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青海复份库”、“国家油菜改良青海分中心”、“青藏高原农业分析中心”、“青藏高原农作物新品种品质测试中心”和欧盟援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研究中心;有“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基础医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草地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化学、药学等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 2002-2007年,青海大学累计投入科研总经费万元,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433项。各类科研项目由2002年的46项增加到2006年的11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由2002年的33项增加到2006年的6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到2007年,田正科研究员先后育成春油菜品种18个,尤其“青油14号”的全面推广,实现了甘蓝型油菜生产的全面优质化。杜德志作为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培育出了“青杂1号”至“青杂4号”油菜品种 。四项科研成果获2012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农科院、医学院以第一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的选育与推广”、“藏羚羊高原适应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获二等奖;农科院、农牧学院独立完成的“油菜田草害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青海花卉种球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获三等奖;另外,农科院为第四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成果获一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07年7月,青海大学图书馆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万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46万册、农牧学院图书馆万册、财经学院图书馆万册、医学院图书馆万册、农科院信息所万余册、牧科院信息所万册、青医附院图书馆万册。大部分文献为90年代前出版的,馆藏文献较陈旧。馆藏文献以农牧、医学方面的馆藏最为特色。成立了CNKI知识网络服务一级站,是青海唯一普通版、专家版和各专辑代理发行单位 。 学报期刊 学校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其中《青海大学学报》是青海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创刊于1983年1月,原名《青海工农学院学报》,1988年随学校名称变更为《青海大学学报》 。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省内唯一一所以工、农、医、商四大学科为主干,其它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自1997年以来,学校经过了四次比较大的结构布局调整,1997年10月,青海大学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青海大学;2000年3月,将青海省农林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将青海财经职业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11月,与青海医学院整合组建为新的青海大学。学校现有8个校区,占地面积2509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设教学、科研、医疗单位,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成教学院等八院26个系(部)、19个研究所(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88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0616人,成人教育学生8092人,硕士研究生144人。全校教职工3710人,其中:正高职称146人,副高职称495人,中级职称1344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5人,省级医学专家4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医疗仪器设备值亿元;图书馆藏书101万余册;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学校现有50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学科主要涵盖工、农、医、商四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四大支柱产业(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和四大优势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藏医学、高原医学、预防医学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肿瘤外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肿瘤内科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有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肿瘤妇科、脾胃专科两个省级特色专科。有高原生物技术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和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在柴达木盐湖化工、石油化工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水电资源开发、高原农作物栽培、藏医药、高原医学与地方病防治、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8000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大学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资源开发中将进一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内重点建设的大学,2000年又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高校之一,2001年国家教育部指定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目前,青海大学已成为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学科门类较广、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近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支持、省内重点建设、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等有利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日益拓宽,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2年顺利完成了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且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日益攀升,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在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实现省部共建的基础上,以工、农(牧)、医、商四大学科为主干,建成实力较强的、在西部有特色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进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跻身国家“211工程”百所高校行列。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有大型科研仪器百余台(件),科研试验用地千余亩,在职职工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291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省级优秀专家工人,省级优秀专业人才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建院以来荣获科研成果328项。出版学术专(编)著作9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编印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青海省农林科技》,该刊创始于1971年,1992年改为具有国内,国际统一刊号的国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为青海省农林科技事业和农林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建院以来(至96年)有图书藏书六万余册,84─98年国际生物学CAB光盘库1个,CSTDB农业文摘库1个,学术期刊光盘库1个,印刷版期刊五十余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实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现有作物育种栽培(含旱地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春油菜、生物技术、野生植物资源8个专业研究所;具有培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拥有“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西宁)分中心和国家春油菜改良分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名农业部岗位专家,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4个服务资质和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公开发行学术刊物《青海农林科技》。全院建筑面积万㎡,院内试验基地620亩,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价值2320万元。在湟源县寺寨乡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建有马铃薯基地120亩;在互助、湟中、大通等地采用租地方式建立油菜制种基地近万亩;在各县建立小麦、蚕豆、马铃薯、豌豆、植保、设施农业等非永久性基地15个,面积达万亩。 现有职工22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占职工总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38人,副高70人,占60%;博士7人,硕士6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农业部岗位专家4名;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4人,青海省自然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人;有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团队2个;自2011年“昆仑学者”计划实施以来,我院柔性引进“昆仑学者”3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 “十五”以来,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取得科研成果127项,育成并审定新品种27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年均获奖项。无论完成科研项目数、成果数、获奖数、成果水平皆位居全省前例。特别是,在省科技厅“1020”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院在油菜、马铃薯、蚕豆、枸杞、设施农业等方面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的支撑了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院现已成为学科比较齐全、 专业人才相对集中、条件设施基本完善的农林业科研基地。先后育成和推广一大批作物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为青海农作物品种的五次更新换代和农业增产做出了巨 大贡献,有力地推动并支撑了油菜、马铃薯等由普通作物发展成为我省的两大支柱产业,为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三农”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形成春 油菜育种与研究、脱毒马铃薯技术和种薯生产、蚕豌豆育种和研究、农田草害防治研究等在国内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优势学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厅级建制的省级农林业科研机构,由省农林厅代管。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试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为副厅级建制,省教育厅主管,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协管。继续保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牌子,原机构设置保持不变,人员编制转为大学科研事业编制,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核定基数戴帽下达。2002年12月17日,青海省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青海大学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青编委〔2002〕9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下设行政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科研机构8个: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春油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重新核定定额补助事业编制29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麦类作物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
《麦类作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独有的一份学术性麦类作物专刊,1997年更名为技术性中文期刊《麦类作物》,2000年又被科技部批准更名为《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它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主要发表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面粉加工(包括配麦、配粉工艺等)、食品加工(包括面包、面条、馒头、饺子等各种面食品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等)。
产品贸易(包括籽粒和各种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信息)等方面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报告、有新意的文献综述以及学术动态。
2016农业类核心期刊有:
1、《中国农业科学》。
1960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半月刊。《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发表中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
2、《华北农学报》。
创刊于1962年,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管,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
《华北农学报》主要报道农业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研简报,报道农业学术动态。《华北农学报》主要栏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专题研究等。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与管理、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
4、《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
5、《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简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北农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名称: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曾用刊名: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学院学报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影响因子:被引频次:305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本刊立足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开发研究,面向社会,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农林管理干部。� 本刊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数据库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1994年以来,本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在全国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综合质量评比中,先后20余次获奖,其中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及陕西省科技期刊“十佳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再度入选“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获“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编辑部”;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在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兰州晚报》为甘肃地区第一大报,全省日均发行30万份、年广告总量1亿元人民币、社会影响力创办报以来的历史新高,已在甘肃、西部乃至全国报界独树一帜。甘肃报纸:■ 甘肃日报 ■ 甘肃农民报 ■ 甘肃科技报 ■ 兰州日报 ■ 人民军队报 ■ 甘肃工人报 ■ 兰州晚报 ■ 甘肃经济日报 ■ 中学生导报 ■ 信息导报 ■ 甘肃青年报 ■ 法制导报 ■ 生活环境报 ■ 甘南报(藏) ■ 甘南报(汉) ■ 平凉日报 ■ 民族报 ■ 天水日报 ■ 武威日报 ■ 陇东报 ■ 甘肃工商报 ■ 民主协商报 ■ 甘肃体育报 ■ 陇南报 ■ 白银日报 ■ 张掖日报 ■ 甘肃法制报 ■ 甘肃交通安全报 ■ 甘肃邮电报 ■ 中学生导报(初中版) ■ 甘肃电力报 ■ 平凉时报 ■ 兰州晨报 ■ 西部商报 ■ 西部发展报 ■ 中学生导报(高中版) ■ 天水晚报 ■ 都市天地报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三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版)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 ■ 新世纪小学生报 ■ 新旅游报 ■ 科技鑫报 甘肃杂志:■ 党的建设 ■ 视野 ■ 草原与草坪 ■ 中国沙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合成橡胶工业 ■ 质量指南 ■ 石油化工设备 ■ 石油矿场机械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化工机械 ■ 故事作文 ■ 读者·乡村版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西北地震学报 ■ 冰川冻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兽医科技 ■ 飞碟探索 ■ 阳关 ■ 红柳 ■ 甘肃科技纵横 ■ 金城 ■ 膜科学与技术 ■ 华夏装璜 ■ 西部人 ■ 甘肃社会科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新一代 ■ 飞天 ■ 小演奏家 ■ 娱乐世界 ■ 甘肃农业科技 ■ 甘肃教育 ■ 摩擦学学报 ■ 高原气象 ■ 标准化报道 ■ 沉积学报 ■ 石油化工自动化 ■ 现代妇女 ■ 开发研究 ■ 甘肃畜牧兽医 ■ 数学教学研究 ■ 草业科学 ■ 老年博览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金星 ■ 中兽医医药杂志 ■ 秘书之友 ■ 中国草食动物 ■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 科学.经济.社会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兰州医学院学报 ■ 敦煌研究 ■ 甘肃医药 ■ 甘肃林业 ■ 现代涂料与涂装 ■ 甘肃科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北军事文学 ■ 西北人口 ■ 分子催化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兰州学刊 ■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 妈妈画刊 ■ 图书与情报 ■ 甘肃科技 ■ 甘肃中医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财会研究 ■ 甘肃农业 ■ 电化教育研究 ■ 世界沙漠研究 ■ 草业学报 ■ 卫生职业教育 ■ 地球科学进展 ■ 丝绸之路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电气传动自动化 ■ 甘肃理论学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甘肃农村科技 ■ 人大研究 ■ 游戏机实用技术 ■ 现代青年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石化技术与应用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求知与探险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三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合订本) ■ 西部论丛 ■ 黄金科学技术 ■ 幸福生活与科学 ■ 读者 青海报刊青海日报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体育 1999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主管单位:青海省教育厅主办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主编:郭洪纪ISSN:1001-7542CN:63-1017/N地址:青海西宁五四西路38号青海师范大学邮政编码:810008
不是,多希望赶快能成为国家核心刊物
这垃圾大学能达到这水平吗? 破三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本刊立足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开发研究,面向社会,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农林管理干部。� 本刊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数据库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1994年以来,本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在全国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综合质量评比中,先后20余次获奖,其中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及陕西省科技期刊“十佳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再度入选“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获“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编辑部”;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在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当然是核心期刊。985高校的学报都是核心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最新的是2008年,为权威发布,中信所2010年1月数据
学报分为本科学报和专科学报,通常学报都是依附当地的相关部门出刊,所以通常将学报的级别划分为省级,但是也有办的好的学报被评为中文核心,所以您说的这个学报,只要是正刊,是省级的,您也可以咨询一下,九品论文,能够为您解答您的问题以及提供相关学报的发表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自然科学版的是核心,社会科学版的现在也被南大CSSCI收录,当然是省级以上
107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F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
校史沿革
合并前
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并后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1年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202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
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农学。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2020年度):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
教学成果
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陕西省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万册,学位论文万册,资料等万册。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按照主办单位划分,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划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30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立,经42所成员高校共同推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所获荣誉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9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