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张磊.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研宂[J].商场现代化.2010,(6).
[2]谭莹,李舒.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3]包爱丽,曹朝龙.结构性基金产品创新探讨,国投瑞银基金公司,2008.
[4]陈蓉.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研宄[D].厦门:厦门大学,2005.
[5]陈博,《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定价与设计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
[6]区良伟.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对冲策略研宄[J].金融技术与工程,2010(2).
[7]任学敏,李少华.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2005(4).
[8]黄晋渊.带你走入结构性产品[J].中国外汇管理,2004,(10).
[9]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m,法商研宄,2007(5).
[10]李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宂[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1]李赋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2]杜平.论银行理财产品合理品种结构的构建一从零收益,负收益现象谈起[J]理论月刊,2008,(11 ).
[13]陈建超.余磊.2008年上半年投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分析,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09:12-13.
[14]李明.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0,(11).
[15]King S. R, Remolona. E. M.,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of Market Index Deposits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87(12〕.
[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2003(12)
[2]余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陈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22)
[4]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5]张桥云.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创新研宄[M].中国金融出版社,2
[6]李文.从香港看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银行,2006(11)
[7]崔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7)
[8]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05)
[9]胡云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后分析[J].上海金融,2006(09)
[10]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8(32)
[11]王淳.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07)
[12]凯伦.D ·哈尔彭.认识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3]Gerry Ward .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for individuals and femilies [J]. ISO Bulletin, 2003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0,(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衡模型[J].财经研究,2010, (6): 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8,(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2009,(2): 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3,(9): 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1): 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2006,(7): 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 :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C1): 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07,(8): 40-45
A.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Leland H,Pyle 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71-388.
. and Gertler M .Trends,cycles,and policy.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J] Us commercial banking ,1993
S. A., F. R. Forsund, L. Hjalmarsson and M. Suominen, 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5. Douglas . Bank 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6):401-419
6.涂永红等.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05,(5)
7.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新金融,2007,(8).
8.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24)
9.仲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36).
10.陈全,卢长宝.拓展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财政金融,2007,(9):44-45.?
11.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西南金融,2007,(6):22-23.
12.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2008.
13.谢怀筑,陈利敏.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11):61-62
14.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15.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西部论坛,2005(5)
16.李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中国金融,2003(32).
17.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18.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19.张颖.个人理财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0.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参考文献:
[1] 陈萍.饭店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5.
[2] 黄晓虹,梁玉.北部湾银行模式探讨[N].广西日报数字报刊,2007-9-4.
[3] 刘兵.基于年薪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EB/OL].
[4] ]苗向阳.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7.
[5] 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汤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创新刍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7] 杨新立.包头××纺织公司薪酬制度再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5.
[8] 张小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责任编辑:admin)
[1]宋路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投资与合作》,2011 年第 9 期
[2]周晓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 年第 11 期
[3]李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研究--以 A 银行为例.《山东大学》,2012 年
[4]许谨良:《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年
[5]詹原瑞:《银行内部评级的方法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年
[6]祝清泉: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公司贷款分类标准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 年
[7]魏峻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构建.《南开大学》,2005 年
[8]张栋兴: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实施的困难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杨琳: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2014 年 01 期。
[2]连平:《21 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
[6]张晓峒:《EViews 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寒冰:《浅谈或有事项在评估实务中的确认、估值和披露》,《会计之友》,2011 年 32期。
[9]桓宇:《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0]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1 年 5 月。
[11]徐爱军:《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金融经济》,2012 年
[1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13]刘孟飞、张晓岚、张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 年 08 期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14]乔雪利:《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和风险相关性研究》,《中国商贸》,2013 年 19 期。
[15]萧政、李杰:《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6]杨正良:《浅谈银行或有负债的核算》,《财会通讯》,1998 年 10 期。
1\忠诚营销理论及其实施【英文篇名】 Theory and 执行ution of Loyalty Marketing 【作者】 冯军; 孙习祥; 【英文作者】 Feng Jun; Sun Xix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UT; Wuhan; China.;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fo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ineering],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9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忠诚营销; 数据库营销; 亲情营销; 【英文关键词】 loyalty Marketing; database marketing; emotion marketing; 【摘要】 高的顾客忠诚度几乎是每一个企业追逐的目标。忠诚营销是针对建立客户忠诚而全面展开的市场活动和策略。它契合了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能帮助企业取得高的市场份额。研究了忠诚营销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忠诚营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进行数据库营销;制定接触计划;制定开展以提升客户忠诚的亲情营销。 【英文摘要】 Every enterprise wants to go after the high consumer marketing is regarded as marketing strategy which enterprises carry out thoroughly in order to build up consumer loyalty and gain a high market concep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yalty marketing are of how to carry out loyalty marketing are presented.
以下供参考:Heather M.Hermanson.An Analysi 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 ing on Internal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2009, (9):325—341.C.W.Houghton.Discussion of godeling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ir Evaluation[J].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93,(12):135—136.James Roth.Internal Audit’S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J].111e Institute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2002, (5):102—104.H.P.Holzer,H.Morreklit.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System[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9,(6):201—204.Steinberg,Richard M Tanki.What the Treadway Commissions Internal Control StudyMeans to You[J].Journal of Accoutancy,2005,(7):56.Jorge Nascimento Rodrigues.Strategy and structure[J].Business StrategyReview,2002,(6):101—103Christy Chapaman.Bringing ERM Into Focus—A new COSO Study Providesmuch—‘needed clarity and structure to the fluid topic of enterprisemanage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7):12-13.Joseph H Callaghan。Arline Savage.Assessing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Using a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J].The CPA Journal,2007,(7):20—25.Michael.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 lure of internalcontrol systems[J].Jounal of Finance,2004,(11):110-112.Jack E.Kiger,Anna M.Rose.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of a Restaurant[J].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06,(3):121—132.Mary B.Curtis,A.Faye Borthick.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a ControlObjeceive Narrativ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63—81.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UK and Ireland,Position Statement:Risk Based Internal Auditing,London:IIAUK and Inland,2003.Jeffrey Doylea、Weili Geb and Sarah of weaknesses in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 September 2007, J. Leone.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discussion of Ashbaugh, Collins, and Kinney (2007) and Doyle, Ge, and McVay(2007).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 September: pp 224-237.
这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的银行方面的论文:您自己进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网站绝对安全,请放心进。
一楼很全面阿
[1] 张军.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化专题连载(之六)运用新科技创造竞争力[J]国际金融研究, 1998,(04). [2] 金雪军. 论国际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3] 李仁真 ,余素梅. 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4] 王镇强. 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2). [5] 舒志军. 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6). [6] 谢兴龙,付玉嘉,廖春良.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 陈卫东. 银行业的发展和变革——2000年1000家国际大银行排名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8] 刘春杰,简之,凌滔,谈建军. 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9] 牧野. 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启示[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6). [10] 赵娟萍.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2). [11] 张亦春,许文彬. 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J]金融研究, 2002,(03). [12] 李少勇.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0). [13] 周智多,吕建华,王景容. 银行网络安全立体防御系统[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1). [14] 陈宝琮. 调整银行经营策略 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 2000,(06). [15] 罗哲夫. 商业银行在网络时代的运营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 2001,(11). [16] 陈支农. 网络银行面临的十大风险隐患[J]中国金融电脑, 2002,(11). [17] 李 浩.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6). [18] 华夏银行赴西欧考察组. 西欧及香港网上银行考察报告——对网上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待续)[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19] 舒志军. 中国网络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9). [20] 彭忠诚. 网络银行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这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的银行方面的论文:您自己进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网站绝对安全,请放心进。
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及存在的问题[摘 要] 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同和青睐,将其视为商业银行筹资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完成30亿元次级债务的发行后,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次级债务补充资本的商业银行。随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入到发债银行的行列,掀起了一股发行次级债的高潮。但是,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次级债发行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次级债在各方面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发行 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 所谓次级债(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兼有债务和股权的特征。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的清偿顺序而言,即若公司一旦进入破产清偿程序,该公司在偿还其所有的一般债务之后,才能将剩余资金用来偿还次级债。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径。由于以前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定一直处于政策“盲区”,没有相关法规予以明确,因此2003年底以前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发行此类债券。为满足银行业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从此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为商业银行利用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发行了次级债,国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次级债的发行热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基本是定向发行方式,具有私募性质,利率水平一般由商业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询价来确定,后期采用固定利率发行的逐渐增多,但比例偏低;债券期限较短,一般为6年以下;除交通银行外,发债规模都在60亿元以下;发债次数偏少并缺乏明确的连续性,次级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银行的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主要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一年付息一次的、可赎回债券,与欧美国家主要银行的次级债券结构设计大体一致,而且债券品种设计也开始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投资者的市场需求。次级债券的定价是在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金融债券的信用补偿溢价,国内大约是20基点。下图是国内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特征。 注:各商业银行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目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行目的单一,只是考虑将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金的工具,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而忽视次级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以及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对改善银行负债结构的效用。如果银行只是纯粹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次级债,以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而没有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来发行债券,加强债务资金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次级债发行带来的缓冲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那么次级债的发行就会变成表面文章,对银行而言反而成为一个美丽的陷阱。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已发行和准备发行次级债的银行过多地强调了次级债对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作用。发行的次级债来看,大部分期限都为5年零1个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计入附属资本的要求。而中行和建行更为“聪明”,设计了一个实际期限为5年而名义期限为10的可赎回次级债,巧妙地避开了银监会关于剩余期限5年内计入附属资本折算比例逐步降低的规定,以10年期债券的成本实现了5年100%地将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次级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发行期限的设计可以看出,发债银行可算是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出发点的。各商业银行的这种出发点,掩盖了次级债在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的职能。 2.次级债的发行无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是指资产结构的配置和负债结构的配置能够相互适应,当负债结构发生变化时,资产结构能迅速做出调整,以及当资产结构根据需求必须出现变动时,银行能够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次级债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 但是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来看,期限短,大多是5年。中行和建行发行的10年期的次级债在后5年是可赎回的。并且大都采用了浮动利率制,当然,浮动利率制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但对投资者而言却不是有利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商业银行难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负债,从而解决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 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当局允许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2007年1月1日是监管部门为各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设定的最后期限,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硬约束下,资本金压力如影随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饥渴问题。从资金来源上看,债券资金作为附属资的一部分,与股本金一样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重普遍偏大(大都在90%以上),附属资本实际上只有呆坏账准备一项。并且,央行规定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例仅为风险资产的1%,其中的大部分被用于冲消历史坏账。在增加核心资本很困难的情况下,增加次级金融债等附属资本来提升资本充足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只要不超过监管当局规定的比例上限,银行可以循环发债适时补充资本。因此,从《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次级债持有对象的修订,都体现了一个政策信号,那就是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道路。从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来看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单靠它们是无法消化商业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的。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可以拓宽次级债的发行渠道降低商业银行发行成本,使商业银行能快速提升资本充足率。允许银行互持是监管当局为帮助国有银行尽快充实资本金,达到标准的无奈之举。因为,在剥离不良资产和注资之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未能达到监管要求,而国家却早已不堪重负。而以保险公司为主力军的投资者受政策和自身实力所限,远不能消化掉国有银行为补充资本所需发行的巨额次级债券。允许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将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其次,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也是银行互持的重要原因。从发债银行的角度来看,次级债的互持为发债银行提供了次级债的需求主体。而从购买债券的银行看,投资次级债为以后发行次级债的需求主体问题铺平道路,亦即“密谋”互持次级债,或者是一种不必言传的“默契”。如此,对发债行或是投资行都是一种“双赢”,但是这种双赢是建立在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基础之上的,是不足取的。 小结: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一国的金融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哪个行业像银行业一样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政府监管可能存在监管失灵,而银行安全网设计中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强调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监管工具。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在美国,美联储成立了专门的次级债研究小组,考察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一些国家甚至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同质的次级债券,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而我国次级债发行历时尚短,从第一支次级债发行至今不到5年时间。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特点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缺乏连续性;银行互持问题严重,缺乏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扭曲。这些都导致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 斌:次级债与市场约束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经营[J].金融会计,2002~01 [2]许文辉:中国银行业次级债的发行定价和市场前景[J].经济导刊,2004~11 [3]黎小枫:论商业银行次级债“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8 [4]J Cem Karacadag and Animesh Shrivastava,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2000 [5]葛兆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J],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 pbc. gov. cn [7]BIS Working Paper , Markets for Bank Subordinated Debt and Equity in Basel Committee Member Countries, 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张磊.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研宂[J].商场现代化.2010,(6).
[2]谭莹,李舒.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3]包爱丽,曹朝龙.结构性基金产品创新探讨,国投瑞银基金公司,2008.
[4]陈蓉.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研宄[D].厦门:厦门大学,2005.
[5]陈博,《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定价与设计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
[6]区良伟.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对冲策略研宄[J].金融技术与工程,2010(2).
[7]任学敏,李少华.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2005(4).
[8]黄晋渊.带你走入结构性产品[J].中国外汇管理,2004,(10).
[9]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m,法商研宄,2007(5).
[10]李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宂[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1]李赋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2]杜平.论银行理财产品合理品种结构的构建一从零收益,负收益现象谈起[J]理论月刊,2008,(11 ).
[13]陈建超.余磊.2008年上半年投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分析,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09:12-13.
[14]李明.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0,(11).
[15]King S. R, Remolona. E. M.,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of Market Index Deposits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87(12〕.
[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2003(12)
[2]余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陈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22)
[4]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5]张桥云.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创新研宄[M].中国金融出版社,2
[6]李文.从香港看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银行,2006(11)
[7]崔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7)
[8]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05)
[9]胡云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后分析[J].上海金融,2006(09)
[10]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8(32)
[11]王淳.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07)
[12]凯伦.D ·哈尔彭.认识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3]Gerry Ward .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for individuals and femilies [J]. ISO Bulletin, 2003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0,(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衡模型[J].财经研究,2010, (6): 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8,(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2009,(2): 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3,(9): 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1): 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2006,(7): 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 :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C1): 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07,(8): 40-45
A.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Leland H,Pyle 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71-388.
. and Gertler M .Trends,cycles,and policy.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J] Us commercial banking ,1993
S. A., F. R. Forsund, L. Hjalmarsson and M. Suominen, 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5. Douglas . Bank 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6):401-419
6.涂永红等.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05,(5)
7.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新金融,2007,(8).
8.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24)
9.仲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36).
10.陈全,卢长宝.拓展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财政金融,2007,(9):44-45.?
11.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西南金融,2007,(6):22-23.
12.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2008.
13.谢怀筑,陈利敏.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11):61-62
14.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15.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西部论坛,2005(5)
16.李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中国金融,2003(32).
17.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18.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19.张颖.个人理财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0.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参考文献:
[1] 陈萍.饭店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5.
[2] 黄晓虹,梁玉.北部湾银行模式探讨[N].广西日报数字报刊,2007-9-4.
[3] 刘兵.基于年薪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EB/OL].
[4] ]苗向阳.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7.
[5] 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汤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创新刍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7] 杨新立.包头××纺织公司薪酬制度再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5.
[8] 张小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责任编辑:admin)
[1]宋路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投资与合作》,2011 年第 9 期
[2]周晓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 年第 11 期
[3]李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研究--以 A 银行为例.《山东大学》,2012 年
[4]许谨良:《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年
[5]詹原瑞:《银行内部评级的方法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年
[6]祝清泉: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公司贷款分类标准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 年
[7]魏峻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构建.《南开大学》,2005 年
[8]张栋兴: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实施的困难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杨琳: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2014 年 01 期。
[2]连平:《21 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
[6]张晓峒:《EViews 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寒冰:《浅谈或有事项在评估实务中的确认、估值和披露》,《会计之友》,2011 年 32期。
[9]桓宇:《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0]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1 年 5 月。
[11]徐爱军:《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金融经济》,2012 年
[1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13]刘孟飞、张晓岚、张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 年 08 期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14]乔雪利:《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和风险相关性研究》,《中国商贸》,2013 年 19 期。
[15]萧政、李杰:《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6]杨正良:《浅谈银行或有负债的核算》,《财会通讯》,1998 年 10 期。
这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的银行方面的论文:您自己进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网站绝对安全,请放心进。
[1] 张军.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化专题连载(之六)运用新科技创造竞争力[J]国际金融研究, 1998,(04). [2] 金雪军. 论国际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3] 李仁真 ,余素梅. 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4] 王镇强. 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2). [5] 舒志军. 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6). [6] 谢兴龙,付玉嘉,廖春良.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 陈卫东. 银行业的发展和变革——2000年1000家国际大银行排名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8] 刘春杰,简之,凌滔,谈建军. 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9] 牧野. 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启示[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6). [10] 赵娟萍.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2). [11] 张亦春,许文彬. 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J]金融研究, 2002,(03). [12] 李少勇.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0). [13] 周智多,吕建华,王景容. 银行网络安全立体防御系统[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1). [14] 陈宝琮. 调整银行经营策略 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 2000,(06). [15] 罗哲夫. 商业银行在网络时代的运营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 2001,(11). [16] 陈支农. 网络银行面临的十大风险隐患[J]中国金融电脑, 2002,(11). [17] 李 浩.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6). [18] 华夏银行赴西欧考察组. 西欧及香港网上银行考察报告——对网上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待续)[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19] 舒志军. 中国网络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9). [20] 彭忠诚. 网络银行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一楼很全面阿
目 录绪论 3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的现状 3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一)信贷资金配置决策层次低及主体多元化 4(二)信贷资金配置方式和手段落后 5(三)信贷资金转移价格体系不健全 6三、信贷资金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6(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6(二)规避资金信用风险的方法研究 8(三)资金价格的变动及其风险管理 9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资金管理的思考 11(一)建立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主线的概念 11(二)改革银行体制 11(三)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12(四)采用中介服务与资金投放协调管理的策略 14参考文献 14
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张磊.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研宂[J].商场现代化.2010,(6).
[2]谭莹,李舒.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3]包爱丽,曹朝龙.结构性基金产品创新探讨,国投瑞银基金公司,2008.
[4]陈蓉.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研宄[D].厦门:厦门大学,2005.
[5]陈博,《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定价与设计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
[6]区良伟.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对冲策略研宄[J].金融技术与工程,2010(2).
[7]任学敏,李少华.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2005(4).
[8]黄晋渊.带你走入结构性产品[J].中国外汇管理,2004,(10).
[9]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m,法商研宄,2007(5).
[10]李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宂[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1]李赋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2]杜平.论银行理财产品合理品种结构的构建一从零收益,负收益现象谈起[J]理论月刊,2008,(11 ).
[13]陈建超.余磊.2008年上半年投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分析,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09:12-13.
[14]李明.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0,(11).
[15]King S. R, Remolona. E. M.,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of Market Index Deposits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87(12〕.
[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2003(12)
[2]余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陈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22)
[4]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5]张桥云.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创新研宄[M].中国金融出版社,2
[6]李文.从香港看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银行,2006(11)
[7]崔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7)
[8]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05)
[9]胡云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后分析[J].上海金融,2006(09)
[10]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8(32)
[11]王淳.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07)
[12]凯伦.D ·哈尔彭.认识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3]Gerry Ward .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for individuals and femilies [J]. ISO Bulletin, 2003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0,(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衡模型[J].财经研究,2010, (6): 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8,(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2009,(2): 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3,(9): 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1): 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2006,(7): 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 :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C1): 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07,(8): 40-45
A.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Leland H,Pyle 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71-388.
. and Gertler M .Trends,cycles,and policy.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J] Us commercial banking ,1993
S. A., F. R. Forsund, L. Hjalmarsson and M. Suominen, 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5. Douglas . Bank 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6):401-419
6.涂永红等.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05,(5)
7.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新金融,2007,(8).
8.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24)
9.仲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36).
10.陈全,卢长宝.拓展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财政金融,2007,(9):44-45.?
11.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西南金融,2007,(6):22-23.
12.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2008.
13.谢怀筑,陈利敏.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11):61-62
14.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15.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西部论坛,2005(5)
16.李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中国金融,2003(32).
17.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18.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19.张颖.个人理财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0.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参考文献:
[1] 陈萍.饭店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5.
[2] 黄晓虹,梁玉.北部湾银行模式探讨[N].广西日报数字报刊,2007-9-4.
[3] 刘兵.基于年薪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EB/OL].
[4] ]苗向阳.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7.
[5] 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汤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创新刍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7] 杨新立.包头××纺织公司薪酬制度再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5.
[8] 张小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责任编辑:admin)
[1]宋路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投资与合作》,2011 年第 9 期
[2]周晓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 年第 11 期
[3]李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研究--以 A 银行为例.《山东大学》,2012 年
[4]许谨良:《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年
[5]詹原瑞:《银行内部评级的方法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年
[6]祝清泉: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公司贷款分类标准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 年
[7]魏峻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构建.《南开大学》,2005 年
[8]张栋兴: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实施的困难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杨琳: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2014 年 01 期。
[2]连平:《21 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
[6]张晓峒:《EViews 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寒冰:《浅谈或有事项在评估实务中的确认、估值和披露》,《会计之友》,2011 年 32期。
[9]桓宇:《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0]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1 年 5 月。
[11]徐爱军:《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金融经济》,2012 年
[1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13]刘孟飞、张晓岚、张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 年 08 期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14]乔雪利:《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和风险相关性研究》,《中国商贸》,2013 年 19 期。
[15]萧政、李杰:《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6]杨正良:《浅谈银行或有负债的核算》,《财会通讯》,1998 年 10 期。
一楼很全面阿
[1] 王涵生.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2] 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3] 薛成彬.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4] 魏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近期走势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 邢红.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尚玥佟. 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理论与反贫困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 [2]南守重. 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 [3]吴莉芳. 贸易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3 . [4]郑仰南. 森林产品进出口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5]何映昆.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 [6]刘方. 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 [7]李昭华.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消费排污与战略性环境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8]范爱军. 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 2005 . [9]王春晓.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10]卢光明. 基于纠纷管理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组织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6] 杨晓辉.高等学校筹资:国际比较与借鉴[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7] 任倩.中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8] 张乔.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9] 李玮.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0] 付彩芳.论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崔龙杰. 论科学技术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 2000 . [2]张军生. 论入世与中国货物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 [3]顾松华.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苏州大学, 2002 . [4]张亚光.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非均衡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 2003 . [5]宋晓东. 生产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3 . [6]李东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D]广西大学, 2003 . [7]杨小勋. 开放条件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D]西北工业大学, 2003 . [8]陈建伟. 产业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浔为例[D]浙江大学, 2002 . [9]郭文喜. 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电力贸易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 [10]孙健.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及其应用[D]黑龙江大学, 2003 .
先到百度文库,找一篇此类文档中文的,然后用有道翻译,或是谷歌在线翻译翻成英 文,然后把英文放上面,中文放下面。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选题要新颖。这次我的论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导师的赞许,都是因为我论文的选题新颖所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好涉及护理新领域,以及新进展,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大量文献做基础仔细查阅和你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相关的文献,大量的文献查阅会你的论文写作铺垫,借鉴别人的思路,和好的语言。而且在写作过程不会觉得语言平乏,当然也要自己一定的语言功底做基矗三,一气呵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每天写一些,每天改一些,这样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影响文章的连贯。四,尽量采用多的专业术语可能口语化的表达会给人带来亲切感,但论文是比较专业的形式,是有可能做为文献来查阅和检索的,所以论文语言的专业化,术语化会提升自己论文的水平。五,用正规格式书写参考正规的论文文献,论文格式。不要因为格式问题,而影响到你论文的质量。六,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过程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电脑来完成写作过程,好处以下几点:1,节省时间,无论打字的速度慢到什么程度,肯定要比手写的快。2,方便,大量的文献放在手边,一个一个查阅是很不方便的,文献都是用数据库编辑,所以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提前先在电脑上摘要出重点,写出提纲,随时翻阅,方便写作。3,修改编辑,在电脑随时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都是非常的方便。4,随时存档,写一段,存一段,防止突然停电,或者电脑当机。本人就是吃了这个大亏,一个晚上的劳动,差点就全没了,幸亏男友是电脑高手,帮我找回。否则就恨着电脑,哭死算了。七,成稿打印好交给导师无论你的字写的多么优美,还是按照惯例来,打印出的文字显的正规,而且交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不会让导师因为看不懂你的龙飞凤舞,而低估你的论文。而且干净整洁,女孩子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书面的东西也反映你的修养和气质。八,听取导师意见,仔细修改导师会给你一些关于你论文建设性的意见,仔细参考,认真修改。毕竟导师是发表过多篇论文,有颇多的经验。
外文文献可以用你们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检索, 如, 自己去找吧 学校里面可以下载到的!英文关键词可以利用网站翻译~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从经济风险及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明经济风险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银行信贷风险是整个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风险的本质在于收益与损失的可能性并存,因而对经济主体有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在风险的这种双重效应的制衡下,回避与防范风险,使风险降到自身可接受的程度,同时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由于信贷业务在银行经营及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西文经济学界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已取得共识,即信息不对称下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信息不完全的客观风险。文章还讨论了信贷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内部控制的关系;并澄清了信贷风险管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文的第一章。 文章的第二章首先比较了各种外部组织形式与风险管理效率的关系,指出外部组织形式并非影响信贷管理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内部组织结构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设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点在于形成各部门之间的横向牵制和各级分支机构的纵向控制机制。西方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经营发展,内部组织结构逐渐固化为三大功能块:市场块、操作块、管理块,分别行使市场开拓、业务操作、集中管理的职能,三者相互牵制、相互配合。这种组织设计思想体现在信贷业务上,就是审、贷、查三程序在组织结构上的彻底分离,即公司业务部、信贷评审部、风险管理部分别实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职能,并且三个部门分别属于不同功能块,以此实现部门间的横向牵制。纵向控制主要是通过贷款决策权在上、下级机构之间进行分配实现的,即对集权型决策与分权型决策的选择;同时也包括在同一机构内,贷款决策权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分配,即对个人决策权与集体决策权的选择。文章用运组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这两组共四种决策体制的优劣,指出单纯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决策机制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将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集权型与分权型结合起来,采取以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