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尤其欢迎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863、973、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产出的研究性论文投稿,来稿时请附项目名称和编号。本刊拒绝一稿两投的稿件。2、温馨请求:为了加强本刊与每一位作者及其导师的联系,麻烦您在百忙之中,将您文章的所有作者在网站上注册一下,特别是您的导师,包括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办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单位,详细的通讯地址,具体的研究方向等(如果注册时发现系统中已经有您要添加的作者,请直接选用即可,不要重复添加)。3、请严格按照我刊论文写作模板对您的文章进行修订(特别要填写好创新点自述部分),并确定您的稿件是最终版本,然后进行在线投稿。军工、兵工文章必须提供保密协议(作者声明和导师意见这两栏需要签字的地方一定要手签,作者所在单位保密审批意见这一栏一定要到学校(单位)保密部门签字盖章,签字内容如下:该论文不涉密,可以公开发表。审稿人签名)。4、稿件录用的参考标准:1)选题前沿性--是本学科研究的热点,读者面较广;2)研究的理论性--对同行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指导价值;3)论述的逻辑性--论述正确、表达清楚、语言精练;4)写作的规范性--图表清晰、标注规范,量单位使用正确,参考文献著录完整;5)摘要的信息量--要素齐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清楚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创新之处;6)参考文献引用科学、合理。5、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本刊在专家审稿时的评价标准之一,甚至文献引用的数量多少也是国际上评价“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当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我们提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引用的著录规范,不要漏引。6、论文在线投稿成功后,作者顺序不能再做变更。合作的论文,署名须征得合作者的同意,保证该论文的署名权无争议,若发生署名权争议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7、论文不能涉密,如果为涉密科研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作者保证在投稿前已到所在单位完清保密审查审批手续。
毕业论文格式一些要求
导语:毕业论文的格式有哪些要求呢?论文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下面是我分享的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1、论文标题设计
有的同学把老师印制给你的选题即作标题,这样简单省事。其实标题与选题是有区别的:标题设计要吸引人,而选题无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论文的标题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因此,要精心设计。这就如男人和女人相对象,精心打扮自己努力给对方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指导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判定。
依据一个选题,论文写出来后,其标题存在3种情况:
(1)选题即标题,简单省事,但往往缺乏吸引力。
(2)标题太大,文章内容论述太浅,可改标题,使文与题更贴切些,否则,只有充实内容,增加文章篇幅。
如题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探索”一文,正文论述主要从企业文化概念引进回顾,到我国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分成几个阶段,并论述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经验,还有一系列统计数字。整篇文章无对中国企业文化创新性的见解。显然文与题不符,应改为“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
(3)围绕一个选题写出论文后,定题较困难,待文章完成第一稿后,再仔细定题。大部分学生,通常采用的是“试论……”、“浅析……”、“……探索”、“……初探”,这样的标题无吸引力,而且显得论文档次较低,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
2、论文摘要
摘要是反映内容梗概,是供文献检索数据库做重复传播的情报资料,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要不分段落,写法上提倡省略主语而节约文字,不宜用非公知的外语缩写语,要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作者的重视。
引言即开头可以采用直接切入式(开门见山)和间接导入式(引用案例或从某事件谈起)的方法。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间接导入式开头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弄得不好,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破坏了整篇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其引言部分即开头的写作应当包括这么几个部分的内容应涉及到:
(1)为什么要选此论题?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论文中主要应用了哪些理论,采用了哪种方法(如调查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包括哪些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会给读者一个论文整体印象;
(4)论文的贡献。也就是说你写作此论文能给企业或人们带来什么启示,得到什么借鉴等。
5.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写作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
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不能写散了,因为毕竟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主题写深写透。要考虑什么内容该往上摆,什么内容不该往上摆。如笔者去年指导的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班的一篇论文,其初稿有1万多字,洋洋洒洒。但论文存在以下问题:只是对所有的相关案例进行罗列,没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内容太繁杂,不能突出主要论题。
同时,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笔者编审过的许多稿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语言啰唆,部分之间、每段之间反复重复其内容。
一般情况下,本领域所皆知的常识,不要再介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如有一篇论文“论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其内容包括:什么叫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作用,如何组建企业集团,实践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而论题的重点是企业集团制度的创新,而对如何创新则没有说清楚。
(2)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类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了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纯理论的经济类文章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除非是创新理论和某一学科的工具书。如一篇论文“中小企业战略研究”,整篇文章照般西方理论,泛泛而谈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而没有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研究。这样的文章无价值可言,只有修改,充实现状这部分内容,而且必须作为这篇文章占篇幅大的部分。
(3)思路顺畅,语言通畅。
毕业论文不是散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
如笔者的一个省级课题“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构如下:一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式经营有关,列举许多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才是确保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三是发展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对策及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6.后论(结尾)
可有可无,要根据文章的情况而定。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简单单,就几行字或几句话即可,千万不要再哆嗦重复文章中的内容,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笔者在审稿中发现许多文章,根本无须再有结尾,还啰啰嗦嗦用大半页纸重复文章中的内容,纯粹为了凑字数,画蛇添足,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判定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在撰写论文的后面,附上写作论文时参考的期刊、着作、报纸、电子文献等名称、日期,这样一篇论文的写作才规范。
期刊: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此外,写作毕业论文时,文章的序号也有规范。对于文科尤其是经济类论文而言,其基本序号如下: 一、二、三……→(一)、(二)、(三)……→1、2, 3……→(1)、(2)、(3)……→①、②、③……按这样的基本序号写作,那么毕业论文写出来后,层次感就会特别清晰。哪怕文章内容论述欠缺层次,修改起来也较容易。
总之,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二方面的工作:
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
二是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
知识扩展: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格式要求
1、打印设置
毕业论文一律采取A4纸张打印,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各,左3cm,右2cm,行间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2、字体要求
全文未作特殊要求的字体都采用“宋体”.
3、标点符号
注意论文中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4、页眉页脚设置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奇数页页眉按“第1章 绪论”这种形式打印该页所在的章号和章题目,偶数页页眉上打印“XX大学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书写;从封面下一页开始到正文前一页,页码在页脚按希腊数字(Ⅰ、Ⅱ)连续编排,从正文开始,页码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采用宋体五号居中书写。
本文所讲论文格式要求部分内容可能与学校全日制本科论文格式要求有冲突,以学校为主,但关系不大。
二、本科毕业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主要由封面、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封底组成,其中短篇幅论文的目录部分可以省掉,注释和附录可根据情况取舍。下面我们就一一讲讲各部分的格式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面。包括以下内容: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不需写教师职称)(以上项目各占一行,中间位置左对齐,使用宋体三号字,填写内容左对齐并添加下划线,下划线长度一致)。
注:封面可从学校教务处网页下载。
2、中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黑体,居中,下面空一行
3、英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英语论文题目要言简意赅,完整的概括全文主题,论文题目一般不要超过15个单词,尽量在一行展示,如果一行无法展示完,可以另起一行,也可以做成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形式,英文论文题目的意思应与中文题目一致。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英文论文题目对大小写的要求可参考文章:英语/英文毕业论文题目格式
4、中英文摘要
书写格式要求: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300-5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Abstract”采用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居中书写,内容部分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
5、中英文关键词
书写格式要求: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6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内容部分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中文“;”分号隔开;“Key word”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内容部分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关键词之间用英文“;”分号隔开。
6、目录
书写格式要求:目录中的标题不能超过三级,由标题、点及页码组成,一般论文题目是通过Word文档工具自动生成的,详见:毕业论文目录的自动生成方法与格式要求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标题字体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二级用4号宋体,三级用小4号宋体。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之间用连续三连点连接。标题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缩进一字处理。
7、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字以上,主要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即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如下。
书写格式要求: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400-500字左右。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理论、问题原因与分析(讨论)及对策部分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及分析,论证观点,并提出见解。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300-400字左右。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
(1)正文标题
一级标题均采用“第1章 绪论”形式,三号黑体(不加粗),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采用“ 研究背景”形式,四号黑体(不加粗),顶格书写,前空一行,后不空行;
三级标题采用“ 课题来源”形式,小四宋体加粗,顶格书写,前后均不空行;
四级标题采用“(1)课题意义”形式,小四宋体,后面紧跟正文,前后均不空行。
(2)字体段落
所有正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靠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均为固定值23磅。所有空行均采用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
(3)图、表、公式
图: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d.引用别人的图表一定要注明来源。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8、致谢
应以简短的文字对题目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辩及评阅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同学等)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和品德。限200字以内。
9、参考文献
另起页,“参考文献”四个字采用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要求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且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以示对文献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的标注国际上有通用的习惯,中国也有国家标准规定,不可杜撰。论文中,标注参考文献所依据的标准应该统一,不能混用。此外,参考文献应列在论文结论后。
在说明文献出处时,书写格式为:
①科技书籍和专着:主要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着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
如:陈日耀。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②科技论文:主要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等。
如:庞思勤、刘成伟。激光加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机理研究。兵工学报,1992(4):84-91
③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宜引用。确需引用时应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档案资料”、“己投稿”等字样。对于学位论文也应注明“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单位。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见文章:论文正文和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
10、注释
“注释”两个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
11、附录
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供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以及计算程序和说明等。“附录”两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内容为5号宋体。
12、封底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底,按先后顺序排序装订。
13、主要符号表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不仅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论文的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一) [1]管用时.导线内交变电流趋肤效应近似分析[J].邵阳高专学报.1994(03) [2]李海元,栗保明,____,宁广炯,王争论,杨春霞.等离子体点火密闭爆发器中火药燃速特性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02) [3]谢玉树,袁亚雄,张小兵.等离子体增强发射药燃烧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03) [4]张洪海,张明安,龚海刚,杨国信.结构参数变化对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的影响[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4(03) [5]孟绍良.电热化学炮用脉冲电源及等离子体发生器电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6]戴荣,栗保明,张建奇.固体含能工质等离子体单药粒点火特性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1(01) [7]赵科义,李治源,吕庆敖,段晓军,朱建方.电爆炸金属导体在Marx发生器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3(10) [8]弯港.基于格子Boltzmann 方法 的流动控制机理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9]李海元.固体发射药燃速的等离子体增强机理及多维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0]王争论.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在电热化学炮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1]成剑,栗保明.电爆炸过程导体放电电阻的一种计算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12]李海元,栗保明,____.膛内等离子体点火及燃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2(03) [13]龚兴根.电爆炸断路开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04) [14]戴荣,栗保明,宁广炯,董健年.SPETC炮等离子体发生器自由喷射放电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01(04) [15]刘锡三.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核物理动态.1995(0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二) [1] 林庆华,栗保明. 等离子体辐射对固体火药燃烧速度影响的研究[J]. 弹道学报. 2005(03) [2] 李倩,徐送宁,宁日波. 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弧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3] 狄加伟,杨敏涛,张明安,赵斌. 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在大口径火炮上的应用前景[J].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0(02) [4] 杨家志,刘钟阳,牛秦洲,范兴明. 电爆炸过程中金属丝电阻变化规律的仿真分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02) [5] 郭军,邱爱慈. 熔丝电爆炸过程电气特性的数字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1) [6] 苏茂根,陈冠英,张树东,薛思敏,李澜. 空气中激光烧蚀Cu产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5(03) [7] 李兵,张明安,狄加伟,魏建国,李媛.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参数敏感性研究[J]. 电气技术. 2010(S1) [8] 赵晓梅,余斌,张玉成,严文荣. ETPE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燃烧特性[J]. 火炸药学报. 2009(05) [9] 杨宇,谢卫平,王敏华,郝世荣,韩文辉,张南川,伍友成. 含电爆炸元件电路的PSpice模拟和实验研究[J]. 高压电器. 2007(06) [10] 郝世荣,谢卫平,丁伯南,王敏华,杨宇,伍友成,张南川,韩文辉. 一种基于电爆炸丝断路开关的多脉冲产生技术[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08) [11] 伍友成,邓建军,郝世荣,王敏华,韩文辉,杨宇. 电爆炸丝方法产生纳米二氧化钛粉末[J]. 高电压技术. 2006(06) [12] 林庆华,栗保明. 高装填密度钝感发射装药的内弹道遗传算法优化[J]. 弹道学报. 2008(03) [13] 王桂吉,蒋吉昊,邓向阳,谭福利,赵剑衡. 电爆炸驱动小尺寸冲击片实验与数值计算研究[J]. 兵工学报. 2008(06) [14] 林庆华,栗保明.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过程的势平衡分析[J]. 兵工学报. 2008(04) [15] 蒋吉昊,王桂吉,杨宇. 一种测量金属电爆炸过程中电导率的新方法[J]. 物理学报. 2008(02)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三) [1.] 詹晓北, 王卫平, 朱莉. 食用胶的生产、性能与应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0-36. [2.] O'Neill M A, Selvendran R R, Morris V J. Structure of the acidic extracellular gelling polysaccharideproduced by Pseudomonas elodea[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3, 124(1): 123-133. [3.] Jansson P. E., Lindberg B, Sandford P A. Structural studies of gellan gum, an ex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 elaborated by Pseudomonas elodea[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3, 124(1): 135-139. [4.] Morris E R., Nishinari K, Rinaudo M. Gelation of gellan–A review[J]. Food Hydrocolloids, 2012,28(2): 373-411. [5.] Kuo M S, Mort A J, Dell A.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L-glycerate, an unusual acyl substituent ingellan gum[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6. 156: 173-187. [6.] 张晨, 谈俊, 朱莉, 等. 糖醇对结冷胶凝胶质构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 35(9): 48-52. [7.] Kang K S, Veeder G T, Mirrasoul P J, et al. Agar-like 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a Pseudomonasspecies: production and basic propertie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2. 43(5):1086-1091. [8.] Grasdalen H, Smidsr d O. Gelation of gellan gum[J].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87, 7(5): 371-393. [9.] 詹晓北. 结冷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9, 2: 66-69. [10. ]孟岳成, 邱蓉. 高酰基结冷胶 (HA) 特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5): 45-49. [11. ]Chandrasekaran R, Puigjaner L C, Joyce K L, et al. Cation interactions in gellan: an X-ray study of thepotassium salt[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8, 181: 23-40. [12.] Arnott S, Scott W E, Rees D A, et al. I-Carrageena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acking ofpolysaccharide double helices in oriented fibres of divalent cation salts[J]. Journal of MolecularBiology, 1974, 90(2): 253-267. [13. ]Chandrasekaran, R., Radha A, and Thailambal V G. Roles of potassium ions, acetyl and L-glycerylgroups in native gellan double helix: an X-ray study[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2, 224: 1-17. [14.] Morris E R, Gothard M G E, Hember M W N, et al. Conformational and rheological transitions ofwelan, rhamsan and acylated gellan[J].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96, 30(2): 165-175. [15.] 李海军, 颜震, 朱希强, 等. 结冷胶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06, 7(12A): 3-8.猜你喜欢: 1. 化学论文参考范文 2. 化学论文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4.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5. 有关化学论文报告范文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学位论文撰写格式学位论文内容及顺序论文内容及顺序一般为: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内容要求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一般不应超过25个汉字。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概括设计(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要求一般不少于300汉字。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列出3-5个。 目录论文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其页号,含以下内容:正文章节题目(要求写到第3级标题,即,以及标题顶格书写,2级标题缩进一格,3级标题再缩进一格。)包括结论。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一般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可只写国内情况);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内容可因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等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研究对象、理论原理与方法、设计方法和结果、计算方法和结果、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得出的结论等。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无误,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结论(或结语)结论包括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中引用顺序排列,统一列在全文后部,并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引用序号。参考文献总数:论文类不少于20篇、设计类不少于10篇,且一般都应有外文参考文献。致谢致谢应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内容应简单明了,实事求是。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欢迎大家阅览。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
(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举例
[1] 薛凤家. 光本性假说及争论在光学发展史中的作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7(3):57-59.
[2] 彭爱贤. 假说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45(3):45-47.
[3] 刘云松. 假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5):34-36.
[4] 赵锐. 科学假说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资讯, 2008, 33(10):252-256.
[5] 屈少华. 科学假说在物理学中的作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6):6-10.
[6] 杜望胜. 浅谈“假说”与物理教学[J]. 课题研究, 2009, 16(9): 8-9.
[7] 冼维平. 浅谈物理研究的“假说”思想[J]. 中学物理, 2010, 28(1):35-36.
[8] 金蓉. 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2(3):265-267.
[9] 陈涛. 物理学中科学假说的作用[J]. 管理工程师, 2009(2):47-49.
[10] 谢潮涌, 张新海. 物理假说的特征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M]. 教学与管理, 2007, 20:90. [11] 钱伯初. 量子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39.
三、整理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时应该参考。
[1]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xxx,xxx,xxx,等译.)
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畅,篇幅一般不受字数限制。 保证稿件专投该刊。一是不存在一稿多投行为,二是不存在对自己已发表过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等)经过“改头换面”再发的行为。 该刊启用网络投稿系统,作者须网上注册提交,不再接受纸质投稿。 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亦应对有关项目加以注明。
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一般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姚芝凤. 磁悬浮机床主轴控制方法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程晓菊. SAE J1939网络管理协议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3] 陈振东. 载重轮胎动平衡实验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4] 关静. MicroCANopen协议栈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5] 宋爱玲. 一种基于PEGASIS的无线传感网链式分层路由协议[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宋俊毅. 轻量级IPSec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王会利. 载重轮胎动平衡机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8] 陈溪. 未来网络组件行为的动态感知与组件聚类机制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 刘兴贵. 容迟与容断网络中信任协作机制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钱雅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Sybil攻击防御与检测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窦轶.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数据查询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汪凯. 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安全通信协议的实现与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4] 宋柳柳. 基于动态层的簇间路由协议DLCR的.研究与仿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5] 孙皓. 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 白莉娟. 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 徐发荣,张涛,高建卫. 一种基于W91284PIC的外设端双向并口设计[J].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1(05)
[3] 邹志成. 应急响应联动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典型工具的建立[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4] 李兴锋. 基于S-57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与导航系统[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5] 孙小平. 嵌入式IPv6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6] 黄晓曦. 基于SOPC的1553B总线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 福州大学 2010
[7] 林嘉洪. 基于ARM和FPGA的数控系统人机接口设计[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8] 刘勇杰. 面向手机应用的TFT-LCD驱动芯片版图设计[D]. 天津大学 2013
[9] 罗波. 基于XDSP64的多接口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马俊. 数字视频接口(DVI)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1] 陈锦葵. 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2]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 袁小勇. 电子海图无缝拼接显示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4] 何继成,王厚生,陈长敏. 打印机IEEE1284并行接口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 1998(12)
[15] 侯伯亨,李伯成编着.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
[1] 安笑蕊.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与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2] 黄鑫,王永福,张道农,李芹,卞宝银. 智能变电站IEC61588时间同步系统与安全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
[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唐敏. 基于OMNeT++的INET框架消息传递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1(01)
[6] 李永亮,李刚. IEC61850第2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 电网技术. 2010(04)
[7] 王洋. 电信网中基于IEEE 1588标准的时钟同步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8] 叶卫东,张润东.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版本浅析[J]. 测控技术. 2010(02)
[9] 余贻鑫,栾文鹏. 智能电网述评[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4)
[10] 熊瑞辉. 多传感器系统在智能轮胎中的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11] 刘建才. 基于PVDF多传感器的轮胎防抱死仿真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2] 庾智兰,李智. 精确时钟同步协议最佳主时钟算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1)
[13] 李振杰,袁越. 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17)
[14] 胡巨,高新华. SNTP对时方式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03)
[15] Song Ye. Beidou Time Synchronization Receiver for Smart Grid[J]. Energy Procedia . 2011
你写的是哪方面的电动机论文?或者是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我之前有在《仪器与设备 》,你也可以自己去找下吧~论文貌似是都可以免费下载的
没有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原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章要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具体说明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字、文本、参考资料,以及第一位作者和通信作者(通常是导师)的介绍(包括姓名、姓氏、职称、出生年月、获得的学位、现在的主要业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是哪些项目以及哪些资金(编号)补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摘要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第4页(100个字左右)、独立性和自我包含,以及关键词接近文章含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语(3至5个)。3,包含图表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脚本长度通常不超过5,000个单词(在布局2500个单词内)。本文量单位的使用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外语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色和白体,上下各项的标记要明确区分。4、文本的图片、表格必须不言自明。图画不超过2点,图像就要清晰,层次也要清晰。5、参考文献的记载格式采用顺序编码,请按照本文件出现的顺序编号。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参考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需要引用的话,请用脚注标记3份以上的参考文献。6、原告不要再投票。收到原稿后5个工作日内审阅,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作者。主稿将派同事专家审阅。如果10天内没有收到提案通知(特别请求者可能会发送纸张招聘通知),请与本总部联系以确认。7、原告的责任是自食恶果。所有作者对原告的内容和签名没有异议,原告的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刊登。书稿有权技术修改,每页2500字,每页5000字左右。如果作者需要安排布局数量、出版日期、快递与否等,请给我们投邮时的特别指示。8、请作者留下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发表后,赠送1-2本糖月刊,需要快递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与写法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与写法,欢迎阅读收藏!
1、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
例:高明明,王华.交流电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2):1~6.
2、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3、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
例:张福,王青青,陈路,等.工程学报工作[A].见:何高明主编.编辑论丛:第二集[C].上海:河汉出版社,.
4、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例:Joe RB.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issertation].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1976.
注1、以上参考文献中1、2、3和4分别为连续出版刊物、专著、论文集和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注2、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 注3.请特别注意格式中的“标点符号”。它们看起来有点别扭、不统一也无逻辑性,但它们都是国家标准,请各位遵照执行。
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2001a”、“2001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拓展内容】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5、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依据ISO 690-2国际标准增加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为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文献的著录需求,不仅参照ISO 690-2,在“4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部分为电子文献的著录增加了“ 电子文献”。
而且为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分别在“4 . 1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中增设了“引用日期”和“获取和访问路径”2个著录单元。
1、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本标准,在“3 术语和定义”部分增加了“主要责任者、专著、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电子文献、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合订题名、并列题名”等9 个名词解释。
2、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文后参考文献查找原文献,在 GB/T 7714-1987著录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文献类型标志”。
3、根据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实际需求简化了文献著录规则,删除了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专著”与“连续出版物”中的“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4个供选择的著录项目。
4、在“10参考文献标注法”中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著录问题,规定了标注方法。明确规定本标准的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规范了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固体中的机械波是声波。由于其作用力的量级所引起的变形在线性范围,符合虎克定律,也可称其为弹性波。声波检测和浅层地震、面波勘探同属弹性波“动测”技术。
声波检测(Sound Wave Detecting)所使用的波动频率从几百赫到50千赫(现场原位测试)及50到500千赫(岩石及砼样品测试),覆盖了声频到超声频,但在检测声学学科领域中称其为“声波检测”。其测试原理与浅层地震相同,但使用频率及测时精度均高于浅层地震勘探。
应提及的是,这里所阐述的声波检测包含被动声波检测,即不需要振源的地声检测技术。
基本原理
声波检测技术中有三个声学参量,即声速(俗称波速)、声波波幅及频率,可对介质的物性做出评价。当前应用最多的是声速,其次为波幅,频率参量也日渐加入应用。
声波可以评价岩体(及混凝土)的性状,更可提供物理力学参数,但固体的声速和介质的几何尺寸有关。无限体(大块的岩体)、一维杆(防滑桩)、二维板(挡土墙)的声速表达式中的动弹性力学参数不尽相同,边界条件不一样,有必要对它们分别讨论。
无限(无界)固体介质中的声速
无限体指的是介质的尺寸远比波长λ波长A是一个基本的声参量,其物理含意是声波波动一个周期T所传播的距离。所以A=T·C式中C为声速。而周期 T与频率f存在T=1/f,因此A=T·C=C/f。大,理论及实验证明,当介质与声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尺寸D>(2~5)λ,此时的介质可认为是无限体。
声速是介质质点弹性振动的传递(传播)速度。由弹性理论可知,在无限固体介质中由应力引起弹性应变过程的波动方程为: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θ为体积膨胀率, 表示在声波扰动下体积相对变化;ux、uy、uz分别为x、y、z方向的位移;λ、μ为拉梅常数;▽2为拉普拉斯算子,
;p为介质密度。将式中的第一式对x求导,第二式对y求导,第三式对z求导,然后相加,可得: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设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E为弹性模量;σ为泊松比,两者都是介质的弹性常数,它们与拉梅常数λ、μ之间有一定互换关系。将()式代入()式,可有: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显然,()式中的Cl具有速度的量纲,代表介质内由质点振动传递过程引起的体积膨胀率的传播速度,也就是纵波的传播速度,人们常用vP表示。即: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纵波的质点振动传播的物理过程可用图12-6a表示。可见,质点的振动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
图12-6纵波及横波质点传播过程
从三维角度看,质点的振动还可以与传播方向相垂直,这种波动称之为切变波或横波,它不引起固体微元的体积变化,故从式中令θ=0可求得: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Ct代表横波传播速度,人们常用vs表示。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G为剪切模量。横波的质点振动传播的物理过程可用图表示。
(1)声速与弹性力学参数:由()及()式可见,只要测取岩体的纵波及横波声速vp及vs,并已知岩体密度p的情况下,便可以获取岩体的动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 G及泊松比σ,对岩体的动力学特征做出评价。故动弹性力学参数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及()式中vP及vS以m/s计,p以kg/m3计,E、G的单位为Pa。
(2)用vP/vs评价岩体质量:泊松比σ反映的是岩体弹性性能,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纵向(应力方向)相对变形量与横向(应力垂向方向)相对变形量之比的倒数,反映的是岩体的“软”、“硬”程度。由于泊松比与纵、横声速之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常用纵、横波速度之比来反映岩体的物理性状。纵、横波速度比vP/vs与泊松比σ的关系如表12-5。
显然,vP/vs值越大,岩体越“软”。通过大量的统计,vP/vs的量值与岩体的完整程度如表12-6。
表12-5纵横波速度比 vp/vs与泊松比σ的关系
表12-6vP/vs的量值与岩体的完整程度
(3)声速岩体完整性指数:评价岩体的质量也可以只用纵波声速。例如“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规定,可以用岩体的纵波波速vPm与岩石的纵波声速vPr按()式测算出岩体完整性指数Kv。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显然岩体包含的裂隙、节理比小体积的岩石要少,故 Kv<1。可见,它反映的是岩体的完整程度。由完整性指数,可对岩体的工程力学性质进行分类,如表12-7。
表12-7工程兵某部的岩体分类研究
(4)声速与岩性:不同岩性由于其结构、矿物组合、成因、地质年代等因素的不同,声速是不同的。又由于节理、裂隙等结构因素,它们的声速并不固定,而分布在一定范围。表12-8是常见到的几种有代表性岩体的纵波声速统计值。
表12-8常见岩体的纵波声速统计值
(5)声速与岩体风化:同一种岩性风化程度的不同其声速有着明显的区别(表12-9)。以长江三峡三斗坪坝岩体风化程度与纵波声速为例,说明用纵波声速划分岩体风化的可行性。
表12-9风化岩石纵波声速值(波速单位km/s)
(6)声速与岩体的裂隙:众所周知,岩体裂隙无论是原生的还是后期因地应力作用产生的次生裂隙,裂隙的出现便是岩体风化的开始。所以,有必要论述声速与岩体裂隙及风化相关的机理。
声学理论中的“惠更斯原理”对这一机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惠更斯原理指出:弹性介质中,在某一时刻 t,声波波前上的所有点,均可视为该时刻开始振动的新的点振源,各点振源产生新的球面波,这些球面波在 t+△t后波前的包络的叠加组合,形成新的波前,如此循环不已。故当波动的前方有裂隙存在时,在裂隙尖端所产生的新的点振源将可绕过裂隙继续传播,形成波的“绕射”。绕射的过程声线“拉”长,声时(声波传播的耗时)加长,使视声速降低,故声速不仅可对岩体的风化程度加以划分,对岩体中存在的裂隙有着极为敏感的反映,特别是张裂隙。
(7)声速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岩体的结构可分为四类: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声波在整体块状结构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后三类结构中,由于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相同,声波在这种非均质介质中传播,将会在不同的波阻抗界面产生波的反射、折射、波形转换等,使声线拉长,从而使声速随结构的复杂而降低。但在声波的传播中还有一个原理,即“费玛原理”。费玛原理指出:声波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传播,会沿着最短、最佳、最不费时的路径传播。这就决定了随着岩体结构的不同,声波的传播走时是会有一定规律的,其关系如表12-10。
表12-10声速与岩体结构
(8)声速与地应力:裂隙对声速的影响称之为“裂隙效应”。岩体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其变形首先是裂隙的压密,由此可使声速提高。但当应力超过强度极限,岩体又会出现新的裂隙而使声速下降。图12-7是四块岩石试块(砂岩)应力与声速关系的实测曲线。
图12-7岩石应力与超声波波速的关系
P—压力方向;F—发射换能器;S—接收换能器
根据上述原理,对岩体做应力释放处理测取应力释放前后的声速,然后再对取得的岩心加压测量其声速,可推测出地应力的量值及方向。
有限固体介质中的声速
(1)一维杆的声速:固体介质的尺寸和波长满足下列关系称为一维杆。即: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λ为波长,D是一维杆直径,L是一维杆的长度。这时杆轴线方向的纵波声速存在下列关系: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显然, 与无限体的纵波声速相差 , ,见(式),当σ=~
(2)二维板的声速:当固体二维板在x及y方向的尺寸远大于:方向尺寸,且z方向的尺寸Lz<λ时,二维板在x及y方向的纵波声速如下:
而横波声速不依赖几何尺寸。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讨论—维杆及二维板的纵波声速,目的在于对滑坡体治理时可能采用抗滑桩及挡土墙等工程治理措施,其施工质量的检测大多会采用声波透射法及声波反射法。对于正常声速的取值及动弹性力学参数的测算,分别应使用(式)及(式)。抗滑桩使用混凝土的情况较多,一维杆使用反射波法对混凝土优劣的声速划分与用声波透射法不同,见表12-11。其不同的原因是反射波使用的声波频率在1kHz左右(A=4m左右)属一维杆的纵波声速,而声波透射法使用30kHz左右的频率(λ=左右)属无限体的声速。
表12-11测桩混凝土声速分级
声波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转换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转换是岩体及砼声学检测的重要理论依据。
(1)垂直入射时的反射及透射:当固体介质不连续时,如存在波阻抗界面(波阻抗的定义是介质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即Z=ρc),如图12-8,如声波传播的声线与x=n的界面相垂直,则为垂直入射。在该界面处,质点振动振速 v及振动产生的声压P具有声压连续及振速连续,如下:
图12-8声波(平面波)的入射、反射及透射示意图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P、v为入射声速的声压及振速;P1、v1为反射声压与振速;P2、v2为透过的声压及振速。将波阻抗Z=ρc关系代入上式可求出: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的RP为声压反射系数,()式中的Rv为振速反射系数。它们从不同角度说明声波反射的同一物理现象,声压反射系数说明了反射时质点振动的应力关系。同理可推导出声压透过系数。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垂直反射比较简单,不产生波型转换。
(2)斜入射时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转换:如果在波阻抗界面处入射声波不是垂直入射,将产生反射、折射及波型转换,其规律见图12-9及图12-10。
图12-9声波斜入射时的反射示意图
注:
(a)纵波斜入射;(b)横波斜入射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反射、折射规律遵循Snell定律,如()式: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αl、 βl、βt的含意见图12-9及图12-10。由()式可得到一个重要的入射角,称为第一临界角αi: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该式说明:当纵波入射角等于第一临界角时,在比第一层介质声速高的第二层介质中的折射角等于90°,即折射波在第二层介质表面滑行。
(3)斜入射时的反射及折射系数:图12-9(a)纵波斜入射的反射系数 RP(如式),而图12-10(a)中声波的透过系数RT(如式):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及()式中的Z1=ρ1c1,Z2=ρ2c2,分别为上下层介质的波阻抗。
(4)声波的绕射及散射:用惠更斯原理可解释声波的绕射,前文已述及,不再赘述。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介质中含有随机分布的不同波阻抗的颗粒,而这些颗粒的几何尺寸 r<λ(λ为波长),这时声波将被这些颗粒反射而散射开来,使声波不能全部向前传播形成声能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声波的波幅及声波的衰减
声波的传播是质点振动的传递过程,单位时间传递的距离就是“声速”,而质点在振动传递过程中其振动的幅度便是声波的“波幅”。声波波幅会随着质点振动相互碰撞,在将动能转换成热能的过程中,质点振动的能量耗损使其振动幅度渐减,称之为声波的衰减。声波的衰减显然随介质材质、结构及声波频率的不同而各异,同一种介质,声波频率高衰减快。
在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中,目前还没有用声波的衰减评价被测介质特性,而是通过测量声波波幅的变化检测诸如岩体内裂隙的发育情况、风化特征以及混凝土内部的各种缺陷等。
声波的波幅A与传播距离有下列关系: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两式中:Am为发射点的声波波幅;α为声波衰减系数,l为传播距离。()式适用平面波,()式适用球面波。
声波的频率
由富氏变换可知,声波检测发射的脉冲波是由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在岩体中随着传播距离加大,或由于岩体裂隙的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的不同,接收到的脉冲波的高频信号衰减快,使接收信号的主频(能量最丰富的频率)降低。故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频率特性,可反映出岩体的物理性状。
声发射现象与凯萨效应
当岩体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地下残余应力、人为或自然界对岩体产生扰动引发的应力集中等,超过岩体的强度时,岩体内部将被破坏。这种破坏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开始时局部产生微破裂,出现一些新的裂隙,当外应力增加,这种破裂的数量(次数)增加,新生的裂隙增加并延伸,外应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最终造成整块岩体破损坍塌。在上述岩体受力破坏的过程中,每产生一次破裂,能量被释放并转换成一次脉冲波动,形成一组声脉冲,称为“声发射”。每出现一次声发射,即为一次声发射“事件”。
声发射现象产生的脉冲声波的频谱甚为丰富,据国外文献及国内有关单位研究,其频率的上限到兆赫,下限到千赫。因此,可以在距离声发射点几十米以外接收到声发射信号,一般接收仪器接收到的是主频数千赫以下的声发射脉冲波组。由所接收到声发射事件的次数、单位时间内事件数,及声发射信号的波幅强度等动力学特征,可对岩体是否失稳进行预报。
岩体声发射现象,还有一个特殊效应系由凯萨氏发现,定名为“凯萨效应”。从岩体上取下一块完整的岩石试样,放在材料试验机上缓缓施加压力,在所加压力未超过它历史上所受到应力之前,是不会发生声发射的。由此,从加压后开始出现声发射现象之前的一级压力,即为该岩体历史上所受到的最大应力。
观测方法
声波检测(主动式)的全过程,可用图12-11加以说明。当今声波检测仪均已数字化,现以数字化声波检测仪的发射、接收、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过程说明声波检测的观测原理。
图12-11声波检测(主动式)原理框图
(1)声波的发射:传统的声波仪用压电型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向岩体辐射声波,其透射距离在10m以内(频率20~50kHz)。为加大穿透距离,声波仪也可以用电火花、锤击等单次瞬态激励振源向岩体发射声波(频率约3kHz以下)。
(2)声波的接收:传统的声波仪多使用压电型接收换能器的压电效应,将经岩体传播后的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些信号携带了岩体的物理力学及地质信息。
(3)放大及数据采集:见图12-11,由接收换能器送出的信号先经接收放大系统加以适当的放大,再经A/D转换数据采集系统对放大后的信号由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并按采样的时间顺序存储在随机存储寄存器(RAM),再将这些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送入微电脑,最终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波形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目前最高档的声波检测仪,在将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的同时,可将接收信号的首波波幅及首波的到达时间(即声时)自动加以判读,同时加以显示。接收到的波形、波幅、声时等可存入电脑的硬盘或软盘,用作下一步的分析处理。上述声波信息可在专用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被测介质作出评价。
(4)被动式声波检测:岩体中的声发射信号、滑坡体蠕动产生的摩擦声信号统称为“地声信号”。对这些信号的接收过程与图12-11基本相同,只不过没有声波发射系统,但接收是多通道的(三个以上),故称之为被动式声波检测。另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它需要计时系统,记录出现地声的时刻,同时需对地声脉冲信号的主频、波幅量化处理后存储记录,统计出地声事件出现的频度。被动式声波检测仪必须长时间连续工作,提供不间断的观测记录。地声监测是地质灾害的勘查手段之一,对于研究地质灾害发展规律十分重要。
检测方法
由检测对象及检测目的的不同,声波检测有多种方法。
透射法
发射的声波经被测介质传播透过后,由接收换能器接收的测试方法为透射法。
(1)表面测试:工程场地的岩体、混凝土,如需检测内部结构特性、缺陷及力学性能,而目标体又有外露的测试面,可采用对测法,如图12-12(a);只有一个检测面时,可采用平面测试法,如图12-12(b)。
表面测试多用于地下洞室、隧道、边坡、大型桥墩等如图12-13。
图12-12表面测试原理图
I—声波检测仪;T—发射换能器;R—接收换能器;M—检测介质
图12-13声波表面测试示意图
1~3—隧道及洞室;4—桥墩类
>发射点;接收点
(2)跨孔测试:在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钻孔中,分别放入发射振源和接收换能器,如图12-14。具体方法有同步提升测试法,图12-14(a);斜测法,如图12-14(b);及扇面测试法,如图12-14(c)。
跨孔测试用于孔间岩体破碎带、岩溶、滑坡的滑带(床)的测试;扇面测试用于声波层析成像(CT)测试。此外,跨孔测试还用于防滑桩、挡土墙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工程质量检测。
如图12-15,在钻孔地面旁敲击,孔中用三分量检波器(或压电换能器)接收。横敲木板可测取地层横波声速,直接敲地面测取纵波声速。地面—孔中测井可用于测取地层动力学参数,划分地层,对滑坡体进行检测,掌握滑床(带)部位、物理性状等。
图12-14声波跨孔测试示意图
T—发射振源;R—接收换能器;H—钻孔
折射法——单孔一发双收声测井
如图12-16,发射换能器 T近似点振源,故总有一条声线满足第一临界角,这时进入岩体的声波折射角为90°,射波沿孔壁滑行,以后又被相距L的R1及相距为L+△L的R2接收,其声时分别为t1及 t2。声速vP为:
图12-15声波地面—孔中测试示意图
I—声波仪;R—三分量检波器;B—帖壁气囊;M—岩体;H—钻孔;W—激振木板;P—压力;F—正向激振;F′—反向激振I—声波仪;T—发射换能器;R1、R2—接收换能器;M—岩体;H—钻孔
图12-16单孔一发双收声波测井原理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单孔-发双收声波测井用于岩体风化壳划分及强度评价,深部地层的构造、软弱结构面、破碎带埋深及发育的勘查。
一发双收声波测井必须注意的问题是,接收换能器R1在接收到沿孔壁滑行折射波的同时,还能接收到由井液中直接传播的声波,因此必须保证滑行波的走时t.小于井液中传播的声时tw,才能保证正确的测试。由于岩体的声速大于井液的声速,所以,只要加大发射换能器 T与接收换能器R1之间的距离 L(L称源距)即可达此目的。通过计算可求得最小的源距 Lmin有下列关系:
()式中D为钻孔直径;α为换能器外径;Cw为井液声速;Cm为岩体纵波声速的最低值。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说明,当一发双收换能器的直径及源距确定后,所能适用的钻孔孔径也就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用其在钻孔中进行测试之前,应按()式核算一下是否适应孔径。
反射法
图12-17是桩(或混凝土挡土墙)反射波测试示意图。用手锤或力棒敲击桩顶产生入射波T,在桩底(或有缺陷 F)产生反射波R(R′)。接收传感器 T,先后接收到直达波D、缺陷反射R′及桩底反射波R,即可由检测仪器I将它们依次记录。由记录的波形可判断桩是否完整,或有无缺陷,以及桩身混凝土声速,并由声速推断混凝土质量(强度等级)、缺陷的位置。
图12-17桩(墙)反射波测试
I—仪器;H—手锤;Tr—传感器;P—桩(墙);F—缺陷;E—地层;T—入射波;R—桩底反射波;R′—缺陷反射波;D—直达波
上述桩的反射波法,实际是一维杆的“零”偏移距反射波法(也就是浅层地震所谓的最小偏移距反射法)。按此原理,还可以对地下连续墙、挡土墙进行墙体的完整性及深度检测。依此类推,也可以对地下隧道开挖面前方的岩体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体进行“零”偏移距反射波法测试,目前已取得较好的实测结果。
岩石样品的声波测试
(1)岩石样品(试件)声波测试的目的。岩石样品多由钻探取芯或工程现场取样获取。测试岩石样品的目的是:获取无结构面的完整岩石声速,作为评价岩体完整性的基础数据;研究声速与应力间的关系;利用凯萨效应掌握历史上曾受到过的地应力的最大值;提供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 Ed、Gd、σ等。
(2)岩样的几何尺寸与测试频率的选择。岩石样品几何尺寸较小,按有关规程规定,其尺寸应为5×5×5(cm)、5×5×10(cm)、φ7×5及φ7×10(cm)。为了获取无限体的声速,必须采用高频换能器测取纵波、横波声速vp、v。频率的选取原则是 D≥(2~5)A如(B)节中的要求。因此,声波换能器的频率应在200~1000kHz,仪器的测量声传播时间的分辨率,应达到μs。
表12-12多种声波检测方法总汇
(3)岩石样品的加工要求,见原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1986年12月颁布)。
多种声波检测方法总汇
因检测目的的不同,声波检测有着多种测试方法,各种方法又随探测距离各异,出现多种发射振源及不同接收方式。各种声波检测方法的总汇如表12-12。
信号处理
我国的声波检测仪已普遍实现数字化并领先于国际水平。数字化的实现,加速了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目前已在多个方面应用了信号处理技术,并开发出了相应的处理软件。
(1)为研究应用声波信号的频率特性,傅氏变换频谱分析技术普遍用于声波检测,并备有相应软件供用户使用;
(2)高、低、通数字滤波软件,用于滤除不同的干扰信号;
(3)积分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积分运算,将振动加速度信号转换成振动速度型信号及消除接收信号(直达波及反射波)的余振;
(4)多点平滑滤波将数字序列中的第i点信号(i=0、1、2、3、……N)与相邻的i+n个信号幅度相加除以i+n的值作为i点的波幅,目的是消除噪音使波形光滑;
(5)叠加处理将n次(n任选)发射、接收到数字信号序列逐点相加,使波幅增强,以提高信噪比,消除随机噪音。
上述信号处理软件,多已装入仪器,可以方便地调用。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用测取的声学参量,以及由它们衍生出的物理量评价岩体的结构、物理力学性能及混凝土结构强度、完整性等。
(1)声速计算: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其含义与()式及()式相同。
(2)岩体完整性指数(Kv):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vPm为岩体纵波声速[km/s],vPr为岩石试件纵波声速[km/s]。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Kv定性划分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2-13。
表12-13Kv定性划分岩石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表
(3)准岩体抗压强度(Fm):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Fr为岩石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
(4)岩体风化系数(I):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式中: 为完整岩体的纵波声速; 为风化岩体的纵波声速。
(5)动弹性力学参数:当测取了岩体及混凝土的纵波及横波声速,可求得下列动弹性力学参数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至()式中:vP、vs为纵、横波声速;ρ为密度。
仪器设备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用声波测井仪见表12-14。
表12-1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用声波测井仪一览表
(2)典型超声波(声波)检测仪见表12-15。
(3)电火花振源:为加大声波穿透距离,可使用大功率电火花振源。其原理是:在高压储能电容上充4~8kV电压,然后通过电缆及放电电极在水中瞬间放电,使水高热气化,产生激励脉冲声波。其特点是:能量可控、一致性好、能量大。便携式电火花振源的能量可达300~700J(焦尔),湘潭市无线电厂生产,型号XW5512A。
表12-15典型超声波(声波)检测仪
(4)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由于声波测试方法的不同,需要有多种换能器,满足不同的测试要求。现有定型生产的各类换能器,表12-16所示给出了它们的名称及主要技术性能、外形尺寸、耦合方法及适应的测试方法。
表12-16定型生产的各类换能器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3.地震勘探数字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董万里.1978.岩石动弹性性质的超声测试,岩体工程地质力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995.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
谷德振.1979.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
理学报,第31卷,第6期
林宗元.1994.岩土工程试验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云祯等.1996.瞬态面波法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应用及实例,物探与化探
唐大荣.浅层高分辨率反射波技术在西安市地裂缝研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报,第31卷,第6期
唐大荣.1990.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河北省山前平原活动断层依据及效果,物探与化探,第14卷,第2期
唐大荣.1994.地面岩溶塌陷的高分辨地震勘查,物探与化探,第18卷,第1期
王兴泰.1996.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
王振东.1988.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
吴庆曾.1996.小应变动力验桩纵横谈,工程物探
吴庆曾.1998.声波检测的发射与接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9卷增刊(ISSN1003-8035)
吴庆曾.2000.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物探与化探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1986.地质矿产部
杨成林等.1993.瑞雷波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
Wu Reflection for lnspecting The lntegrity of Foundation Pile,14th International Conger s on Acoustics
有关工程造价专业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军种和兵种不一样的...LZ确定是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 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组成。 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经过7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高度机动能力的诸兵种合成军种。编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专业兵种,还编有电子对抗、测绘和航空兵部队。步兵有山地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炮兵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部队;装甲兵部队在编制上以坦克部队和装甲步兵部队为主体,还编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勤务保障部(分)队,装备除主战坦克外,还有水陆坦克、轻型坦克、扫雷坦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工程兵由工兵、舟桥、建筑、工程维护、伪装、野战给水工程等专业部(分)队组成;通信兵由野战通信、固定台站通信、通信工程和军邮勤务等专业部(分)队组成;防化兵由防化、喷火、发烟等部(分)队组成。陆军的编制序列一般是: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独立地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编有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预备役部队和军民联防单位。编制序列是:海军、舰队、航空兵部、基地、水警区、舰艇支队、舰艇大队、舰艇中队。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现已成为一支兵种齐全,常规和尖端武器兼备,具有立体攻防能力,能有效地保卫国家领海的战斗力量。 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编制序列是:空军、军区空军、空军军、师(旅)、团、飞行大队(营)、飞行中队(连)。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解放军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 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遂行战略核反击任务的部队,组建于1966年7月1日。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第二炮兵部队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目前,建成了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作战阵地,初步形成了多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系统,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社会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发展核武器,组建战略核部队,是为了防御,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遏制核战争。核反击是被迫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和核战争,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核袭击,将毫不犹豫地实施核反击,进行有限而有效的核报复。 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的规定,为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于1993年初开始组建,1994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1996年1月28日组建完毕,1997年7月1日正式进驻香港执行防务任务。香港驻军由陆、海、空军部队组成,是一支合成部队,下辖1个陆军步兵旅、1个海军舰艇大队、1个空军航空兵团。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驻军的防务职责是防备和抵抗侵略,保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安全;担负防卫勤务;管理军事设施;承办有关的涉外军事事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驻军法规定香港驻军人员的义务是: (一)忠于祖国,履行职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香港的安全;(二)遵守全国性的法律,遵守军队的纪律;(三)尊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机构,尊重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四)爱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共财产和香港居民的私有财产;(五)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同时明确规定禁止驻军干预特区的地方事务,禁止军人参加香港的政治组织、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禁止驻军和军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和其他与驻军职责不相称的活动。这支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要求,进驻香港后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貌。 驻澳门特别行政区部队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防务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派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队于1999年11月10日组建完毕,于1999年12月20日进驻澳门正式担负防务。这支部队集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通信兵、侦察兵等多兵种于一体,主要由陆军组成,官兵人数近千名。指挥机关编有海;空军人员,并设有专门的训练和保障机构。武器装备如轻武器、通信设备、装甲车等,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最新装备。机关人手一部电脑,实现了指挥、办公、管理等自动化。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担负,驻澳门部队不干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澳门部队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预备役部队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预备役部队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编制组建,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平时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进行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军事素质和快速动员能力,必要时可按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从1983年开始,各军区及军兵种普遍组建预备役部队。经过10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一支具有数十个师兵力,包括步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舟桥部队以及海、空军等专业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的新型预备役部队。各预备役师、团在加强基本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教育、训练、管理生活制度,狠抓军事训练,不断增强了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动员能力的遂行作战任务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军衔等级基本与现役军官相同,最高编制军衔为预备役少将。从1997年1月1日起,预备役军官在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期间和参加国庆节、建军节或者重大庆典活动时,着预备役军官制式服装,佩带军衔肩章、符号标志,平时不得佩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其职能是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使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保卫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82年6月,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实施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武警部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同等待遇。军衔等级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等级,军衔前冠以“武警”名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武装警察部队总队(副军或师级);各地、市、州、盟设有支队(团级)或大队(营级);县(市、旗)设有中队(连级)。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内卫部队为主体,包括列入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公安边防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公安警卫部队;担负生产建设任务的水电部队、交通部队、黄金部队;担负护林防火、灭火任务的森林警察部队。 参考文献:《世界军事年鉴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