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设计题目

发布时间: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设计题目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小学德育论文参考题目 一、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新课程与德育关系研究1小学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3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4”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5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5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七、网络德育研究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小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4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5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论文题目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 家庭教育 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方法 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 文化 ”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 反思 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 高效课堂 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 中国传统节日 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 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 传说 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中职、高职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2、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探析

5、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10、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11、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12、职专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3、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特点

14、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15、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8、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9、职高班主任用爱心构建德育教学

20、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1、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

24、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32、倾注爱心讲究艺术--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33、浅析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4、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35、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6、浅析艺术类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7、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措施

38、浅谈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40、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41、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42、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45、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46、论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

48、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

50、管育结合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探讨

51、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5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管理研修班 培训心得 体会

53、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载体

55、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小学德育教育参考论文2500字

★ 各类保险业论文选题题目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00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 摘要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论文写作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之建议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县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论文写作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开头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1、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2、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 校园文化 小学 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其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分别从四个层次探讨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笔者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进行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提升校园内在品味。 二、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同时,要竭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也不会认可。但如果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其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作为总务领导人,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领导人要和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 4.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合理培育校园文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进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学校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2]彭新萍等.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000字

==================论文写作方法===========================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1、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2、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它体现了学校的个性魅力、校园精神及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锻造“学校精神”,实现文化育人,打造和谐品牌校园。 一、根植文化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科学精神为指导,建构了五大系列文化主题: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争创优质教育”为主题的“办学宗旨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园宣传栏和教学楼、办公楼的醒目之处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从而激励全体师生永不懈怠、开拓进取。 二是以“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画特色系列”。主要分布在艺术楼、教学楼。“书画见长,和谐发展”八个金铜大字,艺术大师齐白石和书法泰斗王羲之的雕像、主体雕塑“艺海遨翔”鲜明地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艺术楼各层楼的文化长廊中,“活动剪影”展示了师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情景,“园丁荟萃”聚集了教师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名家名作”让学生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无论学生身处校园何方,触目所及的都是艺术。 三是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学楼的廊道、宣传栏,有《盐步中心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生活常识、卫生习惯等,还有学生自创的温馨提示语,如“少扔一点,多捡一点,干净一点,高兴一点”“诚实永远时尚”……由于这些提示语均是出自学生,所以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关注科技发展”为主题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有小发明、小制作、电脑制作科幻画等,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勇于探索科学。 五是以“营造良好氛围,展现个性特长”为主题的“成功教育系列”。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师生以书画为载体,设计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师生共同设计的班牌各放异彩,班训各具特色:一(1)班的“努力走好每一步,快乐渡过每一天”,三(5)班的“如蜂采蜜,每天收获多一点”…… 二、书画见长 我校提出“书画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就是让每个学生以“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书法精神,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校以此为“源”,滋养学生“专注执着、宁静致远”的学习品质,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人性品格。我们重视学生研文习字,坚持每周四两节“诵经典、书经典”课,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学识修养。在书画教育中我们长期坚持做到“每周一次师生书画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书画展览”,并且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努力尝试书画教学与培养审美情趣相结合,书画教学与发展综合素质相结合,书画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书画教学与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活动育人 我们始终坚持“德育生活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开展德育的平台和载体,让德育走进学生的课堂和生活。 行为规范教育:强调一个“学”字,我们制定了《盐步中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印发给学生,通过班队会组织学生,逐条学习理解、掌握;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评比,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各项先进的重要依据;坚持一个“恒”字,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经常抓、重点抓,抓成效。 榜样典型教育:提出“我是盐步中心小学人,努力为盐步中心小学争光”的 口号 ,重视“树典型、立新风”。每月开展评选“五小标兵”活动和文明班评比活动,每学期每班评选“礼仪、爱心、诚信、劳动、环保、体育、书画、勤俭、科技、推普”十星。在校园内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有线广播、网站等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准则。 兴趣拓展教育:利用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开展学生的兴趣活动,手工制作、棋类、运动类、古筝、舞蹈、课本剧、朗诵、车模、小记者站、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学等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供学生自由选择,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教师“第二专业”的发展。学校的《广东第二课堂》记者站小记者们经常开展名人采访、“红领巾论坛”等活动,近200名小记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作品经常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爱的教育 多年来,我校开展了富有爱心教育的“再造资源,共献爱心”“手拉手”“奉献爱心、放飞梦想”等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学会关爱别人,有社会责任感。活动至今共筹得回收资源款元,用于资助校内特困生和慈善活动。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龙建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