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甲型禽流感的研究与分析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

甲型禽流感的研究与分析综述论文

哪方面的》?是普通居民的自我保护,还是卫生工作者的防护,还是实验室的防护?

甲型H1N1流感发展至今,全球确诊病例数呈现不断增加态势。截至北京时间11日9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确诊病例为4379例,比前一天增加了939例。

H1N1病毒 H1N1是一种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种病毒。它的宿主是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所有亚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离野生鸟类,但疾病是罕见。有些H1N1病毒引起严重的疾病大多发生于家禽方面,而人类却很少出现。但经过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传播和变异,这可能导致疫情或人类流感大面积传播。 与H1N1同一系列的还有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 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 H12N5等等。 变种 变种有时根据宿主而改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禽流感 *人类流感 *猪流感 *马流感 *狗流感 也有时被命名为根据其致命的禽类,特别是鸡: *低致病性禽流感( LPAI )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 ,也称为:致命流感或禽流感死亡 在H1N1为标记根据的H号码(类型的血凝素)和一个N号码(类型的神经氨酸酶)。每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变异成为各种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概况;一些致病的一个物种,但不接受其他一些致病的多个物种。最知名的菌株灭绝。 H1N1病毒是消极意义上说,单链,分割RNA病毒。有16个不同的HA抗原( H1至H16)和9个不同的适用抗原(N1至N9) 遗传 它的病毒结构是球形或丝状的形式。临床分离的经历有限的化验过程和组织培养,有更多的丝状比球形粒子,但主要包括球形颗粒。 在H1N1病毒基因组上包含8个单体(非配对) RNA链代码为11蛋白(HA, NA,NP, M1, M2, NS1, NEP, PA, PB1, PB1-F2, PB2) 。总基因组大小是13588。分割性质基因组允许整个基因在不同的病毒载体的细胞同时存在。 8个RNA的部分是: *下编码血凝素的感染到宿主生物体HA。流感病毒芽从根尖表面极化上皮细胞(如支气管上皮细胞)到腔肺部,因此通常嗜肺。原因是,HA的类胰蛋白酶克拉仅限于肺部。然而, 2004的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使病毒的增长其他器官比肺部感染速度更快。 *NA神经氨酸酶。 *NP核蛋白。 *M 基质蛋白 。 *NS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非结构蛋白( NS1和NEP)。 *PA RNA聚合酶。 * PB1 的RNA聚合酶和PB1 - F2代蛋白。 * PB2 RNA聚合酶。 对RNA的合成核蛋白发生在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该病毒内核离开细胞核移植对细胞膜,斑块病毒跨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和M2 )和一个基本层的供应量M1蛋白,并通过这些补充,完成包膜病毒释放到细胞外流体。 1998年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分离到一株H3N2亚型h1n1,其HA,NA和PB1基因为人型流感病毒基因,M,NP和NS基因为猪型流感病毒基因,PB2、PA基因为禽型流感病毒基因[10]。1978年,日本暴发的H1N2h1n1是由H1N1和H3N2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新亚型[11]。国内从山东猪分离出H9N2流感病毒,分析可能是由鸡和鸭流感病毒重组的结果[10]。继H9N2亚型流感病毒1998年首次从猪群中分离到,研究表明,通过进行部分序列分析发现,猪源H9N2亚型与国内分离的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SI和人流感之间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和传播。1978年,从台湾的一个猪群中分离到了H3N2亚型h1n1,通过测序发现,此病毒发生了人流感病毒和SI病毒基因片段的重组[12]。 由于h1n1受到的免疫压力较大,8个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变化不断积累,其抗原变异明显。在孤立的地理环境中,h1n1却可持续存在并保持相对的遗传稳定性[13-14]。 猪作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流感病毒跨种属障碍而感染新宿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猪上皮细胞具有唾液酸2,6-半乳糖苷和唾液酸2,3-半乳糖苷,人流感病毒可与前者结合,而禽流感病毒与后者结合,因此,猪上皮细胞就能够被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而成为毒株间基因重组的活载体[15-16]。 由于h1n1可直接感染人,导致人类患病或死亡,其公共卫生意义日渐显著。加强对h1n1的研究,在减少世界经济损失和提高人类卫生健康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编辑本段]疫病情具体介绍 H被称为红细胞凝聚素,N被称作神经氨酸苷酶,它们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个亚型,N有1—9个亚型(在甲型病毒的情况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发于1918年1月美国东部,1918年4月在法国军队中流行,以后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关于这次大流行的病原,据血清学溯源,认为是由猪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2009年4月25日,突然传出猪流感在墨西哥爆发状况。 美国政府官员28日说,他们正考虑为眼下肆虐的流感疫情换名字,因为“猪流感”会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在墨西哥、美国等国暴发的疫情与食用猪肉有关。 美联社报道,这种病毒其实是一种混合体,集中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由于美国官员认为,虽然猪流感病毒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把眼下出现的流感简单地命名为“猪流感”并不准确,反而对北美猪肉及猪肉制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食用猪肉不会感染猪流感,这种病毒眼下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猪流感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因为病毒并非由猪传开。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猪群中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uses)。目前在实验室里所分离出来的病毒,多被辨识为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A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电子显微镜下的A型流感病毒猪流感有很多个不同的品种,计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导致猪流感的感染。 现在在墨西哥爆发的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初步研究检测出这种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路透社援引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报道,称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为猪流感,是因为科学家曾在患者体内检测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但这种新型流感病毒具有病毒杂交特性。 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次引发猪流感的病毒是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经过“洗牌效应”产生的新病毒。不同的病毒相遇后交换基因,变异为新型的混种病毒,因此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这将使得此次猪流感疫情的波及范围和后续影响难以估测。但该病毒的攻击性,人体免疫力的个体差异和人类从对抗各种流行性感冒中所获取的综合抵抗力都是决定这次疫情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美国的纪录,人类感染H1N1猪流感病毒疫情曾在1976年和1988年出现,造成两人死亡。 2.猪流感会有什么症状? 流感病毒的跨物种性也会使人类感染猪流感病毒,其症状与普通流行性感冒类似,但严重程度却有天壤之别。一般为突然发烧到38度以上,咳嗽,头痛,关节疼痛,鼻塞,全身乏力以及没有胃口。一些感染了病毒的人还会出现流鼻涕,咽喉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在以前发现的一些病例中,猪流感还能使人感染肺炎,呼吸出现衰竭,以及健康状况慢性恶化。而也有些患者无任何不适,有些则足以致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指出,猪流感主要对抵抗力弱的人威胁较大。所以,只要保持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民众不需要过于担心。 3.猪流感如何传播? 墨西哥人乘地铁纷纷戴上口罩。 猪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尽量不要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如果接触带有猪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新型猪流感病毒疫情,墨西哥疑似病例高达4000余人,可能已有152人死于猪流感,美国已确认有50人感染。网易探索将带您认识猪流感。 4.如何预防猪流感? 墨西哥城要求公民在公共场合彼此距离最少米。 此次猪流感病毒呈现的一个特点是,就是对青壮年攻击性强,墨西哥确诊的死者中大多数年龄都在25岁至45岁之间。卫生专家提醒,流感爆发后很难防止它蔓延,但常识可以帮助个人自我保护。他们指出,第一要务是洗手,以酒精为底的洗手乳或泡沫消毒剂,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效果也非常好。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代理主任贝瑟(Richard Besser)表示:“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经常洗手。” 吃猪肉会不会传播猪流感呢?一般说来,目前的H1N1只要不出现变异,加热至71℃就能被杀,市民不必盲目担心。 因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跟人类H1N1病毒的抗原非常不同,所以季节性流感的疫苗不能为人类提供保护。为了防止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如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 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不要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求医。 若出现流感征状,切勿上班或上学。 如外游途中或回程后出现发烧或类似流感的征状,要马上就医,告知医生有关外游记录。 5.是否有预防猪流感的疫苗?得了猪流感能治好吗? 目前,还没有研发出针对猪流感病毒的疫苗。由于H1N1猪流感病毒不同于H1N1人类流感病毒,现有的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1N1猪流感病毒。 但四种治疗季节性流感的药物可预防猪流感:金刚烷胺(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尽管其均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但近期从猪流感患者体内检测出的病毒特征来看,它已对金刚烷胺(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有了抗药性。因此在治疗和预防时,采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将更为有效。 6.是否会大规模传播? 自从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肆虐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首次将流感警告级别从三级提高到四级。这意味着,全球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猪流感引发的挑战。 而世界卫生组织此次将流感警告从三级提高到四级,已经意味着对于流感危险性的评估发生了质变。因为按照其分类,一级到三级警告,仅要求各成员国采取准备措施,包括加强能力建设以及做好应急准备措施等;但如果达到四级到六级,则要求各国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手段。 在自然界中,流感病毒一直在动物中间传播,包括鸟类和猪等。虽然从理论上说,所有这些流感都有感染到人类的危险,但只要还未对人类造成现实危险,警告级别就被设定为一级。 在二级警告阶段,家养或者野生的动物已经造成了人类感染,构成了潜在的大流行威胁。 到了三级警告阶段,来自动物的流感病毒或者动物与人流感重配之后的病毒,已经造成人类的偶发或者小规模(家庭级别)的感染;但其整个人际传播能力,还无法持续。今年年初,曾在中国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就处在这个阶段。 孕的妇女在接触了病猪后患病死去。1976年新泽西州的一个美军基地出现了猪流感传染病情,一名士兵患病不治身亡,另有4名士兵因感染肺炎而住院。起先,专家还担心这种病毒是曾夺去数百万人生命的“西班牙流感”的变种,但幸运的是病毒并没有扩散到基地之外。 [编辑本段]疫情防治 1 、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SlV inactivated vaccines) 在已研制的猪流感疫苗中,技术最成熟并用于生产的主要是H1NI型和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其形式多为油佐剂疫苗,灭活剂一般采用甲醛或BEI。据报道,猪流感灭活疫苗能有效保护断奶仔猪和种猪抵抗SI,使发病率降低30%~70%,使死亡率降低60%~87%。目前,这类疫苗在欧美多个国家已实现商品化供应,例如Intervet公司的End-FLUence(with Imugen)和End FLUence(with Microsol Diluvac Forte),Pfizer公司的FluSure,以及Schering Plough动物保健公司的MaxiVac-FIu、MaxiVac Excell 3等等。国内华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也在猪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研究结果表明,用国内分离毒株培育后制备的H1亚型;91H3亚型单价和双价猪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经一次免疫后3周Hl抗体效价即可达到1:160以上,免疫后4周HI抗体水平超过1:400,至免疫后12NHI抗体滴度仍可保持在1:100以上,超过1:80的抗体阳性标准。如果进行二免,则HI抗体水平更高,有效保护期可达到6个月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各种日龄猪只的防疫需要。目前,这些疫苗已经通过临床检测,正在申报新兽药证书,相信不久的将来即可有商品化的国产疫苗投放市场。 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虽然具有安全、高效、生产成本低、有效抗体持续期长等优点,但也存在产生抗体较慢、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弱、应激反应强等不足。特别是疫苗种毒大多来自于流行毒株,一旦疫苗制备过程中发生病毒泄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诱发新的疫情。为此,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开发新型猪流感疫苗。 2、 SlV亚单位疫苗(SlV subunit vaccines) 亚单位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或基因工程手段获取病原体主要免疫原蛋白而制成的一种疫苗,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用全病原体生产疫苗而导致的生物安全风险,并有利于提高疫苗中有效成分的浓度、纯度,以及开发多价、多联疫苗。目前已研制成功的亚单位疫苗包括口蹄疫病毒VPI亚单位疫苗、结核杆菌核糖体亚单位疫苗、多种细菌的外毒素亚单位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等。迄今为止,人用流感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3个时期,第1代疫苗是全病毒灭活疫苗,第2代是半裂解疫苗,第3代是全裂解病毒亚单位疫苗。与前2代疫苗相比,第3代疫苗进一步除去了病毒成分中与免疫功能关系不大且对机体有应激作用的大分子蛋白及热源质,而将流感病毒主要免疫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胺酸酶(NA)浓缩,因此这种疫苗对机体的应激性小,接种后抗体上升快、维持时间长,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也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人群中已开始全面使用第3代全裂解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但对于猪流感来说,这种亚单位疫苗的生产成本过于昂贵,短期内成为主流免疫产品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第4代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构建猪流感病毒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报道较多的包括: 1)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系统)或真核表达系统(酵母系统)在体外表达猪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然后收获、浓缩和纯化目的蛋白,再进一步制苗免疫。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目的蛋白产量大、主要成分可以定量配置。但由于体外表达的蛋白难以维持或恢复天然蛋白的空间结构,蛋白纯化过程复杂、成本高,而且总体免疫效果尚不及传统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因此对这类疫苗从工艺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2)将猪流感病毒免疫原(HA和NA)基因单独或者与细胞因子(白介素-6、Y干扰素等)编码基因串联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中,然后再将重组DNA质粒导入机体细胞,通过机体内源性表达并提呈给免疫系统,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保护作用,这就是所谓的DNA疫苗。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猪流感病毒HA基因免疫的DNA疫苗效果并不理想(特异性抗体水平低、攻毒保护性差),如果共表达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或者使用DNA疫苗后再用常规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则可以明显提高免疫保护水平。但总体来看,这类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确实,重复性差,与传统全病毒灭活疫苗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从实验室阶段到开发出成型产品还需要较长的时问。 3)活载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目前,这是被人们寄予较大希望,并有可能实现商品化的疫苗。被用作载体的包括人腺病毒5型(human adenovirus 5,HAd5)、猪腺病毒3型(porcine adenovirus 3,PAV3)、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杆状病毒(baculovirus)等。其中研究比较成熟的是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猪流感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发的部分产品已进入转基因安全评价和临床实验阶段,预期开发前景良好。腺病毒载体具有许多优点:①腺病毒粒子相对稳定,病毒基因组重排频率低,在包装细胞内能有效复制;②安全性较好,尚未发现腺病毒与宿主基因的整合;③腺病毒基因组较大(约36kb),对外源基因的容量也大(目前已证实外源DNA插入容量可达);④腺病毒除了可在肠道和呼吸道繁殖以外,还可以感染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体细胞,并且,腺病毒感染对于受体细胞是否处于分裂期要求不严格;⑤腺病毒载体很容易将外源基因直接转移到靶细胞中,使其获得有效表达。研究证实,用携带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 S~H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2×109TCID )对40日龄实验猪免疫2周后,Hl抗体水平超过1:160,能有效抵抗同亚型猪流感强毒株的攻击。人们在不断开发新的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的同时,也在努力解决抗原浓缩、二次免疫受初次免疫抗体干扰、部分猪只对细胞疫苗过敏等问题,希望不久的将来这类疫苗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传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补充。 3 中医治疗猪流感 猪流感作为流感的一种,可以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讲,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根据流感不同类型分别治疗,有一诀窍:凡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而无其它症状,就属于内寒感冒,不论轻重,服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必效,病去药止,不留后遗症。若服其它感冒药,必然无效,而且,还会使病邪加深加重,转成肺肾等重病。 所以,治疗流感却服用治疗外感的药物,一定不会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还会将阴邪敛在体内,到一定时间必定会发作。而现行的中、西医的治疗方法,都具有再次将阴邪收敛的作用,如此经过多次积累,最终造成哮喘、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流感跟西医完全不同,不用去考虑致病的病毒,只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所以,不论是猪流感还是其它什么流感中医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的前提是辨证。 流感或瘟疫的发病时间和区域都是有其固定的规律可循的。由于流感和瘟疫都有“温”和“燥”的特性,一般都会发生在春、秋两季或季节之交。所以,春季发生疫情多从南方开始,并逐步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向北发展;而秋季发生疫情多从北方开始,并逐步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向南发展。这也是流感病毒(或温疫病毒)会随着气 候温度和人体温床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原因。 同时,流感和瘟疫的发生区域往往与当地的生活习惯(生活糜烂)和医疗时尚(滥用补药、寒凉药或抗生素)有着密切关系。比如:禽畜的瘟疫,主要是由于阉割圈 养而活动减少、带激素的饲料喂养、刺激大量产蛋等因素,使禽畜的抵抗力大为[1]减弱,也就难以抵御瘟疫的侵害。人类感染瘟疫的原因也是由于缺少运动、饮食不 节、性交过度造成的元气不足、免疫力低下。 总之,随着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猪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将不断推进,新型疫苗将更加安全、有效。但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猪流感的防控,决不能仅仅依靠疫苗免疫这一种手段,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和综合防疫措施才是关键。 [编辑本段]预防流感需备物品 近日,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部分发布防治甲型H1N1流感商品参考: 洗剂:洗手液、肥皂等 消毒剂:“84”、甲醛、戊二醛、高锰酸钾、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各种空气消毒剂等 防护用品:口罩、体温计 防治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灵、病毒唑等 治疗 (一)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猪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猪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2。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三)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1]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记作A(H5N1)或H5N1),也称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高致病性亚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H5N1病毒可以导致人和一些其他的动物死亡。有一个在鸟类及禽类间传播的H5N1毒株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HPAI A(H5N1), highly pathogeni avian influenza virus of type A of subtype H5N1),这一毒株是H5N1流感的致病源。该病毒在鸟群中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突然、病症严重、死亡快速,死亡率可高达100%,因而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ighly pathogeni avian influenza)。这是一种动物流行病(不在人类间传播)和动物共患病,可在很多物种间传播。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国广东的家鹅中明确发现。H5N1病毒主要感染鸟类并导致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传播时,很多农场的鸡受感染后都即时死亡,并引发首次报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使一名幼稚园学生死亡。截至2005年11月25日,全世界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32例人感染病例,其中68例死亡,死亡率超过50%;这些确诊的报告病例全部发生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中国大陆)。2006年3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一个中国”原则将“H5N1禽流感全球及国家图”将台湾划为感染区。2006年3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10日公开说明,台湾没有任何人类或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不是传染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记作A(H1N1)或H1N1),也称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于猪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A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为H1N1、H1N2、H3N1与H3N2。美国疾管局资料显示,美国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与美国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That the sub A type influenza virus H1N1 type (pig flu) occupies first place over the sub type influenza virus H1N1 type (write down doing A (H1N1) or H1N1) , also calls H1N1 virus, is a kind of A type influenza virus , is also one of the influenza virus that human being is affected with most often. A few H1N1 kind can thin out propagation in human being , flu including 1918 outburst , another a few may thin out propagation only in sparrow bird and the pig. The H1N1 new model flu (pig flu) plain is one kind of the disease being affected by among pig god of the earth , belong to the A type influenza virus, the common virus is H1N1 , H1N2 , H3N1 and H3N2. USA disease is in charge of bureau data display , USA is case of once had human being to be affected with pig flu previously. The pig flu epidemic situation that Mexico and USA break out at present, is to is aroused by H1N1 virus , what type knows is not at present many but to this kind of union pig flu , new human being flu virus.[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特性在1918年、1957年和1977年,这三次流感都很少是只有一波,一般都是两波,有的甚至三波。我记得1957年时我正是大二,全班320多人,150多个都病了,我也病了。现在看起来,这次甲型流感基因型有5个片段是猪流感,1个片段是人流感,1个片段是禽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目前它的毒性和传染性都不是特别强。如果传染性强的话,那患病人数应该是呈几何基数增加,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增加,而不是像现在报道的一天增加十几例、二十几例。[编辑本段]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死亡率高达60%。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但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而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甲型H1N1流感却能人传人。甲流感死亡率仅为,远远低于禽流感感染死亡率1%。钟南山认为,目前甲型流感的致死率没有精确计算,从现在的流行病学估计是1%,这并不比一般的流感病死率高太多。流感每年发病数是300多万人,死亡人数大概是20万到30万,也就是1%左右。简单介绍下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发病特征易感人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潜伏期:估计1~7天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身体里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传染期: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呼吸顿挫,一般称之为打嗝儿。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很重,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病理变化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现状论文

受体结合位点有差异,病毒不容易与人上呼吸道细胞的受体相结合

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在意大利鸡群中发生的家禽疫(fowl plague,禽瘟),直到1902年其病原才被分离出,这也是第一株被证实的流感病毒。而第一株人流感病毒直至1933年才被分离出。1941年,Hirst发现了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1955年,Schafer证实,家禽疫病毒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对1957年和1968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株起源的找寻促进了对动物中流感病毒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此期间从禽类中分离出了许多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才使人们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分布是如此之广,在野生水鸟中更是普遍存在。此后,又在鸡和燕鸥中分离出了H5高致病株。人们根据其毒力将禽流感病毒分为2型,高毒力性或称高致病性(可引起家禽疫)和无毒力性(仅引起轻症疾病或无症状感染)。少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低致病性病毒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导致禽流感暴发(如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140个火鸡养殖场的禽流感暴发),但总的来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高致病性病毒低得多。近30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下列地区的家禽中发生过暴发:澳大利亚[1976(H7)、1985(H7)、1992(H7)、1995(H7)和1997(H7)],英格兰[1979(H7)和1991(H5)],美国[1983-1984(H5)],爱尔兰[1983-1984(H5)],德国[1979(H7)],墨西哥[1994-1995(H5)],巴基斯坦[1995(H7)],意大利[1997(H5)],香港[1997(H5)],2003年10月以来亚洲多国的H5N1型禽流感和今年2月初美国的H7型禽流感。显而易见,所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皆为H5或H7亚型,而N亚型似乎与毒力无关。此外,在严重的家禽疫样暴发中还曾分离出H4和H10亚型。野禽——家禽野禽——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已经在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和禽类等多种动物体内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种系发生研究不但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跨种基因,而且证实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水禽。但流感病毒并不在野生水禽中引起致死性疾病,表明这种天然宿主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流感病毒。大多数从野禽中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都是没有毒力的,即使某种禽流感病毒对一种禽类有高度致病性,对其他种类的禽类也可能不具有致病性。传播途径迁徙的野禽可以长距离携带病毒(病毒在其肠道内进行复制),从粪便和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沿途感染家禽。被野禽污染同时又有家禽分布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播链之一。水源性传播也为禽流感病毒年复一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Ito等从阿拉斯加的湖泊中分离出了大量禽流感病毒,而这些湖泊正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场所。私藏或走私珍稀禽类(如斗鸡等)等人类行为也可导致禽流感病毒的地理性播散。家禽之间的传播禽流感很容易在同一个养殖场的家禽之间和不同的养殖场之间传播。由于病禽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饲料、饮水、设备和笼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这就促进了病毒的扩散和在家禽之间的传播。污染的设备、运输工具、饲料、笼子或衣物(尤其是鞋子)可造成病毒在养殖场之间的传播。动物(如啮齿类)也可携带病毒,担当传播疾病的“机械性媒介”,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苍蝇也是机械性媒介。禽类——哺乳类传染到猪迄今为止,已经从猪中分离出H1、H3、N1、N2和N7等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从人传给猪也已有多次报告,且皆为H3亚型。在欧洲,禽H1N1病毒和人H3N2病毒自1979年起就共存于猪中,最终在猪中产生了一种重组病毒,其HA和NA基因为人H3N2病毒来源,其余部分为禽H1N1病毒来源。该病毒后来还感染了荷兰儿童,表明在猪中进行的禽与人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学重组,可导致有人类致病能力的杂交株的产生,目前循环于欧洲的猪H3N2病毒就是该重组病毒的后代。对于具有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可能的人-禽重组株的产生,猪可充当“混合器”的作用。1992年,Brown等从英格兰的猪中分离出了一种罕见亚型H1N7,其NA和M基因来源于马,其他来源于人。猪对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许多流感病毒都易感,应将其作为检出具有大流行特性病毒的早期警报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定期监测。Ito等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禽H1N1病毒从禽传给猪后,病毒在猪体内复制时其受体特异性发生了改变。禽H1N1病毒识别NeuAcα2�3Gal连接,但1979-1984年从猪中分离的H1N1病毒同时识别NeuAcα2�3Gal和NeuAcα2�6Gal,而1985年以后从猪中分离出的H1N1病毒仅识别NeuAcα2�3Gal(类似于人流感病毒的受体特异性)。该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循环时,获得了感染人类所必需的HA特性。传染到马1989年3月,中国吉林和黑龙江的马群暴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达20%,种系分析显示其为H3N8禽流感来源,且未发生基因重组。1990年4月,黑龙江的马群再次暴发流感,发病率为48%,无病死率,其病毒分离株与1989年吉林分离株极为相似,其病死率的下降可能由于该地区的马获得了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所致。传染到海豹1979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死于严重呼吸系统感染的斑海豹(港海豹)体内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7N7、H4N5、H4N6和H3N3流感病毒株,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海豹并不是偶发事件。传染到鲸和水貂自1978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鲸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N3、H13N2和H13N9流感病毒。Klingeborn等报告,在1984年10月发生流感暴发的瑞典南部的家养水貂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0N4病毒,而此前的实验室研究显示,水貂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来自人、猪、马和禽的多种流感病毒,通过接触感染H3N8、H11N4、H7N7、H8N4和H5N3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上述例子都证明,禽流感病毒无需改变其遗传学特性就可以在自然界的哺乳动物中致病。传染到人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能在人体内进行有效复制,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罕见事件。例如,Beare等的研究显示,足够大量的禽流感病毒才能在人类志愿者体内产生可检出的病毒复制。但1996年以来,在英国、香港、荷兰、甚至今年在越南及泰国已出现了数次不同类别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暴发)。下面就20世纪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的起源进行介绍,以示禽流感病毒在人类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西班牙流感 由于缺少病毒分离株的缘故,对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的生物特性一直不甚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种系研究和考古血清学研究显示,该病毒在遗传学上与H1N1禽流感病毒非常相近。1997年,Taubenberger等应用RT-PCR技术,对这次大流行中1名死者的肺组织样本中分离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编码该病毒HA、NA、NP、M1和M2蛋白的基因序列和人H1N1病毒及禽H1N1病毒都具有遗传学相关性。在今年2月5日在线出版的Science上,Skehel等和Wilson等的2项研究通过对该H1N1流感病毒株HA结构的研究再一次证实该病毒为禽流感病毒来源。亚洲和香港流感 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H2N2)和1968年香港流感(H3N2)的病毒具有下列2个共同特征:①首先出现在亚洲东南部,②其抗原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流感病毒不同。遗传学研究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种病毒皆为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产物。1957年病毒(H2N2)的PB1、HA�H2和NA�N2基因为欧亚禽病毒来源,其余基因皆来源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人H1N1病毒。1968年病毒(H3N2)则为禽病毒的PB1和HA�H3基因和其他6个来源于人H2N2病毒的基因的重组产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H1N1病毒和人H2N2病毒都分别在这2次暴发之后消失了。虽然有许多人在这2次流感大流行中死亡(原因可能为人类缺乏对这2种病毒的免疫力),但这2种病毒的致病力都弱于1918年H1N1病毒株。俄罗斯流感 规模较小,主要易感人群为195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和青少年。引起1977年俄罗斯流感的H1N1病毒与20世纪50年代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很可能该病毒在某种动物宿主体内潜伏了20年而没有发生变化。这次大流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原因在于20岁以上人群已经对该病毒存在免疫力。传播途径(1)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易感者吸入呼吸道而发生禽流感。(2)经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而发病。(3)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人——人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为有限和少见。1997年香港H5N1禽流感暴发期间,接触H5N1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H5N1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但都只提供了血清学资料,未见人与人之间感染的临床病例。2003年荷兰H7N7禽流感暴发期间,3例未接触过病禽的家庭成员的发病提示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不过,如果正如美英科学家日前的报告,造成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H1N1病毒为禽流感病毒,那么这次流感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例数就应当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1918年西班牙流感为禽H1N1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所致。1957年亚洲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HA和NA基因)和人H1N1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1N1病毒从人中消失。1968年香港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和HA基因)和人H2N2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2N2病毒从人中消失。1977年,H1N1病毒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暴发,该病毒与1950年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目前,H1N1和H3N2流感病毒共同存在于人类中。1918年全球大瘟疫竟是“禽流感”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年至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巨大的秘密所在。先在鸟类身上发生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瑞·陶本伯杰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于10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与目前在亚太地区肆虐的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都是先在鸟类身上发生。而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突变后传染给人类,产生人传人的能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陶本伯杰博士说:“这一发现表明H5N1病毒也有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具有在人类之间传播的能力,这大大增加了禽流感演变成全球流行疾病的风险。”他指出现今的禽流感H5N1病毒还没有突变,但是病毒要突变是很迅速的,很快就能发展出具有当年传染威力的形式。在陶本伯杰博士研究成果的指导与帮助下,另一个由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复原工作,他们的科研成果将刊登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流感病毒有8个基因片段,陶本柏杰之前已经找出了其中5个,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剩下的3个。为了复原这种致命病毒,科学家提取了埋葬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带下一名患病女死者遗体的肺组织样片。通过把从这些样片和存放于福尔马林中的活体解剖组织中提取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细菌中,让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再将病毒基因组注入人或动物的细胞内,让其生成病毒蛋白质,这样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病毒特征就像H5N1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复制的这3个基因片段对于了解当年的禽流感病毒如何突变成适应在人体传播相当关键。科学家将复制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注入鸟类的受精卵,病毒杀死了受精卵,这一特征与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而现今其他人类流感病毒则不会有这种能力。另一个是病毒的血凝素表面蛋白(HA)基因突变,让病毒复制较快,有了它,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致命性高,但是这种基因被替换后,就瓦解了病毒的攻击性。美国疾病管制中心主任葛柏汀女士说,揭开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面纱,“让我们解开了部分秘密,有助于预测下一次大流感的发生,并且做好准备”。伦敦玛莉皇后学院病毒学家奥克斯福教授警告,报告暗示了病毒有潜力不须先与人类流感病毒结合就能在人类间传染,让它更具威胁性,“这份研究给我们更多警告,有必要更严肃看待H5N1病毒”。H5N1病毒引发的禽流感在东南亚地区已造成至少65人感染死亡,目前病毒尚未出现突变而在人际间交叉感染。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最担心这种病毒变异后在人际间传播,届时将造成灾难性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警告,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应对计划,如果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在人际间传播,可能会造成上百万人丧命。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从6日起在华盛顿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交流信息和集中资源,以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在意大利鸡群中发生的家禽疫(fowl plague,禽瘟),直到1902年其病原才被分离出,这也是第一株被证实的流感病毒。而第一株人流感病毒直至1933年才被分离出。1941年,Hirst发现了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1955年,Schafer证实,家禽疫病毒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对1957年和1968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株起源的找寻促进了对动物中流感病毒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此期间从禽类中分离出了许多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才使人们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分布是如此之广,在野生水鸟中更是普遍存在。此后,又在鸡和燕鸥中分离出了H5高致病株。 人们根据其毒力将禽流感病毒分为2型,高毒力性或称高致病性(可引起家禽疫)和无毒力性(仅引起轻症疾病或无症状感染)。少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低致病性病毒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导致禽流感暴发(如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140个火鸡养殖场的禽流感暴发),但总的来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高致病性病毒低得多。 近30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下列地区的家禽中发生过暴发:澳大利亚[1976(H7)、1985(H7)、1992(H7)、1995(H7)和1997(H7)],英格兰[1979(H7)和1991(H5)],美国[1983-1984(H5)],爱尔兰[1983-1984(H5)],德国[1979(H7)],墨西哥[1994-1995(H5)],巴基斯坦[1995(H7)],意大利[1997(H5)],香港[1997(H5)],2003年10月以来亚洲多国的H5N1型禽流感和今年2月初美国的H7型禽流感。显而易见,所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皆为H5或H7亚型,而N亚型似乎与毒力无关。此外,在严重的家禽疫样暴发中还曾分离出H4和H10亚型。 野禽——家禽 野禽——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 已经在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和禽类等多种动物体内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种系发生研究不但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跨种基因,而且证实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水禽。但流感病毒并不在野生水禽中引起致死性疾病,表明这种天然宿主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流感病毒。 大多数从野禽中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都是没有毒力的,即使某种禽流感病毒对一种禽类有高度致病性,对其他种类的禽类也可能不具有致病性。 传播途径 迁徙的野禽可以长距离携带病毒(病毒在其肠道内进行复制),从粪便和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沿途感染家禽。被野禽污染同时又有家禽分布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播链之一。水源性传播也为禽流感病毒年复一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Ito等从阿拉斯加的湖泊中分离出了大量禽流感病毒,而这些湖泊正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场所。 私藏或走私珍稀禽类(如斗鸡等)等人类行为也可导致禽流感病毒的地理性播散。 家禽之间的传播 禽流感很容易在同一个养殖场的家禽之间和不同的养殖场之间传播。由于病禽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饲料、饮水、设备和笼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这就促进了病毒的扩散和在家禽之间的传播。污染的设备、运输工具、饲料、笼子或衣物(尤其是鞋子)可造成病毒在养殖场之间的传播。动物(如啮齿类)也可携带病毒,担当传播疾病的“机械性媒介”,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苍蝇也是机械性媒介。 禽类——哺乳类 传染到猪 迄今为止,已经从猪中分离出H1、H3、N1、N2和N7等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从人传给猪也已有多次报告,且皆为H3亚型。在欧洲,禽H1N1病毒和人H3N2病毒自1979年起就共存于猪中,最终在猪中产生了一种重组病毒,其HA和NA基因为人H3N2病毒来源,其余部分为禽H1N1病毒来源。该病毒后来还感染了荷兰儿童,表明在猪中进行的禽与人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学重组,可导致有人类致病能力的杂交株的产生,目前循环于欧洲的猪H3N2病毒就是该重组病毒的后代。对于具有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可能的人-禽重组株的产生,猪可充当“混合器”的作用。1992年,Brown等从英格兰的猪中分离出了一种罕见亚型H1N7,其NA和M基因来源于马,其他来源于人。猪对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许多流感病毒都易感,应将其作为检出具有大流行特性病毒的早期警报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定期监测。 Ito等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禽H1N1病毒从禽传给猪后,病毒在猪体内复制时其受体特异性发生了改变。禽H1N1病毒识别NeuAcα2�3Gal连接,但1979-1984年从猪中分离的H1N1病毒同时识别NeuAcα2�3Gal和NeuAcα2�6Gal,而1985年以后从猪中分离出的H1N1病毒仅识别NeuAcα2�3Gal(类似于人流感病毒的受体特异性)。该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循环时,获得了感染人类所必需的HA特性。 传染到马 1989年3月,中国吉林和黑龙江的马群暴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达20%,种系分析显示其为H3N8禽流感来源,且未发生基因重组。1990年4月,黑龙江的马群再次暴发流感,发病率为48%,无病死率,其病毒分离株与1989年吉林分离株极为相似,其病死率的下降可能由于该地区的马获得了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所致。 传染到海豹 1979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死于严重呼吸系统感染的斑海豹(港海豹)体内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7N7、H4N5、H4N6和H3N3流感病毒株,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海豹并不是偶发事件。 传染到鲸和水貂 自1978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鲸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N3、H13N2和H13N9流感病毒。Klingeborn等报告,在1984年10月发生流感暴发的瑞典南部的家养水貂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0N4病毒,而此前的实验室研究显示,水貂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来自人、猪、马和禽的多种流感病毒,通过接触感染H3N8、H11N4、H7N7、H8N4和H5N3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 上述例子都证明,禽流感病毒无需改变其遗传学特性就可以在自然界的哺乳动物中致病。 传染到人 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能在人体内进行有效复制,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罕见事件。例如,Beare等的研究显示,足够大量的禽流感病毒才能在人类志愿者体内产生可检出的病毒复制。但1996年以来,在英国、香港、荷兰、甚至今年在越南及泰国已出现了数次不同类别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暴发)。下面就20世纪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的起源进行介绍,以示禽流感病毒在人类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 西班牙流感 由于缺少病毒分离株的缘故,对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的生物特性一直不甚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种系研究和考古血清学研究显示,该病毒在遗传学上与H1N1禽流感病毒非常相近。1997年,Taubenberger等应用RT-PCR技术,对这次大流行中1名死者的肺组织样本中分离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编码该病毒HA、NA、NP、M1和M2蛋白的基因序列和人H1N1病毒及禽H1N1病毒都具有遗传学相关性。在今年2月5日在线出版的Science上,Skehel等和Wilson等的2项研究通过对该H1N1流感病毒株HA结构的研究再一次证实该病毒为禽流感病毒来源。 亚洲和香港流感 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H2N2)和1968年香港流感(H3N2)的病毒具有下列2个共同特征:①首先出现在亚洲东南部,②其抗原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流感病毒不同。遗传学研究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种病毒皆为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产物。1957年病毒(H2N2)的PB1、HA�H2和NA�N2基因为欧亚禽病毒来源,其余基因皆来源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人H1N1病毒。1968年病毒(H3N2)则为禽病毒的PB1和HA�H3基因和其他6个来源于人H2N2病毒的基因的重组产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H1N1病毒和人H2N2病毒都分别在这2次暴发之后消失了。虽然有许多人在这2次流感大流行中死亡(原因可能为人类缺乏对这2种病毒的免疫力),但这2种病毒的致病力都弱于1918年H1N1病毒株。 俄罗斯流感 规模较小,主要易感人群为195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和青少年。引起1977年俄罗斯流感的H1N1病毒与20世纪50年代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很可能该病毒在某种动物宿主体内潜伏了20年而没有发生变化。这次大流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原因在于20岁以上人群已经对该病毒存在免疫力。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易感者吸入呼吸道而发生禽流感。 (2)经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而发病。 (3)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 人——人 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为有限和少见。1997年香港H5N1禽流感暴发期间,接触H5N1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H5N1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但都只提供了血清学资料,未见人与人之间感染的临床病例。2003年荷兰H7N7禽流感暴发期间,3例未接触过病禽的家庭成员的发病提示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不过,如果正如美英科学家日前的报告,造成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H1N1病毒为禽流感病毒,那么这次流感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例数就应当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为禽H1N1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所致。1957年亚洲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HA和NA基因)和人H1N1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1N1病毒从人中消失。1968年香港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和HA基因)和人H2N2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2N2病毒从人中消失。1977年,H1N1病毒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暴发,该病毒与1950年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目前,H1N1和H3N2流感病毒共同存在于人类中。 1918年全球大瘟疫竟是“禽流感”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年至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巨大的秘密所在。 先在鸟类身上发生 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瑞·陶本伯杰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于10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与目前在亚太地区肆虐的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都是先在鸟类身上发生。而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突变后传染给人类,产生人传人的能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陶本伯杰博士说:“这一发现表明H5N1病毒也有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具有在人类之间传播的能力,这大大增加了禽流感演变成全球流行疾病的风险。”他指出现今的禽流感H5N1病毒还没有突变,但是病毒要突变是很迅速的,很快就能发展出具有当年传染威力的形式。 在陶本伯杰博士研究成果的指导与帮助下,另一个由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复原工作,他们的科研成果将刊登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流感病毒有8个基因片段,陶本柏杰之前已经找出了其中5个,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剩下的3个。为了复原这种致命病毒,科学家提取了埋葬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带下一名患病女死者遗体的肺组织样片。通过把从这些样片和存放于福尔马林中的活体解剖组织中提取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细菌中,让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再将病毒基因组注入人或动物的细胞内,让其生成病毒蛋白质,这样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 病毒特征就像H5N1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复制的这3个基因片段对于了解当年的禽流感病毒如何突变成适应在人体传播相当关键。科学家将复制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注入鸟类的受精卵,病毒杀死了受精卵,这一特征与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而现今其他人类流感病毒则不会有这种能力。另一个是病毒的血凝素表面蛋白(HA)基因突变,让病毒复制较快,有了它,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致命性高,但是这种基因被替换后,就瓦解了病毒的攻击性。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主任葛柏汀女士说,揭开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面纱,“让我们解开了部分秘密,有助于预测下一次大流感的发生,并且做好准备”。伦敦玛莉皇后学院病毒学家奥克斯福教授警告,报告暗示了病毒有潜力不须先与人类流感病毒结合就能在人类间传染,让它更具威胁性,“这份研究给我们更多警告,有必要更严肃看待H5N1病毒”。 H5N1病毒引发的禽流感在东南亚地区已造成至少65人感染死亡,目前病毒尚未出现突变而在人际间交叉感染。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最担心这种病毒变异后在人际间传播,届时将造成灾难性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警告,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应对计划,如果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在人际间传播,可能会造成上百万人丧命。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从6日起在华盛顿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交流信息和集中资源,以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参考资料: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禽流感检测论文

下面是关于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欢迎浏览阅读。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体现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成果的水平上,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此,对我校学位论文格式和书写规范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

1、论文开本及版芯论文开本大小:

210mm×297mm(A4纸)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凡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用中文撰写。

3、标题:论文原则上只分至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左对齐,行距25磅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左对齐,行距20磅为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或特殊的排版需要,段前、段后及字间距可适当调节。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博士学位论文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安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其它学位论文不注页眉,双面复印,页码页底居中排列。

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要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文献综述、引言、正文、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历、成果清单等部分组成,并严格按上述顺序排列,“文献综述”在学位论文中是独立的部分,不得以引言标题出现,引言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1、封面:不同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1-1、附件1-2)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5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2)未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仅限1人;(3)学科门类: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位级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4)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5)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6)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7)日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同等学力、高校教师)封面用白色铜板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湖水兰色,专业学位论文封面为绿色。

2、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见附件2)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第一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3、中文摘要(见附件3):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20字以内。

4、英文摘要(见附件3):与中文摘要对应。

5、目录(见附件4):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一般列至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6、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7、符号、标志、缩略词、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可以集中列于图表的清单之后。

8、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有综合性(对所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而不是局部概括;对全部研究成果的介绍采取分类分别归纳综合的方式,而不是不分轻重逐一道来)、描述性(应用转述性语言进行描述性说明。引文要新、精,转述要抓精髓、抓要点)、评价性(不能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的中肯的评价,反映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允许将综述内容融入引言部分撰写。

9、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等。

10、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或调研方法、对实验结果或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内容应简练、重点突出,不要叙述专业方面的常识性内容。各章节之间应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切忌条块分割。

11、结论:结论应明确、简练、完整、准确,要认真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应当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如果是探索性而不可能得出明确结论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12、参考文献: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在文中编号排列。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标注。

13、附录:凡不宜放在论文正文中,但又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如较为冗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或者辅助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有关说明、调查材料等,均应放入附录。附录以“附录A,附录B”形式标注。

14、致谢:致谢对象仅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切忌客套。

15、作者简介:内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奖情况等。学术论文应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函。

16、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成果清单:着作及学术论文等的书写格式要求与参考文献相同。

三、书写要求

1、语言表述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

2、层次和标题层次应清楚,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具体格式如下:

1□□□□(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其它小标题或需突出的重点,可用小四号黑体(或小四宋体加粗)书写,可单列一行,也可放在段首。

3、篇眉和页码博士学位论文从第一章开始书写篇眉,硕士论文不须篇眉。页码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4、图、表、公式等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或不同磅值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中英文对照)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例说明可视版面情况置于图右侧)。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中英文对照)居中置于表的正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原则上要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一般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编号,如图1-1,表2-2,公式(3-10),也可全文按流水号编排,如表(图,公式)1-1,1-2??,1-N.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顺序编码,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着录参考格式: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着: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

[1]张三,李四,王五等。禽流感快速检测及防治方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2(5):10~14

[2]张三。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陈忠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2

[4]刘三全,夏太初。一种保健有机茶饮料制备方法。中国专利,991057077,1994-07-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2400~24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0-016、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四、电子文档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必须提交的电子版学位论文和电子版论文摘要要求如下:

1、电子版学位论文应与印刷本内容一致,一式两份。

2、电子版学位论文应集合为一个word电子文档。电子版论文一律以“姓名专业。doc”命名。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甲型H1N1 流感病毒疫情。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我国各地先后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学校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同时高校大学生是易受到社会上疫情危及的高危群体,特别在假期后学生从各地返校,尤易发生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传播,现有很多高校相继出现感染病例。现分析引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及其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0�2�0�2�0�2 1 引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0�2�0�2�0�2 疾病本身特点�0�2�0�2�0�2 病毒的变异型�0�2�0�2�0�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的单股RNA 病毒。根据其HA和NA的不同抗原特性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多个亚型。HA 和NA具有高度变异性[1]。它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为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在选择压力下不断发生突变和变异。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物种传播的过程中,病毒发生变异引起HA或NA蛋白的微小改变[2]。初步研究检测出这种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 携带有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抗原发生较大变异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 传染性大, 传播迅速。�0�2�0�2�0�2 传播途径的特殊性�0�2�0�2�0�2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流行,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1~7d,较人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具有潜在传染性[2] 。�0�2�0�2�0�2 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如果接触带有甲型H1N1 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就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它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更久一些[3]。�0�2�0�2�0�2 学校特殊环境。�0�2�0�2�0�2 学校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高发与学校易感人群聚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相对比较集中,彼此之间接触较为紧密。而且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生活不规律,沉溺于上网, 作息时间不定, 甚至通宵达旦地熬夜, 极易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上某些传染病[4]。这为流感的传播提供了易感宿主。�0�2�0�2�0�2 学生防护意识缺乏�0�2�0�2�0�2 学生防护意识缺乏,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气盛、身强体壮、免疫力强,对疾病有着较强的抵抗力从而放松了警惕性;或者缺乏疾病相关的认识。�0�2�0�2�0�2 2 对策�0�2�0�2�0�2 针对疾病本身�0�2�0�2�0�2 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最主要方法是从感染链的发生的三个途径去控制: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0�2�0�2�0�2 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1~7d,较人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具有潜在传染性。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或肺炎病人,如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妥善进行隔离,并且及时做好疫情报告。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当接触疑为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时不要用手摸脸,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或接触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房间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并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和流感患者的接触。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0�2�0�2�0�2 学校�0�2�0�2�0�2 学校加强监管措施 �0�2�0�2�0�2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行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 �0�2�0�2�0�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清洁。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病一定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0�2�0�2�0�2 学校积极建立晨检制度,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指导学生戴上口罩,到校医院或学校所在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活动。�0�2�0�2�0�2 学校要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应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应及时进行缺勤原因追踪,如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并根据当地疾控部门要求采取适当防控措施。�0�2�0�2�0�2 加强大型活动管理。不宜举办大型室内集会活动,取消一些非必需的大型群体和集中性活动,尽量避免大班上课。�0�2�0�2�0�2 建立大学生管理体系�0�2�0�2�0�2 在学生会新增设保健部,让学生参与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方式之一。班级设立卫生保健员、系卫生保健部、系部书记、学校卫生防疫小组。一级级一层层监管。学生干部参与,形成了在学院卫生防疫专门机构的指导下,学生传递卫生防疫工作信息的联系网络和工作网络,使学校卫生防疫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吃苦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5]。�0�2�0�2�0�2 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个人防护�0�2�0�2�0�2 学生健康教育为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文明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6]。学校应多利用广播、校报、黑板报、班会、讲座等各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普及甲流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增强卫生防病的自觉性。关于学校防护的 可以了不

兽医专业是指从事防治动物疾病的行业或人。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兽医毕业论文题目,供广大学子参考!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式的建立和应用2、草分枝杆菌及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3、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的研究进展4、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效果分析5、大连地区麻鸡呼吸道病多病原检测分析6、高职畜禽环境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7、鸡霉菌毒素中毒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8、羊小反刍兽疫及其综合防治9、水貂源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10、关于当前新疆肉羊养殖业发展中兽医工作的几点建议11、鸡毒霉形体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12、巴里坤县羊肝片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13、农区肉羊集约化养殖防疫体系的建立14、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15、且末县肉羊饲养场疫病防疫要求16、兔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17、浅谈兽药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及对策18、奶牛围产期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19、兽医实验室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20、浅谈奶牛乳滞及其防治21、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22、云南家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原因及控制结果调查23、孔雀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24、不同禽源里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比较25、盘县羊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26、瓮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27、黔东南州狂犬病防控知识调查28、种养间循环模式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9、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0、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牛结核病的监测结果与分析31、动物治疗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分析32、浅析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3、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分析34、平武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5、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36、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37、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8、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和措施39、动物疫病防治现状及解决措施分析40、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41、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42、乡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之弊端43、在基层工作中提高兽药标准品对照品管理办法的建议44、兽医临床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45、畜禽疾病诊治中的常见误区及控制建议46、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47、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技术措施研究48、中兽医对母猪产后疾病的治疗分析49、中西兽医结合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效果分析50、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51、新疆南疆牛乳头状瘤病毒鉴定与基因分型52、牛结核分枝杆菌株快速培养方法的对比53、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4、农村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建议略述55、关于开展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研究56、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反思57、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58、麻疹病毒属病毒反向遗传研究概况59、云木香根提取物在控制鸡粪臭味的应用研究

流失分析与研究论文

摘 要: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缺的就是人才。各大企业对人口的需求几近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人才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当前社会起到发挥更大的价值控制的作用。因此人才流失不仅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人才策略的实行,也直接导致企业发展滞留。怎样有效的控制人才流失,留住企业核心人才是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而人才的竞争就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据相关统计,大部分企业领导者认为留住人才,改革制度的关键在于“构建适应当前时代变革的团队”,人才在企业领导者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企业怎样将现有的人才留住并吸收更多是人才,是当前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 1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员工个人因素 在许多企业中一些技术性人才或中高层管理者,由于自身发展前途受限,若企业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那么他们将很有可能选择另外一个可供其自由发挥的企业,进而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同时,人们普遍追求一定程度的物质生活,因此底薪与较差的福利待遇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与知识都是日新月异,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充能的情况下,员工才不会被企业被时代淘汰。若企业员工感觉在当前的职务中不能在获得新技术、新思想等,同时企业也忽视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那么将致使部分人才流失。另外,部分人才自身抱负极大,具有创业的意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吸收力量,发展自己的客户,掌握专业的技术,等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自主创业。还有部分人才由于住房搬移导致与企业之间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较差,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众多因素。都导致了人才流失的可能,且难以有效的控制。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从员工跳槽到人才流动的观念的更新及人才受到长期的功利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就业率不断上升,人才流动的观念发生变化,这也是企业流失人才的重要原因。此外近些年猎头公司发展迅速,在企业间活动极为活跃,受企业的委托,向人才提出丰厚的条件,形成了一种恶性的竞争,人才流失也是在所难免。 企业因素 金无足赤,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与不足,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根据因企业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的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1、管理人才的观念落后 一些企业仅把人才看作为企业盈利机器或资本。过分依赖企业的高技术或核心人才,导致员工日常工作强度过大,压力紧迫。实际上人才属于一种人性化的再生资源,过于压迫换来的只有反弹。一些企业对于关键的职务要求全天手机开机,随叫随到。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长期下去,使员工的身体能以承受,而选择跳槽。 2、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在企业中,人才的上司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一个差劲的管理人员往往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统计,大部分员工辞职是离开他们的主管而不是企业。比如:管理人员品德不佳或能力缺乏,将难以服众,加上缺乏良好的工作方法,进而使员工产生反感的心理,并萌生的跳槽的念头。 3、忽视员工自身事业的发展,缺少对人才的重视 站在管理人员的角度看,企业提供员工进行培训,但短期培训无法取得实质的效果,若长期大投入的培训,在员工离开企业时,就显的整个投资都付诸东流了。事实上,员工渴望在企业中获取一定程度的成果,因此努力致力于寻找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途径。若员工在在企业里得到了长期以往的目标并不断扩大目标,那么他将继续在企业中发展,反之则会离开企业。还有的情况,便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差距,人才与核心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薪资与福利的差距,进而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其实很多员工也是才华横溢,只是被一些更优秀的人员挡住了光芒,这些人员能力体现出来的价值,往往不能得到重视,因此企业对这类人员缺少了关注及培养,进而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离开企业的人也是数不胜数。 4、企业缺少完善的企业文化与工作气氛 在众多跳槽着心中,离开企业主要是觉得难以融入整个集体。在日常的工作中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与协助,员工之间缺乏信任,没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一些工作经验未能得到良好的分享,进而导致员工觉得自己在企业中格格不入。因此开放性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气氛对员工对企业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企业文化及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员工在企业长期工作的主要原因。人才的不断流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企业工作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对于此企业应先找出人才流失的问题所在,并采取科学的对策与措施,方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避免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2 企业解决人才流失的可行手段 企业想要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的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与福利的制度。首先应从经济社会的价值角度来定位人才的价值取向需求,使用以业绩效率考核制度及薪资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将此作为人才管理与激励的机制。这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保障,也是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建立以员工业绩考核为主,准确估量人才的价值及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并基于此制定在市场中对人才有激励性质的薪资待遇,也能使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积极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使优秀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得到提高,有效的使企业得到稳定性的发展。 二是企业领导人与管理者应加强自身能力,跟随潮流提升认知与管理能力。目前,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上仍需要更多的提高,通常在人与事的管理上,不能做到以人为中心,而是因事择人。对此,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善于挖掘人才的能力,从整体上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管理方式应去陈出新,构建出德才兼备的科学的用人风气。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要重视人才在企业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人才;其次,优秀的人才往往看重企业家的个人修养与素质,看重与企业家的合作能否融洽,双方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只有做到以上两个方面人才与企业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使企业与人才得到共同的发展。 三是企业自身应结合人力资源流动的经验,构建一套人才流失的预警体系和紧急处理体系。所谓预警就是要求企业能够与人才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人才的意向与需求,进而有效的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将人力资源各项体系进一步的完善。紧急处理是指企业在核心人员离职后启用的紧急处理机制。这要求企业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在人才之间形成层次性,并在核心人员离职后及时的进行职务交替,使工作的连续性得以保持做好交接工作,使公司高层的稳定性得到保证,也便于对员工心情及情绪的安抚。 四是企业应尽量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的发展空间及培训机会。在当前社会,知识水平越高的人才往往越重视自身发展空间与机会,也就是说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中高层人才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企业应当有能力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使人才的层次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为其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和升值空间,让企业与人才得到共同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才能有效的使人才的“流”和“留”得到一定的缓解,并吸引更多的人才。 五是构建企业独特的文化,用长期以往累积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共鸣,在所以的留才策略当中属于最高层次的策略。如何从文化的角度使员工找到归属感,而与企业共同进步。这需要企业文化有效的与职业经理人文化相融合,使整个企业上下实现共同的目标、价值、愿景、规范等,使管理模式升华为团队的自我管理及员工个人管理,使人才的价值观与行为观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这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极为重大,是企业的根本所在。因此留住人才需要构建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上文所述的观点,积极分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合的措施,方能留得住人才。

问题一:人员流失率太高,有哪几种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1.工资低于区域行业工资。 2.福利差。 3.管理缺少人性化。 4.晋升制度不完善。 5.工资核算不公平。 6.企业文化宣传不够。 。。。。。。 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人员少量流失是正常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太高就不正常了,在人员流失方面还要着重于看是哪方面的人才流失,操作员工,还是管理层员工。根据不同的人层,找出相关的原因进行解决,做为一名管理者,没有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只有循序渐近的做法。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 1.约谈,找到真实的离职原因。记住,很多员工并不是真的想走。真的想走的员工,不会告诉你真实的原因的。 2.多在员工中走动,一个管理人员,如果不和自己的员工打交道,还要和谁打交道呢?防患与未然是管理层值得探讨的。 3.在自己的权限内,尽量使员工的欲望得到满足。 4.良性竞争的运用。不要产生恶性循环。人只有在竞争中得到的才是最好的,这需要奖罚制度的配合。 5.向上司争取必要的福利,同样在福利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企业效益。 以上只是简单的,实际的处理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环境来解决。 问题二:中小型企业人才员工流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大纲怎么写 好的 我这边写好,,,以怎样的方式给你 问题三:如何才能控制好人员流失 首先你要切实分析员工流失的具体原因: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1、工资待遇;2、工作环境;3、工作本身的动力;4、工作前景;5、员工的一种归属感 现在企业员工,工作报酬并不时决定一个员工去留的唯一点,要切实留住员工,单纯的加薪、晋级已经不是一个很纯粹的手段,现在员工更加关注的是一种发展空间以及认同感; 问题四:我现在写一篇关于员工流失的论文,其中有以我公司为例的员工流失分析表格 如果是做为案例,建议放在最后; 如果是做为重要论点,就要结合你论文整个思路,对应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放在核心论点的衔接部分。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问题五: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政策结论怎么写 总结的结论一般这样写: 1、原因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内因,个人原因,外因:企业原因。企业原因,又可以细分为:薪资问题,发展空间问题,团队矛盾问题,工作岗位低价值等; 2、应对策略:系统分析,员工离职肯定是多方面因素导致,主动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提供吸引员工长期发展的机会,包括薪资等。 3、策略和原因分析可以做成表格,便于清晰的表达意思,便于理解。 问题六: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其实说白了只有定条原因:干得太多,拿得太少,你让他们拿得多干得少(至少要比他们这类工人的社会行情要好才行),自然就不走了。不然说啥都没用 问题七:如何更精准统计和分析“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尤其是关键员工的主动流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员工流失率一直是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存在错误,这不仅造成统计结果的失真,也使得结果难以理解,而且往往也由于没有对员工流失率进行深入分析,所以不能为企业适度控制员工流失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对员工流失率统计和分析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澄清。报告期员工流失率=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100%关于报告期的选择,通常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和年度来分别统计(月度一般是最小的统计周期),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计算报告期平均人数的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当月的平均人数以月初和月末人数的平均值为准,年度员工平均人数为同年连续12个月的各月员工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但是这样计算年均人数,可能就会出现计算出的员工流失率大于100%的情况。比如A公司2011年度员工的流动情况如表1所示,按这种算法,A公司的年度员工流失率为176%。员工流失率超过100%,这个结果让人难以理解,难道公司的人都走光了?这显然不合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该方法将分母定义为报告期员工平均人数,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那么,新员工辞职会体现在该公式的分子(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里,却没能体现在分母里,从而导致员工离职人数有可能大于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造成员工流失率超过100% 。 一种修订的合理算法 正因如此,这种常规的统计方法必须修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员工流失率分母定义为报告期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报告期曾经在册的员工总数,等于报告期期初员工数量加上报告期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报告期期末员工数量与报告期流失人员数量之和。于是,员工流失率计算公式变为:报告期员工流失率=报告期员工流失人数÷(报告期初员工人数+报告期员工录取总人数)×100%=报告期员工流失人数÷(报告期末员工人数+报告期员工流失总人数)×100%显然,因为修正后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同期流失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同期流失人数,因此,员工流失率必然小于100%,这样的计算方法更为合理,也更加容易理解,所以逐渐得到推广,并为众多专业的第三方咨询调查公司使用。 员工年流失率不等于各月平均流失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按照修正之前的公式还是修正后的公式,企业员工年流失率都不等于同年各月的员工月平均流失率,而且前者大于后者,但有很多人在统计时经常用企业全年 问题八:中小型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20分 看了原因和对策,分析还算较详细。最好前面再加一章,员工流失的现状,这样全文就更加饱满了。不懂可。。问。。我。。呢 问题九:如何分析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和改善措施 如何降低员工流失率 1、待遇留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吃草。提升员工加班费,使员工的待遇在行业内有一定竞争力。对于现在企业的员工来讲,待遇是一种很现实的东西,企业想让员工卖命干活,却又不想付出合理薪水待遇的话,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2、 严格控制加班,保证员工每月至少休息两天。 3、感情留人,人人都有感情。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里,从感情的角度入手,在企业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企业重视员工,加失率强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福利。 5、事业留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进行大胆授权,给人才创造施展才能和价值的环境,同时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进行配股,让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使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稳定下来。 6、制度留人。建立一些科学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比如期权激励等。比如企业在春节放假前不要一次发完全年的年终奖。 7、 修订劳动合同,对做完3年以上的员工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8、 严把进人关,招聘适合企业的员工。 9、 明确用人标准,端正用人态度,改善用人理念,放弃投机心理,不能旺季时大量招兵买马,淡季时大量裁员。 10、 注重员工在职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 11、提高新进员工与团队、公司的融合速度。 什么公司受员工欢迎 1、 上司有人格魅力。2、公司有发展前景。3、公司氛围好(公正、公平、愉快)。4、薪水体面。5、有提升机会。6、人际关系融洽。7、公司视人才为第一资源。8、优秀的企业文化。9、有进修、学习机会、10、公司所在位置好(大城市、交通方便)。。。。。。 问题十:如何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人员流失问题 可以用因子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人员流失,以及影响度。

【摘 要】笔者针对知识型员工日益频繁的流动这一当今特点,深度分析了人员流动的原因及企业防范策略,降低人员流动为企业带来的损失。【关键词】知识型员工;人才流失;风险 引言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作为掌握高端核心制造技术的企业,如何做好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是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1.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2.企业因素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1)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是知识型员工离开原企业的一大原因。(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3)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不明确也会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4)企业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1)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目前对知识型人才需求的缺口仍很大(2)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3)我国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的逐步放松,人才流动制度成本变得很低,甚至不再成为约束因素。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上述对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将流失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避免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发生或将流失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二是风险事故发生之后,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即采取风险的控制措施。 1.风险防范 要做好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防范工作,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流失的可能性。从流失的可能性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员工自身因素是企业难以觉察和清楚把握的。但是企业可以根据知识型群体的特性与工作性质,从企业因素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改善和变革。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建立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的新型忠诚关系。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 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开放式沟通,还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对员工流失的防范。 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授权为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员调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建立自我管理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为了鼓励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不懈地追求,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他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当员工感到自己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就很难对企业绝对忠诚。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机会空间。其中股权激励是一种可行的激励方式,体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 知识型员工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提升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本以及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发展需求,使知识型员工不必跳槽到其他企业也能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减少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可能性。 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 2.风险控制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控制工作的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损失程度,即当知识型员工一旦流失时,尽可能减少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使损失最小化。根据知识型员工流失损失程度的影响因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要做好流失风险控制工作。 (1)做好人才备份工作:这一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不会因某些关键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中断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做好人才备份,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同一尖端技术岗位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像海尔集团,同一产品,不仅国内有研发小组,在国外也有很多科研机构同时开发,即使有几名技术人员流失,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对于非技术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可采取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让这些“替补人员”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一旦发生这些岗位人员的流失,候选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2)重视对知识型员工的长期激励,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作为企业,要防止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及其损失,企业老总应具有和员工一同做老板、打天下的胸怀,对员工实施长期激励,如实行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让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利益共享;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再次,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定期做员工满意调查,及时了解员工的满意度,从各方面给员工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 (3)重视运用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分担机制:项目开发通过运用工作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是团队中每一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对于某些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职位和部门,应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如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的各种信息统一录入公司数据库,并对客户进行后续的服务和维护。这样就避免了因某个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的随之流失。 (4)建立规范健全的合同管理内容:建立和健全知识型员工合同管理的内容,强化员工对合同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员工合同的管理。劳动合同是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前,以契约形式规定员工在企业享有相关权利和对企业承担的义务。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型员工合同,往往多达几百页,对合同双方的责权利规定得非常细致,而且还有其他补充协议,如对跳槽者从事的行业和时间等均做出限制。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健全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合同管理内容,并强化员工对合同作用的认识,通过加强员工的合同管理等措施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三、结语 当今世界已进入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时代。只有研究和建立科学的留人机制,不断的完善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及对策,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心,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春燕,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 [2]廖仲毛.人才流失与备份[J].中国人才,.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留用人才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HR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时候,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弃司而去,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让HR们望洋兴叹。然而,更让 HR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HR们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招聘优秀员工难,用好优秀员工难,培养出优秀员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却更难。我们知道,员工离开公司,必然有员工的理由,也许并不算充足,但总是已经足以让员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那么?是不是每位员工都是不安分守己的,都想不断地变换公司,都以换公司换得越勤越好,越多越引以为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HR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司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公司,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公司,就一定很难再挽留。因此,作为企业的HR们,要想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要弄清他们离职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 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3、外来压力迫使员工离职。一开始,员工们也许并没有离职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别的员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员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员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员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 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很难一下子概括完全,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诸如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比如说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即的品牌文化。 2、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少数员工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们还会进行自我调整,但如果是多数,员工就不仅不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没有了乐趣的工作,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 3、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4、企业薪酬水平。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 a、工作得开心; b、大的发展空间; 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员工是却很难看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你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既使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他们眼里,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地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氛围。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有的企业也不是没想过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就得有投入,因为舍不得投入,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实是得不偿失。松下公司就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而培训的方式也可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善于开动脑筋,你就会发觉,培训可以无处不在,可以随时随地,现在流行的一分钟培训就是较好的佐证。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管理人疑心较重,那么这种猜疑会一层层地往下传递。诸如,老总不信任副总,那么副总也不会信任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不信任主管,那么主管也不会信任员工。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团队里工作,员工必定会感到窝心。所以,用人的原则是:用他就坚决信任他。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员工都讨厌领导在背后批评自己,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实际上,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另一位员工,将会适得其反。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很多领导人为了笼络人心,总是会许下一些承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承诺往往不能兑现,而我们的领导人对此也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但我们的员工却不这样想,他们会认为领导言而无信,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你。真到那时,领导想要改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员工有了困难,有了想法,也不会告诉领导,日子久了,得不到适当的渲泻,到最后,导致的必然是员工选择离职。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我们很多领导,为了树立自己在更上一级领导或员工心目中的威望或是保住自己的颜面,往往将自己犯的错误也推给员工承担,更不要说为员工承担责任了。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暂时的威望或颜面可能是保住了,但日子一长,在员工心目中丢掉的可能就不是威望或颜面那么简单了,失去的必将是员工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也许这句话初听起来感觉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如果员工没做好,领导们总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给员工以更多的支持,给员工以更多的帮助,员工必然会从心里感激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投入,相信一切困难都不能再称之为困难。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有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时,恨不得员工多做点事,多涉及一些工作,而一旦员工提出离职,就对员工严加防范,生怕员工将公司重要资料带走,更有甚者,还请其他员工对之进行监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今天你让A员工监视B员工,明天你就可能让C员工监视 B员工,这样对B员工及其他在职员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对A员工的影响。再说,员工如果真能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只能怪你平时的保密措施没做好,没有未雨绸缪。所以,千万别对离职员工另眼相看,否则,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A员工对你的信任,你损失的有可能是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对你的信任。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是物业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楚物业行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另外,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你还得清楚社会岗位水平,比如是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你除了要清楚物业行业这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外,你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其它行业该岗位的薪酬水平,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不会对该岗位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我们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对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也会计算收入),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很多企业,对离职后的员工,不是一脸不屑,就是不闻不问。实际上,离职员工是公司的又一种财富,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同时,联络好了感情,如果该员工在外提升很大,以后还可以重新挖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收入。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打电话,也许只是花掉你几分钟时间,但你不仅能感动离职员工,最重要的是,你更可以以你的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秀员工愿意重返公司,是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果他们重返公司,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回来的还会有“晕轮效应”,其对在职员工心理上产生的震撼,也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研究生论文综述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写,不会写的宝子们赶紧来看~

1、从中文文献中总结中文文献一般都有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多看几篇,把其中那些常见的、意义重大的、学术大牛研究的、以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内容综合整理出来。

从中文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寻找外文文献中文文献的参考文献中都 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找到之后在知网或其他论文网站搜索下载,浏览时重点查看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这几个部分,基本都能在摘要和引言中找到。这种方法需要借助翻译软件—— CNKI 翻译助手与其他翻译软件相比,它对专业名词的翻译更加准确,可以通过选中知网页面上的外文内容,点击 CNKI 在线翻译,直接跳转翻译页面。

2、查找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述类文献和开题报告、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都需要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但综述类文献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文献众多,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并有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如果能找到几篇研究领域内的综述类文献,那不管是写国内研究现状还是国外研究现状都会非常方便书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