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消费心理与广告策划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消费心理与广告策划毕业论文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1 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可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一文,将心理学首次应用到广告活动中,开辟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先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许多心理学家根据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积极从事有关消费问题的各项心理研究与实验。1908 年,罗斯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38 年,欧内斯特·迪士特提出了消费动机理论的实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及后来陆续问世的《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等,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消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为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是以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会为标志的。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研究》杂志,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确立和强化了消费心理学在心理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独立的消费心理学学科体系开始形成,许多大企业也附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为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开始注重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消费者提高消费能力并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研究因素也由以前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转入需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研究,同时研究也由定性分析转向了定量分析,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尽管也有针对我国市场特点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表现2. 1 需求及动机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 个层次。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求,每个人都会首先寻求满足他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即主导需求,而这个需求形成的驱动力就是他的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统计,目前约有600 种各不相同的购买动机,而常见的有:追求实际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动机, 追求商品新颖的求新性动机,追求商品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求美性动机, 追求物美价廉的求廉性动机, 以仿效和同步为核心的从众动机,以显示个人地位和名望的求名性动机等。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准确驾驭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针对性地引导其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2. 2 感知觉等感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不仅包括颜色、温度、光线、气味、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还包括将各种感受联系和综合,进行综合反映的知觉。消费者判断一件商品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而过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生产厂家和营销人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大商品对顾客的刺激,如在产品设计或商品会展时,可利用感觉对比效应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进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消费者的知觉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对消费者有利,并使他们感觉到有兴趣和喜爱的商品或信息,他们才会购买或关注。因此,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对商品的性能、用途等做重点介绍,加大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使消费者迅速、优先地感知企业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形象的认同,加大对企业其他商品的宣传,促使其重复购买,建立并强化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2. 3 记忆、学习、信念和态度等理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记忆是消费者认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消费实践中,消费者感知过的广告、使用过的商品、光顾过的商店等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再现。消费者记忆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商品二次销售的成功与否。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要便于消费者的形象记忆,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尽可能诱发消费者情感记忆等。只有有效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记忆,才能促进并强化消费者再次购买行为的完成。学习是指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多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的过程。如消费者对一品牌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便会百般寻求该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顾客忠诚或重复购买主要应归因于后天经验即学习强化。态度和信念是消费者对某事物所持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反应和看法。如某个体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决定了某品牌香烟对该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或有很少吸引力,该人就不应划入香烟消费者群体,企业也应投入少量甚至不投入精力在该个体身上。3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3. 1 产品创新应符合消费者心理营销活动最终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货币资源或其他资源的交易完成。企业要想促进该活动的顺利完成,首先应从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产品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命名、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3. 1. 1 产品设计。要顺应“多功能、自动化、绿色、健康”等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上既体现消费者审美效果和个性特征,又体现时代潮流和流行时尚的趋势,在新产品推广上,则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新产品性能、特点及使用后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优越性、科学性,消除消费者安全顾虑。3. 1. 2 产品命名。要根据消费者便于记忆、名实相符、引人注意和避免禁忌的心理特点,按照商品主要效用或主要成分、产地、人名、造型、吉祥物、美好事物或寓意、外文音译等命名,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3. 1. 3 商标设计。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提高美誉度和促销力:个性鲜明,富于特色,造型优美,文字简洁,具有时代气息和顺应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或宗教心理习惯等。3. 1. 4 包装方面。实施数量差别包装策略、方便包装策略、配套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等级包装策略等,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包装策略。3. 2 价格制定瞄准消费者心理目标价格是关系买卖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敏感的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能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定价时,根据消费者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知觉差异采取尾数定价法即制定一个带有零头数的价格,使价格的最后一位数是奇数或者接近零,如98. 99 等;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利用消费习惯如对特殊数字的敏感好坏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价格调整时期也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及时附以说明解释。3. 3 营销环境及渠道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习惯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完成与购物环境的舒适与否、布局合理与否、营业人员仪表的得体与否密切相关。好的购物环境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近年来,西式快餐店风靡我国快食消费品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类快餐店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而言舒适便捷,营业人员服务态度使人愉悦,消费者欣赏并愿意在这样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消费,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快餐店甚至其他商业企业经营者借鉴和学习。在渠道选择上,也应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选择购物方便快捷的店面,分时段或分区域销售不同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适当的产品,提高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刺激其重复购买。3. 4 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展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唤起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可分为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有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全方位开展活动。成功的广告必须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入手,突出商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鲜明特点,确立商品在竞争中的方位,广告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力求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吸引,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良好态度,赢得长久信赖。人员推销上,企业必须加强对推销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掌握顾客心理,善于观察、分析,突破营销障碍,同时强化售出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营业推广上,企业可以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顾虑的角度入手,采取免费品尝、试用等方式消除消费者疑虑情绪,利用消费者侥幸心理,采取有奖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等,或以折价优待、以旧换新、购物积分等手段,刺激重复购买等。公共关系上可采用新闻、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的完满解决等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文献[1 ]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 15.[2] 温孝卿,史有春.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7 - 38.[3] 李小红. 市场营销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5 - 120.[4] 何善秀. 浅析消费者心理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 商业时代,2007(2) :23- 24.[5] 周源源,周扬波. 探悉消费心理学在增强广告中的作用[J ]. 商场现代化,2005(4) :91 - 92.

论文写的方面越小是越好写的,你还可以细分为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的某一方面的化妆品的诉求策略。论文的格式你们老师应该会有个模板给你的。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广告设计与消费心理论文范文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1 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可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一文,将心理学首次应用到广告活动中,开辟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先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许多心理学家根据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积极从事有关消费问题的各项心理研究与实验。1908 年,罗斯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38 年,欧内斯特·迪士特提出了消费动机理论的实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及后来陆续问世的《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等,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消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为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是以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会为标志的。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研究》杂志,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确立和强化了消费心理学在心理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独立的消费心理学学科体系开始形成,许多大企业也附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为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开始注重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消费者提高消费能力并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研究因素也由以前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转入需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研究,同时研究也由定性分析转向了定量分析,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尽管也有针对我国市场特点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表现2. 1 需求及动机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 个层次。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求,每个人都会首先寻求满足他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即主导需求,而这个需求形成的驱动力就是他的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统计,目前约有600 种各不相同的购买动机,而常见的有:追求实际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动机, 追求商品新颖的求新性动机,追求商品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求美性动机, 追求物美价廉的求廉性动机, 以仿效和同步为核心的从众动机,以显示个人地位和名望的求名性动机等。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准确驾驭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针对性地引导其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2. 2 感知觉等感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不仅包括颜色、温度、光线、气味、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还包括将各种感受联系和综合,进行综合反映的知觉。消费者判断一件商品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而过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生产厂家和营销人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大商品对顾客的刺激,如在产品设计或商品会展时,可利用感觉对比效应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进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消费者的知觉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对消费者有利,并使他们感觉到有兴趣和喜爱的商品或信息,他们才会购买或关注。因此,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对商品的性能、用途等做重点介绍,加大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使消费者迅速、优先地感知企业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形象的认同,加大对企业其他商品的宣传,促使其重复购买,建立并强化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2. 3 记忆、学习、信念和态度等理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记忆是消费者认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消费实践中,消费者感知过的广告、使用过的商品、光顾过的商店等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再现。消费者记忆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商品二次销售的成功与否。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要便于消费者的形象记忆,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尽可能诱发消费者情感记忆等。只有有效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记忆,才能促进并强化消费者再次购买行为的完成。学习是指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多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的过程。如消费者对一品牌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便会百般寻求该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顾客忠诚或重复购买主要应归因于后天经验即学习强化。态度和信念是消费者对某事物所持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反应和看法。如某个体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决定了某品牌香烟对该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或有很少吸引力,该人就不应划入香烟消费者群体,企业也应投入少量甚至不投入精力在该个体身上。3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3. 1 产品创新应符合消费者心理营销活动最终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货币资源或其他资源的交易完成。企业要想促进该活动的顺利完成,首先应从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产品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命名、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3. 1. 1 产品设计。要顺应“多功能、自动化、绿色、健康”等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上既体现消费者审美效果和个性特征,又体现时代潮流和流行时尚的趋势,在新产品推广上,则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新产品性能、特点及使用后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优越性、科学性,消除消费者安全顾虑。3. 1. 2 产品命名。要根据消费者便于记忆、名实相符、引人注意和避免禁忌的心理特点,按照商品主要效用或主要成分、产地、人名、造型、吉祥物、美好事物或寓意、外文音译等命名,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3. 1. 3 商标设计。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提高美誉度和促销力:个性鲜明,富于特色,造型优美,文字简洁,具有时代气息和顺应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或宗教心理习惯等。3. 1. 4 包装方面。实施数量差别包装策略、方便包装策略、配套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等级包装策略等,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包装策略。3. 2 价格制定瞄准消费者心理目标价格是关系买卖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敏感的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能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定价时,根据消费者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知觉差异采取尾数定价法即制定一个带有零头数的价格,使价格的最后一位数是奇数或者接近零,如98. 99 等;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利用消费习惯如对特殊数字的敏感好坏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价格调整时期也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及时附以说明解释。3. 3 营销环境及渠道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习惯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完成与购物环境的舒适与否、布局合理与否、营业人员仪表的得体与否密切相关。好的购物环境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近年来,西式快餐店风靡我国快食消费品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类快餐店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而言舒适便捷,营业人员服务态度使人愉悦,消费者欣赏并愿意在这样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消费,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快餐店甚至其他商业企业经营者借鉴和学习。在渠道选择上,也应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选择购物方便快捷的店面,分时段或分区域销售不同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适当的产品,提高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刺激其重复购买。3. 4 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展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唤起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可分为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有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全方位开展活动。成功的广告必须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入手,突出商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鲜明特点,确立商品在竞争中的方位,广告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力求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吸引,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良好态度,赢得长久信赖。人员推销上,企业必须加强对推销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掌握顾客心理,善于观察、分析,突破营销障碍,同时强化售出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营业推广上,企业可以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顾虑的角度入手,采取免费品尝、试用等方式消除消费者疑虑情绪,利用消费者侥幸心理,采取有奖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等,或以折价优待、以旧换新、购物积分等手段,刺激重复购买等。公共关系上可采用新闻、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的完满解决等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文献[1 ]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 15.[2] 温孝卿,史有春.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7 - 38.[3] 李小红. 市场营销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5 - 120.[4] 何善秀. 浅析消费者心理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 商业时代,2007(2) :23- 24.[5] 周源源,周扬波. 探悉消费心理学在增强广告中的作用[J ]. 商场现代化,2005(4) :91 - 92.

我认为,当代广告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上。我们知道,古代社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如果有人寅吃卯粮地去消费,人们肯定要骂他是败家子。鲁迅的小说《风波》中,九斤老太看到小孙女六斤晚饭前还吃豆子,就认定这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个家肯定要败了。但是,我们今天却鼓励人们贷款买房、买车,买其它奢侈品,然后再分期还款,这种寅吃卯粮的提前消费,使得许多高收入的白领时常处于囊中羞涩的贫穷状态,而事实上,他们却又认同这是一种合理的,或者说是时尚的消费观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认同提前消费这种消费观念的呢?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经过研究,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提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代广告不断刺激所造成的。[1]一般来说,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类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觉得很痛苦,这类需要,我们可以称之为匮乏性需要;另一类需要则是在某种文化观念影响下产生的,比如爱情需要、身份地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等,这类需要得到满足,他会感到很愉快,得不到满足,他也不会觉得特别痛苦,这类需要,我们可以称为丰富性需要。当然,也有人会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把丰富性需要看得比匮乏性需要还重要,但这是特例,我们不作讨论。根据上述划分,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生活中的许多消费,都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匮乏性消费,而是在广告宣传诱发下产生的丰富性需要。也就是说,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许多需要都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被制造出来的。比如,人们本来并不认为住房一定要搞木质装修,出行一定要开私家车,穿着一定要名牌,各种生活用具一定要美观时尚,但是,由于各种广告的不断宣传、鼓动,人们居然逐渐认为,如果没有好的房子,好的车子,上档次的穿着,这还叫生活吗,所以,即使贷款,也要买房、买车。那么,问题是,广告究竟是怎样把人们的“丰富性需要”变成“匮乏性需要”的呢?美国学者杰姆逊认为,当代广告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广告形象把人们无意识深处的欲望激发成消费需要的。[2]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广告文本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二十年前的一些广告往往只是介绍一下产品的性能,然后再拿出几张奖状,说是省优、部优,来证明一下它的质量可靠,就完了。我们知道,那时的广告产品大多是针对人们匮乏性需要的,而人们对生活必需品所关注的事实上也就是它的性能与质量,所以,那时的广告很少玩什么花样。现在的广告可大不相同了,我们不妨看一看“雪碧”饮料广告,画面是一个非常漂亮而又入时的白领女孩向一位年轻而帅气的男上司递交辞职报告,说要去日本,男上司诚恳地挽留她,但她还是走了,但刚到门口,她又回来了,男上司很惊喜,但女孩回来只是为了拿饮料的,她拿起饮料很潇洒地一甩秀发,又来一个飘然欲飞的优美转身,歌唱般地说:“雪碧,透心凉!”对于这个广告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故事性,而且故事差点遮蔽了广告的意图;二是广告形象代言人不仅是酷男美女,而且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酷男美女;三是画面的色调、音乐具有一种大都市气息,令人向往。我们知道,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在潜意识中会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或者把主人公想象成自己,从而发生同情。其实,人们在看这个具有故事性的广告文本时,就像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在潜意识中往往也会不自觉地的发生同情,并在现实生活中很可笑地把喝饮料,与萧亚轩,与白领生活,与都市情调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口渴或并不口渴的时候手中都拿着一瓶饮料。也许你并不赞同这样的分析,但广告创意人与他的老板肯定认同这个看法,否则,他们就不会花费那么多投入来讲这个并不有趣的现代生活故事了。其实所有当代广告文本,其广告形象都会使人们不自觉的把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与想象中的所谓现代生活、现代情感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儿童消费中也许能看得更明显些。我们知道,日本的卡通片制作是世界一流的,据说,当初他们花费了很大本钱制造《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玩具总动员》等卡通片,后来居然无偿送给世界各国电台播放,当时人们都感到很不理解,后来,当人们看到日本厂家按这些已经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设计的儿童服装、食品、玩具、文具等无不畅销市场时,才恍然大悟。我们只要留心看一看,就会发现,现在小孩吃的、玩的、用的无不与广告形象有关,尤其是与上述软广告中的形象有关,现在的小孩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个用他所所熟悉的某个卡通形象制造的玩具,那是非买不可的,这就说明,当代儿童的许多消费欲望是被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有的。那么,广告通过广告形象制造人们的消费欲望,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除了给商家带来好处以外,还有那些影响呢?我们认为,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方面,只有不断制造消费欲望,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这是由我们当前的市场经济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这又造成人类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严重浪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不治之症,所以,当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分鼓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有害。再从个人角度来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假需要只有不停地工作,尤其是大都市的白领,工作压力非常大,在工人农民的眼中,他们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但事实上,市场经济就像一台无形的机器,通过为他们制造层出不穷的虚假需要,从而将他们牢牢地拴在这台机器的要件上,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状态距离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解放也许比普通工人农民还要远得多。当代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人们评价事物,往往不再看重其实质,而更看重其外在形象。过去人们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都是嘲笑的,现在可不是这样了。比如,我们买一套西服,谁也不会像过去买衣服那样,看这件衣服的布料、做工究竟值不值它的要价,而是首先看一看它的牌子,看一看它的样式,即使选料、做工再好,如果它不是名牌,或者样式不好,我们往往也会认定它不值一千块钱一套,如果是杉杉、雅戈尔、苹果、Playboy等名牌,即使布料、做工差一点,我们也不会怀疑它定价两千元一套的合理性。正是由于当下人们看重事物的外在形象、看重商品的牌子,所以商家往往不惜血本在广告上投入巨资。据说,飞人乔丹为Adidas做广告的收入比Adidas全球生产基地的工人工资总和还要高。此外,厂家付给媒体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中央一套黄金时段的广告费是一秒几千万,甚至上亿。我们知道,这些广告费肯定不会由商家补贴的,而是要算入产品价格中,由顾客来买单。问题是,现代人们为什么会这么近乎荒谬地追求名牌呢?商家的宣传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外因,起着根本作用的内因是我们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知道,我们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古代、近代社会是大不相同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再也没有稳定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了,你今天是政府官员,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明天也许就是一介平民,你今天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明天也许就会破产成为穷光蛋。所以,人们也就没有了过去贵族、官员那样有明显的标志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任何时候有钱有势的人一般来说又希望能够夸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我们发现,在当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惟有通过消费品味的不同,才能将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所以,有钱有势的人消费的往往并不是消费品本身,而是消费品的外在形象。美国学者杰姆逊把这种消费称为“形象消费”,也有学者把它称为“夸示性消费”。我想,商家是熟知消费者心理的,所以,他们花费巨资为产品做广告,其实是在无意识中与消费者完成了一次“合谋”行为。当代广告对人们“形象消费”与“夸示性消费”心理的迎合,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很大的,主要就是我前面讲过的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上。现在,不仅是人们在消费时关注商品的形象,在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人们崇拜明星,实质上就是崇拜明星的形象,而不是崇拜明星实实在在的本人。当代广告对当代文化也有深刻影响。当代学者常常批评当代文化是“快餐文化”,用了就扔;是“工业文化”,缺乏精神向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文化缺乏精神指向,成为一种实用主义文化的呢?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当代广告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当代广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之处就是许多文化人涉足广告,做产品形象大使,做产品代言人,或者出演广告,如巩俐出演“野力干红”葡萄酒广告,前面提到的萧亚轩出演雪碧广告,甚至许多大导演亲自执导广告,如“爱多”VCD广告就是张艺谋执导,成龙出演的。文化人涉足广告,这只是广告影响文化的表面现象,广告影响当代文化的更深层面在于广告意识对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腐蚀。现在,出版图书,即使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也需要策划、包装,也就是说,需要一切广告手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希望藏于名山大川,自信“酒好不怕巷子深”。很严肃的文学批评居然也会成为一种广告手段,比如,一些文学批评者靠骂名人而出了名。鲁迅在《阿Q正传》中讲到阿Q因为说他姓赵,和赵太爷是本家,被赵太爷扇了一巴掌,因为与赵太爷发生了打与被打的关系,阿Q就和末庄的名人有了联系,所以,末庄的人居然有点敬畏阿Q了,我想,靠骂名人出名的文人肯定是熟悉阿Q成名史与当代广告心理学。还有,学术圈内经常召开一些学术会议,这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事,但其往往会变质,成为会议召开者的变相广告。试想,会议召开者居然能把全国那么多专家、学者请来,他肯定有水平、有面子,所以,他评职称、评硕导、博导时,谁还会不给他面子呢。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学术堂精心找了一篇广告设计制作毕业论文范文,供你进行参考范文题目: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创新研究一、符合现代受众审美当今的设计理念,从追求“最美设计”转变为追求“吸引人眼球的设计”。现代人往往追求幽默、有趣、新潮的审美创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一些流行元素容易掀起热潮。设计需要结合当前的审美潮流,但是当今媒体发展、信息更迭迅速,审美潮流变换较快,同时,审美潮流往往会出现循环,如复古风的流行。平面广告设计要跟上快速变换的审美潮流,同时也不能失去审美主流。二、增强视觉冲击力今天,视觉对于文化信息的传播往往更高效。因此,在“读图时代”,视觉冲击力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至关重要。平面广告基础的“三大构成”是图形、色彩和文字。图形、色彩、文字的编排都会对平面广告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设计者要设计出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1.图形图形是平面广告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也是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审美元素中的表层结构。图形是在文字和语言之前产生的,是人们最早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之一。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图形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每幅平面广告都离不开图形的使用。图形具有生动、直观、形象、表达准确等特点,能够比文字更快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兴趣,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视觉印象,识别性较高。图形的运用或拼合或裁剪等,能传递出不一样的信息,如很多品牌会有自己的logo,表现产品的特点,传递产品信息。创意图形的运用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眼球。其中,视错觉创意图形的应用较为广泛。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就大量运用了视错觉的图形创意。在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繁雄利用“图”“底”间互生互存的关系,应用视错觉原理,将黑白两色的男性、女性的腿,以正负形上下并列,形成虚实互补、简洁有趣的效果。2.色彩色彩比图形更丰富,更能突出信息和视觉中心。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色彩容易被人感知。人们在第一次看一幅平面广告时,一般会先注意到作品的色彩。色彩不仅可以作为背景,而且可以渲染氛围,增强图形和文字的视觉效果。色彩是带有情感的,更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红色可以分为很多种:正红或明亮的红色显得更有活力和激情;暗红色带有一点冷艳、冷酷的感觉。肯德基Zinger汉堡的系列创意平面广告,色彩运用大胆,背景和主体物色彩选择撞色,形成视觉冲击感;同时,背景紫色运用渐变效果,使色彩对比不突兀,又能突出辣椒这个主体。3.文字文字在平面广告中可以直接传递信息,起到画龙点睛、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在平面广告中,文字会根据传递信息、画面的需要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同一画面中,文字作用不同,其大小、颜色也不一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的每一笔画可以相对独立,以便于转变形态,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在电影宣传海报中,文字的运用较为广泛,不同风格的电影搭配不同的海报文字效果,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突出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在《夏洛特的网》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中,文字的特点很突出,电影的感觉也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海报中主要的文字是电影名称,字体略带神秘、奇幻之感,标题突出,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他介绍文字置于画面顶端和底部,字号偏小,能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图形、色彩、文字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要使三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设计者需要应用合理的版式。4.版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版式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各种元素有机结合,相互呼应与衬托,以突出中心,营造视觉冲击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中往往有留白之处。留白可以有效衬托主体图形和文字,使画面更有层次感。过满的画面容易使人们产生不适感,反之,留白可以使观者的视觉在该区域得以放松,营造舒适的阅读感,促使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画面重点。任何平面广告作品中的元素都不是随意排列的,各元素往往由一些看不见的“线”连接,形成整体对称、均衡的画面。但这不是绝对的、呆板的对称,设计者往往会安排一些元素打破绝对的对称,让画面稳重、大方又不失活泼轻快的感觉。如,针对多个相同元素,变换其中一些色彩或大小,或者穿插文字或其他元素破形,使画面不拘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将关联的信息排列在一起,形成亲密感,既能突出视觉中心,形成画面的整体感,又给人以舒服的观感,进而有效地传递信息。三、用幽默的表现手法,增强平面广告的趣味性现代人往往会率先被平面广告中有趣的内容吸引,因此,增强平面广告设计的趣味性尤为重要。充满轻松、诙谐氛围的趣味性广告能吸引人的目光,提高受众对广告的注意程度与记忆效果。趣味性包含了新奇性、刺激性等特点。平面广告的趣味性有多种表现,如幽默、戏剧性、颠覆惯常思维的新奇刺激的视觉感受等,充满着活力和想象力。幽默的表现手法是一种高智商、高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法。设计者运用有趣的情节,巧妙地营造一种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意境,通过夸张、双关或者谐音的表现方法,吸引观者的目光,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法国DUBONNET酒的海报设计运用连环画的方式,幽默、诙谐地一步一步引出酒的名字,突出了酒的美味,激发了观者的兴趣和想象。四、融入情感设计,与受众产生共鸣运用幽默表现手法设计出的含义深刻的广告,往往力求寻找能够触发受众情感共鸣的点,从而促使受众在欢笑之后接受广告信息。设计者通常抓住矛盾冲突中最强烈的部分进行创作,突破理性思维,在常规中求异、求新、求奇,在相似中进行创意创新,或运用反向思维,引导人们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展开想象,自由地体验、感悟。在纷杂信息的干扰下,人们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刺激人们的感官,引导人们释放深藏在心底的某种情绪是当今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突破点。直白的广告难以调动人们的情绪,设计者运用轻松诙谐、让人发笑的艺术表现手法,既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又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其目光。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幽默诙谐的广告往往能直接、迅速地吸引人们的视线,使忙碌的人们在会心一笑的轻松之后,自然接受广告信息。人有不同的情感,平面广告设计基于产品要表达的信息,运用图形、色彩、文字、合理的版式调动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设计者首先要让人们直观地看到平面广告中产品的特性,包括颜色、形状等,其次要突出人们使用产品的感受,带给人们身临其境之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平面广告脱颖而出。五、增强平面广告的互动性现代审美意识以主动发现美为主,人们的审美体验也倾向于更多互动的参与性体验。平面广告设计需要据此有所改变。在单纯传递信息的传统平面广告中增加与受众在心理或行为上的互动、沟通,更能率先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平面广告的互动性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是图形、色彩等视觉上的互动。视错觉图形、具有动态感或空间感的图形都会使受众产生互动感。如,运用视错觉图形,有形状上的长短线条视错觉图形,也有色彩方面的残像错觉图形。结语平面广告作为今天传递信息应用较广的一种广告形式,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平面广告有多种设计思路。平面广告设计者需要了解审美的主流趋势,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图形符号和色彩;运用图形、色彩、文字和版式的创意融合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抓住观者的眼球;运用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有趣味、充满意境的画面吸引观者,带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以多种手段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广告的互动性,从而使平面广告作品脱颖而出。参考文献:[1]杜积西.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张印洲,张文静,纪园园.广告设计的行为互动性研究.大众文艺,2018(10).[3]杨园园.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版式的重要性.美术教育研究,2018(22).[4]邹瑾琳,彭一清.平面广告设计的审美.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9).[5]陈丽.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要素.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作者:刘佳池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论文答辩

有关广告创意的论文

广告创意是广告创作的开端,并决定了广告其他因素的选择。我收集了有关广告创意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是对广告人创作能力的挑战,它要求广告人要思考而不能仅仅拘泥于灵感,要遵循一定的创意原则。现代传播学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为广告创作注入了科学的内涵和新的活力,从而丰富的发展了现代广告创意策略。

关键词 :广告创意 创意原则 意义

一、引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商业社会中,广告充斥着每个角落。这些广告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新意怡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过程中是否有进行消费者洞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广告策划之后,广告活动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创意阶段。此时,广告创作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充分、艺术性地表达阐释广告主题的问题。成功的广告战略首先来自不同凡响的卓越创意。创意是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驱动力。

二、什么是广告创意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 Creative ”在英语中表示“创意”,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象之意”,从这一层面进行挖掘,则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广告创意的独创性原则。所谓独创性原则是指广告创意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要勇于的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创性的广告创意具有最大强度的心理突破效果。与众不同的 新奇感是引入注目,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长久地被记忆,这一系列心理过程符合广告传达的心理阶梯的目标。 广告创意的实效性原则。独创性是广告创意的首要原则,但独创性不是目的。广告创意能否达到促销的目 的基本上取决于广告信息的传达效率,这就是广告创意的实效性原则,其包括理解性和相关性。理解性即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要善于将各种信息符号元素进行最佳组合,使其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 其关键是在“新颖性”与“可理解性”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而相关性是指广告创意中的意象组合和广告主题内容的内存相关联系。

三、广告创意需要幽默

幽默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调节剂,他可以减少人们的压抑与忧虑,维护心理的平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作为现代广告表现常用的方法与手段,幽默以其内庄而外谐的态度,通过戏剧化形象诱发出的笑声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成为现代广告领域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众所周知,在戛纳广告节影视广告的现场,获得掌声的广告大部分来自于幽默。正如广告大师波迪斯所说:“巧妙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幽默广告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它引起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提高受众的广告接触率,使人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完成对广告的商品或服务的认知、记忆、选择和决策的思维过程,促进受众对广告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形成一种娱乐性的消费文化,成为现代营销中有效的“软销”策略,在商业广告领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要针对合适的广告对象。并不是任何广告都适合幽默的诉求手法,幽默广告要针对合适的对象或目标受众,才能发挥良好的效应。一般来说,人的自然性需求产品,比如餐饮、服饰、旅游、运动型产品适合用幽默广告促销,而高理性产品,比如与生命、资产有关的则不适宜用幽默广告。如果幽默广告与产品特性结合不当则会弄巧成拙,使受众产生不信任感。创作幽默广告切忌喧宾夺主,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从而使广告与品牌脱钩,达不到广告传播的效果。幽默广告也并不是全民娱乐,不同产品的目标受众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目标受众的国情、文化背景、民族习惯、审美心理、社会阶层、性别群体、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诉求,这样的幽默广告才能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 幽默广告要想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一定要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可巧妙地运用夸张、比喻、联想、移植、颠倒等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实现幽默广告中现实与虚幻、真实与荒诞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优秀的幽默广告往往运用打破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作品的原创性来震撼受众。在“百事可乐——冰天雪地篇”中,创作人员大胆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小伙子在冰天雪地里贪婪地饮用百事可乐,嘴唇因为低温而粘在可乐罐上,去看医生时发现与自己一样的大有人在,男女老少,连小狗也不例外。这种大胆的夸张是建立在一定的可信性基础上,使广告别开生面,促销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广告创意中的消费者洞察

现代中国经济是市场经济时代,消费者决定了商家贩卖什么,厂家生产什么,设计师设计什么,消费者的意愿代表了市场需求,决定了广告创意的诉求和所需要满足的意愿。优秀的广告创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意愿,直达消费者内心,更能引领他们朝着广告诉求的方向进而影响其行为。因此,消费者洞察对于广告创意来说,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而实际。事实上,有效的营销传播离不开消费者洞察,而一谈到消费者洞察,很多人仅仅片面地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生活习惯等狭隘的层面去分析。其实,广告创意人要做的消费者洞察,就是了解消费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要弄明白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有时候,消费者自身也不能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需求,并发出这种声音,因此就需要我们通过消费者洞察这一过程,挖掘出消费者内心潜藏的声音和需求;并通过广告创意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和传播途径,将你的洞察结果告诉他们,消费者就会觉得你理解他的需求,说出了他的心声,从而就能被广告所触动,进而进行消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五、 结语

理解了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对于制定正确的广告传播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理解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是提供传播信息、并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基本的阶段。消费者信息搜寻的目的在于对产品内在的质量、价值与功能做出识别与区分,以便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值、功能的观察与识别程度,是其信息搜寻能力与信息搜寻成本的函数。

参考文献:

[1]罗贝尔埃斯卡皮。论幽默[C]。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王笑东。幽默随心所欲瞬间赢得别人的好感[C]。九州出版社,2011。

[3]李梅玲。幽默广告:吸引眼球的一剂“猛药”。北京现代商报,2008。04。11。

摘 要 : 广告创意的水平决定了广告的功效。本文分析了广告创意的内涵与双重特性,以及过程和思考方法,并提出了广告创意设计的基本法则,最后联系现代社会对广告的要求,对广告创意的宏观把握与定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广告创意 内涵与特性 过程和思考方法 基本法则 宏观把握与定位

广告创意是广告创作的开端,并决定了广告其他因素的选择。尽管广告创意需要考虑诸多综合因素,但是它也具有一般创意思维的许多重要特点,需要发散性思维,而且发挥这种思维在创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现实的生活中,一个好的创意可以创造出一个经典的广告,可以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广告创意的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广告充斥着每个角落。这些广告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新意怡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的水平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广告创意的内涵与特性

什么是广告创意呢?“Creative”在英语中表示“创意”,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象之意”,从这一层面进行挖掘,广告创意则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1]。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广告创意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则:独创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所谓独创性原则是指广告创意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要勇于并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创性的广告创意具有最大强度的心理突破效果。与众不同的新奇感会引人注目,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系列心理过程符合广告传达的心理阶梯的目标。独创性是广告创意的首要原则,但独创性不是目的。广告创意能否达到促销的目的,基本上取决于广告信息的传达效率,这就是广告创意的实效性原则,其包括理解性和相关性。理解性即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进行广告创意时,策划者要善于将各种信息符号元素进行最佳组合,使其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其关键是在“新颖性”与“可理解性”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相关性是指广告创意中的意象组合和广告主题内容的内存相关联系[2]。

二、广告创意的过程和思考方法

1。广告创意过程

广告创意过程的形成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准备期,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以及从中确立准备优先解决的问题的准备阶段。其中,发现问题的准确性、有用性、鲜明性和独特性是关键。只有选准了问题,才能避免盲目性。另外,选中某一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从各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审视,以准确地捕捉适于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准备相关的知识,收集有关的经验,分析有关的事项,创造有关的条件,并预见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后果。这个阶段往往是心理高度紧张和全神贯注的时期。

酝酿期,其主要特点是“松弛”下来,使心理状态从紧张的“动态”到解脱式的“静态”,亦即将活动的重点从意识区转向无意识区。这时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一切无意识的障碍,恢复潜意识的自由、舒展的活动状态,促进多样化因素的相互提携、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使潜意识和有意识的相互作用获得强化。这是孕育灵感和激发顿悟的时期。

顿悟期,主要是指经过酝酿之后,创造性思路如“柳暗花明”般豁然开朗。常以突发式的醒悟,偶然性的获得或戏剧性的巧遇为其表现形式。如果说酝酿期是创造过程中“量”的积累和循序渐进,那么顿悟期就是创造过程中“质”的突破和循序渐进。顿悟期是创造过程中的质的转折点,使整个创造过程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完善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的功能又开始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扩散的思维状态恢复到集中的思维状态。这一阶段需要对最初闪现的出色的思想、崭新的观念、奇异的构思立即捕捉,及时甄别,迅速追踪和抓紧完善。这时,稍微的迟疑和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得而复失的后果。完善期也是论证期,是对创造成果及其价值的鉴定期,包括逻辑上的论证和实践价值的论证。这时还要提出可行的明确解决问题的实践方式或方向,以免使好的创意沦为空想[3]。

2。广告创意思考方法

美国广告学教授詹姆斯扬说过:“创意不仅是靠灵感而发生的,纵使有了灵感,也是由于思考而获得的结果。”创意是从“现有的要素重新组合”而衍生出来的,创意并非天才者的独占品。他分析出广告创意的思考方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思考法:

垂直思考法。即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线进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是头脑的自我扩大方法。其一向被评价为是最理想的思考法。优点是比较稳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考方向。其缺陷是偏重于以往的经验、模式,只是对旧意识进行再版或改良。

水平思考法。又称横向思考法,在思考问题时向着多方位方向发展。此方法有益于产生新的创意,却无法取代垂直思考法,只能弥补后者不足。任何构想的思考仍旧选用垂直法,同时水平思考法又可提醒创意者在思考时不固步自封,两方法相互配合,加以灵活运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集脑会商法。即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将所有与会人员对特殊问题的主意聚积起来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创意思考方法。

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使得广告创作人员发挥天赋,利用积累的实践经验;需要广告创作人员摆脱旧的观念,运用联想思维,捕捉思想火花,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需要使其主题新颖、鲜明,品位高尚,意境深厚,视觉表现及文字表达优良;需要其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概念、构想、点子、意想和形象;需要达到概念的视觉化、感觉的视觉化和情感的视觉化;需要把握新世纪、新经济目标消费群体,注意世界市场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4]。

三、广告创意设计的基本法则

1。科学与艺术融合

广告创意作为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知识体系,应该树立“科学为始,艺术为终”的思想观念。所谓“科学为始”,是指广告前期的工作,如营销目标的落实、广告策略的确定、广告对象的选择和生活形态的描绘,以及广告创意概念的得出都是依据科学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得来的。所谓“艺术为终”,就是将广告的诉求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可能创作出吸引消费者的广告。杰出的广告创意不是夸大,也不是虚饰,而是要竭尽策划者的智慧,使广告信息单纯化、清晰化、戏剧化,使它在消费者脑中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2。独特性

依据国际惯例,广告创意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应该具有创造性。并且广告是一种充分运用想象力、直觉力、洞察力,以任何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全身心的智慧和思维进行说服和说明的过程。因此,广告创意是广告诸要素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劳动,广告创意最终的劳动成果应该具有独创性、独特性。或者是创意思想的独特,或者是表现手法的独特,或者是传播方式的独特,或者是销售主题的独特。总之,必须有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主题。

3。市场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就是能带来现实的广告效果,能给广告主带来实际的收益。广告创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去说服。广告创意是与广告的目的和主题相一致的,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让想象力漫无目的。创意者应利用想象力,挖掘想象力,使主题或解决传达的信息更生动、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4。科学合理性

广告创作活动充满了不同事物之间,现实与虚幻、真理与荒诞、幽默与讽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碰撞、交融、转化、结合,并且需要策划者发挥想象力,用最大胆、最异想天开的方法去创造广告精品。但是,广告的本质是一种商品,而商品的属性决定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不是无节制的、荒谬的,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把握一定的分寸[5]。

四、广告创意的宏观把握与定位

市场营销决定着广告创意的定位。在社会营销观念已经形成的今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不能单单满足部分消费者的一时需要,而应考虑符合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广告创意也必须与之相配合。因而着眼于塑造长远的利益和目标,在内容上体现出对社会的一种真诚的关注,将是现代广告创意的正确方向。众人的欲求制约着广告创意的策略。广告创意的策略是在创意的内容定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广告仅仅作为商品信息诉求的载体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它必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尽管广告需要达到促销的目标,但并不能仅仅为了促销去广而告之,因为广告肩负了重大的社会功能。在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广告策划者绝不能忽略广告作为人们审美和文化艺术形态的独有特性。广告创意的策略必须顺应此种趋势[6]。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巨大的信息量一方面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周围,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心智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多的广告产品、品牌信息与有限的受众容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众多的产品和品牌中,受众购买决策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买什么,更主要的是接受和选择哪一个品牌。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观念与大众的心理欲求的变化发展不仅意味着广告策划者必须从以前的传统的推销商品去满足受众的物质需求的框架中跳出来,而且要求广告策划者必须在新的研究思路的导引下,以一个创造者、艺术家的胸怀与韬略去施展才华,自觉地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广告神话。同时广告策划者也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幅广告救活一个工厂”只是昨天的辉煌。现代的营销仅有广告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场立体化的整合促销运动,广告在其中只是扮演了“沟通宣传”的角色。因而,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在“引起注意,增加兴趣”上的功能是肯定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在“加深理解,促进购买”上其作用则是相当有限的。这是对以前的广告只强调增大物质实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审美价值的一种拨正;在当前,则是对广告的本质与价值的一种回归。

参考文献:

[1]李建立。广告文化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20。

[2]胡川妮。广告创意表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27。

[3]罗建。广告创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34。

[4]陈培爱。广告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5。

[5]余明阳。广告策划创意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14。

[6]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3。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 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 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 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 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 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 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 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 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 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谐趣幽默外,还有对比、抒情、夸张、比喻和联想等,应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创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广告已经成为悦取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重要。只有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尽量减少点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与实施方法,才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广告心理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尝试用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广告般效应,可以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记忆,得到开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学、广告、消费者、应用

“广告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要想广告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等,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心理渴望,从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所以在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是必要的。

1、广告的心理功能

根据广告心理学研究,一则广告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增强购买信心,最后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2、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应用

怎样的广告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者能持久地购买该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呢?这就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下面我们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注意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是从广告中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广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起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广告的新异性。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东西记忆深刻。人们的好奇心总是促使人们做一些尝试。新颖的广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大量的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街道上很多电子灯牌都把字设置成闪烁的形式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感知觉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广告中大量使用蓝、绿等冷色调,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畅快感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所要传递的雪碧特色。

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运用

知觉的整体性即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到它时却能依据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1)晕轮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晕轮效用,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形状知觉中的眼动研究对广告设计的启示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时的心理活动。

记忆理论对广告的指导

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形象记忆优势

产品的广告词应尽量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这样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就容易记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娃哈哈的“爱的就是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让人们很容易记住产品,为下一步购买做好了铺垫。

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是指当人们在面临解决问题或者作决策时,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的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获取的事情,越是会被人们利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鲜活性就是强烈影响信息获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产品的广告(特别是一些药品广告)都是请用过产品的人现身说法,单单一个人的实力就可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观点。

避免遗忘

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3、结论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销售商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制作以及传播应以正确认识人的感知特点、注意特点、记忆特点以及态度结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引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兴趣与关注,改变人们的消费态度,并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卖出商品的作用。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内容涉及心理学和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专业知识,还会使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广告心理学为中心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利用成员互动促进学习,从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经验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机制。这种教学活动将自学与协作、小组交流与教师辅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1.分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各小组组长,小组内部讨论分工。

2.授课。教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广告心理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汇报某一成功的广告案例。各小组按照组内分工分头收集整理资料,并把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给汇报小组评分,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点评或提问,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

1.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不同于以往沉默的课堂,在此次广告心理学教学活动当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气氛格外活跃。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工合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这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程结束时,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着较高的接纳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根据此次实践教学的情况,笔者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各成员的有效互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结果既要反映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小组合作的效果。

消费心理与医药广告研究论文

有点大众化 瞒目性

一、新时代消费主体的主要特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消费热点出现巨大的变化,消费趋势也异常超乎想象,并且使消费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说来,消费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年轻化。青年一代的消费热情引出了众多的消费热点和时尚,成功人士的年轻化带动了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二)技术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各行各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一代消费者对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他们善于捕捉世界的微妙变化三)富裕化。据对全国14个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买车、买房、旅游、留学、办公司、买股票、子女教育新的支出方面已经占了居民全部收入的。可见,产品消费中由过去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变为电脑、汽车、住房新三大件高价位产品为主。四)理想化。随着消费层次的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征也愈发明显。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孜孜不倦地追求,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开始追求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旅游。这四个特征使人们的购买欲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购买热点发生转移。例如,中国居民拥有手机和电脑两种产品的数量正在迅速提高。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世界排名第二,电脑排名第八,预计这个位置在一两年内将会上升。时代的进步已把中国消费者带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代合拍,以信息价值衡量商品的标准正在取代货币价值标准,因此手机、电脑等产品都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新热点。消费者比较重视广告宣传,在这方面,外国厂家的广告意识比国内厂家要成熟和浓厚得多。任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购买动机又产生于某种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方面的需要,又包括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消费者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的考虑,也就是说,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消费者的生存需要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却明显上升,所以现在商品中所蕴含的心理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求新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产品、新花色、新款式,即追求流行时髦的商品。尽管这类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其实用价值也不比老产品好多少,但由于人们这种求新心理追求一种新鲜、新潮的感觉,所以新产品往往比较畅销。人们对新鲜事物往往总抱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的注意,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恐怕难以改变,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经营者来说,就只有去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有新精神,并要立志于“永远争第一”。(二)求名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这类消费者通常是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他们对商品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三)好奇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奇、特别,注重所购商品要与众不同。新奇的商品交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这类消费者通常是比较年轻的,大多数为在校学生,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有很大的好奇心,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并不注重商品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四)习惯心理。在购买行为中往往是凭自己的习惯不加选择地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日常用品的购买中。在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商品中,一般都有自己喜爱的或用惯了的日常用品,只要需要,往往不加思索就购买了。(五)同步心理。指消费者受相关群体购买行为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从众心理。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往往希望与周围的相关群体保持同步,所以大众化的商品容易产生同步购买心理。像vcd、电脑等产品刚出现不久,就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一种心理:“你有我也要有”。这样就使得这类商品在新生阶段非常畅销,一旦达到普及就会马上衰退下来。这就迫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开发高一级的新产品,以寻求另一种生存方式。(六)求美心理。即对美的产品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长盛不衰的购买心理,因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被精美的商品所吸引而不由自主的买了下来,即使是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的商品,但由于它的可爱和美观使人们想把它占为已有,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经历。三、新时代的消费心理对营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成功的营销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告宣传以及营销人员的营销技巧等,但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因素。许多企业与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消费者心理,而使看似巧妙周详的营销策划功亏一篑。在美国曾发生一场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与普通咖啡(regular coffee)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尽管速溶咖啡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告费用也远远超过普通咖啡,但速溶咖啡的生产厂家却发现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对于消费者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的原因,许多人认为人们不喜欢速溶咖啡的味道。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注定速溶咖啡销路不畅,生产厂家就无可奈何了!但生产厂家并不相信上述研究结果,他们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一猜想为随后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曼森海尔所作的一项动机研究所证实。曼森海尔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速溶咖啡的主妇一般被认为懒、缺乏计划,不是个勤快的妻子,而用普通咖啡的人则很少被这样看。又如中国“红豆”服装企业集团在海外的企业名称译作"love seed"而不是直译的"red seed",这个名字的变换很好地将该企业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含义传达给了海外消费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常有其深层原因,且这些原因有时是不易被察觉的。由于这些深层原因对商品销售有极大影响,因此要想成功营销,营销人员就必须去探测这种深层原因。

可以从供给和消费,结合国际化方面入手。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广告策划研究[摘要]市场经济被人们称为“眼球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广告能否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心智是判断一个广告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它直接影响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产品的销售表现。因此,对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便成为企业广告策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广告策划;心理误区;消费者需要;消费者认识;消费者态度 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 各种广告层出不穷,每个消费者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各种媒体数以万计的信息,但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广告却屈指可数。谁能够在这场争夺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中获胜,谁便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开局的胜利。因此,对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广告策划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的目的便是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企业在广告策划中所遭遇的各种尴尬,以及如何正确顺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自己的广告能一鸣惊人。 一、广告策划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经常有企业的领导说:“为什么我投入了那么多的广告,产品却还是卖不出去呢? ”也有人说:“为什么我的广告虽然被人记住了,产品销售却依然不见起色呢? ”更多的企业是根本不知道广告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广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法制也还不完善。这里我们撇开一些虚假、欺消费者的广告不谈,单就广告策划本身而言,还有很多明显的误区。 1.定位不准确或广告诉求主题过多 广告定位即广告给产品确定什么样的位置,突出宣传产品哪一方面的特点、功效以及优势,能解决消费者哪些方面的问题等。广告应尽可能的创造出产品在市场上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定位,而不是模棱两可或者随处可见的定位。 广告要清清楚楚地告诉消费者,产品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广告诉求,有的产品花了大量的广告费, 把广告做得美轮美奂,但广告诉求却与产品本身的优势以及定位相脱节。消费者记住了广告,却不了解产品是干什么用的。不知道产品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当然也不会去购买这个产品。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展示自己产品的功效,在有限的篇幅或时间内把产品所有的功效和针对的人群全部罗列出来,惟恐消费者不知。事实上消费者的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广告时只选择性地注意很小一部分与自己的需求或兴趣有某些联系的信息。所以过于复杂的广告诉求很难有好的效果。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一直告诫广告主说:“广告一定要谨守单一诉求。” 不仅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2.广告策划缺乏创意、过分创意或盲目创意 不少广告策划平淡无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因此也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创意被称为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的生命在于“创”,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度和关注度,最忌人云亦云,模仿抄袭。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一条好广告出台,马上就有一则甚至数则雷同的广告出现。最近几年酒类广告铺天盖地,然而像“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样让人回味无穷的广告语却不多。许多广告为求通俗上口, 陷入了模式化的窠臼,比如说“可以喝一点儿;或者,不要贪杯哦! ”等毫无新意的广告语。看了这样的广告,消费者会难免觉得酒就像他们的广告一样淡而无味,毫无特色。这样的酒,谁还会去喝呢? 相反的, 有些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过分创意,甚至根本是本末倒置,忽略了产品本身,以至于消费者记住了广告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却忘记了广告的产品,更不要谈产品的独特卖点和其他因素了。这样的广告吃力不讨好,对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事实上,广告创意应该与产品相吻合,并不是所有的产品的广告都需要过度地吸引注意的。对于一些极度理性的商品就应该采用理性诉求的广告手法。哗众取宠地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上大做文章,只会浪费金钱和时间。比如说药品,本身便是一个理性商品,而且受众性很强。只有当消费者出现某种病症或者得到医生推荐的情况下才会去注意药品广告。现在很多药品类广告,企图用一些感性诉求的方式去影响消费者,却忽略了介绍产品本身的药效,反而会得不偿失。 3.广告策划与媒体策划不配套 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广告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媒体才可以表现出来,现在可供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这里面就一定有取舍的问题。在媒体选择上,很多企业通常是一个媒体坚持到底,采用单一媒体,必然减弱企业宣传的有效性、缩小广告辐射的范围。每一种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组合起来使用, 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弱点,才能使广告达到最佳效果,如果采用错误的媒体去传递广告信息,就无法将信息全面传导给目标受众,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的目的也不能实现。 在媒体投放上,也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时机把握不当,就会花大钱办小事。不少企业通常是将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POP 和促销等放在一个盘子里搅拌,然后一起撒向市场,强行向消费者灌输信息,认为这样就会产生叠加效应。殊不知,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作用,虽然不分青红皂白的广告轰炸多少也能带动销售,但广告费的浪费却不容忽视。 二、消费心理学在广告策划中的运用 广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告策划。在现代商品经济活动中,市场情况极为复杂,搞好广告策划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各种市场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广告,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对企业形成积极认可的态度,最终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广告策划已经成为企业实践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广告策划的前提———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要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购买决策路径,即我们常说的CDP 模型(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其中需求的产生是第一步。只有当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地展开后续的购买行为。因此,对于企业的广告策划来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策划的前提与基石,否则所有的策划都似空中楼阁。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同时也认为尽管人存在多种需求,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总是有一种需求占优势地位并且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因此能否满足这种优势需要,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在广告策划中,对准消费者的优势需要进行定位就犹如射击瞄准了靶心。比面面俱到的罗列产品的所有优势,企图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更能发挥广告传播的效果。比如爱立信早期的手机广告:“一切尽在掌握”,把消费者的优势需求定位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广告诉求的主题是为了突出手机对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后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普及,成了生活必需品,公司则适时的改变了广告主题:“关机是一种美德! ”可见爱立信公司意识到手机的泛滥激发了公众的另一个优势需求———对于安全的需求。 所以,一个好的广告策划,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求还要敏锐的观察消费者的需求的动态变化,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2.广告策划的目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费者的认识过程是指消费者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对商品及服务的属性以及各方面的联系的综合性反应。认识过程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起点,也是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心理学上,消费者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的形成阶段和认识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策划不同创意的广告来更好的宣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成功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 (1)通过广告策划影响消费者认识的形成阶段 认识的形成阶段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但对于广告策划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视觉,因为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而获取的。广告活动往往把通过对视觉器官的刺激作为一种基本手段, 尤其重视色彩在广告中的使用。据美国有关报道,在报刊广告中增加一种颜色,比黑白广告能增加50%的销售额,而全色广告则比黑白广告高70%的广告效益。 知觉是人们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映像和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知觉的研究,是广告策划的真正起点。市场刺激包括有大量的变量,如产品的特性、包装设计、色彩、商标、广告节目的设计、广告节目的播放时间等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觉选择。因此,刺激强度高、对比强烈、反差明显的广告往往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消费者发生兴趣。在广告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加大广告中各种刺激物之间的差别,增大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程度。同时,除了强化广告本身中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外,还可以强化广告与环境因素的对比。这些对比能增强广告的易读性、易视性和易记性,保证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知觉的畅通和顺利,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在黑色报纸上刊登彩色广告,在音乐节目中间插入广告节目,在广告版中保留适当的空白等,都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广告手法。 消费者本身的期望也会影响他对商品的知觉,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某些刺激产生一种歪曲的知觉。因为人们在其知觉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防御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接纳,而对自己恐惧或有威胁的刺激则尽可能地不去感知。比如说在儿童玩具的广告中, 如果传递出任何暴力或消极的信息,消费者便会本能得产生抵触情绪,不让孩子接受到该信息或者使用该产品。所以广告策划要尽量趋利避害,避免出现某种带有伤害性或于己不利的刺激出现,以免消费者本能得采取防御姿态,关闭感官通道,拒绝信息进入。(2)通过广告策划影响消费者认识的发展阶段 认识的发展阶段包括注意、记忆、和联想。是消费者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识记和再造的过程。对于其购买决策的制定都有直接的影响。记忆是人们在过去的实践中所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思考问题、做出购买决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告如果难于记忆,其刺激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广告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 广告策划应该尽可能帮助人们记忆广告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充分利用形象记忆优势。减少广告识记材料有两种途径,即识记材料的绝对减少和相对减少。尽量简化广告的口号,使其简单明了;突出广告产品的某一功能,强调优势等可以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绝对量。所谓的相对减少,是在识记材料不可压缩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广告便于理解,图文并茂,在人的记忆中,语言信息量与图像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因此,充分利用形象记忆,也是广告宣传的一大策略。 2)适当重复广告,媒体组合合理。利用广告信息的适度重复与变化重复,是增强广告记忆的重要手段。同时,合理的媒体搭配也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媒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断让消费者重复的接触到广告信息,强化消费者的记忆,促使他们的回忆和再认, 也有利于消费者对某品牌产生长时记忆。 3)激发和促进消费者的积极联想。联想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事物的认识, 并引起相关的感情活动。在广告策划中,运用联想的商业广告设计,实际上是对有关信息的升华。具体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可以用消费者熟知的形象, 也可以创造出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来暗示商品与劳务给人带来的乐趣和荣耀等。例如必胜客的广告,总是创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激发人们对于快乐家庭生活的联想,看到必胜客的品牌,便想到亲情。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信任和好感。因此,在商业广告中充分发挥联想的心理功能,掌握广告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激发联想的广告因素,适应消费者的知识构成和审美情趣, 使之对产品产生有益的共鸣和感情冲动,从而促进其信心,导致消费行为。 3.广告策划的宗旨———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的态度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或劳务等表现出的心理反应的倾向。可以是良好的反应,如赞成、支持、欣赏等,也可以是不良的反应,如反对、拒绝、厌恶等。大量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购买意图成正相关的关系。凡对商品的商标、质量外观抱有好感、或持肯定态度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要时,必定首先将意念集中于该商品。但是,消费者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广告沟通技巧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1)用双向沟通来代替单向沟通 不同的消费者的认识能力是不同的。针对知识水平较高,理解判断能力较强的消费者,广告应采用双向沟通较好,即把商品的优劣两方面都告诉消费昔,让他们感到广告的客观公正,由他们自己来拿主意。因为这些消费者普遍是对自己的判断能力非常确信,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判断。如果广告武断地左右他们的态度, 会适得其反引起逆反现象,拒绝接受广告内容。但对判断力较差,知识狭窄,依赖性较强的消费者, 采用单向沟通信息的方式,广告应明确指出商品的优势,它给使用者带来什么好处。直接劝告他们应该购买此物,效果更明显。 (2)用感性诉求来代替理性诉求 在消费者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因素构成,其中感情成分在态度的改变上起主要的作用。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往往并不一定都是从认识上先了解它的功能特性,而是从感情上对它有好感,看着它顺眼,有愉快的体验。因而广告如果能从消费者的感情入手,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前几年有个电视广告: 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广告策划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无论广告信息呈递的方式如何,其基本原则都是要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找到消费者心理和态度变化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准广告诉求点,策划出成功的广告。 [参考文献] [1] 吴柏林. 广告策划与策略[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9). [2] 李凤燕. 消费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杨群祥. 广告策划[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论文后记

有点大众化 瞒目性

一、新时代消费主体的主要特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消费热点出现巨大的变化,消费趋势也异常超乎想象,并且使消费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说来,消费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年轻化。青年一代的消费热情引出了众多的消费热点和时尚,成功人士的年轻化带动了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二)技术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各行各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一代消费者对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他们善于捕捉世界的微妙变化三)富裕化。据对全国14个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买车、买房、旅游、留学、办公司、买股票、子女教育新的支出方面已经占了居民全部收入的。可见,产品消费中由过去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变为电脑、汽车、住房新三大件高价位产品为主。四)理想化。随着消费层次的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征也愈发明显。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孜孜不倦地追求,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开始追求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旅游。这四个特征使人们的购买欲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购买热点发生转移。例如,中国居民拥有手机和电脑两种产品的数量正在迅速提高。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世界排名第二,电脑排名第八,预计这个位置在一两年内将会上升。时代的进步已把中国消费者带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代合拍,以信息价值衡量商品的标准正在取代货币价值标准,因此手机、电脑等产品都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新热点。消费者比较重视广告宣传,在这方面,外国厂家的广告意识比国内厂家要成熟和浓厚得多。任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购买动机又产生于某种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方面的需要,又包括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消费者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的考虑,也就是说,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消费者的生存需要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却明显上升,所以现在商品中所蕴含的心理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求新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产品、新花色、新款式,即追求流行时髦的商品。尽管这类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其实用价值也不比老产品好多少,但由于人们这种求新心理追求一种新鲜、新潮的感觉,所以新产品往往比较畅销。人们对新鲜事物往往总抱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的注意,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恐怕难以改变,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经营者来说,就只有去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有新精神,并要立志于“永远争第一”。(二)求名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这类消费者通常是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他们对商品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三)好奇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奇、特别,注重所购商品要与众不同。新奇的商品交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这类消费者通常是比较年轻的,大多数为在校学生,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有很大的好奇心,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并不注重商品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四)习惯心理。在购买行为中往往是凭自己的习惯不加选择地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日常用品的购买中。在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商品中,一般都有自己喜爱的或用惯了的日常用品,只要需要,往往不加思索就购买了。(五)同步心理。指消费者受相关群体购买行为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从众心理。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往往希望与周围的相关群体保持同步,所以大众化的商品容易产生同步购买心理。像vcd、电脑等产品刚出现不久,就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一种心理:“你有我也要有”。这样就使得这类商品在新生阶段非常畅销,一旦达到普及就会马上衰退下来。这就迫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开发高一级的新产品,以寻求另一种生存方式。(六)求美心理。即对美的产品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长盛不衰的购买心理,因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被精美的商品所吸引而不由自主的买了下来,即使是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的商品,但由于它的可爱和美观使人们想把它占为已有,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经历。三、新时代的消费心理对营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成功的营销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告宣传以及营销人员的营销技巧等,但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因素。许多企业与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消费者心理,而使看似巧妙周详的营销策划功亏一篑。在美国曾发生一场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与普通咖啡(regular coffee)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尽管速溶咖啡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告费用也远远超过普通咖啡,但速溶咖啡的生产厂家却发现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对于消费者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的原因,许多人认为人们不喜欢速溶咖啡的味道。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注定速溶咖啡销路不畅,生产厂家就无可奈何了!但生产厂家并不相信上述研究结果,他们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一猜想为随后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曼森海尔所作的一项动机研究所证实。曼森海尔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速溶咖啡的主妇一般被认为懒、缺乏计划,不是个勤快的妻子,而用普通咖啡的人则很少被这样看。又如中国“红豆”服装企业集团在海外的企业名称译作"love seed"而不是直译的"red seed",这个名字的变换很好地将该企业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含义传达给了海外消费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常有其深层原因,且这些原因有时是不易被察觉的。由于这些深层原因对商品销售有极大影响,因此要想成功营销,营销人员就必须去探测这种深层原因。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1 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可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一文,将心理学首次应用到广告活动中,开辟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先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许多心理学家根据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积极从事有关消费问题的各项心理研究与实验。1908 年,罗斯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38 年,欧内斯特·迪士特提出了消费动机理论的实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及后来陆续问世的《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等,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消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为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是以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会为标志的。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研究》杂志,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确立和强化了消费心理学在心理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独立的消费心理学学科体系开始形成,许多大企业也附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为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开始注重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消费者提高消费能力并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研究因素也由以前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转入需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研究,同时研究也由定性分析转向了定量分析,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尽管也有针对我国市场特点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表现2. 1 需求及动机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 个层次。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求,每个人都会首先寻求满足他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即主导需求,而这个需求形成的驱动力就是他的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统计,目前约有600 种各不相同的购买动机,而常见的有:追求实际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动机, 追求商品新颖的求新性动机,追求商品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求美性动机, 追求物美价廉的求廉性动机, 以仿效和同步为核心的从众动机,以显示个人地位和名望的求名性动机等。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准确驾驭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针对性地引导其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2. 2 感知觉等感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不仅包括颜色、温度、光线、气味、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还包括将各种感受联系和综合,进行综合反映的知觉。消费者判断一件商品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而过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生产厂家和营销人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大商品对顾客的刺激,如在产品设计或商品会展时,可利用感觉对比效应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进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消费者的知觉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对消费者有利,并使他们感觉到有兴趣和喜爱的商品或信息,他们才会购买或关注。因此,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对商品的性能、用途等做重点介绍,加大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使消费者迅速、优先地感知企业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形象的认同,加大对企业其他商品的宣传,促使其重复购买,建立并强化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2. 3 记忆、学习、信念和态度等理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记忆是消费者认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消费实践中,消费者感知过的广告、使用过的商品、光顾过的商店等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再现。消费者记忆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商品二次销售的成功与否。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要便于消费者的形象记忆,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尽可能诱发消费者情感记忆等。只有有效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记忆,才能促进并强化消费者再次购买行为的完成。学习是指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多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的过程。如消费者对一品牌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便会百般寻求该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顾客忠诚或重复购买主要应归因于后天经验即学习强化。态度和信念是消费者对某事物所持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反应和看法。如某个体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决定了某品牌香烟对该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或有很少吸引力,该人就不应划入香烟消费者群体,企业也应投入少量甚至不投入精力在该个体身上。3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3. 1 产品创新应符合消费者心理营销活动最终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货币资源或其他资源的交易完成。企业要想促进该活动的顺利完成,首先应从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产品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命名、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3. 1. 1 产品设计。要顺应“多功能、自动化、绿色、健康”等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上既体现消费者审美效果和个性特征,又体现时代潮流和流行时尚的趋势,在新产品推广上,则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新产品性能、特点及使用后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优越性、科学性,消除消费者安全顾虑。3. 1. 2 产品命名。要根据消费者便于记忆、名实相符、引人注意和避免禁忌的心理特点,按照商品主要效用或主要成分、产地、人名、造型、吉祥物、美好事物或寓意、外文音译等命名,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3. 1. 3 商标设计。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提高美誉度和促销力:个性鲜明,富于特色,造型优美,文字简洁,具有时代气息和顺应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或宗教心理习惯等。3. 1. 4 包装方面。实施数量差别包装策略、方便包装策略、配套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等级包装策略等,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包装策略。3. 2 价格制定瞄准消费者心理目标价格是关系买卖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敏感的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能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定价时,根据消费者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知觉差异采取尾数定价法即制定一个带有零头数的价格,使价格的最后一位数是奇数或者接近零,如98. 99 等;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利用消费习惯如对特殊数字的敏感好坏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价格调整时期也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及时附以说明解释。3. 3 营销环境及渠道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习惯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完成与购物环境的舒适与否、布局合理与否、营业人员仪表的得体与否密切相关。好的购物环境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近年来,西式快餐店风靡我国快食消费品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类快餐店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而言舒适便捷,营业人员服务态度使人愉悦,消费者欣赏并愿意在这样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消费,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快餐店甚至其他商业企业经营者借鉴和学习。在渠道选择上,也应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选择购物方便快捷的店面,分时段或分区域销售不同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适当的产品,提高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刺激其重复购买。3. 4 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展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唤起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可分为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有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全方位开展活动。成功的广告必须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入手,突出商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鲜明特点,确立商品在竞争中的方位,广告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力求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吸引,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良好态度,赢得长久信赖。人员推销上,企业必须加强对推销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掌握顾客心理,善于观察、分析,突破营销障碍,同时强化售出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营业推广上,企业可以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顾虑的角度入手,采取免费品尝、试用等方式消除消费者疑虑情绪,利用消费者侥幸心理,采取有奖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等,或以折价优待、以旧换新、购物积分等手段,刺激重复购买等。公共关系上可采用新闻、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的完满解决等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文献[1 ]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 15.[2] 温孝卿,史有春.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7 - 38.[3] 李小红. 市场营销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5 - 120.[4] 何善秀. 浅析消费者心理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 商业时代,2007(2) :23- 24.[5] 周源源,周扬波. 探悉消费心理学在增强广告中的作用[J ]. 商场现代化,2005(4) :91 - 92.

消费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消费者的知觉、学习、决策、需要、动机、个性和态度等心理过程和特点。正是这些构成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要受到社会阶层、家庭、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例如,运动员的穿着打扮与文艺工作者便迥然不同;城市人与农村人的消费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社会阶层、家庭、文化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该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诞生和发展都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并为它服务。因此,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在诸如新产品的开发与扩散,广告、产品包装、价格的设计与确定等市场策略上的应用,自然也是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消费行为一直受到众多经验科学家的注意,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积累了许多实证资料,为建立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打下了基础。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心理学、广告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 心理学、广告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是广告与消费心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这些学科在消费行为领域中的渗透,不断引出一些重要的理论见解。这些理论见解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的和非理性(情感)的。 购买行为的理性观点认为,消费者要获取必要的信息,再仔细地衡量可供选择的物品,然后才从理性上作出购买的决策,实现购买。属于这类观点的有“经济人”、问题解决或决策,回避风险和学习等几种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完全根据现有的有关信息,而没有明显的个人努力。消费者的需要是稳定的、实在的,也就是说,购买的物品是为满足消费者生理上的需要, 在选购物品和确定购买场所上总是明智的、细心的。 问题解决或决策理论是假设消费者不完全具有可供选择的信息,而获得这些信息需要花费精力。消费者的需要不完全稳定、实在。多数购买活动包含着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冒险性。买主总是仔细地利用选择物品所需要的信息,以达到需要的满足。 回避风险的概念也是把消费者看做是决策者。它试图通过决策过程来解决购买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消费者很少具有可供选择物品的信息,而不得不面临购买后果的颇大不确定性,在购买时必定冒风险。它把消费行为看做是对含有风险的购买决策所作的理性反应,把挑选活动解释为使冒险减少到最小的一种努力。 学习的概念是根据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理论提出的。依据学习的理论,消费者主要从他们的实际购买产品和劳务的体验中得到学习,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他们的购买习惯模式,从而使购买过程简化。 购买行为的非理性观点认为,消费者对于多数产品缺乏应有的信息,许多消费者不愿费精力去比较、评价可供选择的物品。它强调购买活动是满足情感的、非实体的需要。属于该理论见解的有心理分析、社会活动、冲动和随机挑选等。 心理分析的观点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常常不为自己察觉,因为其真实动机隐藏在消费者的内心深处(无意识层)。消费者的行为是很难预测的,甚至是难以解释的。持此观点的人主张物内亦有精神。消费者把自我投射到各个商品中,即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项目成了自己人格的延伸部分。 社会活动的概念指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并受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影响。群体中的成员都可能需要某种或某些产品。因此,某些物品成了反映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地位的象征,而购买也便成了带有象征性的社会行为。 冲动的观点是把购买看做是事先无考虑、无计划、即刻产生的活动。这种没有想法、不去寻求信息进行的购买被看做是非理性的。 随机选择的概念认为,许多购买是琐碎的,而且彼此间的商品差别甚小。购买最好解释为随机的活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