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去找相关机构帮你弄本科论文,因为护理类的本科论文很简单的,本科论文只要要求1W字数即可,而且查重不超过30%就没问题,放的比较宽松的,你自己先写写摘要、引言和测试结果,正文慢慢弄,实在不行就抄书,最好是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论文写作教程可以学习总结提炼下,把自己写作能力锻炼出来才是最佳的。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论全身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紧急救治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一)1.收集和整理资料,参阅部分收集到的资料,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2.完成开题报告,并通过指导老师和论文开题答辩小组审查。3.查找与阅读论文相关的合适的英文文献,对其进行翻译并完成。4.寻找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涉及社会实践和与论文相关的实地研究。5.实习期间写下实习周记,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6.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到目前为止,在论文的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认识得不够深刻,所以对命题的探讨不过深入。2.?研究中引入的数据不够,对相关问题的支撑程度不足。3.?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不够强,有的地方缺少逻辑。导致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研究不够深入,二是撰写不够严密。 针对这两个原因,解决方法有: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理解程度需要更加深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深度的结论。2.需要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多次审阅,从内容、结构及用语等方面给予调整。?3.对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难题要多向指导老师请求援助。下一步的主要研究任务、具体设想与安排在往后的论文写作中主要研究任务是在已完成的基础上给予完善,具体的方法是参阅更多的相关研究文章,尤其是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书籍,深度提取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来引用,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前期研究不足的怎样将crm与erp?在财务、制造、库存、分销、物流和人力资源等连接起来方面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需要更加具体的探索crm与erp的共性,如共通性与有机结合等问题。?另外,论文的进度方面,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在六月初完成论文终稿。
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1压力源分析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2应对方式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问:中期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答:中期报告论文内容这样写:文案:从毕业论文开始以来,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采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图书馆从因特网详细查找了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广告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为立足点,按部就班,已初步完成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以下是具体进展情况。论文写作技巧: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的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构或结果的意义。三、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四、引言。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研究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作用和意义。五、正文部分。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关键字: 急诊 护士 压力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1压力源分析 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2应对方式 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 脑血管病; 护理体会The Nursing Experience on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the nursing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Method: 60 patients of cerebral 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fferent nursing cares were adopted dy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s. Result: In all 60 patients,38 cases were cured,18 cases were improved,2 cases had no change,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ethod above can help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recovered and can decrease the words: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The nursing experience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25例,其它4例。 治疗转归: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2 观察与护理 病情观察 意识:意识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本组病人有意识障碍21例。 瞳孔: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变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生命体征:①血压可以反映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的依据;②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③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④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 观察肢体运动: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病的变化。 急性期的护理 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脑缺血病人在1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 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治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抹洗;有排便困难者,应予缓泻药物或人工排便。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或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 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训练。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参考文献:〔1〕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成慧琴,王环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3):11.
帮你找到几篇急救方面的论文以下是引用护理之花在2003-7-30 8:38:00的发言:就是急救方面的,对一些突发的病情,如外伤、车祸、急性突发疾病等病情的急救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120出车后和抢救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方面的内容。点击浏览该文件2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抢救与护理32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与护理6例溺水、冻僵患者的急救护理车祸伤的急救护理体会急性苯二氮�类药物伴酒精中毒的抢救护理临床急救护理教育初探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 转运前的护理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中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写自己以来的经验、心得写一些比较难忘、值得留念的事写一写几年来的感受、写写自己工作的好与坏反正好多的啦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