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从河海大学调入扬子晚报工作,历任扬子晚报新闻一部副主任、科教卫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 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2013年12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首届董事会董事长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担任。首届院董会董事有: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梁 衡;中国日报总编辑 朱英璜;新华社副总编辑 刘 江;光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李景瑞;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刘仁镜;江苏省记协主席 刘向东;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 周正荣;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经理 许洪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台长 周 莉;扬子晚报总编 朱铭佐;南京广电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马和欣;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田 涛;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南京日报总编辑 龚惠民;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 李全寿;盐阜大众报社长、总编辑 周爱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
当然是总编辑 总编辑是报社行政一把手 下面是各部主任比如编辑部、评论部、经济部、时政部等等。如果一家省级党报,总编辑级别就相当于正厅级,编辑部主任相当于县局级。
现任总编辑刘守华
研究生会?.
大胆说我喜欢你最好旁边有人
—————————————————————————————————————————————编辑本段三、专访:扬子晚报向过程管理要新闻质量在新闻竞争纵深化、立体化的今天,新闻产品虽仍强调记者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但产品的生产已经从过去的“个人作坊”走向“集约化大生产”,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强大的编辑平台为一线记者提供强力支撑,使新闻产品的生产能够适应现代竞争的要求。 那么,这一强大的编辑平台究竟该如何构建,并最终实现为记者采写优质稿件导航的目的呢?《扬子晚报》通过改版,尝试构建新闻选题管理流程及流程督察机制、考评机制,试图通过这几个首尾衔接的流程和机制颠覆传统的记者前方写稿、编辑终端把关的模式,将新闻质量管理贯穿到新闻产品制作的前端、中端、末端及售后的整个过程。 关于选题——数码集成,控制全过程质量 所有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如今,ISO9000过程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质量认证体系。对新闻来说,虽然其管理流程有其特殊性,但过程管理较之终端管理,在新闻产品生产上仍然具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意义。 作为支持改版的重要措施之一,《扬子晚报》启用了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该项目利用数码科技革新媒体传统的选题会模式,使新闻选题的管理环环相扣,大大提高了选题汇集、分配以及定稿、定版的办报效率,为选题的高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选题汇集:部门管理量化部门选题是整个报纸选题的基础,而部门选题又出自每位编辑和记者。因此,《扬子晚报》此次设置的选题集成系统,就是以各部门选题的汇集作为基本资源。在这一系统中,汇集好本部门的选题是部门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 据《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介绍,每天下午4:30是报社雷打不动的编前会,梳理汇集本部门的选题,是各部门主任每天编前会前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为使部门具有高质量的选题,部主任每天开会前都要与部门内每位编辑、记者保持沟通,然后将部门初定的选题整理成选题文本,通过局域网传送至第二个模块——编前会“选题库”。 由于部门选题的生成过程全都是述诸文字且具有档案功能,一些部主任感慨地说,过去报选题口头说说,好坏无人记录追究,有时难免敷衍走过场。但现在不同了,部门每天的选题都是一份部门当天工作的成绩单,促使部门管理更重实效。刘守华也坦言,所有选题都要做到有标题、有提示、有责任人,这种汇总的方式就像是“过堂”,“逼着”主任们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投影确认:集体决策把关每天下午4:30,由值班总编主持、报社采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编前会都会在《扬子晚报》准时举行。会上,各部门汇总的选题通过电脑投影等设备在现场实时展示,与会者不仅可以共享选题,还可以参与讨论、提出建议,选题最后由值班总编定夺。 “以前各部门报选题,就是你说说、大家听听,现在所有选题都打在投影仪上,大家既能听你说又能看到内容梗概,印象会更深。选题到底是做还是不做,是做大还是做小,做了以后放在哪个版,这些都要经过集体决策来把关。”刘守华介绍说,编前会上,有的选题很快就通过了,有的被当场“毙掉”,有的要增加内容,有的要置后处理,有的应与其他选题整合归并,有的诸如文体新闻版块报上来的选题会安排到社会生活版面上去,等等。编前会开完,所有选题都会得到妥善处置,得到确认的新闻选题连相应的版面都会确定下来。 刘守华表示,选题通过投影形式让各部门共享,使得每个部门既能知局部又能知全局,对于部门稿件该如何处理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掌握。一些热点新闻发生时,各部门可能会同时出击,通过选题汇总和编前会及时谋划,各部门信息能够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效率。选题公示:信息及时反馈编前会结束时,要闻编辑室要将所有得到确认的选题及确定下来的相应版面汇成《选题目录》进入第三个模块——编委会“选题公示库”,让所有编辑、记者通过局域网共享并监督。 刘守华表示,对记者来说,选题网上公示能使他们对自己所报选题的处理结果了然于胸,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强化对稿件处理的版面意识,在形式及内容的把握上也更准确。此外,由于所有过程中的信息全体编辑、记者都可以共享,因此,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监督者,使新闻的导向把关更加严密,也使得虚假新闻及关系稿无处遁形。 晚上6:00后,各编辑室编辑和版面组组版员便开始按照“选题目录”组版,值班总编则会根据《选题目录》对版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与调整,同时通过局域网随时了解组版情况。若遇重要的突发性新闻,值班总编还会根据目录进行临时性的调整。“对值班总编来说,这种方式大大强化了对版面即时调度指挥的功能。”刘守华说道。关于评报——公开评报,不断提高质量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的应用,虽然在新闻产品制作过程中对新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已经入户、上摊的新闻产品是否真正符合受众的需求?与同城媒体相比,自己的新闻质量有没有差距呢? 在启动新闻选题数码集成系统的同时,《扬子晚报》制定了每天公开评报的机制。这是新闻产品见诸市场后的自检与反省,通过这样的自检与反省,每一个参与新闻产品制作的编辑、记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推动报纸质量的持续改进。考评办评报:比较同城媒体《扬子晚报》组建了新闻考评机构——考评办公室,该办公室直属总编辑领导,不与任何部门发生利益关系,考评办主任由富有一线采编经验的资深编辑担任,考评办成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同城各家报纸。 每天中午11:00,《扬子晚报》都要召开由值班总编、编委、考评办主任、全体编辑部主任参加的评报选题会。会上,首先由考评办主任发表评报意见,通过自身纵向比较、与同城媒体横向比较,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把问题和不足讲透,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读者立场比较各报内容、形式的短长。 刘守华坦言,有时考评意见非常尖锐,但正因为有这种不受任何干扰的第三方声音,使评报摆脱了参与产品制作者可能有的主观倾向,变得更加公正、客观。 全员评报:点评报道得失 考评办评报之后是部门自下而上的评报。部门由于是新闻产品的直接制作人,了解新闻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及背景,他们有时候对来自考评办乃至编委会的意见能够接受,有时候则不能接受,这使得评报会常常变成一场辩论会。“正是在这些辩论中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新闻的认识与把握。”刘守华说道。 在考评办和部门的意见说出来之后,包括值班总编在内的值班编委会根据前一天晚上看稿的情况点评得失。刘守华表示,每天每个过程都夹杂着得失和甘苦,值班总编把这些端出来和与会各部门交流,各部门对编委会的编辑思想及政治导向、稿件内容的把握与制作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及时调整前方记者的采写和后方编辑的定位。 除评报会外,《扬子晚报》每天还安排三四个采编人员轮流在内网上评报。据了解,参加评报的采编人员早晨要自己去买报纸,将当天《扬子晚报》与同城媒体和外地媒体的报道进行比较,下午把评报内容直接发到内网上,所有采编人员都可以跟帖。 “评完后肯定会有收获,因为必须认真看这一天所有的报纸,认真思考、点评,不能瞎说八道。有些评报的采编人员就反映,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报纸。”刘守华笑着说,刚推出评报制度时,还曾经安排刚进报社的大学毕业生来评报,虽然有些稚嫩,但有股清新之风,报社也可以从中发现优秀的人才。“新员工、编辑、记者、部主任都要轮流在网上评报,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找一些有代表性的读者加入网上评报队伍。”速录员实录:评报信息成教材与评报同时进行的是现场实录,这是《扬子晚报》对评报制度的一项创新。评报会上,当大家热火朝天进行辩论的时候,一名速录员会将所有人的评报意见逐字逐句录入电脑,并在会后以第一时间在评报栏上张贴,同时上内部网公布,报社所有人都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评报信息。 “评报信息准确率、到达率的提高,强化了所有部门重视评报会的意识,促使评报会的气氛越来越活跃。”刘守华介绍说,评报会上,有时大家为一篇稿子、一个策划争执不下,回办公室后还念念不忘,要在网上点开评报意见,再看看自己说得是否在理;记者的稿子见报后非常想知道大家的评价,也会及时上网看看评报意见。“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个评报内容。现在,每天阅读评报意见已经成为‘扬子人’的一项必修课,网上点击率天天过百。应该说,这样的业务研究氛围大大促进了编辑、记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因为有速录员实录,评报人发言时都认真对待、言之有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评报质量。”关于考核——刚性制度,为提高质量导航如果说评报是一种柔性业务研讨,那么,与评报相配套的考评标准则成为一种刚性的制度。此次改版时,《扬子晚报》制定了《采编人员绩效考评章程》,并与北大方正共同设计、安装了《考评章程》执行软件。 每天考评: 11个等次细分稿件 根据《考评章程》,《扬子晚报》将所有稿件分为A、B、C、D、E共5个大等。其中,A、B、C这3个大等又各自分出上、中、下3个小等,每个等次都对应一定的分数,每个等次的分数又对应相应的奖金收入,D则为零分,E为倒扣分。整个考核系统充分体现出“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内涵和价值倾向。 刘守华介绍说,考评办公室每天会根据5个大等共11个等次的标准和要求,给当天见报的每篇稿件、每个版面评定等次。对于获得A等以及D等、E等的稿件,考评办都必须给出评判理由。打等结果要经过值班总编的审核,再由总编辑签字确认,三道程序、三重把关。考评结果确认后,次日上墙、上网公布。 如今,《扬子晚报》编辑部走廊的评报栏里每天都张贴着前一天出版的报纸,与其他阅报栏不同的是,这些报纸结果的每个版、每条稿都盖着各个等级章,经常会有编辑、记者围在评报栏前议论打等情况,这已经成为《扬子晚报》编辑部一道独特的风景。 刘守华坦言,由于稿件等级直接影响编辑、记者的个人收益,因此,其等级的评定就成为一种最为直观的导向,这种导向逐渐成为编辑、记者的一种群体意识,使记者能够自觉不自觉地修正着自我的新闻实践,把新闻的准确性、思想性、可读性等要素作为自身新闻实践的导航仪,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申诉制度: 修正考评偏差 《考评章程》是刚性的,完全以稿件质量为标准,而新闻写作的特殊性,又决定在很多情况下,一篇稿件背后付出的劳动或社会意义往往超出稿件本身。对此,刘守华表示,考评办主任会在听取相关意见后,根据采访、策划的难度为稿件等级加权,即给同等级稿件按照一定的系数加分,充分尊重编辑、记者的劳动。这个环节同样公布上墙,做到高度透明。 如果相关编辑、记者对打等结果不满意,可以从内网上下载申诉表,填写自己的申诉理由,提交主任批准后申请复议。“申请复议的流程和打等流程一样。”刘守华介绍说,这种开放而严格的申诉流程,既体现了公平、民主的作风,又维护了考评办公室的权威性。现在,每天的考评结果加大稿件优劣的奖惩力度,已经成为编辑、记者把握新闻质量和导向的风向标。 A稿考核: 每月至少1篇 没有压力就难有动力。在《扬子晚报》,部主任虽然不需要自己拿A稿,但有组织、策划报道的责任,其业绩与部门业绩挂钩。比如,部门每个月平均每人有1篇A稿,部主任才算完成月度任务,才能拿到基本分及奖金;部门每月所获A等超过指标的部主任,在基本分基础上同比例上浮,完不成的则同比例下浮。 普通编辑、记者虽然没有A稿考核指标,但由于部主任的指标是部门人均1篇A稿,因此,为了不给部门带来负担,编辑、记者们都自觉把每月1篇A稿列为自己的刚性任务。 据了解,每个月、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所有编辑和记者的等级和得分情况都要在全报社范围内大排名,排名成绩直接公布上墙、上网,并作为年度竞争上岗、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编辑、记者奋力争先。 流程督察: 提高出版效率 如果说,选题汇集和全员评报以及考核打等是为了把稿子写好、把报纸办好,那么,《扬子晚报》建立的流程督察机制则是为了把报纸办“快”,通过对出版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考核,从制度上确立“出快稿、出快报”的出版理念。 据了解,《扬子晚报》建立了专门的流程督察室,制订了《流程督察考核章程》,调派既熟悉编辑业务,又了解发行工作的人员担任督察重任,对出版过程进行全程督促检查。流程督察从每天上午的选题会开始,到下午的编前会以及晚上每一叠版面的发稿、组版、交版,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流程设置的时间节点进行督促和考核,对延迟交版的责任人,不管是值班总编还是普通记者、编辑,都依照流程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并将考核结果在第二天的评报会上予以通报,会后上内网公布。 “值班总编常常是被扣钱最多的。”刘守华笑着说道。他解释说,每个出版环节都有时间规定,一环都不能差,如果前一环节推迟了,后面的环节势必往后推,继而导致印刷时间和上报摊时间推迟。“如果错过了早晨上班的高峰期,一天要少卖好多份报纸,报纸办得再好也没有用,没有实现影响力。流程考核和流程总监的职位是我们独创的,最初是为了准时出报,使报纸按时上报摊。实践证明,流程管理制度非常有效,为写快稿、出快报提供了最直接的保证。” ( 原载2009年6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晋雅芬)编辑本段四、扬子晚报荣誉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公布扬子晚报数据1.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公布扬子晚报数据扬子晚报发行量世界排名第21位2. 扬子晚报发行量世界排名第21位扬子晚报名列中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第五位3. 扬子晚报列中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第五位扬子晚报品牌价值 一年增值亿元4. 扬子晚报品牌价值 一年增值亿元 获广告主广告商最青睐的晚报都市报大奖5.扬子晚报获广告主最青睐的晚报都市报大奖进入中国晚报经营管理4强6.扬子晚报进入中国晚报经营管理4强扬子晚报蝉联全国晚报五强7. 扬子晚报蝉联全国晚报五强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8. 扬子晚报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扬子晚报获中国晚报都市报创新奖9. 扬子晚报获中国晚报都市报创新奖扬子晚报获评中国标杆品牌10. 扬子晚报获评中国标杆品牌
中山南路101号
1993年10月1日创刊,原名《婺州生活报》。1994年9月1日,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更名为《金华晚报》。由金华日报社统一自发。现为周七刊,周出144版。《金华晚报》4开24版(周一16版,有时28版),目前于10月10日改版。期发数12万份,覆盖包括义乌、永康、东阳、兰溪、磐安、浦江等县(市)的整个浙中地区,其中金华市区6万份,义乌3万份。《金华晚报》以贴近性定位,走市民化的路子,深入城市居民,切入主流人群,报道今日新闻,纵览天下大事,服务居民生活。是一份新鲜好看、实用、有品味的城市主流报。
底酬是50元 底酬之上有三种不同的计薪方式,一是【新闻类】按字数计薪,过一千字每五百字一段,每段20元。二是【诗歌类】诗歌类的薪酬就比较难以划分通常是由主编审定发薪的。第三类最为特殊【独家类】也就是这个稿子只有你们一家拿到了采访权,其他媒体都只能通过转发你们的消息来传播信息时,这条信息的价格就有可能出奇的高,这需要看消息的影响力和转发量了。
我就是, 金华市, 退伍兵,杨俊颖, 人家, 七千元,算不上, 叫猖狂, 这世道,不就是, 能人, 是福吗,再说了, 戴帽子, 肉食者,都不管, 管不了, 有本事,找我呀, 麻了痹, 我发誓,做金华, 金东区, 的人渣,浙江省, 的人渣, 要看齐,也要做, 我说过, 做人渣,并不难, 难的是, 一辈子,坚持做, 浙江省, 渣子王。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新闻的发生是客观的。但是,新闻又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要由人来传播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事件还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因而,对新闻事件进行人为的干预和利用,应该是可以也是可能的。而且,策划,也是媒体编辑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一。制订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报道要点,要求记者在某一时段重点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都应属于策划的范围。策划,是实施本媒体的编辑方针和传播总宗旨的手段一一这是广义的策划。 所谓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而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与新闻策划的区别是:前者是对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有效和充分地利用;后者则全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甚至连新闻事件本身都是人为策划的产物。什么是新闻策划?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新闻策划广义上可以包括公关策划、广告策划、经营策划、竞争策划”(武汉大学夏琼教授);“新闻策划只能限定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不要将媒介的经营管理活动拉进来,更不能搞策划事实”(华中科技大学孙旭培教授);“新闻策划应该包括自觉创造‘信源’的新闻事实策划和体现媒介主体性的新闻报道策划”(华中科技大学舒永平教授);“应把新闻策划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新闻策划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对媒体本身的策划和对媒体内容的策划,前者包括市场定位、受众对象、经销策略等;后者包括专版时段的策划、栏目的策划、具体报道的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周建明教授)。[1]本文笔者引用蔡雯教授的定义:所谓“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具体说来,这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第二、媒介新闻单元(指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第三、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2] 依照这一定义,可以将“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定义为:网络新闻策划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网络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它也应该包含三方面内容:一、网站的定位与网络编辑方针的确定;二、网络媒介新闻单元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三、网络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对新闻策划的再思考□蔡雯今天,我国新闻传媒的“新闻策划”,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此也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分歧。笔者曾在1 9 9 3 年发表论文,较早对“新闻策划”问题进行过一些肤浅的探讨。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我感到对“新闻策划”的研究亟需从研究局部内容走向全面地揭示其内涵,建立理论体系;对“新闻策划”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要从本质上加以辨别,在理论上加以澄清。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新的思考。什么是“新闻策划”新闻理论应该是对新闻实践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的集中概括。“新闻策划”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新闻媒体的策划是一个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如新近在报界比较引人瞩目的一家新报纸华西都市报,1 9 9 5 年创办之初就进行过这样一系列的策划工作:———报业发展道路的策划。从四川省已具有区域组合城市雏型出发,华西都市报确定走“成渝晚报”的道路,组建报社队伍时,就在重庆建立了记者站。———报纸整体策划。定位为“市民生活报”,提出“一报在手,全知家事国事天下事,让读者感到天天离不开这张报纸”。目前该报2 4 块版面,就是在此指导思想下规划布局的,表现出强烈的市民生活报特色。———新闻报道的策划。从开办之初的“新闻追踪”到后来的“特别报道”,报道选题、报道形式设计、版面设计等都有独到之处,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带动了发行量上升。———报纸营销的策划。建成了1 0 0 0 多人的发行队伍和全省自办发行网络,推出了电话订报、现场订报、订报送报箱、送保险等促销手段,提供上门订报、送报上门等服务。———队伍建设与内部管理的策划。员工主要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实行全员合同制,开创了以版面质量管理为龙头的新路子,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管住了软广告,并将职工的收入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该报还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和建立完备高效的信息网络的构想,制订了技术设备改造以及逐步提高职工住房和福利待遇的规划,开展了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和经营活动,等等。他们还明确指出:总编辑就是总策划。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仅仅从某些局部内容去定义“新闻策划”是不全面也不准确的。“新闻策划”理论应该从广义上做全面、科学的界定。我认为,新闻媒体运作策划的客体从广义上说,已经不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而是揽括了所有与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由此而言,新闻策划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来说,“新闻策划”便具有企业形象设计(C I )的性质。“新闻策划”的本质,是在新闻媒体实际运作之前及运作过程中,根据对相关信息的占有与分析,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周密地设计与修正行动方案。孤立地看报纸策划、电视节目策划等,固然都具有媒体策划的属性,人们也在习惯上把它们看作是“新闻策划”,但这毕竟是一种狭义的理解,相对于整个媒体的策划范畴而言,它们只能算是整体中的分支,是总系统下的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还有更小的子系统,比如媒体产品策划本身是“新闻策划”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专版专栏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等又是这个子系统下更小的子系统。所以,广义上的“新闻策划”或曰“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其运作范畴应该揽括媒体精神、媒体的受众定位和方针政策、媒体产品形象与质量、媒体产品的营销服务、人才阵容与管理模式、资金投入与技术设备、经济效益与福利待遇和媒体的标志、外观、地理位置以及媒体的广告业务及多种经营、媒体集团化发展、社会公益活动及公关活动等等内容为主要策划对象。“新闻策划”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可否认,“新闻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大胆的构想、独特的创意、周密的筹划,是“新闻策划”的灵魂。因此,“新闻策划”的主观性容易使人对策划结果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特别是对某些选题的新闻报道的策划,如典型报道、问题报道、批评调查性报道等,人们更易将报道策划的主观性与事物本来面貌的客观性摆到相互对立的位置上进行质疑,猜测其中“人为”的因素究竟有多少,使报道效果难以确定。的确,在今天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为了树立良好的报纸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表现出融报道策划与传媒的活动策划为一体的特征。如1 9 9 0 年天津今晚报发起的“跨国寻母”活动及报道、1 9 9 3 年钱江晚报发起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开设的专栏、1 9 9 4 年羊城晚报发起的“情暖珠江———失窃单车还家”行动及连续报道、1 9 9 5年华西都市报救援被拐儿童的“孩子回家行动”及其“新闻追踪”等,都是报社直接参与、组织的新闻事件的报道,传媒身兼报道者与被报道者双重角色,而且这种复合型的新闻策划均取得成功,好评如潮。这些策划是否违背了“新闻是对事物变动的客观报道”这一基本原则?是否与新闻规律相悖呢?要辨明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报道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判定,即确定报道内容是否客观存在?以及新闻报道是否反映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由此看,上述这些报道都是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或者新闻线索(如窃车现象、儿童被拐、寻母来信、市民对政府服务的客观需求等)为基础的,新闻媒体顺应社会的客观需要,发起行动并组织报道,促使事物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使其达到预期效果。这些策划,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又顺乎国情和民意,并不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特殊的是,促成这种正常结局的外界力量是报道者自身,故而有人称这类现象为新闻媒体“制造新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应以片面的眼光看待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等。新闻报道从本质上说,是报道者对客观存在的意识反映,而且,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还要通过舆论引导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十月革命前夕,列宁通过创办《火星报》建成了俄国统一的政党,他的一个著名论断就是,报纸的作用不限于传播思想,而且还应充当“集体的组织者”。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报纸致力于发动群众进行大生产、支援前线,新闻媒体的宣传、组织作用也非常突出。尽管过去不曾从策划的角度来考察这些新闻传播活动,但事实上,媒体在许多重要报道过程中,既是报道者,又是发动、组织和参与者。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传媒同样应该以自己的宣传报道及身体力行的组织、参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那些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历史进步的新闻策划活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那些置客观事实于不顾,甚至有意歪曲事实、误导受众的策划,必须禁止。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早已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通过实践,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正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中,人们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改造着自己的认识能力。新闻报道的策划正体现了这一认识发展的过程。新闻传媒从客观地报道社会变动,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行动方案,直至参与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并且不断对客观世界发挥作用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因新闻报道策划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它的客观基础,也不能因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而排斥策划的主观创造作用。正确的“新闻策划”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有机结合,是客观与主观这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要求“新闻策划”严守以下行为规范:一、策划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决不能以假象或者被扭曲了、肢解了的事物为策划依据。1 9 世纪末,美国报业巨头赫斯特办的《纽约日报》,就曾以歪曲事实的报道煽动了美国对西班牙的侵略战争。1 8 9 6 年,赫斯特派了一位速写画家到西班牙作战争速写,画家致电说:“这里很平静,不会有战争,想回去。”赫斯特复电:“请留下,你供给速写图画,我将供给战争。”后来,一艘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纽约日报》便断言是西班牙人所为,并悬赏5 万元征求查明罪犯的证据,制造战争气氛。这样的新闻报道及活动策划是以扭曲事实为基点的,完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也违背了新闻规律,只能对社会公众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消极后果。新闻报道策划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公关策划也表现于此,企业的策划行为以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为目的,有时不惜制造假象,自编自演,以达到此目的(这其实也不符合公关原则);而新闻报道策划以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目的,它服务于社会公众,决不允许任何造假和欺。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策划者对报道内容的选择、表现、评价等方面,所有这些行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新闻传媒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事态向有利于社会公众、有利于大局、有利于历史进步的方向转变,争取积极的社会效果。因此,新闻策划中要严格区分“新闻报道策划”与为企业搞“广告宣传策划”的界限,严禁以“新闻策划”为名为企业做变相广告。而新闻媒体策划的其他范畴,如媒体产品策划、营销策划、广告经营策划等,同样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充分考虑媒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存环境、战略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乎实际的、积极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如何提高“新闻策划”水平“新闻策划”的成败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才能提高策划水平?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很值得重视:一、信息占有量与分析准确度,决定“新闻策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新闻媒体通常是在自己面临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各类策划活动。比如在媒体创办时进行全方位策划,在濒临险境时进行改变经营方针、产品形象等方面的策划,在受众或者报道对象发生变化时进行改版策划、报道策划等。所有策划,都是对客观变动的反应。因此,这种反应是否正确,首先取决于策划者对客观变动的认识。这种认识越全面越深刻,策划才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如华西都市报在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当时总编辑等人专门到北京、天津、海南、广州等地对1 5 家各种类型的报纸进行了考察,在全面了解市场与传媒格局的基础上,才提出办“新型城市晚报”的构想,从而保证了整体策划一步到位。实践证明,策划的合理性、可行性是以策划者充分地占有信息、准确地分析信息为前提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是最宝贵的资产,是一切决策的依据。新闻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一方面为社会各个组织和成员提供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同样要靠信息来帮助自己决策。二、超越竞争的创造性思维,决定策划的水平。“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的产物。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传媒实际处于买方市场,社会公众有权利、有条件自由地选择传媒,媒体的生存、发展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其价值才有保障,因此它们必须进行发展战略策划。市场竞争是孕育策划的土壤,但策划水平的高低却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竞争,即超越别人。超越竞争的思维,实际就是一种超前性的、创造性的思维。1 9 9 2 年,北京青年报创办《青年周末》,仅仅3 个月发行量就扶摇直上,广告应接不暇。“只有办周末版才能走向市场”,这时成了报界的一致看法,“周末版热”热遍全国。就在周末版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北青报总编辑提出一个新观点:“报业市场的争夺最终必然是新闻的争夺。我们必须捷足先登,用新闻规律打开正报市场。”他们先声夺人地推出了《新闻周刊》,取得成功。北青报的这一策划充分体现了超越竞争的思维方式。三、运作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决定策划的可持续性。“新闻策划”是一个与策划的运行同步并行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策划不是孤立冒出的一个点子,不是灵机一动的思想火花,而是成龙配套的创意与设计,是一系列方案的组合。策划也不是一次性操作、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在最初的策划方案交付运作以后,仍然要持续进行的精神劳动。这也正是今天我们讲的“策划”与过去习惯于说的“计划”的区别。计划是静态的,而策划是动态的。策划效果以策划的可持续性为保证,任何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策划都不可能赢得最终的成功。策划的可持续性来自于运作过程中策划者的应变能力。比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今晚报的“跨国寻母”报道、华西都市报“孩子回家行动”的“新闻追踪”等,在运作过程中情况都复杂多变,有的甚至一度险些夭折。而报社领导处变不惊,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动,寻找对策,修正与补充原先的策划方案,使活动及报道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了最佳效果。应变能力是策划者眼光、胆略、经验和计谋的综合表现,也是策划型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新闻策划”对于我国新闻媒体来说,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完整意义上的“新闻策划”,目前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闻传媒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媒体必将在更广的范畴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策划运作。笔者愿以上述见解“引玉”,期待更多的人为此做出探索。《新闻战线》(1 9 9 7 0 9 )新闻报道策划与策划新闻报道(2002-10-15 09:38:04)随着媒体大战的硝烟日浓,不少媒体专门设置了策划中心等部门,安排资深编辑、记者负责策划相关事宜。大致说来,目前对于新闻的策划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策划,另一种是策划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策划:让内容更充分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指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时,对于如何报道进行策划。如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北京申奥、足球出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许多媒体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策划出一组好的报道,要尽可能收集各方资料,了解事件全貌,从中提炼出最精华、最具时效性、读者最关注的部分放在首要位置,将各种资料进行编辑归类组合。编辑的吸纳与判断能力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展现。策划是编辑的归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现在,一些报纸在日常运作中,深感因为缺乏策划而使新闻报道大大打了折扣,或者逊色于其它注重策划的报纸。因此,不少报纸采取了将策划与新闻采访同步进行的改革。有的报纸设立了总编辑值班制度,遇有重大事件,值班的总编辑能够及时调集采访力量,将新闻做足做深。新闻报道策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始终。因为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可谓瞬息万变。一位总编辑经历多次大策划后,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个好的策划,如果没有一个对这个策划理解得特别透彻的人一‘盯’到底,这个策划的结果就可能和当场设计的不一样,而且在‘盯’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开掘、丰富和升华原来的策划。”策划新闻报道:无新闻处觅新闻说到策划新闻报道,这可能是有较大争议的一个话题。对于策划新闻报道,不少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新闻始终不是策划出来的”。甚至有人认为是违背了新闻规律。但客观地讲,在我们日常的运作之中,仍经常进行策划新闻报道的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我们不曾意识到而已。因此,有必要对策划新闻报道加以研讨。笔者认为,所谓策划新闻报道就是于无新闻处觅新闻,多半要靠新闻从业者的经验与智慧嗅出新闻的味道,并加以发掘。它不是主观地制造新闻,而是前瞻性地预见新闻,充分地发掘新闻源的价值。所以可以说,新闻原本是存在的,只不过策划者将其“挖”出来了而已。因为有些新闻就隐藏在看似没有新闻价值、很程式化或者很公文化的东西之中。这种策划,在近年来的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的报道中,可谓屡见不鲜。另外,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一些记者暗访的体验性报道,实际上也是策划新闻报道的具体实践。但在做这种策划时,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原则:即策划者不能先入为主,记者也不能在暗访和体验中,作出一些具有诱导性的提示,以怂恿当事人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制造新闻。这样的策划是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的。两种策划的对比对比新闻报道策划和策划新闻报道的实例,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新闻报道策划更多地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策划,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达到“人有我优”的目的。而策划新闻报道更多地是对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集纳,通过某一个契机报道出来,引发人们对某一个问题或事件的关注。相比来说,新闻报道策划的对象是动态的,而策划新闻报道的对象则是相对静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倡对新闻报道进行周密策划,但并非硬性策划出新闻。因为策划毕竟是第二性的,不能用它来代替新闻的原创。在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对策划的误区。有些记者甚至以主观臆想来制造新闻,人为地追求轰动效应,导致侵犯他人的名誉,甚至造成一些假新闻的出笼。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已越来越为同行所认识。还有一些策划较为低俗,过多地着眼于别人的隐私,这种策划实际上是一种炒作。归根到底,无论是新闻报道策划还是策划新闻报道,实际上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报道吸引读者、满足读者,使自己的报纸更具独特性,体现出不可替代性,在竞争中始终能引领潮流、立于不败。(作者单位:深圳晚报社)(胡文)
天津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天津在各大城市中率先出版了新中国最早的晚报《新生晚报》。薪火相传,今天的《今晚报》,已经成为天津市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国报业著名品牌。 解放前,天津各种晚报纷纷登台亮相。从1945年到1948年,天津先后发刊的晚报就有《自由晚报》、《新生晚报》、《大众晚报》、《人民晚报》、《夜报》、《民国晚报》、《大路晚报》、《真善美晚报》等8家,其中除《民国晚报》是附属于《民国日报》的国民党党报外,其余都是独立经营的。这些报纸中以《新生晚报》影响最大,其它多无特色,销路也甚窄。创刊于1946年7月31日的《新生晚报》社长是常小川,发起人和第一任总编辑是张道良(今名张道梁),随后约请马际融任总编辑。分工上,马际融分管副刊和本市新闻,张道梁任主笔,编要闻版,管理社内外事务。天津解放后,则由贺照担任总编辑。《新生晚报》平时日销量在一万五到两万份左右,社址设在罗斯福路240号(今和平路百货大楼旁),1956年搬出。《新生晚报》在南京、北平、沈阳等处约有记者,经常拍发专电。该报也像其它报纸一样“偷电”,即通过电台接收各大报、通讯社的电讯,同时,也有自己的专电。如张道梁与北京《世界日报》成舍我约定,每日中午定时由两家晚报以长途电话交换上午各自采访的新闻,由马际融负责记录并写成新闻稿。报道上,《新生晚报》晚报特点比较突出,时事新闻迅速翔实,重要新闻多当天消息。配合新闻的评论和专页文章,许多谈得比较深刻,为一般群众喜闻乐见。因为报道倾向于人民,曾多次受到国民党天津当局的警告。如1946年9月3日,该报播发了解放军解放大同的消息后,国民党市党部即派人带着特务持枪到报馆质问威吓,后经常小川托人疏通才平息。《新生晚报》有七个周刊,即“文艺大地”、“读书”、“人物”、“妇女”、“星期专页”、“报与报人”、“宗教论坛”。其中不乏名家作品,如北京著名作家徐凌霄和张中行均开辟了专栏。由于该报是由基督教百万基金会资助的,《宗教论坛》由教徒乔维熊编辑,报社只负责校对、印刷等,其它并无宗教色彩。《新生晚报》的政治态度,开始基本上是中立的,以后逐渐倾向革命。同时,其负责人张道梁、马际融等与中共人士也有联系。更重要的是,解放前的天津地下记者协会在《新生晚报》发展了8名地下成员,其中就包括解放后成为总编辑的贺照等,编辑部基本上已处于“地下记协”的控制之下。正是由于《新生晚报》表现不错,解放后得以继续刊行。 1949年1月15日当天,《新生晚报》和《民国日报》发行了天津解放的号外。随后,旧有各报一律停刊。1月18日,党中央给北平、天津两市市委发了指示,要求不要命令旧有报纸一律停刊。经过市军管会文教部对旧有报刊的审阅,3月,《新生晚报》复刊。复刊后的《新生晚报》,仍然为民办报纸,社长仍然是常小川。工作人员大体上是原班人马,贺照担任总编辑,张道梁、马际融改办书店,后分别从事其它工作。但是,在新的环境下究竟如何办晚报,许多问题不清楚,加之也没有别的晚报可以借鉴、参考,因而思想放不开,总的来说,版面反而不如解放前的《新生晚报》生动活泼,发行量也仅万八千份。随着1951年“三反”“五反”的进行,社长常小川几乎完全放弃了对报纸的控制。1952年夏,《新生晚报》原有资金财产或没收或退回,《新生晚报》收归公营,要求常小川自动离职。经历了短暂的停刊后,更名为《新晚报》继续出版。 《新晚报》社址仍在原《新生晚报》的社址,仍然是贺照担任总编辑。但《新晚报》的性质由此发生了根本变化,即完全公营,归市委宣传部领导,行政主管机构为文化局。同时,也增加了人力和设备。然而,对于如何办出晚报特色,当时领导上和报社负责人则似乎都缺乏考虑,因而报纸内容比较简单枯燥,读者意见很大,订报者越来越少,从而销路日窄,经济困难,入不敷出。1953年初,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报社领导提出了批评、建议,报社同志的思想有所解放,内容渐见起色。内容上,《副刊》坚持“杂俎”的方针,面向一般读者(具体读者也可看、愿看),内容越来越广,版面越来越活,不少栏目成了读者欢迎、关心、每日必读的栏目。新闻报道面也日见广阔,有的抓住重大事件,连续报道,有的则着重反映天津人民的新风尚,反映天津的社会新面貌,有消息,有特写,有专访,有专栏,大都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现天津各方面的新变化随着报纸内容的改进,销路日广,收入日多,经过了两三年,财政收支达到了平衡有余。《新晚报》后期发行量达到十几万份。 1960年6月30日,《新晚报》在头版发表了简短的“本报启事”,声明:本报今日终刊,和天津工人日报、天津青年报合并,七月一日创刊天津晚报。各单位和读者所有同本报联系的一切事宜,请继续与天津晚报联系。1960年7月1日,《天津晚报》正式创刊。《天津晚报》的“创刊词”,表明了这份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对象、主要任务、内容结构和办报特色。创刊词称:天津晚报是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的一张综合性的报纸,以城市人民为主要对象。它将遵照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围绕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配合和辅助天津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和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向全市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创刊词称:天津晚报在宣传报道中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活泼,认真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努力提高报道的质量。《天津晚报》面向市民,抓住市民这一共性,晚报天地自然宽阔了。随着晚报的发展,销量达二十万份左右,为历来天津的晚报所未有。这些销路,绝大多数是自愿、自费订购的,说明广大群众喜欢阅读晚报。内容上,晚报也不断改进。其一,由于全国晚报多了,新华社每天上午播发国内外时事新闻,晚报的时事新闻比以前充实多了。其二,《副刊》的质量、格调不断提高。谢觉哉等老革命家和冰心、老舍、谢国桢等一批名家都成为晚报的作者。其三,增加了文体版,几家晚报合作,经常互发专电,充实了报道内容。其四,本市新闻方面增加了移风易俗的报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天津晚报》仍能正常出版。1967年1月,全国报界掀起夺权的一月风暴。《天津晚报》面临灭顶之灾。1月6日,《天津晚报》总第2067号报纸如常出版,当天4个版面。而1967年1月7日,代替这份报纸的是一纸“查封《天津日报》、《天津晚报》声明”。这份声明没有报头、没有总刊发序号,落款为:天津市工矿企业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部等。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全国一批晚报相继复刊、创刊,天津人民关于恢复天津晚报的要求和呼声十分强烈。1983年8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正式发出《关于恢复出版<天津晚报>的批复》,原则同意天津日报社关于出版《天津晚报》的请示。1983年11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正式给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我市晚报定名<今晚报>的函复》。文件明确:经市委领导同志批示,同意我市晚报定名《今晚报》。随着《今晚报》的复刊,天津晚报重新获得了新生。1984年7月1日,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题写报头的《今晚报》横空出世,很快成为中国晚报界“四大名旦”之一。进入21世纪,《今晚报》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报业发行百强”之一、“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媒体标杆品牌”,其海外版遍及各大洲,品牌价值高达亿元。特别是,《今晚报》在天津人民心中形成口碑,被公认是天津城市的名片。今晚报业发展如日中天。1997年岁末,被列为天津重点工程之一的今晚大厦建成。今晚大厦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数年的努力,由今晚报投资数亿元兴建的。1998年初,今晚报正式搬入大厦办公。2005年9月,今晚传媒集团成立,今已形成拥有《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老年时报》、《今晚经济周报》、《中国技术市场》、《智力》杂志、《家庭育儿》杂志、《今日天津》画刊以及今晚网在内的“五报三刊一网”的新格局。今晚传媒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众多公司,业务涉及广告经营、发行快递、酒店、网络技术、印刷、文体发展、人力资源、餐饮、投资、保险代理等。今晚传媒集团经过深化两分开的体制改革,正向着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前进。今晚报新增了《今晚报数字报刊》浏览今晚报数字报刊,在这里您可以阅读采用新型媒体技术,结合网站互动的多媒体报纸。通过今晚报多媒体版您将看到版面中相关新闻的广告,不仅仅是平面图案而是新闻图片或广告以视频、Flash等多种形式呈现。采用带有区域定位的版面图在网页中直接显示,点击版面图中的任何区域,即可看到对应的文章、图片或广告。
我怎么看不见问题呢?
于国清,1950年8月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波阳。20世纪70年代末期参加本市工人文化宫灯谜小组。历年猜谜和创作时有获奖,创作灯谜数千条,有近千条发表于公开报刊及各地内部谜刊。1988年在《中国谜报》策划主持过全国猜谜。自费创办小谜刊《景华虎》,已出十几期。于忠东,谜号寅灯、西鸣。1968年3月生,山东栖霞人。大专学历。现为金猴谜社理事、金鸡谜社社员、虎友谜社社员、《中华谜报》特约通讯员、《全国灯谜信息》通讯员、保定市灯谜学会会员。曾获纪念李万超友情谜擂二等奖、“炎黄杯”海内外灯谜大赛三等奖、“万丰杯”全国灯谜大赛三等奖、保定市“红佳宾杯”灯谜展猜三等奖、“冬乐杯”第三届全民谜赛优秀奖、“乐凯杯”第六届全民谜赛优秀奖。谜作入选《中国谜语库》、《当代青年灯谜精选》、《中华谜报》、《虎友谜苑》、《花果山风采》、《北京晚报》、《鼓楼灯影》等报刊。卫斌虎,网名:水虎。1970年生,山西运城人。现在太原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工作,1985年接触灯谜,1989年从谜,曾任虎友谜社副秘书长,现任伏虎谜社副社长、山西灯谜学会理事。灯谜作品见于《当代青年灯谜精选》、《一字谜手册》、《毛泽东诗词灯谜集粹》等书及各地报刊。偶有谜作被评为佳谜,在各地竞猜中时有获奖。1999年平遥谜会获“最佳射手”奖及团体三等奖。曾责编伏虎谜社社报一期、虎友谜社社报两期。 马立炳,笔名马寅。1964年11月生,福建福鼎人。大专文化。1991年至2000年11月当任福建柘荣灯谜协会理事,2000年11月11日当选为会长,曾任腾龙谜社理事。加入虎友谜社,被评为积极会员。积极参与灯谜的宣传和普及活动,为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烟草、石油、环保、司法、水利、消防、文化、卫生、工会、企业等单位举办50多场专题谜会。自费主编《银河赏灯》第一、二期,著有《谜目随笔》文章,撰写《试评罗文锋长句谜二则》、《汽笛一声肠已断》等数篇灯谜赏析。谜作在各地报刊发表700多条,其中有23条入编《中国当代灯谜精选》。获得首届虎友谜社灯谜创作奖、《虎友谜影》第15期状元奖、首届“腾龙杯”全国灯谜创作一等奖、“华东杯”灯谜创作佳谜。有谜作荣登《春灯》第28期金牌榜。猜谜方面,在全国大小谜赛中多次获奖。王茂林,1938年生,河北辛集人。高级工程师,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职工谜协副会长,三槐堂谜社副社长,劵海谜社副社长,《天津谜苑》副主编。灯谜作品散见于《今晚报》、《北京晚报》、《中华灯谜》、《全国灯谜信息》、《智力》等120多种报刊书籍,谜作还入编《千家灯谜》、《实用灯谜大全》、《毛泽东诗词灯谜集粹》、《中华当代谜海》、《现代灯谜精品集》、《20世纪灯谜精选》、《全国灯谜创作大赛佳谜精选》。在《中国灯谜库》一书中担任“宗教类”主编。主编《虎友谜苑》(第7期)、《虎友谜影》三期、《劵海临风》,合编《电报谜集锦》、《圆圈谜集锦》、《方格谜集锦》、《三角谜集锦》。参与组织了天津市第二、三届“津门谜会”,并担任灯谜比赛的评委,1993年参加了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举办的部分城市灯谜名家邀请赛。在首届中国灯谜国际大奖赛中获“中国灯谜好射手”称号,在全国和地方举办的各种灯谜比赛中共获奖300多次。《今晚报》、《中华谜报》报道过其灯谜活动。冯忠良,谜号渝人、西陵风。1933年4月生于重庆市朝天门,高中文化。现为湖北省灯谜协会会员,宜昌市灯谜协会副秘书长,虎友谜社副秘书长,葛洲坝云林路小学希望谜社顾问。参加谜社十年来,制谜近万条。千余条谜作散见《中华灯谜》、《春灯》、《全国灯谜信息》、《宜昌谜苑》、《虎友谜苑》等数十种谜刊、谜报上。获湖北省十二届谜会佳谜奖、湖北十三届谜会优秀射手奖、江西省“南铁杯”制谜创作奖、虎友谜社“新世纪”竞猜二等奖。在“老年智多星灯谜创作大赛”中,荣获“灯谜智多星”称号;在“新世纪灯谜之星”创作大赛中,获二、三届“新世纪灯谜之星”称号。
由“文青”到“报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大千由“文学青年”步入传媒界,成为一名“报人”。1987年底参与《齐鲁晚报》创刊,从编辑记者干起,后来任副刊专刊部主任、编委、齐鲁晚报副总编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命创办《大众生活报》,后更名为《生活日报》,任第一任总编辑。随着都市报的发展,先后组织策划《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等报纸的创办,在山东新闻界很有影响。由“报人”到“文化企业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众报业集团筹建山东新闻大厦。成立伊始,作为大众日报社社长助理的王大千被任命为山东新闻大厦执行董事长,后又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敏锐觉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山东新闻大厦大力推动酒店文化建设,发起创办了中国文化主题酒店研究会,提出创办儒家文化主题酒店的理念,倡导新闻大厦“每天都是新的”独特企业文化,开山东酒店业“酒店文化”风气之先。从1998年起至今,王大千一直担任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2004年底,王大千调入中国孔子基金会工作,任副理事长、副秘书长。
王大千,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儒风大家》总编辑。曾任《齐鲁晚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总编辑、山东新闻大厦董事长、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参与策划创办了《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
1、陈益峰陈益峰、著名风水学家、风水术学传人,风景园林硕士,精通阳宅与坟地风水,从事风水地势研究15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园林研究院等单位从事建筑风水研究工作。主要擅长住宅风水、坟地风水、别墅风水、办公楼风水等技术。尤其擅长风水现场调整与选址,实践经验丰富,调整效果突出,是风水实践界难以多得的高手。曾经接受俄罗斯第一频道(原苏联中央电视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全球商业经典》、《中国建筑科学》、《建筑与文化》、《南方人物周刊》、《新京报》、《齐鲁晚报》、《法兰克福汇报》、《风景园林》等国内外著名媒体采访,传播风水学说,在国内外风水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属于风水业青年骨干。主要成就: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属于当代民间少有的实战派大师,理论系统的专业古建园林教育优势,将传统风水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结合,使风水应用摆脱迷信的迷雾之中。2、王庆丰王庆丰,周易研究专家,河北周易研究会理事,1949年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出身风水世家,自幼跟随父辈承习风水术,窥得中国风水术的精髓。数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的风水实践与总结,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风水卦例涉及到机关、企业、工厂、学校、商场、酒店、住宅楼、娱乐场所、高尔夫球场、小区规划、阴宅处理、灵堂选址、南水北调工程、寺院修改规整等等。主要成就:潜心研究八宅风水理论,取得较大的成就。3、钟义明钟义明,生于1949年6月,著名风水家,台湾南投县竹山镇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高中老师,目前为专业作家、画家。专注于中国山医命卜相五术研究,对中国的风水、易经、命理等学术有相当多的整理与研究,并且公开许多坊间不流传的古人著作并加以眉批注释。4、张志春1941年生于河北隆尧,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大学、党政机关和出版社任职。于2013年5月1日病逝,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易经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花山文艺出版社编审、新加坡应用易学研究所学术顾问、香港国际易经科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兼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创作、研究涉及文、史、哲多种领域,已出版各种著作16种。主要有长篇小说《她刚十九岁》、中短篇小说集《相逢在海滨》、散文集《神州风采》、史学专著《王韬年谱》、易学专著《神奇之门》、《开悟之门》等。主要成就:将科学的思维引入风水、奇门研究中,是风水界少有的明白人,讲述风水理论和案例出来不绕弯弯,也不夸大风水玄学的作用。5、李居明男,诞生于中国香港,肆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曾任职报界及电影圈长达十年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全身投入命理术数工作,九十年代中期以业余时间,由于李氏具心怀正信及爱港爱国之情操,对自己要求极其严厉李氏以其宗教心成功拓展「般若心经」之普及潮,早有「李居士」之美誉.主要成就:将风水引入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是风水思想深入平常百姓之家。6、宋韶光广东鹤山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历史系研究所硕士。曾任教于香港珠海书院、浸会大学历史系。曾担任香港无线电视的“风生水起”、“红星掌相”以及亚洲电视的“谈风论水”、等节目主持,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主要成就:将风水与算命学联系在一起,使算命八字理论更多为当代大众所接受。7、韩海军韩海军,易经大师,1964年出生于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河南省南阳市。20岁时就跟随舅父到北京打工谋生,在此期间结识了不少民间的“断卦高手”。初次接触六爻经典著作《断易天机》就爱不释手,又有幸得到燃灯寺高僧的指点,通灵慧根,并得到密宗上师以及道教前辈的传授,在佛道玄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因潜心研究黄鉴恩师的 “八卦象数预测法”而终于融会贯通。主要成就:潜心研究梅花外应在沸水中的运用。8、宋国元宋国元,天津武清人,金玄风水创始人、建筑装饰设计顾问、干支逻辑学和九星逻辑学倡导者、金锁玉关风水实战专家、易学导师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学研修院院长、国际周易研究院常务院长、中华周易协会堪舆中心主任、首易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吾行易家首席咨询师。9、郑伟建《风水中国》杂志社总编辑。中国风水专家。编辑1982年考入大学后开始系统学习周易及人类非理性知识,从大学、硕士到博士研究生一直在我国哲学界前辈泰斗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研究;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著作和译着;199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成就:将风水学说通俗化。10、赵易玄空风水权威,上海起名风水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易经和玄空风水名宿、黄埔六期生刘训升老先生之关门弟子,上海城市经济进修学院、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风水授课老师,《上海楼市》周刊、香港《直通VIP》杂志、《大文化》杂志及新加坡《吉品》杂志等开辟“中国风水”专栏,搜狐房产网风水讲座老师,恒生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中国)等名公司常年风水咨询顾问,上海电视台、每日经济新闻、英国BBC等媒体采访报道,“世界杰出华人协会”理事。主要成就:默默无闻的实战风水大师,为玄空学理论在当代发展打下基础。
山东王大千,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儒风大家》总编辑。曾任《齐鲁晚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总编辑、山东新闻大厦董事长、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