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棉纺工艺优劣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棉纺工艺优劣比较研究论文

序言:1812年美英战争之后,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分别是“南方的棉花产业”与“北方的棉纺织业”。棉花生产商依赖出口,棉纺织业却面临进口产品的竞争。由此导致两个地区在贸易问题上形成了截然对立的利益倾向。在未来数十年中,有关美国贸易政策的争斗将在北方的制造商与南方的农业出口商之间展开。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伊莱·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大幅增加了棉花的产量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给生产效率带来了惊人的进步。过去需要一人一天才能把一磅棉花上的棉籽摘除,有了轧棉机之后,同一个人每天可以清除300磅棉花的棉籽。1793年,美国出产约1万包棉花,仅占全球产量的1%。到1830年,美国的产量达到万包,约为全球的一半。其结果是,美国的棉花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在轧棉机发明前的1792年,美国出口13万磅原棉。短短两年后,棉花出口增长到160万磅。1800年达到1780万磅。到1821年,棉花约占美国全部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在整个19世纪,棉花都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出口产品,并一直持续到1929年,那时仍占全部出口额的18%。棉花生产的扩张巩固了南方作为出口导向经济区的地位,也强化了它对高关税的反对态度。轧棉机还加强了南方对奴隶制这一'特殊制度'的依赖,因为棉花采摘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阿克莱特与轧棉机与此同时,美国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则是贸易中断时期兴起的最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从1816年关税法案至今,纺织和服装业一直居于贸易政策辩论的核心。美国第一家棉纺织厂于1790年在罗得岛建立,利用了阿克莱特的技术。这一纺纱技术是由塞缪尔·斯莱特带到美国的,他是兰开夏郡一家早期纺织厂的主管。斯莱特在移居美国前凭脑子记下了设备的蓝图,因为英国禁止纺织机械出口,政府官员也会在他离境时搜查其行李中是否有技术资料。该技术此后逐渐在马萨诸塞与罗得岛地区推广,根据加拉廷的《制造业报告》,到1807年时,美国已建立了约15家棉纺厂,拥有8000个纺锭。这些棉纺厂只是把原棉纺成棉线,然后再由工厂外的技工织成织物。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美国贸易商船示意图美国贸易禁运对美国棉纺织业有何影响?美国贸易禁运改变了一切。国内纺织品生产变成了利润丰厚的生意:随着进口量巨幅下降,纺织品价格高涨,而棉花价格却由于出口停滞而大跌。纺织品价格与棉花成本之间的差距拉大,促使众多小型棉纺厂快速兴起。棉纺厂的数量从禁运前的15家左右猛增到1809年的87家,加拉廷估计,到1811年初,可能有112家在运营。美国的中立贸易立场受到严重侵害,这迫使美国产业和资本寻找其他渠道,结果帮助美国产业打破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并带来了普遍的激励,过去两年间制造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必须归功于此。1790年—1820年美国贸易量在贸易重启后,国内制造商还没有准备好应对1815年—1816年如潮水般涌入的大量进口产品。虽然还有35%的战时关税率的保护,但大多数小型棉纺厂缺乏效率,完全不足以同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英国厂商的廉价产品竞争。随着进口压低了纺织品价格,而出口推高了棉花价格,美国棉纺厂的利润被大幅压缩。新企业的进入停滞不前,破产企业大大增加,据称在1816年,罗得岛州的普罗维登斯附近有大约一半的纺锭都处于闲置状态。动力织布机动力织布机改革了美国的棉纺织业维持棉纺织业生存的关键技术是动力织布机,工厂不再把纱线送给外面的技工去织布,而是用这种机器把纱线织成棉布然后做成服装。动力织布机让纺线和织布可以在较大的工厂里共同完成。通过这些工序的结合,动力织布机能够实现布匹的大量生产,并将成本减半。该技术在新英格兰快速普及,到1820年,已经有86家工厂采用了1667台动力织布机。按照1820年的经济普查,有大约10万个纺锭用于纺纱,有万个以上的纺锭用于纺纱和织布。美国的动力织布机也来自有进取心的个人从英国盗版的技术。1810年前后亲眼见到兰开夏郡引入动力织布机的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威尔在返回美国后,与商业伙伴、波士顿商人内森·阿普尔顿同创建了波士顿制造公司。动力织布机该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从1815年开始生产结实而廉价的粗布,到1816年以后开始全力运转。尽管美国经济处境艰难,波士顿制造公司仍取得了巨大成功,于1817年10月宣布分配17%的红利,并于1818年投资设立新棉纺厂。从1817年至1826年,该公司的年均分红接近19%。美国新英格兰工业发展的成就,除了关税保护,更多应归功于来自英国的新技术转移,以及美国企业家与技术工人改进技术并将之应用到本地环境的能力。洛威尔引入动力织布机不是因为已经有了关税保护,而是因为该技术刚刚在英国出现,很容易移植到美国,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极大的营利性。动力织布机动力织布机是一项节约成本的关键创新,由于美英战后纺织品价格降低而棉花价格走高,效率成为关键因素,动力织布机的使用变得至关重要。它带来了棉纺织业的革命,导致现有企业的剧烈重组:采用这项新技术的企业的销量迅速增长,而罗得岛和费城附近的许多老棉纺厂则被淘汰出局。尽管动力织布机比1816年关税法案对棉纺织业的生存更为关键,洛威尔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积极游说调整进口棉纺织品的关税。罗得岛的制造商大声呼吁要实行极高的关税率。在1816年国会召开期间,洛威尔先生在华盛顿待了很长时间。他对关税的看法温和得多,但最终促使朗兹先生和卡尔霍恩先生支持了每平方码至少美分的方案,并得到实施。美国棉纺织工厂英国纺织品产业对美国棉纺织业有何影响?其实,洛威尔帮忙设立了对进口纺织品适用的'最低估值'条款,其含义是,标价低于每平方码25美分的产品都必须按照每平方码美分的标准缴纳关税。该条款是累退性质的,给廉价进口布匹设置了较重的关税,给昂贵的进口布匹设置的税负却较轻。洛威尔的方案在政治上很睿智,这一关税结构平衡了南方棉花出口商与新英格兰纺织品制造商的利益。关税率的设计足以排斥不使用美国棉花且同国内厂商有竞争的印度纺织品,却不足以排斥以美国棉花为原料、价格和品质较高的英国纺织品,以免引起南方出口利益集团的反感。美国棉纺织工厂规模较大的美国纺织企业并不惧怕来自英国的进口,因为两个国家倾向于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美国新英格兰的动力织布机生产数量庞大的平纹布,如被料和衬衫衣料等,采用比英国产品更低的纺线密度。来自英国的进口产品通常是更高纺的高质量织物,如条纹布和花纹织物等动力织布机不能生产的产品。由于在1816年后没有来自英国或印度的低纺平纹布产品,最低估值条款其实限制了来自印度而非英国的进口产品,直至1819年的通货紧缩导致其价格下跌。1805—1820年棉纺厂数量与棉布、棉花价格比结束语棉纺织业在整个这一时期持续扩张。1826年,即国内生产与进口都有数据统计的第一年,国产与进口市场份额基本上平分秋色。到1830年,国内产量就已经远远超出进口。照此看来,如果棉纺织业算是婴儿的话,它发育得非常快。美国贸易中断导致了小型纺织厂的兴起,动力织布机的引进则帮助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获得了成功,它们有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大部分布匹需求。经济历史学家怀疑保护性关税在该产业发展中是否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关税可能产生了扩张需求的效应,但没有显著推动1815年—1833年美国对新英格兰纺织产品需求的长期增长。看来,棉纺织业的早期进步或许因为1816年的最低关税条款而得到了一定促进。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取先自编讲义,经试用并修改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教材的办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按照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在广泛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介绍企业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生产实例。《纺织应用化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课程体系,大量增加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诸如纤维、浆料、染料等内容,并以专业需要为体系编排章节,大大地增加了应用性;《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色织物设计》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公式,淡化公式的理论推导,强调公式的具体运用,并增加了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直接将一些实验实训的要求与方法编写在有关章节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完成了《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毛纺概论》、《棉纺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纺织纤维与纱线》、《色织物设计》、《纹织CAD教程》、《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应用化学》和《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施教数轮经修改后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类的电子教材,完成了《纺织纤维》、《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织物 CAD》、《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电子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其中有多只课件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奖。 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用导课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淡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淡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身份的淡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场所的淡化。《纺织纤维》课程不再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能在车间或实训基地讲的课就决不在教室里讲。《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通过在现场结合设备、结合实际操作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生产现场无法看清楚的机构及其运动情况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剑杆织机剑头运动速度极快,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其动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慢速播放,看清其动作过程,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高职教育 强调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织机实训中心.织物CAD实训中心等,在此良好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电子提花小样机、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毛巾织机、喷气织机等中高档仪器设备,建成纺织标准实验室等。在努力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了设备的台套数。纺材基础实验室是目前为止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批申报并获得通过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六十多项纺织品性能的检测训练,而且还能进行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承接社会和企业纺织材料的各类测试任务。充分利用新落成实训大楼的良好条件,高起点地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在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纺纱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梳棉、并条、粗纱到细纱的生产模拟车间;机织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计算机产品设计到小样试制再到大样投产试制的全过程模拟工厂。加上各实验实训室之间采用通透式设计,具有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不仅能对实际生产流程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从总体上更好地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 在已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二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等十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的缺陷。 六、以“三个一”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本专业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增加师资队伍的数量,而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2名,占教师总数的80%。实行专兼结合,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6名,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实训实习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应做到“三个一”,即教好一门课,联系一家企业,承担一个项目研究。专业教师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挂职或不定期的下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他们对所蹲点的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企业的生产实例成为自己讲课时的一本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他们充分发挥在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业教师都与企业建立了热线联系,提供“短、平、快”的服务,努力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欢迎。不少教师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从而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达到学院“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数达16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本专业的教师近两年公开发表纺织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1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会议上获奖;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教师开发的新产品在中国面料大赛中获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4篇。 本专业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明确纺织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了实践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产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受到中国海澜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江苏大生集团等纺织知名企业的欢迎,就业率达到了100%,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现象满意请采纳

一,加快技术进步二,要调整表皮结构三,要加强品牌质量建设

我国的棉纺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一定要提升工艺的改造,不能老用传统模式生产,一定要有技术革新,解决产能和质量的问题。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劣势比较论文

没有孰优孰劣,只能说是各有特点。他们的研究对象、目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研究方法是实证法。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研究目的是寻找各国文学之间的功能性规律,并上升为理论认识;研究方法是美学分析。

区别:在比较文学里,平行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空间关系,影响研究注重于研究对象的时间关系。平行研究和共时研究差不多,影响研究需要历时研究来支撑联系:他们都是为了弄清研究对象的地位和性质。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式,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我们通过研究的方向、对象、范围、真实性的各个方面来研究比较。

研究方向: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也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

平行研究的基础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和差异性。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正是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棉籽糖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多少

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多少,花生,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并不稀罕。人们常常将它 炒,炸,或者凉拌。把它当做喝酒的小菜,关于它了解并不多。以下看看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多少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类坚果,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

纯的花生仁100g含蛋白质25克。但其蛋白质的生物效价不高,缺乏含硫氨基酸,需与其他食品营养互补才能发挥最佳营养作用。

花生蛋白质中水溶性的清蛋白大约占10%,其余的90%为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利用不同饱和度的(NH4)SO4溶液,可使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分开,如用10%的NaCI溶液浸提花生蛋白质,在浸提液中加(NH4)SO4至20%~40%饱和度,花生球蛋自即沉淀,过滤或离心即可得花生球蛋白,在滤液中继续加(NH4)SO4至80%饱和度,伴花生球蛋白即沉淀来。

拓展知识:

一、营养特性

仅从氨基酸组成来看,花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如大豆蛋白质,但花生蛋白中赖氨酸的有效利用率()高于大豆蛋白(78%)。花生蛋白的赖氨酸含量以及生物效价、功效比值均高于小麦、玉米蛋白质。一般而论,花生蛋白是一种营养较为完全的蛋白质。

通过对不同地区生长的八个不同种类花生的研究表明。花生球蛋白的氨基酸评分(AAS)是31%~38%,其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伴花生球蛋白的氨基酸评分为68%一82%,其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

二、功能特性

花生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溶解性、持水性、黏度、胶凝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等。花生蛋白质在不同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分散度),与花生蛋白所含酸性及碱性氨基酸的多少有关。强碱或一定的酸性条件下,花生蛋白的溶解度较大,而在pH值为时,花生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此时的pH值为花生蛋白的等电点。

研究表明,当pH值位于花生蛋白等电点区域时,花生蛋白粉的溶解性、黏度、起泡性、持水性最低,在其两侧这些特性逐渐增强,随着温度升高花生蛋白粉的黏度、持水性下降,而起泡性增加;当溶液温度超过70%时,花生蛋白大幅度变性,溶解度显著下降。花生蛋向粉的黏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为非牛顿型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实验发现,干燥方法对花生浓缩蛋白功能性质影响显著,喷雾干燥所得花生浓缩蛋白与真空干燥相比,具有较好乳化性和起泡性,且持油性和起泡性可与大豆浓缩蛋白相媲美。

对低水解度下花生蛋白乳化特性、起泡特性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较碱性蛋白酶和真菌蛋白酶水解产物的乳化能力强;而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较真菌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的起泡能力强。有限水解对改善花生蛋白的泡沫稳定性作用不明显,但过度水解产物乳化特性、起泡特性及泡沫稳定性急剧下降。,花生蛋白粉经挤压后更易获得较高持水性,而在持油性方面挤出物不受蒸煮温度和蒸煮时间影响,稳定高于挤压之前.这对于挤压组织化花生蛋白粉在类肉食品生产中应用十分有利。

三、其他成分

黄曲霉毒素是影响花生蛋白品质的主要毒性之一。通过检测分析表明:曲霉菌种(如黄曲霉)在花生里产生的黄fHl霉毒素比其他任何油料种子中都多,这种毒素能引起动物的肝脏病变而致癌,美国规定花生产品中允许的黄怕霉毒素最高限量是20g/kg.日本的标准是最高限量10g/kg,欧盟的标准是最高限量4g/kg。研究表明用气态氨处理,在减少黄曲霉含量方面有效率可达到99%。

影响花生蛋白品质的另一抗营养因索是胰蛋白酶抑制剂、血球凝集素和甲状腺素等抗营养因子,在生花生中胰蛋白酶抑制素只相当于大豆中的20%,但是长期大量食用生花生仍足以引起动物的胰腺肿大,高压处理或热处理均能大大减少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

花生种皮中除含有约7%丹宁等多酚化合物外,还含有多种色素,其味苦涩。如果不除去花生种皮,会影响花生产品的颜色和味道。

另外,花生中的棉籽糖、水苏糖等胀气糖也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品质的因素,但花生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仅相当于大豆中含量的1/7,对花生蛋白品质影响较小。

四、应用

我国粮油食品加工行业在花生油提取新工艺的研究上已取得新成果,在低温条件下利用纯物理压榨新工艺,直接把油脂从花生中分离出来,在尽可能提出花生油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蛋白成分的活性。这种花生不变性蛋白粉,可生产出色泽、感官、性能优良的脱脂蛋白粉,若用于食品加工,可为食品提供营养、乳化、赋香等三大功能,提高其所制作食品的食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花生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尤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对人体具有促进大脑细胞发育和增进记忆的作用。

花生是高蛋白质物吗?

是的,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属于高蛋白食物了。

拓展资料

花生米简介

花生米是指去掉花生壳的花生仁,事实上是花生的种子,整个的花生叫做果实,荚果。但一般还是叫做花生米。花生本身是高能、高蛋白和高脂类的植物性食物。

花生米不含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富含微量营养素,植物固醇、白藜芦醇、异黄酮、抗氧化剂等物质,是乳、肉食物的优秀替代品,对平衡膳食、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花生米营养价值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高于其它坚果,生物学效价高于大豆。

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花生、花生油或花生制品,不仅能提供大量蛋白、脂肪和能量而且可降低膳食饱和脂肪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食用花生米大大促进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钾、镁、锌、钙等这些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

食用花生米注意事项

生食花生米易患病:花生在地里生长时,其外壳多被病菌或寄生虫卵污染,生食时很容易受其感染而患各种疾病。如果吃了被鼠类污染的生花生米,还会患流行性出血热,因此,不要生食花生米。

炒炸花生米营养差:花生米经过火炒或油炸以后,其所含的维生成素会被炒炸时的高温破坏掉,蛋白质、纤维素和新鲜花生衣也会部分碳化或全部碳化,这样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就很低了。

水煮花米益处多:水煮花生米能完好地保存其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而且味道非常鲜美,食后对人体健康有益处。所以,花生米最好用水煮的方法吃,水煮还可以晒干味道更佳。

花生含脂肪多吗

花生含脂肪较多。花生脂肪含量为44%-45%。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经济价值

从花生果仁中提取油脂呈透明、淡黄色,味芳香,可提取食用油。

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

药用价值

抗老化性:花生果实中所含有的儿茶素、赖氨酸对人体起抗老化的作用。

凝血止血:花生果衣中含有油脂,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的作用,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滋血通乳:花生果实中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妇女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促进发育:花生果实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增强记忆:花生果实中的卵磷脂和脑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

食疗价值

降低胆固醇:花生油中含有的亚油酸,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延缓人体衰老:花生果实中的锌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油料作物。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有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可激活中老年人脑细胞,延缓人体过早衰老,抗老化。

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花生果实含钙量丰富,促进儿童骨骼发育,防止老年人骨骼退行性病变发生。

预防肿瘤:花生果实、花生油中的白藜芦醇。是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1. Yuyun ,Lu; Rian*,Yan; Xiang ,Ma,Enzymatic Hydrolysis Preparation of Mono-?O-?lauroylsucrose via a Mono-?O-? lauroylraffinose Intermediate, Chem.,2013,61(39):9412-9420(SCI)2. Yuyun ,Lu; Yan, Rian*; Xiang ,Ma,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affinose fatty acid monoesters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Eur Food Res Technol,2013,237(2):237-244(SCI)3. Xiang Ma,Rian Yan*,Shuqi Yu,Enzymatic Acylation of Isovitexin from Bamboo-Leaf Extracts with Fatty Acids and Antiradical Activity of the Acylated Derivatives, Chem.,2012,60:10844-10849(SCI)4. Gan,Shuifeng;Yan, Rian*; Lu, Yuyun,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weetener with high sweetness strength,Eur Food Res Technol,2014,238(1):113-120(SCI)5. . Yan, . Li, . Li, trans-3,3’,4,5’-Tetramethoxystilbene, Acta Cryst.(2011), E67, o1960(SCI)6. 晏日安,苏镜娱,(±)-耳壳藻内酯的全合成研究(I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6):1055-1057(SCI收录)7. 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二氢猕猴桃内酯合成方法的改进,有机化学,2006,26(5):730-732(SCI收录)8. 逯与运,晏日安*,马 祥,棉籽糖月桂酸单酯的分离及性质分析,现代食品科技,2013,29(8):1857-1861(EI 收录)9. 马 祥,晏日安*,逯与运,脂肪酶催化竹叶抗氧化物中异红草苷和异牡荆苷酰化,食品科学,2013,34(16):265-26910. 李江平,晏日安*,新型抗氧化剂芝麻酚的合成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328-33011. 李晓霞、晏日安*、段翰英,白皮杉醇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4):78-8112. 李晓霞、晏日安*、段翰英,白皮杉醇的合成,精细化工,2011,28(5):475-47813. 甘水峰,晏日安*,李爱军,N-[N-3-(3-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L-a-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1-甲酯的合成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32(8):336-33814. 林 楠,晏日安*,孔令会,纽甜在饼干中的应用,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0):400-40115. 马 祥,晏日安*,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调提取竹叶总黄铜的工艺,食品科学,2012,33(22):76-8016. 逯与运,晏日安*,马 祥,超声条件下蔗糖-6-月桂酸单酯及蔗糖-6,-月桂酸单酯的合成、纯化与结构鉴定,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0):129-13617. 李卓,晏日安*,曾永青,超声条件下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葵酸酯及其抗氧化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04-20918. 晏日安,梁淑华,黄雪松,尼泊金十二酯合成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6,6:148-149。19. 晏日安,丁刘刚,李爱军等,功能性食品配料白藜芦醇的合成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95-9720. 晏日安,舒小康,傅 亮,强力甜味剂纽甜的合成方法,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1):157-158。21. 晏日安,舒小康,强力甜味剂纽甜的合成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3):5-722. 晏日安,杨 伟,单酯法合成三氯蔗糖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7,28(6):180-18223. 孟慧琴,晏日安*,杨伟等,三氯蔗糖及其合成中间体的制备、分离与结构表征,食品科技,2008(7):145-14724. 晏日安,陈 磊,黄雪松,琥珀酸单薄荷酯合成工艺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0):89-9125. 晏日安,白德发、舒小康等,纽甜合成方法的改进,食品科学,2008,29(12):312-31526. 晏日安、姜新慧、张广文,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3):385-389。

南瓜,又名倭瓜、金瓜。性味甘温,有健脾消食、荡涤肠胃的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说:南瓜色黄味甘,峻补元气,不得以贱而忽之。昔在闽中有素火腿者云,食之滋津益血。中医药文献素以南瓜有补脾、暖胃、消炎、止痛、益气、杀虫的功效。南瓜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A、B、C,还含有钙、纤维素、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人将南瓜誉为“特级保健品”主要用来防治糖尿病,据称能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食疗方: 南瓜粥 南瓜500g,大米 200g。南瓜切成小块与大米同煮成粥。此粥能防治暑热体倦,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南瓜饭 大米500g,南瓜 400g,猪油适量。南瓜去皮切小块,先用猪油略炒后,加入淘净的大米中,加水,共煮成饭。此饭松软可口,对支气管炎、糖尿病、肝癌等患者有食疗保健作用。 南瓜饼 麦粉500g,南瓜 400g,猪肉糜300g,榨菜40g,酱油、味精各适量。南瓜切成薄片加少量水先煮酥,而后与麦粉拌和加入黄酒、酱油、味精,拌匀制成面皮,包肉馅,揿扁成饼。平锅内略放植物油,入锅用小火煎成饼。美味可口,增进食欲。 南瓜虽好,但患有脚气、黄疸、下痢胀满、气滞者忌食。 === 南瓜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1南瓜的起源与分布 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学名Cucurbitaspp,系葫芦科南瓜属中叶状具有白斑、果柄五菱形的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早在1936年,我国园艺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吴耕民先生,依据法国罗典的分类意见,将南瓜的3个主要栽培品种根据它的产地和植物学性状分为三大类:中国南瓜(,俗称倭瓜、番瓜等)、印度南瓜(,俗称笋瓜、搅瓜等)和美洲南瓜(,俗称西葫芦)。HAPPYS.PARIS认为“南瓜可能是最古老的多种多样的葫芦科植物,它是葫芦科中最典型的属类。南瓜的果实包括球形、扁球形、倒卵形的果实,有的具有纵向条槽,大小不一”。 据美国农业部葫芦科专家怀特克的多年研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艾斯奎纳斯—阿尔卡扎的全球报告,认为南瓜属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目前南瓜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其种植面积亚洲最多,其次是欧洲和南美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2002年全世界南瓜种植面积为137万hm2,总产量约1691万t,在全世界不同蔬菜作物种类产值中,南瓜居第9位,年销售产值达40亿美元。2002年我国南瓜栽培面积约为25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19%;总产量达410万t,占世界当年总产的%。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南瓜主产国,其中中国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自明初引入,从南到北都有栽种,尤其以华北、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台湾等地区分布最广。南瓜最初文字记载于《本草纲目》菜部,李时珍谓:“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 2南瓜的营养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南瓜的营养成分全面而独特。据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张芳等报道:每100g鲜南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B、VC、VE和钙、钾、锌、铬、硒等矿物质及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腺膘吟、果胶、甘露醇、叶红素、叶黄素、瓜氨酸、天门氨酸、葫芦巴碱、环丙基氨基酸CTY等。特别是稀有氨基酸瓜氨酸含量达/100g,果胶含量占南瓜干物质的7%~17%。王萍等也对南瓜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干物质含量在%~%之间,与其它瓜类蔬菜相比,干物质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达到了%~%,与西甜瓜接近;淀粉含量为%~%;果胶含量为%~%(干重的%~%),比富含果胶的胡萝卜都高。南瓜果实所含维生素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达到~ ,高于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和菠菜。贺小琼等人对南瓜产品南瓜粉的氨基酸分析表明: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南瓜属于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是提取果胶的一种重要原料。南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是西瓜的8~20倍,是维生素A的优质来源,维生素A的含量相当于番茄,维生素C含量高于黄瓜。南瓜中的还含有丰富的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单糖。Sang-Moon-Jang等比较南瓜果皮、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发现果皮可溶性糖含量为%,果肉%,测得蛋白质含量为~%,粗脂肪含量为~%,粗纤维含量为~%。 南瓜子的营养也很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王晓等研究表明,南瓜子含有十多种脂肪酸,即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肉豆蔻酸、花生酸、11,14-十八碳二烯酸、9,11-十八碳二烯酸、二十二碳酸、已酸、辛烯酸等;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南瓜子还含有植物甾醇、甾醇酯、磷脂酰胆碱、脑苷脂等类脂。南瓜子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十六种氨基酸和特殊的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P,泛酸等;含有丰富的锌、硒、锰、铜、铁、钙、磷、镁、钾、钠等矿质元素。南瓜籽还含有水苏糖、棉籽糖、毛蕊花糖、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单宁酸等成分。 叶盛英等研究表明,南瓜主要活性成分是南瓜多糖(Pumpkin Polysaccharide,PP)。南瓜多糖(PP)为棕色粉末,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由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组成。 3南瓜的营养保健作用 南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古代就有对南瓜食疗保健作用的记载。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强肝、助肾、降压、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之功效。南瓜全身都是宝,其根、茎、蒂、叶、籽、果都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疗效。中医史书《滇南本草》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症”,并认为南瓜能“横行经络、利小便”。《医林篡要》记载,南瓜能“益心敛肺”,并有性温味甘、润肺、入脾、胃径、消炎止痛、解毒驱虫的作用,适用于烧伤、烫伤等。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南瓜与灵芝放在一起,说它有“补中、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的作用。凡久病气虚、脾胃虚弱、症见气短倦怠、食少腹胀、水肿尿少者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南瓜还含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可以提取南瓜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做成保健食品和药品,长期食用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的功能。 防癌抗肿瘤作用 调节血脂作用 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解毒功能 抗补体活性 4应用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南瓜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内外逐渐开始对南瓜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南瓜开始作为营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或作为营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直接食用,南瓜降糖特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动物学实验研究的日渐深入,为南瓜由普通保健食品向功能营养食品深入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预期南瓜将成为功能营养食品开发的新热点。

果胶软糖

目前世界上软质糖果的销量中,果胶水果软糖占有相当的比例,原因是果胶软糖具有质地柔软、结构细腻、口感爽快、货架期长等优点。从加工角度来看,果胶软糖比淀粉软糖容易生产,生产周期也短。

原料配方 1.砂糖46公斤 柠檬酸钠0.40公斤 葡萄糖浆(DE~40%)30公斤 水30升 果胶 公斤 柠檬酸公斤 香精色素适量

原料配方2 砂糖 公斤 柠檬酸 公斤 葡萄糖浆(DE~40%)30公斤 水30升 果胶公斤 香精色素适量

原料配方3 砂糖 分 柠檬酸公斤 葡萄糖浆(DE~10%)30公斤 水30升 果胶 公斤 柠檬酸钠 公斤 柠檬酸(50 %溶液)升 精色素适量

原料配方4 砂糖公斤 柠檬酸钠公斤 葡萄糖浆30公斤 水30升 果胶公斤 柠檬酸(50%溶液) 升 香精色素适量

注:配方内所述果胶均采用不同种型号,选用时须加注意。配方1、2中,果胶与5公斤砂糖先混合,配方3、4中,果胶与公斤砂糖先混合。

原材料要求 果胶软糖的基本原料与其它软糖相似,采用砂糖、葡萄糖浆、水果香精、色素和酸性添加物,不同的是采用果胶作为凝固剂。果胶是一种多糖物质,平均分子量约在50000~150000之间,果胶一般从柑桔类果皮和苹果酱内提取,它在植物内起强劲的细胞间凝结作用,果胶种类繁多,一般用于果胶软糖的是高甲氧基缓凝果胶。这类果胶有一大特点,它允许有相当长的浇模时间,而在可溶性固形物高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早发凝固。

要加工出品质优良的果胶软糖,首先要选择好各种材料的配比。如果配比选择不当,糖体易发烊或结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1)葡萄糖浆过量,水和转化糖太多;

(2)砂糖配比不对,固形物太高;

(3)果胶量太少。造成果胶太少的原因其一是果胶在加入前没有充分溶解,其二是熬煮过程中pH太高,果胶降解。一般较为常见的毛病是软糖放上几天后发烊。

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工果胶软糖的先决条件是果胶在加入之前必须充分溶解形成 果胶溶液。溶解果胶的最简单方法是采用高速混合机。经混合机的剪切效应,果效成为4~8%的溶液。另一种溶解方法是先把果胶砂糖混合体与水混合分散。为确保充分溶解,混合物可煮沸1分钟,得到4%的果胶溶液。溶解的果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任何阶段加入。

选择好正确的配方之后,掌握加工过程可以从下述工艺要求考虑:(1)时间;(2)pH值;(3)可溶性固形物。这三者是互为连贯,加工时必须加以有效的平衡和控制。

时间包括二个方面:糖熬煮时间和浇模时间。由于果胶已形成完全溶液,如果熬煮以最短时间进行的话,那么糖的效果为最佳,同时对转化糖的控制也有利,浇模时间也要掌握得好,这是因为酸已经加入,时间过长,再加上温度高,易引起糖的转化。一般浇模应在酸加入后20~30分钟内完成。浇模温度不低于85℃,温度太低易发生早期凝固。

pH值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熬煮时,pH一定要低于5.0,防止糖焦化和果胶降解,但又必须高于3.6,防止砂糖的过度转化。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采用缓冲剂,即在100公斤成品量内加入0.4公斤柠檬酸钠和0.37公斤的柠檬酸。加入酸后pH跌至3.2~3.6,浇模成型时,正好是糖凝固范围。但须注意,酸类物质必须以溶液状加入。

可溶性固形物与pH关系密切,这两者是糖体凝结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般地,浇模时固形物在78%左右,pH3.2~3.6,为最理想的浇模条件。

总之,糖的凝固取决于糖介质中固形物和pH的恰当平衡。在一定的范围内固形物的减少有可能通过pH值的降低而得到补偿。反过来亦是这样。而时间又与凝固发生的温度有关系。一般地,浇模温度较高,那么在特定的pH——可溶性固形物条件下,允许用较长的时间浇模,或者允许以同样的时间,在更低的pH或更高的固形物条件下浇模。较低温度下浇模时,为了避免早期凝固,一般需要减少可溶性固形物,或在产品内产生较高的pH。这些变化导致浇模之后凝固时间延长。

目前生产果胶软糖均采用间歇法生产。因为间歇生产便于控制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总之,加工果胶软糖是项十分难的工艺,只要果胶质量好,时间、pH温度和可溶性固形物都控制得好,完美无瑕的软糖是不难生产出来的。

奶糖及其制作方法

奶糖是由国外引进的,在我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它口味芳香,营养丰富,深受人民欢迎,所以发展很快。

奶糖是一种结构比较疏松的半软性糖果。糖体剖面有微小的气孔,带有韧性和弹性,耐咀嚼,口感柔软细腻。

奶糖以含有大量奶品而得名,这类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奶的独特芳香,又称为焦香糖果。奶糖的外形多为圆柱形,也有长方形和方形。色泽多为乳白或微黄色。奶糖的平均含水量为5~8%,还原糖含量在14~25%之间。

奶糖可分为胶质奶糖和砂型奶糖。

胶质奶糖,包括太妃糖和卡拉密尔糖。胶体含量较多,糖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比较坚硬,外形多为圆柱形,还原糖含量较高,为18~25%之间,随加入原材料不同而有多种品种。

砂型奶糖,又称费奇糖。糖中仅加少量胶体或不加胶体,还原糖含量较胶质奶糖少,在生产中经强烈搅拌而返砂。糖体结构疏松而脆硬,缺乏弹性和韧性,咀嚼时有粒状感觉。外形多为长方形或方形。随加入原材料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奶糖的组成 奶糖的品种很多,组成也不同。下表是两类奶糖的基本组成。

组成

胶质型奶糖

砂质型奶糖

蔗糖

35~40%

55~60%

淀粉糖浆干固物

30~35%

15~20%

非脂乳固体

5~10%

5~10%

植物脂肪

15~20%

5~10%

乳脂

5~10%

1~3%

食盐

0.2~0.3%

——

胶体

1.5~2.0%

蔗糖和淀粉糖浆是组成奶糖的基础物质。蔗糖在熬煮中有一部分转化成转化糖。转化糖对奶糖的结构、风味和保存能力都有重要影响。蔗糖的吸水气性很小,只有当空气内的相对湿度超过90%时,才吸收水分。故奶糖中蔗糖的组成增多,有助于防止其吸水溶化。

淀粉糖浆是一种抗结晶物质。淀粉糖浆的主要组成为糊精、高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它们既可以防止奶糖返砂,也可以降低奶糖甜度,增加粘稠度,不使奶糖在强烈搅打下产生砂粒的晶体,保持奶糖的细腻结构。

晶体蔗糖和抗结晶体淀粉糖浆在熬糖过程中,在水的参与下,组成一个连续相。也就是说熬糖过程使两者的体系起了一根本变化,使蔗糖的颗粒状态组成为有抗结晶物质参加的分子状的透明液体混合糖浆。

明胶是奶糖骨架。它是由动物的骨、皮、肌腱等组织中提取而制成的。明胶可以吸水膨胀,在热水中易溶解。明胶的水溶液,经冷却后可以结成胶冻。这种胶冻的抗压能力很强,15%浓度明胶水溶液,形成胶冻后,可以支承每平方厘米500克的荷重。它可以使奶糖具有良好的坚韧性,耐嚼性和弹性,保持糖果的形态稳定。

乳制品系用鲜乳加工成的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和奶粉。在鲜乳中约有87%以上的水分。由于鲜乳水分高不利于工艺和贮运。所以在奶糖中多用乳制品而不用鲜乳。

乳制品在奶糖中不仅提高了其营养价值,而且起着乳化作用,进一步改变了奶糖物态体系。特别是它对奶糖起着增香作用和润滑作用。

炼乳是用鲜乳经真空浓缩,排除一部分水分的浓缩品。炼乳又分为淡炼乳,甜炼乳,全脂炼乳和脱脂炼乳。

在奶糖中最理想的是淡炼乳,它是鲜乳的浓缩制品,具有奶的浓厚芳香。不需要调制,可以直接使用,是奶糖理想的增香剂。

奶油又称黄油或白脱油,它是由鲜乳中分离出来的乳脂。它是由脂肪、乳和水三相组成的。熔点低于猪脂肪,约为28~33℃,在常温下为半固态,有令人愉快的脂香。奶油的可塑性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性质,它能阻止脂肪球和水两相在一般温度下分离。它有较强的亲水性,作为一种乳化剂它可以使糖果的结构细致均匀。糖果奶油具有脂肪和乳的双重作用,也是奶糖的良好增香剂。

奶粉是鲜乳浓缩后喷雾干燥而成的。按其所用鲜乳的脱脂与否分为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根据我国奶粉标准的规定,全脂奶粉的脂肪含量不得低于25%。因脱脂奶粉中的芳香物质大部分随脂肪而被分离除掉。其口味不如全脂奶粉。

由于奶粉的水分含量低,便于贮存和运输,在糖果中的用量很大。在糖果中使用奶粉的方法分为干调法和湿调法。干调法是将奶粉直接加入,这种方法虽方便,但其缺点有时溶解不完全,有颗粒状存在。湿调法一般是根据糖果的需水量加入温水调制成不同浓度,其优点是可使奶粉颗粒充分溶解。

在奶糖中所用的油脂,除了奶油外,主要是植物氢化油。它是将植物油经氢化而制成。常用的氢化油有两类,即月桂酸型和非月桂酸型。前者以椰子油和棕榈油为代表,后者是以豆油、棉籽油、花生油和葵花油等制成。

月桂酸型油脂含饱和脂肪酸较高,氢化较易,熔点在30~35℃,气味纯正,颜色洁白,是糖果用的理想氢化油脂。

非月桂酸型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需经精炼,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生产原理 奶糖是将砂糖、淀粉糖浆、胶体、乳制品、油脂和水经高度乳化而成的。在这种均匀地统一体中,很难分辨出其中某一种物质的单独存在,同时,经过放置也不会再发生分离现象。

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相,要使奶糖成为高度均一的乳浊体。就必须通过某种手段使油脂成为极小的球体,使其分布在水与胶体的分散介质中去,并被这种介质所包围,使之成为稳定的乳固体,强烈搅拌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手段。

在奶糖中,乳制品是天然的乳化剂。乳中含有~1%的磷脂。含乳制品少的奶糖要添加乳化剂,常用的乳化剂有大豆磷脂、单硬脂酸甘油脂、蔗糖酯和山梨醇脂肪酸脂等。它们能起到良好的乳化效果。

乳化剂分子结构的基团中,同时存在着亲水基和亲油基,在物料的乳化过程中,乳化剂亲水基的一端被吸附在糖液一端,亲油基的一端被吸附在油相一端,从而降低了两相间存在的斥力,变成相对稳定的紧紧吸附在一起的分散体系。

明胶是一种亲水性胶体,也是一种良好的起泡剂。当把明胶溶于水搅拌起泡时,它便吸附在气液介面上。当冲入糖液和加入乳制品后,在搅拌过程中,糖乳制品和油脂便均匀地分布在明胶泡沫层周围。在这种结构中,油脂以细小的油滴分散在这个体系中,加强了泡沫层的稳定性,经冷却后,由糖、乳制品、油脂和明胶所组成的胶质糖体,便逐渐由软变硬,最后形成一种疏松多孔,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的奶糖结构。

明胶的等电点为,在条件下,明胶的粘度和膨胀度最低。故在糖果生产中,严禁在的环境下进行工艺操作。

强烈搅拌,可使蔗糖分子形成微小的结晶,这是砂质型奶糖所要求的工艺条件。

为了防止胶质型奶糖的返砂,一般是增加其还原糖含量,其范围为17~25%,而砂质型奶糖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为14~25%。

制作方法 1.浸泡明胶。将选好的12°E以上的明胶,用20℃左右的温水浸泡,用水量一般为明胶的倍左右,浸泡用水不要过多,因水分不易蒸发,致使糖体变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小时左右就够了。稍微加热搅拌,冷却待用。

2.熬糖也焦香味的形成。熬糖的作用是将物料充分溶解、混合、蒸发掉多余的水分,使奶糖具有焦香味。焦香味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熬糖温度随不同物料、季节和其它条件而不同。各种胶质奶糖的出锅温度:一四季度为124~130℃;二三季度为126~132℃。

各种砂质型奶糖的出锅温度:一次冲浆者一般掌握在130℃左右。两次冲浆者:第一次冲浆的出锅温度124~126℃;第二次冲浆的出锅温度130~136℃。

出锅温度随下列条件而改变:(1)配料中砂糖含量高,出锅温度也应相应提高。(2)配料中淀粉糖浆含量越高,其出锅温度应相应降低。(3)奶油炼乳中含水量高者,出锅温度应相应提高;反之,则降低一些。(4)含蛋白质量高者,出锅温度应降低。(5)高温季节应提高出锅温度,低温季节可降低出锅温度。(6)长期贮存或运销于炎热地区者可适当提高出锅温度。

投入炼乳或奶油的温度根据不同物料条件和奶糖品种而不同。一般是在125~130℃投放,待熬温回升至所要求的温度,制成的糖体软硬适度时即可出锅。奶糖是在搅拌时加入。

3.搅拌和混合。在打蛋锅中搅拌的作用是:使物料充分混合,起泡,除掉部分水分。

将熬好的糖浆置于打蛋锅内,放入已溶化的明胶,开始慢转搅打,以防糖浆溅溢,待糖浆稍冷粘度增大后,再开快转搅打,最后加入奶粉和油脂混合均匀。

关于控制糖体软硬问题,不同奶糖所要求的软硬不同,一般是利用以下方法以控制糖体的软硬:(1)利用熬温控制。(2)采取措施,降低材料中的水分。降低奶油、明胶和炼乳中的水分。(3)延长搅拌时间,也可以除去部分水分。

改善奶糖质量,使组织细腻,口感不粗糙可采取下列措施:(1)先加水使奶粉溶解和乳化后,再加入糖液中,不直接将奶粉投入锅中。(2)将奶粉压碎过罗。(3)强烈搅拌,使物料充分混合乳化。(4)使用淡炼乳,不使用加糖炼乳。

4. 砂质型乳糖的砂质化。使砂质型乳糖的砂质化有以下几种措施:

(1)控制还原糖含量,在打蛋机内通过强烈搅拌使蔗糖重新结晶。

(2)在熬糖后期,将物料进行激烈摩擦,使蔗糖产生晶体而返砂,不过这种方法不易控制结晶速度和晶粒大小。

(3)先制成一种晶糖基:晶糖基是砂糖晶体和糖浆的混合物。它是由两相构成的,即结晶相和糖浆相。结晶相占50~60%,糖浆相占50~40%。结晶相中的晶核很小,约在5~30微米之间,大小在10微米以下者,可产生细腻的口感。

制作晶糖基的配方是,蔗糖80~90%,淀粉糖浆20~10%,溶化后熬至118℃,然后冷却至60℃以下,在产砂机内制成白色可塑体,冷却后成为固体。

使用时,将熬好的糖膏冷却至70℃以下,加入20~30%的晶糖基,搅拌混合,晶糖基在砂质型奶糖中起着晶核的诱晶作用,最终使制品形成细致的砂质结构。

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

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而古时欧美甚至使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糖果,但因为蜂蜜成分过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适用工业化生产。

六艺与七艺的比较研究论文

一,六艺,含义有二: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2.指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其中《乐》早已于秦朝焚烧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二,七艺西方的七艺又称“自由七艺”,(liberal arts),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trivium),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quadrivium).

“七艺”与“六艺”虽从数值上说只相差一个,但其中的异同又何止一个。历史在不断衍变进化,我们也只有从一些文献中找寻那一段历史的足迹。“七艺”与“六艺”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的两种课程形态。虽然它们的学科不同,但同为课程体系的雏形,它们总会有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而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西周六艺【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章算术》,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

六艺和七艺,是中国和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中国的六艺有两种含义:1,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章算术》,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2,孔子提出的春秋以来的六艺指的是六经:《诗经》《尚书》《易经》《乐经》《春秋》。西方的七艺又称“自由七艺”,(liberal arts),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trivium),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quadrivium).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些科目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智能,而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应用。古希腊的智者派则着重传授实用性的科目,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证法(逻辑学)。古希腊创立的学科后来传入罗马并得到发展。有相通之处,但方向还是有一定区别。

“七艺”与“六艺”虽从数值上说只相差一个,但其中的异同又何止一个。历史在不断衍变进化,我们也只有从一些文献中找寻那一段历史的足迹。“七艺”与“六艺”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的两种课程形态。虽然它们的学科不同,但同为课程体系的雏形,它们总会有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而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西周六艺【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章算术》,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些科目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智能,而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应用。古希腊的智者派则着重传授实用性的科目,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证法(逻辑学)。古希腊创立的学科后来传入罗马并得到发展。

艺术理论的比较研究论文

帮你写论文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帮你理一理思路~~首先你要对这个论文题目的内涵有所了解,什么叫艺术理论,什么交社会实践,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当然这些如果都明白了这论文也不难了。 我个人的建议是从实例中去证明这个理论的关系,可以把比较常见的艺术理论通过一个事情表述然后写出来!

当代艺术其实就是要研究特定 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深究的文化艺术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视觉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

【关键词】视觉艺术;符号;转换;再生

著名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说:“人是符号(sign)的动物。”1人类籍由符号来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信息。将日常所思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声音、视觉、肢体行为将一个整合的概念传达给对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关于符号和运用符号,包括观看符号的理论。符号学并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学科,而是一种阐释性的学科,但它能够在历史的探索中被加以有效地整合。符号学集中关注构成和表征的问题,将“文本”看作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的特定合成。这是一种不带霸权和强制要求的有限度的视角。2

艺术的起源不论从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符号化的开始。原始人用肢体捕捉动物的动作,用声音模仿动物的鸣叫,用矿物质将动物的形态描绘在崖壁上,手舞足蹈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舞蹈符号、音乐符号、美术符号、语言符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符号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微妙化,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视觉艺术作为一门研究经由肉眼产生联想的人文科学,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作为一套工具,符号学提供一系列我发现可以深入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的有用思想和观念。当这些思想和观念可能由心理分析、叙述和修饰理论引发产生时,它们就产生与传统艺术史并不发生矛盾的洞察力。事实上,这些思想和观念常常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主体间的可使用的 方法 上更为精确,并使阐释更具有系统性。3

一、视觉艺术符号的分类

在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和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4

1、图象符号(ICON):图象符号是通过模拟图形与对象之间的相似而构成的,图象符号是一个直接感知的过程,在图象学中属于写实的范畴。如肖像画、照片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通常都能够得到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说“画面上有什么内容。”

2、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的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指示牌、路标”。从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艺术中的视觉流程法则也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范畴,由于生理的特点,眼睛在浏览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时间性、方向性与选择性,也就是说视线会沿着画面重心,即最佳视域,向某一个方向有选择性的移动,体现出视觉的流动性特征。

3、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对象之间无必然的或是内在的联系,通常是指约定束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同时符号的象征性也是是符号学里最深层次的特性,是符号产生与对象思维过程中相关内涵的延伸以及联想。比如线条的曲折、色彩的冷暖、材质的软硬都会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视觉艺术符号的理解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那么我们又如何从符号学的视角和运用符号学的工具去解读图像,符号如何能够使我们从我们已经认知的事物中疏离出来,以便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在这里,我想就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按照符号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张晓刚《男青年》布面油画

1、生成图象意识

要对视觉符号进行阐释有时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上心理学的以及历史学的概念进行理解。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时,我们首先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表象,即作品中有什么内容,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的符号。如,当我们在接触到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时,首先意识到的是一个男青年,带着眼镜,脸上一块红色的疤,灰蓝色的调子,一块红色的疤痕这些图象性的符号。 2、探询图象的象征性意义

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接下来会想知道隐藏在艺术家(即符号创作者)创作意图中的“更深层次的”,或派生出的意义。如果我们说一件作品具有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通常指的是作品传达了一种我们在最初观察中还无法确定的潜在的观念,以即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当然需要找到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了解。

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探询阐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观念信息。我们知道张小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符号)本身,留着小平头的男青年,干净白皙的肌肤,一幅标准文弱书生的派头。我们知道眼镜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象征,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的通用着装。灰兰色的背景衬托阴郁、孤独与冷漠的气氛。面颊上被生生揭开的一块,形状如肩章的伤疤显得尤其冷艳。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那个热情火红时代的鲜红烙印。目光被吸引到左下角,略显呆滞,嘴唇微启似在观看一个什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又面无表情,一种孤寂、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符号都在追忆一个时代的伤痕主题,这除了是一种回忆,同时也折射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视觉艺术符号的创作者在产生一个理念之后,综合自己对象征性符号的理解把握,选择合适恰当的视觉手段,将理念传达出来。然后接收对象即观众再通过自己对象征语言的掌握与理解,把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在思维中转换再生。(下转第99页)(上接第98页)当然,鉴于个体情感特质、生活 经验 、知识结构的差异,一件作品最终还原到观众思维中的形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当一个人看见一幅绘画,表现的是关于一只果盘的荷兰静物画时,这个图像在其他的事物中)就是关于某种别的事物一个符号,或表征。观看者在她或他的脑海中形成有关该事物的一个意象,她或他就会把这个意象与该事物联系起来。心理的意象,而不是形成这个意象的个人,就是解释符。这个解释符指向一个客体。该客体对每一个观看者来说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它可以是真实的水果,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是别的静物画,对第三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笔巨款,而对第四个人来说也可以是“17世纪的荷兰”,等等。而该绘画所表现的客体因此基本上是主观的和由接受者决定的。

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由它向观者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叙述的目的;换言之,观者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视觉艺术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创作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米克·巴尔:《观看符号/解读绘画——运用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载于《世界美术》2007年第1期。

[3]巴尔·布列逊:《符号学与艺术史》1991年。

[4]常宁生《艺术史的图象学方法及其运用》载于《世界美术》2004年第一期。

内容摘要:一部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史也就是色彩的发展史。从上古的色彩崇拜到古典时期的色彩模仿,从浪漫主义时期对色彩的解放到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迷恋,在艺术史上,每一次对色彩的再认识和再阐释,总会引起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艺术现象和理论话语。

关 键 词:色彩随类赋彩固有色民间色彩光印象

所谓色彩,在普遍意义上讲是人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 爱好 和对色彩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应把某种色彩标准绝对化,应承认多样的和发展着的色彩标准,从不断变动的色彩观中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色彩世界中达到“万物皆备于我”,而不是被束缚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偏爱是容许的,但偏执和偏见却无益于艺术的发展。

固有色——永恒美丽的理想色彩

太古之民把色彩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描画对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即从空间背景中分离出物象,所以他们只认识红和黑,因为红色最引人注目,黑色与亮底色对比最大,因而在他们看来红是美的,黑也是美的,所以红黑搭配是美的。诉诸于艺术表现,他们将自然的一切色彩通归结为红与黑。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木器即以红、黑为装饰;世界各地的彩陶以红、黑为装饰;原始的洞窟壁画大都采用红黑二色……对黑红配置的喜好沿袭至今,这在一些民族的服饰中表现尤为典型,中国的藏族服装、彝族服装等都以红色为主色。

人在实践中丰富了感觉,增加了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艺术活动中抓住物象永恒的、持久的固有色,寻求它们在空间的恰当联系。这样,人们发现了色彩的静态美,这样便有了对色彩永恒价值的追求,有了固有色的理念。

艺术离不开模仿,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力量就是模仿。达·芬奇甚至说:“……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固有色的色彩观正是产生于对自然的永恒和凝固的色彩美的模仿。

固有色观念曾长期主导美术创作,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中国可以举出唐代人物、宋代花鸟和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作品。他们在固有色的表现和色块空间安排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运用固有色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配伍。例如文艺复兴大师常采用的玫瑰红、天蓝、银灰,中国民间艺术常采用的朱红、群青、大红、石绿、金黄,这些色彩配伍具有对立统一的美。

二、色彩衔接。中国民间口诀有“工间绿,花簇簇;青问紫,不如死”等等。固有色的不同衔接方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观感。

三、纯度对比。这种对比是调整色彩间相对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强弱得体,宾主分明,达到色彩在空间中的力度平衡。

四、明度对比。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效果,所用手段就是明暗对比,精到独特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图像具有立体感,还使画面具有了厚重感。

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更使色彩在体量上有轻重之变,在空间上有互补之美,从而产生鲜明的色彩节奏。

从远古起,艺术的移情说就伴随着模仿说,固有色为模仿自然来服务的同时,也还有浪漫主义的表现一路,他们不以模仿为补色目的,却以“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为旨归。他们抽出固有色的单纯性、凝固性,以固有色的空间平衡为手段,驱便于工作色彩率意为之,以求理想的色彩效果,如苗族 刺绣 、民间剪纸、蔚县剪纸、绵竹门神就是以固有色观念而作浪漫派处理的色彩典范。

光印象——瞬息即逝的自然色彩

光学发现了色的物理本性,揭露了色与光的内在联系及色光的分解与混合现象;生理学发现了人类的色觉的本质,从而得以了解色衰与补色的关系,全色要求的基础。这些发现给艺术色彩学以伟大启发,由此而产生了印象派色彩观。于是画家用色追寻光,追寻光的颤动、光的流逝、光的迷离恍惚,从固有色的永恒和凝固中走出来,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流动,得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印象。

可以说,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和色彩技法,既是光学成就的产物,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的产物。只是这些传统到了印象派画家那里更系统化、理论化了,并且以此确立了它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印象主义认为色即是光,因此:

一、凡视觉可感受的物象都是光照射的结果,凡有光必有色,物的色决定于光源色、环境色(反射色)和色彩间的对比。即色彩随光源和环境而变,并且在画面上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日光光谱色代替古典的调色板。

三、追求光谱的金色效果,并往往引用光谱的色彩组合。

四、补色关系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在大自然中日光与天穹光便是一对天然补色。

五、以光的混合代替颜料混合,因而采取色彩细碎分割和并置的手法,使色彩更加“响亮”。

六、在色彩并置时常施以明度相近的,非准确的冷暖并置。这就是同时对比的手法。此时相同的色各自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以增强双方的色价,同时各自失去稳定性,而获得光的颤动性,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力,于是达到色的非物质化,成为颤动的光。歌德曾经说过:“同时对比决定了色彩美学的实用价值。”

印象主义使色从其所联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排除物的固有色,由此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印象派是光的崇拜者,光的虔诚宣教者,他们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他们追随光的同时却失去了艺术曾经具有的精神力量和阐明世界的象征内容而停留于事物的物质表层。

表现色——回到主观的现代色彩

实践表明,获得光的华丽外衣,是以牺牲质的内在精神为代价的,这个矛盾在技巧上直接表现为 素描 与色彩的矛盾,当表现特别需要素描的时候,色光的变幻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拉斐尔前派便是这样;当表现特别注重色光的时候,素描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印象派便是如此。毕萨罗教导青 年画 家勒贝尔说:“多注意形体的色彩,而不要太看重于素描刻划,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这正是印象主义者在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取舍。

雷诺阿在他的印象主义实验取得非凡成功的同时感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于是游意大利向前辈大师学习,他拜倒于拉斐尔画前,并高度赞赏安格尔油画的单纯宏伟。他研究了拉斐尔之后终于感到自己忽略了素描,从意大利归来后,他致力于牺牲色彩以使形体单纯化,加强素描,回到古典的作画方法,取消画面偶然的光,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古典时期”。他的作品“伞”和他在那不勒斯所画的裸女就是开始回归古典和固有色观的记录。

印象派之后诸家正是看到了印象主义色彩观局限于表面的光色变化而忽略其不变的内部结构,所以他们走上了与印象主义相反的道路。首先是塞尚,这位现代艺术的开山者力排事物的闪动模糊的外表,致力于表达所谓不变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就色彩而论,塞尚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是使之色彩秩序化,经过组织,使色彩变得更规则,更简练,但更强烈,因此更具有安定感、明晰感,从而达成视觉形象的非同寻常的强度。他的艺术观和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画家,如马蒂斯由塞尚得到启发,抛弃印象派画家的“魅力、光亮和明快”,追求绘画的“稳固性”,认为在一切构成画面的色彩中必须建立一个平衡,因此表面的感觉必须加以提炼,正是提炼了的感觉构成画面。康定斯基说:“内在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内在因素决定画面的形式。”毕加索概括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且利用自然。”塞尚之后诸家竞相与印象主义的客观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因此着意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追求,走向表现主观。在色彩上自然同时从客观色彩走向主观色彩了。

但是现代主义是接过印象主义的手中武器而走向其对立面的,印象主义发现了自然的色彩,现代主义将这些发现秩序化、凝固化、强力化。或者说印象主义捕捉感性的色彩,现代主义挖掘理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将色彩的主观性及其精神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完善于主观的个人感情与客观的色彩规律之结合。

参考文献:

[1]《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意大利)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楚艺术史》,皮道坚 著 , 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4]《境外谈美》,陈望衡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5]《楚史》,张正明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诗学》,亚里士多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古画品录》,谢赫 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8]《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徐庆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印象主义》,马凤林 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2.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3.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4.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5.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咱们写的论文不是需要那么大。大的咱们论不好,就你从小的方面就行。老师就会通过的。我给你打印的老师说过了。

试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论文

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向来关系复杂,本文从历史层面分析两次艺术史“遭受”的“理论入侵”,最终提出问题:艺术史研究的主旨是艺术还是历史?应怎样协调其间的政治实用主义和审美理性主义?

从历史发展来看,艺术史及其理论一直关系混乱且始终有争议。从近期这一层面的发展趋势而言,艺术史及其理论二者彼此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颇令人挠头的问题: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或者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艺术理论以何种形式贡献艺术史?

一、高等教育中“艺术史论汇通”

艺术史作为学科建制,其独立于19世纪前期,成熟于同一世纪后期。至今,高等教育体制内的艺术史已经成为颇为成熟、稳定、基本的历史学科。西方的很多高校都有“艺术史系”,其和其他学科互动关系很明显,专业性艺术院校则稍逊于综合性大学。而这一情况在中国则正好相反,艺术史至今从未“立户”,而艺术学理论却反之,即艺术史被定位为艺术学理论的分支。

在国外,很多艺术史学科都在对艺术理论加以“召唤”,即使是电影、媒体、设计之类专门性、实践性学科也不例外——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便有提供多元训练、广泛课程的“艺术与设计史论学院”,以培养未来设计界、艺术界人才。就这一理念不难看出,若缺乏应有的理论介入和训练而仅有知识是不可能达到上述“境界”的。

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艺术学的“正名”,艺术史论之间的“融通”趋势也显得更明显。从中国这一领域的现状而言,不仅艺术内部有艺术理论研究者,其他领域的学者中同样不乏其人。就学科建制层面来说,设立“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提供了坚实基础给艺术学研究的发展。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层面来说,一方面艺术理论上升至“艺术学科核心”,可以提供理论思维训练给各种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其教学和研究又能对艺术能力、创作实践起到提升作用。尤其是融合两方面修养的做法,给艺术创新提供了丰厚资源和坚实基础。

二、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

19世纪后期堪称艺术史“关键期”,该领域人才辈出,其一个突出的共性特征就在于讲究哲学基础和理论建构——也就是其中人物既是史家,又是理论家——这也就是艺术理论首次“入侵”。其主要特征包括:第一和美学的关联被极力撇清,转而汲取养料给艺术理论。第二,将艺术理论边界开放,将之定位为考察艺术品风格而不是解析审美经验、抽象分析之类活动。第三,艺术理论成为了很多基础性概念的来源,故而其成为了艺术史的基础知识系统或支撑学科。在其中,可以看出艺术科学中艺术理论所占据的核心地位。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艺术史热点问题转向了方法论方面,在这一领域的考量已经显得更具文化政治意义、更加多元化,即成为了“跨学科领域”,其领地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棋代表人物。在此过程中,艺术史及其理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得艺术史已经不再是“知识生产”、“学术研究”之类活动,而是更像意识形态、政治力量之间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战场,或者说成为了话语表意实践、争取文化表征权利的领域。甚至连研究主题和方法也和传统边界完全不同,对艺术史的地形图加以彻底重绘。

三、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

尽管艺术史遭到两次“理论入侵”并受到了颇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艺术史论关系依旧错综复杂。首先,两次“入侵”可见艺术史依赖于艺术理论,其次,“入侵”同样也成为了艺术史内部抵制和反对的状况。具体而言,作为艺术史,其发展依旧有着两种并存的矛盾:其一在于艺术史作为“物的科学”或经验学科,经常会和其他各种理论出现冲突;其二是艺术理论及其形成的不同艺术史范式之间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冲突。

或者说,可以采取不同的概念来对两次艺术史当中的“理论入侵”造成的各种形式艺术史内在冲突加以描述。而其间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是艺术史范式以“政治实用主义”转向“审美理性主义”这一改变过程。后者的范式主要所体现得是艺术史在风格和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考察的视角,对艺术历史演变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加以关注,而这样的“现代性建构”活动,往往是与文化理论、文学理论美学的现代性有着完全一致的取向,故而其可以被称作“审美理性主义”。而在政治实用主义方面,所体现的则是“对抗话语”这一理论特性,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建构艺术史中“含有”的某一“后现代性”的活动,其具备的突出特征,则再也不将艺术的历史作为一种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之类加以发展的独立系统,而将之作为更为广阔的文化史、社会史、文明史之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中,有着很强的话语形成、意识形态批判等层面的政治分析。就其中后一种观点而言,其“现代性”体系中设想出的一系列“自主性”、“纯粹性”实际上都是虚空的幻想,故而只有在文化政治层面解析艺术史研究方可获得正确答案。故而在如此背景下,艺术的风格和形式已经被艺术史家所淡忘,转而开始解读其中的文化政治意义,艺术的历史分析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夹杂了文化领导权、平等、压迫、属下、阶级、种族、社会、性别、身份之类概念。艺术史也从艺术品及其风格的“品鉴场所”变为 “文化战斗”的“战场”,即将知识的生产逐步转变为“资本争夺”。

四、结语

“政治实用主义”取代了“审美理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范式中越来越体现出理论的作用并形成了巨大的转型。这样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史这一层面所表现出的研究对象和与之配套的方法。

然而,“政治实用主义”和“审美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张实际上并未出现任何形式的缓解。而近期“回归艺术”的艺术史研究倾向,和“审美回归”文学和美学理论的一致,造成了艺术史研究重新定位这一难题。这也就使得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的说法,即文学研究中关乎社会历史或心理者均非文学研究范畴。这个说法对研究者有了这一提醒:艺术史与期间一系列理论之间存在的关系至今还没有真正明确化,审美理性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能否兼容和整合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艺术史的方法论日益多元化,趣味和价值日趋多元化,但相对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潜在危险不可小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