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藏文书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藏文书法研究论文

听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写写画画,尤其喜欢写字。那时候写的歪三扭四的,哪像字呀!但妈妈为了鼓励我,经常说我写的特别棒,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爱好—书法。自从上了学以后,我的藏文老师就成了我的书法启蒙老师,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字迹不仅整齐,而且字体特别漂亮,我很羡慕,也想象着有老师那样的字该多好呀!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写好字,正所谓“字如其人”。这些对我影响很大。平时抄写笔记,写作业,我从来不马虎,常照着老师的字迹,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好每个字。后来,我的字也经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去年我们学校开办了藏文书法兴趣班,老师在招学生入班,我第一个报了名。头一天进藏文兴趣班,我被那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华丽藏式装修深深吸引住了。墙上还贴了很多图文并茂的藏族民风、民俗,以及著名的藏族建筑的展板。还挂了很多藏族著名作家的唐卡。一张张整齐的藏式矮桌和垫子。一下子调起了我写好藏文书法的兴致。讲课的是我的偶像—索朗旺姆老师。老师来了脸上充满了和蔼可亲的笑容,跟往常一样一点儿也不严肃,她首先讲藏文历史,说:“在松赞干布时期,西藏有文字,但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没有办法书写法律,也没有办法和周边邻近的国家进行书信联系。所以派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他经历千辛万苦来到印度,整整学习了3年,才创造了今天的藏文。”听到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学好藏文书法的信念。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竹笔饿写藏文字的木板,它有个有趣藏文名叫“江新”。学习了竹笔的握法和在“江新”上拉线,再写字。第一次使用这些东西,还要经过它那些一道道的程序,同学们觉得手忙脚乱的。我们以前都是用钢笔写字,这次在板子上拉线,有的同学不耐烦了,私底下有了低低的声音。我心里也想:“有钢笔,有纸,为什么不用这些,这么啰嗦!”觉得很委屈。老师看到我们,微笑着鼓励道:“只要在“江新”上写过字的学生,将来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老师的一番话,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再也不嘟囔了,只是认认真真地拉线、写字、洗板。拉线、写字、洗板。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在成功背后,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种种经历。在藏文书法兴趣班里一个学期的书法学习,对我来说,不但藏文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所以我很高兴!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学校再办个汉字书法兴趣班那该多好啊!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从小培养自己

没有语言和符号,就没有人类文化。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重要的文化要素,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来相互传递的。语言人类学所关注的恰恰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在沟通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沟通手段与适应策略的关系等问题。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其他活动,是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作为语言本身,与人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能够影响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内涵,而语言的差异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文化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发展,很显然,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 藏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一个系统,与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藏族语言和文字符号的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都是由这个社会环境中的语言群体所制约的,是属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语言文字也会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不断走向丰富。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语言,调整自已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最大限度地与客观环境和需要相适应,这正是推动藏民族语言文字进步的动力。一、藏语的基本特征语言是原始人类在劳动和互相交际中产生出来的,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的产生表明,人的发音器官已逐渐形成,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意识也在不断走向成熟。语言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成了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最为重要的沟通手段。语言一旦形成,就成为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共享性。 当原始部落发展到民族的时候,便出现了民族语言。语言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并且随着民族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方式也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民族语言不仅反映民族经济、历史和文化,就连共同的心理素质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而且依靠语言来维系民族内部的联系和情感。因此,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从民族学的角度看,民族语言既是构成民族的第一要素和重要特征,也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藏语是藏民族的主要语言。藏语的使用区域主要是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各省区的藏区。一些与我国接壤国家的部分地区也使用藏语。 按照语系分类,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根据1998年的统计,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汉藏语系人数占70%以上。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有着不同于其他语系语言的一些特征:如在语音上,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区别意义,声调和声母有一种互相适应的关系,如清塞音声母只出现在单数调上,浊塞音声母只出现在双数调上;在语法上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以虚词和词的次序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另外,还有一类表示事物或动作天然单位的词又称量词,这是在其他一些语系的语言中所没有的,此外,汉藏语系中的各语言间都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 藏语在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是价值极高的语言之一。藏语言的历史,实际上是藏民族社会发展史的一部分。藏语的形成与演变,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这是因为语言自身蕴涵了反映社会变迁的机制,社会的变化会促使人们改进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总是在服务社会,总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逐渐走向成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因素以及发展状况,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导致藏语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差异。 国内外学者对藏语发展阶段的界定不尽一致。我国一些藏学者将之划分为五个时期:1.上古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即远古部落时期的藏语口语。在吐蕃王朝之前,经历过漫长的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延续了长达31代吐蕃部落王统传承。当时,青藏高原上有着许多小邦国或部落,其分布范围很广,包括现今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巴尔提等地。这一时期,以古老的象雄文明为代表,产生了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并产生了最古老的文字“象雄文”。苯教的传播和发展,构成了7世纪以前藏族文化的主要面貌,并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又持久的影响。2.中占时期(公元7~9世纪),此时为吐蕃王朝时期的藏语口语。松赞于布征服苏毗王朝和象雄王朝,完成了西藏本土的统一大业。这一对期是青藏高原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是藏民族整体文化的孕育时期,也是藏族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研究,藏语声调也是在区一时期产生的。吐蕃时期对外部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对吐蕃及以后藏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为重要的是,吐蕃时期创制的藏文字从那时起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此,藏民族有了用目已的文字撰写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传承至今的敦煌吐蕃藏文写卷,早期的佛经、译著等。文字的出现从根本上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不仅使语言得以记录和保存,也大大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吐蕃周边国家的语言、佛教的传人对藏族语言文字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近古时期(公元9~13世纪)。从吐蕃王朝崩溃到元朝统一治理西藏之前的400年间,西藏大小部落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然而,在古格王朝时期(公元1l世纪)仍然顺利完成了藏文字的第三次厘定,使藏族语言文字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4.近代(公元13~19世纪)。自西藏归属元中央政府,施行统一治理以来,藏区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藏族社会系统状态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高水平的藏文文献典籍的问世,不仅提升了藏族文化的整体水平,也极大地推进了藏族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创新。5.现代时期(公元20世纪以来)。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藏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借词和外来词汇愈来愈多等。由于更多新名词和科学术语的出现,不仅使词汇更加丰富,语言的表述也更加准确。 语言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藏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境内的三大藏区和其他地区。除我国之外,如不丹王国、锡金王国和尼泊尔王国等国家的一些地方也在使用藏语,只是他们所使用的藏语同国内藏族地区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藏民族的语言同世界其他一些民族的语言一样,在其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形成这个语言的中心地区往往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且具有辐射作用。同样,一种语言在某一地区被选择和使用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藏语作为藏民族表达思维活动的口头形式,主要包括语音和词义两个部分。在藏语的语音结构中,声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语的重要语音特征。在语音系统中,将声调识别为与辅音和元音同等重要的语言要素,并作为特定语音分析层次的一个功能单位来对待。实际上,藏语声调的变化较小,各地的调类和调值比较统一。藏语声调产生和分化的条件清楚,调值与声韵母还保持着比较自然的联系。与此同时,各地声调发展不平衡,现代藏语中几乎保留了声调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复辅音声母是藏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历史上,藏语有着丰富和复杂的复辅音声母。随着语音的发展和变化,复辅音声母已经逐渐简化和消失。现代藏语方言中所保留的复辅音声母同藏语书面语(藏文)中的复辅音声母比较起来,显然已经简单得多了。但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诸语言中,除嘉戎语外,现代藏语方言中的复辅音声母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基本上反映了藏缅语族语言这一语音特征。现代藏语三个方言中,安多方言有比较多的复辅音声母,而卫藏方言除一部分地方有带前鼻音成分的复辅音声母外,多数地方复辅音声母已经消失。所以,复辅音声母也是划分方言在语音上的一个重要标志。藏语调类的分合、新音位的产生、浊音的清化、元音的复化等现象,都和复辅音声母及其发展变化有关。古藏语有30个单辅音声母,220余个复辅音声母。古藏语的复辅音系统极为繁杂,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带前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二类是带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三类是带前置辅音和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四类是带复合前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五类是带复合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极为普遍,第三类占有一定的比例,第四类则较少,第五类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出现。到后来,藏语的单辅音声母一般为30个左右。复辅音声母主要有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两类。在能够反映古代语音的书面语中有180多个复辅音声母,而且还有三合、四合复辅音,但现代藏语中主要是二合复辅音。韵母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三类。 藏语像其他藏缅语言一样,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藏语中动词的属性常常能影响句中其他词语语法功能的变化。然而,藏语动词虽居句末,但在用格上常常支配前面的名词。换句话说,藏语动词的性质决定作为主语名词的标记。如A能否控制B,主要表现在动词语尾上,而A对B的控制程度的强弱则表现在主语名词的用不用施格上。就是说,动词上同样需要体现主语名词的一定语法功能,如人称、自主性等,而且用不用标记会改变主语名词与动词的语法关系。 现代藏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部分方言土语中保留着带前置辅音的二合辅音。2.浊辅音声母肝清化,现代藏语某些方言中所保留的浊声母均源于古代复辅音声母的浊基辅音。3.单元音或复合元音构成的韵母明显增多;元音有长短之别,且与声调形成了互补关系。4.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促使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和元音的变化。5。除安多方言之外,具有完整的声调系统。6.谓语是后置表系统,属典型的“动居句尾”型语言,而且现代藏语多数方言其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语法成分来表示,因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表达语法意义的助词,其作用也在不断增加。7.有丰富的体范畴,也有时式范畴。8.卫藏方言有着严格的敬语与非敬语的区别。9.主要以虚词和词序来表达句子的各种关系。句子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主语后,谓语前,若是双宾语,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人称代词、名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语前,需加表领属的助词;形容词、数词、指示代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语之后;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语前。构词以复合法为主,即通过修饰、联合、支配、表述方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来构成复合词。 假如我们对属汉藏语系的藏语和汉语进行一些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如藏汉语言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藏语以虚词和语序作为主要语法表达手段,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辅助动词与虚词、助词有着同等重要的功能。另外,从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看,藏汉两种语言也有着亲缘关系。如在词汇的应用上,藏汉两种语言之间有着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都有以声母、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二、各具特色的方言民族语言分布的复杂性,以及语言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研究群体之间社会亲缘关系的基础。所以,这一研究领域也总是受到语言人类学家的重视。 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的差别、集居状况的不同,使操持同一种语言的民族出现了语言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一般认为,隔离是产生语言差异的重要条件。既是在同一区域内,地理距离越大,语言的差别也就会越大。 对藏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语音的差异以及历史渊源来确定的。研究表明,藏语方言语音的结构特点以及方言在语音上的实际差异,与藏民族的历史扩散及现代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一般以传统的国内地域概念——三大藏区(卫藏、康、安多)来进行方言分类的,即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卫藏方言,指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前藏(拉萨等地)、后藏(日喀则等地)、山南地区和阿里地区的方言。康方言,是指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范围内的方言。安多方言,指青海省大部分藏区(除玉树藏族自治州之外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藏族的方言。 因为这里要介绍的藏族方言是一个语言范畴的概念,所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块地域。否则,就很难较为全面地了解藏语方言。为使读者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了解藏语方言状况,这里参照江荻先生的论点,以我国藏区地理方位的卫藏为中心,分为中部、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五大区域,并将临近我国藏区并使用藏语的一些境外地方也囊括其中,采用传统的藏语方言分类和境内外地理名称并用的方式,对藏语方言的语音及其特点进行一些介绍。 总的看,在各地方言中,单元音韵母多少不一。如卫藏方言,在拉萨语中单元音达16至17个,有单辅音声母28个。卫藏方言中有鼻化元音。康方言中的德格语中,单辅音声母有42个。康方言中也有鼻化元音。现代藏语中卫藏、康方言元音分长短,配合声调,并与声调互补。在卫藏、康方言中,复元音韵母主要是二合的复元音韵母。按性质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真性复元音韵母,几个元音并立,不分主次。与此同时,紧张清晰的元音结构,呈现为藏语语音的一大特点。在有的地方话中,如普兰话不仅有非鼻化的真性复元音,还有鼻化的真性复元音。第二种是假性复元音韵母构成的元音。在安多方言中,元音不分长短,单元音的多少不一。如甘肃的夏河话中单元音只有6个。但总的看,藏语是一个单元音占优势的语言,复元音较少,并且多为后起现象。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一般为30个左右,可以作尾的辅音有8个。保留韵尾较多的是安多方言,最少的是康方言,而卫藏方言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声调数量不等,一般是4个。如拉萨话有4个调,工布话有6个调,木雅话有两个调,安多方言无声调。声调有着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功能。藏语还有一个轻声,主要是音节弱化的结果。藏语中相邻音节的连读,声调会发生相对固定的变化,而且不限于词的内部,词与词、词与语法成分之间也会发生变调。 三、藏文的形成及推广应用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字的创制和推广应用所带来的文明成果是多方面的,它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会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正是凭借文字的记录功能,不断积累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在继承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加灿烂的文明成果。 藏民族最早的文字是象雄文。象雄文出现在公元前l至2世纪的古象雄王国。象雄王国是曾经雄霸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王国。其疆域最大时,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东至今昌都丁青。汉史中所谓“羊同部落”,就是指象雄王国。正如《册府元龟》所记:“大小羊同,东接吐蕃,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精兵八九万……”象雄王国在公元7世纪被松赞干布吞灭之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象雄文字也叫“玛尔文”,它类似汉族的甲骨文。在那时,“玛尔文”主要用于苯教的咒誓、祭祀、禳祓活动和记载他们的经文等。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文字没有能普及到大众社会。但在藏区一定范围内,这种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续了千年以上。有资料显示,吐蕃最初也曾使用过“玛尔文”。公元7世纪初,苯教的巫师们仍用象雄文来缮写苯教的经文等。有学者认为,松赞干布最初遣使分别向尼泊尔和唐朝求婚时,书信很可能是用象雄文写成的。也有苯教徒称,早期的许多苯教文献是由象雄文翻译成藏文的,不知真假。还有一些藏学专家认为,藏文是在象雄文的基础上,学习克什米尔和印度的文字而创制成功的。我国藏学专家黎蔷则认为:“目前藏语中的借词,有些是从象雄文转借而来的。而玛尔文(通常称‘象雄文’)同古代的旁遮普文和克什米尔文有很相近之处”。在丹麦学者艾立克•哈尔所著的《来自西藏苯教的语言——象雄语词法词典》,德裔美籍学者劳弗尔所著的《藏语的借语》中也有类似观点。藏学家南喀诺布在《关于藏族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称:“在西藏的古老寺院里,有不少藏书是古象雄文的手抄本,是用称作‘玛尔体’的高体,短元音的草书写成的……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藏文草书字”。当然,这些看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众所周知,因在较长的时间里佛教与苯教之间不断进行极为残酷、激烈的斗争,加之后来的统治者推行“崇佛灭苯”的政策,以及其他诸多的原因,导致苯教文献几乎全部被毁或失散在外。时至今日,象雄文在国内几乎很少有人知晓。近年来,国外编有象雄文词汇与藏文、英文对照词典。我们面对这个古老的文字,要做出符合历史的科学结论,还需要考证和深入研究。公元7世纪,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向民众推广新创的藏文字。自此,形成了藏民族记录藏语的统一的文字符号系统。藏文字的诞生和推广应用在藏民族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藏民族为自己的文明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自从有了藏文字,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珍贵史料、文献典籍难以计数,其种类之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在我国各民族中,藏民族的文化遗存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 藏语的助词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位于词和短语后面表示句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的结构助词;第二类是加在动词后面表示时态意义的时态助词;第三类是加在句子末尾或句子中表示语气的助词。结构词在藏语语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藏文文法中所讲的格助词;结构助词分施动、领属、存在、趋向、缘由和比较6种。 藏语的数词为十进位,基数词都是单音节的单词。高位数词如“百”、“千”、“万”、“十万”、“亿”等,是用不同的词来表示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可以连用,只是个别的语音稍微有点变化。

藏文文字结构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在它的上边,四个下加字写在它的下边,二个又后加字写在后加字的后边。其书写顺序是依基字的前加、后加、再后加的次序逐步进行。藏文的读音在藏、青、甘、川、滇的广大藏族聚居区虽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是统一的。就其书体种类而言,主要分为楷书和草书两大类。楷书要求运笔轻重适度,疾徐得当,刚柔相济,使结体既显示严谨茂密,又不失之呆滞。草书分为初学体(藏语称“嘎卡”)、舞步行书(藏语称“堆筛”)、长足行书、短足行书、半草体和草体几大类。实际上,前几类也可列为行书。和汉字书法学习的程序一样,初学藏文书法,都从楷书入手。藏文的三十个字母中,有九个属于“长脚型”(即下部笔划延伸较长),如果把一行作三等分,“长脚”必须写至下部边线,其它非“长脚”字母则分别居一行之上中部。再如把一个字母所具的宽度纳入与横行的三等分相等距离的竖三等分中,就好比把一个字母装进了一个很小的“九宫格”,字母笔划在这一“九宫格”中的各个部位各有名称,或称“眼”、“肩”,或称“腹”、“足”,各具特色。藏文书法中,楷书是“有头”一类的,重在字体一定庄重严谨。学习楷书的步骤是,先将三十个字母写稳定后,再练习写五个反体字母和四个元音符号,最后,学写前后上下的加字。如此循序渐进,直到每一个字、每一行以至通篇都写得结构严谨,工整熟练了,才算符合楷书书写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之后,才可以学写草书。藏文草书的要求复杂一些。讲究每幅书诀作品通篇的气韵追求气势流走、跌宕有致。每一字母的“长脚”以及相当于隔音符号的“,”(辙)皆须直中见曲,以致“曲如半弧”。_相邻字母和相邻音节要一气贯通,谏其疏密有致,既不显游离讼弛,也不感紧凑憋气。对一于元音字母和下加字母牡则要求位居每行之上者不现悬离,位居每行之下者不觉垂吊粗要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从表面看,藏文是远较汉文更为简单的拼音文字,但要攀登其书法艺术的高峰,却并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朝夕研习才能有所成就的。藏文书写姿势不同于汉文。汉文书写一般要求_挺胸端坐,两足着地,纸铺桌上,悬肘进行。藏文书写则是盘足端坐,纸折叠夹于左手食指和小指之间,仰掌于膝并直对左乳,右手执笔,要求以姆指和食指钳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部位,执笔要松紧适度,中指以下应适当伸缩,掌心留下能够容纳一鸽蛋的空间(这一点倒和汉字书写执笔方式相近乏) 。

西藏论文研究方法推荐

写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如下: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5)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揭示事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最基本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访谈等形式,对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2、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需求,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是快速了解进展最为有效方法,也用来指导研究选题,挖掘前沿热点等。3、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设计实验证实确定条件因素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阐明自变量与某一因变量的本质关系。

有九大研究方法,分别是: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数量研究法、话题发散法、跨学科研究法、观察法。

4、个案研究法。这种研究方法在MBA专业被广泛应用。个案研究法具有基本3个基本的类型:个人调查、团体调查和问题调查。

5、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又分为 “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程度、规模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发展趋势,以此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6、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其实就是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及抽象等的方法来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加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选择对于文章论点有用的材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进行分析,从而使研究对象可以有“质”的提升。

7、话题发散法。话题发散法就是采用话题扩散的方法就是在观点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文化、家庭关系、经济等角度来切入,扩展适合自己观点的话题。

8、跨学科研究法。跨科学研究法是从整体上对于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方法。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学科的研究看似是单独的一门学科,其实学科之间都是有统一的一个整体。

9、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研究人员通过自己的感官和一些辅助功能根据直接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观察,获得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感性认识,对于启发人们的思维、发现新的事物有一定的帮助。

藏语藏缅语研究论文集

没有语言和符号,就没有人类文化。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重要的文化要素,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来相互传递的。语言人类学所关注的恰恰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在沟通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沟通手段与适应策略的关系等问题。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其他活动,是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作为语言本身,与人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能够影响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内涵,而语言的差异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文化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发展,很显然,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 藏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一个系统,与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藏族语言和文字符号的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都是由这个社会环境中的语言群体所制约的,是属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语言文字也会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不断走向丰富。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语言,调整自已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最大限度地与客观环境和需要相适应,这正是推动藏民族语言文字进步的动力。一、藏语的基本特征语言是原始人类在劳动和互相交际中产生出来的,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的产生表明,人的发音器官已逐渐形成,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意识也在不断走向成熟。语言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成了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最为重要的沟通手段。语言一旦形成,就成为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共享性。 当原始部落发展到民族的时候,便出现了民族语言。语言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并且随着民族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方式也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民族语言不仅反映民族经济、历史和文化,就连共同的心理素质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而且依靠语言来维系民族内部的联系和情感。因此,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从民族学的角度看,民族语言既是构成民族的第一要素和重要特征,也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藏语是藏民族的主要语言。藏语的使用区域主要是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各省区的藏区。一些与我国接壤国家的部分地区也使用藏语。 按照语系分类,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根据1998年的统计,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汉藏语系人数占70%以上。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有着不同于其他语系语言的一些特征:如在语音上,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区别意义,声调和声母有一种互相适应的关系,如清塞音声母只出现在单数调上,浊塞音声母只出现在双数调上;在语法上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以虚词和词的次序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另外,还有一类表示事物或动作天然单位的词又称量词,这是在其他一些语系的语言中所没有的,此外,汉藏语系中的各语言间都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 藏语在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是价值极高的语言之一。藏语言的历史,实际上是藏民族社会发展史的一部分。藏语的形成与演变,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这是因为语言自身蕴涵了反映社会变迁的机制,社会的变化会促使人们改进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总是在服务社会,总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逐渐走向成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因素以及发展状况,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导致藏语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差异。 国内外学者对藏语发展阶段的界定不尽一致。我国一些藏学者将之划分为五个时期:1.上古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即远古部落时期的藏语口语。在吐蕃王朝之前,经历过漫长的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延续了长达31代吐蕃部落王统传承。当时,青藏高原上有着许多小邦国或部落,其分布范围很广,包括现今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巴尔提等地。这一时期,以古老的象雄文明为代表,产生了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并产生了最古老的文字“象雄文”。苯教的传播和发展,构成了7世纪以前藏族文化的主要面貌,并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又持久的影响。2.中占时期(公元7~9世纪),此时为吐蕃王朝时期的藏语口语。松赞于布征服苏毗王朝和象雄王朝,完成了西藏本土的统一大业。这一对期是青藏高原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是藏民族整体文化的孕育时期,也是藏族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研究,藏语声调也是在区一时期产生的。吐蕃时期对外部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对吐蕃及以后藏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为重要的是,吐蕃时期创制的藏文字从那时起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此,藏民族有了用目已的文字撰写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传承至今的敦煌吐蕃藏文写卷,早期的佛经、译著等。文字的出现从根本上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不仅使语言得以记录和保存,也大大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吐蕃周边国家的语言、佛教的传人对藏族语言文字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近古时期(公元9~13世纪)。从吐蕃王朝崩溃到元朝统一治理西藏之前的400年间,西藏大小部落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然而,在古格王朝时期(公元1l世纪)仍然顺利完成了藏文字的第三次厘定,使藏族语言文字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4.近代(公元13~19世纪)。自西藏归属元中央政府,施行统一治理以来,藏区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藏族社会系统状态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高水平的藏文文献典籍的问世,不仅提升了藏族文化的整体水平,也极大地推进了藏族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创新。5.现代时期(公元20世纪以来)。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藏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借词和外来词汇愈来愈多等。由于更多新名词和科学术语的出现,不仅使词汇更加丰富,语言的表述也更加准确。 语言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藏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境内的三大藏区和其他地区。除我国之外,如不丹王国、锡金王国和尼泊尔王国等国家的一些地方也在使用藏语,只是他们所使用的藏语同国内藏族地区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藏民族的语言同世界其他一些民族的语言一样,在其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形成这个语言的中心地区往往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且具有辐射作用。同样,一种语言在某一地区被选择和使用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藏语作为藏民族表达思维活动的口头形式,主要包括语音和词义两个部分。在藏语的语音结构中,声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语的重要语音特征。在语音系统中,将声调识别为与辅音和元音同等重要的语言要素,并作为特定语音分析层次的一个功能单位来对待。实际上,藏语声调的变化较小,各地的调类和调值比较统一。藏语声调产生和分化的条件清楚,调值与声韵母还保持着比较自然的联系。与此同时,各地声调发展不平衡,现代藏语中几乎保留了声调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复辅音声母是藏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历史上,藏语有着丰富和复杂的复辅音声母。随着语音的发展和变化,复辅音声母已经逐渐简化和消失。现代藏语方言中所保留的复辅音声母同藏语书面语(藏文)中的复辅音声母比较起来,显然已经简单得多了。但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诸语言中,除嘉戎语外,现代藏语方言中的复辅音声母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基本上反映了藏缅语族语言这一语音特征。现代藏语三个方言中,安多方言有比较多的复辅音声母,而卫藏方言除一部分地方有带前鼻音成分的复辅音声母外,多数地方复辅音声母已经消失。所以,复辅音声母也是划分方言在语音上的一个重要标志。藏语调类的分合、新音位的产生、浊音的清化、元音的复化等现象,都和复辅音声母及其发展变化有关。古藏语有30个单辅音声母,220余个复辅音声母。古藏语的复辅音系统极为繁杂,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带前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二类是带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三类是带前置辅音和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四类是带复合前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第五类是带复合后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极为普遍,第三类占有一定的比例,第四类则较少,第五类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出现。到后来,藏语的单辅音声母一般为30个左右。复辅音声母主要有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两类。在能够反映古代语音的书面语中有180多个复辅音声母,而且还有三合、四合复辅音,但现代藏语中主要是二合复辅音。韵母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三类。 藏语像其他藏缅语言一样,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藏语中动词的属性常常能影响句中其他词语语法功能的变化。然而,藏语动词虽居句末,但在用格上常常支配前面的名词。换句话说,藏语动词的性质决定作为主语名词的标记。如A能否控制B,主要表现在动词语尾上,而A对B的控制程度的强弱则表现在主语名词的用不用施格上。就是说,动词上同样需要体现主语名词的一定语法功能,如人称、自主性等,而且用不用标记会改变主语名词与动词的语法关系。 现代藏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部分方言土语中保留着带前置辅音的二合辅音。2.浊辅音声母肝清化,现代藏语某些方言中所保留的浊声母均源于古代复辅音声母的浊基辅音。3.单元音或复合元音构成的韵母明显增多;元音有长短之别,且与声调形成了互补关系。4.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促使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和元音的变化。5。除安多方言之外,具有完整的声调系统。6.谓语是后置表系统,属典型的“动居句尾”型语言,而且现代藏语多数方言其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语法成分来表示,因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表达语法意义的助词,其作用也在不断增加。7.有丰富的体范畴,也有时式范畴。8.卫藏方言有着严格的敬语与非敬语的区别。9.主要以虚词和词序来表达句子的各种关系。句子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主语后,谓语前,若是双宾语,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人称代词、名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语前,需加表领属的助词;形容词、数词、指示代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语之后;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语前。构词以复合法为主,即通过修饰、联合、支配、表述方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来构成复合词。 假如我们对属汉藏语系的藏语和汉语进行一些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如藏汉语言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藏语以虚词和语序作为主要语法表达手段,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辅助动词与虚词、助词有着同等重要的功能。另外,从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看,藏汉两种语言也有着亲缘关系。如在词汇的应用上,藏汉两种语言之间有着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都有以声母、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二、各具特色的方言民族语言分布的复杂性,以及语言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研究群体之间社会亲缘关系的基础。所以,这一研究领域也总是受到语言人类学家的重视。 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的差别、集居状况的不同,使操持同一种语言的民族出现了语言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一般认为,隔离是产生语言差异的重要条件。既是在同一区域内,地理距离越大,语言的差别也就会越大。 对藏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语音的差异以及历史渊源来确定的。研究表明,藏语方言语音的结构特点以及方言在语音上的实际差异,与藏民族的历史扩散及现代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一般以传统的国内地域概念——三大藏区(卫藏、康、安多)来进行方言分类的,即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卫藏方言,指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前藏(拉萨等地)、后藏(日喀则等地)、山南地区和阿里地区的方言。康方言,是指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范围内的方言。安多方言,指青海省大部分藏区(除玉树藏族自治州之外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藏族的方言。 因为这里要介绍的藏族方言是一个语言范畴的概念,所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块地域。否则,就很难较为全面地了解藏语方言。为使读者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了解藏语方言状况,这里参照江荻先生的论点,以我国藏区地理方位的卫藏为中心,分为中部、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五大区域,并将临近我国藏区并使用藏语的一些境外地方也囊括其中,采用传统的藏语方言分类和境内外地理名称并用的方式,对藏语方言的语音及其特点进行一些介绍。 总的看,在各地方言中,单元音韵母多少不一。如卫藏方言,在拉萨语中单元音达16至17个,有单辅音声母28个。卫藏方言中有鼻化元音。康方言中的德格语中,单辅音声母有42个。康方言中也有鼻化元音。现代藏语中卫藏、康方言元音分长短,配合声调,并与声调互补。在卫藏、康方言中,复元音韵母主要是二合的复元音韵母。按性质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真性复元音韵母,几个元音并立,不分主次。与此同时,紧张清晰的元音结构,呈现为藏语语音的一大特点。在有的地方话中,如普兰话不仅有非鼻化的真性复元音,还有鼻化的真性复元音。第二种是假性复元音韵母构成的元音。在安多方言中,元音不分长短,单元音的多少不一。如甘肃的夏河话中单元音只有6个。但总的看,藏语是一个单元音占优势的语言,复元音较少,并且多为后起现象。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一般为30个左右,可以作尾的辅音有8个。保留韵尾较多的是安多方言,最少的是康方言,而卫藏方言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声调数量不等,一般是4个。如拉萨话有4个调,工布话有6个调,木雅话有两个调,安多方言无声调。声调有着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功能。藏语还有一个轻声,主要是音节弱化的结果。藏语中相邻音节的连读,声调会发生相对固定的变化,而且不限于词的内部,词与词、词与语法成分之间也会发生变调。 三、藏文的形成及推广应用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字的创制和推广应用所带来的文明成果是多方面的,它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会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正是凭借文字的记录功能,不断积累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在继承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加灿烂的文明成果。 藏民族最早的文字是象雄文。象雄文出现在公元前l至2世纪的古象雄王国。象雄王国是曾经雄霸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王国。其疆域最大时,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东至今昌都丁青。汉史中所谓“羊同部落”,就是指象雄王国。正如《册府元龟》所记:“大小羊同,东接吐蕃,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精兵八九万……”象雄王国在公元7世纪被松赞干布吞灭之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象雄文字也叫“玛尔文”,它类似汉族的甲骨文。在那时,“玛尔文”主要用于苯教的咒誓、祭祀、禳祓活动和记载他们的经文等。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文字没有能普及到大众社会。但在藏区一定范围内,这种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续了千年以上。有资料显示,吐蕃最初也曾使用过“玛尔文”。公元7世纪初,苯教的巫师们仍用象雄文来缮写苯教的经文等。有学者认为,松赞干布最初遣使分别向尼泊尔和唐朝求婚时,书信很可能是用象雄文写成的。也有苯教徒称,早期的许多苯教文献是由象雄文翻译成藏文的,不知真假。还有一些藏学专家认为,藏文是在象雄文的基础上,学习克什米尔和印度的文字而创制成功的。我国藏学专家黎蔷则认为:“目前藏语中的借词,有些是从象雄文转借而来的。而玛尔文(通常称‘象雄文’)同古代的旁遮普文和克什米尔文有很相近之处”。在丹麦学者艾立克•哈尔所著的《来自西藏苯教的语言——象雄语词法词典》,德裔美籍学者劳弗尔所著的《藏语的借语》中也有类似观点。藏学家南喀诺布在《关于藏族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称:“在西藏的古老寺院里,有不少藏书是古象雄文的手抄本,是用称作‘玛尔体’的高体,短元音的草书写成的……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藏文草书字”。当然,这些看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众所周知,因在较长的时间里佛教与苯教之间不断进行极为残酷、激烈的斗争,加之后来的统治者推行“崇佛灭苯”的政策,以及其他诸多的原因,导致苯教文献几乎全部被毁或失散在外。时至今日,象雄文在国内几乎很少有人知晓。近年来,国外编有象雄文词汇与藏文、英文对照词典。我们面对这个古老的文字,要做出符合历史的科学结论,还需要考证和深入研究。公元7世纪,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向民众推广新创的藏文字。自此,形成了藏民族记录藏语的统一的文字符号系统。藏文字的诞生和推广应用在藏民族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藏民族为自己的文明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自从有了藏文字,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珍贵史料、文献典籍难以计数,其种类之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在我国各民族中,藏民族的文化遗存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 藏语的助词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位于词和短语后面表示句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的结构助词;第二类是加在动词后面表示时态意义的时态助词;第三类是加在句子末尾或句子中表示语气的助词。结构词在藏语语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藏文文法中所讲的格助词;结构助词分施动、领属、存在、趋向、缘由和比较6种。 藏语的数词为十进位,基数词都是单音节的单词。高位数词如“百”、“千”、“万”、“十万”、“亿”等,是用不同的词来表示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可以连用,只是个别的语音稍微有点变化。

藏书家杂志

主要著作《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二版《古小说论概观》上海文艺出版社《金瓶梅漫话》 学林出版社 《金瓶梅考论》辽宁人民出版社《金瓶梅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小说辞典》宋元明卷(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小说理论卷(主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中国文论选·近代卷》(选注合作)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史》(主编明代部分)第四卷第1 至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原人论》(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黄霖说〈金瓶梅〉》 中华书局 《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追求科学与创新》 (合作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06《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归有光与嘉定四先生研究》(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金瓶梅讲演录》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8《<文心雕龙>导读、集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金瓶梅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金瓶梅>与临清》(编集) 齐鲁书社 2008《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合作)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中国历代小说批评史料汇编校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金瓶梅研究 》(第九辑)(主编) 齐鲁书社 2009《云间文学研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世博梦幻三部曲》(校注) 东方出版中心 2010《微澜集——黄霖序跋书评选》凤凰出版社 2011《人间词话鉴赏辞典》(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主要文献整理《儒林外史选粹》上海教育出版社《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翻译,合作)齐鲁书社《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校点,合作)浙江古籍出版社《金瓶梅词话注释》(合作) 香港梦梅馆出版社《水浒传》(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选评、校点)上海文艺出版社《脂研斋评批红楼梦》,齐鲁书社主要论文《诗话杂谈》《书林》《<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复旦学报》《简论〈文概〉》《新闻战线》《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复旦学报》《谈金圣叹〈沉吟楼诗选〉》《复旦学报》增刊《古典文学论丛》《明清小说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月刊》《略谈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书林》《清末革命小说家琐记》《复旦学报》1981 5《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书林》《略谈魏晋志怪小说》《书林》《〈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江汉论坛》《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复旦学报》《〈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水浒争鸣》第一辑《姚莹与桐城派》《江淮论坛》《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评点初探》《成都大学学报》《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学报》《评〈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说》《水浒争鸣》第二辑《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三国演义研究集》1983《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续》《复旦学报》《金瓶梅与古代世情小说论》《江汉论坛》《略谈明代的小说理论》《语文学习》《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刍议》四川《社会科学研究》《论〈金瓶梅词话〉的政治性》《学术月刊》《金圣叹“庠姓张”辨》《江海学刊》《论姚门四杰》《江淮论坛》《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答疑》《杭州大学学报》《试论晚清革命派的小说观》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曾朴》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家评传》第六卷《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复旦学报》《〈三国〉与古代历史小说论》中州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论文集》《卓然一家光彩照人--读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论集〉的感想》 ,《文汇报》.《怎样阅读金瓶梅》《文艺学习》《吴趼人小说论》《明清小说研究》第三辑《李毛两本诸葛亮形象比较论》《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我国暴露文学的杰构〈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论集》《〈开卷一笑〉与〈金瓶梅〉作者》《复旦学报》《金圣叹》(合作)中州书社《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金瓶梅〉流变零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关于上海图书馆藏两种〈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第二号《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齐鲁书社《金瓶梅续书三种》卷首《〈儒林外史〉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儒林外史学刊》第一辑《略论林昌彝的文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四辑1988.《天下才子必读书序》《河北师院学报》《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玕的文学思想》《复旦学报》《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学术月刊》《梁启超》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散文家》1990. 7《关于〈金瓶梅〉崇祯本的若干问题》《金瓶梅研究》第一辑《略论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学报》《三国演义前言》齐鲁书社《三国演义》卷首《近代文论史上的桐城派》《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近代宋诗派的“不俗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再论笑笑生是屠隆》《复旦学报》《Motes on A Tangle of Emotions (I-PIEN CHING)》《THE CEST LIBRARY JOURNAL》《今古奇观前言》岳麓书社版卷首《西游记前言》上海美术出版社版《再谈“刘金吾”与屠隆及冯梦龙》《文学遗产》《试论〈一片情〉》《社会科学战线》《水浒传前言》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关于明清的艳情小说》 《文汇读书周报》.《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年第3期。《说〈二十世纪大舞台〉》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一期,《〈杜新书〉与晚明世风》《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论中国文学批评的近代化》,《首届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清末戏剧改良运动》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二期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动心论”》 《中西学术》第一辑《意象系统论》 《学术月刊》1995年第七期《关于〈三国〉钟惺与李渔评本两题》,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一号出版《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上),《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下),《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二期《中国古代的文学迹化论》《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关于明清〈三国〉的评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新刊”本《三国演义》的《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古代小说研究的大势与近观》春风文艺出版社《稗海新航》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三人谈 陈伯海 黄霖 曹旭《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略谈丁耀亢的戏曲观》 中州古籍书社 《丁耀亢研究》《〈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五卷第132-169页《关于古小说〈香螺卮〉》,1999年第3期《明清小说研究》第174-180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日本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1999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下)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六卷《盐谷温对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1999年第6期《复旦学报》《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几个问题》,《韩国中国小说学会创立1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金瓶梅词话〉与杭州》 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5号 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学卷) 《二十世纪起步的是与非——以梁启起的“文界革命”为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卷第三期 《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沧浪诗话》据“玉屑本”校订献疑》,周兴陆 朴英顺 黄霖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追求崇高》 香港《黄世仲与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从消解走向重构——世纪之初古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 《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20世纪起步的是与非》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与风陵文库》,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二十七期 《〈焚书〉原本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第3期转载《关于明中叶文学“走向近代化变革”的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转载《笑笑生笔下的女性》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性别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百余年来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纪略》,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一大关戾——纪念〈新小说〉创刊100周年》《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1期《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3月《近百年来的金圣叹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总第68期,2003年第2期;《“演义”辨略》,《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摘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时调中的清末民初世界》,《文史新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复旦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谈谈“三言”“两拍”》,《上海作家》2004年第2期。《二十八宿研斋、蛾术轩与〈文心雕龙〉》,《藏书家》第9辑,2004年8月《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晚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及其悲剧命运——以〈金瓶梅〉为中心》,王瑷玲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出版,2004年12月《杂谈红学史的编纂》,《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4期《徐奋鹏及其〈诗经〉与〈西厢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2005年1月《谈谈1900年前后的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合作),《文史哲》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近百年来“中国小说史”的编纂》,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五卷第一期,2005年3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百年反思》,《复旦学报》2005年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6摘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金瓶梅〉是姓“金”》,《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文学研究史》,《文艺报》2006年1月3日3版。《〈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我看〈金瓶梅〉》,《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中国与日本:〈金瓶梅〉研究三人谈》,《文艺研究》《“人”在〈金瓶梅〉中》,《上海大学学报》 第13卷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万宝全书〉是座宝库》,《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古代小说与当今世界文学》,《文汇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作为文学新起点的经济视角》,《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由“史”而“论” 由“论”而“史”——黄霖先生文学批评史研究访谈录》,《中文自学指导》2006/9/18《辨性质 明角度 趋大流——略谈古代小说的分类》,《明清小说研究》2006/9/30《论震川文章的清人评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25《汤显祖《四书》评语一百五十则》,《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4/30《“笑学”可笑吗——关于<金瓶梅>作者研究问题的看法》,《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5《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文学评论》,2007/9/15《“中国文学批评近现代转型研究”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27《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学术月刊》2007/11/20《李时珍与<金瓶梅>》 ,《文史知识》,2008/6/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要追求“化境”——兼评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学>》,《明清小说研究》2008/7/15《<唐僧取经图册>探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5《<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河北学刊》2009/1/20《清末民初小说话中的几个理论热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序》,《昆明学院学报》2009/3/31《大众国学、世代累作及其他——读<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感》,《学术研究》2009/5/20《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9/7/15《清末民初时调研究现状概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7/25《另辟蹊径论钟惺——<钟惺评点研究>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9/15《百年前的强国梦与世博会——读陆士谔的<新中国>》,《文史知识》 2010/1/1《“中国也有今日么!”——世博会前重读<新石头记>》, 《天津社会科学》 2010/1/23《评饶龙隼<上古文学制度述考>》,《文学评论》 2010/3/15《明道之要,学术之宗——<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窥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0《民国初年“旧派”小说家的声音》,《文学评论》2010/9/15《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学史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覃思精研,继往开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20《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三点感想》,《河北学刊》2011/3/1《<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汇评述略》,《戏曲研究》 2011/4/30《<西厢>名句为题之八股文的文论价值》,《文艺研究》 2011/7/10《中国文学名著汇评本的价值》,《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学研究》2012/7/31《“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追念魏子云先生》,《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12/31《<诗经>评点与<诗经>传播——以晚明时期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24获奖情况《金瓶梅漫话》学林出版社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金瓶梅考论》辽宁人民出版社获第五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册1982,下册,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金瓶梅大辞典》(主编)巴蜀书社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作为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一,获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中国文学史》(明代部分主编)第四卷第1 — 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三卷主编,撰写其中第一卷《原人论》复旦出版社2000年5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演义”辨略》,获200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文心雕龙汇评》,获2006年华东地区古籍图书二等奖

★ 获奖无数——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 本书自出版以来,共收获十二项国际大奖,好评无数。与《追风筝的人》《偷书贼》共同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为年度最佳读物。本书作者凯特·汤普森因本书的成功成为唯一四度获得爱尔兰国家级文学奖——比斯托奖的作者。 所获奖项: 1、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作品奖 2、《卫报》年度最佳作品奖并提名卡内基文学奖 3、德国青年文学读物年度最佳书籍 4、比斯托年度最佳作品奖,作者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四度荣获该奖项的作家 5、年度APP爱尔兰图书奖 6、爱尔兰BA最佳作品奖 7、“父母的选择”图书金奖 8、《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9、BOOK SENSE网站年度精选图书 10、《柯克斯评论》年度最佳青年图书 11、《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12、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最佳青年读物 ★ 成长契机——亲情从来没有什么不同 一层薄膜,两个世界。无论是被岁月磨损的现实世界,还是青春永驻的奇幻空间,少年成长的最大动力都来自于亲情。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少年可以为了亲情去争取,去冒险,去披荆斩棘,同样也可以为了亲情放弃、回归、安于平凡。这本书之所以广受好评,也正因为亲情主题是无国界的,因为人性使然。 ★ 讴歌传统——魔幻爱尔兰与民族音乐 爱尔兰这片土地一直盛产史诗级奇幻作品。善于讲故事的凯特·汤普森充分利用了家乡特质,通过传说、景色、人性等诸多细节描写,令读者充分体会到苍茫、粗犷的爱尔兰气息。除了是知名作家之外,作者还是爱尔兰传统音乐表演文学硕士,喜欢小提琴。所以在本书中,又巧妙的融入了很多音乐知识、舞蹈场面等,也着重描写了爱尔兰艺术曾经遭遇过的坎坷。让传统文化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爱尔兰小镇少年吉吉最近在为两件事苦恼,一个是从朋友那里得知自己家族一桩丑闻——曾祖父曾经杀过人,另一个就是和其他人一样,感觉每天都在疲于奔命,时间似乎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从这个世界流出。 此时,小镇居民安妮告诉了吉吉一个秘密,她知道时间都去哪了!为了阻止事件恶化,也为了满足妈妈想要更多时间的生日愿望,吉吉毅然跟随安妮来到了一个叫“永恒之地”的地方。这里本该没有时间,但吉吉手表的指针只是慢下来,却没有停止转动?! 为了找出原因,吉吉与永恒之地出色的小提琴手安古斯以及一条受伤的狗一起,开始了寻找时间的奇幻旅程,而关于他家族的那些秘密,也将一一被揭开。 凯特·汤普森,爱尔兰传统音乐表演文学硕士,非凡的故事讲述者,具有独特想象力的作家。喜欢赛马、旅行和小提琴。她是唯一一位四度获得爱尔兰国家级文学奖——比斯托奖的作者。已出版《炼金术士的学徒》《诱者》等作品。 闫雪莲,中国商务年鉴社英文版责编,经常主持或参与重大项目的翻译。如联合国会议记录各类文件、上海世博会国外展馆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形象工程旅游景点英文规范翻译等。 读完这个故事,如同刚从梦中苏醒,朦胧中看到正在消逝的梦镜一样。——《卫报》 本书能荣获众多奖项是情理之中的事。——《星期日泰晤士日报》 本书独具匠心,文笔优美,行文简洁风趣,是一个既有点古灵精怪,又不失深度的有趣故事。——《藏书》杂志 本书短小精悍的章节埋藏着众多玄机。——《柯克斯评论》 汤普森的小说带领着读者们忽地来到一处世外桃源,此地的一切似曾相识。这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音乐——我们创作的音乐,我们视为生命的音乐。激动人心的情节比爱尔兰吉格舞曲还要曲折……鲜活的人物仿佛跃然纸上,《寻找时间的人》将把人们引入从未涉足的真实场景和幻想世界中。——《书评专页》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曲对爱尔兰传统音乐的颂歌。——《出版家周刊》 凯特·汤普森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创造力和纯粹的物质令人惊叹……——爱尔兰《INIS杂志》 汤普森像一个高超的作曲家,用“主旋律”及“和声”谱成了这部乐章,中间还穿插着反映故事进展的吉格舞曲,最后,乐曲把读者引向了欢快华丽的高潮。——《校园图书期刊》 这本书会把你迷得神魂颠倒。——《青少年倡导报》 读者们将会急于领略本书丰富而诙谐的语言以及迷人的角色和场景,而书中对热衷于狂野奔放的音乐的乐手们的描写能使所有人产生共鸣。——《书日报》 【目录】 前言 PART1家族秘密 PART2时间薄膜 PART3奇那昂格 PART4笛与漏洞 PART5时间归位 PART6尘埃落定

励志书籍《寻找时间的人》内容简介

《寻找时间的人》是2008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爱尔兰作家凯特·汤普森的作品。

图书目录

秘密的开端

1 遗产 THE LEAGACY

2 新警察 THE NEW POLICEMAN

3 刚收割过的草场 THE NEW-MOWN MEADOW

4 露西·坎贝尔 LUCY CAMPBELL

5 那杯茶 THE CUP OF TEA

6 和谐的里尔舞曲 THE RECONCILIATION REEL

7 喝醉的房东太太 THE DRUNKEN LANDLADY

8 酒桶的滚动声 ROLLING IN THE BARREL

9 六角手风琴舞曲 THE CONCERTINA REEL

10 聪明的女士 THE WISE MAID

11 酷酷的舞步 THE STONY STEPS

12 盖瑞特·巴里的吉格舞曲 GARRETT BARRY'S JIG

13 彻底戒酒的人 THE TEETOTALLER

14 神父和他的靴子 THE PRIEST AND HIS BOOTS

15 金发男孩 THE FAIR-HAIRED BOY

16 次日清晨 TOMORROW MORNING

17 昨晚的欢乐 LAST NIGHT'S FUN

走进密室

1 能干的小伙子 THE LAP THAT CAN DO IT

2 告别爱尔兰 FAREWELL TO IRELAND

3 灌木丛中的鸟儿 THE BIRD IN THE BUSH

4 狗儿大声叫 THE BIG BOW-WOW

5 偷听者 THE EAVESDROPPER

6 打瞌睡的玛吉 DROWSY MAGGIE

失踪谜案

1 迷路的人 THE ONE THAT WAS LOST

2 落日 THE SETTING SUN

3 金戒指 THE GOLD RING

4 它将来到我身边 IT'LL COME TO ME

5 精灵角笛舞曲 THE FARIRY HORNPIPE

6 黄色篱笆 THE YELLOW WATTLE

7 碎石路 THE GRAVEL WALKS

8 自由与舒适 FREE AND EASY

9 门上的鸽子 PIGEON ON THE GATE

10 白色的毛驴 THE WHITE DONKEY

11 杜鹃鸟窝 THE CUCKOO'S NEST

12 狂野的爱尔兰人 THE WILD IRISHMAN

13 在海上 OUT ON THE OCEAN

14 知足常乐 CONTENTMENT IS WEALTH

15 普卡舞曲 THE PUKA

魔笛再现

1 尔利警官的吉格舞 SERGENT EARLY'S JIG

2 绿色山野 THE GREEN MOUNTAIN

3 山之巅 THE MOUNTAIN TOP

4 精灵之王 KING OF THE FAIRIES

5 愤怒的警察 THE ANGRY PEELER

6 戴牧师领的神父 THE PRIEST WITH THE COLLAR

7 日落以后 AFTER THE SUN GOES DOWN

重生

1 雨天 THE RAINY DAY

2 戴威利的山羊 DEVANEY'S GOAT

3 新世纪 THE NEW CENTURY

4 我的大脑不会休息 MY MIND WILL NEVER BE EASY

5 远离家乡 FAR FROM HOME

6 枫树 THE MAPLE TREE

音乐之魂

1 欢迎回家 WELCOME HOME

2 外祖父的宠物 GRANDFATHER'S PET

3 道得的第九号作品 DOWD'S NUMBER NINE

后记

作者介绍

凯特·汤普森,1956年出生于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诱者》《炼金术士的学徒》《安南水》《丢失的联系》等。《寻找时间的人》是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本书出版后在英国、爱尔兰、美国、德国都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奖项。

内容简介

一个关于时间、音乐、精灵和亲情的温暖而又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一本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听的书!

有谁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在爱尔兰的肯瓦拉小镇,时间似乎被谁偷走了,每个人都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所以,当吉吉问妈妈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妈妈说她只想要点时间。15岁的吉吉决定为她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到哪里,怎么样才能买到时间呢?

邻居安妮告诉了他一个秘密——有一个密室通往 永恒之地,在那里有着用不完的时间。吉吉决定前往那里,为他的妈妈买一点时间。但是,要开始这个旅程,他必须先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

跟随吉吉寻找时间的旅程,也许你会重新思考时间的定义,通过这个关乎成长的故事完成自己的.涅槃,确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得到更多的时间似乎是可以快乐的方式,但是如果要用亲情来交换,你是否会选择留在永恒之地?

这个故事里有对音乐的颂扬,对传统神话、文化的维护和精灵般的想象力。

媒体评论

本书独具匠心,文笔优美,行文简洁风趣,是一个既有点古灵精怪,又不失深度的有趣故事。

——《藏书》杂志

读完这个故事,如同刚从梦中苏醒,朦胧中看到正在消逝的梦镜一样。

——《卫报》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曲对爱尔兰传统音乐的颂歌。

——《出版家周刊》

凯特·汤普森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创造力和纯粹的物质令人惊叹……

——爱尔兰《INIS杂志》

汤普森像一个高超的作曲家,用“主旋律”及“和声”谱成了这部乐章,中间还穿插着反映故事进展的吉格舞曲,最后,乐曲把读者引向了欢快华丽的高潮。

——《校园图书期刊》

这本书会把你迷得神魂颠倒。

——《青少年倡导报》

藏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以下是写论文研究思路的十个要求:

1、题目:写论文的时候是毕业要求题目的,一篇论文不能没有题目;

2、署名:一篇学术论文是需要有署名的,而且署名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其工作单位也是要真实存在;

3、引言:论文的引言部分需要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写这个部分的时候一定要写好;

4、材料与方法:向合格部分需要写出自己论文中数据得出的方法以及自己在研究这个课题时自己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等;

5、实验结果:这个部分需要高度归纳,而且还需要进行分析实验的结果,并且需要符合逻辑地去写出来;

6、讨论:这个部分就需要写出自己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进行的哪些讨论,怎么确定自己论文的研究思路的;

7、结论: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一定要短小精悍,而且内容不要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8、参考文献:这个部分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需要清楚地写出自己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9、致谢:这个部分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需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10、摘要:确定了论文的研究问题后,简单地交代一下自己要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过程。在进行研究思路撰写时要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目标相同。

本文着重研究XXXXXXXXX,从XXXXX、XXXXXX两方面对XXXXXX分析为基础,提出5个假设命题,并通过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进行实证研究。按照以下思路构建全文,分为三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理论分析、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第五章为政策建议,其中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blablabla~~~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两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分析……blablabla~~~第三部分是文章的XXX部分……blablabla~~~

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公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筑城议久,寝至四十五年(1780)伊公勒图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伊犁绿营携眷官兵“右营驻瞻德城,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三百人。——《西域水道记》城内外的芸芸众生能说一口流利维吾尔语的杨帅、杨斌兄弟俩现在依然每天中午骑近十分钟的摩托车,从家里赶到靠近瞻德城东门上坐一会。抬头看看上面绿树成荫,确实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如果纳凉,我们也不会跑这么远,到这里来了。这些城墙看着我们从小玩到大,如果现在不常来坐坐,以后说不定就没机会了。”五月的阳光依旧灿烂,吾斯来看看茂密树叶里泄露的一些光线碎点,再看看自家打好的馕已经不多了。端着和好的面朝着囊坑走去。吾斯来家的馕坑就在城墙脚下,距他家还不足十米远。火早就已经生好了,吾斯来再次看了看比自己高一米多的老城墙,这个动作习惯得已经不需要思维了,每天一出门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他不知道年代的老城墙。只是,他一直不明白,这么结实的墙没有人破坏,大块大块的土也会往下掉,往往这个时候他也心惊肉跳,担心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时间如果拉回百年前,杨帅、杨斌兄弟俩,吾斯来以及老吴,那都是瞻德城城外边缘的住户了。而现在的清水河一中确实沿着城墙而建,成了“城里的中学”。历史发展到了2002年9月,清水河一中的马惠玲等4位历史老师正在准备备课,想起了学校周围的活历史——瞻德城。一个突发奇想,让他们开始了“清水瞻德城的古今”的研究课题。教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马惠玲和她的同事们带着学生们从了解身边的历史开始,对瞻德城进行了探索、考察,搜集资料,采访了一些了解瞻德城历史的老人,并利用假期实地丈量瞻德城墙的现在的宽、高、长,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学生也一届又一届地毕业了,但《清水瞻德城的古今》的研究课题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的研究也有了不俗的成果,不断画出了瞻德城的平面图,更做出了瞻德城的复原模型。光做个模型就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次次的做好拿给那些老人看,然后一次次的修改。而他们撰写的论文《清水瞻德城的古今》更是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而难以言喻的恐惧。难怪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在翻越帕米尔高原形容时说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饮、席冰而寝呢,过了盖孜峡谷,前面就是较平坦的塔什库尔干河谷宽广伸展的大路。我眼前豁然一亮,车加足马力,驰过高原河滩的布伦口沙湖。留在古籍里的印痕晌午,1760年,参赞大臣、铁将军阿桂到伊犁,看着这里的土地是当时伊犁罕有的肥沃,如果不建一座城,实在是可惜了,而且还可以作为交通要道“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有了想法就开始实施,经过二十年的准备;终于,1780年在东距广仁城二十余里处由将军伊勒图开始安排筑城,史称瞻德城。瞻德城本名是“察汗乌苏”,准噶尔语就是“白水”和“清水”,当地人又叫清水河子,现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来。从史籍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城高有一丈三尺,周长有三里六分。时间过去了二百多年,等到马惠玲和她的学生在某个假期进行实地丈量时,城墙的高已减为一丈多一点。两个多世纪岁月的打磨,我们从减少了两尺左右的高度上窥见了某些痕迹。驻扎在修建之初的瞻德城主要有伊犁绿营官兵(右营),内设有“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三百人”《新疆图志》。当时城内主要建筑有都司衙署,守备衙署各1所,千把外委衙署18所,仓廒、军器库各1所,以及兵眷住宅600余所。与广仁城同为绿营驻军重镇。当时的瞻德城共有三道门,即东升瀛,南延景,西履平。东门升瀛主要用于城内军民汲水所用的通道。南门延景是供城内军民出入所用,也是城内绿营兵的主要防守处。西门履平一般是不能随便出入的,它主要是用于储备兵力以备战时之用。1907年,日本人日野强(1866—1920)到伊犁,在其著作《伊犁纪行》中概括瞻德城说:在绥定城西北约三里,其地称清水河,乾隆四十年创修,城墙高一丈三,周围约半里余,设东、西、南三门。同治动乱时,因清兵早退,仅有回民住此,故城楼廊署依存,城门有游击城门,居民约二百户。这与《绥定县乡土志》的记载大约相当。在日野强到伊犁的十年后,北洋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谢彬(1887—1948,号晓钟,湖南衡阳人)在1916年至1917年间到新疆调查财政问题,他在伊犁共待了13天(即1917年5月4日至5月16日)虽然在瞻德城没有住,但路过瞻德城时的“民居百余家,有汛卡”依然给谢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区革命时,瞻德城内居民大部分都迁出了城外,城内的建筑在此期间也多有毁坏。历史无处不在5月20日中午,我们在霍城县文物管理所夏永成陪同下,在莫乎尔牧场稍作停留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清水河的瞻德城。虽然对这座在伊犁九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久有耳闻,但真正走近它尚属首次。我们是在清水河一中大门前下的车,一抬头就看到不远处露在外面的一大截土墙。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走访了几个古城的遗址,凭着经验,感觉那一截土墙应该是瞻德城的一部分。等到走近,在发现转弯处更有连绵的土墙在矗立着。而我们刚下车看到的那截子城墙,就是当年瞻德城的东门升瀛所在地。看着这些相对完好的城墙,手中相机的快门不曾停歇。在走访几个古城之外,我们深知这些城墙保存的不易。在之前寻访的几个城里,有些城还残留着十多米或几十米的城墙,有些古城只留下了一些残砖断瓦,甚至有一些已经踪迹全无,空留文物管理部门的埋下标志碑,尽管如此,依然被人淡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的寻找不得不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而瞻德城的城墙,除了一些因为时日的原因坍塌之外,基本上都还是完好的,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奇迹。沿着城墙,我们静静地走着,遇见杨帅、杨斌兄弟的时候,他们正准备从城墙上往下走,在我们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城墙上坐了差不多近一个小时了,而吾斯来正在不远处和泥,往墙上糊泥巴,他所用的土正是城墙上塌下来的土块。在和我们聊天中,吾斯来说他以前曾经在城墙边捡到过一个刻有人面的瓦当。他把这个瓦当当成宝贝一直保留着,在我们再三要求下,他才从房子拿出来。我们准备拍这个瓦当的时候,他的妻子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一再告诉我们要小心。当我们把瓦当完好地交还的时候,他们才露出了舒心的微笑。我们一步步地丈量着城墙,注意到了其中的一截墙体上被挖了一个大洞,洞里已经草木丛生了,其中的一棵树已经长得比城墙还要高。后来从清水河一中的老师处才知道,这个洞最初是一个砖窑,大致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建的,这些年来已经有些塌灰,但依然可以看到砖窑的轮廓。就在墙体的砖窑处,我们见到了清水河一中历史老师马惠玲,手中还拿着一沓子他们研究瞻德城的资料。等到我们沿着城墙下来,就进到了清水河一中的校园,最醒目的莫过于绿意盎然的操场。看出我们的疑惑,马惠玲等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操场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绿营的兵营所在地。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记得,就在瞻德城毁掉之后,它也曾经有过辉煌。因为中国人民银行1951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中面值为500元的图案就是“瞻德城”淡忘的人里,似乎也包含着我们的瞻德城的研究者们。在去瞻德城之前,我们尽可能地搜集了能找到的一系列关于瞻德城的书面史料。而在这些资料里,涉及到瞻德城作为人民币图案的几乎没有。而在霍城采访中,当我们提到这个史实时,也让与我们同行者以及马惠玲等老师们大吃一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