学全面合理的反馈。在实践中,要发挥其自动收集和整合来自企业内、外部合作者数据的功能,从而汇总出更科学全面的分析报告。医药物流信息系统构成·信息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信息是指有目的、有导向的知识。信息的效用需要依赖于应用主体和特定环境的需求。因此,对某一主体有用的信息,对另外的一个主体未必受用;在某些环境下有效的信息,在另一环境下可能会无足挂齿。信息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生产要素,同劳动力、能源、物资这些基本的生产要素一样创造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中,信息发挥着协调并支持创造价值活动的作用,并作为附加产品参与到价值的创改造过程中来。信息既可以作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透明性的一种战略投资,又可以有利于物流企业间服务差异化和专业化的确立,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信息相关的附加成果的形式来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又迎来了电子商务的全新时代。欧洲经济委员会于1997年10月在全球信息标准大会上对电子商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的任何形式的商品交易”。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这一定义被认为是对电子商务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因而被广泛接受和使用[2l]。在电子商务的时代,物流的运作也平添了以下特点:(l,)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的信息化表现在物流标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有效的客户反应、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理念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2)自动化 自动化是保证物流高效、准确作业的关键,它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3)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物流信息的通信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顾客间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等实现通信的网络化。第二,是指物流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ranet)。(4)智能化 在现代物流作业过程中,许多中间环节工作都可以依靠程序控制实现智能化操作,如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5)柔性化 现代物流的柔性化要求“以顾客为中心”,并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做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灵活组织物流作业。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本论文中研究医药物流信息的目的在于厘清医药物流信息运作模式;重视医药物流信息在医药物流中所发挥的作用;规范医药物流信息运作行为:奠定医药物流信息运作的法律地位。医药物流供应链的参与方大体包括:供应商、货物代理、医药代理、运输公司、驾驶员、车辆、仓储配送、支持机构、医院、药店、医药公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具体收货人等。各方参与,彼此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同一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连接下,可以示意成如下图示:此时,信息所起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并支持医药物流系统运营全过程。而信息系统之间或者物流系统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所传递的信息,就形成了信息流。根据信息在企业内外传递范围的不同,将信息大体分为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内部信息流是指参与方内部信息的传递。外部信息流是指参与方之间传递的信息流。因此,研究物流系统中信息流,不仅能够清楚地了解物流系统中各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关系,更能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优化,使物流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对医药物流的影响:(l)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作为物流活动的一个新兴的虚拟性运动空间,使传统的物流的各项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变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虚拟操作寻求各种组合方式,使物流更趋于合理化,并指导实体物流运动达到效率更高,费用更省,距离更短,时间更少的作业目标。(2)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方式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以信息为中心,信息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和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物流活动,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不管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都是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的。此外,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物流在全球的范围内发挥着整体的实时控制。(3)电子商务改变了医药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要从某一企业的独立而分散的角度中跳出来,而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考虑全社会整体的物流系统成本。此外,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当前,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合理的物流,而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即使它的规模再大,也很难独自实现这一需求。所以,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的单打独斗,现代的物流企业应相互协同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和系统化。(4)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电子商务的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来保障。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进了物流技术的进步,包括物流硬技术和物流软技术。物流硬技术是指在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机械和设施等相关硬件技术;物流软技术是指在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的计划、管一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物流环节角度讲,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保管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等。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的管理当中,才能确保物流的健康发展。(5)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电子商务下,要求从业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也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并能够在物流实践中,将二者有效结合,灵活运用。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 摘 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采购部门纳入到供应链管理中,成为供应链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采购部转变职能就成了必须,企业采购部不仅仅面对的原材料或者上游以及辅助用品的采购,而是将诸多供应商成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线,进而实现企业专业化生产。本文重点分析传统采购模式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分析具体的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采购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早先企业大包大干的模式显然和成本控制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始在众多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和国外的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组织和流程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和采购职能的转变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需求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采取了最大利益化模式实现,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就是造成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和效益低。其二就是容易造成多头采购,也就是说一个订单可能会下发给更多的企业来完成,这种采购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引入竞争机制,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比如多供应商订单量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采购成本高,众多的供应商也提升了管理难度。其三库存周转率低下,传统采购模式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就极容易造成原材料库存积压,同时也极易造成因为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导致订单延期,从而给企业带来企业成本增加,信誉下降的问题。其四质量控制不能够融入到供应商生产工序中,来料检验的质量控制只能够确保满足企业生产的质量,但是却不能够确保供应商的来料品质合格,在来回退货交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延时和运费增加问题。其四就是唯价格是选的供应商选择方式,显然不能够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进行甄选,综合实力和价格往往反比,所以价格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供应商的品质。 二、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一)转变采购转变职能。 在现代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企业采购部门将不再是企业独立的一个部门,而是统一到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部门之一,因此传统的采购职能就要进行彻底的革新。采购职能转变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被动阶段、独立阶段、支持阶段和一体化阶段。所谓被动阶段指的是采购部门职能建立在相关部门采购需求上并根据采购成本最低策略满足相关部门或完成采购命令。独立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相对独立,可以独自采取科学的对比方法进行采购,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支持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实现了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并会采用一些采购技巧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体化阶段表示采购职能完全实现了和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这是采购职能转变的终极目标。 通过分析采购职能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被动阶段实际上就是传统采购模式的延续,依然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在独立阶段的表现,采购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采购新思想和通过科学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则主要来自于采购的务实工作以及吸收了其他企业的采购经验,在这个过程,企业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支持阶段,采购工作的计划性更强,并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改变采购策略主因则为企业竞争需要,评价采购工作则通过竞争目标实现,评价供应商则以是否满足企业竞争需要,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主要特征表现的是采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助力器。最后就是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是否实现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是否具有长期计划性,并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是否融为一体,采购工作评价是否按照对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有益进行,是否完成采购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是否将采购信息系统集成到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实现,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采购职能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根据不同采购策略细分采购订单。 采购策略主要分为采购需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采购风险两种,而细分采购订单则根据订单需求分为战略性物资、杠杆性物资以及瓶颈物资和普通物资四种。所谓战略性物资是企业生产必须品且只在某一个供应商购买,而且这个供应商还不能够确保供应,这类物品占成本比重大。而杠杆性物资则主要指的是采购价格微小差异就会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其价格所占成本比重也较大。瓶颈物资则指的是价格不高,但是却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最后就是普通物资,这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各种辅助物资,比如办公耗材,能够通过多个供应商获得。 根据风险和利益的等同原则对于提供战略性物资的供应商应该实现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对于杠杆性物资而言,采购策略应该通过竞争性投标方式来选择能够提供物资价格和质量都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对于瓶颈性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寻求新的供应商来确保这类物资的稳定供应,防范企业因为这类物资没有及时获得导致停产,降低采购风险,最后就是普通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制度化采购程序管理实现,降低采购成本。 三、总结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实现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降低企业的库存,以及能够融入供应商的生产质量控制,规避事后质量控制风险,以及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自然就会引起采购职能的变化,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认识这一点,将新的管理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参考文献: [1]周清林.供应链共赢需要提倡合作和外包.中国储运,2011年08期. [2]陈学南.采购管理的艺术性.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年09期. 看了“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2. 供应商管理论文范文(2) 3. 超市质量管理论文 4. 门店运营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2)
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辽宁地区企业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现状
在企业生产与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产品研究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市场的快速抢占,产品开发工作并没有被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来管理,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产品的开发欠缺与之配套的评审机制,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没有作出详细分析并且没有对产品是否能够投入生产作出充分认证,这导致了前面需要做的工作都被积压在产品生产阶段,并会由于反复的修改和返工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以及开发成本的提高。另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方面欠缺沟通机制与管理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协作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作为企业生产线员工,欠缺成本控制意识;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过分强调产量目标;作为生产计划人员则和物料计划人员欠缺沟通,这些情况会导致生产工作与设计工作难以实现紧密结合,并因为沟通不畅而出现频繁停线和换线的问题。由此可见,辽宁地区企业在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欠缺研制周期中的成本管理;二是产品的开发效率较低;三是企业员工欠缺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四是部分生产工艺有待合理化;五是物料计划与生产计划的沟通与交流有待强化。
二、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量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围绕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体系
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管理要求辽宁地区的企业构建一种相互联系、具备动态特征且能够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系统。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对业务流程作出整合,围绕成本管理对经营管理模式作出优化,并从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管理结构方面构建科学的成本管控系统。其中成本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企业供应链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于企业产品的特点;二是重视以提高成本管理成效为出发点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在成本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对管理跨度与管理等级作出合理控制;三是要构建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构建;四是在确保业务流程各个要素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五是业务流程中的各个要素需要具备制衡与激励机制;六是需要使用具有动态性特征的经济考核指标来对供应链中业务的运作成效作出检验。由于存在于辽宁地区的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企业的单纯相加,因此,要对供应链管理成本进行降低,就有必要挖掘供应链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并发挥出这种优势,同时要对企业个体的业务流程作出优化与调整。事实上,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显现与认可,因此在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有必要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来对辽宁地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优化。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企业间业务流程的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来看,企业应当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突破点。如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仅较复杂,并且会涉及到较多的部门。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两个部门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从而对业务流程作出简化,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所开展的业务流程方面来看,供应链环境中的零售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来开展业务联系。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业务处理工作而言,电子化商务显然更加便捷,并且在电子化商务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些业务可以进行合并,这会让业务流程产生很大变化。
(二)强化成本管控制度化建设
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并让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获得制度保障。企业要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就有必要对开展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化建设来推动供应链成本管控工作的长期发展。从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内容来看,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管理的制度化、成本分析的制度化、管理手续的制度化、控制手段的制度化、管理环节的制度化、管理程度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组织的制度化等。这些制度能够在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企业工作的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构建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流程,并且在成本管理职责的划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性与可追溯性。
一是目标成本是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基准。目标成本制度需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为核心,并要求采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共同参与制度拟定工作。这种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管理流程与生产工艺来对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预测,从而为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预算制度与预算执行制度是企业供应量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以产品订单为依据对一段时期中的产品销售作出预测与统计,并得出预测结果以及各个部门的成本预算,在主管领导、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门对这些预算作出审定之后,则可以在财务部门的监管中对这些预算进行使用。企业中预算的执行应当由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来监督与维护,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将供应链成本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ERP管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erp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一 浅析企业ERP管理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激烈的竞争要求。ERP作为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它的实施已经成为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针对ERP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与对策来成功解决?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状 问题 解决 1. ERP系统的基本概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对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2]。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信息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在不断升级的,企业ERP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但是,升级则面临与软件产品接口的不对应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4. 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主要责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合理的系统培训,并做好培训的考勤监督工作,并在培训期末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造就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3]。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领导协调各部门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部门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部门遵照执行,使各部门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本文运用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分析了ERP系统应用的总体情况,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受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软件,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企业管理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晓斐.信息化时代的ERP[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2] 王惠芬.我国企业ERP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3). [3] 陆慧娟.电子商务与ERP整合应用探讨[J].现代计算机. 2010, (12).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ERP中的财务管理 摘要:自从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优秀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系统被吸收和整合进中国企业管理系统中,其中ERP就是备受推崇的一个软件系统。现本文主要探究对ERP中的财务管理, 进阶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探讨于国内企业关于ERP生存之道,从而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竞争的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ERP 的内涵及特点 (一) ERP的内涵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是在线上将企业的数据合并成一个统一体,科学合理地规划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这些资源,使资源达到最大效用。ERP是高效的信息管理运营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与运营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还是具有自主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几十年应用与完善,ERP越来越趋于完美,被应用到世界各地,ERP也被我国企业所接受它也不再只是,不仅仅一套的软件,而是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制胜法宝。 (二) ERP的特点 让ERP系统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下企业资源运营与管理的中枢,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ERP系统具有整合性 ERP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所有参与单元纳入一个整体,让所有资源综合使用, 省去中间多余的步骤,简化生产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增强管理,发挥整体性的优势。另外在企业内部,ERP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收集各部门数据,进而计算技术分析与系统性控制。ERP的系统性让企业内部各业务不在单独运行,而是发挥整体性优势。 2. ERP系统具有系统性 拥有多个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协调作用,依次进行,使业务流程系统化,使各级业务部门发挥合理秩序地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高度信息化 通过云计算,能够很好企业能够适应风云突变的市场。 ERP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管理层能够通过ERP对市场与运营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在线的查询,并且做出即时企业决策,从而加强企业了对经营环境改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在变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4. ERP系统具有实时控制性 ERP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使对企业的实时控制性成为现实。ERP系统连接了各业务部门,传递实时信息,经过计算和分析进行实时管理,也可以将实时情况发呈现给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进行决策从而达到实时控制。 二、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目前,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管理信息。财务管理在既缺少管理层面的工作,更缺少决策层面的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其全部职能。当ERP 系统环境下,一大部分管理工作有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财务管理工时变得更短。 (一)ERP 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由核算性向管理性转变 ERP系统的存在让合适核算工作变得简单与迅捷,各部门只要将个财务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核算就会瞬间完成,省时又省力,而且更准确。财务管理可以不用进行这繁琐的工作,而潜心研究和分析ERP上的数据, 从而实现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 (二) ERP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ERP具有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所以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管理利润。但销售部门及时将相关数据更新到ERP,信息化技术优势就将显现出来,计算机的技术分析能力与在线实时传输能力,让ERP能实时对财务的预算与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另外,ERP系统具有记录与计算能力,一切收入与支出明细都记录在案,并且结合软件优化能够实时有效地进行查询。ERP的引入能够胜任管理一些职责如记录、核算、分析企业内部资金运转的情况,在一些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可以做得更好更方便,因此ERP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三) 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操作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行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在引入了ERP系统的企业中,重心将向财务活动的计划、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迁移, 其侧重于在事前进行预测与计划, 与事后的科学计算与反馈。ERP系统在管理管理这一子模块, 是财务管理结合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目前做得趋向于完美,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业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内部财务的核心系统,被财务管理人员熟练使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四) 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非常复杂和费力的工作。做好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触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才能有效科学地控制实施过程的产生成本, 进而平衡各项业务之间的运作。ERP系统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性,能够实时科学做好计划,并且监控险实际成本,还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与将数据分享其他业务,因此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ERP在信息时代是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化管理思想,是方便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可以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进行集成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模块之一。但是在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ERP 系统也具有其他信息平台共有的网络安全隐患,为保持ERP系统的信息安全和运行稳定性,企业必须完善适合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提高网络安全,同时强化管理内部控制,确保ERP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优势,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即时、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大安.论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前沿,2006(10). [2]殷雪峰.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曲秀丽.浅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刘小群.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作者简介:谭 杰(1972�C),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东丰县,学历:大本,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ERP中的财务管理。看了“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论文 2. erp数据管理论文 3. erp企业管理论文 4. erp论文范文 5. erp生产管理论文
提供一些物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14、XXX物流配送方案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题目很难帮你确定,但是论文的题目选取,切入点一定要小。比如很多同学题目选的“ 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现状与发展”等题目,切入点太大,在概念论述阶段,很好论述,但是在后面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就无从下手了。所以在选题时候切入点一定要小,比如“物流软件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我国城市配送物流现状与发展”等就容易写多了。全部是手工打字,希望能帮到你。期待好评。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提供一些供应链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试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某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某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供应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我国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需要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对于供应链管理,其应用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内容,不同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方面产生的问题也存在的一定差异。本文试图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浅显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战略伙伴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真正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不能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清楚的认知,不知道应当应用何种计算机软件,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建设等。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落实寸步难行,对于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于工作的开展也太过于茫然。我国有一些企业还存在着这样思想上的误区,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看成是一种连接方式,而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益,导致在企业内部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供应链管理模式。
战略伙伴关系未统一
我国的很多企业仍处在最为低层次的市场竞争中,也就是多个企业间形成了激烈竞争局势,竞争过程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过程。我国企业若想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同时将企业供应链具有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达到双赢的市场竞争局面,那么各个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统一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将各自企业的优势展现出来。因为,供应链具有的组成成员它们是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各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长时间情况下对于构成成员就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构成成员会产生强烈的抗争行为。受以往传统思维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或小利益的争斗中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没有给予过多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思想死板僵化,不能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整合。对于一些企业内部组织也是如此,举个较为简单的例子,如我国国内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更像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对于存货的采购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专属渠道,不仅导致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同时使得存货成本很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甚至可能被兼并或消失。
二、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将供应链管理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全面的发挥出来,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产业结构、资金实力等的实际情况,可学习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汲取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恰当的调整,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去。此外,我国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一些大型的企业目前都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结构,我国其他企业可对该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形成适用于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际应用到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更新的目的,使得我国企业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明确企业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供应链的组成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分销单位、产品的物流运输单位,还有广大的消费群众。一个供应链需要具有一个主导企业,其余部分就是为主导企业附属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该企业都不能承担供应链中所有内容,企业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明确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的位置,明确企业的主要发展路线,清晰了解自身的主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会参与到多个供应链中去,同时,在不同的供应链中有着不同的位置。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能使得企业成为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将企业具有的并不是非常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进行外包,对增强核心业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落实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的稳固。因为,供应链构成的各个节点都是独立存在的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他们在协作的过程中一切活动的开展必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利益矛盾,导致良好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受不良影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能明确供应链盈利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额度的分配,明确各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盈利做出的贡献,且应用订单价格补贴等多项手段对相应的企业进行一定激励,使得供应链构成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保证稳定发展。
三、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我国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想要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必须要不断重视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此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运行和应用。相应的人员也要不断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寻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艳红.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运用状况和价值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2]王丽娜,缪栋,朱文月.供应链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ERP管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erp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一 浅析企业ERP管理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激烈的竞争要求。ERP作为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它的实施已经成为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针对ERP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与对策来成功解决?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状 问题 解决 1. ERP系统的基本概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对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2]。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信息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在不断升级的,企业ERP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但是,升级则面临与软件产品接口的不对应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4. 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主要责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合理的系统培训,并做好培训的考勤监督工作,并在培训期末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造就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3]。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领导协调各部门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部门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部门遵照执行,使各部门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本文运用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分析了ERP系统应用的总体情况,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受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软件,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企业管理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晓斐.信息化时代的ERP[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2] 王惠芬.我国企业ERP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3). [3] 陆慧娟.电子商务与ERP整合应用探讨[J].现代计算机. 2010, (12).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ERP中的财务管理 摘要:自从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优秀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系统被吸收和整合进中国企业管理系统中,其中ERP就是备受推崇的一个软件系统。现本文主要探究对ERP中的财务管理, 进阶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探讨于国内企业关于ERP生存之道,从而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竞争的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ERP 的内涵及特点 (一) ERP的内涵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是在线上将企业的数据合并成一个统一体,科学合理地规划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这些资源,使资源达到最大效用。ERP是高效的信息管理运营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与运营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还是具有自主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几十年应用与完善,ERP越来越趋于完美,被应用到世界各地,ERP也被我国企业所接受它也不再只是,不仅仅一套的软件,而是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制胜法宝。 (二) ERP的特点 让ERP系统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下企业资源运营与管理的中枢,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ERP系统具有整合性 ERP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所有参与单元纳入一个整体,让所有资源综合使用, 省去中间多余的步骤,简化生产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增强管理,发挥整体性的优势。另外在企业内部,ERP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收集各部门数据,进而计算技术分析与系统性控制。ERP的系统性让企业内部各业务不在单独运行,而是发挥整体性优势。 2. ERP系统具有系统性 拥有多个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协调作用,依次进行,使业务流程系统化,使各级业务部门发挥合理秩序地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高度信息化 通过云计算,能够很好企业能够适应风云突变的市场。 ERP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管理层能够通过ERP对市场与运营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在线的查询,并且做出即时企业决策,从而加强企业了对经营环境改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在变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4. ERP系统具有实时控制性 ERP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使对企业的实时控制性成为现实。ERP系统连接了各业务部门,传递实时信息,经过计算和分析进行实时管理,也可以将实时情况发呈现给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进行决策从而达到实时控制。 二、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目前,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管理信息。财务管理在既缺少管理层面的工作,更缺少决策层面的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其全部职能。当ERP 系统环境下,一大部分管理工作有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财务管理工时变得更短。 (一)ERP 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由核算性向管理性转变 ERP系统的存在让合适核算工作变得简单与迅捷,各部门只要将个财务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核算就会瞬间完成,省时又省力,而且更准确。财务管理可以不用进行这繁琐的工作,而潜心研究和分析ERP上的数据, 从而实现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 (二) ERP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ERP具有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所以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管理利润。但销售部门及时将相关数据更新到ERP,信息化技术优势就将显现出来,计算机的技术分析能力与在线实时传输能力,让ERP能实时对财务的预算与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另外,ERP系统具有记录与计算能力,一切收入与支出明细都记录在案,并且结合软件优化能够实时有效地进行查询。ERP的引入能够胜任管理一些职责如记录、核算、分析企业内部资金运转的情况,在一些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可以做得更好更方便,因此ERP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三) 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操作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行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在引入了ERP系统的企业中,重心将向财务活动的计划、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迁移, 其侧重于在事前进行预测与计划, 与事后的科学计算与反馈。ERP系统在管理管理这一子模块, 是财务管理结合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目前做得趋向于完美,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业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内部财务的核心系统,被财务管理人员熟练使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四) 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非常复杂和费力的工作。做好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触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才能有效科学地控制实施过程的产生成本, 进而平衡各项业务之间的运作。ERP系统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性,能够实时科学做好计划,并且监控险实际成本,还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与将数据分享其他业务,因此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ERP在信息时代是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化管理思想,是方便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可以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进行集成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模块之一。但是在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ERP 系统也具有其他信息平台共有的网络安全隐患,为保持ERP系统的信息安全和运行稳定性,企业必须完善适合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提高网络安全,同时强化管理内部控制,确保ERP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优势,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即时、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大安.论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前沿,2006(10). [2]殷雪峰.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曲秀丽.浅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刘小群.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作者简介:谭 杰(1972�C),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东丰县,学历:大本,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ERP中的财务管理。看了“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论文 2. erp数据管理论文 3. erp企业管理论文 4. erp论文范文 5. erp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