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农村经济》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农村经济》杂志官网

农村经济是c刊。

《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期刊。

收录情况:

《农村经济》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主办: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襄樊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103CN: 42-1374/S邮发代号: 38-206现用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创刊时间:1990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0年,月刊,大16开,内文64页。本期刊由《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是学术探讨和论文发表的权威刊物之一,是湖北省省级农业经济科技学术刊物,万方数据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期刊来源期刊。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可读性强,转载率高,深受广大专家、学者及作者、读者的好评。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湖北省农科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农业科技期刊。国内刊号CN42-1374/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7103,邮发代号38-206。本刊侧重对农村经济与科技热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国内外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新动向,关注“三农”问题,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振兴农村经济献计献策。 社长:李光河主编:李浩 主要栏目有: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园艺、植物护理学、水产养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经济(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管等问题研究)栏目,涵盖了农业科技、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简介你看书页面的后面就能看到了

刊名: 中国农村经济Chinese Rural Economy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8870CN: 11-1262/F邮发代号: 2-8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农村经济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农村经济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农村经济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农村经济期刊官网

刊名: 中国农村经济Chinese Rural Economy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8870CN: 11-1262/F邮发代号: 2-8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农村经济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农村经济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农村经济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简介你看书页面的后面就能看到了

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主办: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襄樊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103CN: 42-1374/S邮发代号: 38-206现用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创刊时间:1990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0年,月刊,大16开,内文64页。本期刊由《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是学术探讨和论文发表的权威刊物之一,是湖北省省级农业经济科技学术刊物,万方数据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期刊来源期刊。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可读性强,转载率高,深受广大专家、学者及作者、读者的好评。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湖北省农科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农业科技期刊。国内刊号CN42-1374/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7103,邮发代号38-206。本刊侧重对农村经济与科技热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国内外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新动向,关注“三农”问题,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振兴农村经济献计献策。 社长:李光河主编:李浩 主要栏目有: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园艺、植物护理学、水产养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经济(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管等问题研究)栏目,涵盖了农业科技、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知网上面查版权页

广西农村经济杂志

似乎都不是核心期刊,应该都不难。

不一定。农业经济问题是农科院办的,农村经济是地方办的,虽然从名称看读者对象都比较宽,但实际是不一样的。地方办的杂志区域性比较强。如果你写的文章比较大,宏观性比较强,那就投《农业经济问题》;如果区域性、地方性色彩较强,相对微观一些,就投《农村经济》。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果树(林木)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无病苗木繁育、有机农业、科技发展与科技战略学术研究1、“果树资源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农业部重大项目)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2、“四川省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研究”(四川省攻关项目)获199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3、“重庆市柑桔良种无病毒苗木繁育”(重庆市攻关项目)获1996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4、“柑桔几种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部重点项目)获1997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5、“四川省柑桔主要病害防治研究”(四川省攻关项目)获199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果树LEAFY同源基因功能及其提早木本植物开花的研究(参加)。 已于2003年12月结题。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主要参加,排名第三)。获广西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科技信息远程联机系统”(广西区攻关项目)获1996-1997年度广西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厅局级)(第四名)。9、“广西科技信息网广西情报所节点建设”(广西区重点项目)获1998-1999年度广西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厅局级)(第三名)。10、“广西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区软科学项目)荣获2000年度广西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名)11、“柑桔碎叶病毒对八种不同来源枳砧锦橙的反应及脱毒研究”获1999年度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第一名)。12、“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发生与分布鉴定和无病毒良种库的建立”(农业部攻关项目)1999年通过农业部鉴定,99农科果(050)号(第五名)。13、“非营利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区软科学项目)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桂科鉴字[2001]第011号,成果登记号:200155009(排名第五)14、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试点示范(主要参加),于2004年12月通过验收鉴定。15、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长江流域优质柑桔新品种选育(主要参加),通过验收鉴定16、广西区基础研究项目:荔枝优变新株系特有性状分子标记及早期选择(主要参加,排名第三),通过验收结题。17、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主持),2006年2月通过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8、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需求研究(第三),2006年1月通过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9、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和撰写工作,该纲要已通过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桂政发[2006]21号)发布20、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2010)(副组长),已通过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1、广西大学基金:钼与杨梅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关系的研究(主持),已于2007年4月结题验收。2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杨梅根瘤高效固氮快生型菌株筛选及其固氮基因的分离(协助主持,排名第二),已结题验收。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主要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梅根瘤及其弗兰克氏菌与重金属铅相互作用研究(主持)。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芒果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优良单株早期鉴定研究(主持)。3、广西农科院重点项目:芒果ISSR分子标记及LEAFY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主持,博士后项目)。4、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香榧的种质改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协助主持,排名第二)。5、广西软科学项目:未来几年广西产业科技发展预测及对策研究(排名第二,副组长)6、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研究(主要参加)。7、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发展有机农业对策研究(主要参加)。8、广西大学基金:广西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主持)。9、广西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芒果开花基因的克隆及其时空表达模式研究(主持)10、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利用定向进化的几丁质酶防治水稻重要真菌病的研究(排名第二)11、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日本温敏型核质雄性不育系番茄品种引进(主要参与)12、横向项目:梧州市砂糖桔苗木黄龙病快速检测(主持)论文论著1 张建业, 陈力耕,胡西琴,何新华, “银杏雄株GinNdly全长基因的分离克隆”,细胞生物学杂志,VOL24NO3, 张建业,陈力耕, 胡西琴,何新华, “银杏LEAFY同源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林业科学,VOL38NO4, 朱建华,彭宏祥,苏伟强,何新华,黄凤珠, “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亚热带植物科学 增刊,VOL31NO77, 唐秀玲,何新华,彭宏祥, 陈成斌,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VOL19NO3, 叶裕惠,廖培来,何新华,陈华,邹荣林,黄宗华,“ 绿色珠江建设方略--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果树学报;VOL19NO05,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张建业* ,“杨梅根瘤Frankia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VOL28NO6, 何新华 叶裕惠,“重视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桂海论丛;VOL17NO6, 何新华著 《柑桔高产栽培技术》, 广西科技出版社, 何新华,刘荣光,吴仁山,欧世金编著 荔枝龙眼芒果低产劣质改造技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1 邹荣林,何新华,杨木成编著. 21世纪可持续农业展望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2 Xinhua He(何新华), Ligeng Chen, Xiqin Hu, Syed Asghar tori. Natural Diversity of Nodular Microsymbionts of Myrica rubra. Plant and Soil, 262(1):229-239(SCI, 影响因子) (MAY)13 Chen Ligeng , He Xinhua(何新华), Hu Xiqin.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itrus Production in . Citrograph,2002, 87(2):8-1014 Hongxiang Peng and Xinhua He(何新华) Lychee ‘Qinzhouhongli’-A New Lychee Cultivar and its Heredit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ychee,Longan, Rambutan and Other Sapindaceae Plants . Chiang Mai, Thailand, Zhao Xueyuan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Evaluation of Tristeza Tolerance of 45 Citrus Types. Symposium of Twelfth IOCV Conference ,p73-77,New Dehli,India, Nov. 199216 Zhou Changyong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atsuma Dwarf Virus in China. Symposium of Twelfth IOCV Conference ,p95-97,New Dehli,India, Nov. 199217 Zhao Xueyuan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Citrus Virus and Virus-like Diseases in the Mainland of Chon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itrus Symposium,P546-552,Guangzhou,China , 何新华,陈力耕,陈怡. 非豆科木本植物与放线菌共生固氮相关基因研究进 展.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110-11419 何新华,陈力耕,何冰,胡西琴. 铅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果树学报,2004,21(1):29-3220 何新华,陈力耕,柴春燕,等. 杨梅根瘤Frankia菌的分离和培养特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09-61321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张建业 杨梅根瘤内生菌超微结构及其固氮酶结构基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3,20(3):206-21022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杨梅——我国生态重建的优良经济林果。福建热作科技,2002,27(4):42-4323 何新华陈力耕胡西琴张建业杨梅根瘤Frankia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6):659-66324 何新华陈力耕胡西琴杨梅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A]。雷建军主编园艺学进展[C]。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322-32825 何新华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天地,2001(5),-32-3326 何新华 彭宏祥 发展生物信息学 迎接生物经济时代。情报学报,2001增刊,(2001年8 月30日出版),11-1727 何新华等 把握科技信息脉搏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现代情报,99(10),-15-1828 何新华等 发展庭院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政策天地,99(10),-36-3829 何新华等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发展广西创汇农业。广西农村经济,99(2),38-4030 何新华等 进一步推进广西创汇农业的发展。广西经济,99(1),-30-3231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 中国杨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果树学报, 2004,21(5): 467-47132 郭长禄 陈力耕 胡西琴 何新华 银杏组织培养及其利用研究进展。果树学报,2003,20(5):399-40333 .张建业 陈力耕 胡西琴 何新华. 银杏雄株GinNdly全长基因的分离克隆。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3):189-19134 彭宏祥 何新华 大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5)289-29235 杨木成 何新华等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7),27-2936 阮恒 林瑞铭 何新华 广西科技资源的现状及优化配置。情报杂志,2003,22(4):92-9537 阮恒 林瑞铭 何新华 广西科技资源的现状及优化配置。情报杂志,2003,22(4):92-9538 .阮恒 何新华 林瑞铭等 广西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8):43-4439 李达球何新华 彭宏祥,等广西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5):20-2440 唐秀玲 何新华 彭宏祥, 等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3):154-15641 彭宏祥 何新华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71-7442 阮恒 何新华 林瑞铭 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广西经贸,2003,(4):12-1343 . He, . Chen, S. Asghar and Y. Chen. Red Bayberry(Myrica rubra), a Promising Fruit and Forest Tree in China. Journal of American Pomological Society,2004,58(3):163-168(SCI,影响因子) (July)44 何新华,陈力耕, 郭长禄. 硫和钴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生长的影响. 园艺学报,2004,31(5):641—64345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郭长禄. 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 果树学报, 2004,21(5): 467-47146 何新华,唐志鹏, 孟定金,顾明华. 恭城生态果园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福建果树,2004,(4):38-4047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Tang Zhipeng Li Rongbai. Genetic Analysis of 23 Mango Cultivar Collection in Guangxi Province Revealed by ISSR. 分子植物育种,2005, 3(6):829-83448 Syed Asghar, Ligeng Chen, Xinhua He and Yonghua Qin. In Vitro Adventitious Shoot Formation and Organogenesis from Embryonic Axes of Myrica rubra Sieb. and Zucc.,(Red Bayberry).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05,4(4): 345-349 ( April)49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Syed Asgar Tori. 银杏幼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园艺学报, 2005,32(1): 105-107 (FEB)50 姜新兵,陈力耕, 何新华. 香榧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 园艺学报,2004,31(5):654—65651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Syed Asgar Tori, 袁海英. 银杏胚轴、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研究. 林业科学,2005,41(2):178-18152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戴正,袁海英. 银杏LEAFY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 遗传,2005,27(2): He Xinhua, Guo Yongze, Li Yangrui, OU Shijin.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diversity of mango and its relatives by cpISSR marke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7,6(2):137-14254 何新华,李峰,潘鸿,潘介春,黄桂香. 广西野生杨梅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种子,2007,26(2):64-6655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OU Shijin, Li Rongbai. Identification of closely related mango cultivars by ISSR. 广西植物,2007,27(1):44-4756 张少华,皇甫伟国,何新华,杨挺,赵健,谢显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葱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农药,2006,45(4):263-264,26857 何新华,陈力耕,潘介春,李峰. 钼对杨梅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中国南方果树,2006(1):8-1058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Tang Zhipeng Li Rongbai. Genetic Analysis of 23 Mango Cultivar Collection in Guangxi Province Revealed by ISSR. 分子植物育种,2005, 3(6):829-83459 袁海英,陈力耕,何新华,李素芳.磷脂酶D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园艺学报,2005,32(5):933-93860 谢显传,张少华,王冬生,皇甫伟国,杨挺,何新华.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产品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的残留量.中国农业科学,2005, 38(11):2254-226061 郭长禄,徐仲,戴正,何新华,陈力耕,解秋菊,李艳召.银杏组织培养生产黄酮、类酯研究.生物技术,2006,16(4):91-9362 何新华,潘鸿,佘金彩,郭永泽. 杨梅研究进展.福建果树,2006,(4):16-2363 何新华,梁侠.广西发展杨梅的思考与建议.广西园艺,2006,17(6):8-964 何新华,潘介春,潘鸿,李峰,黄桂香.广西杨梅经济栽培区划研究.中国果业信息,2006,23(10):12-13

农村集体经济杂志

1 从农业生态经济观点看我国农村人口问题 《社会学通讯》1983年第3期2 粮食生产专业户和多种经营专业户要并行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第4期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村人口战略 《人口研究》1983年第6期4 农业规模经济初探 《经济研究》1984年第8期5 控制人口与生态平衡 《农村辩证法》1984年第1期6 社会主义农产品价值决定和价格形成 《农业经济论丛》1985年第6期7 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农业集约化同步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8期8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重新思考 《农村经济丛刊》1986年第4期9 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捷径――兼论“温州模式”的分配方式 《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10 变革中的温州农业 《农村信息报》1986年8月2日11 对温州模式的重新思考 《浙江经济》1986年第8期12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重新认识 《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10期13 浙江创汇农业问题及对策 《浙江经济》1986年第13期14 对农村合作制的重新认识 《浙江农业经济》1987年第1期15 发展创汇农业的几点对策 《福建论坛》1987年第2期16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浙江经济》1987年第2期17 八年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浙江经济》1987年第10期18 推进农村合作制的对策思路 《合作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19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浙江经济》1988年第4期20 浙江省沿海地区发展创汇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合作经济研究》1988年第4期21 我省外向型农业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浙江经济》1988年第4期22 推进农村合作制的对策思路 《浙江经济研究》1988年第5期23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探索杂志》1988年第6期24 浅论现阶段我国食品供给与农业投入的双重短缺 《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8期25 浙江省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调查与思考 《求是》1988年第12期26 温州农村改革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乡镇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27 农村民营商品经济新体制的成长――对10年农村改革的系统思考 《合作经济研究》1989年第2期28 如何认识农村形势 《学习与思考》1989年第2期29 对乡镇企业――小城镇道路的历史评判 《农业经济问题》1989年第3期30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 《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31 振兴农业的一条新路子――我省民营农业企业崛起的调查与思考 《学习与思考》1989年第5期32 老区经济开发的主攻方向 《浙江经济研究》1989年第8期33 浙江省民营农业企业崛起的原因与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经济》1989年第7期34 稳定、完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 《学习与思考》1990年第2期35 海洋渔业经营体制调查与思考 《浙江经济》1990年第5期36 我省科技兴农战略目标选择探讨 《浙江经济》1990年第6期37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出农业――兼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第7期38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途径和对策 《农村经济文稿》1991年第5期39 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的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年第12期40 浙江农业工程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农业工程学报》1991年第6期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初探 《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9期42 农民跨国大行动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1期43 “户口大拍卖”狂潮之迷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2期44 “下海”交响曲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3期45 农业,你又怎么啦?(上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5期46 农村经济学科的新任务新课题 《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47 农业实现产量、品种、质量、效益同上新台阶的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1993年第6期48 私营经济隐形现象透视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8期49 农民胜利大迁移 《农村经济导刊》1993年第11期50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培育农村经济新机制 《理论学习》1993年第11期51 欲说粮价好困惑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3期52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 《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53 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景预测和战略选择 《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3期54 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的移位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5期55 今日谁当领头雁――对当今乡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考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第7期56 以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跃迁 《农村经济导刊》1994年增刊57 突破农村第三产业瓶颈制制约的对策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1期58 稳粮:热点重点难点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2期59 突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瓶颈”的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60 股份合作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浙江学刊》1995年第5期61 农村集体经济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思考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6期62 农业,你又怎么啦?(上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5期63 农业,你又怎么啦?(下篇)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7期64 再创农村集体经济新辉煌的战略举措 《农民日报》1995年9月13日65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农村经济导刊》1995年第12期66 民间借贷利弊谈 《学习与思考》1996年第3期67 建立发达农业的必由之路――兼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4期68 探索跨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5期69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慈溪农业发展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6年第10期70 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研究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71 建立发达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3期7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浙江经济报》1997年4月7日73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名牌战略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5期74 造就跨世纪的人才 《中国农村》1997年第5期75 农产品也要创名牌 《浙江日报》1997年6月17日7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农村经济导刊》1997年第6期77 农产品名牌战略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8年第3期7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若干问题 《浙江经济》1998年第8期79 从乡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跨越 《浙江经济》1998年第10期80 积极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 《浙江经济》1998年11月81 农业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年第12期82 沿海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改革与发展》1999年4月83 以改革促发展的成功探索——浙江乡镇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求是》1999年第5期84 率先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第10期85 城市化在要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 《浙江日报》1999年10月26日86 “新农村运动”应扩充内涵,择优启动 《中国农村》2000年第2期87 西部大开发接轨东部大市场——对新世纪中国东西部合作开发的战略思考 《求是》2000年第5期88 选准对策 未雨绸缪 《改革日报》2000年第5期89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 《上海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90 关于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浙江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91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城郊经济》2001年第5期9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合作制 《论苑集萃》杭州大学出版社93 弘扬浙江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94 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理论思考 中国农业出版社《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95 浙江从乡土经济向市场经济历史跨越 河北科技出版社《中国农村改革20年》96 浙江农村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 河北人民出版社《失衡的中国》97 建立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现实途径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九十年代农村问题》98 从浙江看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99 浙江农村向市场经济跨越 浙江人民出版社《历史的转折伟大的实践》100 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基础推进全省现代化 浙江人民出版社《纪念新中国五十周年文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正式组织。它是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在集体经济与个人经济之间的发展阶段,由农民自愿结合、自主管理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法律地位、依法承担民事权利和义务、合法产生收益并合法纳税。常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合作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其发展和运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也应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正式的组织形式,它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合法注册登记、管理和运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中国农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协调和整合农民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

据2018年10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集体经济》共出版文献35459篇。[2]据2018年10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集体经济》共载文31119篇。[3]收录情况《中国集体经济》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收录。[3][2][7]影响因子据2018年10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集体经济》总被下载3924848次、总被引51787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据2018年10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集体经济》被引量为36206、下载量为641201;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数据显示,学报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4242名、在经济学(101种)中排第65名。[3]荣誉表彰《中国集体经济》曾获得首届“中国金融新闻远见奖”、2007-2008年度中国品牌媒体100强之最具品牌价值期刊杂志十强、2007-2008年度中国媒体创新贡献奖等荣誉。[5]文化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指导、宣传、维护、服务功能,为企业深入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发挥作用。[5]

农村经济杂志待审稿

不一定。农业经济问题是农科院办的,农村经济是地方办的,虽然从名称看读者对象都比较宽,但实际是不一样的。地方办的杂志区域性比较强。如果你写的文章比较大,宏观性比较强,那就投《农业经济问题》;如果区域性、地方性色彩较强,相对微观一些,就投《农村经济》。

1、文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富有新意。文字一般不少于2600字为宜。2、题名(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名。文末标明作者单位及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如为基金资助项目应加以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3、2600字以上文稿请附3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6个关键词。4、参考文献在正文的引文处以方括号加序号的方式上角标注。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献时,按作者、书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讫页顺序标注。5、来稿请首选E-mail,如条件受限,可邮寄,使用A4纸打印。6、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7、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附声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8、稿件刊登后,赠与当期杂志1册

自己发是比较难的,到邮局问一下

这个期刊不但是中文核心期刊,还是CSSCI来源期刊,要求相当严格。最好是博士或者副教授的文章,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高。审稿时间一般三个月左右。 有实力的话可以试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