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012级3班的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践是学生大学学习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我们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周的实践,我们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践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论文选题是“跨学科融通视野下社会工作者专业认知与归属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1.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应注重实务研究而非理论,需更换实务课题。
2.整个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3.论文选题太模糊,跨学科融通并不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
4.探讨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多为哲学层面,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师之建议,我之不足,自应遵从并逐令改之。然而因个人兴趣浓厚,且条件多有限制,所研究问题又确实存在,又得导师支持,实属无奈,不愿弃之。开题述说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彻,以致如此。
科学具有主观性。
扎根实务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多写理论研究的论文,偏理论研究的老师则更希望学生能将理论融入实务。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排斥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做纯理论研究。我们无法排除个人价值观或相同文化群体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原因,如是否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希望学生保守写论文。
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分属不同学科利益的集合,同时还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科学研究领域,个人观点无足轻重,科学证据是最终的裁判。然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观吗?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事遵循的个人信念,会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当中?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哲学家休谟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学描述与道德评价之间的鸿沟,直到今天也没有缩小。
当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和价值准则,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之中,他们的研究假设一般不会受到挑战,我们便倾向于认为那些被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当重要且无需加以验证的。然而,有些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些假设,如妇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义更倾向于接受对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解释。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 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实务操作的研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也存在重大问题,多为重视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而轻视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面临实务与理论脱节的困境,若不能形成专业的本土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取经验。一线社工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不免会发现无法处理的孤例,仅仅依靠社会工作的介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术界与一线社工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是导致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但是处于许多两难境地,并非无从着手,这时,跨学科如神经生物学(抗逆力)、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同社会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我承认是自己将“客观认同”和“主观判断”混淆了,很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闹剧。本论文思路的着重点是社会工作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并非是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及归属感。我的观点是“社会工作面临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脱节的专业化困境,必须寻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的帮助,以社会工作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为起点,重新理解‘抛却价值评判之后的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就会使公众乃至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对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或新理论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但客观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观事实,虽然有大量的事实不符合客观认同,但作为有效讨论的基础,客观认同是并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的。比如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我们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多半只停留在价值道德层面,往往显得廉价而苍白。科学研究是可证伪的,而价值因素是不可证伪的,因此道德是无法用科学研究证明的。
自从卡尔 · 波普尔提出科学必须可以证伪以来,科学界已经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之一。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可证伪性”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念。换句话说,不可证伪性其实是虔信者的催化剂,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越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越是要诉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虽然很难理解,但请一定要理解,科学往往只是其中一类动机,人们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动机做出选择,比如传统、意义、价值感、目标感等等。价值因素是归属感的动机,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间只是相关关系,无法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
隐含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隐含这种价值判断,对婚外情的评价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给予“道德谴责”,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人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作“洗脑”,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作“性变态”,价值观隐含在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种种建议与标签之中。
既然如此,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建立在价值评判上,即社会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只不过是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构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误解。而对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释是抛却先验价值观之后此种事物的存在逻辑,而不应该建立在这种简单的价值评判之上,将社会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学科体系构建当中,也就是各个学科当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还是坚持,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心理学、生物学为什么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组织层次的学科,从社会生态跨越到人类的大脑和心灵。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的发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让神经生物学重新进入现有的抗逆力理论和实践框架中。
所谓的专业化,实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不知变通,而是在跨学科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要把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到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并从社会实践当中总结本土性理论。一句话,从自身专业限制中跳出来,各学科中对社会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才是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现实道路。
以上针对此次开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建议,重新整理论文思路,以及总结我的论文当下的处境,实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坚持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跨学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梳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困境有很大帮助——在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规范、制度只能导致专业的限制。而此时,认知显得比实务更加紧迫。
后续在老师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加强对选题设定及论文逻辑框架的改进。
在写作社会工作的 论文 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了一篇社会工作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 法律 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 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 娱乐 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 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司法社工职业化 4. 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5.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6. 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的个案对策探究 7. 越轨与规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 8. 中部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 9.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社工机构服务评估的困境与化解 10.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 反思 --关于善 11. 针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司法社工介入:域外 经验 及启示 12.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以烟台救助站为例 13.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15. 儿童家暴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 16.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伦理建构 17. 老年人亲情关怀的社工介入 18.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浅析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21. 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 教育 探析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 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4. 以需求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研究 5. 济南市青年社工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 6.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推进路径研究 7. 项目社工的优势及人才培养途径 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9.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问题研究 11.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2.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14.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15. 任务型小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6. 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17.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18. 政社互动与社会工作机构行为策略 19. 仪式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探讨 20. 生化灾害危机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议题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4.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a("conten");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单亲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大一新生适应性与社工介入,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就业意愿调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研究,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内地的启示。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与作用,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四川省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大一新生中的应用,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自考过关率的调查与分析— 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
现阶段我国自考课程的助学模式——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中的介入,社工机构的运作机制研究,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研究,中国养老模式探讨,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及借鉴,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社区矫治方法研究,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
独生子女研究,残疾群体研究,离异家庭研究,农村风俗研究,女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发展。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012级3班的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践是学生大学学习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我们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周的实践,我们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践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论文选题是“跨学科融通视野下社会工作者专业认知与归属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1.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应注重实务研究而非理论,需更换实务课题。
2.整个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3.论文选题太模糊,跨学科融通并不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
4.探讨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多为哲学层面,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师之建议,我之不足,自应遵从并逐令改之。然而因个人兴趣浓厚,且条件多有限制,所研究问题又确实存在,又得导师支持,实属无奈,不愿弃之。开题述说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彻,以致如此。
科学具有主观性。
扎根实务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多写理论研究的论文,偏理论研究的老师则更希望学生能将理论融入实务。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排斥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做纯理论研究。我们无法排除个人价值观或相同文化群体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原因,如是否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希望学生保守写论文。
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分属不同学科利益的集合,同时还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科学研究领域,个人观点无足轻重,科学证据是最终的裁判。然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观吗?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事遵循的个人信念,会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当中?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哲学家休谟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学描述与道德评价之间的鸿沟,直到今天也没有缩小。
当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和价值准则,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之中,他们的研究假设一般不会受到挑战,我们便倾向于认为那些被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当重要且无需加以验证的。然而,有些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些假设,如妇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义更倾向于接受对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解释。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 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实务操作的研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也存在重大问题,多为重视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而轻视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面临实务与理论脱节的困境,若不能形成专业的本土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取经验。一线社工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不免会发现无法处理的孤例,仅仅依靠社会工作的介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术界与一线社工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是导致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但是处于许多两难境地,并非无从着手,这时,跨学科如神经生物学(抗逆力)、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同社会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我承认是自己将“客观认同”和“主观判断”混淆了,很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闹剧。本论文思路的着重点是社会工作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并非是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及归属感。我的观点是“社会工作面临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脱节的专业化困境,必须寻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的帮助,以社会工作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为起点,重新理解‘抛却价值评判之后的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就会使公众乃至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对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或新理论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但客观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观事实,虽然有大量的事实不符合客观认同,但作为有效讨论的基础,客观认同是并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的。比如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我们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多半只停留在价值道德层面,往往显得廉价而苍白。科学研究是可证伪的,而价值因素是不可证伪的,因此道德是无法用科学研究证明的。
自从卡尔 · 波普尔提出科学必须可以证伪以来,科学界已经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之一。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可证伪性”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念。换句话说,不可证伪性其实是虔信者的催化剂,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越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越是要诉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虽然很难理解,但请一定要理解,科学往往只是其中一类动机,人们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动机做出选择,比如传统、意义、价值感、目标感等等。价值因素是归属感的动机,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间只是相关关系,无法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
隐含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隐含这种价值判断,对婚外情的评价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给予“道德谴责”,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人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作“洗脑”,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作“性变态”,价值观隐含在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种种建议与标签之中。
既然如此,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建立在价值评判上,即社会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只不过是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构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误解。而对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释是抛却先验价值观之后此种事物的存在逻辑,而不应该建立在这种简单的价值评判之上,将社会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学科体系构建当中,也就是各个学科当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还是坚持,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心理学、生物学为什么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组织层次的学科,从社会生态跨越到人类的大脑和心灵。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的发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让神经生物学重新进入现有的抗逆力理论和实践框架中。
所谓的专业化,实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不知变通,而是在跨学科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要把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到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并从社会实践当中总结本土性理论。一句话,从自身专业限制中跳出来,各学科中对社会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才是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现实道路。
以上针对此次开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建议,重新整理论文思路,以及总结我的论文当下的处境,实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坚持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跨学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梳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困境有很大帮助——在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规范、制度只能导致专业的限制。而此时,认知显得比实务更加紧迫。
后续在老师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加强对选题设定及论文逻辑框架的改进。
社会工作学介入空巢老人问题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原则论文
摘 要: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时期,其中空巢老人问题现象格外显著,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主要从老人心理和生活方面分析了空巢老人们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然后是从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两个方面介绍了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面对这一重大问题,社会工作的开展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阻碍,我们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通过具体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社区空巢老人的服务,最后重点介绍了在面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时的解决原则。
关键词:社会工作;空巢老人;伦理困境
我国的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快,这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由于老年社会工作存在突出的伦理特性, 在老年社会工作开展实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价值冲突、比较棘手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能否正确的解决困境决定着实务活动的成败以及社会工作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1 G社区空巢老人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空巢老人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的问题,这严重的问题需要迫切的解决。一方面空巢老人的面临着身体状况日益下降,生活的自理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着问题,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缺失;另一是面精神慰藉方面得不到满足,往往导致空虚,不安,焦虑和孤独。
(一)生理心理,缺乏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们缺乏照料,生活不易。虽然一部分G社区的老年人经济相对的独立,但是大部分主要是依靠子女的生活费用给予,导致他们很难接受巨大的医疗费额。而且由于自身缺乏一些预防疾病的常识,增加了老人生病的几率。特别是当他们去医院检查或者是引发疾病住院时,有能力照料老伴的时候都采用老伴照料式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事物尚且可以处理,而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空巢老人却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在自身精神状态中,由于空靠老人缺乏子女的慰藉,心理会产生一些空虚和寂寞,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在社区内建立了很多老年活动场所,但是他们宁愿自己孤独一人在家,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长此以往,空巢老人就会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平日里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有时自己偷偷流泪,更严重者一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症状。
(二)心有芥蒂,参与度低
在社区内随机找老人进行调查问卷的招募活动中,一些老人们对我们存在一定的排斥,以“我不识字”、“我没时间”等理由拒绝参与。这种固有的心理与社会工作者专业的介入存在着伦理困境,致使活动无法开展,不能正确的分析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实际状况。由于回迁后人际交往圈的缩小,社区没有定期的集体活动,很难进行较大范围的聚集,致使老人之间的交流机会逐渐减少,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与之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他们了解到的信息和资源较少,导致他们在于其他年龄人群的交往过程中存在着障碍。长此以往,老人把自己孤立在家庭中,不愿意加入和谐的大家庭,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也没有呈现出积极的热情,这对于空巢老人及社区的建设都有不利的影响。
2 伦理困境的基本内涵和成因
(一)基本内涵
伦理困境是指专业价值中对从业者要求的不同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矛盾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实复杂的情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面临着多角度的理论选择的艰难境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们在生活方式、权利观念、文化、宗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很难根据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做出既符合社会伦理又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
(二)伦理困境成因
1.社会工作专业和价值自身的特征
社会工作专业具有自身鲜明的到的特点,和伦理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社会工作者自身的特性,他们极易产生伦理困境尴尬问题。主要表现在:伦理系统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在G社区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以往此老人都十分的积极,这次突然在活动半途执意离场,由此让社会工作者面临着一定的伦理困境;总体看来,以人为工作对象的专业和职业都存在某些程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工作人员模棱两可的表达让社工很难确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另一方面,专业价值观和伦理理论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知识不健全,往往很难制定出统一的指导计划。最后,许多因素是社会工作者无法改变的,加上资源的有限性,很难评估自己介入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个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个人与环境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比如,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服务对象的自由与价值,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责任。使社会工作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同的问题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下,不同的价值和角色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G社区中,老人大部分是务农为主,习惯了农业劳作的他们,在社会工作者讲到城市生活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 认为农村人养活了城里人等,成为导致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3.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
由于社会工作源于西方,在实务的社会工作过程中,导致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生伦理困境。中国的社会工作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家长制作风与老人的的问题自决会直接产生冲突。 在G社区,老人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传统意义的事,社会工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方法能有效的帮助老人处理问题,而有些空巢老人认为自己的事物有自行解决的办法,在社会工作者对其服务过程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在接收到这些的时候,就产生了伦理困境,造成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困难。
3 伦理困境的表现
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为老年案主进行服务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伦理难题使自己陷入艰难的处境之中,就是在具有明显冲突的道德规范之间,若遵守其中一项,则违反另一项的情况。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服务对象、专业价值与传统思想之间、保密问题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endprint
(一)专业价值与传统思想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进入我国以来,一直面临着本土化的重要议题。由于社会工作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老年人的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不愿意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道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而一旦介入,老年人会形成完全依赖社会工作者的现象,这样与按住自决原则相违背,使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就 G社区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与老人初步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在活动中,需要老人动手去制作的时候,社工往往会在一旁辅助,这时老年人就会把这件事完全交由社工去做,产生了使社工为难的选择困境。
(二)涉及隐私的伦理困境
在对老年社会工作开展实务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老年服务对象的一系列情况,才能以便于更好的介入,但是这里有一些调查问题对于服务对象老人来说是隐私,他们不愿意透露更多的信息给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员也不能随意的介入老年人的生活中去,更不能随意去宣扬一些老人的隐私问题,只有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通过了解老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有些老人对问题的配合度程度不积极,更有甚者进行排斥,以至于通常导致工作的不能顺利开展,使社会工作者处于困境之中。
(三)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伦理困境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老年服务对象有来自于家庭、机构、社会的选择,拥有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义务,在对不同对象服务时,所体现的要求往往会发生冲突。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于老年家庭利益时有可能会伤害到社会的利益,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伦理困境。再对不同对象的忠诚之后包含着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目标,服务理念。社会工作者既要代表其服务对象的利益,又要代表其自身组织机构的利益,老人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利益的保护,另外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其自身的机构负责,当其服务对象与自身的机构发生矛盾冲突时,既不能不解决服务对象老人遇到的问题,又不能不遵守自身组织的原则和宗旨,导致社会工作者处理事务往往会变得很棘手。
4 解决原则
(一)遵循服务对象权利优先原则
在开展活动招募服务对象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首先考虑老年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促使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社工这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具体的方针、策略。尊重老人自身的权利,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社会工作中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基于一定的原则处理问题,应注意保证不能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注意链接医疗资源给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确保老人们的权利不会受到侵犯或强制。在G社区,基于回迁社区的大背景,社会工作者会定期组织开展养生操、养生知识的串讲,让老年服务对象了解一些基本的养生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
(二)老年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自决,是指特定主体依据自己意志处理一定事务的方式或权利。在各方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自决原则是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尊重服务对象自决原则是对其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意愿或想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老年服务对象群体,应当尊重他们对生活主导的权力,不要拿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去要求老人们做什么,避免一些敏感的话语的使用及行为的表现。活动中,充分发挥老年人们的自决,以此帮助他们回顾自己生命的历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立自信和对生活的信心。在一系列的伦理困境产生之后,社会工作者针对G社区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尽最大可能保障服务对象的自决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促使其老年事物合理解决。
(三)尊重文化差异原则
文化对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老年人,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由于社会工作的起源带有西方文化的特点,社会工作在中国起步面临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交叉,所以社会工作本国化是必要的,这也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创造出为本国人民服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工作。在实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文化差异引起的伦理困境的产生,针对此类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当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以引导的方式让老人逐渐熟悉,不能强制老人接受专业理念。
(四)服务对象主体原则
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形成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空巢老人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做好中心的正确定位,帮助老人正确的认清楚自己的角色,即空巢老人为活动的主体,坚持了这个原则,才能全方位的为老人着想,为老人考虑,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获得重视喜悦感,充分发挥老人的自主性。在此过程中,不是说社会工作者一味地坚持,要做好引导,让老人的行为方式、对待晚年生活的态度等各方面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老人的生活的稳定。
5 结束语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中,空巢老人问题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到空巢老人的服务工作当中,对于更好地解决空巢老人遇到的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社会工作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往往也会面临一系列的伦理困境,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全面的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准确的把握伦理困境的基本原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服务质量和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淑平.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策略[M].中国工人.
[2]孔娜.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应对原则[M].伦理学研究,.
[3]李清昕.本土化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探讨[M].理论与实践,.
[4]王苏紧.浅析社会工作四五种的伦理困境[M].2016年11期.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单亲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大一新生适应性与社工介入,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就业意愿调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研究,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内地的启示。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与作用,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四川省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大一新生中的应用,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自考过关率的调查与分析— 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
现阶段我国自考课程的助学模式——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中的介入,社工机构的运作机制研究,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研究,中国养老模式探讨,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及借鉴,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社区矫治方法研究,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
独生子女研究,残疾群体研究,离异家庭研究,农村风俗研究,女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发展。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单亲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大一新生适应性与社工介入,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就业意愿调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研究,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内地的启示。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与作用,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四川省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大一新生中的应用,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自考过关率的调查与分析— 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
现阶段我国自考课程的助学模式——以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中的介入,社工机构的运作机制研究,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研究,中国养老模式探讨,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及借鉴,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社区矫治方法研究,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
独生子女研究,残疾群体研究,离异家庭研究,农村风俗研究,女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发展。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012级3班的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践是学生大学学习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我们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周的实践,我们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践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论文选题是“跨学科融通视野下社会工作者专业认知与归属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1.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应注重实务研究而非理论,需更换实务课题。
2.整个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3.论文选题太模糊,跨学科融通并不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
4.探讨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多为哲学层面,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师之建议,我之不足,自应遵从并逐令改之。然而因个人兴趣浓厚,且条件多有限制,所研究问题又确实存在,又得导师支持,实属无奈,不愿弃之。开题述说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彻,以致如此。
科学具有主观性。
扎根实务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多写理论研究的论文,偏理论研究的老师则更希望学生能将理论融入实务。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排斥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做纯理论研究。我们无法排除个人价值观或相同文化群体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原因,如是否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希望学生保守写论文。
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分属不同学科利益的集合,同时还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科学研究领域,个人观点无足轻重,科学证据是最终的裁判。然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观吗?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事遵循的个人信念,会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当中?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哲学家休谟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学描述与道德评价之间的鸿沟,直到今天也没有缩小。
当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和价值准则,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之中,他们的研究假设一般不会受到挑战,我们便倾向于认为那些被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当重要且无需加以验证的。然而,有些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些假设,如妇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义更倾向于接受对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解释。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 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实务操作的研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也存在重大问题,多为重视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而轻视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面临实务与理论脱节的困境,若不能形成专业的本土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取经验。一线社工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不免会发现无法处理的孤例,仅仅依靠社会工作的介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术界与一线社工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是导致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但是处于许多两难境地,并非无从着手,这时,跨学科如神经生物学(抗逆力)、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同社会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我承认是自己将“客观认同”和“主观判断”混淆了,很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闹剧。本论文思路的着重点是社会工作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并非是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及归属感。我的观点是“社会工作面临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脱节的专业化困境,必须寻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的帮助,以社会工作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为起点,重新理解‘抛却价值评判之后的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就会使公众乃至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对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或新理论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但客观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观事实,虽然有大量的事实不符合客观认同,但作为有效讨论的基础,客观认同是并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的。比如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我们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多半只停留在价值道德层面,往往显得廉价而苍白。科学研究是可证伪的,而价值因素是不可证伪的,因此道德是无法用科学研究证明的。
自从卡尔 · 波普尔提出科学必须可以证伪以来,科学界已经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之一。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可证伪性”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念。换句话说,不可证伪性其实是虔信者的催化剂,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越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越是要诉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虽然很难理解,但请一定要理解,科学往往只是其中一类动机,人们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动机做出选择,比如传统、意义、价值感、目标感等等。价值因素是归属感的动机,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间只是相关关系,无法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
隐含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隐含这种价值判断,对婚外情的评价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给予“道德谴责”,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人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作“洗脑”,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作“性变态”,价值观隐含在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种种建议与标签之中。
既然如此,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建立在价值评判上,即社会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只不过是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构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误解。而对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释是抛却先验价值观之后此种事物的存在逻辑,而不应该建立在这种简单的价值评判之上,将社会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学科体系构建当中,也就是各个学科当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还是坚持,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心理学、生物学为什么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组织层次的学科,从社会生态跨越到人类的大脑和心灵。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的发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让神经生物学重新进入现有的抗逆力理论和实践框架中。
所谓的专业化,实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不知变通,而是在跨学科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要把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到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并从社会实践当中总结本土性理论。一句话,从自身专业限制中跳出来,各学科中对社会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才是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现实道路。
以上针对此次开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建议,重新整理论文思路,以及总结我的论文当下的处境,实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坚持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跨学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梳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困境有很大帮助——在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规范、制度只能导致专业的限制。而此时,认知显得比实务更加紧迫。
后续在老师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加强对选题设定及论文逻辑框架的改进。
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健全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社会工作则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济型救助和服务型救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从服务功能看,目前我国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国际流行的社会工作更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目前,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职业化水平不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迎接挑战,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现代社区管理的运行中,社会工作者起着策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因此,运用专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成为迫切需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社会工作后,由于制度结构中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大部分活动是由政府行政体系(民政、劳动、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准”行政体系(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来承担。然而,这些行政型社会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学习,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仅凭热情的“粗放型”工作方式。不难发现,这种“粗放型”工作方式,面对需要专业性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心理疏导、矫正工作等问题难免束手无策,这就客观上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涵盖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在内的社会治理,无疑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由政府直接来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政府的职能和功能事实上是有限的。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来说,“政社分开”是前提,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结果,而关键则在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成熟。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可能建立起“政社分开”的体制。同时,离开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则失去了可以托付的对象和载体。政府从包揽的或不该直接从事的社会服务职能及部分社会管理事务剥离出去以后需要各类社会公共组织来承接,而这些组织的主体则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可以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把微观社会管理交给社会工作机构承接,以改善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专注于对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
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去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去找下资料和范文,先不着急去写,然后再定题目,最好要根据题目去找找资料和文献。然后就是社会工作范围比较广,所以你必须要选择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确定一个题目,因为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难度,资料文献那些都是不一样的。
在写作社会工作的 论文 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了一篇社会工作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 法律 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 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 娱乐 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 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司法社工职业化 4. 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5.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6. 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的个案对策探究 7. 越轨与规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 8. 中部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 9.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社工机构服务评估的困境与化解 10.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 反思 --关于善 11. 针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司法社工介入:域外 经验 及启示 12.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以烟台救助站为例 13.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15. 儿童家暴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 16.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伦理建构 17. 老年人亲情关怀的社工介入 18.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浅析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21. 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 教育 探析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 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4. 以需求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研究 5. 济南市青年社工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 6.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推进路径研究 7. 项目社工的优势及人才培养途径 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9.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问题研究 11.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2.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14.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15. 任务型小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6. 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17.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18. 政社互动与社会工作机构行为策略 19. 仪式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探讨 20. 生化灾害危机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议题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4.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a("co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