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得到越来愈多的政府支持。一批具有不同办学特色和经营理念的高职院校纷纷涌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模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但简单的口号并不能改变目前国内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结合国内社会的现实,实施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个无法躲避的挑战。下面跟着我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其中高级工只占,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05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问题一: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怎么填? 条件:1.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报弗、杂志等。 2.登陆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之前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其中研究的比较多、比较透彻的并且已经没有研究意义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筛选,选出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对比分析法:本文主要运用此方法。本文将选取国内会展旅游较早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同山西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以期发现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及其遇到的瓶颈,从而发现制约着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措施:1.调查收集与论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2.整合相关资料,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 问题二:目前毕业生落实就业的方式有哪些 揣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部队,项目就业,升学,出国,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高职学生就业特点(1)专业分,资源勘查、矿业工程、石油与天 然气、食品药品就业较好95以上;表演艺 术、公共管理、民航运输就业较差,低于 70。2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更加灵活。3灵活就业比例较高。4地点:沈阳大连占。5女生就业稳定性低于男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矛盾5.用人单位找不到需要人才,毕业生找不 到就业岗位。女生更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6.就业难原因分析客观:11999年开始扩招,进入大众化教育,15-5015 以下是精英化教育。2学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3部分地区或企业保护主义强4劳动法出台。2008年(实习生,廉价劳动力)主观1就业期望值过高―高薪 大城市(2学生综合素质降低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7.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特点:(1)跳槽增多(2)新职业层出不穷(3)职业结构弹性增强,自由度提高双向选 择)(4)职业不断趋于公平化 就业步骤四步走:1.彷徨(实习)2.呐喊(实习后)3.伤逝(找就业单位)4.朝花夕拾(毕业后)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途径1.市场导向型就业A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B *** 组织的招聘活动C专业就业网站(毕业办、辽宁省人才)D代理招聘(中介)E各类媒体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途径2.政策促进型就业A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地区就业B入伍参军(学校与生源地)C到中小企业中小城市就业政策促进型就业中基层就业:国家:1.大学生志愿服务大西北2.“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定岗位计划4.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辽宁省:5.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6.“一村一名大学生”7.大学生进社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途径3.订单式培养:企业学校负责招生、培养、就业(大连海事轮机、大连工业大学航空)4.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就业方式)小结:1.高校的就业形势(辽宁省为主)2.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问题三: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怎么写~~请详细些~~ 第1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第3周: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郸的大纲。 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第16周:论文答辩。 问题四:开题报告中的关键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怎么写 行政效能监察思辩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管理信息化、竞争激烈化、社会多元化,已成为对 *** 改革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转变 *** 职能,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机关作风,保证依法行政和政令畅通,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以促进 *** 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全面提升 *** 能力和塑造良好的 *** 形象,也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行政效能监察的必然性 行政效能是评估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行为的效率和质量情况的重要指标,是行政行为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是行政机关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对其监察范围内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所体现的行政效能依法进行的监督和审查。当前,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 *** 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客观上要求 *** 管理实现创新。行政效能监察则是推动 *** 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工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行政效能监察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以倡导为主结合一定的强制力来督导行政监察对象提高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监察以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相结合为主要方式,保证行政组织的科学化、行政行为的高效化,以实现对推诿拖拉行为的惩戒和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达到保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高效、优质的目的。它通过监察权制约行政权,防止行政机关权力的滥用;通过督导建立保障 *** 行为勤政高效的制度体系;通过协调 *** 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实现行政管理机制的运转协调。行政效能监察是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 对社会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实现新的变革和创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市场主体都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 则主要承担维护市场规则的任务。它要按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来实现包括人、财、物、时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来管理国有资产的流向、保值和增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它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中生产、交易、分配的公正性和效率性的内在要求,最终达到用最小的行政资源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行政效率的目标,这就是市场经济环境对行政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必然要求。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是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监察机关有权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 *** 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该款实质上是行政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法律依据。进一步而言,该款与《行政监察法》第一条保证政令畅通,……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问题五:如何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学校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各类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1、更新教育观念,巩固本科教学地位。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与本科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与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按照“统筹部署、分步实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的原则,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课程建设工程”,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建立了“公共基础+专业提高+研究创新”三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模块、素质教育课模块,以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现已建成28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3、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完全学分制,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以及教材选用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构建课外实践学分认证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通,形成了学科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活动教育良性互动的育人特色;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建成144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制度,遴选了一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4、启动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为进一步体现科学技术发展、学科交叉和渗透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基础宽厚、适应性强、专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启动了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两个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今年的招生中,这两类专业按大类招生,一年以后,学生根据兴趣和志愿重新选择专业。 5、实施“特色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国际交流开放计划”试点工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按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建立和形成与基层司法、执法机关以及中小企业等法律事务部门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合作与联动机制,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积极优化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新时期卓越法律人才评价体系,保障和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的学生单独开班,并实现特色教学。突出个性培养和柔性管理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参与导师的科研,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强化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科研能力。 二、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强化教学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与提升举措。 三、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为抓手,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了《教学质量和教......>> 问题六:学生个人实习计划 (主要从制定的目标,达到的结果,采取的措施等方面) 实习生每次实习前要把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落实到实处,一般应提出计划目标;分析实现计划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等。 (1)目标: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各实习岗位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提高素质,做到能胜任现代旅 *** 业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从实际出发,为实现实习目的。自己在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四项指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2)内容:①实习单位、岗位②实习起止日期③达到的目标④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内容 (3)确定实习的步骤、方法和措施 明确如何实现实习目标,达到实习目的的步骤、方法和措施保证。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蒯晓牛 范学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开展继续教育,对教师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充实和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2006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要求各职业学院积极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该意见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但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边学习理论,边到企业实践,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逐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使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教师的技能应首先提高,而教师技能提高的途径和形式很多,但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无疑是一种最实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目前中职学校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问题一定能逐步解决,校企合作、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也一定能建立起来,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良性循环。一、中职教师参加工学结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对营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需求。首先,知识经济需要创造性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拥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的有效形式;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了解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的推广应用,在实践中学习、充电、提高。再次,知识经济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人才。要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危机感的社会,教师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而教师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仍然离不开工学结合的社会实践,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能锻炼和提高教师灵活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能力。2.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实施职教攻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国家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总之,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担负起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迫切需要中职教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3.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原有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大都以“学科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理论轻技能、重注入轻训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理论教学的比例大于实训教学比例,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提高。要深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新模式。要适应这一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首先提高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逐步建立健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制度和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服务的理念,通过工学结合、下厂实践、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学习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中职教学改革的需要。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决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专业课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双证”的结合,即一个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有教师以外的专业资格证书,如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等,既有教师行业的职业素质,又有其它行业的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应逐步成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主流,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中职学校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数比例不高,例如,我校“双师型”教师仅占整个教师队伍人数的26%,且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培养力度不够,这些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实践,其生产车间和工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检验地,也是“双师型”教师最好的练兵场。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和技术改革,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充实提高其“双师”素质。同时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师将企业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学之中,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5.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提高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教师仅仅拥有学校所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且原所学的的知识已陈旧过时,传统的一次性高等教育满足其一生工作需要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继续学习提高、不及时更新知识,自然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现在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要有持续学习、继续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才是符合终身学习时代精神的人。这就更需要中职学校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服务的意念,通过自学、脱产培训、工学结合、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二、中职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各类中职学校都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多数中职教师在这新一轮的改革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将工学结合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一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终身学习理念尚未形成目前,中职学校在试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参加生产实践,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但有的教师由于长期受“学科本位”理念的影响,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形式认识不到位,思维定势僵化,甚至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到企业和基层学习、实践、锻炼,满足于课堂、书本教学现状,不思进取;有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脑子里还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没把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看成是自身进步和能力提升的需要,而认为是额外负担,因而,对参加工学结合实践和继续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的时间难以保证。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师资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工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便显现出来,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教师缺口日益大,加之近年来社会和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人需求量的增大,报考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逐年上升,工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幅增加,平均周学时达20节以上,个别教师甚至高达26节,严重超负荷工作。除寒暑假外,平时上课期间,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或工学结合实践锻炼。正是由于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为保证正常的教学,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得不让位于教学工作。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合作意识不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能立即带来效益的成熟技术感兴趣,没真正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不能主动承担培养学生和教师的义务;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只能充当技术的消极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加之企业出于对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愿意让教师和实习学生知道企业的主要技术和核心秘密,这都不利于学校与企业进一步的合作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无力或不愿意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姻,缺少政府方面的统筹协调,当地政府促成工学结合、校企联姻、校企合作工作的力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撑。正因如此,校企合作始终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学校这头热情高,积极安排学生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锻炼,企业那边却相对冷淡,不情愿安置实习学生和教师。即使合作也只是短期的、形式上的合作,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不仅对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带来一定难度,也给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增加了不少困难。 4.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内在驱动力不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已在中职学校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切合中职学校教师实际的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如我市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涵盖工学结合、生产实践方面的内容,考核指标和办法不尽完善;二是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机制缺乏约束力,教师参与工学结合实践学习的情况,没能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选岗竞岗、福利待遇、奖惩等直接挂钩,缺乏刚性指标,导致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动力不足;三是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三、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师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针对中职教师工学结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其对策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为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中职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为此,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教攻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更应加大参与和协调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良好环境。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可能的条件下,政府应制定或出台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继续教发展的政策,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针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为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模式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活动的开展,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帮助学校和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如鼓励中职教师到企业参加继续教育、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牵线搭桥,促成学校与企业联姻,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使学校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政府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在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中,将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预算,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同时,各级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校企合作优惠政策,为构建多元化的工学结合投入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创造条件,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新理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知识更新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职教师要保持领先性,要有好的发展出路,自身必须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一种生存概念,工学结合,生产实践是中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形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学校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工学结合的实践经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则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在观念的转变上,教师首先要摒弃“重理论轻技能、重书本轻训练、重学习轻实践”的思想,克服继续教育就是培训学习、过场教育、形式主义等不正确认识,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新理念,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技能型”教师;其次,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新理念。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原有的一次性高等教育取得的专、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及所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一生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这角度上讲,更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服务的理念,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现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学生起好示范表率作用,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感染和启迪,养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3.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继续教育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技工的需求不仅量大,且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知识,懂技术,而且上手快、能生产、会经营,动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强,就业率高。中职教师必须适应这一新要求,改变原有的“就理论学理论、就书本读书本”的继续教育形式,积极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彻底改变“重理论轻技能、重教学轻实训”的“学科本位”旧理念,树立“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的职教新理念,坚持能在工厂讲的理论不到课堂讲,能在车间练的技能不到实验室练,在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要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工学结合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最好形式。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教师要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等工作,融入到生产和员工中之中,从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技能,逐步达到技师、工程师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三是教师要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主动申请到企业和生产一线挂职学习和锻炼,并在生产实践中虚心学习,虚心请教,熟悉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生产应用,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终身学习、终身服务打下良好基础。4.重视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是开展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最好形式,但校企合作的最大难点是“一头热,一头冷”。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而人才需要职业学校来培养和提供。企业应从长远着想,根据企业用工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学校合作办学、订单办学,参与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学生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制订,共同实施教学及培训,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其次,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本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课时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注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能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工学结合的继续教育与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此外,到企业参加工学结合继续教育学习实践的专业教师,要主动为企业送知识、送技术,对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或专题讲座,为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多做贡献。5.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新机制要使中职教师工学结合、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形成氛围,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突破陈规,不断创新,努力构建工学结合,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新体制、新机制。一是要创新工学结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引导教师根据时代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进行学习,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终身学习、终身服务打下基础;在形式的创新上,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学习形式,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建立健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各中职学校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纳入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结合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调整和课程的设置,制定出教师中、长期继续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培训方案,并分步实施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三是进一步健全教师终身学习的继续学习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学习实践及相关的进修、培训,学校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对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上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为教师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提供动力。同时,改进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参加工学结合学习实践内容、培训学习的科目、课时,实训实作的时数等指标量化,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职称评定、奖惩、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条件之一,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3)需融高校学科优势、企业需求内涵于一体;
(4)需融新技术、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内涵于一体。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等之间的融合,为研究生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料,以共同研发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为契机,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共赢。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研发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气动布局、结构、制备和全尺寸测试。气动布局直接关系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风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叶片安全运行20年的保证;叶片效能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难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与实现、制备控制与效率等,稍有不慎,整个叶片制备失败或质量差下,动辄就是百万级别的经济损失;制备完成后,在国际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的监视下,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考核,才能获得市场准人资格。
国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备和大型构件全尺寸测试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时代新材资金、场地和人力,共同研发了、低风速型、超长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相关产品巳在国内外50多个风场装机运行,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笔者)全程参与了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和全尺寸测试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学、流变学、热力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以超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为研究背景,针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发表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支撑了2项科技鉴定成果。高校一企业一学生三方共赢,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通常是两段式,即课程学习阶段在高校进行,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培养阶段在企业进行,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阶段,如果没有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困难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问题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突出。博士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往往是单枪匹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难以给博士生配备助手,而很多论文的实验研究是必须有帮手才能完成。比如,我们采用光学测试系统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需要十几个助手才能完成,在企业往往一个助手都没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类实验就无法完成。此外,材料学科开展研究通常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谁出,如果没有明确,学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学生只能通过高校购买平台进行购买,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假设企业出资,如果需要层层审批和控制,以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协调。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深度合作,解决博士生资金和资金使用问题,是保证其论文课题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双导师制是校企联合培养成功的保障
校企联合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由校方导师与企方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企方导师为副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课题论文阶段在企业完成,这种双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导师随时指导、监督和协调的难题,可以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
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校企双方导师及时交流,共同解决在创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导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双方导师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及时指导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科研实际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以亲身经历而言,两导师的分工,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导师的精力首先是以企业为主,负责企业的各种任务,目前令人尴尬的情况是:企方导师根本无暇顾及指导,更别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初审。因此,笔者认为,校方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还要负责工作安排。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导师了?答案是当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应该是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开展。人、财、物的协调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企方导师来说,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完全可以做到积极主动,这样校方导师综合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双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人。
三、完备的创新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可行的前提条件
有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双导师制度的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一个重要条件一一完备的创新平台。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时代新材拥有一个新材料检测中心,该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研究所需的多数检测设备和系统,即便是需要搭建平台,该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笔者博士论文涉及的实验和检测,几乎都是在该中心完成。假设时代新材没有该检测中心,即使是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给论文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时间还会剩多少?因此,一个开展论文课题研究所需的创新平台,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没有,笔者建议不要轻易提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和导师要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才能实现高校一企业一研究生的共赢。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文章从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促进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丰富内涵转变的重要阶段,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教材及课程实施条件)、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以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因为反映着企业的需求;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因为需要企业的参与;是企业心中的教育,因为企业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本文就是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高职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还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要加强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队伍,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让教师进入企业,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实践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2)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将企业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更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师傅充实到教学岗位。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与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弥补学校技能训练师资的不足。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和教学实施能力培训,专兼职教师共同参加教研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1.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课程按工作任务设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要在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优化设计学习内容,提出课程建设及教学标准建议,最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构建学习情境,制定高职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和追求创新,使课程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2.促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课程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的课程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据“做”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基础,也是教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事做到更好、更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 3.改革高职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改革长期以来的课程评价以知识记忆为主体、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重视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结果,以引导和改进教学,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相结合,操作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成绩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企业的工种正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工作已经不是一种简单技能的表现,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群)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因此,高职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有适应职业快速变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高职课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与发展性的特点,课程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把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当前教育行业中,电子白板几乎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代名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教学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因此市面上充斥了众多的电子白板,虽说电子白板具备了良好互动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白板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原因之一就是面板的高亮度引发眼睛干涩从而引起不适感,那么如何在使用互动功能白板情况下又能解决眼疲劳呢?应对市场需求,哑光板由此问世,哑光板究竟有何优势?在微光量子哑光板中如何实现板书板与电子白板的二合一,为深入了解微量子哑光板的护眼教学新模式,日前,上海五指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给各位讲解了其中的原理: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的问世源于当前市面中电子白板的高亮度对于学生视觉的影响,据程经理表示,如要深入了解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必须要涉入一个光量子概念,物体反射率越高,产生的光量子就越多,过长的光量子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会导致眼镜疲惫,视力下降,而米黄色光谱在550-7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不超过8%,色调过渡缓和,反射的光量子少,能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微光量子。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的米黄色面板能够极大改善光量子对视觉的干扰。这也就是当前电子白板市场为何兴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热的原因。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就是为应对当前众多学生们出现的视力问题而潜心研制而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白板,该白板创新融合了传统书写板与电子白板,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款完整的大型教学班,但是接通电源、链接电脑,启动电子教板功能,就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和板书,可以以便投影、触摸,利用内置资源库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据吴经理介绍,该电子白板系统具有环保板书、互动功能、书写功能、资源功能、识别功能及特殊的word处理,影音播放功能等,所以说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实现了面板的护眼功能又独具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只要是电脑能兼容的,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都能显示,同时系统还内置一个PPT软件,具有及时修改、重点标注、难点突出、视线遮挡等一系列功能。目前电子白板市场出现了一种传统黑板瞬间转变电子白板的解决方案,吴经理表示,上海五指峰的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可完美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同一块白板中既可以板书,同时还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这也解决了在原有黑板中再安装一款投影幕的麻烦,简单轻便,仅有一块板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展示难题。对于教学行业来说,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来支撑,吴经理表示:我们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拥有良好的售后团队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的使用问题,同时我们的售后团队也经过了精密的培训,在部署工程之际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方能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还创新应用了独具环保理念的水性环保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绿的环保教具,首先绿字体现在墨水中:墨水中98%为纯净水,其余为无毒色素和专用添加剂,水性书写,不风干,自己清晰,无味无尘无毒,环保卫生,式广大师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脱出来。其次表现在循环使用中,教学笔设计为加墨式,并把尾帽设计为螺旋式,以便多次加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再次表现在护眼教学板中(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板面采用世界眼科专家提倡的具有护眼作用的中低频、高明度、色光谱为550-700的无光米黄色,视感柔和明快,有利于眼睛健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具备独特的护眼功效的面板,同时还创新应用了最具环保功效的教学笔,创新的把当前业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教学工具,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及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护眼功效+环保理念+丰富软件资源的绿色教学平台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大批市场份额。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 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 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因此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 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 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 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 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 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本 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 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 只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 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 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 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 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 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 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 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 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 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 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 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 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 "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 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 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 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 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学生个案分析 姓名:小汪 性别:男 年龄:8 岁 家庭:独生子女 一、学生情况: 该生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工作方面,他担任班级中队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班 级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带领同学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强,辅助教师完成日常 的班级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人际交往方面,他和班级同学都能友好相处, 无论午间还是下课,同学都喜欢围正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画画或者游戏,他是所 有同学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笑爱玩耍,善于表 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方面, 语文数学成绩均在班级前列, 他学习主动、 乐于思考、 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爸爸是小学校长,妈妈是中学教师,在进入小学前他已认识不少的汉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内的加减法,平时回家还要完成课外的各种练习试卷,这 为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作业和考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静心认 真进行检查,所以总是犯小错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和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应他 的真实水平。 二、个案事例 1、学校进行跳大绳比赛,练习期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他号召大家一 起努力,争夺第一。 2、中午写完作业或者困难班时间,不少同学会围在他的旁边看他画画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学生在游戏时难免有些争执, 他能化解争执, 妥善地处理问题。 一次两个小组都想玩跳棋,但班级的两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动让出自己组 的棋子让另一组可以玩,自己跟组员去玩其他的棋子。 3、对班级学生做错事的惩罚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间纪律不佳,写完作 业后没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或画画,而是在班级中自由走动,和其他 同学交谈,于是我批评了他并扣除他一颗五角星,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哼,没关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马上可以补回来的!” 4、每天中午,该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速度肯定在班级前五名,一吃完饭 就心急着写作业,曾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写作业,他说:“我要跟人比赛的!” 但是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作业质量不高,如语文作业中经常有字会写错、数学 作业经常计算错误或者误解题意。从考试情况看,语文单元测验他没有取得过班 级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数学乘法口算练习他的正确率连 90%都没有到(从平时的 课堂教学看,班级中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十实际应用计算他是最为熟练的) 。 5、自己的事情当先,对于同学的询问他有些不耐烦。班级部分学生的对作 业又疑问时都会想到想去问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帮同学解决疑问,总说这个 去问学习委员。 按要求有一后进生要在他那里背诵乘法口诀, 当时他正在写作业, 就较不耐烦地说:“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这里来!”一日中午让他发作业本, 他正在写作业,就说:“我在写作业,要跟人比赛,让其他人发。” 三、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现在孩子正处于小学底段, 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负担不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量会逐渐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会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不仅减淡该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 习观,且他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逐渐养成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以 后的学习将造成很大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多教导、多督促,循循善诱,帮助他养 成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孩子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该生在班级中是优等生,而优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他还处于小学低段,对于批评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视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到了高段,一般优等生对于批评通常会表 现出挫折感。从小引导该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尤其重要,表扬了不要骄傲,批 评了不要气馁, 让他了解表扬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 表扬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要继续保持,批评是因为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不是对个人的否定,不能忽视更不 能无所谓,要知错就改。 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避免骄傲情绪。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等级关系的概 念,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班级中的等级关系,最明显的是哪些是 优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于是划分朋友关系也基于这种按成绩区分的等级关系。 此时优等生会因自己的成绩优异,且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使骄傲自满的心膨胀,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与后进生,甚至不太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这对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利影响。教师和家长对该生的教导应注重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避免骄傲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发现 的眼光观察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或者生活上又 困难的同学。 4、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该生的家长也是教育界的工作者, 应非常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家校联 系本、现代通讯手段、家校互访等方式,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方方面面,学校 让孩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个案分析,该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在家庭 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一定会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束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
论文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关于工科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工科方面的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方向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130吨小型冷库设计与控制
2、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
3、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4、基于四卷筒电气差动的抓斗卸船机控制系统研究
5、高速全伺服热收缩膜包装机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6、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7、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课程实训课题设计研究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9、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10、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及纳入DCS应用的研究
11、火电厂电气监控中主控单元的研究
12、现场总线应用于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13、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
14、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15、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试验 方法 研究
16、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的探讨
17、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18、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分析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0、厚板厂冷矫直机区域全自动控制功能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2、酰氯尾气吸收项目的仪电自动化设计
23、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4、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25、基于课程群及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26、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7、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28、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29、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方式研究
30、探析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31、基于低压电器的电气工程继电器自动化应用研究
32、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33、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3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分析
36、沈海电厂200MW机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装置改造分析
37、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初探
38、楼宇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9、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0、电器自动化调试系统探究
41、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42、浅谈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43、大型设备或构件高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工艺
44、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45、提高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6、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47、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浅析
48、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 系统安全 防护探讨
49、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50、火车站警戒线监控系统设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论文题目
1、基于振镜扫描的激光微焊接技术研究
2、摩擦叠焊试验装置及焊接工艺研究
3、核电厂检修局部干法自动水下焊接技术研究
4、汽车白车身零部件激光三维切割与搭接焊研究
5、基于Agent及FEA的焊接加工过程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6、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
7、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
8、轨道客车用SUS301L奥氏体不锈钢激光叠焊技术研究
9、机器人双丝共熔池脉冲MAG高速焊及协同控制模式熔滴过渡行为研究
10、基于视觉及电弧传感技术的机器人GTAW三维焊缝实时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11、中厚板复杂轨迹焊缝跟踪的关键技术研究
12、送置焊剂片链超窄间隙电弧焊接方法研究
13、镍直缝管焊接成型设备与工艺
14、飞机油箱搅拌摩擦焊缝超声特征成像方法研究
15、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激光熔锡焊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16、管道窄焊缝摆动电弧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基于磁控传感器的窄间隙CO_2气体保护焊跟踪方法的研究
18、铝合金中厚板窄间隙激光焊接技术研究
19、管道闪光对焊在线监测系统及焊接工艺研究
20、机器人管板自动焊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重大装备结构模块螺柱焊焊接工艺的优化
22、专业集群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23、机器人焊接自动跟踪及FPGA控制器的研究
24、钢/铝异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25、激光焊缝视觉测量系统研究
26、船舶船体建造中焊接质量控制的研究
27、管桩端板多工位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
28、环盘类零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与仿真
29、马鞍型焊缝焊接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仿真
30、工艺管道自动焊工作站研发及工艺推广应用
31、45钢-40Cr钢传动轴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32、基于移动及Windows平台的焊接技术研究所OA系统研发
33、金属网带机器人等离子弧焊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参数研究
34、膜式壁焊机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
35、四轴激光焊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36、汽车减震器活塞杆激光焊接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37、小型压力容器MAG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研究
38、基于线结构光的管体直焊缝焊接质量控制算法研究
39、基于汽车座椅调角器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
40、光纤激光柔性焊接装备研发及TA15钛合金焊接工艺研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措施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工科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方向相关文章: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2)
★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2)
★ 工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字体
★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 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好写的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联网论文题目
1、 基于嵌入式PC和物联网的无人驾驶 拖拉机 研究
2、 太阳能农机发动机监测系统设计—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
3、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4、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架构与实现
5、 基于物联网的水田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6、 基于物联网植物工厂监控系统的设计
7、 基于物联网的精准农业玉米长势监测分析系统研究
8、 基于物联网的葡萄园信息获取与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长输管道
10、 矿山物联网云计算与平台技术
1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衣柜系统
12、 基于MQTT的物联网系统文件传输 方法 的实现
1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数据支撑平台
14、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15、 高校智慧教室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运营商窄带物联网部署实现探讨
17、 基于物联网思维的商业银行管理重构的战略思想
18、 面向矿山安全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器
19、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工业物联网环境下隐式人机交互消息传播方法
2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设计
22、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3、 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4、 公安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应用
25、 物联网中增强安全的RFID认证协议
26、 农业物联网技术供需双方决策行为分析——演化博弈模型及其仿真
27、 物联网环境下数据转发模型研究
28、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网关的建设研究
29、 基于Citespace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例
30、 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智慧物流新未来——访神州数码集团智能互联本部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闫军
31、 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
32、 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 是德科技中标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窄带物联网低功耗测试系统以及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
34、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健康医疗系统
35、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36、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7、 新工科语境下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8、 铁塔公司基于LoRa物联网的共享单车方案研究
39、 面向大数据的突发事件物联网情报采集
40、 区块链技术增强物联网安全应用前景分析
41、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
42、 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地震信息化研究
43、 矿山物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44、 基于物联网与GPRS技术对武汉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设计
45、 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房智能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46、 基于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实现脱网应急通信的方法
47、 物联网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探析
48、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49、 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电梯监控系统设计
50、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物联网网关安全系统的建模及验证
物联网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
1、基于物联网的火电机组远程诊断服务实践
2、语义物联网中一种多领域信息互操作方法
3、矿山物联网服务承载平台与矿山购买服务
4、物联网环境下的锰矿开采过程监测软件设计
5、基于物联网的馆藏系统实现
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智能建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剖析
9、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10、蓝牙传输发现服务助力实现协作型物联网
1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12、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3、高校物联网实验中心规划方案
14、面向异构物联网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设计
15、探索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变
16、物联网技术下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
17、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18、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19、物联网/传感网时代下新型图书管理模式探析
20、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21、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方式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策略探讨
24、基于物联网的园区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溯源体系探索
2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27、物联网接入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2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研究
29、基于工作导向的中职物联网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30、面向服务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模型检测
31、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探讨
32、物联网环境下多智能体决策信息支持技术研究
33、物联网和融合环境区域食品安全云服务框架
34、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3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6、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化研究
37、物联网隐私安全保护研究
38、璧山环保监管物联网系统试点应用研究
39、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系统设计
40、物联网温室智能管理平台的研究
好写的物联网论文题目
1、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
2、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3、物联网环境下UC安全的组证明RFID协议
4、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型物品探析
6、基于Zigbee/GPRS物联网网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物联网概述第3篇:物联网、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事件
8、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物联网——后IP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10、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1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12、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3、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14、基于物联网的干旱区智能化微灌系统
15、物联网大趋势
16、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
17、基于SIM900A的物联网短信报警系统
18、物联网概述第1篇:什么是物联网?
19、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
20、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二、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
2、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概念及典型应用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4、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5、从云计算到海计算: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6、物联网 商业模式 探讨
7、物联网: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
8、从嵌入式系统视角看物联网
9、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10、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12、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
13、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
14、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5、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设计与实现
17、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
18、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19、互联网与物联网
20、"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
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通信学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题目
★ 2021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题目
★ 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摘要:21世纪,全球酒店业将面临着一个人才与技术带来的酒店业战略性变化,未来的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人”的因素,但我目的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仍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中。本文对早已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国际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分析,指出其中我国酒店人力资 源管理可以学习的经验和应用方法。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能使酒店加强自身的,内部凝聚力,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关键词:酒店业人性化管理 国际经验 校企合作 在全球酒店业面临着一个人才与技术的变革,快速发展之际,我国的许多酒店普遍出现以下问题:人才资源短缺、学历水平偏低、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激励手段单一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成因大多是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此时,人性化管理,这种以“人”为企业核心资源,把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的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外酒店较早地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历经试炼的经验是,本文重点讨论这些可供我国酒店业思考和学习的国际化经验。 一、将“员工第一”的理念落到实处 1.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尊重员工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员工并非简单的劳动成本,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和可不断产生回报的人力资本。尊重员工的体现是:多和员工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想法。管理者要公开表示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让员工明白,他们对于所在部门和整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做法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很重要,酒店很重视他们。里兹酒店集团的格言: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who serve the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一宗旨深深地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管理层。马里奥特的管理风格是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信条为前提,员工受到尊重,他们会对工作更有信心、感兴趣,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要大力倡导“人性化管理,员工第一”的理念,要使“只有愉快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客人”的思想,深入每位酒店管理者之心。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那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普通的员工,主宰着企业的命运,把握着企业的兴衰。” 2.倡导情感化管理情感化与制度化管理并非冰炭而不相容,两者结合,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管理之道。随着员工综合素质的日益提高,应该逐步弱化制度管理,而强化情感管理。强调管理要讲究“人情味”,主管对下属要有关爱之心。情感化管理不仅表现在对员工的工作,管理者还应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譬如,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宿舍、员工餐厅的建设,为员工提供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精神生活,真正为员工营造一个“家外之家”。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祝福;为有家庭后顾之忧的员工提供托儿与家庭关照服务。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应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另外,酒店还可以考虑一部分员工的特殊需要,为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分担等方式,以方便员工。此外,倡导情感化管理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对话,要坦诚相待。缺乏表达自己思想机会的员工往往有被遗弃的感觉和由此而产生的孤独感,以致很难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当这些直接和顾客接触的员工知道他们的意见和顾客一样受到饭店重视时,会极大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西方酒店特别注重信息共享,其主要表现在:让员工了解酒店经营绩效、财务目标、长期目标、新技术信息、经营哲学等;让员工能使用顾客信息,作为个性化服务的依据;确保酒店信息的上传下达与横向流动的顺畅与及时,强化内部沟通。 经营管理成功的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在诸多成功的原因中,给员工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和环境,都是其中的一条。万豪的管理哲学是“照顾好你的员工,你的员工就会照顾好你的客人,你的客人就会不断地回头。”万豪的管理者们所要做好的就是照顾好员工。令员工快乐。万豪从关心员工的切身的薪酬福利到人文关怀,从完善的培训到提供个人发展机会,从公平对待到开放沟通,无一不是为了令员工快乐。 3.授权向下属授权,这是对被管理者的信赖与激励。如果,员工仅仅是服从上级命令,而没有决策权,一则顾客的需要无法得到最快速的反应,二则员工有等待观望的心理。通过授权,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能使员工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培养、造就人才。面对上级授权,员工通常会正视而不会滥用上级授予的权利。授权,也是管理者有自信心的表示。曾获得美国企业最高质量奖的丽兹卡尔顿酒店就把原来领班的决策权下放给一线员工,让员工根据当时的情况对顾客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督导,提供帮助与赞扬员工。有这样一项规定:任何员工不管他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就地解决顾客对酒店的不满,可动用2000美金以下的金额来处理,无须请示。此种管理方式,使员工能体会到因工作而带来挑战的兴奋、竞争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授权有大有小,也有用人、用财、理事之权的区分,它们各有不同特点,但各种授权行为须遵守一些共同的准则。这些授权准则包括:因事择人,视能授权;用人不疑,放手使用;逐级授权,切忌越级授权;授权必须适度;对被授权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要承担部下工作失误的领导责任。 4.帮助员工拼搏进取,实现自己的抱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大的追求。其实,圆员工自我实现之梦,与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为实现酒店目标而效力,只要引导得法,两者不仅可并行不悖,且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个人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均较详细设计如何帮助员工进行个人生涯的设计、自我实现这一重要命题。“个人开发”即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帮助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曾在1999年7月对23个城市33家2m5星级酒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人员流动的五个根本原因排列顺序为:“个人发展”、“学习知识”、“工资福利”、“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共占。个人发展居于员工需求之首。这一调查反映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酒店员工需求的方向,即逐渐向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转移。“职业生涯开发”包括实施职业生涯计划,认识职业生涯动态等活动。其中职业生涯开发计划是关键,主要包括自我分析、职业选择、制定岗位工作等,而且这种开发呈动态性,定期评估,并要确定下一步新的职业开发方向。当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并愿意为企业多作贡献。皇冠假日饭店将“个人开发”居于人力资源开发之首。其主要步骤:员工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的培训、开发计划,使之切合员工的实际;开展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开发对个人及组织的影响。巴斯集团在北京丽都假日饭店开设假日大学。定期为管理层工作专业管理课程的培训,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喜来登酒店集团为每个员工设立培训与发展追踪档案,员工在提升前必须完成酒店的一系列培训。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国外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做法。酒店业需要的是技能型、操作性以及兼具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人才,为培养这种人才,国外许多酒店院校和酒店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结合。合作的方式包括,学校对学生规定一定的企业岗位实习时间;学校为酒店业提供应用科研、咨询和培训;以企业为主,与学校共同办学,形成企业的培训基地;此外,许多院校聘请教师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对酒店实践经验都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教师讲授内容能够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培养学生对酒店业发展的适应性。瑞士有大量优秀的酒店管理学院,如:这些酒店管理院校与世界知名酒店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又如,美国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和休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就以其教育针对性、技能性、操作性强而著称于世。 三、其他方面 1.许多国家都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制度作为促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岗前和在本岗培训,达标持证上岗,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埃及、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对旅游职业资格都比较重视,要求也比较严格。2.美、日、欧等的企业均甚重视把ES(Emoloyee Satisfaction)策略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从而给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出要着力在管理中培养员工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忠诚心”;在管理中既要有法必依,管必从严,又要“注重感情,严中有情”;尊重员工,善待员工。3.旅游、酒店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行业中发挥协作、督察和管理的职能,而且把为会员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工作,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行业活动。 四、结语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员工是资产和资源,而不是成本和费用。”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怎样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展开的,它意味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怎样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我国的酒店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思考并学习国外酒店所实施的人性化管理的细节方法,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有真正实现了人性化管理的酒店才能取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