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对于生命是重要的,对于企业是重要的,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更是重要的。它的意义,在于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在于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更在于国家财产的安危!不讲安全,哪怕是轻轻的一碰,就能使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生产装置,怒火爆发;不懂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块砖头也会酿成大祸;不要安全,哪怕只是一个麻痹的意念,就会让操作者处于生命的危险状态。然而,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行为的松懈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到一幕幕血的教训:2004年5月12日上午9时20分,安阳市安彩集团信益二期工程工地68米高烟囱的施工现场,施工者在明知固定缆绳两处被拆除的情况下,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导致上料架发生倾翻倒塌,在料架上施工的30余名工人从空中跌落,造成21人死亡、10人受伤……那死者的惨状,那亲者的嚎泣,那伤者的痛苦,无不让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业仅1~6月份就因安全事故死亡33人,已经成为继交通、煤炭业之后第三位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面对如此严峻的数字,面对一幕幕血淋淋的惨状,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还有理由让不安全行为继续发生吗?行动起来吧,同志们!牢记安全操作规程,时时刻刻警钟贯耳,分分秒秒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该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规范化、标准化;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用亲人的片片爱心、句句叮咛,随时提醒自己“珍惜生命,勿忘安全”,为生命构筑一道安全防线!如果说生命是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千娇百媚的绿叶;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安全就是抒写深远神致的笔;如果说生命是河流,那么安全就是缔造曲折迂回的护堤。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就会摔跤,就不可能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更不可能到达人生辉煌的顶峰。生命的控制,在于自己。我们的生命阿,就是我们开始自由呼吸的时候流出,流出妻子的娇媚,流出父母的疼爱,流出孩童的欢快……生命就在我们的手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永驻心中。珍惜生命安全出行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去上学、上班、买菜……。当我们走在马路上,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有些人问“大热天不系安全带行不行?”“卖瓜农用车咋不让上高速?”有关人员解释:热天上高速也必须系安全带?一些咨询的司机说大热天上高速系安全带更热,能不能不系?据统计,发生交通事故后,前排司乘人员如系安全带可有效减少70%的伤亡。安全带是为车辆发生意外后专门保护前排乘坐人的生命免受伤害而设计的,能有效地保护前排乘坐人避免二次碰撞。目前天气炎热,一些人在行车时图一时凉快不系安全带,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卖瓜农用车为啥不让上高速?据《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全挂牵引车以及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农用运输车、两轮摩托车因安全系数低,防护措施差,极易酿成恶性交通事故,所以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新学期一开始,为确保学校师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校园的教学、生活秩序,与学校一道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内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以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交通法规规定,做到行车安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无牌无证的车辆不能上路,二是年满18岁并考取了相关驾照才有资格驾驶车辆。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逻执勤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车辆“三证”不齐,一些还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学生也骑车上街。看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我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民警或教师劝导员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么,就请大家“保护生命,拒绝违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总而言之,生活需要我们相互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生活!
[热点素材](一)今后春运不涨价铁道部自2007年铁路春运开始,各类旅客列车票价一律不上浮,心后春运也将不再实行票价上浮制度。对超过亿人次的“春运大军”来说,“今后春运不涨价”,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应用指南]这一素材意在说明,垄断行业不能再漠视民生诉求。我们从中更多地看到垄断行业自觉推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反映“民生诉求”的真实体验。运用时必须抓住“垄断”“以人为本”“重视民意”“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等词语,与其有关的均可作为论据。[话题延伸]本材料还可以用于“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社会公平”“民生诉求”等话题。(二)“苏丹红鸭蛋”震动全国2006年11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周报》播报,北京市个别市场和经销企业,售卖来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所生产的“红心鸭蛋”,并在该批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紧急查处“红心鸭蛋”苏丹红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均是化学工业染料,常用于地板蜡、鞋油、机油等产品的染色,我国及许多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应用指南]运用时应抓住“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民生健康”息息相关、“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不得以妨害人民和社会为代价等关键点。[话题延伸]这一素材还适用于“建立社会和谐”“提高人口素质”“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倡导科学的消费理念”等话题。(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标志性意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宣布全额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中国农业提前进入“无税时代”。政府向全国农民做了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真切的爱民之心和惜民之情,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应用指南]运用这则材料时必须抓住“爱民之心”“惜民之情”等词语,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话题延伸]这一素材还适合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话题。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教育战线上的先驱,更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有人说不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无以为教师,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所以,《叶圣陶教育文集》成了摆在我案头的重要书籍;也成了我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一个世纪前,刚走上教坛不久的叶圣陶就多次著文,大声疾呼,并且把这一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叶老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再次鲜明地申述了这一思想:“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从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言行和著文,我们就可以了解,关于教育的目的,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是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而且他也说到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其实,叶圣陶先生强调的就是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即以学生为本位,正如他的故里的苏州大学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以人为本”是教育的趋势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面临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并为其服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的问题。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二、“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时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授予学生以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三、“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主张的是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本质,去揭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肯定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是我们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题目:关爱他人 善待自己读过一首很有意味的诗歌:我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我的窗子我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一次读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时,心里想,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又成全了别人,这可真的是两全其美。它让我们看到了他人与自己的双赢的智慧所在,让人为之动容。看过一则很有意味的故事:一位很有经验的农夫研究出一种新型高产的稻种。第一年的种植收获后,他发现结果不近人意。后来他发现原来是邻田花粉不一样造成了他新稻种试用的失败。于是他辗琢磨了好几天,才下决心把稻种分给全村的人,让大家一起种植这种优质的水稻,第二年,全村果然大丰收。这位农夫也得到了很好的收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爱他人的同时也可能惠及了你自己。一首诗,一个故事,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这世界其实就是一张互相联系的网,自己与他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服务他人,惠及自身,生活寄寓着如此朴实的哲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是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必需的品质。每个人都渴望着别人的关心,正是这种关心关爱,社会才融洽和谐地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稳定,生活秩序的井然,也就给自己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扶老人过马路,关心了老人,也许无形当中可以避免了一次堵车,给自己节省了时间;送人鲜花,花香也遗留在自己手上。关爱他人,愉悦自己;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给她的一元钱下楼去买零食,碰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她犹豫了老半天,最后对老乞丐说:"婆婆,我给你一元钱,你找还我五毛钱,好吗?"老乞丐愉快地答应了。小女孩用那五毛钱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得很甜。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无疑有一颗纯真的心。如果小女毫不犹豫地将一元钱全部让给老乞丐,那她自己没了糖葫芦,一天下来自然不会开心。如果她并未理会老乞丐,也许,老乞丐少了5毛钱就要饿一天的肚子,这肯定是大家所不愿看的。小女孩关爱他人,同时又不委屈自己,一举两得。这个世界上当然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但在今天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也许我们更像小女孩那样,既关爱他人,又不亏待自己。关爱自己是关爱他人的重要基础。试问,一个不会关心自己的人,又怎么懂得去关爱他人呢?关爱自己,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资本去关爱他人。一个生活无序,乱七八糟的人,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会有闲暇去关心他人呢?也许还会因为自己而给他人带来不便。所以,生活就是如此,既要关爱他人,又要善待自己。专门利已,毫不利人,这是我们鄙弃的。不会善待自己,就是不会生活,这也是不可取的。善待自己,关爱他人两者兼重。
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具体如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崇高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德育工作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例如忽略学生的个体存在、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成人的价值观、德育评价简单化、从狭隘的观念出发衡量学生的行为等。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把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注入到学生心中,反而让学生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产生逆反心理。
尤其是近几年来,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广,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如果只简单地沿用传统的德育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时代,心理教育应运而生。
它不仅是对传统德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而且是传播德育内容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心理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循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善待自己和他人,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与此同时,培养他们对家庭、对国家、对全人类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国古代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我们不得不叹服古圣人的智慧,这一名言正反映了一个人的成长模式,符合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体现了心理教育的终极目标。
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放眼世界、胸怀国家、立足脚下,把心理教育扎扎实实地深入下去,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民族之魂的重塑而努力。
扩展资料
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1、开头
作文开头不易太长,要做到语言精彩,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结尾
作文结尾要短促有力,升华中心,最好结尾能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一般作文的结尾最能开出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想认识,应有一定深度。
这个可以这样来写:首先开篇以人为本的反例现象并写出期负面影响或者说危害,引出我们的论文并表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性,其次我们有意正反俩个案例,深刻分析以阐明主题,最后我们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得一个美好场景结束,给人们以驱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 管仲725年前后前645年)。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二册第八页)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在我国古文献中,"人"与"民"二字经常连用,合成为一个词组。例如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这样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后来《水浒传》第二回写到高俅被发配流放到外地时,有这样说法:"东城里人民不许留他在家宿食"。人民在古汉语中意为平民百姓。管仲是用"以人为本",与《诗经》齐名的《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应该说,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见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之外,大多是讲"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谷染传》)、"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贾谊《新书、大政上》),"国以民为本","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论》),等等。这些说法很容易给后人一个错觉,误以为我国历史上只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而不像西方历史那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理论前沿》2005年第18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就提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有三点区别: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可贵说法;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是不断满足和丰富群众物质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是将仁义道德放在物质利益之上;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讲述统治者治国利益需要的术略。其实这三点应该说是我们党当今提出以人为本与古代以人为本的区别。 当代国学者在总结我国历史优秀文化遗产时,虽然有人用"以民为本"的提法,但是更有多人用"以人为本"的提法。国学大师张岱年牵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系国家教委推荐的公用教材),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中年学者张维青、高毅清合著的《中国文化史》四卷本力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系山东省教委的科研项目,作为高校教材),书中第三编春秋战国部分,标题用的也是"动乱世道的人本追求"。总之,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应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今我们既要继承,又要超越。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文章主要内容:首先是说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引出现代教育,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最后怎么引导学生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前进的结论。诚信为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永不褪色的箴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诚信是人的根本。人生在世离不开吃穿用度,安居出行,旅游娱乐,精神享受,乃至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
在现代教育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制。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一个人的成长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刚,毅,木,讷,近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从而使到自己达到全面发展成为当时的“君子”。王国维的认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单单需要智育,更需要德育、美育、体育等的教育。智育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培养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拥有智慧,能够独立思考,创造生活,改造世界;德育健全学生的性格品质,这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真善美的情操;体育使学生强身健体,精神饱满,意志坚强。这样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教学过程把课程主体还给学生,做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思考学生要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丰富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各种感觉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的人。
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周围,哪位同学老师失信于你了?哪位大商家老板不是以诚信待人的,那些失信于你的小人和伪君子都会受到惩罚的,并且会被社会抛弃的。诚信,我们永远的朋友!
如果说人是整个社会的基石,那么诚信则是一块一块地砖。如果想筑一座社会大厦,人与诚信缺一不可。以人为本,诚信为根是人民的本质需求。社会的根本所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的育人观论文
[摘要] 树立正确育人观,德育的本质是育德,通过育德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育中职生乐业、敬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关键词] 中职学校;育德树人;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要把育德树人落到实处
德育的本质是育德,通过育德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育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社会生活中育德树人
育德树人是一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过程,其中育德侧重于社会意识形态,树人侧重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育德树人既受制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受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制度等的影响。
(二)知、信、行协调统一中育德树人
人生行动与人的认识态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行动决定人的认识态度,人的认识态度影响人生行动。在育德树人过程中要提高人的认识态度的导向性功能和人生行动的规范性功能的协调统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切实强化学情意识,周全细致地了解中职生的专业情况、身心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爱好兴致、疑问困惑,是落实育人为本的具体而实际的表现。
(三)有效的教育系统中育德树人
育德树人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中职学校学生、中职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职学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教育信息等要素构成,它们彼此作用相互联系,而且每一要素都有其形成变化的规律与特征。
二、要着力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着力培育中职生乐业、敬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
(一)更新观念中培育职业精神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应转变只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旧观念,注重培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制定与职业能力教育相协调的职业精神培养制度,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改革职业教育模式,规范教育考核方式,使职业精神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二)课堂中培育职业精神
德育课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职业精神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通过教学和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修炼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把握职业精神的本质,提高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职业责任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深刻领会职业精神的要义。
(三)示范中培育职业精神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是职业精神的积极推动者,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要有自主摸索、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人际关系和谐,与有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
三、要做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的引路人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一)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把德育有效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载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心是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从四个层面切入:明白就业目的;建立爱厂如家的理念;把握职业规范准则,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三)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探讨现代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在各种活动中渗入生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调试职业心理,帮助他们强化巩固健康的感情体验,矫正不良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变化和职业选择,培育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翟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教育研究,2011(1):8-13.
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具体如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崇高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德育工作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例如忽略学生的个体存在、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成人的价值观、德育评价简单化、从狭隘的观念出发衡量学生的行为等。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把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注入到学生心中,反而让学生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产生逆反心理。
尤其是近几年来,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广,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如果只简单地沿用传统的德育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时代,心理教育应运而生。
它不仅是对传统德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而且是传播德育内容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心理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循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善待自己和他人,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与此同时,培养他们对家庭、对国家、对全人类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国古代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我们不得不叹服古圣人的智慧,这一名言正反映了一个人的成长模式,符合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体现了心理教育的终极目标。
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放眼世界、胸怀国家、立足脚下,把心理教育扎扎实实地深入下去,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民族之魂的重塑而努力。
扩展资料
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1、开头
作文开头不易太长,要做到语言精彩,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结尾
作文结尾要短促有力,升华中心,最好结尾能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一般作文的结尾最能开出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想认识,应有一定深度。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转换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造就成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在社会转型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日益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日益发展着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面对信息开放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出现迷茫与困惑。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由此而来的是,课堂这一主导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可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落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在逐渐丧失。同时,学生总是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人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一旦面向社会,遇到各种比较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时,特别是碰到诱惑力比较大、一时难以辨清是非的问题,依然会产生辨不明、分不清、判断不准、把握不住的困惑。这些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价值观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讲的明白、讲的多,学生就懂的多;只要学生懂的多,就会接受,信的多;只要信的多,就会做的好。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而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架构,使应用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云开雾散的情况少。这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和工作量较大,使教师很难真正的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要一无所知,只注重"传道",没有"解惑"。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帮助,对一些问题依旧疑惑,不能信服理论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师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政策问题往往与评优、评定奖学金、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问题,心理障碍、人际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师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出现反差,新的矛盾不断激发,原有的矛盾不断凸显;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合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承载的任务空前复杂多样,那种空对空、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在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21世纪人才不仅要接受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个性品行、人文素养和健全心智的全面训练。一些高校仍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当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仅能以思想教育为本,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而不是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不思改变,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丝毫没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剧烈增长,到现在达几百万之众,作为被人们称为的"天之骄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的稳定就显的尤为重要。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今大学生都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对于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民生。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也会发生大学生学到的业务本领用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空洞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
1、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淤积便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便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不是高校教育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的,需要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密切接触才能发现。思政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解放思想,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均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不要老停留在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老师和学生均是学校的主体。没有老师,学校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学校教育便失去了教育对象,学校也便无从发展。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同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整体而言,在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上是合格的,但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还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把提升自身本领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先要加强自身作为建设者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注重增加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宿舍、社团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在高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团体,这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他们聚集着一批志趣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长江大学有一个自律委员会,它通过与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会宗旨。既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转换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造就成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在社会转型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日益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日益发展着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面对信息开放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出现迷茫与困惑。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由此而来的是,课堂这一主导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可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落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在逐渐丧失。同时,学生总是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人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一旦面向社会,遇到各种比较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时,特别是碰到诱惑力比较大、一时难以辨清是非的问题,依然会产生辨不明、分不清、判断不准、把握不住的困惑。这些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价值观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讲的明白、讲的多,学生就懂的多;只要学生懂的多,就会接受,信的多;只要信的多,就会做的好。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而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架构,使应用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云开雾散的情况少。这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和工作量较大,使教师很难真正的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要一无所知,只注重"传道",没有"解惑"。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帮助,对一些问题依旧疑惑,不能信服理论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师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政策问题往往与评优、评定奖学金、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问题,心理障碍、人际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师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出现反差,新的矛盾不断激发,原有的矛盾不断凸显;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合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承载的任务空前复杂多样,那种空对空、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在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21世纪人才不仅要接受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个性品行、人文素养和健全心智的全面训练。一些高校仍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当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仅能以思想教育为本,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而不是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不思改变,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丝毫没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剧烈增长,到现在达几百万之众,作为被人们称为的"天之骄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的稳定就显的尤为重要。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今大学生都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对于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民生。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也会发生大学生学到的业务本领用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空洞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
1、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淤积便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便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不是高校教育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的,需要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密切接触才能发现。思政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解放思想,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均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不要老停留在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老师和学生均是学校的主体。没有老师,学校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学校教育便失去了教育对象,学校也便无从发展。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同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整体而言,在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上是合格的,但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还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把提升自身本领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先要加强自身作为建设者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注重增加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宿舍、社团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在高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团体,这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他们聚集着一批志趣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长江大学有一个自律委员会,它通过与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会宗旨。既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这个可以这样来写:首先开篇以人为本的反例现象并写出期负面影响或者说危害,引出我们的论文并表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性,其次我们有意正反俩个案例,深刻分析以阐明主题,最后我们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得一个美好场景结束,给人们以驱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形势,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教育当中的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形势,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是要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认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需求,“以人为本”注重实现人的自由完成活动和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教育模式的最好方式。同时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和现实意义,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事业形势;重要思想概念内涵
“以人为本”已经变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不仅包括经济中“以人为本”,也包括企业中“以人为本”,甚至是管理中“以人为本”,而即使是科技,其中也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虽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宣传了很久,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思路知识只是简单的分析“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表面化的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那样的分析只是简单重视满足人的物质利益,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如果不能完整的理解“以人为本”的道理。那么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片面化的理论,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所以,弄清教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概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科学而全面理解教育事业中“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
(1)“以人为本”里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以人为本”是要以受教育者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首要条件。其次,还要分析“以人为本”中“本”的具体含义,要明白怎样工作才能把教育工作达到“以人为本”的条件。搞明白这两个问题是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概念内涵的重要基础。所以,研究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要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性理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论断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是直接地自然的存在物。人具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作为自然生物所存在的物理形态、生物特征和生活本能,其中包括食欲、性欲和自我保护等。
②人具有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中的存在物,人的社会性本质不是指人所具有的胡子、血液和骨头等肉体性,而是指人具有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不再简单的局限于其作为个人所固有的物质象征,而是指涵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生物所应有的形态特征,包括语言、创造性思维极其各种衍生物,他们往往具有主体性、目的性、交往性和道德性。
③人具有实践性。
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就被称为其生命活动的类特性,而人的类特性就是人可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其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变自身的现状,才能够创造更多价值。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特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一般本性,人的类特性是超越自身生命活动而存在的,人与一般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不断超越自身规定,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后,“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概念含义就明朗了起来。
(3)“以人为本”的“本”应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本”要符合受教育者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特点,因此,既要满足社会性的要求又要满足人的社会性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尊重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另外,以人为本”要满足受教育者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人所具有的独特本质决定了人应该与人所具有的本质相对应,然而对于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首先需要满足衣食住行。所以,在历史上每个活动的首要阶段就是要去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就是要开发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所需的物质。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之后。就要开始满足受教育者的社会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表现为人对理想、劳动、纪律、道德、艺术等的精神需要。最后,要促进受教育者发挥潜能和实现自觉活动,具体则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社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教学中不能简单的把受教育的对象看成一个劳动者,一个经济动物。而是应该通过更加全面的眼光把教育对象看成是一个具有奋斗目标、高尚审美和理想信念的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重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双方面需求,要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要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自由自觉活动和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的教育模式。
2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1)要遵循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对象都存在个性差异。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人的思想是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时候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会对形成和发展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具体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所以深入分析这些社会关系对人造成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其发展的规律。要遵循人在形成思想和发展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育的效果,也会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要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也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由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对相同的客观事物存在不同看法,所以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同的接受方式,所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思想。
(2)确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需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比如:在一次邓小平理论课的考试试卷中发现一名学生没有回答答卷中关于邓小平平理论的论述题,考试之后找到这位同学,他解释道,因为是他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因此不应该答有关中国政治理论的问题。这件事的发生提醒教育者一定要考虑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我国,教育对象往往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国内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所以,教育对象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应该是要一致的。但是,由于地理,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时并不一致。因此,在确定教育教学工作具体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时,需要针对性的仔细考虑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如果其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教育教学中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目的是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要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同时要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培养其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加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中央的信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
3结语
坚持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可以代表中国人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重要条件。教育可以决定人生的方向。因此,基于学生良好的教育,其在就必然会拥护“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一定会以“以人为本”基础,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专题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2]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文章主要内容:首先是说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引出现代教育,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最后怎么引导学生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前进的结论。诚信为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永不褪色的箴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诚信是人的根本。人生在世离不开吃穿用度,安居出行,旅游娱乐,精神享受,乃至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
在现代教育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制。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一个人的成长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刚,毅,木,讷,近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从而使到自己达到全面发展成为当时的“君子”。王国维的认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单单需要智育,更需要德育、美育、体育等的教育。智育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培养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拥有智慧,能够独立思考,创造生活,改造世界;德育健全学生的性格品质,这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真善美的情操;体育使学生强身健体,精神饱满,意志坚强。这样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教学过程把课程主体还给学生,做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思考学生要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丰富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各种感觉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的人。
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周围,哪位同学老师失信于你了?哪位大商家老板不是以诚信待人的,那些失信于你的小人和伪君子都会受到惩罚的,并且会被社会抛弃的。诚信,我们永远的朋友!
如果说人是整个社会的基石,那么诚信则是一块一块地砖。如果想筑一座社会大厦,人与诚信缺一不可。以人为本,诚信为根是人民的本质需求。社会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