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八)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语料库建设中的名词标注方法从明清小说的“V+取”式结构看“取”字的语法化问题女性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探析救赎的谎言与男性的寓言——电影《生死朗读》的女性主义解读鲁斯塔姆形象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试论克洛德·西蒙小说《农事诗》中的互文性科研论文评析与科研管理探析——以枣庄学院为例历史人文景观导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反垄断法的价值与宗旨浅析《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论原始人类体饰的形式及起源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及对策人的现代化及实施措施和途径论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构建我国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的思考《宅地法》与美国西部农业开发加强思想教育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德育工作一体化初探张载学习思想的现代诠释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八)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本刊现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
《枣庄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原名《枣庄师专学报》,1984-1999年为季刊,100页码。1987年公开发行,省教育厅主管。2000年起更名为《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并改为双月刊,112页码。2004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枣庄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很好,管的严是真的。这里真的很太平,人也很好,物价便宜,氛围很好。考研率高也是分院的,当然不努力的话再怎么高也没用。还有,枣庄不是个庄,特产也不是枣!!!祝枣院越来越好!
"果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就复读考211学校,枣庄学院的学历很不好用,要是你想考研那么就不易浪费一年复读了,枣庄学院考研率还挺高,只要你努力,到211上个研究生也不是问题 "这个很有道理》你走上社会会发现,一般的学历特别是一些不三不四的学校,根本没人瞧, 现在山大都不咋样了,所以要上还是上好学校
1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坐落在“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山东省枣庄市,前身为1978年招生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78年 公立 综合 山东省教育厅
1枣庄学院师哥师姐说
1、挺好的,当年就想报枣庄学院的,那里环境不错,在一个山脚下,冬天也有暖气,到哪里都很暖和好像宿舍一般,没有空调,卫生间也一般,洗澡不是很方便,也没有饮水机学习条件很好的
2、你好、我是枣庄学院09级的,学校宿舍条件挺好,不用担心我们大一时住的是最旧的现在开学要搬新楼去,旧楼都要整修,要升为鲁南大学的缘故宿舍里面很干净,铺瓷砖的,有暖气和独立卫生间、洗刷池,有8人间的和6人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桌椅橱子、条件很好的枣庄学院整体学习氛围挺好的、毕竟也是个二本院校、各方面都挺正规,祝你在大学有个暂新的开始,实现你人生的飞跃!
3、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区北郊,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春夏榴花似火,绿树环绕,金秋丹桂飘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读书治学的好地方枣庄学院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师专与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占地1083亩,建筑...更多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区北郊,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春夏榴花似火,绿树环绕,金秋丹桂飘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读书治学的好地方枣庄学院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师专与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占地1083亩,建筑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人学院现有中文、政法与历史学、外国语、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旅游与资源环境、体育、音乐、美术、财经、教育技术与传播、计算机科学等14个系,设有30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七大学科门类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890人,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308人,另有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1人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9人被评为省市级拔尖人才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藏书92万册,另有115万元的电子图书和大型数据库学院重视实验室建设,设有与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和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5900万元学院建立了墨子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古文化研究所和14个系及研究所等,有些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九五以来,学院科研成果的数量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11部,承担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1456篇,有318篇论文刊于国家核心期刊学院公开出版《枣庄学院学报》和《枣庄学院报》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继续保持了与美国、日本、韩国高效的友好院校关系,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南岸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学院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服务活校、特色名校”的方针,坚持“求知重能,求新重实,求精重质”的办学理念,立足枣庄,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效益显著的教学型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按照以上学校定位,结合学校历史、现状和今后的任务,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7年,把枣庄学院建设成合格的本科院校;第二步,到2010年,基本实现专业教育本科化,确定枣庄学院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第三步,力争到2014年建院十周年时,把枣庄学院建成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办学特色比较突出的教学型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原则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成长营造了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深受社会欢迎近年来,学院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2004年度服务业先进单位”和富民兴鲁奖状等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3年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13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4、从环境来说很好(青山脚下),安静,空气好,是个很适合学习的地方师资来说一般,不比其他的学院类的二本强硬件来说一般,枣庄市经济实力比较差,但是市政府比较要面子,还是比较舍得花钱的,毕竟枣庄学院是枣庄的清华北大
5、宿舍六人间,空间比较大,环境很舒适,冬天有暖气全天供应,学校网速也是很给力的说(联通宽带每年480,不过需要自己去学校联通营业厅办理,建议你们宿舍几个人合用一根网线),还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去我们枣庄学院贴吧去问问,很多师哥师姐会给你详细介绍望采纳···
6、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明显有些枯燥,背的东西很多但对于考研或考公务员有很大便利,毕竟学的是政治嘛学这个专业还可以考法硕,枣庄学院在考研率方面还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属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院系不大,但实践机会多,教师都很强
7、枣庄学院位于郊区,距离市区距离说不上,不过坐车还算方便,门口3路公交车,15分钟左右即可抵达市区课程要看专业,基本大二大三比较紧,宿舍条件尚可,对得起住宿费校风一般,学习压力因人而异但是近几年考研率一直保持的不错个别专业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考研率,实在厉害
8、考研率高的吓人!要是考研的话可以来~
9、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地处墨子故里,又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毗邻市区,交通便利,是治学、修身、圆梦的首选之处枣庄学院前身是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71年建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枣庄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三校合并为新的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初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山东省省属大学
10、这个专业很好,老师也不错,教我们会计的老师说,学这个专业在枣院学和在其他财经大学学是一样的,不像物理化学那些,学校的设备跟不上,学不好,老师在哪个大学都差不多,要是学财管的话枣园足够了我是10级的,这个专业挺实用的,以后就业范围也很广,很好很好快来吧来吧哈哈哈师姐等你
1枣庄学院历年排名
枣庄学院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016 659 33 综合 134
2015 643 34 综合 131
2013 590 31 综合 128
2012 582 31 综合 117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从事件范畴到事件名词,《中国学论丛》2011年第1期。试析事件名词的词类地位,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事件名词研究综论,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三缺一”、“四缺一”及其他,语文建设,2010年第3期。(另收入《语文建设》2010年全年增刊)选择·缩略·转喻——谈网络词语“人肉搜索”,修辞学习/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人肉”,又见“人肉”,语文学习,2010年7/8期。汉语“雨”类隐喻语的构成,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第3期。语料库建设中的名词标注方法,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人称代词+称谓”序列的话题焦点性质,汉语学习,2009年第5期。“寂寞”之后 格式风行,语文建设,2009年第12期。//《云南教育》转载,2010年第3期。汉语语料库与语法研究的互动,《汉语教学与研究》(第10辑),韩国:首尔出版社,2009年。连词“别说”功能探析,《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事件名词的时间性表现,《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 3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事件名词与量词的选择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3 期。话语标记“别说”,《 宁夏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4 期。王安忆小说的自诉型叙事方式分析,《 福建论坛》, 2007 年第 8 期(人大复印资料 2007 年第 11 期复印)。名词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方式,《中文自学指导》, 2006 年第 2 期。事件名词的语义基础及相关句式,《语言研究》 2006 年第 3 期。“这”“那”类指代词隐性回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4 期。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中文自学指导》, 2005 年第 2 期。从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工看语法研究的意义,《语文论丛》( 8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关于名词多层级分类标注的构想,《 Recent Advancement in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 Published by COLIPS Publication of Singapore ,2004 年。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5 期。指称在现代汉语双名同位组构中的作用,《语法研究和探索》( 12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略论指人名词的分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2 期。双项指人名词同位组构的外部限制,《对外汉语教研论丛》( 2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年。“怀疑”的词义、宾语和句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论指称与陈述的转化, 《零陵师专学报》, 2001 年第 1 期。“推敲”之推敲, 《语文教学周报》, 2001 年 9 月。妙语背后的语言策略, 《语文建设》, 2000 年第 2 期。偏正结构的语法地位, 《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坠毁”还是“堕毁”, 《汉语学习》, 1998 年第 1 期。谈表比较的“连”字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1 期。词的意义在词的分类、再分类中的作用,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年第 4 期。复句中关联词语的错误运用, 《中文自修》, 1996 年第 10 期。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本刊主要栏目《金瓶梅》研究、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究、鲁南文史等栏目及刊发论文,都在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受到好评。
《枣庄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原名《枣庄师专学报》,1984-1999年为季刊,100页码。1987年公开发行,省教育厅主管。2000年起更名为《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并改为双月刊,112页码。2004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枣庄学院学报》。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