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7
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15,(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2,(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2,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13,(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4,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16(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教学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从学生、教师、环境等方面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即主题差异、环境差异、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法不当等。重点阐述了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学生英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突显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当今的社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其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英语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交流。因此,如何教好中学生英语,是每位中学英语老师需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探讨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有些地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而有些地区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就造成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较差,一上英语课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慢慢丧失学习兴趣,继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环境条件差异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知识面较窄,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意义不了解,加之我们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不到英语的语境,即英语表达的环境氛围,学生会逐渐从教室内外都可以听到大声朗读,逐渐变成小声朗读甚至不念。
(三)学习方法欠缺
相当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英语学习效率非常低。由“不会学”而变为“不爱学和不愿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造成了英语学习难以提高的局面。(四)教学方法不当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要么只会采用“讲授英语法”,满堂灌;要么一律采用“问题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较大;要么采用“讨论式”或者“分组式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虽然比较热烈,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多数我国国情,偶尔为之,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这种形式组织中学生英语的课堂学习,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比较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有时候会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预”的过程,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精彩课堂应该由教学设计开始。中学生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目标、面对中考以及高考开展的设计,是个长期的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第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学习目标即是要到达的驿站。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其中,课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第二,分析教材,找到抓手。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渗透在每一册、每一章节之中。因此,设计一节课,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依据课标,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走进文本,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学情分析,立足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首先针对整体水平开展教学,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排练和英语有关的情景剧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施步骤
一是综合考虑,有的放矢。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关键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何教要和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立足课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道学生对知识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同时,还要考虑知识以外,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设计教法,整合资源。“教之有法,学之得法”。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法。随着媒体技术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整合资源,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更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三是评价课堂,目标反馈。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侧重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全面评价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交流。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状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得到反馈,然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坚持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各种资料的补充和应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叠加,是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整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核心。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身陷英语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同时,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姚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陈明静.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赵亮.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03(1).
[5]廖兆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周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路径研究[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11).
[8]李珊珊.英语教学设计[J].改革与开放,2009(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微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归纳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微课的灵活性使数学教师不仅能够随时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重点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微课的教学意义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其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微课就是新教学手段之一。微课一般时长十分钟左右,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梳理知识点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视频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因为其高度的灵活性,使教学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在知识范围上不再局限于课本。微课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帮助每个学生完善自己在知识学习上的不足。
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强调预习和复习环节,可以利用微课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形式,可以结合微课来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让数学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从数学中学习生活知识。因此,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能够使课堂教学多元化,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预习和复习
小学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有做好预习和复习,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可以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信心,并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敦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依赖于教师和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在上一节课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来大概了解章节内容,将课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并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复习,并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学习。微课的利用在包括预习、课堂和复习的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能发挥极大的效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1]
(二)构建魅力的课堂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广泛,是小学生之前从未接触到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播放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视频,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微课视频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魅力小学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吸收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观看关于《面积》的微课视频,并提出问题如"如何衡量教室的面积"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用微课来丰富课堂形式和进行课堂互动,如播放一个有问答题目的《面积》学习视频,在每个题目出来后让学生快速地计算面积,对回答问题最快、最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微课视频,能够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贴近生活,让学多动手
小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观察、感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够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以及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笔,根据今年的日历推算明年的日历,来亲手制作一个日历本。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步骤和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来准确地制作好每一个月的日历。日历不仅贴近生活,还有实际用处。在学生完成日历的制作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日历装订好,送给自己的亲人作为纪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课,可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微课的灵活性,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同时,微课的灵活性还能够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体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师通过微课来实施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参考文献
[1]郭塞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新课程(中),2017(0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 教育 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扬中华文化的重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 范文 一: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的构建 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语文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非常耀眼的部分,它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学好了语文,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能更加轻松,也会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 措施 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 总结 了一些相关的 经验 ,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文章 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 典故 ,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 语文学习 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
[4]熊依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
摘要: 作文 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挖掘课本资源,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的优美语句、生活事例以及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词句、写作素材、人生经验和写作技法,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活用;渗透;积累;强化
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研究是指教师使用课本中的资源,挖掘作文资源指导训练学生写作的研究。课本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还包括课文中的文境、作者常识、课前导语部分、课后研讨与练习、课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空白”,教材第一页起的彩图,每个单元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相对成课,各自精彩。如何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活用课本资源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写作,进行了尝试。
一、在备课中渗透
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纲,弄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 作文指导 方向,弄清所教的内容在单元、整册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弄清课本中的作文点,利用课本,充分挖掘利用课本资源,找准、找好教与写的结合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六单元,单元编排依次为“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写景诗文“”人生、生命“”科学探索”“想象作品”。解读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写作指导 课,内容按单元顺序有“: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归结起来就是 记叙文 的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拟七年级上册的写作指导策略为:训练学生写好记叙文,写“生活真情作文”,把好选材与语言文字关。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都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至少能把握文章如何选材的问题,挖掘其独具匠心的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渗透是备课的方向。莫怀戚的《散步》是描写幸福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的美德,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的礼赞。作者围绕“散步”这平凡的小事来写,通过一家在田野散步的分歧,田野的风光来展现。我在备课时,抓住文章选材的“生活”味、“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解读。语言,需最欣赏它的浓墨重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凝练点题,开门见山,而且意味深长,就能让人读出此散步的不同寻常,非常干净。我预设当堂作文“难忘的一件事”。纵观学生作文:有写父母的爱,如放学时雨中送伞,早饭准备,生日、生病时的父母的陪伴;有写友情的;有写学习生活,如老师的教诲,难忘一堂课,考试,读一本好书, 毕业 的那一天;有写童年生活的,如摸鱼、抓虾、玩游戏、放风筝;有写成长的,如学会做饭、 炒菜 ,学会骑自行车、 游泳 、下棋。还有些学生很会捕捉,就以自己刚刚结束的入学 军训 为素材,写出了军训的苦与乐。读着学生的作文,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修改“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要求:运用《散步》“以小见大”、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修改开头和结尾,语言简洁,扣题点题。
二、在阅读中积累
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策略的研究,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阅读、积累课本资源。课文是一篇篇很好的阅读、训练的范本。每篇文章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积累。我是这样指导的:让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进行理解,或 造句 ,或仿写。研读,是对文章中 好词好句 的品味推敲、语段的赏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妙处,这是每篇课文必做的积累。如《春》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可以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钻”字进行推敲,用换字法,让学生探讨改为“长“”探”好不好。学生思考讨论“:长”只写出动作,没有神韵,显得死气;改成“探”字,加了“调皮劲”,有生机;但“钻”字最能体现小草对春天的渴盼,有破土而出的挤劲,最能突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每一幅春天的图画,在比较中揣摩,在体味中涵咏,培养了学生欣赏景物的角度,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我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人物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并指导学生在人物对号入座的同时,抓住人物描写的 句子 ,品读人物,尝试语言表达形式,把握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积累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可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去运用它们,就能让作文生动、具体起来。
三、在训练中强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因此,教师在把握课本资源中的写作点时,应当堂进行训练强化,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作语言指导的好素材。作者在文中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等东北特有的物产,大量运用了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并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等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作者还在文中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非常直接,强烈。在学完之后,我当堂布置课堂练笔,写“我的家乡”,要求用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写得特别好。又如,《风雨》中的侧面描写的写法非常突出,文中不见“风雨”却时时感受到“风雨”的存在。于是,我当堂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练笔“:夏天的烈日”片段作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写。有的学生写出了“整个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汗大得似雨帘遮住了眼睛”的妙语。作文的修改训练不容忽视,我始终都坚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为教师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因此“,扣住题目选材“”叙述的具体生动“”开头入题、结尾扣题说点道理”一直是我训练的重点。学生在修改文章时也注意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研究,只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作文教学的天地会更宽延。
参考文献:
[1]周晓美.活用课本资源,丰富 议论文 写作素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0.
[2]陈燕香.活用语文课本资源辅助 中考作文 复习[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
[3]赵亚萍.活用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写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165-16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关于高效课堂的小学英语论文范文三篇
第一篇
一、教学形式活动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充分体验和亲身感受语言的灵活运用,提高对英语的感知度,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情感等方面有所收获。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时,把活泼、有趣、生动的游戏引入了课堂。针对身体各部位的单词,我先带领学生读会单词,而后进行游戏比赛:教师指出自己的某一身体部位,让学生快速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如我把教学内容编成了一些节奏欢快、通俗易懂的英语韵律歌谣,供学生朗读、吟涌并表演。如在教26个英语字母时,我让学生模仿字母的形状,用身体摆出和字母大体相似的形状,这样,就把呆板、枯燥的字母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有关天气、季节的知识时,我采用儿歌教学法。有了儿歌,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针对高年级,我引入了小记者游戏,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他人,在采访中可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天气、景象,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让学生能够时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真正起到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实物挂图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简洁明快地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吸引过来。如我在教pencil、pen、ruler、window、door等单词时,分别运用展示实物或者出示相应的图片等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采用投影、幻灯、录像、录音、PowerPoint等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的教学场景,把英语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象地呈现出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animals这一课时,先录下了狗、牛、猫等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英语课堂上播放,学生认真地听并有声有色地跟着模仿。当他们兴趣正浓时,我放出了这些动物的单词读音,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跟读dog、cow、cat等单词,课堂上响起了英语朗读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和谐化
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会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精神抖擞。在课堂上,往往会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景:有的英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共同探索着英语知识;而有的英语教师却不甚得法,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学生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英语教师要善于解释学生的疑惑,适时点拨。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使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围绕中心各抒己见。在关键问题上,教师要留出“空白”,让学生探索;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联想;要让学生透过有限去发现无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利用自身良好的师德、风趣的语言、十足的亲和力、饱满的热情、真实的感情、有效的管理,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上呼下应、下传上达,情真意切,配合默契,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四、教学评价激励化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尊重激励、信任激励、赏识激励等多元的激励性评价方法,科学、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多给学生一些认可和信任,给予学生精神力量,让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总之,小学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学习,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第二篇
一、利用儿歌教学,从提高兴趣入手实现高效课堂
很多学生在歌声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课前消极的情绪也能被歌声吹散。歌声的魅力是很大的,需要教师积极挖掘,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呈现环节,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儿歌,使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如在新单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单词编成儿歌,中英结合,激发学生单词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儿歌的咏唱中掌握有关单词。例如:你拍一,我拍一,window window是窗户。你拍二,我拍二,floo rfloor是地板。……其实,儿歌的用途很广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把内容融进儿歌中去,就能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快乐学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在形象思维中实现高效课堂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靠形象思维完成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利用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是化抽象为形象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教具来辅助教学,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实物教具,这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onion,tomato,potato,cucum-ber,carrot等食物类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带进教室,在课桌上展示出来,一个个指给学生,教学新单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争抢着根据实物进行英语拼读,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有效掌握这些单词。在学生过了单词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句式练习,教师指着“tomato”问学生“What’s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atomato”,再利用实物引入句型“Isita/an...”以及回答“Yes,itis...”或“No,itisn’t...”然后,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评价。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生密切配合,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利用游戏教学,在玩中实现高效课堂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小学生爱动、活泼,特别喜欢从事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使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例如,在教学nose,eye,mouth,ear,head等单词时,教师自己做动作,瞪瞪眼睛,吸吸鼻子,甩甩胳膊,踢踢腿等。在教师做动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并齐声喊出相关单词。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有效地学会单词。学生掌握单词后,教师再训练学生听祈使句并迅速做出反应。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如:Touchyourface(eyes,ear,nose)/Putupyourhands/Closeyoureyes等,学生听到后便做这一动作,又快又准的学生获胜。训练完身体部位单词后,再用其他的单词进行祈使句的操练,如Touchyourpencil(yourbook,chair...)等,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有效掌握祈使句,达成教学目标。
四、利用正面引导,在激励中实现高效课堂
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小学英语课时数少,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也很少,造成英语学习效率低,容易遗忘。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很困难的,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单词、句型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记不住单词,不会应用句型,甚至在字母学习中,学生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有学生分不清b和p,分不清v和w。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了,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太难,索性放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有所了解,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进行正面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设疑、质疑,来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好时,应及时地激励、赞扬学生。如用“Good,Smart,Great,Wonderful,Fantastic”等言语来激励学生。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有宽容之心,不能因为对他们的微小错误“有错必究”而挫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都“敢”说。对于课堂勇于开口、勇于表现的学生,我们都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告诉他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当学生犯了普遍性的错误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正,引导学生的成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趣和力量。”只有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提高课堂实效。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让学生快乐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实施趣味化教学,不断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英语,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有效学习英语和获得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在课堂中恰当地融入一些游戏活动,也能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若能将枯燥的语言放在游戏中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英语课堂就会变成学生的乐园。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yourface/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了,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教师说:“Touchyourface.”让全班学生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在课堂上多设计游戏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也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再那么困难了。
(二)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些直观的交际情景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完全可以突破这一点。它可以使所有交际情景在课堂中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吸引他们进入角色参与到交际中来。例如,在讲到有关动物时,我制作过这样的课件:布置动物园,包含tiger,monkey,elephant,panda等词汇及图片,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拖动把单词和图片连接起来。在这种练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快乐、宽松、民主、互动的课堂。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教师必须要爱自己的学生,爱能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和谐。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该打骂学生,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成绩差的学困生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让他们也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有得到教师肯定的机会。其次,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让微笑的阳光洒落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三、在英语课堂中要把英语的交际功能摆在首位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本质就是用于交际的工具。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却多是以枯燥地灌输语法知识为主的“哑巴式英语”,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也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新课标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1.以教师的说,来带动学生。
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师生可以进行“freetalk”活动环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会话。例如,Howareyou?Nicetomeetyou.等,或者也可借助前面学过的句型来与学生交流。例如,Whatcolorisyouhair?Wheredoyoulive等。在会话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提稍微难一点儿的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留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能参与到会话中来。
2.进行小组合作会话。
小组的构成对会话的成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在小组会话前,教师要确定一个会话的主题。在小组会话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进去,耐心地倾听,及时地表扬表现踊跃的组员,鼓励表现不够积极的组员,并给学生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从中得到快乐。
四、利用各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仔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激励学生,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挖掘不同学生的优点,使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要不吝于使用赞美的语言。有时,这些激励性的话语会像“亢奋剂”一样,使学生信心高涨、跃跃欲试。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评价学生。在课堂中,教师要多微笑,要使学生如沐春风,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教师还可以运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正如有句话说的好: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总之,要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同时,教师要使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他们架起一座用英语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不断地激励他们,使他们建立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邓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也许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基础现状。对症下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学生,看看你所教的班级最适合哪一种教法,实施一套适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借鉴只能是弄巧成拙,那些著名教师或专家的教学方法我们往往只学到其形而未能领会到其精神实质。如果盲目的使用,教学效率不一定就会提高。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学校能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给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格教育,不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班上有一套奖勤罚懒,奖惩分明,科学化、严格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规章制度,这些均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保证正常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教师在课堂上时时都要注意维持良好的纪律,良好的纪律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在维护纪律方面要注意两点:1、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结合。2、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以纪律惩罚为辅,这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有一身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课堂上,如果只会摆花架子,若没有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这是很难服众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首先得具有精深的本学科的知识,教师除了对大纲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还要对深入研究每一年的高考,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是这几个方面的知识:1、基础知识,其中的字音、字形、标点、病句、语言运用、名句默写等,这些往往又是大部分学生(尤其教育比较落后的地方来的学生)的薄弱环节,还有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高中的语文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中考考纲已明确规定,语法知识不参与中考,所以初中教学对语法不大重视,虽然说附录上有,但老师不会好好的讲,学生也不会认真的学,到了高中,特别是在分析病句和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时,就必须涉及到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知识,所以高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补充一下这方面的语法知识。2、高考真题。现在的高中考生都要面对一座共同的独木桥----高考,学习了十多年,厚积薄发,往往一场高考就能决定人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学生对每一年的高考试题就格外的关注,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的研究每一年的高考试题,然后有选择、有征对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3、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得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上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学习上遇到的实际情况,多教给学生一些学科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作为我们要面对“大语文”教学,教师还得掌握一些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所以,语文教师还得广泛阅读大量的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时,一段历史上的逸闻趣事,一则时政要闻,一幅优美的风俗民情画的描述往往能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给课堂带来无限的乐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适当的在语文课堂上来点英语,实施“双语教学”更是妙趣横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另外,和谐的课堂气氛,张驰有度的教学节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正确而又积极的引导学生,不时在课堂上激起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下面如坐春风,而知识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播洒到了学生的心田。当然,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一直保持最佳状态,教师还要适当调节教学节奏,使之张驰有度,同时,力求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时开展竞赛、演讲、辩论、表演戏剧小品等及多媒体教学,让“快乐语文”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以上均是从教师怎么教这个角度谈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还要看学生是否是在主动的学习,只有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谈得上真正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才能叫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装主动学习呢?我认为:1、开展游戏竞赛法、小组探索法、共同学习法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2、语文课上适当采用悬念和讨论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两者均可以不同程度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重视学生中的非正式的小团体,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上有利的一面,采取更为多样的教学策略,把“外控”与“内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4、中学生普遍从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的称赞,尤其看重别人对自己智力成果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适当的角色扮演,促进他们主动地学生。5、积极开展正确的学习评价,在课内与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给予学生正确而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进行认真的批改,通过种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有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多方调动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主动。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效课堂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学习能主动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此,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而最能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的莫过于语文的有效课堂了。2.学生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习。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语文的有效课堂就是学生的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课堂。 3.学生能合作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往中合作学习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获得人的本质。“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只有基于交往和合作的学习,才能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课堂中语文知识有效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 4.学生能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就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5.学生能发展个性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有差异。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语文高效课堂策略: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实践中尝试以上做法,在实践中做出了一点成绩,总的来说,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乘势上课。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我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我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我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新课改调动了我的积极性,但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