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保密科学技术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保密科学技术杂志投稿

国家保密标准由国家保密局发布,强制执行,在涉密信息的产生、处理、传输、存储和载体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标准适用于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具有全国性指导作用,是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国家保密标准与国家保密法规共同构成我国保密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密防范和保密检查的依据,为保护国家秘密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国家保密标准由国家保密局发布,强制执行,在涉密信息的产生、处理、传输、存储和载体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3. 国家保密标准适用于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具有全国性指导作用,是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BMB1-19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电话机电磁泄漏辐射发射、传导发射的限值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党政专用电话网使用的有线电话机(不包括无绳电话机、数字电话机),适用于需要保密通信的电话机。2. 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检查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辐射发射、传导发射检查测试方法和信息安全判据。本标准适用于保密部门对信息设备进行现场保密检查。3. BMB3-1999《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电磁场屏蔽效能要求、传导泄漏发射抑制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对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性能进行检测。4. 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干扰器的辐射发射要求、传导发射及抑制要求、抗视频信息还原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保护满足GB9254-1998A级、B级或其它等同标准要求计算机的电磁干扰器。5. BMB5-2000《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对涉密信息系统的设备选用、使用环境和工程安装等防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6. 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本标准规定了密码设备电场辐射发射、磁场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限值以及等级划分。7. 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本标准规定了密码设备电场辐射发射、磁场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测试方法的总要求以及红黑信号识别的测试方法。8. 《电话密码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电话密码机电场辐射发射、磁场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测试方法以及红黑信号识别方法。9. BMB8-2004《国家保密局电磁泄漏发射防护产品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国家保密局电磁泄漏发射防护产品检测中心”及其分中心的检测实验室在组织管理、技术能力以及检测人员、检测场地、检测设备、设施配置等方面应达到的认可要求。本标识适用于申请获得实验室资格认可的单位的检查和评审,本标准供国家保密局认可实验室使用。10. BMB10-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隔离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隔离计算机、安全隔离卡及安全隔离线路选择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隔离计算机、安全隔离卡及安全隔离线路选择器的开发和检测。11. BMB11-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的防火墙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防火墙产品或系统安全功能的研制、开发、生产、测试、评估和产品的采购。12. BMB12-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漏洞扫描产品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漏洞扫描产品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漏洞扫描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评估和采购。13. BMB13-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产品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网络型和主机型入侵检测产品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网络型和主机型入侵检测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评估和采购。14. BMB14-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实验室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及其系统测评分中心的系统测评实验室在组织管理、技术能力以及系统测评人员、检测设备、设施配置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申请获得实验室资格的单位的检查和评审,以及实验室的管理。15. BMB15-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安全审计产品的技术要求。本标准所指的安全审计产品包括网络审计、主机审计、数据库审计、应用审计和综合审计等产品。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安全审计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评估和采购。16. BMB16-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评估和采购。17. 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准则和相应等级的安全保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也可用于保密工作部门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审批。18. BMB18-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工程监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开展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建设和工程监理,也可用于保密工作部门对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管理和指导。19. BMB19-2006《电磁泄漏发射屏蔽机柜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电磁泄漏发射屏蔽机柜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20. GGB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本标准规定了信息设备电磁泄漏辐射发射、传导发射的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的涉密部门使用的信息设备。21. 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信息设备电磁泄漏辐射发射、传导发射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的涉密部门使用的信息设备。22. BMZ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本指南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要求,适用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23. BMZ2-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本指南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可用于指导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的设计。24. BMZ3-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本指南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准则,适用于评测机构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进行测评,以及保密部门对涉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进行检查,并指导用户和承建单位建设满足安全保密要求的涉密系统。25. 《保密会议室移动通信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用于保密会议的移动通信无线信号干扰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26. 《保密会议室移动通信干扰器安装使用指南》该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无线信号干扰器在保密会议场所的安装使用指南。27. 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过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内容,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设计单位、建设使用单位(主持建设、使用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也可用于保密工作部门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审批。28. BMB21-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消除安全保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涉密载体销毁和信息消除的等级、实施方法、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适用于涉密单位、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涉密载体销毁机构对涉密载体销毁和信息消除,以及涉密载体销毁设备和信息消除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检测。29. BMB22-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该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工作流程、测评内容、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判定准则,适用于获得国家保密局授权的涉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机构或单位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测评,也可用于保密工作部门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获得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资质的单位和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自评估的依据。30. BMB23-2008《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该标准规定了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主持建设、使用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和集成资质单位对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的设计,也可用于保密工作部门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审批管理。《保密科学技术》2011年4月刊

是的,国家保密测评中心确实会分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家保密测评中心负责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保密工作进行测评,以确保其保密工作的有效实施。国家保密测评中心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测评单位进行分房,以便更好地完成测评任务。分房的原则是,每个测评单位的保密工作人员应该分到不同的房间,以便更好地完成测评任务。此外,国家保密测评中心还会根据测评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测评任务的要求,给每个测评单位分配不同的房间,以便更好地完成测评任务。

导读: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大家应该都是会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情报探索上投稿也是如此,这样在投稿的时候才能轻松应对,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在情报探索上投稿,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情报探索杂志好不好投稿、情报探索杂志投稿要求、情报探索杂志投稿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选择在情报探索杂志上投稿的人应该并不少见了吧,它也是现在行业中比较优秀的期刊之一,而且在学术界的认可度也是极高的,这也成为了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情报探索杂志好不好投稿、情报探索杂志投稿要求、情报探索杂志投稿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情报探索杂志好投稿吗?情报探索杂志是由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35-1148/N,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5-8095。情报探索杂志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情报探索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情报探索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情报探索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情报探索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情报探索杂志投稿要求1、情报探索杂志稿件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观点新、方法新、富于创造性和学术性、文字精练。全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综述文章除外),题目不超过20字。来稿应有题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及相应的英文对照,并随稿件附寄该文章的创新性说明。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该在首页注脚用“基金项目”来进行标识,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将优先刊登。来稿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等方面)。2、作者简介文稿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并请给出通讯地址及电话,以方便联系。3、符号数字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数码、符号,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脚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用正体。公式中符号含义要加以注释。4、图表要求文稿插图请用计算机绘制清楚,图面要求整洁清晰,线条均匀,图名及图标要有自明性。5、稿件中图片尺寸为:半栏图宽不超过80mm,通栏图不超过160mm,高适图而定。6、图片请选用Word、Visio、CorelDRAW、AdobePhotoshop中的任一种软件进行制作,因本期刊为黑白期刊请尽量不要使用彩色图。7、图片中线宽为(8磅),文字为8磅宋体字。8、若用AdobePhotoshop制图时请不要合层,以便修改,图片像素为:1016像素灰度图。文稿中的表格尽量采用三(横)线表。表名和表注也要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图名和表名应有对应英文。9、参考文献来稿所引用的文献以及资料,请作者务必要核实准确,并且注明出处。文献标引序号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在引用处标上对应的序号。10、保密事项情报探索杂志不刊登带有密级的稿件。请作者在投稿时出具所在单位保密委员会的保密审查证明。情报探索杂志投稿注意事项1、情报探索杂志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情报探索杂志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情报探索杂志将按作者说明处理。2、在情报探索杂志投稿,不允许一稿多投,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后果由作者自己负责。3、情报探索杂志来稿一经采用,需缴纳一定的版面费。4、稿件刊登后即寄作者本期期刊。上一篇:情报探索杂志版面费_情报探索杂志版面费缴纳流程下一篇:情报探索杂志审稿流程_情报探索杂志审稿周期相关论文情报探索杂志版面费_情报探索杂志版面费缴纳流程情报探索杂志好不好投稿_情报探索杂志投稿要求情报探索杂志审稿流程_情报探索杂志审稿周期情报探索杂志是不是正刊_情报探索杂志如何辨别真假情报探索杂志发表周期_情报探索杂志投稿注意事项情报探索杂志录用率_情报探索杂志录用率提高技巧我们的服务Our services期刊服务期刊发表咨询服务,1-3天快速下单, 1-3月即可见刊!查看更多>原创检测文章原创检测,精确、权威、快速,仅需50元起。查看更多>编辑指导文章编辑老师亲自指导发表,客户满意为止!查看更多>咨询期刊服务我们的保障Our security 100%安全可靠 7×18小时在线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首页

需要。杂志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保密科学技术杂志》是需要保密存储的。

科学技术哲学杂志投稿

读者 青年文摘之类的 看的人多多了 那些专业方面的期刊杂志 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原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年出版6期,每期逢双月出版。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史、自然哲学、科技与社会等。

文学之类的出版社。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后三种都是属于科技哲学的。

保密科学技术论文模板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标准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标准。

1.论文题名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

3.摘要

内容摘要的写作应符合GB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4.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

5.绪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开场白,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

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

(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

7.结尾

结尾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

8.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a.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报告 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

9.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9 .1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号,如“1”,“”,“”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图表处理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单位相同,应将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下同”来代替相关内容。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1”、“图2”……)。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

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保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十分必要,也具有可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保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保密管理论文 范文 一:保密管理概论论文

摘 要

保密管理制度是做好__的关键和保障,是一个国家__的思想和核心价值的体现。同时,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法律体系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法律体系指导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则是践行法律体系的保证。

放眼世界各国,美国的__发展的时间长,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最为完善、最有特点。美国没有专门的保密法,但拥有相对完备的保密法律体系。美国也没有专门独立的保密行政管理机构,却拥有比较成熟的保密管理制度。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专门的《保密法》,但却很难说有相对完备的保密法律体系。

深究美国__的思想,平衡公开与保密之关系是纵贯美国保密思想发展史的主线。美国联邦保密制度的发展总趋势是放松对政府信息的管制,有利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同时,这也是各国保密制度的基本要求。相比中国,虽然新《保密法》较旧《保密法》有不少的改进,但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却保持不变:一如既往地强调保密是原则,保密优先于公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并学习美国保密制度、保密法律和保密思想,对完善我国保密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制度;法律体系;思想价值;保密法

第一章 绪论

关于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规定,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二者的规定不尽相同,由于前者晚于后者颁布,依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前者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这里存在的问题在于,将判决宣告之日作为自然人死亡的日期就一定合理吗?利害关系人何时提出申请则完全取决于其主观意愿,如果将法院判决之日作为死亡之日的话,这一日期显然过于主观而缺乏确定性。并且死亡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了继承人的确定、遗产的范围等诸多重要问题。如果,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执行的话,必然会引起一定的质疑和反对,实行起来有失公允。在没有完全保护利害人利益的现实情况下,这有违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宗旨。

在关于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上,我国的《民法通则》当中没有对其做出相关规定,而是在最高院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当中规定了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其内容是:“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撤销死亡宣告不受上列顺序限制。

但是,我国的这种规定很明显是不适合的,在某些案件中,在很多的法律实践中,这些规定凸显出很多问题,带来了很多争论。

第二章 各方观点讨论

(一) 关于死亡日期规定的讨论

在宣告死亡时,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涉及到遗产继承、 保险 金赔付、生存者的人身关系等重大事项:如遗产的具体范围,继承人及受遗赠人的具体范围,继承开始的时间,转继承、代位继承发生的可能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法律意义。

魏振瀛在《民法》中提到: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对一般情形的失踪,失踪人死亡的时间有的被规定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踪期间届满之时(如日本、台湾地

区),有的被规定为得知失踪人最后一次音讯之时(如瑞士);对于在战争或意外事故中失踪的人,其死亡时间有的规定为战争停止、船舶沉没或危难消失之时(如日本),有的被规定为失踪人于战争或意外事故中失踪之时(如瑞士、意大利),还有的规定为法定宣告死亡所需失踪期间届满之时(如台湾地区)。

余能斌和马俊驹在《现代民法学》一书中提到:宣告死亡是生理死亡的对称,生理死亡是自然现实,宣告死亡是法律现实,它是一种推定,即从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的事实,推定出他已死亡的事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宣告死亡制度中,死亡日期的界定,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局面,每种观点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及立法价值。但是,无论是从法理角度推断出的死亡时间,还是各国立法给出的不一样的规定,都不能完美地适应于每一个案件。

(二) 关于利害人顺序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的法学理论界,针对利害人顺序问题,主要有三中学说。第一种是“有顺序说”,即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时,有顺序之分,并分为多个顺序。前一顺序不申请的,后一顺序不得申请。同一顺序互不影响。在我国的立法中,就采用了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无顺序说”,即所有利害关系人都有申请宣告死亡的权利,每个厉害关系人都不会受到 其它 关系人申请与否或反对申请或申请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是“配偶优先顺序说”,也就是有限制的无顺序说,即:配偶有

一票否决权,其他申请人申请权利平等,在配偶不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得申请失踪人宣告死亡。

魏振瀛在《民法》一书中提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重在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特别是其近亲属的利益,与谁提出申请无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将遭到损害,这显然违背了民法设置宣告死亡制度的目的。

还有一种争论,就是针对债权人在宣告死亡中的申请顺序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债权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一样,可以作为申请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允许债权人作为申请人,虽然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其效力超出了债券效力的范畴,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可以通过宣告失踪制度加以解决,宣告死亡的申请人应限定在下落不明的近亲属范围内。

第三章 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死亡时间应从何时算起?

1、案件简介:

湖南娄底发生一起案件:甲男与乙女成婚三个月后某天,乙女不慎落入江中,甲男听到呼救即跳入水中去救,不幸双双罹难。甲男尸体被找到,乙女尸体未找到。事故发生两年后,乙女父母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甲乙生前分别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份以甲男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10万元,指定受益人为乙女;另一份以乙女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8万元,指定受益人为甲男。另外,甲乙

婚后新购房屋一套,价值6万元。双方无子女。双方父母因保险金和房屋继承纠纷诉至法院。

甲男的亲属主张:乙女先于甲男落水,且女性体力较男性弱,故乙女应先于甲男死亡。在第一份保单中,受益人乙女先于甲男死亡,按保险法第63条规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受领保险金,故该10万元保险金归甲男的父母继承;第二份保单中,受益人甲男后于被保险人死亡,即在乙女死亡时,甲男能成为受益人。在甲男死后其所受益之8万元保险金应作为其遗产由其父母继承;甲乙共有的房屋先析产,甲、乙各得3万份额,因乙死亡在前,故乙女的3万份额由作为丈夫的甲和乙的父母平均分割,每人1万。甲的3万份额,因乙女先于甲男死亡,乙不享有继承权,故应由甲的父母继承。那么对于该房屋甲的父母共获得4万份额,乙的父母只能获得2万份额。综合以上,甲的父母能获得两份保单全部18万的保险赔付,并可分割作为遗产的房屋中的4万份额;乙的父母只能获得房屋中的2万份额。

乙女的亲属主张:虽然乙女先落水,但其死亡日期应是法院作出死亡宣告的日期,该日期在发生事故的2年后,故甲男死亡在前,乙女死亡在后。根据法律,可得出完全相反的分配结果:乙的父母能获得两份保单全部18万的保险赔付,并可分割作为遗产的房屋中的4万份额;甲的父母只能获得房屋中的2万份额。

还有人主张:鉴于本案的特殊牲,可以认定甲乙同时死亡,依据继承法规定互不发生继承关系;依保险法规定应推定受益人先死,则保险金归于被保险人遗产由双方继承人各自继承,则第一份保单的10万元保险金应作为甲的遗产由甲之父母继承;第二份保单的8万元保险金应作为乙的遗产由乙之父母继承。房屋由双方父母各继承3万份额。

2、案件分析

按照现行法律中的各项规定,第二种做法无疑是最正确的。最终法院也给出了和第二中做法相同的判决,但是合法的判决并不意味着一定合理。很显然,这样的判决违背了事实上的公平正义,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此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宣告死亡中的死亡日期应该如何确定。不一样的确定方式造成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后果,因此,这就对利害人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采取《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确定死亡时间,确实有一刀切的武断的嫌疑。

如果按照第三种说法处理,对于案件中的两方利害人来说,是再公平不过了,但那只是一种设想,并不是现实情况。在第一种说法中,甲方父母由乙女先落水,

且女性的体力弱于男性,因此得出乙女先死于甲男,这种说法缺乏合理性,且属于推断。即使之后的基于乙女先死这个论断的论述完全合理,也并不能代表这种说法就有说服力。、

同样,第二种说法中,它的一切证据和理论都是符合现行法律的,因此取得了法院最后的认同。但同样,对于甲男和乙女的死亡时间,也是推断出来的,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证明乙女后死于甲男,所以即使第二种说法合法,也并不能使得甲男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可以说,前两种说法都不合理,只是第二种说法合法,得到了法律的认同。因此,如果为了遵循民法公平和公序良俗的原则,第三种说法无疑是最好的。

(二)利害人的顺序究竟是否合理?

1、案件简介

2001年10月12日,李建苹的丈夫潘永光失踪,留下了100多万的遗产,2008年其父亲为了能分得财产,多次要求对其儿子进行死亡宣告,但由于申请顺序问题,其父亲在儿媳不同意的情况下无法申请,最终导致儿媳、孙女和失踪人的父亲关系破裂,成了彻底的陌路人。

2、案件分析

这个案件的焦点问题在于,宣告死亡申请人设置顺序是否合理。潘永光在失踪7年之后,其父亲申请对其进行死亡宣告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从常理上推断,失踪7年、杳无音信的潘永光应该已经死亡,此时进行死亡宣告,便可以结束以潘永光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且可以解决由财产分割带来的矛盾。但是,在现实中,如果被宣告人的配偶不同意进行死亡宣告的话,其他人便无权进行死亡宣告,配偶便可以独自侵吞失踪人财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这个案件中的李建苹一样,坚持不同意潘永光的父亲进行死亡宣告,这样推断,并不排除她想独自占有100多万的财产。因此,在利害人利益的分配上就出现了严重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没有达到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四章 各方观点综述

(一)死亡时间依据事实,尽量遵循公平原则

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界公认都以判决书中确定的时间为其死亡时间。因为,法院的宣告死亡的判决是具有强烈的法律宣示性的,更具有权威和准确。但这样的看法,恰恰忽略了失踪法定期间的作用。失踪人死亡的可能性随着失踪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强化加大,所以,以法定失踪期间来确定死亡时间的方式更加合理。

如果自然人在危险事故中失踪,但根据当时的情形已经可以确定其死亡的,或者是经过有关部门寻找后确定其不再生存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现其尸体,都会认定其死亡,不需要经过宣告死亡的法定程序,当然也不必确定死亡时间。但利害人由于心理上的原因肯定要等待法律上已经死亡的证明,是不会接受这样的事实的。所以,法律上的确认不仅仅是一个程序上的认定,更是对于利害人心理上的安慰。

所以,确定死亡时间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遵循客观事实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公平的民法原则,不能出现损害利害人利益的情况。综上,我认为,在有证据表明失踪人死亡时间的,我们以其真实的死亡时间为准。若否,则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应该以判决书中所确定的死亡时间为准,判决的依据应该为法定期间届满之日。

这样可以基本保障不同情况下宣告死亡人的法律适用的平等性,减少在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审理差异。

(二)“配偶优先无顺序”应当借鉴

我国学界较为流行的三种说法中,第三种说法较为符合我国的现状,即“配偶优先无顺序”,也就是“有限制的无顺序”。因为它既避免了前一顺序不申请的情况下后一顺序不得申请的尴尬情况,又兼顾了公平原则和特殊情况。

“无顺序”的说法本来就是一种公平的做法,再加上“配偶优先”的限制,使得这种说法更加合理和适合于法律实践。

第一,避免了自己的婚姻由他人来决定的问题,保护了当事人的婚姻权利,减少了对配偶的情感伤害,这也体现了人身权大于财产权的法律原则。

第二,这种观点对于宣告死亡制度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宣告死亡案件中都会涉及到配偶这一利害人。

第三,如果出现想案例中一样的配偶,后一顺序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进行举证,请求法院剥夺其优先申请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综上,“配偶优先无顺序”的观点最适合我国的社会情况和国情,应当被采纳。

参考文献

[1]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余能斌、马俊驹主编:《现代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保密管理论文范文二:学位论文保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等不宜公开内容,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涉及保密管理的学位论文指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和内部学位论文。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是指论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学位论文。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是指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但涉及知识产权、技术秘密或敏感信息等,在一定时间内不宜公开的学位论文。

第三条 涉密学位论文和内部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保密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尽量对涉密学位论文作脱密处理。对于无法作脱密处理的论文,导师应认真做好涉密学位论文从开题、撰写、印制到评阅、答辩、归档等全过程的保密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 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划分为公开、内部、秘密和机密四级。

公开:大多数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术研究公开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予以公开。

内部:研究成果不列入国家保密范围而又准备申请专利或技术转让以及涉及技术秘密,在一段时间内不宜公开的学位论文。

秘密、机密:研究背景源于已确定密级的科研项目的学位论文,属于涉密学位论文。

第二章 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查

第五条 涉密学位论文必须申请论文定密,并严格实行“先

审批,后撰写”的原则。

第六条 涉密论文的定密申请应在论文开题前提出,申请人填写《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批表》(附件1),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开题 报告 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七条 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查程序

(一)涉密论文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定密审批表》,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审定人进行初审。

(二)各单位主管研究生 教育 的领导是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的密级审定人,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初审工作。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秘密事项确定及变更规定》等有关文件审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

(三)涉密学位论文的密级申请报送科技处审核和学校定密工作小组审批。

(四)涉密学位论文保密期限根据密级确定,秘密级论文保密期不超过10年,机密级论文保密期不超过20年。

第八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作者须签订《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保密 协议书 》(附件2),并承诺对有关涉密内容负保密责任。因工作关系接触涉密学位论文的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第三章 涉密学位论文的管理

第九条 涉密学位论文必须在涉密计算机上撰写和修改,

第十四条 涉密学位论文是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学位申请人在离校前,应将涉密学位论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光盘)连同《河南理工大学涉密论文定密审批表》和《河南理工大学涉密学位论文保密协议书》由学位申请人直接送交校学位办,并按保密要求统一管理。涉密论文保密期满后退回所在学院,由所在学院送交相关单位存档。

第十五条 校学位办应做好涉密学位论文的保密管理工作,在保密期限内,应将涉密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及其电子版专柜存放,未经学校保密委员会批准,任何人不得借阅。

第十六条 涉密学位论文及其相关信息禁止上网检测和传输,保密期内不列入抽查评估的范畴。

第十七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保密期满即自行解密。解密后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不涉密学位论文的 收藏 、管理与服务 方法 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研究生, 毕业 前填报学位授予信息时,相关信息应根据保密要求,作相应技术处理,避免泄密。如填写学位论文题目和关键词等信息时,可填“保密论文”,不填具体题名和关键词。

第四章 内部学位论文的审定与管理

第十九条 根据科研项目的特殊性或研究内容保密的需要,少数学位论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按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申请保密。研究生内部学位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内部学位论

文保密期限原则上为2至5年。论文完成后,在论文封皮和扉页右上角处明确标注保秘审批确定的论文密级和保密期限,如“密级:内部3年”字样。

第二十条 内部学位论文应在论文开题时申请保密,论文作者需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河南理工大学内部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附件3),报本单位__负责人和研究生处审批备案。

第二十一条 经审批需保密的内部学位论文在开题、评审(含预审)、答辩(含预答辩)过程中,导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具体的保密要求,报所在学院__负责人审定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经审批需保密的内部学位论文必须事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去密处理后,方可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去密处理不当导致泄密的,其责任由作者和指导教师承担。

第二十三条 通过论文答辩后的内部学位论文印刷本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光盘)连同《河南理工大学内部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由学位申请人直接送交校学位办,并按保密要求统一管理。保密期满后退回所在学院,由所在学院送交相关单位存档。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完成相关审查审批而擅自撰写涉密论文或内部论文,导致的后果由本人自负。相关单位、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导师、研究生未按照

本办法的规定对涉密论文进行审查审批和保密管理,导致泄密或存在严重泄密隐患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五条 经审批保密学位论文的学位申请人,毕业离校时,论文作者凭校学位办开出的学位论文保密管理证明(附件4)办理有关离校手续。

第二十六条 学院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保密学位论文质量控制 措施 和 规章制度 ,确保保密学位论文质量。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学校保密办和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

1 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封面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的规定执行。 题名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摘要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序号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表2、表;附注 l);文献[4];式(5)、式()等。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567; 325 不应写成94,,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和。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GB 力学的量和单位。 GB 热学的量和单位。 GB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声学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GB 无量纲参数。 GB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杂志投稿

校园环境是不用说的,绿化很好,校园面积很广,住宿环境还不错,伙食也好,有专门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不同口味的特色伙食。而且,学校学习氛围很好,各大社团总计87个。音乐系属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很有特色

2022 湖南 科技大学 艺术 类录取规则已经公布,以下是相关内容,来源于招生简章,供大家参考:

录取原则

1.我校2022年没有单独组织艺术类专业的校考。考生报考我校的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

2.相关成绩须达到生源省(市、区)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应我校艺术招考类型所在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 分数线 及相关要求,符合报考条件的进档考生,我校依据招生计划,按以下原则择优录取:湖南省考生按照综合成绩( 高考 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30%+专业统考成绩×70%,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名录取;其他省份,在投档考生范围内,按专业成绩占60%,文化成绩占40%计算综合分(60×专业/专业满分+40×文化/文化满分)进行排名录取专业。

3.若考生所在省份对于录取原则有相关规定,则按照考生所在省份相关规定执行。

4.体检限录要求按《普通高等学 校招 生体检 工作 指导意见》执行。

音乐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19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石峥嵘女,苗族,生于1962年6月,湘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类课题评委,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主考,湖南省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评委。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两年,师从杨曙光教授主修声乐。2003年主持筹建并创办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1年主持申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曾任湘潭师范学院文化素质部主任,湖南科技大学直属音乐教研室主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音乐系主任。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土家族音乐史研究”, 主持省社科课题“谭盾音乐的文化阐释”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外华人音乐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交响》、《音乐探索》、《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海》、《演讲与口才》、《船山学刊》等中央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音乐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了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论文代表作如:《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竹枝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音乐》2001年第4期)、《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艺术教育》2006年第8期)、《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艺海》2009年第1期)、《〈巴渝舞〉名称考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导语设计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3期)、《音乐课上,我这样说……》(《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6期)。其音乐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伍国栋先生、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明言博士等的高度评价。主持湖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多次荣获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奖。 彭岩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调入湘潭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工作,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钢琴》、《钢琴专业课》、《外国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美与时代》、《教育新发展》等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老残游记〉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获省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良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科研成果“成公绥《啸赋》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李湘男,汉族,声乐副教授,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师从于湖南师大李晓贰教授 ;中乐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曾工作于湖南工业学校,2001年5月调入湘潭工学院团委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指导的“世纪之声”教工女子合唱团曾获省工会系统合唱比赛银奖;曾获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3年9月起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至今,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工作认真塌实,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周丰庆男,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2-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学习; 200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声乐教育家谭树理、莫纪刚、饶余鉴和王晓康等。论文代表作有:《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由“滇美”现象所带来的启示——兼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6期)、《天籁之音,一听倾心》(《民族音乐》2008年第6期)、《解释学关照下的声乐表演》(《民族音乐》2008年第4期)、《淘金者、思考者、实践者、创作者——写在〈云南民族音乐散论〉出版之后》(《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潭市汉民族传统音乐的生态护养与资源整合研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2007年9月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参加范竟马声乐大师班学习;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获专家好评;2009年获第27届贝利尼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优秀奖。 文海良男,汉族,籍贯湖南攸县,1990年入湖南攸县师范学校学习,1995年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99年毕业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中国非凡传媒有限公司(FEELFINE MEDIA CO.,LTD)首席音乐制作人。主攻舞蹈、音乐制作及通俗演唱理论。02-05年先后为连云港交通频率、张家港交通电台、新疆哈密电台、山东音乐时尚调频等创作台歌《Listen to me》《舞调频》等多首;多次担任电视媒体各项赛事评委及音乐总监,并拍摄MTV两部。现出版《玩转软音源》、《网络翻唱实战手册》等书籍7部,通俗钢琴曲集《走进神秘园》等3本。 熊晓辉男,1967年出生,湖南凤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音乐与表演》、《音乐探索》、《国外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音乐人类学论纲》、《钢琴即兴弹奏基础》等专著5部。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湖南省民委科研论文一等奖。 吴广平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湖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湘潭师范学院“首届十佳授课教师”、湖南科技大学“首届师德标兵”、首届和第二届“十佳魅力教师”、“第三届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周兴杰1973年生,湖南怀化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文艺学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学术兴趣广泛,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大众文化研究。现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批判的位移——葛兰西与文化研究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合著、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本人还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育霖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合唱指挥与钢琴方向研究。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学术委员。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朱咏北教授主修钢琴。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至200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一年,师从陈国权教授主修指挥。曾任湘潭师范学院素质部教师。2003年参与筹建创办了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与合唱指挥的教学。2004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跃峰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二等奖。任职以来独立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求索》、艺术类专业期刊《艺海》《音乐教育与创作》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之一)发表学术论文9篇,合着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合唱比赛和艺术展演,均获金奖、银奖或一等奖、二等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王育霖副教授负责指导的《大漠之夜》、《喊一声北大荒》荣获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类“三湘群星奖”金奖。 刘海潮 男,汉族,河南省兰考县人,副教授。发表文章《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项目名称: 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省部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教学成果:2004级学生刘慧玲于2006年全国神州风采声乐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银奖;2004级学生罗恒于2005年全国首届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成年美声组银奖;2005级学生曹鑫江于2006年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声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民族组十佳歌手奖。彭浩宇 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后曾在母校团山中学工作了四年, 1997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表现优良,曾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与优秀干部称号,2001年本科毕业以较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取了该校作曲理论方向的公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工作,主要担任理论作曲科目的教学,教学踏实,科研认真积极,与文海良合作出版有四本专业书籍。2005年11月获得讲师职称。熊莉丹 女,生于1981年6月,湖南省衡阳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修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学;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担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2004年7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视唱练耳及小提琴演奏等音乐学专业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尽职尽责,对专业严谨认真,对个人的教学水平孜孜以求,获得了其他教师及其学生的一致认可。2005年获得了由湖南省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杨 姝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学工作,并任钢琴教研室负责人。肖 潇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1982年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应届考取湖南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系理论教学工作,论文曾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冯灿明 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乡。199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于武汉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音乐史、正音等课的教学工作。谢文静 女,1983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士学位。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自幼学习琵琶,跟从多位名师进行专业学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学生沟通能力强,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学习安排。赵 琴 女,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基础课,声乐专业课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2006年5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校教学比赛,取得了理科组第四名,获得十佳选手称号。2006年6月,代表湘潭电视台在杭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群众歌手大赛,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歌手奖。汤瑾 女汉族 1981年11月出生出生于湖南株洲,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任教课程:声乐。 李俊 男, 汉族 , 出生,籍贯 广东, 出生地 湖南岳阳, 无党派人士, 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曾以优异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及声乐系两系同时录取 ,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聘入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2003年参加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获“湖南十佳”奖。2、200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专业组一等奖。3、2005参加全国“德艺双馨”声乐大赛湖南总赛区声乐组评委会评分工作。 王雯 女,汉族。1982年10月6日出生,团员。贵州省安顺市人。自四岁起便跟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刘丽玲副教授学习钢琴。1996年9月考取贵州大学艺术学校音乐系钢琴专业。并于1997年1998年期间到北京艺校进修学习。师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黄媚莹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卞蒙副教授及钢琴界权威周广仁教授的亲自指导。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馨教授,主修钢琴专业。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学。

航天技术投稿杂志

科技创新导报 杂志社编辑不对外征稿的 如果你想发表 可以找代理 速度快 价格低 通过率也有保证 我2月份找刘编辑(一久五零巴巴久巴巴五)成功的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过一篇 服务态度挺好的 这个是期刊简介 发上去供你参考下子 刊名: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主办: 中国宇航出版社周期: 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4-098XCN: 11-5640/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技创新导报曾用刊名:科技咨询导报创刊时间:2004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规国家级综合科技期刊。《科技创新导报》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宇航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640/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534。本刊为旬刊,开本为大16开。一、《科技创新导报》【期刊收录情况】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入网期刊全球中文电子协会会员单位二、《科技创新导报》【读者对象】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科技企业科研开发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各大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关系科技转化的社会各界人士。三、《科技创新导报》【办刊宗旨】本刊坚持以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前言、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四、《科技创新导报》【刊登内容】《科技创新导报》杂志主要刊登我国当前科技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经济、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五、《科技创新导报》【栏目设置】资源与环境、财会审计、信息科学、工业技术、教学研究、高新技术、电子商务、工程技术、建筑科学、IT技术、学术论坛、行业科技、创新与实践、经营管理、经济综述、图书馆论坛等相关栏目及内容。六、《科技创新导报》【来稿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4、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文章内容2200—6000字符数为宜。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8、来稿一律使用word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9、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不容易。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是老牌杂志,认可度很高,审稿效率很高,审稿很严格,偏理论,投稿人不容易中。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办的空间技术类专业期刊。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

《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

读者对象

《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主要栏目

《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