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

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的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当下高等 教育 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1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时代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 方法 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教育共识,世界各国因此也大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 文化 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2 摘要: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他们激烈的竞争,开阔的视野和成功的机会。他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磨合,中西方的交融为大学生搭建出广阔的舞台。现代社会对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竞争,同时也提供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 人际交往 、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大学,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新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 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有内部和外部种种压力,大学生要学会积极地应对压力和调适自己的身心状态,学会用健康的行为方式应对一切压力和挑战。应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分析与引导。 一、大学生集体宿舍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宽松灵活的,老师不是固定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学生们自身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也相对灵活的。 大学是一个聚集四方学子的大家庭,刚进大学的他们懵懵懂懂,面对新的人,新的环境,首先,他们要融入的是大学生活的集体宿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宿舍就是一个小家。他们大部分都是首次离家、首次离开父母的身边,首次聚首是在宿舍,有四人间和六人间,由此,他们各自的小家就慢慢形成了。 以学生们自身出发,我认为到了大学生活的凝聚点不在班级,而在这一间间小小的宿舍。学生们的时间几乎同步,课余交流也局限于他们各自宿舍的小团体。进而显现出非常多的问题:慢慢的他们宿舍核心越来越浓重,各种各样的不满抱怨在各自宿舍积聚升温,开始发现班级凝聚力不强,同学之间交流过少,班级不团结,同学们对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类问题,辅导员及各班干部应该积极采取相对 措施 解除同学们之间的零触感。多开办班级交流大会;课余时间尽可能的组织一些出游活动;平时宿舍与宿舍之间的同学们可以相互间多走动(这局限于同性宿舍之间);学生们各自积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进而加强班级同学的交流与联系,加强班级的凝集力,团结同学,凝聚班级力量,一起努力攻破只以宿舍为核心的大学生活,积极迈向班级团结,以班级为核心积极发动同学们参与各系承办的活动及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自主消费成为主要模式,然而自主理财能力却有待提高,消费目标不明确,生活消费不计划,日常的消费观越来越模糊。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社会,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甚至老师和同学。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中精神价值的缺损;消费中欲望对需求的背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加强正确的引导,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培养,家长应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不能应求所需,不闻不问便应予子女的生活费,应该加强社会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和消费行为的引导。 联系自身的消费观而言,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来引导自主消费,自主理财,生活节俭,不挥霍浪费,不相互攀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塑造优秀的大学生形象。 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念上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当今时代就业的压力非常紧张,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同学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现实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常阻挠理想自我的实现。目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使大学生 毕业 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同学由于不能对社会、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 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 作为当事人的,面对“就业大众”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长远、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求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为社会的优质人力资源,更应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也确实具备这种能力,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理,发掘自己的心理潜能,自信的迈向未来的生活。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一 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三 前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摘要: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 考研 ,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决方法 一 挫折与困惑的概念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 职场 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 措施 ,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三 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的大脑一边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上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四 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全书》朱月龙山东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李大卫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积极心态的力量》邱小亮译东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边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自然每天都在默默的改变着,而我们的生活当然也在无时无刻的发生着变化。每当夕阳染红了周围的天际,我总会想:怎样才能拥有快乐呢?

小时候,我们没有丝毫的心机,我们的心是那么的单纯。我们总是能很快乐的生活着。我们的脸上无时无刻的带着天真的笑容,我们的身上总能体现独特的孩童气质。那时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快乐的气氛把我们围绕在一张大网中,那时的我真的好满足。

而现在,我们渐渐地长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发生了变化。那时的单纯不见了,烦恼也渐渐的浮上了我的心头。人成熟了,心事也越变越多,越来越复杂。有时看着身边的朋友拿着自以为昂贵的物品在炫耀时,我的内心总是有些反感。东西是父母给的,拿来炫耀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是的,我们大家都在变。那些变化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无法阻止。慢慢的我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办法去改变,我们只能选择去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去接受。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一颗宽容、包容的心去面对这些的变化。

渐渐地发现,随着心慢慢的放宽容,自己的感受也变得不一样了。看着有些人炫耀后我并没有那么多的反感了,我想想他们是在用物质满足自己空虚的心,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内心快乐就够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如果每天都活在嫉妒中,烦恼中,那么自然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开心,郁郁寡欢。想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首先就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宽容、大度。可以用自己的心怀去包容、体谅别人的错,去理解别人的心。当自己的心变得不是那么的狭隘,变得宽容了。你就会神奇的发现身边的事物变得十分的美好,那些不好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

如果你想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请你从心开始。从包容、体谅、理解开始。

苏冠宇:健 康 伴 我 成 长 中学生优秀作文健康,是我一直以来的好伙伴。

她和我,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她陪着我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

健康,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文化,是值得非常自豪的事情。

身体的健康、思想的健康和文化的健康,为我的成长道路铺就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大道,为我今后幸福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饮食搭配和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

我做到了不贪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一日三餐荤素都吃,多吃水果多喝水等,使得我不胖不瘦、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极少生病。

“生命在于运动。

”多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非常喜爱游泳、城市轮滑、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等健康运动。

多种体育活动使我体魄健壮。

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的重要。

”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屈服。

我天天同父母交流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让他们给我解惑答难。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我养成了天真活泼、求知欲望极强的性格,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理使我领会了很多生活的真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不仅要做到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还要注意文化的健康。

在学习文化知识时,不但要认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还要注意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我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还读中国、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之谜、世界之谜,节假日常到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

在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时,难免遇到许多少年不宜读不宜看不健康的东西,这就需要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的吸收。

这样使我保持了文化上的健康。

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文化的健康,始终陪伴着着我成长,不断让我在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

不可以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我们不可一天无运动。

我们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健康,而健康就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多做运动,能强身健体,有益身心。

所以,我喜欢体育运动。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跑步,它是体育运动最简单而有最有成效的一项运动。

我喜欢慢跑,因为我不想错过,沿途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有能发触人的好奇心的人和事。

如果慢跑,我就能把它们当多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不会擦肩而过。

每天早晨,太阳初升的时候,当落叶飘飘悠悠地从树上掉下来,当阳光透过叶缝的那一刻,我爱慢跑,一边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一边享受运动的无限快乐。

套样辛苦了一天,正准备下山时,当树叶不再飘忽,不再飘忽, 而落叶满地的时候,我爱慢跑。

一边看着太阳公公留下那橘红的弧线,一边眺着远初那碧绿的田园风光。

在体育课上,我爱慢跑。

因为我想跑在后头,看着看着同学门的背影,我想把他们留在我的眼里,留在我的心里,也留在我的回忆里。

大家从五湖四海集在一个班里,也算是缘分,我不想错过这么美好的记忆。

今年是奥运年,是体育运动的象征,我爱满跑,我喜欢体育运动,因为他是我们健康的象征和灵魂的真缔。

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生命在与运动,运动能增强人体健康,运动也能给人带来乐趣。

所以我热爱体育运动!我喜爱跑步。

记得小时候的我,跑步格外的慢,连比我小两岁的妹妹都比我跑得快。

于是,从不服输的我就开始练习跑步。

早上,天还未亮,我就起床,到附近的学校操场晨跑;晚上吃完饭,就拉着妹妹去比赛,无论我怎样奋力得跑,总是要比妹妹慢那么几步。

但是,我并没有泄气,我开始更加刻苦练习,经过我长时间的练习,我终于超过了妹妹,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对跑步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踢毽子我也十分喜欢。

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根本不会踢毽子,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班主任何老师却让我代表班上的女同学去参加区里的踢毽子比赛,就在那一瞬间,我惊呆了,老师明明知道我不会踢毽子,为什么要选我去,而不选其她女同学去呢?既然,老师选我去,我又怎么能辜负她呢。

但是,离比赛的时间十分近了,就算我再怎么刻苦练习,也不可能打败那些参赛的同学啊!于是,我就趁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的时间来练习。

到了比赛那一天,结果我还是输了,我一分钟只踢了22个。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学会踢毽子,超过别人。

于是,放学之后,每当我做完作业,便拿出毽子努力练习,每天都是如此。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的练会了踢毽子,现在,我能连续踢上一百个呢。

运动真是太棒了,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

其实,在许多的运动项目中,跑步和踢毽子还并不是我的最爱呢。

你可能在此时会问:“那么跑步和踢毽子并不是你的最爱,那哪项运动才是你的最爱呢?”我也不用拐弯抹角的啦,实话告诉你吧,其实啊,打羽毛球才是我的最爱呢。

羽毛球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自从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国的体育健儿们在羽毛球场上优美的健姿,我就对他们产生了羡慕之情,而我又是那么的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羽毛球场,与对手一决高下啊!我的姑父和我妈妈也十分热爱这项体育运动。

每当吃完晚饭后,趁天还未黑之时,就拿着运动工具打附近的草坪去打羽毛球,当然,我也并不例外。

开始和他们打的时候,我总是输,但逐渐逐渐,我的球技也越来越好了,虽然,还是不能打败他们,但还是能和他们打成平手。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练习打羽毛球,总会有一天,让我有打败他们的机会!我在运动中得到了一个启示:只要肯下功夫,坚持做下去,再怎么艰难的事情,你都会成功的!以前,我经常感冒,身体不好,因为运动,所以我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爱体育运动 ,爱它给我带来的一个健康的身体!朋友,你呢,你是否也经常生病呢?如果是的话,那你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让运动给你带来一个健康的身体吧!如果,你现在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那么,你也千万不要放弃体育运动,坚持吧,可能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们的奥运健儿们一样,出现在奥运会上,一展自己的风采,为国争光望采纳谢谢

在茫茫人海之中!有很多的只是擦间而过,只有你与我却撞了个满怀.这不是缘又为何物?健康像光芒四射的太阳,像温暖和煦的春风,像香飘四野的野花,像和谐美妙的乐章。

拥有健康,就像拥有太阳、拥有春天和拥有动人的乐谱一样,萎靡在它面前颤抖,孱弱从它面前消失,晦暗在它面前没有了市场。

拥有健康,金钱缺少了一个流失的借口,命运减少了一出最短的剧目,懒惰没有了藏身的去处。

拥有健康,便拥有了一份豪迈;拥有健康,便拥有了搏击人生的资本。

我热爱健康,因为健康,胸中总是挤满着理想;因为健康,困难变成了生活的调料、人生的游乐场;因为健康,富裕的明天、美好的未来、灿烂的记忆、温馨的梦想都随时可以在心中激荡。

健康从来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它从不用低怜的声音祈祷,从不流露乞求的目光。

在公平的竞技场上,健康是取得胜利的第一优势。

在人生的赛场上,健康是取得胜利的第一保障。

没有健康的支撑,即使是平坦的道路,也难于走到尽头。

只有拥有了健康,哪怕是坎坷的山道,也能爬上高高的顶峰。

健康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需求。

忽视健康就是忽视自己的前途、藐视**的要求;忽视健康,就是蹂躏自己的生命、蔑视社会的需求。

那些体质柔弱、思维懒惰、精神萎靡,经不起捧打的人,自然不会被邀请进这艘**的巨轮。

只有不断强身健体,增强适应力,才能避免被**抛弃。

健康是人生的根基,如果有谁轻视健康,那就是轻视自己存在的价值。

健康是生命的奢侈品,生命的美好教人尊重健康的基本规律。

如果不尊重健康的教义,纵使你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纵使你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当你收获辉煌的同时,还将会收到一份健康的全面惩罚。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追忆,某位科学家英年早逝,其研究成果无与伦比……为什么让不健康给美好的人生、壮丽的事业画上了休止符;为什么让不健康给社会、给家庭带来了遗憾和痛楚? 热爱健康吧,它会围绕你的左右;重视健康吧,它将伴随你的一生.

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齐,总要照镜子。

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感觉不自在。

有敌对倾向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扔摔东西的冲动;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

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

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科学地讲,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营造良好心境是对健康防病大有裨益的。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1.保持乐观的情绪。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3.经常帮助别人。

4.善待别人,心胸大度。

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5.要有广泛的爱好。

6.保持一颗童心。

7.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

8.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过去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主要不是有成人来担负,是由大一点的孩子来担负。

小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不喜欢和自己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大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

在村里、胡同里有很多孩子,四岁多的孩子不仅仅和同龄的孩子在一块玩,他们老追着五岁左右的孩子跑,一般五岁孩子比四岁孩子大一个智力年龄段,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正是四岁孩子要发展和正在发展的智力段所需要的,这样四岁的孩子跟着五岁的孩子学,五岁的孩子跟着六岁的孩子学,六岁的孩子跟着七岁……不用大人教,不同智力发展段所需要的游戏、语言,孩子们都自然去学习到。

父母根本就不需要搞懂是什么道理。

现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所需要的游戏、活动,没有过去的环境,没有社区,没有一层层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

在家里也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孩子。

教育主要有成人来完成、来担负。

既是到幼儿园,幼儿院也把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放到一块,有老师(成人)来教。

很多孩子很难去和比他大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块玩耍。

所以我们对传统教育的链条断掉极其痛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每一个父母都去学习儿童心理知识,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是希望父母们能学习一些必需的儿童心理、教育知识,一是去弥补现在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问题,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教育是科学的,不应该是盲目的。

另一方面,因为科学的进步,我们对自身心理发展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这些科学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确实会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的父母说,现在有很多早教机构,有很多专家给与咨询,提供方案,花了很多钱和时间,总觉得不理想,对早教产生怀疑。

这是中国幼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仅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并且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非常快,旧的教育基础和链条很短时间内出了问题,如何解决,大家都在思考,尤其是父母们的要求走在最前列。

但是这十几年,国家并没有培养出需要的大量人才,并且研究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人都很少。

目前做这些工作的人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学医的,从事儿保工作的医生。

二是学幼儿教育,幼儿院和学校的老师,第三类,是从教育系和心理系出来的一部分人。

这三类人的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儿保医生和老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非常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系、心理系出来的人,理论很好,很熟悉,但非常缺乏实践经验。

而经验决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有的专家自己都没有好好带过孩子,给别人指导,可能就是纸上谈兵!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复杂的,不仅仅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这就对专业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大量的学习西方的知识、科学。

但很多东西是照搬进来,甚至是生吞活剥。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项技术,像写计算机程序,很快就能学会。

学习外国的教育方法、理论必须和自己的文化结合,所以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国家现在不重视幼儿教育,在一个向钱看的时代,急功近利的人多一些,坐下来认真思考、扎实做事的人少一些。

政策也不鼓励那些认真、扎实干活的人。

希望能找到一些补救的办法。

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很快发展起来。

三、关键期的问题为什么说儿童教育有一个关键期,现代科学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智力活动都是由遗传决定,但是遗传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不是现实的、实际的智力。

这是什么意思?比如狗出生后就和人在一块生活,但它只具有狗的能力,不具有人的能力。

这就是遗传决定。

如果人出生后在最开始几年不和人类在一块生活,会是什么样?十九世纪末期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一个发现时六、七岁,一个三、四岁。

发现时孩子只具有狼的行为,不具有人的行为。

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这个六、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帮助她,其智力提高的非常有限。

人们开始认识到智力发展有一个关键期,二十世纪心理学对关键期有了很多的研究。

认为要把人遗传的、潜在的智力成为现实的、实际的智力,出生到六岁左右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段。

如果在六岁左右,有很好的环境,就能更多的把潜在的智力转化成现实的、实在的智力和能力。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把潜在的智力变成现实的智力是很有限的,并且在长大以后,再提高是很困难。

所以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安定;有了它,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了它,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有了它,坏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总而言之,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范。

知法、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公民。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很小的事情都会用到法律。

例如:在马路上靠右行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十字路口听从交警的指挥……这些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却都与法律有关系,这就证明法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而已。

作为小学生,我们虽然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但是起码我们知道,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

16推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了,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脑力劳动任务繁重,锻炼时间少,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据不完全统计,有66%的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实在令人忧虑。

新的健康口号是:“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就是GPD”。

重庆重庆市提出: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

美国人说:文明人吞进了现代“文明病”,用自己的牙齿制造坟墓。

*** 说:“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五快”:食得快,变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我认为:对健康不要刻意,也不要随意,但要注意。

但愿我们的老师能从上述观点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每天我都可以高高兴兴的过,因为我健康;我健康,因为我运动。

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健康。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良好的开始意味着美好的结局,所以我们不能马虎得对待我们的开始。

那就动起来吧,在运动中建筑起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在运动中感受一切值得高兴的事,让我们的生命因为它而精彩起来吧! 运动之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青春不是永恒的,但运动却是永远的。

运动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身份,地位和种族的差别。

它不想战争那样残酷,交错着血与泪。

它会给我们健康,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世界最美好的东西。

运动不只可使我们拥有健康,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乒乓球让我们思维变的敏锐,排球,篮球让我们懂得集体协作的重要性;登山又可让我们知道“下山容易,上山难”的人生哲理,这些所以的运动无一不是给我们益处的。

人生有时候就像是场篮球赛,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你才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只要健康的生命,却不想着去工作或学习,那生命就只是一具空壳,只想着学习或工作,而忽视健康,那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空想家”所以我们更应该运动,让运动帮助我们实现一切! 生命是真实的,运动是真实的,只要我们运动了,那快乐就不是梦,梦也不是梦了。

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快乐。

通向快乐的阶梯正在等着我们去攀登,整装一下,我们出发吧!...

谈谈卫生与健康 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吃了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

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

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

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

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

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

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

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体会到身体健康是多么地幸福。

而健康呢,跟我们平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

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我想,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曾经教育过我们的。

关键是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

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你看,现在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且不说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光是摆摊的地方就很不卫生,灰尘很容易沾到食物。

吃了容易生病。

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

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的500字作文

主题从心开始的心理论文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家庭教育 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谈心理健康的疏导 方法 》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

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 自我介绍 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 故事 ,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 乒乓球 、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某一部分结合来应用。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而在课程主体准备的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备学生、备自己、备课程。备学生:明确你的课程是同一个人对话的过程,将对方转化为你的合作者,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所处的背景和心理状况来确定授课目标,再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备自己:面临即将讲授的话题,明确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还是清楚的,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主张和立场,面对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能否正确的接受。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在方法设计上,可以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录像与回放、案例学习、角色演练、心理学团队活动、影片赏析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图片、符合学生自己的、与学生自己相关的、幽默笑话和滑稽、奇特夸张和荒诞等手段不断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 教学方法 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授课目标、授课主题、具体内容、学生的身心情况、学校和班级的授课条件以及时间控制、和教室地点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灵活使用,共同发挥作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堂好的课程就像一场好的表演,教师需要精心的完成编(剧本)、导(组织)、演(展现)的工作。不断的从细节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情感的唤起是起始,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只有将“情”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总结 授课的规则就是:说者有情,学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讲的应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听进去什么才是重要的;过程有趣,改变讲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操作,包括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如何让课程更加吸引学生,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传统的讲授性传授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引导启迪,更加发挥学生的资源和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参与教学,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充分的热情,认真准备,积极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理论与实际并重,不断科学与成熟的发展道路。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和诊断健康;完善和改进健康防治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的论文 范文 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 教育 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人格也两种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第一,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学生之间在心理素质层面上是相同,但又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基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质基本一致,也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教育环境作用之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可以说普遍存在。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正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并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健全。因此,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帮助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有必要最大限度上利用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一些咨询活动还有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

第二,树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如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既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关注对消极层面的教育。因而,高校所有的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是只是单一地围绕着一些消极环节进行衍伸,其中消极层面,主要是指对学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治疗。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观点,即提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消极情绪的产生,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就获得了极大地丰富,更加关注积极层面。当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必须要依托于学生、教师、校方这三个环节的共同努力。细化来说:学生应当重视和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实现不断积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而课外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校方在这其中的作用是将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教师必须要充分体现其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一定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积极地学习与掌握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自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过渡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惟其如此,教师在开展自身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就不在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消极层面,通过积极的教学治疗手段,更好的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养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主要是以“解决问题”当成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单方面的“解决问题”,显然充满了很强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必要向积极的方面进行个性,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使得关注信息更为立体化。也只有真正的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151-154.

[2]覃梅芳.基于积极心理学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04):220-22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二: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省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的建设理念、改革 措施 和建设成果,旨在为同类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出台了4号文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先导项目在各高校启动,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课程团队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六大要素,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1],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体性:从人才培养整体工作出发,科学定位课程

“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之初,团队成员就达成共识,即不是孤立地将“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而是将课程建设紧密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整个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团队认真厘清了三个关系,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三是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对三个关系的科学梳理,确立了“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地位,即奠定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全程始终突出精品课程在专业内部建设的辐射作用。

二、体现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强化专业精神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学者指出,精品课程要有“一流的教学内容”,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前沿性[2]。不仅如此,从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门科目在某地某时应该有一个为自己的利益供欣赏的善”,“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学”精品课程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作用,还十分关注是否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启迪,在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兴趣性。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都不同程度地对其抱有不正确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导致刚接触“普通心理学”、面对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感觉抽象、枯燥,根本没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普通心理学”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入“课前三分钟———奇妙的心理效应”、“任务驱动学习———解密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等环节和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学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谜题,发现心理学的科学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专业学习真正满足学生求知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2.专业性。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定[4],是一个专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最朴素的目标。专业性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全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肩负着专业性培养的使命。“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进行深度解析,区分“专业理解”和“ 经验 理解”的不同;二是培养专业的 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气质、夯实专业基础。

3.实践性。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将实验教学部分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由两名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撰写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中专门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建设,设计了“你来讲”、“心理问题研究”等环节,由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教材、作业和资料查阅,分小组合作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延伸性。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宽基础”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建设中还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向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穿“心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时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学科”,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向上延伸是与研究生考试相结合,把近几年的 考研 内容引入教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奠定基础;在中间层面将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延伸联结,凸显“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性。

三、凸显有效性: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与内容整合优化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普通心理学”的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因课时较大,恰逢学生刚入大学,还处于高考后的松懈状态, 学习方法 、习惯等均不适应,所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学习的挫败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打击不容小视。课程团队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整合后的“普通心理学”分为两段开设。一方面分解了学生刚入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体现了教与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边教学边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指导 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中学时期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整体成绩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尊心,极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四、彰显科学性: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促学教学评价

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师生明确教学进度、 反思 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被机械地视为“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5],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教与学的反思、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动态的、过程性的因素,导致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问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教学价值生成相脱离,其作用被极大地削弱。为彰显评价的功能,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内在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教学的动态引领作用,从2012年起“普通心理学”课程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此模式全程贯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及时反馈,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的教学”,将对成绩目标的关注转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同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教好”,怎样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虽然考试的压力有所减轻,但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学生不再被当做“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堂表现,积累学习与评价“资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教育性: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又承载着学生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教育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大学校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种信息源,但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备这种资源意识。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不断积累和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涉及五个系列,包括经典心理学影片、国外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必读书籍、网易名校公开课以及“普通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阅读空间,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与关联这些资源,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资源学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习内涵,提升专业学习品味,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力,强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使专业学习丰富而充实,彰显了专业的魅力和大学生活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秉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2):94.

[5]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7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两篇

2. 3000字心理论文范文

3.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4. 心理学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6.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健康和心理学为主题论文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这里所说的当代大学生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流砥柱,要实现这个中国梦,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一、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观来说,一个人的健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健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体态,精力充沛,消除疲劳快,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团队能够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合作性,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3、社会适应良好:能与家庭及社会人群关系协调、融洽,能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感觉和平、安宁。4、道德行为健康:个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够按照道德规范标准来约支配、支配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上述四点,就可以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健康观。

二、注意学习 健康知识

一个人想要达到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一个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首先在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之后,还要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基本的人体生理常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安全及自我防卫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见的问题。学会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同学们度过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其次仅仅有了正确的健康观和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真正树立起健康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去执行,要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改变自己以往形成的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拥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到健康生活所带来的丰富、精彩的人生。

三、建立良好的 人际交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人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里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个人的心里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大学生中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都希望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大学生常因个性的差异及缺乏正确的交往 方法 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与疑惑,难免会遇见一些挫折,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克服人际交往中遇见的障碍,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影响人健康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就是遗传、环境和行为。一般来说遗传因素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也是难以改变的。就个人而言要彻底改变环境也是相当困难的。而行为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健康中的作用则最为突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选择积极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 教育 过程中,正是通过知―信―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避免和纠正有害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打开健康宝箱的金钥匙就掌握在大学生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医学与社会,2003,2(1):52-54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华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4(5):108-110

[3]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25

[5]查明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讨.青少年研究,2003,(3):17-18

[6]陆华圣,孟祥立.体育与健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朱卫雄,郭晶,吴立新.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 文化 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 毕业 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 经验 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心理学引起了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在其影响下,心理健康 教育 的发展方向从原先的问题解决模式转变为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向“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优化师生关系,转换教育过程,完善咨询服务,改良测量工具,变革评价方式,创建积极的教育支持系统,培养和激发高职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其积极、健康、幸福的成长。

关键词:高职;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王立高(1978-),男,山东临沂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1-7518(2016)14-0014-04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得心理学在本真价值上实现了平衡与回归,其核心是更加关注人的“积极一面”,关注人的积极 经验 ,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重视积极的组织制度建设,目标是激发人的正能量,开发和改善人的积极的潜力,最终实现幸福的理想状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理念,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1]。

一、更新理念:从“负向”转向“积极”

高职院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当前,社会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上就业压力、学历层次偏低等原因,导致高职生往往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传统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遵循预防和矫治为主的模式,把重点放在关注“心理问题”和“问题学生”上,这导致了多数高职生只知道如何避免负面情绪,而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积极经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 方法 、途径等进入一种消极的取向,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相左[2]。积极心理学涉及的领域主要是积极的“人格特质、情绪体验和社会环境”。基于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引、整合教育目标、挖掘丰富的资源、拓宽教育的方式和 渠道 。改进教育模式,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从关注所有高职生的健康发展目标出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优化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激励潜能和培养优秀品质,使他们成长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把培养高职生积极人格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把注意力转移到开发高职生的潜能和积极品质的培养上。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问题”转化为“发展”模式,由“负向”转向“积极”,既要聚焦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更要把注意力投向大多数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体现正能量的积极的、正向人格的培养[3]。

二、调整目标:从“适应”转向“提升幸福感”

受消极心理学模式的影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定位在高职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重心放在学生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认知,主要目标是高职生的适应性调整[4]。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体现积极、正向和发展性的教育活动,它基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增进人的幸福。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面向全体高职生,注重对他们心理潜能的挖掘和心理机能的优化,聚焦高职生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自信、面对困难时的韧性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价值感和自尊等。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本能和潜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高职生积极的心理资本,发掘其成长的潜能,增强其抗逆能力,提升其积极的综合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和未来,提升幸福感[5]。以积极心理学升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调试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相结合,促进高职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培养其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人格,开发其乐观、希望、韧性、责任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高职生学会对事、对己、对人和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应对的态度、能力和技巧,提高高职生生存与发展的心理能量,增强其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主动追寻幸福的能力。

三、拓展内容:从“关注消极心理”转向“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人类的消极的心理问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也采取了这种存在偏差的方式,更多的是关注个体消极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置,关注的是高职生心理“消极”、“负面”的方向[6]。积极心理学则聚焦于个体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社会态度。积极的认知加工包括乐观、自信、希望、韧性、智慧等内容;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包括快乐、兴趣、满意和幸福感等内容;积极的社会态度包括利他、宽容、社会责任等内容[7]。因此,要实现心理学价值的回归,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消极”转向“积极”,丰富和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积极的教育资源,其核心内容涵盖培养高职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和自我)、积极的人格塑造(包括能力和潜在的积极行为等)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和使用,也就是全面涵盖人格、认知、体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关注高职生的发展。要开发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承载这些积极的内容与资源,注意实现显性与隐性、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建立与完善积极的课程体系,课程要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还要体现高职生对多元化与个性化课程的需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开发高职生积极的“认知、情感、行为和关系”,以及积极的个性,开发高职生心理潜能,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素质。

四、优化主客体关系:从“单向、对立”转向“平等、民主与和谐”

虽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也注意到师生间关系的平等,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视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一种“我讲你听”的单向的对立关系[8]。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积极的自我管理者,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自愈能力,都具有积极向上成长的人生态度和潜力[9]。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师生都是发展与成长中的个体和主体,他们之间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对立的师生关系。就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本身而言,它不仅是让高职生获得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都是平等的、和谐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还要重视教师个人的自我成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积极心理来帮助和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发展并培育自己和学生的积极心理,要以“积极”的姿态来“滋润”学生,教学中融入体验、互动等关键要素,且要形象、生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平等、和谐、积极的词汇,彼此尊重,共同分享,互相欣赏,和谐快乐,体验福流、体现民主等,培育和发展高职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高职生营造平等、积极、民主、和谐的心理成长氛围。

五、转换过程:从“感知”转向“积极体验”

传统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传授知识,从“知”的角度入手,多沿用“心理现象解读――心理问题分析――探究应用策略”的模式来让高职生理解与掌握心理学知识。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评价过程中,注重对高职生心理学知识的考核,考核其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高职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明显的存在缺失和不足。积极心理学认为,需要通过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因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要调动高职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10];内容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选择最贴切他们的主题,并从积极的角度与高职生一起来探索和解释这些问题;具体的教学中则要多设置团体活动与辅导、案例教学、情境设计、素质拓展、心理情景剧等,让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多增加积极的体验,在体验中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知识的感知者、接受者,而是活跃的参与者、主动的体验者,在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高职生都可以充分获得积极的体验,收获积极的感受,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样,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对知识的感知,转向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主渠道,以积极咨询、积极干预为重要辅助手段,以高职生的体验、合作、参与、活动、内省为主要形式,培养高职生积极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六、完善咨询服务:由“预防与矫正”转向“积极、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

关于心理咨询,似乎更多的是让我们去自动地关注问题和缺陷、痛苦和病态,而不是个体的优势和资源;同样也让我们自动地产生这样的假设:只有“去除”或“摆脱”这些横亘在我们眼前的障碍,生活才会“恢复”正常,或变得幸福起来。高职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在这种思维或认识下开展的。高职心理咨询与服务,不应只关注高职生的痛苦、迷惑与挣扎,不应只关注预防与矫正,而应关注高职生更“明亮”的内容,比如优势、快乐、希望、投入、创造、目标、动力、赶集、接受、隐喻、资源与成长等[11]。在高职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不仅要帮助他们面对人生难免会遇到的痛苦与挑战,帮助他们消除抑郁、焦虑、愤怒或创伤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还要帮他们过上一种丰富而美好的生活。所以心理咨询要立足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采取积极的心理辅导方式,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活动主体上,需要教师辅导、朋辈咨询与个体自助的有效结合。开展心理沙龙、Cosplay、心理剧等活动可将这三者的功能统合在一起。在活动范围取向上,需要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个别访谈有效结合。从教育功能取向上,需要预防性、矫治性辅导与发展性辅导有机结合。从教育媒介上,需要网络平台、纸质媒体与心理宣传相结合。还要立足高职生的心理需求,构建积极的心理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自查、普查与排查相结合的“学校-系部-年级-班级-宿舍”五级预防体系,构筑学生心理安全防线,在危机事件中,还要适时给予相关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积极的心理干预,避免危机事件的影响和扩展[12]。

七、改进工具:从“测量消极”转向“评估积极”

评价和测量是心理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传统的SCL-90量表、SAS量表以及其他的许多心理学的评估和测量,多反映的是被测者消极的、病态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问题,他也肯定有积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学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测量变得更积极、更准确,也更有现实意义,实现了心理学价值的平衡与回归。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发与应用积极的评价指标,研制积极的测量工具,采用积极的测量技术,实施积极的干预[13]。高职生心理的测量,不同于过去强调的病理学的评估和干预,测量工具的选择目的是引导高职生关注和挖掘其最积极的品质、特质和潜能,关注其独特个性,注重评估其幸福感、乐观、希望、满意度、积极情绪、成长动机、和谐人际、积极自我等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尽量通过采用正面的、有效的、积极的心理测量工作,通过测量与评估个体的积极心理,着手打造良好的环境,以极力发展个体积极的品质[14]。

八、变革评价:从“诊断、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发展性评价”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格,需要创建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而教学评价就是教学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应该削弱甄别与筛选功能,加强其发展功能,通过其导向作用构建起积极的教学环境。要在诊断、终结性评价中加入阶段性的过程评价,转向形成与发展性评价[15],从 反思 、转变、生成的角度考察高职生的心理成长过程,通过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高职生日常行为的变化中考察其进步;评价主体要注重多元化,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在多元主体评价、自我分析 报告 、情景性测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中,督促高职生用积极的心理理念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实现评价的诊断、鉴定、激励、导向与改进等功能,全面考察高职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心理资本、情绪情感等方面动态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与成效[16]。

九、升级支持系统:从“单薄”转向“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

由于对内涵理解存在偏颇,传统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与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相对单一,渠道过于狭窄,这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生人格的培育和健全发展[17]。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组织系统、积极社会环境的构筑。因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完善的、积极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要以学校为主体,以高职生为中心,由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18]。高职院校要努力营建能够促使高职生积极人格养成的教育环境,要构建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实施“课程教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日常咨询辅导体系,素质开发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的有机结合,要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积极氛围。高职院校还要建立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协同联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以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个积极组织系统各自具有的情感的和资源的优势,在积极的层面,帮助高职生挖掘潜力,激发活力,鼓励他们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以便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尊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积极的组织系统中,要继续扩大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高职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幸福提供源源不断的积极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志贤,张纪霞,钱铮.心理资本视角下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4(2):27-30.

[2][5][14]麻彦坤.论积极心理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9(3):42-44.

[3]魏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14):83.

[4]宁顺颖.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55-57.

[6][8]罗嗣安.积极心理学及其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学园,2012(2):14-15.

[7]黄俊.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 儿童 文学及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3):18-20.

[9]李春杰.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预防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3):81-83.

[10]莫殷转.90后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169-170.

[11][澳]George W. Burns.积极心理治疗――幸福、治愈与提升[M].高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2]王立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86-88.

[13]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1(1):82-85.

[15]杨忠健.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9):10-12.

[16]许志红,郝丽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1):117-119.

[17]周爱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

[18]张博,王婷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7-8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浅析论文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家庭教育 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谈心理健康的疏导 方法 》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

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 自我介绍 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 故事 ,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 乒乓球 、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某一部分结合来应用。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而在课程主体准备的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备学生、备自己、备课程。备学生:明确你的课程是同一个人对话的过程,将对方转化为你的合作者,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所处的背景和心理状况来确定授课目标,再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备自己:面临即将讲授的话题,明确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还是清楚的,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主张和立场,面对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能否正确的接受。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在方法设计上,可以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录像与回放、案例学习、角色演练、心理学团队活动、影片赏析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图片、符合学生自己的、与学生自己相关的、幽默笑话和滑稽、奇特夸张和荒诞等手段不断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 教学方法 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授课目标、授课主题、具体内容、学生的身心情况、学校和班级的授课条件以及时间控制、和教室地点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灵活使用,共同发挥作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堂好的课程就像一场好的表演,教师需要精心的完成编(剧本)、导(组织)、演(展现)的工作。不断的从细节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情感的唤起是起始,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只有将“情”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总结 授课的规则就是:说者有情,学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讲的应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听进去什么才是重要的;过程有趣,改变讲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操作,包括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如何让课程更加吸引学生,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传统的讲授性传授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引导启迪,更加发挥学生的资源和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参与教学,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充分的热情,认真准备,积极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理论与实际并重,不断科学与成熟的发展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 ,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2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 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简单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试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对位,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得不到正确的心理观念的汲取。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看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基础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内科学期刊践,缺乏安全科学期刊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身份的变化,再加之自身适应性差的原因,心理与现实差距加大,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自我评价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电工技术期刊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该例是为了过度满足自尊心需要而导致产生虚荣心大学的案例,这种现象在大学女生中尤为常见,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甚至以放弃自己诚信为代价。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暗示和启发,使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

1、焦虑症自我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我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我调节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焦虑症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以此为治疗的出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国家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7-128.

[4]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

以大学心理健康为主题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 ,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2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 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一 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三 前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摘要: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 考研 ,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决方法 一 挫折与困惑的概念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 职场 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 措施 ,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三 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的大脑一边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上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四 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全书》朱月龙山东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李大卫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积极心态的力量》邱小亮译东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边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