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音乐心理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音乐心理的论文题目

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由艺术本身特点决定的,是音乐艺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音乐表演成果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属于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涉及到表演者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表演人员的天赋问题、演奏天赋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当音乐表演者出现心理问题,仅仅依靠自身是无法有效克服的,需要专业导师进行引导,使其走出心理误区,继续探索音乐表演艺术的内在规律。文章就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音乐表演;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表演是艺术领域中一朵美丽的花,能够给大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态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效果,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演心理才能帮助表演者实现最优表演效果。在实际音乐表演中,经常会由于表演者的心理问题导致表演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强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演心理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是对表演者心理素质的一种直接反映,表现为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心理状态,是表演者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表演是对艺术的再创作,是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构再现的过程,音乐表演的效果会受表演者心理影响,表演者的心理则会受到其自身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对环境刺激反应的影响。音乐表演心理包含了表演者对音乐各方面的感知,如对音乐的感觉、音乐想象、情感表达等等,这些都对提升表演效果,凸显艺术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音乐表演心理就是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例如初登舞台的表演者,经常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是情绪紧张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失调、肌肉群僵硬等等。而经常登台的表演则能够有较强的适应力,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尽情发挥,进而奉献创造性的表演等。

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

(一)音乐表演中存在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音乐表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正常进行,是指表演者在心理层面上出现焦虑、畏惧、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状态。表演者这种心理问题一般会与摄像镜头、直接面向大众表演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心理上的焦虑和畏惧,如果表演者往往无法顺利进行表演。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当中,表演者预期无法得到实现,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产生恐惧的心理。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烦躁、手脚不协调、面部表情僵硬等表现,这些都会影响表演活动的正常进行。音乐表演焦虑心理,不仅会出现在一般群体当中,在一些艺术家身上也会出现,甚至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术家上也会出现。焦虑心理问题的出现会使音乐表演者产生烦躁心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无法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因此表演的效果往往也达不到预期要求。

(二)音乐表演中的消极心理

音乐表演心理关系着表演者投入表演的积极性,是对音乐表演活动呈现出的音乐情绪状态。音乐表演者往往存在着消极心理,直接表现为表演者对音乐表演活动不主动不积极,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产生的不利于正常表演的情感,包含忧愁、悲伤、紧张、恐惧等等。比如有些表演者会在一些伤感的音乐环境中,产生悲伤情绪,但是找不到发泄出口,进而在表演过程中产生消极的表演行为,影响音乐表演的效果。对同一音乐表演者来讲,不同表演心理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消极心理导致表演者产生消极心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积极心理则能够使表演者充满自信心,进而在表演过程中超常发挥等。一些表演者虽然在表演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表演者仍旧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无法积极投入到表演当中。

(三)音乐表演中存在的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退缩心理的持续性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比如在音乐表演中,一些表演者会在登上舞台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并在思考中越来越缺乏自信,不断否定自己,最后在实际表演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进行音乐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全面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然后主动表现出来。但是退缩心理的出现,会使其害怕参与表演,也会出现表演者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怀疑自己是否能顺利表演完成等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表演的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无论是想要表现出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婉转的,都需要表演者先有自己的体验,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表演当中传递给大众,引起大众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到良好的表演效果。但是音乐表演中的退缩心理总会在表演中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形成,持续跟随表演者,进而影响到表演者正常水平的发挥。表演者的这种退缩心理,不仅仅与表演者的个性有关,也与表演者对作品的.掌握程度、实际表演能力以及表演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音乐表演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音乐心理知识储备

音乐心理学包含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以及音乐创造等多方面的知识[1]。开展音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表演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音乐心理知识储备,能够帮助表演者掌握音乐表演中的各种心理,针对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及时自我调节,进而回归到舞台当中,主动且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除了要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的增加,还需要注重培养表演者健康的表演心理,让表演者对音乐表演心理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音乐表演思想,用思想决定行动,逐渐消除表演者的恐惧心理、退缩心理等等,对表演心态及时加以调整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实际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演的效果。

(二)提高表演者自信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自信是取得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表演者具备充足的自信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音乐表演是表演者通过音符传达形成与大众心灵上的共鸣的过程,因此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首先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与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结合起来,明确自身在舞台表演中应如何表演,将这种心灵以及思想上的共振传递到观众心灵,进而完美地将作品内涵和意境表达出来[2]。要提高表演者的自信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培养,一个是通过不断的专业训练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具备良好经验的艺术家还是初登舞台的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登台之前熟练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在日常训练时应及时发现表演者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在碰到困难时应做好技术上的引导,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树立自信。在进行表演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练习将表演技巧与情感融于作品当中,不断提升表演自信;其次,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会受到各种内因或外因的影响,当心理承受压力时便会产生各种情绪。因此表演者应学会对自身的情绪有效调节,特别是一些不良情绪,在实际表演中呈现出正确的心理情绪,进而发挥出最大潜力。

(三)端正表演态度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应为自己的艺术表演负责,端正自己的表演态度,不存在侥幸心理,也不对自己表演效果有过高的要求。不同的表演态度会形成不同的表演结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应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表演,将表演当做严肃的事情,将每一次的表演都当作重要的表现,将自己的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地表演出来,争取在每一次表演中都能进最大努力正确良好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增加实践演出锻炼

增加表演经验能够提高表演者在突发状况中的应对能力,最大化降低现场失误程度[3]。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可以利用录像机拍摄和回放,找出自己在表演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家人朋友之间进行表演,增加表演经验;经常参与公众表演实践活动,消除表演中的不良心理问题。音乐表演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与表演中的舞台实践经验紧密相关,表演中参与的实践活动越多,形成的表演心理问题就越少。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参与公开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积累经验,在每一次的实践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心理,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提高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用正确的心理去面对每一次的表演,进而提升音乐表演的质量。

四、总结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的在创作活动,想要在舞台中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不仅需要具备高扎实的表演技能,还需要拥有个人艺术风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其中表演者的心理对音乐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了表演者的舞台天赋,需要通过专门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展示优秀表演为目的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通过两者的协调统一,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完善自身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纪开.浅述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2.

[2]赵菲.浅谈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以声乐表演中“怯场”为例[J].黄河之声,2018(9):101-102.

[3]李爱梅.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分析[J].戏剧之家,2020(8):70.

这三个题目都还是比较可以,就是你的问题都稍微有点大了,如果能再具体点就更好了,像第三个问题儿童发展中,这个儿童的概念太大了范围广了,缩小点好,我个人认为第二个题目还不错,但把范围缩小点了更好````如缩小到某个小学,但这个小学最好不要是专为农民工孩子设的小学```那样就体现不出城市中的小学了`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我给一个副标题是:泉与月,流浪人生论文内容是,写写阿丙的流浪人生和寂寞二胡,从那流畅凄美的音乐中表达他那无人能懂的心和郁郁不得志的抱负。写音乐表达情感中国的他在好不过。也可以写贝多芬,萧邦等。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还不知道适合不适合你。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能够引起人共鸣的艺术行为,所以我觉得可以取名为:心灵的悸动

音乐心理学论文题目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 & Gellman, .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生态理性”——人类决策智慧的演进、乡镇地区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同胞接纳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节奏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四年纵向研究、母亲积极评价对幼儿掌控动机的影响研究等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音乐和心理学论文题目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1、中国音乐史学研究2、通俗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3、民族音乐学研究4、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研究5、当代音乐创作研究6、中国歌剧艺术研究7、外国音乐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研究8、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理论研究钢琴类的: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21. 试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22. 关于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问题23. 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24. 钢琴教学中发挥主体性的研究25. 分析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试论二者的写作特征26. 集体课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27. 民族因素在浪漫派钢琴作品中的体现28.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研究29. 简述肖邦的创作手法30. 右踏板在钢琴中的运用31. 谈谈钢琴的演奏方法32. 舒曼的钢琴创作33. 论爵士乐的风格演变34.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辅导35. 论钢琴学习中复调的训练36.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37. 钢琴踏板的原理与运用研究38. 论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39. 论钢琴曲<<绣金匾>>创作与演奏40. 论钢琴曲<<陕西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创作与演奏41. 论钢琴曲<<兰花花>>的创作与演奏42. 论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创作与演奏43. 论钢琴曲<<解放区的天>>的创作与演奏44. 论钢琴曲<<花豉>>的创作与演奏45. 浅谈钢琴曲<<变奏曲>>创作与演奏46. 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47. 浅谈钢琴曲<<巴蜀之画>>的创作与演奏48. 浅谈钢琴曲<<北风吹>>的创作与演奏49. 浅谈钢琴曲<<松花江上>的创作与演奏50. 如何提高学生的练琴效率51. 如何运用钢琴的踏板52. 试论中国钢琴教育的起源与发展53. 钢琴初级教学如何选择使用的教材54. 如何正确的读谱55. 浅谈贝多芬奏鸣曲<<热情>>56. 如何弹好声乐伴奏57. 浅变钢琴伴奏对钢琴演奏的益处58.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第81号a59. 建国初期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及影响60. 钢琴演奏中记忆力的培养与背谱方法研究61. 论钢琴演奏的发音与触键方法62. 钢琴作品的视奏能力研究63. 试论钢琴演奏的重要美学原则_技术与表现的统一64. 论钢琴演奏中的身体协调与运动平衡65. 论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与演奏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心理学论文题目背景音乐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音乐心理学论文

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由艺术本身特点决定的,是音乐艺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音乐表演成果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属于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涉及到表演者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表演人员的天赋问题、演奏天赋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当音乐表演者出现心理问题,仅仅依靠自身是无法有效克服的,需要专业导师进行引导,使其走出心理误区,继续探索音乐表演艺术的内在规律。文章就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音乐表演;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表演是艺术领域中一朵美丽的花,能够给大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态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效果,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演心理才能帮助表演者实现最优表演效果。在实际音乐表演中,经常会由于表演者的心理问题导致表演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强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演心理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是对表演者心理素质的一种直接反映,表现为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心理状态,是表演者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表演是对艺术的再创作,是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构再现的过程,音乐表演的效果会受表演者心理影响,表演者的心理则会受到其自身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对环境刺激反应的影响。音乐表演心理包含了表演者对音乐各方面的感知,如对音乐的感觉、音乐想象、情感表达等等,这些都对提升表演效果,凸显艺术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音乐表演心理就是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例如初登舞台的表演者,经常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是情绪紧张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失调、肌肉群僵硬等等。而经常登台的表演则能够有较强的适应力,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尽情发挥,进而奉献创造性的表演等。

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

(一)音乐表演中存在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音乐表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正常进行,是指表演者在心理层面上出现焦虑、畏惧、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状态。表演者这种心理问题一般会与摄像镜头、直接面向大众表演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心理上的焦虑和畏惧,如果表演者往往无法顺利进行表演。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当中,表演者预期无法得到实现,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产生恐惧的心理。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烦躁、手脚不协调、面部表情僵硬等表现,这些都会影响表演活动的正常进行。音乐表演焦虑心理,不仅会出现在一般群体当中,在一些艺术家身上也会出现,甚至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术家上也会出现。焦虑心理问题的出现会使音乐表演者产生烦躁心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无法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因此表演的效果往往也达不到预期要求。

(二)音乐表演中的消极心理

音乐表演心理关系着表演者投入表演的积极性,是对音乐表演活动呈现出的音乐情绪状态。音乐表演者往往存在着消极心理,直接表现为表演者对音乐表演活动不主动不积极,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产生的不利于正常表演的情感,包含忧愁、悲伤、紧张、恐惧等等。比如有些表演者会在一些伤感的音乐环境中,产生悲伤情绪,但是找不到发泄出口,进而在表演过程中产生消极的表演行为,影响音乐表演的效果。对同一音乐表演者来讲,不同表演心理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消极心理导致表演者产生消极心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积极心理则能够使表演者充满自信心,进而在表演过程中超常发挥等。一些表演者虽然在表演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表演者仍旧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无法积极投入到表演当中。

(三)音乐表演中存在的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退缩心理的持续性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比如在音乐表演中,一些表演者会在登上舞台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并在思考中越来越缺乏自信,不断否定自己,最后在实际表演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进行音乐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全面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然后主动表现出来。但是退缩心理的出现,会使其害怕参与表演,也会出现表演者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怀疑自己是否能顺利表演完成等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表演的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无论是想要表现出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婉转的,都需要表演者先有自己的体验,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表演当中传递给大众,引起大众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到良好的表演效果。但是音乐表演中的退缩心理总会在表演中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形成,持续跟随表演者,进而影响到表演者正常水平的发挥。表演者的这种退缩心理,不仅仅与表演者的个性有关,也与表演者对作品的.掌握程度、实际表演能力以及表演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音乐表演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音乐心理知识储备

音乐心理学包含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以及音乐创造等多方面的知识[1]。开展音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表演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音乐心理知识储备,能够帮助表演者掌握音乐表演中的各种心理,针对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及时自我调节,进而回归到舞台当中,主动且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除了要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的增加,还需要注重培养表演者健康的表演心理,让表演者对音乐表演心理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音乐表演思想,用思想决定行动,逐渐消除表演者的恐惧心理、退缩心理等等,对表演心态及时加以调整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实际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演的效果。

(二)提高表演者自信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自信是取得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表演者具备充足的自信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音乐表演是表演者通过音符传达形成与大众心灵上的共鸣的过程,因此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首先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与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结合起来,明确自身在舞台表演中应如何表演,将这种心灵以及思想上的共振传递到观众心灵,进而完美地将作品内涵和意境表达出来[2]。要提高表演者的自信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培养,一个是通过不断的专业训练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具备良好经验的艺术家还是初登舞台的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登台之前熟练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在日常训练时应及时发现表演者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在碰到困难时应做好技术上的引导,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树立自信。在进行表演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练习将表演技巧与情感融于作品当中,不断提升表演自信;其次,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会受到各种内因或外因的影响,当心理承受压力时便会产生各种情绪。因此表演者应学会对自身的情绪有效调节,特别是一些不良情绪,在实际表演中呈现出正确的心理情绪,进而发挥出最大潜力。

(三)端正表演态度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应为自己的艺术表演负责,端正自己的表演态度,不存在侥幸心理,也不对自己表演效果有过高的要求。不同的表演态度会形成不同的表演结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应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表演,将表演当做严肃的事情,将每一次的表演都当作重要的表现,将自己的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地表演出来,争取在每一次表演中都能进最大努力正确良好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增加实践演出锻炼

增加表演经验能够提高表演者在突发状况中的应对能力,最大化降低现场失误程度[3]。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可以利用录像机拍摄和回放,找出自己在表演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家人朋友之间进行表演,增加表演经验;经常参与公众表演实践活动,消除表演中的不良心理问题。音乐表演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与表演中的舞台实践经验紧密相关,表演中参与的实践活动越多,形成的表演心理问题就越少。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参与公开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积累经验,在每一次的实践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心理,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提高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用正确的心理去面对每一次的表演,进而提升音乐表演的质量。

四、总结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的在创作活动,想要在舞台中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不仅需要具备高扎实的表演技能,还需要拥有个人艺术风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其中表演者的心理对音乐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了表演者的舞台天赋,需要通过专门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展示优秀表演为目的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通过两者的协调统一,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完善自身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纪开.浅述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2.

[2]赵菲.浅谈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以声乐表演中“怯场”为例[J].黄河之声,2018(9):101-102.

[3]李爱梅.音乐表演中的几个心理问题分析[J].戏剧之家,2020(8):70.

从三次研讨会看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论文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发展趋向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就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向,对我国音乐心理学未来研究的走向做一个简单的勾画。 2002—2009年期间,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举行了三届音乐心理学研讨会,从三次研讨会来看,中国音乐心理学科在不断地进步,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立足于此,展望21世纪,对我国音乐心理学未来研究的走向做一个简单的勾画,展望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趋向与现实意义。 回顾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将发生重大变化,音乐心理学将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趋向之一,注重理论思辨,形成和完善学科理论构架,拓宽并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除了具有音乐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还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质与理论构架。对音乐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定性和研究内容范围的界定,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加强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避免研究者们认识上的混乱,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张前、赵宋光、罗小平等学者就针对我国当前的研究对音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做了勾划,罗小平和黄虹先生的《音乐心理学》也基本形成了音乐心理学大的理论构架,这些将更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在第二届研讨会上,音乐心理学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如郑茂平的《音乐心理学及其研究的方法学讨论》、蔡黎曼、黄虹的《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再如邵桂兰、王建高的论文《音乐心理学及其方法论的再讨论》中对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强调实证化倾向的批评就引发了讨论的高潮。 而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属性。针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音乐心理学也不应一味套用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而应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创造新的研究方法,使之适合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者应尽量提高自身素质、避免质性研究结果中的主观性、量性研究中片面性和偶然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 二、趋向之二,加强实证研究,重视科学实验,拓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就学科的双重性质而言,研究必须重视心理科学实验与音乐实践的结合,并强调音乐的艺术性特点,不仅符合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还要找到心理学与音乐学之间科学论证的平衡点,并逐步扩大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学者周海宏在他的文章中说“音乐心理学作为一种以科学实证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科学实证的方法。在这样一个主观精神活动的领域中,去获得具有客观性、可证明性、可重复检验性,与可推广性的科学认识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是必须的。” 目前,我国音乐心理学实证方面的研究绝大部分还只是传统实验,对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新方法的运用还不多。今后,音乐心理学也将拓展更多的技术应用研究,在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研究和解决新问题。 三、趋向之三,重视国际学术交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音乐心理思想,形成独有的理论和研究模式。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对外交流。研究学者们也积极的参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比如,陆小玲、蒋聪等学者在第九届音乐感知和认知国际会议上提交了论文,张前与周世斌等学者出席了第十届音乐感知与认知国际会议,不仅在会议上介绍了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情况,还承接了2011年第四届亚太地区音乐认知科学大会的承办权。在第二届研讨会上,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张善熙教授在会议上作为亚太音乐认知协会的负责人和国际音乐认知协会的常务理事出席,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音乐认知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学思想是前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是对传统音乐心理思想的总结。在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方面,罗小平、黄虹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梳理,杨和平对于我国20世纪音乐心理学文献的解读,张静对于《乐记》中音乐心理学思想的解析等,都为音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更应该不断汲取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的思想精髓,批判的借鉴西方音乐心理学的成果,更加关注民族特点,时刻关注国外的前沿研究,形成多维的研究视角,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逐渐形成我国音乐心理学独有的理论和研究模式,引导中国音乐心理学健康、科学的发展。 四、趋向之四,研究更加细致深入,贴近生活和工作,跨学科研究逐渐广泛21世纪科学技术正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交叉将更加广泛。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还应该重视学科的交融性,汲取发展成熟的交叉学科的营养,加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不仅要遵循心理学和音乐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应关注民族心理的异同,区别我国同国外音乐心理研究的特殊性,揭示中国人音乐心理发展的规律。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科交叉与叠加也将更加明显,比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与音乐心理的相互渗透,教育学、医学、美学等与音乐心理的交叉,跨学科的研究也逐渐广泛开来。学者罗小平在老年精神音乐学方面做出的探索就是音乐心理学与老年心理学交融的结果、张璇从音乐心理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双视角角度对于意溪镇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观众态度研究的思考都为我们跨学科的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五、趋向之五,合作性团队的建立,预测性研究的出现,将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现代科技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捷,使中西方的资源和知识能够有效地优势互补,这就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借鉴的材料。同时,建设好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网站、网上论坛也刻不容缓,有了这样的交流平台,便能及时的关注到国内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国外研究现状,使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能够与国际接轨。在科研和教学中,研究者的联合、合作性团队的建立,也能够形成知识结构的互补,加快对音乐心理问题的研究。音乐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出现,也为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拓宽了思路,而许多尚未萌芽和正在萌芽的小的预测性研究也将随着音乐心理学大的发展趋势而迅速发展起来;音乐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快速发展、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都将会推动音乐心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愿音乐心理学取得更大的成果! 注释: 1周海宏.音乐心理学:走向实证的音乐学研究.黄钟.2001、1 参考文献: [1]蒋存梅: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 [2]郑茂平、张大均:自上而下与下下而上及其互补—对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关于研究方法趋向的元认知反思[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罗小平:在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J],音乐艺术, [4]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 & Gellman, .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