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蜈蚣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蜈蚣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蜈蚣为大蜈蚣科昆虫小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临床应用范围颇广,疗效确切,惜深知其用者鲜,故搜采诸家之说,结合笔者临床经验,集于此供大家参考学习。

搜风解痉

息风止痉是蜈蚣最主要的功效。因其性善走窜,内通脏腑,外达肢节,玄府经脉,无处不到,故为息风止痉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现代研究发现,本品水煎液具有中枢抑制及抗惊厥作用,可能是其息风止痉功效的现代药理依据之一。

急慢惊风 小儿肝强而脾弱,凡外感时邪,化热入内,或暴受惊恐,常可引动肝风,突发急惊风,症见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两目天吊,神志不清;或脾虚肝旺,或脾肾阳衰,土虚木摇,虚风内动,则发慢惊风,症见手足蠕动,神倦瘛疭,四肢不温。由于本品具息风止痉之效,故对于急慢惊风均可配伍其他药物治之。急惊者,多与羚羊角、钩藤、水牛角、牛黄、蝉蜕、僵蚕同用;慢惊者,多与人参、天麻、白芍、炙甘草相伍。如《证治准绳》睡安散,以蜈蚣配伍全蝎、朱砂、乳香、血竭等,治急慢惊风,症见头痛项强、神昏惊厥、手足抽搐、不得安睡者。

癫痫 本病发作时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属于肝风内动,本品平息肝风,定痫止抽,所以对此病有效。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治疗各类癫痫均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单纯采用中药治疗还可以长时间控制发作,甚至也有停药后数年不发作者。治疗癫痫,蜈蚣是必用药之一,其与全蝎配伍,效果更佳。笔者临床经验,在蜈蚣、全蝎、蝉蜕、僵蚕、天麻、胆南星、磁石、青礞石、粗瓷片、生龙骨、生牡蛎、郁金、白矾等药中,选择五六味配伍,再略加针对病机的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面肌痉挛 笔者常以白芍、炙甘草、全蝎、蜈蚣、蝉蜕、僵蚕为主药,有热者加双花、连翘;寒重者加麻黄、附子、细辛;血瘀者加川芎、土元;肝旺者加钩藤、桑寄生、菊花。曾治一35岁女士,因工作紧张又受寒邪,导致面肌呈慢节奏但极重之痉挛,一分钟约10次,痉挛时面目狰狞,不可控制,发作3天,深以为苦。笔者以芍药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全蝎、蜈蚣、金银花,重剂治之,服药4小时即见效,2剂后痉挛即止,服完3剂,诸症皆除。

通痹止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品通络止痛,可用于风湿顽痹,偏正头风,以及中风中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镇痛等作用。

头痛 肝阳化风、瘀血阻络所致的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为当今中青年脑力劳动者的常见病。本病缠绵难愈,遇压力过大、睡眠不佳、情绪激动或经期则易发,疼时影响工作,痛苦难耐。由于蜈蚣走窜之力速,善于搜剔血络,又可息风止痉,故适用于血瘀、肝阳化风所致头痛者。治疗此类头痛,笔者常用蜈蚣与全蝎配伍,在天麻、钩藤、僵蚕、川芎、白芷、白芍、炙甘草、细辛、菊花等药中,根据辨证选择其中五六味配伍。如血瘀为重,以川芎、白芷为主;如肝阳上亢为重,以钩藤、白芍、甘草、菊花为主;如痰浊阻络为重,以僵蚕、细辛为主。笔者临床治疗此病颇多,经以上加减,鲜有不效者。

痹病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病邪气久羁,注于经络,流于关节,气血痹阻不通,症见肢体麻木疼痛,重着不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影响活动。蜈蚣性善走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故为本病之有效药物,常与散风除湿通痹药物配伍而获效。现代临床用本品治疗痹病的报道不胜枚举。如飞马丹,以本品与马钱子配伍研末为丸,治关节痹痛,有很好的止痛之效;以本品配伍独活、桂枝、黄芩等清热祛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可除湿止痛;以加减乌头汤(本品配伍乌头、桂枝、川芎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效;天麻蜈蚣汤(以本品配伍天麻、川芎、威灵仙、秦艽、制首乌、独活),治疗风寒湿热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性疼痛有效。笔者在临床上对于风寒湿邪侵入经络,症见疼痛较重、四肢屈伸不利者,用本品与制草乌、制川乌、穿山龙、细辛、麻黄、熟地、徐长卿、乳香、没药等配伍,收效满意。使用马钱子、乌头等药物时需严格控制用量,合理利用炮制法减毒增效。

中风后遗症 本品对于中风中脏腑或中经络所致后遗症,均可配伍应用。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筋脉拘挛,遍身麻木,可以本品配伍全蝎、僵蚕、乳香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乳香应痛丸。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记载逐风汤,以蜈蚣配伍黄芪、当归、羌活、独活、全蝎等治疗中风抽掣。现代用本品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很多案例,如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本品与土鳖虫,治疗脑出血症见神昏、失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有良效。

起痿兴阳

阳痿与肝郁肾虚有关,阴茎乃肝所主之宗筋。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除与心理因素有关外,与阴茎海绵体的充血不足也有直接关系。从中医角度论,蜈蚣疏达肝脉,通达肝之筋络,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本品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提升阴茎海绵体充血,故近年来多用蜈蚣治疗阳痿,取得很好疗效。如有研究报道称,以当归、白芍、炙甘草配伍本品,用量较大,药专力宏,治疗阳痿有效。亦有研究报道称,以助阳散(海马、蛤蚧、蜈蚣、细辛)治疗阳痿患者65例,总有效率。笔者在辨证方中加入本品,每天2~3条打粉冲服,效果可靠。

定痉止咳

中医之风咳,多见于百日咳、咳嗽变异性哮喘,其症为平时咳少,但咽中痒甚,咳发则数十声连续而不止,咳痰少而黏稠,呈透明胶状,夜间为重,一般止咳药服之效不佳。由于其呈痉挛性咳嗽,加之咽中痒,有中医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且符合无风不作痒之说,故当以息风止痉药治之。蜈蚣性善息风止痉,故对此症有效。如有报道称以蜈蚣、甘草等分为末,每日3次,每次克,连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500例百日咳患儿,有效率90%。笔者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药用旋复花、麻黄、白芍、甘草、荆芥、蝉蜕、僵蚕、桔梗、细辛、蜈蚣、全蝎,效果满意。多在1~2天见效,7~10天痊愈。

解毒疗疮

蜈蚣虽有小毒,但善于以毒攻毒,治疗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等有效。

治疗疮疡 热毒凝聚之疮疖痈肿,用蜈蚣攻毒拔毒,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者,如《疡医大全》之小蟾酥丸(蟾酥、雄黄、蜈蚣),内服可以治疗多种疮疡疔疖初起,红肿热痛,根深坚硬,或伴恶寒发热者。其外用者,如《药蔹启秘》之八将丹,以本品配伍牛黄、冰片、麝香等为末,掺膏药贴患处,治痈疽大毒,未溃者可消,已溃者拔毒。

瘰疬痰核 即结核性淋巴结炎等病,当今比较少见,但古书中以本品治疗此症者不乏记载。既可外用,也可内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对于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臁疮 即小腿前侧的慢性溃疡。《外科正宗》以本品配伍独活、白芷、甘草,入桐油煎开,外搽患处,有拔毒去腐生肌之功。有研究报道称,用蜈蚣配轻粉、冰片、血竭,等研细末,外敷疮面,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压疮等,效果满意。

毒蛇咬伤 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冲服可以毒攻毒,治毒蛇咬伤。亦可以本品配伍白芷、雄黄、樟脑研细,油调搽患处。不过如果遇到毒蛇咬伤,此只能作为权宜之法,应尽快去医院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本品治慢性骨髓炎也有效验。

抗癌消症

近年来,以蜈蚣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报道日渐增多。例如国医大师张志远将其与全蝎、黄药子、半枝莲、石见穿、干蟾衣、山慈菇、白屈菜、菝葜、木鳖子、白花蛇舌草等分别配伍,治疗肿瘤。笔者也常用本品与全蝎、干蟾衣、雄黄、麝香、人工牛黄、白花蛇舌草、守宫按一定比例配伍,装胶囊内服,配合辨证汤剂治疗多种癌症,可以起到带病延年的效果,少数患者可以达到肿瘤消失或缩小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据张锡纯记载,本品对于噎膈,即食管癌效佳,可以在临床上观察使用。

外用诸法

蜈蚣内服、外用均可,外用有时可以收到内服不能取得的疗效,故对本品的外用之法不能忽视。现择其临床常用者介绍如下。

乳头风(乳头皲裂) 以乳风散(蜈蚣、制乳香、煨乌梅、制马勃、三七为末研细),敷患处有效。

银屑病 以蜈蚣、乌梢蛇、乌梅、黄柏入砂锅,菜油浸泡2小时后,以文火煎至发黄微黑,滤过,每天于皮损处涂1~2次,涂药后摩擦5~10分钟。

口疮 以整条蜈蚣大者一条,烘干至焦黄带香,研碎后加入10毫升香油中,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蜈蚣油涂口疮处,疗效佳。

带状疱疹 蜈蚣、全蝎等分为末,香油调成糊状,每日3~4次涂于患处,内服克。

鸡眼 治疗时以温水泡脚,去除鸡眼表层的角质层,使鸡眼露出,撒上蜈蚣粉少许,再抹上凡士林油,外用胶布盖贴,7天后撕去胶布,用热水浸足泡洗,一般即可脱落,如不脱落则再用上法治疗一次。

蜈蚣与全蝎常配伍应用,二者均属节肢动物,功效基本一致,且均属味辛、有毒之药,俱归肝经,皆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三大功效。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全蝎性平,毒力较弱,息风止痉作用稍弱,解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温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作用较强,毒力亦较大,攻毒疗疮,通痹止痛之力亦优。从息风止痉作用来看,全蝎偏于频频抽搐,手足震颤者;蜈蚣对于角弓反张,强直性痉挛者效果较好。而且,内科一般多用全蝎,外科则用蜈蚣。

需要注意的是,蜈蚣含有类似于蜂毒的毒性成分,即组织胺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可引起溶血效应及过敏反应。大剂量可致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个别患者可出现肝肾损害或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应用蜈蚣时,即便是在常用量的范围,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头昏、头胀、头面潮红等症状。如用量达到15~30克,则可引起中毒。其中毒潜伏期为30分钟至4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不省人事,心跳及脉搏缓慢,呼吸困难,体温及血压下降等。重者引起溶血,可出现酱油色血尿及溶血性贫血等。出现过敏反应者可见皮疹、身痒,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当出现蜈蚣毒副作用时,应立即停药,对症治疗,重者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蜈蚣内服常用量为每日3~5克,最好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内吞服,外用适量。本品有毒,应严格控制用量,不可多服,孕妇忌服。

蜈蚣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临床常用于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等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药性】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应用】1.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3.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鉴别用药】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噉诸蛇、虫、鱼毒……去三虫。”2.《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2.药理作用: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粘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选方】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⑧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⑩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水蜈蚣.植物【别名】:水蜈蚣、蜈蚣草(通称)、无头厚香(潮汕)、三荚草、金钮草、散寒草、无头厚香(南澳)、三星草、三须蜈蚣(海丰)、三荚草、三棱草、梳子草、耙齿草(惠阳)、三荚草、水蜈蚣、疟疾草、三星草、顶棍草(湛江)、三星草、三荚草、顶棍草(广州)、发汗草、散寒草、三角草、三荚草、疟疾草(万山岛)、三荚草、入地蜈蚣、水蜈蚣、顶棍草(阳春)、三荚球(曲江)、三角草(连山、韶关、仁化)、水蜈蚣(佛冈)、水土香(厦门)、耙齿癀(厦门、漳州、同安)、三角草(同安、永安、长汀、建阳、寿宁)、一粒珠(莆田、古田)、金钮草(龙海、福州、仙游、霞浦、政和、古田)、金钮草(广西梧州)。【科属】:莎草科(Cyperaceae),水蜈蚣属【分布】: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东北等省区。【植物形态】:水娱蚣 ,莎草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根茎带紫色,生须根。茎瘦长,秃净,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叶质软,狭线形,长短不一,长3~10厘米,宽~3毫米,末端渐尖,下部带紫色,鞘状。头状花序,单生,卵形,绿色,长4~8毫米,稠密;总苞3片,叶状,连接穗下,长2~16厘米,往往外向开展;小穗极多数,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成熟后全穗脱落;花颖4枚,呈舟状的卵形,脊无翼,具小刺,2列,相对排列于轴上,背浅绿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发育花,中部1枚具发育花,上端的仅具雄蕊;花无被,雄蕊3,花丝细长丝状,药椭圆形;雌蕊1,花柱细长,与花丝等长,柱头二歧。瘦果呈稍压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药用】:本品辛平,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祛瘀消肿的功用。主治疟疾、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痢疾、肝炎、乳糜尿、热淋、沙淋、肾炎、风湿关节炎、疔疮等症。【单方验方】:1、治疟疾:水蜈蚣30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4-8小时服。2、治痢疾:鲜水蜈蚣30-45克,冰糖15克,水炖1小时服。3、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水蜈蚣60克,用水2碗、煎半碗,1日分3次冲红糖服。4、治风热感冒:水蜈蚣30克,紫苏叶15克,生姜3片,水煎服。5、汉乳糜尿:水蜈蚣、龙眼肉或乌枣各60克,水煎服,每日剂,连服15天。6、治风湿骨痛:水蜈蚣30-60克,水煎服。7、预防疟疾:水蜈蚣、鸡掇鼻(倒扣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剂,连服2日。隔半月后,如前法,再服1次。8、治疮疡肿毒:水蜈蚣、香蕉根,捣烂,敷患处。9、治足底踮伤:水蜈蚣、生艾各等量、苏打少许,捶冷饭贴之。10、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烂包患处,每日换药2次。11、治蛇伤:水蜈蚣60克,捣烂冲酒60克,一半内服,一半敷伤口周围。12、治荨麻疹:水蜈蚣30克,金花草50克。先取水蜈蚣30克水煎服,留渣再加金花草,煎水洗患处。本品内服常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

蜈蚣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蜈蚣是地道的中药材,其作用是平息风邪、缓解痉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轻毒邪、消散结节。

味辛,有毒。蜈蚣能够平息风邪、缓解痉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轻毒邪、消散结节。临床上用于治疗眩晕、抽搐、震颤、痉挛、昏迷,中风口角歪斜、偏瘫,破伤风,偏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体表化脓性疾病,蛇虫咬伤等。

蜈蚣又叫作天龙、百脚、百足虫等,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现代研究发现,蜈蚣具有中枢抑制、抗惊厥和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抗炎、抗菌、改善微循环、抗凝血、降低血黏度。此外,还有溶血和组织胺样作用。

适宜人群:配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可用于关节病、偏头痛、面瘫、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等人群。

容蜈蚣有熄风止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本品主入肝经。中医认为虫类药物性善走窜,既平肝息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熄风止痉之效,通过配伍可以治疗各种惊风痉挛抽搐。如小儿高热导致的抽搐,蜈蚣可以配合天麻、钩藤。本品味辛、有毒,外用可以治疗瘰疬、结核。蜈蚣善于通络止痛,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变形,疼痛作用颇佳,可以研末温酒送服。蜈蚣有通经络止痛作用,还可以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研末吞服。本品外科用的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蜈蚣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它的功效与作用:功效是息风镇静,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在临床上的作用主要是治疗一些痉挛抽搐或者是疮疡肿毒,因为它有消肿散结的作用,比如瘰疬,结核等等这些都可以治疗。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治疗风湿,比如说风湿痹痛,它有良好的通络止痛的作用,所以说在临床上风湿科对于蜈蚣的用法是非常的多,也可以治疗头痛,能够通过散走经络而治头痛,一般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对于偏头痛,还有枕大神经痛效果都非常的好。

蜈蚣的主要功效是熄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常用这个药来治疗小儿惊风,各种急慢惊风,抽搐痉挛、风湿顽痹以及各种顽固性的疼痛、疮疡肿毒,瘰疬破溃。另外现在研究用蜈蚣这个药物治疗一些结核性的疾病,效果也比较好。因为蜈蚣是一种虫类药,所以用量的时候不要太多,一般常用量是3-5g。另外这个药孕妇禁用。中医讲究一个取类比象的思维,蜈蚣这种动物长得是非常像这个人类的脊柱,所以对于一些脊椎的疼痛,关节的病变,脊椎的关节病变,效果是比较好的。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岳德超)

药用真菌,是指能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以及具有滋补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就有用“神曲”治疗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等记载。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公元100—200年)及历代其它本草书中就记载有茯苓、猪苓、雷丸、马勃、灵芝、香菇、蝉花、冬虫夏草、木耳等真菌药物。这些药用真菌经历了上千年的医疗临床实践的考验,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全世界约有真菌25万种左右,已知有药效的约300余种。而人工培育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其中很少部分。

近30年来,我国药用真菌事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1980年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以来,药用真菌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真菌类中草药,已从真菌中发掘和开发出约30余种真菌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真菌类药物安全有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药用真菌培育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的国家。如早在800多年前,王祯(元)《农书》中就记载有香菇(蕈)的简易栽培方法。主要是人工在树杆上砍出花口,随野生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感染长出香菇。这种方法曾传至日本,约在300多年前,日本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大约60多年前,被改用孢子水接种方法所代替。现今已发展到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栽培方法。浙江省的龙泉、景宁、庆元是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

1957年陈梅朋等,为了节约木材和克服产区的局限性,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开始采用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并于1960年初步获得成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作为栽培香菇及其它多种药用真菌的原料,其栽培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野(室)外有坑道、荫棚、溪沟等段木栽培,室内有瓶栽、袋栽、菌砖栽、盆栽等栽培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质量也远比老法栽培的要好。目前,江苏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福建古田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栽培生产量较大,我国香菇产量达世界产量的40%,已跨入世界香菇生产大国的行列。

茯苓在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如在《癸辛杂志》内就记载有“茯苓生于大松之根上矣。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这种掘根后用原苓引种方法,现今在某些山区还常采用。在苏颂(宋)《图经本草》(公元1062年)上就记载有茯苓的采收方法:“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拔,于是掘土取之”。这与现今采挖茯苓的“钻场法”是一致的。

1970年以来,湖北、福建等地改革了用茯苓作种(肉引)培育的老方法,而采用纯菌种菌丝(菌引)接种的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正大力推广人工接种(菌引)栽培法。

现今,全国已有许多省区进行茯苓的人工栽培,其中以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产量较大。

我国栽培银耳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银耳的栽培于1894年始于四川省通江县,其后传至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后来日本也仿效栽培。过去也是采用自然接种的老法栽培,产量低。现今不仅分离出优良的银耳纯菌种,而且还掌握了栽培银耳的新技术。如在接种银耳纯菌种以后,还需接种适当比例的银耳伴生菌——香灰菌丝,一般比例为1000∶1较好。其栽培方法除段木栽培外,还研究成功并大量推广瓶栽、菌床栽、塑料袋栽等方法,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银耳栽培。不仅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亦为药理、化学等研究创造了条件。

灵芝的栽培,首载于清《花镜》(公元1688年)一书内。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从事灵芝的瓶栽和段木栽培,并已发展至固体和液体发酵培养。

猪苓过去全靠野生资源提供药用,山西古县、陕西秦岭有关单位,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野生变家栽的初步经验,云南省近几年在开展室内人工分离培养菌核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研制出猪苓的水培法,1980年初步获得成功。

1956—1959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麦角菌的人工接种栽培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曾先后研究成功固体及液体培养麦角菌的方法,同时也曾对茯苓菌进行发酵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在瓶内培养形成菌核。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虫草的人工培养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日本矢秋信夫报道了虫草属中80个种的人工培养,对含虫草菌素成分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已获成功。但对我国的虫草(含虫草酸),日本研究很少。近年来我国对虫草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虫草菌的分离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983年沈南英曾报道,于1981年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1根冬虫夏草的子座,随后青海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野生的子囊孢子,培育出菌株已在试管中长出了不成熟的子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福建清流县医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都相继从野生虫草菌上分离出不同菌株,并进行了发酵药理化学及临床疗效等的研究已通过成果鉴定,投入生产。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西国药厂于1987年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准产证书。但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其全部生活史。

除培养上述几种药用真菌外,近30年来,还成功地培养出紫芝、薄盖灵芝、雷丸、猴头、构菌、云芝、树舌、蜜环菌等多种药用真菌的子实体或菌核,并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培养出上述各种真菌以及亮菌、安络小皮伞、木耳、层卧孔菌、竹黄菌、白僵菌(或僵蚕蛹)等多种真菌的菌丝体供医药用。

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将多种真菌作为药物,并载入历代医药书籍中,它们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医疗实践的考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和生产真菌类药物制剂较多的国家。尤其是近30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真菌,使药用真菌事业发展迅速。一些药用真菌经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且疗效安全可靠。

我国真菌资源极为丰富,而被发掘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仅是其中极少部分。由于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因此,进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药源,亦可发掘和开发利用祖国医药学宝库,寻找新药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近30年来,药用真菌培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一些传统培育的真菌如麦角、香菇、银耳、茯苓等进行了方法改革,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接种培育的新方法,代替了过去自然接种的半人工培育的老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在所有药用真菌的培育,都采用纯菌种人工培育的新方法,并已普及推广,发展迅速。在江苏江阴县夏港乡,于1985年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长江香菇场投入生产。1986年在福建古田县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目前,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正为实现工厂化、自动化而努力。而更多的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则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层发酵方法进行培育。此种方法不仅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4—15天),并可在工厂内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育生产,或应用此方法生物合成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物,如麦角新碱、银耳孢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等,其质量易于控制,成本低,可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发酵生产真菌类药物的工厂或车间,全国约有30多个,而从事药用真菌研究的单位则更多,生产出的真菌类药物制剂约有30余种。

四、药用真菌的培育方法

利用发酵法培育药用真菌,可以大大缩短生长周期,适合工厂化生产,培养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潜力大,为广泛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药用真菌开辟了新途径。

人工栽培,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我国自古有宝贵的经验,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对一些野生药用真菌,还应试行人工栽培。

(一)人工栽培

1.段木栽培

是模仿野生药用真菌生长的一种方法。即利用人工栽培,在段木上生长出子实体或菌核。此法适合于山林栽培。山林栽培要根据药用真菌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场地和树种,采用适当的栽培工序,其过程为:准备段木,选择栽培场所,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如在选地方面,木耳要选高山的半山腰,有适当的树木遮荫,背风而湿度大的地方。茯苓喜温暖,故选通风干燥的地方。对树种的要求,木耳以阔叶树为主,茯苓则选针叶树松木。木耳和银耳虽然生长环境及栽培工序相近,但也各有其特性。银耳生产要求砍“发浆树”,也就是抽出新树枝,树液流动时砍,而木耳却要求砍“收浆树”,即树叶枯黄,树干养料积累时砍。段木栽培,除木耳、银耳和茯苓广泛应用外,在香菇、灵芝上也在大力推广。

2.木屑瓶栽

主要原料为锯木屑,麦麸或糠皮。因为锯木屑是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所以发展药用真菌的瓶栽生产,是木材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一个途径。木材种类繁多,质地不同,成分不同,如果不了解树种,盲目使用,会直接影响药用真菌的培养效果。一般阔叶树的木屑,特别是壳斗科的树种,最适于药用真菌的生长,它不仅质地较硬耐腐,而且配制的培养基营养充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过程中营养消耗慢。含有杀菌物质的樟木和含油脂的松柏树种不适作瓶栽的原料(茯苓的培养除外)。一般木屑瓶栽,多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室内,而壳斗科树材在平原地区来源困难,故也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通过试验,选择来源方便的其它阔叶树锯木屑进行栽培。如果不知锯木的种类,应先晾晒,待油脂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分解散失后再用。在培养料中掺入一些麦麸或糠皮增加氮源成分更利于菌丝生长。目前河南南阳应用棉籽壳代木屑作培养基,经过试验效果也较好。

(二)发酵培养

经化学分析及临床实践证明,以子实体入药的真菌,在它们的菌丝体中也含有与子实体相同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疗效。凡属这类的药用真菌,均可采用发酵的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可分固体发酵培养及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1.固体发酵培养

是以固体物质做培养料来培养菌丝体,再经提取加工进行制药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高超的操作技术,投资也较少,更适合基层单位使用。凡适合栽培用的培养料皆可用于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是把长满菌丝体的培养料与菌丝体一并入药,因此要求培养料绝不能含有对人有毒及有害的成分。适合作固体发酵的材料有玉米粉、米糠、黄豆粉、麦麸等。用于生产的容器有浅盘(曲盘)扁瓶(柯氏瓶或茄瓶)、蘑菇瓶等。目前用此法生产的有猴头菌、蜜环菌、云芝、麦角菌及白僵菌等。

2.液体深层培养

其特点是将菌丝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给以适当的通气搅拌,使菌体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和积累有效物质。培养过程一般在发酵罐中进行。因此需要发酵罐和压缩空气的设备以及过滤、浓缩、提取等设备。先在摇瓶中培养种子,再扩大到罐中培养。具体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小摇瓶种子(一级)培养→大摇瓶种子(二级)培养→繁殖罐(种子罐)(三级)培养→发酵罐培养。培养基成分一般比较简单,可用豆饼粉,芝麻饼粉、蚕蛹粉、鱼粉等动植物性原料作有机氮源,适当加些糖类补充碳源再给少量无机盐类即可。深层培养的优点是培养量大,易于人工控制,培养周期短,不受气候、季节限制,常年可以生产。如培养灵芝子实体在栽培条件下需一个半月时间,而菌丝体深层培养下5—7天即可完成发酵生产周期。适于工业化生产,前途广阔。

经常用淡盐水洗澡就可以了

方法一:经常用淡盐水洗澡。方法二:勤洗澡,最好一天一次。方法三:勤洗衣服,尤其是贴身的衣服。方法四: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衣物。浴室和厨房最好常保干燥、袜子和其他衣物要分开清洗。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癣菌侵犯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呈水疱鳞屑型表现,损害多限于一侧,初发生小水疱,数目多少不一,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柔韧性,触之有粗沙感。

1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 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 mg/ml。陈超等[16] 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 、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 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 (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 mm,MIC为(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 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 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 90为μg/ml(平均MIC 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 90为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μg/ml(平均MIC 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 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20 mg/ml(平均为),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2 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 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next] 3 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对白念珠菌MIC:,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 mg/ml、 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4 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 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5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 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减肥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

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的健康问题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但孩子爱吃,大人们也是越吃越过瘾,根本不在乎健康,快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不能光顾美食,吃美食的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要想好。要做到健康减肥,每天保证充足的营养,鸡鱼肉蛋都要吃点,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清淡的菜肴,要营养,要健康减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健康才能健康地减肥。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攻略,希望能帮到你: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毕业论文通常是一篇较长的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提交的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的文章。它是大学生从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到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最初尝试。学生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查找对一篇毕业论文写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1 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查。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高校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水平的一个总体检验.通过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的论文格式与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专业方向的一些研究内容,掌握文献资料查找的

一.前言我们都很清楚,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肥胖很快就会超过吸烟,成为全世界导致过早死的最大单一因素,而且还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使医疗费用升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随着美国人变得越来越胖,已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肥胖症,还有1/3的成年人超重。《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每年都会导致16万多个“预计外”的死亡人数。逼人的形势,让我们急迫地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多余的脂肪为何如此难以摆脱?似乎不应该这么困难。减肥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只要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就行。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容易,肥胖就不会成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全球首要健康问题。肥胖是受生物-行为-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多为以下几种:(1)脂肪摄入过多,这是促进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肪摄入和消耗通过两条途径维持平衡,脂肪氧化供能和通过神经负反馈减少饮食中脂肪摄取。若摄入和消耗不能维持平衡则会促进肥胖的形成;(2)低代谢率与肥胖形成属于遗传因素,如印第安人的肥胖;(3)基因突变。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突变和变异,包括消脂素(瘦素)基因突变、消脂素受体基因突变、β3受体基因突变、解偶联蛋白基因变异。消除肥胖的方法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鉴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在精神和毅力上的挑战,最易被人们接受和寄予厚望的方法是服用减肥药物。二.常用减肥药减肥原理目前应用的减肥药主要分为食欲抑制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三大类。1.食欲控制药通过影响神经介质的活力,降低食欲和增加饱感,从而减少食物的摄人。这类药物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其效果有限且个体差异较大。影响5-羟色胺(5-HT)系统药物影响5-羟色胺(5-HT)系统的药物促进5-HT释放,并抑制其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从而兴奋下丘脑饱食中枢,抑制食欲。该类药物有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氟西汀、舍曲林。具有部分减轻体重的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短期服用有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头晕、旋转性眼震等,长期应用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病变。因此,1997年FDA决定禁止使用,已从市场撤出[1]。拟交感胺类药物促进中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阻断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从而产生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抑制摄食中枢。该类药物有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如苯丙胺、苄甲苯丙胺、安非拉酮、右苯丙胺和苯丁胺等。减轻体重的效果确切,曾作为一类非处方的食欲抑制药得到广泛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过度兴奋致失眠、头痛头晕、心率和血压升高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因此不能长期治疗使用[2,3]。混合型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混合型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同时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在脑中的浓度,从而抑制食欲。该类药物有吲哚类及其衍生物,如吗吲哚、环咪唑吲哚、西布曲明等。西布曲明同时可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兴奋β3-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脂肪组织的葡萄糖利用和产热作用,从而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它成瘾性小,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口干、焦虑、失眠、便秘以及潜在的升血压效应等[4,5]。2.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高脂饮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脂肪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控制体重的又一措施。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是强效、专一、长效的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在胃和小肠内起作用,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可吸收的甘油三酯,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控制体重。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微而短暂的胃肠道副作用,影响脂溶性维生素E和A的吸收,故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确定[6-8]。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在小肠中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减少多糖及双糖分解生成葡萄糖,从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作用,但可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副反应[9]。3.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中枢兴奋药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且可降低食欲。但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减肥效果。如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等。但对这类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有心绞痛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肾上腺素β3受体激动药选择性的β3受体激动药,能增加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热生成作用,从而降低脂肪的贮积;能增加脂肪动员和能量消耗,而不影响血糖水平。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是常见的热量产生药物,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加入甲状腺激素,可加速肥胖患者的体重下降。三..国内减肥药市场 中国肥胖人群达7000万,是成年人总数的,其中北京市区15~54岁人群中有93万人发生肥胖,全市减肥产品市场容量9亿元。21世纪的中国减肥品市场,主要可归结为保健食品类、茶类、药品类、外用类、仪器类。90年代后期开发的两个新型减肥药奥利司他、西布曲明以其确切的疗效、较小的副作用给肥胖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我国,以盐酸西布曲明为原料的减肥药如曲美、澳曲轻等隆重上市,再次掀起减肥药销售高潮,罗氏公司的减肥新药奥利司他于2000年宣布在我国的上市也对整个减肥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减肥药物主要分为以西布曲明为原料生产的减肥药、奥利司他、中成药类及左旋肉碱类四大类。 1.以西布曲明为原料生产的减肥药 在美国,两布曲明的商品名为诺美亭,1998年在美国上市,而四川太极集团是中国最早拥有盐酸西布曲明新药证书的制药企业,历时3年开发“曲美”(盐酸西布曲明胶囊),2000年6月,“曲美”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国药准字号减肥药。此外还有南京长澳制药集团生产的盐酸西布曲明胶囊“澳曲轻”、南京药业生产的可秀、由广西桂林集琦推出的“集琦亭立”和海南三洋德林公司的产品。2.奥利司他 奥利司他的商品名为赛尼可,为罗氏公司所有,1999年在美国上市。于2000年l1月初拿剑入市中国的通行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产品许可证,并申请7年半的行政保护,2001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3.中成药类 中成药类减肥药继续畅市。近儿年来以天然植物原料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植物性减肥制剂(绿色减肥药) 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销售额逐年上升,形成了一股“绿色风暴”。目前市场上准字号的减肥中成药主要有NRG清赘减肥胶囊、歌迪安减肥系列、瘦身减肥精油、韩国瘦身软黄金、绿瘦及欧麦诗闪电定点瘦减肥胶囊等。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故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因此减肥中成药多从理气、排毒、发散和抑制代谢出发,除减肥外,有些还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4.左旋肉碱类自从一个叫“西木博士”的人在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中推出一种叫做“左旋肉碱”的东西后,这个生僻的名词,一时间风靡了大江南北。在商场里,左旋肉碱类的商品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各类添加左旋肉碱的减肥药物多达几十种。报纸杂志上,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广告。在网上搜索“左旋肉碱减肥”,获得约几百万条结果。左旋肉碱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把机体内的长链脂肪酸运入到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变为人体所需的能量。通俗地说,左旋肉碱在脂肪的氧化过程中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四.减肥药之坎坷路减肥药在受到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也伴随不少的争议,所以大多数减肥药的命运可谓一路坎坷,有的甚至遭到巨额索赔。额诉讼赔款。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的Dinitrophenol(DNP),因为该药能消耗热量产热而使身体快速减重,后因为致盲和引起死亡被FDA禁止。Fen-Phen,即fenfluramine和苯丁胺phentermine的复方药,90年代中期上市,曾经红极一时,但2年后,因为被发现引起致死性损伤心脏瓣膜严重副作用,药物被撤离市场,引发官司无数。赛诺菲-安万特开发的Acomplia,本来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双重作用的新药。于2007年在欧洲先获得减肥药的批准,但同样适应证遭到FDA的拒绝。理由是该药有增加用药者自杀倾向。2007年,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未能通过美国FDA的上市批准,之后也因为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抑郁、焦虑及增加服用者自杀倾向,而不得不撤出欧洲市场。受此影响,几项已经进入Ⅲ期临床的同类药的研发不得不提前终止。另一种减肥药,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也遭受了类似的命运。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物委员会(CHMP)依据一项西布曲明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建议在欧盟范围内暂停上市许可。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名为“西布曲明心血管终点试验(SCOUT)”,始于2002年,历时约6年,共涉及1万名55岁及以上、超重或肥胖、有心血管疾病史或2型糖尿病史、或还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受试者。初步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比,西布曲明增加严重、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等,至此国内市场上以西布曲明为主要原料的“曲美”等减肥药品已被迫下架。中成药类由于部分药理不够明确,很难在作用机理上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于进一步开发药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另外,中成药类一本需要长时间坚持服用,停用后身体机能又会恢复到用药以前的状态,对长期用药的依赖性较强。对于现在在市面上极为流行的左旋肉碱类减肥药,更是争论不断,生产企业极力宣传其脂肪搬运工的重要作用,而部分营养学、医学专家批判其偷梁换柱,严重夸大左旋肉碱的减肥作用。事实上,从左旋肉碱的功能被发现至今,对于它到底能否减肥的实验并不少,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实验证据来证实它的有效性。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对左旋肉碱的研究做过一份综述报告,报告中称,“尽管左旋肉碱被用作减肥产品而投入市场,但是,没有科学证据显示它有减肥的作用。另外,左旋肉碱宣传点之一是“对人体绝对安全”,应当指出,标榜一种东西“绝对安全”,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食物是绝对无毒的,糖、盐这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作为左旋肉碱这种被宣传为一种营养素的物质,如果超量服用,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潜在危险还是很大的。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王泽斌说:“美国国家研究所膳食补充剂办公室针对左旋肉碱做了全面的总结,这份综述提到了关于左旋肉碱的各种功能的研究,但是没有提到减肥。”可见,针对左旋肉碱的减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减肥药为何这么难?肥胖症是复杂的慢性疾病,与生理、遗传、饮食、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不管以何种机理作用的减肥药,在取得5%~10%减肥效果的同时,伴随相应的风险和副作用。肥胖患者本来就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疾患的高危人群。肥胖患者在接受长期药物治疗时,必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损害。除非以后发现特殊的生物标记,进行靶向治疗,否则难免有发生减肥药伤害患者的事件。要开发出高安全性的减肥药,的确不容易。不然大药厂是不会等闲视之,错失商机,而对于本不属于肥胖的人群,因爱美等需求而越减肥药之雷池,大为不值。另外减肥药市场的巨大利润推生了一批敢于“冒风险”的生产企业在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生产出售减肥类药品,这使本已监管不力的减肥药市场的混乱程度有增无减。五.正视肥胖,从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做起-倡导行为疗法报道中的发现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有时候还会相互矛盾,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针对肥胖问题的研究亦属于此类科学问题。当把所有的研究综合起来,肥胖问题显然不是吃哪种类型的食品或是服用某种减肥药可以解决的。肥胖的发生涉及很多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物学因素-储存脂肪,饱腹感阈值更高甚至味蕾更敏感的遗传倾向;经济因素-全球垃圾食品的泛滥等等。就目前而言,相比通过节食、运动、服用减肥药来适度减肥保持体形上,最有效的途径或许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也就是源于心理学上的行为疗法。支持行为减肥疗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由哈弗大学心理学家B·F·斯金纳发展建立的行为分析科学。其观念的基础-目前,科学家不可能真正弄清楚人类的大脑运作机制,但是科学家可以客观的多次观察和测量人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然后根据观测结果确定环境与行为间的关系。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对肥胖和饮食的行为研究就认识到,一些基本条件可能会提高减肥和体形保持的成功率:严格测量和记录热量摄入量、运动量和体重;逐渐而缓和的做出一些改变,而不要做出剧烈改变;注意饮食均衡,有节制的摄入脂肪和糖分,不能忽视主食;制定的目标要明确,量力而行;要培养终生性的饮食习惯,而不要短期节食;要参加能给予节食者鼓励的团体活动。 这些基本条件被建于1963的美国慧俪轻体公司所推广,并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2005年,《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8钟流行的减肥方案,结果发现行为减肥疗法使减肥者在两年的研究期限内体重减轻程度保持在3%。 一些相关联的研究也表明,饮食类型并不重要,坚持时间的长短才是减肥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行为干涉为何能生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的生活心理学与市场营销研究员劳蕾特·杜贝表示,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中,高明的营销手段无处不在,时刻都在刺激我们的感官欲望,用充满诱惑的“信息炮弹”攻击我们薄弱的意志壁垒。而我们身边,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讲,行为干预是致力于重塑环境,把我们从纷杂的信息,感官欲望和随波逐流的沼泽中拔出来,朝着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迈进。杜贝说,当我们的从足够多的渠道获得了正确信息,我们就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保持良好的体形。美国公共卫生局办公室和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都已公开支持行为疗法,把它作为对抗肥胖的重要武器。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起的“Let'sMove”行动,几乎完全依靠行为疗法,试图缓解青少年肥胖问题。目前,全球肥胖率有史以来最高,一项大规模的减肥计划将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课题,在一步步解密脂肪背后的秘密时,饮食和运动习惯的适当调整似乎是众多备选方案中最为实际的,当然更加期待科学界能对肥胖问题给出全面的、完整的、可操作的新解答。

丹参药理学作用研究新进展论文

丹参可以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中医里丹参是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大量出血的常用药。丹参可调经镇痛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丹参能祛瘀活血、养血安神,对月经不调有不错的疗效。古有云,一味丹参功兼四物汤,可见是妇科要药。丹参有调经、消肿、镇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有抗凝血、抗炎、耐缺氧、抗肿瘤的作用,并能镇静安神。丹参常用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大量出血等症状,对于烦热、精神不佳、心悸不眠有改善的作用。现代也常用丹参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早期肝硬化、高脂血症、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选购与保存选购丹参时以身干、粗大、色红、无泥、无细根、体结实者为佳。保存丹参时,应放置通风干燥处收藏,预防潮湿。注意事项丹参不可与藜芦同食,而且有出血不止症状的人也不宜服用,如果服用后出现头晕、口干、无力等症状,应减少用量。红糖丹参茶材料:丹参1 5克、水150毫升、红糖适量。做法:丹参加水,煎至1 00毫升,去渣加红糖温服。功效: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都能改善,且有补气养血、温经活血的功效。注意事项:正在服用抗凝结药物的心脏病人,不适合同时服用丹参,以免引起严重出血。

丹参是非常名贵的药材。丹参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使用历史,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丹参服用之后对身体的好处多,虽然味道比较苦,但是活血化瘀的功效非常的明显。丹参的功效与作用第一:活血丹参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这样冠脉之中的流量就会大大的增加,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或者是心肌梗塞等心脏方面的疾病。同时还可以调节心率速度,有效的扩张周围的血管大小,提高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缩短血色素以及红细胞的恢复时间,有效的促进组织的修复,如果身体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将丹参泡水喝还能够有效的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第二: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研究发现,丹参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这种物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身体的健康程度。第三:预防血栓丹参具有一定的抗凝血功能,泡水喝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促进纤溶,对于身体之中的血小板凝聚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说,丹参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预防血小板的凝结,所以对于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四:护肝丹参中所含有的物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抑制肝细胞出现坏死、变性或者是炎症的可能性,同时对于肝细胞的再生也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除此之外,丹参还能够有效的对一些细菌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结核杆菌,避免身体出现肺结核。第五:降血脂丹参进入身体之后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抑制冠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形成,有效的保护身体健康。第六:抗肿瘤研究还发现,丹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因为他能够对中枢神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保护身体健康。第七:降血糖丹参进入身体之后能有效的促进血管的扩大,提高身体之中的血液循环,这就能够降低血糖在血液之中的含量。第八:提高身体免疫力丹参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例如多种维生素、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还有原儿茶酸等,这些物质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事项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丹参注射液、片剂或其他剂型治疗冠心病,对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肌损害有一定疗效。 丹参酮 ⅡA磺酸钠注射液由于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因而疗效更有所提高。 医科院药物所的研究证明总丹参酮以及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和丹参酮ⅡB,对敏感以及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证明以总丹参酮为主要成分的片剂、油膏剂治疗化脓性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症及疖肿、骨髓炎及其它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患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丹参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一些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医科院药物所用丹参酮对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药理试验对小鼠有镇静、安定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神经性衰弱性失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