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书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书论文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 (一)纸张要求:学位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二)论文内容要求及排列顺序 1、 封面 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学位论文格式打印,题目一般在20个字以内为宜,要求简明、恰当,中、外文题目应一致。封面颜色为:博士,红色;硕士:咖啡色;教育硕士:浅蓝色;两课:深蓝色;同等学力:浅黄色。 2、声明 论文扉页内容为“声明”(包括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声明须由作者本人签名,未签名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3、索取号 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给出的论文分类号和论文著者号组成。索取号应打印在封面的左上角(见封面样页)。注:索取号可在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从事分类工作的馆员指导下给出。 4、目录 分章、节列出并注明每章、节的页码号,附录、附件也应列入页码号。 5、摘要 500字左右(含3-5个关键词),其内容同前言,但要更简明、精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引用和作为推广介绍。与中文对应的英文摘要亦含关键词。 6、前言 博士:5000-8000字左右,硕士:2000—5000字左右。应包含学位论文的主要信息,包括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其重点是作者的创新性成果和结论。 7、正文 学位论文的主体,要求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6万字,理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4万字(含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文科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3万字,理科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2万字(含艺术类、体育类专业)。 8、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注释可列在所在页下方,应标明引文的所在页码。具体格式为: 引文源于著作时: [序号] 作者 ,著作名,出版者, 出版年份卷(期),引文在著作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杂志时: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发行年份和期号,引文在杂志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论文集、丛书时: [序号]论文集或丛书主编,论文集或丛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在论文集或丛书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报纸时: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报刊名称,发行年、月、日,版次。 9、附录 (三)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提交: 所有学位申请人须按照图书馆的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纸质本和电子版。 对大家有帮助的话,请支持一下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有幸能遇到良师益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恩师刘继虎教授。刘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保持着睿智、沉稳、扎实的作风。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感敬佩。在学习上老师也对我悉心授教,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论文,刘老师对论文的选题、研究的内容都提出了很多建议,指导我如何进行写作。在平时的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还要特别感谢王红霞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王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教我如何进行分析,如何进行论文写作。

此外,还要感觉给我们上过课的所有老师,通过讲座、课堂教学传授给我们知识。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对我的包容和帮助。

谢谢你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书籍就有了让人类进步的阶梯,向往进步,向往书籍。有人为了看书,把自己关在图书馆,泡上一天,饭不吃,觉不睡,这是一个人为了看书,把自己锁在书籍中的极致。有人为了看书,可以一天里无时无刻把书放在手中,甚至睡着了,手里都是拿着书的,这是一个人爱书爱到极点。有人为了看书,可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让自己一天都处于书中的剧情,这是一个人看书看到痴狂。书籍仿佛是我们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它还可以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把它放在心上,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读,认真想。使自己看书时,把自己融入到书中,体作文会主人公的感受,经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聆听主人公的心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书籍是你迷茫时的指示牌,在你找不到方向时,为你指一条明路;书籍是你休息的方式,在你累了时,拿出一本书籍解决你的劳累;书籍是你在无处发泄自己怨念时的听众,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怨念传于书籍,书籍将是你最忠实的的听众。书籍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是怎么也感受不完的是怎么也聆听不完的。书中充满了雅,充满了文学的气息。俯仰大地兮月白烟仓,偏偏轻举兮遨游帝乡,难绘虚妄,难解惆怅。这时,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亿昔练华娓娓,人在涯角,吾不识月华霏霏,唯有书籍懂晦朔之间,人何皎皎

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六个步骤详解,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投稿才不能成功

女书研究论文

我有电子版的 给我你邮箱 我给你发过去。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页码:696 页·出版日期:2002年01月·ISBN:7806652345·条形码:9787806652343·版本: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32·正文语种:中文内容简介江永“女书”系指我国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一带汉族妇女中流传的一种汉文异形字,属白水音系五岭方言。本书将现存所有的“女书”文本编纂、注音成词典。 --------------------------------------------------------------------------------前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由于地域、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诚若百花园中,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流传于湖南江永一带的女书文字,就是这百花园中一朵具有特色的小花。这种文字,渊源古老,形态奇特。它在女性中使用、流传,由是被称为女书。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却因故不复有人继承而渐趋凋零。为了解祖国这项文化遗产,笔者从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对这种文字进行考察,向一些健在的女书传人学习,敞了些搜集和整理资料工作。后因「极左气耽搁了一段时间,经历了种种曲折。到八十年代始将这种文字及重新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加以注释,并做了些简介和探讨,于是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通过考察研究,发表了不少有关论文,以是女书文化在海内外广为传播。然而,由于外来的学者都不懂土话,故其发表的论文,难免有些谬误。又由于能够认读和用女书创作的老年妇女,到九十年代初便陆续去世,持续考察研究女书更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来访时一再提出建议,希望我设法让这种文字能够保留下来。我于是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当中清理出女书的每一个字,结合女书流行地域的方言,对每一个字作了注音、释义,并摘录了现存资料当中大多数字的例句,综合写成了这部《女书字典》,以为众多的学者提供研究资料,使祖国这项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遗产不致湮灭。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稿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再加上我觉得女书文字可能还不止此,本立意继续搜寻,以资充实,然而,不知不觉竟耽搁了十多年。回顾自己亦已老迈,纵欲为此再做点什么,实已无能为力,以是只好就此付诸出版。有不妥之处,希望读者多多谅解,并请提出宝贵意见,以资改进。周硕沂 二○○二年五月

1982年,由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宫哲兵随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绍女书的学术论文《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并在1983年第1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美国)上发表了论文《湖南江永平地瑶文字辨析》,将女书介绍到国内外,1986年宫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书研究著作《妇女文字与瑶族千家峒》。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草书研究论文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汉以前的书迹流传至今相当丰富,举凡甲骨文、金文、碑刻、简书、帛书等,其数量绝不亚于历代递藏的法书。与汉以前的书迹不同的是,东汉末期出现了书法进入自觉后的一些书法名家,如杜度、崔瑗、张芝等人,他们的书法在当时即已广为人们所摹习和收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鉴藏的开端。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最终完成书法艺术自觉阶段的时代;是各种书体齐备,涌现出大批卓越书法家,并确立了历代宗法的艺术典范的时代;是书法理论逐步完备、深化的时代;是对以后的书法发展史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是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魏晋以后,鉴藏法书的风气愈演愈烈。隋唐时代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史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时期,随着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公、私鉴藏古今法书的活动更盛于南朝时的齐、梁。五代、两宋是继晋唐书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公、私鉴藏法书活动,继隋唐风气,其盛况尤逾前代。辽、金虽为少数民族的地方性政权,但受中原风气的熏染,加之在战乱中大量文物输往北方地区,亦形成了金章宗完颜璟朝鉴藏活动的一时之盛。元代的书法则更注意追求复古,同时又将宋代书法尚意的、注意个体精神抒发的艺术表现,转变为专心领略笔墨趣味的艺术趋向。在宋元政权更迭之际,南宋内府所藏法书部分归入元代内府,部分散失于社会,从而形成了元初以私家收藏特盛的鉴藏特点。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写书法的发展史,关于一些字书的由来,例文如下:

书法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极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我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历代的名家、代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书法的欣赏,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下面我将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如何欣赏书法以及学习书法的体会作进一步的论述。

一、 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名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名族,文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

对于书法的发展,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代大批甲骨文与金文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在这五百年里,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文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相继出现了大篆、小篆、摹印、隶书等丰富的文字形式,商周至秦汉,书法完成了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风格的变异。随之书法的繁荣。

是从东汉开始的,在这期间,纸的发明、佛教的传入等特殊现象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到汉末魏晋是书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三国时楷书出现,代表性的书家有钟繇,为楷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知名书家如林、群星璀璨的空前盛景,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的出现,使书法艺术的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尚“韵”书风形成,而且书家们在行书、草书的书写方面也达到了变幻无穷的境界。

同时,王羲之的诞生使得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审美观点由古拙转变为妍美。到了隋代,楷书风行,留下了大量的造像记、墓志和塔铭,随之而来的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代表性的书家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

其中颜真卿的楷书是以前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颜体传达了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的风格。接着是“宋四家”的出现,使书法成熟。后来的元、明、清时代,书法风格基本有了一定的趋向,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对于近现代的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有吴昌硕、林散之、高二适等人,以篆书、行书和草书为主。

二、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知。即通过反复观察,透过作品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  这一点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第二、描述。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 、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第三、解释。申明所以然,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实即

逐一分析作品在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成因。  第四、评价。 即审美判断,古人谓之“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予以评述,其中包括对已有批评的批评。

我认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只有懂得如何评价一份作品,才能取其长处,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能力。

一般的直观性欣赏,大多止于第一步,因此专门的欣赏,一般含感知、描述、解释、评价四项完整的内容,需要调动书法创作、书法史论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这四项内容相互渗透、彼此包涵,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书法学习中应该尽量学会用这种方式来欣赏书法,进一步认识到书法作品之美。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学习书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学 期的书法学习,我对书法及书法欣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书法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极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我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历代的名家、代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书法的欣赏,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我将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如何欣赏书法以及学习书法的体会作进一步的论述。 一、 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名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名族,文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 对于书法的发展,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代大批甲骨文与金文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在这五百年里,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文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相继出现了大篆、小篆、摹印、隶书等丰富的文字形式,商周至秦汉,书法完成了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风格的变异。随之书法的繁荣是从东汉开始的,在这期间,纸的发明、佛教的传入等特殊现象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到汉末魏晋是书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三国时楷书出现,代表性的书家有钟繇,为楷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知名书家如林、群星璀璨的空前盛景,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的出现,使书法艺术的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尚“韵”书风形成,而且书家们在行书、草书的书写方面也达到了变幻无穷的境界,同时,王羲之的诞生使得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审美观点由古拙转变为妍美。到了隋代,楷书风行,留下了大量的造像记、墓志和塔铭,随之而来的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代表性的书家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其中颜真卿的楷书是以前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颜体传达了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的风格。接着是“宋四家”的出现,使书法成熟。后来的元、明、清时代,书法风格基本有了一定的趋向,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于近现代的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有吴昌硕、林散之、高二适等人,以篆书、行书和草书为主。 二、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知。即通过反复观察,透过作品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 这一点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第二、描述。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 、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第三、解释。申明所以然,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实即逐一分析作品在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成因。 第四、评价。 即审美判断,古人谓之“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予以评述,其中包括对已有批评的批评。我认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只有懂得如何评价一份作品,才能取其长处,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能力。 一般的直观性欣赏,大多止于第一步,因此专门的欣赏,一般含感知、描述、解释、评价四项完整的内容,需要调动书法创作、书法史论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这四项内容相互渗透、彼此包涵,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书法学习中应该尽量学会用这种方式来欣赏书法,进一步认识到书法作品之美。 三、书法学习的心得 学习书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学 期的书法学习,我对书法及书法欣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书信研究论文

无现成作文,自己也写不出来,但是可把思路给你这个议论文不好写,没有论据,找到论据也不好写。因此需以阐明道理为主 1.从古代起就有“鸿雁传书”,无数诗人也在诗中提到信,特别是在边塞诗中,渴望用信与家人联系【信有悠久历史】2.外国也广泛用书信联系【范围广】以上一笔带过就可以了,毕竟和主题无关 虽然现在有E-mail,更加便捷、传递更方便、更省钱,但是依然无法替代书信 书信是人用心一笔一划写下来的,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温情,看信的人也有一种亲切感。显然电子邮件无法做到这一点 等待书信的发出和接受也是一种乐趣,也许人们会想此时书信传递到哪里,自己所牵挂的人又在干什么等事情,寄托了人们的思念。人们接到来自远方的来信时,也会有种回到家的感觉,因为自己面对的是熟悉的笔迹、熟悉的感觉。而人们阅读电子邮件时面对的是电脑显示屏,没有书信拿在手里的沉甸甸的归乡感 即使书信的历史过了千百年,信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信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人们彼此牵挂的两颗心【无论时代怎么变,有何等先进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终究无法替代书信,也因此,书信永不过时】 关于信的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这个相当经典,可以佐证书信传情】

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基本是靠一封封的信。这一封封的信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思恋,妻子对丈夫的期盼。那种写信的情怀如今任会在我们心里闪现出来,每次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书信已经快被人们的大脑淡忘了,再也回不到那时了。但是,我们真的要忘记它,取代它,不要它吗? 就则小故事来说,它不仅体现出了书信的重要,而且也体现出了反面观点和与书信同样的事物也逐渐被取代的现实。在现实社会中也不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与朋友聊天时不往也聊到一些这样的话题。这时就会各抒己见了,他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不需要写信了。她认为写信写的不仅仅只是几个方块字,而是几千年来的美德。这样情况下的你会怎么说了?你会和甲同学一样的认为,还是赞同乙同学。你赞同谁都没错,因为这是现实。 现在,从整个社会来考虑书信的话。实在有太多弊端了,麻烦、路程远、贵重等。但是,今天我们要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书信。唐代鼎盛时期,北京城里的一对新人到江南旅游。途中由于遇到山匪,钱被抢了,爱人也被抢上山了。男子非常愤怒,马上提笔写信回家。父亲收到信后,立即带领数百人连夜赶到这里。一鼓作气打败了山匪,两人又得团聚。虽然这是个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其中能领悟出书信的重要性。在这时候,男子的眼里认为是书信拯救了他们,如果没有书信就没有他们现在的爱情。 就如《傅雷家书》一样,一封封书信表达出了他们对儿子爱。都是也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正是这一封封家信,无意中也为书信增添了几分色彩,提高人们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这些90后了解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一封家书》这首歌,通过歌声来表达信中的独特意义。虽然它是首歌,但是也体现出了信的重要性,还用歌声的'方式来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进入新时代的人们。 书信,绝对不可替代。因为你找不到能与它媲美的同等事物,它就是一个时代最完美的体现而不是一个具有封闭性的事物。书信,寄托着人们的精神;书信,传递着人们文化;书信,沟通着人们的思想。作为90后的我们,绝对不要忘记了这一“国粹”。

应用文种最普遍的是书信,其目的在于接洽事物,写书信给别人,情形和登门面谈要事一样。因此,登门访问时的谈话态度,就可以适用于书信。 书信的构造通常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叫作“前文”,内容是寻产的招呼和寒暄。 第二部分是事物,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 第三部分仍是寒暄和招呼,也叫作“后文“。 前文与后文的繁简,因对手的亲疏而不同。 这也涉及到书信的礼仪,书信的读者是特限定的特殊个人,作者自己和这个人的关系,写作的时候需加以注意。 写给老朋友的信和写给未曾见面的陌生人的信应该不同,写给长辈的信和写给平辈或下辈的信也应该不同。 言语上的一切交际礼仪,在书信中完全适用。 从另一方面说,书信比言语更要注重礼仪。 因为我们当面对人说话的时候,除了声音以外还有举动、神情、态度等帮助。 而书信是用文字写成的,除了文字以外没有任何的举动、神情、态度等帮助,一不小心就失了礼仪,使读者不快,所以历来书信多用敬语。 书信里的称呼向来是很复杂的。 称对手为的所有“仁兄大人”“阁下”“足下”“执事”“台端”“左右”等等,自称的有“愚弟”“鄙人”等等。现在简化了,尊称是“先生”,知友称“兄”,自称“鄙人”或“弟”。“我”字也可以使用了。“你”字有“你”“您”两个,称同辈以上该用“您”,称同辈以下不妨使用“你”。 书信通常用请安问好作结,署名下常用“顿首”“敬启”“拜启”“敬上”等字样。这种敬语,在最初也许是表达真实的情意的,流传下来,就成了习惯,就是一种礼仪的虚伪了。 书信在文章以外,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书写的行款、信笺的折法、信封的写法及邮票的粘贴方位等等都是,这些事项可以依从一般的习惯。 书信应付的各种事务非常广泛,因为事务的种类五花八门,所以书信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了,因此各种记叙论说事物的文体也就会出现在书信中。 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只在体式上,并不在内容上。书信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说明文或议论文。 书信如果写某一件东西或某地方的风景,就是记叙文;如果是述说某一件事情的经过,就是叙述文;如果是说述某种理由或是自己对于某事的主张的,就是说明文或议论文。

加一百分有什么用,加一百块钱还差不多,这种事估计没人会帮你

书学研究论文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纸张、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现在人们已经把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书籍装帧设计是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 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 。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第3章 书脊的研究 书脊的历史中国的书籍的形式多种多样,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书籍形式有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线装书“如图3-1所示”是在明代出现,并在清代盛行的。线装书的结构与现在的书籍形式次序大致相同:书农(封面)、护页、书名页、l序言、凡例,目录、正文、附录,后记(跋).单就书脊这方面而言,包背装和线装书已经有了书脊,但这种书脊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脊,其特点是纸质的纸边效果的书脊,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亲切的感觉。从“五四”到抗战前是书籍装帧工作相当活跃的时期,出现了陶元庆、丰子恺、钱君淘等一批著名的装帧艺术家,形成了很多流派。书的装帧形式也已由线装书过渡到了平装书。在书籍设计活跃的过程的同时,书脊设计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书脊设计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图 书脊的意义与封面相比,书脊的美似乎更加有韵味.当读者手捧一本书,其视觉经过了封面的激动之后,在翻转的过程中,眼前突然出现了与封面有所联系又孑然不同的另一番小天地—书脊,在这虽小但又韵味十足的小天地中,读者的视觉得到了延续、思维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书脊的设计往往采用以空带实、以静衬动的形式使读者达到心与物相融相交,成为人与书进行感情交流的一种特殊感性形式。书籍在书店或自家书柜的摆放无外乎两种形式:一是平放,以封面展示为主,二是竖放“如图3-2所示”,以书脊在货架和书柜上展示为主.封面、书脊、封底的连续视觉诱导,其促销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由于书脊是以在货架和书柜上展示为主的,那么书脊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于销售。书脊的设计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它的设计内容同样也包括书名、出版商、作者及创意图形。也可以说,封面中的设计元素在书脊设计中都适用,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不可割裂的整体。由于书的摆放不同其封面、书脊、封底的分工不尽相同。给人的视觉空间感也存在差异。封面与书脊并不因为其空间面积的大小而在设计上存在本质的差异,相反,“大”有大的厚重,小有小的细密,“大”可以先引起人注意,“小”也可以吸引人的目光。关键是怎样在不同的空间里传达近乎相同的信息,怎样使大小空间之间有所区别又相辅相成。因为,书脊是封面的一部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它与封面“如图3-3所示”的协调统一,但在展销书架上它又是一个完全与其他空间隔绝的独立空间,在与同架的其他书的竞争中需要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在书脊设计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独立空间设计。

可以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写写国内的和国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过程。 一、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关于书籍书籍的论文可以这样来写首先提出一个论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后依据这个论点去找论据家加以论述。

每两年一届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征稿通知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展示当代中国书法的艺术成就,推动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经与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商定于2009年6月启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现将兰亭奖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举办单位主 办: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承 办: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联二、组委会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组委会由中国书协和主、承办方有关领导组成。三、评审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下设艺术奖、理论奖、教育奖、编辑出版奖、终身成就奖和尧山杯兰亭新人展六个组,分别负责各个奖项的评审工作。四、投稿要求1、兰亭奖艺术奖部分(1)投稿作者范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非中国书协会员已入选两次以上中国书协主办的立项展览也可投稿,须在登记表上附参展入选证书复印件)。(2)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楹联、歌赋等(须标出原作者名),提倡自作诗词联赋。(3)规格:书体不限,高度、宽度不超过八尺。篆刻作品在12方以内,附边款2—4方,拓印在四尺斗方或条幅宣纸上。所有作品请勿装裱。(4)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上角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请务必使用正楷登记)。投稿时需附身份证与中国书协会员复印件,登记姓名必须与身份证姓名相同,禁用笔名。(5)草书须附释文,篆书附释文与释文出处。(6)每件作品须通过邮局汇参评费30元。(7)作者投稿数量不限,必须一次投齐,每件作品均需汇寄参评费,请勿使用化名重复投稿。(8)此次活动全部作品不退稿,如需退稿请投寄时注明并附退稿费150元。(9)联系方式收稿单位名称: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征稿办公室,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市政大厦1016房间邮编:467000收 稿 人:段国锋 李旭敏 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汇款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市政大厦1016房间收 款 人:任建伟2、兰亭奖理论奖部分(1)申报条件A、来稿应为用中文发表的书学(含篆刻)研究成果。B、2006年10月1日——2009年9月1日期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出版机构正式出版的书学著作,有较高水平者。C、2006年10月1日——2009年9月1日期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报刊上正式发表的书学研究论文,有较高水平者。D、投稿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在18周岁以上符合申报条件的。(2)、申报要求A、由中国书协团体会员推荐申报,也可由作者直接向中国书协申报。B、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材料:申报登记表;专著须提交出版物,论文须提交发表报刊原件,并提供论文复印稿或打印稿一份;专著、论文内容提要的打印稿一份及电子版(存入电脑光盘邮寄)。(3)收稿地址:申报单位(申报人)可将申报书及申报样本于2009年9月16日前邮寄或送交中国书法家协会,地址:北京市文津街7号学思楼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 胡基魁收,邮编:100034,电话:010-661815953、兰亭奖教育奖部分(1)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A、独立编写或集体编写的正式出版的书法教材,有较高水平并有三年以上教学实际效果者。B、在教学中培养10名以上成就突出的书法人才(指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10人次以上),本人在书法创作或书法教育方面有相当成就者。C、因书法教育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或教育先进工作者一次;获得地市县优秀教师称号或教育先进工作者两次以上;在一线直接参与书法教育30年以上的工作者;书法教学有较大社会影响,对推动书法教育有突出贡献者。D、投稿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在18周岁以上符合申报条件的。(2)申报要求:由中国书协团体会员推荐申报,作者亦可直接向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申报;申报人应实名填写申报登记表,并附成果原件及文本、复印件等。被培养的书法人才的材料,须有该书法人才的签字认可。(3)收稿地址:申报单位(申报人)可将申报书及申报样本于2009年9月16日前邮寄或送交中国书法家协会,地址:北京市文津街7号学思楼中国书法家协会 章巧珍 收,邮编:100034,电话: 682140764、兰亭奖编辑出版奖部分(1)申报范围:2006年10月1日——2009年9月1日期间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出版机构公开发行的书法篆刻类图书和书法专业报纸期刊,经正式申报即可成为候选对象。(2)申报要求:由出版社、杂志社或报纸提出申报,也可由中国书协各团体会员推荐申报。申报需提交正式申报登记表和申报图书、报刊样本一份(图书如系多册成套应提交全套、期刊报纸至少提交一年样刊)。(3)收稿地址:申报单位(申报人)可将申报书及申报样本于2009年9月16日前邮寄或送交中国书法家协会,地址:北京市文津街7号学思楼中国书法家协会周志高 收,邮编:100034,电话:010-661871165、兰亭奖终身成就奖部分(1)参评作者范围:年龄在80岁以上,曾经为中国书法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并在书法篆刻艺术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书法家。(2)参评要求:历年书法成就等详细材料(可提交复印件,论著附复印件及版权页)。申报材料的著述必须是申报者个人的专著,复印件须申报人签字有效。(3)收稿地址:申报人可将申报书及申报样本于2009年9月16日前邮寄或送交中国书法家协会,地址:北京市文津街7号学思楼中国书法家协会郭志鸿 收,邮编:100034,电话:010-661889166、尧山杯兰亭新人展部分(1)参评作者范围:非中国书协会员。(2)尧山杯兰亭新人展另发征稿启事。五、评选本次大展评委会对全部作品进行评审,并及时公布获奖、入展名单。如发现个别代笔者,通知作者到现场进行测试;未到现场测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入展资格,提出批评并通报其所在省市书协。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出艺术奖获奖作品30件,入展作品400件左右,理论奖30人,教育个人奖8名和教育集体奖5个,编辑出版奖15家(人),终身成就奖若干名,尧山杯兰亭新人展入展300件。除艺术奖外,其他奖项评审适时择地而定,奖项数量按实际需要设置。六、展览时间、地点2009年12月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展出。七、出版组委会负责出版《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与《尧山杯兰亭新人展作品集》。八、作者待遇1、兰亭奖各个奖项的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入展作者颁发收藏费、证书;一等奖每人10000元,二等奖每人8000元,三等奖每人6000元。入展作品(不含获奖作者)收藏费每人500元。尧山杯兰亭新人展入展作者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之一,每人收藏费300元。分别赠送每位入展作者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九、征稿日期自见报之日起开始,截至2009年9月16日,以当地邮戳为准。十、咨询方式:中国书协展览部电话:联系人:郑培亮 李宁十一、凡参展作者,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6月14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