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教育报文章介评

发布时间:

中国教育报文章介评

很明显不好投,我是教师,之前有同事因为工作需要,要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才可以,但是她自己投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忘了这件事情了,有一天突然想起来问她如何了?好吧。。。没有消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后来,另一个同事知道了这件事情,给她推荐了一个杂志社代理,才成功发表了,但是!!!价格也是很耀眼!!!他自己觉得无法承担,遂找了三个同事一起署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我也糊里糊涂的加入了)即使这样,每个人也是花了几千块,,,但是,结局是好的,后来我们评职称都比较成功,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同吧,这篇文章给我加了两分,也多亏了这两分,嘿嘿。。。哦,忘记说了,当时这篇文章给了代理之后又退回来修改了一次,发表出来大约花了半年吧,所以,如果你想在这上面发表论文的话,可一定要抓紧了,时间上一定要把控好。最后,我们的口号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好了,不闹了,说正事)这个代理的联系方式我还有,如若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因为在他这里发过,所以感觉比较靠谱,毕竟现在网络世界他可怕了)如果不需要,那就请忽略(我这么可爱,你一定会记得我的)好了,欧沃欧沃over~~~

对于许多中小学内部考试,发表《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的文章可以提供额外的加分奖励。另外,有些省市会组织“全国优秀学生文章大赛”,发表《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的文章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奖励。具体加分数额可以根据不同省市的相关政策而定。

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上的文章,对于学术成绩是有帮助的,但不一定能拿到高分。因为评分不仅取决于发表的文章是否有质量,还要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教育政策和学术要求。

中国教育报评论文章

您好,投稿方式:直接发送邮件到即可投稿。投稿要求:短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为宜;不要一稿多投。好文章一经采用,可以得到优厚稿酬。扩展资料:《中国教育报》及时地报道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就各类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业绩。《中国教育报》办有丰富多彩的各类专刊,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中国教育报》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是党和政府联系教师的桥梁与纽带。《中国教育报》对开四版,每周 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兰州、成都、沈阳、郑州设分印点。《中国教育报》零售每份1元,月定价 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者可向中国国际图书。

教师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职业,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教育工具的应用,一些人开始担心教师是否会被取代。首先,我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不会有任何一种技术或工具可以完全取代教师。尽管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教师更高效,但是它不具备人类情感、判断、经验以及其他特质。对于学生来说,与人交互对于其个性化需求、认知差异等因素都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其次,为什么大家说老师会首先受到冲击?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几年里,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出现了诸多采用AI技术来替换传统劳动力的案例。而在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如此,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扩大教学资源、减轻教师压力等优势,在某些专业领域替代部分低端的劳动力甚至可行。所以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然而,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搜集、处理信息方面呈现出极高的效率和精准度,但对于人类情感表达以及解释复杂问题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一般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在教育领域中可能会限制其应用。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职业鲜有受到冲击的风险。然而,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只要继续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的前沿思路和新需求,并运用优势弥补自己缺陷,并且让学生实际体验到教师为他们服务的价值,在未来其他领域中机器人代替人可能性越大,在教育领域中就越小。

被拨快的时针指向何处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9月1日,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秋季开学的时间,可是在山东省平度市,多年来秋季开学的时间却牢牢指向每年的8月初。应该说,提前开学这一做法并非平度首创,也非平度独有,所以人们对这个在全国乡村城市不断演绎的普遍现象几乎熟视无睹。但当老师和学生一起发出“我们要休息”、“救救我们”的呼声时,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提前开学”,不能不去探究——被拨快的时针向何处? 【镜头】 8月初,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师生来说,这个国家法定的暑假仅仅过了一半。然而,在山东平度,经过大约半个月的短暂停歇,新学年急促的上课铃声和孩子们的喧闹声,又重新在各大校园响起。 8月5日,记者前往山东平度,分别探访了当地人认为最能代表该市教育水准的一中、九中和开发区高中。在这些学校,校门口一律摆放着体现其高升学率和高教学水平的高考“喜报”展牌,透过这些展牌,“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实力似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光环高照的“喜报”背后,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在平度市第九中学的宿舍楼前,学生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忙活着搬运各自的行李物品,做着各种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而在该校的教室内,老师们也已经开始耐心地讲授各种知识点…… 这里的时钟为什么快了 和平度九中相似,进入8月以来,该市其他高中也相继开学,部分学校学生甚至在7月30日就已到校。而依据该市教育体育局7月8日下发的《中小学暑假工作安排》红头文件的规定,全市中小学开始放假的时间是7月13-15日,但多数高中学校师生实际放假的时间是18日。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校从正式放假到秋季开学,暑假其实只有半个月! 而据在平度九中门口做文具生意已有8年之久的林老板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九中的暑假已经算长的了。 提前开学,这个在山东平度十分普遍的现象,到底始于何时呢?受访的当地人几乎没人能说得清,似乎提前开学在这里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根本不足为怪。据一位在当地中学工作了18年的高中校长透露,从他来学校工作起,这里的中学秋季开学就是在8月初。18岁的平度九中高二学生小刘也称,自读书以来,他印象中就不曾有过9月开学的记忆。 平度,虽然只是隶属于青岛的一个县级市,但在整个青岛地区,如果你问“全市哪里的教育质量最好”,许多当地人都会回答:“平度市!”而在平度市打听教育质量,许多人几乎都能一口气列举出平度一中、九中历年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人数,以及在青岛地区的排名情况。若是再追问一下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他们会告诉你:“这里的学校抓得紧!学生刻苦!老师敬业!” 确实,平度市的高考上榜率一直很高,这早已被誉为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一个“神话”、一面“旗帜”。每年新学年开学,都有大批青岛市区学生,甚至北京、安徽等外省、市学生前来“投奔”。翻开平度市今年的高考成绩统计表,不得不让人为这个农村学生约占70%的“高考大县”惊叹:虽然考生人数仅占全青岛市的14%,但高考成绩达到省二本线的考生数却大约占到全青岛的三成。今年也是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位居青岛市之首的第四年。 不仅如此,早在1986年,平度就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和“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等称号,而且该县“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办学模式和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也成为当时全国推广、学习的一个成功范例。借用平度市教体局负责人的话说,20年前,这里的办学方式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样板”,它引领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但是,这样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名震全国教育界的模范县,为何将秋季开学的时间提前到尚在国家法定假期的8月初呢?平度市是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探索,还是另有目的、别有隐情呢?其中奥妙还得从被平度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九模式”说起。 “一九模式”创造神话 在平度这个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一中和九中被认为是该市乃至整个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模板”,其教育教学方式也成了该地区教育的一个“标杆”。而在一般老百姓眼里,孩子只要进了这两所高中,“上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平度一中和九中拥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呢?九中门房师傅肯定地说:“学校平时时间抓得紧、老师教得好,是高考能取得好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用平度一中刘校长的话说,近几年高考80%以上的二类本科上线率,主要得益于学校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中模式”。 据刘校长介绍,这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师的“集体创优”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学校根据学科教学或工作性质,把学校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学校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组为单位展开,比如要考核某一教研组的教学效果,学校只随机从该组抽检某位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该教师的教学业绩就是整个小组的教学业绩,然后学校就根据这种抽样评价给该组计分,计分的结果也将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虽然老师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但有时两个小组教师之间每月有1200-1400元的工资差距,而这个差距大约是教师月收入的一半! 在这种“捆绑式”的管理模式下,老师们必须互相督促,全力以赴。因为一个小组内一位老师的抽查结果,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教研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如果某个月某小组因一位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小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减少,教研组或年级组其他老师就可能以各种方式,敦促“落伍”教师加强业务,改进教学。 为了不拖累年级或教研组,“捆绑式”管理自然也就“逼”着同学科老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以使大家的教学水平处在同一层次上。“在这里,所有老师的教案几乎都一样,没有个性,连做多少练习题全年级基本都是一致的。”一位从事中学教学20年的物理老师这样说。 这种“捆绑式”管理和学校制订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价细则,使老师之间、学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老师们谁也不愿落后于谁,你把学生抓得紧,我抓得更紧。刘校长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促使老师们在年级组或教研组这样的小范围内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还可激发老师们与同类学校的横向竞争,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正是在这种教学评价机制下,多年来,该市学生的作息时间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度模式”:学生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6时10分起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晚上3节晚自习一般都会上到9时30分左右。而老师的作息时间基本也与学生同步:早上6时10分前后,老师来校上班;晚自习期间,全校老师不论是否有课,也都必须到校备课、批改作业。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刘校长在青岛市教育局长来校调研高考情况时,讲了两个小故事:语文组青年教师窦桂玲在今年高考前几天,骑自行车不慎扭伤脚,虽然学校安排她休息,但为防止学生成绩下滑,她让爱人每天用自行车将她推进学校,辅导完学生后再推回去。数学教师于振玺,高考前夕因患腰椎间盘突出,需卧床休养两个月,但他稍有好转就前往学校上课,实在挺不住时就趴在家里的地板上为学生拟定高考模拟题…… 5日下午5时30分,记者在九中看到,刚刚散学的老师们骑着自行车,匆匆回家吃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1个半小时后,他们还得去学校上“夜班”。 平度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一九模式”如今早已成为山东教育界耳熟能详、竞相效仿的一种成功做法! 莫衷一是的拨钟理由 根据7月8日平度市教育体育局下发的[2006]56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全市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6日正式上课;全市小学、初中、职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21日正式上课;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三年级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提前开学的举措,既依据了平度的实际,也是家长们要求的结果。”主管基础教育的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孙德良解释说,“在平度,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而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如果按国家规定放两个月的暑假,一方面孩子们根本就没地方活动;另一方面家长们成天忙农活,也没时间去照顾孩子,所以家长们都强烈要求学校提前开学。” 但是,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每年暑假很短,但大多数受访学生称,他们要么是帮家里干些农活,要么就是在家复习功课。8月6日刚到平度市开发区高中报到的高一学生小任,家在麻兰镇农村。据他介绍,6月中旬中考结束后,他一直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本想利用暑假帮家里多做些农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无奈假期太短。他不无遗憾地说:“临走时地里的农活还没做完。” 九中附近一家卖排骨饭的小饭店老板说,他今年读高二的女儿6日就“按学校要求上学去了”。虽然起初觉得孩子平时学习很苦,内心里不太赞成学校提前开学,但想到学校没有多收费,也可为孩子将来考上大学增加胜数,所以还是认同了学校这种做法。“我从未要求学校提前开学。”他说。 一位来送孩子上学的母亲表示:“学校在上学期放假前就安排好了开学时间,即便家长或孩子有意见,也没办法改变。” 对于“提前开学是因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一说,该市某高中一位老师认为,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都没有足够的图书馆、游乐场等基础设施,但那里的师生每年仍有完整的暑假。利用暑假,他们既可以调节身心,还可体验真正的耕读生活。谁能说这不是农村孩子们很好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呢?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在6月16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样解释了“提前开学的意义”: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已进行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 在教育体育局眼里,影响高考成绩就是影响平度的传统。谈到这份《指导意见》,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艾典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平度通过类似于农村‘三提五统’形式设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制度,不仅为我们这样一个穷国办大教育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全民重教的好传统。” 对此,平度市开发区高中一位老师的看法是,正是由于早在20年前,平度是全国基础教育的样板,一方面导致此后的历届教育部门谁都怕丢了这块招牌,另一方面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升学率成了教育部门、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中高考上线率也相应成了学校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也很无奈,压缩节假日,寒暑假提前开学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学校的一种常态。 “质量”至上的不等式 9月1日开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一个人所共知的惯例。而山东平度8月初开学,这就意味着其普通高中这个学期要比全国其他地区延长3周。而随着学期的“延长”,教学计划是否有所变化?这段被“加长”了的时间,学校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呢?如此想方设法拉长教学时间,到底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采访中,虽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只说“按正常计划组织教学”,但据一些学校老师和教导处人员透露,提前3周开学,学校基本还是承接上学年的课程继续教学。比如高三年级没有上完新课的,继续讲新课;上完新课的,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高考复习;高二年级一般都是提前学习高二各科新课,以为高三预留出较长的复习时间。 与这种提前开学相应的是,高中段的学习课程可以提前结束后,“高考大战”就可以提前打响。据平度一中一位高三物理老师介绍,除个别科目外,目前高三年级的新课基本都提前学完,大多数科目也已先后转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阶段。由此看来,抢占先机,提前打响高考大战,是平度市提前开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平度教育体育局眼里,中小学是一条完整的教育链:小学教学效果决定初中教育质量,而初中又决定高考上线率,即6+3≥3。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教育不等式,才形成了平度市基础教育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监测中小学各阶段的“办学质量”,该市教育体育局也先后出台了十分详细的教育评估制度:对于升学率达标的学校予以相应奖励;对于连续几年未达标的学校领导,教育体育局则会采取降级等处理措施。平度一中和九中因其高考的高升学率,曾几度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 在“6+3≥3”这种教育不等式的逻辑面前,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似乎成了不同层次学校的一个共同的追求。一到8月15日前后,各初中、小学就直接开始上课。每年6月中旬中考招生结束后,各高中就提前办理缴纳学费等新生入学手续,并完成新生的军训工作。 “时间抓得紧,并不只是高中如此,其实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开始就一直抓得紧。”送孩子来平度开发区高中上学的家长刘女士说,“平时孩子不仅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后还要做各科作业,而且除每月一天的月假外,几乎很少有节假日,在这里,老师累、家长累,孩子更累!” 编后 时间以它不变的步伐穿过黑夜,迎来黎明。平度师生,这些走在时间前边的人对时间的认识可能更有切肤之感,在他们向时间要高分的拼抢中,时间成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在他们与时间的抗争中,奔跑着的学生和老师内心矛盾重重,想休息又怕失去,他们被置于巨大的轮盘中欲罢不能。“只要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苦点也值得。”我们看到,这样的逻辑使得提前开学这一无奈之举更似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全国许多地方蔓延。 为什么提前开学?提前开学有何利弊?苦衷也好,无奈也罢,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读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我们想以这篇报道为引子展开讨论,老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家长或其他行业人士均可发表观点,畅谈感想。期待大家就此问题进行一次理性而有深度的思考。 来稿请发至:或寄: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新闻中心视点收(邮编:100088);邮件主题词或信封均请注明“提前开学讨论”。——编者 图片说明:刚进8月,师生已开始在课堂里挥汗如雨。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来自学校、老师、学生的声音 老师:想要休假不容易 对于暑假的“严重缩水”,平度九中高二年级组的一位老教师说:“同样是老师,全国其他地方的老师暑期都可以休假,可我们这里,虽然大家私下里都有怨言,都想有个完整的暑假,但多年的习非成是,最后大家都麻木了,也没谁去反映,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因为在本地这个大环境里,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法定的6周暑假成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梦。” 该校另一位年轻老师则说,他来学校工作已有3年,本想利用寒暑假旅游休假,但“教育局的提前开学规定,使得学校只能照章办事,老师们也只有选择忍受和沉默”。 与此同时,对于暑期提前开学,也有老师提出质疑:占用教师法定的假期提前开学,到底算加班,还是算正常上班?如果是加班,是否该有额外的加班补贴? 当记者问及提前开学期间学校是否适当提高老师待遇或者给予相应补贴时,当地教育体育局虽然未作正面答复,但据一些学校老师透露,和平时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未按加班予以付酬。 学生:想要休假不敢休 “从内心来讲,虽然心里想休息,但实际上即便有个完整的暑假,我们还是会在家请家教继续学习。”平度一中高二女生小王说,“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时常在耳边提醒,高中辛苦3年,以后幸福30年。在长久幸福和短暂快乐之间,我也只能暂且压抑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快乐。” 8月5日,在平度九中,记者遇上3年前从该校毕业的小刘同学。他说:“中学时代自己几乎完全是被拴在书本里,本想利用寒暑假发展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最后总是被暑期提前开学冲掉,导致至今读大学还没养成什么业余爱好。” 对于暑期提前开学,去年从平度一中毕业的小潘同学认为,因为升学压力大,上高中时有没有暑假都无所谓,但上大学后必须得有暑假调节一下心态,培养一点自己的业余爱好。 也有同学表示,学校8月提前开学后,这学期时间比正常情况长了近20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还没等到期末,大家可能就感到身心疲惫了,“这种提前开学的科学性,还是值得怀疑”。 平度开发区高中高三学生小金透露,7月29日开学后,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住校的许多同学晚上都难以入睡,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经常昏昏欲睡,“其实上课效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家长:只要能上大学辛苦3年也值 “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们考不上大学,就只有回农村种地,读书上大学是农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平度一中校门口一家小杂货店老板说,“虽然平时每天看到孩子晚上10点回家还得做作业至深夜,心里很难受,但如果辛苦3年能够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再辛苦也值啊!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只能尽己所能地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加强他们的营养。对于学校提前开学,我们还是支持的。”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儿子今年读高二,7月30日学校就已开学。他说:“现在我虽然每天晚上忙到凌晨1点左右,但早上孩子5点钟起床前,我就得起来帮他准备好早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读3年高中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在读,而是整个家庭都在读。只要3年后孩子能考上大学,再辛苦我们都觉得有价值。” 教育体育局: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 采访中,平度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后,全国许多地区都认为让学生多参加活动,就是素质教育。无论别人怎么理解,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分数还是第一位的,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分数还是和能力、素质成正比的。” “不管素质教育怎么提,质量还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表面上素质教育好像是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减轻课业负担,减少在校时间,排名次,实行学生成绩等级制度,其实那都是片面的,既然素质教育还没有取消中考、高考,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得照旧。”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平度市教研室:提前开学的意义 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进行已经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仅仅是对中学教学工作的一种形式上的作用,其本质上的导向价值尚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挖掘,去做深入扎实的创造性、开拓性工作。教研室为此提出新学期提前开学的指导意见如下: 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高考提前一个月,中考时间也提前了,如果仍按往年针对于7月份高考的开学时间开学,本届录取的高一学生较以前将减少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且初三毕业学生在家时间增长,既白白地荒废学业,又极容易涣散学习意志,甚至因其游荡社会时间偏长,沾染不良社会习气,加大归校后的管理难度;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保证高三学生尽早进入“高考备考状态”,为营造高三氛围超前了行动,赢得了主动;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一新生高中段总的学习时间,又能使高一新生及早形成“高中生”心态,强化其积极进取精神。 总之,提前开学是形势所使,工作所需,对保证高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想品质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摘自《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记者手记:社会高期待下的无奈与尴尬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每月只有一天半的休假,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奋战”,家长们引颈而望的期待……平度教育的这个现实,在使它自己背负沉重的同时,似乎也让我们多了份沉重。这份沉重,既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背后的无奈,也来自平度人为延续高升学率传统、保住“金字招牌”的无奈。 在社会的高期待下,平度人谁也不愿丢掉“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这块金字招牌,谁也丢不起高升学率这个光荣传统。浮躁的社会需求,迫使平度不得不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以维持社会期待的高升学率。是满足于社会的眼前期待,还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显然,平度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而这种尴尬处境不仅牺牲了师生正常的休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本身的规律。 当然,导致这种尴尬的原因,除了学校认识上的偏差外,更重要的,恐怕还与社会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密不可分,也与当前整个社会的用人机制息息相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终极目标是如何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实上,与应试教育相比,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样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升学率,同样也能满足社会的高期待。关键是学校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上下功夫。 就在记者离开平度的几天后,那里的小学、初中也相继提前开学。我们不知道,平度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基础教育先进县何时才能轻装简行;我们也不清楚,平度何时才能摆脱这种无奈和尴尬?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中国教育报文章评职称

搞教育的人,需要淡泊名利,心无旁骛,静心研究,需要愉悦的从教环境,需要课堂上的满腹激情!再看看现在,职称彻底的把这一切变成了大锅饭,不择手段评职称才是正事,教学最是扯蛋!扑在教学上死路一条,扑在职称上大有钱图!鄙视岳飞屈原们,人人争做上官大夫秦桧一样的老师才能如鱼得水有钱图!职称是师德败坏的根源!是会来事的结果!职称与教学与师德成赤裸裸的反比关系,一腐永逸!职称适合会来事者!结局:低级挑梁在一线拿最低工资教更多学生直到退休,高级拿高薪混日子或不教学,这跟多劳多得完全相反!想挣钱又不想教学,赶紧评职称!补课比职称强,起码是人家劳动所得,而且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但是职称恰恰相反!一方面,教师职称不能区分能力大小!另一方面,一线教师都在培育人,绝对没有三六九等的身份区别!目下教师职称岂能鼓励不劳多获,多劳少得,岂能让大多低级别挑大梁,更多高级轻松度日!弱弱问一句,一个为了职称而去教学的老师还算老师吗?一线老师面对的是人,教育不应是乌烟瘴气追名逐利的场所!坚决反对按职称分配工资,支持按劳分配!!反对多劳少得,不劳而获,支持多劳多得,以岗定薪,支持劳动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关系!教师职称工资,满满的负能量!!!

颁发给你的证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成果。给你一定会有帮助的。

是论文证书吗

第一,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由来。1986年开始建立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中小学职称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待遇,记得刚有教师职称的时候,那时候,老师们奔走相告,等于普涨了一次工资,不过不是每个人涨的不一样,有多有少,当时的职称是有教师本人根据自己能力与水平申报,直接由上级部门审批。不需要报送材料。当时也有少数教师因为不好意思申报高级别的职称而后悔,也有一些矛盾,但没有现在的职评矛盾那么尖锐。2第二,中小学职称制度的现状。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制度,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工作决定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任务,是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也就是说,当前,中小学职称评定遇到了一些行进中的困难,从国家层面上说,不是要取消职称制度,而是要完善职称制度。3第三,职称评定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梳理媒体上关于职称问题的表述,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1.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不足,许多“够格”的教师没有机会,影响了这些教师的积极性;2.评上职称的教师不干活了,没有积极性了;3.职评有潜规则,每逢职称评定就托人找关系;4.年轻教师职称低,待遇差;5.因为职称,绩效工资差别大,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因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对年轻教师发展不利。受职称评定制度影响,评职称需要满足发表论文、考职称外语(课程)和计算机等附加条件,导致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而没有把精力放在主业上面。应该取消职称的评定,改为用人单位聘任,让职称与待遇脱钩。至于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待遇问题,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4第四,如何看待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中存在的问题。(一)关于职称指标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盘子越来越大,中小学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但是,中高级职称的指标似乎并没有随之增加——这是客观现实。要解决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从顶层设计找解决办法,也就是人事部门增加中、高级职称投放比例,这是一个解决途径。但是,据笔者了解身边的情况,人事有关部门似乎并不完全认同中、高级职称指标不足的现实。因为在他们总盘子里,整个职称比例还是比较合乎规范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撇开中、高级职称指标不足的客观存在不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县(市)域范围内的教师人数的不均衡。简单地说,城区中小学是中、高级职称指标最紧缺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大家都想到条件好城区生活、任教。就导致了这些学校优秀教师非常集中,与之相反的,农村或者偏僻地区中小学职称指标就有空余。假设,仅仅是假设:假设城区那么多教师分流到农村去,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职称评定的压力就大大减少。(这里,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假设城区教师分流到农村去了,城区那么多学生怎么办?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城区学校里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择校在城区就读的,是这些学生的增加,使城区教师紧缺。假设,再一个假设:假设真正做好教育均衡,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就不会出现城区学生如此拥挤,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教师在城区扎堆无法评定职称。)(二)关于职称与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应当说,职称评定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从一些媒体,包括《中国教育报》上连续刊登的文章,在职称评定的影响上,对其消极意义有显著的夸大。1.“够格”没有机会参评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城区学校,上文已有阐述,不再赘言。二是在农村学校,如果在农村学校依然没有机会,就证明了确实是人事部门规定的中、高级人数比例存在不合理因素。三是“够格”与竞争的问题,按照当前中小学职称评定的有关文件(各地文件不同),并不是“够格”就可以直接评定高一级职称,有的“够格”紧紧是达到了基本条件,这里还有一个“优中选优”的问题,当然,“优中选优”背后也是指标不足的现实。2.年轻教师职称低、待遇差。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不论在哪个行业,与该行业从事时间比较长的人相比,都是“职称低、待遇差”,这不是教育行业独有的现象,公务员有一辈子还弄不上正科的,企业里也有一辈子都在一线做操作工的,近年来,公务员“下海”经常见诸媒体。因此,年轻教师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不能入行后就抱怨,毕竟,教师行业待遇低是客观事实,不仅仅是年轻教师,老教师何尝不是待遇低?也就是说,待遇差不是职称造成的,而是系统问题。3.评上高级职称不愿意再干活。现实中这样的现象确实很普遍,笔者以为,这个问题本身不是职称造成的,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有评上职称不想再积极工作的,就取消职称,这是“因噎废食”,毕竟职称是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的重要内容,毕竟还有不少教师评完高级职称依然积极工作。因此,这所反映的是要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如何让职称更能提升人的积极性。各行各业都有类似职称的机制,比如军队就有军衔制,谁也不会说因为有的将军不再积极进取,就废除军衔制。这是一个道理。4.评职称过程中的“潜规则”。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大家都很痛恨“潜规则”,既然有了“潜规则”,需要做的是完善评职称的过程,减少“潜规则”,而不是因为“潜规则”就取消了这项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的制度,换个角度看,“潜规则”并不是职称制度本身的错误。5.“取消职称的评定,改为用人单位聘任,让职称与待遇脱钩。至于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待遇问题,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笔者以为这样的主张又是来自象牙塔的思路,缺乏现实的操作性。假如职称直接由用人单位(学校)来操作,由学校根据业绩和表现来确定的话,那将是第二个失败的“绩效工资”。学校掌握了职评大权,那将是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两败俱伤,学校事业与教师待遇的两大输家。因为我们的人事体制是一种只进不出的“大锅饭”体制,如果是像民办学校那样的用人体制,也许这样的建议有一定的操作可能性。6.有人提出因为绩效工资中分配的不均衡,建议取消职称。这样的观点更是不可取。其建议背后的实质是绩效工资的平均发放,与绩效工资的目的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有关绩效工资的问题比职称还复杂,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阐述,可以查阅参考。)

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可以评职称吗

基本不可以,特别情况下,可以。

如果在知网或者万方同时收录的情况下,龙源网收录的期刊大部分是可以评职称的,职称单位是认可的。如果只有龙源网收录,那就说不好了。每个职称单位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要提前了解清楚职称单位的要求。

每个单位对发表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发表在龙源有没有用,这要看您自己单位是否认可,对数据库有没有要求,若是没有特殊要求就可以,如果指定了必须发在某个数据库那就得按照规定来发才有用哦。所以在发表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你们单位自己的要求,避免作无用功。

检索要求:

首先要知道国内比较知名的检索工具有知网、万方、维普等,尤其是知网是比较权威的检索系统,而龙源网相比前几个来说不算是检索系统,只是一种期刊网,是为了积累更多用户的期刊网。对论文的要求不是很高,能被龙源网收录的论文不一定能被知网收录的。

职称评定对论文是有要求的,包括投稿期刊、作者的位置署名以及期刊的检索,不符合职称单位要求肯定是不行的。职称评定对作者是很关键的,与薪资待遇挂钩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职称级别越高作者享受的待遇就越好。

可以。但要符合以下要求:是否是教育报纸,是否是教育论文。符合上述要求,一般的省级论文要求是本省的报纸。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期刊:《语文课内外》、《好家长》、《读与写》、《考试周刊》等期刊杂志。

一般的评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1、期刊的级别

教师发表论文的刊物是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一般评职称文件中都会写到,省级以上,或者国家级的要求。如果规定的是省级以上的,那么国家级和省级是都可以发表的。一般版面费国家级都是大于省级的。

2、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期刊

一般都是在开始的地方解说到,必须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才可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

3、CN和ISSN双刊号

很多地方是要是必须双刊号的。

4、被哪个网站收录检索

文章发表后不但给作者邮寄样刊以外,文章还是需要上网可查的,而且有的还得下载检索页,来放在自己评职称的档案中。一般上网的网址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网、期刊网等网站。这些网站很权威的,是专门为收录杂志的论文文章而建立存在的。

扩展资料

教师职称评定是指我国教师职称的评定方法。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该评定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评职称

中国教育报文章教育不是独立的

刚拿起《彼岸的教育》,我便被封面语所吸引。“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简练的话语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无国界,只有善于汲取其间的智慧,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这本书一共有六辑,是一本关于教育细节和教育大智的书,它是把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一类文章合了集,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所以从整体上看它的内容较散,每小节都是独立的,但它的内容又较新,翻到每一小节可能都会给我一种独特的感觉,所以十分适合散读。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读罢此书,我于迷惘中豁然开朗,就像心头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无边的蓝色天幕,是精彩纷呈的世界。我已经清晰地知道,如今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更多的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作为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明锐的观察力,从细微处入手,教会他们做人,抚慰他们心灵上的伤痕。所有这些都要以爱为前提条件,因为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日前,《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我从来不把“虎妈”“狼爸”当教育“圣经”》引发了家长朋友们的热议。作者说,作为家长,我不会把“虎妈”“狼爸”之类的书奉为家教“圣经”,而会始终选择努力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因势利导促其成长,使之逐步成长为朝向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那个“我”而持续努力与坚持…… 在我看来,这哪是“为你好”,分明只是“我需要”;在我看来,这样的“虎妈”“狼爸”并不强大,反而很虚弱,虚弱到不仅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还简单粗暴地把自己的焦虑与恐慌,以及未能实现人生理想的失落与沮丧,全都押码在幼小的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产”,而是一个独立个体。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活法。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就是,既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又能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实现他自己的理想。 先说说接受平凡。我们的孩子,大概率都会成为普通人,是平平凡凡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能接受孩子和我们自己一样平凡、普通;我们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会拿我们自己未遂的理想强加于孩子,对孩子进行 情感 绑架或心理施压,逼迫孩子放弃自我而去帮我们实现梦想;在认清了孩子不是神童、不是天才之后,依然对孩子无比珍视且积极鼓励,这样的爱才是真爱,这样的父母才是强大而淡定的父母。 接受了平凡,然后呢?就索性“无为”,放任孩子平庸吗?不,这也不是负责任的父母。负责任的父母在接受了孩子的平凡之后,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因材施教。我们的孩子虽不是天才,但一定有自己的天赋,一定在某一个方面有着自己的强烈兴趣与独特优势。父母的责任在于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与充分的尊重,让孩子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展现这个优势。找到优势之后,父母要做到不以尊卑论英雄——不管孩子的兴趣在大人眼里多么普通、幼稚甚至上不了台面,都不要嫌弃或嘲笑。比如说孩子就是不想当“高大上”的工程师、科学家而想当理发师、厨师、赛车手,你也要坦然地接纳孩子、真诚地鼓励孩子、勇敢地支持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虎妈”“狼爸”有什么值得炫耀和效仿的?真正应该被赞赏的是那些温和而坚定的父母——温和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同时坚定地支持孩子追逐理想,提供一切支持去成全孩子、成全生命,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正道。 (作者系家庭教育指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1日第2版 作者:王莉

被拨快的时针指向何处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9月1日,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秋季开学的时间,可是在山东省平度市,多年来秋季开学的时间却牢牢指向每年的8月初。应该说,提前开学这一做法并非平度首创,也非平度独有,所以人们对这个在全国乡村城市不断演绎的普遍现象几乎熟视无睹。但当老师和学生一起发出“我们要休息”、“救救我们”的呼声时,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提前开学”,不能不去探究——被拨快的时针向何处? 【镜头】 8月初,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师生来说,这个国家法定的暑假仅仅过了一半。然而,在山东平度,经过大约半个月的短暂停歇,新学年急促的上课铃声和孩子们的喧闹声,又重新在各大校园响起。 8月5日,记者前往山东平度,分别探访了当地人认为最能代表该市教育水准的一中、九中和开发区高中。在这些学校,校门口一律摆放着体现其高升学率和高教学水平的高考“喜报”展牌,透过这些展牌,“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实力似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光环高照的“喜报”背后,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在平度市第九中学的宿舍楼前,学生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忙活着搬运各自的行李物品,做着各种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而在该校的教室内,老师们也已经开始耐心地讲授各种知识点…… 这里的时钟为什么快了 和平度九中相似,进入8月以来,该市其他高中也相继开学,部分学校学生甚至在7月30日就已到校。而依据该市教育体育局7月8日下发的《中小学暑假工作安排》红头文件的规定,全市中小学开始放假的时间是7月13-15日,但多数高中学校师生实际放假的时间是18日。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校从正式放假到秋季开学,暑假其实只有半个月! 而据在平度九中门口做文具生意已有8年之久的林老板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九中的暑假已经算长的了。 提前开学,这个在山东平度十分普遍的现象,到底始于何时呢?受访的当地人几乎没人能说得清,似乎提前开学在这里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根本不足为怪。据一位在当地中学工作了18年的高中校长透露,从他来学校工作起,这里的中学秋季开学就是在8月初。18岁的平度九中高二学生小刘也称,自读书以来,他印象中就不曾有过9月开学的记忆。 平度,虽然只是隶属于青岛的一个县级市,但在整个青岛地区,如果你问“全市哪里的教育质量最好”,许多当地人都会回答:“平度市!”而在平度市打听教育质量,许多人几乎都能一口气列举出平度一中、九中历年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人数,以及在青岛地区的排名情况。若是再追问一下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他们会告诉你:“这里的学校抓得紧!学生刻苦!老师敬业!” 确实,平度市的高考上榜率一直很高,这早已被誉为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一个“神话”、一面“旗帜”。每年新学年开学,都有大批青岛市区学生,甚至北京、安徽等外省、市学生前来“投奔”。翻开平度市今年的高考成绩统计表,不得不让人为这个农村学生约占70%的“高考大县”惊叹:虽然考生人数仅占全青岛市的14%,但高考成绩达到省二本线的考生数却大约占到全青岛的三成。今年也是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位居青岛市之首的第四年。 不仅如此,早在1986年,平度就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和“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等称号,而且该县“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办学模式和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也成为当时全国推广、学习的一个成功范例。借用平度市教体局负责人的话说,20年前,这里的办学方式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样板”,它引领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但是,这样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名震全国教育界的模范县,为何将秋季开学的时间提前到尚在国家法定假期的8月初呢?平度市是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探索,还是另有目的、别有隐情呢?其中奥妙还得从被平度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九模式”说起。 “一九模式”创造神话 在平度这个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一中和九中被认为是该市乃至整个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模板”,其教育教学方式也成了该地区教育的一个“标杆”。而在一般老百姓眼里,孩子只要进了这两所高中,“上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平度一中和九中拥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呢?九中门房师傅肯定地说:“学校平时时间抓得紧、老师教得好,是高考能取得好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用平度一中刘校长的话说,近几年高考80%以上的二类本科上线率,主要得益于学校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中模式”。 据刘校长介绍,这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师的“集体创优”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学校根据学科教学或工作性质,把学校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学校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组为单位展开,比如要考核某一教研组的教学效果,学校只随机从该组抽检某位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该教师的教学业绩就是整个小组的教学业绩,然后学校就根据这种抽样评价给该组计分,计分的结果也将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虽然老师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但有时两个小组教师之间每月有1200-1400元的工资差距,而这个差距大约是教师月收入的一半! 在这种“捆绑式”的管理模式下,老师们必须互相督促,全力以赴。因为一个小组内一位老师的抽查结果,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教研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如果某个月某小组因一位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小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减少,教研组或年级组其他老师就可能以各种方式,敦促“落伍”教师加强业务,改进教学。 为了不拖累年级或教研组,“捆绑式”管理自然也就“逼”着同学科老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以使大家的教学水平处在同一层次上。“在这里,所有老师的教案几乎都一样,没有个性,连做多少练习题全年级基本都是一致的。”一位从事中学教学20年的物理老师这样说。 这种“捆绑式”管理和学校制订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价细则,使老师之间、学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老师们谁也不愿落后于谁,你把学生抓得紧,我抓得更紧。刘校长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促使老师们在年级组或教研组这样的小范围内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还可激发老师们与同类学校的横向竞争,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正是在这种教学评价机制下,多年来,该市学生的作息时间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度模式”:学生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6时10分起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晚上3节晚自习一般都会上到9时30分左右。而老师的作息时间基本也与学生同步:早上6时10分前后,老师来校上班;晚自习期间,全校老师不论是否有课,也都必须到校备课、批改作业。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刘校长在青岛市教育局长来校调研高考情况时,讲了两个小故事:语文组青年教师窦桂玲在今年高考前几天,骑自行车不慎扭伤脚,虽然学校安排她休息,但为防止学生成绩下滑,她让爱人每天用自行车将她推进学校,辅导完学生后再推回去。数学教师于振玺,高考前夕因患腰椎间盘突出,需卧床休养两个月,但他稍有好转就前往学校上课,实在挺不住时就趴在家里的地板上为学生拟定高考模拟题…… 5日下午5时30分,记者在九中看到,刚刚散学的老师们骑着自行车,匆匆回家吃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1个半小时后,他们还得去学校上“夜班”。 平度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一九模式”如今早已成为山东教育界耳熟能详、竞相效仿的一种成功做法! 莫衷一是的拨钟理由 根据7月8日平度市教育体育局下发的[2006]56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全市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6日正式上课;全市小学、初中、职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21日正式上课;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三年级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提前开学的举措,既依据了平度的实际,也是家长们要求的结果。”主管基础教育的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孙德良解释说,“在平度,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而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如果按国家规定放两个月的暑假,一方面孩子们根本就没地方活动;另一方面家长们成天忙农活,也没时间去照顾孩子,所以家长们都强烈要求学校提前开学。” 但是,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每年暑假很短,但大多数受访学生称,他们要么是帮家里干些农活,要么就是在家复习功课。8月6日刚到平度市开发区高中报到的高一学生小任,家在麻兰镇农村。据他介绍,6月中旬中考结束后,他一直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本想利用暑假帮家里多做些农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无奈假期太短。他不无遗憾地说:“临走时地里的农活还没做完。” 九中附近一家卖排骨饭的小饭店老板说,他今年读高二的女儿6日就“按学校要求上学去了”。虽然起初觉得孩子平时学习很苦,内心里不太赞成学校提前开学,但想到学校没有多收费,也可为孩子将来考上大学增加胜数,所以还是认同了学校这种做法。“我从未要求学校提前开学。”他说。 一位来送孩子上学的母亲表示:“学校在上学期放假前就安排好了开学时间,即便家长或孩子有意见,也没办法改变。” 对于“提前开学是因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一说,该市某高中一位老师认为,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都没有足够的图书馆、游乐场等基础设施,但那里的师生每年仍有完整的暑假。利用暑假,他们既可以调节身心,还可体验真正的耕读生活。谁能说这不是农村孩子们很好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呢?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在6月16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样解释了“提前开学的意义”: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已进行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 在教育体育局眼里,影响高考成绩就是影响平度的传统。谈到这份《指导意见》,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艾典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平度通过类似于农村‘三提五统’形式设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制度,不仅为我们这样一个穷国办大教育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全民重教的好传统。” 对此,平度市开发区高中一位老师的看法是,正是由于早在20年前,平度是全国基础教育的样板,一方面导致此后的历届教育部门谁都怕丢了这块招牌,另一方面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升学率成了教育部门、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中高考上线率也相应成了学校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也很无奈,压缩节假日,寒暑假提前开学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学校的一种常态。 “质量”至上的不等式 9月1日开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一个人所共知的惯例。而山东平度8月初开学,这就意味着其普通高中这个学期要比全国其他地区延长3周。而随着学期的“延长”,教学计划是否有所变化?这段被“加长”了的时间,学校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呢?如此想方设法拉长教学时间,到底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采访中,虽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只说“按正常计划组织教学”,但据一些学校老师和教导处人员透露,提前3周开学,学校基本还是承接上学年的课程继续教学。比如高三年级没有上完新课的,继续讲新课;上完新课的,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高考复习;高二年级一般都是提前学习高二各科新课,以为高三预留出较长的复习时间。 与这种提前开学相应的是,高中段的学习课程可以提前结束后,“高考大战”就可以提前打响。据平度一中一位高三物理老师介绍,除个别科目外,目前高三年级的新课基本都提前学完,大多数科目也已先后转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阶段。由此看来,抢占先机,提前打响高考大战,是平度市提前开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平度教育体育局眼里,中小学是一条完整的教育链:小学教学效果决定初中教育质量,而初中又决定高考上线率,即6+3≥3。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教育不等式,才形成了平度市基础教育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监测中小学各阶段的“办学质量”,该市教育体育局也先后出台了十分详细的教育评估制度:对于升学率达标的学校予以相应奖励;对于连续几年未达标的学校领导,教育体育局则会采取降级等处理措施。平度一中和九中因其高考的高升学率,曾几度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 在“6+3≥3”这种教育不等式的逻辑面前,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似乎成了不同层次学校的一个共同的追求。一到8月15日前后,各初中、小学就直接开始上课。每年6月中旬中考招生结束后,各高中就提前办理缴纳学费等新生入学手续,并完成新生的军训工作。 “时间抓得紧,并不只是高中如此,其实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开始就一直抓得紧。”送孩子来平度开发区高中上学的家长刘女士说,“平时孩子不仅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后还要做各科作业,而且除每月一天的月假外,几乎很少有节假日,在这里,老师累、家长累,孩子更累!” 编后 时间以它不变的步伐穿过黑夜,迎来黎明。平度师生,这些走在时间前边的人对时间的认识可能更有切肤之感,在他们向时间要高分的拼抢中,时间成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在他们与时间的抗争中,奔跑着的学生和老师内心矛盾重重,想休息又怕失去,他们被置于巨大的轮盘中欲罢不能。“只要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苦点也值得。”我们看到,这样的逻辑使得提前开学这一无奈之举更似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全国许多地方蔓延。 为什么提前开学?提前开学有何利弊?苦衷也好,无奈也罢,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读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我们想以这篇报道为引子展开讨论,老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家长或其他行业人士均可发表观点,畅谈感想。期待大家就此问题进行一次理性而有深度的思考。 来稿请发至:或寄: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新闻中心视点收(邮编:100088);邮件主题词或信封均请注明“提前开学讨论”。——编者 图片说明:刚进8月,师生已开始在课堂里挥汗如雨。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来自学校、老师、学生的声音 老师:想要休假不容易 对于暑假的“严重缩水”,平度九中高二年级组的一位老教师说:“同样是老师,全国其他地方的老师暑期都可以休假,可我们这里,虽然大家私下里都有怨言,都想有个完整的暑假,但多年的习非成是,最后大家都麻木了,也没谁去反映,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因为在本地这个大环境里,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法定的6周暑假成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梦。” 该校另一位年轻老师则说,他来学校工作已有3年,本想利用寒暑假旅游休假,但“教育局的提前开学规定,使得学校只能照章办事,老师们也只有选择忍受和沉默”。 与此同时,对于暑期提前开学,也有老师提出质疑:占用教师法定的假期提前开学,到底算加班,还是算正常上班?如果是加班,是否该有额外的加班补贴? 当记者问及提前开学期间学校是否适当提高老师待遇或者给予相应补贴时,当地教育体育局虽然未作正面答复,但据一些学校老师透露,和平时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未按加班予以付酬。 学生:想要休假不敢休 “从内心来讲,虽然心里想休息,但实际上即便有个完整的暑假,我们还是会在家请家教继续学习。”平度一中高二女生小王说,“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时常在耳边提醒,高中辛苦3年,以后幸福30年。在长久幸福和短暂快乐之间,我也只能暂且压抑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快乐。” 8月5日,在平度九中,记者遇上3年前从该校毕业的小刘同学。他说:“中学时代自己几乎完全是被拴在书本里,本想利用寒暑假发展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最后总是被暑期提前开学冲掉,导致至今读大学还没养成什么业余爱好。” 对于暑期提前开学,去年从平度一中毕业的小潘同学认为,因为升学压力大,上高中时有没有暑假都无所谓,但上大学后必须得有暑假调节一下心态,培养一点自己的业余爱好。 也有同学表示,学校8月提前开学后,这学期时间比正常情况长了近20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还没等到期末,大家可能就感到身心疲惫了,“这种提前开学的科学性,还是值得怀疑”。 平度开发区高中高三学生小金透露,7月29日开学后,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住校的许多同学晚上都难以入睡,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经常昏昏欲睡,“其实上课效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家长:只要能上大学辛苦3年也值 “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们考不上大学,就只有回农村种地,读书上大学是农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平度一中校门口一家小杂货店老板说,“虽然平时每天看到孩子晚上10点回家还得做作业至深夜,心里很难受,但如果辛苦3年能够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再辛苦也值啊!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只能尽己所能地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加强他们的营养。对于学校提前开学,我们还是支持的。”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儿子今年读高二,7月30日学校就已开学。他说:“现在我虽然每天晚上忙到凌晨1点左右,但早上孩子5点钟起床前,我就得起来帮他准备好早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读3年高中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在读,而是整个家庭都在读。只要3年后孩子能考上大学,再辛苦我们都觉得有价值。” 教育体育局: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 采访中,平度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后,全国许多地区都认为让学生多参加活动,就是素质教育。无论别人怎么理解,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分数还是第一位的,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分数还是和能力、素质成正比的。” “不管素质教育怎么提,质量还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表面上素质教育好像是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减轻课业负担,减少在校时间,排名次,实行学生成绩等级制度,其实那都是片面的,既然素质教育还没有取消中考、高考,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得照旧。”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平度市教研室:提前开学的意义 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进行已经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仅仅是对中学教学工作的一种形式上的作用,其本质上的导向价值尚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挖掘,去做深入扎实的创造性、开拓性工作。教研室为此提出新学期提前开学的指导意见如下: 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高考提前一个月,中考时间也提前了,如果仍按往年针对于7月份高考的开学时间开学,本届录取的高一学生较以前将减少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且初三毕业学生在家时间增长,既白白地荒废学业,又极容易涣散学习意志,甚至因其游荡社会时间偏长,沾染不良社会习气,加大归校后的管理难度;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保证高三学生尽早进入“高考备考状态”,为营造高三氛围超前了行动,赢得了主动;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一新生高中段总的学习时间,又能使高一新生及早形成“高中生”心态,强化其积极进取精神。 总之,提前开学是形势所使,工作所需,对保证高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想品质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摘自《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记者手记:社会高期待下的无奈与尴尬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每月只有一天半的休假,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奋战”,家长们引颈而望的期待……平度教育的这个现实,在使它自己背负沉重的同时,似乎也让我们多了份沉重。这份沉重,既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背后的无奈,也来自平度人为延续高升学率传统、保住“金字招牌”的无奈。 在社会的高期待下,平度人谁也不愿丢掉“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这块金字招牌,谁也丢不起高升学率这个光荣传统。浮躁的社会需求,迫使平度不得不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以维持社会期待的高升学率。是满足于社会的眼前期待,还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显然,平度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而这种尴尬处境不仅牺牲了师生正常的休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本身的规律。 当然,导致这种尴尬的原因,除了学校认识上的偏差外,更重要的,恐怕还与社会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密不可分,也与当前整个社会的用人机制息息相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终极目标是如何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实上,与应试教育相比,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样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升学率,同样也能满足社会的高期待。关键是学校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上下功夫。 就在记者离开平度的几天后,那里的小学、初中也相继提前开学。我们不知道,平度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基础教育先进县何时才能轻装简行;我们也不清楚,平度何时才能摆脱这种无奈和尴尬?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