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bookofchanges这个翻译虽然名字上不太对应,但是翻译的还是非常准确的,因为《易经》确实是变化之道
那本英文的易经叫做THE BOOK OF CHANGES
《易经》是部什么样的书?哲学?迷信?神秘?常识?“哲学说”的依据是“群经之首”。很多人认为这四字指中国文化的源头,但实际上是成书最早的换一种说法。《易经》是部占卦的书,直到出现“十翼”,才有哲学。占卦在现代被定义为迷信,《易经》也就成为传播封建思想的糟粕。须知当时占卦是庙堂之上的高职,卜师是帝王的左膀右臂,一切国家大事仰仗于《易经》的指导,所以“世历三古”是可能的,“人更三圣”是不够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登堂入室到流落街头,占卦的命运是占卦人作死的。江湖术士打着《易经》的旗号,做着和《易经》无关的术数,甚至没读过《易经》一字照样可以摆摊算命批八字。经济利益的驱动自然要让《易经》高深莫测,制造信众膜拜效应。斥之者谓之术,贬之者认为《易经》所书的哲理是当今初中生都懂的常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能有这样的认知,即使现在只是常识也是可贵的,文化是传承并发展的,才有今天。《易经》的难读在于最早的文言文的艰涩,加上不了解占卦的很多基础知识,读来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云,许多人望而却步。 读不懂当然不是成为经典的原因,要证明《易经》的伟大必须有证据,在国内寻找太平常,在西方寻找代理人才能拉大旗作虎皮。既然有人说《易经》是封建迷信,那么就要证明它是科学,而科学家最讲科学。 上面这张全明星合影汇聚了当时世界所有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仔细阅读每一个名字,如雷贯耳。世间流传“朗道排名”,版本不同,查无所据,故不述之,当然朗道不在照片里,那时他才十九岁,才从大学毕业,才发表第一篇论文。日后朗道不无酸味表示:“漂亮姑娘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只能追求一些不太漂亮的姑娘了。”漂亮姑娘指量子力学。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泡利、德布罗意、玻恩、费米、索末菲、狄拉克、爱因斯坦、康普顿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这些人物都在照片中。朗道把爱因斯坦列为首位,无人不服。因此把爱因斯坦拿来说事最有说服力。在中国的讲坛、网络上被引用最多的是爱因斯坦的这样一段话: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引用者从不标出处。根据引文在1976年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中发现《西方科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的发明——1953年给.斯威策的信》一文类似: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这是文集收录的全文,没有提到《易经》,而对引用者来说最关键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极大争论,译文出现了重大歧义。2010年再版时标题改为《西方科学的基础与古代中国无缘——1953年4月23日给.斯威策的信》,全文如下:“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意思完全相反。还是没有《易经》,看来就是讹传,或者伪造。能让爱因斯坦打怵的只有泡利。爱因斯坦讲演前先要看下泡利在否,以便提前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有次国际学术会议,爱因斯坦演讲后,泡利站起来,大大咧咧地说道:“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而他一生最佩服的也只有爱因斯坦。泡利的身上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物理学界有个“泡利效应”,非物理定理,而是泡利出现在哪个实验室,哪个实验室就出问题。有一次一个实验室仪器故障,泡利不在场,某个物理学家说,这次可以给泡利正名,然而泡利知道后写信给他,告诉他实验室出事时,他坐的火车正好在这个城市的火车站短暂停留。泡利最后十年迷惑于量子力学中的精细结构常数1/137,而他去世时的病房号为137。泡利经常做梦,梦见一个中国女人,后来他认识了物理学女王之称的吴健雄,并一直保持着友谊。泡利翻译过一本德文谈《易经》的书,他对《易经》有研究,这来自于荣格的引导。荣格分析了泡利1300个梦中的400个梦,两人的交流催生了“共时性”概念的问世。泡利曾用《易经》的震卦(☳)来描述共时性所引发的心灵震撼。他认为《易经》是一本“数学书”,因为它“与梦和潜意识一样,具有精神的补偿性功能”。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题为《原子与原型》的书信集,作者署名为泡利和荣格。下面这张照片在很多人看来更生动。传说泡利和波尔不仅一起玩陀螺,也一起研讨《易经》。波尔精通《易经》的根据是丹麦王室授予他的勋章上刻有受奖人亲自设计的“族徽”——太极图,“族徽”上方的拉丁文箴言是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互斥即互补”)。据传波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京剧《封神演义》,姜子牙出场时打出的令旗上有太极图,波尔顿悟:太极图就是 “并协原理”(或称“互补原理”)。研究波尔的至深学者戈革教授撰文指出:“但是我愿意极其强调地指出,尽管波尔的族徽上借用了中国的‘太极图’,但那是罗森塔耳夫人柯布林斯基(汉名‘柯汉娜’,中国史专家,已故)给他出的主意,而他本人对此并无多深的了解,因此,所谓波尔互补哲学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易经’的说法,完全是无知妄作的外行们凭空捏造出来的无稽之谈”。 文中提到的罗森塔耳是波尔的助手,此文载于2006年6月1日《文汇报》。需要指出的是族徽上的图样不是标准的中国古代的太极图,相似的图形在很多国家出现,这是否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但用于“族徽”一定得到波尔首肯,想必波尔对太极图还是了解的,而且据在波尔研究所工作的中国学者介绍,波尔对中国古典哲学颇有心得,所以他对中国一往情深,然而1949年至1977年波尔在中国遭遇口诛笔伐,臭名昭著。这位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1985年诞生一百周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盛大纪念会上,压轴节目是丹麦作曲家根据《易经》写作的管弦乐《水上之火》。三位大科学家中两位都和一个人有交集——荣格。爱因斯坦曾给荣格讲授相对论,荣格给爱因斯坦传授精神分析,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专业而作罢。爱因斯坦的次子长期接受荣格的心理分析;荣格与泡利的关系见诸于《当泡利遇上荣格》一书。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推崇是有目共睹的。荣格76岁时为卫礼贤德译本《易经》转译为英文本写了一篇序言《<周易>与中国精神》里给自己占了两卦得鼎之晋、坎之井,分析之精到,显示其对《易经》及占卦和解卦的理解在西方无出其右,更是将《易经》向专业心理学领域大大推进了一步。荣格不懂中文,没到过中国,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完全得益于卫礼贤的译书。卫礼贤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没有给一个中国人洗礼过,而自己反被中国文化“洗礼”,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书,《易经》的翻译化了他整整十年时间,依靠《易经》的发表,他跻身德国社交界,进入上流社会,取得社会地位。接受荣格心理分析的不仅仅是科学家,各个职业都有,黑塞是文学界的一个最著名的代表。黑塞从小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在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中,他经历了荣格及其学生300小时左右的心理分析。黑塞受卫礼贤和荣格影响,重视《易经》的占卜作用,同时也从《易经》中发现了文学性。他在《玻璃球游戏》中赋予《易经》以艺术生命。主人公克乃西特在一位“中国式长老”的引导下进入《易经》世界,学习《易经》之法,背诵六十四卦,书写卦象。《玻璃球游戏》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哲学上的乌托邦,一系列的象征和譬喻虚构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寓言。历十二年成书,1946年出版,并于当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易经》最注目的公案是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坊间流传着这样说法:莱布尼茨看到了《易经》之后,受到八卦符号的启发,发明了二进制。这是《易经》拥趸者的观点,而反对者则认为此说空穴来风,牵强附会。事实是莱布尼茨早已完成了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草稿,但没有公开发表。然后他先后分别给一些好友写信,讲解二进制。其中给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信中希望把二进制算术介绍给康熙皇帝,白晋回信附了一幅宋代邵雍所制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很显然白晋发现此图与二进制有关,莱布尼茨认真研究后异常兴奋,他回信白晋:“人们认为伏羲是世界上所知的最古老的王和哲学家之一,并且还是中国人的帝国和科学的奠基者,因此这张图乃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丰碑之一,似乎已有四千年之久,还可能已有几千年时间不为人们所理解。它与我的二进制算术如此吻合,并正当您要解释这些线段时我恰好向您谈到我的二进制算术,这的确令人吃惊。”“如果未曾建立我的二进制算术的话,对伏羲图那怕研读良久也未必能够理解。早在20年前我脑中就已有这种0和1的算术的想法,从中我看到了将数的科学推向完善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这些结果超过了所有前人所拥有的。但我保留着我的发现,除非我能同时证明它的巨大用处。……正是在这个时候,您为它找到了像用于解释这座中国的科学丰碑的用处,真使我万分高兴。”莱布尼茨随即对1679年所写的文稿用法文作了修改和补充,并把论文的标题改为《关于仅用0和1两个记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有其效用及关于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于1703年5月5日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以上引文来自《自然辨证法通讯》1999第2期孙小礼《关于莱布尼茨的一个误传与他对中国易图的解释和猜想》一文。至于《易经》及易图是否伏羲所作非本文之论,莱布尼茨只是猜想中国古代已有二进制算术,非事实本身,不作为据。莱布尼茨是有意识的,《易经》是无意识的,《易经》的伟大体现了两大文明的携手合掌。黑格尔也是经常被消费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有关中国哲学中论述易经哲学: “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但这绝不是赞美的话,继续: “[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被思辨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套具体原则中,找不到对于自然力量或精神力量有意义的认识。” 接着:“我将举出这些卦的解释以表示它们是如何的肤浅。……” “在书经中也有一篇讲到中国人的智慧。那里说到五行,一切东西都是由五行作成。这就是火、水、木、金、土,它们都是在混合着存在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认为是原则。在中国人普遍的抽象于是继续变成为具体的东西,虽然这只是符合一种外在的次序,并没有包含任何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智慧的原则,也是一切中国学问的基础。”因此,黑格尔所谓的“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实指易经就是肤浅的,包含着的中国人的智慧就是浅陋的,黑格尔保持他一贯的日耳曼式高傲,鄙视中国文化,漠视异族文明。对《易经》的评价,定要公正客观,切忌一厢情愿。
因为《周易》是一本探索变化规律的书,所以可译为The book of change has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At present, the world economy is moving to the new trend of regional blocs and economic ,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radually breaking continental limits to the Pan-Africa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eper integration of its internal trade barri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dual external results, leading to non-group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protectionism is rampant. These are constrai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freedom of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上很多经济类的原创文章,不知道你有没有用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1.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李溯婉.多哈中止中国贸易摩擦将居高不下.第一财经日报,.李金林.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当代经济,2004(12)1.朱颖.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国际贸易问题,.李晓.“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4[1]胡锦涛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J]1当代贵州,2005,(11)1[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Z],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许兴文,许建明.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艾医卫,李健,唐美元.提高乡镇行政效能的几点思考[J],乡镇建设,1999,(9).[6]任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3).[7]龚志兴.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党建,2005,(10).[8]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谷祖莎.贸易、环境与中国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2]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3]程名望,等.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4]沈亚芳,应瑞瑶.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5,(1).[5]马丽,等.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源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0).[6]邵宏华,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J],世界经济,1996,(12).
Protectionism Doesn't Pa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no doubt a catalyst for trade protectionism. As the world economy deteriorates, some countries try to boost growth prospects by erecting trade barriers. China calls on these governments not to replay history and revert to protectionism and economic global economic crises we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frequent trade disputes. The United States' erection of large-scale tariffs in 1930, for example, triggered a retaliatory global trade war. During the two oil shock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rade frictions emerged when major economies attempted to increase exports by depreciating their currencies. And in the wake of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re was a notable uptick in antidumping actions, countervailing duties and other protectionist financial crisis is now spilling over into the real economy, hitting sectors lik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In almost all countries, factories are closing and unemployment is rising, creating political pressure and social problems. More and more governments are strengthening intervention in their economies under the excuse of 'economic security' and protecting vulnerable domestic industries to curb imports from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in emerging protectionism differs from legally acceptable measures to protect trade. It is an abuse of remedies provided by multilateral trade rules. This kind of protectionism is morphing into more complex and disguised forms, ranging from conventional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to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industry standards and industry the economic crisis worsening, caution must be taken even in employing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consistent with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ules. At the Group of 20 Financial Summit in November 2008, world leaders called for countries to resist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refraining from erecting new barriers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a message strongly echoed by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and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held in Davos last tells us that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hurt not only other countries, but eventually the country that erected that trade barrier in the first coun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 adopted the Smoot-Hawley Act in 1930, which raised import duties of over 20,000 foreign products significantly and provoked protectionist retaliation from other countries. Faced with that crisis, other countries pursued 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 that slashed global trade volumes from $36 billion in 1929 to $12 billion in 1932. Among the victims, not the least was the . itself, where exports shrank from $ billion in 1929 to $ billion in 1932. Even in the ., the Smoot-Hawley Act was widely believed to be a catalyst that aggravated the effects of Great trade is now in dire straits. Thanks to shrinking external demand caused by the economic crisis, major trading countries have seen their export growth tumble or have suffered huge contractions. Germany's exports dropped in November 2008, compared to the same period the prior year -- the highest one-month drop since 1990. China also experienced negative export growth in November, and a decline last month, when compared to the prior year. Protectionist policies would make things even worse and the consequences would be hard to the heat of the crisis, it's critical that all countries refrain from pointing fingers at each other or pursuing their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The financial crisis reflects a chronic illness resulting from global economic structural imbalance and financial risk accumulation, and there is no quick fix to this malady.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 of every country is to step up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keep international trade smoothly flowing. Healthy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help revive the world economy.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 recovered from its economic woes because the Franklin D.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implemented the New Deal and shunned 's unprecedented financial crisis has inflicted a severe impact o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slowed, exports have plunged and unemployment pressure has mounted. Yet even so, China still firmly believes that trade protectionism isn't a solution to the world's problems. In 2008, amid a contraction in global trade, China imported $ trillion worth of goods from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 an increase over the prior year. These imports are boos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ng partners. Since the crisis broke o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cisivel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aiming at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Given the size and openness of our country, the growth in China's domestic markets can be translated into greater market potential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other countries. This year China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mports and send buying missions abroad for large-scale purchase of equipment, products and has always championed our mutually beneficial opening-up policy and advoc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e maintain that the Doha Round of global trade negotiations should be taken forward in a way that meets the interests of members and complies with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lready established. China is ready to stand together with all nations in the world to face up to the challenges of today, tackl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guide the world economy into a new period of prosperity.贸易保护主义无法拯救世界经济对贸易保护主义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一针催化剂。近一时期,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一些国家自危、自利、自保倾向抬头。有识之士为此感到忧虑,呼吁各国在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时,一定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孤立主义的历史重演。历次全球经济危机往往都伴随着贸易争端的高发。1930年美国政府大范围提高关税,引发了全球范围报复性贸易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主要国家放任货币贬值以扩大出口的作法引发了贸易摩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明显增多。当前,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各国工厂倒闭剧增,失业率上升,政治压力和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越来越多国家以“经济安全”和保护本国虚弱产业为由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阻挠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企业出口。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它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从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业标准等,以及产业保护主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更加复杂多样,隐蔽性更强。在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即使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措施也应慎用,这已成为各国共识。在2008年11月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声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在未来一年内,避免设置新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年底的APEC领导人会议和今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再次发出了反对保护主义强音。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针对他国的贸易保护举措,不仅会损害对方,最终也会伤及自身。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1930年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颁发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复。面对危机,各国以邻为壑,全球贸易总额大幅缩减,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小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美国自身也深受其害,出口总额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这一法案即使在美国国内也被普遍认为是大萧条加剧的催化剂。如今全球贸易形势已相当严峻:经济危机导致外需衰退,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甚至出现大幅萎缩。德国08年11月份出口额较前月大幅下滑,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中国08年11月以来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09年1月出口下降了。如果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造成的后果很难预料。我们应该认真思索,这样的后果世界能否承受,又是否值得承受?危机当头,重要的是各国携手共克时艰,而非互相指责,以邻为壑。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金融风险积聚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加强磋商、增强合作,保持国际贸易渠道畅通,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当年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与贸易保护主义决裂,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低谷,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受到严重冲击。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大幅下滑,就业压力加大。即便如此,中国仍坚定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条死胡同。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从各国进口11331亿美元的商品,增长%,促进了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中国内需的提升可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今年,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积极组织企业采购团,赴海外大规模采购,进口设备、商品和技术。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国际经济合作。我们主张积极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开放迎接挑战,以合作应对危机,共克时艰,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加入WTO以后,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 6%。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是我国的7倍多。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为19%。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 9%,2001年剧增为52. 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二、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性服务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4、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参考文献:〔1〕王克培.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四川理工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3).〔2〕童军.WTO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J〕.凉山大学学报.2002,(4).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沈明其 更新时间:2006-2-6 点击次数:【内容提要】当前有关服务贸易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中国入世后对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讨论上。本文从宏观角度来全面综合论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概述与论证相统一的方法,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历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结构等数据的比较研究,来比较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新服务贸易观念,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双边和多边谈判,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对策,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词】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一)我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如图一所示,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③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而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制度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民法通则》、《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等多部法律,为人们构建起了一个服务贸易基本规则框架体系。这些法律大都参照了大陆法与英美法的相应规定,并按照我国所参与的国际公约制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进入服务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迅速增加,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11月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无疑对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其后,中国政府在关于服务贸易的十二大领域中,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对性政策法规。如,《关于发布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等等。还有关于开放我国服务市场方面,对零售业,运输业,电信业,教育业,银行业等都规定了一定的开放度,逐步实现我国政府对入世所做的承诺。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融入世界服务贸易之中,也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依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就成了我们现在构建服务贸易制度的基础。所以,我们现行的或者正在拟草制定的,都是从促进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并早日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的市场规范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发展的。(三)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贸易情况报告称,全球贸易额去年增长,其中货物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服务贸易额达创纪录的万亿美元。 美、德、日、法继续保持世界贸易前四强地位,中国则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报告分析认为,2002年全球贸易在企业跨国投资放缓、汇率风险加大、企业及消费者趋于保守的背景下取得恢复性增长,主要归功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高速发展。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亿美元,货物进口亿美元,顺差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亿美元,支出亿美元,逆差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亿美元,支出亿美元,逆差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亿美元,支出亿美元,顺差亿美元。该表显示了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增长,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表现是举世瞩目的。而服务贸易必将在这样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中经济蓬勃发展。虽然当前受到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政治不稳定性和非典型肺炎三大因素的制约,但是由于中国内部拥有的一个广阔市场和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就象往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事件的突发,一样可以克服众多不利因素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的增长。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如图二所示,1998-2002年服务贸易总额构成比例,除了2001年的各大服务行业贸易额构成比例比较均匀之外,其他各年的服务行业贸易额都相差悬殊,且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占较大比重。因此,不难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使各大服务贸易行业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二)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不完善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始终都存在着一些另人遗憾的漏洞,而这些管理体系的瑕疵给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1、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教育具有的强垄断性,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 中国的服务业要适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必然要求打破行业垄断,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2、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是指对服务行业里的一些弱势产业,像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专业服务等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保护政策来应对我国入世后国外相关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冲击,使其可以健康成长而不至于夭折。目前,中国政府在电信,银行,教育等行业制定比较全面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贸易的自由化,所以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贸易保障政策,既可以使本国服务贸易行业健康发展又可以保证贸易的自由化,就要对WTO的GATS的进行认真研究学习。(三)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并不适应中国国情,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另外,从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结构复杂,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各种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网络应用落后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值将超过一点二万亿美元。在未来5-10年内将是信息技术继续突飞猛进、新经济高速成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也将是中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参与全球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基础经济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商务模式划分的问题,而是关系中国在未来信息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四)服务贸易理念落后我国的服务贸易业,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受某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至深,因而企业规模小,服务设施差。思想观念落后,服务质量水平低,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全面开放的经济形势,更难以与国外服务贸易领域里的跨国公司相抗衡。在我国经济学理论中,仍把服务定义为服务属于流通领域,因此服务不创造价值。而这种论述在WTO将服务贸易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之后,服务项目不仅提供使用价值,有的还创造价值。还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服务部门对待客户有一个统一规矩,那就是一视同仁。为了表示不嫌贫爱富,比如银行对经济效益不好,资金留存率低的企业也同样提供资金放贷等服务,结果往往血本无归,还陪上人工费,通讯费等开支。而不象国外银行“看客下菜碟”,对客户进行细分,既保证了收汇的安全,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1、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入手,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和制定行业性法规,如商法,金融服务法规,电信服务法规,交通运输法规,知识产权法规等,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立法经验,加大立法力度,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有机整体。2、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3、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已经入世,谈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国亦为GATS的创始方和起草方。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谈判。我国已于其他各方讨论了服务贸易的出价和减让,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虑了总协定的原则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继续在互惠互利原则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显的越发重要。4、更新服务贸易的观念。首先是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更新。服务贸易的定义其实十分广泛,服务贸易领域创造的价值在每年的WTO年度报告中可见一般。对服务贸易的认识和创新也决定着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服务贸易中陈旧,僵化的思想,将“差别服务”⑥走向前台,正确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尝新服务贸易的未识领域。再次就是关于服务贸易的安全性观念。由于航空,电信,金融,咨询,广告的行业直接涉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国家机构要加强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我国法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选择,有步骤,有条件的开放市场的方针,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主权,安全的关键领域做战略问题加以处理,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之为国家利益服务。5、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创新服务贸易未识领域。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这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对我国来说,他们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旅游资源和劳务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95年我国旅游收入为亿美元;而2000年我国旅游收入为亿美元,比95年增长了336%;2002年我国旅游收入为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22%。但是,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要优化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让新兴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6、有步骤的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来开放服务业,保证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受益多于不利。7、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基于因特网技术所拥有的特别优势,不论在事件、美伊战争,还是今年的非典疫情,都发挥了明显效用,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可以稳步向前发展。而传统交易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时,往往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事业,降低因类似的事件给服务行业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应对措施。建设统一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球化时代的电子商务"专题会议的召开,为全球电子商务专家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机制、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注释]就是《服务贸易总协定》。1994年4月15日,各成员方在马拉喀什正式签署《服务贸易总协定》,它于1995年1月1日和世界贸易组织同时生效。2.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是由WTO世贸组织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并经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认可。此分类表是按照GNS(一般国家标准)服务部门分类法,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年的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to B 指企业到企业;B to C指企业到客户。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意为“Internet服务提供商”,这里的服务主要是指Internet接入服务,即通过电话线把你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连入Internet。6.差别服务:是指分别出客户对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情况,对其实施不同的、有差别待遇的服务。[参考文献]1、盛 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J],世界经济2002(8)。2、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3、李善同:凸现新经济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2(3)。4、陈宪,程大中: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的“入世”后的对策[J],外贸经济 国际贸易,200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2(10)。6、1990-2001年世界区域性商业服务贸易增长一览表[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10)。7、郑吉昌:论国际服务贸易及自由化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2(1)。8、徐桂英,宋立功: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框架[J],经济论坛,2002(20)。9、黄伟:东亚服务贸易的概况及其构成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9)。10、王 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6)。12、邓世荣: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3)。本文发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七期
What Is International Trade? If you walk into a supermarket and are able to buy South American bananas, Brazilian coffee and a bottle of South African wine, you are experienc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llows us to expand our markets for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otherwise may not have been available to us. It is the reason why you can pick between a Japanese, German and American car. As a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rket contains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therefore more competitive prices, which bring a cheaper product home to the Is 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countries. This type of trade gives rise to a world economy, in which prices, or supply and demand,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global events. Political change in Asia, for example, could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labor, thereby increasing the manufacturing costs for an American sneaker company based in Malaysia, which would then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that you have to pay to buy the tennis shoes at your local mall. A decrease in the cost of labor,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result in you having to pay less for your new globally gives consumers and countries the opportunity to be exposed to goods and services not available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lmost every kind of product can be foun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od, clothes, spare parts, oil, jewelry, wine, stocks, currencies and water. Services are also traded: tourism, banking, consul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 product that is sold to the global market is an export, and a product that is bought from the global market is an import.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accounted for in a country's current accou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For more on this, see the articles What I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Accou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Increased Efficiency of Trading GloballyGlobal trade allows wealthy countries to use their resources - whether labor, technology or capital - more efficiently. Because countries are endowed with different assets and natural resources (land,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some countries may produce the same good more efficiently and therefore sell it more cheaply than other countries. If a country cannot efficiently produce an item, it can obtain the item by trading with another country that can. This is known as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s take a simple example. Country A and Country B both produce cotton sweaters and wine. Country A produces 10 sweaters and six bottles of wine a year while Country B produces six sweaters and 10 bottles of wine a year. Both can produce a total of 16 units. Country A, however, takes three hours to produce the 10 sweaters and two hours to produce the six bottles of wine (total of five hours). Country B, on the other hand, takes one hour to produce 10 sweaters and three hours to produce six bottles of wine (total of four hours).But these two countries realize that they could produce more by focusing on those products with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untry A then begins to produce only wine and Country B produces only cotton sweaters. Each country can now create a specialized output of 20 units per year and trade equal proportions of both products. As such, each country now has access to 20 units of both can see then that for both countri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both products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specializing. More specifically, for each country,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16 units of both sweaters and wine is 20 units of both products (after trading). Specialization reduces their opportunity cost and therefore maximizes their efficiency in acquiring the goods they need. With the greater supply, the price of each product would decrease, thus giving an advantage to the end consumer as that, in the example above, Country B could produce both wine and cotton more efficiently than Country A (less time). This is called an absolute advantage, and Country B may have it because of a higher level of technology. However,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ven if 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over another, it can still benefit from specialization. (For a review of some of these economic concepts, see the Economics Basics tutorial.)Other Possible Benefits of Trading GloballyInternational trade not only results in increased efficiency but also allows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a global economy, encouraging the opportun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hich is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individuals invest into foreign companies and other assets. In theory, economies can therefore grow more efficiently and can more easily become competitive economic the receiving government, FDI is a means by which foreign currency and expertise can enter the country. These raise employment levels and, theoretically, lead to a growth in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r the investor, FDI offers company expansion and growth, which means higher Trade vs. ProtectionismAs with other theories, there are opposing view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two contrasting view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control placed on trade: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 Free trade is the simpler of the two theories: a laissez-faire approach, with no restrictions on trade. The main idea is that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operating on a global scale, will ensure that production happens efficiently. Therefore, nothing needs to be done to protect or promote trade and growth because market forces will do so contrast, protectionism holds that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markets function properly. Advocates of this theory believe that market inefficiencies may hamper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y aim to guide the market accordingly. Protectionism exists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but the most common are tariffs, subsidies and quotas. These strategies attempt to correct any in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it opens up the opportunity for specialization and therefore mor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potential to maximize a country's capacity to produce and acquire goods. Opponents of global free trade have argued, however,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till allows for inefficiencies that leave developing nations compromised. What is certain is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al change and, as it develops, so too must all of its participants. 如果你走进超市,并能买到南美香蕉,巴西咖啡和一瓶南非葡萄酒,您所遇到的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使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市场,商品和服务,否则可能没有提供给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您可以挑选之间日语,德语和美国车。由于国际贸易,市场包含更大的竞争,因此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由此带来更便宜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交流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国家。这种类型的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在这种价格或供应和需求,影响和影响的全球性活动。政治变化,例如,亚洲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的劳动力,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为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然后导致价格上升,你不得不花钱购买在网球鞋在您当地的商场。在减少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将导致您不需要支付较少为您的新鞋。贸易在全球范围和国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机会接触到商品和服务不提供在自己的国家。几乎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食品,衣服,零件,石油,珠宝,葡萄酒,股票,货币和水。服务也是交易:旅游,金融,咨询和运输。产品销往全球市场的出口,和一种产品,是购买的全球市场是一个进口。进口和出口都是以一国的经常账户的国际收支。 (欲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请参阅文章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和了解目前帐户收支平衡。 )提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全球贸易允许富裕国家利用它们的资源-无论是劳动,技术或资本-更有效率。由于国家赋予了不同的资产和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一些国家可能产生同样的好,因此更有效地销售更便宜比其他国家。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地产生一个项目,它可以取得该项目的贸易与其他国家可以。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化的国际贸易。让我们来一个简单的例子。 A国和乙国毛衣都生产棉花和葡萄酒。 A国生产10毛衣和六瓶葡萄酒,而乙国生产6毛衣和10瓶葡萄酒一年。既可以产生,共有16个单位。 A国,但是,需要3个小时生产10毛衣和两小时内产生的6瓶葡萄酒(共5个小时) 。 B国,另一方面,需要一小时生产10毛衣和三个小时的生产六瓶葡萄酒(共4个小时) 。但是这两个国家认识到,他们可以生产更多的是侧重于这些产品,他们具有相对优势。 A国然后开始只生产葡萄酒和乙国只生产棉花毛衣。每个国家现在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产出20个单位,每年的贸易同等比例的两种产品。因此,每个国家现在已进入20个单位的这两种产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两个国家的机会成本,生产这两种产品是大于成本的专业。更具体而言,每个国家的机会成本,生产16单位都毛衣和葡萄酒为20单位的两种产品(交易)。专业化降低其机会成本,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率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货物。随着更多的供应,每个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有利于最终消费者以及。请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国家B可以同时生产葡萄酒和棉花比国家更有效的(更少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绝对优势,乙国可能是因为较高的技术水平。然而,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即使一个国家拥有绝对优势,另外,它仍然可以受益于专业化。(审查其中的一些经济概念,请参阅经济学基础知识教程。 )其他可能的好处的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也使国家参与全球经济,鼓励的机会,外国直接投资( FDI ) ,这是的金额,个人投资于外国公司和其他资产。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因此可以更有效,也更容易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参与者。为接受政府,外国直接投资是一种手段,外汇和专门知识可以进入该国。这些提高就业水平,从理论上讲,导致经济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为投资者,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了公司扩张和增长,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至于其他的理论,有反对意见。国际贸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程度的控制放在贸易: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是简单的两种理论: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没有任何的贸易限制。主要的想法是,供应和需求的因素,在全球范围经营,将确保发生生产效率。因此,没有什么需要做,以保护或促进贸易和市场力量的增长,因为这样做将自动。与此相反,保护主义认为调节国际贸易重要的是要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主张这一理论认为,市场的低效率可能妨碍国际贸易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引导市场相应。保护主义存在于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关税,补贴和配额。这些战略企图,以纠正任何效率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结论因为它开辟了专门的机会,因此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国家的能力,以生产和收购货物。反对者的全球自由贸易的主张,但是,国际贸易仍然允许效率低下离开发展中国家的损害。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正处于不断的变化,因为它的发展,也必须在其所有与会者。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可以写有关周易的,像周易与企业管理 周易与养生
感悟《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 当我走进《易经》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易经》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一、《易经》中的人生态度 《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易经》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二、《易经》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天人关系虽然是《易经》哲学的主题,但《易经》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易经》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易经》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易经》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易经》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易经》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 《易经》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易经》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易经》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易经》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易经》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三、《易经》中的处事原则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易经》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易经》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 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 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易经》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这些,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后悔莫及。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易经》不仅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易经》认识到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易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让人觉得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周易》【作者】:佚名【出版社】:无【内容简介】: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经数千年之沧桑,《周易》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基础知识简介(一) 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六、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七、《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而每个卦又由内外卦,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几部分构成。《易经》分为上、下经两部分,上经计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离卦;下经计三十四卦:起子咸卦;止于未济卦。宋代大儒来熹所著《周易本义》载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内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名言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言.坤》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下》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志。《困.象传》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益.九五爻辞》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传》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迂,有过则改。《益.象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
感觉相关的就行吧,这是我今天刚交老师的Solidarity tradeThe current fair trade movement was shaped in Europe in the 1960s. Fair trade during that period was often seen as a political gesture against neo-imperialism: radical student movements began target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oncerns that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s were fundamentally flawed started to emerge. The slogan at the time, “Trade not Aid”, gai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 1968 when it was adopted by the 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o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air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year 1965 saw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 (ATO): that year, British NGO Oxfam launched "Helping-by-Selling", a program which sold imported handicrafts in Oxfam stores in the UK and from mail-order catalogues. In 1969, the first Worldshop opened its door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initiative aimed at bringing the principles of fair trade to the retail sector by selling almost exclusively goods produced under fair trade term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 first shop was run by volunteers and was so successful that dozens of similar shops soon went into business in the Benelux countries, Germany, and in other Western European the 1960s and 1970s, important segment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worked to find markets for products from countries that were excluded from the mainstream trading channels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old coffee from Angola and Nicaragua in Worldshops, in the back of churches, from their homes, and from stands in public places, using the products as a vehicle to deliver their message: give disadvantaged produc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air chance on the world’s market, and support their self-determ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lternative trade movement blossomed, if not in sales, then at least in terms of dozens of ATOs being establish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of scores of Worldshops being set up, and of well-organized actions and campaigns attacking exploitation and foreign domin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deals of Nelson Mandela, Julius Nyerere, and the Nicaraguan Sandinistas: the right to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to equitable access to the world’s markets and consumers. 团结贸易现今公平贸易运动形塑于1960年代的欧洲,公平贸易于这时期通常被视为一种反抗新帝国主义的政治姿态,基进的学生运动开始关注跨国公司,并出现了一种认为传统商业模式基本上是有缺陷的共识,那时的口号“贸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被1968年所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简称UNCTAD)所采用,并得到国际认同,会议中强调与发展中世界建立公平的贸易关系。1965年诞生了第一个另类贸易组织(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简称ATD):那年,英国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Oxfam)发起了”以销售来帮忙”(Helping-by-Selling)的活动,一个以邮购及在乐施会商店销售进口手工艺品的计划。1969年,第一个“世界商店”在荷兰开张,这个开创性的构想,是以销售符合公平贸易规则的“发展中区域”的产品,将公平贸易的法则带入零售部门,第一个商店由志工营运,非常成功,之后数十个类似的商店开始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德国等其他西欧国家开始营业。在1960和1970年代,公平贸易运动里很重要的部份是,为那些因为政治因素而被排斥于主流贸易管道的国家,协助他们的产品寻找市场。数千名志工在教会后面和世界商店销售来自安哥拉及尼加拉瓜的咖啡豆,以这些产品从家里和公共场所的摊位传达一个讯息:给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生产者一个公平的机会,就是支持他们自主的永续发展。另类贸易活动的盛行,若不从贸易量来说,至少以在数量上,有数十个另类贸易组织(ATO)在大西洋两岸成立,同时随着世界商店的扩张,有许多计划性的行动与专案,抨击国际间的剥削与支配的现象,宣扬著曼德拉、朱利叶斯•尼雷尔及尼加拉瓜桑定政权的理念:自主及独立的权利,与接触全球市场及消费者的公平管道。
What Is International Trade? If you walk into a supermarket and are able to buy South American bananas, Brazilian coffee and a bottle of South African wine, you are experienc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llows us to expand our markets for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otherwise may not have been available to us. It is the reason why you can pick between a Japanese, German and American car. As a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rket contains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therefore more competitive prices, which bring a cheaper product home to the Is 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countries. This type of trade gives rise to a world economy, in which prices, or supply and demand,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global events. Political change in Asia, for example, could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labor, thereby increasing the manufacturing costs for an American sneaker company based in Malaysia, which would then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that you have to pay to buy the tennis shoes at your local mall. A decrease in the cost of labor,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result in you having to pay less for your new globally gives consumers and countries the opportunity to be exposed to goods and services not available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lmost every kind of product can be foun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od, clothes, spare parts, oil, jewelry, wine, stocks, currencies and water. Services are also traded: tourism, banking, consul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 product that is sold to the global market is an export, and a product that is bought from the global market is an import.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accounted for in a country's current accou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For more on this, see the articles What I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Accou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Increased Efficiency of Trading GloballyGlobal trade allows wealthy countries to use their resources - whether labor, technology or capital - more efficiently. Because countries are endowed with different assets and natural resources (land,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some countries may produce the same good more efficiently and therefore sell it more cheaply than other countries. If a country cannot efficiently produce an item, it can obtain the item by trading with another country that can. This is known as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s take a simple example. Country A and Country B both produce cotton sweaters and wine. Country A produces 10 sweaters and six bottles of wine a year while Country B produces six sweaters and 10 bottles of wine a year. Both can produce a total of 16 units. Country A, however, takes three hours to produce the 10 sweaters and two hours to produce the six bottles of wine (total of five hours). Country B, on the other hand, takes one hour to produce 10 sweaters and three hours to produce six bottles of wine (total of four hours).But these two countries realize that they could produce more by focusing on those products with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untry A then begins to produce only wine and Country B produces only cotton sweaters. Each country can now create a specialized output of 20 units per year and trade equal proportions of both products. As such, each country now has access to 20 units of both can see then that for both countri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both products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specializing. More specifically, for each country,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16 units of both sweaters and wine is 20 units of both products (after trading). Specialization reduces their opportunity cost and therefore maximizes their efficiency in acquiring the goods they need. With the greater supply, the price of each product would decrease, thus giving an advantage to the end consumer as that, in the example above, Country B could produce both wine and cotton more efficiently than Country A (less time). This is called an absolute advantage, and Country B may have it because of a higher level of technology. However,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ven if 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over another, it can still benefit from specialization. (For a review of some of these economic concepts, see the Economics Basics tutorial.)Other Possible Benefits of Trading GloballyInternational trade not only results in increased efficiency but also allows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a global economy, encouraging the opportun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hich is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individuals invest into foreign companies and other assets. In theory, economies can therefore grow more efficiently and can more easily become competitive economic the receiving government, FDI is a means by which foreign currency and expertise can enter the country. These raise employment levels and, theoretically, lead to a growth in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r the investor, FDI offers company expansion and growth, which means higher Trade vs. ProtectionismAs with other theories, there are opposing view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two contrasting view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control placed on trade: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 Free trade is the simpler of the two theories: a laissez-faire approach, with no restrictions on trade. The main idea is that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operating on a global scale, will ensure that production happens efficiently. Therefore, nothing needs to be done to protect or promote trade and growth because market forces will do so contrast, protectionism holds that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markets function properly. Advocates of this theory believe that market inefficiencies may hamper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y aim to guide the market accordingly. Protectionism exists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but the most common are tariffs, subsidies and quotas. These strategies attempt to correct any in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it opens up the opportunity for specialization and therefore mor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potential to maximize a country's capacity to produce and acquire goods. Opponents of global free trade have argued, however,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till allows for inefficiencies that leave developing nations compromised. What is certain is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al change and, as it develops, so too must all of its participants. 如果你走进超市,并能买到南美香蕉,巴西咖啡和一瓶南非葡萄酒,您所遇到的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使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市场,商品和服务,否则可能没有提供给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您可以挑选之间日语,德语和美国车。由于国际贸易,市场包含更大的竞争,因此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由此带来更便宜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交流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国家。这种类型的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在这种价格或供应和需求,影响和影响的全球性活动。政治变化,例如,亚洲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的劳动力,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为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然后导致价格上升,你不得不花钱购买在网球鞋在您当地的商场。在减少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将导致您不需要支付较少为您的新鞋。贸易在全球范围和国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机会接触到商品和服务不提供在自己的国家。几乎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食品,衣服,零件,石油,珠宝,葡萄酒,股票,货币和水。服务也是交易:旅游,金融,咨询和运输。产品销往全球市场的出口,和一种产品,是购买的全球市场是一个进口。进口和出口都是以一国的经常账户的国际收支。 (欲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请参阅文章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和了解目前帐户收支平衡。 )提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全球贸易允许富裕国家利用它们的资源-无论是劳动,技术或资本-更有效率。由于国家赋予了不同的资产和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一些国家可能产生同样的好,因此更有效地销售更便宜比其他国家。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地产生一个项目,它可以取得该项目的贸易与其他国家可以。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化的国际贸易。让我们来一个简单的例子。 A国和乙国毛衣都生产棉花和葡萄酒。 A国生产10毛衣和六瓶葡萄酒,而乙国生产6毛衣和10瓶葡萄酒一年。既可以产生,共有16个单位。 A国,但是,需要3个小时生产10毛衣和两小时内产生的6瓶葡萄酒(共5个小时) 。 B国,另一方面,需要一小时生产10毛衣和三个小时的生产六瓶葡萄酒(共4个小时) 。但是这两个国家认识到,他们可以生产更多的是侧重于这些产品,他们具有相对优势。 A国然后开始只生产葡萄酒和乙国只生产棉花毛衣。每个国家现在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产出20个单位,每年的贸易同等比例的两种产品。因此,每个国家现在已进入20个单位的这两种产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两个国家的机会成本,生产这两种产品是大于成本的专业。更具体而言,每个国家的机会成本,生产16单位都毛衣和葡萄酒为20单位的两种产品(交易)。专业化降低其机会成本,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率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货物。随着更多的供应,每个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有利于最终消费者以及。请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国家B可以同时生产葡萄酒和棉花比国家更有效的(更少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绝对优势,乙国可能是因为较高的技术水平。然而,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即使一个国家拥有绝对优势,另外,它仍然可以受益于专业化。(审查其中的一些经济概念,请参阅经济学基础知识教程。 )其他可能的好处的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也使国家参与全球经济,鼓励的机会,外国直接投资( FDI ) ,这是的金额,个人投资于外国公司和其他资产。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因此可以更有效,也更容易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参与者。为接受政府,外国直接投资是一种手段,外汇和专门知识可以进入该国。这些提高就业水平,从理论上讲,导致经济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为投资者,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了公司扩张和增长,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至于其他的理论,有反对意见。国际贸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程度的控制放在贸易: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是简单的两种理论: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没有任何的贸易限制。主要的想法是,供应和需求的因素,在全球范围经营,将确保发生生产效率。因此,没有什么需要做,以保护或促进贸易和市场力量的增长,因为这样做将自动。与此相反,保护主义认为调节国际贸易重要的是要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主张这一理论认为,市场的低效率可能妨碍国际贸易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引导市场相应。保护主义存在于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关税,补贴和配额。这些战略企图,以纠正任何效率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结论因为它开辟了专门的机会,因此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国家的能力,以生产和收购货物。反对者的全球自由贸易的主张,但是,国际贸易仍然允许效率低下离开发展中国家的损害。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正处于不断的变化,因为它的发展,也必须在其所有与会者。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