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菜与美食》杂志简介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已不仅是营养配置对健康的影响,其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美学、文化及经济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繁荣进步。在贵州省内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份能将多种厨房商品垄断为广告客户的平面媒体背景下,创办《黔菜与美食》杂志,打造贵州美食这张大名片,无疑对贵州发展旅游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明确黔菜概念、确立黔菜地位、打造黔菜品牌、开发黔菜产业、促进黔菜出山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一、《黔菜与美食》杂志办刊理念关键词:美食、时尚、品味、品格; 美食引导健康生活。二、《黔菜与美食》杂志办刊宗旨 一份消费者与餐饮、食品加工企业自愿订购的饮食文化杂志; 一份展示贵州美食与天下美食的精确地图; 一个以食代疗的综合信息平台。三、《黔菜与美食》杂志办刊风格充分考虑《黔菜与美食》杂志主流读者群(工薪阶层、广大企业主)的阅读特点,中旬刊应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搜索型概念“悦读”类期刊。(1)所谓“视觉”,即以一定的图片量为中心,融合出版流程编辑、排版、广告三个关系的新视觉。(2)所谓搜索,即根据目前期刊传媒的一些变化,要加快目标读者群阅读速度的栏目及采编设计。“阅读速度”和“悦读速度”已成当今平面媒体留住读者的重要指标。在新的阅读模式(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下,杂志更多的是告诉读者去搜索什么(可创办专业多站互动),并且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提供符合其价值观的使用信息,甚至为满足他们的某种信息需求提供直接的服务,从而提升刊物的品牌价值,实现多次售卖。(3)刊物特点:以专业、实用、时尚为本,设计精美、创意图片,图文件比例6:4。(4)页码价格定位:大十六开本,64页码,全彩色印刷,订价10元。四、《黔菜与美食》杂志定位以厨艺为媒,打造贵州省厨艺平台,大力推广饮食文化,促进厨师间的互动交流;融合贵州省餐饮行业的名厨、名菜、名店,汇集餐饮厨艺的技艺、技巧、技法,并以敏锐的眼光前瞻国内外餐饮企业发展趋势,反映最新潮流,为全省餐饮经营者、厨师及广大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行业资讯;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黔菜的文化碎片,以叙事的方式解说每一道黔菜(含夜郎古菜)的故事,兼顾介绍风土人情的文化积淀。在做好以上内容定位的基础上,适当穿插贵州酒文化、茶文化及本土食品加工相关内容。五、栏目设置(广告页面除外)拟分专题、文化、互动、养生、资讯五大版块。(一)关于专题版块栏目 6个页码,拟每期创造话题,如以季节的转换推出“煲汤物语”,以厨艺的特色推出“大厨坐阵”等专题性栏目,较为开门见山,以人为本地吸引读者。(二)关于文化版块栏目“名菜溯源”:4个页码,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最具代表性的黔菜及其来历、发展、演变,以及现在的被接受程度、订价等,可调动餐饮企业参与,文尾简要附带这些企业的相关介绍。“名人与黔菜”:3个页码,每期两例,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名人或名领导与任何一道黔菜之间曾发生过的故事讲述出来,如因为一道菜而产生的灵感,或是因为一道菜结识一位知己,或是因为一道菜度过困难时期,或是最喜欢的一道黔菜等等,在文尾,简略附带这道菜的图片和做法。“名厨忆当年”:3个页码,讲述黔籍厨师十年前、十五年前、二十年前如何学习做菜、如何创新黔菜、如何给领导人或中外名人做菜的故事,旨在让读者体会到那个时代黔菜的情况及后来的发展。“民族名菜”:5个页码,简要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名菜,每期二至三个。“美食之旅”:4个页码,以介绍贵州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线路为主线,介绍各地、各景点特色风味小吃。“市、州、地菜品推介”:9个页码,每个市、州地各一个页码,简要介绍当地最传统宴席或菜式,或带有经营性质,介绍当地有名餐饮店等。“食客食评”:2个页码,汇集各方人士对黔菜及美食相关心得评论。(三)关于互动版块栏目 “做做那道菜”:2个页码,领导、名人、事业成功人士也是普通人,也有亲人朋友,这个栏目旨在记录领导、名人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最佩服的人做一道最想做的菜表达真情实感的故事、过程,图文并茂,每期一人。 “厨师故事”:4个页码,通过记者采写,或厨师投稿,讲述黔籍厨师、在黔厨师的经历、故事,配上个人简历,以及该厨师的最新菜式的制作图片及文字,每期两人。 “外地人与黔菜”:4个页码,介绍外地人品尝黔菜、学习做黔菜的故事、感受、看法等,每期二至三人。同时,解读和梳理中国菜系。 “私房菜”:3个页码,介绍贵州本地人自制私家菜的故事、过程,每期二至三人,配图。“中西合璧”:2个页码,每期推出带趣味性的“粤菜黔吃”、“湘江菜黔吃”、“西菜黔吃”等菜谱。(四)关于养生版块栏目 “瘦身日记”:1个页码,以真人真事介绍瘦身食品对美体带来的好处。 “素道人家”:1个页码,以真人真事推出环保美食养生概念。 “快乐厨房”:2个页码,推出大厨、名家或百姓展示自己“研发”的简易养生菜。 “四季食谱”:1个页码,根据每个季节不同,每期推出几个健康食谱。(五)关于资讯版块栏目“名店搜索”:5个页码,带有经营性质,介绍饭店、酒店、餐饮集团或负责人发扬、创新黔菜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现有规模等。“招牌菜”:2个页码,介绍各酒家、餐饮集团等的招牌菜,并附联系方式、地点等,每期至少十二个。“厨房小窍门”:2个页码,介绍一些做菜的小窍门、宜用的厨具、油料、调味品等。“饮食前沿”:一个页码,介绍省内外餐饮行业最新的趋势、最关注的焦点。“食事传真”:一个页码,及时传播政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最新时事动态、政策法规。
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扬州大学下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学院。学院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余名、研究生200余名、留学生120多名,成人教育学生1000多名。学院设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酒店管理6个本科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全国烹饪高等教育首创、办学历史最长、办学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省内高校同类专业较早设立、有厚实办学基础和丰富办学经验的校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学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国内开办较早的专业。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3个硕士点,拥有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服务方向硕士点、旅游管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50名。学院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有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47人;博、硕士生导师7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 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1名教师入选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 18名教师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1名教师入选学校“教学名师”培育计划,2名教师入选学校“拔尖人才”成长计划, 22名教师入选学校人才工程计划。学院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国家级烹饪大师15人,教师中有多人在国内外烹饪大赛中获奖,在第八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中,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教学及实验设备,并建立了一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培养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学院拥有3个省级实践中心(食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营养与烹饪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酒店与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心),设有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江苏省烹饪研究所、扬州大学焙烤食品技术中心、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中心、旅游文化研究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扬州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江苏省淮扬菜产业化工程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教育、科研机构,主办《美食研究》(核心期刊),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益海嘉里、江苏小厨娘餐饮集团、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天博食品配料有限公司、联合利华等企业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意大利、新西兰、韩国、朝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面向国外招收本科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及短期研修生。师生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及全国各地举办美食节,受到国内外食品、餐饮同行的赞誉。学院全体在籍本科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朱敬文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方广奖学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优奖学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能力,严谨朴实的作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为100%,其中近30%学生出国深造、免试推荐和考取985、211等名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多年来,学院为职业院校及中国酒店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安全与监管行业、餐饮业、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科研院所等单位输送了大批师资力量及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其中一批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力量。
《The Gourmand》的灵感来自于城市里不断涌入的餐馆、酒吧、咖啡店和小吃摊位,以及这些新兴的美食据点带来的激动人心的流行文化。《The Gourmand》喜欢发掘最新的餐饮店,将饮食视为一种潮流语言,观察与之相关的现象,并结合艺术以充满创意的手法演绎。(美食从来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让你瞬间感到幸福的艺术,不行了,我要先去吃点东西,再写)。
饮食科学杂志《饮食科学》由国内首家关爱人们日常饮食、健康、生活的月刊,是国家级期刊。饮食科学是男人强壮的保健医、女人靓丽的护理员、才能人长寿的顾问团、孩子聪明的营养师。主管单位:辽宁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单位:辽宁省轻工业管理办公室;辽宁省食品工业协会;辽宁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国际刊号:1008-9489国内刊号:21-1158/TS出版地方:辽宁邮发代号:无创刊时间:1972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所属分类: 期刊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工程科技I一般服务业期刊收录:知网收录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法国面包 步入法国的城市,一家家面包铺随即映入眼帘,衣着整洁的店员满脸笑容,彬彬有礼地接待着八方的来客。法国人有边走边吃的习惯,儿童上学也喜欢手拿长面包,大口大口地啃食。有时,他们把面包当棍棒,追逐捅打,别具情趣。 边远乡村也不例外,不管是小旅店还是大餐馆,只要你择桌一坐,伶俐的服务员就会立即上来,给你恭恭敬敬地献上一篓白白的面包。此时,你只管慢慢地坐食你那甜滋滋的面包,无须顾忌没人给你拿酒送菜了。 法国的餐馆无论大小,一般都没有面包房。店堂与面包房相跑很近,有时只有一板之隔,图的是递送方便。 在法国买面包要自带盛器,因为面包裸露,很少是有包装的,小孩买面包最有趣,他们将长长的面包一只只塞进敞开的茄克衫,若无其事地雀跃着送回家去。 法国的美食闻名遐迩。来到法国,可以穿着正式礼服,享用地道正统的法国大餐,也可在一般大众化口味的餐厅内,啜饮香醇浓郁的葡萄佳酿,享用鹅肝酱、龙虾……各种餐点搭配应有尽有。餐后的甜点,更是不能错过的人间美味。 在巴黎,想要找一家餐厅,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在这美食之国的首都,漫步街头,餐厅随处可见。可以说,是各式各样的餐厅,烘托出了巴黎繁荣华丽的气氛。游客不仅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法国菜,单纯地填饱肚子,而且还是极好的一种休闲体验。 在法国的第二大城市里昂,它的地道佳肴中有一种著名的里昂干红肠是不错的法国菜。而另一道里昂菜——搭配炒洋葱的里昂内脏肠则是在肠衣中灌入小牛肝和绞碎的猪脚,值得一试。里昂的乳酪世界闻名,种类多达100种以上,因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口感,除了直接切片来吃,还可将融化的奶酪加入酒混合,也可以搭配冷肉、马铃薯等,是补充体力的上品。 特别关照:一般法国餐厅午餐供应是12:00-14:00,晚餐是19:00-22:30或更晚。正式餐厅菜品较为精致,费用也较高,需事先订位,有些还须着正式服装,最好事先确认清楚;啤酒屋类提供海鲜冷盘、传统菜肴,营业时间较长,由早餐至宵夜;家常菜小馆提供传统家常菜,价格较便宜;自助餐厅按所取菜肴计费,价格较一般餐厅便宜;煎饼店提供简便的路边餐厅,专卖甜或咸的煎饼,适合点苹果酒搭配;咖啡馆除咖啡饮料外,也提供简便菜肴,如汉堡薯条;下午茶馆则供应甜食、茶及沙拉和派。 巴黎,以法式美食闻名于世:鹅肝酱、传统小吃、乳酪和葡萄酒等,巴黎都能满足您所有对美食品尝的 需要。法国美食堪称世界知名,光在巴黎就有两万五千家餐馆,有些餐馆十分豪华,但也有感觉非常温 馨的一般菜馆,但不论是那一种餐馆,都会让你在用餐时有异想不到的惊奇。 法国料理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在法国,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当成圣礼一样备受重视,因为它同 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 餐礼仪,都是进入法国美食的先修课。到法国不能不点松露、鹅肝酱等著名菜式,虽然份量很小,却很 精致,值得慢慢品尝。 建议在点菜时不须点所有菜色,可以量力而为、视预算而定。一般法国餐厅有几种等级:Bistrot(家常 菜餐馆)、Brasserie(小型餐厅)、Gastronomie, 消费额度也因等级不同而攀升。要注意的是,要去高级 餐厅时,要事先预约,穿著上男士应着西装外套、领带,女士应着洋服或套装等。 有好菜必得佐以好酒,或说对的酒。法国人吃饭时习惯以红酒配红肉或口味重的菜肴,白酒则配鸡肉和 海鲜。午、晚餐的餐桌上出现的红、白酒,一般称餐中酒,是很普通的现象。而法国菜在上菜时的顺序 则为:1 开胃盘;2汤或沙拉(海鲜类);3 冰沙;4主菜;5沙拉(菜叶类);6 乳酪盘;7 甜点;8 咖啡或 茶,下次若有机会品尝法国菜时,别忘了留意一下喔。 [鹅肝酱] 在现代欧洲菜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法国菜,经常被作为一流餐厅酒店上菜和菜单组合的蓝本,而在法国菜 里头,有着世界三大美食之称的便是法式煎鹅肝了。 最早懂得烹受煎鹅肝这项美食的,大概是二千多年前的罗马人吧。之后到了法国路易十六时期,鹅肝被 进贡到法国宫廷后深受喜爱,从此成为宫廷广为采用的珍味,当时许多知名的音乐家,作家和社会名流 都争相赞颂,自此奠定其顶级美食的地位。 既然能被视为世界顶级美食的鹅肝,鹅只的饲养过程自有其独特之处.鹅只在孵化后的14周内,会被 饲养在室外地方以供给一个自然环境,好使鹅只的免疫力能大大加强。过了14星期后,饲养人员便开 始用特制的粟米每日3次强迫喂食鹅只,为期4周。为避免在这强迫填喂的过程下鹅只会紧张甚或死亡 ,所有的鹅只都会被一对一喂食,其间并会不断地抚拍它们,或让它们聆听音乐,以帮助它们吞食和安 抚情绪,这便是为甚么鹅肝的价格会如此昂贵的原因,皆因其人工已差不多占去成本的大部分。 鹅肝在法文中为Foie Gras,而煎煮则是 Saute,所以在法国餐厅如果看见开胃菜中有 Foie Gras Saute,那便是法式煎鹅肝了。在品尝煎鹅肝时最适合搭配甜酒煮成的酱汁,或加入无花果干一起煎, 鹅肝的香味便能和无花果的风味配合一起,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鱼子酱] 世界三大美食中最广为人熟悉的「鱼子酱」(Caviar),其实就是盐渍的鳍鱼鱼卵,这种享负盛名的美 食,早于十三世纪,就被喻为人间的极品。传闻当时在丹麦的一份报章上,曾提到当地一家工厂接到制 造鳍鱼鱼子酱订单的要求,这应是鱼子酱的最早记载。 除了鳍鱼外,鱼子酱也会用到鳟鱼、鲟鱼、鳕鱼、鳣鱼等等材料。其中,尤以鳣鱼最为特别,因其生长 的地方仅限于里海和黑海。鱼子酱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会失去其鲜美风味,无论是冷盘,美酒,糕点等等,无一不可和鱼子酱配合成绝妙的菜式。如果真的要说鱼子酱最常使用的地方,大概算是和香槟 配合的开胃菜吧! 至于说到鱼子酱的食用法,先轻轻铺在舌上,以舌尖将鱼子酱一粒粒缓缓碾碎,便会感受到那香醇浓郁 ,甘甜清冽的酱汁,级别越高,鱼子酱里的鱼脂含量亦会相对增加,含盐量则会因应减少,也因此,品 贸较高的鱼子酱一般都口感粘稠,风味亦会更为精致. 除了吃法外,用来舀鱼子酱的汤匙也是要十分注意的,为了不让器具压过其风采,同时防止因高温影响 鱼子酱的品质,一般是使用贝壳汤匙来进食,至于一般用餐时所用的金属汤匙,由于会严重破坏鱼子酱 的香气,所以绝对被列入禁止之列。 [松 露] 和「鹅肝」、「鱼子酱」并称为世界级三大美食的「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种长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国有「黑钻石」美名的松露,严格来说并不算是菇类,因为它寄生在树木的根部,深藏 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须靠训练有素、嗅觉灵敏的狗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松露对于温度和湿度十分敏感,处理不当的话,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减轻 了意即钞票亦不见了,常令老板们心疼不已。因此,为了保存松露,于是便开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与鸡蛋共处一室。结果产生了让人意外的惊喜,米与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气味,同时又让松 露的水分不会快速蒸发,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风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节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间,波尔多 酒和一般的红酒都可以搭配着喝。 [乳 酪] 法国乳酪闻名于世,在法国人的餐桌上,也绝对少不了乳酪。在法国,光是通过官方规定的乳酪种类就 有345种,每块乳酪都有独特的个性,无怪乎有人曾说在法国,从1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都可以吃到不 一样的乳酪。此外,也有法国人这样说:「只消一方上好的农庄乳酪,再搭配一杯葡萄佳酿及一块刚出 炉的面包,即是人间至高无上的享受」。由此可见,法国人对乳酪的喜好程度。 乳酪的本质是由气候,地理环境,牧草,牛羊的不同来决定。而乳酪质地风味,则微妙地受到酵母、容 器、制作方式、熟成的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靠海的诺曼底,牛羊吃了略有海咸味的牧草,诞生了与众 不同的乳制品,内陆牧草稀少的地方便以山羊乳酪闻名。牛羊在春夏期间吃了肥沃的牧草,泌乳量充沛 ,牧农家除了加工饮用,也制作成各式乳酪,以便储藏过冬。每逢秋季,便是乳酪慢慢变黄的时间,美 食家公认这时候的乳酪质地最好,口感也最迷人,香甜美味,欲罢不能。 菜式简介:鹅肝酱煎鲜贝 特点: 透过巧妙的组合,材料与手艺搭配,呈现出高雅的菜相,入口即化 原料: 法国鹅肝酱3片,鲜干贝6粒,芦笋6支,洋葱100克,红萝卜30克,洋葱20克(切片加盐炒热,绞成泥酱) 制作: 鲜贝略泡水,即泡冰水急速冷却,加入葱姜盐酒,再煎至两面黄芦笋取花蕊部分,以盐水烫熟,作盘饰;取出鹅肝酱,略煎,置於鲜贝上,加酱汁即可上桌
《艺术收藏与鉴赏》
《包装与设计》 ¥25 (最早、最权威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内容以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主,每期均有大量国内外精彩设计作品的创意分析、重大设计活动的相关报道和参赛信息等内容。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包装和设计文化的发展,促进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的融合,介绍国内和国际的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包装技术的信息,成为联系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桥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园地。)《艺术与设计》 ¥25 (以艺术的角度报道国内和国际设计和流行趋势,介绍艺术大师的最新作品和创作经历,同时包容各种流行设计门类,如互动媒体、影像、展示、产品等广泛领域的前沿视觉文化。)《Design产品设计》¥25 (《Design产品设计》坚持服务于中国产品设计界,以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设计艺术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具有设计品位与设计追求的专业杂志。她的读者有着良好文化和艺术熏陶背景,并对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富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追求创新与品质。)《Design 360˚》 ¥25 (《Design 360˚》杂志以国际视角,收集世界各地最新设计资讯,展示主流设计风潮,发掘新锐设计力量,涉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数码设计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的设计案例、国际设计界动态以及国际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搭建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CG数码艺术》 ¥20(《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的始终目标是关注和推动国内数字创作领域的发展。对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肩的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爱好者的中国,《数码艺术》Computer Arts国际中文版杂志具有的读者基础。)另外还有《画廊>>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当代的艺术.纯艺类的不含设计.每两月一期.中国知网上的美术杂志也很丰富: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 育 类 杂 志 征 稿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征稿。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大主办、全国最富实力的教育期刊集团之一,其系列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经几代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其悠久的历史、上乘的质量、强大的阵容、诚信的服务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已成为全国中学师生的良师益友。“陕西师大杂志社系列中教参杂志”已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文章控制在3000字内。主要杂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等物理教育教学类期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导向性”特色,发行量一直稳居同类期刊之首。为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经过调研和论证,本刊于2006年改版为国际大16开,栏目、内容和形式全面创新。国际刊号:ISSN 1002-218X国内刊号CN61-1033/G4国内邮发代号:52-31投稿信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是专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的教学辅导类期刊。本刊积极倡导一纲多本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优秀的教学实验、教学实录等提供展现教师才智的舞台,探索高考中考命题规律,充分体现教与学、学与考的有机结合。 刊 号: ISSN1002-2155 CN61-1031/G4 邮发代号:52-21投稿信箱: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全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自1972年创刊以来,发行范围涉及国内外,而且可以在全国各地邮局订购,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2-2171,国外代号:M4267,邮发代号:52-30。《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10月,至今已有33年历史。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发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入选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邮发代号:52-31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 1002-218X CN 61-1033/G4投稿信箱: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为中学基础教育服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学类期刊。它提供中学教改、课改、考改信息;反映初高中政治课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刊登教研论文和研究资料;开展对思想政治课重大问题和当前时政热点问题的讨论;促进教材改革、教师教学研究工作。本刊自1972年创办以来,以其较高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实用性深受广大中学师生的欢迎。邮发代号: 52-20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1002-2147 CN61-1030/G4投稿信箱: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历史教育教学类期刊。 邮发代号: 52-28 刊 号: ISSN1002-2198 CN61-1036/G4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是全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地理教育期刊。创刊至今240多期,坚持积极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地理教育创新,着力体现最新教研成果,提供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地理教育改革。被国家权威部门连续三次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邮发代号: 52-29 刊 号: ISSN1002-2163 CN61-1035/G4投稿信箱: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中等教育类教学期刊。邮发代号: 52-124 刊 号: ISSN1005-2259 CN61-1256/G4投稿信箱: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10月,至今已有33年历史。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发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入选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邮发代号:52-31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 1002-218X CN 61-1033/G4投稿信箱: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是全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地理教育期刊。创刊至今240多期,坚持积极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地理教育创新,着力体现最新教研成果,提供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地理教育改革。被国家权威部门连续三次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邮发代号: 52-29 刊 号: ISSN1002-2163 CN61-1035/G4投稿信箱: 《投稿请注名“具体参考杂志”》《教育研究与实验》征稿《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系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自1995年开始,本刊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刊,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定为A类期刊,并从1998年起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国内刊号: CN 42-1041/G4 国际刊号: ISSN 1003-160X 邮发代号: 38-144 投稿信箱: 《投稿请注名“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纯教育类刊物,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及“双效期刊”,教育部“2+1”项目教材的辅导专刊,是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学术性权威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为正本大16开,168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邮发:80-609中国期刊网查询:栏目设置:特别策划、名家专栏、名校采风、教改前沿、管理纵横、教研探索、德育研究、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师成长、科学自然、体育与艺术、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网络探究等。投稿邮箱: (投稿时请注明《中国校外教育》) 《职业时空》杂志征稿。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时空》(曾用刊名:乡镇企业研究) ,半月刊,正刊。可以发表各类职业的学术论文,包括: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财会审计、法律法制等各类管理等方面.审稿期短。作者10天内可以内收到用稿通知。有需要发表论文的各类职业人士,请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 “职业时空”) 。主管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中国乡企协会学术委员会学科分类: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国内统一刊号: cn 13-1349/c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8963 ,国内邮发代号: 18-347/8《科教文汇》杂志 征稿启事《科教文汇》杂志是集学术性、综合性、前瞻性、权威性为一体的理论期刊(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74/g,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邮发代号:26-205。科教文汇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原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学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栏目开设:名师论坛、教研探索、德育研究、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热点论坛、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科学自然、体育与艺术、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网络探究等; 投稿邮箱:《投稿请注名“科教文汇”》 《文教论坛》系省级教育教学类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3-8918;国内刊号:CN22-1381/G4。发大中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为教师评审职称服务;为高校研究生论文发表提供服务。本刊系加强学术交流,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期刊。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收录网址: 万方数据库收录网址: 龙源期刊网收录网址: 投稿邮箱:《投稿请注名“文教论坛”》 《中学生阅读》本刊旨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构建教师发展平台,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进程。主管: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国内刊号:CN41-1036/G4国际刊号: ISSN1003-2207 邮发代号:36-72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中学生阅读”》《向导》杂志征稿《向导》杂志(教育理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号:ISSN 1008-3324 、CN 15-1059/G4,邮发代号:16-87,半月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向导》”》《试题与研究》征稿启事《试题与研究》是有着二十年历史的品牌刊物。创刊20年来因其权威性、导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历届考生的喜爱。20年来我们秉承的一贯宗旨是:利用我们多年拥有的遍布全国的作者网络和最权威准确的信息渠道,探讨命题的真谛,传递最新信息;介绍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提供专项能力训练,指导考试复习。 国内统一刊号:CN41—1368/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1301. 邮发代号:综合版:36-138. 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试题与研究》”》《新课程研究》征稿启事《新课程研究》 主 办: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出 版:《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568 国内统一刊号:CN42-1624/G0 《新课程研究》为旬刊,分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分别如下: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上旬刊每月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45,单价:元,年价:90元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版)》,中旬刊每月1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63,单价:元,年价:90元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版)》,下旬刊每月21日出版,邮发代号:38-433,单价:元,年价:90元 发 行:湖北大家书刊发行社 本刊经维普期刊网收录,为国家级优秀学术刊物。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新课程研究”》《前沿》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管的社科类国家级核心期刊,该教育版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ISSN1009—8267,CN15—1142/C。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前沿》”》《文教资料》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刊号/ ISSN 1004-8359 国内刊号/ CN32-1032/C 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文教资料》”》《中国职教》杂志服务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关注职教工作的主要阵地为教师考核、评职、晋级创造机会和条件。“开展学术研究展示学术成果,繁荣职业文化促进职教发展”为本刊办刊宗旨。本刊国内刊号:CN11-4026/G4� 国际刊号为:1008-6870邮发代号82-1001。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中国职教》”》《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协办: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578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50/G4)创刊于1979年,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读与写》”》《希望月报》(学术版)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1996年创刊,半月刊)。《希望月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来源期刊,“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442,国内统一刊号:cn11-3825/c,邮发代号:82-321。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希望月报》”》《现代校长》月刊,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 办:吉林省教育杂志社 国际流行大16开本,64页。每月5日出版。邮发代号12-117 国内统一刊号:CN22-1042/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0529-0252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现代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征稿。本科院校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科技学院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3-1999,国内统一刊号为CN50-1175/C 。双月刊,正刊,双月末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制、管理、语言、艺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专题性或综合性的述评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学本科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正刊,季末出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3-1980,国内统一刊号为CN50-1174/N。刊登内容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冶金与材料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医学、计算机应用及有关基础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需要有标题、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教育前沿》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指导刊物,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前沿教育文化信息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教育前沿》编辑部编辑,湖南中学物理杂志社公开出版。中国期刊网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1673-1875(国际标准刊号),CN43-1041/03 (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教育前沿”》 《教学与管理》杂志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标准刊号:CN14-1024/G4。分中学版、小学版和理论版。主要栏目: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德育建设、校园文化、课程改革、教师论坛、课堂管理、教学研究、教发研究、国外教育等。征稿对象为大、中、小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人员。投稿邮箱: 《投稿请注名“《教学与管理》”》 《职业技术》杂志 中国核心期刊 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职业技术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教师所发文章均可在以上“全文收录期刊”上查找。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601;全国统一刊号:CN23-1509/TU。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职业技术》”》 《小学教学参考》杂志(旬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9068;国内统一刊号:CN45-1233/G4。综合版需要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稿件,特别是各学科新课标研究及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思品、劳技、自然、科学、社会、心理健康等学科的教学设计、教法研究、问题研究、教学随笔、教学总结等等,也欢迎写教育学理论研究、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兴趣班活动、少先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幼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邮发代号:48-40。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主管: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本刊全国公开发行,其读者是全国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省市区教研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本刊全国统一刊号为CN21—1396/G4。邮发代号为8-234。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中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艺术》杂志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级正规刊物。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月刊,国内刊号:CN11-2632/G4国际刊号:ISSN 1002-2821。邮发代号: 82-461。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教育艺术”》《中学文科》《中学理科》征稿。《中学文科》杂志 主办:广西教育学院,月刊,国际刊号:ISSN 1002-6371国内刊号:CN 45-1280/G4 邮发代号 48-14 《中学理科》杂志 主办:广西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ISSN 1002-6363 国内刊号:CN 45-1279/G4 邮发代号 48-15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中学文科理科”》《现代语文》杂志 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国内统一刊号是CN 37-1333/G4,国际标准刊号是ISSN 1008-8024。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现代语文”》《新课程》杂志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主要围绕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希望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教改杂志,8K本,国内统一刊号CN14—1324/G4,国际刊号 ISSN: 1673-2162, 邮发代号:22-197 。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新课程”》《今日教育》杂志由重庆出版社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省级教育类杂志社,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重庆市教育系统内惟一基础教育指导刊物。: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867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31/G4邮发代号:78—150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今日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征稿,《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中文核心,编辑出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主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国内统一刊号: CN42-1016/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0498 国内邮发代号: 《教研天地》38-53;《综合天地》38-59;《读写天地》38-330 投稿信箱: 《投稿请注名“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杂志(月刊,标准刊号ISSN1738-1559,CN13-5327/G4)是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专业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特别注意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欢迎广大教师投稿。 教学类:新教材大家谈、专题研究、改革?探索?尝试、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争鸣、教学反思; 教育类:教育随笔、教育论坛、新时期德育、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设计。 紧扣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图表规范。 来稿一般不超过2000字,并请按规范格式打印或用方格稿纸抄写工整,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详细通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新课程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科学》杂志,征稿《高等教育科学》是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大型学术月刊,大16开本,国内刊号CN 63-1208/H 国际刊号: ISSN 1529-4513,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索、高教综论、文史哲研究、高教体制与改革、德育研究、政法天地、课堂与教学改革、经济管理论坛、素质与创新教育外语教研等. 本刊由《高教理论导刊》正式更名为《高等教育科学》投稿邮箱:jiaoyulzz@ 《投稿请注名“高等教育科学”》
核心刊物: 1、《新美术》:主办机构:中国美术学院。2、《文艺研究》:主办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3、《艺术百家》:主办机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4、《民族艺术》:主办机构: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5、《美术》: 主办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6、《美术观察》:主办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7、《美术大观》8、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9、《美术研究》: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10、《世界美术》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11、《装饰》12、《美苑》编辑部地址:沈阳三好街鲁迅美术学院《美苑》1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西北美术》15、《上海商学院学报》 希望对你的了解有所帮助,早日成才!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论潮汕美食中的潮人精神 作者: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资料来源:陈友义 李昌欣 潮汕美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淡、巧、雅”的突出特征而饮誉海内外。潮汕美食是潮汕人民创造的文化产物,是潮汕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因而必然熔铸着潮人精神。 一、饮食与人类文化精神 (一)饮食文化的产生。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食风俗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生产方式的差异。 (三)饮食高度凝聚了人类文化精神。 总之,饮食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而美食作为饮食的最高境界,更是深刻地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 二、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潮人精神 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潮汕地域特色,饮誉海内外。潮菜色香味俱全,不仅烹饪艺术精湛,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深刻地熔铸着浓郁的潮人精神。 (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 1、制作技术十分精细。 潮州菜的烹调方法多样,常用的有炖、焖、炸、炊(蒸)、炒、泡、煎、扣、清、淋、灼、烧等几十种。刀工、配料、配菜;火候都讲究一丝不苟;刀工有数十种运刀技法,配菜讲究性味、色彩、形状、荤素配合;调料种类数以百计,区别不同菜肴下锅,另有多种“味碟”为上蘸料,火候有猛、旺、中、慢、小之分,因料而异。食物经过精制而上了档次,味道完美,粗贱的也变成佳肴。 2、制作工序十分讲究。 技术精细、工序讲究是潮汕美食的突出特征,潮州食事因此赢得“工夫食”之美称。而这正是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精神的充分体现。 潮汕美食之所以熔铸着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主要原因是: 其一,鲜明精细特色的潮汕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二,追求清静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三)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精神。 (五)“和合”的精神。 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和合的潮人精神,这是潮汕人民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塑造汕头精神,加快汕头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开发、利用潮汕美食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弘扬、创新和提升潮汕美食中的潮人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中国传统美食论文美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淡、巧、雅”的突出特征而饮誉海内外。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 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 鲜而不俗,嫩而不生, 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 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 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料上桌。南菜系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成名较早。浙菜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京师人南下开饭店,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过去南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响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以鱼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鱼”。苏菜系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江苏是名厨荟萃的地方。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和第一座以厨师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这里。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铿,又名彭祖。夏禹时代,“淮夷贡鱼”,淮白鱼直至明清均系贡品。“菜美之者,具区之菁”,商汤时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由他创制的“鱼腹藏羊肉”千古流传,是为“鲜”字之本......皖南的徽州菜是徽菜系的主要代表,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论潮汕美食中的潮人精神 作者: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资料来源:陈友义 李昌欣 潮汕美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淡、巧、雅”的突出特征而饮誉海内外。潮汕美食是潮汕人民创造的文化产物,是潮汕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因而必然熔铸着潮人精神。 一、饮食与人类文化精神 (一)饮食文化的产生。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食风俗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生产方式的差异。 (三)饮食高度凝聚了人类文化精神。 总之,饮食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而美食作为饮食的最高境界,更是深刻地熔铸着人类的文化精神。 二、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潮人精神 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潮汕地域特色,饮誉海内外。潮菜色香味俱全,不仅烹饪艺术精湛,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潮汕美食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深刻地熔铸着浓郁的潮人精神。 (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 1、制作技术十分精细。 潮州菜的烹调方法多样,常用的有炖、焖、炸、炊(蒸)、炒、泡、煎、扣、清、淋、灼、烧等几十种。刀工、配料、配菜;火候都讲究一丝不苟;刀工有数十种运刀技法,配菜讲究性味、色彩、形状、荤素配合;调料种类数以百计,区别不同菜肴下锅,另有多种“味碟”为上蘸料,火候有猛、旺、中、慢、小之分,因料而异。食物经过精制而上了档次,味道完美,粗贱的也变成佳肴。 2、制作工序十分讲究。 技术精细、工序讲究是潮汕美食的突出特征,潮州食事因此赢得“工夫食”之美称。而这正是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精神的充分体现。 潮汕美食之所以熔铸着潮人精益求精、刻苦耐劳的精神,主要原因是: 其一,鲜明精细特色的潮汕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二,追求清静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三)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精神。 (五)“和合”的精神。 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精益求精、刻苦耐劳、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和合的潮人精神,这是潮汕人民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