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需要手写吗?那把电子版的手抄一份就可以了的
水煤浆气化技术论文篇二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近年来,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更为的迅速,其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其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国内水煤浆气化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选用何种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因此,研究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煤气化原理及发展趋势 1、煤气化的原理 煤的气化反应是指气化剂(空气、水蒸气、富氧空气、工业氧气以及其相应混合物等)与碳质原料之间以及反应产物与原料、反应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气化炉内,煤炭要经历干燥、热解、气化和燃烧过程。 (一)湿煤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二)热解(干馏)是煤受热后自身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一般来讲,热解的形式为:煤 煤气(CO2,CO,CH4,H2O,H2,NH3, H2S)+焦油+焦炭 (三)气化与燃烧过程。仅考虑煤的主要元素碳的反应,这些反应如下: a.碳-氧间的反应; b.碳-水蒸气间的反应; c.甲烷生成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诸反应为煤气化和燃烧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不同过程可由上述或其中部分反应以串联或平行的方式组合而成。 2、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煤炭气化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一)气化压力向高压发展。气化压力由常压、低压(<)向高压() 气化发展,从而提高气化效率、碳转化率和气化炉能力。 (二)气化炉能力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化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操作,降低能耗和操作费用。 (三)气化温度向高温发展。气化温度高,煤中有机物质分解气化,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对煤种适应性广。 (四)不断开发新的气化技术和新型气化炉,提高碳转化率和煤气质量,降低建设投资。目前碳转化率高达98%-99%,煤气中含CO+H2达到80%-90%。 (五)现代煤气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联合应用。 (六)煤气化技术与先进脱硫、除尘技术相结合,实现环境友好,减少污染。 三、国内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一)气化效率仍然低 当前在国内,在燃烧上多采用单喷嘴直喷的模式,像德士古炉,而华东理工大学则采用多嘴对喷,后者的改进虽然增强了利用的效率,但是其对耐火砖的损坏也相应的加大了。在整个气化装置中,采用单个喷嘴时,其容量受到了限制,这就制约了水煤浆气化的转化效率。当采用多对喷嘴时,喷嘴的寿命也同时受到了考验,在雾化方面的效果仍然不能得到完全的控制。 (二)耐火砖的寿命短 水煤浆中本身存在34%左右的水,它的存在会吸收大量的热,在转化过程中,反应的进行使得化学平衡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在设计上安排了耐火砖来作内衬。耐火砖专为改善水煤浆气化而来,所以,好的耐火砖将会对气化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转化过程中,耐火砖十分容易损坏,当转化炉的操作温度过高时,它将直接烧坏耐火砖。 (三)煤炭质量的影响在现今的转化中,煤浆的混合制成,也对煤中含灰量和灰熔点有着特定的要求,当煤的质量不能满足水煤浆的合成时,其气化的效果将降低,同时,在进一步的燃烧中,由于可燃物含量的低下使得将要获得热能减少。 四、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工艺 水煤浆制气的德士古工艺见图 1: 五、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 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工艺与第一代煤气化工艺相比,主要是提高了气化压力和温度,从而改善了技术经济指标。扩大了煤种的适应范围,该气化炉属于喷流气化,以水煤浆方式进料,其气化压力为。 主要工艺特点如下: 1、煤种适应性强,主要以烟煤为主,对煤的活性没有严格要求,但对煤的灰熔点有一定要求。 2、水煤浆用泵连续输送,故气化炉操作稳定性好,输送方便并有利于环境改善。 3、碳转化率高达96%以上,排水中无焦油、酚等污染环境的副产物产生,同时煤气中甲烷含量低,是较为理想的合成原料气。 4、气化在加压下进行,气化强度高,设备体积小,布置紧凑而且能耗较低。 5、气化炉内无转动部件,其结构简单、可靠。 6、气体在气化炉内停留时间短,仅为几秒钟,因而气化操作弹性大。 7、气化炉高温下排出之熔渣性能稳定,对环境影响小。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与无烟煤间歇气化及鲁奇(Lurgi)气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法常以灰融点低活性较好的煤质为主,对煤种有较宽的适应性。适宜于作生产合成氨和甲醇的原料气。因而该技术引入我国以后,引起合成氨企业及各界人事的普遍关注。 六、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的应用 目前我国采用该技术的在运行装置有20多家。鲁南化肥厂、上海焦化厂、陕西渭河化肥厂、安徽淮南化工厂和黑龙江浩良河化肥厂是国内使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较早的厂家,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的部分应用情况见表 1。 表 1 德士古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的应用状况 七、水煤浆气化工艺前景展望 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技术虽然是比较成熟的煤气化技术,但从已投产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的运行情况看,由于工程设计和操作经验的不完善,还没有达到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的最佳状态,存在的问题还较多。 1、气化炉烧嘴运行周期较短,一般不超过 3 个月,这是造成德士古装置必须有备炉的主要原因; 2、耐火砖使用寿命国产约 1 a,进口约 2 a,导致维修费用较大; 3、单烧嘴制气,操作弹性较低;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炉耐火砖的寿命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对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烧嘴的问题已有一些新的气化炉将单喷嘴改为对置式多喷嘴,可以增加热质传递,并且能提高碳的转化率。目前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重大课题“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就是将单喷嘴水煤浆气化炉改为对置式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并配套生产甲醇和联产发电。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含水煤浆制备工序、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和煤气初步净化工序、含渣水处理工序。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全部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特别是氧煤比完全可以投自动串级控制。工业运行证实,该装置具有开车方便、操作灵活、投煤负荷增减自如的特点,操作的方便程度优于引进水煤浆气化装置。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已被工程实践证实完全可行,工艺指标也极为先进,对初步的运行结果统计表明:有效气 CO+H2≥82%,碳转化率≥98%。通过工业化规模的气化炉的示范运行,我国在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将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 随着机械化采煤的发展,粉煤产率也在增加,利用此项技术可以解决粉煤的利用问题,也可以解决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泥,利用水煤浆气化技术联合循环发电也具有广阔前景。今后煤化工的更多机会是发展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煤气化生产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 IGCC 联合发电也是新型煤化工的一个发展方向。新型煤化工将成为今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主题。 八、结束语 在我国今后的水煤浆气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其使用效果,从而提高我国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俊峰.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5):31-33. [2]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 [3]高丽.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J]. 煤炭技术,2010,07:161-162. [4]贾小军.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研究及其国产化创新[J]. 中国科技信息,2013,14:115. [5]崔嵬,吕传磊,徐厚斌.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及创新[J]. 化肥工业,2000,06:7-8+17-58. 看了“水煤浆气化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煤气化技术论文 2. 煤气化技术论文(2) 3. 煤炭气化技术论文(2) 4. 洁净煤燃烧技术论文 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论文
给你一些建议吧,论文的题目需要小而美,不管是煤炭行业,还是其他什么行业题目不要贪图很大的题目,因为不好把控,而且不容易有实际上的研究结果。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对论文本身内容的一个浓缩精华,你需要先想好想要写哪方面的文章,解决什么问题,题目就自然出来了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8)
作者简介:秦勇,1957年生,男,博士,教授,煤田与煤层气地质,yongqin@。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2CB21170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95)资助。
摘要 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统计了我国煤层气论文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趋势。结果显示:分别以1999年和2002年为界,论文分布体现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对科技需求的特点在论文分布特征上都有所体现。由此,作者认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选区成功率的提高,开发技术适应性是今后需致力于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煤层气井产能、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探索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开发潜力将有可能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领域,研发环境保护、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煤层气 论文 分布 产业 发展
CBM Publication Occurre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Qin Y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coalbed methane(CBM)papers written by Chinese authors from 1994 to 2005 was systematically indexed and analyzed form the CNKI's China Journal Full Database(CJFD).Based up the data or information,the correlation of the paper dis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BM industry was constru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were was shown that,respectively taking the 1999 and 2002 as a borderline,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hinese CBM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in each stage were unfolded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s fa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CBM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subjects in future research,the deep research of the target-selecting theory and method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BM target selection,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ploiting technology to the CBM geologi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one of the key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es,the CBM-well productivity and CBM recovery ration should be laid much store by investigation,the omni-directional exploration for the potential of the deep CB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deploitation of new CBM field in the industry,an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n the CB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additional-value utilization and miniaturize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should conduce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CBM;paper;occurrence;industry;development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与该领域学术技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产业领域内基础、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论文的分布状况,蕴涵着该产业发展历程的丰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处于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1],分析煤层气论文产出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回顾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趋势均有所裨益。为此,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对1994~2005年期间煤层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在时间和研究方向上分布特点,讨论了产业发展所需注重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1 CNKI 煤层气论文总体分布
系统检索结果显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至2005年煤层气论文1465篇,年均约122篇。
分析检索结果(图1),获得如下总体认识:
第一,我国煤层气论文连年增长,但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速率明显不同。这一特点,与中国煤层气产业的艰难探索过程一致,反映出产业从起始到目前产业化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历程。
第二,不同类别论文的分布特点,揭示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在论文总量中,地质与勘探类论文所占比例为,开发技术类论文占,利用与储运类论文占,经济与政策类论文占,环境保护类论文占。以地质勘探类论文为主的分布特点,折射出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始时期。
第三,各类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呈规律性起伏,这正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的集中反映。
图1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煤层气论文类别及年度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至2005年期间,CNKI 煤层气论文篇数增长了倍,年均增长率约106%。进一步分析,论文数量呈三阶段式的非线性增长,指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图2)。其中:第一阶段论文447篇,年均产出约75篇;第二阶段论文390篇,年均产出130篇;第三阶段论文628篇,年均产出约209篇。同时,不同阶段中各类论文互为消长的状况,与每一阶段对地质研究、勘探评价、开发试验等的不同需求高度对应。
图2 CNKI论文总数时序分布及其展现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2 CNKI 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寻证-找气-摸索阶段
该阶段可上溯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结束于1999年,历时四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煤层气论文数量从1994年的20篇增加到1999年的129篇,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增加,阶段总增长率545%,阶段年均增长率约91%,作者和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多(图1)。
从论文类别分布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居绝对优势,占阶段论文总数的60%,年均约45篇;开发技术类论文不足8%,年均约6篇;利用与储运、经济与政策、环境保护等类别论文的比例很低,年均都在2篇左右(图1,图2)。这种分布,是各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即研究和生产都是以寻找“证据”、框定资源、选择区域和验证目标为主。
在地质与勘探类论文中(图3):多数报道的是关于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42%,年均约19篇)、储层物性和吸附性(34%,年均约15篇)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积累资料、摸索经验的特点;成藏条件与过程、煤层气可采性论文年均分别只有2篇和1篇,该方面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基础研究不足而致使煤层气地质选区和“找气”具有盲目性,这也是该阶段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3]。
在该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多是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其中,钻井、试井和完井论文占了较大比例(35%,年均约6篇),排采与增产措施得到了应有重视(24%,年均约4篇),对解吸-扩散-渗流这一煤层气开采的基础有所关注(6%,年均约1篇),但几乎未见关于煤层气井产能和采收率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图4)。此外,综述性论文也多以介绍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为主。
图3 CNKI煤层气地质与勘探类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图4 CNKI煤层气开发技术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上述特征揭示:本阶段的研究是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起始过程而开展的,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寻证,在勘探上表现为找气,在开发试验上表现为摸索,总体上试图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来解决中国的煤层气地质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煤层气地质基本条件信息,对全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取得了基本认识,煤储层特性这一煤层气地质核心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了适合于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开发技术的试验与探索,并从区域上开始了对全国或区域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二阶段:探因-普查-彷徨阶段
该阶段历时3年,从2000年开始,至2002年结束。在此阶段,每年的煤层气论文稳定在130篇左右,年均论文数量比第一阶段增加了73%,但论文类别构成变化明显(图1)。
从论文类别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209篇,占该阶段论文总数的54%,年均篇数(约70篇)比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但从1999年至2001年论文篇数显著递减,在后期有重新增加的趋势;开发技术类论文显著增多,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比第一阶段增长了10个百分点;经济与政策、利用和储运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论文比例均上升了5~6个百分点(图1,图2)。
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地质与勘探论文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高(105篇,50%),构成了研究的主题;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尽管仍得到较多关注,但比例明显降低(29%);成藏条件与过程论文的比例基本不变(10%),但年均论文篇数(7篇)明显增多(图3)。由此表明,这一阶段常规评价与选区方法趋于成熟,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与开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储层特性,转向了成藏效应等深层次的控制机理问题。
就开发技术而言:钻井、完井、试井论文17篇,年均约8篇,远高于第一阶段,但在阶段论文总数中的比例(25%)有所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18篇,比例(27%)有所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1篇,比例从零增至约16%;解吸-渗流-扩散论文14篇,占阶段论文总数的21%,比例显著增长(图4)。排采与增产措施、产能与采收率的研究得到加强,开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重点向开发技术的中—下游移动,这是为解决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此阶段:除了进一步拓展勘探选区继续找气之外,更多的力量集中于第一阶段已有一定勘探工程的地区,以进一步缩小勘探靶区,为开发试验提供更为可靠的基地;同时,尽管在近20个地区进行了排采试验,但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致使开发试验徘徊不前,业界信心受到冲击。然而,这一时期煤层气开发基础与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开采方法与增产措施、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机理、产能与采收率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上述论文分布特征,指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探因,勘探上表现为普查,开发试验上表现为访徨,总体上处于为催生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到来的“阵痛”阶段。
第三阶段:求源-详查-商业阶段
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主要标志为: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入了求源,勘探实践进入了详查,开发上步入了商业化生产,中国煤层气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标志在煤层气论文的数量和结构上均有体现。
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间,CNKI煤层气论文总数大幅度增加,达到628篇,年均论文约209篇,与第二阶段相比增长了61%,接近第一阶段论文总量的一半(图1,图2)。开发技术类论文的比例有所提高,利用和储运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明显加强,研究重点进一步向煤层气产业的中—下游移动,更加适应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占阶段论文数的比例约51%,仍有较大比重,这是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的必然特征。其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仍是研究重点,但论文比例下降至39%左右;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仍是产业的科技需求,论文比例(27%)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成藏条件与过程研究得到高度关注,论文比例比上一阶段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图3)。
本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的比例为19%,比上一阶段略有提升,显示我国煤层气产业中游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钻井、完井、试井论文(25篇)多于第一阶段,但比例继续下降(约21%);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34篇,数量显著增加,比例(29%)略有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2篇,数量和比例(约10%)均比上一阶段显著减少;解吸-渗流-扩散论文25篇,数量明显增加,比例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图4)。钻井、完井、试井论文比例相对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比例显著提高,解吸-渗流扩散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05年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大幅度跃升(图1,图2),显示出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示范工程等对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强烈需求。
在此阶段:新增了一批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机制探索在国家层面上全面展开,标志着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从资源与基本地质条件调查阶段转入了资源“详查”阶段和成藏作用探索过程;大井网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取得新的突破,水平羽状井、丛式井等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初步应用,对二氧化碳注入等新的增产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晋城地区开始了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煤层气产业从开发试验阶段转入了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
3 CNKI 论文分布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注重的科学技术问题
进一步分析C N KI论文分布特点,发现存在某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所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首先,煤层气资源评价始终是20余年研究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对全国和某些区域的煤层气资源量及其构成众说纷纭,且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所占比例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要求;二是资源估算尚存重大基础问题未能解决;三是资源勘探和探明程度很低。为此,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要研究的主题,而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以吸附机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3],加大勘探和开发试验的力度,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其次,文献中涉及的煤层气地质选区多达50余个,但目前实现商业性开发或具有可见前景的地区不超过5个,且某些选区已上过多轮勘探和开发试验工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选区理论和方法在科学性和适应性上的缺陷、早期勘探与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水平和认识的局限、钻井/完井/排采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3]。因此,在深化研究选区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复查和新技术应用,总结开发技术上的经验和教训,可能会使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三,国外几乎所有的传统和先进煤层气开发技术在我国都有引用,但多数情况下的应用效果都不甚理想。正视这一状况,似应考虑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所有先进技术是否都适合我国特定选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二是传统技术在特定选区的开发效果是否就不如先进技术?三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出了哪些适合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对于前两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于后一个问题,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的报道。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这也正是今后需致力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四,见诸报道的煤层气井产能、煤层气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与煤层气商业性生产阶段的技术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前期实践多为开发试验,对此没有太多的需求,积累的资料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开展这一研究的要求。但在进入商业化开发且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今阶段,该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包括系统追踪和分析排采动态、注重不同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深化煤层气解吸-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开发科学性更强的数值模拟技术等。
第五,尚未充分注意到深部煤层气开发这一潜在新领域,深部资源及其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巨大[4],多数大—中型沉积盆地中煤层气都与常规油气共生,前期少数研究显示了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可能性[5]。为此,从资源潜力、成藏作用与过程、地质选区、勘探与开发试验等方面,对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将有助于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视野。
第六,煤层气开采可能诱发的环境保护以及煤层气利用与储运技术问题,应该得到应有重视。在1994年以来的1465篇CNKI煤层气论文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只有19篇,几乎全为哲学意义上的讨论或介绍国外相关技术;利用与储运方面的论文逐年增长(图1),但多是关于煤层气发电和管网输送技术的探讨。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和开发特点,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或实例分析,研究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煤层气转化利用技术和适应矿区煤层气分布式开发特点的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将有助于弥补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此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天然气工业,26(1):4~7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天然气工业,26(2):6~10
[4]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Ⅲ):走向与前瞻性探索.天然气工业,26(3):1~5
[5]秦勇,宋全友,傅雪海.2005.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天然气地球科学,16(4):492~498
吕玉民 汤达祯 许 浩 陶 树 张 彪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研究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过程中独特性的单相水流阶段有助于加深了解这类煤层气藏早期排采特征及其对气井潜在产能的指示作用。本文以沁南煤层气田欠饱和煤层气藏为例,重点研究这类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揭示其与后期气井产能大小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气井潜在产能的预示意义。研究表明: 沁南地区气井单相水排采特征受断层影响大,其排采时间与累计产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排采时间介于 50 ~140 d、累计产水量小于 500 m3的气井显示较好的产气能力。
关键词: 欠饱和煤层气藏 单相水 排采特征 指示意义
基金项目: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11ZX05034 -00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973) ( 2009CB21960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2011PY0211)
作者简介: 吕玉民,男,1985 年生,江西吉安人,博士生,现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开发研究。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能源学院。电话: 。E-mail: yale1210@163. com
Single-Phase Water Flow Performance and Indication for Coalbed Methane Early Development: A Case of Southern Qinshui Basin
LV Yumin,TANG Dazhen,XU Hao,TAO Shu,ZHANG Biao
(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unique single-phase water flow performance in the under-saturated reservoir devel- opment is favorable to acquire early pum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cast gas well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under-saturated CBM reservoirs in the southern Qinshui Basin,places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hase water pumping in the infancy of developing those under-saturated reservoirs,reveals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single-phase water pumping performance and gas well productivity,and analyses its indication of gas well potential production capacity. Results show single-phase water flow performance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faults,and single-phase water pumping time has exponent relation to the accumulative water production. Additionally,those wells with pumping time of 50 ~ 140d and accumulative water production of less than 500 m3show excellent ga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Keywords: under-saturated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single-phase water; pumping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on
煤层气藏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藏,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一大批国内学者在煤层气藏储层物性(陈振宏等,2007)、水文地质条件(王红岩等,2001;王勃等,2007)、边界及封闭机理(苏现波等,2005;宋岩等,2009)及成藏演化(宋岩等,2009;赵群等,2007;赵孟军等,2005)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煤层气藏基础研究起步晚,在煤储层发育地质环境及形成机理、高温高压下煤的吸附特性及描述模型和煤的吸附性能的地质控制因素等方面需要加强和深化(宋岩等,2005)。我国目前对煤层气藏开发缺乏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对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及其与气井产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制约了气田的合理开发部署。由于煤储层具有明显的应力敏感特性,因而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不合理的单相水排采措施将极大地损害储层绝对渗透率,降低气井潜在的产气能力,甚至影响整个煤层气田的后期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
1 欠饱和煤层气藏气水产出特征
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煤储层的显著特点之一,煤层吸附态气体一般能达到80%以上(苏现波等,1999)。这种不同于常规天然气藏的特殊赋存机制,决定了煤层气产出机制的独特性。煤层气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的过程(冯文光,2009)。在这个过程中,煤层气藏气水产出机理受其含气饱和度大小的影响,也就是说煤层气藏含气饱和度不同,煤层气井的气水生产曲线也不同(苏现波等,2001)。
过饱和/饱和煤层气藏气水产出特征
过饱和煤层气藏指含气饱和度大于100%的煤层气藏,其特点是部分煤层气以游离态赋存于煤储层的孔裂隙系统中。当气井开井排水降压后,煤层气迅速解吸扩散,并与游离态的煤层气一同产出(图1a)。因而,开发这类气藏时,气井开井排水后立即产出煤层气,基本上不经历不饱和单相水流阶段,直接进入气水两相流阶段(如图1中III阶段)。
图1 不同含气饱和度的煤层气藏气水产出特征曲线
饱和煤层气藏指含气饱和度等于100%的煤层气藏。当气井开井排水降压后,煤层气立即解吸扩散。随着解吸和扩散的进行,煤层孔裂隙中游离气饱和度逐渐增大,直到其大于残余气饱和度后,气井才开始产出煤层气(图1b)。因而,开发这类煤层气藏,气井经历一段较短的不饱和单相水流阶段(如图1中II阶段),之后才产出煤层气。
欠饱和煤层气藏气水产出特征
欠饱和煤层气藏指含气饱和度低于100%的煤层气藏。当气井开井排水降压后,煤层气基本上尚未发生解吸,直到储层压力低于临界解吸压力后,煤层气才开始解吸。此时气井仍未产出煤层气。只有当煤层孔裂隙中游离气饱和度大于残余气饱和度后,气井才开始产出煤层气(图1c)。因而,开发这类煤层气藏,气井先后经历饱和单相水流、不饱和单相水流(图1中I、II阶段),之后才开始产出煤层气。
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阶段需要较长的时间,少则1~2个月,多则数年之久。长时间单相水排采期内形成的气水排采特征是认识气藏储层特征和研究气井潜在产能的重要依据。
2 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
表征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的量化参数主要有2个:单相水排采时间和单相水累计产量。
单相水排采时间
单相水排采时间指开发欠饱和煤层气藏时煤层气井早期只产水不产气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时间的单相水排采时间势必增加煤层气井开发作业成本。因而,单相水排采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气田开发成本,是评价煤层气田开发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单相水累计产量
单相水累计产量指开发欠饱和煤层气藏时煤层气井早期只产水不产气阶段地下水累计产出的总量。由于采出水大多具有高矿化度、高盐度等特征,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以便不对地表水系及地下水造成污染(潘红磊等,1998;王志超等,2009)。采出水的处理无疑增加了煤层气开发成本,因而单相水累计产量的大小影响气田的开发成本,是评价煤层气田开发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
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同时受地质、工程以及人为因素等诸多相同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从沁南煤层气田煤层气井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图2):当单相水排采时间小于250d时,其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当单相水排采时间大于250d时,其与单相水累计产量的相关性较差,呈指数关系;整体而言,两者之间呈指数关系:
y=()
式中:x为单相水排采时间,d;y为单相水累计产量,m3。该拟合函数的R2值达到,表明该函数能较好地描述该地区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关系。
单相水排采特征的影响因素
影响单相水排采特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气藏临储比、排采速度、构造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在排采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层气藏含气饱和度越高,临解比越大,即临界解吸压力越接近储层压力,意味着气井实现产气所需降压的幅度越小,因而单相水排采时间就越短,累计产水量也相对较小。
图2 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图
在临储比相近的条件下,煤层气井排采速度越快,储层降压越快,实现产气的时间越短(即单相水排采时间就越短),累计产水量也越小,如表1中的含气饱和度约为的J7与J10。
表1 单相水排采特征与断层的关系
构造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单相水排采特征的影响极大。不同构造部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其储层的渗透性、含水性以及地下水体的活跃性各不相同,造成气井的单相水排采特征也存在差异。沁南煤层气田多发育正断层(王红岩,2005),这些断层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排水降压,单相水排采时间较长、累计产量较大(表1)。
3 单相水排采特征与气井产能的关系
对于应力敏感的煤储层来说,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不合理的单相水排采措施(排采过快或过慢)必然引起储层渗透率的损害,降低气井后期的排水产气能力。研究探讨单相水排采特征参数与气井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开发早期制定合理单相水排采方案、提前预测煤层气井产能以及采取必要的储层增产改造措施提供指导。
目前,沁南煤层气田处于开发初期阶段,大部分煤层气井排采时间不长。该区樊庄、潘庄及郑庄区块煤储层含气饱和度大体在80%~90%,属于欠饱和煤层气藏(要惠芳等,2009)。为了科学地评价单相水排采特征与气井产能之间的关系,选择气井产气后连续排采1年形成的平均产气量和最大产气量作为气井产能指标。
单相水排采时间与气井产能的关系
气井排采过快,单相水排采时间过短,往往引起储层不可恢复的应力伤害,降低渗透率,影响产能;同时单相水排采时间过长,储层中水量较大(或连通含水层),不利于气井形成较好产能。
图3显示为沁南地区单相水排采时间与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气井的单相水排采时间与气井1年内的产气量之间存在4个明显的特点:1)单相水排采时间大于140d的煤层气井,其平均产气量基本上都小于3000m3/d,最大产气量则小于6000m3/d;2)单相水排采时间小于50d的煤层气井,其平均产气量基本上都小于3000m3/d,最大产气量则小于6000m3/d;3)出现较高产能的煤层气井(平均产气量大于3000m3/d,最大产气量大于6000m3/d),其单相水排采时间均介于50~140d;4)部分单相水排采时间介于50~140d的煤层气井产能偏低。这表明过长/过短的单相水排采时间不利于煤层气井形成高产。
图3 单相水排采时间与气井产能的关系图
在煤储层含气饱和度相当、地下水总体不活跃的沁南地区,部分井出现过长的单相水排采时间意味着该井沟通了活跃的水层,造成气井降压困难,产气有限;而过短的单相水排采时间表明气井排采速度过快,储层渗透率出现不同程度不可逆转的伤害,不利产气。因而,沁南地区单相水排采时间大于140d或小于50d的煤层气井,指示其产能普遍偏低;而介于50~140d的煤层气井比较有利于形成较高的产能。
单相水累计产量与气井产能的关系
单相水累计产量的大小往往指示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在相同的水文地质背景下,某些气井长时间大量排采单相水,很可能表明储层与含水层沟通,不利排采,难以形成较好产能。
图4显示沁南地区单相水累计产量与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气井的单相水排采时间与气井1年内的产气量之间存在3个明显的特点:1)单相水累计产量大于500m3的煤层气井,其平均产气量基本上都小于2000m3/d,最大产气量则小于4000m3/d;2)出现较高产能的煤层气井(平均产气量大于2000m3/d,最大产气量大于4000m3/d),其单相水累计产量小于500m3;3)有一部分单相水累计产量小于500m3的煤层气井产能偏低。
图4 单相水累计产量与气井产能的关系图
从表1看,沁南地区单相水累计产量偏高的煤层气井大多位于正断层附近。在煤层气藏成藏过程中,正断层绝大部分时间作为煤层气逸散的通道,导致正断层附近的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差,煤储层含气饱和度较低,增加了单相水排采阶段的排采时间和累计产水量。同时,正断层沟通附近的含水层,造成单相水排采阶段长时间降压困难,也延长了排采时间,增大了气井产水量。因而,沁南地区单相水累计产量大于500m3的煤层气井,指示其产能普遍偏低;而小于500m3的煤层气井比较有利于出现较高的产能。
4 结论
(1)过饱和、饱和和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气水产出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以欠饱和煤层气藏的气水产出特征最典型。欠饱和煤层气藏的气水产出特征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开发初期存在较长时间的单相水排采阶段。
(2)单相水排采时间和单相水累计产量是描述欠饱和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的2个重要参数。单相水排采特征受断层影响大。沁南煤层气田气井的单相水排采时间与单相水累计产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3)沁南煤层气田产能较好的煤层气井,其单相水排采时间为50~140d,单相水累计产量小于500m3;单相水排采时间大于140d及小于50d或单相水累计产水量大于500m3的煤层气井,其产能普遍偏低。
参考文献
陈振宏,贾承造,宋岩等.2007.构造抬升对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34(4):461~464
冯文光.2009.煤层气藏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潘红磊,吴东平.1998.可供借鉴的煤层气采出水处理方法[J].天然气工业,18(2):84~85
宋岩,柳少波,赵孟军等.2009.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区预测.天然气工业,29(10):5~11
宋岩,张新民,柳少波.2005.中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天然气工业,25(1):1~7
苏现波,陈江峰,孙俊民等.2001.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
苏现波,林晓英,柳少波等.2005.煤层气藏边界及其封闭机理.科学通报,50(增刊):117~120
苏现波,刘保民.1999.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焦作工学院学报,18(3):157~160
王勃,姜波,王红岩等.2007.低煤阶煤层气藏水文地质条件的物理模拟.煤炭学报,32(3):258~260
王红岩,张建博,刘洪林等.2001.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29(5):33~36
王红岩.2005.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
王志超,邓春苗,卢巍,张万昌.2009.晋城煤层气采出水的水质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37(1):122~124
要惠芳,王秀兰.2009.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等.2005.沁水盆地煤层气藏演化的关键时期分析.科学通报,50(增刊):110~116
赵群,王红岩,康永尚等.2007.超饱和煤层气藏成藏机理.天然气工业,27(7):19~23
冯其红 石洪福 张先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 要:当前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瓶颈是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是我国 煤层气开发亟须解决的问题。注气增产法是一种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增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 其他气体(CO2、N2或混合气体),与甲烷竞争吸附或降低甲烷有效分压,促进煤层甲烷的解吸。该技术可 以保证煤层的能量,有利于甲烷产出,可大幅度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延长煤层气田的开采期。本 文主要对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机理、室内现场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 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展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注气;解吸;数值模拟
注气驱替煤层气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双赢效果。相比传统的储层压力衰竭法 开采,注入气体可以保持地层能量,延长煤层气井寿命,提高采收率[1],该技术还适用于开发深部低渗透 性松软煤层的煤层气。因此,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相关研究受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
1 注气驱替煤层气的机理
煤是一种孔隙高度发育的有机固体物质。气体在煤表面的吸附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吸附,范德华力起 主要作用,不同气体在煤表面的吸附能力差异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不同。Cunningham[2]和Parkash[3] 认为这种作用力与相同压力下各种吸附质的沸点有关,沸点越高,被吸附的能力越强,因此煤对气体的 吸附能力表现为:CO2 >CH4 >N2。降文萍等[4]则从量子化学的角度计算发现煤表面CO2的吸附势阱要 大于CH4,因此CO2的吸附能力强于CH4。Marco Mazzotti[5]研究发现吸附气体会导致煤岩膨胀且膨胀 量为CO2 >CH4 >N2,因此注入CO2驱替煤层气会导致渗透率明显降低。
后来,杨涛等[6]建议采用注入超临界CO2来开采煤层气,超临界CO2能以气体的身份与CH4进行 竞争吸附,同时还能以液相的性质在渗流通道内萃取出极性较低的碳氢化合物和类脂有机化合物,从而 增加了其孔隙度和渗透性。
N2的吸附能力比CH4弱[7],因此N2驱替煤层气的机理与CO2驱替不同(图1)。注入N2后可以 降低CH4的分压从而促进CH4的解吸,N2置换CH4后煤岩会收缩引起渗透率的上升,加拿大艾伯特省 Felm Big Vaney[8]试验区的单井注入试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图1 注CO2和N2驱替煤层气的原理示意图
总之,CO2驱替煤层气技术比较适合于高渗透、不可开采煤层,对于我国低渗透、可开采煤层有一 定的局限性。另外N2的成本比较低,提纯容易。因此,建议采用富含N2的混合气体驱替开采我国的 低渗透煤层气,一方面发挥了CO2的高驱替能力,另外一方面发挥了N2的增渗作用。
2 注气开采煤层气的试验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室内以及现场试验。室内试验主要以气体的吸附/解吸、形变 和渗透率的测量为主,现场主要进行了CO2煤层埋存以及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的试验。
室内试验
煤对气体的吸附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煤的岩石学组成、物理化学结构、煤阶、水分含量等自身因素,另外温度、压力也对煤岩的吸附性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国内外的学者开展了大 量的深入研究[9~24]。
关于煤对多元混合气体的吸附,国内外专家学者[25~39]普遍认为多元气体吸附时,每种气体不 是独立吸附的,而是不同气体间存在着竞争吸附。二元气体的吸附等温线总是介于吸附能力强和吸 附能力弱的纯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之间,混合体系中每一组分的吸附量都小于其单独在相同分压下 的吸附量。
室内的注气驱替实验的一般程序是:煤岩充分吸附CH4,然后注入其它气体,可以边注边抽,也可 以注入后待其它气体与甲烷充分竞争吸附后再抽,然后测试产出气体量和成分以及它们与注气压力、注 气速率等的关系。研究表明CO2/CH4的置换比高达1:7,N2/CH4可以达到1:4,产出气体中初期甲烷含 量几乎为100%,待注入气体突破后,甲烷含量明显降低[40,41]。
现场注气试验
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先后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注气驱替煤层气现场试验。1993年,美国的 BP Amoco公司在圣胡安盆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注气(83%的N2和12%的CO2)提高采收率的相关 试验[42]。1995年,美国又在圣胡安盆地向Allison和Tiffany煤层进行纯CO2和纯N2注入试验[43]。为 了测试不同地质条件下ECBM技术的适用性,加拿大在Alberta[44]盆地进行了小规模的CO2-ECBM工 程,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中国和加拿大也联合在沁水盆地南部的TL-003井也进行了CO2-ECBM的 微型先导性试验,测试数据显示注气后产气量明显上升,产水量有所下降[45,46]。除此之外,在日本在 北海道,欧盟在波兰也进行过类似的现场试验。
目前看来,几个国家的现场测试结果都比较令人满意,注入CO2后气井产量均有大幅增长,但是近 井周围的渗透率在注气后有所降低,随着排采过程又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一方面是因为CO2的扩散趋 于均匀,不再像注入初期那样聚集在井筒附近,另一方面是排采过程中储层压力降低,煤基质收缩导致 渗透率有所增大。
3 注气开采煤层气的数值模拟
注入气体和煤层甲烷在煤层中赋存运移规律是注气开采煤层气的理论基础。注气开采煤层气的 实质是一个注入气体与甲烷在煤层中竞争吸附、解吸,扩散,以及水、气多相渗流的过程。ECBM 过程中煤层气的运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煤层气及注入气体的竞争吸附、解吸、扩散以及 达西流动等。气体的吸附、解吸会使煤岩产生膨胀、收缩变形,从而引起煤岩的孔隙结构变化,进 而引起煤岩渗透系数的变化。煤岩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系数变化反过来又影响气体在煤岩中的赋存与 流动。因此,ECBM过程是一个多组分气相-水相-煤岩固相耦合的过程。由于该过程非常复杂,即使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其求解也相当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Ekrem Ozdemir[47~50],Julio Manik,Seto,吴嗣跃,孙可明[50~52]等在建立ECBM过程模型的时候一般都作了一些假设,忽 略某些因素,使求解变得简单。
常规煤层气模拟器一般可以模拟:(1)双重孔隙系统;(2)单组分气体在孔隙系统的吸附和扩散; (3)裂隙系统达西渗流;(4)吸附气体解吸产生的煤岩收缩。模拟ECBM过程还必须考虑:(1)CO2吸附引 起的煤岩膨胀;(2)混合气体吸附;(3)混合气体扩散;(4)由于注入气体和煤层和之间的温差造成的非等 温吸附等。
针对ECBM过程的这些特点,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ECBM模拟器主要包括商业的模拟器,如: GEM、ECLIPSE、SIMED11、COMET2,METSIM2和非商业的模拟器,如:GCOMP、TOUGH2、CBM - SIM、IPARS-CO2等。David [53]对注气驱替煤层气数值模拟做了深入的研究,详细比较了上 述几种模拟器的模拟效果,各自的功能特点见表1。
表1 目前主要的ECBM软件的功能特点
4 总结
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可行性和原理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然而,前人的研究工作多处于纯理论研究阶段,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存在如下可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
(1)深入研究多组分气体在煤样中的竞争吸附/解吸效应,确定相对吸附(解吸)速率、置换速率 与吸附平衡压力、各组分气体分压、时间的关系。
(2)通过注气驱替渗流实验,研究煤层气采收率与注气方式、注气成分、注气周期、注气压力之 间的关系。
(3)研究煤变质程度及煤岩组分对注气效果的影响。
(4)开展高温、高压下的煤岩储层注气效果评价。
(5)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54]和分子动力学方法(MD)[55]进行注气开发的微观模拟。
参考文献
[1]Puri R.,Yee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C].SPE20732 presented at the 65th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New Orleans,1990:193-202.
[2]Cunningham in gas and porous media[M].New York:Plenum Press,1980:153-154.
[3]Parksh S.,Chanrabarrtly of coal from Alberta Pla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86,6: 55-70
[4]降文萍,崔永君,张群.煤表面CH4,CO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J].煤炭学报,2006,31(2):237~240.
[5]Mazzotti M.,Puri R.,Storti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J].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9,47: 619-627.
[6]杨涛.超临界CO2抽提对煤的改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38~41.
[7]方志明.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机理及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2010,20~30.
[8]Wong S,Law D,Deng X, coalbed methane and CO2 storage in an thracitic coals-Micro-pilot test at South Qinshui Shanxi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07,1(2):215-222.
[9]Levy .,Day .,Killingley capacities of Bowen Basin coals related to coal properties[J].Fuel,1997,74:1-7.
[10]Bustin .,Clarkson controls o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apacity and gas Content[J]. Coal Geol.,1998,38(1-2):3-26.
[11]Lamberson .,Bustin methane characteristics of gates formation coals,Northeastern British Columbia: effect of mineral composition[J].AAPG,1993,77:2062-2076.
[12]Clark .,Busti g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isotherms:effects of moisture and coal composition upon carbon dioxide selectivity over methane[J]. Coal Geol.,2000,42:241-271.
[13]Jouber t .,Grein of methane in moist coal[J].Fuel,1973,52:181-185.
[14]Levine .,Johnson pressure microbalance sorption studies[J].International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1993:187-195.
[15]Castello in the study of methane storage in a porous carbonaceous materials[J].Fuel,2002,81:1777- 1803.
[16]张群,杨锡禄.平衡水分条件下煤对甲烷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9,24(6):566~570.
[17]崔永君,张群,张庆玲等.不同煤级煤对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25(1):61~65.
[18]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等.煤对CH4/CO2二元气体等温吸附特性及其预测[J].煤炭学报,2005,30(5):618~622.
[19]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26(2):165~168.
[20]郭立稳,肖藏岩,刘永新.煤孔隙结构对煤层中CO扩散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5):636~640.
[21]牛国庆,颜爱华,刘明举.煤吸附和解吸瓦斯过程中温度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3,31(4):47~49.
[22]钟玲文,郑玉柱等.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27(6):581~585.
[23]张晓东,桑树勋,秦勇等.不同粒度的煤样等温吸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4):427~432.
[24]马东民,张遂安等.煤层气解吸的温度效应[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3(1):20~23.
[25]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等.煤对CH4/CO2二元气体等温吸附特性及其预测[J].煤炭学报,2005,30(5):618~622.
[26]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等.高压下煤对CH4/CO2二元气体吸附等温线的研究[J].煤炭转化,2005,28(1): 43~47.
[27]崔永君,张群,张庆玲等.不同煤级煤对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25(1):61~65.
[28]唐书恒,马彩霞,叶建平等.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甲烷采收率的实验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5):607~616.
[29]张庆玲,张群,崔永君等.煤对多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25(1):57~60.
[30]蔺金太,郭勇义,吴世跃.煤层气注气开采中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 18~20.
[31]Bush,.,Krooss Y.,Gensterblum F.,et adsorption of methane,carbon dioxide and their mixtures on coal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preferential sorption behavior.[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3,(78- 79):671-674.
[32]Mazumder S.,Hemert .,Busch A.,et gas and pure CO2 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al:A compa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6,67:267-279.
[33]Fitzgerald .,Pan Z.,Sudibandriyo M.,et of methane,nitrogen carbon dioxide and their mixtures on wet Tiffany coal[J].Fuel,2005,84:2351-2363.
[34]Hasan Shojaei,Kristian of potential theory to modeling of ECBM recovery[C].SPE144612 prepsented at the SPE Western North American Regional Meeting,Alaska,USA,2011:7-11.
[35]Gruszkiewiez .,Naney .,Blencoe .,et kinetics of CO2,CH4,and their equimolar mixture on coal from the Black Warrior Basin,West-Central Alaba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9,77:23-33.
[36]Chaback,.,Morgan,et irreversibilities and mixture compositional behavior during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processes[C].SPE 35622-MS,SPE Gas Technology Symposium,28 April-1 May 1996,Calgary,Alberta,Canada.
[37] Sorption Modeling for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and CO2 Sequestration[J].Energy Fuels,2006,20(4):1591-1599.
[38]Ekrem Ozdemir,Badie ,Kar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rgonne premium coals[J].Fuel,2004,83:1085-1094.
[39],, et hysteresis phenomena in high-pressure sorption of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on coal[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Asia Pacific CBM Symposium,Brisbane,Australia,2008.
[40]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的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85~100.
[41]吴迪.CO2驱替煤层瓦斯的机理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50-54.
[42],, Permeability change of coal during Gas -injection processes[J].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11(4):792-802.
[43]Tom Tang,Wenjuan Lin,Tanmay Chaturvedi,et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O2 injection for enhanced methane recovery from coalbeds[C].Presentations from the 5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Geologic Sequestration of CO2:in Deep,Unmineable Coalbeds,2006.
[44]White C M,Smith D H,Jones K L,et of carbon dioxide in coal with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a review energy fuels[J].Energy&Fuels,2005,19(3):659-724.
[45]Reeves, Coal-Seq Project:Key Results From Field,Laboratory,and Modeling Studies[C]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GHGT-7),Vancouver,BC,Canada,September 5-9,2004.
[46]Gunter .,Mayor .,Robinson storage and 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field testing at the Fenn Big Valley,Alberta,Canada[C].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GHGT-7).September 5-9,2004.
[47]叶建平,冯三利,范志强等.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4):77-80.
[48]Ekrem of the ad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by Argonne premium coals and a model to simulate CO2 sequestration in coal seams[D].University of Pittsburg,2004.
[49]Ekrem of coalbed methane(CBM)production and CO2 sequestration in coal se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9,77:145-152.
[50]Julio modeling of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D].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99.
[51]., four-component,two-phase flow model for CO2 Storage and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J].SPEJ,2009,14(1):30-40.
[52]吴嗣跃,郑爱玲.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三维多组分流动模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4):580~583.
[53]孙可明.低渗透煤层气开采与注气增产流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4]Law .,Vander Meer,.,Gunter, of numerical simulators for greenhouse gas sequestration in coalbeds,part Ⅰ:pure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C].paper SPE 75669 presented at the SPE gas technology symposium,Calgary,Alberta,Canada,2002.
[55]Akshay Gunde,Tayfun Babadagli,Sushanta method to estimate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for matrix- fracture interaction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C].SPE138255 presented at the SPE Eastern Regional Meeting,Morgantown,West Virginia,USA,2010.
[56]Haixiang Hu,Xiaochun Li,Ning gas 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coal:Molecular simulation[J].Energy,2010,35:2939-2944.
防火知识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 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 要披塑料雨衣.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 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3,不要盲目 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四,灭火器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 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3,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二氧化碳即可喷出.注意:1,干粉灭火器属于窒息灭火,一般适用于固体,液体及电器的火灾.2,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属于冷却灭火,一般适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火灾.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 %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 20 %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其次,要注意勿逆风使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此外,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此使用中防止冻伤. ========================================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9、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0、家中不可存放超过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1、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12、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 1. 家庭防火知识多 火柴、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雷电、静电等的自然火源;家具、衣物、床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 烟蒂火柴不乱扔 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 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 电线插座勤检查 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 离家要把电源切 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 煤气使用讲安全 使用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在关炉具。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 消防常识“三字经” 人生路 长漫漫 五千年 火陪伴 恰用火 送温暖 如大意 受灾难 火着起 条件三 可燃物 氧助燃 点火源 紧相连 三去一 火自完 灭火法 有四点 一冷却 二隔离 三窒息 四抑制 多学习 常操演 遵法规 不蛮干 谁主管 谁负责 防火制 落实坚 本岗位 懂火险 报火警 会圆满 懂预防 措施善 灭火器 会熟练 懂灭火 法全面 初期火 会全歼 打电话 1 1 9 须讲清 何地点 何物燃 何部位 火势悬 迎警车 路口边 消防队 不收钱 火场上 情万变 知** 及时言 保现场 协作战 先控制 救人员 急重点 再一般 平日里 想安全 教育孩 火不玩 扔烟头 不随便 引火种 不乱散 装饰房 材料选 不易燃 不可燃 新改建 审批办 防火距 合规范 不损坏 不圈占 不埋压 消火栓 危险品 严管限 公场所 禁靠边 出门外 留心看 消防标 怎避患 遇情况 不慌乱 消防道 要通坦 消防事 关民安 见危害 人人管 生活中 火看严 危险物 不近前 燃气漏 阀门关 开门窗 禁火电 电线老 快修换 保险丝 用专件 铜铁代 不保险 不超荷 使用电 火灾来 迅疏散 钱物财 别贪恋 披湿物 穿浓烟 捂口鼻 贴地面 身着火 把滚翻 厚衣物 闷火焰 火封门 逃生难 湿被褥 门缝掩 泼冷水 呼救援 消防经 要常念 牢记住 益非浅 抓防火 保平安 万家欢 ======================================== 家庭防火“四件宝” 人们都知道,火灾是无情的。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那么,如何做到在火魔的追赶下从容不迫地有效逃生呢?你不妨在家中备好这样四件“宝物”: 家用灭火器 任何大火,开始时都是小火,如果在家中备好灭火器,并能熟练地操作它,那么当星星之火燃起时,就可以将它及时扑灭。 一根(保险)绳 当大火一旦不可收拾时,就必须首先考虑逃生。这时,如果你住在3楼以上,楼梯的通道被堵塞,或者木制楼梯被烧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中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那么可将绳子分段打结,然后拴在牢固的物体上,沿着绳子攀援而下,就能顺利逃生。 一只手电筒 夜间失火,电路烧坏以后,屋内一片漆黑,特别是在睡梦中,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家中已是一片火海。这时,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照出一条逃生之路。 一个简易防烟面具 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如果家中备有一只防烟面具,在危急关头,套上防毒面具,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 ==================================== 单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凡是属于消防重点单位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那么究竟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后该怎样去实施呢?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指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其中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内容详细、全面,组织机构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了满足上述条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还远远不能满足单位在起火和突发事件时的需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预案。其他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样式,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由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专兼职的消防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在组织消防演练时,要注意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第1章 绪 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防盗、防劫、防火保安设备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针对偷盗、抢劫、火灾、煤气泄漏等事故进行检测和报警的系统,其需求也越来越高。本设计运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新颖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而本设计中的输入部分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不同类型的探测器用不同的手段探测各种入侵行为;不同作用的传感器,也可检测出不同类型的情况。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本设计的选题背景、课题介绍、本文主要工作、方案论证。选题背景单片机现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智能仪表、工业控制、日常生活等很多领域,可以说单片机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也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有机会利用单片机去改造你身边的仪器、产品、工作与生活环境。红外技术已经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他是不可见光,因此用他做防盗报警监控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白天黑夜均可使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这种监控报警装置广泛应用与博物馆、单位要害部门和家庭的防护[1]。通常红外线发射电路都是采用脉冲调制式。红外接收电路首先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和解调出用于无线发射电路的调制信号。当无人遮挡红外光时,锁相环输出低电平,报警处于监控状态;一旦有人闯入便遮挡了红外光,则锁相环失锁,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接通无线发射电路,监控室便可接收到无线报警信号,并可区分报警地点[2]。当我们考虑的范围广一点:若是在小区每一住户内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当住户家中无人时,可把家庭内的防盗报警系统设置为布防状态,当窃贼闯入时,报警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向小区安保中心报警[3]。周界报警系统:在小区的围墙上设置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防止罪犯由围墙翻入小区作案,保证小区内居民的生活安全[4]。目 录第1章 绪 论 选题背景 课题介绍 本文主要工作 方案选择论证 单片机的选择 显示器工作原理及其选择 液晶显示和数码显示 防盗报警选择传感器的选择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AT89C51芯片的介绍 引脚功能 结构原理 AT89C51定时器/计数器相关的控制寄存器介绍 MAX708芯片介绍 单片机复位设置 8255A芯片介绍 8255A的引脚和结构 8255的工作方式 8255的控制字 AT89C51与8255的接口电路 显示部分 七段显示译码器 7448译码驱动 单片机与7448译码驱动器及LED的连接 外部地址锁存器 23第3章 检测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热释红外线传感器典型电路 红外光敏二极管警灯电路 光敏二极管控制电路 红外线探测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光电耦合器驱动接口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精密多功能运算放大器INA105 低功耗、双运算放大器LM358 34第4章 电源设计 单片机系统电源 检测部分电源 主程序设计 核对子程序设计 中断子程序设计 读数子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说明 程序清单 41第6章 调试 安装调试 音响(和继电器)驱动线路具体连接 程序修改 程序执行过程 47结论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1原理图 5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防盗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住宅防盗的需要而设计的家庭式电子防盗系统。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防盗报警器、开关电子防盗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防盗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本系统采用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同时它的信号经过单片机系统处理后方便和PC机通信,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红外探头电路、驱动执行报警电路、LED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S51。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系统程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和显示等子函数。[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报警电路。Infrared burglar alarm design controls which basedon the monolithicintegrated circuit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unceasing progres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nomical unceasing development, the people living standard obtainsthe very big enhancement, to private property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in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us set the new request to the securitymeasure. This design is for satisfy the family type electron securitysystem which the modern housing security needs to present in the market condition equips mainly has the pressure totouch the hair style burglar alarm, the switch electron burglar alarmand the pressure shields light the hair style burglar alarmand so on each kind of alarm apparatus, but these kind of quite commonalarm apparatuses all have some shortcomings. This system used hashotly released the electricity infrared sensor, its manufacturesimple, cost low, installm the antijamming ability strong, thesensitivity high, safe was reliable. This kind of security installmenthiding, was not easily discovered by the bandits and its signal after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processing the convenience and P the C machine correspondence, isadvantageous for the multiuser unification design designs two parts including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hardware partially including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controlcircuit, infrared pokes head in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actuationexecution alarm circuit, the LED control circuit and so on the partialcompositions. The processor uses 51 series monolithic integratedcircuits AT89S51, the overall system is works under the systemsoftware control. The system program may divide into following severalmodules: The data acquisition, the keyboard control, reports to thepolice with the demonstration small steelyard words: AT89S51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infrared sensor,data acquisition, alarm circuit.目 录1. 绪论 1 前言 设计任务与要求 1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概述 PIR传感器简单介绍 PIR 的原理特性 PIR 结构特性 33. AT89S51单片机概述 AT89S51单片机的结构 管脚说明 主要特性 振荡器特性 AT89S51单片机的工作周期 AT89S51单片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 AT89S51的指令系统 164. 方案设计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系统硬件选择 硬件电路实现 软件的程序实现 215. 结论概述 主要结论 结束语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
现在总是有煤气泄漏事件的相关报道,大家在日常使用煤气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当煤气泄漏时应该怎么检查?煤气发生泄露怎么自救? 煤气泄露如何检查 1、用鼻子闻 家庭燃气在进入居民家前都进行了加臭处理,使燃气带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这样易于被发现泄漏。所以一旦察觉家中有类似的异味,就有可能是燃气泄漏。 2、看燃气表 在完全不用气的情况下,查看气表的末位红框内数字是否走动,如走动可判断为气表阀门后有泄漏(如气表、灶具和热水器连接气表之间的胶管、接口等地方)。 3、喷涂肥皂水 肥皂或洗衣粉用水调成皂液,依次涂抹在燃气管、燃气表胶管、旋塞开关处等容易漏气的地方,以检查燃气是否发生泄漏。皂液如遇燃气泄漏,就会被漏出的燃气吹出泡沫。当看到有泡沫产生,并不断增多,则表明该部分发生了漏气。不过,对于极微小漏点可能无法观察到,要以专业检测工具检测结果为准。 4、使用专业的燃气泄漏报警器 使用专业的燃气报警仪器(如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查漏,一定要去专卖店或者官方旗舰店购买。煤气泄漏如何自救 1、首先,发现煤气泄漏时要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这是最简单易行,又十分有效的处置方法。同时要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一旦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不能点火,也不能在室内拨打电话。 2、当你看到钢瓶阀门处已经着火时,千万不要慌,应紧急关闭阀门,不要因为害怕而把钢瓶弄到屋外任其燃烧,这样反而会引起爆炸。很多人看到钢瓶阀门处着火时,第一感觉都认为此时去关闭煤气阀门会发生“回火”爆炸,其实不然。通常情况下,液化气钢瓶的设计是保证了安全,不会发生“回火”爆炸的;此外,由于钢瓶出气口口径小,火焰传播速度非常慢,也是不可能发生回火的重要因素。所以,当你看到钢瓶阀门处已经着火时,关闭阀门是最好的做法。时间拖延得长了会更危险。 3、由于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温度很高,所以,你在关闭角阀的过程中,必须要戴上湿过水的布手套,或用湿围裙、毛巾、抹布包住手臂,防止被火烧伤。如果家中备有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剂,一定要先把火扑灭,然后再将钢瓶角阀手轮拧紧。关闭完煤气阀门后,要马上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打开门窗,跑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4、关阀断气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超过3~5分钟,钢瓶角阀内的尼龙垫、橡胶垫圈和用于密封接头的黏合剂就会被高温融化,以致失去阀门的密封作用,形成液化气大量外泄,火势会烧得更旺,更加危险。使用煤气的正确程序 1、使用煤气要严格遵守火等气的操作规程; 2、先点火,由小至大启动煤气开关,直至煤气完全 燃烧; 3、点火送入煤气时,注意火焰瞬间从炉火中喷出,点火时脸不能贴近炉口; 4、火熄灭时,一定要完全关闭总闸; 5、煤气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人看管,注意检查管道开关是否跑气。工作完毕后,检查灶炉全部熄灭后才能离去。使用煤气瓶的注意事项 1、夏季不能将液化气瓶曝晒在太阳下。 2、更换液化气时应按顺序,检查减压阀密封橡皮垫是否完好无损。 3、日常使用中,可经常用肥皂水涂沫各连接处试漏,不要用明火查漏。发现漏气时要立即关阀,迅速打开门窗。 4、不可以横放煤气瓶,不可倒残液和剧烈摇晃,使用液化气不得同时使用其他火源。 5、换罐时检查器上的密封圈是否脱落丢失,还要注意减压器与角阀为反扣连接,安装好后用手晃动减压器本体,如摆动就需重新安装。 6、煤气瓶和灶具之间一定要保持1到米的距离,使用煤气瓶的地方要通风良好。 7、要学会点火,如果两次以上没有点着火的话,就要立即停止打火,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有煤气外漏,要停两分钟以上等泄漏的气体散去,再尝试第二次点火。 8、在使用煤气过程中,如果发现壶、锅被熏黑或火灭了,火焰发红或发黄,要调整风门,把风门调至正常,使火焰形成蓝色。 9、煤气瓶不能私自拆装,更不能倒置和横放,阳光的强烈照射也会导致煤气罐爆炸;煤气罐中的残液千万不能乱倒,也不能私自修理,煤气罐出现漏气应立即送回销售点更换。 10、减压阀和胶管应该购买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生产的正规产品,减压阀使用期限为五年,胶管密封圈使用期限为三年。检查煤气瓶部件有没有老化的现象,如有老化现象就要立即更换新的部件。
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包括焦化、电石化学、煤气化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 、液化 、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在煤化工可利用的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 ,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 ,也用于生产合成气 ;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
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采用的原料煤粒度为6~50mm,气化剂采用水蒸汽与纯氧作为气化剂。该技术氧耗量较低,原料适应性广,可以气化变质程度较低的煤种(如褐煤、泥煤等),得到各种有价值的焦油、轻质油及粗酚等多种副产品。该技术的典型代表是鲁奇加压气化技术和BGL碎煤熔渣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的优点:原料适应范围广,除黏结性较强的烟煤外,从褐煤到无烟煤均可气化,可气化水分、灰分较高的劣质煤。氧耗量较低,气化较年轻的煤时,可以得到各种有价值的焦油、轻质油及粗酚等多种副产品。该气化技术存在的不足:该技术出炉煤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有效气的含量较低。蒸汽分解率低。一般蒸汽分解率约为40 %,蒸汽消耗较大,未分解的蒸汽在后序工段冷却,造成气化废水较多,由于废水中含有酚类物质,导致废水处理工序流程长,投资高。 粉煤流化床加压气化又称之为沸腾床气化,这是一种成熟的气化工艺,在国外应用较多,该工艺可直接使用0~6mm碎煤作为原料,备煤工艺简单,气化剂同时作为流化介质,炉内气化温度均匀,典型的代表有德国温克勒气化技术,山西煤化所的ICC灰融聚气化技术和恩德粉煤气化技术。虽然近年来流化床气化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相继开发了如高温温柯勒(HTW)、U-Gas等加压流化床气化新工艺以及循环流化床工艺(CF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压流化床气化存在的带出物过多等问题,但仍然存在煤气中带出物含量高、带出物碳含量高且又难分离、碳转化率偏低、煤气中有效成分低,而且要求煤高活性、高灰熔点等多方面问题。 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大都以纯氧作为气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完成气化过程,粗煤气中有效气(CO+H2)含量高,碳转化率高,不产生焦油、萘和酚水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主要分为水煤浆气化技术和粉煤气化技术。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 总则 1.1 我国目前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 以上,为推动能源合理利用、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控制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大量排放,遏制酸沉降污染恶化趋势,防 治城市空气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并结合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是为实现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 ,“两控 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控制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煤炭开采和加工、煤炭燃烧、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装备的开 发应用,并作为企业建设和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技术依据。 1.4 本技术政策控制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以及对局地环境污染有 显著影响的其他燃煤设施。重点区域是“两控区”,及对“两控区”酸雨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的周 边省、市和地区。 1.5 本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 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6 本技术政策的技术路线是: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窑炉使用中、高硫份燃煤的,应安 装烟气脱硫设施;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 它清洁能源;城市民用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 2 能源合理利用 2.1 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 2.2 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关闭或改造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 的小企业;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逐步提高城市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 业燃烧设施。 2.4 城镇应统筹规划,多种方式解决热源,鼓励发展地热、电热膜供暖等采暖方式;城市市区 应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替代热网区内的分散小锅炉;热网区外和未进行集中 供热的城市地区,不应新建产热量在2.8 MW 以下的燃煤锅炉。 2.5 城镇民用炊事炉灶、茶浴炉以及产热量在O.7 MW 以下采暖炉应禁止燃用原煤,提倡使 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等低污染燃料,并应同时配套高效炉具。 2.6 逐步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例,鼓励建设坑口电厂并配套高效脱硫设施,变输煤为 输电。 2.7 到2003年,基本关停50 MW 以下(含50 MW)的常规燃煤机组;到2010年,逐步淘汰不 能满足环保要求的100 MW 以下的燃煤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电厂除外),提高火力发电的煤炭 使用效率。 3 煤炭生产、加工和供应 3.1 各地不得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对现有硫份大于3%的高硫小煤矿,应予关闭。对现有硫份大于3% 的高硫大煤矿,近期实行限产,到2005年仍未采取有效降硫措施、或 无法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硫设施并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的,应予关闭。 3.2 除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硫设施并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外,对新建硫份大于1.5 %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份大于2% 的煤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 设施。 3.3 现有选煤厂应充分利用其洗选煤能力,加大动力煤的人洗量。 3.4 鼓励对现有高硫煤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选煤除硫率。 3.5 鼓励选煤厂根据洗选煤特性采用先进洗选技术和装备,提高选煤除硫率。 3.6 鼓励煤炭气化、液化,鼓励发展先进煤气化技术用于城市民用煤气和工业燃气。 3.7 煤炭供应应符合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煤炭含硫量的要求。鼓励通过加入固硫剂等 措施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3.8 低硫煤和洗后动力煤,应优先供应给中小型燃煤设施。 4 煤炭燃烧 4.1 国务院划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 的规定>,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简称“禁燃区”),在该区域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 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4.2 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电、燃气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小型工业锅炉、民用炉灶和采暖小煤炉 应优先采用固硫型煤,禁止原煤散烧。 4.3 民用型煤推广以无烟煤为原料的下点火固硫蜂窝煤技术,在特殊地区可应用以烟煤、褐 煤为原料的上点火固硫蜂窝煤技术。 4.4 在城市和其它煤炭调入地区的工业锅炉鼓励采用集中配煤炉前成型技术或集中配煤集 中成型技术,并通过耐高温固硫剂达到固硫目的。 4.5 鼓励研究解决固硫型煤燃烧中出现的着火延迟、燃烧强度降低和高温固硫效率低的技术 问题。 4.6 城市市区的工业锅炉更新或改造时应优先采用高效层燃锅炉,产热量7 MW 的热效率 应在80%以上,产热量<7 MW 的热效率应在75%以上。 4.7 使用流化床锅炉时,应添加石灰石等固硫剂,固硫率应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4.8 鼓励研究开发基于煤气化技术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技术。 5 烟气脱硫 5.1 电厂锅炉 5.1.1 燃用中、高硫煤的电厂锅炉必须配套安装烟气脱硫设施进行脱硫。 5.1.2 电厂锅炉采用烟气脱硫设施的适用范围是: 1)新、扩、改建燃煤电厂,应在建厂同时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 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烟气脱硫设施应在主机投运同时投入使用。 2)已建的火电机组,若So2排放未达排放标准或未达到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剩余寿命(按 照设计寿命计算)大于1O年(包括l0年)的,应补建烟气脱硫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8o2 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已建的火电机组,若S 排放未达排放标准或禾达到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剩余寿命(按 照设计寿命计算)低于10年的,可采取低硫煤替代或其它具有同样SO2减排效果的措施,实现 达标排放,并满足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否则,应提前退役停运。 4)超期服役的火电机组,若SO2排放未达排放标准或未达到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应予以淘汰。 5.1.3 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技术路线是: 1)燃用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 MW)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 宜优先考虑采用湿式石灰石一石膏法工艺,脱硫率应保证在90%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厂 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2)燃用含硫量<2%煤的中小电厂锅炉(<200 MW),或是剩余寿命低于10年的老机组 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在保证达标排放,并满足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 半干法、干法或其它费用较低的成熟技术,脱硫率应保证在75%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厂正 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5.1.4 火电机组烟气排放应配备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并与环保行政 主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联网。 5.1.5 在引进国外先进烟气脱硫装备的基础上,应同时掌握其设计、制造和运行技术,各地应 积极扶持烟气脱硫的示范工程。 5.1.6 应培育和扶持国内有实力的脱硫工程公司和脱硫服务公司,逐步提高其工程总承包能 力,规范脱硫工程建设和脱硫设备的生产和供应。 5.2 工业锅炉和窑炉 5.2.1 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产热量<14 MW )提倡使用工业型煤、低硫煤和洗选煤。对配 备湿法除尘的,可优先采用如下的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工艺: 1)燃中低硫煤锅炉,可采用利用锅炉自排碱性废水或企业自排碱性废液的除尘脱硫工艺; 2)燃中高硫煤锅炉,可采用双碱法工艺。 5.2.2 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产热量14 MW)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低硫煤替代、循环流化床 锅炉改造(加固硫剂)或采用烟气脱硫技术。 5.2.3 应逐步淘汰敞开式炉窑,炉窑可采用改变燃料、低硫煤替代、洗选煤或根据具体条件采 用烟气脱硫技术。 5.2.4 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和窑炉应逐步安装二氧化硫和烟尘在线监测装置。 5.3 采用烟气脱硫设施时,技术选用应考虑以下主要原则: 5.3.1 脱硫设备的寿命在15年以上; 5.3.2 脱硫设备有主要工艺参数(pH值、液气比和SO2出口浓度)的自控装置; 5.3.3 脱硫产物应稳定化或经适当处理,没有二次释放二氧化硫的风险; 5.3.4 脱硫产物和外排液无二次污染且能安全处置; 5.3.5 投资和运行费用适中; 5.3.6 脱硫设备可保证连续运行,在北方地区的应保证冬天可正常使用。 5.4 脱硫技术研究开发 5.4.1 鼓励研究开发适合当地资源条件、并能回收硫资源的技术。 5.4.2 鼓励研究开发对烟气进行同时脱硫脱氮的技术。 5.4.3 鼓励研究开发脱硫副产品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和装备。 6 二次污染防治 6.1选煤厂洗煤水应采用闭路循环,煤泥水经二次浓缩,絮凝沉淀处理,循环使用。 6.2 选煤厂的洗矸和尾矸应综合利用,供锅炉集中燃烧并高效脱硫,回收硫铁矿等有用组份, 废弃时应用土覆盖,并植被保护。 6.3 型煤加工时,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助燃或固硫添加剂。 6.4 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时,应同时考虑副产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 放量。 6.5 不能回收利用的脱硫副产品禁止直接堆放,应集中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并达到相应的填 埋污染控制标准。 6.6 烟气脱硫中的脱硫液应采用闭路循环,减少外排;脱硫副产品过滤、增稠和脱水过程中产 生的工艺水应循环使用。 6.7 烟气脱硫外排液排人海水或其它水体时,脱硫液应经无害化处理,并须达到相应污染控 制标准要求,应加强对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控制,不得对海域或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6.8 烟气脱硫后的排烟应避免温度过低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9 烟气脱硫副产品用作化肥时其成份指标应达到国家、行业相应的肥料等级标准,并不得 对农田生态产生有害影响。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实用分析、近似分析或技术分析,包括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分析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全硫和各种硫及发热量等项目。作为校正挥发分、发热量和元素成分碳含量等需用的,碳酸盐中二氧化碳含量也属工业分析范围。一般把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称作煤的半工业分析,如包括硫分和发热量等分析项目,就称作煤的全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煤质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项目,因此凡是以煤为原料或燃料的工业部门都需要进行煤的工业分析。煤质分析化验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煤所固有的成分如碳、氢、氧、氮等,称为元素分析,其测定结果是作为对煤进行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在生产上,是计算发热量、热平衡、物料平衡的依据;另一类是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鹤壁市华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技术需要测定煤经转化生成的物质或呈现的性质如灰分、挥发分等,称作技术分, 根据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四项基本测定结果,对煤中有机质、无机质的含量、性质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可初步判断煤的种类、加工利用效果及工业用途等。煤的工业分析是煤质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项目。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本(电气工程)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别人的论文题目都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论题找下灵感~肯定是可以的~加油
导语:家用燃气报警器是一种适合家庭使用的小型燃气安全防范产品。它能有效地避免因燃气泄漏而引起的爆炸、火灾、中毒等恶性事故,已经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广泛应用。
国外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大力推广甚至强制安装燃气报警器,如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德国汉堡等城市,目前有80%以上的居民家庭安装各类燃气报警器。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家用燃气报警器,据统计,日本在1970年1年内共发生将近800起燃气事故,死伤人数超过500人。随着日本燃气应用的普及,家用燃气报警器的研制、开发、销售发展迅速,现在已有的燃气用户(包括管道用户和瓶装用户)装上家用燃气报警器。1998年的资料显示,城市管道燃气用户1年内发生的事故仅为16起。家用燃气报警器在日本发展40余年来,日本政府和生产企业大力推广家用燃气报警器的使用,是燃气泄漏和爆炸等事故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用燃气报警器已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注:应用的为传统型产品)
国内应用
家用燃气报警器在我国出现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但是即使是十多年的历史,至今家用燃气报警器还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冷落。根据媒体调查显示,2012年,哈尔滨的天然气用户为120万,而购买使用燃气报警器的用户只有30%。据北京一位业内人士透露,2010年北京天然气用户已经达到400多万户,但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的用户不超过50万户。此外,根据2013年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家中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的网民比例仅为。根据网络调查显示,仅有的网民愿意花钱安装家用燃气报警器,而不愿意或者认为无所谓的网民比例占到了半数以上。这些数据或许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却也能够证明,家用燃气报警器在我国的使用情况确实不佳。大多数家庭根本没有把它当一回事,甚至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防止燃气中毒和燃气爆炸的“安全卫士”存在。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老百姓的安全意识不够,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
二是有些居民不介意花钱,毕竟一般家用燃气报警器才200元左右,但是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家用燃气报警器,市民们不太信任。
因此要想大力推广家用燃气报警器,就必须加强政府的方向性指导,加强舆论对报警器知识和作用的宣传,生产企业提供有质量保障的产品。这样才能使市民真正提高安全意识,使家用燃气报警器早日进入千家万户,保护大家的安全。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要求安装家用燃气报警器的强制性国家规定,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迈开了要求强制安装的脚步。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北京、成都、哈尔滨、青岛、大连、石家庄、济南、武汉等城市,针对燃气中毒事故也采取了相关措施,部分地区将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规定,近3年的结果显示,这些地区的燃气事故正在逐年减少。燃气供应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各地法规都对使用燃气的公共场所及密闭场所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强制执行。在家用燃气方面,国内部分省市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必须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推广使用户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的通知》(鲁建安监字[2004]10号)第二条规定:各地要采取措施,研究制定方案,推广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燃气使用安全。要向居民燃气用户积极推广使用户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管道燃气用户要安装使用户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新建建筑原则上都要安装使用户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原有建筑要逐步加装户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
《上海市燃气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物内使用燃气的场所,应当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未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燃气企业不得供气。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的燃气供气站点和用户,应当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定期对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测。本市提倡居民用户使用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第条规定:住宅厨房内宜设置排气装置和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从2002年开始,国家对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产品实行强制认证制度,并针对产品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许可程序。
1、符合《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GB 16808—2008
2、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取得合格《检验报告》
3、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颁发《产品型式认可证书》。
4、国家认监委批准,新修订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火灾报警产品》于二O一四年九月一日起实施,家用天然气报警器必须具备3C国家强制性认证,家用天然气报警器3C认证是在沈阳消防所进行消防型式认可。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等法规要求,以销售为目的制造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即“CMC认证”。
家用燃气报警器一般安装在厨房,燃气报警器的核心是探测器,当探测器检测到燃气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便会输出信号给燃气报警器,燃气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并可显示燃气浓度或启动外部联动设备(如排风扇、电磁阀)。对于探测器在安装现场对气体泄漏的感应能力,通常以各种气体爆炸下限的25%以下为报警浓度。根据《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CJ 3057—1996第条,天然气的报警体积分数为~,人工煤气的报警体积分数为~,液化石油气的报警体积分数为~。
不同的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各不相同。根据相关规范,现有燃气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均设定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在爆炸下限的20%~25%(或以下)和50%时发出警报。这里,爆炸下限的20%~25%时报警称作低限报警,而爆炸下限的50%时报警称作高限报警。
同时,物业也不能疏忽对公用消防设备的维保,推荐使用类似于 iFire 消防宝的软件,通过信息化技术四维定位工作人员,确保各类巡查记录表的客观性、准确性,实现设施设备管理的无纸化与数据可视化,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升了维保的质量。
(1)分类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的燃气报警器种类繁多,按探测器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①接触燃烧式、②电化学式、③半导体式。最常见的是半导体传感器式报警器。由于其敏感度高,体积小,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其在众多的报警器中脱颖而出。这种报警器是利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作为报警器的探测装置,根据半导体的物理特性,探测装置又可分为电阻式和非电阻式两种。
(2)工作方式
家用燃气报警器有独立型、联网型、混合联网型3种工作方式。独立型报警器独立安装,外接220V或者12V、24V电压,报警器独立工作。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当达到设定的浓度时,通过报警器上的声光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达到预防燃气泄漏、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在联网型工作方式中,燃气管道上的紧急切断电磁阀可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连锁或与消防及其他智能报警控制终端模块等连锁,实现现场或远程的连动控制。联网型家用燃气报警器的主要功能是:燃气发生泄漏后,当超过燃气报警浓度时系统便自动切断该用户的燃气供应,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连动控制排风扇。联网型家用燃气报警器工作原理见图1。
在混合联网型工作方式中,报警器在报警的同时自动切断电磁阀,并通过小区门禁系统或者其他消防报警系统将信号送到小区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小区短信平台将用户家里燃气泄漏报警信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有也的产品配备控制主机,可向用户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提醒。
你这个应该是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吧。我觉得这就是个查表指令的运用。至于开题报告不要花太多时间,论文实质内容才是重要的。祝你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有所提高。
正好我刚做好了,过两天也要交了,论文,仿真,还有PPt,不是一个学校的话可以发给你QQ12553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