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甘肃省党校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甘肃省党校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答辩中需要准备回答如下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6、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7、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

而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流程

论文答辩流程,答辩是我们大学毕业一定会做的事情,哪些正在准备答辩的同学,我们都知道论文答辩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答辩会有一定的流程,同学们在答辩的时候会根据流程进行,那么论文答辩流程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开场白

开场白主要是告诉答辩老师我们的个人情况,包括我们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论文题目、指导老师。让答辩老师知道这些内容,方便老师记录答辩过程,存档保存。

2、阐述ppt内容

论文答辩ppt阐述占整个答辩的2/3,我们需要将论文内容简化成为ppt,将ppt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让答辩老师对我们的论文有简单的了解,能够通过我们的讲述知道论文质量如何,以及存在哪些问题,ppt也是答辩老师提问的关键,老师会根据我们的ppt内容进行提问,所以我们在答辩前要熟悉论文内容,精简制作ppt。

3、老师提问

老师提问是论文答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老师提问时要记录好老师的问题,一般老师会直接抛出2-3个问题,我们先拿纸笔记下关键词,然后在根据老师的问题依次回答,这样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思考的时间,也不会出现问题遗漏,在老师提问时同学们不要太紧张,只要我们熟悉自己的论文,一般都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4、老师点评

我们在回答结束后,老师会对我们整个过程进行点评,老师会指出我们论文存在的不足,我们要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总结我们的问题,在答辩结束后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

同学们在答辩前要知道论文答辩的流程,并且做好答辩准备,争取一次通过。关于论文答辩流程是什么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第二、在答辩会上,先让毕业生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第三、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 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毕业生当场立即做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毕业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做出回答。根据毕业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第四、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第五、召回毕业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毕业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毕业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大多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毕业生,提出修改意见,允许毕业生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毕业论文从写作到答辩全过程,随着高校对论文原创越来越重视,查重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此小编把从论文写作,论文查重,毕业答辩的全部流程给大家梳理一下方便同学有个心里准备:1、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选题是开始也是最关键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感兴趣的论文方向对以后论文材料的收集,写作更加得心应手。2、论文写作题目选择好之后,写好开题报告我们就要进行正文的写作,正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中心,论文要尽量少去引用这样重复率就会底很多。其实我们大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并不像硕博生那样深入,论文阐述的观点和论点都是比较肤浅的,我们也不能去简单的复制学长以及硕博的毕业论文(毕竟这些论文都已经收录在检测数据库里面了),最简单安全的办法是可以把相关的学术论文全部下载下来,自己综合这些论文的观点用自己的文字去阐述,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系统是检测不出来的。3.论文修改即使是自己的原创论文在检测的时候也有可能重复,论文写作修改也是漫长过程,都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的,写这篇论文时候可以结合papertime检测系统,边写边查重提高降重的效率,用知网系统查重的结果有针对性,根据知网系统报告把重复的文字用同义词替换或者更改表达语序,这样都能有效的降低重复率。4.论文定稿论文修改完之后后,最后用学校要求的系统在复查一遍(最好比学校要求的重复率底个5%这样最为安全)。5.论文答辩论文定稿提交到学校过了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论文答辩了,在答辩之前可以像导师或者学长了解答辩主要提问是什么,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演练,避免上台之后紧张,本来论文都写得很好上台就断片了。最后预祝大家顺利毕业,更多资讯关注papertime官网,提供在线查重、改重服务!

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的计划总招生人数为1350名学员。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35人。政治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80人。国民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35人。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行政管理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文化与旅游发展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法学理论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扩展资料:

一、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制、学习方式与学历:

学制三年。学习采取集中面授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研究生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有关待遇。

二、报考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3、大学本科。

4、两年以上工作经历(2019年9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

5、已取得硕士学位的免试入学。

6、本人所在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1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甘肃省省委党校论文格式

什么东西,我不知道

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的计划总招生人数为1350名学员。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35人。政治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80人。国民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35人。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行政管理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文化与旅游发展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法学理论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扩展资料:

一、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制、学习方式与学历:

学制三年。学习采取集中面授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研究生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有关待遇。

二、报考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3、大学本科。

4、两年以上工作经历(2019年9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

5、已取得硕士学位的免试入学。

6、本人所在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1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劳动价值论之我见内容提要:价值的源泉只能存在于人类劳动中。劳动概念应扩展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之和。劳动价值概念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效用性。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都应参与价值的分配,并且应体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这里对活劳动的分配应以活劳动的价值为依据。国家应重视改革的公平性。 关健词:劳动价值论 研究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甘肃靖远人,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主持完成4项省级课题,获省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配弟、布阿吉尔贝尔、斯密、李嘉图、西斯蒙弟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劳动价值理论,并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范畴体系。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我们对劳动价值理论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丰富、观点纷呈。下面笔者就劳动价值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劳动”概念的界定 从逻辑上看,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体系,首先得科学界定“劳动”范畴。马克思认为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对此他经过了如下三步的逻辑论证。第一,马克思认为,两个不同的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按照一定的比例能够交换(相等),说明两者之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等量的共通物。“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学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为了确定和比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把他们分成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化成与它的外形完全不同的表现——底乘高的一半。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同样要化成一种共同的东西,各自代表这种共同东西的多量或少量”①。第二,马克思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②。第三,马克思认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③。由此马克思得到的结论是只有抽象的劳动或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才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唯一的源泉。 对于上述分析过程,笔者有如下考虑:第一,两种不同的商品相交换,是否一定说明两者之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等量的共通物?这在逻辑上并不具有必然性。这里交换的成功仅仅是体现了交换双方的平衡,而且这种平衡是体现在双方各自的评价中,这里双方的评价就不一定必然依据于某一共通物。第二,即是承认两者之间必定存在某种等量的共通物,但共通物并不等同于源泉,二者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共通物是衡量的尺度,源泉是决定的因素。所以,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论述是值得商榷的。这里笔者认为,价值的源泉只能存在于人类劳动中,从总体的和绝对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因为“价值”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的“固有物”,而人类劳动又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人类劳动成果的价值只能在人类劳动中去寻找。但这里应将“劳动”的概念重新界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活劳动。 1、要将“劳动”扩展为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之和。有些同志认为物化劳动也是价值的源泉,这里笔者也有类似看法。首先,活劳动投入是当期劳动投入。对当期劳动的报酬取决于产生出当期劳动的前期投入。前期投入较高的当期劳动大体属复杂劳动范畴,这时理应得到和其前期投入相对应的较高报酬。前期投入较小的当期劳动大体属简单劳动范畴,当然也就只能得到较低的报酬。其次,物化劳动是前期劳动的产品。从前期看,物化劳动是劳动投入;从本期看,物化劳动是劳动投入的再投入。所以,从根本上看,物化劳动投入最终也是劳动投入,所以也是价值的源泉,理应得到其相应的报酬。前期劳动投入较多的当期物化劳动大体可等同于复杂劳动,所以理应得到较高的报酬。前期劳动投入较少的当期物化劳动大体等同于简单劳动,所以理应得到较低的报酬。这里复杂劳动仍表现为简单劳动的倍加。 2、应当从整体的、长期的、动态的观念出发来界定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劳动”概念。(1)是人类整体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任何价值的形成,是各方劳动的共同结晶。(2)从当期看,价值的源泉应当是前期中各个时期劳动投入的总结果,是长期劳动的结晶,而不能仅仅看作是当期劳动的形成。(3)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劳动新形式的不断出现,劳动的内涵也应不断充实,从而对创造价值的劳动概念的理解也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二、“价值”概念的内涵 单纯从名词上来解释,“价值”概念有多重含义。从哲学的角度看,所谓“价值”,就是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成主体目的的具有效用的属性。这里价值实质上被定义为是客体对主体的主观效用。而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指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在这里表现为独立于主体的一种客观存在。这里笔者认为: 1、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不经过市场自由交换的前提下,如果计划者是万能的,并且信息是完全和充分的,这时可使经济系统在运行中体现出这种“客观价值”的必然性。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是计划者并非万能;二是信息并非完全;三是劳动如何准确度量。所以,劳动价值论的体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只能是一种主观上的理想,而在客观上却存在许多问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要进入市场交换,所以商品价值不可能脱离广大需求主体对商品客体的效用评价。甲商品与乙商品相交换,这里本身就包含两个效用评价,一个是一人对甲商品的效用评价;另一个是另一人对乙商品的效用评价。所以,从社会总体的和平均的意义上来看,商品价值本身就包含了主观的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 3、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价值与进入市场后商品的实现价值是不同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决于初始的活劳动投入和物化劳动投入以及二者结合的效率。这时形成的商品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客观价值,没有任何主观的成份,我们不妨称这种价值为商品的企业价值。但是商品在进入市场交换后,也就是经过“惊险的一跳”后,这时商品的企业价值取得了实现形式的地位。我们可称这种商品的企业价值在经过市场交换后所实现的价值为商品的社会价值或实现价值。而这种商品的实现价值则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特性。一方面,它的基础是商品的企业价值,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它又要经过社会需求主体的评价认可,所以具有主观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二者对立统一的结果。 三、劳动如何创造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劳动的投入产出过程。但任何过程并不是仅仅表现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总是要有许多背景条件的制约。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也不例外。在现实中,制约劳动生成价值的背景条件有:(1)产权制度。不同的产权安排会直接影响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以及二者结合的效率问题。(2)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值的实现程度,从而会影响到劳动的流动方向和劳动投入的效率。(3)经济管理体制。这是任何社会都应具备的。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其对劳动生成价值的制约是不言而喻的。(4)精神。精神也是制约劳动生成价值效率的重要因素。(5)法律。在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特别明显。(6)政治。在不同的国家,政治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这里关键要看政治与经济的分离程度。经济的运行与政治的运行相对独立的国家,其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就小,从而对劳动生成价值的经济过程影响也就小。在上述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劳动生成价值的过程也就表现为劳动的投入产出过程,并在特定的企业中进行。企业主在生产前,总是要预期一个利润率p(这里利润率应至少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p平),而这里的预期利润率=预期实现利润÷劳动总投入。而劳动总投入=活动投入+物化劳动投入。活劳动投入相当于工资等,而物化劳动投入则表现为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投入的总和。而企业主对活劳动投入的工资相当于对劳动者本人前期对自身投入的回报;同时,这个回报值应当与社会的平均值看齐。设活劳动的价值为r,这里r表示劳动者对自身前期投入的总和,如教育、培训、锻炼等方面在各个时期支出的总和。又设劳动者得到的工资为w。则对劳动者来说,应至少满足w/r≥p平。又设物化劳动的价值为m,则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而言,要满足双方的预期利益必须至少有rp平+mp平的回报。其中rp平满足了活劳动价值的回报,而rp平+mp平从总体上满足了企业主的投资回报。当然活劳动投入能否得到rp平,还与分配制度有关系。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有可能使活劳动投入能较好实现rp平值。 当然,企业主预期利润率p应大于或等于p平是一回事,而实际能否实现又是一回事。当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结合生产出商品后, 此时商品所具有的价值仅是表现为企业价值形式,即企业自身赋于商品的价值。商品只有经过“惊险的一跳”之后,才会取得社会价值形式,即由社会所承认的价值。这里商品的企业价值形式和商品的社会价值形式在量上并不总是相等,这取决于众多的市场条件。商品的企业价值实际上表现为企业主的预期价值,而商品的社会价值则表现为商品的实现价值。预期价值=初始投入+预期利润。而预期价值即商品的企业价值与商品的社会价值的差额构成了企业盈亏的基础。所有实现的社会价值的平均值构成了社会平均价值,即劳动价值的实现形式。没有实现的商品的企业价值仅表现为劳动价值的潜在形式,而不是实现形式。由于价值本身所包含的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从而并不能保证商品企业价值的总和=商品的社会价值的总和,即价值流并不满足守恒定理。 上述价值的生成问题可具体表示为三要素形式:一个要素是预期;一个要素是活劳动投入与物化劳动投入的组合进入生产过程;一个要素是由商品的企业价值形式转变为商品的社会价值形式,即实现价值形式。而上述三要素作用的发挥又总是受特定的社会经济体制等若干方面背景条件的制约和约束。 四、价值如何分配 企业主在实现了由商品的企业价值形式向商品的社会价值形式“惊险的一跳”之后,便完成了价值实现的任务,接下来便是对实现价值的分割。一般来说,企业主总是希望能得到预期利润率p,并且有p≥p平。但现实经济并非如此,设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为p实,则p实有可能大于p平,也有可能小于p平。另外,如果企业主本身也参于企业的活动,则企业主的劳动也属于活劳动的范畴。这时的活劳动收入分两块:一块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其收入一般预先以合同形式固定,并且一般要求满足w/r≥p平;一块为企业主的活劳动收入w主,其中w主表示应付于企业主的工资。设r主表示企业主自身的价值,即企业主以此之前对其自身各种投入的总和,则企业主活劳动收入w主应满足的最低条件为w主/r主≥p平。对于物化劳动投入,企业主一般要求对其分割的值不能小于mp平。在p实≥p平的情况下,企业主的活劳动收入与物化劳动的收入有可能大于社会平均值,这个高于平均值的回报可以归结为对企业主活劳动的一种补偿。因为企业主的活劳动投入相对于一般劳动者的活劳动投入是一种风险较大从而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活劳动投入(因为风险精神也是前期劳动投入的结果),所以企业主的活劳动收入理应高于一般劳动者的活劳动收入。在p实<p平的情况下,则企业主的活劳动投入和其物化劳动的投入都将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甚至有可能亏损。但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在正常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从总体上看,企业主的活劳动和一般劳动者的活劳动相比,风险更大,复杂性更高,从而理应获得较高的价值分配,从而企业主应较一般普通劳动者而言,理应获得更高的收入。另外,对于企业主而言,物化劳动投入也可以看成是对其前期劳动的再投入,所以理应也有个回报率。这样,从总的方面来看,企业主的收入包括两块,一块是对其活劳动的报酬,一块是对其物化劳动的报酬,二者共同构成了企业主劳动投入的总报酬。由于企业主的活劳动价值与其物化劳动价值之和一般会大于单个普通劳动者的活劳动价值;所以,从这方面看,企业主的收入也应高于一般劳动者。 总之,对于实现价值的分配,其依据只能是实现了的价值量,而不能以商品企业价值为根据;其所遵循的原则应是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由于所有的投入都可以看成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投入之和,所以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也就变成了等量劳动获取等报酬。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也就成了分配中最为公平的一个原则。当然现实中的分配是复杂的,但合理的分配制度应体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这一原则。在这方面,国家应加大干预力度。 当然,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劳动度量的问题。对于活劳动投入,其价值表现为对活劳动自身前期各种投入的总和,如教育等方面的投资,这里也就相当于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多的活劳动,其价值也就高,从而其活劳动投入也就表现为一种复杂劳动投入,在分配上也就应得到与其人力资本投资相适应的报酬。反之,则反之。对于物化劳动,其价值也就表现为市场的购进价格,在这个价格里,已经包含了前期各种投入的总和;所以对物化劳动的分配,也只能以购进价格为依据进行分配。由于现实经济的复杂性,事实上的分配并不能很好地与其价值相对应。 五、一些建议 为使劳动价值原则得到合理体现,国家和政府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要重视改革的公平性。改革实质上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从而会使不同的人占有不同的劳动量,而不同劳动量的再投入会有不同的价值分配量;所以,改革成功的第一要件应体现公平原则。这里也体现了起始公平的含义。 2、要重视经济规则合理性的建设。合理的经济运行规则应体现效率和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原则。为此,应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规则建设中,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里规则的合理性体现了过程公平的含义。 3、要重视分配制度的建设。国家应加大对分配领域的干预,使分配原则尽可能体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这里分配制度的建设体现了结果公平的含义。 4、要重视产权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建设对劳动生成价值和价值分配有重要影响。在产权制度建设中,应体现初始公平和运行中的公正与效率两大原则。 5、要重视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建设。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形成经济上良好预期的前提,也是劳动价值生成和顺利实现的保证条件。 6、要改善市场结构。要尽可能消除垄断,因垄断本身会导致分配上的不合理。 7、要重视精神建设。有人写文章说技术重于制度,也有人说制度重于技术。其实,单从二者上进行比较,制度应重于技术,因为良好的制度是产生良好技术的前题条件,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保证条件。但是,在制度后面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精神。同一制度在不同的精神条件下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同一精神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关键是制度和精神应相适应。目前,在中国,一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制度,但另一方面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从而导致了制度的无效率和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使劳动生成价值过程和价值分配过程更远离理性化。 8、尽可能使政治与经济相分离。政治有政治运行的规律,经济有经济运行的规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应是政治要保证经济能按经济规律运行,而不是违背经济规律运行。只有经济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合理运行,才能保证劳动生成价值过程和分配过程合理性的有效实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51页。 通讯地址: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研究的重大突破?还是重大误解?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卫庶: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7劳动价值论:困境与出路劳动价值论反思——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斯密从来就没有劳动价值论!必要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马克思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混乱体劳动价值论辩劳动价值论之我见从资本基因来认知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论劳动价值论与其他四种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知识经济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些是相关题目的论文,你自己看吧

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答辩结果

你好:请你登陆甘肃省委党校研招网,认真查看2013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考试目录,你所提的问题,哪上应有尽有。至于怎样复习,请按照该校的专业课大纲和国家的考试大纲来复习。自己要付出辛苦的,尤其是初试成绩,这是硬指标,复试弹性很大的,只要初试成绩好能进入复试,有关系基本就能被录取的。祝你好运!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是可以看稿的。

你好,刚答辩过的,希望可以帮到你,我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可能每个省地区不同规定也不同,我这边是甘肃省委党校的在职研究生的论文,我们都是PPT答辩,不允许看稿的,所以最好是提前自己准备下。因为我的不是自己写的,之前是找猪八戒那个文案人才mx2356帮忙给写的,毕竟不是自己做的所以答辩还是有点心虚怕被问住。另外也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不行,基本上熟悉了一个星期的内容。个人感觉吧,看不看稿都无所谓的,关键是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才行,三个评审老师轮流提问,也是紧张的。。。

电话查询也可以输入甘肃考试资源网址或基础教育网址可查。成绩查询的基本步骤流程 第一步、用户登陆:以考生身份登陆 用户名:准考证号,报名号或姓名,身份证号:证件号码,考生类型选择“硕

士”;第二步、登陆后,请点击招生信息中的“初试信息”按钮,在信息显示页中点击按钮“初试成绩查询”。考研成绩查询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各大考研院校均不再另行寄发书面成绩单,以打印的成

绩单为准。成绩为-1表示缺考,-2表示违记)对初试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申请复查,具体时间、要求请随时关注网上通知。

甘肃省委党校优秀毕业论文

1、张老师,您好!我们从网上了解到您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博士学位。请问您在兰大哲学系读本科的时候,是您自己主动填报的哲学专业还是后来被调剂到哲学专业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哲学这门专业并不属于冷门专业,相反,在当时哲学专业还是很受欢迎的。当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听说我被兰州大学哲学系录取后,很骄傲地给我说:学哲学好啊,学好哲学以后能从政,能干大事。可见,哲学这门专业在当时还是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不过在当年报志愿时,其实我最想报的是地理专业,因为我在读高中时一直对地理很有兴趣,但地理专业只限理科生报,故未能如我所愿。后来我就填报了经济学和法学专业,印象中好像没有填报哲学专业。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录取时不知什么原因就把我调剂到了哲学专业。哲学就哲学吧,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所以大学四年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调专业的事。

2、在学习哲学之前,您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吗?如果没有的话,请问该如何培养对哲学专业的兴趣?

在我的中学时代,可以说读的书、尤其是课外书非常少,一方面,是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所造成的,我的中学生涯基本上是在勤工俭学中度过的,虽然身体得到了锻炼,但也荒废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另一方面,那个时代除了教科书之外,社会上也没什么书可供阅读。我记得,在高中阶段我能读到的课外书都是带有那个时代强烈印迹的书,例如,《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铁人王进喜》、《红岩》等。所以,进入大学以后,最大的快乐就是终于有书读了。说实话,我在读大一、大二时,读哲学专业书并不多,而是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进入大三以后,我才发现对哲学有了真正的兴趣,原因是经过系统地学习中外哲学史以后,我觉得哲学很有意思,它不仅能让人变得聪明,而且它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

至于如何培养对哲学专业的兴趣?我认为,要想学好哲学,首先不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全面地阅读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的主要著作,深刻领会哲学家的基本思想,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哲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家个人的成长过程。打个比方说,哲学家的生活就像一座宫殿,它有前厅和后院两部分组成。前厅的装饰金碧辉煌,是作为主人的哲学家接待客人的场所;后院则长满了花花草草,是主人在劳作之余休息散步的地方。而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这里的主人的生活全貌,就不仅要有勇气去前厅认真参观那令人赞叹和敬畏的装饰,而且一定要去宫殿的后院看看,也许不经意间你可以在这里会发现主人的许多小秘密,虽然这些小秘密与他那深邃的哲思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它却能激发起我们无尽的好奇和联想,进而帮助我们尽快地进入哲学家的生活世界。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隐藏在他后院的东西有很多,这里既记载着他读书和成长的经历,也散发着来自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气息,当然也许还有他个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这些小秘密的不断探寻,我们既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那抽象而晦涩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最近我在翻译一本德文的小书(说它是一本小书,是因为它只有99页,并且字号很大,行距很宽),书名是《无舌头的厨师》。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等我翻阅几页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本康德遗稿的语录摘要。与正式发表的康德哲学著作相比,康德的遗稿很难读,也很难翻译,这主要是因为其内容并不是写给读者看的,而是康德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很多地方的书写格式都不规范,句子也不符合语法的要求。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他对女性和婚姻的看法,对德国人素质的批评,以及对一些日常社会现象的评论等。这些内容看起来与康德的严肃的理性主义哲学并无直接的关系,但读后仔细品味还是能够感觉到,遗稿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是可以从他的哲学中找到根据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同学们在课外不妨多读一些哲学家传记之类的读物,此外也要读一些世界历史、经济、政治、宗教、文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些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的专业学习,对于加深我们对哲学理论的理解是大有助益的。

3、您是什么时候确定要研究西方哲学的?您觉得西方哲学吸引您的地方在哪呢?您觉得和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之所以走上研究西方哲学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在我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们班的所有课程都已经结束,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毕业论文。当时老师让选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西方哲学的兴趣明显强于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所以就选了西方哲学方向。当年我研究的题目是当代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哲学,当时国内学术界有关梅洛-庞蒂哲学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对他的哲学论著的翻译更是少的可怜,我只是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编辑出版的《马列主义研究文献》(印象中刊物名字)中找到几篇梅洛-庞蒂著作的译文,而且还都是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短文,这是因为,当时学界也只是把梅洛-庞蒂当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来批判的。因为能读到的文献很少,并且这些文献也没有过多地涉及到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身体现象学的内容,所以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写出了两万多字的毕业论文——《梅洛-庞蒂哲学述评》。后来经过修改,该文发表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哲学》第六辑,这也是我踏上学术生涯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来毕业就进了甘肃省委党校工作,在此任教期间,除了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我还负责给学员们讲授现代西方哲学。1987年调入河南大学政治系任教,主要是给政治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两门课。包括以后我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所讲的课,基本上也都是围绕着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而展开的。

对我来讲,我之所以致力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学的第一外语是德语。当年我高考英语成绩在全班50名同学中正好排名第26名,而在分班时英语老师又不够,就这样我就被分在德语班。当时我还觉得很委屈和遗憾,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感觉又很荣幸。也许正是因为德语的优势,才使得我立志从事于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德国近现代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根据我的体会,西方哲学之所以对我更有吸引力,主要在于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有一种“逻各斯”的精神。也就是说,西方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发生的原因和原理的学问,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方哲学特别注重言说和论辩的重要性,强调理论智慧,这就使得西方哲学更加具有理论上的透明性,而不像中国哲学那样,更强调实践的人生智慧。如果说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那么我认为,西方哲学是言说的、理论化的哲学,中国哲学是实践的、伦理化的哲学。二者所关注的领域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哲学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西哲学都是关于真善美的学问,都是为存在的意义提供最终奠基的学问。

4、您是什么时候到华科任教的?当时华科哲学系的规模如何?

我是2001年正式调入华科哲学系的。华科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成立的哲学研究所,这也是华科文科历史上成立最早的三个研究所之一,另外两个是经济研究所和语言研究所。在哲学所的基础上,1996年正式组建哲学系,2001年开始正式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我来华科哲学系时,教师人数有35人左右,但其中有一部分老师是专门从事两课教学的,而真正的专业老师也就十几个,2003年两课老师被分流到学校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后,哲学系老师一共19人。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所以我们的本科生规模也不大,从2001年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开始,每年招生人数基本上都维持在30人左右,我印象中招收最多的一届本科生也只有37人。

自华科有了自己的专业哲学系以来,学科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历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华科哲学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获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4年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点,2006年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点,2007年获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在2012年全国大学的学科评估中,华科哲学系并列第18名,2016年的学科评估成绩暂时还没有看到,但我有理由相信,华科哲学系的排名绝对不会太差。华科哲学系从无到有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华科的哲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界有学者称华科哲学系是“国内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哲学系”,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同时也是最贴切的评价。

5、您先后在河南大学、南京大学和华科三个大学任教,那么您认为华科的学风如何?您对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的文科专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不知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武汉各高校里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华农,穿在武纺,学在华科(过去叫学在华工)。对这一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我们不必当真,但这一传说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它多多少少还是反映了这几所高校的一些办学特点。仅就我个人的感性观察来看,华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确实与华科一贯严谨的学风是分不开的。如果非要我把华科的学风与河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风进行比较,那么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从消极的方面看,河大和南大都属于文科比较强势的学校,所以他们的学风更具批判性和主动性的特点,而华科的学风更显实用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从积极的方面看,河大和南大的学风更具自由散漫的气质,而华科的学风更显扎实厚重的气质。当然,也许正是华科学风的这一特点,才造就了今天的华科,才使得今天的华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我认为,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文科,既有它的劣势也有它的优势。劣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大学排名的压力下,学校领导对文科发展的重视度不够;第二,在有限的资源(如学科建设经费、老师薪酬、招生指标、人事编制等)分配上,文科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僵化,不利于分类管理;第四,文科图书馆的建设比较落后;第五,在院系结构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从而使得一些学科自身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我们人文学院的设置就非常不科学,华科目前总共才有11个大的学科门类,而人文学院下属的文、史、哲就占了三个大的学科门类。当然,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由于文科的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文科,发展空间很大;第二,文科在整体被边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无形的好处,那就是文科的老师相对来说可以安心读点自己想读的书,做点自己想做的学问;第三,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从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工学院)还是国内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的办学成功经验来看,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不仅能够创办文科,而且能够办好。我个人的浅见是,要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好文科,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学校主要领导要能够给予文科的学科建设以强有力的、持续性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其次,学校要有一个关于文科发展的顶层设计,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说一步;第三,在体制上对文科院系的结构设置进行科学的调整,让文科各自学科能够自由独立地发展,而不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学科硬性地捆绑在一起;第四,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好能为文科的老师提供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第五,文科师生不一定需要多么大的实验室,但一定需要读更多的书,所以,非常有必要建设好一个一流的文科图书馆;第六,在资源分配上可以不向文科倾斜,但至少做到不去挤占文科理应得到的资源;第七,在管理模式上不宜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法,而应该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针对文科不同院系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第八,加大力度引进一流人才,因为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办出一流的学科。

在当前形势下,只要学校领导重视,管理政策到位,我认为文科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在“十九大”以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学校在政策上向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倾斜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十九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去思考和探索究竟什么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美好生活?而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究竟怎么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系列社会和理论问题?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回答的时代课题。当然,要研究和回答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建设好一支高水平的文科师资队伍,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科专业性人才。

6、现在正是转专业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不准备继续读哲学,您对此怎么看?

从哲学系历年招生的情况来看,第一志愿报哲学专业的同学很少,这确是事实。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偏见所造成的,好像哲学专业不实用,学生毕业以后不好就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们可以去了解一下,就华科本科生每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不敢说咱们系学生的就业形势最好,但至少也不差,可以说要比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形势都好。二是因为我们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应试教育,对真正的哲学根本不了解,认为哲学很抽象、很晦涩,所以一听说要学哲学就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心理恐惧。事实上,一旦你们对哲学有所了解,我相信你们会彻底改变对哲学专业的看法。真正的哲学不仅是对真理的探求,更是给人智慧的学问。2015年我去德国弗莱堡大学参观,弗莱堡大学的校训就是:“哲学让你自由!”

如果有同学对其他专业有兴趣,不一定非要通过转专业来实现。华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就是武汉地区有一个“七校联盟”,如果同学们对其他专业确实有兴趣,完全可以在教育部所属的武汉地区七所高校里选择你感兴趣的第二学位。此外,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从近几年咱们哲学专业转出去的学生,后来在事业上发展成功的并不多,相反,学好了哲学专业以后再考入其他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非常成功。所以我认为,同学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你是否有理想、有追求,有没有意愿把你的理想和追求付诸于行动,而不在于形式上你选择了什么专业。

您好,很荣幸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下《黄河边纪事》简介薛铁伦,字力诚,曾用名小铁,陕西省韩城市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机关地(厅)级公务员、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某杂志特约记者、省通联部主任,已退休。 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盛淑兰,女, 1968年6月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师范团委副书记、书记,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2011年12月被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荣获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园丁奖”,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员”“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地区优秀团干部”。定西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定西市第三届人大常委。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丰实的语汇 和谐的韵律—<诗经>语言浅析》《贫困地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再思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张东锐,男,1960年7月出生,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1979年6月参加工作,曾在会宁县梁堡中学,定西县东方红中学,定西县中华路中学,定西县教育体育局,定西县计划生育局,漳县第一中学工作,2010年1月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校长,定西地区优秀党员,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定西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定西市招生考试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漳县优秀校长,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赵荣,男,汉族,1957年8月生,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大学本科,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甘肃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先后在《甘肃教育》、《甘肃金融》、《中学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对中学历史教学及历代货币有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曾任甘肃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民进甘肃省委会常委、定西市政协常委、民进定西市委会主委、甘肃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钱币学会理事等。魏嵋,男,1962年10月出生,汉族,甘肃定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定西一中任教。现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骨干教师,定西市优秀教师,定西市创新人才,定西市骨干教师,定西市学科带头人,定西市拔尖人才,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23年来一直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数理天地》等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6篇论文获全国、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4项科研课题获定西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主持和参与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形势下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历时三年,现已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刘兴宇,1965年9月出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定西市学科带头人。曾任定西一中政教副主任、主任,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多年来,潜心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教师”、“定西地区教育战线先进个人”、“定西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获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奖章”。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若干思考途径》、《一道课本习题的教学思考》、《浅谈余弦定理的非常规解题功能》等多篇教学论文。刘顺义,1972年2月出生,甘肃省陇西县人。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县委党校,定西市党校工作,2012年10月任定西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文章1篇,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0多篇。获得甘肃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1等奖获得者。参与环保部2010——2011年度课题1项,承担全省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课题1项。 吴有海,1963年1月出生,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担任定西一中总务处副主任、主任,现任定西一中工会主席,兼任总务处主任。

关注 名老中医薛铁伦先生和他的著作 《黄河边纪事》简介薛铁伦,字力诚,曾用名小铁,陕西省韩城市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机关地(厅)级公务员、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某杂志特约记者、省通联部主任,已退休。 现任国家注册执业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老科协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协会第一届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继兴中医文化委员会首席专家、甘肃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专委、兰州市保健文化研究会理事、兰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北京同仁堂兰州药店并任门诊部中医首席专家。他1950年出生于西安市,成长于北京市、兰州市及甘肃省高台县南华乡农村,亲历过国家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时期,1966年从甘肃师大附中(今西北师大附中)初中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在高台农村插队劳动三年,在工厂做工四年半,又先后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校、兰州医学院(今兰州大学医学院)和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他曾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和中医临床工作,担任过专家门诊部主任。其间,他还受国家公务派遣,到香港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工作一年,后调入中共甘肃省委工作。几十年来,他在做好各个岗位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兼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的客座教授,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及全省各市(州)、县和省直各部门开办干部教育讲座。同时,他因受家父及多位名老中医的影响和熏陶,自幼便对中医中药工作抱有浓厚兴趣,又经过医学院校的专业科班培养,在校期间历任学习委员和班长,学习成绩优秀。他在农村、工厂和大学及医院工作期间,坚持在一线做中医临床工作。后来,在从事国家机关的各类工作之中,也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应境内外多家医疗机构的邀请,以中医诊疗技法为广大患者诊治疾病,解除痛苦,并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尤其是在他按照国家规定退休之后,仍然能继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来已接诊数万名患者并深受信任和赞誉。平时,他喜爱读书、写作、书法、篆刻及摄影艺术,除在国家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之外,还在不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和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编辑出版了二十余万字的书籍、大型画册和宣传册,尤其是他写作的二十一万字的革命斗争史新著《黄河边纪事》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填补了红军时期陕甘边革命斗争史的一些空白。他在工作岗位上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全局、全省、全国的先进工作者。

甘肃省委党校毕业论文页边距

1、张老师,您好!我们从网上了解到您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博士学位。请问您在兰大哲学系读本科的时候,是您自己主动填报的哲学专业还是后来被调剂到哲学专业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哲学这门专业并不属于冷门专业,相反,在当时哲学专业还是很受欢迎的。当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听说我被兰州大学哲学系录取后,很骄傲地给我说:学哲学好啊,学好哲学以后能从政,能干大事。可见,哲学这门专业在当时还是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不过在当年报志愿时,其实我最想报的是地理专业,因为我在读高中时一直对地理很有兴趣,但地理专业只限理科生报,故未能如我所愿。后来我就填报了经济学和法学专业,印象中好像没有填报哲学专业。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录取时不知什么原因就把我调剂到了哲学专业。哲学就哲学吧,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所以大学四年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调专业的事。

2、在学习哲学之前,您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吗?如果没有的话,请问该如何培养对哲学专业的兴趣?

在我的中学时代,可以说读的书、尤其是课外书非常少,一方面,是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所造成的,我的中学生涯基本上是在勤工俭学中度过的,虽然身体得到了锻炼,但也荒废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另一方面,那个时代除了教科书之外,社会上也没什么书可供阅读。我记得,在高中阶段我能读到的课外书都是带有那个时代强烈印迹的书,例如,《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铁人王进喜》、《红岩》等。所以,进入大学以后,最大的快乐就是终于有书读了。说实话,我在读大一、大二时,读哲学专业书并不多,而是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进入大三以后,我才发现对哲学有了真正的兴趣,原因是经过系统地学习中外哲学史以后,我觉得哲学很有意思,它不仅能让人变得聪明,而且它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

至于如何培养对哲学专业的兴趣?我认为,要想学好哲学,首先不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全面地阅读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的主要著作,深刻领会哲学家的基本思想,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哲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家个人的成长过程。打个比方说,哲学家的生活就像一座宫殿,它有前厅和后院两部分组成。前厅的装饰金碧辉煌,是作为主人的哲学家接待客人的场所;后院则长满了花花草草,是主人在劳作之余休息散步的地方。而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这里的主人的生活全貌,就不仅要有勇气去前厅认真参观那令人赞叹和敬畏的装饰,而且一定要去宫殿的后院看看,也许不经意间你可以在这里会发现主人的许多小秘密,虽然这些小秘密与他那深邃的哲思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它却能激发起我们无尽的好奇和联想,进而帮助我们尽快地进入哲学家的生活世界。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隐藏在他后院的东西有很多,这里既记载着他读书和成长的经历,也散发着来自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气息,当然也许还有他个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这些小秘密的不断探寻,我们既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那抽象而晦涩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最近我在翻译一本德文的小书(说它是一本小书,是因为它只有99页,并且字号很大,行距很宽),书名是《无舌头的厨师》。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等我翻阅几页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本康德遗稿的语录摘要。与正式发表的康德哲学著作相比,康德的遗稿很难读,也很难翻译,这主要是因为其内容并不是写给读者看的,而是康德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很多地方的书写格式都不规范,句子也不符合语法的要求。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他对女性和婚姻的看法,对德国人素质的批评,以及对一些日常社会现象的评论等。这些内容看起来与康德的严肃的理性主义哲学并无直接的关系,但读后仔细品味还是能够感觉到,遗稿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是可以从他的哲学中找到根据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同学们在课外不妨多读一些哲学家传记之类的读物,此外也要读一些世界历史、经济、政治、宗教、文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些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的专业学习,对于加深我们对哲学理论的理解是大有助益的。

3、您是什么时候确定要研究西方哲学的?您觉得西方哲学吸引您的地方在哪呢?您觉得和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之所以走上研究西方哲学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在我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们班的所有课程都已经结束,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毕业论文。当时老师让选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西方哲学的兴趣明显强于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所以就选了西方哲学方向。当年我研究的题目是当代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哲学,当时国内学术界有关梅洛-庞蒂哲学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对他的哲学论著的翻译更是少的可怜,我只是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编辑出版的《马列主义研究文献》(印象中刊物名字)中找到几篇梅洛-庞蒂著作的译文,而且还都是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短文,这是因为,当时学界也只是把梅洛-庞蒂当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来批判的。因为能读到的文献很少,并且这些文献也没有过多地涉及到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身体现象学的内容,所以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写出了两万多字的毕业论文——《梅洛-庞蒂哲学述评》。后来经过修改,该文发表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哲学》第六辑,这也是我踏上学术生涯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来毕业就进了甘肃省委党校工作,在此任教期间,除了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我还负责给学员们讲授现代西方哲学。1987年调入河南大学政治系任教,主要是给政治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两门课。包括以后我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所讲的课,基本上也都是围绕着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而展开的。

对我来讲,我之所以致力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学的第一外语是德语。当年我高考英语成绩在全班50名同学中正好排名第26名,而在分班时英语老师又不够,就这样我就被分在德语班。当时我还觉得很委屈和遗憾,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感觉又很荣幸。也许正是因为德语的优势,才使得我立志从事于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德国近现代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根据我的体会,西方哲学之所以对我更有吸引力,主要在于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有一种“逻各斯”的精神。也就是说,西方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发生的原因和原理的学问,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方哲学特别注重言说和论辩的重要性,强调理论智慧,这就使得西方哲学更加具有理论上的透明性,而不像中国哲学那样,更强调实践的人生智慧。如果说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那么我认为,西方哲学是言说的、理论化的哲学,中国哲学是实践的、伦理化的哲学。二者所关注的领域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哲学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西哲学都是关于真善美的学问,都是为存在的意义提供最终奠基的学问。

4、您是什么时候到华科任教的?当时华科哲学系的规模如何?

我是2001年正式调入华科哲学系的。华科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成立的哲学研究所,这也是华科文科历史上成立最早的三个研究所之一,另外两个是经济研究所和语言研究所。在哲学所的基础上,1996年正式组建哲学系,2001年开始正式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我来华科哲学系时,教师人数有35人左右,但其中有一部分老师是专门从事两课教学的,而真正的专业老师也就十几个,2003年两课老师被分流到学校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后,哲学系老师一共19人。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所以我们的本科生规模也不大,从2001年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开始,每年招生人数基本上都维持在30人左右,我印象中招收最多的一届本科生也只有37人。

自华科有了自己的专业哲学系以来,学科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历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华科哲学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获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4年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点,2006年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点,2007年获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在2012年全国大学的学科评估中,华科哲学系并列第18名,2016年的学科评估成绩暂时还没有看到,但我有理由相信,华科哲学系的排名绝对不会太差。华科哲学系从无到有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华科的哲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界有学者称华科哲学系是“国内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哲学系”,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同时也是最贴切的评价。

5、您先后在河南大学、南京大学和华科三个大学任教,那么您认为华科的学风如何?您对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的文科专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不知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武汉各高校里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华农,穿在武纺,学在华科(过去叫学在华工)。对这一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我们不必当真,但这一传说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它多多少少还是反映了这几所高校的一些办学特点。仅就我个人的感性观察来看,华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确实与华科一贯严谨的学风是分不开的。如果非要我把华科的学风与河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风进行比较,那么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从消极的方面看,河大和南大都属于文科比较强势的学校,所以他们的学风更具批判性和主动性的特点,而华科的学风更显实用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从积极的方面看,河大和南大的学风更具自由散漫的气质,而华科的学风更显扎实厚重的气质。当然,也许正是华科学风的这一特点,才造就了今天的华科,才使得今天的华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我认为,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文科,既有它的劣势也有它的优势。劣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大学排名的压力下,学校领导对文科发展的重视度不够;第二,在有限的资源(如学科建设经费、老师薪酬、招生指标、人事编制等)分配上,文科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僵化,不利于分类管理;第四,文科图书馆的建设比较落后;第五,在院系结构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从而使得一些学科自身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我们人文学院的设置就非常不科学,华科目前总共才有11个大的学科门类,而人文学院下属的文、史、哲就占了三个大的学科门类。当然,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由于文科的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文科,发展空间很大;第二,文科在整体被边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无形的好处,那就是文科的老师相对来说可以安心读点自己想读的书,做点自己想做的学问;第三,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从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工学院)还是国内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的办学成功经验来看,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不仅能够创办文科,而且能够办好。我个人的浅见是,要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办好文科,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学校主要领导要能够给予文科的学科建设以强有力的、持续性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其次,学校要有一个关于文科发展的顶层设计,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说一步;第三,在体制上对文科院系的结构设置进行科学的调整,让文科各自学科能够自由独立地发展,而不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学科硬性地捆绑在一起;第四,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好能为文科的老师提供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第五,文科师生不一定需要多么大的实验室,但一定需要读更多的书,所以,非常有必要建设好一个一流的文科图书馆;第六,在资源分配上可以不向文科倾斜,但至少做到不去挤占文科理应得到的资源;第七,在管理模式上不宜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法,而应该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针对文科不同院系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第八,加大力度引进一流人才,因为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办出一流的学科。

在当前形势下,只要学校领导重视,管理政策到位,我认为文科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在“十九大”以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学校在政策上向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倾斜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十九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去思考和探索究竟什么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美好生活?而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究竟怎么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系列社会和理论问题?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回答的时代课题。当然,要研究和回答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建设好一支高水平的文科师资队伍,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科专业性人才。

6、现在正是转专业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不准备继续读哲学,您对此怎么看?

从哲学系历年招生的情况来看,第一志愿报哲学专业的同学很少,这确是事实。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偏见所造成的,好像哲学专业不实用,学生毕业以后不好就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们可以去了解一下,就华科本科生每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不敢说咱们系学生的就业形势最好,但至少也不差,可以说要比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形势都好。二是因为我们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应试教育,对真正的哲学根本不了解,认为哲学很抽象、很晦涩,所以一听说要学哲学就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心理恐惧。事实上,一旦你们对哲学有所了解,我相信你们会彻底改变对哲学专业的看法。真正的哲学不仅是对真理的探求,更是给人智慧的学问。2015年我去德国弗莱堡大学参观,弗莱堡大学的校训就是:“哲学让你自由!”

如果有同学对其他专业有兴趣,不一定非要通过转专业来实现。华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就是武汉地区有一个“七校联盟”,如果同学们对其他专业确实有兴趣,完全可以在教育部所属的武汉地区七所高校里选择你感兴趣的第二学位。此外,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从近几年咱们哲学专业转出去的学生,后来在事业上发展成功的并不多,相反,学好了哲学专业以后再考入其他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非常成功。所以我认为,同学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你是否有理想、有追求,有没有意愿把你的理想和追求付诸于行动,而不在于形式上你选择了什么专业。

你好:请你登陆甘肃省委党校研招网,认真查看2013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考试目录,你所提的问题,哪上应有尽有。至于怎样复习,请按照该校的专业课大纲和国家的考试大纲来复习。自己要付出辛苦的,尤其是初试成绩,这是硬指标,复试弹性很大的,只要初试成绩好能进入复试,有关系基本就能被录取的。祝你好运!

您好,很荣幸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下《黄河边纪事》简介薛铁伦,字力诚,曾用名小铁,陕西省韩城市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机关地(厅)级公务员、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某杂志特约记者、省通联部主任,已退休。 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的计划总招生人数为1350名学员。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35人。政治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80人。国民经济学专业,计划招生135人。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行政管理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文化与旅游发展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法学理论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180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90人。

扩展资料:

一、2021年甘肃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制、学习方式与学历:

学制三年。学习采取集中面授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研究生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有关待遇。

二、报考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3、大学本科。

4、两年以上工作经历(2019年9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

5、已取得硕士学位的免试入学。

6、本人所在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1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