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布洛芬合成工艺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布洛芬合成工艺论文格式

布洛芬的制作方法如下:

飞秒检测发现现在常采用的布洛芬的合成方法是醇羰基化法,即 BHC 法 ,以异丁苯为原料 ,经与乙酰氯的傅克酰化、催化加氢还原和催化羰基化 3步反应制得布洛芬 ,为目前最先进的工艺路线 ,为国外多数厂家所采用。

如果要从缩水甘油酯开始,过程更长,需要先制备出乙酰氯等。布洛芬具有降温和抑制肺部炎症的双重作用。布洛芬属于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其主要作用为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退热、止痛和抗炎效果。

临床上本药物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出现高热症状时进行退烧、去热的对症治疗。还有轻中度的一些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神经痛、牙痛,以及女性出现痛经等,服用本药物后,也能较好地缓解疼痛。

此外,服用布洛芬的患者需要注意,其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尽量不要空腹用药。尤其需要注意,用药期间不可饮酒,否则会加重消化道负担,甚至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布洛芬片制造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成熟、应用携带方便,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制剂之一,国内外研制布洛芬骨架片剂的文献较多。

这是一篇关于布洛芬绿色合成工艺的帖子,消息不多,仅供参考

布洛芬的化学合成方法共有六种:转位重排法、醇炭基化法、烯烃炭基化法、卤代烃炭基化法、烯烃催化加氢法、环氧丙烷重排法。

1、转位重排法

经与2-氯丙酰氯的傅克酰化,与新戊二醇的催化缩酮化,催化重排,水解等制得布洛芬。

2、醇炭基化法

催化炭基化3步反应制得布洛芬。

3、烯烃炭基化法

芳基取代烯烃与CO 和水或醇在钯催化剂和酸性条件下生成芳烷基羚酸或羚酸酯。无氧条件下

钯的催化活性可通过与某些配体的合用而增强。

4、卤代烃炭基化法

卤代烃炭基化法以1-对异丁基苯基-1-氯乙烷为原料,经与CO在催化剂和碱性条件下炭基化成产物。

5、烯烃催化加氢法

利用手性配体的钉配合物催化2-(6-甲氧基-2-茶基)丙烯酸的加氢制备蔡普生,对映体过量(ee)达96%网。

6、环氧丙烷重排法

药学毕业论文布洛芬

1 药效学 布洛芬的镇痛、消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作用于炎症组织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而起作用,由于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酶释放被抑制,使组织局部的痛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治疗痛风是通过消炎、镇痛、并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使子宫内压力下降、宫缩减少。2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与含铝和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服药后~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00mg,血药浓度为22~27μg/ml,用量400mg时为23~45μg/ml,用量600mg时为43~57μg/ml。一次给药后半衰期一般为~2小时。该品在肝内代谢,60~90%经肾由尿排出,100%于24小时内排出,其中约1%为原形物,一部分随粪便排出。

“用药前咨询”—看似简单的用语却传达了在处方开具和执行前,病人与医生就所开具药物的益处与风险进行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当医生告知了药物的重要信息,有时候并不能保证患者完全明白开始这种药物治疗的益处和潜在风险。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论文吧!

用药安全与药学服务论文【1】

摘要:有效地实施药学服务,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关键词:用药安全;药物;药学服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药物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在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用药外,在我们生活当中自已选择用药的时候也较多。

科学合理地用药对人们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药物,那就要加强对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及提高药学服务。

1用药安全

首先要正确认识药品,药品具有两面性,①能防治疾病,②不恰当应用也可以导致疾病。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才能做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3个方面:①科学的用药习惯;②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③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简称OTC药。

常用药品的滥用

失眠的情况,因此服用安定类药物的人较多。

但安定类药物长时期服用,可导致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用药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严重时可以成瘾,因此一定要避免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要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来调整睡眠。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国内外都相当普遍,在美国每天的处方中,有亿张是抗生素,有关专家认为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1]。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当然,合理的用药是必须的,但有时患者只是患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无效,用点抗感冒药就可以了,而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出现不应有的不良反应,有些还很严重,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的过敏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对耳、肾的毒性,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等,此外,还可能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也有可能造成合并症增多。

解热镇痛药是人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头痛脑热时,或是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或是痛经等,人们常常不经过医生诊治就自己到药店去买退烧药或是止痛药,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布洛芬,实际上这些药都只是对症治疗。

牙痛应该去口腔医院治疗,关节和腰腿痛可以用物理疗法或是外用贴膏缓解疼痛,以减轻很多用药的不良反应,像阿司匹林和消炎痛,如果经常服用,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重者可引起胃溃疡出血。

2加强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顾客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在日常工作中,药学人员除了完成配方发药工作外,还应向患者清楚地讲解患者所用药 物的基本知识,说明药品的用法、注意事项等。

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1名在药房工作的药学人员,我切实感受到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工作中,药房工作已不仅仅是照方发药,重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开展药学咨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患者用药指导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患者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法。

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患者正确服药的关键。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

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患者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患者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

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患者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

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患者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药物的用法用量 药学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就会使患者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用药知识,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以上两者可以为药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防治疾病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同时,药品销售部门也应加强药学服务,从而使人们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布洛芬研究进展论文

软胶囊是继片、针剂后发展起来的新剂型,能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与其他剂型相比,具备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特点;若是油状药物,还可省去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可有效避免油状药物从吸收辅料中渗出,故软胶囊是油性药物最适宜的剂型。此外,低熔点药物、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不良苦味及臭味的药物、微量活性药物及遇光、湿、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药物也适合制成软胶囊。 软胶囊在国外发展很快,除药品外,在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家庭用品等领域中也广为应用。世界上现已拥有转模式软胶囊制造机(rotary die encapsulation machine)560多台,年产量超过600亿粒,品种多达3600余种。美国是世界上的软胶囊生产国,销售量居世界之首,其次为德国、英国。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采用模压法生产,《中国药典》1985版正式生效后,此法被淘汰,改用RDEM法生产,品质大大提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一系列中药软胶囊品种,如藿香正气软胶囊、复方丹参软胶囊、麻仁软胶囊等,改变了西药软胶囊一统天下的局面。 随机、开放、交叉试验比较Sandoz公司的环孢菌素(cyclosprine,CsA)溶液剂和软胶囊剂,结果显示:CsA软胶囊剂的峰值和总吸收量均较大,分别比溶液剂大38%、11%,但峰谷浓度两者相似。Min DI等研究了肾同种异体移植病人口服软胶囊剂和溶液剂的生物等效性、病人顺应性。血样用HPLC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峰值、峰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病人顺应性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结果显示:用PFIA、HPLC测定生物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别(p>0.01),说明CsA胶囊和溶液剂生物等效,但数病人喜欢软胶囊剂型。 24名健康男子口服环孢菌素微乳型溶液剂和微乳型软胶囊剂,以单剂量口服180mg CsA软胶囊剂作为参比制剂,在禁食条件下口服溶液剂、澄汁溶液剂,用特定的单克隆放免法测定小时血样。三者血药浓度均在给药后13h达峰值,峰浓度约为llOO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为4700ng.hr/ml,从吸收程度和速度可判定三者具有生物等效性。因此,两种微乳化口服制剂在日常剂量下给药时,可互相替换而无需剂量调整。此外,用澄汁兑服溶液剂也不影响吸收速度和程度。 Sadler BM等研究了HIV-I型蛋白抑制剂安泼那韦(amprenavir)软、硬胶囊剂的药动学常数,发现二者AUCo~∞相近而Cmax差1.25倍,如若给予高脂早餐,软胶囊的AUCo~∞将降低14%。 16名健康男性口服降血糖药物格列齐特(glicazide)软胶囊和片剂(达美康),pH7.2时,二者体外溶出是一致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研究显示:软胶囊和片剂的吸收总量(如:AUCo~24、Cmax)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但达峰时间软胶囊比片剂短得多。并且在酸性条件下,加大药物体外溶出可提高 glicazide的血药浓度。 1.2 溶出度研究 在固体制剂中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其溶出度密切相关,可用简单的体外实验代替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对不同的药物和制剂,选择溶出度试验的方法不同,其相关性研究的结果不一。 日本学者用旋转透析池法(the rotating dialysis cell, RDC)和浆法(the paddle,PD)评价了布洛芬(ibuprofen,IB)的体外溶出情况。在体内用beagles狗对IB的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发现用RDC法可以观测到更高的体内、体外相关性。该学者还研究了硝苯地平(nifedipine)软胶囊的溶出试验,发现RDC法用n一辛醇缓冲液作为溶解介质时,体外溶出试验能更好的模拟体内释放,说明RDC法在软胶囊溶出度试验中是行之有效的。 1.3 制备工艺的研究 为了加速药物从软胶囊中溶出或增进制剂的稳定性,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纷纷被使用并加入到软胶囊填充液中。研究表明,适量地添加特定的高聚物、表活剂确能达到加快药物释放、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为防止软胶囊的溶媒系统发生溶胶转变,用1%、2%、3%的PEG 6000或PVP 30部分地代替原基质中的PEG 400。当2%或3%PEG 400被PEG 6000替代时,温度依赖的溶胶变性在40℃以下被阻止,溶媒系统在4~40℃贮存8周很稳定,粒径大小分布亦未改变,而1%PEG 6000和PVP30则未能达此目的。 在组成为PEG 400、疏水相、表活剂的系统中筛选出 BC-20TX(Polyoxyethylene 20 cetylether)作为"模型"表活剂,可得到均质的、有粘性的白色胶液,室温下具触变性,相变温度为37~C左右,恰好符合填充软胶囊的需求。 类似的报道还有:gliclazide混悬液中加入PEG 400填充胶囊,可以促进人体的口服吸收;维生素E用自乳化法制备可提高生物利用度等。 1.4软胶囊胶皮的研究 英国bioprogress工业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胶皮,其加工性能与明胶类似而毫无动物成分,无毒,无过敏性,是用水溶性可生物降解的羟甲基纤维素制成的,被命名为"x胶"。第一批生产的软胶囊制剂一一"浴油软胶囊",放入浴缸中几分钟就溶解完毕。如果x胶能被批准为药用辅料而替代已经沿用60年之久的明胶,将有无限广阔的商业前景。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中药软胶囊的研究占主导 国内软胶囊的生产最初只是鱼肝油、维生素A、维生素 D、亚油酸等几西药品种,存在品种单一、生产重复的弊端。至20世纪90年代相继开发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中药产品,使中药软胶囊的研究形成趋势。中药软胶囊与西药不同,西药成分单一,大多为油状药物或疏水性药粉,易于制成油溶液,比较容易囊化;而中药处方复杂,出膏率大,吸水性强,内容物制备较为复杂。因此,中药软胶囊内容物现多制成混悬液或糊状物,这就要求内容物不仅要均匀稳定,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同时对生产设备要求也高。 2.2 制备研究 有两种制备方法:一是由浸膏直接制备。浸膏与油难以直接混合,可采用乳化法制得较细腻的乳剂。在制备过程中浸膏水分不能过高,否则易造成胶囊渗漏。药物量小时可将易于研成细粉的药物加入浸膏中,降低水分,提高硬度。如复方丹参胶丸就是将三七研成细粉加入到丹参浸膏中制备成囊的。另一种方法是由干膏粉制备。如利鼻软胶囊是将水提液浓缩制成干浸膏粉,与菜油按1:l的比例混匀后投料。 2.3 辅料选择 中药软胶囊常出现内容物形状不均匀、易分层等缺点,造成装量不准确。因此,基质中除选用植物油外,还必须加入适宜的润湿剂和助悬剂。润湿剂一般为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等;助悬剂可选用能增加分散介质的固体物质,如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等。 2.4 胶皮质量 在胶皮质量改进方面,多沿用明胶、水、甘油三者配制,胶皮老化变硬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中药软胶囊的体外崩解和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3 结语 软胶囊与其他剂型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密封性好、含量准确、外形美观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剂型。但是,中药软胶囊目前还只停留于制备性研究,其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基础性研究几乎空白。国内"软胶囊热"的兴起,在制备理论、制剂技术、制造机械等方面都有待研究和发展,这对解决我国软胶囊品种少(仅占世界量的1%)、产量低(占世界量的6%)的现状,及对软胶囊多剂型开发、提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您好!貌似这个问题去数据库(重庆维普、清华知网、万方等)会有更好的结果,或者去“丁香园”等专业网站。 我帮你在重庆维普找了一篇,因为格式问题看起来可能比较乱,建议您采用专业途径获取信息。 国内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黄胜炎 口服缓释, 控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时 间内控制释药速率, 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 治疗血药浓度, 使疗效一剂量最佳化、减少 用药剂量, 服药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9]。国外在五十年代末开始研制口服控 释制剂, 七十年代被医学界认可上市的药物 品种逐渐增多。目前, 国外上市的口服缓释、 控释制剂药物品种共约200余种,不周规格 的商品计400种以上。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开始研 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近年来, 无论是进 行研制的单位数量,还是涉及的药物品种和 制剂类型都不断地增多和扩大。国家对药物 制剂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七五 期间 第一次将制剂课题立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其中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有9个,地尔硫革 (硫代革酮)胃内粘浮片、消化道滞留及胃 内粘浮制剂——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控释 片、硫酸锌缓释制剂、异烟肼控释片,烟胺 至丙荣碱缓释片、布洛芬控释制剂、苯丙醇 胺控释混悬剂、舒喘宁控释制剂和吡二丙胺 (双异丙啦胺)缓释制剂,国内已上市的药 物品种有l 0余种(见表1), 研制过和正在 研制的药物品种有3o多种(见表2)。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通常是根据药物的 扩散、溶出、渗透及离子交换性能和胃肠道 生理特性,以制剂手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 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率C2~93。国内 研究过的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类型有控释小 丸, 缓释颗粒、缓释胶囊、蜡质骨架片,亲水 凝腔骨架片, 混合材料骨架片、微囊骨架片、 薄膜包表骨架片 肠溶包衣颗粒片,微孔膜 衣片、薄膜包衣片,渗透泵片、控释液体制 剂和胃内滞留粘浮片等lo多个。 一 , 我国廿服缓释,控释翻剂研究发展特 点 1.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注重科研与生产 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促 进了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积极地将科研成果 推广应用, 使科研与生产结台更密切了。中 国药科大学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布 洛芬控释片、氨茶碱缓释片、氯化钾控释片 和硫馥亚铁缓释片等, 工厂已能批量生产。 硝苯啶缓释制剂、美西律微囊骨架片、吡罗 昔康缓释片, 雷尼替丁控释片、盐酸强力霉 维普资讯 《医药情报 1990年第6期(总第130期) 裹1 罾内已擐产的口睫曩释.撞释翻II4 序列. 品 名 类 型 研 究 与 生 产 单 位 1 I 萘碱援释片 2 l氧荣碱缝轩,控耕片 3 复方长效氢茶碱片 骨架片 (1)薄膜包表骨架片 (2)缓释片 最层片或骨架片 克仑特罗速释 缓辑瞄 复台膜卉0 礴异山梨醇缓释片 l亲承凝腔骨架片 (长效消·0痛片) l f硫酸地尔硫革控释片f骨架片 }氯化钾缓释,控释片(1)包衣控释片 l j(2)缓释片 硫酸亚铁缓释片 l锻孔映包表片 布洛芬控释片 l 骨架片 } 异烟肼舞释片 1 骨架片 l 康泰克缓释腔囊 内装包袁小丸 『(苯再辞胺+挣乖敏)I 上海信谊药厂, 中国药科大学一辽宁锦州制药五厂, 石家庄第一制安 厂等 中国药科大学一西南制药三厂 烟台^ 民制药厂 北京制药厂 河北医学皖制药厂,洗阳箭四翩药广、哈尔演制药四 厂, 上海延安制安广,西南制荮三广 天津市力生制安厂、吉#市 江域制药广等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一广西桂林制药厂,威海新华制药厂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一青岛黄海制药厂 上海延安制药广 上离医药工业研究皖一上海黄海制药厂 沈阳第四制药厂 上诲医药工业研究院一上海黄海栅药厂 中国药科大学一西南翩药三厂 湖南药厂一湖南省结棱稿防治昕一湖南省药品检验昕 中美天律史克箭药有限公司 素骨架片和异烟肼微孔膜包衣片等多个缓 释、控释制剂品种近期可望上市 2.工业系统科研水平提高 为了开发新剂型,不少药厂纷纷建立了 制剂研究所或制剂研究室。在口服缓释、控 释制剂的研制过种中,结合国情和本单位生 产实际情况努力开拓。通过几年的努力, 企 业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献报道制备 控释小丸包衣时, 是分批从锅内取出小丸以 获得不同释药速率的包表制剂。沈阳第一制 药

年产布洛芬毕业论文

因为这一轮疫情爆发的非常迅猛,所以布洛芬才会出现供不应求,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人在恶意的囤药,想要哄抬价格。

2010中国药典二部,第122页,有勘误内容,参看勘误表,建议你去药智网自己看看,望采纳!

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有太多了人进行几十盒的囤才导致一盒难求的情况出现。

这是一篇关于布洛芬绿色合成工艺的帖子,消息不多,仅供参考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述论文格式

第一步是原料气的制备。采用合成法生产氨,首先必须制备含氢和氮的原料气。它可以由分别制得的氢气和氮气混合而成,也可同时制得氢氮混合气。

第二步是原料气的净化。制取的氢氮原料气中都含有硫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杂质。这些杂质不仅能腐蚀设备,而且能使氨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把氢氮原料气送入合成塔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除去各种杂质,获得纯净的氢氮混合气。

第三步是原料气的压缩和氨的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并在高温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为氨。

生产合成氨的原料主要焦炭、煤、天然气、重油、轻油等燃料,以及水蒸气和空气;生产合成氨的主要过程一般如下图所示。

原料 →原料气的制备 → 脱 硫→ 一氧化碳的变换→ 脱 碳→ 少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清除→压 缩 →氨的合成→ 产品氨。

扩展资料:

氨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

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

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

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合成氨重要下游尿素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以下为流程图:小伙伴儿~求采纳~求好评~

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原料气制备 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 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 CO+H2OH→2+CO2 = 0298HΔ 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左右。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 脱硫脱碳过程 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4 ③ 气体精制过程 经CO变换和CO2脱除后的原料气中尚含有少量残余的CO和CO2。为了防止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规定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体积分数)。因此,原料气在进入合成工序前,必须进行原料气的最终净化,即精制过程。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液氮吸收分离少量CO,而且也能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这样可以获得只含有惰性气体100cm3/m3以下的氢氮混合气,深冷净化法通常与空分以及低温甲醇洗结合。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CO、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甲烷化法可以将气体中碳的氧化物(CO+CO2)含量脱除到10cm3/m3以下,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并且增加了惰性气体CH4的含量。甲烷化反应如下: CO+3H2→CH4+H2O = 0298HΔ CO2+4H2→CH4+2H2O = 0298HΔ (3)氨合成 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氨合成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g)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