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针灸治疗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针灸治疗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约克大学的修·马克弗森(hughmacpherson)说:“抑郁症患者如果尝试了各种药物都不见好的话,可以考虑针灸或心理咨询,这两种方法经过临床试验都很有效。”

为了进行针灸对抑郁症的疗效实验研究,马克弗森和同事们招募了755名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些人被随机分成三组,其中302人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302人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151人只接受平常的护理,时间持续12周。

这些实验对象中有70%的人在实验前的三个月中服用过抗抑郁药物,有一半的人服用过止痛剂,在实验进行期间,研究人员并未要求他们停用药物。起初,实验对象的平均抑郁指数是16(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27),数值越高的人抑郁情况越严重。指数为16的人被视为重度抑郁,但是情况较乐观。

三个月后,接受针灸治疗的人平均指数约为9,属于轻度抑郁,但情况比较严重。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指数降为11,另外一组人的指数约为13,他们的数值都属于中等抑郁。接受了针灸或心理咨询的人与没接受的人相比,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治疗结束后,前者身上的疗效又持续了三个月。、

抑郁症这个名词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时间中,医生对不明原因导致的心慌、烦躁、失眠等不适也做出了深刻地研究和广泛地实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木郁达之”这种治疗“郁症”的方法。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医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多种抑郁疾病和症候,如“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知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形象地描述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又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描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与现代妇女更年期抑郁症表现有相似之处;再如小柴胡汤证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均与抑郁症相似或相近。清代《程杏轩医案•初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病案:“鲍宫詹未第时,游昆陵幕,抱疴半载,百治不痊,因买舟回里,延予治之。望色,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自述数月来通宵不寐,闻声即惊,畏见亲朋,胸膈嘈痛,食粥一盂,且呕其半,粪如羊矢,色绿而坚,平时作文颇敏,今则只字难书------”用现在的诊断标准看,就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案。病人因“未第”而发病,说明有其社会文化诱发因素;精神症状明显: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回避交往、疏远亲友、活动很少,而且精神运动迟滞,出现“只字难书”,也就是脑力迟钝、思路闭塞;躯体症状也很明显:“通宵不寐”即睡眠障碍,“食粥一盂,且呕其半”可见食欲不振、纳呆、纳少,且有“胸膈嘈痛”的躯体疼痛不适,“粪如羊矢”为便秘,从“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可知病人有阴血亏虚且虚火上炎,因而不难得知病人有疲倦乏力感。从病案记载的描述中可看出已相当接近于现代之抑郁症,可见中医对抑郁病症的认识是久远的。 在失眠初期,我也曾多次向有经验的中医求诊,但碍于中医调理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快速解决失眠的问题,因此便早早开始了西医的治疗。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和思考。 虽然目前其治疗一般以抗抑郁药结合抗精神病药的西医疗法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抑郁症病友都表示更加推崇中医疗法。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西医西药治疗具有价格昂贵、服药程序复杂、周期长,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易复发,临床疗效有限等缺点,而中医多取材于自然界,疗效温和,标本兼治,停药后不易复发,可以看做西医的替代疗法。 [1] 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从不同个体四诊收集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证论治,不但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而且兼顾调理患者的体质。这种治疗方法较之西医学具有突出的特色和明显的长处。《医方考》曾云:“情志过及,非药可医,须以情胜”。中医疏导情志,调理气机的方法众多,包括情志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和导引吐纳等等。其中针灸疗法已被美国心理学会(APA)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辅助手段收入《抑郁症治愈手册》。 抑郁症属于现代医学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将其病位定位在脑,并提出是脑科的一种疾患。中医学以前并无“抑郁症”病名,与其相类似的描述有“郁证”“脏燥”“百合病”“癫证”等。多数学者认为病位在心、肝、胆、中焦、脑等。 [2] 如李时珍曾言:“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记载:“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可见其已经认识到脑与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有关,就其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载:“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3] 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医仍从气血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并“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病人的不同表现,加以更细致的区分。《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肖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类证治裁·郁症》日:“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宜通。” [4]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的优势,把症与因统一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的特点,从整体上认识疾病的本质,循症求因,而且讲求治病必求于本。在此基础上,中医在面对具体的病患时,十分注重区分个体差异,而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又恰恰与体质因素差异密切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强弱、性格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中医首先要将不同表现的抑郁症病人进行分类,然后再针对其表现寻找对应的脏器进行治疗,谭远亮先生在《浅谈中医治疗抑郁症》一文中详细列举了如下内容,或可作为参考: 痰气郁结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喜怒无常,悲观厌世,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本证因气郁痰结,迷阻心窍所致,方选顺气导痰汤加减。药选胆南星、半夏、僵蚕、石菖蒲、枳壳等。 肝郁血瘀主证:多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缓慢,运动迟缓,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本证因气郁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等。 心脾两虚主证:多出现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本证因忧思伤脾,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常以归脾汤合酸枣汤主之。药选:远志、酸枣仁、茯苓、门术、人参等。 肾阴虚主证:见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舌痛。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本证因情志抑郁日久,久则化热伤阴,以肝肾阴虚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主之,药选:生地黄、狗脊、麦冬、沙参、山茱萸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酸枣仁、远志、丹参具有改善抑郁症症状、镇静、改善记忆等作用,合欢皮、茯苓与酸枣仁具有镇静、增强免疫作用。 [5] 另外,与ETC和经颅磁刺激同属于物理疗法的中国传统针灸疗法,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及简、便、验、廉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杜元灏等哪首创调神舒肝针法治疗郁证,取百会、风府、水沟、印堂、四神聪、太冲、肝俞,总有效率98%,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6] 韩毳等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发现电针与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电针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作用的患者首选电针。 [7] 除此之外,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极为重视心理活动对疾病病程和预后的影响,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但其思想已贯穿于各种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亦是如此。《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自此,古代医者便开始了对情志疗法的探索。张景岳提出的“以诈治诈”和叶天士提出的“移情易性,澄心静志”应属于此类疗法早期之代表。近来,黄庆元和李建国先生在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抑郁症35例临床观察》一文中也验证了道家思想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效果。 除了中医的手段外,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合理的支持也极为重要。在汶川大地震过后,国际心理学家们按照公认的8%的比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人数进行了预估,然而事后确切的结果证明,在此次灾难后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比例仅为1‰左右,不得不让人相信,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思想文化给了后世子孙极大的心理支持。这一结果震惊了各国心理学研究者,即使是心理学届公认的龙头老大——美国心理学会也已经开始了中国寻找东方智慧的旅程。日前正流行起来的所谓正念疗法,便是心理学吸取中国佛教精神内核的产物之一。 综上,虽然抑郁症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而中国目前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所依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也来自于西方,但我们也应该相信,中华民族得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自有其伟大的智慧,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不妨回归本心、回归传统,到东方智慧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治愈之道。 [1] 余雪林、仝乐、耿维平、杜茜茜、刘立安:《传统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年第15期。 [2] 谭远亮:《浅谈中医治疗抑郁症》,《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第23期。 [3] 鱼浚镛、田金洲、《试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天津中医药》,2011年第4期。 [4] 夏猛:《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第8期。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版。 [6] 杜元灏、李桂平、颜红等:《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5年第3期。 [7] 韩毳、李学武、罗和春等:《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7期。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具有可比性。

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包括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任、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南京市针灸学会副会长。王玲玲教授围绕“针灸防治老年病”、“针药结合的临床与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调查老年人体质类型入手,研究了衰老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观察了艾灸对老年人具有整体的、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省教委课题“艾灸对老年人血液净化作用的研究”获1997年省中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了省中管局、省科委多项课题,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王玲玲教授多次被意大利、葡萄牙、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学术团体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虚拟针灸系统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2005年1月至4月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派,以特邀专家身份赴缅甸传统医学大学执行中医针灸培训任务。王玲玲教授撰写发表了70余篇专业论文,出版学术著作10部。主编的《中华针灸学》获2004年华东科技图书2等奖、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2005年3等奖。主持的省科技厅课题“不同针灸方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获得2006年度首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3等奖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还没有出版呢,要到9月份才出版,现在还以2014版为准。《针灸临床杂志》在201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

耳朵神门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耳朵神门的神奇功效与作用,耳朵上有许许多多的穴位,每一个穴位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作用和效果的,比如说耳朵上的神门的作用和效果是什么呢,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资料吧。

一、耳朵神门的`功效

耳朵神门这一穴道尽管难找,可是它对身体的功效却非常大,耳朵神门的主要功效便是能够 让人镇静而且安神助眠,由于它是在医治人失眠时发觉的穴道,因此这一穴道针对身体的失眠有非常大的功效,能够 让处于狂躁或是心神不安的内心气越来越宁静,加速入眠。

耳朵神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它还能够医治认体的许多 病症,例如运用这一穴道能够 医治人的高血压,许多 老人得了高血压以后,常常会碰到血压大幅度提高的状况,根据这一穴位治疗,能够 合理的减少血压,对高血压这一症状有非常大的功效。

假如自身觉得精神不大好,神经一些衰微,或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非常容易作梦,平常也常常控制不住性子,能够 尝试根据耳朵神门来开展医治。并且在做检查的情况下,假如耳朵的神门穴展现呈阳性,就表明有可能得了神经衰弱症或是人体某一位置得了疼痛病。

二、耳朵神门的轻按方式

许多 情况下,假如晚上睡不着觉觉,性子也越来越狂躁,神经衰弱得话,能够 尝试自身轻按耳朵的穴位,那样会获得合理的改进。实际上耳朵里面上面有许多 穴道,另外包含很重要的神门穴。轻按耳部穴位也是要注重方式的,最非常容易学的一个方式便是提拉紧致耳朵尖。

两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另外捏紧自身的2个耳朵里面的上端,起先要轻轻地的捏揉好多个往返,随后轻提这耳朵尖往上轻轻地提拉紧致,一直到耳朵尖刚开始发热才行。这类方式非常简单,在家里还可以自己做,每日做上一次,能够 合理地改进自身失眠头疼的问题。

1、心血管病症

(1)心动过速:《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第10期报道:针刺神门穴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及窦性心动过速42例.直刺寸,中弱刺激.结果:29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27例(93%);13例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11例().

(2)脑动脉硬化:《江西中医药》1997年第4期报道:神门、四神聪治疗脑动脉硬化,可以改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针刺后患者头痛消除,语言流畅,肌力恢复效果较好.

2、神志病症

(1)失眠:《江西中医药》1994年第S1期报道:针刺神门、灵道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神门、灵道直刺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一开始每日1次,见效后隔日1次,1周为1疗程.结果:治愈35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98%.《中国针灸》1995年第4期报道:针刺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168例.二穴均深刺,三阴交直刺2~寸,神门进针5~8分中等刺激,平补平泻,动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病人每晚睡前自灸三阴交穴20分钟.

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89例(53%),好转46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6期报道:

中药贴敷加按揉神门穴治疗失眠症58例.敷贴用药实证用朱砂粉2g;虚证用酸枣仁末3g.每晚入睡前将中药细粉调敷在神门穴上,用胶布固定,睡下之后由他人或患者自己用指端在神门穴上逐渐向下用力按揉.一般连续按揉15分钟以上,患者即有昏昏欲睡感,随即入睡.晨起去药,入夜再敷10天为1个疗程,约需1~3个疗程.结果:痊愈40例(69%);好转16例(28%),无效2例(3%),有效率97%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32天.

《新疆中医药》2002年第1期报道:针刺神门穴为主治疗不寐症42例.主穴:

神门(双);配穴:合谷、太冲(均双)神门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太冲、合谷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手法1次.每日1次,10次1疗程.经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第4期报道:针刺神门穴为主治疗失眠症56例.主穴:神门;配穴:中脘、内关、三阴交、百会、神庭、风府、大椎、风池、足三里、合谷、膻中、气海、血海、太冲.主穴平补平泻,配穴中阴经穴施提插捻转补法,阳经穴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小时,其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24例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

(2)中风后情感障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4期报道:神门配心俞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36例.神门、心俞与皮肤呈45°角进针,顺经而刺,行捻转补法.另外针刺头针情感区(前发际上2cm距中线2cm处)30例作对照,进针后要求快速捻针,速度约200~220次/分钟,持续2分钟两种方法均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神门穴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头针组痊愈8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3)焦虑症:《中国针灸》2001年第2期报道:神门透刺少海治疗焦虑症30例.神门针刺得气后针尖斜向少海穴进行透刺,双侧同时快速捻转约3分钟,留针20~30分钟后出针.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临床痊愈8例(),显效16例(,好转6例(),全部有效.一般第1次针刺治疗,精神紧张首先得到改善,部分患者逐渐进睡眠状态,以后焦虑症状、自主神经症状亦逐渐缓解.

(4)癫痫:《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3年第3期报道:针刺神门穴为主治疗癫证15例.取神门穴配心俞、肝俞、脾俞,针刺得气后行泻法,每次留针20分钟.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1~2个疗程,痊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5)脑病:《江西中医药》1997年第4期报道:神门、四神聪治疗脑病.其中,脑动脉硬化1例,针刺神门、百会、四神聪、上星、廉泉、足三里、丰隆.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诸症悉除,随访未发脑萎缩1例,针刺神门、百会、四神聪、神庭、关元,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同时配服养神定志中药"读书丸".3个疗程后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行走平稳,睡眠好转,记忆力增强,显效出院,随访未发.脑外伤1例,神门直刺,四神聪平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读书丸".经治1个疗程,头痛明显减轻,精神失常消除,饮食正常,2个疗程后痊愈出院.

3、消化系统病症

《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第8期报道:以神门为主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病症.神门配中脘、关元、阳池、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急性胃肠炎:针刺平补平泻并留针30分钟,中脘、关元艾条温和灸后拔罐神门配合谷、太冲、足三里、阴陵泉、肝俞、脾俞、胃俞治疗胃肠神经症,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起针后背俞穴拔罐;神门配梁丘、内庭、阴陵泉、支沟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在胃俞附近找阳性反应物,点刺不留针;神门配阳陵泉、蠡沟、阴陵泉、支沟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同时取耳穴肝、胆、胃、大肠、神门、皮质下埋磁珠;神门配足三里、三阴交、腕骨治疗肠麻痹,针刺并行导气法,留针20分钟.

4、其他病症

(1)尿潴留:《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1期报道:神门穴位注射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27例.抽取酚妥拉明5mg注入双侧神门穴,注射15分钟后主动排尿.

结果:15~25分钟排尿8例,26~35分钟排尿者19例,500~1700ml尿量不等,以后均能自行排尿,全部有效.

(2)舌疮:《河北中医》1998年第2期报道:神门配中极治疗舌疮.神门逆经而刺,做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其间泻法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共4次诸症消除.

来稿必须附单位介绍信,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请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投稿者应声明未一稿两投。 凡属有重大意义或国际竞争的论文,请予说明。各级科研课题或基金资助项目请于脚注中标明,并标注课题编号。 来稿需附第一作者简介。具体格式:作者(出生年—),性别,职称,主要从事专业工作。 来稿须提供电子版。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该刊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编辑部收稿后即予回执。如3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或其他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来稿录用刊出后,付以稿酬,并赠送2册。 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24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杂志社《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50040,勿寄私人,以免延误。

针灸治疗面瘫毕业论文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具有可比性。

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针灸治疗肩周炎毕业论文

你好,考虑你和三姑一样都是肩周炎。表姐给她买的好像是肩颈宁按摩膏,比较好用平时的时候你要忌辛辣油腻的食物,以低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动物的肝脏、瘦肉、排骨、蛋类、奶制品、牛羊肉等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每天坚持适量体育运动锻炼,才可以更好的改善身体健康。

针灸对肩周炎有效果。

肩周炎相当于中医学的“漏肩风”,属“肩痹”,“肩凝”等范畴,形成有内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中医治疗原则以补气活血,壮骨强筋,驱风散寒,通经活络为主,针灸在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时,可活络筋骨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肩周炎带来的不适感。

通经活络,温经养血,舒筋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井穴为主。

用泻法,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行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

1.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阳陵泉,天宗,阿是穴。

2.肩髃透极泉,条口透承山,天宗。

3.肩髃,肩贞,曲池,尺泽,肩井,外关。

4.肩髃,肩髎,秉风,大杼,手三里。

随证配穴: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用补法;同时体虚可温灸肝俞,膈俞,脾俞,气虚可温灸气海,肾俞,膀胱俞。刺曲池,肩髃,足三里能旺盛阳明气血而行气通络,祛湿止痛,温灸有关背俞和气海可补益气血。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髎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上肢关节疾病。

操作:直刺寸。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定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寸。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症;3,瘰疬;4,腋臭;5,上肢针麻用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寸。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中点。

主治:1,腰腿拘急,疼痛。2,痔疮,便秘。

操作: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病情分析:意见建议: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治疗上;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肩周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3.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生活上应该注意预防;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3.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等;

针灸与电疗法研究杂志

有本中医学,是武大rccse收录的核心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医针灸的论文发表的普刊为你列举以下几个:

1.针灸临床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2.上海针灸

《上海针灸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3.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原名《江苏中医》、《江苏中医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全国创刊时间最早的中医药期刊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通报类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文革”的原因,被迫于1966年停刊。在党的十一届三...

4.中华针灸电子

《中华针灸电子》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5.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

不是。截止到2022年11月12日,世界针灸杂志是被CSCD和科技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所以杂志不是sci收录的。《世界针灸杂志》杂志创刊于1991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