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成本控制毕业论文提纲

发布时间:

成本控制毕业论文提纲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一、论文提纲总体写作步骤

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二、论文提纲写作要点

(一)要有全局观念,

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成本管理在物流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对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是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目前形势下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6年的提高到了2007年的,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物流服务逐步由单一运输向配送、仓储、包装、加工、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向供应链整合与一体化管理发展。同时,区域物流逐步整合,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由于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和对国内物流企业的保护不复存在,国外物流巨头将依托其国际网络和整体优势,加强对国内物流企业的收购和整合,以抢占国内高端物流服务市场和中小客户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45 406亿元,根据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社会物流总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计算出该指标为,而美国数十年来该指标一直保持在9%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物流成本的管理水平还很低。通过对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结构的分析,笔者发现它呈现以下特点: (一)运输成本呈加快增长态势 2007年运输成本为24 708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 (二)保管成本增长较快 2007年保管成本为14 943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 (三)管理成本稳步增长 2007年管理成本为5 755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 二、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基础设施落后和物流投资规模较小导致运输、保管成本过高 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且布局也不合理,同时物流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这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交通瓶颈、物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在微观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无法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在宏观方面,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制约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需求,加大了物流行业企业的税负。 (二)物流管理效率低下引起管理成本过高 1.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10%左右,大大低于其他行业。同时,许多物流企业片面追求“大”和“全”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粗放式、低效的管理水平上。2.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以经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不重视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更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发布和物流技术的引进,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三)物流成本的核算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四)物流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不成熟 目前,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物流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 三、针对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对策 面对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把探寻利润的目光转向以降低流通费用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高度重视,力图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优势。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 国家应在目前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交通网络的规划,加快城际交通线路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构筑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等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可以采用多元投资渠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破行政限制、行业限制、所有制限制,在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种企业参与高标准、高效率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特别要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物流设施单一、投资分散或重复建设。 加快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衔接,逐步建立商业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子商务平台,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为网络交易和结算提供法律保障。在整个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利用EDI、3G、RF、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采购、生产、仓储、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使各个节点能够有效地相互协作和无缝对接,构造出合理优化的物流供应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二)大力推广国家标准并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2007年5月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被专家誉为“填补了国内物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空白”,它为我国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手段,实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分析的跨越,使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物流成本支出,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成本的比较成为可能,对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化物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加强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标准尽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可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报告,并按照上述标准设计《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三)努力降低保管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降低保管成本: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采用ABC分类法,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划分为重点控制、一般控制、忽略控制三类,重点控制A类物流领域的成本发生源;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 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尽完善,如果它们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既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能力的关注,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予以支持,通过市场形成第三方物流或物流企业集团,达到规模效应,逐步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化。 (四)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实施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 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使企业的采购、制造、市场营销、配送等功能分割,物流成本的计算、管理与控制分块进行,无法对成本进行权衡和控制。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各子系统间的运作,将物流成本的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包含在产品成本中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管理。也就是采取从战略以及全方位寻求并拓展成本控制的方法,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体现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同时,在物流活动中组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对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作业环节分析、挖掘成本动因,消除作业链中一切非增值作业,并融入战略管理思想,才能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丹惠.谈谈物流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07,(1). 〔2〕 刘春霞.我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3〕 李卫忠.长株潭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4). 〔4〕 隽娟.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07, 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新解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在企业具体操作中,建议以下几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

成本控制的毕业论文大纲

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邯钢经验有两大要点:一是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有账可查,有人控制。我们甚至可以说,邯钢经验的“成本控制”是从现代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等。学习邯钢经验,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二、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笔者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三、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四、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在课题。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单位,这样他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作用。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五、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成本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邯钢经验有两大要点:一是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有账可查,有人控制。我们甚至可以说,邯钢经验的“成本控制”是从现代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等。学习邯钢经验,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二、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笔者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三、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四、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在课题。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单位,这样他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作用。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五、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成本控制价编制毕业论文

二、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与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原则第一、全面控制原则: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和项目成本的全过程两个发面。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施工项目形成有关的各个部门,同时也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制定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竣工验收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控制之下。第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是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就是在成本控制中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核实有无与其相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出,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第三、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只有将成本控制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第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实处。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第一、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首先材料费的控制。材料的成本包括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材料用量控制:认真审核图纸,提前计算出工程量,各施工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材料消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损耗。材料价格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在保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资金权衡,控制运费,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其次是人工费的控制。在人工费控制方面,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次比例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通过现场讲解及培训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再次是机械费的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使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尽量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从而达到成本的控制。第四是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作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第二、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项目部。第三、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在安排工期时,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的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第四、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建筑企业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些都是自己改编的,可以放心使用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及进度安排都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就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各工序之间存在着严格承继关系...各子项目之间的不同工期安排也会影响施工成本的发生。那些工期比较长,又包含许多子项工程,由于对各子项工程的工期...

浅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所耗费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 项目施工的始终,项目从实施的开始,就须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目标和方 法,从而有计划有措施地控制支出。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0引言 某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耗 费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 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资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 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1经验表明,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很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具 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人工费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 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 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 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 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 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 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 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 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 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另外,控制人工费的支 出还要十分注重避免返工及重复用工的发生。 材料费材料费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例一般在60%左右, 降低材料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材料的管理, 主要的方法有: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 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 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l十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 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恪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 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由于材料市 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 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 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详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 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甲方按实补贴。 机械使用费机械一般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因此,必须合理 配备施工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 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 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 台班单价。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 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 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 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 临时设施费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的使用 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项目管理费用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 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 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分包工程有些作为总包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施工的资质 有限和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会将诸如桩基础、弱电、消 防、栏杆、门窗、幕墙、石材等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 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工程因总包单位仅投入管理费用,因此分包的 赢利是企业赢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包工程一般可在项目投标时 和分包单位签定协议,由分包单位报价,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施工,总 包单位按分包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或企业中标后再 通过招标选定分包单位。 质量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 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譬如,天棚面如平整 度很高,可以不用抹灰,而通过刮腻子的方法一样能达到使用要求, 还能加大使用空间,节省费用。 工期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 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 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施工技术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 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 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 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 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 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索赔的管理项目从合同履约之初,根据合同,就要加强 对业主的索赔,注重索赔证据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勤办理签证,经常 向业主发索赔的函件并及时催促确认。通过索赔来维护企业权益, 提高项目的收入。在高度重视对业主的索赔的同时,要增强自身履 行合同的意识,防止业主反索赔。 2以上是从几方面来进行成本控制,下面用两个实例具体说明 如何进行 以原材料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控制,如基础施工时需要购进砂、 石、水泥、钢筋等材料,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进度及实际工作量提出材 料需求计划,以满足计划施工部位为原则,且需注明所需材料计划完工 部位。材料采购部门,对比施工预算,当需求计划小于或等于预算书有 关数据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始进入采购程序。材料进场,要及时办理入 库手续,实际领用时,需项目负责人签字才可办理出库手续。接下来的 工作就是监督施工过程了,项目负责人要保证材料的使用严格按施工 工艺要求进行,违章操作的代价很可能是材料浪费,材料浪费就意味着 计划超支。若材料入库、使用均未出现问题,但却未完成计划部位时,就 需要考虑标准的问题了,这时候需要汇同预算编制人员、技术人员、施 工管理人员、实际施工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原因找到了才可进行 下一步施工,若问题出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再出现类似 问题,若是标准的问题,则需尽快修改标准,若遇特殊情况,就需要启动 应急程序了。通过上面处理,我们把成本隐患控制到基础部分,且为今 后标准的制定积累了数据,为编制更合理的施工预算提供了条件。 再以抹灰为例说明成本控制过程,如某项目某天计划抹灰 600平米,需要施工人员和材料控制人员就所需材料进行计算,但 最终以施工预算书数量为控制依据,办理限额领料,在实际施工过 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现场情况发现材料是否够用,若无法满足需 要,则需执行上面所提程序,汇同各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在市场经济 形势下,降耗节支必须要求领导、管理人员重视并动员全体职工才 能收到成效,企业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由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投 入,轻产出转变为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投入产出比。领导要改变过 去的只抓产值,忽视效益而给职工造成的错误想法。 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 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 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 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 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 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 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 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对一个企业而言,员工 是其灵魂。如果职工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进取的精神,那么这个企业将会变成一盘散沙。公司成本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归根结 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上忽视了职工的成本意识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后,还要注意成本控 制的影响因素,努力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 产工人的科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劳动熟练程度,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

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物流企业意识到控制物流成本的必要性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物流意识的提升、物流人才的引进以及运输设备的革新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因此物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物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诸多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仍然不具备与其竞争的能力。物流成本严重过高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时,在仓储、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都应当控制成本的耗费。

二、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例如RFID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应用广泛的物流控制技术,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化人才很少、仓储技术未成熟运用于本企业,导致物流企业自身仓储水平落后,发展缓慢,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无法提升,并且仓库的建造成本、折旧费用、人力成本以及税负的提升使得物流企业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另外有的物流企业缺少资金购进先进仓储控制设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大了货物的丢失几率,降低了仓储技术的提升。

(二)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装卸搬运环节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机械化劳动不仅可以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货物的损坏率,从而降低装卸搬运的成本,以提高货物装卸搬运质量。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能够使用专业设备的物流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使用成本较低的人工劳动,但是对于装卸搬运这种反复次数最多的物流环节,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只限于搬运小型货物,对于搬运那些大宗型货物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货物,采用人力会造成人员的伤害,劳动力消耗过大的现象严重,从而影响装卸搬运的效率,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包装设计不合理。我国物流企业包装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造成货物包装不当损坏货物的主要原因。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货物的特征和包装材料的经济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不同的货物使用相同的包装材料进行统一包装,特别是那些易碎、易腐、易变质的货物和精密仪器,如果包装形式和缓冲材料选择不当加之包装人员偷工减料没有责任感的去包装,以及在运输中碰上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话,这样会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的几率,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包装成本,加大重复作业的可能性,而且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提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四)运输环节信息化程度很低。在物流发达的国家信息化程度普遍很高,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对物流运输的实时监督难以实现,导致物流运输信息很分散,无法进行跟踪货物,来保证货物的安全,相关信息的堵塞,不利于向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此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将GPRS 熟练运用于运输车辆上,使得物流企业无法确定车辆位置及运输情况,突发情况难以应对,车辆运输专用过度,空车返回的情况经常发生,没有将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和客户退换的货物带回本企业,降低车辆利用程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仓储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首先,RFID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盘点、分拣、移库进行统一调度,由终端来接受反馈的数据,实时控制货物的进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出入库产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其次,要培养仓储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到加强仓储的合理性降低货物堆放的毁损率;最后,加强货物的安全防范,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RFID技术的成熟运用是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重要发展,可以动态的监督货物的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仓储是物流的首要环节,提升货物在库的.安全性,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环节的正常进行,所以提升仓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消耗。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是普遍现状,很多大型货物的装卸搬运工作依然是人工完成,这既影响了装卸搬运的效率,还严重消耗了劳动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所以提高物流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是当务之急,企业应当租入或是购买装卸搬运的机器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对机器的监控维修工作,这样减轻了人工消耗,提升装卸搬运的效率。在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时,由机器来完成,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监督,在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进行人工干预,保证装卸搬运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树立节约意识,合理回收利用旧包装。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进行货物包装时,过度使用纸箱、泡沫塑料以及胶带等包装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包装成本,而且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当重视对包装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包装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制定节约标准,对那些浪费包装材料的人员进行惩罚。还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或优惠的措施,让顾客返回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建立双方节约意识,保护了环境,包装物的重复利用,也减少了物流企业不必要的开支,而且在降低包装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

(四)提高信息化管理,增加车辆利用率。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信息网,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输运车辆进行监督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以及客户查询物流信息,体现了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物流的变化,随时调度运输设备,一方面GPS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跨地区的服务,信息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业务量,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当在回程过程中寻找货源,为新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减少空车回程现象,有效增加车辆的利用程度,降低空载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青莎.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

[2]秦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毕业论文写成本控制

百度找中华论文库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摘要: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只能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取代。本文提出了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原则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成本管理,所以积极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是企业发展必要途径。 1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原则 企业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成本优势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三大原则。 长期性与即时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即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也要考虑企业近期承受能力。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如何做到兼顾,是管理者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全局性与局部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同时也要对局部考虑。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把企业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综合考虑,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外延性与内涵性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向外延伸到采购环节,还必须考虑也后服务环节,同时也要向内注意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也要重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 2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为充分发挥地利、利用人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价格优势争得一席之地,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全体员工,无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择人,还是普通职工,都应树立成本意识。要进行全员成本教育,使大家明了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奖优罚劣,进而造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节约成本的良好氛围。 实行表格统计管理 数据是成本管理的必要依据。全员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没有合适的统计方式,无法做到准确管理。要纠正只抓产值、利润等大指标,忽视一线质量和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应设计科学、简明的统计表格。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从本企业的产品与工艺、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适用于本企业的统计表格。表格要简单明了,不生歧义,且提倡一表多用。 做好产品开发的成本管理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开发新产品,不仅要作到市场可行,技术可行,还要注重经济可行。市场可行是指企业产品必须适销对路;技术可行是指企业具备制造该产品的设备、工艺、人员条件;经济可行则是指该产品有利润空间。有的企业强调市场导向,也有的企业搞成本导向,其实二者是一致的。在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商品丰富的今天,卖方市场已全面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欲求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源泉。企业产品开发做好才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由于产生于同一社会经济背景下,所以在本质上是有共性的。现代成本管理的本质核心以最低成本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且这种体系是动态的,即企业要永远追求最低成本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将推动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参考文献:[1]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愈加值评估的契约方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