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生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生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2、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3、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

[7]笪春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理科考试研究,2015(18):91.

[8]徐远群.试谈情境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46.

拓展内容: 生物基因工程论文的参考文献

[1] Brackett B G, Baranska W, Sawicki W,et al. Uptake of heterologous genome by mammalianspermatozoa and its transfer to ova through fertil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71,68(2):353-357.

[2] Jaenisch R, Mintz B. Simian virus 40 DNA sequences in DNA of healthy adult mice derived frompreimp antation blastocysts injected with viral D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74,71 (4): 1250-1254.

[3] Palmiter R D, Brinster R L, Hammer R E, et al. Dramatic growth of mice that develop from eggsmicroinjected with metallothionein-growth hormone fusion genes. Nature, 1982,300(5893):611-615.

[4] 李宁.动物克隆与基因组编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5] Hammer R E, Pursel V G, Rexroad C J, et al.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rabbits, sheep and pigs bymicroinjection. Nature, 1985,315(6021):680-683

[6] 杜伟,崔海信,王琰,等.精子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12(12):13-18.

[7] Maione B,Lavitrano M, Spadafora C, et al. 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 mice. Mol ReprodDev, 1998,50(4):406-409.

[8] Lavitrano M, Bacci M L, Forni M, et al. Efficient production by 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human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hDAF) transgenic pigs for xenotransplantation. Proc Matl Acad SciUSA, 2002,99(22):14230-14235.

[9] Sperandio S, Lulli V,Bacci M L, et al. Sperm - mediated DNA transfer in bovine and swinespecies. Animal biotechnology, 1996,7(1):59-77.

[10] 武坚,刘明军,李文蓉,等.精子载体介导法生产转基因绵羊的研究.草食家畜,2001(S2):186-190.

[11] Pfeifer A, Kessler T, Yang M, et al. Transduction of liver cells by lentiviral vectors: analysis inliving animals by fluorescence imaging. Mol Ther,2001,3(3):319-322.

[12] Lois C, Hong E J, Pease S, et al. Germline transmission 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transgenes delivered by lentiviral vectors. Science, 2002,295(5556):868-872.

[13] Hofmann A, Kessler B, Ewerling S,et al. Efficient transgenesis in farm animals by lentiviralvectors. EMBO Rep, 2003,4( 11): 1054-1060.

[14] Hofmann A, Zakhartchenko V, Weppert M, et al.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cattle by lentiviral genetransfer into oocytes’ Biol Reprod, 2004,71 (2):405-409

[15] Lillico S G, Sherman A, McGrew M J,et al. Oviduct-specific expression of two therapeuticproteins in transgenic he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6): 1771-1776.

[16] Lyall J,Irvine R M, Sherman A, et al. Suppression of avian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geneticallymodified chickens. Science,2011,331(6014):223-226.

[17] Golding M C, Long C R,Carmell M A, et al. Suppression of prion protein in livestock by RNAinterfer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103(14):5285-5290.

[18] 杨春荣,窦忠英.利用干细胞生产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7):37-40.

[19] Hai T, Teng F,Guo R, et al. One-step generation of knockout pigs by zygote injection ofCRISPR/Cas system. Cell Res, 2014,24(3):372-375.

[20] Hongbing H, Yonghe M A, Tao W, et al. One-step generation of myostatin gene knockout sheepvia the CRISPR/Cas9 system.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1(1):2-5.

[21] Swanson M E,Martin M J, O'Donnell J K, et al.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human hemoglobin intransgenic swine. Biotechnology (N Y),1992,10(5):557-559.

[22] Zbikowska H M,Soukhareva N, Behnam R, et al. Uromodulin promoter directs high-levelexpress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human alpha 1-antitrypsin into mouse urine. Biochem J, 2002,365(Pt1):7-11.

[23] Golovan S P,Hayes M A, Phillips J P,et al.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bacterial phytase as amodel for phosphorus pollution control. Nat Biotechnol, 2001,19(5):429-433.

[24] Rapp J C, Harvey A J, Speksnijder G L, et al. Biologically active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produced in the egg white of transgenic hens. Transgenic Res, 2003,12(5):569-575.

[25] Wright G, Carver A, Cottom D, et al.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active human alpha-1 -antitrypsin inthe milk of transgenic sheep. Biotechnology (N Y), 1991,9(9):830-834.

[26] Li S, Ip D T, Lin H Q, et al.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functional recombinant humanbutyrylcholinesterase in silkworm larvae by Bac-to-Bac system. Chem Biol Interact,2010,187(1-3):101-105.

[27] 刘英,张瑞君,伍志伟,等.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06(12):44-49.

[28] Kragh P M, Nielsen A L, Li J, et al. Hemizygous minipigs produced by random gene ion andhandmade cloning express the Alzheimer's disease-causing dominant mutation APPsw. Transgenic Res,2009,18(4):545-558.

[29] Lee M K, Stirling W, Xu Y, et al. Human alpha-synuclein-harboring familial Parkinson'sdisease-linked Ala-53 Thr mutation cause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 alpha-synucleinaggregation in transgenic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99(13):8968-8973.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构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大综述”中还有一种“超大综述”(这些提法都是我为了论述方便杜撰的)以前在Bhagawati时代,Bhagwati、Max Corden等人做过一些整个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综述,但这些年我没有见到有谁做类似的东西,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特别是Feenstra的那本,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大综述“,我觉得我们在没有一点原创性的研究以前最好不要写。没有见过几棵树,谈不上去见森林。我现在有了一点点研究体会之后感觉,一个题目,你没有扎进去之前,许多体会感受都是虚的。以前国内文献搜集有困难,早期出来的一些前沿介绍当然就很有意义。现在你如果真正做研究,文献检索不应该成为很大的困难。所以做二道贩子,将人家研究的东西半懂不懂地编译一下,在真正做研究的人中间也不会有什么市场。至少我自己,我也建议大家,不去看没有原创贡献的作者写的综述文章。即使是原创文章的前沿综述,也有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一个老师给我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综述,是这个领域的很活跃的一些作者要出的手册,当时这个老师给我的时候,指着其中一章说:This strand is dying。都是最活跃的作者写的在还没有出版的手册上的文献综述,有的就已经要过时了。所以,赶风头永远是赶不上的。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投稿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表一般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 出版年制”。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后根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序号。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学、医学渗透并相互作用的结果。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可以按照主要责任者、题名项(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初版省略)、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起止页码的顺序逐项著录。

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多层次快发展这些领域的新概念和新知识,研制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创新型医疗设备、生物制剂、生物材料、生物过程、植入设备等。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你发表的时候在什么期刊上发表的呢?在龙源上应该能找到的

问题一: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哪里可以找到啊 上期刊网,对论文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就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了。 这里有期刊网网址: dlibki/kns50/ chinaqking/ 问题二: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5分 还是进中国知网ki/吧 问题三:在哪里可以找到免费的完整的论文或者参考文献啊? CNKI数据库,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学校图书馆肯定购买了的,校园网登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也可以登陆CNKI中国知网,不过是要收费的。或者直接在百度或谷歌上也可以搜到很多的。 问题四:外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在中国期刊网ki/里找,有那种英文的文献,之后翻译过来。万方、维普都可以。或者直接到外人数据库找。 APS美国物理学会电子出版物 AIP美国物理研究所电子出版物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 ASCE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电子期刊 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 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期刊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 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John Wiley电子期刊 Kluwer电子期刊 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 EBSCO学术、商业信息数据库 Elsevier Science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ACM Digital Library 但估计你们学校没有数据库。 如果找不到干脆找个中文的自己翻译过来算了。问题五: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找 要通过数据库平台和账号密码的。中文以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主,外文以 sciencedirect 、springer 和 wiley 为代表。 在大学图书馆登录查找是免费的,也可以购买账号卡,登录搜索关键词、标题、作者等信息。问题六:论文电子文献去哪找 知网,维普都可以,不过需要你ip地址所在的单位购买了相关文献,才可以下载。 问题七:参考文献去哪里看 你们学校的图书馆会有中国知网的数据库吧,去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找这个数据库才行,因为这种是需要付费购买的。或者万方数据库。如果没有的话埂就去google学术中搜。 问题八:如何在网上查找参考文献 具体是什么方面的呢?可以针对关键词的查找 问题九:论文的外文参考文献从哪里找呢 在中国期刊网ki/里找,有那种英文的文献,之后翻译过来。万方、维普都可以。或者直接到外人数据库找。 APS美国物理学会电子出版物 AIP美国物理研究所电子出版物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 ASCE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电子期刊 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 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户刊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 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John Wiley电子期刊 Kluwer电子期刊 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 EBSCO学术、商业信息数据库 Elsevier Science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ACM Digital Library 但估计你们学校没有数据库。 如果找不到干脆找个中文的自己翻译过来算了。问题十:大学生毕业论文怎么找参考文献? 建议你选题后,先看一些参考文献后在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从知网,万方,超星,维普搜关键字找参考文献。知网比较权威以及全。

文献时最好是从中文开始,然后是外文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根据文章出处,去一些较大图书馆查找原文。2. 如果学校或单位有CNKI,维普,万方的话,就比较好办,中文文献一般都可以搞定,把关键词、期刊名称、卷,期、年等信息输入即可检索到。3. 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很多,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文献资源。4.如果所在单位或大学没有购买这些数据库,我们可以去Science网上杂志找文章,对中国人完全免费!另外还可以通过Google学术搜索()来查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5. 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如果通过上面几种方式你还没有找到文献全文,那你还可以试一试以下几种方法:1. 根据作者E-mail地址,向作者索要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都愿意向你提供,但一定要简洁!为了更方便大家向作者索取原文,下面是模板:Dear Professor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________"(你想要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wishes !(or best regards)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2. 让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忙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收费的。3. 到网络资源上求助,如果你需要的文献目前还没有电子版,也可以通过馆藏求助获得全文。在找到中文文献之后,就可以通过其中的英文关键词来查找英文文献。总的来说,现在获得文献途径很多,越来越容易,但是对文献的消化吸收严重不够。我们不能变成文献的收集者,要做文献的利用和使用者,研读关键文献,注重基础学习才是关键;要让信息成为财富,关键是消化吸收,而不能成为信息的奴第,图书馆,文献几个G,自己却无一丝长进。

中文文献去: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读秀超星(电子书)等这些数据库中查找外文文献去:谷歌学术、Elsevier(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ISI引文索引)、Wiley 、SpringerLink(电子书)、PubMed (生物医学)、EI(工程索引)、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ProQuest(国外博士论文)等这些数据库中查找没有文献数据库使用权限的话:可以去文献党下载器()这个文献馆获取权限下载文献。

环境矿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董发勤 杨玉山 邓跃全 徐光亮 何登良 王维清 冯启明 朱桂平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 依据源于天然、兼容天然、用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准则,从生态环境友好材料的设计理念出发,把材料-环境-生态-健康的理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天然矿物材料的功能属性,以仿生的方式加工微集料基元,使其成分、功能与人居环境协调兼容,阐述了调整微气候环境的矿物功能材料、净化微环境的矿物功能材料和优化微环境的矿物功能材料;指出了生态环境矿物材料的多功能化、复合化、微集料的复合特征与集成规律;首次提出了制造功能微集料和生态功能基元材料的“基因”技术、“材料芯片”技术。着重介绍了课题组在承担国家“863”高新计划开发的高性能居室空气净化矿物复合材料、粘土基元抗菌材料,防氡辐射砌筑水泥、腻子、涂料及其复合体,生态复合功能涂料、驱蚊保健功能材料、沸石基储能复合材料等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矿物材料在未来新型生态环保材料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态功能;矿物材料;防氡辐射;保健;抗菌;储能。

第一作者简介:董发勤(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E mail:。

一、引言

生态环境材料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对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可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天然矿物材料是形成自然环境的基础,是天然环境友好的构成地球表面主要物质的矿物材料。矿物材料在治理环境污染与环境修复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污染治理的规模、成本、工艺、设备、操作、效果、无二次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以矿物材料作为基元材料,利用其原料的天然属性,通过对其超细、改性、掺杂、复合及仿生的方式加工微集料基元,使其成分、功能与人居环境协调兼容,使用完毕后可重复利用或重回大自然。深入系统地研究环境矿物材料的基本性能,揭示环境矿物的净化机理,开发环境矿物材料的自净化功能,将进一步扩大环境矿物材料的应用领域,实现环境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微气候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一)调湿矿物材料

“调湿材料”这一概念是日本宫野、西藤首先提出来的,是指不需要借助任何人工能源和机械设备,依靠自身的吸放湿性能,感应所调空间空气温湿的变化,自动调节空气湿度的材料。可以用做调湿材料的矿物材料很多,如硅藻土、海泡石、天然沸石、膨润土等。

天然硅藻土是一种价廉的吸附剂和干燥剂,是由浮游生物硅藻在地层中沉积而成的。无需任何添加剂、黏接剂,只要将其进行简单加工,就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调湿材料,并具有绝热、脱臭、吸音等作用。海泡石也是一种很好的调湿矿物材料,10 g 200目的海泡石样品可以将10 L密闭容器的湿度从70%降至4%。町长治、牧田昭信等在1972年和1987年分别研制开发出A型和B型沸石板,用于室内干湿度的调节。目前我们正利用粘土矿物的天然功能属性,通过特殊处理和不同粘土矿物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开展复合调湿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调温矿物材料

调温材料主要分为制冷、制热两种手段调节温度,因此可以借助相变储能材料出现的相转换所导致的放热或吸热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目前相变储能材料的载体主要是一些天然矿物或利用其开发的多孔材料,如沸石、多孔石墨、大孔二氧化硅、膨润土和蒙脱石。另外,以某些矿物材料为功能基元材料,通过取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或全部骨料,可以制备出调温建筑材料,如电热混凝土、电热砂浆等。

我们以酸活化沸石为载体、十二醇为储能工质,制备了沸石基储能基元材料,在相变储能材料十二醇含量接近50%时,储能基元材料仍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储能效果较好。还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添加导电功能基元材料石墨,制备出了导电致热混凝土,在24 V电压下通电100 min,最高温度达100℃,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复相导电基元混凝土专利已被授权( ),该专利目前正在产业化[1,2]。

三、净化微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一)空气净化功能材料

大部分粘土类矿物、半导体矿物、极性矿物都具有空气净化、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功能。利用天然沸石、膨润土作载体制备的TiO2矿物复合体光催化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具分解脱色性能。沸石的脱色率6h达100%,膨润土的脱色率达94%。粉碎的金红石对卤代烃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我们以硝酸钕、天然矿物电气石和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的电气石复合Nd-TiO2光催化材料,在Nd-TiO2材料中掺入的电气石获得最好的光催化活性,600℃下煅烧光催化效果较优[3]。

(二)电磁屏蔽矿物功能材料

电磁屏蔽主要是用来防止高频电磁场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控制电磁波从某一区域向另一区域的辐射传播。石墨具有优异的高导电性和耐高温性,在特殊的电磁环境下有很高的电磁屏蔽效能。尖晶石类和反尖晶石类铁氧体在高频电磁场中都有较高的磁导率,在交变磁场中都具有较高的磁性各向异性,故具有类尖晶石结构的矿物材料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一类电磁屏蔽功能矿物材料。磁铁矿(Fe3O4)是最简单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具有强磁性,是矿物中磁性最强的,因此也被用做电磁屏蔽矿物功能材料。

在混凝土中添加石墨,对低频电磁波的某些频带产生一定的屏蔽效果,并有正增量效果,添加15%石墨的单组分样品SEmax接近9 dB效果[4];以石墨和羰基铁作为电磁屏蔽涂料的功能材料,替代一部分涂料填料,在1 MHz~ GHz低频区域,涂料最大电磁屏蔽效能达到了 dB[5]。

(三)防氡辐射矿物材料

沸石、重晶石、石膏等都是具有防氡辐射功能的基元材料,对它们进行超细、改性,作为功能组分添加到建材中,可以对氡起到很好的防护和屏蔽效果,沸石、重晶石等都是很好的防氡防辐射功能基元材料。

我们在研究中,通过对重晶石、沸石等进行超细加工,以其为功能基元材料,开发出了生态防氡防辐射砌筑水泥、生态防氡涂料、生态防氡辐射砌筑水泥-腻子-涂料复合体。在基元材料添加量为20%的情况下,采用表面析出法测出砌筑水泥对氡的屏蔽率为,对放射线的屏蔽率为;建筑腻子对氡的屏蔽率为,对放射线的屏蔽率为。采用密封法检测生态防氡涂料防氡率为90%~99%,采用表面析出法防氡率为;采用密封法检测生态防氡防辐射砌筑水泥-腻子-涂料复合体的防氡率为90%~99%;采用表面析出法检测出对氡的屏蔽率为,对辐射屏蔽率为[6~10]。

四、优化微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一)产生负离子矿物材料

Suda Kiyoshi申请了一种能够在室内产生空气负离子的材料[9]。我们以电气石、纳米二氧化钛及四种镧系稀土氧化物为原料试制的空气负离子保健基元材料中,电气石和二氧化铈的最佳复合比例是1∶1,100 g粉体空气负离子浓度可达2000个/cm3,在18 h内表面能量对空气分子的离解达到饱和,且随样品测试试量的增加呈递减关系[12]。目前课题组正对以稀土元素为添加剂制备的能够释放空气负离子的涂料进行研究,在应用中利用研制的涂料激活内墙涂料,优化室内生活环境。

(二)驱蚊保健功能材料

雄黄是多功能的有害昆虫天然驱避剂,不但毒杀蚊、蟑螂、苍蝇,而且连老鼠也敬而远之。硫磺也具有驱杀害虫的功能。在用雄黄、硫磺等矿物制备的驱蚊基元材料中,药量为2g时,经强迫接触实验,硫磺没有明显的击倒效果;雄黄1 h内击倒率为0,但24 h内死亡率达40%以上。雄黄还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平均抑菌圈大小为;在与沸石、滑石复合时,含量为2%(wB)仍具有抗菌效果[13]。

(三)保健功能矿物材料

远红外保健涂料是在涂料中掺入的常温远红外释放基元材料,在常温下吸收外部的热能,并将其转换为8~15μm的远红外线,它对生命体,尤其是对人体能起到生物效应,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在专利WO2004075986中涉及了一种远红外发生器,它由稀有元素和电气石组合而成,能够有效地产生远红外线,可以用于人体保健和加热保暖[14]。天津市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远红外陶瓷粉是用无机矿物、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制造而成的,该产品能集中发射波长为8~15μm的远红外线,其法向光谱比辐射率达到85%以上。该公司还利用远红外陶瓷粉和无机矿物原料混合后烧制而成远红外陶粒,远红外辐射率达87%以上,化学稳定性良好[15]。我们以麦饭石为主要原料,Al2O3/Fe2O3、MgO/MnO2、TiO2、ZrO2为辅助添加剂制备的麦饭石基远红外基元材料的红外热效应明显,10 min的温升最大值达到℃,红外辐射率为。将制备的远红外基元材料加入到涂料中,涂料红外发射率为。

(四)抗菌矿物材料

根据有效成分和特征,抗菌剂分为生物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三大类。抗菌剂的载体材料主要是无机多孔材料,常见的有硅酸盐多孔矿物,如沸石、蛭石、蒙脱石、坡缕石、硅藻土、硅胶、磷酸盐岩等。利用它们无毒无害、来源广、价格低等特点和优势,开发无机抗菌剂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组成功地开发了多种多孔无机抗菌基元材料:分别以斜发沸石、膨润土、坡缕石、硅藻土作为载体制备了银型、铜型、锌型多孔无机抗菌材料,TiO2包覆锌型斜发沸石抗菌剂,载铜型蒙脱石抗菌剂;以NH4+改型斜发沸石为载体,制备了Cu2+型、Zn2+型及Cu2++Zn2+复合型抗菌剂。以蒙脱石为载体,将Cu2+固载到载体的孔道中,同时将具有光催化降解自净化功能的TiO2插入到硅酸盐的层间,得到了对大肠杆菌(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抗菌率为[16]。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抗菌剂,其抗菌效果达到以上。用其配置的抗菌涂料,添加量为1%~3%时对大肠杆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17]。以天然矿物斜发沸石为载体,控制pH值为~,用干湿循环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高载锌量的新型抗菌剂,载锌量为,外观呈白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其含量为 %时,锌型抗菌涂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以Cu、Zn及Cu+Zn复合型抗菌斜发沸石作PP塑料填料制备的抗菌塑料,若添加量在1%~3%的范围内,添加量对其物理性质影响较小,但对抗菌率影响较大,其中新锌型斜发沸石抗菌剂在PP塑料中添加量为3%时,抗菌率达到了,抑菌效果很好。Cu2+/Zn2+复合斜发沸石基抗菌剂中存在Cu2+和Zn2+协同抗菌效应。

五、结语

实践证明,利用矿物材料的功能属性,通过改性、超细、复合,可以赋予其更多的新功能,使其具有多元及多层次的生态环保功效和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刚,董发勤.石墨导电混凝土的研究.混凝土,2004,172(2):51-56

[2]袁昌来,董发勤.电气石复合Nd/TiO2材料光催化活性研究.矿物学报,2006,26(2):233-237

[3]司琼,董发勤.短碳纤维在石墨低频电磁屏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混凝土,2004,11:25-27

[4]司琼,董发勤.掺石墨和羰基铁涂料的低频电磁屏蔽性能研究.功能材料,2006,37(6):883-885

[5]何登良,董发勤,邓跃全.功能矿物在防氡防辐射水泥砂浆中的应用.矿产综合利用,2005,2:18-20

[6]何登良,董发勤,邓跃全,等.几种矿物的超细加工及对建材防氡防辐射性能的影响.矿物岩石,2005,25(3):127-130

[7]朱桂平,徐光亮,邓跃全,等.防氡抗菌复合建筑涂料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4,3:41-43

[8]邓跃全,朱桂平,徐光亮,等.防氡防辐射墙体腻子的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2:12-14

[9]Suda generat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its manufacturing method,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ffusing anion inside ,JP2003247280,2003-09-05

[10]袁昌来,董发勤.空气负离子保健基元材料的研究.中国矿业,2005,14(1):53-56

[11]Yabiku infrared generator for thermo therapy and method of Far infrared irradiation .WO2004075986,

[12]杨向东.远红外陶瓷纤维.中国,

[13]朱桂平,董发勤,张旭梅.Cu2+-TiO2/蒙脱石自净化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19(4):9-12

[14]代群威,董发勤,李国武,等.铜型有源抗菌剂的扩大试验及其抗菌效果的应用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5):738-741

[15]徐光亮,董发勤,朱桂平,等.锌型抗菌基元材料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四川大学学报,37(1):52-56

[16]冯启明,董发勤,王维清,等.载Cu2+系列多孔非金属矿抗菌剂的制备及应用.中国矿业,2005,14(1):69-72

[17]王维清,冯启明,张宝述,等.聚丙烯/斜发沸石基抗菌剂抗菌塑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中国塑料,2006,20(4):48-50

A Study on Mineral Eco-materials

Dong Faqin,Yang Yushan,Deng Yuequan,Xu Guangliang,He Dengliang,Wang Weiqing,Feng Qiming,Zhu Guiping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rigination from nature,compatible with nature,used to nature and back to nature and based on conception of designing of ecomaterial,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ideas of material,environment,ecology and healthcare into one,and processed micro-aggregate elements by means of bionics method,using fully the performances of natural mineral materials,so as to make thes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s accord with living this article the adjustment of microclimate eco-mineral functional materials,their pur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are authors pointed out the multifunctioning,compounding of ecological mineral materials,the comp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ion regularities of micro-aggregates,and firstly put forward the“gene”technique or“material chip”technique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micro-aggregates and eco-functional elementary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863”Hi-tech Project,which includes the high-efficient air purifying indoor mineral compound material,the clay elementary antibacterial materials,the masonry cement,coating,putty,compound with radon radiation preventing function,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 functional coatings,mosquito repellent and healthcare materials and zeolite-based energy-storing composite materials,were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mineral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future new advanced ecological,envoironmentfriendly materials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eco-function,mineral materials,prevention of radon radiation,healthcare,antibacterial,energy-storing.

[1]陶维屏,苏德辰.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利用与开发.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2]刘研,李宪洲.高岭土的深加工与新材料.世界地质,2004,23(2):195~200.

[3]孔浩.高岭土改性和层柱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2.

[4]中国矿床编委会编著.中国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5]王怀宇,张仲利.世界高岭土市场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8,(2):58~62.

[6]吴铁轮.我国高岭土市场现状及展望.非金属矿,2004,27(1):1~4.

[7]张术根,刘小胡,丁俊.湖南辰溪仙人湾埃洛石型高岭土的矿物学特征与成因简析.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25(5):433~439.

[8]张术根,刘小胡,丁俊.湖南辰溪仙人湾埃洛石型高岭土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矿物岩石,2006,26(4):1~7.

[9]张术根,丁俊,刘小胡,等.湖南辰溪仙人湾高岭土矿物学特征与应用途径探索.矿物学报,2006,26(4):357~362.

[10]李凯琦,刘钦甫,许红亮.煤系高岭岩及深加工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11] Frost R deformation in and Clay Minerals,1998,46(3):280~289.

[12] ,41:738.

[13]袁树来,等.中国煤系高岭岩(土)及加工利用.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14] Ma C,Eggleton R layer types of kaolinite:A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lay Minerals,1999,47:181~191.

[15] Frost R L,Kristof J,Schmidt J M,et spectroscopy of potassium acetate-intercalated kaolinites at liquid nitrogen Acta Part A,2001,57:603~609.

[16] Van Duin A C T,Steve R dynamic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on kaolinite Geochemistry,2001,32:143~150.

[17]刘摔摔,张培萍,吴永功.层状硅酸盐矿物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应用及发展.世界地质,2001,20(4):360~365.

[18]刘欣梅,潘正鸿,李国,阎子峰.用煤系高岭土制取白炭黑的研究.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121~124.

[19]王万军,张术根,孙振家,刘纯波.用伊利石高岭石质煤矸石试制橡胶填料.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5):769~773.

[20]张文良.非金属矿物高岭土在涂料中的应用.广东化工,2002,4:38~41.

[21]张怀彬,贾同文,等.沸石催化剂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精细石油化工,1993,(1):6~11.

[22] Rong T J,Xia J catalytic cracking activity of the kaolin-group Letters,2002,57:297~301.

[23]王雪静,张甲敏,杨胜凯,杨风霞.偏高岭土水热合成NaY分子筛的机理研究.无机化学学报,2008,24(2):235~240.

[24]蒋荣立,孔德顺,夏小波,陈文龙.偏高岭石-碱-硅酸钠水热反应体系13X分子筛的合成.硅酸盐学报,2008,36(6):832~836.

[25]孙书红,马建泰,庞新梅,等.高岭土微球合成ZSM-5沸石及其催化裂解性能.硅酸盐学报,2006,36(4):757~761.

[26]蒋笃孝,魏红梅.由高岭土合成环境友好的无磷洗涤剂用沸石添加剂.现代化工,1999,19(12):27~28.

[27]沈水发,陈耐生,陈柽生,等.利用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净水剂.无机盐工业,1999,31(5):33~35.

[28]陈国斌,唐课文,黄凯明.用高岭土制备聚氯化铝铁-淀粉复合絮凝剂及性能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52~58.

[29]吴宏海,刘佩红,张秋云,何广平.高岭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及其溶液的pH条件.高校地质学报,2005,11(1):85~91.

[30]侯梅芳,崔杏雨,李瑞丰.沸石分子筛在气体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135~139.

[31]刘燕.高岭土类粘土矿物材料对模拟核素Sr、Co、Cs的吸附性能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7,(5):25~28.

[32]李恒德.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词典.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411~412.

[33] Bandyopadhyoy S,Mukerji of nitrogen content on the sintering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of Sialon prepared from ,1993,19(3):133~139.

[34] Suvorov S A,Dolqushev N V,Zabolotskij A synthesis of dispersed sialon i Tekhnicheskaya Keramika,2002,4:2~5.

[35] Antsiferov V N,Gilev V materials from i Tekhnicheskaya Keramika,2001,2:2~8.

[36] Panda P K,Mariqppan L,Kannan T reduction of kaolinite under nitrogen Inter,2000,26(5):455~461.

[37] Panneerselvam M,Rao K microwav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sintering of β R Bull,2003,38(4):663~674.

[38]张海军,李文超,钟香崇.天然原料合成o′-Sialon-ZrO2-SiC复合材料.稀有金属,2000,34(1):25~29.

[39]张海军,李文超,钟香崇.粘土还原氮化合成o′-Sialon基复合材料.耐火材料,2000,34(3):137~140.

[40]李亚伟,李楠,王斌耀,等.β-赛隆(Sialon)/刚玉复合耐火材料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0,15(4):612~618.

[41]钱扬保,王福明,徐利华,等.粘土碳热还原氮化二步法制备β-Sialon结合刚玉复相材料.耐火材料,2002,36(2):77~69.

[42] Davidovits and geopolymeric Then Angl,1989(35):429~441.

[43] Miao J Y,Dennis W H,Chang C C,et carbon spheres of high purity prepared on kaolin by and Related Materials,2003,12:1368~1372.

[44]王银叶.天然矿高岭土制备莫来石复合纳米晶微观结构表征.硅酸盐学报,2000,28(2):68~71.

[45] Karch J,Birringer R,Gleiter at low ,1987,33(6148):556~559.

[46]吕凤柱,张宝砚,王文斌,窦臻.PA1010/高岭土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探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2):187~191.

[47]古映莹,廖仁春,吴幼纯,等.高岭石-M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贵州化工,2001,26(3):23~25.

[48]魏月琳,吴季怀.高岭土-丙烯酰胺系超吸水性复合材料表征.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412~416.

[49]王新.聚合填充法制备 UHMWPE/Kaolin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50]朱秀林,顾梅,赵峰.高岭土-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5):46~49.

[51]熊传溪,刘起虹,董丽杰,王雁冰.HDPE/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1):1~3.

[52]陈汉周,刘钦甫,侯丽华,赵庆章.高岭土/PE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非金属矿,2008,31(3):42~44.

[53]蔡会武,江照洋,王瑾璐,等.丙烯酸/淀粉/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8,36(4):47~49.

[54]刘钦甫,杨晓杰,张鹏飞.中国煤系高岭岩(土)资源成矿机理与开发利用.矿物学报,2002,22(4):359~364.

[55]陆军.煤矸石发电是扩大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中国煤炭,2001,27(7):36~37.

[56]张术根,王万军,谭建农.湖南煤矸石资源环境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7]刘春荣,宋宏伟,董斌.煤矸石用于路基填筑的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3):294~297.

[58]刘俊尧,裴春平,刘晓惠,张淑娟.煤矸石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分析.云南交通科技,2000,16(3):23~26.

[59]施龙青,韩进,尹增德,陆鸿.煤矸石改良土壤的应用研究.中国煤炭,1998(5):37~39.

[60]王刚.利用煤矸石生产肥料.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6,(6):10~11.

大一仿生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 结构构件 对于构件,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把材料尽可能放到远离中和轴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状。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的组织中也体现了这个结论。例如:“疾风知劲草”,许多能承受狂风的植物的茎部是维管状结构,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运动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实的骨质分布在四周,而柔软的骨髓充满内腔。在建筑结构中常被采用的空心楼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钣梁以及折板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等都是根据这条结论得来的。 -- 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 补充( 最新发展): 仿生学与遗传学的整合是系统生物工程(systems bio-engineering)的理念,也就是发展遗传工程的仿生学。人工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是自然重组、基因转移的模仿,还天然药物分子、生物高分子的人工合成是分子水平的仿生,人工神经元、神经网络、细胞自动机是细胞系统水平的仿生,跟随单基因遗传学、单基因转移发展到多基因系统调控研究的系统遗传学(system genetics)、多基因转基因的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以及纳米生物技术(nano-biotechnology)、生物计算(bio - computation、DNA计算机技术的系统生物工程发展,仿生学已经全面发展到一个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的人工生物系统(artificial biosystem)开发的时代。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仿生学(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s而组成的词。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哪些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2008年8月Angewandte Chemie杂志报道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利昂·斯皮西亚、罗宾·布里姆布来可比和安妮特·可罗,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格哈德·斯伟格斯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查尔斯·迪斯莫克斯共同开发了由一层涂层和维持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化学物质——锰组成的系统。该系统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利用阳光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项技术突破有望革新制氢工艺,从而利用太阳光大规模生产清洁的绿色能源——氢气。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在面临能源和环境瓶颈的今天,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也为人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由于自然光谱的吸收率等原因,光合作用在多数植物中效率非常低,通常均低于。在人工设计的系统中,研发人员借鉴其光反应与电子传递的机制,并提高通量转化的效率,使其适于太阳能的转化利用。事实上,在上述模拟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突破前,微生物制氢的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自然界已发现有类似甲烷菌的制氢菌,但其菌种繁育不如甲烷菌那样简单。若能建立合适的菌种群落,制造氢气也会像制造沼气一样得到大规模应用。模拟光合作用制氢或者微生物制氢过程正是仿生学“向自然学习”的思想典型。20世纪40年代以来,工程技术领域中出现了调节理论,人们开始在一般意义上把生物与机器进行类比,认识到二者包含自动调节系统。此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完全证实了生物和机器在许多问题上的共同之处。而控制论则把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从理论上联系起来,成为在原理上沟通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桥梁,奠定了生物与机器在控制与通信方面进行类比的科学理论基础。之后,斯蒂尔提出了仿生学的研究理念。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人们认识到大约35亿年的生命演化与协同进化过程优化了生物体宏观与微观结构,形态与功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仿生学也因此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从研究模式上看,仿生学作为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设备,创造新技术。模拟光合作用制氢过程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锰参与几种酶系统。由于锰可以在正二价和正四价两种化合价之间转换,所以主要在氧化还原和电子转移中发挥作用。这一思想为斯皮西亚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启发。他们在确定锰簇是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制造碳水化合物和氧气的中心枢纽后,开发出这种人造锰簇,并利用这些分子的能力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研究者将一层质子导体――Nafion薄膜覆盖在一个电极上,形成一层仅几微米厚的聚合体膜,这层聚合体膜充当锰簇的载体。锰在正常情况下不溶解于水,但可以和Nafion薄膜小孔中的催化剂结合,形成不易分解的稳定结构,当水到达此催化剂时,在阳光的照射下便发生氧化反应。在能源和环境领域,这一技术显示了仿生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初步测试表明,此催化剂连续使用3天之后还有活性,由此分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可以在燃料电池中结合成水,产生电力供住宅和电动车全天24小时使用,且不排放碳而是排放水。虽然此系统的效率还有待提高,但研究者可以不断地从自然界中学习,使之更为高效,从而使氢这一能效高且没有碳排放的绿色清洁能源为未来社会所用。生物体的电子传递过程在能源仿生技术上的另一重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发光。生物发光和光合作用都是“电子传递”现象,而从某个角度上看,生物发光可以看作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取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氧气。光能从水分子上释放电子,并把电子加到二氧化碳上,产生碳水化合物,这是一个还原过程。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而生物发光是电子从荧光素分子上脱下来和氧化合,形成水,产生光。生物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生物光作为冷光源,具有效能高、效率大、不发热、不产生其它辐射、不会燃烧、不产生磁场等特点,对于手术室、实验室、易燃物品库房、矿井以及水下作业等,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照明光源。通过模仿发光生物把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制造冷光板使其不需要复杂的电路和电力,就能白天吸收太阳光,晚上再将光能释放。人们先是从发光生物中分离出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荧光酶。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荧光素,这就使人类模仿生物发光,创造一种新的高效光源——冷光源成为可能。然而,人们对于萤火虫等发光机制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如果将光合作用和生物发光机制在仿生学框架下同时加以研究,就有可能在能量利用的电子传递现象中取得进展,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更为巨大的进步。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能源技术上的应用潜力也极其巨大,有助于破解人们所面临的能源瓶颈问题,同时解决石化能源等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是对前人学术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学术观点、材料、数据等。没有标注出处,会被认为是抄袭,剽窃行为。

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都需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只要我们引用了的资料,都需要列出来,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也避免了自己抄袭,剽窃别人成果的嫌疑。

2、节约篇幅

我们在论文中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论点,如果把涉及的内容全部写下来的话。会导致论文内不精简,看上去比较乱。所以我们只需要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这样不仅精炼文字,节约篇幅,也增加了论文的信息量和学术价值。

3、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借鉴、参考、应用他人的学术成果,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如实标注参考文献,这表明我们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应视为论文写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态度的欠缺和科学学风。

4、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5、研究区别

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这样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6、方便检索

在论文中添加参考文献,这样给读者很审稿人提供了与论文相关的文献题录,方便查阅,找到信息资源共享。

对于许多的毕业生来说,撰写一篇合格的论文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在许多的学校对于论文的要求不断的提升,所以导致论文的书写存在很多的限制,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那么就应该在书写论文之前去进行一些资料的考察,搜寻更多的相关文献,更好的提升论文的水准。首先,我们应该从一个正规的途径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献,而不是简单的从网络平台上去进行信息的收集,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关文献的正规性,因为这些文献是需要直接的应用到文章当中的,如果一些相关的内容没有得到公开的认证的话,那么就不应该起到一个证明的效果,不能够真实的去进行相关论点的证明。然后,搜集来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应该根据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排列和分类,那么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一种文献它具有怎样的代表性意义,在文章当中引用的时候会更加的方便。而且为了保证论文的重复率不会过高,在引进相关文献的时候不能够直接带入,需要将相似的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整合,选择一个全新的表达的方式。有的毕业生因为平时没写过论文,可能再怎么运用文献资料上没什么技巧,可能只是单纯的将想要的内容复制下来,这样查重肯定是不能过关的。建议可以到中国论文网找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帮忙指导,尤其是在初稿都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下,可能怕写的太差导师会意见太大,这个时候有中国论文网的老师指导,起码总体上更像模像样一些。

我想,我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参考文献可以为你自己的论文起到一个指引专家的作用,因为我们常人的知识有限,尤其是学生,以他们的学识根本不可能自己分析问题和提出论断,所以需要参考文献作为辅助,来帮助他们写好自己的论文; 参考参考,和参考答案一样,文中可以告诉你一些论点,然后下面做了具体分析,你可以了解专家分析的思路,然后效仿,写出自己的论文,如果没有参考文献,我想你什么都写不出来的

可以。在word文档中打开写好的论文,开始插入参考文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脚注式”参考文献,一种是“尾注式”参考文献。这个主要是看写论文时的具体要求,要求用脚注就用脚注,要求用尾注就用尾注。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有些要求不用插入,直接把参考文献列在文后即可。下面我们把这几种方式都介绍一下。脚注式参考文献。这种插入方式比较简单,把鼠标放在引用的那段文字后面,点击word文档左上角“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点击“脚注和尾注”。选择“脚注”,这里有两种符号可以选择。一是点击“编号格式”下拉框,选择带有圈1、圈2符号一栏,然后点击插入;二是自定义标记,在英文大写状态下,选择键盘上的左右中括号,输入数字1,然后点击插入。尾注式参考文献。这种插入方式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若是参考文献没有重复,直接按照顺序插入即可。要是引用的文献有重复,就得注意排列顺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