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 小学和初中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在 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另一方面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学校对心理课程的不重视,缺乏正规心理教师 学校只重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应对,也不能进行专业的疏导。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方向培训的往往是各专业学科的,并不重视心理专业方面教师的培养。 2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设置心理健康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机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重心,了解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要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去让学生为了 爱好 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在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性格最为突出的时候,他们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家长及老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与期望,帮助他们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了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刚到学习上,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培训专兼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教师的心理疏导意识培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的关爱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适当的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真吸收,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 3结论 总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培训,2015(09):43. [2]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38-40. [3]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05):54-60.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04):25-29.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及实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 儿童 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网络交流形式 与个体咨询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相比,网络交流的心理辅导形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这也是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的形式 4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整个课程的开展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要意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与家长相处等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能够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完成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传学.走进学生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偶拾[J].新闻世界,2012(09). [2]刘鸿.做学生的朋友[J].中学课程辅导[J].教师通讯,2013(0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花朵,肩负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价值观,避免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为影响其教学行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用心理知识调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平和、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尊敬的对象,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熏陶感染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式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团结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 口号 ,我们要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加深师生之间的情义。 2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辅助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维持教师情绪,使教师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或者派教师定期参加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后,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普及有关 心理 健康知识 。例如: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证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教师在参与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能力。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部分;二是实际训练操作。第一部分的课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实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后一部分的课程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相互询问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组织不良后果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设立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避免出现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碍于颜面等问题将问题搁置,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同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苦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后,设计心理咨询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益迫切,因此,建立心理辅导室势在必行。如今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由从前的拘束、害羞转变为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前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充分信任。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这这个时代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 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 心理 健康知识 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2:《试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 渠道 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 总结 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3:《试论中职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在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职生被贴上自卑、懒散、文化基础差、 学习态度 差、行为习惯差等标签,自曝自弃混日子是不少中职生的常态。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走向成功?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部分是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无可奈何上了职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自惭形秽,做事信心不足,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久而久之,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社会、学校,对其约束较多,于是,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行我素,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 3、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进 入职 业学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有真心的好友宣泄情感,但又怕受到伤害,所以主动性不强,且缺少基本的交往知识的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4、 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容易感情用事,有时凭着一时冲动做出鲁莽的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不能控制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寓心理辅导于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团队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 篮球 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班主任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中职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放纵自我的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班级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设优美的班级环境,如粘贴 名人 名言 ,开设“班主任信箱”等。其次,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再次,班主任应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 规章制度 ,营造积极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3、渗透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态度,要善于鼓励学生,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 教学方法 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利用周记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中职生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通过定期查看学生提交的周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注重打扮了,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笔者在她的周记本上发现她辞不达意,心事重重。于是笔者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表示理解和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学生对所遇到的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5、用爱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被自卑困扰,会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中职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设身处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中职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真诚感化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后进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面临更大的是竞争和压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挫折、压力、紧张、烦恼、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巧妙地化解外界矛盾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 经验 教训,因时、因地制宜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 教育 。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理,都有一种获得老师、同学信任、理解、认同的期盼。那么,中学生究竟有哪些德育接受心理需要我们老师把握和适应呢?
关键词:德育;心理接受;学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851(2011)08-000-01
一、真理接受心理
人追求真理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需要。中学生对真理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崇拜心理,其突出表现是: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喜欢背诵 名人 名言 警句,并且经常抄录在 笔记本 上或者同学间互赠互勉。根据中学生勇于追求真理,乐于接受真理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 名言警句 的哲理优势,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深说透,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指点迷津,启人心扉,学生自会信服、接受。但问题也存在另一方面的负效应。近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中学校园也受到程度不同的侵染,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型的消极格言当作真理来信奉的中学生并不在少数。对此,我们中学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切不可急躁。中学生年龄小,甄别能力弱,出现把谬错当真理的情况并不奇怪,我们做老师应充分理解学生。这是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人格接受心理
中学生处于人格心理初步形成期,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当遇到学生的正面冲撞时,有 经验 的教师采取的方法是,绕开话题,把事情暂时搁起来,过一段时间等师生双方的情绪都平复下来再解决。可不少教师采取的往往是把学生逐出教室、通知家长等强硬 措施 ,甚至教师以武力进行压制的情况。其结果,教师挽回的仅仅是个人自尊或只是个人面子而已;而给学造成的却是严重的心理打击和人格伤害。对于那些差生而言,教师尊重他们的人格,更容易感化他们成为激发他们向上进取的内在驱动力,这方面的个案事例我不胜枚举。此外,教师也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以身教补充日常的言教。在当今社会上请客送礼风普遍盛行的社会氛围下,不少学生家长片面地认为只有对老师请吃送礼,老师才会关心自己的子女。对这些情况教师尤应慎重妥善处理,注意给学生留下良好完美的人格形象。我们认为,德育效界并不完全产生于说教中,更寓于教师自身的高尚的感召中。
三、事实接受心理
中学生乐于接受真理的晓喻、人格的感召,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中学生更乐于接受事实。现在中学生普遍对单纯的说教、理论的灌输带有逆反心理,这是众所周知的。90年代以来,我曾经数次在学校从初一到高三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越往这高年级学生的逆反情绪越强烈。因此,我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时,十分注意讲最近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新鲜事例。有时候干脆就某一问题先连讲数个事例,然后再让情绪被调动起来的学生自己到课上去归纳结论。这样教学效果好,学生也普遍欢迎。课间对学生的思想德教育,我也延用此法。尽量多讲些学生存在问题对得上号子事例,让学生自己去意会、去咀嚼、去 反思 ,少讲一些生硬的、居高临下的训戒之词。这样既表明了教师鲜明的态度和关切之意,又不损伤其自尊心,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当然,教师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拿出片面的事实来反驳老师的观点。对于此类情况我自己的做法是,无论学生出于怎样的动机,即使我有时尴尬得一时答不上来,也首先对学生的反叛勇气和思考精神予以肯定,然后再用充足数据和事例,友好地详尽解释和回答。在实际中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习惯于用事实来证明道理,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事实来体验道理,从而接受道理。
四、环境接受心理
我国古代孟母教子而“三迁”的 故事 ,讲的是环境接受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在一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必然会受到环境风范的熏陶,产生一种自然接受,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西方有受格式塔学派实验心理学的影响而形成的环境感应论,在其教育理论中也有“环境即教育”之说。所以,我们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努力开创健康、整洁、文明、活泼的良好环境,定能受到“不说而教”的效果。尽管今天我们还没有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来检测环境对学生实际影响的程度。但是,我想谁也不会否认校园环境对中学生今后人生的深远意义,应该说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者在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丰富学生智慧,也确实起到了不少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少教师把校园环境称之为教材以外的“潜在课程”,但这并不能说明这方面不存在问题。首先,我们的校园教学环境还严肃有余、活泼和情趣不足,这主要是与校园教学偏重应试的教育模式有关,给学生造成浓重的心理压抑。其次,学生是校园的主休,他们不但是校园环境的得益者、维护者,更是校园环境的建构者。中学生自我管理校园环境、植树种草美化校园环境的劳动尤其在重点中学还没有得到重视。
当然,中学生德育接受心理还有诸如角色接受心理、习惯接受心理、趋同接受心理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我们只有遵循学生德育接受心理规律来开展工作,不断优化中学德育形式和方法,才能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减少探索中的曲曲折折,达到事半功倍的绩效。
参考文献:
[1]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9-13.
[2]欧干英.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机制[J].基础教育研究,2003.增刊:19-20.
[3]李冰.在班级教育中培养独生子女合作意识初探[J].中国德育,2003,(11):74-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概论论文
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缺乏关爱,特别是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以及对待人际的态度。下面是我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概论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一个特殊产物――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往往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他们心身健康的缺失。比如,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抚养、关爱与教育,这都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二、留守儿童的概念
1994年首次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概念,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目前,国内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却存在许多方面的分歧:第一,留守年限的划分;第二,留守儿童年龄的划分;第三,父母外出情况的划分。多数研究者[1]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应该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三、留守儿童的心身健康状况
1.心理健康方面(SCL-90)。李宝峰等[2]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9个因子――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上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其中4个因子――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敌对、抑郁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王东宇等[3]研究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中学阶段,比例占到,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王丽芬(2002)的研究体现在与国内中学生常模的对比,农村留守儿童在6个因子――强迫、躯体化、恐怖、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分值表现明显高于常模;另也有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的女学生群体在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四个因子上的分值明显高于男生;同时,年龄差异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因素。
2.焦虑情况方面。刘正奎等[4]通过相关研究得出,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同时,在留守儿童中存在个体焦虑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当父母离开儿童时,其年龄越小,焦虑水平就越高;第二,焦虑水平与父母和孩子间的联系频率也存在相关。龚开国[5]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特质焦虑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张顺等[6]对安徽省某县两所农村小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3.人格方面。范方等[7]通过建立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利用16PF分别测试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组在稳定性、乐群性、自律性、轻松性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紧张性、世故性、忧虑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赵红等[8]采用《EPQ个性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在对照组与留守儿童组中进行性别比较实验,留守组儿童男女之间在6个因子――行为、内外向、智力与学校情况、神经质、自我意识和合群总分上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的男女差异仅体现在行为因子上。程少贵等通过运用MHT和EPQ量表测试并与常模比较得出,留守儿童的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主要体现在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因子上,在神经质量表得分上,留守女性儿童显著高于同龄常模。
4.行为表现方面。周宗奎教授等人的研究认为,在行为上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有:自由散漫、不服管教、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赌博偷盗等。程良道(2005)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学习适应不良、逃学、厌学、小偷小摸、人际关系紧张、退缩性行为、情感淡漠、内向、攻击性行为、任性、性格孤僻、失落感、无用感、无价值感等问题行为。很多报道显示,现如今,大多数的少年犯其早年都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5.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缺乏关爱,特别是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以及对待人际的态度。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因为很少与人交流,一般出现问题也不会想到主动与人倾诉,久而久之容易变得少言寡语,待人冷淡,很难与人亲近,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对自己的事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这样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们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往往在人际关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到会产生对他人冷漠,直至一种隔离的状态,很难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人际方面的问题又将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连带产生。
6.其他方面。巨大的心理危机潜伏在留守儿童群体当中,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现出比常人更突兀的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质,比如,他们常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逆反心理严重、任性霸道、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情绪多变,严重到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占青少年犯的比重较大的原因。
四、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父母因素。王丽芬和王东宇(2002)的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年限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大致表现为抛物线式,父母外出一年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很低,两年后升高,继而逐年降低,到十年以上时为最低;其研究还表明,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男孩高于女孩,高中生好于初中生,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好于无兄弟姐妹。还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和孩子的联系频率、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有很高的相关,特别指出联系频率越低,留守儿童的恐怖倾向、过敏倾向的危险性也会增加。父母往往在影响儿童未来成长因素中占据极大的比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缺失,将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 2.监护类型因素。叶敬忠等的研究中,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不同监护类型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出现问题最多的留守儿童存在于隔代监护中。在高亚兵的研究中表明:首先,隔代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内容狭窄,只涉及儿童的生活,因为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及年龄偏大,所以导致不能辅导儿童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成长;其次,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很少与留守儿童沟通和交流,当然也不会帮助儿童排除他们的烦恼,大多会采取让他们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最后,家庭教养方式在这两种类型监护人中也有不同,如隔代监护人较多采取迁就、溺爱,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闻不问。
3.留守儿童的性别因素。女留守儿童孩更易比男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在与人交往中更易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怖、自责等情绪。岳慧兰采(2006)用MHT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说法,女生的焦虑、恐怖、和自责倾向均明显高于男生。这可以解释为男女之间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同。从身体状况上而言,女生身体较弱,性格多偏内向,所以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较为敏感、情感细腻、依赖性强、意志力弱、适应能力较差等。
4.学校教育不足。从学校方面而言,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关爱明显不够,大部分地方没有对这一群特殊群体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就已经很不错了,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人文关怀,而就算在正常的学校,也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学习压力过大,对留守儿童也很少会做到特殊关注,比如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关心他们与同学的相处,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等;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校寄宿,这使得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和看护形成了“空洞”,教师除了上课,课后基本与学生再别无更多交流,这很容易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一种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这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社会关爱缺乏。日常生活稍有注意就会发现,身边很少有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相关呼吁,也很少有相关的组织来帮助、教育、爱护这些留守儿童。反而是经常会看到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消息,而这将造成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如此看来,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
五、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缺乏与父母生活、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他们从小在成长过程中的这种与父母相处的缺失更加需要后天家庭教育的呵护和培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长。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建议是在孩子年纪幼小的时候,尽可能避免父母外出,或者至少能留有一方来照顾孩子;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切忌因为对孩子的亏欠心理而演变成溺爱式的教育,要注意正确表达情感,及时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和问题,严格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培养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机能。
2.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是学龄期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地点,若能够发挥良好的学校教育,则会对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有所弥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长。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库”;第二,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第三,教师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第四,将“家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保持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教师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其学业和心理都获得良好发展。
3.建立社会关爱体系。社会急需呼吁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首先,可建立相关公益性救助机构,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可由离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构成;其次,通过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杜绝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如赌博、网瘾等;社会公益机构应组织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如夏令营、科技活动等;最后,呼吁有志之士下到基层去,扩充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留守儿童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应该是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社会的关注又促使学校和家庭提供对留守儿童更完善的教育和关怀,三者相互促进,为留守儿童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家庭因素,但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偏差,却不是家庭单方面导致的,而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关注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多方面协作来弥补,给予物质、精神上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特长和潜力,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并且尤为重要的任务,应当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关爱。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6,30(3):60-65.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20(5):82-83.
[3]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521-522.
[4]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79.
[5]龚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66-468.
[6]张顺,王良锋,孙业桓,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41-443.
[7]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8]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11-13.
作者简介:裴菁菁(1987-),女,陕西咸阳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欢迎参考~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留守儿童在社会环境、教育、家庭等方面存在缺失,其成因分析如下:
1.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造成儿童心理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无法同父母进行交流和思想交换,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形成无助、自卑、怨恨、暴躁等情绪。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最早的启蒙教育,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一代,父母作为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留守儿童缺乏这种家庭教育,由于监护人教育水平、精力、体力等限制,不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家庭教育,造成孩子行为发生偏差。
2.学校原因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留意到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力度不够,表现在办学条件的制约,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不齐全,造成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有些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短缺的.现状,导致教学过程中耗尽教师精力,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留守儿童,影响教学质量,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政府原因
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够,并没有提供可执行的有效帮助。当下对儿童提供有效发展的机构数量不多,尤其在广大农村,更没有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对游戏厅、舞厅、网吧的管理并不完善,有些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场所,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4.社会原因
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村的治安状况比较差,这部分儿童大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社会对违法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伤害留守儿童的案件时有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家庭应对措施
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客观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恰当选择监护人,同监护人合理搭配,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状态,强化沟通交流。首先,父母应加强同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其次,采用多种沟通方式。父母可在使用电话的同时辅以书信的方式,强化同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也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再次,强化同监护人的沟通。父母应该及时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获取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沟通,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疏导解决。最后,沟通内容应宽泛。沟通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也应当注重孩子的健康问题,涵盖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等,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
2.学校应对措施
学校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学校应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心理方面的活动,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监护人、家长的心理辅助能力,推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可通过心理机构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技能,提高心理健康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
3.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树立责任意识,尤其是乡、县,应对留守儿童多加关注。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由于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所以政府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同时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享受同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加强对基础设施、学校资金的投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4.社会应对措施
应加强对游戏厅、网吧等公共场所的监管,加强农村治安,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大众传媒来说,应引导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集合社会力量,鼓励爱心活动,关注留守儿童。进而帮助留守儿童自强、自信、自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三、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偏差不仅影响孩子的一生,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由此,必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剖析形成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层面出发,缓解这一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途径和解决对策》
摘要:现代社会,它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更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因此,在小学和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刚刚起步,处在探索阶段,学校的发展并不相同,在实践中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这就要求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积极探索,总结学习,积累经验,逐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途径;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1983年,林崇德教授在《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问题,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早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6年。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心育”概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的问题;1991年,班华教授在《教育研究》发表《心育刍议》一文,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与心育有关的问题;同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素质教育讨论中,很多有识之士都强调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重大作用。[1]这些研究和讨论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援。
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有益可行的经验,他们通过更深层次的讨论心理健康所包含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规则、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与实践方法等具体细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始从模糊的总体表述逐步向深化研究发展。但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观念落后, *** 严重、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别较大、专业人员匮乏、现行教育体制严重压抑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等。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有很多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仅仅通过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可以实现的,他需要借助于各学科的全面渗透和协调配合。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目标。这种途径虽然不是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它却是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而途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校园文化也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能生搬心理学概念,有的学校甚至还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名词、概念,这样不但不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三***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与辅导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内容。中小学要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各学校要配备1-2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就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学校心理咨询适宜采取的形式为: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专栏心理咨询和现场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能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烦恼、解决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已经得到心理界和教育界的共同重视,其中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地影响。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向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里的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占,差的占;品德优良的,比较差的。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家庭里的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为0,差的为;道德品质优良的和差的各为。[2]家庭心理氛围的作用:影响家庭人际关系、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的认知、影响孩子的情感、影响孩子的品德、影响孩子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优化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己成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面向家长的家庭咨询有利于改善学生父母的养育方式,这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五***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跟学生接触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也比较全面,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班主任的职责是协助蒐集学生资料,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水平,注意发现和协助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协助做好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材编选工作等。[4]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对策
目前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事在必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心理学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如何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如何让心理与教育更完美地结合,我们应:
第一,各级行政教育部门和社会相关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援力度。加强对各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行政支援力度;多配备专职人员从事管理、教育和研究等相关工作,加大人力支援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宣传活动、购置装置材料等专案,加大物质支援力度;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援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加大精神支援力度。[5]
第二,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调节”。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学校的具体实践,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将参加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来。
第三,加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借鉴西方心理辅导与咨询理论,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寻找出真正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论,研发适用于本国情况的测量技术和资讯技术。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此项工作能够健康和顺利的发展。
第四,加大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力度,逐渐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应该通过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培训机构来培养专业从业人员。首先要依靠师范院校的心理系、教育系或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相关专业来培养,侧重点在于理论培训和学历的培训;其次通过相关的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等进行短期培训,重点侧重操作培训和上岗培训。此类培训在近几年有很大的潜力。
第五,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由于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以后应多组织并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以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鳞,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建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5]张玉霞,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作者简介:莫肖杰(),男(壮族),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和德育教学。从教二十年,多次荣获覃塘区优秀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素质教育管理奖。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中学生;心理教育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现本文着重对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1 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人才,促进国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它将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是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中学生正值青少年初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选择,许多人因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而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由专职的教育者施加给学生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十多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卫生的情况令人担忧。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不良性格等问题。在中国,这种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学校心理专家的帮助,绝大部分人还得忍受着教师、家长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尽快地掌握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2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抓得还是比较系统、比较有成效的,相比之下,心理教育还未得到应有重视。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青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具体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尚未完成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现为从开始比较单纯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心理活动出现丰富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冲动性,有时可能表现为对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同时可能毫无理由地欺侮弱小同学,或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发泄不满;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别人的好感。这种表现与过分冲动和不能自制密切相关。最后是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动,希望体验纯洁的爱情。性的成熟对于青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理本身的变化,更在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性成熟直接导致性意识萌动产生对异性的倾慕,对异性的迷恋、需求,需积极疏导。
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增强中学生素质,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分析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因素。
来自学校的因素。(1)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进人初中学校,但在入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2)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不健康校园文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3)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从学生主观方面看,引起心理问题的症结重要的还是认知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却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等等。
来自社会的因素。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然会给学生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摧残学生的心灵,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的产物,它的出现减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信息间的传递。网络的不断丰富和网吧人气的不断攀升,使网吧由原始的一个学习休闲场所转变成了娱乐休闲中心。社会人员越来越复杂,使得网吧的环境越发的恶劣。而爱玩是青少年的一大天性,所以也就对此抱有着浓烈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引下使得他们对游戏变得着迷,也就形成了瘾。使得资质还未成熟的他们被网络中的五颜六色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深陷其中。
来自家庭的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是有的对子女前途甚为关切,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的实际能力、兴趣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理解与沟通,常常用命令、指责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学习,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境况下导致学生产生要么“屈从”,要么“反感”的不良心理反应。二是有的过分的满足孩子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过去过于溺爱,过于呵护,即使学生在校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也责怪老师教育不当,这种行为助长了学生产生依赖、孤僻等不良心理素质。三是有的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因而丧失信心,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学生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
3 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各种心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提高其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无时不刻地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所以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摸索探讨,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和完善解决学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道德动机,把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辅导员、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和理顺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宽容有度、严于律己。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使学生明确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态度,排除情绪困扰,克服意志缺陷,培养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认知偏差,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首先要净化校园环境,倡导校园文明风气,提倡健康娱乐生活。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板报等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其次要改变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心理完善和健康成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走出过去重智轻德,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误区。最后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观念,规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强化挫折教育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危机事件,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而不是采取一些有害的消极处理方式。为此,应该在学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及时甄别、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主动跟踪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心理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等,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倾吐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压力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手段宣泄出来,避免他们因心理失衡作出于己无利、于社会有害的行为。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面临着求学、求职等重大人生课题,心理的紧张度和心理困扰很大,再加上由社会变革的加速带来的压力增强、竞争加剧、社会刺激多样化,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困惑进一步增加而且复杂化。然而,也正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遇到的很多心理困惑通常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对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疏导错误认识,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避免和减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不对称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其次,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青春期等方面。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包括:更新教师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教育研究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①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中学生中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①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②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③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会造成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绪严重
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
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学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许多问题的认知上,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
另外,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父为子纲”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这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扰频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2、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人。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
(2)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4)深化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教材、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学一线教师应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览。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20xx.
[2]曹庆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3]刘凤林,心理健康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xx.
[4]衷华,论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
[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
[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xx,17(2):66
[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
[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xx,9(4):51
[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xx,16(3):43
[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xx,18(2):83
[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xx,4,(2):7
[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xx,18(2):138
[1] 李伯黍主编:《教育心 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 理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xx年
1、[期刊论文]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用分析
期刊:新丝路:上旬 | 2021 年第 007 期
摘要:当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积极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际案例证明,表达性艺术治疗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阐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含义,其次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优势和主要举措。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意义;主要举措
2、[期刊论文]冲突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期刊:林区教学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冲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其负面作用并非无解。将冲突作为教育素材,可有效挖掘学生真正的意愿,明晰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辅导参考依据。以冲突教育为视野,对冲突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层次的解构。基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冲突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基于冲突的教育价值和冲突行为的产生原因,确认基于冲突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设心理咨询渠道,探究冲突的原因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定向心理建设,肯定学生对事物的辩证思维,弱化冲突中针对"人"的不良影响;开展团体情绪训练,提升学生情绪把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冲突的产生频率。
关键词:冲突教育;教育资源;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3、[期刊论文]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索——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
期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21 年第 007 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院校现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了解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我国独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实例样本,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4、[期刊论文]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期刊: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况,抑郁、自杀、极端行为等情况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随后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围绕所谈到的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给各个高校在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有益借鉴,继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5、[期刊论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期刊:科教文汇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应激性危机事件,造成了全社会的停工停产、国民恐慌,人们社交受限,情绪消极。对居家学习生活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文基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设计了生命教育、情绪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教学主题,探索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学生反馈参与度高、体验丰富,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团体作用和朋辈效应,学生学会了调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自身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疏解,收获颇多。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情绪调适;社会支持
6、[学位论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著录项
学科:教育技术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7、[学位论文]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以山东D学院为例
著录项
学科:公共管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8、[学位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调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著录项
学科:教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中图分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调查研究
9、[学位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
著录项
学科:公共管理硕士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中图分类:体育理论;高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研究
10、[学位论文]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著录项
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表达性艺术治疗
1、[期刊论文]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的发展路径探究
期刊:《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面临关注度低,读者忠诚度低等问题,本文从心理契约的建立—稳固—忠诚的角度切入,从读者和订阅号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此类订阅号的进入机制和发展路径,构建关注度高、忠诚度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心理健康;微信订阅号
2、[期刊论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学周刊》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中小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智力活动的开展和道德品质的完善,还能有效地预防他们的违法犯罪。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因素;重要意义;措施
3、[期刊论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提升及其培养
期刊:《学周刊》 | 2021 年第 003 期
摘要: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小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面对小升初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4、[期刊论文]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期刊:《文学少年》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国家教育机关对于农村小学的教育培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内容之中,而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特色化的要求就是要求从各个领域与各个层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前教 学设计、增加学生的涉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制定新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事倍功半、充分利用学生身上的优势资源以及特点, 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农村小学;小学教学;合理运用;策略
5、[期刊论文]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期刊:《文学少年》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并且教育的模式是多元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 助同学们更好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基本目标的实现。但是,因为在当 前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中依然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有关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研究已经变成当前 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6、[学位论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
著录项
学科:教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7、[学位论文]心理健康观的重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著录项
学科:应用心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8、[学位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
著录项
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9、[学位论文]遂宁市安居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著录项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10、[学位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的研究
著录项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鲍翠香.[2].敞开心扉面对未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年2期.吴建英.[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3期.焦佳丽.[4].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3期.刘彦军.[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金色年华(下)》.2013年5期.朱英玲.[6].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年6期.付金凤.[7].元情绪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9期.许远理.[8].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雪莲》.2015年26期.强泽平.[9].浅析教师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现代交际》.2015年8期.丁洋.[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方法分析.《科学导报》.2016年9期.佟美琳.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工介入.被引次数:4作者:赵振华.社会工程华中农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2].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被引次数:2作者:贺建平.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引次数:18作者:陈映兰.学科教学论(地理)湖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4].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友谊质量的关系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被引次数:2作者:高婕妤.心理健康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作者:张茜.教育经济与管理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6].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邹炳泉.教育学原理山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7].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德育工作在育人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贡献会伴随学生的终身。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做个“六家”型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带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 方法 与技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就我的所做、所见、所闻,发表一下我的认识。 第一、班主任得是个释家
要想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这首先得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班主任的爱既有像伙伴般的友爱,又有慈母般的仁爱,更有严父般的关爱。不要吝啬你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终有回报,每逢节日,看着案前来自全国各地的 贺卡 ,我深深沉浸在幸福的喜悦,浓烈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敬爱。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疼爱,你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不会认为他(学生)给你找麻烦;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关爱,才不会认为班主任工作繁杂苦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只因拥有对学生的那份真执的爱,你才会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今后谋造未来。 第二、班主任得是个法家
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优良的秩序,在一个脏、乱、差的氛围中,还谈什么学习,讲什么育人。一个良好的班级 文化 的确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班主任还得是个法家。现举一例说明:在新生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没有敲门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报名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再进来一次”。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 “同学,欢迎你来到初一(10)班,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轻轻地敲门三下,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后来听家长说,就是开学的第一件事,让我们觉得你挺严格的,连门都不能走错。交给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在开学后不久,我随之与学生共同讨论建立了一套班级中有关学习、卫生等多方面的纪律制度及规范,并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这一切的可能都与我开学精心地给他们上的那一课有关吧。同时,在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也多时向学生阐明:老师对事不对人,我处理你只对你所犯的错误作出处理,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处理只意味着对过去的终结,并不是对今后下了定论,处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让你明白你为什么错,是为了让我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还得你自己努力。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第三、班主任得是个儒家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妨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妨变通执行,达到既使其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举一例说明:有一年,我班有个学生头脑比较聪明,但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与 其它 同学不合群,而且行为习惯比较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早退,虽多次教导效果不大,也难以走进其心灵,为此,我一直苦于无良策应对。后来渐渐地他的迟到次数累记达到学校公开通报批评的处罚,为此,我找他谈话,告诉他我要将他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并告知他将受到的处罚。他当时,对我说,“我有这么多次了吗?我记得还差2次呀”我一听知道其中有戏,我就将学生每日的情况记载表逐个与他一起统计,面对结果,他先是哑言,然后嘴里小声叽咕:“通报就通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时我知道他被触动了,我就趁热打铁,对其讲述其中的利害,以及对今后的影响。他听着听着对我说,老师你能再给我一个机会吗?我保证以后改。这时,我对他讲,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必须征得同学们的同意。随后,我在班级中事先做了一些工作,请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让他在班级中公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要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在同学们渐渐举起手臂中,他流泪了。后来他告诉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他后悔平时和同学们没有很好相处。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我向同学宣布给他留班察看一个月,保留对他的问题上报进行处理的权利。同时要求他在这一个月中不仅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得有重大立功表现。至于什么是重大立功表现,得由大家评判。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他不仅没有犯迟到等同类的错误,而且为了有重大的立功表现,更多的关心集体,抢着帮别人值日,主动帮别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竟渐渐赢得同学的喜爱,他自己也体会到与人和睦相处的快乐。后来,他在 日记 中诚挚地提及那次处罚,他说那次处罚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处罚,让他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人相处。他现在深深地体会当时我对他的良苦用心。
第四、班主任得是个道家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在我们处理班级工作中,也应做做道家,无为而治。又例如早恋问题,是困扰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对此问题,谁都不想绕过去,可就是苦于无良策,不知如何更好地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遇到我所教的学生有早恋的倾向,都是耐心和他(或她)私下谈心,都是说些青苹果不能早摘呀,现在你们思想上还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现在你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因早恋而影响学习是影响你今后的一辈子等等的说教,在说教的同时,我都觉得自己累而无助,感到空洞无力。后来我看到一些先进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先疏,而不是发生后的堵、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尝试,开了一个有关早恋 教育 的主题班会:首先是 音乐欣赏 ,欣赏三首歌: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了你呀,出乎你的预料。”(——《我一见你就笑》);“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我想要告诉你,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那是我内心衷曲。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从没有再提起,这秘密写在我心里,永远变成回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匆匆地与你相遇,对你有无限依恋,那正是我的秘密。”(——《小秘密》);“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了她,噢,她比你先到。她,温柔又可爱;她,美丽又大方。直到有一天,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噢,对你说声抱歉。”(——《迟到》)。我就对学生们说:第一首歌中的小姑娘天真烂漫,固然可爱,但心地单纯、毫无设防,爱得清纯,但也爱得幼稚。只重外表,贸然露爱,不宜效法。第二首歌中的主人公,有着成熟理智的爱,值得学习。爱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轻易流露的,因为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投入的事。该克制的时候懂得克制,这才是强者。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的爱情观值得大力提倡,当同学们到了真正可以拥有爱情、组建家庭的时候,应该像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一样,乱花不能迷人眼,坚守爱情的专一,并提高其纯度。这样的班会课,这样的爱情观教育,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入耳动心,心服口服。而且那届所代的班级中学生早恋的现象竟出奇的少,男女同学也能兄弟姐妹情相处,感情融洽。
第五、班主任得是个墨家
面对新教材、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个教者面前切切实实的课题。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不能教?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创新能力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样的环境就必须得由班主任去创设。我说班主任得个墨家,并不是说要学墨子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而是要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 传说 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学墨子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能力,多开创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多思,多动手,亲身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班级事务中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同时,身教大于言教,班主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也是最好教育和培养。
第六、班主任得是个杂家
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的事务,而且还要协调好各课的学习。现在的新课改、新教材,使得学生要同时学习语、数、英、生、政、史、地七门文化课及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劳技、研究学习共13门功课,如何协调、合理地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真正地提高,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的关键。要想做好协调工作,那就得要求班主任有着多方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至少知道上述各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协调的调度。这就要班主任就要像杂家一样,博采众家之长,多同课任老师交流,学习其他学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巧。
总之,有着释家博爱众生的胸怀,法家铁面无私地执行,儒家中庸温和地变通,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的手段,墨家创造、求新的意识,杂家博学多识的能力,应用手中十八般武艺,定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优良的班级环境。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们需要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3、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中学生行为,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规。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主要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在宿舍也要主动扫地和倒垃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 规章制度 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记得我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班里学生的"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 辩论 ,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七年级班主任德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班主任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接近尾声了。回想这一学年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说不上是得意还是遗憾!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组建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能快乐充实、有所收获。虽然我对班主任工作没有经验,但我还是要求504英语班各方面的表现决不能差。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对于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也作了很大的努力,个中艰辛与困惑,仅用酸、甜、苦、辣不足以概括!当然,经过一年的磨砺,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也取得了点成绩!
一.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当前,保姆式班级管理模式在中小学中是相当普遍的。班主任的统揽包办令学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班主任们也因之弄得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勿庸置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们依然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等,这些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师,单是辅导和训练学生口语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若在班主任工作上还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其势必造成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两相误,吃力不讨好。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须把保姆式班级管理机制转换为遥控式班级管理机制,即是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集体中当家作主,而班主任通过宏观调控来支配班级的正常运转。遥控式班级管理机制的关键是培养一大批能力过硬的学生干部。而传统的班主任指定方式或者因学生曾有官史而想当然的任命方式所组建的班委会总是差强人意,这种做法只能使一小部分的学生拥有锻炼的机会,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让更多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本学年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培养学生干部的制度,即竞选学生干部制。这种制度是由学生自荐,由自荐者向班主任提交自荐书,班主任安排他们在班会课上公开演讲,然后要求全体学生选出自己最信得过的同学为班长及班委。班委成员产生后,就以班长为龙头,根据班委会的岗位设置,组建班委会。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班干部是旗帜,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平时比较注重班干部“榜样”的树立与完善,严格要求班干部以实际行为来影响学生,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在本学期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我班各方面都有突出人才,也有突出贡献,例如在校运动会中我班获得三专组全校第五名;在学校广播体操比赛中我班获得全校第一名。可以说综合评估达到了“文明班”的标准。这是同学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当中,班主任与班干部起了不可忽视的榜样作用。虽然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最有震撼力的,但也是受时空的限制的。而好的班干部可使我事半功倍,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使我在与不在一个样。所以,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选一批严于律己的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榜样作用,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张一谦是体育委员,忽有一天他罢工了。原来,有些学生表现比较懒散,使其失去了信心。我指导他,首先你自己认真做好你那一份工作,树立一个好榜样,然后再监督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假如他们不上操不做操的时候,你自己先带头做。数次以后他们肯定会有所改变。仅一星期,同学们以前那懒散现象没有了,我班的出操率全系第一。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师生心理之间如能有沟通之桥飞架着,那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集全体学生聪明才智于一体,将有助于建设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班集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师生而言,心理沟通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们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视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环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互相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流传了上下五千年。刚毕业出来,我对学生要求特别严,学生有了问题,动不动就批评,甚至于请家长,不给学生一点喘息的余地。学生见了我就如老鼠见了猫,怕得不得了。相处的时间长了,却发现“严管”之下似乎无“强兵”:一是学生成绩上不去,二是班上纪律差(特别是科任老师上课的时候);三是学生之间关系不融洽,没有班集体概念; 四是学生无上进心,缺乏创新思维,没有自信心。
我管得这么严,却没有良好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细心观察,仔细揣摩,我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教过严,师亦过。
首先,因为管得太严,学生害怕老师,有问题不敢问,有疑不敢质,长此下去,尘封了学生的思考力,也尘封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在我用“威严”修建的道路上迈步。课堂变成了纯粹的“填鸭式”教学,或者学生们身在教室,心在外,我所面对的是一群不敢动的“木头”。
其次,学生们服的是老师的批评,服的是老师的严厉。可是,我的批评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的内心世界,没有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道德观。相反,在他们的头脑中,我的行为,我的语言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今天处理事情的方法,明天就成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这种激进行为在同学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表现了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进而导致整个班集体缺乏凝聚力。
再次,在一个个体相互独立的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缺乏友谊,班级之内没有良好的人情氛围。学生遇到了挫折,得到的是同学们的嘲讽,老师的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了错误,就会缺乏改过自新的勇气。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就没有上进的动力。长此下去,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为改变这一点我开始和学生经常的聊聊生活聊聊理想。不时的问寒问暖。设计一些如“我爱老师,老师爱我”“班级是我家”等主题班会加强彼此的了解,并经常强调同学之间的团结,现在我和学生之间不再陌生了,同学之间也多了几分深情。
在加强“问题生”的管理方面。我认为,正确对待问题生的逆反心理,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每当教师谈到学生“逆反”“不听话”,就会产生该生是钉子,是令人头疼,棘手的差生的念头。但我认为逆反心理有他积极的一面。其一,有些逆反的言语和行为能不断地改进我的工作和管理的方法。有一阵子,每当班级自习课纪律不好,就进行说服教育。连续几次,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一些学生明显表现出一种逆反的抵触情绪。我就自我反省,感觉到:不守纪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老是打断他们学习的思路,自然会使有些学生产生反感。因此我就调整了方法,使得批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收效颇佳。其二,有些逆反的行为有助于完善班规班纪,使得制度更具可信度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该分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积极的一面要鼓励,消极的要说服教育,决不能只要学生有逆反心理就“一棍子打死”。总之,我们不能以对立的心态来对待问题生的逆反心理。而应该坐下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给他们以朋友的关心、期待和信任。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措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和他们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渐渐地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这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再次,在培养学生自身“修养”“能力”方面。 谁都承认,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最主要的。但谁都不会否认,学生仅仅学习成绩好是不够的。因此,我在抓学生学习的时候,也不敢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一块料子。成功者与落泊者,并非命运使然,两者之区别,在于人的勤奋及其潜力是否充分挖掘。在教育实践中,我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以“友谊永存”、“珍惜每分钱财,让班级充满勤俭的风潮”、“勤奋是成功的基础”等主题 ,从学生自身的立场出发展开讨论,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重利忘义,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的培养”等不良行为,端正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非智力因素中的潜能,并将这一认识转化成学习的精神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搞好学习和品行。平时,我还经常地单独和学生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在提高其认识、诱发其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其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最后,在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架桥梁方面。平时,我还比较注重和其他科任教师密切配合,了解本班学生学习各科情况,并把本班同学的情况介绍给每一位科任教师,使科任教师对被介绍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关心、爱护、期待和信任。学生有了这些“暗示”,会从内心产生一种被关怀被信任的喜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搞好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品行。并掀起学习的热潮,完美自我形象、班级形象。遗憾的是,学生偏科思想仍较严重,普遍喜欢语文及其他主科,对其他各科还是老观念不太重视。我相信,这一学期在我的带领下,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班正朝着更加优秀的道路前进。我们将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会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我也希望,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每天都能快乐充实。
1少用批评多提醒,分析利弊,促成长
润物细无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轻易批评。我班有个学生上课爱讲话,对此,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在多次巡堂过程中,用眼神提醒他。事实证明这样无声的教育让他收敛了不少。另外,我利用课间时间与该生的闲聊,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拉近师生间关系,这时才提出他上课讲话的小毛病,该生欣然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并主动配合老师一起分析该问题行为的弊端。在分析过程中,我暗示该生拥有聪明才智,但由于他上课讲话,导致听课不连贯,知识链断层,所以有些数学题做不出来。面对老师这种无声的提醒,友好的沟通,该生上课爱讲话的问题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习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2理解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信任的朋友
每个人犯错的人都有一定的负罪感,尤其是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批评能够制止他的这个不良行为,但是,也许以后他就不再向老师敞开心扉了。七年级第二学期开学那天,同学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大扫除,我班班长向我汇报班上的"特别情况"。原来班上一位比较内敛的男生,在学校新种的小树上刻了一位女同学的名字。我当时心一惊:不好,早恋问题来了。早恋问题一向是比较复杂的教育问题,加之该生性格内敛,教育工作不太好开展。通过慎重的思考后,我决定找该生谈谈。一路上,他半低着头,神情紧张,似乎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这么一个敏感的孩子,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我又怎么忍心劈头就批评他呢?于是,我巧妙地开始了我们的交谈:XXX,你很讨厌YYY同学吗?他很惊讶,回答道:不是啊。打破沉默后,我接着问:那你喜欢她吗?他说:不是啊。他的回答让我放下了心头大石,如果后面的回答是支支吾吾地,那很有可能是早恋了。可是,他的迅速回答让我意识到他并不是早恋了。这时,我便直接问他,树上的名字是不是他刻的,他一口承认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是吗?"他立马答到:"是的,我不是故意的。"老师的理解让他放松了许多。他不知该怎么解释自己的这种行为。我便引导道:"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平时表现良好,上课积极发言。但你知道吗?小树也有生命。很多游客旅游时会在树上,景区留下:某某到此一游,我们都唾弃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在小树上刻同学的名字,不跟他们一样吗?你是否一时兴起,没考虑过后果呢?"他马上接上:"老师,我确实是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后果。"该生态度诚恳,我便鼓励道;知错能改是好孩子。并鼓励他多与老师沟通。这个以往遇到老师头都不敢抬的男生,现在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见到我都会热情主动地喊一声:黄老师好!
3融表扬于教育当中,激发孩子积极改正错误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管理班级中我很重视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管理学生。我班有一名胆大敢管的班干部,在管理班上学生时,有名调皮的孩子不听管,并出言顶撞。受不了别人的顶撞,俩人就在语文课上吵起来了。课后向我禀报此事。作为一名班干管好班里纪律是负责任,值得表扬的行为,但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与同学吵起来又是失职的表现。对此,我先是肯定了对班集体的热爱和责任心,再跟她分析出言顶撞的原因。是语文科代表,在语文课上讲话,多番提醒,但并不理会,很生气,骂了几句,还说下课要报告给班主任。也不示弱,开始小声吵,后来大声吵。说怕影响老师上课,不报告语文老师,那后来的吵架就彻底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了。我从平等沟通、情绪控制方面引导她,教育她换位思考,让她找到这种反常行为的原因,认识到,的过激行为与自己的不当管理是有直接原因的。意识到要做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先要管好自己,除了纪律、学习,还包括自己的情绪。要想别人服从自己的管理,要学会换位思考。
4以理服人
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初二第二学期,我班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理了个"子弹头"来到学校。这名乖巧的孩子也是一名有个性的孩子。这样的发型违反了学校的要求,属于"奇形怪发",我把他叫出课室,让他下午就回去重新理一理。他只是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课室。我原以为下午他会处理好这件事,没想到下午他还是顶着原封不动的发型坐在课室里。我又把他叫了出来,他没讲话,递了张纸条给我:我认为这个发型并不是老师认为的"奇形怪发",雷锋有"钉子"精神,我剪这个发型就想让自己跟雷锋那样有"钉子"精神。但如果老师能以理服我,我就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他是个明理的孩子,于是,我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把各种利弊都摆到他面前,最后他心悦诚服地说:"老师,我今晚就去重新理发."班主任要用心,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是一个面向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没有固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我想,只要我用心、细心、真心地去对待他们,对待每件事,这育人的工作也没有那么难!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我们来看看。
一、提高班主任的个人修养
德育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道德层面上的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较多的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只是将其简单的归纳为道德认识上的对错,并不知道道德认识只是思想层面上的内容,一切德育教育都是以行为为最终目的,教师本身的生活行为方式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感悟,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要求。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其工作往往是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初中生处于心理和身体的综合发展阶段,他们接触的人群往往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和人生观念。班主任的自身的行为和素质通常都是学生效仿的典范和目标,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人们之间行为或者是习惯互相影响的典范。班主任的行为和品格往往会让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教育中,更多的班主任还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们不赌博、不喝酒,也很少在学生面前抽烟。
平时也因为班级管理的事情常常忙里忙外,身心疲惫。学校有这样的教师也是教育发展的典范。但是还有一些班主任难以约束自身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室里抽烟,烟头随便扔,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为了加强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本身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做到温文尔雅,说话有涵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
二、改变不平等的教学管理观念
现代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常见的行为,一些教师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备受关注,而对一些成绩比较平淡或者是较差的学生不怎么去关注,学生的小错误教师会快速的原谅,但是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时就会不断批评。
例如,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会对一些翻墙上网的优等生闭口不谈,在他们眼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置于首位的,比道德更为重要,这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利益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和教师的薪资挂钩,班级排名对于一个教师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犯错时应该一视同仁,并且对自身的行为时刻进行内省。
教师的本职在于教育育人,无论是教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意。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接受者,需要对其主观能动性很好的进行发挥。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不是简单化或者是机械化的讲解,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尊重,不要对学生的一些行为或者是观点一概否定。
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犯错也应该知错就改,不摆架子,不搞专利,能够学会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亲近感,同时也给学生做了榜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也会学着去改正。此外,班主任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言传教学方式,以身教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得到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外活动时候举行走访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留守儿童多多沟通交流,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
三、把握德育教育热点,利用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学生劳动热情,应该开展我爱劳动的活动,在劳动节时带领学生去植树,让学生多多运动,自己动手植树的过程中能顾让他们学会爱护植物。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清洁社区的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的心智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清洁工人的辛苦,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爱护环境。为了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每个学生的德育基础进行跟踪考察,从而保障学生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素养。班主任应该教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逐渐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是很少有人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所以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学会感恩,例如,在晚上睡觉之前可以给父母洗脚,感谢他们每天的辛苦劳动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班主任可以通过家庭走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少年成长引导者的初中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和道德修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初中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以此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作者:万** 单位:浙江省衢州菁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