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期刊

发布时间: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期刊

学校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化工与生物、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和培育团队各1个。2007年至2012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4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80余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2012年12月14日,中国知网(CNKI)公布了2011年全国各类期刊的期刊评价指标数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首次达到,在全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8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3年,中国知网公布,2013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综合影响因子,比2012年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增加了;2013年复合影响因子,在中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排名中,继2012年首次进入百强后再次跻身前百强,跃升到第90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4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中国留瑞学人回国服务团到重庆三峡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活动,与重庆三峡学院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合作科研项目对接。经教育部专家评审,杨季冬教授等主持的10个项目获准“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立项。 市级学科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校级学科基地: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三峡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 重庆三峡学院开设有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学、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数据截止2014年3月)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层次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本科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本科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本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本科语文教育3+2高师专科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本科广告学本科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本科英语(翻译方向)本科英语(师范类)本科日语本科英语教育3+2高师专科公共管理学院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法学本科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文、理)本科预科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本科经济统计学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学(财经商贸类)对口高职本科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类)对口高职本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本科统计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工程设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本科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物联网工程(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类)对口高职本科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与通信)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物理学(师范类)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技术类·电子类)对口高职本科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设计自动化)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现代制造)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设计)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与评估)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加工制造类)对口高职本科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环境科学本科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本科化学(师范类)本科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本科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资源开发)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园艺(景观规划与设计) 本科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本科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本科安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环境设计本科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动 画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硕士专业学术型硕士 学院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电系统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公共管理学院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本专业虽然是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自设学科,但是依托公共管理学院招生)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专业型硕士学校现有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美术、体育学科教学等6个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涵盖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等3个领域。两个授权点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 重点专业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体育教育与训练。硕士学科学术硕士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学科: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立项申硕学科: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达到20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藏书129余万册,电子图书146万余种,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日制在校学生19000余人。重庆三峡学院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底,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教学团队6个。 (数据截止2014年3月) 教学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及先进集体、重庆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国来华留学生保险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2年底,在校学生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2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近40项;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奖共计70余项;2001年以来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先后两次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评为“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自办学以来,学生成功申请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470余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370项,省部级奖223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重庆三峡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 ,政法学院教师王航的《你会是冷漠的路人吗》获2012年度言论类一等奖 ;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图书馆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于1994年由万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和万县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四川三峡学院图书馆,2000年更名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17431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座。馆藏纸质文献121万册,电子图书146万种,中外文现刊1500多种。期刊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 FAJS 外文期刊数据库等。同时,还有10余种试用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永乐大典》《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敦煌宝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收入的善本达45种,共计585册,居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第三位。2010年,图书馆入选“第一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重庆三峡学院设有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三峡文献信息中心),自建三峡资料数据库,负责收藏反映三峡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三峡库区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文献、图片、视听资料4万多册。(数据截止至2013年12月)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校长任主编,副校长任常务副主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85年创刊,1998 年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9-8135,国内统一刊号CN50-1034/C,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128页,国际标准版,彩色封面印刷。

10643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27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2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师范)、通信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本科专业: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法学、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专业:日语、英语、英语(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

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资源与环境、教育等3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市级教学团队(6个):中国文学类课程、经济学课程、本科数学核心系列课程、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2014年3月,刘正学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社会发展咨询组,祁俊生、熊建立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科技发展与管理咨询组。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2017年11月,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进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该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师生可获得相应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重庆市特色专业3个、“三特”专业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

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民族学(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化工自动化特色学科专业群。

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物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生物与食品基础实验教学。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学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东南大学“1+2+1”联合培养专业:会计学、土木工程。

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三峡民间美术。

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50余项,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连续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87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出版学术著作158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1053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7篇,CSSCI收录论文314篇,CSCD来源期刊论文271篇。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种。

学校拥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学院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突显。现有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三峡化工、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在三峡移民、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提供各类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成果被《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校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武术比赛蝉联在渝高校6连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中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术期刊目前只有省级期刊和部属级,没有什么国家级,按南大核心CSSCI和北大核心的话,这叫文科类核心期刊,除此之外的文科类期刊都是普通期刊。三峡学院学报不分人文和自科之分,就叫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目前其中三峡文化论坛栏目入选教育部认定的地方特色期刊栏目,整个学报应该是普通期刊,非核心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学 院 概 况 重庆三峡学院随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应运而生,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她的前身是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坐落在重庆万州,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的多科性本科院校,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重庆三峡学院代码10643)。 学院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坚持为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重视和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应用科学研究;形成了以文、理为主,工、经、管、法、史、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以改革求活力,以特色树形象,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中文、外语、经贸、工商管理、政治法律、民族学、化工、生物、体育、建工等教学系和美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应用技术、成人教育等二级学院以及公外教学部、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设有涵盖8个学科门类的30个本科专业、30多个专科专业。面向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及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两个市级研究机构;设有高教研究所、三峡艺术研究所、三峡文化研究所、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和化工与生物研究所等17个院级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学院现有土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40余万种,仪器设备总值46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8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教授、副教授172人,讲师1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20余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并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全日制在校学生9200余人。 学院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以上奖13个;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省级奖8个;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三等奖共计12个;2001年,学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评为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2005年我院两件参赛作品荣获第九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全国二等奖。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位居市属同类高校前列。自1998年以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 学院在科研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以科研促教学,全院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500篇;出版学术专著200多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22篇;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自1978年以来,我院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0名合格人才。历届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三峡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他们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重庆三峡学院,东眺三峡,西望重庆,水陆空交通便捷。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竞秀,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她正以开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方学子,培育英才。

10643是重庆三峡学院的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27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2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师范)、通信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本科专业: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对口高职本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法学、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专业:日语、英语、英语(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

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二级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资源与环境、教育等3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市级教学团队(6个):中国文学类课程、经济学课程、本科数学核心系列课程、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2014年3月,刘正学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社会发展咨询组,祁俊生、熊建立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科技发展与管理咨询组。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2017年11月,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进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该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师生可获得相应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重庆市特色专业3个、“三特”专业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

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民族学(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化工自动化特色学科专业群。

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物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生物与食品基础实验教学。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学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东南大学“1+2+1”联合培养专业:会计学、土木工程。

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三峡民间美术。

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50余项,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连续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87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出版学术著作158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1053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7篇,CSSCI收录论文314篇,CSCD来源期刊论文271篇。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种。

学校拥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校训

重庆三峡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学院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突显。现有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三峡化工、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在三峡移民、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提供各类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成果被《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校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武术比赛蝉联在渝高校6连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中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现有土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40余万种,仪器设备总值46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8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教授、副教授172人,讲师1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20余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并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全日制在校学生9200余人。 重庆三峡学院,东眺三峡,西望重庆,水陆空交通便捷。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竞秀,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再具体: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三峡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出版地区:湖北国际刊号:1672-6219国内刊号:42-1707/C创刊时间:197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三峡大学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出版地区:湖北国际刊号:1672-948X国内刊号:42-1735/TV创刊时间:197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工程科技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官网

重庆三峡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官网地址: 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学校起源于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文、工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办学规模方面。学校占地面积达1980余亩,有1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种,固定资产11亿余元。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6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4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等6个,“电动汽车OBD关键技术创新创业团队”纳入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部市级科研项目700余项。成功申请专利300余项,发表论文90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9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近30项。办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何其芳研究》等学术刊物。正式出版《夔州诗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是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现有110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3人,在职专任教师800余人,高级职称37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7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5人。建有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宽意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级特色专业9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在“挑战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重庆市武术比赛十连冠。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开放办学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 东南大学 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当前,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绿色教育之路,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弘扬“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精神,明确“学科牵引、应用为本”的发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导、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发展要素,遵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123”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和“重庆名校”2项建设,全力铸就“三峡”“绿色”“应用”3张品牌。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三峡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出版地区:湖北国际刊号:1672-6219国内刊号:42-1707/C创刊时间:197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三峡大学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出版地区:湖北国际刊号:1672-948X国内刊号:42-1735/TV创刊时间:197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工程科技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会支付稿酬的,但是得看身份和业内地位。一般都是向作者收取版面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见刊周期网络首发要三个月,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重庆三峡学院论文查重系统

重庆三峡学院论文查重要求是要能用知网达到重复率不高于25%。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查重率在20%以内,本科毕业论文合格,通过论文查重,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2、查重率在15%以内,可申请院级优秀论文评审;3、查重率在10%以内,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评优。

硕士论文:1、查重率在10%~15%以内,硕士学位论文合格,查重通过,直接送审或答辩;2、如果查重率超过30%,需认真修改论文,并延期半年填写再检申请表,再检通过后申请答辩,严重的直接取消答辩资格。

博士论文:1、查重率在5%~10%范围内,博士论文合格,查重通过,直接送审或答辩;2、如果查重率超过20%,则延期半年至一年申请复审通过后方可答辩,情节严重的将取消答辩资格。

降低重复率的方法:

首先查看全文检测报告,明确哪些部分是需要修改的,标红部分说明借鉴较多,应当把相关段落和句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有选择性地删除里面的句子或是字词,并添加一些顺接或转折的关联词。

在具体语言上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替换同义词、改变思路、长句拆短句、主被动语态转换等。另外,可以借助翻译软件适当翻译,或是把表格和数据制作成图片的形式。

换言之,知网论文检测率的计算规则是统一的。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重庆三峡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官网地址: 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学校起源于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文、工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办学规模方面。学校占地面积达1980余亩,有1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种,固定资产11亿余元。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6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4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等6个,“电动汽车OBD关键技术创新创业团队”纳入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部市级科研项目700余项。成功申请专利300余项,发表论文90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9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近30项。办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何其芳研究》等学术刊物。正式出版《夔州诗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是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现有110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3人,在职专任教师800余人,高级职称37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7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5人。建有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宽意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级特色专业9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在“挑战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重庆市武术比赛十连冠。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开放办学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 东南大学 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当前,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绿色教育之路,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弘扬“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精神,明确“学科牵引、应用为本”的发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导、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发展要素,遵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123”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和“重庆名校”2项建设,全力铸就“三峡”“绿色”“应用”3张品牌。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