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传播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传播力研究论文

加好友

到汽车之家或者工程师论坛里找

可以没问题的,这个刊物属于国家正规省级刊物,价格也不高,比较适合

好多刊物可以选择,《新闻传播》《新闻研究导刊》《传播力研究》,别问我是谁,也别问多少钱!

传播动力学的论文研究

发展传播学 一、产生背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战后,国家发展成为许多获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事务。它们试图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国家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其中一种。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视野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现代化理论基础上的。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价值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力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识。在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人们普遍认同这一模式:国家发展等于现代化、现代化等于经济增长。而历史证明,将现代化狭隘地理解为经济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倾向于重新定义现代化。发展传播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基本观点 (一)丹尼斯?麦奎尔:媒介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 1、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2、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3、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二)威廉?哈森:具体化5个方面 1、所有大众传播工具都应由政府进行调动,完成支援国家建设这一伟大任务; 2、媒体因此应该支持政府,而不应对它挑战。因此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闻自由进行限制; 3、信息(或真相)因此成为国家财产,它是一种稀有的国有资源,必须被用来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目标服务。 4、一个暗含、并不经常被表述的观点是:当大多数实行发展理念的国家仍不得不面对包括疾病、文盲以及种族在内的种种问题时,个人言论自由及其他公民权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似乎有点不着边际(批评者认为这种理念为旧式极权主义提供适时的理论基础)。 5、这种提倡媒体应接受指导的理念进一步表明,在控制外国记者进出国境,以及穿越国境的新闻流动进行控制方面,每个国家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具体理论和人物 (一)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964) 1、大众传媒传播信息能有效促进国家发展的观点,强调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也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 2、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传播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消除这种信息不平衡的现象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3、信息传播在国家发展中有守望环境、参与决策和提供教育的功能。 4、最引人注目之处是提出了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具体可以发挥的功能,这包括: 1)扩张视野,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并通过媒介唤醒国家意识,促进国家的整合。 2)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国家的重要发展项目。 3)提高人民的抱负,拒绝被命运摆布。 4)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气候。 5)与人际管道沟通。 6)赋予人与事以地位。 7)扩大上下沟通的政策“对话”。 8)执守社会规范,使人不敢轻易逾矩。 9)形成文化口味。 10)改变比较不重要的态度,疏导强固的态度。 ●评价:对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功能持完全乐观的态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过高地估计了大众传媒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是“现代人格”的放大器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勒纳《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1985年) 1、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作为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机构,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它是现代社会举足轻重的社会机构。 2、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传媒信息、普及教育、参与政治、舆论监督。 3、特别强调人的现代化。将现代性人格定义为“移情性格”,即考察世事不限于个人狭隘经验,能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工业化使人摆脱传统社会长期造成的惰性心理,勇于接受与自己以往的经验截然不同的新思想、新事物,关注个人经验范围以外的事情,敢于尝试社会赋予自身的新角色。 4、最重要的论点:大众传媒不仅能刺激“移情性格”的产生,还能将这种人格传播至全社会,即在国民中普及此种人格,故称为现代人格的“奇妙的放大器”。 (三)媒介塑造现代性人格(英格尔斯) 1、国家落后不仅仅表现为经济状况,也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发展最终要求人的素质方面的改变。 2、英格尔斯最突出的贡献是从心理学家角度提供了传统人和现代人的概念。他认为,传统人(害怕革新,被动接受命运,敌视新观念,与外界隔绝等)的性格特质轻易不会改变,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首先解决人的现代化,培养皿中的现代化人格。 3、人的现代性形成与大众传媒的使用密切相关。传统人倾向于将大众传媒视为危险之物,认为它败坏了良好的风尚和道德,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因而抱有敌意;而现代人则愿意积极同信息来源保持接触。较现代的人对新的现代大众传播工具较信任,不太现代的人则重视传统的消息来源。由此他得出结论:一个现代人应当经常与大众传媒接触。 (四)大众传媒的创新扩散功能 (罗杰斯《创新扩散》,1962;《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1966) 1、提出曾经是发展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创新∶扩散模式。他将传播视为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 2、创新的扩散过程包含四个环节:①创新发明;②扩散,即传播推广创新发明的渠道;③时间;④创新发明的对象:社会成员。 3、传播活动贯穿于创新扩散模式始终。首先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创新事物、采纳创新事物的方法、途径和利益等;其次传播是个人之间、领袖与民众之间交流的渠道,可以用来劝服人们接受创新与变革,人们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决策;最后传播可用来成功地教授人们采用创新事物所必须具备的技术。 4、创新扩散“四阶段论”(1977):知晓、见解、决策、证实。 5、关于个人层次的现代化,他将大众传媒视为中心环节,五个投入环节(原因):读写能力、教育程度、社会地区、年龄和世界主义精神,经由大众媒介这个转换器的作用,即可产生五个产出环节(结果):移情性格、务实和治家的创造性、政治知识、成就冲动和进取心。

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招生简章》,中国科技大学招收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经济学参考书目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1]  。

中国科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

截至2014年,学校在校学生15500余人,其中博士生1900余人,硕士生6200余人,本科生7400余人。

张闯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男,1975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搜索教研中心。1998年获吉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吉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关注领域为:多媒体信息内容过滤与检索、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面向交互过程的用户检索行为建模、自然场景多特征融合与目标检测、复杂信息网络传播动力学建模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完成过多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知名企业横向委托开发项目等研究工作。目前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拥有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复杂网络建模、移动互联与移动搜索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科目 覆盖范围 参考书 备注 311高等数学单考 单变量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场论初步、级数、常微分方程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312高等数学A 单变量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场论初步、级数、常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导论》(上、中、下) 陈登远 中国科大出版社《高等数学导论习题集》中国科大数学系 中国科大出版社313普通物理A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314高等数学B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解析几何)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315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上、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人民出版社316科技通史 中西科技史基本内容,重要科学史事件、著作、人物思想及其述评 任何科技通史类著作均可作为参考书317马克思主义原理 唯物论、辨证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 人大出版社95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人大出版社99年版318议论文写作 以科技哲学涉及的领域为范围,命题作文,主要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理论思辨水平和论述表达能力319综合英语 专业英语八级所涵盖的范围。重点在对英语基本功和知识面作全方位的考查。320传播学 传播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1 沃纳·赛佛林等著 郭镇之等译《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张国良主编《大众传播动力学》约瑟夫 R 多米尼克著 蔡骐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21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拟)微分中值定理、Taylor定理及其应用;凸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极值问题、隐函数定理;Newton-Leibniz、Green、Gauss和Stokes公式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的判别和性质;Γ函数和B函数;Fourier级数的常见性质 《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 中国科大出版社322分析和代数 数学分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广义积分。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矩阵标准形 《数学分析》(一、二、三册) 何琛 高等教育出版社《线性代数》李炯生 中国科大出版社323科技考古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各领域的应用。 科技考古论丛(第二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昌燧主编,左健副主编;科技考古论丛(第三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昌燧主编,秦颍、冯敏副主编。324 物理化学 热力学、动力学、胶体表面、电化学、统计热力学 《物理化学》付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 中国科大出版社325地球化学 无机地球化学,涉及地球不同层圈的化学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热力学等基本知识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地质出版社 1988版《地球化学》陈道公等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4版326神经生物学 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和发育神经系统 《神经生理学》阮迪云、寿天德 中国科大出版社 1996版 《神经生物学》寿天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版327生物化学 糖、脂、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激素的结构、性质、功能; 合成和分解及相关调控;酶学;能量转换;染色质的组成、结构,原核与真核复制、转录、翻译及相关调控以及表达调控的相关物质及性质; 《生物化学》王镜岩等 高教出版社2002版《分子遗传学》孙乃恩 南京大学出版社,《Biochemistry》5th Edition Geremy M. Berg 著. Freeman and Company 2004版328科技史议论文 科学技术史上重要事件分析评论和写作能力 《自然科学史》梅森 上海译文出版社329环境科学基础 环境科学基本原理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或新版33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331地质学原理 普通地质学《地球与极地科学》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普通地质学》夏邦栋 地质出版社332综合化学 含无机、分析、有机、物化 《综合化学》张懋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334现代科技知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历程、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科技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科技强国的途径与经验、高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技术革命的世界影响与我国对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惠永正副主编 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年版。《高科技—跨世纪的战略问题》吴锡军 何国平编著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2年版。《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郑积源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35法学综合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法理学》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刑法》陈忠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刑事诉讼法》张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1西方经济学 微观:消费者及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决定,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一般均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宏观: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动态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宋承先 复旦大学出版社422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共党史出版社91年版;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盖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03年版423教育技术学与计算机基础 教育技术学基础教学设计数据结构 《教育技术学导论》尹华俊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据结构》(C或PASCAL语言版)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424写作与评论 要求有每小时500字以上的英文写作能力。着重于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阐述。翻译评论则注重考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包括一篇翻译评论)425数字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等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概论》冯广超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刘惠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网络出版》周荣庭 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426中国通史 史前至宋代 中国史纲要(上下册),1995年版,人民出版社,翦伯赞主编。42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二次型与内积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平面与直线、常见曲面 《线性代数》李炯生 中国科大出版社《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吴光磊 高等教育出版社428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技术史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史》梅森 上海译文出版社《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北京大学出版社429 物理化学B 热力学、动力学、胶体表面、电化学、统计热力学 《物理化学》付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 中国科大出版社430西方哲学史 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基本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与持续,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31中西方美学史 关于美、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识等基本问题;真、善、美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及发展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43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极限定理。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概率论》苏淳 科学出版社 2004《数理统计学教程》陈希孺、倪国熙 上海科技出版社433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西方科学哲学基础知识、科技哲学实证问题分析 《自然辩证法原理》栾玉广 中国科大出版社 434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自旋、定态微扰论、量子跃迁。《量子力学》曾谨言 第三版 第一卷 科学出版社435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原子结构和光谱、分子结构和光谱、量子力学概论 《近代物理学》徐克尊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物理学》褚圣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育出版社436电动力学A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郭硕鸿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437固体物理 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体结合、晶体振动及热学性质、金属电子论、能带论、电导论 《固体物理》黄昆原著 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38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包括在输入输出描述方式和状态描述方式下,以及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一整套概念、理论和方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DFT,FFT和数字滤波器)。《信号与系统: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徐守时,修订版,2003年版《数字信号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王世一,1997,3-5章。439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数字电路 《线性电子线路》戴蓓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440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理论及元素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上、下册)《无机化学例题、要点、习题》张祖德等编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 441分析化学 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沉淀滴定,常用的分离方法与复杂物质分析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定量化学分析》李龙泉等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44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著的全部内容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43结构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电子结构、分子光谱、晶体结构 《物质结构》潘道皑 人民教育出版社444高分子化学 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高分子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 中国科大出版社445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结构及物理性质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马德柱等 科学出版社 446大气科学导论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静力学,大气热力学和静力稳定度,大气辐射传输和辐射平衡,大气动力学基础,天气预报原理,云和降水物理,大气声、光、电基本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等,南京大学出版社《大气物理学基础》许绍祖 气象出版社447电动力学B 全书(除*号章节外) 《电动力学》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448地震学 地震波传播理论、射线理论、用地震波研究地下结构 《地球物理学基础》地震学部分,傅承义等 科学出版社《地震学原理》有关章节 徐果明等,地震出版社《地震学原理与应用》有关章节 ,刘斌等,中国科大讲义449理论力学B 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相对运动与参照系、分析力学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 人民教育出版社450空间物理基础 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学中涉及到空间科学的知识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或普通物理教材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451普通地质学 地质学基础,包括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等基础知识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 地质出版社《地球与极地科学》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452生理学 全书 《生理学》第五版 姚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453系统安全工程 全书 《危险源辩识、控制及评价》陈宝智 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版45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基本内容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 中国科大出版社《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马德柱等 科学出版社455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与性能;细胞分泌和运动的机理;细胞分裂、分化和死亡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细胞工程。《细胞生物学》翟中和 王喜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细胞生物学》鲁润龙 顾月华 中国科大出版社,2002年版456普通化学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457理论力学A 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到拉格朗日方程、微振动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458机械设计 零件的几何精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支承,直线运动导轨,弹性元件。 《机械原理》郑文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精密机械零件》庞振基 机械工业出版社459工程光学 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平面零件成像、光阑和光能计算、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典型光学系统、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应用光学》胡玉禧 中国科大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460普通物理B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中国科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 科学出版社461化学工程学 液体动力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反应器基本原理 《化学工程基础》北京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462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曾丹岑 高等教育出版社《传热学》杨世铭 陶文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63普通生物学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464电子学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和模拟部分 康华光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荷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465半导体集成电路 1.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方法。单元电路的具体设计2. MOS模拟电路的设计原理、方法 3.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原理、方法和典型单元电路的实现 《模拟集成电路》陈金松 中国科大出版社《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析》清华大学出版社466微波技术基础 传输线理论,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4版467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热力学性质,热动平衡判据,相平衡,微观态的描述,玻尔兹曼统计,玻色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初步。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3年468计算机系统结构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469计算机软件基础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译原理和技术》 陈意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70企业管理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上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471行政管理 管理学、政治科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政治科学》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 华夏出版社472自动控制理论 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除第4、8、10三章 庞国仲 中国科大出版社《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前七章 仝茂达 中国科大出版社473管理综合A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上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运筹学》李维静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474管理综合B 管理学、数据库与网络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珊、陈红 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黄叔武、杨一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475信息安全基础 密码学导论,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杨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Computer Security》,Dieter Gollman等,1999《网络安全基础教程:应用与标准》(英文影印版) William Stallings,清华大学出版社476概率统计 概率论: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中国科大出版社477媒介管理 媒介管理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数字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著 200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济学》赵曙光 史宇鹏著2003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 《电子媒介经营与管理》彼得.K普林格尔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478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形成及其在当代的演变、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行为体、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手段、国际组织、国际法、冷战后的国际战略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当今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中国外交战略与在世界的和平崛起《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俞正梁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张蕴岭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版。《探求变化中的世界》张蕴岭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479民商法学 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 《民法》王利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新编公司法教程》江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票据法》董安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证券法》叶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80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与知识产权法 《经济法》潘静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刘春田;481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的化学和生物理论及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工程学》蒋展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482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免疫学技术 《Immunobiology 5》Charles A Janeway《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二版)金伯泉《免疫学原理》周光炎《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陈慰峰《医学免疫学基础》高晓明483基础化学 化学基础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484决策分析 《管理决策分析》彭勇行 科学出版社485材料科学基础 晶体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核生长理论等 《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486计算机技术基础 数据结构、微机原理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周荷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487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单粒子理论、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科学出版社 1980年。《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中国科大出版社 1988年

传播力研究期刊国家级

全国新闻类核心期刊名单序号 期刊刊名 ISSN号 统一刊号 1 编辑学刊 1007-3884 31-1116 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002-8552 11-1746 3 中国记者 1003-1146 11-1275 E-mail: 编辑部信箱:zgjz@总编信箱: 4 新闻战线 0257-5930 11-1337 E-mail: 5 中国出版 1002-4166 11-2807 6 中国图书评论 1002-235X 21-1035 7 新闻大学 1006-1460 31-1157 地址: 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新闻大学>杂志编辑部 200433021-65643630 8 新闻与写作 1002-2295 11-1109 地址: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北京市和平里西街21号 100013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001-7143 11-2684 10 新闻界 1007-2438 51-1046 11 当代传播 1005-1945 65-1090 12 编辑之友 1003-6687 14-1066 E-mail: @ 13 出版发行研究 1001-9316 11-1537 14 新闻与成才 1002-4468 11-1495 15 编辑学报 1001-4314 11-2493 16 新闻与传播研究 1005-2577 11-3320 17 国际新闻界 1002-5685 11-1523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国际新闻界>杂志社 100872010-62514412 18 现代传播 1002-7149 11-3614 19 新闻爱好者 1003-1286 41-1025 E-mail: 20 新闻实践 1004-9029 33-1163 21 新闻知识 1003-3629 61-1022 22 新闻记者 E-mail: 23 收藏家 1005-0655 11-3222 24 图书发行研究 1003-8442 34-1088

有需要清廉。专业和编辑部保持长期联系的看名字招呼我

国家级期刊排名有:参花、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大观、记者摇篮、电视指南、新闻研究导刊、视听、西部广播电视、科技传播、学术交流、东岳论丛、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等。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的区别:

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传播力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列出的期刊。现在是第六版了。

你所说的省级核心期刊就是省级和核心期刊的交集,国家核心期刊就是国家级和核心期刊的交集。

《传播力研究》这个期刊非常的好。

《传播力研究》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出版周期为旬刊。国内刊号:CN 23-1598/G2 ,国际刊号:ISSN 2096-3866。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专题研讨、传播学、广电传媒、文化传播、编辑出版、比较传播、广告策划、影视传播、法制传播、社会传播、政治传播、新媒体研究、媒介融合、教育传播、艺术传播、传媒经济、报刊研究、技术传播、网络传播、研究交流等栏目。

稿件内容范围:

文化、影视、文艺、新闻、传媒等行业最新动态的深度报道;传播业态、传播创新、传播理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以及媒介融合等专题的理论研究;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新媒体等领域实践经验的探讨。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

传播研究的论文

文化传播的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各国更加重视文化的繁荣与传播。译者作为文化沟通的使者,应把输入异域文化 、 输出中华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论文关键词] 文化交流文化意识文化传播

一、翻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其使用方式与表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而翻译的基本性质是语言问的转换、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与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丰富、促进了译语文化,这是翻译最为显著的功能。古今中外,翻译从来都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杨仕章,2001)~1果没有阿拉伯人的翻译,古希腊的明就不会得以保存,欧洲的文艺复兴也将无从谈起;中华文化经佛经翻译吸取了古印度文化的营养,给中国文学注入了强劲动力,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唐代及唐以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意象成分和功能;同样,没有五四时期的翻译,中国就不可能引入诸多先进的思想理论;而英国文化能有今天的巨大影响力和勃勃生机是与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汇了凯尔特文化、拉丁文化、斯堪的纳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的精华分不开的。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异域文化的营养,纯粹自给自足的文化注定是要灭亡的,而翻译则为吸收异域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最初由巴斯奈特(Bassnet0和勒菲弗尔(Lefe—vere)在其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199O)一书中提出的:之前的翻译研究要么在语言学的屋檐下躲躲雨,要么在比较文学的墙根下避避风。而在新兴的文化学领域里则压根儿没有涉足之地。漕明伦,2007)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者,从宏观角度出发,从大处着眼,从政治、文学、历史等多角度切人,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把翻译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将翻译的研究重点从原作转向了译作,从作者转向了译者,从源语文化转向了译语文化,以求对翻译和译者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文化派而言,翻译的本质就是文化翻译。因此,翻译活动本身就涉及一个文化问题,涉及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和互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的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交际行为之一,翻译工作者必须重视并处理好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姜艳,2oo6)~n奈达所言: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

三、文化传播与交流是翻译的根本任务

中外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张今先生(1994)的定义尤为惹人瞩目:“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重大意义所在。其实,中西方翻译家、译论家中提倡尽力保存原文文化特色的大有人在,如杨宪益、许渊冲、刘宓庆等;西方如Sehuhe,Biguenet,Newmark等。鲁迅说(1935):“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什么叫“异国情调”和“洋气”呢?显然,鲁迅指的“不是在语言上一味仿效西洋,而是尽量保存原文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点”。这就是说,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语言可以转换,甚至可以“归化”,但文化特色却不宜改变,特别不宜“归化”,一定要真实地传达出来。(予I、致礼,2ooo)因此,文化传播应该是翻译的根本任务。翻译中的文化传播,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就是尽量保存外来文化之“异国情调”、“洋味”,以使我国读者扩大文化视野,获得知识和启迪。例如,我们把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成“一石二鸟”,中国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汉语成语“一箭双雕”,产生一种新鲜感。再如,《圣经》中有beatswordsintoploughshares,如果我们直译为“把刀剑打成耕犁”,中国读者就不会将之与佛教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混为一谈。(孙致礼,2000)~是因为译者采取了文化翻译策略,汉语才有了“武装到牙齿”(armedtotheteeth)、“替罪羊”(scapegoat)、“橄榄枝”folivebranch)、“时间就是金钱”(timeismoney)等;相应地,英语才有了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papertiger(纸老虎),toloseone’sface(丢面子),atoadhankersforatasteofswna(@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蒋骁华,2003)总之,译者在翻译实践时应保持文化翻译意识,尽可能多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这对于促进语言发展,增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意义深远。

四、结论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各国更加重视各自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目前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根本上说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盛会。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以语言为工具,把输入异域文化、输出中华文化、繁荣中华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中所蕴含的“异国情调”,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传播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赖以信息交流的手段,只要有人类生活,就会有传播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刍议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

【摘 要】案例教学在国外备受推崇,但在国内却尚未普及,在高校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更是少有使用。加大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充分合理的运用案例库,是传播学教学的一条新途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传播学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案例库建设及运用的方式。

【关键词】传播学课程 案例库建设

传播学是近年来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传播学建立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由于具有信息科学的学科渊源,传播学与普通的人文科学不同,有着自然科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而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相比,传播学又具有无可比拟的思辨特性。因此,传播学的教学既不能像人文科学只有理论讲解,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以实验为主,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建设科学的案例库并合理利用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尚未普及,教学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还很少有高校真正使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案例库建设的落后。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是当务之急。

这是由传播学学科特性所决定的。传播学是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准确的阐释这门学科的精髓,同时,传播学中有大量的统计学知识的运用,必须放在具体的案例中才能说明数据的意义。

这是由传播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所决定的。在我国,传播学课程基本都开设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招生对象是文科生,普遍思辨性有余而逻辑性不足。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在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过程中,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案例库的使用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传播学专业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操作的能力。案例库中搜集的都是本学科较为有代表性、较前沿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当前传媒领域的许多实际问题,案例的运用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对案例的使用,使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具有对类似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

传播学课程案例库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案例库编写人员的选择

一个好的案例库的起点,是编写人员的能力和学科素质。由于传播学涵盖领域广、内容深,由单独个人开发案例、建设案例库是不可想象的。案例库的编写应该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包括第一线教师、研究生、管理实践者、 教育 专家、案例库维护人员等。

编写案例是为案例教学做准备,而案例教学的实施者、案例的最终用户是第一线教师。只有第一线教师才能深刻理解案例教学的需要,从而编写出满足需要的案例。因此案例开发的主力应该是第一线教师。

第一线教师大都承担较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投入案例开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需要研究生作为第一线教师的助手加入团队。传播学有极大的实践特性,因此有媒体实践 经验 者参与编写的案例更加逼真,更加贴近实际管理情景,从而更受学生欢迎。而引入教育专家,则是为了帮助案例开发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和案例编写的要求,为案例库建设提供教育学理论支撑和宏观指导。此外,案例库一旦建立起来,还需要有案例库维护人员,主要负责对案例进行分类、编号、存储,定期清理出过期的案例,提醒原开发者对其进行修正、完善;建设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案例检索、传递服务等。

(二)案例的选取

传播学自产生数十年来,有代表性的事件极多,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取案例,怎样给这些案例进行分类,这关系到案例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衡量案例库好坏的主要标准,也是案例库科学使用的基础。

案例的选取可以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纵向时间维度,选取传播史上有代表性的案例。横向则着眼前沿,紧跟学科发展,选取当前有影响力的案例。选取的标准是,具有相当传播效果即影响力,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即学科专业代表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的选取还应该注重本校本专业的实际特点,注重对相对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案例的倾斜。

(三)案例结构的设定

构建合理的案例结构是建设科学的案例库的核心。传播学课程的案例库应同时具备知识性和操作性,力求将对理论的分析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找出一定的科学规律。案例的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案例介绍。着重对案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尽可能完整的阐述,将案例的过程真实还原,特别是对案例中的要素进行梳理,将其逻辑完整呈现。

案例访谈。首先要梳理本案例中当时各方对此事件各自所持的态度,这对于把握案例发展脉络非常关键。此外,还包括社会各界对此案例的看法,包括学术界的言论、普通公众有代表性的见解、政府官方看法等,这些是本案例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其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案例代表性成果。此部分搜集关于此案例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说明性的观点,作为学生对此案例分析的参考。

案例讨论。分为课题讨论与课下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参与,针对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课下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制定相应的程序,实施具体的操作。

案例分析。将前期师生对该案例的讨论进行梳理,引入相应的理论依据,通过多次的讨论得出相对统一的意见。

案例附录。将与该案例有关的数据、图表、问卷、调查 报告 、附录等收录在一起,为该案例的理解提供帮助。对案例的素材收集力求全面,对于涉及具体报道或稿件的案例,力争找到最原始的稿样,还原案例产生的现实环境和背景,同时这也为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 方法 。

(四)案例形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传播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针对这一特点,传播学案例库的形式宜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建立案例库网站,将搜集到的案例整理后放入网站,单个案例按照案例结构进行设定,同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多案例组合成模块,方便学生对比理解。充分运用互联网的链接优势,为每一个案例设置若干链接,尽可能全面的将案例相关信息容纳进去。设置BBS专区,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大家讨论。在版面编排上,运用色彩形成视觉重建,注重运用图表说明问题,模块与模块直接有较为明显的区隔,方便撤换内容,实现案例资料的实时上网。

此外,重视案例的不断更新,使案例教学能紧跟新闻传媒业发展的补发,反映媒体实践的最新轨迹。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思想,以研究型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业务水平。

三、传播学案例库运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传播学案例库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模本,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发适用的案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新闻系都设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方向所学内容各有侧重,而案例库应对所有方向都有所涉及。同是一条时政新闻,报刊编辑方向的学生侧重新闻内容的采写,广电方向的学生侧重新闻表现的分析。案例的搜集很简单,难在如何整理这些案例,难在针对不同方向设计 教学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案例?

第二,如何将用于教学的案例与传统课堂上对优秀成果的举例有所区分?案例源于现实,如优秀的新闻编辑案例是从新闻编辑的实际工作经历中提炼出来的,但案例又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我们把新闻编辑的某一段工作经历带入课堂,是要让学生扮演这位编辑的角色,感受他当时面临的困境,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可以在案例教学的最终告诉学生这位编辑当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位编辑的做法。

案例教学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如教师引导话题与激发灵感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课堂上的冷场或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可能会对占用实践较多的案例讨论不太适应,抱怨教师讲得太少,总是在听和自己一样无知的同学发言,收获不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精选案例,精心设计提问,课堂组织更加用心,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试论新媒体对开放大学 文化 传播的影响

【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为社会文化的丰富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加快社会文化传播的速度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开放大学校园内,更是将多媒体应用到了社会文化的传播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能加快社会文明的进步。 文章 从新媒体功能的角度出发,充分研究了新媒体技术的文化性、新媒体对大学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媒体在大学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讨论了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开放大学;文化传播力

一、新媒体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的文化性

(一)新媒体的概念。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设定,专家和学者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清华大学有关新媒体学术方面的熊教授指出,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媒体传播之外的新的媒体传播形态。

首先,新和旧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但在媒介形态的生成中,这种“新和旧”并不仅代表时间上的先后,其中还包含技术和理念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别。对于新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衍变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一件事物它不能永远停留在“新”的阶段,因此“新”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事物将会产生新旧交替,新媒体作为时代的先锋行业,这种新旧交替变得更快了。现今的新媒体形式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媒体形态的产生和影响,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形式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形式。

相比较于电视、报纸、广播而言,新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它的传播途径增加了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等新兴的时代产物。新的媒体传播技术通过通信技术、卫星信号、计算机技术、 无线网络 、广播电视、音频播放器等终端媒体,将我们的生活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细致化。从新媒体的传播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将会出现多元化的媒体形态,例如:平面媒体(数字杂志、电子出版物、触摸媒体)等;广播媒体(音频数字广播MP3、MP4)等;电视媒体(液晶数字电视、触屏电视);网络媒体(网络电视、www网站、Flash动画);移动媒体(手机彩信、3G网络、手机视频)等。

伴随 网络技术 与数字技术的成熟和运用的广泛,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其中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增长速度最快,并且数字电视和手机电视也将快速发展。因此,新媒体的发展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充分的应用数字技术,才能实现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的全面联网使用,所以没有数字化的传播技术,就无法将单向的传播技术进行全面取代,因此新媒体也被叫做数字新媒体。

(二)新媒体在大学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是通过卫星信号等高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不断发展,并且为科技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在开放大学校园里,新媒体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承担从科学知识的发现者和提出者传送到科技知识的接受者与应用者中,还要帮助他们实现科技知识的资源共享,并且还要承担打破科技知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将不同的责任扩散到不同的个体上,将科技文化知识最终实现跨越空间的共享。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不断细分,新媒体在开放式大学的文化传播功能的分化现象与科学技术信息的分流层越来越明显,现代的科学技术传播流程一般被划分为: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技术文化传播—科学技术文化哲学传播三中阶段。新媒体作为传播知识与人们间的桥梁,将把不同人群所需要的科技文化信息通过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传播出去,当然这种传播过程是双向的。

二、新媒体对大学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的科技文化信息传播是指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跨越时空,使扩散在不同个体间的文化知识实现共享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形式上的文化知识普及。新媒体作为一种面向全球民众的文化传播媒介,它的主要用途是使民众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容易,使民众的文化素养的到更有效的提升,对开放式大学文化传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基础。目前,新媒体对开放式大学的文化传播理念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通常是线性而单向的,随着人们与多媒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文化传播的方式也从单向变成双向。新媒体必将成为开放大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新媒体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载体,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以网络为主要传播途径,使传播过程变得复杂,对传播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放大学校园内,学生通过新媒体对文化知识的传播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形式使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新媒体对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在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三、新媒体在大学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

(一)理论的可行性。

理论的可行性主要有三大理论依据。民本理论、信息资源的开放式理论、文化共享理论。这三大理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为新媒体在开放大学内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一点,民本理论。何谓民本理论,它是民本思想、人本思想,是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的利益,做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自古有之,“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便民、惠民、利民。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其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如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浪潮在开放大学校园内广泛传开。

第二点,信息资源的开放式理论。伴随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在人们心中的日益深入,人民对民权的维护意识开始觉醒,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开放大学校园内,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摄取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加快了文化传播在大学校园的可行性。

第三点,文化共享理论。文化的共享理论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移动通讯、卫星信号、3G网络等新兴的传播技术 渠道 ,进行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共享。而开放大学校园作为新媒体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在文化共享的传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实践的可行性。

第一点,先进新媒体发展的势头迅猛,已经小有规模,并向成熟方向迈进。其表现在,新媒体的硬件配备设施已经逐渐完善,技术的支撑体系比较成熟;新媒体的传播种类不断增加,传播性能不断得到优化;使用新媒体的客户群日益增多。在开放式的大学校园内,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快,对以网络、电脑、手机为新媒体文化传播主体的工具使用较多。人们对信息获取的程度和文化传播的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第二点,日益完善的社会条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满足,对精神方面的享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时机。但是,目前的新媒体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因此,为满足人民对新媒体的个性需求,开放大学内应积极对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展开试点调查,对新媒体中产生的不足及时更新改进,为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的全面推广提供可行性的实践方案。

第三点,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在开放校园内的应用开展,并对实践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新媒体多元化的发展今天,各种不同形式的新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文化传播中,且初具规模,并逐渐成熟,这为新媒体在开放校园中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四、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的影响

乔治·格伯纳对新媒体的媒介培养理论曾经有这样的观点:幼年时我们从电视中不断学习的“文化知识”来看,它将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对世界观认识的基石,使电视成为意识形态、社会观点、理论信仰、总体价值等方面的主要来源。所以,作为媒体传播文化知识媒介的电视,它对好几代人,甚至社会的各个阶段打下了深刻的“电视文化”印记,对今天新媒体在开放大学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崭新的传播途径。

(一)从社会文化的信息体系来说,新媒体对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最显著的表现为,新媒体加大了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平台,拓宽了组合途径方式。肖恩·麦克布赖特在一本书上曾经指出:最初,人类发出的原始传播信息,来源于自身的声音、手势、姿势,后来才慢慢才创造出其他传播文化信息的手段,包括:舞蹈与音乐、火光信号、锣鼓声、符号等。当人的文化传播形式从口语转变到新媒体阶段时,人类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幻影成像等打破时间和空间,原有的传播接线使新媒体在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形式变得无处不在。在新媒体与旧媒体优势互补的作用下,为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了多种不同的路径,方便社会信息资源的流通、传播、利用,而这些信息中所包含的文化形态也将有效的覆盖在目标人群中。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发展中,文化传播的整合速度加快,各种新媒体为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欢乐的舞台和日常化的审美平台。

(二)新媒体对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模式有了显著更新。

新媒体技术的提高为开放大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展和延伸了社会的互动。在传统与现实的社会互动中,社会互动的识别程序总是以一定的身份作为起点,由于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技术在社会互动中因它的匿名性丢掉了身份识别,打开了曾经的身份识别的局限性。匿名性提供了一种安全感,是一种保护机制,它诱导人们将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想法直接的表述出来,而不用有所防备和躲闪,使互动性的质量及效率有所提高,对社会的向心力、认同感、凝聚力不断加强。在开放大学内,借助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方式,在一定情境下将文化传播的主客体进行互换,使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相融合,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瓦解,实现内容、技术、文化、情感的深度契合。

(三)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文化传播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形式。

根据麦克卢汉在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媒介中指出:任何一种新媒体的自身形态即是一种文化内容。新媒体在开放大学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创造着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及新的文化秩序,甚至一些我们了解的文化通过新媒体的媒介技术包装和重新展现后,也需要重新审视、定义、接受、理解它。

(四)新媒体为开放大学的多元式的文化传播的对接与交流带来机遇。

开放大学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条件是文化知识的共享,也就是文化的共享内容必须是人类容易理解和认同的东西。新媒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互动性等特征,确保其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高效的大量生产各种满足人们信息和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互动、参与等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多元化的碰撞及交流频率在开放大学内是前所未有的,本土文化的逐步更新,世界观、价值观的大范围形成,使新媒体在全球文化的影响下,以其独特的解读形式和直观的表现方法,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赵艺谦.浅析新媒体时代 广告 传播的新特点[J].经营管理者,2010,24(09).

[2] 余斌.浅谈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J].当代电影文学,2009(01).

[3] 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观大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4] 雷芳.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述评[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5] 刘俐俐,李心姸.浅析电视节目制作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东方直播室》为例[J].新闻世界,2011(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