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出处:『新课程教育网』一、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设研究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与之相应的便提出了研(探)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达到问题认识的深化或者最终解决。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必将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作为具有全员必修要求的研究型课程在初中阶段应如何实施。我的看法是: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恰如其分地加以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二、实践应用�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对于八九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根据八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适合开展一些专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还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此课题组还参加了“杨浦区研究性学习大型展示”活动,课题研究也已被编入《探索研究,从这里起步》一书。�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3.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专题研究。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五角场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组织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校曾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我抓住契机,布置假期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三、思考认识�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性质、构成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本人通过一些文献学习,逐步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作了点滴尝试,有了一些体会。�(一)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1.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研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也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3.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积极交往与合作,无疑对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上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但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适度把握。�2.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初中生兴趣不稳定,变化快,往往使他们难以坚持下去,故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心、鼓励、指导和督促。�3.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人人都参与,不能排除差生,所以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和调配。�4.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给予一定评价。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我认为不仅要注重探究实践学习的过程,比如学生参与的程度、所起的作用、所表现出的协作能力以及他们感悟到什么、体会了什么,通过自主学习是否获得满足、拥有自信等等,而且也要注重课题或专题的研究结果,即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研究过程的失控和研究结果的偏失。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 键 词: 重视基础 教学情感 互动教学 学习评价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所以,多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地理统考的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是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近年来,百色市中考的政治学科也采取这种改革举措,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我校非毕业班的段、期考的政治学科都这样进行,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我多年的地理学科教学,平时不作为主科重视,期末参加市级统考,作为“教”与“学”的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何而不为呢?而地理学科在广西部分地区实行中考统考,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很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其它地区和百色市中考“政治”那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题。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的提高。 初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在地理教师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深入地进行主要由地理教学理论工作者承担的地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但地理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攻坚战的主力军。因为地理教师是真正面对着学生,一方面要十分善于实行“拿来主义”,运用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模式和手段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法常教常新,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脚踏实地的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地理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和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教师,也使地理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身“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这里再教你怎样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吧!)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 一、认识什么是乡土地理小论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就是写关于自己所生活的或所熟知的本村镇、家乡及社区等周围环境地理事物的文章。 该文章与学生所写的作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它是一篇小论文,也就决定了它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不能象作文那样进行大量的夸张想象抒情等。所具备的应该是要依据事实情况进行写作。所应用的语言可以是比较平实性质的。 其次,该文章是属于乡土的应该体现乡土性。什么是乡土性呢?实际上来讲就是你所居住的或者熟悉的本村落、本家乡或本社区等周围的事物或现象等等。 再次,它是属于地理的小论文应该体现地理性。写出来的文章不能是与地理无关的文章。比如说数学的问题或者抒情的散文诗歌等。它应该体现的是你家乡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文章。比如说关于自己家乡的民俗,环境,人口,资源甚至社会现象等等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它们的发展进行预测、解决的文章。 二、如何指导写作乡土地理小论文? (一)选题指导: 这个步骤很关键,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选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范围不能大。大的范围写出来的文章会比较松散、没有凝练。因为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分析的时候会很不到位,解决的时候会出现碍手碍脚的情况。那么具体应该是要所熟悉的范围,最大的最好不要超过本家乡的范围。可以是家乡的一条河、一条公路、一个湖泊水域或者是一种民俗、手艺的传承等,也可以是一个社区环境、一条街道、一个市场、一幢楼房,一种观念的问题等等。范围小的好处主要是分析的时候可以比较到位,也比较好分析,出来的结果会比较精细,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比较透彻,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文章也应该会比较有竞争力。(二)命题指导: 简单讲就是给文章命名。可以是在文章写作之前也可以在文章写作完之后来命名。命名要求不能含糊,一定要明确,简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写什么事物。最好是比较有创意点的,比如说概括为一句诗句或一句朗朗上口的话或者几个明确的词语组成。如果没有朴素点的题目也可以。命题可以是一个主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主标题一个副标题的形式。可以是陈述式的也可以是问题式的。(三)写作过程指导:(传统式指导为原则) 1、开题:开题可以点出所写的事物或者现象的的地理位置或范围情况。这样有个好处是让人一目了然就知道是一篇关于地理的文章。开题所使用的语言最好不要拖泥带水,也不大需要太华丽的修辞。可以是比较平实朴素的语言。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写什么东西。 2、阐述事物的情况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个步骤就是要写出你说写地理事物的具体的情况并找出它们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两步走: (1)阐述事物出现的现象或者目前的发展情况。 (2)提出事物所出现的问题。 因为学生平时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全面,学生可能要进行实际的调查,访问,咨询,尽量了解目前的具体情况。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实地观察思考、参阅书报、网上了解与实际询访相结合,实际询访可以询问自己的家人、长辈、同学朋友、亲戚,左邻右舍等等,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调查表进行实际的调查或者到实地去拍摄有用的图片。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判断分析,如果是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的你就自己总结成一个问题并用平实科学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写下来。那么可以先写现象再总结问题也可以反着写。先写问题再写你所认为的现象。如果是图片式的可以先图片再在图片下说明现象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要尽量全面体现所写事物的具体问题。 3、分析问题:对于上面事物所出现的各个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分析或者不够全面,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为了避免这点,可以要求学生叫别人帮忙分析,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调查询问。询问的人群最好是比自己有见识或者年长的或者比自己对该事物熟悉的人。当然如果自己有独到的看法也可以。老师们也可以进行从旁协助分析。最终分析的结果要求学生要懂得选择合理的分析结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分析结果写下来。要一个问题针对一个问题写,不能笼统写。这样才会比较精细。 4、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要针对上面两步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分析问题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实际性的解决,而且最好要一一对应。这样文章看起来会比较有逻辑性。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有好几种。那么就要求学生要有选择地进行阐述。要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比较有创意的解决办法。解决的措施要求学生自己先尝试想,再找别人或者长辈咨询,对比所得到的各个想法,把最合理的写下来,老师要从旁进行协助建言献策,或者帮忙选择。5、结尾:文章最后要进行小小的总结。总结的词语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话。但是不能太多。建议用发展式或期待式看问题的方式来结尾。 三、操作过程说明 1、讲述写作要求及方法:根据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全年段指导。可以适当贴出范文让学生参照。提醒学生外出询访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尽可能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2、布置写小论文:要求每个学生先写一篇上交,可以网上或书报杂志参照部分资料,但是不能照抄。 3、选择小论文:老师对学生上交的文章进行有效地选择。主要是选择写作能力比较好或者比较有创意的文章。 4、确定学生的题目并进行具体指导:把所选择的学生逐一进行具体指导,对各个段落的语言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充分指导。然后重新写一次。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一般要反复进行多次修改。 5、定文章:确定每个学生的文章并按要求上交参加比赛。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1、运动伤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2、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3、吴贻芳女子师范体育教育思想初探4、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终身体育教育5、追寻“和谐美善”的体育教育6、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7、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8、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9、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10、清末赴日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11、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12、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学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13、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促进政策与体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14、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调查及启示15、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思考1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培养探索17、基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式18、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19、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体育专业的选题,创新的好啊
我分享几个题目给你看看,都是《体育科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题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形式与对策研究论“乒乓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区域化视角下旱地冰球爱好者参与度研究文化润疆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究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促进耦合发展研究大学生“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证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以下是一些关于体育教学论文的题目,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一
1 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
2 羽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农村小学大课间推行古诗韵律操的可行性研究
4 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北京八中为例
5 高湿环境下联合预冷方式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6 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群众参与研究
7 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球联赛发展现状研究
8 商丘市中学代表队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9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烟台市中小学的实证调查
10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11 当代中学生人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12 中国女排与主要对手得分手段对比研究
13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引进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15 世界优秀女排二传队员传球习惯动作与分配球特点研究
16 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7 中国与日、韩、泰女排防反系统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18 中国女排不同轮次区域进攻战术效果的定量分析
19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烟台市普通高校为例
20 烟台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1 国家摔跤队(男自由)部分主力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
22 人体下肢前摆性鞭打动作的力—电关系研究
23 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24 PNF拉伸法对高校女生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研究
25 吉林省中考体育加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7 鄂尔多斯市中学生排球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28 山西省独立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
29 阳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失范行为研究
30 乒乓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差异分析
31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32 青少年泡沫轴训练网络课件的开发与研制
33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质发育状况的实验研究
34 北京市小学男子篮球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验研究——以和平里第一小学为例
35 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高考学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36 我国中学篮球联赛赛制研究
37 北京市怀柔区小学生体质现状与体育教学应对研究
38 洛阳市城乡中学体育师资现状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9 山西省太原市体育中考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0 功能训练视角下的沙滩排球运动员沙地移动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分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二
41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乒乓球反手推挡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42 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43 民营性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市清波健身学院为例
44 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机分析及激发策略的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小学初中为例
45 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
46 北京市竞技跆拳道可持续发展研究
47 轻器械体操、体操类游戏对7-8岁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48 2005年至2014年拉丁舞比赛服饰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49 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训练内容体系的探究
50 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
51 以情优教—情感因素溶入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
52 篮球运动“运双球练习”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53 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54 河南省濮阳市特岗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5 清华附中男子篮球队质量效益的研究
56 北京市中学试点校高尔夫课开展现状的研究
57 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58 首都体育学院学生职业延迟满足现状与对策研究
59 首都体育学院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状况调查
60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61 2014年度赛季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主力队员比赛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6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学校为例
63 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研究
64 北京市社区健身腰鼓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白纸坊街道为例
65 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
66 河北省保定市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研究
67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现状研究
68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状况研究
69 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研究
70 河南省沁阳市农村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71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营销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安踏公司为例
72 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街舞手段的效果研究
73 关于整体篮球个体化、个体篮球整体化的研究
74 健身公共空间营造与公民意识培育——“大妈广场舞”现象反思
75 抗阻组合训练方法手段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76 青少年体能锻炼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垫上功能性组合训练为例
7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北京市八里庄学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78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爱运动》健身操创编与实施的研究
79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街舞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80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初级中学体操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三
81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验性研究——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82 沧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83 河南省焦作市中小学特岗体育教师的现状与研究
84 视频教学法介入对12-14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效果的研究
85 壁球运动在我国七座城市开展现状研究
86 北京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87 菏泽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的跟踪研究
88 沧州市高校体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9 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90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不同组织的文化研究
91 羽毛球正手扣杀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92 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状况研究
9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跳跃能力和快速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94 从比赛名次看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发展阶段与原因分析
95 阜新篮球学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96 青少年手球运动员体能和技术训练内容体系及部分指标评价标准的研究
97 北京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绩效分析
98 北京市大众羽毛球教学现状研究
99 中国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编排研究
100 首都体育学院足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学生调查和学校间对比
才悬赏5分阿,要是悬赏的多点我会再多给100个的
体育人文社会、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人体科学、竞技
股份共合计科技开发工具可凉快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初二同学议论文作文教学的片段教学、仿写教学、读后感教学、讨论式教学、求异反向思维教学的方法以及对初二同学写议论文作文的要求,改变过去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议论文;作文;教学;仿写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对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初学写议论文,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而教材对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显得有些零碎,因而,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实际情况,改变过去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片断教学中
开始写作文,不必要求同学写一篇多少字的议论文,以免同学因感到无可说感到议论文难写。从此对议论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可以摆一些现象或问题;请同学写一篇片段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在作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抓住春节过后,同学们刚返校,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压岁钱”,这一美感的话题向同学发问,压岁钱该不该要。有的说该要有的说不该要,要与不要实在是不能用一个明确的说法加以定论。同学的回答或许会受到家庭,社会及自身成长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而,将这一炙手可热的问题交给同学,要求他们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写成文章,字数不限但要理由充分,深刻。从后来改过的作文情况来看,赞成与反对的同学都有一些好的文章,尽管字数不多,至少,他们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己经初步感悟到了“议论”这种文体的特征与魅力。
二、在仿写教学中
初二的同学刚开始写作,还不知道怎样处理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作文课上,无论教师怎样把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讲的天花乱坠,同学往往还是难以掌握,运用。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写作整篇文章时,我们不如先撇下这一点,不讲太多的理论,而选择一些比较典型,内容为同学感兴趣的文章,让同学读后仿写。我让同学仿写的第一篇文章,是让同学阅读了吴晗同志的《谈骨气》后,写一篇谈成才的文章。有一个同学也从三个方面谈怎样成才:立志怎样成才;勤奋才能成才;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成才,在结构上就完全模仿了《谈骨气》。仿写就好比小孩子牵着父母的手走路,走多了自然就可以松手了。初学写议论文就从这里入手,能消除同学认为议论文难写的心里,遵循了教学上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在读后感教学中
按照表达方式规律,读后感可以属于议论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那些同学觉得有感可写的观点,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写起来他们才会得心应手。例如,我选取了《为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让同学读,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读后的感受,同学普遍反应感受颇多。故而,把写读后感作为议论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换节,十分必要。
四、尝试讨论式教学
常言道:有讨论才有提高。在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积极鼓励同学大胆讨论,勇于思考,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增强说理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我是这样安排的:
给同学一个作文题。让同学思考几分钟,让他们各自写出一个提纲,然后给他们分组(四人或五人一组),共同讨论各自的提纲,均要指出对方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要求同学在讨论中使观点升华,再开始动笔写作。写毕后,又讨论。同学往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对方的不足之中感悟到议论文应注意些什么,从别人的'佳作中反省自己作文中的缺陷。故而,在议论文教学中,争论使人思维更加缜密,看问题更加全面,准确,讨论式教学不容忽视。
五、尝试求异教学
反向求异的教学,就是要同学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敢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立意,作文。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同学语文学习的迁徙能力,拓展思维,扩充视野,追求另辟蹊径,反向求异思考,培养他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力争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每一个作文题。长期以来,对某事物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再以这些看法为观点作文,难免会步人后尘。对一则材料,你也抓主旨,我也抓主旨,都从一个角度去写作,文章难以写出新意,立意,取材易雷同。因而,应大力倡导同学的求异反向思考,并要求说之有理,写之有据,均能打造出精品,同时,也可以训练同学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当然,对于初中同学来说,对议论文的写作,大纲也只要求500字左右的简单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发表看法,做到观点正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即可,所以,对初中同学的要求不宜过高,不能按初中同学写记叙文的标准对待议论文的写作,否则,就不能客观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标作文教学大纲
[2]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研究――以GRE分析性写作教学内容为例,2011
[3]在作文教学中对同学认知的矫正――以一次作文评讲为例.语文学习,2011(11)
[4]余孟孟.作文教学的启动与意蕴,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得知,当前很多初中学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笔,及时下笔作文内容也缺乏深意,较为空洞。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和语文教师采取教学策略有着紧密联系,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作文教学策略,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初中语文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语文教师应从语言文字等基础能力着手,培养学生写作技巧,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1.学生写作内容空泛。写作的目的在于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然而从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情况得知,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明显的假太空和抄袭情况,可以说这种现象违背作文教学目的,更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所想,以致于学生在听到写作之后就下意识套用以往所写内容或抄写在各种书籍看到的语句,长期以往就失去口头表达能力。虽然学生可以下笔写作,然而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学生借用这种方式躲避抒发内心情感,那么写出的内容自然而然质量低下。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应用传统教学思路,即授课时直接说明写作题目和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写作材料,学生提笔写作后再整体评讲。语文教师占据整个教学过程的分量,虽然指导思路较为清晰,然而形式单一陈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自然而然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学创新意识不足。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是求稳心态,因而会限定作文内容和模式,以致于出现写作内容千篇一律情况。再加上多数语文教师在写作时都会将作文类型分类且限定模板,之后则要求学生在限定模板中写作,以致于学生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长期以往导致写作模式化。二、突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 1.设置贴近生活题材,增强学生情感表达。写作的基础在于高质量的素材,更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材料即作者用以提炼和表现文章观念和事实的内容。优秀的作文除了具备意义深刻的选题,更具备充实的写作材料。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领域当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重视生活体验,因为真实的的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听觉、触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接触观察对象,从多个角度观察对象并运用随笔、日记、札记等方式记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现象,从简单生活中捕捉光亮,由此感悟和描述生活美好。例如在描写景物时就可让学生调动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感官观察对象,紧抓描写对象特点。学生在观察中应学会嗅觉春天气息,聆听春姑娘的呢喃,视觉欣赏五彩斑斓的春色,进而有感情地写出独特的春天景象。而在人物描写作文中则应紧抓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显著特点,凸显人物形象,使读者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描写并分享作品,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2.深度优化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无法脱离联想,将其和情感结合能最大限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常见教学方式,科学有效的问题能最大限度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在讲解此课时就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步骤,此篇课文作者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这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课文也真实反映作者对社会环境失望和回避社会的不良情绪心理。最后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想象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记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充实写作内容,也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目的。 3.积极拓展学生思维,营造良好写作氛围。写作则是从知识信息从学生传输给读者。信息在流动中得到二次解读、挖掘和传播,一定程度深化其价值,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因为语文阅读和作文有着紧密联系,其中阅读更是作文的根本。教材中收录很多经典读物,应从经典阅读中挖掘素材为作文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成长的烦恼》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组,之后让学生从自身角度阐述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烦恼,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其他学生存在的烦恼后找出共同点以及解决措施,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成长”为主题写作,通过结合所学课文进行写作,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目的,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写作质量。三、结语总之,教育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组成,更是促进发展之根本大计。初中语文课堂要对学生 表达、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尤其在作文方面更需要加强联想结合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打破作文写作困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摘 要】本文探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纵深分析原因,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作文资源寻找有效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结合农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挖掘农村素材,发挥农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笔者根据长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力图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得以突破。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策略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语言贫乏。事实上,农村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农村学校的初中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该如何发挥利用本土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之花在农村希望的田野上盛开呢?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及新课程特征,笔者认为立足农村拓展素材,对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块土地,将会是一场“及时雨”。一、亲近自然活动,在泥土草香中活跃思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农村孩子的摇篮:田垄、菜畦、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赏心悦目。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少了,因安全问题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但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应当敢于放开手脚,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也学会了写作,受益匪浅。二、参加多彩农活,在劳动实践中体验甘苦“农活”是我们农村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平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之时,让学生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麦收季节,组织学生在地里拾麦穗;金秋季节,摘棉花、刨花生、收葵花;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发,有味可感,既学会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三、体验纯美乡情,在社会活动中了解民俗农村有着流传已久的乡土文化、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如除夕的烟花烂漫、春节的拜年走亲、清明节扫墓拜坟、端午节的粽子飘香、中秋节的一家团圆、公期祭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远亲不如近邻”的和睦相处之情、勤俭节约之风、吃苦耐劳之德……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像我们汉中洋县,一年一度的春节、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古朴厚重的蔡伦文化节,万亩飘香的梨花节……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借助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乡情、亲情、师生情,秉承美德,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习作指导便迎刃而解。这何尝不是一种习作教学的创新?四、感受先辈精神,在参与中学习优良传统洋县的华阳镇是革命老区,这里传诵着许多关于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让学生采访当地老人、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拜访目睹革命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听老红军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习作欲望。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五、目睹家乡发展变化,在亲历中抒发振奋之情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农村的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个最美的小镇、小康村、工业区、生态村、旅游点等,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让学生参观养殖、种植场,参观社区建设等,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目睹家乡的现在,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这条“路”的更新说起……“我手写我口”。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梦想飞向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激发爱乡之情,受到情感和道德的熏陶。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是个大天地,这里的世界是朴素的,但也是丰富的,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体验感悟,并不断积累,延伸触角,也能让农村学生的作文色彩斑斓、异样精彩。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波澜,点点花蕾只要有生活之泉的滋润,必能使农村初中习作芬芳满园、繁花似锦。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