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西班牙语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

西班牙语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问题一:论文的局限性怎么写。字数越多越好。要英文的。谢谢大家。 50分 太巧了,我有一篇。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 问题二:英语毕业论文局限性(limitation)怎么写?前景展望怎么写(future direction)?讲讲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就行 我觉得吧,写一下你的论文的选材,比如说,你翻阅的材料还是有局限性的,而且题目也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这个result适用于所有方面。还有未来展望应该就是depend on the existing essay, are there any other aspects or area you will focus on to make more depth *** yses. who or which organization will benefits from your essay. What is the usage of your essay. 我一般就是这么写。。 问题三:论文研究有哪些局限性(150字以上)满意追加20分! 50分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是很多的。论文一般限于篇幅,只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忽略很多其他的问题,而对问题进行化简,这一方面增加论文的简单性,另一方面可能忽视了有有的信息。 论文的研究还受限于其他条件,如研究者的经验,研究者的知识背景,研究者用的手段、方法,获取数据的充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模型等,都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从哲学上讲,任何研究都是观察者对事物的认识,是个主观的东西,不可能做到主观完全等于客观。 问题四:英文论文写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我们简单来谈谈英文文章的写作和注意事项: 题目:概括性强、体现创新性、精炼 题目写作注意事项:英文题目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目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The fabrication of…短语型题目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题目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目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目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目,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目字数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目词数越少越好。 摘要:与结论不重复,体现整个文章的结论和思想,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 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A.英文摘要的时态:时态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B.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C.英文摘要的人称: 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D.避免一些语法错误: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 问题五:自然科学奖 研究的局限性怎样理解 研究的局限性 1、科学研究只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忽略很多其他的问题,而对问题进行化简,这一方面增加论文的简单性,另一方面可能忽视了有有的信息。 2、科学研究还受限于其他条件,如研究者的经验,研究者的知识背景,研究者用的手段、方法,获取数据的充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模型等,都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3、从哲学上讲,任何研究都是观察者对事物的认识,是个主观的东西,不可能做到主观完全等于客观。 问题六:我是毕业生,要写英语论文,题目定为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想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写,请指点 这个。最好还是自己想吧??这点情商都没有的话写论文恐怕有困难哦~~~ 伊丽莎白是吧。。 她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很幸运,在世俗眼光和她的价值观的冲突中胜利了。。。 但是我觉得她和那时候的人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很含蓄,重视礼仪。 算是一个矛盾体。。既有着“旧社会”的特点,有期待从“旧社会”中解脱。。。 话说。。。别说没悬赏了。。就是悬赏100也不会有人送出一篇论文的。。 问题七:请问德语好学么??相对与日语或者英语来讲? 德语和英语是有共性的,很多词在拼揣上是很相似的,只是德语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了,只要你记性好,还是可是尝试的. 很多语言是越学越容易,听说日语是越学越难的! 问题八:论文题目 论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要求写2W字母的英文附录 翻译成中文是两千字左右 请问怎么写了?? 20分 流动比率是个相对指标,是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但是这个指标会因行业而不同,经验是2:1,其没有考虑变现能力,可以往这方面想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是很多的。论文一般限于篇幅,只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忽略很多其他的问题,而对问题进行化简,这一方面增加论文的简单性,另一方面可能忽视了有有的信息。论文的研究还受限于其他条件,如研究者的经验,研究者的知识背景,研究者用的手段、方法,获取数据的充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模型等,都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另外,从哲学上讲,任何研究都是观察者对事物的认识,是个主观的东西,不可能做到主观完全等于客观。

西班牙语翻译论文写作思路如下:

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

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西班牙语的应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西班牙语的使用者约有亿人,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的国家中,而且西班牙语也属于非洲联盟、欧盟和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班牙语翻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西班牙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让内容更加贴切,不仅要考虑西班牙语的表达方式,还要考虑中文的翻译标准。

没问题我 帮忙的可以的

西班牙语论文

1.有关西班牙语言的研究(语音、词汇、词缀、语法等)2.有关西语国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等3.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专题研究4.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之间的比较5.有关西语国家文学的研究(流派、作家、作品等)6.中国与西语国家之间文学的比较7.西汉、汗西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8.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

淘宝店铺《写作发表在线》 举办《签到有礼》活动,只要你去签到就可以领取100元优惠卷!!

西班牙语翻译论文写作思路如下: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

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西班牙语的应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西班牙语的使用者约有亿人,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的国家中,而且西班牙语也属于非洲联盟、欧盟和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班牙语翻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西班牙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让内容更加贴切,不仅要考虑西班牙语的表达方式,还要考虑中文的翻译标准。

多看下参考文献吧,肯定有好处

西班牙语同性恋毕业论文

1原来“我饿了”是一句很考验人的话。 对妈妈说:“我饿了。”妈妈就会马上起身说:“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 对爸爸说:“我饿了。”爸爸就会笑笑说:“好,我们到外面去吃。” 对男朋友说:“我饿了。”他就会温柔的说:“想吃什么呢,我给你买。” 对女朋友说:“我饿了。”她永远会回答:“我也是。” 因此越来越多的男孩选择找个男朋友……一开始我也被这狗血的结局给雷到了,然而,在如今多元化的生活中,这并不是一个玩笑。 前段时间有个女生通过微信群加了我的微信,聊了没几句就莫名其妙的突然问我:“你是gay吗?” 我明确回答说:“我是直男,而且这辈子都会是直男!!!” 她立刻道歉说:“不好意思呀,因为北京的同性恋实在是太多了,有时不得不确定一下啦。” 当时,我并没有生气,因为正如她所说,北京真的存在着很多同性恋者,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在这个繁华的都市努力地成长着。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同性恋时的情景,而且还是一对女同性恋。那是在五棵松卓展星巴克咖啡店,我坐在玻璃窗下喝着拿铁,看到旁边的桌椅前坐着两位美女,一个短发,冷酷型的美丽,一个长发,可爱型的美丽,但一会她们两个却做出了让我吃惊的举动,那个短发的女人很自然的搂着那个长发美女的肩膀,长发的美女很配合的歪头亲了一下短发女人的嘴唇,接着她们就牵手走开了。 留下一脸懵逼的我捧着渐渐冰凉的拿铁再也没喝下一口咖啡。 当时,我的世界观快要崩塌了,让我难过的不是亲眼见到了同性恋秀恩爱,而是那两个美女明明都是男人们大多会喜欢的类型,为什么不给我们男人留点机会呐。 我认为两个美女相恋,对于男人来说不单是伤害,简直就是残忍。 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同性恋者,触目惊心,感受良多,但是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记得上中学时,第一次听说有同性恋这回事,那时我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属于变态的一类,而且数量极少,属于个例。因此“同性恋”这个词成了与别人打架时用来攻击和侮辱对方的武器,就像“你这个老玻璃”、“你搞基啊”等等带有歧视性语气的话语,如今这些话语大多只是代表着朋友间的一个玩笑而已。 成长就是这样,谁还不是看着没见过的事情长大的。 就像第一次有男生向我表白时,把我吓跑了,我选择了逃避,把所有关于他的东西全部删除拉黑,今后这个人我再也不会见了。再后来,又有男生向我表白,我会认真面对这件事,清楚地表明我的立场,请彼此互相尊重。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至此,我对同性恋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2前几年参加一个公司的文艺联欢晚会,在活动期间认识了一个朋友,名叫陈锋,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人,他觉得我是个很有文艺范的人,或许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又彼此欣赏,一来二往便成为了好朋友。 他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着影视传媒工作,身高一米七八,长相很帅,是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我们两个同时参加活动或酒局时,遇到陌生女孩,向他要电话留微信的总要多于我,着实让我羡慕嫉妒,但是他似乎有个怪癖,不喜欢把自己的联系方式随便给陌生女孩,哪怕女孩再漂亮也时常会拒绝,一点都不像我的风格。 有一次,我们两个单独喝酒时,我曾委婉的劝导他:“女孩加你微信你就告诉人家嘛,直接拒绝多不好,那样别人对你的好感都没有了。” 他却说:“她又不是我对象,我要她们对我有好感做什么嘛。” 我淡淡的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被女孩伤过呀?” 他很爽快的说:“是呀。” 我和他干了一杯酒,然后借着酒劲问:“陈锋,你能告诉我原因吗?” 他看着我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简短告诉了我:“曾经追过一个女孩,很漂亮,我爱她爱到骨髓里,为了她什么事情都做过,可是后来,她还是跟一个比我有钱的人结婚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喜欢女孩了,就这么简单。”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一直在笑,让我很难捉摸出他的笑容中夹杂着更多的是开心还是悲伤。当然,我情愿他的笑容是开心的,是一种对过去释然的洒脱,要不然,如今他怎么会如此正能量的与我相识。 他教过我很多东西,剧本构思,传媒写作,摄影构图等等。他很热心,很乐于帮助别人,而且也很有能力,会很多我不会的东西,所以我遇到问题时总会想到他,他也不嫌烦,任我再笨也会耐心教导我。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的电脑出现故障了,网页视频怎么也打不开,突然想到了他曾学过计算机维修就打了个电话给他,他通过远程操作检测出我的电脑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 这大晚上的我上哪去找修电脑的呀,还有文件需要今晚上整理出来呢,急得我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陈锋突然说:“那你等我会吧,真看不惯你难受的样子。” 晚上11点,陈锋打车来到我的住所,从朝阳区到海淀区,用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帮我把电脑系统装完,一切处理好之后已经快凌晨三点多了。 我说:“这个点估计也没出租车了,要不在我这住下明天再走吧。” 这时他才说:“我7点的火车,要去成都出差,现在必须回去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 我说:“那怎么办,现在还能打到车吗?” 他想了想说:“你不是有电动车吗?” 于是他骑着我的电动车就走了,头也不回,孑然一身,甚是洒脱。 结果电没充足,到了天安门附近就没电了,这哥们也没失落,居然还发了条微博说:“今天赶上升旗了!” 唱完国歌之后,他把我电动车扔在马路边就自己坐地铁去北京站赶火车了。 别人大都认为我一定很感动吧,一夜没睡就为了帮我修电脑,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才不呢,因为我电动车还在天安门附近扔着呢,后来是我硬生生的从天安门蹬回了五棵松,蹬回去的!这辈子都忘不了这货了。3 故事似乎就是在一瞬间发生了转变…… 有一次我在他办公室看到他在整理毕业论文,我问他:“你不是早已经毕业了吗,为什么还在写毕业论文呀?” 他说:“之前写的毕业论文一直没能通过,如今迫不得已只能重新换主题写了。” 我很好奇地问:“为什么通过不了吗?拿给我看看可以吗?” 他犹豫了一下,对我说:“你真想看?” 我故意说:“帮你修改一下嘛,说不定就能通过了,你就可以不用重新写了。” 他说:“那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然后递给我一叠打印好的毕业论文稿纸。” 我接过他的毕业论文,着实一惊,论文题目上写着:中国同性恋现状的研究探析。 我随意翻看着他的毕业论文,感觉周围的空气瞬间凝结了,短暂的沉默让我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难道……他也是……不可能……我尽量保持平静,装作云淡风轻地说了句:“这个话题有点敏感,怪不得没有通过呢哈,没事,再写一份肯定能通过的。” 他没有说话,似乎是看穿了我的故作镇静,让我更加惊慌失措,因为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长相英俊,才华横溢,被很多女生崇拜为男神的陈锋会是同性恋。 忘记了那一天我们是如何告别的,只是感觉昔日形影不离,志同道合的兄弟,在一刹那间变得如此陌生,像是隔着万重山水,阴阳两界。 第二天,陈锋打电话对我说:“现在有时间吗?我有些重要的话想对你说。” 当挂掉电话后,我突然坐立不安,惊慌失措,他的一句话让我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临大敌一样揣测很久,虽然我早已经预测到了陈锋所指的重要的话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但也正因如此,我才更为害怕了,我不是怕他向我坦白他是同性恋的事实,而是怕他对我说喜欢我之类的话,我是个直男,这辈子都应该会是个直男,如果他向我表白的话,我该如何拒绝他呢,拒绝他之后,我们的朋友关系还能不能再继续了……种种类似的想象都会让我紧张不安。 陈锋依旧选择了我们平时经常吃饭的小餐馆,依旧喝着56度的二锅头。他云淡风轻地坐在我对面,我却紧张地双拳紧握。 一杯酒下肚,他终于开始说话了。 “左小祺,你是一个思想很开放的人,也是我觉得可以值得交心的人,所以今天,我想对你坦言一些事情。” 陈锋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的手心里一直在出汗,但我仍旧故作镇静地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嘛。” 庆幸的是,他告诉我说:“左小祺,我有个男朋友,我们感情很好,我们准备结婚了,但你是知道的,我们不可能结婚,在当下来看是不可能的。” 说完这些话,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而我却偷偷地长舒一口气,倍感轻松。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不影响他人生活的任何行为,我们都该选择尊重不是吗。只是,有些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时,你才觉得那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帮助,而且为了我们的生活,这个诉求刻不容缓。4陈锋对我说:“左小祺,我想辞职,然后去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英语。” 我问他:“这么好的工作不要了去学英语,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呀?” 他说:“我想把英语学好之后,然后与我男朋友一起去国外结婚。” 那时我第一次感到一种强烈的抨击,原来,同性恋的爱情如此坎坷,也如此伟大! 后来,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同性恋的资料,新闻,视频,不知道是因为有所了解还是因为陈锋的缘故,我对同性恋的观点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以前我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行为,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同性恋者有着比我们更为阳光的心态,对这个社会也充满了更为美好的期待,而且他们似乎比我们更懂得什么是爱。 我非常喜欢的偶像张国荣不也曾爱的如此伟大吗,哥哥张国荣出柜人尽皆知,生前他与男友唐鹤德公开牵手出入港台大小场合,毫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一直我行我素轻松自在的活在同性恋当中,对于他的性取向,无论是他生前,还是去世后,从来没有人对他质疑,因为他爱得坦荡荡。 如今,说到明星出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无疑是早在2001年便自曝性取向的蔡康永。 在14年后的节目录制现场,蔡康感慨当年的出柜已经让自己成为了圈内榜样,甚至是“导师”一样的人物:“演艺圈只要有人想出柜了,会先来问我。而圈里也有很多明星跟我没那么熟,他们会偷偷透过朋友绕来绕去的传来简讯,说他想出柜了。”谈及这段经历,蔡康永自我调侃“那我倒霉嘛,谁让我是唯一一个出了(柜)还健在的人。”戏谑中不乏几分无奈。 然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话,“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2016年5月17日,全国“同性恋婚姻登记第一案”的原告孙文麟和同性恋人胡明亮在长沙举行公开婚礼,虽然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但二人依然举行了婚礼,并自制了一本结婚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同性恋表示理解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同性结婚树立起了法律条文。 中国有多少同性恋,我只能说应该很多,虽然我国对这方面的官方统计为空白,但根据维基百科上介绍的国际标准,诸多研究显示,全球同性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那么我国有十四亿人口,按照百分之十三的比例来算,中国将有一点八二亿同性恋,这个数字和小日本的人口总数相当,着实让人震撼。 既然周围有那么多同性恋,那么就更应该相互尊重一下不是吗! 如果你是同性恋你就尊重自己的同性恋,如果你是异性恋你就尊重你的异性恋,同时,更应该尊重别人的性取向,不要拿着歧视的目光看别人,也不要拿着这种敏感的话题当玩笑。 我从来没有耻笑过陈锋,更不会歧视同性恋,就像陈锋想要出国结婚,我更觉得他比我更懂得什么是爱。 话又说回来,虽然有经济能力的同性伴侣可以选择出国结婚,但还有一些人会进入形婚,仍然有人进入异性婚姻。既然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我觉得中国的同性恋伴侣期望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诉求无法被忽视。5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流传很广的抢婚视频,男女双方正在举行婚礼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男人来抢婚,大闹婚礼现场,接着剧情就发生了巨变,那个抢婚的男人并没有抢新娘,而是要抢新郎,拉着新郎就跑,新娘穿着婚纱在后面追自己的老公。我觉得对这件事情而言,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舆论哈哈一笑而过,因为最重要的是新郎真的是跟着那个抢婚的男人跑了,不然也不至于出现新娘穿着婚纱在马路上追自己老公跑的荒唐事情。 看到这个视频,很多人都会惊呼,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呀,什么离奇的事情都会发生。但也有人会说:原来只有搞基才是真爱。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关法律来维护同性恋的权利,他们依旧生活在阴影中难以见光,偶尔有几个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权利的人,我们却当成了新闻,当成了话题,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后就又不了了之了。 在两届总统任期之后,奥巴马演讲时告诉大家:“我比从前对美国的未来更加乐观,我知道的美国是充满勇气,十足乐天且富有巧思的,我知道的美国是高尚和慷慨的,非裔、欧裔、拉丁裔、亚裔、原住民、年轻人和老人、同性恋、异性恋、残疾人同胞和所有民主党的支持者们,在同一为荣旗帜下,归于我们这个至大至勇的国家,这就是我看到的,这就是我了解的美国。” 其中,奥巴马就提到了同性恋和异性恋,它们都属于人类合法正常的生存权利,而且在美国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纵观世界,不只美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这些国家也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中国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这条路非常坎坷,虽然同性恋话题比较尖锐和复杂,但袖手旁观,坐以待毙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该遵从人性的角度去正面对待它,还同性恋者一个正常合法生存的权利。6想起了我的朋友陈锋,那个当年一度想到出国结婚的他,突然有一天夜晚打电话给我,一句话没说,只听到他在电话那头哭得撕心裂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爱恨情愁,如今对于感情的挫折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麻木,但是陈锋的哭声如同一把利剑一样,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戳进我内心深处的软肋,一点一点地把我的心震得粉碎。 是的,他们分手了。 陈锋的男朋友迫于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压力,最终提出了分手,隐瞒自己同性恋的事实,选择了与一个异性结婚。他或许成全了家人的期待,成全了国家婚姻法的制度,但是他却没有成全了自己的爱情,或许今后他还会生下孩子,也会拥有子孙满堂,但是他会在这种婚姻中得到幸福吗?我不敢确定。 如果同性恋者得不到法律的认可,那么他们只能生活在阴暗处,为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而隐瞒自己的性取向,然后违背自己的本性找个异性结婚生子,这不仅对同性恋者不公平,我觉得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 不用回避,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确实有一部分人的性取向和别人不同,但是,他们也在为这个社会辛勤地付出着。同性恋者和我们一样,都拥有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并且这样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哪怕是观念上的侵犯。 我是直男,我无法感同身受他们所经历的困苦,但我想对同性恋人群说一声,也向全社会说一声,套用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我可以不认同你生活的方式,但我愿意捍卫你不同于我的生活的权利。出版作品:《孤独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我一个飞扬跋扈的青春》

gay和断袖

不了解谈不上入手。

论同性恋在中国的生存现状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论文

西班牙语翻译论文写作思路如下: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

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西班牙语的应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西班牙语的使用者约有亿人,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的国家中,而且西班牙语也属于非洲联盟、欧盟和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班牙语翻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西班牙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让内容更加贴切,不仅要考虑西班牙语的表达方式,还要考虑中文的翻译标准。

淘宝店铺《写作发表在线》 举办《签到有礼》活动,只要你去签到就可以领取100元优惠卷!!

1.有关西班牙语言的研究(语音、词汇、词缀、语法等)2.有关西语国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等3.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专题研究4.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之间的比较5.有关西语国家文学的研究(流派、作家、作品等)6.中国与西语国家之间文学的比较7.西汉、汗西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8.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

多看下参考文献吧,肯定有好处

西方国家文化局限性研究论文

由于我国与西方的生活习惯以及民族习俗的不同,中西方 文化 存在许多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中西方文化无论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格局无疑是各具特色的。一个偏重群体关系和整体作用,提倡大家庭理论;一个偏重个体能力和英雄主义,提倡自由万岁。在两个文化理念截然相反的作用下,我们必须融合两者意识上的差异,在文化层次本身找到共性,以利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差异;价值观;文化

0 引言

历史发展至今,中西方文化就像两条时而胶着、时而分离的不规则线,同样源远流长,同样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相互交融。但,无论任何时候,两者从未有过平行的时候,因此,研究世界文化不可能单一的研究中西方某个文化,而应全面、系统的对中西方文化加以研究。

1 关于中西方文化

文化的定义 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已经比较权威。在此,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 、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 传统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少数民族也对中国文化做出过不可抹杀的贡献。

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浸染了中世纪的____传统,兴盛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启蒙运动而最终确立,并且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

2 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迄今,无数学者为更好的研究两种文明,划分了各种各样的时期或时代,以将历史分割成各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研究。在此,笔者参考各权威观点,结合自己的观点,在权威学说的基础上以阶段性为前提,简单描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以便更好的对论题加以研究。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创造出了中华文明的母形。这一时期建立了“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思想,敬德与重民思想开始萌芽,西周时期我国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开始成型,并且对后世中国文化脉络和思潮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时期,平民观点开始兴起,以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为杰出代表。我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状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同时法家、道家思想并立。至此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谦、恭、信、敏、慧”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价值观。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就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

西方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经过中世纪____文化的长期统治,阿拉伯文化的融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经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18世纪的启蒙运动,现代西方文化到19世纪臻于成熟,并向全世界扩张。西方文化在20世纪面临着来自内外多方面的挑战。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只反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方面,表现出其躁动不安的情绪,远远不能概括其全貌。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争”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自然科学和科研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观。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就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

3 中西方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 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

而西方文化则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____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的文化。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中西方文化中的伦理观念不同 中国文化主张家庭伦理本位,而西方文化主张个人本位。上点已经提到,中国以家国主义文化为核心思想文化,以家族为本位,家庭便有长幼之序,夫妻之分,家庭成员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终成了一种过分的家族意识,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以个人向群体负责为人生宗旨。

而西方的地理环境及种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人主义的兴起,导致家庭、家族纽带功能相对松弛。“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____义充分说明了西方文化中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骑士精神、英雄主义的盛行源自于此。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这种个人本位思想使即使亲人间的界限也划分得非常明确,AA制、强调子女独立生活,喜欢谈论一己之所得。伯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充分发展。存在主义把这个基本观念推向了极端,鼓吹“人是绝对自由的”,“他人就是我的地狱”。 中西方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基本观点不同 杜维民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心的核心与基础问题,战国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以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而西方文化较多关注的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希腊注重的中心问题,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

中国的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儒家强调人在社会要有所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佛家强调人的觉悟。同时建立了君臣、父子等一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而科学研究可发现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并未得到重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应物”。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古希腊泰勒斯的自然哲学开始,探索自然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就成为了欧洲思想的主流。西方科学起源与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很早就出现了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得这样名垂千古的科学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斗争状态,因而产生了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对自然的态度,即人可以征服,控制自然。西方人也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首先关注的不是伦理而是竞争,因而出现了“优胜劣汰”的规律。

4 中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结构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和“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观和整体综合。中国文化讲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教化民众,中国广大文人苦读孔孟、圣人之学,学而优则仕,为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托物言志”、“诗以言志”成了中国大部分文学作品的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式特色”。现代西方文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多元的文化观。从康德提出“美只是形式”开始,纯粹的美感不应渗进任何愿望、任何需要、任何意志活动的说法在西方现代美学中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思潮。克罗齐主张直觉即艺术,主张衡量艺术只有一个标准,即艺术标准。西方文化中的多元文化观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形成的多元性;二是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在文化结构方面,中国以整体综合见长,强调整体的作用;而西方以细节分析见长,突出个体的作用。例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顺序上,中国习惯按年、月、日,国家、省、市等由整体到部分开始书写,而西方恰恰相反。在姓氏排列上,中国姓氏先是宗族、辈分然后才是名,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而西方姓氏先是自己名字、然后才是父名、族姓,突出的是个人。

在中西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上,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并不是说中国文化相对与西方文化来说是不变的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强调“和平、稳定”;但这不意味着就是不变与封闭。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和一”;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具有“海纳百川”胸怀和“户枢不蠹”的发展性眼光看待天地;因此,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一直强调“兼容”与“动”的观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变化观点——“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便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谢遐龄.中国政治思想史[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3.

[3]辜正坤.中西方文化比较.博览群书,

[4]冯承柏,王中田,俞久洪.西方文化精义[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能够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 出国 留学 网我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 人际交往 ,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很多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

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去哪儿啊?”,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概而言之,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东方人非常重义、重情,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

二、个人人生观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而相反,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则提倡谦虚谨慎。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感到不满。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nice job,”“No,I don't think '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则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三)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当然,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提倡创新改革,但务实求稳之心态仍处处体现。冒险精神仍是不能与西方人相比的。 (四)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三、法制观念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而儒家思想重义轻利。为了兄弟朋友的情义,可以网开一面,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往往是行为过头,丧失了更多的应得利益。比如中国人重人情,人情味浓厚。有句老话:“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这些话所包含的意思是人情影响判断,人情重于道义。“水”,即使不美,但只要是家乡水,那也就美了,这就是情重于理的表现。甚至有时会情重于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历来有情影响法的制度空间,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先讲合情,再讲合理,然后讲合法。

若合法而不合情合理,这法就难以执行,若合情合理,有法也可以不依。 而西方人则是倒过来的。西人重法,不重人情。法在理前,理在情前。我们时常看到西方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法庭打官司。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亏者也只有自认倒霉,旁观者也只能容忍。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西人也会争论不休,直到闹上法庭。 在情理法的中国,人情味浓厚,什么事都可以想想办法,托托人情,走走关系。这是一种自然 保险 系统,人们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下渡过难关。因此在中国,人事关系极为重要,生活之中充满天伦之乐。但也容易产生不公正;在法理情的西方国家,人情似纸,相互之间可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什么矛盾,先讲理,后上法庭,简单明了。西方人虽淡薄人情,却十分讲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只要是真正合理合法,就是同总理打官司,他也照样可以打赢。在西方国家生活,有点像广寒宫里,富裕、 清明 、漂亮,却有一般寒冷之感。尤其是老人,孤孤单单,踽踽独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甚是可怜。

四、社会习俗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等等。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五、等级观念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

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 谚语 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礼仪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服饰礼仪、进餐礼仪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约,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探讨。总之,中西方之间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增加,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前往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而且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

二十世纪,是美国文化向全球扩张的世纪,美国文化获得了非凡的全球性发展和传播,这不是美国文化自身的力量所造成,而借助于经济扩张与科技革命的力量,托拉斯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与兼并行为,使得美国的文化影响最大限度地膨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有文化都不可阻挡地被纳人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无处不在的西方文化产品充斥世界,尤其是充斥第三世界国家,西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习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建筑设计方面,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大量的西方文化产品、文化习俗和文化样式存在,而西方主要是美国。所以,全球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强调独立、个性而又不排斥;主张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崇尚自由、平等,提倡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美国文化对世界影响可归纳为三个部分 。一、商业的影响力。在商业化的浪潮中,美国文化大幅度地商业化,文化价值显现为商品价值,艺术成为纯粹的商品,文化的发展追求的是商业效应。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工业产品,使文化成为日常的社会消费晶流传于世。而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因为能够满足最广大人群的需要而迅速扩张,得以以各种方式进入各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形成空前的文化强势。美国出口的好莱坞电影、摇滚乐和电视节目充斥世界各地。美国控制着世界上4/5的电影业。 二、科技的影响力。美国凭借其科技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势力,以贸易自由化为渠道,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人们坐在家里,收听和收看的足美国广播公司或有线电视新闻公司的节目,从电脑互联网络上得到的是美国因特网提供的信息,了解外部世界,媒体的多样化使美国较差的文化产品也能大举进入全球各地的市场。 三、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以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多媒体等为象征意义的美国文化,一方面极大地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文化工业,一方面改变着世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地方都能感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存在,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及其公众的思想意识。 快节奏的美国文化和其资本主义本质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政治全球化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次贷危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但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美国公民文化的主流是基督宗教;美国现代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多元文化。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个人意志得到伸张但利己主义却随之而起;信仰自由得到保证但危害社会的宗派却无法受到抑制;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暴力的产生、移民问题的严重,所有这些都给美国文化蒙上了阴影,可见美国文化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美国的文化产业借助经济贸易优势,积极打人他国文化市场,被国际社会视为西方强势文化强行“市场准入”。这种文化商品带给其他国家享乐主义、消费主义、道德堕落和精神危机。美国文化中深深渗透着功利主义的文化精神、文化扩张的意识和对非西方文化体系的偏见、歧视。美国借助强大国力,以保有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优势为基础,赋予自己在全球文化中的支配地位。文化支配的破坏力是隐藏的、深远的、十分危险的。文化歧视将桎梏民族国家的文化创造力,阻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最终对人类文化的整体进步有所损害。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文化休克。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教学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不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老张,老王等等。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中西方两种文化在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2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社会的发展将各个不同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质量,而且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在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3日常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应充分地了解这些差异。

日常问候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产生误解,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又如,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问:“去哪里?”,如果对西方人也这样问候,他们可能会很不高兴地回答:“不关你的事。”西方人问候时常说:”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 doing?”,熟人间也可以说:“Hello”或“Hi”.

日常称呼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Tom”,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奇怪。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又如中国学生经常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而中国人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重,西方人听起来却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等。

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请客

在请客吃饭时,主人会问是否要再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先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如果与西方人交往时也这样说,对方就不会坚持再劝你,很可能你都吃不饱。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交往中的含蓄和西方人直率的不同。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时,经常问“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使人很不高兴。

节日及接受礼物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

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4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且知道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说什么,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尴尬。

【参考文献】

[1]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5月.

[2]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

[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4月.

[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6]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论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论文摘要]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旨在说明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论文关键词]餐桌礼仪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然也就以和为贵了,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陌生文化,因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交往过程中难免发生文化冲突。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中西餐桌礼仪进行简单的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笔者提醒在使用餐具时中西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 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笔者特别提示西餐入座礼仪: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记得要抬头挺胸着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 “多多包涵”、 “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 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 powder?”等。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五、结语

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应该避免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而应采用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文汇报.笔会》.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92-127.

[3]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109.

呵呵,你想不劳而获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