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值理论对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翻译的研究——项静陈靓文/项静陈靓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008摘要:这篇论文是基于等值理论对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汇翻译的研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是有差异的,其中包括对动物文化内涵词的认识。本文介绍了文化内涵词的等值翻译理论,探讨了不同文化中一些动物文化内涵词内涵的不等值,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动物文化内涵词翻译的等值,即直译和意译。关键词:动物文化内涵词等值文化内涵翻译方法Based on equivalent theory to Chinese and British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translation researchXiang JingChen Liang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theory to the Chinese and British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glossary translation different nationality has the different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as a result of thinking mode and cultural context difference,the people have the difference to the identical thing cognition and the view,including to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word equivalent translation theory,has discussed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 some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connotation not the equivalent,and proposed how realizes the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translation equivalent,na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Equivalent Culture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method【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37(2008)08-0081-021.翻译和翻译等值理论翻译是联系两种语言的言语活动,即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话语结构中蕴涵的各种信息分析出来并把它们贴切地综合在另一种话语结构中,使之达到语际等值传递。在当代的翻译理论中,翻译的等值理论被认为是一个核心问题。等值在翻译活动中就是指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如汉语中“母亲”一词,英语中则称为“mother”。在英语中我们表达自己心情时可用“I am very happy.”在译成汉语时可表述为“我很快乐。”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词语和形式对等。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简单地由词汇和结构堆砌而成的,语言真正内涵往往是由表(words and structures)和里(the meaning between lines)结合而形成。因此内涵的对等也十分重要。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等值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等”,此名称是在“动态对等”的基础上改称的。奈达认为功能对等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是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2.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文化是一个群体精神、智慧和审美观点等的综合体,其包括传统、习惯、道德、法律和社会关系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过程。在人类语言中,有一大批关于动物的词汇。根据动物的形态、颜色和习性等,人们赋予一些动物词汇特殊的文化意义。在翻译动物文化内涵词时,译者一定要考虑到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即该词所隐含的或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如英语中“喜鹊”一词用来形容人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在汉语中,它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好运的鸟儿”。人们通常将好消息和喜鹊联系在一起。文化是语言成长的土壤。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英动物文化词汇的内涵也不同。通过对同一动物在汉英语言中文化意义的分析,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基本分为四大类: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狼、狐狸和兔子等词属于第一类,其中英文化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例如汉语里的“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有“狡猾、诡计多端”的含义。汉英不同的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属于第二类。例如,汉语中的“虎”和英语中的“lion”。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英语中的dragon与汉语中的龙,英语中的dog与汉语中的“狗”的文化意义都完全不对应。“龙”是中国人的图腾,神圣的象征,其在汉语中蕴涵着高贵、吉祥、欢乐的意义。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龙”的文化意义截然不同。Dragon在西方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象征着魔鬼与邪恶,常喻指“凶暴,脾气暴躁的人”。在英语文化里,dog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可信的朋友,人们对其采纳的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如:Love me,love my dog;a lucky dog.可在汉语文化里,大部分的有关狗的习语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等。语义空缺是指原语所载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语,即:有些动物词汇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没有,无法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如汉语中的“鹤”与英语中的“crane”。英语中的crane除了因颈长而有伸长脖子的引申义,没有其它的文化意义。而汉语中的“鹤”却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长寿的象征,也常用来形容仪表和才能出众的人。3.如何实现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的等值翻译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尤金·奈达认为不同语言和文化都有百分之九十相似的地方,只有百分之十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的中英动物文化词汇,其文化内涵是基本重叠的。如在中英文化中狐狸都含狡猾之意,狼都含凶残之意,兔子都含敏捷之意。意译。意译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如 “I have made a bit of a dog’s breakfast of that essay”,如果直译的话,翻译成汉语后应为“我的那篇论文有点狗的早餐”。很显然,没有人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这个例子中,“Dog’s breakfast”是“混乱”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我的那篇论文有点混乱”。意译有很多种方法,以下主要介绍两种方式:文化对等译法。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动物词来表达同一种意思,因此译者在处理动物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动物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动物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意义。下面以“马”为例:Eat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大吃大喝。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功能对等译法。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动物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动物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动物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如汉语中的“骑虎难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直接译成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英国人也是能看懂的,但缺乏美感。但若采用功能对等法,将其译成in for a penny,in for a pound,就会很符合英国人的习惯,理解起来更容易。4
浅谈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论文摘 要: 自古以来,动物词汇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着重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比较,体现出它们独特的内涵意义,并最后总结出翻译这些动物词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引言
中国从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就有图腾文化,图腾信仰实质上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原始的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龙便是很好的图腾崇拜的代表。但是龙的形象在英语文化中则全然不是这样的象征意义,龙在西方表示邪恶和丑陋的意思,其形象在两部动画—《怪物史莱克》和《花木兰》里就有很好的诠释。
因此“a dragon of woman”是“凶悍的女人”的意思,而不表示“龙女人”。词的人文涵义往往能折射出该民族特定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如妇女的地位和种族歧视等(戴 2001: 1)。英语中的动物类词语用来指女性时,贬义词多于褒义词或中性词,在美国俚语中就更加突出了。如“cat”指“心地恶毒的女人”,“dog”指“妓”,“pig”指“荡”等等,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人文性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了对女性的鄙视,反映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胡 2004:64)。鉴于东西方民族人文心理等各种差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照顾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要翻译成“four tigers”, 而不能翻译成“four dragons”。
二.中英文动物名称的文化内涵比较
(一)文化内涵基本对等
在中西方两种民族文化中,猪都有“脏,丑的”涵义,所以肥的像猪可以翻译成为对应的英语“as fat as a pig”; 而云雀都有快乐活泼的意思,所以有“as happy as a lark”和其完全对应的中文“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猴子在两种文化中都是调皮的玩物,所以“拿别人当猴耍”可以翻译成“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
(二)不对等现象或文化缺省现象
众所周知的龙在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代表性的还有狗等。狗在西方表示“友谊”,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其褒寓意如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lucky dog(幸运儿)等。但是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带有贬义,所以有很多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如果你在中国也用You are a lucky dog就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当汉语的 “走狗”译成running dog,西方人感觉这狗很好而且很可爱,活蹦乱跳的。An old dog likes him never barks in vain. Whenever he barks, he always has some wise course句中的“an old dog”“老狗”,汉语中是骂人的词,而英语中却指“年事已高,却经验丰富的人”,故为“行家老手”之意,对应过来就像汉语中的“老马识途”中的“老马”。故这句英语译成“像他这样的行家老手,从来不会随便发表意见,一旦发表,总有高见”。
三.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翻译中英文有关动物的文化内涵词时,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甲乙语言中有相同的喻意但是设喻形式或喻体略异。2. 甲乙语言中喻意相同,但是喻体相异,即意合而“形离”。3. 甲语言中喻体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乙语言中只存在与之有相同喻义的表达法(卢 2006:297)。
(一)直译
?对于中西方文化对等的.动物内涵,我们尽量采用中英文中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翻译, 这样既没有歧义,又易拉近中西方人的距离。如前面提到的中英文基本对等的动物词语天鹅,猪,鸭子等等。天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优美,所以翻译是就直接可以说“as graceful as a swan”, 在形容人的姿态笨拙的时候就可以说“as clumsy as a duck”。
(二)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虽然中西方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的表达,文化内涵意义相同的地方也时常碰到,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其大多数的文化内涵是不相似的或者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中西方民族文化内涵不同或者相反的词语,要异译或直接取其比喻意。例如,虎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动物之王, 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狐假虎威”等都表示虎的权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虎恐怕要退居二线,让位于狮子了。所以在翻译这些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的调整,如“the lion—king of animals.”翻译成中文则是“老虎—山中霸王”。 “深入虎穴 ”翻译为 “ beard a lion in his den”。有些英语短语在中文中很难找出对应的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动物名称时就要去其动物名称的词语,灵活得取其比喻义,如“as merry as a cricket”,“as cunning as a dead pig”, 要分别翻译成“非常快活”,“十分狡猾”。
四.结论
本论文从比较分析了动物词汇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内涵,结论得出:文化内涵相等或极大相似的文化内涵词可直译;而对于具有相似内涵的动物文化词,翻译时要做相应调整;最后对于中英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词,要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但是就翻译时是否要考虑受众心理的问题,在我和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交谈的时候,他曾经在提到美国作家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时,非常不解甚至是愤慨。他认为杨宪益的译文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而霍克斯预想将中国文化变成西方人的东西,反而弄巧成拙,既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原有韵味,也不是完全的西方人的红楼一梦。这位法国作家进一步解释说,古典的东西就是原本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而读书的期望就是要吸收原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要随意篡改原本的东西;即使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心理也不行。所以对待这些不同内涵词,翻译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审慎处理。
参考文献:
[1] 戴水姣.《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J] 外语教学16期
[2]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卢红梅.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提纲写法:
一、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二、提纲的编写步骤
1、撰写提要
论文的提要就是提纲的雏形,先把论文的题目、大标题、小标题列举出来,再把整理好的材料内容插进去,就成了提要了。
2、提纲的拟定
提纲又分简单提纲和复杂提纲,顾名思义,简单提纲就是比较简洁点的提纲,内容属于高度概括,只有提示论文的要点,关于论文主题研究怎么展开的内容则不会提及;复杂提纲则是出了内容稍微详细之外,关于论文主题研究怎么展开的内容都会有提及。
三、提纲的撰写方式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1、句子试
称为详细提纲,将该部分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个句子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它在标明文章各部分标题的同时,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甚至在过渡、转折处都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标题试
称为简要提纲,用一个标题将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是这种方法通常是写给自己看的,毕业论文提纲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2012年02月13日 09时56分,《英语:英语论文:浅析透过交往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英汉翻译[1]》由英语我整理. (4)差人道:“马老先生,??…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起来……”(《儒林外史》) "Now Mr. Ma,”said the rtmner,“…Let’s put all。cards on the table > a few dozen tales are not going to settle anything.... 生活经历和认识方式的不同,导致汉语和英语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喻体,这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英语文化中的认识方式“put all our cards on the table”来替代汉语文化中的“打开板壁讲亮话”,因为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存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既是思维方式就一定会受到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的制约,当这种制约条件本身不一致时,我们就不能抓着喻体形象不放。试想把“打开板壁讲亮话”直接搬到英语文化中去,英语语言的使用者没有这种思维方式,根本不能解读出“老实地说、坦诚地说”这一层意义,而只会停留在它的字面意义解读的困惑中。这种滞留于一级状态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并没有导向某种认同。为了导向“坦白地说、老实地说”这一认同,英语中就必须更换喻体“put all our cards on the table"。 3. 3译语语言显性化。显性化是指在译语中把源语的隐喻变为一种直说或阐释。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在译语中无法再现隐喻的喻体和喻意,也无法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听读者所熟知的喻体形象进行替换。这时,为了到达二级理解阶段,导向某种认同,就只能舍弃源语隐喻的喻体,而保留其喻意。如: (5)填鸭式教学法forced-feeding method of teaching“填鸭”是一个具有丰富中国文化特色的词。中国有五大名宴:满汉席,孔府宴,全鸭席,文会宴,烧尾席。其中全鸭席的菜肴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而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据考,北京填鸭的祖籍是南方,后来迁至京西玉泉山,用人工填喂法逐渐育成今日的品种。它的生长期较短,只需60一65天就能长成5一7斤重,45天之前的雏鸭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则由人工填喂,每6小时一次,一天填喂4次,故得名北京填鸭。把填鸭的饲养方法应用到教学上,是指一种强制灌输的教学方法。处在汉语文化中的听读者很容易由填鸭的饲养方法联想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从而完成了对“填鸭式”的一级理解和二级理解。此时,若保留喻体,将“填鸭式”生硬地搬到英语语言文化中去(如duck-feeding),势必会阻碍该文化中的听读者理解这种教学法。由于在他们文化中没有这种饲养鸭子的方法,他们对duck-feeding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字面意思即一级理解阶段上,无法进人到二级阶段。为了使他们“导向某种认同”—一种强制灌输的教学活动,就只能舍弃隐喻的喻体,而保留其喻意,故翻译为“forced-feeding method of teaching"。 4.结语 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人们的隐喻概念也时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深人发展,翻译学以及在其抬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被不断地注人新的血液。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扇新打开的窗户看隐喻翻译时,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所有言语行为所共有的双重结构,基于此我们对它应有相应的双重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导向某种认同”的理解。相信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解读隐喻。
《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张晓琛(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暮光之城》(Twilj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关键词:隐喻;吸血鬼;狼人;新神话主义互联网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以贝拉与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爱情故事必然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动人心魄、牵引读者心灵的魅力所在。但爱情故事也必然不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它最精华的实质在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借助于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发挥到极致。一、标题命名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暮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而有关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创作和研究。学术界暂时界定为始于18世纪。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上帝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色》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new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恨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breakingdawn,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赋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二、梦的解析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色》。伟大的《哈利•波特》也是源于罗琳的一个幻境。莫泊桑曾经说他拥有“第二视觉”,就是说“在描绘迷乱的幻觉时,像在描绘风俗场景一样,突出有启示性的东西。”有很多艺术创作都与梦幻境界结缘,生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三、与传统文学的互文这四部作品在情节框架上都与几部传统文学有互文的关系,如《暮色》与《傲慢与偏见》,《新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月食》与《呼啸山庄》。梅尔出身于英国文学专业,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梅尔借助主人公贝拉的读书偏好,能传达出她的文学旨趣。在福斯特高中的英文课程中,她还特意安排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最鲜明的例证奠过于她在情节中特意指涉经典,《新月》中有一节就叫《帕里斯》。贝拉自喻为为情所困的朱丽叶.她曾担心爱德华是一位变了心的罗密欧.而雅各布又是一位正面的帕里斯。他们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呼啸山庄》中的喧嚣和变形。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四、新神话主义又一力作“新神话主义”。这里主要借助叶舒宪先生的理论,指2世纪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表现在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神话想像和民间信仰传统,在价值观上反思现代文明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怎样透过一神教的宗教偏见之千年遮蔽.重新发掘失落的多元诸神世界,特别是源远流长的女神世界,是充分体现后殖民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认同。”叶先生将这种再现神话的后现代文学表征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针对民族神话传统的某一特定题材的现代再创作,如《尤利西斯》、《特洛伊》等。其二是综合提炼多种文化的神话资源,经过研究、筛选、融合、嫁接的化合作用,再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神话传统。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暮光之城》就属于后一种新神话主义类型。前面提过,它的成功就在于整合了多种文化、多种题材多种元素的精髓.并借助了影音视觉媒介的冲击力量,“开启了下一个魔幻十年”。.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神话元素的创造性展示,在于多元文明尤其是异教文明大放异彩,在于去科技理性之蔽,扬文化人类学之帆。《德拉库拉》中作者借范海辛博士之口曾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依靠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理性与非理性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更不能再依赖是非对错的审判来规训人类的精神信仰,主流文明再也不能发出权威者的声音,各种民问信仰、神话传说、甚至是奇异文化都要在此刻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唱响。吸血鬼与狼人同属于异教世界,他们被视为上帝的永久弃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永生不死但终得不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视角。名著《吸血鬼访谈录》就对这一思想偏见进行了颠覆,善良的吸血鬼路易能够真切地爱与恨,甚至比人类更鲜活、更具有人性。在《暮光之城》中,卡伦家族因为洋溢着真爱而永恒和强大,卡莱尔富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为完成自身的救赎.饱经痛苦后成为一名拯救人类生命的名医,埃斯梅最富有爱心,爱丽丝带给人们热情与欢乐。他们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不干扰人类的生活、不至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上学、结婚等等,他们要比那些被物化和世俗化了的人类更富有道德意识。那么异教文明是不是如正统教条中所讲的那样不堪?是不是唯科学与理性思维才能够捕获真知?现代人类的血脉中是否还驻有古老的生命?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何处?在阅读中要伴有思考,如果再戴上“傲慢与偏见”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对生命的探索、知识的更新只会越来越学院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小。除了对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创造性与颠覆性的发挥之外,梅尔也充分关照到了基督教的文化思想,如《暮色》封面上鲜红的苹果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禁果,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情。再如。作品中一再体现出对基督教文明的尊重,卡莱尔坚定地信仰上帝,尽其所能去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体现出作家的一种观点,她不是只停留在欲破一种文化而立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呼吁多源文化最终应当走向相互尊重和彼此融合。五、结语除所分析的上述各方面之外,作品中还有诸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贵族即执法者沃尔图里的所在地为意大利的沃特拉城.这里正是人类古老文明和神话的王国。新神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女神崇拜的复兴,如《哈利•波特》的女巫崇拜等,《暮光之城》也存在有这样的思想。《破晓》中,贝拉摇身一变为吸血鬼中最强大者,是她的力量最终才保护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安全。目前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对《暮光之城》的研究成果,普遍把这部作品列为青春文学,或是吸血鬼题材的爱情小说,或是通俗小说畅销书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评定。小说借用了青春校园的背景、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与经典文学的互文、幻想文学的因素.加之通俗文学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再至影音视觉媒介的扩展等等,如此来读,小说确为一部佳作,它的价值不可忽视。参考文献:【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2】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f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克罗德•勒库德.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叶舒宪.论新神话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7,(4】.f51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3).[66】郑克鲁.试析莫泊桑的惊怵小说【.夕国文学研究,2009,(2).
关于动物的隐喻Metaphor2animal,beast,brute指的是某人行为举止令人厌恶,常常是由于此人行为疯狂激烈所引起animal也可以用来谈论与感觉本能力量有关,而与性格,智力无关的人的肉体属性 The labourer was a manufacturing animal(干活的动物), perceived as a source of profit. a particular kind of animal该项活动的行家beast 用来以亲切友好的方式来称呼某人,通常指男孩或男人 where is Richard, the little beast? I know he was a grumpy little beast, but I loved 粗鲁地,恶劣地 The weather is beastlybrute brute force/strength 单纯的体力或暴力PREY one person is prey to another 一个人很容易受到另一人伤害或利用 one person falls prey to another lonely secretaties fell prey to the charms of his be prey to a unpleasant feeling因为……而闷闷不乐 He was prey to growing despairDomestic animals petpet project 指人们感兴趣, 给予比任何别的项目更多时间和精力的项目 He pause before returning to his pet theory pet hate 指对某事非常憎恨 I can't think of any pet hates expect game show. 称呼喜爱的人 it's alright pet, let me do it. DOG 质量很差的物品,the film must be a real dog dog eat dog 形容社会竞争激烈 be dogged by something unpleasant 干扰,受影响 dogged顽固的bitch 泼妇 感到不舒服,不快;It was a bitch of a winter that year说坏话 one bitches about another personhound hound another 恐吓某人以取得利益 hound someone out of position 给某人制造麻烦以让他离职cat fat cat 懒惰,贪婪的人catty 恶毒,令人讨厌,背后说坏话的人kitten 性感,乐于调情的女人 kittenishpig what a pig you are!你真是个混蛋 to pig oneself/pig out 大吃大喝, 尤其吃不健康食品pig-headed固执,即使有错也不改sheep 形容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人sheepish 因为自己做错事或不诚实而显得有点尴尬或惭愧 He returned, looking sheepishlamb 形容所喜欢的人以及温和,好心,不麻烦的人house around指傻里傻气地跟别人起哄
随着跨 文化 传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专业论文的写作逐渐成为研究的一个 热点 ,在写作过程中,论文的题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一)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 广告 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2. 浅析汉英 问候语 中的文化差异 1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5.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 目 标语 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7.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二) 1.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3. 培养 英语学习 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4.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5.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6.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7.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8.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9. 中美(西) 家庭 教育 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10.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11.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12.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1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15.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6.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7.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 18.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9. 中西方 儿童 文学的差异 20.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21.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22.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23.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三) 1.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2.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 3. 英汉 成语 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4.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 5.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 6.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7.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 8.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 9.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10.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 11.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12.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 典故 13. 美国 俚语 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14.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 15.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16.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7.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反思 英语教学 18.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19.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20.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 21.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2.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23.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24.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 25.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 26.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 27.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 28.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 29.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30.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31.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 32.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 33.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 35.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 36.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37.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 猜你喜欢: 1. 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 2. 英语论文题目文化方向 3.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跨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以及实体隐喻。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汉英"吃/eat**"结构中的实体隐喻,研究表明:1)汉英"吃/eat**"结构中的实体隐喻投射有少量相同;2)汉语"吃**"结构中的实体隐喻投射范围大于英语"eat**"结构中的实体隐喻投射范围;3)在同一"吃/eat**"结构中的实体隐喻投射范围内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
隐喻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到莱考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分界线,象征源于中国古代文学,隐喻同古代写作手法中的兴比较相似。和象征类似的是都是有一事物的特点去映射另一事物,两者间至少有一处共同点。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建议你看下张沛写的隐喻的生命和谢之君写的隐喻功能与探索,我最近在写有关隐喻的论文,所以了解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论文提纲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化学论文格式及要求7.在关键词的下一行,标著本文的中图分类号。请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的分类号。(可上网查询) 8.请写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可写在论文首页地脚处或文末) 9. 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① 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 a.计量单位的符号和SI词头符号。如:牛顿N、安培A、毫安mA等; b.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编写号,如:微分号d,极限lim,行列式det,极大值max,极小值min, 对数号ln, 三角函数号sin, cos,等。又如:其它运算符号∑,∏,∪,∩,∈ 等; c.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如圆角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d.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e.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 f.下角标如为说明性符号; g.化学元素、粒子、射线符号,如:H(氢)、Cu(铜)、e(电子)、α射线等。 ② 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式以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f(x)=4x-5; b.量符号、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坐标符号的角标字。如力F、电流I、力的分量Fx等; c.文中及公式中的矩阵和矢量,其符号字母用“黑斜体”表示; d.下角标如为变量则用斜体; e.化学物的旋光性、分子构型和取代基位置等符号用斜体,d- (右旋)、L-(左型)、Z-(顺式)、p-(对位)等 ③ 正确使用有关符号: a.有关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 ctg应为cot, tg应为tan等; b.停止使用废弃的符号,如 ∵ , ∴ , ppm等; c.除Re, Ma(其中e, a不是下标)等几个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 10. 图、表描述应标准化。 ①所有的插图均需标注中英文图序和图题。对于函数曲线图,请注意检查横纵坐标的变量符号、单位、刻度值是否完整(对于无量纲或无单位的,请注明“无单位”)。特别注意说明坐标轴物理意义的标目,要求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组成。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字母标注,尽量避免使用中、外文的文字段 (或缩写字母) 来代替符号。单位符号应该使用正体字母标注。量与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如I/A,p/Pa,V/ms-1,等。标目应该与被标注的坐标轴平行,居中放置在坐标轴与标值的外侧。 ②所有的表均需标注中英文表序和表题,表中的各栏均应标明“量和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的符号及单位”。尽量用三线表。 ③图、表的宽度尽可能小于8cm,以满足分栏排版的要求。图、表若通栏排版,其宽度要小于16 cm。 11.参考文献代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请严格参照以下格式将所有项目著录完全,并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列,且在正文中标注出各自的引证地。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含标点)为: ①期刊论文——[序号]作者. 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号:引文起止页码. 示例: [1]叶晓东,朱兆达. 一种分块处理斜视SAR成像方法[J]. 现代雷达,1997,19(5): 23-29. [2]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3(5): 871-875. ②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示例: [1]刘谋 佶 , 吕志咏, 丘成昊, 等. 边条翼与旋涡分离流[M]. 北京: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1988. 24-27. [2]Isidori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M]. New York: Springer Press,1989:32-33. ③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作者.题名[A]. 文集编者. 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示例: [1]陈永康,李素循,李玉林. 高超声速流绕双椭球的实验研究[A].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第九届高超声速气动力会议论文集[C]. 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97:9-14. [2]Peng Jin, Luo Xiang Zeng, Jin Cong Jing. The study about the dynamics of the approach glide-down path control of the carrier aircraft[A]. Gong Yaonan .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C]. Beijing: Chinese Socie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997. 236-241. ④会议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 文集编者(主办单位).文集名[C],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起止页码. 示例: [1]辛希孟. 基于局部 熵 的红外图像小目标检测[A].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⑤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题名[D].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朱刚. 新型流体有限元法及叶轮机械正反混合问题[D]. 北京:清华大学,1996. [2]Sun Ming. A study of helicopter rotor aerodynamics in ground effect[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1983. ⑥科技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名称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 [1]孔祥福. FD-09风洞带地面板条件下的流场校测报告[R].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技术报告 BG7-270,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89. [2]Carl E J. Analysis of fatigue, fatigue-crack propagation and fracture data[R]. NASA CR-132332, 1973. ⑦专利——[序号]专利权人.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或公开日期. 示例: [1]黎志华,黎志军. 反馈声抵消器[P].中国专利:85100748, 1986-09-24. ⑧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文化意义是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则大相径庭。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也截然不同。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的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联想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第一种是汉英动词完全相同的涵义,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使用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例如“狐狸”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精明,狡猾,多疑”的联想,汉语里“狐媚,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表示“诡计多端”之义,如:Don't trust that 's a sly old fox。(不要相信那个人,他是只狡猾的老狐狸。)由此可见“狐狸”与fox在英汉两种文化里是象征“狡猾”和“欺”的动物。很多不同文化中引起不同民族的相似的联想。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s 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第二种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动物名称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却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狮子)。英国人还以lion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勇武大胆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为lion-hearted(狮心),史称“狮心查理王”。另外,lion还引申作“危险”、“险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虎口)。可见,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设喻的喻体也不同,汉英不同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如下表达法中,如表示不敢做声的“曦若寒蝉”与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或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鸡)。还有“牛饮”与drink like a fish(如鱼饮水),“落汤鸡”与wet as a drowned rat(湿如落水鼠),a rat in a hole与“瓮中之鳖”,goose flesh与“鸡皮疙瘩”,“过牛马不如的生活”与lead a dog's life(过狗般的生活),“滑得像泥鳅”与,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鳝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第三种完全不对应,例子就多了。英语的cricket与汉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蟋蟀"常给人以优伤凄凉,孤独寂寞的联想.早在《诗经》中,蟋蟀的叫声就被作为农夫岁末困顿生活的映衬,如《幽风 七月》.此后,蟋蟀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其凄苦,悲凉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宋玉 《九》),"蚤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杜牧 《寝夜》),"但闻四壁虫声卿卿,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 《秋声赋》),"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卿卿寒蛋闹"〔王和卿 《百字知秋令》〕,"昨夜寒蛋不住鸣,惊回梦,已三更.……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 《小重山》).而在英语中,自从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以后,英美人就一直沿用着as merry as cricket这一明喻成语,cricket成了欢乐,愉快的象征,如C. Kingley在Two Years Ago中写到:"1 have not had all the luck I expected, but... am as merry as a cricket. 可见,同样的蟋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独特认识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再如,中国古代"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龙"是帝王和高贵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马精神.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魔鬼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做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词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的人".如:We were real行frightened of the maths teacher. She was a real dragon.(我们的确害怕数学老师,她真是一个凶狠的脾气很坏的老太婆.)"龙"与dragon虽指示意义相同,但二者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则是对立的,相反的,所以"望子成龙"宜意译为expect one's son to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势必会使西方人误解以至有损形象,因此,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龙"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这大概也不无道理.同一个动物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褒贬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及其价值观念.再比如汉语“狗”一词的概念意义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家畜,与dog两词的直指意义基本相同,但一涉及到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有关的文化意义,这两个词就不能一一对应了.英语国家中,狗被视作人们的忠诚朋友,所以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此时dog不指狗,更不含贬义,而是代人的普通用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a bad name and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则多为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狐朋狗党.第四种情况是语义空缺。文化不是等效的,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迥然不同,有些动物词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两种语言的转换很难做到完全对等,这就是文化的个性和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了动物词语义空缺现象的出现,所谓空缺是指原语所载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无“对等语”。一方面,指称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的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implica-tion)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形象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没有,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汉英动物词汇里的这种情况显著地表现在crane与"鹤"这一组词上."鹤"一词的实体词汇意义是"鸟类的一属",英语叫crane,"鹤"与crane均有"鸟的一种,,的实体词汇意义,但英语中的.rane只有因其颈长而具"伸长脖子"的引申义,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意义,如:Jane craned her head to look forher husband in the crowd.(简探头四望在人群中寻找她丈夫.)汉语里的"鹤"相对于英语的crane,却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鹤在汉文化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①对中国人而言,它首先是长寿的象征,如"鹤发童颜""松鹤延年""龟鹤齐龄".《淮南子 说林训》日:"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古人以鹤为长寿仙禽,后人便常用"鹤"为祝寿之辞.②由于鹤在鸟类中给人亭亭玉立的感观印象,所以"鹤立鸡群"常用来形容仪表和才能出众的人.③"鹤"暗含"归隐"意,如"闲云野鹤"表示自由自在,不受红尘俗事所烦.再如刘禹锡荣秋词》:"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喻"身处逆境,直飞云霄,冲天而去".④鹤在中国古代就是稀少的珍贵动物,物以稀为贵,因此还可以喻美好的东西.如"焚琴煮鹤"是杀风景之一,把琴当做燃料烧了去煮白鹤,喻"随意糟踢美好的事物".⑤"鹤驾""鹤驭"中的"鹤"为仙人车驾,"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鹤驭已从烟际下",又因仙人乘鹤升天,故此两语又为死的讳称,如“鹤驾不来尘世隔,芙蓉城阂月茫茫”。以上我参照了民俗学家仲富兰先生的有关文章以及网上的资料,综合而成,将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进行了比较,但愿你能满意。谢谢!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姜玲)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作者:姜玲
出版年份:2008-5
页数:186
内容简介: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主要以原型模型理论及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英汉隐喻句进行对比研究,试图对英汉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及体现形式加以探讨,从而说明英汉隐喻句在生成机制及体现形式方面的异同。本研究旨在阐明隐喻像捏合机制、代换机制和转化机制一样,也是一种句子生成机制。
浅谈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论文摘 要: 自古以来,动物词汇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着重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比较,体现出它们独特的内涵意义,并最后总结出翻译这些动物词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引言
中国从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就有图腾文化,图腾信仰实质上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原始的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龙便是很好的图腾崇拜的代表。但是龙的形象在英语文化中则全然不是这样的象征意义,龙在西方表示邪恶和丑陋的意思,其形象在两部动画—《怪物史莱克》和《花木兰》里就有很好的诠释。
因此“a dragon of woman”是“凶悍的女人”的意思,而不表示“龙女人”。词的人文涵义往往能折射出该民族特定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如妇女的地位和种族歧视等(戴 2001: 1)。英语中的动物类词语用来指女性时,贬义词多于褒义词或中性词,在美国俚语中就更加突出了。如“cat”指“心地恶毒的女人”,“dog”指“妓”,“pig”指“荡”等等,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人文性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了对女性的鄙视,反映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胡 2004:64)。鉴于东西方民族人文心理等各种差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照顾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要翻译成“four tigers”, 而不能翻译成“four dragons”。
二.中英文动物名称的文化内涵比较
(一)文化内涵基本对等
在中西方两种民族文化中,猪都有“脏,丑的”涵义,所以肥的像猪可以翻译成为对应的英语“as fat as a pig”; 而云雀都有快乐活泼的意思,所以有“as happy as a lark”和其完全对应的中文“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猴子在两种文化中都是调皮的玩物,所以“拿别人当猴耍”可以翻译成“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
(二)不对等现象或文化缺省现象
众所周知的龙在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代表性的还有狗等。狗在西方表示“友谊”,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其褒寓意如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lucky dog(幸运儿)等。但是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带有贬义,所以有很多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如果你在中国也用You are a lucky dog就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当汉语的 “走狗”译成running dog,西方人感觉这狗很好而且很可爱,活蹦乱跳的。An old dog likes him never barks in vain. Whenever he barks, he always has some wise course句中的“an old dog”“老狗”,汉语中是骂人的词,而英语中却指“年事已高,却经验丰富的人”,故为“行家老手”之意,对应过来就像汉语中的“老马识途”中的“老马”。故这句英语译成“像他这样的行家老手,从来不会随便发表意见,一旦发表,总有高见”。
三.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翻译中英文有关动物的文化内涵词时,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甲乙语言中有相同的喻意但是设喻形式或喻体略异。2. 甲乙语言中喻意相同,但是喻体相异,即意合而“形离”。3. 甲语言中喻体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乙语言中只存在与之有相同喻义的表达法(卢 2006:297)。
(一)直译
?对于中西方文化对等的.动物内涵,我们尽量采用中英文中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翻译, 这样既没有歧义,又易拉近中西方人的距离。如前面提到的中英文基本对等的动物词语天鹅,猪,鸭子等等。天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优美,所以翻译是就直接可以说“as graceful as a swan”, 在形容人的姿态笨拙的时候就可以说“as clumsy as a duck”。
(二)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虽然中西方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的表达,文化内涵意义相同的地方也时常碰到,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其大多数的文化内涵是不相似的或者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中西方民族文化内涵不同或者相反的词语,要异译或直接取其比喻意。例如,虎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动物之王, 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狐假虎威”等都表示虎的权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虎恐怕要退居二线,让位于狮子了。所以在翻译这些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的调整,如“the lion—king of animals.”翻译成中文则是“老虎—山中霸王”。 “深入虎穴 ”翻译为 “ beard a lion in his den”。有些英语短语在中文中很难找出对应的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动物名称时就要去其动物名称的词语,灵活得取其比喻义,如“as merry as a cricket”,“as cunning as a dead pig”, 要分别翻译成“非常快活”,“十分狡猾”。
四.结论
本论文从比较分析了动物词汇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内涵,结论得出:文化内涵相等或极大相似的文化内涵词可直译;而对于具有相似内涵的动物文化词,翻译时要做相应调整;最后对于中英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词,要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但是就翻译时是否要考虑受众心理的问题,在我和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交谈的时候,他曾经在提到美国作家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时,非常不解甚至是愤慨。他认为杨宪益的译文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而霍克斯预想将中国文化变成西方人的东西,反而弄巧成拙,既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原有韵味,也不是完全的西方人的红楼一梦。这位法国作家进一步解释说,古典的东西就是原本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而读书的期望就是要吸收原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要随意篡改原本的东西;即使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心理也不行。所以对待这些不同内涵词,翻译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审慎处理。
参考文献:
[1] 戴水姣.《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J] 外语教学16期
[2]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卢红梅.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