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论文写法如下: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
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
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一)劳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对学生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若想学生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品质,有强不息的性格,须尽早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思想和行为,切勿剥夺了学生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平日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参加学校的简易劳动以及一些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有了爱劳动的习惯,就会随之热爱学习。
反之,不爱劳动的学生也难以热爱学习。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而这样的品质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练意志、品质。学生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学生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学生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抑制自身的惰性。并且在做家务劳动中,学生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二)劳动是促使学生更具责任心的抓手
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试想,一个不爱劳动的学生又怎能积极主动地做其他事情?那些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在参加班级及校内外活动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和家长不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受承担责任的素质教育,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论文如下: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特点。——杰普莉茨卡娅
伟大的成绩与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无疑是对大学生自己的身心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这种好处不止作用于身体,也作用于精神。对个人、高校、社会、国家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像我们大一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没怎么走向社会,导致我们对我们对身边人的态度以及如何融入社会的能力都有所欠缺。但如果你参加了社会服务劳动,那么这个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人们总说劳动最光荣,没错,积极参与劳动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我们不再轻视劳动行为。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劳动可以增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加集体劳动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们更加理解合作精神的可贵。而且,在我们参与社会服务劳动的时候,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贴近社会生活,增加我们对社会的认知。
通过社会的劳动,我们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与此同时,我们能够默默的对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劳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增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健康,思维更清晰。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劳动都能促进我们的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教养与能力间接地反映这个学校的水平,同时学校的实力能够直接的吸引优秀人才。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劳动在使学生受益的同时也间接地宣传着学校,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所作所为能够直接看出学校的大概。
其实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劳动不仅仅只能在社会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校中进行,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社会中每个地区都有其相应的管理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这片地区能够欣欣向荣,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为学校做出贡献,老师通过辛勤的劳动引导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做社会服务劳动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学校。
人类社会是通过劳动产生的。生产劳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而服务劳动增强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舒适度,同时也使得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时候,社会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受益。
如今的我们早就已经脱离了担心食物问题的阶段,早已因劳动满足了自身生存的需要。现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了,而我们大学生如今参加的社会服务劳动恰恰就满足了人们对高层次生活的需要。劳动不仅仅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手段,更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劳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人员的劳动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服务社会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劳动的。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通过劳动打出了一片天地,他们通过捕猎,经营农业,度过了人类发展史上最艰难的阶段。
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就是因为他的法律激励了人们努力的劳动,最终经过不断的积累是的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最终统一诸侯国。在现代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激励着人们劳动,使得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最终,我们通过努力的劳动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
如今,看似我们的劳动与国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通过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在不断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劳动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所进行劳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一词也是频繁出现,网络上有很多夸赞劳动的评论,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对劳动的态度是极其赞扬的,也表示着劳动并不是单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劳动教育论文怎么写如下: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
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
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改进教学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认识 思考
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这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造成了阻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交流来处理问题。语文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交流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究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且在教学中只追求教学形式,对教学目标的把控不够准确,在传授知识时毫无重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极为表面,欠缺对知识的总体把控,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如果教师讲课是总也抓不到学重点,会导致学生听课时摸不着中心,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
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三、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生活、认知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材里有的语文描写相对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可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会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加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如此。学生才可以透过观察去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里的现象及规律,累积素材,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激励特殊教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语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经历非常相像,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打造出场景,将课文里表述的客观景象以及现象立体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结合生活里的经验进行感受,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对美丽画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满活力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这也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课堂教学中,组建学生进行同主题有关的游戏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验
乏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组织与主题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透过游戏,可以确保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简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乐里完成教学要求。
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了过去乏味的教学形式,加快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确保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全方位协调学习,进而让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特殊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给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刘云来
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在多年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城乡小学绝大部分开设了劳动课,教师、教研员基本配齐,骨干教师队伍也基本形成。下面仅就我们的工作谈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上好劳动课的保证
从我省这十多年小学劳动课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劳动课,既然做为一门正式课程,理应抓实抓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哪里的领导认识了、重视了,哪里劳动课的局面就好些,不然就差些。比如:哈尔滨市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改变了劳动课被“挤、占、串”的现象,使开课率连续6年保持三个100%;大庆市也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结果是校校建立了劳动基地,保证了劳动课的场所;牡丹江市立新小学之所以连续38年狠抓劳动课不放,该校小农园盛开38年不败,是因为历届校长对劳动课都有正确的认识;绥化市农村欢喜岭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在劳动课中突出素质教育,配备3名专职劳动课教师,其中一名是省先进教师,使该校在“农科教”三结合的创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召开了全省劳动课现场会,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我省小学劳动课开展的之所以很有生机和活力,是因为省教委有专人亲自抓。在国家颁布的《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省教委制定了《关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把上好劳动课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这个文件制约全省各小学必须按课程计划,开满、开好小学劳动课。文件特别强调农村小学要建设好劳动教育基地,以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民。还强调城市小学凡有条件的也都要开创劳动基地,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成型的小学劳动教育经验。
二、培训师资,是上好小学劳动课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省小学劳动课教师的配备、提高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历程,目前已初见成效。我们第一步是争取配齐;第二步是力争配优。层层培训与省里培训相结合,在各地市逐渐形成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经选拨评出省级优秀教师,并授以“最佳教师”称号。这就起到典型引路稳定“师心”的作用。
哈尔滨在这方面总结了“三落实一提高”的经验。一落实人员编制,二落实评优晋职的政策,三落实培训规划,突出劳动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牡丹江市立新小学,重视劳动课师资的配备,全校有5名专职教师,有4名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小农园、小农场的全年管理。全校班主任教师都上劳动课,教自编教材,全校教师都参加劳动课的师资培训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省里每年举办一次省骨干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的培训会,重点解决教材和大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并负责总结交流劳动课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同时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和赛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深受广大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欢迎,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实实在在,学了就能用,及时又解渴。灵活多样的培训,我省层层都在坚持举办。通过“滚雪球”似的培训,既达到了全员提高,又培养和锻炼了各级骨干教师队伍;既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又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提高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创建基地,是上好劳动课的必要条件
劳动课的特点,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建劳动基地,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全面落实劳动课的教学任务。诸多因素说明,劳动基地需要创建,需要多种形式,城乡有别,各具特色。哈尔滨市小学劳动基地有三种类型:一是建设综合劳动教室;二是在校办企业中创办学工中心;三是依靠区场联营,共建学农中心。牡丹江市火炬小学地处市中心,但校舍很大,既有专用的劳动教室,又有小农园、小林园,还有校办印刷厂,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学工学农基地。该校的经验我们在全省推广。目前,我省城市小学已有近1/2的学校建立了劳动基地,并以学校劳动基地、社会公益劳动基地、家庭劳动基地等形式,全面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农村小学以“农科教”三结合,建设了以“三田一园”为标志的劳动基地。在劳动基地里,学生们参加种、管、收的全过程,学会实验和管理,成为传播新技术的二传手和脱贫致富的骨干。有的学校还结合本地的实际,自编实用技术和乡土教材,使学生加深了对家乡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经济科技发展前景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了安心务农的信心。
四、对上好劳动课的几点思考
1、关于教材建设教材历来是贯彻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主要凭籍。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标志教学改革的方向,又左右着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本着“一纲多本”的精神,我省很早就自编了一套城乡合用的教材,今年又将城乡分开编了。为结合省情和形势,还准备继续修订教材。我省有的学校还自编了乡土教材。大家都编教材是件好事,但是,要确保教材的质量,现在需要研究:①小学劳动课教材,要不要有个基本模式,即表述形式
如何解决小学劳动课与思想品德课、自然课、农业常识课、活动课、美术课、手工制作课、泥塑课等内容上的重复。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2、关于课堂教学由于教材的因素,使得劳动课课堂教学无章法,随意性很大。有人认为劳动就是干活、劳动就是教育、劳动就是出产品。应该研究一个比较明确的劳动课课堂教学结构框架,给各地劳动课教学建造一个基本模式,使教师和教研员对教学有个基本的遵循,知道什么样的课,像一节劳动课,而不是其他课。
3、关于评估劳动课大纲规定四方面内容,有课内和课外,如何评估有难度,应该进行研究。
4、关于管理由于劳动课是既老又新的一门课程,存在着重视、忽视等诸多因素,造成大家都来管教学的局面,这样就容易出现齐抓共管和齐抓不管的不正常现象。这个问题应该协调好,不然会发展不平衡。
劳动教育论文写法如下: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
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
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一)劳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对学生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若想学生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品质,有强不息的性格,须尽早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思想和行为,切勿剥夺了学生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平日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参加学校的简易劳动以及一些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有了爱劳动的习惯,就会随之热爱学习。
反之,不爱劳动的学生也难以热爱学习。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而这样的品质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练意志、品质。学生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学生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学生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抑制自身的惰性。并且在做家务劳动中,学生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二)劳动是促使学生更具责任心的抓手
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试想,一个不爱劳动的学生又怎能积极主动地做其他事情?那些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在参加班级及校内外活动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和家长不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受承担责任的素质教育,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已于1998年12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第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第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第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以及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和盲文、手语进行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开设汉语文课程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第八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应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要如实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学年末,学校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应随时报告。第二章 入学及学籍管理第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招生范围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学校实行秋季始业。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第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第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具备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在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其休学。休学时间超过三个月,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第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合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学校对因户籍变更申请转入,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应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学校对招生范围以外的申请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第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已修满义务教育年限但未修完规定课程者,发给肄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可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学校一般不实行留级制度。第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学。第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予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学生,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学校一般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学生。第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防止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的学龄学生辍学,发现学生辍学,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第十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第三章 教育教学工作第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第二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依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一天以内的由校长决定,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的,应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第二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实施德育工作,注重实效。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基地落实、时间落实;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第二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第二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全面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履行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加强同各科任课教师、学校其他人员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康复等方面的情况,协调教育和康复工作。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第二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第二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要上好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他学科也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发挥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审美要求。第二十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培养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做到内容落实、师资落实、场地落实。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好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生产、服务活动要努力与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原则。第二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康复设备和器具。第二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第三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做到内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场地落实;要与普通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和学生家庭联系,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要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不得仅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学校每学年要对学生德、智、体和身心缺陷康复等方面进行1-2次评价,毕业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1-6年级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确定成绩;7-9年级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教学、劳动技术或职业技能三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评定成绩。学期末考试由学校命题,考试方法要多样,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的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及命题权限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智力残疾学生主要通过平时考查确定成绩,考查科目、办法由学校确定。第三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三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接受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第四章 校长、教师和其他人员第三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可按编制设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和其他人员。第三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校长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校长由学校举办者或举办者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副校长及教导(总务)主任等人员由校长提名,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聘任。社会力量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由校董会或学校举办者聘任。校长要加强教育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悉特殊教育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第三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具体任职条件、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第三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聘任、职务制度,对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科学管理。第三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进修计划,积极为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创造条件。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应根据学校工作需要,以在职、自学、所教学科和所从事工作为主。第四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考核档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科学考核教师和其他人员工作,注重工作表现和实绩,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第五章 机构与日常管理第四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规模,内设分管教务、总务等工作的机构(或岗位)和人员,协助校长做好有关工作。招收两类以上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可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其具体职责由学校确定。第四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第四十三条 校长要依靠党的学校(地方)基层组织,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第四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教育教学和其它档案。第四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与社区、家庭密切配合。第四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安全的原则设置教学区和生活区。第四十七条 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实行24小时监护制度。要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经常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第六章 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第四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制度。第四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设备、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等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预防传染病、常见病的工作。第五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校舍、设施、设备、教具、学具等都应符合安全要求。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内、外活动,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的安全。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能力。第五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和教学、生活卫生监督工作。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注重保护学生的残存功能。第五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饮食管理。食堂的场地、设备、用具、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注意学生饮食的营养合理搭配。要制定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措施,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制度。第七章 校园、校舍、设备及经费第五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经费由学校举办者负责提供,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应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康复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要创造条件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第五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五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遵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校舍、场地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要及时对校舍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保持坚固、实用、清洁、美观,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主管部门。第五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的管理,分别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完好率,提高使用率。第五十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减免杂费。特殊教育学校收费应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及办法执行。各级政府应设立助学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第五十八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收入上缴学校部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可按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助。第五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第八章 学校、社会与家庭第六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同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及附近的普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第六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出本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第六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第六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特别加强与当地残疾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征求毕业生接收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第六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为当地校外残疾人工作者、残疾儿童、少年及家长等提供教育、康复方面的咨询和服务。第九章 附 则第六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本规程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章程。承担教育改革试点任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报经省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调整本规程中的某些要求。第六十六条 本规程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学校的非义务教育机构和实施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可参照执行有关内容。第六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第六十八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能力的内涵」一文中,我们将「能力」区分为「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与「专业知识」,其中,尤以学习能力为其他能力之基础。因为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麼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残疾人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础教育。对那些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应保障他们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应因身体缺陷而使他们失学。二是特殊教育。身体的残障使残疾人在受教育方面存在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和特殊困难。为了弥补残疾人在这方面的不利,社会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通过盲聋哑学校,培智学校,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等对残疾人开展特殊教育。三是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以拓宽他们的就业机会,增加其社会生存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其关键即在学习不懂得使用方法。认知到学习有其方法,经常演练这些方法使之成为习惯,学习将会又快又透彻,能力、知识的成长也就会加速。一般而言,学习新事物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拆解法(top down)。当面对的是既成的一套的知识系统,最好的方式是先将整套知识分拆为局部(子系统),了解个别部件(子系统)本身的意涵、整体与子系统间的关联、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联性,通透了解后,进一步再针对个别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充分掌握事物的结构与层次,即能透彻了解整个事物的内涵。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都说“劳动最光荣”,在生活当中人们离不开劳动,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的东西,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这一种说法,以下是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方法。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 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特殊教育的论文,在论文之家那里有。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论文怎么写如下: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
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
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论文如下: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特点。——杰普莉茨卡娅
伟大的成绩与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无疑是对大学生自己的身心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这种好处不止作用于身体,也作用于精神。对个人、高校、社会、国家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像我们大一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没怎么走向社会,导致我们对我们对身边人的态度以及如何融入社会的能力都有所欠缺。但如果你参加了社会服务劳动,那么这个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人们总说劳动最光荣,没错,积极参与劳动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我们不再轻视劳动行为。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劳动可以增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加集体劳动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们更加理解合作精神的可贵。而且,在我们参与社会服务劳动的时候,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贴近社会生活,增加我们对社会的认知。
通过社会的劳动,我们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与此同时,我们能够默默的对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劳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增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健康,思维更清晰。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劳动都能促进我们的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教养与能力间接地反映这个学校的水平,同时学校的实力能够直接的吸引优秀人才。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劳动在使学生受益的同时也间接地宣传着学校,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所作所为能够直接看出学校的大概。
其实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劳动不仅仅只能在社会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校中进行,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社会中每个地区都有其相应的管理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这片地区能够欣欣向荣,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为学校做出贡献,老师通过辛勤的劳动引导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做社会服务劳动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学校。
人类社会是通过劳动产生的。生产劳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而服务劳动增强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舒适度,同时也使得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时候,社会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受益。
如今的我们早就已经脱离了担心食物问题的阶段,早已因劳动满足了自身生存的需要。现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了,而我们大学生如今参加的社会服务劳动恰恰就满足了人们对高层次生活的需要。劳动不仅仅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手段,更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劳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人员的劳动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服务社会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劳动的。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通过劳动打出了一片天地,他们通过捕猎,经营农业,度过了人类发展史上最艰难的阶段。
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就是因为他的法律激励了人们努力的劳动,最终经过不断的积累是的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最终统一诸侯国。在现代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激励着人们劳动,使得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最终,我们通过努力的劳动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
如今,看似我们的劳动与国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通过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在不断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劳动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所进行劳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一词也是频繁出现,网络上有很多夸赞劳动的评论,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对劳动的态度是极其赞扬的,也表示着劳动并不是单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