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学前 教育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 中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 》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儿童 、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这其中把师德建设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行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中职师范院校要培养优秀幼教人才,就要建立完成师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幼儿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德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在校能够受到物质 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应该建立师德教育体系,确立学生的师德目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师范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样崇高的教育信念,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但是实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生过程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比如兴趣、 爱好 、学习差异、年级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逐步建立实施规则。将师德体系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的目的。在落实学生阶段行师德目标时,我们让刚入的学生签订《师德建设目标 责任书 》,让学生明确在思想和行动上该如何做,让师德建设更高效;让高年级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表》,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情况,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要求,从而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是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然后让学生进行师德实践与自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素养。
2有效开展德育课堂
学生的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德育课堂也是一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生的德育课堂,进行了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以“师德常识”为纲,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其最大作用就是以学校实际入手,让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课程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师德的内涵,把学前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功效,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其次,创新德育课堂。“师德常识”是一门公共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往往采取的就是讲授的 方法 ,学生只是听课,缺乏实践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道德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要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只靠讲授教学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理解师德要求的含义,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在德育课中,教师要根据理论知识,提前进行相关案例的整理,以便于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理解师德理论知识。然后,改进考评制定。以往德育课程的测试主要是卷面考试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卷面考试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已经开展德育活动的表现等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采取灵活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最后,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师德方面的课程,都是以师德常识性的课程进行的。由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抓住当前主要的问题,开展实用的课程,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开展师德常识外,还要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也是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当务之急,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知道劳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素养,如何求职、如果发展职业生涯等内容,这些都是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人的“三观”教育要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 言行举止 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是学生师德教育的前提。但这不仅仅是限制于某位教师,而是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发挥正能量。因此,对学生的师德教育还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用教师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比说教更有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把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感同身受,从而理解职业道德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举办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和社团活动等,把师德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观,并把师德建设落实好。
4规范学生实习教育
中职师范学校一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在最后一学期离开学校,到幼儿园去见习,这也是师范学参与幼儿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丰富自己的从教 经验 。但是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往往要求 毕业 生自己去找见习单位。这样就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具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是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师范生尽快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因此,学校应该规范学生的见习教育,学校要联系实力强的幼儿园,还要安排见习指导教师,并指定见习规定,若实习教师发现师范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比如,师范生没有爱心,体罚幼儿,这样就违法了师德,指导教师除了要及时教育,还有把情况如实的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来对学生毕业进行鉴定。规范师范生的见习规定,是给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做最后警告和保护,希望指导他们如何搞好本职工作,牢记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示,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无愧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教师言行影响到幼儿教育,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未来教师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社会复杂性,出现了各类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的迫切性。
作者:沈英萍 单位: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筠,李静,张芬.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 措施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5):43-44.
[2]张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J].学园,2015,(14):158-159.
《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
摘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对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10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三、结语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唯一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15,07.
《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亿元,2009年,我国投入了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2010年,教育经费为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006年,我国平均每人在教育上投入了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印度是,俄罗斯是,巴西为,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其他类教育费用为,学前教育费用为。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05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荷兰的投入为,匈牙利的投入为,西班牙的投入为。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作者:李梦媛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14,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5,(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13,(2):3~5.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推荐:
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6.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例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7-25
一、问题提出 7-9
二、研究意义 9-10
三、相关文献综述 10-19
四、研究设计 19-25
第一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基本理念 25-3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涵 25-28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目的 28-29
三、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29-30
四、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容 30-33
第二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调查分析 33-5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现状 33-47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47-49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质量文化的缺失 49-53
第三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具体策略 53-59
一、增强主体的质量意识 53
二、树立“共赢”的教育实习基地目标理念 53-54
三、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 54-55
四、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55-57
五、充分发挥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主体作用 57-59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7
附录 67-75
致谢 75
摘要 6-7
Abstract 7-8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核心概念界定 12-14
(一) 气质 12-13
(二) 幼儿入园适应 13-14
1、适应 13-14
2、幼儿入园适应 14
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 14-20
(一) 幼儿入园适应 14-17
1、国外研究综述 14-15
2、国内文献综述 15-17
3、国内外文献简析 17
(二) 气质 17-20
1、国外研究综述 17-18
2、国内研究综述 18-20
3、国内外文献简析 20
四、研究设计 20-23
(一) 研究内容 20
(二) 研究对象 20-21
(三) 研究方法 21-23
1、文献法 21
2、问卷调查法 21-23
五、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23-30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23-25
1、幼儿入园适应的总体水平统计 23-24
2、不同性别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比较分析 24
3、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4-25
4、不同类型园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5
(二) 小班幼儿气质的统计分析 25-27
1、小班幼儿气质类型分布统计 25-26
2、小班幼儿气质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26-27
(三) 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统计分析 27-30
1、不同气质类型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统计 27-28
2、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分析 28-29
3、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分析 29-30
六、讨论 30-32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 30-31
(二) 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31-32
七、结论 32
八、建议 32-34
(一) 重视幼儿情绪的稳定,提高入园适应能力 32-33
(二) 熟悉幼儿适应的过程,理性面对过程中的困难 33
(三) 了解幼儿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33-34
(四) 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适应性,增强其应对“改变”的信心 34
九、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34-35
参考文献 35-36
附录 36-42
附录1:儿童气质量表 36-40
附录2:入园适应教师问卷 40-42
致谢 42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例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7-25
一、问题提出 7-9
二、研究意义 9-10
三、相关文献综述 10-19
四、研究设计 19-25
第一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基本理念 25-3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涵 25-28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目的 28-29
三、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29-30
四、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容 30-33
第二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调查分析 33-5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现状 33-47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47-49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质量文化的缺失 49-53
第三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具体策略 53-59
一、增强主体的质量意识 53
二、树立“共赢”的教育实习基地目标理念 53-54
三、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 54-55
四、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55-57
五、充分发挥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主体作用 57-59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7
附录 67-75
致谢 75
摘要 6-7
Abstract 7-8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核心概念界定 12-14
(一) 气质 12-13
(二) 幼儿入园适应 13-14
1、适应 13-14
2、幼儿入园适应 14
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 14-20
(一) 幼儿入园适应 14-17
1、国外研究综述 14-15
2、国内文献综述 15-17
3、国内外文献简析 17
(二) 气质 17-20
1、国外研究综述 17-18
2、国内研究综述 18-20
3、国内外文献简析 20
四、研究设计 20-23
(一) 研究内容 20
(二) 研究对象 20-21
(三) 研究方法 21-23
1、文献法 21
2、问卷调查法 21-23
五、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23-30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23-25
1、幼儿入园适应的总体水平统计 23-24
2、不同性别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比较分析 24
3、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4-25
4、不同类型园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5
(二) 小班幼儿气质的统计分析 25-27
1、小班幼儿气质类型分布统计 25-26
2、小班幼儿气质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26-27
(三) 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统计分析 27-30
1、不同气质类型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统计 27-28
2、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分析 28-29
3、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分析 29-30
六、讨论 30-32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 30-31
(二) 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31-32
七、结论 32
八、建议 32-34
(一) 重视幼儿情绪的稳定,提高入园适应能力 32-33
(二) 熟悉幼儿适应的过程,理性面对过程中的困难 33
(三) 了解幼儿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33-34
(四) 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适应性,增强其应对“改变”的信心 34
九、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34-35
参考文献 35-36
附录 36-42
附录1:儿童气质量表 36-40
附录2:入园适应教师问卷 40-42
致谢 42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写论文提纲时要先确定论文方向与概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