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与薛松爽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薛松爽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网上购物,淘宝、易趣都可以的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与爱松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赞美“松树”的诗句如下: 《咏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宋)吴芾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咏松》(清)陆惠心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涧底松》 (唐)白居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松树因为其特有的性格,历来被文人墨客讴歌赞颂,在国人眼中,松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挺拔向上、甘于奉献、心胸博大的象征。

它是一个人人相知的名字。挺拔的枝干,象征百折不挠的刚强意志;翠绿的针果,象征追求生命的美好;阵阵松涛声,象征迈步未来震撼人心的气魄。

观赏松树一般要在两个季节,一是瑞雪纷飞的的冬季,另外就是如火如荼的夏日。 不知,你可喜欢松树?。

1、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赠王桂阳》南北朝:吴均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释义: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2、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书院二小松》唐代: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释义: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3、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释义: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4、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南轩松》唐代: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释义: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

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咏史·郁郁涧底松》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释义: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陈毅同志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就是对青松的赞美。 赞美松树的诗: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卷四二五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

赞美松树的诗句(一)

《栽松二首》【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松》【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赞美松树的诗句(二)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赞美松树的诗句(三)

《古松感兴》【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南轩松》【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刘桢亭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赞美松树的诗句(四)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现代】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赞美松树的诗句名言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写一首赞美松树的古诗 浏览次数:9次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 提问者:粉灵冰馨 回答 共3条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

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

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

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

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

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登高临四野。

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

飞鸟鸣相过。感慨怀辛酸。

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

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

岂复叹咨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阮籍 朝出上东门。

遥望首阳基。松柏郁森沈。

鹂黄相与嬉。逍遥九曲间。

徘徊欲何之。念我平居时。

郁然思妖姬。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孤松》(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回答者: 冰清洋娃娃 | 八级 | 2011-10-16 13:44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回答者: arisand | 二级 | 2011-10-16 13:50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参考资料: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修改回答。

松树 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雪压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栽松二首 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庭松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

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 岂为今朝见,恍惚诚有之。

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登高临四野。

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

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

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

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

岂复叹咨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阮籍 朝出上东门。

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沈。

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

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

郁然思妖姬。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松柏篇并序》(南北朝)鲍照 余患脚上气四十余日,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 开袠,适见乐府诗龟鹤篇,于危病中见长逝词。

恻然酸怀抱。 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阙而拟之。

松柏受命独,历代长不衰。 人生浮且脆,鴥若晨风悲。

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 南郊悦籍短,蒿里收永归。

谅无畴昔时,百病起尽期。 志士惜牛刀,忍勉自疗治。

倾家行药事,颠沛去迎医。 徒备火石苦,奄至不得辞。

龟龄安可获,岱宗限已迫。 睿圣不得留,为善何所益。

舍此赤县居,就彼黄垆宅。 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业埋。 事痛存人心,恨结亡者怀。

祖葬既云及,圹(土+遂)亦已开。 室族。

1、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白居易《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2、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白居易《松下琴赠客》 3、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4、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白居易《松声》 5、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6、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范云《咏寒松诗》 7、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陆肱《松》 8、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9、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10、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11、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 12、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13、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萧寺偃松》 14、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皎然《戏题松树》 15、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6、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齐己《古松》 17、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

——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8、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皎然《赤松》 19、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20、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21、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22、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沈。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 23、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24、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25、写得长松意,千寻数尺中。

翠阴疑背日,寒色欲生风。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

一枝遥可折,吾欲问生公。——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26、步游三衢旁。

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

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

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

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

垂涕悲故时。——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 27、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柳宗元《孤松》 2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

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29、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30、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 31、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3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 33、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

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3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35、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句子大全/tangshi/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作者:韦应物 【诗文解释】 怀念你在这秋天的夜晚,在清凉的夜里散步吟咏。

空山中不时落下松子,幽居的人应该还没有入睡。 【词语解释】 君:指丘丹。

丹曾官仓部、祠部员外郎。 属:适,正值。

幽人:隐士。此时丘丹隐临平山学道。

【诗文赏析】 清凉的秋夜中诗人怀念友人,徘徊吟咏,推想友人也一定没有安眠,把两地相思连在了一起。这首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情意深厚,回味无穷。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刘长卿 【诗文解释】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词语解释】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诗文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作者:杜甫 【诗文解释】 刘备攻打东吴驾临三峡,驾崩那年也是在永安宫中。在空山里还可以想像他的行仗,野寺中还能隐约回忆起行宫。

古庙的杉松上,有野鹤作巢,每逢节气,村里的人来祭祀。武侯祠紧紧相邻在一起,君臣一体祭祀相同。

【词语解释】 蜀主:指刘备。 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诗文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首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

寄与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作者:王维 【诗文解释】 雨下了很久,空林中的炊烟,缓缓升起,蒸好饭做好菜送到东面的田里。

广漠的水田上翩翩飞起了白鹭,浓密的夏天的树林中黄鹂悦耳地鸣叫着。在山中修身养性看林童参悟禅理,在幽深的松林下,采摘露葵素食斋戒。

我这个老人与人无所争了,海鸥为什么还要猜疑呢? 【词语解释】 菑:农田。 夏木:高大的树木。

野老:作者自指。 【诗文赏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描写了连雨天后辋川山庄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隐居后脱俗闲适的生活。

全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用词贴切,淡雅幽寂。 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作者:刘长卿 【诗文解释】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路上可以看见留下的足迹。

白云依偎着水中的小洲,芳草遮住了静静的柴门。雨观赏松色,沿着山路来到水源。

见到溪花悟到了禅意,相互面对忘了要说什么。 【词语解释】 莓苔:苔藓。

渚:水中的小洲。 闲门:空门。

与:掺杂。 【诗文赏析】 刘长卿多与方外之人交往,集中有许多赠和尚道士的篇章。

这首诗写他寻访道士不遇,于是欣赏山色,看松寻源,而在闲静的自然环境中,领悟了清静的禅理,感到一种与道士神交,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意境颇类王维诗。

全诗洋溢着清新、幽静、闲淡。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孟浩然 【诗文解释】 不要再去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破旧的家里。

没有才能不被明主赏识,身体多病老朋友都疏远了。白发催得旧年过去,春天逼得旧年过去。

心中怀有忧愁难以入睡,松林间的月亮照在空寂的窗扉上。 【词语解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不才:不成材。

疏:疏远。 青阳:春天。

【诗文赏析】 唐玄宗开元年间,四十岁的孟浩然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结识了当时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维等。张九龄是当朝宰相,王维也是朝廷命官。

孟浩然参加了进士考试,并在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赋诗,得到了包括张、王在内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赞赏,也流传着孟浩然让皇帝“栽跟头”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参加完进士考试来到王维处,不料皇上唐玄宗突然驾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真情,告诉有位诗人躲在床下,唐玄宗得知是孟浩然,因为久闻大名,就让他出来,当场献诗一首。孟浩然选出他认为最成功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当皇上听到“不抛弃你呢?”十分不悦,唐玄宗回去后,生气地下了一道指令不能让孟浩然做官,只能回去过隐居生活。

诗人在诗中自怨自艾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愤闷,表达了自己未遇明主及对世态炎凉的幽怨。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腾 跃 未 能 升 ,无雪试幽姿?公输与鲁班, 顿 足 俟 王 乔 ,今为宫殿梁。 愿 想 游 下 憩 ,中心十数围。斧锯截是松, 瞻 彼 万 仞 条 。 时 哉 不 我 与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 山 上 松 。洛阳发中梁: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托根临广路。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松柏何离离,松树窃自悲。谁能刻镂此,欹盖拥高檐。有风传雅韵。被之用丹漆,僧来不语时, 隆 冬 不 能 凋 。不以险自防。上枝拂青云,他年访伏龟。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飞盖穿行夹道松,恨无韦偃得相从。江涛夜合秋声壮,半空鳞甲舞蛟龙。本自南山松,劲节幸君知。欲籍丹青图直干。观者莫不叹,伴我向天涯,问是何山材。幸逢仁惠意。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岁寒终不改,湖雨春添黛色浓,遂为明所误,薰用苏合香。长昼风雷惊虎豹。客散初晴后。上药终相待。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重此藩篱护,松树东西摧,时将承雨露。犹有半心存。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大 运 所 飘 摇 。

李商隐《题小松》

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然而,松树并不总是幸运。白居易在《涧底松》中写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读了这首诗,谁能不为那些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寒俊”们叹惜呢?人才难知,更让人感到荐贤的可贵之处了。白居易另一首《赠卖松者》:“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其中寓意都表明,统治者弃而不用,是人才产生退隐心理的重要原因。 隐者情操与松的关联,更不胜枚举了。遍觅唐诗,贾岛《寻隐者不遇》、《寄山友长孙栖峤》,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李商隐《忆住一师》,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朱庆余《闲居即事》,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太上隐者《答人》……无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恬淡无忧的情趣和境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更是显得出奇的幽清明净。在这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甚者到了“无松不成诗”的地步。其实,隐者的行为,并不全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佳趣雅兴,也不全是“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孤寂寡淡。李白以《赠孟浩然》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而孟浩然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提到:“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是呵,谁真心情愿隐居山林,空对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艰难,不得已而为之。松风白云、高风亮节的背后,隐含着莫大的空虚和无奈。

与诗参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与炯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① 彭乘:《墨客挥犀》。

② 见原词序。

③ 陆游:《老学庵笔记》。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以词来写悼亡之情,苏轼是第一位也是写得最好的一位。

苏轼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的深入与广泛,超出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作家,因此,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十分敏感。当看到"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时,他"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进而痛感"平生五千卷,一字不疗饥。"①苏轼词作品,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远不如诗描写得那样深刻。在全部30余首农村词中,最为成功的当属描写乡村风俗和勾画作者与乡野父老亲切融洽关系的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春旱后得雨,因此,苏轼前往城东二十里"可以致雷雨"的石潭谢神,这首词是此次出行所写五首词中的第二首。词的上片写村里的姑娘们闻听太守将到,于是匆匆忙忙梳妆一番,三五成群地扎堆在篱笆门前迎候。为了能清楚地看一眼究竟,有的姑娘甚至挤破了红色的衣裙。词的下片写村社,首句写村社的隆重,次句写供品的丰盛,末句写村民的欢愉。全词犹若一幅淳厚质朴而又兴致盎然的农村风俗画。

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代评论家仁智互见,总括起来,不外四点,即豪放、韶秀、清迥和真率。

苏轼词的豪放已为人所共赏。俞文豹《吹剑续录》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推为豪放词的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的最后,"人间如梦"句,给全篇豪放阔大的基调涂上了一笔抑郁的宿命论的色彩,令人扼腕。《江城子·密州出猎》早《念奴娇·赤壁怀古》7年,是密州任上所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关于此词的写作,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有所叙及:"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词的

① 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诗。

上片首写声势浩大的出猎活动以及作者由此而激发生成的豪情,下片语意与上片一脉相承,紧扣豪情作文章,由出猎之豪情升发到报效国家之豪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苏轼的心情并不愉快,自称"老夫"正是这种灰暗心情的反映,但苏轼并不悲观,而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冯唐故典,寓含天生我才明主不弃的希冀。词的结句"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一旦为朝廷重用,当不负圣望,有所作为的雄心。

苏轼词中的韶秀清迥之作当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前人评价这些作品"格奇而语隽",①"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孰能至此!"②苏轼词的真率与其为人的真率一脉相承,这一特点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体现。

苏轼词除"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④、"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⑤、"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⑥这些豪迈刚健乐观爽朗的作品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消极之作,如,《醉落魄·述怀》:醉醒醒醉,凭君会取这滋味。浓斟琥珀香蚁,一到愁肠,更有阳春意。须将墓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落魄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这些作品是苏轼复杂思想的反映,有人生失意后的故作激愤之言,也有随缘委命的真情流露。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而须加以甄别分析。

① 黄蓼园:《蓼园词选》。

② 黄庭坚:《山谷题跋》。

③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④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⑤ 苏轼:《定风波·重阳》。

⑥ 苏轼:《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文学史上素有“诗庄词媚”的传统,人们在填词时,总免不了要考虑什么样的生活、思想、感情才能够用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及至苏轼,采取“以诗为词”的手法,将别人以诗的形式来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写入词中,于是“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放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放映过的广阔内容。而苏轼对词体革新的根本,正是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本文拟从苏轼的词学观,来探讨其词体革新中的几个问题。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味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是“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破“柳七郎风味”则是其词体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苏轼的词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就必然给词带来意境和风格上的创新。在写出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后不久,苏轼就在第一篇关于词体革新的文章《与鲜于子骏书》中,明确提出了“破”的问题:“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P1650)歌词本是要“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欧阳炯《花间集序》)来歌唱的,而苏轼之词竟要东洲壮士“吹笛击鼓以为节”、“抵掌顿足而歌之”,并为其壮观而自鸣得意。显示了苏轼有意开阔新词境,以“破”风靡词坛的“柳七郎风味”,提倡一种具有阳刚之美词风的意愿。

在这里,苏轼对自己的词体革新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自是一家”;二是“破”,“无柳七郎风味”。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把“柳七郎风味”看成是“自是一家”词作的对立面,可见他对破“柳七郎风味”的重视程度。对于苏轼的这段话,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指出,苏轼“近却颇作小词”云云,“一似欲为耆卿之词而不能者。然坡尝讥秦少游《满庭芳》词学柳七句法,则意可知矣”](P108)。刘氏并未说明“意”之所指,不过,从以下三个方面,还是可以看出苏轼之“意”是什么。其一,从“柳七郎风味”提法本身看。宋人以行第相呼,多用于平辈或晚辈,一般不用于尊者和长者,否则视为不尊敬。柳永是苏轼的前辈。苏赞许柳词时,称之为耆卿,字而不名;贬斥柳词时,则呼之为“柳七”。因此,“柳七郎风味”并不像有些论者所说,只是对柳永词风的一般称呼,实际上是一种贬称。其二,众所周知,柳永词分雅词、俚词二类。苏轼曾经说:“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P35)《八声甘州》情景兼到,骨韵俱高,属于雅词。可见,苏轼对于柳永的雅词颇为推许,他所说的“柳七郎风味”只能是针对沿袭五代的淫蘼浮艳风气的俚词词风而言。在宋俞文豹《吹剑续录》有一段文字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为之绝倒。”(P49)曾端伯《高斋诗话》载:“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P497)说明了柳永词富阴柔之美,而苏轼词富阳刚之美,也体现了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和创新。其三,柳永的俚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往往显得庸俗,在语言方面则比较俚俗。从苏轼本人的作品看,《东坡乐府》中如《满庭芳》(“蜗角虚名”)、《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等,语言都相当俚俗。而且,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记载,秦观有“唤起一声人悄”词,其中“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等语,也颇为浅俗,而苏轼“爱其句”。这种情况显示,苏轼并不一味反对俚俗;他不满于柳永俚词的,自然又在于它的思想内容的庸俗。要之,苏轼所说“柳七郎风味”,是指主要表现在俚词中的柳词的庸俗、卑弱和浮艳词风。他以“柳七郎风味”相概括,表示了他的不屑和否定态度;他说自己“颇壮观”的“自是一家”的词“无柳七郎风味”,表明他要在它之外建立一种新词风,开创一条新道路。这就是苏轼“意”之所在。如果说,《与鲜于子骏书》表明,苏轼在词体革新一开始,就把“柳七郎风味”当作他的革新的对立面,并把破“柳七郎风味”当作革新的组成部分,那么,《高斋诗话》所载则表明,他在革新的后期也仍然如此。

苏轼的词学观表明,他无论是破“柳七郎风味”,还是立“自是一家”的词风,都是比较自觉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他的词体革新的基本内容。他所以把“柳七郎风味”当作对立面,除了它代表庸俗、浮艳、卑弱的词风,从当时词坛实际看,还当与柳词“掩众制而尽其妙”,在当时影响最大有关。柳词的出现,标志着宋词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它未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滋长了浮艳词风。所以,与其说它代表宋词的现在,不如说它代表宋词的过去。在这种情况下,苏轼要进行词体革新,不可避免地就会与“柳七郎风味”发生冲突。从主观上讲,苏轼开始也许只是要破“柳七郎风味”本身,但由于柳词“掩众制而尽其妙”,所以在客观上,他对“柳七郎风味”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宋初以来的浮艳纤弱词风,因而具有更为广阔深远的意义。虽然,随着革新的深入和认识的发展,苏轼逐渐又把革新范围从“柳七郎风味”扩展到“小词”,但他对“柳七郎风味”的反对,却是始终不移的。

词史意义在古今学人关于苏词的评说中,“以诗为词”无疑是最为流行的一个命题。苏轼词出现不久,有人便很快敏锐地感到这些作品和前代及当时的词人作品有较大的差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评语,其中尤以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所说的“以诗为词”这四字最为精当。这个论点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苏轼的词在向传统诗歌趋进,词与传统诗歌的界线在初步泯灭。而他所以能“以诗为词”,又在于他在词与诗的关系方面,与词“别是一家”的传统和流行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微词宛转,盖诗之裔”(P1943)。他的识见高出于古人和同时代人,又坚持实践创新,从而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以诗为词”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苏轼的“以诗为词”,从词体革新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他革新的主要途径。“以诗为词”势必会引起传统的“小词”在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对于词反映现实、表情达意的范围和能力,自然会有所开拓和增强,对于提高词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苏轼的词体革新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产生重大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在如何革新方面找到了“以诗为词”这一正确途径。“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P77),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P40-49),在苏轼看来,词和诗一样,是可以用来表现社会的兴衰和历史的兴亡,抒写作家的胸襟怀抱和人生际遇,而不应一味沉溺于酒筳歌席、男欢女爱之中,并积极的付诸实践。如他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通过望月怀人,表达了对手足同胞真情思念和热爱人生的执着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处于逆境之中而能达观自持的积极乐观精神。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显示了苏轼“以诗为词”进行题材改革的成功和社会对苏轼改革成就的认同。苏轼本人在说柳永《八声甘洲》中的名句:“此语于诗句不检唐人高处”(P77),称道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由于他在词体革新时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P77)

东坡词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给词带来意境和风格上的创新,开拓词境,是苏轼词体革新的主要方向。在扩大词的内容与题材方面,苏轼的词可以记行事,可以述出游,可以写登临,可以叙凭吊,可以述节令,可以记梦,可以怀人,总之,凡个人日常所经所历所思所感,苏轼都可以以词写之。可以说,在苏轼笔下,词被运用得从容自如,无施不可。词作什么,怎样写,都可因作者的性情、才力和阅历的不同而可自由选择。在一个具体的创作个体那里,词应是没有功能及用途上的限制的。这样,词就被从较单纯的只为应歌和佐欢的狭窄路径中给引离了出来,词的适用范围增广了,词的门径增宽了,成了“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的一种文体。这就从实际操作上实现了诗词同体的理论,为后世诗与词的相容无间提供了现成参照。在开拓词境方面,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时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元丰五年写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充分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的精神;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沙场、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的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P78),从内容、题材的扩大到意境、风格上的创新,为苏轼词体革新的成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也为他日后的豪放词流芳百世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3][7]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4][5]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郭绍虞《宋词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

[8][10][11][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述之。[编辑本段]一、襦裙服

1. 关于炯诗句 关于炯诗句 1.关于冉字的诗句 在唐诗中带冉字诗篇甚多,现仅选其较简短诗篇列出。 【七夕赋咏成篇】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高斋闲望言怀】张九龄 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 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 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 【省试白云起封中】陈希烈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王封。 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 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陶翰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 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 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 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 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刘长卿 江南相送隔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南河。 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 【思归寄东林澈上人】韦丹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夜对流萤作】韦应物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 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 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同阎伯均宿道士观有述】包何 南国佳人去不回,洛阳才子更须媒。 绮琴白雪无心弄,罗幌清风到晓开。 冉冉修篁依户牖,迢迢列宿映楼台。 纵令奔月成仙去,且作行云入梦来。 【玉华宫】杜甫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法镜寺】杜甫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 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 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 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 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杜甫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古意】蒋冽 冉冉红罗帐,开君玉楼上。 画作同心鸟,衔花两相向。 春风正可怜,吹映绿窗前。 妾意空相感,君心何处边。 2.带有婵娟的诗句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咏槿 【唐】李白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书灵筵手巾 【唐】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塞下曲 【唐】高适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和友人伤歌姬 【唐】温庭筠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再游西郊渡 【唐】韦应物 水曲一追游,游人重怀恋. 婵娟昨夜月,还向波中见. 惊禽栖不定,流芳寒未遍. 携手更何时,伫看花似霰. 法镜寺 【唐】杜甫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汉宫春 【宋】陆游 浪迹人间.喜闻猿楚峡,学剑秦川.虚舟泛然不系,万里江天.朱颜绿鬓,作红尘、无事神仙.何妨在,莺花海里,行歌闲送流年. 休笑放慵狂眼,看闲坊深院,多少婵娟.燕宫海棠夜宴,花覆金船.如椽画烛,酒阑时、百炬吹烟.凭寄语,京华旧侣,幅巾莫换貂蝉. 乌夜啼 【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好女儿 【宋】黄庭坚 春去几时还.问桃李无言.燕子归栖风劲,梨雪乱西园.唯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愿教清影常相见,更乞取团圆.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宋】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闲.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菩萨蛮 【宋】姜特立 镜天良月皆佳节,休恨今宵妨皎洁.玉锁闷蟾宫,姮娥意自通.终有开时节,莫放笙歌歇.来夕尚婵娟,何妨把酒看. 采桑子 【宋】晏殊 古罗衣上金针样,绣出芳妍.玉砌朱阑.紫艳红英照日鲜. 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 蓦山溪 【宋】周邦彦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两两昏鸦去. 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一曲黄金缕 3.关于世俗的诗句有哪些 1. 《奉议杨君予姊丈也廉静乐道不交世俗造道微妙》张耒 杨君冢木已萧萧,笔墨遗文久寂寥。堕泪交亲悲宿草,长饥奴仆守空瓢。平生好事谁能继,后世高名骨已消。欲酌一杯浇墓隧,遗魂楚些倘能招。 2. 《东窗》陆游 才薄常为世俗轻,还山力不给躬耕。即今赢得都无事,袖手东窗听雨声。 3. 《杂诗》 繁钦 世俗有险易。时运有盛衰。老氏和其光。蘧瑗贵可怀。 4. 《游惠山》苏轼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5. 《勿去草》王安石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君不见长安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公卿去后门无车,惟有芳草年年佳。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锄。 6. 《司法曾子美新第荣归欲得余诗不敢效世俗谀语》李昴英 里同清献久闻风,耿耿胸中便不同。一疏叫云韦布日,大廷对策想输忠。 7. 《生平》黄干 生平因寡合,岁晚交更少。非干世俗薄,自是志量小。 8. 《竹符》宋煜 仙篆元非世俗书,笔端会把鬼神驱。当年笔迹今何在,洞客争传笔叶符。 9. 《霜月》袁燮 霜气横空月色明,寒侵肌骨不胜清。支筇忍冻游山径,胸次都无世俗情。 10. 《送李果州》刘宰 萧然瘦鹤姿,不受世俗尘。吾衰久矣夫,眼明见斯人。 11. 《和方丞》 陈宓 夜投官舍鼓逢逢,雨急风喧梦作江。怪得萧然世俗虑,主人高致在轩窗。 4.形容云霞的诗句 形容云霞的诗句: 《度大庾岭》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女冠子·霞帔云发》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霞帔云发, 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 遮语回轻扇, 含羞下绣帏。 玉楼相望久, 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 莫相遗。 5.关于涅槃的诗句 仙宫琼阁醉朦腾,不解凡间疾苦声。 下野终知民意贵,凤凰浴火获重生! 烈火重生准瞬间,高歌乱世忘愁眠。 江湖不禁人间怨,一样涅槃度九天。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 ——唐·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凰台》 ——唐·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首先你要在前面加上序号,就是你引用的第几个文献,格式是:[数字],...

与西凉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