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欧洲文化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欧洲文化方面论文篇1 浅谈欧洲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旅游发展 在欧洲城市的闹市区漫步,犹如进入中世纪城市之中。古老的闹市区保存着大量联片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物,城市昔日的繁荣历历在目。古老的闹市中心是人们购物和消遣的场所,每天从城市边缘及外围,有大量人口涌入闹市中心区购物和消费。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特色鲜明的城市总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参观,为城市带来滚滚财源。在今日我国城市发展中,欧洲城市古建筑群及特色保护的 经验 很值得借鉴。 1 欧洲城市古建筑群与旅游业发展 在欧洲城市,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城市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而是城市中心地区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形成欧洲城市特有的景观。欧洲城市的历史一般起源于工业革命前后,许多历史名城则可上溯到中古时期,乃至古罗马帝国晚期。在这些城市,中古时期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及古典文化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在闹市区形成大面积的古典建筑群,给人完整的中古世纪城市的感观,形成了各城市固有的特色。 进入21世纪后,欧洲城市闹市区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城市风貌。在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中世纪的圆顶罗马式教堂或尖顶哥特式教堂象征着古老的庄严;教堂内部以 雕刻 、绘画装饰得富丽堂皇;教堂四周则是装饰华丽的喷泉及古老雕塑等。通往商业中心狭长的步行街道上仍保留着中古时期原状,路面不规则的石块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留下深深印痕;街道两旁则是古老建筑物的长廊,与周边地区的古建筑物一起形成闹市区的古建筑群。在这里,古老的商店、酒吧、旅馆、餐馆、戏院、影剧院等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形成各城市鲜明的特色与古老的文化。 欧洲国家在整个旅游策划上,让具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城市旅游扮演了主要角色。旅游旺季时,来自世界各地旅客涌入城市,尤其是在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城市,更是挤得水泄不通。这些城市大量的人口受雇于旅游业,城市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旅游服务业成为城市乃至国家重要的收入。 瑞士的城市旅游可视为欧洲国家的典型。瑞士是欧洲最为富裕的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列世界的前列。银行业、钟表业和旅游业是瑞士经济的三大经济支柱。进入21世纪之后,瑞士旅游业收入超过银行业、钟表业,成为瑞士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门类。尽管瑞士拥有美丽的湖光山色,而到过瑞士的人则发现,瑞士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仍是城市古建筑群,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甚至超过对自然景观的旅游。 与欧洲 其它 国家相比,瑞士城市的中古时期建筑物保存得更好,在城市旅游中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因为20世纪,欧洲国家经历了两次大的战争,城市大量的古建筑被摧毁,从战争废墟中重建的闹市区建筑缺少古典建筑的原滋原味,而现代化风格则十分突出。瑞士的中立国政策使20世纪瑞士避免了多次战争,各城市的古建筑群得以大量保存下来。城市古典建筑群与美丽的湖光山色相协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包括欧陆的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居民也为瑞士的中世纪的城市美景所吸引,每年有大量的旅客涌入瑞士参观和度假。 2 城市古建筑:重要的文化与经济遗产 城市中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群,既是城市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遗产。古老的建筑群是城市文明的“根”,它代表着城市古老的文化沉淀和各城市特色,象征一个城市昔日历史的辉煌。城市古老的建筑群展示城市文化特色,代表着各城市古典文明,以“邮箱经济”形式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之后,世界各地大量的传统建筑消失,古典建筑物也随之大量消失,割断城市的文化文脉,城市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色。20世纪上半叶,两次大战期间欧陆地区大量古建筑毁于炮火,许多重要的古建筑群被夷为平地。二战后,针对传统建筑物集中地区的衰败及其蔓延,欧洲城市当局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城市重建与更新。战争及战后的重建工作使大量年代久远的传统建筑物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这一现象在战争重创的德国尤为突出。战后欧洲城市文化的“根”随之大量消失,保留下来的古典建筑就显得十分珍贵。 古典建筑展示出厚重的文化沉淀,告诉城市过去的历史,使人浮想联翩。素有中世纪城市之称的伯尔尼,可视作欧洲城市古典建筑群的一个缩影。伯尔尼老城区位于火车站附近,保存着大量的中古世纪的建筑。这些建筑物向东边扩散,狭长街道两旁长长的商店走廊依然保留中古时期的原貌,构成了伯尔尼的主要商业闹市区。闹市区的外围则是一些几个世纪前遗留下的古色古香的私人住宅群。在伯尔尼街道上漫步,仿佛进入中世纪的城市中,感受到古老的城市文明。即使是在大学校园参观,年代久远的建筑也仿佛一件件古老的艺术馆陈列品。 古老 建筑群不仅是重要的 文化遗产,而且是极其重要的 经济遗产。欧洲城市普遍把这些古老建筑群当作极其重要的经济遗产,进行旅游经济的策划。各城市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其古典建筑群,特别对那些代表该城市过去的辉煌及重大事件的建筑进行重点宣传。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极尽全力地向世界各地介绍各城市古典建筑及其历史事件。这些 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 进入欧洲各城市参观与消费。城市古老的建筑群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反过来又长期推动着城市 社会经济的 发展。 3 城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文化再塑 欧洲国家都对古建筑进行精心的保护,确保 传统文化 的再塑。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城市古建筑保护的相关法律,并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维护与维修 措施 。在城市长期发展进程中,政府合理地规划城市新发展地区,历任官员认真执行城市规划,使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群的保护达到有机的统一,城市闹市区古建筑群由此而得以长期保存。此外,较高社会文明程度确保有关保护法规得到市民自觉遵守,古建筑与传统文化保护蔚然成风。 欧洲国家古典建筑长期保存下来,与严格保护措施密切相关。各国都有古典建筑保护的严格法规,地方当局也制定相应的措施。不经地方有关部门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对古建筑物进行拆迁。不仅如此,城市现代建筑物拆除的手续也同样是十分麻烦,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任何人都不能拆除,即使是私人住宅,也得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在北美城市的更新过程中,地方政府借口城市衰败而将传统建筑大量夷为平地,从而使殖民地时代建筑大量消失,欧洲的规定避免了开发商借拆除破旧的现代建筑之名而撤除传统建筑和古典建筑物的可能,对古建筑群起到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欧洲各城市对古建筑设施的维修也有严格的规定。维修总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这一原则使城市闹市区数百年以前的街道保存完好如初;但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一原则又极大地增加维修的困难与费用。闹市区供电、供水、排污设施的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设施的铺设过程却不能破坏道路原有的景观。闹市区街道的路面多为数百年前打造的石块铺成,在管道设施铺设过程中,工人小心翼翼地将石块取出,然后将管道埋入路面之下,再回填土,最后将石块按原样铺在路面上。因此,在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古世纪的街道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政府对房屋的维修 管理也十分严格。在维修过程中,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任何人无权改变房屋的外观,私人住房也不能例外。在维修过程中,大到房屋的外观结构,小到房屋的门、窗、瓦的颜色等,都必然保持原样。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城市闹市区数以百年前的古建筑群的原始风貌得以世代相传,从而避免了全球文化趋同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冲击。 不仅如此,政府还在财力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政府拨出大量的专款用于闹市区古建筑物的保护。政府资助对象不仅包括教堂、博物馆等公共建筑,而且还包括年代久远的私人住宅。许多私人住宅已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不少建筑物已经破败,维修成本极其高昂,要让房屋所有者长年累月地对维修单独付费,实在是得不偿失,他们宁愿放弃破旧建筑而购买新的住宅。无疑,这些私人住宅是城市古建筑的一部分,也是古色古香的闹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放弃,城市中心区古典建筑也会随之而大面积消失,结果闹市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就会大量消失,这种现象在古老的亚洲城市普遍存在。 所以,欧洲国家在城市古典建筑的保护中,政府十分重视资助私人对旧住宅的保护。政府认为这些私人住宅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这些代表着地方过去文明的私人住宅进行检查,敦促房主进行维修,并通过维修费用评估而给予一定比例的维修补贴。在瑞士的伯尔尼,在闹市区私人古建筑进行维修时,政府给予总维修费用的20%左右的补助。政府的补贴客观上有利于闹市区私人古老住宅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城市整个古建筑群的保护。 欧洲城市还对城市的现代建筑布局进行严格的规划,防止其对闹市区古建筑群构成文化视角的冲击。在世界不少地方,闹市区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混杂在一起,传统建筑集中地长期遭到蚕食,城市特色也因此逐渐消失。欧洲城市普遍将现代化高层建筑规划在城市外围地区,尤其是郊区的新城镇。在欧洲各城市的外围和郊区,现代高层建筑群随处可见,而在古建筑集中的闹市区却难以寻觅。在瑞士的苏黎士、伯尔尼等闹市中心,很难见到现代高层建筑物,而其郊区城镇却出现一个个的高层建筑群。严格的规划使城市古建筑群的保护与现代建筑的兴建得以有机的统一,城市不至于因现代化的建设而失去古老的文化与经济遗产。 古 建筑的居住者的 经济地位对其保护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房主的经济实力决定房屋保护的好坏,并对其长期的保存与保护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世界不少地区,富裕的人口大多有选择居住在新建筑物的偏好,而年 代久远的建筑多通过向下淘汰给城市穷人,结果会加速旧建筑的衰败,并导致整个街区衰败,最终也会使整个古典建筑群面临灭顶之灾。二战后这种现象在北美十分普遍,也是亚洲等地古建筑较少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洲人崇尚古雅,许多富人不愿居住在现代化的公寓楼里,他们更乐意选择那些古色古香的住宅。尽管这些古老的住宅维修费用高昂,他们还是愿意接受。居住于古老建筑内已成了市民的一种身份特征。 因此,市民在保护古典建筑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律性。欧洲城市居民具有较高的素质,尤其是古建筑物的业主素质更高,他们谨守规矩,自觉地保护私人建筑的古典风貌。市民在维修自己私家住宅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地按原貌施工,维修后的房屋依然保存着原来的风貌。正是这些高素质的市民自觉地恪守其早已形成的规矩,使闹市区古建筑群数百年世代相传,始终保持着原来风貌。 总之,在欧洲各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闹市区古典建筑群作为极其重要的 文化与经济遗产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古老的建筑群与城市旅游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游人来此参观、出席会议,光顾博览会或参加训练项目等,为城市带来源源不尽的财源。更为可贵的是,对闹市区古建筑群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再塑,欧洲城市政府制定了严格规划措施并给予财力支持。同时,高素质的市民恪守其规矩,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与建筑,从而使得古老城市得到可持续 发展,并保持着永久的魅力。 欧洲文化方面论文篇2 浅析欧洲高校校园文化 【摘要】在不同的国度里,校园文化依据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地域性不仅受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更受国家性质的制约。 文章 通过分析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 总结 出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为我国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合理成分,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亚文化;校园文化;自由民主 一、校园文化 (一)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有的现象,并且形成一些相应的概念,亚文化就是之一,亚文化是指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念和主流文化相一致,为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的文化,亦称小群体文化。亚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二)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现代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新兴的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城市,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对新的专门知识的需求,于是,一些从事专门知识研究的机构就应运而生。在城市的发展中,兴起了各种手工业行会、商会,在大学在诞生之初只是学生和老师的行业工会,后来慢慢发展成为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 教育 机构,从其他行业工会中分化出来,而校园文化也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特点区别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是社会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社会文化特殊形态的校园文化,可被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四个层面。不论是何种层面的校园文化,其目的都是对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欧洲校园文化 (一)欧洲校园文化的产生 一方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区分开来,一些从事专门知识研究的机构应运而生,城市市民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了一批大学,成为现代大学的雏形。另一方面,__会一直是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些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这些学校,是现代大学的前身。欧洲校园文化就伴随着现代大学的产生而产生。 (二)欧洲校园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在大学校园的目标是:不仅为青年一代就业创造条件,而且要使他们有目的地生活,要塑造人格尽可能和谐发展的公民。因此西方高等学校重视学生自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教育;重视情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西方校园文化历史长,发展快。 18世纪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为欧洲各国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成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结构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 2.价值多元。 自治的氛围和自由的学术环境让各种文化价值都有生存的空间。在西方校园文化中,既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又有颓废、堕落的厌世情绪。既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又有道德责任,理想追求。 3.个人自由发展和独立精神。 中世纪大学以来形成的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对现代大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创造自由的氛围、竞争和机会均。西方人的竞争压力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直到其退休为止。这种竞争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为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在时间取向上,表现为不满足现状,注重未来,格外珍惜时间。 4.关注个体,讲究实用。 西方校园文化每个时期的主旋律的变动,无一不与当时西方社会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变迁密切相连,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在法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趋于实用。大学生摒弃昔日的迷惘、盲从、激进与颓废,秉持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安于现状,喜欢无拘无束;他们对国家大事淡然置之,漠不关心,缺乏为国家献身的精神,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职业、婚姻和友情,追求的是金钱与实惠;他们倾心于自我发展,认为应当满足自己的愿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就行。因此,有人把法国大学生称为“务实的一代”。 三、欧洲校园文化对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借鉴原则 校园文化作为特定社会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因素和学院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和欧洲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面对绵延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我们应当适时地做出自己的时代选择,在积极地、批判地吸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扬弃的原则。 对于欧洲校园文化,我们要采取扬弃的原则,取彼所长,为我所用。要学习西方校园文化开放、创造、重视学生但是也要看到西方校园文化中的糟粕,比如,欧洲大学正规课时安排比较少,学生时间自由,多是采用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 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有些老师会因为课时少而忽略上课质量,学生完全靠自学,压力大,剑桥大学每年都有学生不堪重负自杀,一方面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与负面情绪得不到老师的及时疏导有关。 (二)立足于实际的原则。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校园文化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比如关于校园民主的问题,通过分析欧洲高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欧洲高校里的民主氛围,是在其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一个法子四海显灵,那还有因果律吗?意志一定体现利益吗?如果不是,那么,一个符合及时情况的科学管理机制,比一味的模仿更有效果。总之,通过分析、过滤、借鉴和吸收,使中国校园文化在与西方校园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新观念、新思潮,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三)主体自主性原则。 中西校园文化在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注意保持其民族主体自主性。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主性,决无可能采取他族的文明,而只有为他族所征服。所以,只有恢复中国大学生的自主性,才有吸收外族校园文化的主体资格。没有本位意识,是绝不可与外来文化接触的。我们应该了解世界生活和世界文化的相关性,不闭关自守和自求复古;也应该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独立自尊的民族与文化,不可在与西方文化接触之时,便为西方文化所同化。 参考文献: [1]李玉泉,佟玉兰,吴焕荣. 企业文化 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3]彭未名.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J].教育与现代化,2002,(02) [4]李越红.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理念与途径论文
众所周知,事物具有两面性,全球化的发展趋向也是如此。关于每个国度来说,全球化都意味着发展机遇与应战并存。随着全球化的疾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昔日益亲密,全球化已成为当前每个国度进行文化事业建立不可防止的趋向和发展道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国度的文化软实力,也会面临更多的文化平安问题与风险要素。每个国度文化的生存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以及文化的影响力都会迎来更多的机遇与应战。这无疑也对我国的文化传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请求。所以,研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讨价值及理想意义。
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特性。
(一)传播范围广。
文化传播不具有固定的区域或时间限制,在全球化的趋向下更是不可能进行封锁式的发展。往常,每个国度的文化都在逐渐走向国际,进行全球范围的文化传播。实践上,这也是每个国度文化发展与进步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度、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会盲目将国门翻开,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也会向他国传播国度外乡的文化艺术,文化传播变得愈加顺畅、愈加积极,不同的文化也开端了深化的交融与碰撞,逐渐打破国度地域的限制,突破民族成见与歧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与传播。
(二)传播速度快。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传播载体。特别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也带动了文化的传播。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同样也推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往常的文化传播速度曾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任何文化理念或文化认识都能以很快的速度向全球进行传播。
(三)传播强度大。
从某种水平上说,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更像是文化的碰撞与冲击。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其共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方式,在全球化这个大平台上,一切的文化汇集在一同,构成了互相交融碰撞的壮观场面。无论我们对每种文化持有怎样的态度和见地,都无法防止不同性质文化间的冲击与碰撞。在这样的发展局势下,弱势的文化就容易被强势的文化所淹没,失去本人的国际位置。
(四)传播内容多样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样化是当今时期最显著的一个特性,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文化传播的多样化是基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一个主要表现方式和特性,是各个国度外乡文化走向世界的必备要素,也是当今时期发展的重要局部。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理念。
(一)人本主义理念。
在过去的奴隶社会中,人的主体位置与人的主权并没有得到注重,也没有在国度层面得到表现,国度关注的重点在于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国民的整体利益。但是,人的思想发展、人的实践需求依然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一切变动与改造的基本动身点与落脚点。因而,想要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就应当充沛思索当前人民的基本利益与需求,在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强调对人权、人的发展的尊重与关注。
在实践的文化传播活动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关注现有的条文请求,或者片面地注重各国间的军事力气、政治力气的比照状况,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注重,对人的需求、人的希冀的思索。因而,在全球化不时深化的状况下,过去注重国度利益的文化传播理念曾经不顺应时期发展的请求,也不契合人类发展进步的需求。我们应当坚持人本主义理念,追求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道路自提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惹起了普遍的关注,往常曾经是一切国度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国际交往时必需思索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文化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厚,经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可以促进文化传播愈加顺利,协助我们找到更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播途径。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更有效更科学的发展环境。其次,可持续发展理念又给文化传播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指明道路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发展思绪,能够完成对文化传播事业的合理控制与推进。除此之外,文化传播事业需求在一个漫长的时间中持续进行,同时效劳于国际社会次序的稳定与人们的团结。因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熏陶下,文化传播还能促进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国度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安康的发展环境,并充沛思索子孙后代的发展后路与发展时机。
(三)调和共存理念。
在当前的文化传播理念的影响下,国际社会各个国度地域的文化传播表现出几个不同的等级。首先是欧美等兴旺国度在文化传播中处于优势位置,很多发展中国度都处于文化传播中的弱势位置。在这样的等级情况中,发展中国度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文化传播的阻力与障碍。因而,我们应当对这种自然构成的等级次序进行严厉的标准,让其遭到国际社会次序的限制和道德认识的控制,从而促使各国文化传播有序进行,构建一个良好的调和的文化传播气氛。我们应当在文化传播中树立调和共存的发展理念,构建一个有效的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应当是多层次、平面性的组织构造。还应当具备有效的监视管理机构,担任每个国度文化传播行为的管理与监视,并为国度间的文化交流与协作追求时机,对文化传播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效劳。
三、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途径。
(一)树立健全法律制度标准。
从我国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状况来看,关于文化传播的法律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进步。固然当前曾经公布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与措施,但是还无法完整满足当前文化传播事业展开的需求。文化传播不只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往与交流,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影响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加强。因而我们有必要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事业提供相应的制度保证与法律标准。首先需求思索的是对相关文化教育标准的树立健全,让我国的文化对外传播有法可依,依法进行。由于在当今这个时期,文化传播方式更先进、传播才能更强的国度更能让外乡的文化认识与价值观念得到更为普遍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国度的文化状况,从而进步国度的文化影响力,进而促进国度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增强与国际组织的协作与交流。
除了必要的制度标准以外,国际社会的规则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局部。很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都为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而,中国应当注重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协作,这样不只有利于我国国际位置的提升,为我国寻求更多的国际范畴话语权,同时也能够经过与国际组织间的亲密联络来博得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权,从而努力于改善国际规则,促进国际次序愈加科学公正,为我国的文化传播发明愈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注重对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作用的发掘。
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建成。在后来的十几年中,孔子学院以迅猛的速度在更多的国度中成立并开端相应的教学活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曾经有上百所孔子学院,成为我国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出口。我们应当充沛认识到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注重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扩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传播事业更快发展,完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时发展与进步,国与国的联络日益亲密,国际间的文化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且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宽,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厚多样。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化传播就成为当前国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发展动力。但是从我国文化传播的实践状况来看,在传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限制要素,比方西方文化传播的压力、管理方式过于生硬以及文化传播方式不科学等。相关人员应当实在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予以处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
只是一些资料,希望有帮助。法国: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法国对文化严肃以待,作家、艺术家、服饰设计师以及知识份子等,在法国社会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法国政府于1960年代拨出了巨款以成立由地方文化中心的庞大网络。实验性艺术和设计也往往可得到补助。法国人对自己的电影传统为荣,坚决不屈服于好莱坞之下,在其他方面,音乐界都是以法语为主,以保护原有的主义气息,而红磨坊亦从1889年起成为当地文化一部分,并以康康舞著名。前卫的艺术、文学及现代建筑在法国都得到强烈的支持。(1)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韩国韩国文化由韩国传统文化衍生而来,发展起源于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对峙以来,南北韩的现代文化出现不同的发展。韩国现代文化是韩国现代化的产物。随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韩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构筑了现代韩国文化。韩国文化在亚洲和世界的流行被称为韩流。韩国人民早期的兴起和发展并不划一,然而总的说来有一个特点,即同中国人之间的积极接触以及有时候也发生的斗争。从韩国人民形成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他们的文化逐渐与中国的文化成为一体。韩国制造了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这几个方面,韩国的发展也受到中国的强大影响。但是,仅仅了解文化交流还不能充分解释韩国文化。正确了解韩国人民的各种特点也至为必要,而这些特点必须联系韩国人民的历史发展来加以解释。不妨考虑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传入韩国的。虽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为韩国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于建立一个由贵族统治和中央集权的倾向于扩张的国家。有人认为新罗时代(公元前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说这五戒的圆光是佛教法师,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学说。因此,对五戒作两种解释都可以。然而,情况的另一面也应予考虑。当时,由于社会需要一套有利于建立王权和父权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传入韩国,组织号称"花郎"的青年队伍和保护诸如家畜之类的财产这两件无论如何也会备受重视。佛教的禅宗也是同样情况。禅宗早在新罗兼并另外两个王国百济(公元前8-公元660)和高丽(公元前37-公元668)以前很久就已经传入韩国,但是直到统一新罗时代(668-935)末期,即强大的地方地主势力起而反对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的时候才开始盛行。换言之,佛教禅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符合当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据信它的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但是,如果联系中产阶级的上升来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释新儒学何以会被接受。中产阶级是指一批具有地方乡绅地位的中小地主,他们并非通过世袭权利而且通过国家科举进入官场的。这些人为人正直,对通过非法手段占有大规模产业的亲元朝的统治家族持批判态度。这个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2 建筑文化 这些人在后来成为一个新王朝的领导阶层,他们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强盛的中国的崇拜者。相反,他们努力发掘民族的历史传统,把这个传统的起始一直追溯到檀群时代,并且支持世宗(1418-50在位)推行韩国新文字韩字。到了17和18世纪,关心韩国的技术和经济进步的新风气在朝鲜王国学者中间甚为流行。在这个时期,移栽秧苗、每年种植两茬庄稼和修建蓄水库的做法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一个以汉城和开城为中心的全国商业网络组织起来了。港口商贾在义州促进了对外贸易。独立的手工业繁荣发展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的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实学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来改革社会。实学在西方文化以及中国清朝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的影响下受益之大是空前的。3 文学文化 韩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韩国的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版画、工艺、装饰等,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美术的特长。其中假面具又称“假面舞”,为韩国文化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韩国的文化受中国影响十分明显,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强大起来因此统一了朝鲜半岛。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全国各类大专院校数以千计。国立首尔大学是韩国排名第一的综合类院校。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也比较有名,此外,还有成均馆大学、西江大学、中央大学、庆熙大学、汉阳大学、檀国大学、建国大学、忠国大学、世宗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庆北大学、忠北大学、浦项工业大学、釜山大学、全南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仁荷大学、仁济大学、培材大学在他们韩国有些名誉。4 国文化 国旗韩国国旗(参考中国历史上道教的八卦图)1882年,朝鲜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将出使日本,临行前向中国清朝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清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用四爪龙旗。由于当时朝鲜当局对日渐没落的清廷已经有些不买账了,所以不接受清廷的要求。其时奉李鸿章之命出使朝鲜的中国使节马建忠(中国近代大语言学家,当时和其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一起出使朝鲜)建议朝鲜政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旗作为国旗使用,这个建议得到了朝鲜政府的采纳,所以,最早的李氏朝鲜韩国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图案的太极八卦旗。后来,一名英国驻朝鲜的使节用西国方美学的角度为这面太极八卦旗做了修改,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对称沙拉伸,使整个国旗图案呈长方形,把阴阳鱼图案改为红蓝两色,这样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韩国太极旗。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它为大韩民国国旗时作了明确解释: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阳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整体图案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国徽公布于1970年7月3日。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着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黄色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红蓝阴阳图代替,它不仅是韩国乃至全朝鲜族文化的一个传统象征,而且在此代表着国家行政与大自然规律的和谐。一条白色饰带环绕着木槿花,饰带上缝着国名大韩民国四字。此特点与朝鲜的国徽设计相同。国歌韩国的国歌是“爱国歌”。韩国最早创立的民间报刊“独立新闻”曾于1896年时刊登了多版本的爱国歌歌词,但当时”爱国歌”的旋律还未确定。后在公元1897——1910年韩帝国时期,爱国歌的旋律被定为军队曲,称大韩帝国爱国歌。1902年再经修改后大韩帝国爱国歌,被使用于国家的重要庆典上。大韩民国创立前爱国歌一直是依照苏格兰民谣“AuldLangSyne”的旋律而演唱的。但作曲家安益泰(1905——1965年)深感不适合拿其它国家的名谣旋律来作自己国家的国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创作了国歌曲,立刻被当时的临时政府所采用。但直到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前,国歌仍是以“AuldLangSyne”版本为主。韩国传统服装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优雅的长裙(chima);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7 社交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接。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吃。乘车时,要让位给老年人。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在社会集体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8 饮食文化 说起吃,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所以中国人到国外,无不觉得没吃的。韩国虽说是近邻,但毕竟还是有差异,不少人甚至说,到韩国吃饭就像进了庙,言下之意就是缺油水。的确,韩国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但这并不代表韩国没有美食。都知道韩国的泡菜很有名,这泡菜就是韩国的第一美食,营养好味道好还美容,是韩国人顿顿离不了的菜。除了泡菜,韩国人还离不开辣酱,泡菜里有,烤肉上有,面条里有,海鲜上有,生菜黄瓜蘸辣酱就是一道菜。可以说,韩国菜的特点之一就是辣。这种辣和中国的辣不一样,中国的辣是香香的咸辣,而韩国是甜甜的干辣,吃时不觉得,咽下去辣得人直喘粗气。韩国有一种小吃,类似中国的年糕,圆柱形,长长的被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放在煎锅里用红红的辣酱拌了,煎熟吃。在很多餐馆中都有这种小吃。煎饼也是韩国比较有名的食物,但比中国的厚,里面常常夹着鱿鱼丝之类的东西,而且多是手掌大小,卷起来很方便。还有一种用土豆粉做的煎饼,要蘸着调料吃,味道很好。类似中国的饭食还有饺子,大多是煎饺、蒸饺,馒头也有,只是都带甜甜的馅,好像厚皮的豆包一样。韩国的冷面想必都听说过。在冰镇的甜酸冷汤中,放着一团细细的面条,上面卧着两块白煮蛋,还有两片水梨或萝卜,十分好吃。冷面主要有用荞麦面做的平壤冷面和用土豆做的咸兴冷面,食用方法也可分为加汤的和用辣椒酱拌的两种,口感十分筋道光滑。炎炎夏日,盘腿一坐,来一碗加冰冷面,爽呆了!韩国人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将牛肉或牛排用佐料卤腌好,放在铁板上烤熟。蒜、辣酱、生菜叶、泡菜自然少不了,高级一些的就多几样海鲜,用菜叶包着肉吃,味道很不错。还有一种火锅,类似日本火锅,其实就是煎锅。在平底锅里放上肉片、洋葱、金针菇等,加入酱油,煎熟蘸调料吃,就是味道有点甜,吃多了有些腻。韩国人不喜欢油腻,当锅里的肉渗出油时就用纸巾吸去。一次,有位朋友请吃牛排汤,我想一定很好吃。端上来一看,砂锅里孤零零几块大排,清汤里洒着几点葱花,味道清淡极了。他们早就把油撇掉了!我只好吃泡菜下饭。石锅拌饭也是韩国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把白米饭盛在用石头做的厚重的大碗里,那碗烧得热热的,放入肉、蛋、豆芽之类的菜,加进辣椒酱拌匀后吃,味道并不十分好,但是有锅巴,脆脆的很香。韩国人很讲究滋补,他们在三伏天也要吃参鸡汤。参鸡汤是用童子鸡加糯米、人参、枣等炖至烂熟,蘸盐吃,据说很有营养。说起汤来,还有用牛骨牛肉熬制的牛肉汤,味道很鲜美。虽然我并不很爱吃韩国饭,但是挺喜欢他们的各种餐具。据说韩国餐饮受古代皇宫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注重形式,讲究餐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锈钢筷子和带盖的小碗。筷子比中国的木筷短一点,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各色花纹图案,吃饭时不小心掉下来砸在脚上很疼呢。刚到韩国时,我以为那些小小的带盖的不锈钢碗是手炉,捂了好大一会才发现里面有米饭。可能是泡菜多的缘故,盛泡菜的器皿也就丰富多样,方的、圆的、多层的、单层的、塑料的、陶瓷的……最叫我惊奇的是,他们吃饭时常常要用一把大剪刀。这把剪刀,吃冷面时剪断长长的面条,吃泡菜时剪泡菜,吃烤肉时剪烤肉,总之,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韩国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脱鞋上炕盘腿就餐。房间小小的,桌子矮矮的,要是人多如宴请时,这些小房间的墙壁就像百叶窗似的可以拉上去,要多大空间随时可以变化调整,十分方便。客人们通常都是分坐在一张张方桌两边,房间多长桌子就可以拼多长,这让我想起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分果果的情景。韩国也是一个多礼的国家。吃饭还好说,喝酒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给别人敬酒时,拿着自己的酒杯,递给对方,倒酒半杯,被敬者转身、背脸、仰头喝酒,再回敬。喝酒时给人一个后脑勺,真有意思。[1]
谈文化传播创新的新思路论文
摘要 :194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现代漫画已经风靡至今。善于故事漫画的创作,借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漫画的创作题材更加宽泛和多样化,意识到电视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连载时间地吸引读者等已经成为日本动画成功的不可复制的经验。
关键词 :日本;动漫;文化传播;创新
日本动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一直为漫画界所称赞,不管是本国还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不管是欧洲还是北美,日本动画几乎借鉴了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将主要探究日本动画对本国和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使用,以及其所带来的持续的影响、蕴含的大和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一些不足。
一、革故鼎新,创新民族文化
日本动画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以多角度展现历史的方式进行。它结合当代审美需求,运用现代传播观念与方式,使得读者从动漫作品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被当作日本神话、传奇、小说素材,为日本传统武士刀精神代表之一的弁庆为例。镰仓时期,源义经遭到兄长赖朝的通缉,打算逃往奥州平泉。弁庆化妆为山野修行僧的队长,源义经与旁人装作弟子。为化解源义经身份被识破的危机,弁庆责打义经,以此证明义经只是普通弟子。这个故事被运用到日本动画《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中。弁庆石、鞍马寺、蹴上斜坡疏水公园等有关源义经和弁庆故事的日本京都场景被成功地塑造成该侦探动画的场景,成为构建整个故事的框架。并且动画中,武士的忠义与智慧、主人的宽容又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进化”到主人公柯南与服部平次身上,向观众展现一段真挚的友谊。故事发生在京都,患病服部平次的女友被黑势力抓走,想夺取他手中的珍贵佛像上的水晶珠。面对患病的服部平次,主人公柯南把坚持的平次击打昏迷,自己孤身去救助平次的女友。扎根于传统文化,改编各国知名的历史事迹或英雄名将的故事,是日本动画创作中一个永恒不老的主题。也因为这样,日本动画才会经久不息而独具生命力。凭漫画《三国志》夺得1991年“日本漫画协会奖,优秀奖”的漫画家横山光辉,创作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平家物语》等历史漫画使他成为日本历史漫画的权威。在漫画《丰臣秀吉》中,漫画家就以一种迎合青少年的眼光,以穿越的角度,通过一个穿越到丰臣秀吉时代的少年的所见所闻,来讲述丰臣秀吉波澜壮阔的一生。
二、源远流长,汲取中华文化
任何一部成功运用传统文化的日本动画作品的作者,对相应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只有在这些基础上,作品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如果说只是简单地还原一个历史故事、一个神话传奇,那么再去看这些在大众心中本来就很熟悉的故事,就只有一些很短暂的共鸣,而真正可以学习的精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日本动画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首先就超出了这个简单的还原,而是倾向于对故事进行改编或者是重新构建结构。不同于中国许多本土的动漫把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如《西游记》《宝莲灯》一拍再拍,日本动漫所展现出来的再造能力是惊人的。例如,借助《西游记》的`故事,峰仓和也重构了《最游记》四个性格与原著极大不同的师徒四人,孙悟空被塑造成为一个不设防并深深依赖师傅三藏,渴望抚平心中百年孤独的,表情酷酷的相当符合当红人气偶像组合条件的人。对于很多国内读者来说,刚开始阅读这部作品可能会感觉很奇怪,但慢慢会发现这其实很有趣,极大地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另外,《醉西游》其中和原著取经体现的勇毅、坚韧、坚持不懈也并没有因为重构而丧失色彩,反而有一种更为升华的效果。日本漫画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漫画名家,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令人敬佩,立足于外国传统文化创作的日本漫画作品一次次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也充分说明他们的“功力深厚”。例如,日本动画《十二国记》之《图南之翼》中就有写道:“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振羽鼓旋风,寰弧翱翔。绝运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十二国记》中十二国的原型就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国,漫画中人物的服饰也是出自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小野不由美也毫不吝啬地把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柔和进去。国王是由天帝派来的麒麟指引登基的,如果国王不实行仁政,那么他就不肯能得到永生,国王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为百姓谋福利。可以看出,这是《十二国记》中独特的政治理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国儒家观点被熟练地运用。从先秦到当代、从服饰到饮食、从神鬼到周易、从文学名著到古老传说,日本动画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其动画创作的源泉之一。
三、优雅古典,吸取欧美之精华
深入几代人记忆的《圣斗士星矢》更是沿袭了部分希腊神话。出现的主要角色大都是希腊神话里的神,如宙斯的私生子——双子座的孪生兄弟撒加和加隆。黄金圣斗士的名字也直接和希腊神话中的十二宫一一对应。欧洲传统文化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显得神秘、优雅和古典。《黄金圣斗士》整个故事的大框架就是古希腊神话冥王哈迪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战斗。希腊帕特农神庙所在之处被设置成了故事中的“圣域”。《黄金圣斗士》中十二圣斗士被绘画得很美。白色或金黄色的头发、精致线条勾勒出来的脸庞以及根据欧洲人身体比例稍作修饰的健壮身材,无不体现着车田正美对欧洲文化的熟稔运用。日本“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服从而不逊”的性格更是在角色的性格和语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双鱼座的黄金圣斗士雅柏菲卡在战斗将近死亡的时候仍然不接受队友的协助——“你忘了黄金圣斗士的战斗一直是一对一吗?史昂”,这和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符合。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黄金圣斗士》成为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天马流星拳”“爆发吧!我的小宇宙”一度成为青少年们的口头禅。这些口号的广泛流传一方面说明了这部动画强大的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日本动画在运用传统文化时所体现的本民族的精神。“爆发吧!我的小宇宙”很明显地和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有契合之处。尽管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传承希腊神话,但核心价值观念却是日本式的。作者通过五个少年之间的交谊强调的进取精神、无私奉献以及关键时候出现的小宇宙爆炸式都很符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四、结语
毋庸置疑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和创新中,日本动画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很大的作品,如2001年出版的盐崎雄二作品《一骑当千》。作者运用了三国的历史,但是漫画中所有的人物,包括孙策伯符、周瑜、关羽等都成了性感的女郎。大陆三国研究专家谭良啸批评作者借三国之名进行低俗的歪曲历史的传播。总体而言,日本动漫在对本国和传统文化的吸收上并非直接照搬。在日本动漫的发展历史上,那些取得成功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的创作者本身就对相应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和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感。在运用的过程中,日本动漫也并非就一个的历史事实或是传说简单地复述和展现,创作者往往很注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团结创新精神、善于学习精神以及武士精神等。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论文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仁”的思想是当代重要的价值观。是重要的道德标准。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从最初的学习普及转为对“中国道路”的思:索。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血脉相连,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和合 仁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独特的地理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也就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文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其中心环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礼”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传统用文化包括好多的方面,以下介绍几个方面。首先介绍的是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是有古代的大教育加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使其思想的核心,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但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都长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仁者,爱人”,儒家思想首先强调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强调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这有其封建的等级思想,但也有尊老爱幼的含义,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儒家思想还把家庭内部的感情交流推广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儒家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从别人的立场为对方考虑,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仁”与“礼”是紧密联系的。“礼”是指统治制度,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抑制私心欲念,遵守社会制度秩序,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特性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会出现一些以前社会所没有的特性。但是,无论社会是怎么发展,有些东西在人的内心是永恒的,历史的思想我们可以按照当今的时代背景重新加以解释,它也能发挥时代的光芒。在当代中国孔子的仁学思想从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体系和主流社会意识,已经转变唯一是和文化心理习惯的形式。仁学的思想能够在解决现代人的信仰失衡,建立理想人格世界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和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向人性化方向的人本管理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在今天民主与宪政的社会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阶段中对孔子仁的思想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可以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其次介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提倡“天人合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但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但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和合”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合”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对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扬“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成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中华文明自上古诞生之日起,就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至今。共同的心理特征,文化特质是在广阔而漫长的历史舞台上形成的,并且已经在中华民族深深扎根,不可替代,不可更改。任何外来文化只是对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丰富和补充。我们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继承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要充分认识,全面考察传统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创建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找到历史坐标,找准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传统文化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要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民族魂。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等等。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必须通过认真的梳理、挖掘,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博物馆文创产品国外研究现状是文创产品开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实际的文创产品开发现状来看,很多地方的博物馆仅依靠出售文物纪念品或复制品来吸引人们的关注,缺乏创新性产品,群众的消费意愿不高。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发挥其文化阐释和文化传播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内展品种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但由于文物本身的文化特殊性和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同时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认识有限,因此,博物馆翻译工作在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予以足够重视,以期实现博物馆文物翻译的规范化,助力大同历史文化传播工作。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递文化信息的使命。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大同市博物馆的文物名称英译文本为语料,探讨文物名称英译的特点,归纳文物名称的英译原则,旨在寻求文物名称的可操作性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的接受度和国外游客的参观体验度,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新闻媒体从业者在评职称时也要发表论文,但是他们对期刊并不了解。其实新闻传播类的刊物有很多本,也涉及到了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刊物,为了便于大家发表论文,杂志投稿网小编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了几本优秀的新闻传播期刊,也是比较好投的刊物。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的省一级期刊。旨在通过刊登论文、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新闻学术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新闻与传播评论》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是一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大型学术丛刊。丛刊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多元的学术思想、高质量的学术品味。现行主要栏目有:学理与方法、传播与文化、比较新闻学、人类传播史、媒介经济、网络传播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于199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杂志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者的思想宝库。主要栏目有:媒介制度研究、媒介法研究、媒介政策研究、媒介道德研究、媒介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社会学研究、媒介政治学研究、新媒介及媒介技术发展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等。
1.国际新闻界2.新闻与传播研究3.现代传播4.新闻大学5.新闻记者6.当代传播7.新闻界8.中国记者9.传媒10.新闻战线11.青年记者12.新闻与写作13.新闻知识 这些应该都可以吧,你是要发表核心还是普刊啊,我们都可以帮你的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
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
希望您早日成功,望采纳!!!
《万事民为先》(林良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万事民为先
作者:林良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10
页数:240
内容简介:
围绕着民心、民意、民情、民生、民力等五大关键词,从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精心选择典型案例,给予科学、理性、全面的剖析和点评,从中探讨其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雄辩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问题,而且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一种历史经验和思想认识上的借鉴,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林良旗 中国外文局前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对外传播》杂志主编,先后在人民解放军某部、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周报社等单位从事新闻和对外宣传工作。曾策划和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民主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等图书。
阮青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教研工作。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纲》《价值哲学》《中国个性解放之路》等著作。
去邮局的网站找,应该可以订的。
学校外面的书店都有。
如果是外地的话估计很难买到,
不过一般学校的图书馆都会有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 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瞭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请问一下现代传播的准确投稿邮箱是什么?收到了录用通知要交版面费担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