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经济全球化有关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经济全球化有关的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论文篇1 试谈网络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且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网络已经从最开始的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资源逐渐演变成为人们通过购物平台,人们使用网络在家即可完成物品购买,此种情况的出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方面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还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其重要性也逐渐地突显出来,当前网络经济已经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鉴于此种情况,应该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影响进行了解,对其积极的影响进行推广,不利的影响则给予改进。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本文对两方面影响都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第一,可以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人会从国外购买物品,这就是国际经济贸易。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从国外购买商品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还需要办理很多的手续,这样不仅延长了贸易时间,而且还增加了贸易成本,但是网络经济不同,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订单,当国外企业收到订单之后就可以发货,货物会直接送到买家手中,这样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所以说网络经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1]。 第二,加快了全球市场形成的步伐。网络经济优势在于不受地域因素的限制,无论是你身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你想要的物品,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很受人们的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等融入到了这个大市场中,全球性市场的形成步伐逐渐加快。另外,网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催生了一些新贸易方式的出现,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物品订单、提货单以及发货单等都需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可以将纸质信息转换为电子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关部门,此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就是网络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体现之一。 第三,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我国贸易中,服务贸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快,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提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2]。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服务贸易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电子商务又和商业贸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工业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贸易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使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在 网络技术 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很多网络黑客会侵扰,而且网络交易所采用的网络资金支付方式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此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 第二,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来开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要知道,国外的货物若是想要运送到买家手中,就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行配送,而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的:首先,物流信息系统较为落后,对物流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其次,物流一体化发展还存在漏洞; 再次,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当前人才紧缺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最后,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和电子商务等类型公司的战略性合作不够全面[3]。第三,导致人才紧缺局势更加紧张。电子商务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因为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家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也就是说,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但是因为此课程是新开展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这样就使得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另外,高校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率比较低,此种情况使得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不平衡,两者处于矛盾状态,这一情况的在加剧了人才紧缺局势的同时,也使得 毕业 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推动网络经济更好地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 措施 (一)对 网络知识 进行宣传。若是想要促使网络经济进一步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此产业的重要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此重视程度,然后促使企业能够从电子商务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将电子商务带 出国 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新 渠道 。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制造业大国,有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下层,所能开展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并且没有技术含量,还会对环境等造成破坏的工作,而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 其它 国家中,这样的产业结构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4]。针对此种情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高科技、无污染以及多功能产品的企业,只有这部分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才能提高自身地位。 (三)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为主的时代中,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是否可以处于优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应该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解决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安全风险等,然后应该将国内的骨干网络集中起来,以此来拓宽我国网络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网络的覆盖率,以此来促使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网络购物,而且网络购物人数以及购买商品数量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同时还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针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若是其影响是积极的,那么就应该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若是其影响是消极的,则应地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加快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11):33-35. [2]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107. [3]张远圣.关于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5,(1):173-173. [4]张俊.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182-182. 国际经济论文篇2 试谈国际经济冲突及对策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为了能够减缓日益矛盾的国际冲突,能够让国际间各个国家的经济冲突减小,让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可以正常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出一个安稳和平的国际经济市场。培养和谐的国际经济市场营造出各个国家间合理的经济利益,需要制定能够让贸易交往的国家共赢的国际经济策略,从而慢慢缩短国际间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落差,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把全球化经济下的国际冲突减小,进而合理规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经济战略 随着一体化经济逐渐走入国际市场,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规则,在不同的规则下,国家之间产生国际经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能够营造出安稳的世界经济环境,就需要实施一些策略对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冲突进行合理的规避,把各个国家的国际经济损失降低。因此,制定出能够实现双赢的策略和经济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冲突的含义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上各个国家间产生经济的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能够完全消除。对于国际中的一些“经济潜规则”问题、缩短南北间的经济差距问题等等都需要对其进行安全平稳的宏观调控。国际间曾经存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权力的独断性在整个大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冲击逐渐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价值,从专制性的地位变成了大众性的规则。全球化经济在逐渐迅猛的发展中,各个国家都在捍卫本国的主权,对本国的经济也有着一定的主导权力和控制能力,但是在一体化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国家对经济自主权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这样的国际矛盾慢慢成为了各国关注的 热点 话题,从一个角度来说,各个国家认为,在国际间形成众多的国际性跨国公司是对本国经济的一种掠夺策略,跨国会对本国经济的自主性控制方面有干扰性。 二、目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影响下的今天,全球一体化为很多国家带来了不少便利的条件,也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中迅猛发展的自由经济,商品和服务等资本的流通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的商品流通量,这样就会导致经济全球化成为了经济发展必经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背景不同,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每个国家的经济在表面看似安稳的,但经常会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在国际秩序形式逐渐转换的前提下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世界经济旨在规定一个安全平稳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这种秩序和规则下,将削弱国家自身对经济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但是会因为各个国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种 方法 会加强政府对本国家的经济干预,通过了政府的干预,各个国家的经济会优先并大部分考虑本国的经济现状,这也使各个国家间在进行经济往来时冲突发生的几率会不断加大,政府对国际经济自由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干预,也因此产生了国际上的经济冲突。 三、国际经济冲突的造就点 政府的强烈干预是导致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旨在保护本国经济不受烦扰所以会采取相对保守的经济态度致使国内的经济开放程度逐渐减小,因此,会对自由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干扰,使得本国经济在大的经济环境面前丧失一定的竞争力,最严重时,可能会脱缓本国的经济发展进展。 所谓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以整个国际全球化大背景为前提的,既想享受自由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的便利,又要以保护国家利益为重,以本国的经济发展策略为旗帜,再加上政府对本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上发展的干预,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引发了国际间的经济冲突。在政府的参与下,对本国的经济控制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经济法律规定,这种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对本国的经济保护,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性,在某些利益上作出了一定的牺牲,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障碍。 一方面,政府对自由经济进行干扰,它的目的就是使国外的经济发展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干预并且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实施一定程度的保护意义。另一方面,政府在面对国际经济对本国经济造成影响时会采用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手段来遏制这种现象,如各国间针对国际经济的冲击一般都会设立贸易壁垒等,政策和法律的双管齐下,使经济自由化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全球化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国际经济大背景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每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政府的管制存在于整个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又影响着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所以,本着“国家经济上进行合理的放宽,在主权上进行必要的控制”这个原则和规定,政府的控制程度是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根源。有些错误的理解在于全球化是想要对每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经济体,但实际上,真的全球化是求同存异,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构建出和谐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大家友好竞争各自发展。 四、针对国际冲突的相关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国际经济法在发生经济冲突时起到的约束和控制的程度上,以及它的适用性和能力的广泛性上,从目前的国际经济状况来看,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解决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经济的发展作为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的象征,因此经济冲突必然引起法律上的冲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它需要合理的经济市场规则,它要使每个国家能够愿意接受这个规则,并且按照这个规则合理合法地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现在的国际经济规则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减少国际经济冲突的对策 (一)构建国际经济体制。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法抵挡经济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前提下,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构建合理的经济体制才是减少国际经济冲突最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构建国际经济法案,从而让每个国家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经济法案当中来,这是保证全球化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方法,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地区的经济有序发展。要想制定健全并强大的法律体系,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做好国与国,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议,对其法律的适应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然后,制定符合国内和国际的法律权限,通过各国间的相互协商最后进行具体的安排。 (二)正确面对冲突。 国际经济冲突是无可避免的,每个国家都应该正确面对自身以及其他国家所管辖的冲突,冲突发生后,要立足于国际经济冲突的减小或解决的视角,正确面对冲突不盲目不冲动这样才可以想出较完美的解决对策。未雨绸缪才能应对自如,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对本国的经济体系做到全面的了解,了解自身经济体制的性质,通过合理的协商和适当的退步和对管辖权的合理分配从而把各国的国际间的经济冲突得以解决。这是有效规避国际经济冲突的良好解决办法,每个国家在解决国际经济冲突的时候,都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认识。 (三)采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办法。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实则是一种逐渐进行的经济发展态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各个国家间的合作,以及区域性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间采用的如贸易壁垒式的潜规则,以及全球化并没有真正全球而只是发生在几个国家间的这种现象。因此,为了规避国际经济的冲突时,要在小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磋商和探讨,在 文化 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合作,谨记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作出适时的让步,这种方式在解决政府对经济全球化干预上面也有一定的成效。在经济合作中要制定出合理合法有效的合作模式,使得各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使国际经济冲突出现的概率慢慢减小,最终使得国际冲突的办法得到合理的解决。 (四)构建合理的经济摩擦相对应的体系。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各个领域,各个企业应该怎么样有效避免国际经济冲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账目清晰便于分析,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从行业的层面来说,为了避免各种冲突的发生,就要号召行业权威组织一个有威望的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每个行业或企业的组织有一定的话语权,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平等的经济经验,及时调整相应的应对体系。 六、结语 根据本文的分析和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一定会是蜿蜒曲折的,每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就大不相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压力都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关于经济的利益冲突一定会存在的前提下,要做好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就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良好稳定和谐公平高校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每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许多,肖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问题及其应对[J].江苏社会科学,2010,2 [2]邓云赟.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及其措施[J].中国商贸,2014,28 [3]王宵晴.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及其应对研究[J].北方经贸,2014,3 猜你喜欢: 1.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免费下载 2. 国际经济论文 3.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 4.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5. 有关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激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④可以利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 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业压力大,这就需要重点发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和共同发展。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有矛盾斗争,又要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阴谋,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际贸易论文主要是对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中的问题及一些时实进行研究,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题目,供给大家作为自己论文的选题参考,希望对大家选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 一、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1、互联网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2、论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新发展 3、论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4、树立合作式国际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的中国理念 5、国际贸易与民生百态 6、信息化教学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7、农药国际贸易领域英语应用研究 8、新国际贸易形势下广东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9、探析国际贸易风险及防范对策 10、中国铁矿石国际贸易现状与战略分析--评《中国铁矿石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11、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 12、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3、《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课程设计研究 14、进一步扩大开放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15、国际贸易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动态调整 16、基于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的中美竞争力比较研究 17、国际贸易实务中区域经济产品品牌价值链构建探讨 18、区块链正在改变国际贸易 19、《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20、国际贸易背景下激励科技企业发展的技术路径 21、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壁垒的透视及应对 22、略论当代国际贸易新发展与中国外贸新变化 23、国际贸易中预借提单的成因及预防 24、浙江制造认证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25、文化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26、国际航运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 27、浅谈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及其应对方法 28、上海: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企业国际贸易便利性 29、浅论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30、基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中俄国际贸易研究 3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32、国际贸易新通道背景下的陇南特色文化之城建设 3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34、国际贸易+英语双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分析 35、浅议民办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36、互联网+新形态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探析 37、政治冲突与国际贸易:韩国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分析 38、跨境电商发展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39、翻转课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0、试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新方案 41、互联网+下国际贸易方式转变分析 42、试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43、从国际贸易母国效应视角探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44、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使用与中国的财富损失 45、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发展研究 46、国际贸易强度、空间溢出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 47、加强国际贸易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质量的措施研究 48、跨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49、经济新常态下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50、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大数据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51、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 52、建立绿色有机产品国际贸易平台 53、国际贸易正义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研究 54、国际贸易正义缺失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55、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56、中企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新格局 57、注意力配置、互联网搜索与国际贸易 58、跨境电商时代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59、海南国际贸易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 60、创新国际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61、国际贸易新动态及对策探讨--基于"一带一路"背景 62、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6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64、数字工程认证服务国际贸易便利化 65、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究 66、一带一路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67、农产品国际贸易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68、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 69、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0、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外语课程教学改革 71、论国际贸易收益来源的发展综述 72、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73、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74、移动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5、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76、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77、实训基地建设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作用的探究 78、浅论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及防范 79、国际贸易对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地级市的数据分析 80、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发展趋势和中国外资法 81、基于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82、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83、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4、移动互联网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85、国际贸易中的质量竞争力建设 86、当前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要素分析及其应用价值 87、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生态化战略选择 88、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研究 8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以义务为例 90、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时间的确定 91、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9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93、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学》翻转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94、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分析 95、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与对策探讨 96、新常态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7、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之我见 98、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99、国际贸易英语笔译中的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 100、如何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性人才的外贸函电应用能力 101、黄金中游产品国际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102、我国铜资源国际贸易研究 103、从中美贸易摩擦看国际贸易法发展及中国的对策 104、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PBL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分析 105、国际贸易网络枢纽地位的决定机制研究 106、《国际贸易问题》选题参考 107、中远海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陈学文总经理到访协会 108、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我国天然气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09、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与策略研究 110、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 11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112、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13、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114、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发展路径研究 115、文化差异对中国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 以上就是为大家精选的"国际贸易论文题目(优选范文题目115个)"的全部介绍,希望以上的范文题目对大家论文选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经济全球化论文的题目

在谈论全球化时,我们常常注意到一种貌似中立的观点,即,全球化虽然会带来两极分化,但却能使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只要注意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全球化将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然而,在我看来,全球化不但会造成全球两极分化,而且会使世界经济衰退。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阐述以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如何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进而使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历程。本文还进一步论证,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十年,其烈度将超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大萧条已经到来。本文的观点是以对竞争和危机关系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一、竞争激烈导致经济危机在西方经济学词典中,没有一个词比竞争更好的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在这一视野中,供给自动产生需求,或者说供给和需求自动平衡,经济像一架精密的机器运行良好,不会产生经济危机。然而,事实上,竞争恰恰是危机的来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酝酿、爆发和解决过程,都是主导产业投资过度,竞争激化,以致主导产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利润萎缩,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酿成危机。而随着企业大量破产,加以新的主导产业的出现,或新的市场的开发,市场重新供不应求,同业竞争缓和,经济危机才能得以解决。 飞迪好,好飞迪竞争的核心是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或企业争夺同一资源。在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中,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自动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在争夺同一资源如目标市场、待分配利润、原材料等的竞争中,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便是另一方利益的最小化,换成戏剧性的语言便是“你死我活”。因此,竞争也可以看作是战争的日常化。我们知道,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双方人员伤亡和武器损失最大的时候,相似地,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各方利润大量萎缩,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时候。然后优胜劣汰,在大量资源被浪费掉以后,剩余资源才被配置到竞争力最强而且最善于运用竞争谋略的企业或个人手中,该产业将形成相对垄断格局。由于相对垄断,企业的利润率上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招工人数增加,并吸引新的竞争者来抢夺垄断利润,该产业将再一次出现生产过剩,竞争再度激化,产业再度陷入危机。就这样,每一次危机结束,垄断程度都将上升,垄断范围都将扩大。事实上,二百多年经济竞争的结果,是《财富》杂志500强在世界范围内垄断了煤、石油、钢铁、汽车、飞机、船舶、化工、机床、发电设备、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电信、传媒等各主要行业。最近十多年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强强联合的大规模兼并潮,以案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在线购并时代华纳案为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产业陷入危机并不意味着全局的经济危机,反过来,全局经济危机也不意味着任何一个产业都陷入危机。但是,一旦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十九世纪初期的纺织业,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铁路,二十世纪初期的汽车、化工,二十世纪后期的半导体和计算机、电信等,陷入危机,则常常意味着全局性的经济危机。那些非主导的产业在某个局部地区陷入危机,例如纽约的旅馆业,或东京某区的餐饮业,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可能因为投资过剩、竞争激化而陷入危机。在经济危机时期,某些新的产业可能在悄悄生长,例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铁路危机导致全局经济危机时期,石油工业却由于洛克菲勒完成托拉斯化而利润丰厚。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竞争缓和导致经济繁荣,而竞争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由于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繁荣会被延长,而危机也会被加剧。在竞争缓和时期,金融业发放大量贷款,扶植新竞争者进入利润丰厚的行业,由此带来相关设备和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使就业增长,消费旺盛,从而给利润丰厚的下游产业扩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随后,由于需求增长跟不上投资扩张,到某一点良性循环就终止,而恶性循环却开始了。企业纷纷打价格战,降低成本,削减工资,从而缩小了市场,为争夺缩小了的市场,只好进一步打价格战,进一步降低成本,削减工资,直至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陷入全局性经济危机。二、竞争缓和是二战后黄金时期的原因二战结束以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年均经济增长高达,是其后二十年(从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这使经济学界产生过很多乐观想法,例如劳资矛盾解决了,经济危机被熨平了甚至是消失了,经济将实现自动和无限的增长。这段黄金时期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中引起广泛注意,在中国,人们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产物。然而,从竞争与危机的角度看,这一黄金时期无非是西方各大国经济竞争缓和的表现。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50%的生产能力和70%以上的黄金储备,其竞争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本之上。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德国的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美国之所以能够采取扶植竞争对手的作法,客观上是由于美国工业的竞争力远高于日本和欧洲各国。然而,由于高工资成本和低积累率,美国的优势逐渐在丧失。1955年到1970年间,美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57%,西欧主要国家增加了 116%,日本增加约500%。1960年,美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成本约相当于西欧的3倍,日本的10倍。如此巨大的成本差距造成美国外贸顺差不断缩小,黄金储备不断下降。到1971年时,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5年为,1960年为,1965年为 ,1970年为,1975年为。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美国竞争力已经衰落到与欧洲、日本平起平坐的地步,而且其衰落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为了应对冷战需要,美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牺牲,培养了自己的经济竞争对手。然而,恰恰在这一段培养竞争对手的竞争缓和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大繁荣。三、竞争激化造成世界经济螺旋下降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同时便是美元贬值。从那时起,美元和日元的比值从1:360曲线跌至1:120左右,与英镑、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比值也一路下跌。美元贬值一方面使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储备购买力降低,能购买的美国货物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增强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削弱各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并增加向美国出口的难度。同时,美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降低成本中的工资比例,从而使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成本劣势得以减轻。第三,美国迫使各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与此同时,却用特别301条款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这三条措施实际上是七十年代的各国经济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由于采用浮动汇率制,美元贬值引发了一场汇率大战,日元、马克、英镑争相贬值,造成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美国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对美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经济增长自然放慢;美国的处境则是略有改善,贸易逆差增长放慢而己。第三,不仅美国,而且日本、欧洲各国都竞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造成国内外需求萎缩,这是最具破坏性的。当美国将汽车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时,本国失去一个30000美元的工作岗位,而墨西哥增加一个3000美元的工作岗位。27000美元成为汽车公司的收益,该收益将用来降低车价,增加高级雇员薪水,增加企业利润。由于工资是消费需求的来源,而利润则是投资的来源,就世界范围而言,需求减少了,投资却增加了,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就墨西哥而言,得到一个3000美元的工作机会似乎是好事,然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和品牌加墨西哥的工资,可以使墨西哥本国汽车业破产,使墨西哥的需求不是增长而是萎缩。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新的产业革命,随着美、日、欧三大经济区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滞胀将持续下去,直至各国企业大量破产,演变成世界经济大萧条为止。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大萧条推迟到来,那就是寅吃卯粮,赤字消费。 copyright 从里根上台起,美国一方面减税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又扩大军备以增强内需。这一增一减所造成的财政赤字由发行高利率的国债来补偿,使里根任内美国国债大规模增加,形成八十年代的“赤字繁荣”。布什总统萧规曹随,继续赤字财政。到1994时,美国政府债务即高达万亿美元,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需要3000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狭义债务。如果算上由联邦政府担保的广义债务,则债务数量更加惊人。政府债台高筑的同时,公司债务和个人信贷消费的数额也不断膨胀。1980年,全美工商企业负债总额还只有万亿美元,到1991年3月,已达万亿美元。同期,全国居民负债总额从万亿美元上升到 万亿美元。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各项负债继续上升,截止到2001年第一季度为止,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已高达万亿美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政府债务万亿,企业债务万亿,居民债务万亿。不仅美国如此,日本以及欧洲各国都债台高筑。日本国债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30%,企业和居民负债也数额惊人,特别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已经达到使日本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的地步。欧洲各国的政府债务比美、日都少,因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总负债不得超过60%,其代价是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缓慢。但欧洲企业和居民的负债却不低。例如,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电信投资热潮中,银行向电信企业发放了数千亿美元的贷款,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这些贷款只有1%能够收回。在发达国家债务惊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也在继续上升。从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已经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危机。墨西哥、巴西、东亚、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这些被西方国家视为经济自由化模范生的国家一个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出售国家的土地、矿产、电信、铁路等有垄断利润的主权性资产,紧缩财政开支,削减福利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早已被视为第四世界,除了饥荒、战乱的消息,已经没有什么能引起外界的兴趣了。1987年时,第三世界债务总额升至10000亿美元,约占第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各国经济增长几乎全部被债务本息吸干。然而到1996年时,这一债务总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长至将近20000亿美元。如果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企业、居民的债务都已高得惊人的话,那么谁是债权人呢?债权人是一小部分控制垄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大财团。换言之,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是这一小撮大财团发放贷款,维持了微弱的世界需求增长,使本来可能于八十年代初期、最晚九十年代初期就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得以拖延至今。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已经十分严重。从1987年股市大暴跌开始,美国经济就走下坡路,至1990年正式进入衰退,企业破产倒闭的数量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几经反复,于1993年第二季度才出现强劲回升,开始所谓九十年代的新经济繁荣。然而美国九十年代繁荣的国际背景却十分暗淡,欧洲低速增长,日本零增长,中南美洲、东南亚经济危机,前苏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降低。在这个全球经济互动十分密切的时代,美国经济何以能一枝独秀呢?难道美国的国际竞争力重新恢复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伴随着美国新经济的是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逆差。贸易逆差在1999年高达3389亿美元,2001年更将高达4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则是日本、欧洲、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巨额资金流入美国。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不但没有启动国内投资,反而促使其流向高利率的美国追逐高额利息。欧洲经济的低增长也使欧洲金融投机家把资金注入美国。经济总量只及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就有8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垮台后大量资金也涌入美国。据估计,仅1997年金融风暴后,从东南亚地区流入美国的资金就高达8000亿美元。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循环,各国出口赚美国人的钱,然后又购买美国股票和债券,借钱给美国人花,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元源源不断流向世界,世界又把美元送回美国的债市和股市。如此恶性循环,美国的债务越来越多,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股市却越来越高。这一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由于这场大萧条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被推迟,一切可用的财政和金融手段都已用尽,其烈度将超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不一样的是,这回再也没有财政和金融手段可以施展了。四、全球化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加速激化铺平了道路七十年代美国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的三大措施意味着新自由主义的崛起,也意味着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 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呢?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到,全球化是以各国跨国公司为动力,以美国为主导,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实施者,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国际政界、商界、学界精英共谋的人为过程。所谓华盛顿共识即是共谋存在的证据。人们常常混淆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以为一国范围内无障碍市场经济行得通,国际范围内的无障碍市场经济也应该行得通。然而一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成功的前提是政治上的一人一票可以制约经济上的一钱一票,使该国的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得以有效调节,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建设道路、桥梁、港口、机场,能实施内在协调一致的经济和民事、刑事法律,并且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失去这一前提,市场经济将带来两极分化,假冒伪劣盛行(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动荡,秩序混乱,以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在缺乏一个由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的世界政府的前提下,在跨国公司不受民主力量制约的前提下,拆除各国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取消各国的经济主权,听任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只能导致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copyright 五、结束语有可能使这场危机程度减轻或时间缩短的可能因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然而,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电信、互联网、计算机和软件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释放完毕,并在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中转化为危机因素。生物和医药技术似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源泉,但是由于该项技术高度垄断,既不能迅速扩散形成投资繁荣,又不能产生类似铁路带动钢铁、机车、煤炭业那样的连锁反应,反而会加速财富向这些生物、医药公司集中,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能源开发是不是有可能担负起此重任呢?如此新能源开发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一定是石油供应发生严重短缺之时,而后者常常意味着加剧经济危机。所以,我看不到摆脱大萧条的经济和技术可能。预测未来是危险的。有的学界朋友告诫我,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只是普通的周期性衰退,明年或后年某个时候就会复苏。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次美国经济的衰退比较严重,可能走出衰退的时间会长一些。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会象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一样,进入漫长的零增长时期。至于预见一场超过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人,则更是寥若晨星了。你就那么自信?不怕出错,毁了自己的学术声誉? 飞迪论文网我不是赌徒。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我都会作两手准备,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结果。所以如此自信,是基于与经济学两大范式都不同的竞争和危机理论,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这两大范式内思考。通过阅读二百年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危机史,我有把握地说,我的危机理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如果说,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居然没有陷入大萧条,我将反思自己的危机理论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激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④可以利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 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业压力大,这就需要重点发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和共同发展。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有矛盾斗争,又要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阴谋,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8. 印度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9.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11.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2. 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13.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14. 国际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二)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的影响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西部开发3.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5. 双赢----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6. 欧洲经济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性质研究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8. 中非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9. 中、俄(印、韩)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 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政策建议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12. 美国政府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启示13. 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14.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1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6. 试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17.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18.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19.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论文题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国际经济贸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一) 1、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 XX省/市XX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 3、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4、 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5、 中国生产型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分析 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7、 江苏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加工贸易在中国大陆外贸中重要地位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 9、 中国与墨西哥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10、 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研究 11、 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1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4、 我国农业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15、 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专利壁垒及对策分析 16、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我国政府行为选择 17、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二) 1. 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若干比较与借鉴 2.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 3. 世界农产品补贴和反补贴发展趋势与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 4. 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实施“双轨制反补贴”问题研究 5. 我国农业补贴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6.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7. 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8. “碳关税”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9. 日本发展低碳产品出口贸易的经验及启示 10. 知识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1.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12. 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1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14.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15.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 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与建议 1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 1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 19. 论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对东道国的影响 2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1. 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三) 1.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 2.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运输法律问题 3. 浅论信用证欺诈例外及银行相关权利义务 4. 国际多式联运的若干法律问题 5. 国际贸易合同中的欺诈胁迫与重大误解问题探讨 6. 对外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与诠释 7.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8. 买方违约的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9. 卖方违约的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10.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11. 论政府禁令对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影响 12. 如何发挥原产地规则的作用 13. 如何看待替代国选择问题 14. 如何看待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 15. 信用证的独立性与当事人权利义务探讨 16. 关于无单放货的有关法律问题 17. 关于倒签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18. 关于预借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19. 提单的运输合同属性问题 20. 关于海运货物灭失及损坏有关问题 21. 无船承运人法律地位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2.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3.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 2017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5.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如果是世界经济专业,最好选国别研究。那你要根据自己将来想要进行的研究方向,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向。如果是为了快速毕业,就选导师喜欢的题目。不知道你是在南方读还是北方读,一般南方选题自由性大,北方有时导师会指定。主要还是自己有兴趣,要不然做着也感觉无趣。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提高各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一) 1. 基于SA8000的贸易壁垒研究 2. 产品专业指标认证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 3. 我国纺织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战略对策 4.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各行业(选择一个行业)出口的影响 5. 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 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分析 7. 我国零售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8. 印度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11.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2. 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 13.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 14. 国际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二)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的影响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西部开发 3.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 5. 双赢----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 6. 欧洲经济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性质研究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 8. 中非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 9. 中、俄(印、韩)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 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政策建议 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 12. 美国政府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启示 13. 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 14.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 1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6. 试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 17.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8.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 19.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 20. 环境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2.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3.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4.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5. 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6.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产业转移 8. *****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 9.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策略研究 10.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 11. 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 12. 我国高比例加工贸易引发的思考 13.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营销策略研究 14. 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15. 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意义 16. 正确认识自由贸易与自我保护的关系 17. 科学发展观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18. 21世纪的中国对外贸易----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19. 外贸差额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0. 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2. 2017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选题 4.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5.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篇1 试谈网络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且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网络已经从最开始的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资源逐渐演变成为人们通过购物平台,人们使用网络在家即可完成物品购买,此种情况的出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方面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还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其重要性也逐渐地突显出来,当前网络经济已经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鉴于此种情况,应该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影响进行了解,对其积极的影响进行推广,不利的影响则给予改进。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本文对两方面影响都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第一,可以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人会从国外购买物品,这就是国际经济贸易。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从国外购买商品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还需要办理很多的手续,这样不仅延长了贸易时间,而且还增加了贸易成本,但是网络经济不同,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订单,当国外企业收到订单之后就可以发货,货物会直接送到买家手中,这样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所以说网络经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1]。 第二,加快了全球市场形成的步伐。网络经济优势在于不受地域因素的限制,无论是你身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你想要的物品,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很受人们的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等融入到了这个大市场中,全球性市场的形成步伐逐渐加快。另外,网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催生了一些新贸易方式的出现,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物品订单、提货单以及发货单等都需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可以将纸质信息转换为电子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关部门,此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就是网络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体现之一。 第三,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我国贸易中,服务贸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快,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提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2]。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服务贸易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电子商务又和商业贸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工业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贸易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使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在 网络技术 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很多网络黑客会侵扰,而且网络交易所采用的网络资金支付方式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此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 第二,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来开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要知道,国外的货物若是想要运送到买家手中,就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行配送,而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的:首先,物流信息系统较为落后,对物流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其次,物流一体化发展还存在漏洞; 再次,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当前人才紧缺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最后,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和电子商务等类型公司的战略性合作不够全面[3]。第三,导致人才紧缺局势更加紧张。电子商务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因为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家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也就是说,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但是因为此课程是新开展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这样就使得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另外,高校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率比较低,此种情况使得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不平衡,两者处于矛盾状态,这一情况的在加剧了人才紧缺局势的同时,也使得 毕业 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推动网络经济更好地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 措施 (一)对 网络知识 进行宣传。若是想要促使网络经济进一步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此产业的重要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此重视程度,然后促使企业能够从电子商务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将电子商务带 出国 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新 渠道 。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制造业大国,有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下层,所能开展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并且没有技术含量,还会对环境等造成破坏的工作,而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 其它 国家中,这样的产业结构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4]。针对此种情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高科技、无污染以及多功能产品的企业,只有这部分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才能提高自身地位。 (三)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为主的时代中,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是否可以处于优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应该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解决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安全风险等,然后应该将国内的骨干网络集中起来,以此来拓宽我国网络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网络的覆盖率,以此来促使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网络购物,而且网络购物人数以及购买商品数量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同时还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针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若是其影响是积极的,那么就应该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若是其影响是消极的,则应地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加快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11):33-35. [2]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107. [3]张远圣.关于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5,(1):173-173. [4]张俊.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182-182. 国际经济论文篇2 试谈国际经济冲突及对策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为了能够减缓日益矛盾的国际冲突,能够让国际间各个国家的经济冲突减小,让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可以正常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出一个安稳和平的国际经济市场。培养和谐的国际经济市场营造出各个国家间合理的经济利益,需要制定能够让贸易交往的国家共赢的国际经济策略,从而慢慢缩短国际间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落差,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把全球化经济下的国际冲突减小,进而合理规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经济战略 随着一体化经济逐渐走入国际市场,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规则,在不同的规则下,国家之间产生国际经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能够营造出安稳的世界经济环境,就需要实施一些策略对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冲突进行合理的规避,把各个国家的国际经济损失降低。因此,制定出能够实现双赢的策略和经济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冲突的含义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上各个国家间产生经济的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能够完全消除。对于国际中的一些“经济潜规则”问题、缩短南北间的经济差距问题等等都需要对其进行安全平稳的宏观调控。国际间曾经存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权力的独断性在整个大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冲击逐渐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价值,从专制性的地位变成了大众性的规则。全球化经济在逐渐迅猛的发展中,各个国家都在捍卫本国的主权,对本国的经济也有着一定的主导权力和控制能力,但是在一体化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国家对经济自主权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这样的国际矛盾慢慢成为了各国关注的 热点 话题,从一个角度来说,各个国家认为,在国际间形成众多的国际性跨国公司是对本国经济的一种掠夺策略,跨国会对本国经济的自主性控制方面有干扰性。 二、目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影响下的今天,全球一体化为很多国家带来了不少便利的条件,也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中迅猛发展的自由经济,商品和服务等资本的流通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的商品流通量,这样就会导致经济全球化成为了经济发展必经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背景不同,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每个国家的经济在表面看似安稳的,但经常会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在国际秩序形式逐渐转换的前提下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世界经济旨在规定一个安全平稳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这种秩序和规则下,将削弱国家自身对经济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但是会因为各个国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种 方法 会加强政府对本国家的经济干预,通过了政府的干预,各个国家的经济会优先并大部分考虑本国的经济现状,这也使各个国家间在进行经济往来时冲突发生的几率会不断加大,政府对国际经济自由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干预,也因此产生了国际上的经济冲突。 三、国际经济冲突的造就点 政府的强烈干预是导致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旨在保护本国经济不受烦扰所以会采取相对保守的经济态度致使国内的经济开放程度逐渐减小,因此,会对自由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干扰,使得本国经济在大的经济环境面前丧失一定的竞争力,最严重时,可能会脱缓本国的经济发展进展。 所谓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以整个国际全球化大背景为前提的,既想享受自由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的便利,又要以保护国家利益为重,以本国的经济发展策略为旗帜,再加上政府对本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上发展的干预,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引发了国际间的经济冲突。在政府的参与下,对本国的经济控制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经济法律规定,这种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对本国的经济保护,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性,在某些利益上作出了一定的牺牲,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障碍。 一方面,政府对自由经济进行干扰,它的目的就是使国外的经济发展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干预并且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实施一定程度的保护意义。另一方面,政府在面对国际经济对本国经济造成影响时会采用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手段来遏制这种现象,如各国间针对国际经济的冲击一般都会设立贸易壁垒等,政策和法律的双管齐下,使经济自由化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全球化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国际经济大背景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每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政府的管制存在于整个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又影响着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所以,本着“国家经济上进行合理的放宽,在主权上进行必要的控制”这个原则和规定,政府的控制程度是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根源。有些错误的理解在于全球化是想要对每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经济体,但实际上,真的全球化是求同存异,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构建出和谐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大家友好竞争各自发展。 四、针对国际冲突的相关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国际经济法在发生经济冲突时起到的约束和控制的程度上,以及它的适用性和能力的广泛性上,从目前的国际经济状况来看,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解决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经济的发展作为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的象征,因此经济冲突必然引起法律上的冲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它需要合理的经济市场规则,它要使每个国家能够愿意接受这个规则,并且按照这个规则合理合法地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现在的国际经济规则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减少国际经济冲突的对策 (一)构建国际经济体制。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法抵挡经济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前提下,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构建合理的经济体制才是减少国际经济冲突最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构建国际经济法案,从而让每个国家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经济法案当中来,这是保证全球化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方法,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地区的经济有序发展。要想制定健全并强大的法律体系,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做好国与国,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议,对其法律的适应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然后,制定符合国内和国际的法律权限,通过各国间的相互协商最后进行具体的安排。 (二)正确面对冲突。 国际经济冲突是无可避免的,每个国家都应该正确面对自身以及其他国家所管辖的冲突,冲突发生后,要立足于国际经济冲突的减小或解决的视角,正确面对冲突不盲目不冲动这样才可以想出较完美的解决对策。未雨绸缪才能应对自如,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对本国的经济体系做到全面的了解,了解自身经济体制的性质,通过合理的协商和适当的退步和对管辖权的合理分配从而把各国的国际间的经济冲突得以解决。这是有效规避国际经济冲突的良好解决办法,每个国家在解决国际经济冲突的时候,都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认识。 (三)采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办法。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实则是一种逐渐进行的经济发展态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各个国家间的合作,以及区域性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间采用的如贸易壁垒式的潜规则,以及全球化并没有真正全球而只是发生在几个国家间的这种现象。因此,为了规避国际经济的冲突时,要在小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磋商和探讨,在 文化 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合作,谨记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作出适时的让步,这种方式在解决政府对经济全球化干预上面也有一定的成效。在经济合作中要制定出合理合法有效的合作模式,使得各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使国际经济冲突出现的概率慢慢减小,最终使得国际冲突的办法得到合理的解决。 (四)构建合理的经济摩擦相对应的体系。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各个领域,各个企业应该怎么样有效避免国际经济冲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账目清晰便于分析,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从行业的层面来说,为了避免各种冲突的发生,就要号召行业权威组织一个有威望的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每个行业或企业的组织有一定的话语权,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平等的经济经验,及时调整相应的应对体系。 六、结语 根据本文的分析和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一定会是蜿蜒曲折的,每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就大不相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压力都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关于经济的利益冲突一定会存在的前提下,要做好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就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良好稳定和谐公平高校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每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许多,肖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问题及其应对[J].江苏社会科学,2010,2 [2]邓云赟.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及其措施[J].中国商贸,2014,28 [3]王宵晴.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及其应对研究[J].北方经贸,2014,3 猜你喜欢: 1.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免费下载 2. 国际经济论文 3.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 4.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5. 有关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经济全球化文章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下面是我整理的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欢迎阅读。

一、知识介绍

(一)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推动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

2.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即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二)考察形式

考试题目一般会通过案例,设问该案例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中的哪一个?这边给大家简单归纳一下:

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以生产协作为基础;

贸易全球化: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

资本全球化: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

科技全球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

二、真题展现

波音 747 飞机有 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 65 个国家 1500 个大企业和 15000 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这是( )的典型表现。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B.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

C.产品国际化

D.生产国际化

【答案】D。解析:题目提到协作生产,体现的是生产国际化。故本题答案为D。

经济基础知识:全球经济化相关 文章 :

★ 经济基础知识:全球经济化

★ 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开放经济之经济全球化

★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与记忆方法

★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面对经济全球化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

★ 2022高中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对于大学生经济全球话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代的大学生应该随时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全球化的经济时代。除了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多了解世界经济知识,关注世界经济的变化,多实践,不断充实自我。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论文

楼主说的很对,有道理,可以认识一下吗?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美国是最大受益者,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又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 一、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可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 (一) 人口众多的大国优势 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在全球背景下,这一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转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长期维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自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3年来的发展更充分显示出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比较优势。 一是2002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幅仅,从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003年增长,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 二是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增长。自2002年中国世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大关以来,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上世纪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按商务部统计,2004年1~10月份,全国世纪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650亿美元。由于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建立在劳动成本低廉和潜在市场的巨大比较优势基础至上,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在短期内将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地位。 (二) 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值得主义的是这种优势的长期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低成本优势将长期维持。东亚先期发展国家经验表明,随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这类产业很快会因工资成本上升在国际间发生提督转移。由于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巨大,许多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形成的产业,20多年后工资成本仍没有多大变化。直到最近两年发达地区的“民工荒”才显露出工资向上的压力,距竞争力丧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况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提督装一和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社会政策改革,将延缓工资成本上升的过程。可以预测,这种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大体与城市化进程一致。 二是中国在中高技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 对于中国来说,劳动资源丰富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行本;但要维持这一优势又需要不断将潜在的劳动供给转变为现实供给,通过增加各层次劳动力供给来降低工资水平,以维持竞争力,这又会使就业压力长期化。 欧盟官员分析经济全球化利弊 欧盟委员会贸易司司长桑德拉说,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人们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的分歧及它所带来的利弊也不容忽视。(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桑德拉是22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做上述表示的。她是此次会议的欧盟代表、曾任欧盟委员会亚洲关系司司长两年。 桑德拉说,不论是富国还是穷国都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扩大,对世界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许多国家从中获利。新世纪给经济全球化带来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高度依存,国际贸易与合作越来越重要。亚欧高层论坛共同讨论合作问题,探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的投资环境,其讨论成果将使亚欧成员受益。 桑德拉说,经济全球化对生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在20世纪最后的40年每年达到%。而在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单边或多边贸易自由化时,每年仅是1%。她说,通过对各个国家的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和印度就是成功的例子。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开放进行对外贸易,使其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占了出口的70%。而在30年前,他们仅仅出口大量的原材料产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但是,她认为,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带来的利益被某些保护方式大大抑制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很少进入到最贫困的国家。因此,对穷国家采取辅助性措施,会使各个方面取得最大利益。 她说,实现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强贸易、金融等方面标准的设立,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对实现这个目标作出贡献。因为最富的国家经济势力是最强的,但同时要保证贫困的国家发展经济,那些国家需要急切的改革。 桑德拉认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降低环境成本、完善市场规则等方面作出努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必须将全部成本考虑进去。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很多风险,人类现在要寻求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在两者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建立起适应条件变化的规则,以及合理的国内政策。 她说,经济的发展,对亚洲和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亚欧应当共同关注并保持对话,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22日开幕,来自亚欧会议26个成员的代表全部参加会议。~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积极影响: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国际组织,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②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2)消极影响:导致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出现“数字鸿沟”;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经济增长中环境恶化,忽视社会进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